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上海大学三学期制以及师生的教与学
浅谈上海大学三学期制以及师生的教与学
上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徐茂元
摘要:上海大学的三学期制度作为一种独特的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的两学期制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全国进行全面推广,还需有相应的配套设备与制度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实施三学期制多年的上海大学进行分析,表明三学期制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在三学期制下如何进行教与学,推行三学期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解决。
关键词:上海大学;三学期制;师生的教与学
绪论
学期制改革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据以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框架。近年来,我国高校学期制改革的浪潮悄然兴起。而三学期制是目前进行学期制变革的多数高校采用的一种学期制模式。在推行三学期制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不同的形式,起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在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为标志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上海大学也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根据教育部推进质量工程、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精神,上海大学结合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定位,确定了“拆除四堵墙”办学理念:一是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二是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三是拆除各学院和各专业之间的墙;四是拆除教与学之间的墙。办学特色: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坚持“三制”即: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行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大学的钱伟长老校长说: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通过学校的教育,我们希望学生能学到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所学的课程也好、专业也好,都是一种载体,学生通过这些载体来掌握这些方法。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国大学做出了积极的变革。本文通过对三学期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什么优缺点,上海大学三学期制在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传统的两学期制与上海大学的三学期制度
(一)传统的两学期制及其弊端
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它往往是根据各国的国情来决定。学制通常实行学年制度,而学年制度中每一学年又包含若干学期,有的两学期,有的三学期,有的四学期。我国传统的学期制采用的是两学期制,即一个学年分成春秋两个学期,中间有寒假和暑假隔开。每一个学期的时间基本一致,教学时间为20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国际高等教育交流的增加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在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的历史进程中,传统的两学期制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传统的两学期制存在种种的弊端和不足,首先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狭小,不利于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传统两学期制下单科课程时间的过长容易导致学校教程总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课程选择和发展的需求,许多学生由于学校课程开设少,选课范围受限,难以选择或学习自己想修学的课程。各门课程时间的冗长也使得学校无法根据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和学生需求灵活安排多样化的、及时反映社会现实需要与学科前沿的课程,也难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社会实践和参与科研的机会。这既使得学生自主选择空间狭小,自主性发展受限,难以接触和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容易导致学生对社会缺乏了解,这是造成部分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现实问题解决能力差、社会责任感弱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困难的直接原因之一。
其次,传统两学期制教学时间冗长,使教师更新知识、教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等的时间、精力受限。两学期制中的课程一般贯穿整个学期甚至一学年,教学时间冗长,如若一学期有1—2门课,许多教师不得不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集中于备课、讲课,因而既缺少进行教学研究的时间,不利于教师更好的反思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影响教学能力的有效提高,同时缺乏进修提高的机会,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访问和研讨的时间受限,并且客观上投入学术研究、课题研究的精力较少,因而难以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更新较慢,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对陈旧、落后,科研能力难以提高,教师心理也产生多种冲突与压力。特别是在传统的两学期制的背景下,每学期开设的课程及其时间长短相对固定,缺少变化和更新,导致部分教师满足于现有课程的重复性教学,而不主动努力追求自身知识的更新和学术前沿的追踪,缺乏开设新课程的压力与自我完善的动力,不能有效改进教学内容与方式。
最后,传统的两学期制下高校教学和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难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各种教育资源。①传统的两学期制妨碍了高校对国内、外优秀师资资源的有效利用。许多高校教师一方面受本校教学任务的牵制难以流动,另一方面受课程时间冗长的影响,很难抽出足够长的时间到对方学校进行一学期的交流教学,因此,国内高校间的优质师资难以实现真正有效的流动和共享。同时由于国外多数大学实行三或四学期的短学期制,与我国两学期制时间不一致,影响了我国高校国际学术、师资交流的有效开展。②传统的两学期制下的教学时间集中于春、秋季,且多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课程时间又冗长、拖沓,不利于高校充分、高效的利用和合理配置校内的教室、实验室、设备一起和科研资源等各种教育资源。
(二)上海大学的三学期制
目前我国进行学期制改革的高校为数不多,但上海大学的三学期制作为一项独特的教学管理制度,在钱伟长老校长的倡导下,上海大学推行独特的教学管理制度——短学期制,即把传统的一学年两个学期改革为三个理论学习学期和一个实践教学学期。这一制度又被称为三学期制。他起始于钱伟长任职于原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时期。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工业大学以积极的改革精神探索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要求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于1985年开始试行三学期制,即每学年设置三个理论教学学期,每个理论教学学期内10周为理论教学,1.5周考试;实践教学学期与暑假可以通用,集中安排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社会实践等环节。每学年内,学期之间安排0.5周间隔假时间,用于教学休整。春节假
(寒假)在第Ⅱ学期中随春节日期而变动”如下图
