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视幼儿视力,口腔
一、视力低下
视力低下包括近视跟弱视。
(一)近视,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觉能力低于正常。预防措施:(1)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日保证一小时以上课外活动;(2)重视读写卫生:阅读与书写时坐姿要端正,眼书距离保持在30~35cm左右;(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5)改善学习环境;(6)定期检查视力。
(二)弱视,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引起的远视力≤0.8,且通过屈光矫正仍达不到正常的视力不良。弱视按程度可分:①轻度弱视,矫正视力0.8~0.6;②中度弱视,矫正视力0.5~0.2;③重度弱视,矫正视力≤0.1。年龄越小,视力可塑性越强,弱视治疗效果越好。发现可疑患儿及早送医院进行视力、屈光和眼位检查,以期早期发现和治疗。
二、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沙眼免疫力很弱,可多次重复感染,病情严重,可损害视力,是致盲原因之一。防治措施:
1、积极治疗现患者,预防传播;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定期查治学生,坚持按时点药。
三、龋齿 龋齿是人类历史上最常见的疾病,如不及时进行修复治疗,可引起牙龈炎、根尖炎、齿槽脓肿等各种并发病。具体防治措施:
1、注意口腔卫生;
2、限制糖类食品;
3、定期口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充填;
4、药物防龋。
四、蛔虫病
蛔虫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在人群中广泛流行,尤以儿童时期感染率最高,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具体防治措施:
1、大力宣传预防蛔虫病知识;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3、注意环境卫生清洁;
4、对粪检阳性者建议其用驱虫药物治疗。
第二篇:关于重视儿童口腔健康的提案
关于重视儿童口腔健康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236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重视儿童口腔健康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办理
提 案 人:俞光岩,杨雄里,李立明,林野,陈兴生,刘迎龙,赵炳礼,刘登岗,林嘉滨,杨利霞,岳秉飞,邵一鸣,王国治,储大同,吴明,吴海洋,赵达生,李玉峰
主 题 词:医疗,保健 提案形式:联名 内 容:
口腔卫生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儿童正处于乳牙替换,恒牙萌出的混合牙列特殊阶段,是口腔疾病的敏感和高发人群,也是获得知识和建立正确行为方式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口腔健康状况的好坏将对终生口腔、乃至全身健康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儿童口腔疾病的综合防治,有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口腔卫生状况,促进口腔和全身健康。
我国儿童口腔卫生状况较差,主要体现在:患病率高、治疗率低,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低,防病意识薄弱。根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66.0%,其中96.7%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已成为儿童因病缺课的主要问题之一。12岁学生牙龈炎患病率为57.7%,但只有10%的学生知道牙菌斑的危害。
为了加强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由卫生部组织实施,在部分中西部省、市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等。健康教育覆盖人数达到256万余人,显著提高项目地区群众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
培训各类基层口腔疾病防治人员1551名,148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得到了提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在项目试点县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检查,为适龄及符合适应证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早期发现疾病,有效预防龋病发生。接受口腔健康检查的儿童达到23万9千余名,为11万3千余名儿童进行了窝沟封闭,封闭牙齿40万8千余颗。项目进展良好,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①各级政府及群众对口腔疾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认识尚待提高,保障政策落实不能完全到位,尤其是与教育部门协调沟通不够,缺乏来自教育部门的支持,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进校难”的问题。
②对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全部中西部地区只有3.88%的县(市、区)获得了项目支持,还不足以起到带动全省口腔卫生工作发展的作用。由于以上原因,还有很多适龄儿童没能得到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等服务,儿童口腔卫生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推广。为此,建议:
一、加强口腔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口腔卫生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口腔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树立大卫生观念,把口腔卫生工作纳入卫生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应有口腔卫生经费预算,财政部门应将口腔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财政预算,加大口腔卫生专项经费投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托幼园所要将口腔卫生工作纳入工作计划统筹规划。
二、加强多部门协作,尤其是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深入开展中小学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将口腔卫生知识纳入卫生宣教基本内容及教材,提高相关教师的卫生宣教水平。定期进行对学生的口腔健康检查,实施龋病及牙周疾病综合防治和监测措施,解决“进校难”的问题,切实维护学生的口腔健康。
三、将为社区群众基本口腔卫生保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去。研究建立社区群众基本口腔卫生保健的内容、提供方式和经费预算。进一步完善健全社区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将口腔卫生工作纳入到社区慢病防治的整体工作中,将儿童和孕产妇的口腔健康纳入到现有的相应人群的卫生保健项目中。
