第一篇:1966年-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者作品简介
1966年-2016年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简介
鲍勃·迪伦,20世纪的摇滚教父,跨时代的文化偶像。1941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希宾,20多年以后,成了60年代世界反主流文化的主将。“传奇、偶像、谜…… 这类称号或者诚心实意,或者无关痛痒,或者老生常谈,拈来用之,还算轻易。但先知、基督、救星等等头衔,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鲍勃·迪伦却也确实称得起所有这些头衔,他是先知,是基督,是救星。他孕育了年轻一代的梦想、反抗和希望。他有力地呐喊对旧世界的否决。他赋予他那个时代某种自由的理念。他所塑造的新神话至今仍影响着我们。鲍勃·迪伦,既是享乐又是清醒,既是流行音乐又是哲学,既标新立异又寻根守底。
是的,正是他,凭借着几首歌,创造了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像一块滚石》、《答案在风中飘荡》、《手鼓先生》、《政治世界》、《重访61号公路》等作品,不仅确立了迪伦在摇滚音乐史的教父级地位,也奠定了他作为20世纪伟大诗人的身份
《像一块滚石》是由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手动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的不仅是作者发明创造和灵感迸发的辉煌时刻,还有那些意气消沉的时刻,曾经想退却,不想努力乃至失败,但它们如何仍有可取之处。迪伦对此毫不讳言,没有人期待他会如此开诚布公。他袒露这些瞬间,正视它们,把握它们,然后超越它们。
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像亨利·米勒最隐私的作品一样,这也是一部开创时代——书中所描述的时代——的作品,揭示人类精神的种种可能。它们并不都是轻而易举的可能。终究,它只是生命,从来没有像这样被书写过的生命。
这本回忆录最终证明他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一位引人注目的文化观察家,和一位化装成荡秋千演员的诗人。这本书揭开了这位大众文化偶像的神秘面纱,展现一代才子尽情释放生命的风采。
2015年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国籍:白俄罗斯 代表作:《锌皮娃娃兵》
作品简介:《锌皮娃娃兵》以苏军入侵阿富汗为背景,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护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血泪记忆,是20世纪纪实文学经典作品。2014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国籍:法国 代表作:《暗店街》
作品简介:《暗店街》的主人公在偷越边境时遭遇劫难,受到刺激后丧失了记忆。后被好心的私家侦探于特收留,获得了新的身份:居依·罗朗,接着开始用探案技术在茫茫人海中调查自己的身世和来历。
2013年爱丽丝·门罗国籍:加拿大
/ 9
代表作:《快乐影子舞》
作品简介:《快乐影子舞》讲述了在河畔沼泽地,在西安大略孤独的小镇和新兴的郊区,女孩跟着父亲上门推销,无意目睹父亲埋藏已久的恋情;两对陌生男女在寂寞小镇里耐着性子相互抚慰,老小姐让智障的孩子们用音乐发出与另一个世界的沟通…… 2012年莫言国籍:中国 代表作:《蛙》
作品简介:《蛙》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2011年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国籍:瑞典 代表作:《诗十七首》
作品简介:《诗十七首》是轰动诗坛之作。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读者接触现实。
201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国籍:秘鲁 代表作:《绿房子》
作品简介:《绿房子》以丛林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通过一家妓院的兴衰叙述了秘鲁北部的社会生活。涉及了秘鲁整个北部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既有上流社会醉生梦死的豪华奢侈,又有底层民众水深火热的挣扎呻吟。2009年赫塔·米勒国籍:德国 代表作:《呼吸钟摆》
作品简介:《呼吸钟摆》讲述了二战后在一个苏联劳改营里的俘虏的故事。将纪实文学与诗性文学融和在了散文中,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类心灵归属感的匮乏。2008年勒·克莱齐奥国籍:法国/毛里求斯 代表作:《战争》
作品简介:《战争》以边缘世界为背景,以流浪者、儿童、逃犯等漂泊不定的边缘人物为主角。这些人物的存在,以一连串的迁徙建构起来,漂泊则是他们自由的标记。由此反映出作者对原始部落、消逝的古老文化的关注。
/ 9
2007年多丽丝·莱辛国籍:英国 代表作:《金色笔记》
作品简介:《金色笔记》描写女主人公安娜个人生活和追求,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动荡不安的世界现状和人们四分五裂的精神风貌,这也构成了作家对当代社会生活、人生信念、文学创作以及审美形式的思考与探索。2006年奥罕·帕慕克国籍:土耳其 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
作品简介:《我的名字叫红》讲述了16世纪末,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案。2005年哈罗德·品特国籍:英国
代表作:《房间》
作品简介:《房间》是哈罗德·品特的代表作,他被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以诗和画的创造性,深入表现了人类长期置身其中的处境。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国籍:奥地利代表作:《钢琴教师》
作品简介:《钢琴教师》讲述了40岁的钢琴教师埃里卡在母亲的监管下,身心都像个婴儿,她在自己的学生克雷默尔的追求下,开始极力反抗母亲的压迫,但同时又极度的依赖母亲。而且,埃里卡将母亲控制她的那一套措施拿来在克雷默尔的身上开始实践,结果遭受到克雷默尔的报复与性暴力,受伤害绝望后的埃里卡将刀刺向自己的肩膀。2003年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国籍:南非 代表作:《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作品简介:《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讲述了内战爆发后一片荒芜战争、军队、种族隔离的社会中苦苦挣扎,渴望寻找生命绿洲的故事。以细致的描写和冷峻的笔调,表达自己对生命、人与外界环境的冲突等复杂而深邃的思考。
2002年凯尔泰斯·伊姆雷国籍:匈牙利代表作:《无形的命运》
作品简介:《无形的命运》是凯尔泰斯·伊姆雷根据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布达佩斯的十四岁少年克韦什·哲尔吉在上班途中被抓到集中营。从奥斯威辛到布痕瓦尔德,再到蔡茨,老实、乐观的哲尔吉和大多数犯人一样自然地适应着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直到后来身体严重衰竭,丧失求生的意志。
/ 9
2001年维·苏·奈保尔国籍:印度/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代表作:《米格尔街》