这种学制安排较为灵活,不仅可以根据节假日灵活安排放假时间,也可以及时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调整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提高实践能力。但严格来说,上海大学的学期制不应该称为三学期制,而应该称为短学期制。因为上海大学还有一个实践教学学期,这与国外大学采取的将一学年划分为三个学期的做法是有区别的。此外,在实施的目的上,上海大学的短学期制与国外大学的短学期制也是不同的。国外大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灵活的入学时间,而上海大学却有更大的追求(后文论述)。但他们也都有共同之处,那都是与一学年两学期相比,它们都是时间较短的学期。
在上海大学的课程教学计划中,大学本科课程一般分为五大类: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各类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夏季短学期主要用于实习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调查,本研究认为上海大学短学期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分段教学:短学期制下每学期只有12周左右,对于一些强调系统性的基础课程,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上海大学采用了分段教学法,将基础课程拆分1—6学期的课程。例如大学英语A,在传统的两学期制下为四个学期的课程,上海大学将其拆分成六个学期的课程。其他专业基础课也是如此。②开设课程增多,增加了选修课的选择度:就上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而言,学院一共提供了91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学生从中选择30个学分,选择度超过了3:1;除此之外,学院提供了69个学分的任意选修课,学生从中选择至少18个学分的课程,选择度也超过了3:1。③课程设置灵活:上海大学的短学期制包括三个理论教学学期和一个夏季学期。夏季学期用于实习、调查等,可以集中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上海大学推行三学期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上海大学在钱伟长老校长的理念下,培养能够“无师自通”的人,“一个能够独立地到一个未知领域里工作的人”。学生毕业后面对的都是未知的领域,是课本知识所无法提供答案的领域。随着20世纪末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无穷增长对人类学习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大学必须对这些挑战做出回应。其中之一就是,大学必须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做出行动,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教师必须精简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上海大学推行三学期制,打破了中国传统的两学期制,具有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上海大学在实践中坚持三学期制已经18年历史,期间曾经历过师生的不理解和来自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压力,甚至直到现在还依然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评论这一教学管理制度。上海大学顶住了压力坚持了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相关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一项教学管理制度,它体现了钱伟长治校的理念。
上海大学推行三学期制,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精简教材内容,精讲知识要点,精简一些陈旧、冗长的课程内容,去除一些过时的课程科目,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行成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从疲于应付考试的背书状态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通过增设三学期制,可进一步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增开一些动态、新型、多样的短期课程,如学科前沿性的短平快的专题或讲座式课程,同时可增设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社会实践、研究型课程。通过调整和重构课程设置,促使学校课程结构体系更为灵活、多元,日趋完善,实现整体优化。
上海大学推行三学期制,对于上海大学的学子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学期制不容的学生放纵自己,先玩玩到考试时再背一背书应付考试的做法在这种制度下行不通。在这项制度下,上海大学学子再也不能无忧无虑、懒洋洋的过大学生活,必须有紧迫感,必须提高教学、科研和学习的效率。另外,“实践教学学期”还有一个效果,就是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的时间。要求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从实践中开拓新思路。三学期制是上海大学培养“无师自通”的人才的基本途径。同时推行三学期制扩大了学生选课的范围,有利于学生额自主学习,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其知识、经验与能力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并且为他们跨院、跨系选修多种课程和专业创造了机会,利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也为他们开展多种社会实践和参与课题研究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的保障,因此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与竞争力。另一方面,学期的缩短也有利于促使学生从学期伊始就进入积极、紧张的学习状态,在客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上海大学推行三学期制,有助于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一方面,实行三学期制,教师可以相对灵活的选择教学时间,这样有了更充分、整段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科研,也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研讨,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另一方面,原有课程的课时缩减之后,促使教师为完成应有的教学工作量必须主动、努力地开设一些新的课程。为了能够开设出适应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需求的新课程,教师必须首先对所教学科有独到的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教好书,此外还要更为积极的获取学科前沿信息,主动更新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素质。
上海大学实行三学期制,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协调,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在三学期下,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本校师资潜力。同时,更多的吸纳国内外的优秀教师、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授课与讲座,为学校的教学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效益。此外,学期制改革后,学校课程总量增加,每日课程内容更为丰富,课时安排更为紧凑,能使学校师资、教室、实验室、科研设备等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三、在三学期制下师生的教与学
三学期制下应该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三学期制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正如钱伟长老校长所说:只有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其科研基础之上。作为老师要相信学生,学到一定基础,自己能学,将来用到这些再学,并不是将来用到的现在一定给,老实讲,不是认为样样东西都要在学校里学好,可是必须晓得怎么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三学期制是真正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知识爆炸条件下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现实。
三学期制下的教学欲求师生互动,教师实施教学时,就应该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弄清学生的实际学情,因材施教,向着教学目标共同进行,互动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师生真正互动起来呢?