四、推广、扩大项目成果。卫生部正在开展的“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建议中央财政部门将其纳入到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适当扩大项目规模。一是扩大中西部省的项目覆盖范围,适当调整经费比例,增加工作经费的支持;二是将项目由中西部省份扩大到全国所有省(区、市),东部省(区、市)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资金,全面带动儿童口腔卫生工作的发展,并使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三篇:4、幼儿礼仪的重视
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主要要求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
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我认为这责任不仅在于我们老师要教育,父母的教育也尤其重要,父母向孩子强调文明礼貌的常识时,不要用教训、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同时,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若出现互相挤撞,不要恶言恶语,要抱理解、宽容态度;要求孩子做到行为文明,如,和人见面时主动打招呼、和别人说话时专心、爱护公共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
1.仪容仪表
教育孩子保持仪容仪表的整洁,要把脸、脖子、手都洗得干干净净;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
2.行为举止
目标就是“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方面提出要求。优美的站立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千万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摆动,步速适中,防止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3.表情神态
教育孩子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与人交往要面带自然微笑,千万不要出现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习惯动作。
4.言谈措辞
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要求孩子做到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语言,简洁得体,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啰嗦重复。
第四篇:重视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在现实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当前有必要强调重视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放到重要位臵上来,切实抓好。
一、为什么要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偏重于身体健康,把身体的三项指标的指标作为幼儿健康的标准。
现在不少幼儿园往往把测查幼儿的身高、体重、血色素三大指标作为衡量幼儿健康达标的依据。从幼儿园的管理者到教师乃至于家长,对此都十分重视。幼儿园的管理者为确保本园体检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医生对全园发病率、营养计算等非常关注;教师为了完成幼儿园的考核达标,在进餐、午睡、户外锻炼等方面下功夫;家长尤其看重幼儿体重或身高长了多少,幼儿园的膳食编配是否合理等等。这样做无疑是有必要的,但很显然,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摆在应有位臵。
2、偏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忽略了功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家长到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幼儿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大多数幼儿园都开办了英语、美术等特色班,家长们也热情极高的地送孩子到各种特色班学习,有的甚至每天指导课程排得满满的,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对孩子的情绪、情感、态度等不太在乎。
3、只重视创设优美、高档的物质环境,忽略构筑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师生关系。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有的幼儿园越来越重视用高档的材料布臵优化活动环境,给幼儿提供的高结构材料过多,而忽视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幼儿园的管理者将环境创设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而对班级中教师之间,师幼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一般不作过高的要求。
4、只重视幼儿园内的教育,忽略了家庭中的教育,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从以上种种现象说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管理者都到教师、家长中普遍还存在模糊认识,甚至在有些方面走入误区,对健康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健康的标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畴是什么?结合对新《纲要》的解读,使我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我们重新接受一次现代健康观的“冲击”和“震荡”。
二、新《纲要》关于“健康教育”的要义
1、新《纲要》明确提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有利于人们克服对幼儿健康的片面理解,对幼儿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指幼儿身体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健康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有机统一。“正确的健康观”强调一种健康的整体,这种健康观是与国际社会对健康的新认识相一致的。
2、新《纲要》明确把心理健康纳入幼儿健康范畴,科学揭示了幼儿健康的内涵,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关键的指导意义。