作品简介:《米格尔街》是奈保尔的成名作。糅合了契诃夫式的幽默和特立尼达岛居民即兴编唱的小调,确立了奈保尔作为幽默家和街头生活作家的地位。2000年高行健国籍:法国 代表作:《灵山》
作品简介:《灵山》中主人公“我”,在一万多公里的旅游中,见证到了大西南和长江流域的多种民俗,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各种性灵感受和禅悟。1999年君特·格拉斯国籍:德国代表作:《铁皮鼓哈里》
作品简介:《铁皮鼓哈里》穿插讲述了但泽的多灾多难的历史。三岁的奥斯卡无意中发现母亲和表舅布朗斯基偷情,又目睹纳粹势力的猖獗,便决定不再长个儿,宁愿成为侏儒。他整天敲打一只铁皮鼓,以发泄对畸形的社会和人世间的愤慨。1998年若泽·萨拉马戈国籍:葡萄牙 代表作:《失明症漫记》
作品简介:《失明症漫记》描述了足智多谋的少妇,逆来顺受的丈夫,炽如烈火的妓女,心狠手毒的恶棍,演绎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人性中的恶与善在本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1997年达里奥·福国籍:意大利
代表作:《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作品简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讲述了一个意大利警局的故事,警察局长及警员将一个在押的无政府主义分子刑讯致死。局长找来一个疯子编排无政府主义分子的死亡过程,以期掩盖其死亡真相。最后这批想玩疯子的警察结果都被疯子玩进去了。1996年维斯瓦娃·辛波丝卡国籍:波兰 代表作:《呼唤雪人》
作品简介:《呼唤雪人》阐述了写作人与自然、社会、历史、爱情的关系。作品里还充满了讽刺,但这种讽刺又是很微妙或者说意味深刻的。从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下笔,写最常见的东西,但又能写得别有见地。
/ 9
1995年谢默斯·希尼国籍:爱尔兰
代表作:《一个自然主义者的死亡》
作品简介:《一个自然主义者的死亡》是希尼诗集代表作。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
1994年大江健三郎国籍:日本代表作:《个人的体验》
作品简介:《个人的体验》中主人公鸟的妻子生了个残疾婴儿,鸟把婴儿扔在医院并设法让其衰弱而死,自己则躲到旧日情人家中重燃旧情,然而经过漫长的心灵炼狱,最后,鸟终于幡然醒悟。
1993年托尼·莫里森国籍:美国 代表作:《最蓝的眼睛》
作品简介:《最蓝的眼睛》讲述了一个黑人小女孩渴望得到一双白人那样的蓝眼睛,经过日夜祈求上帝,最后居然夙愿得偿,真的有了一双美丽的蓝眼睛,却终于发现自己仍然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1992年德里克·沃尔科特国籍:圣卢西亚代表作:《西印度群岛》
作品简介:《西印度群岛》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作者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1991年内丁·戈迪默国籍:南非代表作:《七月的人民》
作品简介:《七月的人民》通过描写角色之间发生的势力和权力的革命,角色和身份的革命以及语言的革命,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展示了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人的命运的变化。1990年奥克塔维奥·帕斯国籍:墨西哥代表作:《太阳石》
作品简介:《太阳石》包括帕斯的诗歌和随笔散文两部分,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1989年卡米洛·何塞·塞拉国籍:西班牙 代表作:《为亡灵弹奏玛祖卡》
作品简介:《为亡灵弹奏玛祖卡》通过西班牙内战期间一桩谋杀案及其复仇事件的描写,生动反映了加利西亚山区居民的生活及其政治倾向。作家巧妙运用加利西亚方言,把西班牙西北部这一地区的民俗风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充溢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 9
1988年纳吉布·马哈富兹国籍:埃及代表作:《我们街区的孩子们》
作品简介:《我们街区的孩子们》是公认的二十世纪伟大的现代寓言小说。小说全景式、史诗式地书写了街区的开拓者老祖父杰巴拉维及其数代子孙的救世故事。1987年约瑟夫·布罗茨基国籍:美国代表作:《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作品简介:《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选择了布罗茨基的前期、近期短诗、组诗、长诗等84篇,反映他个人生平和文艺思想的散文、评论、演讲等8篇,展现了这位经历坎坷终成大业的诗人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的奋斗历程。
1986年沃莱·索因卡国籍:尼日利亚代表作:《雄狮与宝石》
作品简介:《雄狮与宝石》描写了尼日利亚农村发生的一出喜剧。美丽的女主人公希迪引起许多男子的追求。而主要角逐者是一个认为月亮也是西方好的青年教师与一个年过花甲妻妾盈室的老村长,姑娘受不了时髦青年的这一套,宁可投入精明、世故的老村长的怀抱。1985年克洛德·西蒙国籍:法国代表作:《弗兰德公路》
作品简介:《弗兰德公路》以1940年春法军在法国北部接近比利时的弗兰德地区被德军击溃后慌乱撤退为背景,主要描写3个骑兵及其队长痛苦的遭遇。1984年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国籍: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作:《泪城》
作品简介:《泪城》表达了诗人对人民深切的同情和热爱,讴歌光明美好的未来,记录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及对诗的理解和追求,温情甚于愤怒。1983年威廉·戈尔丁国籍:英国 代表作:《蝇王》
作品简介:《蝇王》描述了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孩子从本土飞到南方疏散。飞机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珊瑚岛上。起初孩子们齐心协力,后来由于害怕所谓的“野兽”分裂成两派。
1982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国籍:哥伦比亚代表作:《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品简介:《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1年埃利亚斯·卡内蒂国籍:英国 代表作:《迷惘》
/ 9
作品简介:《迷惘》是卡内蒂最重要的纯文学著作就是长篇巨著,也是他唯一的一部小说。在残酷的纳粹极权的背景下保持并维护了对庸俗社会的批判的观点和立场,以及对极权主义兴起的预言。
1980年切斯拉夫·米沃什国籍:美国/波兰 代表作:《拆散的笔记簿》
作品简介:《拆散的笔记簿》是一部对中国当代重要诗人有重大影响的诗集。他以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1979年奥德修斯·埃里蒂斯国籍:希腊代表作:《英雄挽歌》
作品简介:《英雄挽歌》是一部献给在阿尔巴尼亚战役中牺牲的陆军少尉的诗集。埃里蒂斯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在认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1978年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国籍:美国代表作:《卢布林的魔术师》
作品简介:《卢布林的魔术师》的背景资料取自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波兰犹太世界。犹太社团的分化以及分化背景下犹太主人公的“回归”,形成了辛格小说较为显见的主题模式。