(一)促使学生由知识接受转变为探询知识的“学者”。
就是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在某一方面或某一观点上达到“高水平”。教师要对所教学科有独到的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教好书,不能泛泛而谈。教的过程中首先要布置好学生去收集关于所教方面的资料。可以向学生提供网址、前沿教材书籍、期刊等去查。教师也可以补充这方面的资料,把资料提供给学生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他从未了解的领域有所涉猎,既增加了知识,又提高了水平,从而让自己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对话。
对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事先布置几个小组提前对该知识点进行准备工作,到上课时提前讲出来。再让师生进行集体讨论。上课时,教师可对该知识点做一些精到的讲解。在课堂上着重激发学生理解记忆。对于每一节课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先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回去查资料,参考书,寻找答案。当学生对所学课程做好充分预习以后,至少对于上课时老师的提问他能有话可说,而不是缄默不语。即使回答不完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在充分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学的越多才能越会提问题,否则不要说质疑连起码的提问也答不上来。预习要把它当课上起来,先是课堂上预习,逐步过渡到课下预习。全面的指导下学生才会预习,才会去学习。胸有成竹了,上课时,学生才敢与老师对话交往,才能互动起来。
(二)教师变换角色
教师应该是什么角色呢?首先,教师应该是问题的发现者。这个“问题”当然指学情。只有发现学生学习内容上的缺失,才能“有的放矢”。了解学情不应该是肤浅的片面的,而应该是深入的、全面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有意的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诱导学生暴露思维,亮出真实的自我。其次,教师应该是问题的引导者。教师由授业者转变为指引者,点拨者,探讨者。学生在启而不发的时候,教师往往心急,从而包办代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比单纯地让他接受知识难得多。在学生的水平达到能探讨的层面时,对于学生的讨论,老师可以赞许、分析,最好不要把标准答案讲出来。宁可多花时间放手,切不可赶时间硬灌。时间一长哪一种方式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言自明。再次,教师一定要做好“平等中的首席”。切不可轻视任何一个学生,鄙视任何一个可笑的观点,有闪光点就要肯定,即使是否定也要做得很艺术,否则再想他开口就难了。平等交往的前提就是尊重,理解,鼓励。教师不可期望太高,不用标准答案去套。
(三)交往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创设
既要不露声色也要有创意,能激发学生的交往欲。每一节课教师一定要设置一个配合教学目标的能力题。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能力就培养出来了。
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能力培养大有好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看到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比这更让教师快乐的呢!
四、上海大学三学期制的反思
上海大学自1994年实施三学期制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已经实现了改革的构想,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有效的缓解了教师的教研矛盾,提高了学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学校在新时期的办学水平。18年的摸索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学期制实践模式。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宣传不到位,部分师生观念没有转变
三学期制的实施过程中,相关机构部门没有很好的宣传三学期制,部分师生对其不是很了解。三学期制的改革是全局性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整体转变,然而当前的三学期制改革过程中,作为参与主体的部分学校的管理人员、师生等没有转变观念,认为三学期只是缩短时间,没有什么变化,还是按传统两学期制的教学和学习模式进行。课程开设没有根据时间和目的来调整上课方式,同时教学方法也以讲授式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这些都不利于三学期制的有效实施。
(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三学期制下,一些老师对于讲授的课程没有相应的调整,依旧采用原来的教学大纲,只对授课内容进行删减。这导致课程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同时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课程知识,学生来不及消化和思考,师生课内外的交流和互动环节被严重压缩,许多课程的学习变成了走马观花,学生对三学期制的教学效果不甚满意。教学质量下降,师生对三学期制绩效产生怀疑。
(三)资源紧张状况依然存在,后勤保障力度不够
三学期制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学校资源紧张的状况,然而学校的资源紧张的状况仍然存在。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跟不上高校扩招的速度,知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紧张,而三学期制的实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紧张的问题,解决资源紧张问题更为有效的措施是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从当前三学期制的改革来看,后勤保障不足是影响和制约三学期制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暑期实践教学学期学生就餐问题、基于高温天气的降温设备问题及自习场所开放、宿舍热水供应等问题,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协调。
(四)监管部门缺位,配套制度不够完善
在三学期制运行过程中,课程实施情况的监督、课程考核的监督、学生出勤率的监督及教学信息员等制度的管理执行不到位,致使部分教师上课随意、部分学生缺勤及课程流于形式等问题的出现。那些照本宣科的教师和教务处之间形成共谋——威慑住那些不想听这种课的学生,学生宝贵时间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无情的浪费了。
针对上海大学三学期制改革实施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未来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三学期制。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
目前,就大学生而言,一方面学生确实感受到了三学期制带给他们的收获,他们也能理解钱伟长老校长为何坚持推行这样的教学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水平还不太满意,他们对那些违背钱伟长老校长推行三学期制的初衷的做法表示反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行政人员应当加深对三学期制内涵的理解,用改革的思路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用敢于突破常规的精神探索行政管理工作如何更好的适应三学期制的内在要求,从而理顺行政工作与三学期制之间的关系,更好更快的培养人才。另外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促使师生观念的改变。