新《纲要》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不健康会带来许多心理疾患;反过来,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身体健康,酿成多种疾病,就象有人说的“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口号是“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过程就是在儿童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手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我们对《纲要》中提出的“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非常赞同,并认为心理适应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进一步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认知发展是否正常,情绪反应是否适度,人际关系是否融洽,性格特征是否良好等。在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中,必须从幼儿年龄特点入手,把情绪,自信心,合作意识作为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重点突破口,融入幼儿园教育目标进行。
三、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构健安全、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触”。也就是说,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如果教师身体离幼儿很近,而心却离得很远,总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们,幼儿得不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就会逐渐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不安全感就会增加;如果讽刺、挖苦、嘲笑孩子,当众损伤孩子的人格,会使孩子失去自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有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体察他们童心的需要。同时,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如在活动区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增设新生入园亲子区、聊天室、娱乐天地等,给予幼儿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空间。使幼儿感到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因此,老师必须给予幼儿实践锻炼机会,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起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总之,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创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二)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1、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
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满足了幼儿的情绪、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譬如,在中、大班的表演游戏中,幼儿对“智慧树”的主题很感兴趣。开始时,几个孩子为扮演自已喜欢的“红果果”、“绿泡泡”等角色发生争执,而使表演难以进行下去,这时他们也逐步意识到需要商量一下角色的分配、表演哪些节目等内容。于是,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2、在游戏的趣味中感受规则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幼儿意志品质。
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也较差,针对这一共性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游戏中将被动遵守规则转变成为一种主动行为,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通过游戏,增强了集体意识,懂得了如何在集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体验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趣味中使幼儿愉快地接受了规则。同时,自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在游戏中,注重对个别幼儿的教育。
在游戏中,总有个别胆小,害羞,懦弱的幼儿,他们往往不敢与同伴交往,更不会主动投入游戏中去。为培养其自信心,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加入同伴的游戏中,可以用关心的语气询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去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老师跟你一起玩好吗?”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如在游戏刚开始时,有的幼儿不知玩什么,教师可通过扮演角色,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和老师所扮的角色一起玩,让幼儿逐渐克胆怯的心理。在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投入到游戏中以后,教师应即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加入到同伴的集体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一次成功,胜过百次说教,幼儿的自信心就会有效地得到培养。
(三)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视为“小皇帝”被捧着。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居住条件,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带之而来的是孤僻、任性、依赖、唯我独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独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
如:有些幼儿性格内向、不合群,早晨来园时很少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们问“早”,不声不响地独坐在小椅子上,老师提醒他们去活动区玩也只是摇摇头,不吭声。平时从不举手发言,做事慢腾腾的。针对这种情况,要充分利用活动与同伴游戏的机会,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从而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老师就找一些主动、热情的同伴约他们,商量是玩“丢手绢”还是“过娃娃家”。久而久之,他们便由被动变成自觉地参与,并且有了主动与同伴交往的愿望。同时,在活动区玩时,教师还有意识地把这些小朋安排在活跃的孩子周围,让他们身临其境,获得直接交流和感受。