1977年阿莱克桑德雷·梅洛国籍:西班牙代表作:《天堂的影子》
作品简介:《天堂的影子》是阿莱克桑德雷·梅洛获奖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现在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1976年索尔·贝娄国籍:美国代表作:《赫索格》
作品简介:《赫索格》讲述了一名20世纪60年代典型的美国犹太知识分子——主人公赫索格困惑于荒诞的现实,陷入了精神危机之中,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人类自身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追求。他追求至真,试图把握自己命运,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执着。1975年埃乌杰尼奥·蒙塔莱国籍:意大利代表作:《命运》
作品简介: 《命运》是蒙塔莱的第二部诗集,也是他最具神秘主义创作色彩时期的成果。蒙塔莱创造了一系列生动和极富感官效果的意象,暗指他生活中的难以预料之事。机遇、事件、传记细节、个人的暗指与十分神秘的象征主义在诗中都产生出玄学沉思 1974年哈里·埃德蒙·马丁逊国籍:瑞典代表作:《阿尼阿拉号》
作品简介:《阿尼阿拉号》是瑞典小说家、诗人哈里·马丁逊的科幻太空长诗。故事叙述的很完整,语言流畅,太空航行中充满了危机感和各种矛盾。作品使马丁逊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国际声誉。1959年,这首长诗被改编成歇剧,至今屡演不衰,成为当代瑞典的经典作品。
/ 9
1974年埃温特·约翰逊国籍:瑞典代表作:《乌洛夫的故事》
作品简介:《乌洛夫的故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现在是1914年》《这里有你的生活》《切莫回头》《青春的结束》。1973年帕特里克·怀特国籍:澳大利亚代表作:《风暴眼》
作品简介:《风暴眼》是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长篇小说,通过一个腐朽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崩溃,表现人们的堕落和绝望情绪,通过亨特太太的肉体死亡而灵魂苏醒的人格升华而传达了作者所希冀的“在绝望之后仍有期待”的强烈愿望。1972年亨利希·伯尔国籍:西德代表作:《女士及众生相》
作品简介:《女士及众生相》是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197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内容丰富、结构巧妙、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作者在呈现了主人公莱尼20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这长达40多年的时间中情感经历、生活遭遇的同时,也塑造了很多极具特色、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
1971年巴勃鲁·聂鲁达国籍:智利
代表作:《情诗·哀诗·赞诗》
作品简介:《情诗·哀诗·赞诗》是聂鲁达的诗选,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1970年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国籍:苏联 代表作:《癌病房》
作品简介:《癌病房》是苏联作家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群癌症患者的不幸遭遇,审视现实,反思历史,剖析社会机体上的“毒瘤”,控诉了斯大林时期肃反运动和个人崇拜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1969年
萨缪尔•贝克特国籍:爱尔兰代表作:《等待戈多》
作品简介:《等待戈多》是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障碍。
1968年
川端康成国籍:日本代表作:《雪国》
作品简介:《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往往带着淡淡的哀思,表现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
/ 9
1967年
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国籍:危地马拉
代表作:《玉米人》
作品简介:《玉米人》是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于194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神话传说的虚幻意境写山区农民的现实生活,印第安人和当地白人在种植玉米问题上发生的冲突为线索和主线,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危地马拉社会的广阔的生活领域,揭示了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之间的矛盾。
1966年
奈莉•萨克斯国籍:德国/瑞典代表作:《逃亡与变迁》
作品简介:《逃亡与变迁》是奈莉•萨克斯1958年出版的诗集。作品中展现了苦难、迫害、流亡和死亡的历程,显示出诗人把受难的犹太人扩展为受难的人类这一更广泛的概念。诗篇在更广袤的空间和更悠远的时间中展开,诗人用隽永的比喻对人类的痛苦和并非无望的命运作了深沉的倾诉。
/ 9
第二篇:诺贝尔文学奖评论
汉语言2班
葛娟 2009300290062
搜集整理作业
各家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
作家
1,莫言
我相信没有人会反对这个诺贝尔文学奖给中国作家,但是好象也没有说哪个作家非要努力创作来迎合这个奖,这都是毫无科学说法的,不是说我要努力,刻苦训练,本来我能跳过两米,结果跳过两米一就得奖了。文学奖有时候正好相反,你铆足劲说写一本书要获奖,那也不一定。
2,钱钟书
钱钟书对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说:“你跑到这儿来神气什么,你不就仗着我们中国 给你这碗饭吗?在瑞典,你是中国文学专家,到中国来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你在外面都做了些什么工作?巴金的书译成那样,欺负巴金不懂英文是不是?那种烂译本谁会给奖?中国作品就非得译为英文才能参加评奖,别的国家都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这有道理吗?”对于诺贝尔奖的评价,钱钟书先生再一次体现了他惯有的幽肤:“诺贝尔设立奖金比他发明炸药危害更大。” 3,二月河
全国政协委员、作家二月河先生接受采访时提议应该设立中国特色的诺贝尔文学奖—如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样的国家最高文学奖。二月河先生的出发点是用这种重奖可以激励原始创作。4,鲁迅
鲁迅在1927年就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 5,余光中
中国的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要那么看重,“它既是幸运之星,又是死亡之吻”。西方有此作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就江郎才尽,最有名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川端康成,一个就是海明威,两个人都是得了奖之后自杀了。“不要把诺贝尔文学奖看作世界文学奖,把它当做西方文学奖就比较好一此,囚为它卞要就是给西方语系的。”余光中认为,华人作家遍布世界各地,应该有我们自己的一个大奖,建立一个我们自己的评奖标准,不一定要靠18个瑞典老头在那里指指点点”。6,马悦然 “中国作家至今未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好的西文译本”
