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视和培养幼儿个性的发展
重视和培养幼儿个性的发展
高州市第一幼儿园(广东 高州 525200)陈德姬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教育有关,对成人个性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化、学习化的时代,而我们幼教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孩子们固定的思维,而是转向塑造幼儿新型的自由人格。幼教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孩子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及学会如何生存。要重视和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以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认为以个性化教育为特点推进幼儿素质教育。
一、为幼儿创设新型的个性化教育环境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一个人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个性化教育就是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改变以往教育理性专制的特征,改变以往强调人性依附与服从的“自觉原则”。即提高幼儿的“自愿原则”。在幼儿园教育中,要转变旧的教育模式,教育者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最核心的问题是师生互动,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活动设计,要落实到孩子身上,促进每一个孩子个性的发展。特别是教育与幼儿之间的关系,要建立师生的平等的、愉悦的、民主的、共同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把个性的培养纳入到教育活动计划中,扩大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多让幼儿手脑并用,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发展幼儿个性创造条件。教师不应死板地规定幼儿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而应改变以往偏爱循规蹈矩的孩子的习惯,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的权威也将不再建立在幼儿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于幼儿积极参与服从幼儿的自然本性的发展。教师不再是主体和主导的作用;而应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努力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如:幼儿园教室的人性化布置有利于幼儿愉快成长。教室的整体布局的开放性更能培养幼儿心灵的开放。还可以要求幼儿亲自接触自然和社会,通过观察、亲近、触摸、交流、体验等,获得认识,得到发展,另外,教师努力做孩子们的朋友,与他们建立亲密、平行的相互关系,使每个幼儿都能充分享受爱的幸福,能够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力。教师将成为“向导、妈妈、朋友和参与者”而不是管理者。每个幼儿作为独立的、不断发展着的个体都有各自发展的特点和潜能,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观察、了解、评估,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向高一层次发展。只有使每个人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幼儿。
二、教育的中心环节应是个性化教育
教师要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明确地意识到现代教育中教师的地位,作用的变化,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负责,从尊重幼儿的个性出发,重视每个孩子的语言、行为,对每个孩子的活动、学习都予以充分的肯定,绝不对某个孩子妄下结论。因为幼儿在某个方面的灵敏性、真挚性、感悟性、纯朴性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等,甚至是成人所不及的。
此外,教师还应搞好随机教育,幼儿有极度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幼儿的好奇心及提出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要及时恰当的回答,不能搪塞,不能敷衍,更不能嘲讽、挖苦或粗暴地加以斥责。否则,幼儿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就会被扼杀,不管什么事,幼儿做对了,要加以表扬,做错了要及时批评。这样,对与错幼儿就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所以对每个幼儿都不能忽视或轻视,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和独立个性的发展,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幼儿学习各项活动的情境,它包括组织游戏活动,语言表达活动,创设活动氛围,营造心理状态,选择知识框架,以及关注个人情绪等广泛内容。教师要根据孩子个性特点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对象等等,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但主要以突出个性发展为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使幼儿手脑并用,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不能一味地把自己“嚼”好的东西塞给幼儿,应采用启发式、谈话式、试验式、参观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幼儿的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在积极思考中得到启发。
要重视幼儿亲身获得的经验,就必须让他亲自动手。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自力更生的机会,教给幼儿自理生活的能力。如教他自己吃饭、穿衣、叠被、收拾玩具等。我们要培养幼儿那种肯学、肯动手的精神及行动上的独立性。对于幼儿来说,只要不是危险的、贵重的、有毒的东西,能摸的让他摸,能看的让他看,能做的让他做,不要在乎手是否脏了,东西是否坏了。孩子只有通过手、口、耳、眼等感官来感知自然界获得知识,教育幼儿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他能做的事绝不替他做”。这一点对他的个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从人的心理年龄阶段来看,游戏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游戏固有的趣味性及丰富的玩具使幼儿产生兴趣,更重要的还在于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模仿角色言行,实现角色的愿望,满足求知欲。游戏不仅能促进个别幼儿自信心的形成,而且增加了老师对幼儿个性方面的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每个幼儿个性的发展。