其次,培养高水平的教师。
只有高水平的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有创新性的人才。我们国家的大学生是在中国应试教育下考入大学的,他们的学习态度、兴趣、自学能力等方面没有受到良好的训练,而是习惯于老师给他们提供问题和答案,自己背过后应付考试就行了。因而,在实践中我们推行三学期制,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适应这一教学管理制度的要求。完善三学期制的优势,需要我们围绕这一制度做系列工作。最根本的是,努力提高上海大学教师的科研水平,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会出现教室上课时只会对着PPT照本宣科,然后学生把笔记本上的讲课内容照搬到考试卷。这样是无法实现钱伟长老校长培养“能在未知领域独立探索的人”的期望的。学校要进一下增加引进国内外名师课程,加强学术交流,为师生提供精神食粮。
再次,需要进一步完善三学期制下的相关配套制度及较大经费投入力度,增加教学资源。三学期制的改革是全局性、整体性的高校学制改革,其改革趋向是高效运行模式的整体转变。因此应促使学校整体制度的转变,加强三学期制的配套制度的研究和制定,以保障三学期制改革的有效进行,如:后勤保障制度、人事制度、评价制度、工质制度、休假制度及行政管理制度等。三学期制的实施能有效缓解教学资源紧张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行软硬件建设。如:增加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扩大图书馆的规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选择与安排;针对夏天炎热问题,应在教室和学生寝室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安装空调等以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加大暑期社会实践学期支持力度,为更多师生进行暑期调研和社会实践提供资金、资料等方面的保障等。
然后,学校还应该强化监督与管理。
制度改革的关键不仅在于制度的设计、推进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制度的执行力。针对三学期制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强化监督和管理,增强制度执行力,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在课程评价方面,应确保课程的有效性,保证公平性,遏制不正之风。在社会实践方面,应转变部门的职能,应以提供服务、指导和普遍公平的平台为导向,充分给予学生自由选择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最后,学校还要建立专门的网络信息板块,提供透明、全面的信息。
从目前来看,三学期制的信息模式主要是通过选课系统、口口相传及教师引导等模糊化信息拓展模式,这些显然是不够的。应将对三学期制的信息网络化、专门化、透明化、全面化,在校内网络上设立专门的板块,解决三学期制的相关信息,如课程开设信息、辅修第二学位信息、社会实践支持信息、讲座信息等。
结语
教育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制度设计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三学期制的推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加强研究,切实推进,以实现上海大学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虽然制约上海大学推行短学期制的因素依然大量存在,但要实现这一独特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更大优势,我们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王福友.钱伟长与上海大学短学期制[J].改革纵论,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第3期:93-98.[2]潘玉民,玄月.短学期制背景下的档案实践教学——以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系为例[J].档案学通讯.2007(3):63-64 [3]严怡,何晓阳.三学期制: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反思与前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0(2):177-180 [4]李永东,李智兰.完善高校三学期制的建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9(3):172-176 [5]邓学国.高等学校推行“三学期制”的必要性[J].科技资讯,2007,35:111-112 [6]陈霞妹.浅析我国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利与弊[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5):91-93 [7]周伟,唐安国.短学期制课程设置的利弊分析——以上海大学的调查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论,2008.6:34-38
第二篇: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2012年师生元旦联欢会
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2012年师生元旦联欢会
暖暖寒冬,浓浓春意,2011年12月18号下午3:00,由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举办的2011年元旦晚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理学院领导老师同100余名学生一道观看了演出。这场晚会展现了我系全体师生最热情活泼的一面,融合了师生情谊,展现了理学院化学系特色和风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活跃了学习氛围,也为新生的研究生生活增添了一曲崭新的乐章。
2011年元旦晚会以宏大的气魄、不凡的手笔、新颖的题材、经典的节目,集多种舞台表演形式,融亲情、友情、师生情与一体,这场文艺晚会发掘了我院文艺人才,使得特长得以锻炼与培养。晚会在一段短短的VCR《新年寄语》温馨的场面中拉开帷幕;陈炫名带来的歌曲《好想大声说我爱你》如羽毛般轻扬打动了很多人的心扉;分析专业同学带来的小品《招聘》惟妙惟肖;令在场的观众捧腹大笑;钱梦迪同学带来的颇具异域风情的肚皮舞,在灯光的渲染下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彭淳容(物化博士生)的戏曲联唱-黄梅戏、豫剧、越剧、京剧-中优雅的唱腔、扎实的功底向大家展示了好男儿的豪情壮志;罗立强老师的激情献艺更是把全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威、余文琪(物化专业)带来的魔术表演《绳子》给大家留下了无限的谜底;有机专业张立为大家带来歌曲《新贵妃醉酒》,实力非凡赢得阵阵掌声!最后,晚会在化学系新生歌曲串烧的唱声中缓缓落幕。
晚上,我系于山明食堂一楼相继举办了饺子宴,大家共进晚餐,温馨和谐,充分感受到了化学系这个大家庭团结友爱的一面!大家纷纷拍照留念,永远记下了这个温馨的时刻!
本场晚会形式多样、动静结合,精彩不断、高潮迭起,为在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同时,也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及力争上游的决心和勇气。
撰稿人:武淑军
2011-12-19
第三篇:中国信息大学:三学期制与实习的完美结合
三学期制与实习的完美结合中国信息大学自2003年改制重组以来,每年都在进行着或大或小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要问:学校为什么要在改革方面做出如此大的努力呢?