7,蒋方舟
近三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我都是毕恭毕敬地看,诚惶诚恐地看不懂„„诺贝尔文学奖曾是我的宗教来着,是绝对权威,稍有困惑就觉得对教主严重不敬该当何罪。而现在,已经慢慢从这种狂热中清醒过来了„„我发现诺贝尔颁奖词写得像淘宝卖家的产品介绍似的,一堆好词期期艾艾地组合,说了跟白说一样。
8,格雷厄姆·格林
“他们永远不会把它颁给我,因为他们认为我不是一个严肃的作家。”
专家学者
9,资深出版人李景端教授
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比如赛珍珠当年写中国的作品,几乎都是反映中国的落后面貌,那只是从西方角度对中国的一种观察。冷战时期,不同政见对评选也有影响。这四五年,可以说是不按“牌理”出牌,不按公众判断的文学成就和评论界认可的社会影响进行评选。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是需要排除政治干扰、意识、地域、国别限制,重视和挖掘被大众、媒介熟悉的作品。除了非文学因素干扰外,这几年又出现新的现象,非主流文化的作家受到青睐,诗歌作品受到重视。
在过去,它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今天,它继续影响着我们。事实上,我们也更加成熟,并非把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当成神明,这几年,国内作家变得理性多了,不再盲从国外作品,同时,我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应该呼吁出版界多翻译国内汉语作品,加快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步伐。
诺贝尔文学奖并非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准,有各种各样的不尽如人意,但每部作品仍是相当优秀的。他们的文学成就我们应该吸取,排斥是短见的,这值得国内作家反思。
10,腾讯新闻评论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有着一定的权威性,但应该看到,它的提名乃至评选过程,都是由很少一部分专家学者完成的,甚至包含着一定的神秘色彩。在文学这个领域,以少数人的标准,去左右大众的阅读取向,并不完全科学。作为普通的中国读者,还是选择能让自己获得知识、感悟和乐趣的作品,更靠谱一些——不管它是不是得过什么奖。11,2007年10月11日15:58 南方日报
蒲荔子
说到底,诺贝尔文学奖是由几个瑞典老头决定的。瑞典学院评审团的成员由年龄介于51至86岁的语言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作家、翻译家及一名律师组成。对于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来说,要受到评审青睐,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得译成瑞典语。所以,得奖是否重要,完全取决于你认为他是否重要。
文学奖也是一个特殊的商业机器。对出版商而言,一项获得广泛承认的大奖,甚至仅仅是其评奖过程,往往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益。12,2009年10月08日20:22 中国新闻网
评选人之一的瑞典皇家学院常任秘书恩隆德表示,评审小组在评选得主时过于“以欧洲为中心”。自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于1994年夺奖后,诺贝尔文学奖几乎都由欧洲人拿下,仅两届例外。
52岁的恩德隆是文学奖评审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今年6月接替恩达尔出任常任秘书一职,他前日向美联社说:“在大多数语种里,„„都有作家应获诺奖。”但由于评审小组成员绝大多数来自欧洲,“更容易认同欧洲和欧洲传统的文学作品。”他认为学院需注意不要过于“以欧洲为中心”。13,中国经济网
《诺贝尔文学奖的梦魇》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人来说,是一梦魇。14,《北京青年报》 2000年07月03日
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则:(1)授给文学上的先驱者、锐意创新者;(2)授给虽不太知名、但确有成就的优秀作家,通过授奖给他(她)而使他(她)成名;(3)授给名气很大,同时也颇有成就的大作家。
15,洪巧俊《中国人为何获不了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只是成功的踏板,这就是中国文学的悲哀!16,张颐武
“诺贝尔文学奖提供了西方文学的经典范例,提供了西方文化的普遍性的话语基础。西方文学的许多重要的部分乃是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的介绍为中国写作所了解。诺贝尔文学奖在此乃是普遍性经典的确认,也是西方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标准的证明。于是,对西方文学的重要作家的作品的学习和模仿也成为一种风气”。“一方面,诺贝尔文学奖依然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不可少的参照,但走向它的宏愿与幽梦也被一种更有信心的对自身写作的专注与投人所替代。”
17,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高建平
多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就这么操作下去。犯了很多的错误,同时也选择了很多优秀的作家。一年一年地评下去,一年一年地被别人批评,被人骂,但一年又一年,仍然被人看重。我今天在这里,只是尽我所能,作一些客观的介绍,以期大家对诺贝尔文学奖本身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作为结语,我想强调一句话,它只是一个奖,不要把它看作是世界文学的一个最高法庭。
18,封秋昌,河北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诺贝尔文学奖的确是衡量一个作家的创作成就、贡献是否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标准,但又不是惟一的准绳。对于中国作家来说,现在需要淡化“诺奖情结”,但也不要因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还是应该多从我们自身找原因,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文学之路;能够获奖,当然很好;没有获奖,照样走自己的路。总之是要脚踏实地、顺其自然才好。19,吴秀明:《诺贝尔文学奖与文学语言翻译——兼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文化应对策略》,《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5期。
诺贝尔文学奖“将欧美语言为载体的西方文学置于整个世界文学、文化生态链的高端,以其原则和规范来要求其他语种的文学创作;西方强势文化扮演了规则的拟定者,我们似乎只能充当服从者。因而百年诺奖中中国文学遭遇的问题,反映了西方强势文化主导下中国文化的尴尬处境”。20,谢纳 中国图书评论