三、不可忽略的家庭参与
家长是幼儿的法定监护人,同时也是幼儿的教养者,在教育幼儿个性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小,能力差,在家中事事处处都包办代替,作为教师就应该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如:能独立进餐、自己穿脱衣服、整理玩具、收拾学习用具等,使家长克服对孩子能力估计不足而包办代替的思想,注意让孩子在家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进一步看清孩子的优缺点和个性特点,从而有助于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家庭中,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玩什么。如果玩积木,家长不要随意指导,看着孩子玩,适当引导,若孩子插出个花样,要及时表扬;如果是看书,要让孩子自己看着图书讲故事,即使与原故事不相符,也无妨,只管按照他的思路听下去,若进行不下去了,再加以提示或辅导;如果是听音乐,就让孩子随着节拍摆身体,上下挥舞手臂,只要节奏准确,身体协调即可,做家长的,要顺乎天性,因势利导,给幼儿提供充分展示个性发展的机会。
总之,个性教育与现代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精神是相同的,人的全面发展适合社会的发展,也包含着个性的发展。人的个性在学前期就开始形成,这时期形成的个性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的幼儿教育已从过去的“智力中心”转变为重视幼儿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经常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引导每个幼儿去从事与其个性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陈德姬,女,广东高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高州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工作积极,成绩显著,曾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百优园长”、“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爱国教育最佳园丁”、“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优秀园长”、高州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师”、“优秀党支部书记”等。她是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幼儿评估专家、茂名市学前教育专业委会员理事长、高州市政协委员等
第二篇: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社会合格人才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社会合格人才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高级中学 张启芝
摘要: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的土壤是什么呢?当然是个性的发展。因此,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老师,这项任务显得任重而道远。专业教育或许可以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机器,但是绝对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可用之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不能把学校当成是一个作坊,生产整齐划一的产品。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张扬他们的个性,让学生的灵感得以充分地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必要性作用做法
一、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性
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当代社会的信息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学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独立的意识很强。学校是实现对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客体,每个学生,不管学习成绩的好坏,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思想、有意志、有抱负、有个性的社会成员。因此,德育工作是一个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的过程,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在管理班级时极力地创造条件,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边激发其潜能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中解放出来。
另一方面,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严重地阻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去的教师管理班级的观念陈旧、落后,他们只重视学生群体的发展,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很大程度低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具体表现为:死记硬背多,独立思维少;墨守成规多,引导学生探索少;约束学生多,感染沟通少;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养有进取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青春期不仅是人生在生理、心理、智力、才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个性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与智力发展、神经系统的类型及情感活跃程度有关。一个人的个性形成,是以先天素质为前提,通过后天的熏陶,影响和接受教育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塑造而成的。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独立、走向社会的转变阶段,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因此青春期是个性形成的有机组成部分。个性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形成主要靠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尽管先天遗传素质是人的个性的物质基础,但只有良好的遗传素质,没有良好的环境影响 1
和教育不会形成良好的个性的。当然,这种环境影响和教育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了,但青春期对人的个性形成、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导向作用