作为一名2012级的学生,我自然没有学校领导的眼界和高瞻远瞩。我只能从自身的角度和见识简单谈一谈中国信息大学的教学改革对我个人产生的影响。
学校的教学改革使得中国信息大学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当然,关于我提及的特色,也许会有同学提出反对意见。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可能就会有人对“让学生走上讲台”这一做法不甚理解,甚至觉得花钱就是来听老师讲课的。我曾翻阅过中国信息大学从前的教学历史,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机会确实多,但在讲台上讲课是没有过的。改革后,老师们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适当的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讲课的机会。所谓适当,是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查找资料做好准备,在课堂上由学生做一定的表述讲解。这样,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正是这样一个环节,使课堂不再是老师的天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满堂灌式的知识填鸭。我们有了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有了自我展示和锻炼的平台。我迫切希望,每一位中国信息大学的学子,都能够把握机会,踏上学校为我们准备的讲台,让更多的人分享你的才华,同样,也能够在课堂中寻找到你的快乐。
第四篇:大学英语教与学网站工作总结
大学英语教育学网站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一学期末尾,大一即将在六月的逝去时画上句号。随着大一的即将结束,在大学英语教与学网站的工作也快一年了。现在站在大一的尾巴上回望这段经历,发现真的又太多收获和感慨!在这里学到的、看到的、领悟到的真的像一本厚厚的书。为了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在就对我这一学期在大学英语教与学网站的工作简单的进行总结:
首先是在人际交际方面。在这里就认识了一大群优秀的工作同事。和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让我懂得了如何和别人相处,如何和别人交流,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间的关系……并且通过这个平台,我还认识了许多另外的优秀的人,通过和他们的交流,让我的人际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感觉现在的我,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到的进步。
其次是在知识方面。自己一直以来对于与电脑有关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特别想做与电脑有关事情。在网站里,我的想法得到了实现。我在这里是一名技术,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文章的审核。在平时的维护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听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网站的工作让我第一次看到了一个网站的后台工作。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好奇:一个网站的后台是如何运作的呢?通过在这里的工作,我知道了一个网站的运行需要哪些分工,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怎么样管理……或许其他的网站的管理模式和这里的管理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里的模式给了我第一个印象---对于网站后台管理的印象。相信以后他将给我对于网站的运作的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
然后是能力方面。“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这句话说的真的不错。的确只有通过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你做事情的能力才能够提高。这一年里,网站里举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有英语角、英语表演大赛、烧烤、接待外宾等。几乎每个活动的参加了,别且每个活动都非常用心的参与。因此在每个活动中通过做不同的事情,在加上日常工作,现在自己感觉成长了很多,现在对于一个任务或一件事情都非常有想法。认真、细心、全面这些都有了十足的进步!
最后就是在态度方面。真的深刻体会到责任这个词的含义。我的工作之一就是保证电脑正常运转。如果一天电脑出问题了,如果我没有将它修好,那么其他的人就不能工作了,所以我必须经常去维护电脑,或者电脑突然出问题了,我要马上去维修,而不能认为这个没有关系,他给自己的影响不大,自己就不去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渐渐地体会到工作一些要素。相信这些给我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一学期下来,自己的问题也多多。随着工作的时间越来越久,工作的激情也慢慢的减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注意,将会随时随地调整自己!
钟德
2011-6-4
第五篇:密西根大学教与学中心考察报告
建立“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思考与建议
——2011年中国——密歇根大学教师发展研讨班考察报告
由教育部、国家外专局组织的国内12所大学参加的“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中国——密西根大学教师发展研讨班”,于2011年5月22日—27日在美国密西根大学举行,现结合研讨班学习情况和国内高校实际,就建立“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课题,形成以下研究报告。
一、密西根大学“教与学研究中心” 和部分国家“教师发展中心”概况
密西根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也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在美国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大学。2010年有在校生58947人,其中本科生41125人(69.8%),研究生17822人(30.2%),任课教师6760人,研究生助教2031人。
密西根大学教与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简称CRLT)成立于1962年,是美国高校的第一个关注教师发展的教学中心。密西根大学教与学研究中心隶属于教务长(常务副校长)办公室,由学校副教务长负责。中心设有执行主任,业务管理主任、副主任,中心有全职人员25人,其中12位具有博士学位,是从事教师发展的专业人员;兼职人员25人(研究生教学顾问);另外还聘有兼职演员20人(负责教学短片);中心还设有教师顾问委员会,由来自学院的12名院系领导组成,任期为两年。
在美国,继密西根大学成立教与学研究中心之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先后在1975年成立了类似的教学中心。从上个世级90年代开始,美国大学教学中心发展十分迅速,例如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乔治城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一流大学,相继成立教师或教学研究中心。目前,在美国的各类大学中,约21%的学校成立了教学中心,有教学中心的大学超过1000所。在全部研究型大学中,有3/4的学校设有教学中心,其中美国的常青藤盟校及中西部十大名校联盟都设立了教学中心。之所以在过去的20年间,大学教学中心得以快速发展,其初衷和动力就是为了回应社会各界对大学教育的不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不仅在美国,世界许多国家在世纪之交,也都开始关注大学教师的发展,纷纷成立类似的机构。以英国为例:根据2003年英国颁布的《未来高等教育》法案,英国政府将建立“教学卓越中心”(Centers of Excellence in Teaching)提上日程,英国政府决定连续5年每年拨款50万英镑用于每个教学卓越中心的建设。至2005年,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已经批准建立74个教学与学习卓越中心。从2005年6月到2009年10月已累计拨款3亿1千5百万英镑,每年每个教学与学习卓越中心可获得23.5万到80万不等的财政拨款。该举措极大地推进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据统计,世界100强大学,几乎都成立了教学中心,尽管名称不一样,有的称为教师教育发展中心,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或简称教学中心。该现象表明,世界一流大学都在不约而同地把教师和教学发展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见附件1:世界100强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概览)