从而由他们只是听别人讲,到他们敢于开口的表现,渐渐地这些小朋友在同伴的影响下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是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期,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辩别力差,对成人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幼儿生存环境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幼儿在园、在家、在社区环境中受到同样的教育,更使幼儿在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需要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教育合力,共筑幼儿心理健康环境,以此促进心进健康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为培养幼儿坚持品质的良好形成,增强家长的家园配合的主体地位,我们开展了“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与,使家长知道孩子是一天天变化的,发展的,是权利的主体,不能总以他们还小应给予保护。为让家长积极参与,采取了教师与家长“发短信息”和“Q群”活动,信息上有幼儿园管理的要求,有培养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要求等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家、在园的了解,使教师和家长得到信息后不断调整教育行为。这一措施使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大大加强,同时,让家长也有机会观察孩子,使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状态。同时,还可采用辩析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即教师在家教指导活动中创设一定情景,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家长从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方法上积极发表意见,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方案,逐步改变观念和行为。如针对“孩子小,什么事都做不好,等长大了再说”这一观点,与家长深入开展讨论,让家长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受到启发,达到家园配合的目的。通过对家长讨论会、家长开放日、家园小报、电话交流、短信息、Q群、亲子活动等信息的收集后,及时反馈和调整双方的教育行为,更好地保证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同时,利用社区文化背景,和谐民主的群体氛围,建立心理健康的教育格局。根据社区文化背景,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综合的教育影响,利用社区环境优势,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将幼儿园教育和家教指导工作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去,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达到教育效果。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们需结合幼儿园实际,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所以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能机械地一个一个照搬硬套,而需结合实际进行培养。作为幼教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健康具有“身心并重”的整体性,并将此项工作放在首位,以此推动幼儿园全面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注重幼儿环保教育,提高幼儿保护意识
在自然中的生态环境是指大气、土地、水、森林、墓碑、动物、矿藏等自然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种种影响。它是人类赖以自下而上的必要条件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缺乏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而保护环境已迫在眉睫。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直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已是非常必要。
一、以园为基地,感悟自然,陶冶性情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因此,教师在园开辟了自然角、种植园、饲养区、生态体验场、操作长廊……,经常带孩子们参与其中,他们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从而激起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熏陶他们“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之情。”
二、寓教于乐,将教学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1、寓环保教育于各科教学
环保教育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尚未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为此,教师可将它渗透在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如科学活动中:结合“水”“声音”等内容,让幼儿懂得干净的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不在公共场所和家中大声喧哗;音乐活动中,教幼儿唱《小松树快长大》等有关环保教育内容的歌曲时,可引导幼儿象歌中所唱的那样去做;语言活动中,选择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等环保内容。
教师注意以专题环保教育为主,将环保教育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种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把环保教育作为一个中心点,将环保知识从这一中心点向四周辐射,将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种教学和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如我们在大班开展:“减少垃圾”的专题活动中,开设了“废物从哪里来”“废物多了会怎么样?”“动脑筋让废物变宝”等内容,通过展览、绘画、利用废旧材料等让幼儿进行美工制作以及开展参观、谈话、小木偶表演、小实验、游戏等有趣的活动,使幼儿了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并懂得要管好垃圾、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自身感受中获得环保知识。
为了对幼儿原有的环保知识,环保行为习惯和环保的情感态度有所了解,我班专门设计了一张表格,以书面问卷的形式,围绕环保知识,环保的行为习惯,环保的情感三方面,对幼儿进行了测试。调查发现幼儿对垃圾应该怎样处理不了解。于是在“减少垃圾”活动中后,班内设有了一个垃圾分类区,幼儿都能将垃圾按塑料、玻璃、铁、纸类进行分类投放,且懂得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同时还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幼儿纷纷把家里的废物、纸、铁盒等拿到幼儿园,用自己的小手制作手工作品,通过剪剪、贴贴、画画的各种不同形式进行布置教室环境,从而感受到垃圾再利用的好处,是一种生动、直观、有趣的环境教育。