在青春期教育过程中除讲解必要的性知识,解除孩子的迷惑外,还要对孩子进行有利的心理指导和个性培养。进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不仅重新认识了自我,而且重新认识了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人际交往、待人接物的方式,指导他们愉快地接纳自己的性身份,按照男女不同的性别角色及各自特点培养良好的个性。性格是个性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青春期有利于培养性别角色意识及男女同学不同的性格,避免出现性格异性化,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个性取向。
2.调节作用
青春期的到来给青少年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理体验,不仅表现为情绪烦燥不安,心情矛盾抑郁,而且常常出现心理障碍。由于性心理因素的困扰,会出现对异性的倾慕、思念,甚至对有的青少年来说,与异性在一起成了他们强烈的心理需要。这种性心理如得不到及时调节,可能会导致对异性的过分向往和追求,从而导致不良后果。有些人在个人的个性心理需要与客观社会道德规范矛盾时,或者在得不到倾慕者的理解,而受到打击时,出现心情抑郁、自卑,这种心理状态如长期得不到调节,会造成心理变态,出现对异性的厌恶和排斥。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的苦恼是由异性引起的,甚至有的人可能将这种厌恶和排斥延续到成年以后,与此同时,他们的个性表现是孤独、冷漠。因此家长要注意对青少年的性心理进行及时调节,使他们达到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心情愉悦的目的。
3.心理保健作用
青春期开始进入性成熟时期。有些青少年由于对性敏感、好奇,受到黄色书刊、录像等诱惑,出现情绪激动,消耗精力,造成精神萎靡,思想呆滞;甚至有的出现单相思,神经衰弱,性敏感以及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健康的心理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对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无法进行个性培养。家长亦可以通过青春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减轻上述心理疾病,起到心理保健作用,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4.激励作用
青春期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克制性生理冲动,使之对性的注意力得到转移和升华,这便大大地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融洽。于是他们心中便会产生一种轻松和喜悦之感,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无疑是一种激励和鼓舞,使之进一步看到自己美好的未来,从而更加积极上进,充满信心,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通过新的努力,用新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达到新目标。这种激励作用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富于理想和创造性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1)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目标放在重要的位置,把价值观教育贯穿教学始终。要针对教材的特点,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思想内涵,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要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并善于把社会生活与语文课堂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形成立足现实的价值观。
(3)在培养学生价值观中要注意到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尊重每个学生自
我的选择。
(4)多表扬少贬斥,突出鼓励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能激发兴趣,兴趣能促进成功。赞赏和认可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也是学生成就动机的基础。因此评价学生时要根据学生上进心和荣誉感强的特点,采取“多褒扬少贬斥”,为学生留“面子”。“一滴水珠虽小,但能折射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老师、同学赞赏的眼光中,激励的语言中,获得更广泛的思维空间和蓬勃发展的动力,个性特点才能逐渐发扬光大。
(5)尊重差异,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和启发性。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快慰,就会被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和情感力量。”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刺耳的字眼。
(6)极其重视教师自身价值观的塑造。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而教师是直接与学生发生关系的那个人,一个教师本身的思想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如果出现了问题,他培养的价值观就可能会有问题,很难想象一个本身思想行为不好的教师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想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价值观,就必须保证教师的价值观健康。所以要极其重视教师自身证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质量。
总之,德育的目的就是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泯灭学生个性,仅仅培养一批“听话型”的学生并不是成功的德育。学校要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有利资源,鼓励学生冒尖,甚至是异想天开,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真意所在。
第三篇:浅谈幼儿衍纸个性发展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衍纸个性发展能力的培养
【摘 要】衍纸活动是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一个窗口,不但可以满足幼儿好奇、爱动、爱模仿、爱探索的天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本文通过衍纸浅谈对幼儿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关键词】学前幼儿;衍纸能力;培养
一、培养幼儿衍纸能力的意义
衍纸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生活艺术,也是一种游戏,它促使幼儿手脑并用,既能锻炼孩子手的灵活性、想像力和操作能力等。让幼儿通过卷 捏 拼贴组合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衍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同时也能促使幼儿的自信心的建立、想象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较好发展。