从这些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机构来看,有以下几种类型包括:1)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整合大学的相关部门;2)由教育技术和服务部门牵头,整合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媒体支持中心等;3)由教育研究部门牵头,整合相关单位的资源。普遍的做法是:设置独立运作的机构,有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并注重跨单位协作。比如:英国的剑桥大学主要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该校的大学教师发展(见附件2:剑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概览)。
二、教学中心的定位和主要任务:以密大教与学研究中心为例
密西根大学教与学研究中心是全美最大、功能最全的支持教师发展、关注教学研究和教育质量的中心,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心确定的使命是: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文化,改善大学的教 1
学与学生学习,研究并推广教学研究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中心的主要任务:全校范围内开展促进和改进教学活动;致力于支持和促进研究性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致力于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协作式的合作为教师、助教、管理人员等提供专业化的教学咨询和帮助;发展和持续建设一个重视和激励教学的大学教学文化;支持学生开展个性化多元学习,创造积极有效的环境促进教师和学生出类拔萃。
中心对学校教师的服务包括:提供8项竞争性的基金以资助教学创新,每年经费总额为30万美元,资助95位教师;针对不同学科的新教师培训、教学总结,以及应院系要求提供教学咨询,如,关于课程改革、教学氛围、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估;每年对全校新进教师的入职培训;其中学生意见反馈,特别是对新进教师;每学期为教师开设教学研讨会或工作会议;随时应教师要求提供教学评估与帮助;组织课程录像和教学观摩;对学院院长、副院长,系主任系副主任进行职业培训,包括如何评估教师表现,教师聘任,终身教授的评审,如何与教师打交道,如何评估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规划院系远景目标等;建立与维护教学策略网站,全校各类教学资源网站建设的指导;出版关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刊物。
中心对学生学习的服务包括:为各本科教学学院的院长提供核心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估;建立评估网站,为教师提供有关资源;举办“教务长研讨会”,评估学生学习方法;面向教学副院长、系主任和骨干教师举办“评估研讨会”;进行教学数据收集、教学问卷调查,为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建议;对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咨询;为教学评估、课堂教学研究、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研究提供研究经费。2009-2010,中心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以下研究项目:提高写作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促进道德培养的课内和课外活动研究;教学中心在管理培训中的角色研究;关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关于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的研究;提高工程教学和技术教学在不同学科中的表现;调查教师对当代学生学习的理解;研究获取学生学习反馈意见的新方法。
中心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1.设立教学发展基金,资助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发展基金,该基金主要资助教师开展提高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研究,每年面上资助为
$500,资助教师购买设备、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或者旨在促进或提高
课程教学的项目。
讲师专业发展资助。该项目面向讲师,每项资助可达$2,000。
吉尔伯特惠特克基金I:该项目旨在提高和改善教学,项目要求教师通过跨系团队合作组织来申
请,每项资助可达$10,000。
吉尔伯特惠特克基金II:该基金面向在吉尔伯特惠特克基金I类项目完成较好者,后续追加资
助可达$15,000。
学生学习调查资助:该项目旨在资助教师开展学生学习方面的调查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基金:该项目面向教师个人或团队,资助哪些拟进一步改革课程或者启动其它旨
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研究。
教育技术研究资助:该项目面向教育技术学院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在课堂有效地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除上述7项基金之外,另有全校其它单位提供的教学研究资助。
2.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评估
开展教学评估是教与学研究中心的一个工作重点。评估坚持“绝不强制、完全自愿”的原则。评估结果没有行政效力,完全是服务性的,评估结果只向申请者提供,目的是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效果的咨询和反馈。密大的教学评估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估。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在密西根大学各院系定期举行。教师教学效果评估是应教师个人或者系、学院的要求,对课程或者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任何一个教师可以自愿向中心申请教学效果评估,中心通过评估帮助任课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提供努力方向。
3.开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重点是帮助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为方便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中心在网站提供各种学科、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案例供教师学习、观摩和领会,同时还提供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实验和他们关于教学过程的认识供他们分享。培训具体内容包括:
教师课堂学术规范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法、教学有效性评价、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期中考试检查、课堂教学小
测、教学档案或课堂档案等)
学生的学习评价(考试、测试、学生成绩评价、学生学习信息反馈)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在线教学
教学学习原则和教学风格(学习风格、教学和学习原则、学习技能、教学风格)
多元文化和多样化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对于教师的咨询和帮助是具体、个性的。大学任何教师和研究生助教都可以与中心人员预约,并针对教学有关问题进行咨询。
4.开展研究生助教培训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助教是大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助教,密西根大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提出了发展“未来的教学能力”的理念,积极培养后备教师队伍。密西根大学利用“未来教师培养计划”,让研究生助教了解教师角色和责任(即教学、研究和服务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将重视人才培养的理念提前植入到未来的优秀教师心中。为此,密大每年举行形式多样的助教培训和教学服务,每年培训大约400-500名研究生助教,为他们开设系列的教学方法研讨会等。培训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如何转变角色、如何准备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如何引导课堂讨论、如何带实验、如何安排考试和学业成绩评定、如何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
5.开展各种教学数据收集、教学问卷调查
教学数据和信息收集、开发调查工具和进行教学问卷调查是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这种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教师的教学经历、学生的学习经历、学生家庭背景、学费支出意愿、学生学习期望、学习心理等等。既有目前的数据与以往的数据对比,也有本校的数据与其它学校的对比。在教学数据、教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除开展本校的调查之外,中心还与美国公立大学联盟等多所大学进行合作,开展跨学校之间的教学调查。