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界一直有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结果抱有微词,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诺贝尔奖在文学领域的权威影响力。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对图书发行来说具有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得到商家的看好。凭借大奖的专业性、权威性和信誉度来开拓市场,这就是畅销市场的“大奖效应”。诺贝尔奖之于文学,就如同奥斯卡奖之于电影,每年一度的大奖公布不仅是媒体关注的热点,更是商家趋之若鹜的卖点。21,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 孙立盎
以平静、淡然的心态对待诺奖评选。从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来看,国人对诺奖的反应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盼”,即对诺奖望眼欲穿,因为这类人把获得“诺奖”视为衡量中国作家实力乃至国家文学水平的标尺,“诺奖”不落户中国,就意味着中国文学远远落后于世界,这当然无法使人心绪平静,于是便日思夜盼,望穿秋水;二是“怨”,此辈们耿耿于怀中国作家为什么就不能获奖?经过年复一年的失望之后,一些人干脆抛开文学范畴而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比如语言障碍、地域差别和政治偏见,甚至质疑评选过程,评选标准等,一番批判之后,心理平衡了,诺奖的有无似乎也就无所谓了;第三类反应是“用”,持此种心态的人深谙市场之道,在他们看来谁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奖是一个能为他们带来滚滚财富的商机,因而他们总是赶在第一时间包装、推出获奖者的作品,抢占市场的“制高点”,使自己因诺奖而获得最实惠的市场效益。其实,“盼”也好,“怨”也罢,均因太过看重它,把它看成是唯一的标尺,需要凭借获奖来证明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说明足够好;得不到,便可能一无是处,心灰意冷,甚至随意指责。22,李英杰(1981-),男,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典籍翻译研究。
关于中国人难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是中国作品水平不够。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将中国作品翻译成英语之后,西方读者,尤其是诺贝尔奖的评选者们不能像中国读者那样去体会该作品的魅力所在,这又缘于文学翻译中难以跨越的语言审美差异、语言转换障碍以及语言地域倾向。
23,仲 余 ———2009 年诺贝尔文学奖媒介印象
诺贝尔文学奖常常和我们开玩笑,———和无辜的读者,和喜欢押赌注以期大赚一笔的出版商,还有我们那些没事业心人云亦云的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的专家们。用评论家李陀先生的话这叫“带球过人”,你越是想左,我偏往右,你越是热门,我偏偏爆冷。据说现在每个出版商手里都有一个专家提供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预测大名单,可结果往往是人算不如天算,毁了不少出版商,专家也成了“乌鸦嘴”。网友
24,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反映了各个种族、民族,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文化差异性的存在。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两大评选尺度,在东西方世界文学评奖结果中形成的巨大落差,正是这种文化差异性的鲜明体现。
25,居然还有人在高喊帝国主义和人种,诺贝尔奖是科学的,是由最高水准的评委评选的,请不要与政治挂钩,一百个人来评价一部小说会有一百种意见,有选择就会有意见,历来诺贝尔虽然总有被人不认可和不愿被认可的奖项存在,但那只是决议上的矛盾。请相信评判的本身是公正的。中国近现代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曹雪芹已经死了几百年,鲁迅已经再世为诺贝尔评委,至于其他的,诺贝尔向来青睐那些因当前某一项突出成就并且一直在该行业有重大贡献的人,而不是仅仅写过一本畅销书就去拍照露脸的人。
26,难道只有诺贝尔奖金才能是文学的评判标准吗?难道文学真的在西方吗?难道只有西方的价值体系才是衡量的事物的唯一体系吗?难道不知道西方要理解东方的精神价值至少还需要一千年吗?, 27,诺贝尔奖以背离了最出创立时的精神,成为一种政治工具,成为西方价质关的借口。, 28,诺贝尔奖和奥斯卡不是一个道理吗,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作品给有文化差异的外国人来评判呢,不得奖我们并不损失什么,我觉得大家不需要看重外国的奖。感觉像乞求获得外国人的认可一样,你们不要忘了,你们面对的对象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的读者。, 29,诺贝尔文学奖的适时出现,更是为“世界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近乎完美的平台。当然,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研究的重点方向,也为外国文学的翻译指明了一条道路。
30,世纪以来的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唯一为人们所公认的世界级文学奖,可以说是当今文学界的一个标志、一面旗帜、一座高峰,给 20 世纪的世界文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它不仅极大地激励了作家的创作热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 20 世纪文学列车向前行驶的润滑剂。而瑞典文学院选择的获奖作家,已组成一个影响人类精神的家族,这个家族就是高擎着光明火炬的诺贝尔家族,这一火炬家族的作品本身就构成 20 世纪文学史上的一种框架。获奖作家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 20 世纪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31,诺贝尔文学奖对获奖者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对世界文坛风格的一种引导和提倡,有时是对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的肯定,有时是对正在形成自己风格的优秀作家的褒奖,有时是对曾经在一个时期有过重大影响的作家风格的追认,而以上述前两类情况居多。现在每年九十月都成了各国舆论关注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刻,每当获奖作家名单公布,该作家的作品会迅速在世界各国用多种文字出版,评论家们会一窝蜂地去研究他们的作品,无数评论介绍研究文章顷刻占领报刊网络舆论,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学艺术导向”。32,诺贝尔文学奖主要关注作品的“理想主义”,同时“,遗嘱”还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对于受奖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该授予奖金。
第三篇:诺贝尔文学奖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