二、培养幼儿的衍纸能力的重要性
(一)衍纸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衍纸活动是通过卷 捏 压等各种动作,使幼儿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动手操作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因孩子手指动作的发展是从不协调到协调,从协调到灵活,所以我在教孩子衍纸的时候是遵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比如:在学习衍纸的初期,我会先教幼儿卷紧卷、松卷等基本型;接着我们一起练习简单的组合粘贴成平面作品;再后来,我们就进行立体衍纸的制作。
(二)衍纸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衍纸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观察力强,所创作的作品就有较强的敏锐度。所以在幼儿衍纸活动中,幼儿首先被训练的就是观察力。衍纸活动中观察整体,细节,需要幼儿不停地比较和观察。
(三)衍纸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作为老师一定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来。进行衍纸活动组合粘贴时,我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并增加主题画面,强调添画和别人不一样的画面,构成不同的情节,幼儿的作品内容丰富,颜色鲜艳,搭配大胆,形式多样,充满想象。因此,老师在培养幼儿想象力时关键是要给幼儿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孩子的思绪自由地飞。
(四)衍纸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教师在教会幼儿卷基本型后,激发幼儿尝试创新,鼓励幼儿将根据纸卷的特征组合粘贴成各种造型。如在教学实践中,幼儿不断的动手操作尝试,有的幼儿将许多泪珠卷组合粘贴出小房子、小草、小花等,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五)衍纸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衍纸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有的作品是独立完成的,有的作品需要两人合作完成。在衍纸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的养成了合作的习惯。每次活动时,总有几个孩子不会卷,而会卷的幼儿动作又很快。当自己卷好以后,孩子们便会主动的来帮助不会卷的孩子,像个小老师一样。合作衍纸时,他们又会分工明确的安排好各自的任务,你来卷,我来粘,他来装饰。还记得在“海底世界”衍纸组合制作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准备了纸条、胶棒、彩笔、彩纸等材料。孩子们一下子就忙碌起来了,一个小组上,有的孩子在卷,有的在粘、有的在给“海底世界”进行填画,大家都忙的很开心。
(六)衍纸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喜欢做事,更喜欢成功,并且特别喜欢在成人和小朋友面前显示,炫耀自己的成果。每次卷好一个作品后,孩子们总会欢呼“哦,我卷好了”、“我成功了”,我们将孩子们的作品写上名字,将他们展示在展板上,孩子们一有空便会跑过去相互欣赏各自的作品,也会评价自己和伙伴的作品,放学的时候还会骄傲的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时候,我们也请能力强的幼儿当一回小老师,请他来叫小朋友们衍纸,孩子们的积极性别提有多大了。
幼儿亲自动手衍纸,不光能看到和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还能增强自信心,促使他们树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七)衍纸活动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衍纸活动中,孩子的创作常常通过语言来讲述出来。在这个解释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孩子要收罗所有遇到过的语言来完成作品的讲解,更在一些有主题的画作中得到语汇上的提高和加强。
三、培养幼儿衍纸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自身对衍纸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教学活动前,我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衍纸能力。在开展活动前,我通过阅读衍纸的书籍,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衍纸资料。每次教学前都会先实践几遍,在实践中揣摩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为日后的教学活动作好准备。
(二)激发幼儿对衍纸活动的兴趣
1.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引导
环境对教学活动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我们的教室里,我布置了一块衍纸作品展板,上面有卷好的作品供幼儿欣赏。让幼儿知道生活中的动物、植物也可以用衍纸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可以让幼儿参观一些衍纸作品,从而对衍纸的特点、色彩之间的美感、造型的互动有所了解,有所熏陶,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将幼儿的衍纸作品悬挂或粘贴在幼儿触目可见的地方,给幼儿视觉上的感知和刺激。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衍纸作品的操作步骤图片供幼儿观察、学习。将一个作品分成不同的步骤图,形象地告诉幼儿如何来完成一件作品,让幼儿能自己动手有步骤地来参与。
2.材料对幼儿的刺激和吸引
材料是幼儿操作合作伙伴,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从而激发幼儿衍纸的兴趣。在美工区里,我给孩子们准备好了不同彩纸的纸条和不同宽度的纸条,还有剪刀、胶棒和油画棒,便于孩子取放,鼓励幼儿自由衍纸。除次之外,还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毛线、布料、废旧纸筒等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和工具放置在幼儿便与取放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激发幼儿对衍纸的创造兴趣,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这不仅能美化他们的作品,满足他们的需要,更有利于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将衍纸活动渗透于一日生活
衍纸活动是需要多观察、多练习、多揣摩的。我将衍纸活动渐渐的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使之得到不断的巩固。如:在晨间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里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第四篇:浅谈幼儿个性的培养