三、我们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在密大的一周学习和考察,全体学员除了对密大教与学研究中心所做的工作有了基本认识和感受之外,我们还一致感受到了密西根大学教与学研究中心在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到了该中心对教师和教学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对提升质量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深深感受到在教与学研究中心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大学教学文化”。这也是我们此次培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恐怕也是我国大学最缺的一种文化。在密西根大学看来,大学教学文化有如下内涵:
1.重视教学是大学的立校之本,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生培养,是大学与其他社会机构不同的特有职能。密西根大学强调:培养杰出的人才是大学的核心任务,优质的教学是大学成功的基石,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基于这样的认识,密西根大学才有可能在制度上建设一个关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专业化的组织——教与学研究中心。所以,重视本科教育,重视教师培养,是办学的一个基本规律。
2.有效地促进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是大学成熟的基本标志
一所大学如果只有教学,而没有科学研究,大学就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培训机构。相反,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本科人才培养,那就是一所科研机构。如何协调教学与科研之间平衡,一直是建设现代大学的一个永恒话题。从密西根大学的案例看,学校首先在资金投入上尽可能向教学倾斜,密西根大学2010年的总支出为30 亿美元左右,其中用于教学达到16%,而用于科研达到13%。其次,学校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
间从事教学。密大在2010年统计:教师人均用在教学和与学生见面的时间为47%,用在科研方面的时间为28%,用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时间为20%。无独有偶,在美国的北卡州立大学,对于教师的评估,要求教学占50%,研究占30%,社会服务占20%。显然,尽管两所学校情况不同,但对于教学的要求具体明确。不仅如此,从密西根大学的例子看出,密大非常重视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教学内容。这一转化过程就是重视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未来教师学术能力(研究生助教)的培养。这种培养过程就是通过教学项目资助,吸引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投入教学研究,把教学研究作为教师的内在动力,提高实现卓越教学的荣誉感。
3.提高质量必须从制度层面建立大学教学文化
从密西根大学的案例看,一所大学是否真正重视人才培养,其核心层面是否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关键是形成大学的教学文化,并在制度层面是给与保障。从密大看,大学于对教学的关切和关注,一方面来源于历史传统,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家长对高学费的批评以及来自立法者和纳税人对大学过度重视科研的批评。这些怀疑和批评既是改进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持续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推动力。尽管从规定、条例或制度层面,我们很难获取关于大学的一些教学基本规范的明文规定,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搞好教学工作是一个教授能否在大学安身立命的基本前提,搞好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制度性要求,而是深入到每个教师骨子里,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要求和自律行为,是大学一种潜在的文化。所以,密大提倡“大学教学文化”。这种教学文化的核心是形成重视教学和激励教学的氛围,创造积极有效的环境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
4.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是由其教师队伍的责任意识、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决定的。在密西根大学看来,他们的教师是世界一流的教师,他们应该受到应得的尊敬,但是好教师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只有掌握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更杰出的学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密西根大学非常重视教与学研究中心的工作。从其具体工作开展范围而言,教与学研究中心的工作包括了教学评估、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新教师的入职培训以及后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估、教学基本状态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教学观摩等等。所以,从功能上看,密大教与学研究中心的任务包括了教学研究、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监控、师资培训与干部培训、教育评价和教师评价、课程建设规划等多个部门和多方面内容。尤其是针对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培训计划。中心反馈的数据并不作为聘任考核的依据,而是作为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参照。事实上,不仅密西根大学如此,在美国许多大学,都针对教师制定一些个性化的培训指导,通过同行评估、学生评估等方式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相反,我国的大学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少关注,尤其对于教师的教学体验(即如何教)、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没有过多的关注。事实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经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经历。教学质量既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关注教学质量,必须关注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教学经历。
四、关于我国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队伍。我国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差距。尤其是近些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出现了年轻化的倾向,大量的博士生补充进教师队伍。虽然他们有很好的科研训练,但普遍存在着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的问题。鉴于目前世界一流大学都设有促进教学的专业化组织机构,建议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试点建设促进教学的专业化的教学研究中心。具体建议如下:
1.建立促进教学发展的专业化组织机构
(1)设立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学校三级促进教学的教学研究中心。根据职能定位,中心介于行政机构和研究机构的中介机构之间。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中心负责全国或地区教学研究中心的工作,负责全国重大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组织实施、全国或地区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推动组织全国或地区教学研讨、师资培训、开展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分析,同时指导各省市和各高校教学研究中心开展工作。
(2)关于中心名称: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有:教学促进中心、教学卓越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学与学习中心、教学支持中心,名称各异,侧重的功能和职能亦有所差别。基于此,建议参考名称为:教师教学促进中心,教学促进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各高校可以根据中心职能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因当前以促进教学水平改善、提升教育质量为主,建议突出一下促进教学的功能。
(3)建设宗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营造卓越教学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主要职能:研究、培训、评价、服务。具体职能包括:教师与研究生助教培训、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研究交流、咨询服务、教学激励等。