敬爱的党组织: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说是慰藉,是证明,也是一种肯定,更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今年,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让全中国都惊喜,他就是莫言。
最近,在短短的十几天里,莫言这个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了。他让全中国为之骄傲,为之自豪。这是第一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天,中国作家等得太久了,中国人也等得太久了。一个曾经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学大国,一个曾将诞生过孔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的文明古国,走到今天,终于有中国籍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其丰厚的奖金、巨大的影响力和权威被世人所看重。它是一个符号,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价值。
莫言能获得这个奖项,证明了他的作品确实是具有高水准,也让我们与其他国家的沟通更进一步。这次的诺贝尔文学奖巨大的意义在于他让我们中国文学第一次走出了国门,让更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和关注中国文学。很显然,我们国家只有一个莫言还远远不够,中国不能只有一个莫言。我记得很清楚莫言的颁奖词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我们该看重的不是莫言得的这个诺贝尔文学奖,更应该是我们从他的作品中读到的与我们中国文化相关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他说他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他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正是因为他的作品站在认得角度上,一直是写人,他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莫言获得的这个奖,不只是对他跟人作品的肯定,更是对中国那些正在作家道路发展上的激励,也是对我们这些大学生的鼓励。只要一个作家敢于直视内心,只要不辜负这个时代,只要创作环境不断改善,有责任的作家就会推出更优秀的作品。对于我们来说,能做的就是多读,多看,通过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知识,从这些优秀的作家的作品中认识到我们中国的民风、民情。国家在不断地成长,我们的知识也需要更新。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提高认识,加深自己的觉悟,让自己不断进步。
以上是我的思想汇报,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帮助。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2年10月31日
第四篇:诺贝尔文学奖历年获奖作者及获奖作品
年份(公元)1901年 1902年 1903年 1904年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获奖作者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诗人 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历史学家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戏剧家、诗人、小说家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诗人。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戏剧家、诗人 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小说家 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诗人、文艺批评家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小说家、诗人
鲁道尔夫·欧肯(1846~1926),哲学家 西尔玛·拉格洛夫(女)(1858~1940),作家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1830~1914),作家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剧作家、诗人、散文家。
盖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剧作家、诗人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诗人、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1866~1944)作家、音乐评论家 魏尔纳·海顿斯坦姆(1859~1940),诗人、小说家
卡尔·耶勒鲁普,作家。亨利克·彭托皮丹,小说家
卡尔·施皮特勒(1845~1924)诗人、小说家。克努特·汉姆生(1859~1952)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阿纳托尔·法郎士1844~1924)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1866~1954),作家 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诗人、剧作家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1868~1925),作家
乔治·萧伯纳(1856~1950),戏剧家 格拉齐亚·黛莱达(女)(1871~1936),作家。
亨利·柏格森(1859~1941),哲学家 西格里德·温塞特(女)(1882~1949),作家
保尔·托马斯·曼(1875~1955),作家
国籍 法国 德国 挪威 法国 西班牙 波兰 意大利 英国 德国 瑞典 德国 比利时 德国 印度 法国 瑞典 丹麦 丹麦 瑞士 挪威 法国 西班牙 爱尔兰 波兰 爱尔兰 意大利 法国 挪威 德国
获奖作品 《孤独与深思》 《罗马风云》 《挑战的手套》
《金岛》 《伟大的牵线人》 《你往何处去》 《青春诗》 《老虎!老虎!》 《精神生活漫笔》 《骑鹅旅行记》 《特雷庇姑娘》 《花的智慧》 《群鼠》
《吉檀枷利—饥饿石头》 《约翰·克利斯朵夫》
《朝圣年代》 《磨坊血案》 《天国》 《奥林匹亚的春天》 《大地硕果—畜牧曲》
《苔依丝》 《不吉利的姑娘》 《丽达与天鹅》
《福地》 《圣女贞德》 《邪恶之路》 《创造进化论》 《新娘—主人—十字架》
《魔山》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作家
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1864~1931),诗人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小说家、剧作家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作家 路伊吉·皮兰德娄(1867~1936)小说家、戏剧家
尤金·奥尼尔(1888~1953)剧作家 罗杰·马丁·杜·加尔(1881~1958)小说家
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作家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1888~1964)作家 约翰内斯·威廉·扬森(1873~1950)小说家、诗人 列拉·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诗人