浅谈幼儿个性的培养.个性培养要把握“度”
“度”的把握在于既了解每个儿童的独特需要、兴趣与个性,同时又要引导
其中合理的个性部分发展,不能让幼儿形成“依赖”和“恃宠而骄”的个性,也不能让他们失去认识世界,与人相处的乐趣。.要磨练幼儿个性
给幼儿克服个性成份中不合理要求的机会等.尊重个性
要倡导“儿童第一”的教育,把握年龄间的差别,性别与家庭教养方式差别等,尊重幼儿的错误与表现,学会用“归龄”的态度对待儿童。
第五篇:培养兴趣 发展个性
培养兴趣 发展个性
举国上下高唱素质教育的今天,教书育人的教育者特别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
传统的教育方式以灌输为主,有的教师总是不讲不放心,以为教学就是多讲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而不问或少问学生能否接受,乐与接受。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求学的最佳状态。这不只是可以使学习产生最佳效应,乐学本身也是一种品质,会对人产生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学好、乐学,就是重视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一点不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枕产生。人们对某件事,某项活动有兴趣、有需求,才有可能参与其间,并经过艰苦努力,走向成功。兴趣也是学习的催化剂,在满怀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如果我们对某件事毫不感兴趣的话,绝不会参与,即使在别人的劝说下,勉强为之,也绝不会做出惊人的业绩。
一些科学家和发明家成长的材料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爱迪生从小就爱科学。一次他看到母鸡用身体暖鸡蛋孵小鸡,就问妈妈鸡在干嘛。妈妈说:“在孵小鸡”。于是他往怀里抱了好几个蛋,一连抱了好几个小时,知道妈妈发现才制止。一次看到一种药泡在水中沸腾,冒出热气,热气在往上升,于是他就让小伙伴喝下这种药,并说:“你马
上能飞起来!”结果导致这位小伙伴肚子疼。后来在火车上搞实验,引起火灾,被车长打聋了耳朵,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让他放弃搞科学。正是因为他热爱科学,对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他的一生一才能够发明许多许多东西,并因此闻名于世。
我国作家肖复兴,正因为上中学时受我国大教育家叶老的影响,对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才使他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蒸汽机的发明人瓦特,小时候正因为看到壶盖会动,而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无数事实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和决定性,它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好学、乐学、健康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首先,必须打破教师“一言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时,才能积极学、主动学,最后实现主体的发展。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承认差异。要启发每个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随意否定学生回答。课堂上,师生应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高涨。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由猎取知识,体会其中乐趣。是给孩子一支“猎枪”,还是给孩子现成的“兔子”?当然“猎枪”好。我们应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争论与辩论,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那种压制学生的不同见解,否定
学生讨论和争论,只求把知识讲明白的观点与作法,是与素质教育思
想相违背的。
再者,教师要善于发现、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性格,尊重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特长和爱好,加以引导和督促,使其和谐完美的发展。特别是对差生,不能一句话就断送孩子的一生,应采取鼓励、表扬的方法,使孩子沿着自己的个性发展。据我的观察,一些在学校读书时小有名气的优秀生,在社会上并没有显赫的名声,大的建树,一些差生倒有殊荣。我小时候的一名同学在校读书时,无论哪科作业都不会做,只好抄别的同学的。没想到后来村里演戏使她特别出色,还被抽到公社的宣传队。更为叫绝的是竟能模仿一盲人说鼓,说鼓时的唱腔、动作,神态惟妙惟肖,倾倒好多观众,曾红极一时,我就纳闷她是怎么背过台词的,因在学校时经常背不过课 文而被 老师留下。在校时倒是表演过一些节目,这说明她具有这方面的素质和才能,演戏使她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世界上的名人原来并不都是优秀生。如:丘吉尔、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高尔基„„只上到小学二年级,却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真正的人才之所以是人才,不仅表现为他注定有出色之处,还表现为他注定有弱项。他们在上学的时候,虽然有出色的一门或数门,但也有不愿学的或学不好的一门或数门。后来当了数学家的人,文科成绩未必是上乘的;后来当了作家的人,当初很有可能厌倦数理化。上海的韩寒同学的情况,更能说明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教师不能对差生训
斥、贬低、打击,要信任孩子,相信孩子。给孩子的评语要中肯,肯定优点和特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合格性健康发展。现在,有些国家在中小学允许孩子偏科,更能说明是尊重和发展孩子的个性,如:德国。
要教会孩子学会合作。合作——就是与人的合作,孩子到了社会上是与人交往,而不是与语文、数学交往。将来在社会上不会交往,个性就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教会孩子会创造。什么是创造?简言之,把生活的不方便变成方便,就是创造。我们教师、家长把孩子关在书本里、家庭里、成绩里,是不会得到创造的,应让孩子在社会上实践,闯祸的孩子是有创造的。可口可乐就是护士闯祸后发明的。原来医生让护士给病人的药是治头疼的,护士让病人喝时忘了配药水,只加了一点苏打,苏打水只冒泡。正好医生进来了,护士怕医生看见,忙让病人喝了下去,病人喝后说::“真好喝”!于是护士就在一种饮料里配上苏打,成了今天的可口可乐。对于闯祸的学生也要冷静的分析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不能只采取简单的训斥和惩罚,那样将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让学生在自由中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正如一位人大代表说过的:“假如社会上 都是 教授、科学家,就不成社会。”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关键在有正确的思路和引导,使学生学有所长,各尽其才,成为祖国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