同时也让幼儿知道环境污染、噪音和破坏生态平衡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组织幼儿美化我们的幼儿园,帮助保育员打扫卫生,来绿化我们的幼儿园,通过此活动以唤起幼儿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并将爱护花草树木等列入幼儿的行为规范中。
2、寓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他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环境保护教育要寓于各种游戏之中,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受教育。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咖啡屋”、“小卖部”、“娃娃家”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在自然面前,在种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面前,人类只有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才能获得美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前景。在幼儿已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和较强的环保意识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将认识、愿望付之实际行动,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可以设计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正确行为,如故事表演“狐狸办工厂”、情境表演“小河边”“逛公园”等,然后引导幼儿将在情境中学习的正确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可设置分类垃圾箱,让幼儿将垃圾投入相应的标志的垃圾箱内,以利于废物的回收利用;还可开设环保科技兴趣小组,当幼儿看到传统的铁铸水笼头用水时,水花乱溅,便急切地用纱布包裹水笼头以节约用水,他们还尝试设计感应水笼头、变距水笼头……。在短短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环保意识有了提高,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也明显不同。我们还将借助国内外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获取、积累信息,继续将这一课题研究下去。
三、围绕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都是传统的环境教育日。教师可设计“做一个小小鸟专家”的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开展“护绿.爱绿”人人争做“绿色小天使”的行动;开展“地球日”活动,通过游戏、制作、参观、谈话、实验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使幼儿懂得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开展节约用水的教育,使幼儿初步了解水有什么用,干净的水是怎么流到我们家里的,并组织幼儿参观一些污水的照片,知道这些污水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同时让幼儿知道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的重要性。“世界环境日”那天,开展大型的娱乐活动,孩子们用歌声、笑声讲述着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导之以行,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
四、环境保护教育要家园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请家长进行节水再利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废物进行玩具制作,有的幼儿和妈妈用瓶子制作了小孔雀;有的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废铁丝制作了“单杠”、“双杠”;还有的是几个小朋友共同制作的娃娃。幼儿在玩中学会了思考;玩中学会了尝试;玩中学会了合作;在玩中学会了分享。同时还可以请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吸取丰富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感受重视环保的呼声,从而不断增强环保意识。
在幼儿的眼睛里,大自然是一个绚丽多姿、充满无数问题的世界。为了让幼儿有而深切感受大自然特殊的魅力,我们幼儿园组织他们走进“绿色的天堂”。走进幼儿园,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孩子们亲手播种的花草迎风摇曳;走廊里,老师们用麻绳、木棍、贝壳等制作成的壁挂精美、雅致、富有童趣;园内张贴环保标志,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让孩子们雀跃在蓝天白云下,嬉笑于绿草鲜花间,处处洋溢着春天般的勃勃生机,流淌着美丽和祥和。孩子们感受到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丽。
第五篇:幼儿口腔保健家长问卷调查
幼儿口腔保健家长问卷调查
幼儿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出生年月_________
性别____
1.您的孩子开始刷牙了吗?
A是 B没有(如填B以下2—10不用填写)
2.您的孩子多大开始刷牙?
A从长牙开始 B2岁 C3岁 D3岁以后
3.您的孩子一天刷几次牙?
A偶尔 B一次 C两次 D两次以上
4.您的孩子每次刷牙时间是
A不到1分钟 B1-2分钟 C2-3分钟 D3分钟以
上
5.您的孩子刷牙采取什么方法?
A横刷 B竖刷 C横竖交替 您的孩子晚上刷完牙后还会吃东西吗?
A会 B不会
6.您孩子的牙刷多长时间更换一次?
A2—3月 B半年 C一年 D不知道
7.您的孩子喜欢刷牙吗?
A喜欢并能自觉刷牙 B需要家长提醒 C不愿刷牙
8.您孩子的牙齿是幼儿专用的吗?
A是儿童专用牙刷B一般牙刷 C无所谓
9.您帮您的孩子刷过牙吗?
A完全让孩子自己刷B经常检查孩子刷牙C帮助孩子一
起刷牙
10.您认为乳牙龋坏需要及时治疗吗?
A反正要换,不用治疗 B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11.您的孩子有吃糖和零食的习惯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2.吃完糖和零食您会让孩子马上漱口吗?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13.您的孩子有饭后漱口的习惯吗?
A有 B.偶尔有 C.没有 14.您认为孩子牙齿的好坏与家长遗传有关吗?
A有关系 B没关系 15.你知道能保护牙齿的食物吗?
A不清楚 B知道
16.如果你的孩子有口腔问题,你觉得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A爱吃甜食,刷牙又不够彻底 B每天都很认真的刷牙,可刷牙方法好象不对
C没有足够的口腔保健知识 D牙齿本身就不是很好
17..您的孩子有以下口腔不良习惯吗?
A用嘴巴呼吸B吮指C咬唇舌习惯D咬物E偏侧咀嚼F
吸口颊G没有不良习惯 18.您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口腔吗?
A半年一次 B一年一次 C一年以上 D从不
19.您的孩子有无偏食挑食现象
A有 B没有
20.您的孩子的出生三个月内喂养情况 A母乳 B奶粉 C母乳+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