赫尔曼·黑塞(1877~1962)作家 安德烈·纪德(1869~1951)作家、评论家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诗人、剧作家、批评家
威廉·福克纳(1897~1962)作家
亚瑟·威廉·罗素(1872~1970)数学家、哲学家
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1891~1974)诗人、戏剧家、小说家
莫里亚克作家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政治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作家。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斯(1902~)作家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1881~1958)诗人
阿尔贝·加缪(1913~1960)作家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诗人、小说家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1901~1968)诗人
圣.琼.佩斯,作家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小说家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作家 乔治·塞菲里斯(1900~1971)诗人
美国 瑞典 英国 俄国 意大利 美国 法国 美国 芬兰 丹麦 智利 德国 法国 英国 美国 国 瑞典 法国 英国 美国 冰岛 西班牙 法国 前苏联 意大利 法国 前南斯
拉夫 美国 希腊
《巴比特》 《荒原和爱情》 《有产者》 《米佳的爱》 《寻找自我》 《天边外》 《蒂伯—家》 《大地》 《少女西丽亚》 《漫长的旅行》
《柔情》 《荒原狼》 《田园交响曲》 《四个四重奏》 《我弥留之际》 《哲学—数学—文学》 《大盗巴拉巴》 《爱的荒漠》 《不需要的战争》 《老人与海》 《渔家女》 《悲哀的咏叹调》 《局外人》、《鼠疫》 《日瓦戈医生》 《水与土》 《蓝色恋歌》 《桥·小姐》 《人鼠之间》 《“画眉鸟”号》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让·保尔·萨特(1905~1980)犹太人,哲学家、作家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作家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1888~1970)犹太人,作家
奈莉·萨克斯(女)(1891~1970)诗人 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诗人、小说家
川端康成(1899~1972)小说家 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作家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作家
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诗人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作家 帕特里克·怀特(1912~1990)小说家、剧作家
埃温特·约翰逊(1900~1976)作家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1904~1978)诗人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诗人
索尔·贝娄,作家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诗人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作家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诗人 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2004)诗人 埃利亚斯·卡内蒂(1905~)德语作家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犹太人,记者、作家
威廉·戈尔丁(1911~1994)作家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诗人
克洛德·西蒙(1913)小说家
法国 前苏联 以色列 瑞典 危地马
拉 日本 法国 俄罗斯 智利 德国 澳大利亚 瑞典 瑞典 意大利 美国 西班牙 美国 希腊 波兰 英国 哥伦比亚 英国 捷克 法国 尼日利亚 美国
《苍蝇》 《静静的顿河》 《行为之书》 《逃亡》 《玉米人》 《雪国》 《等待戈多》 《癌病房》 《情诗·哀诗·赞诗》 《女士及众生相》 《风暴眼》 《乌洛夫的故事》 《露珠里的世界》 《生活之恶》 《赫索格》 《天堂的影子》 《魔术师·原野王》 《英雄挽歌》 《拆散的笔记簿》
《迷惘》 《百年孤独》 《蝇王》、《金字塔》
《紫罗兰》 《弗兰德公路》、《农事
诗》 《雄狮与宝石》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
摩》 1986年 沃莱·索因卡(1934~)剧作家、诗人、小说家、评论家
1987年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纳吉布·马哈富兹(1911~)作家 塞拉Camilo Jose Cela 作家 奥克塔维奥·帕斯,诗人 内丁·戈迪默(女)(1923~),作家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诗人 托尼·莫里森(女)(1931~)作家 大江健三郎(1935~)小说家
希尼(1939~)诗人 希姆博尔斯卡(女),诗人 达里奥·福,讽刺剧作家 若泽·萨拉马戈,记者、作家
君特·格拉斯,作家
高行健(1940~)法籍华人。剧作家、小说家 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
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家 库切(1940~)作家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女作家
哈罗德·品特(1930~2008),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
奥尔罕·帕慕克(1952~),作家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女作家 勒•克莱齐奥(1940—),“新寓言派”代表作家
赫塔·米勒又译赫塔·缪勒、赫塔·穆勒,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埃及 西班牙 墨西哥 南非 圣卢西
亚 美国 日本 爱尔兰 波兰 意大利 葡萄牙 德国 法国 英国 匈牙利 南非 奥地利 英国 土耳其 英国 法国 德国
《街魂》 《为亡灵弹奏》 《太阳石》 《七月的人民》 《西印度群岛》 《所罗门之歌》 《个人的体验》、《万延元
年的足球队》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
《盲目》 《辽阔的原野》
《灵山》 《到来之谜》 《无形的命运》
《耻》 《钢琴教师》 《看房者》 《伊斯坦布尔》 《金色笔记》 《乌拉尼亚》
诺贝尔文学奖历年获奖作者及获奖作品
第五篇:小学部分作者作品简介
部分作家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作家作品集锦
(慈溪籍作家)冯骥才:《花的勇气》《珍珠鸟》《刷子李》(选自《俗世奇人》(慈溪籍科学家)路甬祥:《呼风唤雨的世纪》