教师培训——根据教师需求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的培训或服务,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特别是
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如开展新入校教师培训、研究生助教培训、中青年教师培训、教学管
理干部培训等。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技能与水平提升、科研和专业水
平提升、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观点交流与经验分享、咨询和辅导等。
教学质量评估——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学习效果评价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改进
教学。开展课程体系评价,建立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撰写教学质量报告。
教学研究交流——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师职业发展研究,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工
作提供学术支持和经验贡献;开展与国内外大学的研究与实践交流。
教学咨询服务——通过课堂观摩、录像分析、微格教学、教学咨询、教学督导等为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提供服务;为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提供教育教学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等方面的服
务。根据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师职业发展服务。
教学激励——设立教学激励项目,支持教师改善教学,营造优良的教学文化。
(5)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目前,美国高校的此类机构基本都是独立的,直接归属学术副校长/教学副校长领导;台湾地区的高校有一些是设在教务处下面,有一些是独立的。基于此,建议在我国有条件的高校设置相对独立的教师发展机构,即独立建制,独立预算,配备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以利于高效开展工作。中心不仅面向本校教师发展事务,也要在全国同类高校中起到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参照国内外已有教师发展机构的人员配置,中心应配备若干名专职工作人员,组织日常工作。中心主任宜为研究型和管理型兼备的专家,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经历,能够协调各方关系,谋求支持;同时建立一支兼职专家(顾问)队伍,聘请各学科专家和教师志愿者组成,也可成立中心工作指导委员会。
(6)条件保障。高校应为中心提供独立的工作场所和办公条件,保证充足的运行经费。
(7)运行机制和领导体制。我国高校的教学促进和教师发展工作大都分布在教务处、人事处、电教中心、工会、教学督导等多个部门和多种人员,因此,高校要注意理顺中心与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等职能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分工;要根据中心职能明确中心工作的校级领导负责人。根据各校实际情况,既可以重新调整职能、整合资源,将有关职能转移到中心;也可以采取中心统筹,教务处和人事处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促进和教师发展工作。
根据职能定位,中心宜定性为研究服务机构,或研究性的教学辅助机构。归属教学副校长或人事副校长,或直接归属校长领导。
2.创建重视教学和激励教学的大学教学文化
高校的主要领导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不仅在理念上、而且在行动上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在全校积极创建优良的教学文化,包括深入研究有利于实现大学使命的教育教学规律;直接发起和推动重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引导教师真心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机制。
3.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
学校要将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作为行政基本准则,在教师定编设岗、新教师聘任、教师考核、教师培养、职务聘任等行政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例如,在定编设岗中要充分考虑教学需求,合理确定教学工作应占的比例;在新教师聘任中,要将应聘人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态度和能力作为
基础考核要素;在对教师的考核中,要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引导教师主动、持续地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师培养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的培养;在教师职务聘用工作中,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设置适量的以教学为主的高级岗位。在评价体系中,要不断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奖励和资源配置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4.加大教学改革研究,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培训制度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把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师资引进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重视科研能力忽视教学能力的偏差,把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作为聘任考核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学校要加大加强教学研究的力度,吸引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通过教学研究项目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自觉把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教学成果,把科研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把科研方法渗透于教学方法,科研过程渗透于教学过程。
学校要健立健全教师教育的培训制度。不仅从科研上关心教师成长,而且必须从教学能力关心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要针对当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水平不平衡现象,大力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和培养。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加强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培训和管理,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生助教培训制度。
5.要完善教学运行保障机制,建立常态化的评估机制。
要建立教学质量 “自我监测—自我诊断—自我反馈—自我调控”的常态化评估机制。要以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经历为中心,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数据的收集、挖掘与分析,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的信息分析中心,掌握教学动态数据。加快和完善教学运行过程各项教学基本规范,从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实验、实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制定具体的要求,明确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委员会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听课制度、学生测评制度。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在此感谢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所做的细致周到的工作,感谢密西根大学的精心安排,感谢研讨班全体成员及五个子课题组为本文所做的贡献。执笔:邬大光)
附件1:世界大学100强“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概览(全文60页,约5万字)
附件2:剑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概览(全文4页,约4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