(慈溪籍作家)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狼王梦》《第七条猎狗》
1、儿童诗、现代诗:
金波:《阳光》《雨点儿》《我们去看海》
高洪波:《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儿童诗《我想》 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的发现》 张继楼: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 艾青:《太阳的话》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白桦》 阎妮:《致老鼠》 李少白:《中华少年》
2、童话、寓言、故事
孙幼军:《小柳树和小枣树》 管家琪:《从现在开始》
丹麦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伊索寓言》《狮子与鹿》 英国作家王尔德:《巨人的花园》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去年的树》
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
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大公无私、程门立雪、入木三分、竭泽而渔、响遏行云、邯郸学步、舍本逐末
3、外国作家作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我不是最弱小的》《路旁的橡树》 意大利教育家亚米契斯:《争吵》《卡罗纳》——《爱的教育》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七颗钻石》《穷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金钱的魔力》选自《百万英磅》《威尼斯的小艇》《汤姆·索亚历
险记》
俄国作家契诃夫:《凡卡》
英国作家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德国柏吉尔:《琥珀》
印第安酋长西雅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德国埃·奥·卜劳恩:《父与子》 高尔基:《小摄影师》《童年》
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
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 中国作家曹文轩《根鸟》
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瑞士作家斯比丽:《小海蒂》
4、古代文学经典作品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杨氏之子》 根据《晏子春秋》改写:《晏子使楚》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将相和》
(选自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者汉代司马迁)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桃园三结义》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景阳冈》 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猴王出世》
吴敬梓《儒林外史》:《监死前的严监生》(讽刺的手法)清代曹雪芹《红楼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绝弦》 《孟子·告子》:《学弈》(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
5、读书
林海音:《窃读记》《冬阳·童年·骆驼队》 英国作家尤安·艾肯:《走遍天下书为侣》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6、关于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 的主将,被毛泽东称为“民族魂”。):《少年闰土》 鲁迅的侄女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阿累:《一面》 臧克家:《有的人》
7、描写动物的作家作品: 邓启耀:《老人与海鸥》
俄罗斯斯克列比茨基:《跑进家来的松鼠》
日本作家椋鸠十:《跑进家来的松鼠》《孤岛野犬》《山大王》 加拿大作家西顿:《小战马》《红脖子》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海狼》 丰子恺:《白鹅》《手指》 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白公鹅》
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狼王梦》《第七条猎狗》
8、科普作品及读物: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蜜蜂》《蟋蟀的住宅》 法国作家布封:《松鼠》 苏联维·比安基《森林报》 高士其:《细菌世界历险记》 李四光:《穿过地平线》 贾兰坡:《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 法布尔:《昆虫记》 房龙:《地球的故事》 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梁衡:《青山不老》《跨越百年的美丽》 叶永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9、革命题材作品
李星华(李大钊的女生):《十六年前的回忆》 王愿坚:《灯光》
何其芳:《一夜的工作》《生活是多么广阔》 叶挺:《囚歌》
经典的革命题材小说: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 吴强:《红日》
徐光耀:《小兵张嘎》:《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王愿坚:《小游击队员》 张品成:《赤色小子》
10、现代文学作品 贾平凹:《风筝》
郑振铎:《燕子》——落雪:《唯一的听众》 巴金:《鸟的天堂》
萧红:《火烧云》、《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
叶圣陶:《小小的船》《荷花》《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 肖复兴:《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老舍(舒庆春):《猫》、《母鸡》《草原》《北京的春节》《养花》 陈淼:《桂林山水》
季羡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怀念母亲》 赵丽宏:《与象共舞》《山雨》《顶碗少年》 李汉荣:《山中访友》 郭枫:《草虫的村落》 袁鹰:《白杨》 许地山:《落花生》
林清玄:《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 朱自清:《匆匆》 新凤霞:《万年牢》
新风霞的女儿吴霜:《我的舞台》 管桦:《小英雄雨来》
雷利:《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吴玉楼:《触摸春天》 杏林子:《生命生命》 陈慧瑛:《梅花魂》 琦君:《桂花雨》
11、父母之爱 马克·汉林:《地震中的父与子》 梁晓声:《慈母情深》
巴德•舒尔伯格:《“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毕淑敏:《学会看病》
12、毛泽东
毛泽东:《七律·长征》《为人民服务》《卜算子·咏梅》 翟志刚:《毛主席在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