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首届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2017正和岛新年论坛
http://
第二篇: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申请表
回
第一部分:注册类别
A:注册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会员成员
执
表
以下信息仅作为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内部使用,对外保密,请准确填写。
□
注:费用10万元人民币/年,含食宿)
B:注册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普通参会人员
□
注:参会费用9800人民币/人,不含住宿)
第二部分: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原则为企业的董事长或CEO,以下标*为必填项,其他可选填 * 申请人姓名: * 公司名称: * 手 机: 是否上市:□是 * 商务电话: 网 址: 上市公司请填写:股票代码 * 手 机: * 性 别: * 职 务: * 邮 编:
* 电子邮箱: 所属行业:
□否
第三部分:联络人信息
* 联络人姓名: * 商务电话: * 电子邮箱:
普通参会人员填写项
酒店及价格(RMB/晚/人)东湖宾馆国际会议中心 标准间 600 组委会代收参会者住宿费用,参会费用和住宿费用一并汇款至指定账户; 如不需要住宿本酒店请在后面标注 付款细则 付款户名:中企辉煌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帐 号:860***1 开户银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营业部 备注说明,请认真阅读。●费用包括:会议费、会议资料、会刊、团体餐饮。●回执表回传后,大会秘书处将尽快以传真或电邮方式向每位参会者发出正式会议确认函。●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属于闭门会议,谢绝媒体报名;谢绝所有公关、广告公司、培训公司参会。●如欲取消登记,必须于 2012 年 6 月 15 前以书面通知中国企业家论坛秘书处,款项可获全数退还;2012 年 6 月 15 日至 30 日内接获取消通知,退还所交费用的 50%;2012 年 6 月 30 日以后将不再退还任何款项。请认真填写此登记表格,并传真或电邮至中国企业家论坛组委会 曹豫博 *** TEL: 010-66426315 转 815 FAX: 010-66420235
□
签 名: 日 期:
第三篇: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大学主办,是以促进文化产业领域内政府、企业和学界之间沟通与交流为宗旨的高层次国际学术论坛。
新年论坛自2003年创办至今共举办七届,以促进文化产业领域内政府、企业和学界之间交流为宗旨,追求“学术与现实的交融、战略与发展的创新”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文化产业重大政策、前沿理论与产业实践的互动发展。
首届论坛于2003年12月20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在“多维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产业”主题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第二届论坛于2005年1月8日、9日举行,论坛主题为“文化产业竞争力:政府、企业和学界的永恒主题”。第三届论坛于2006年1月7日、8日举行,论坛主题为“和谐社会与区域文化产业”。第四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07年1月6日、7日召开,主题为“文化产业战略与发展模式创新”。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08年1月5日、6日召开,主题为“创意时代的文化创新与软实力建设”。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09年1月10日、11日召开,主题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文化产业机遇”。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0年1月9日、10日召开,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产业融合与文化振兴”。
2011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以“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十年”为主题,重审中国文化产业建设至今的历程与现状,展望中国文化产业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蓝图。中国文化产业历经过去十余年发展,由萌芽渐至成熟。未来十年,是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壮大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十年,是中国文化产业依托“十二五”规划蓝图实现自身发展的十年,是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的重要十年。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届论坛将广邀党和国家领导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共聚燕园,共同探索未来十年中国产业融合与文化振兴之道。
在此背景下,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将于2013年1月5日-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将以“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为主题,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融合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实现“文化强国”和“美丽中国”的庄严使命。
主论坛: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
时间:1月5日(周日)09:00-17:30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
主题阐释:
科技的进步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文化产业是一种非物质生产,创意设计和高新技术是这类内需型产业的重要生产手段,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概念其实是历史发展当中必然的结果。在新的机制、市场及科技条件下,文化产业从业者要把握好思想观念的革新,优化文化与科技两者的结合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次论坛将重点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创新发展的转型战略中,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两翼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将如何推动和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历史使命。
城市论坛:特色文化城市与创意驱动力
时间:1月6日(周日)上午09:00-12:00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
主题阐释: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快速城市化在催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缺乏特色、千城一面的弊端。发掘文化资源是城市魅力的基础,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城市活力的主体,而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是深化中国城市化的重要保障。这三个重要环节的贯穿主线是通过创意、创新和创业,把城市资源转化为特色文化产业,以提升中国城市文化软实力,成为全球城市网络的特色亮点和关键节点。本论坛将围绕特色文化城市与创意驱动力,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义上,展开深入探讨。
子议题:
1、特色文化城市与资源提升
2、文化空间再造与新都市观
3、城市转型背景下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4、智慧城市与新视听产业
出版论坛:数字出版与未来阅读
时间:1月6日(周日)上午09:00-12:00
地 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
主题阐释:
构建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出版产业链,成为各大出版集团抢占市场,掌握话语权,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加快出版与科技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才能紧跟国际潮流,提升中国出版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本论坛将围绕“数字出版与未来阅读”,探讨数字时代出版(600551,股吧)集团产业链的构建,新媒体与数字出版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数字出版行业标准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以及政府如何为科技推动出版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等热点议题。
子议题:
1、数字时代出版集团产业链再造
2、新媒体与数字出版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3、数字出版行业标准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专项研讨:三山五园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文化复兴
时间:1月6日(周日)上午09:00-12:00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八会议室
主题阐释:
科学保护文化遗产,通过开发建设促进文化复兴不仅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庄严的文化责任和文化使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尺度正从重视文化遗产“点”、“面”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大型文化遗产”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如何在实现科学保护的前提下有效地将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强大的发展优势,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当下文化建设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本论坛将以北京市“三山五园”西郊皇家园林保护区为焦点案例,探讨大型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复兴建设。
子议题:
1、文化遗产的聚集效应与品牌效应
2、文化遗产旅游的遗产保护问题
2、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
4、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
案例论坛:百年文创力两岸文化产业案例经典
时间:1月6日(周日)下午13:30-17:30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
主题阐释:
“案例论坛”将集政产学研界精英人士,呈现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两岸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分析城市形象塑造、企业品牌打造、文化产品营销中的有效策略与路径,研讨中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品牌化道路。
子议题:
1、文化科技融合视野中的品牌新战略
2、城市品牌与文化营销
3、文化产业园区的2.0时代
4、创意内核与产品升级之道
贸易论坛:创意战略与文化影响力
时间:1月6日(周日)下午13:30-17:30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
主题阐释:
文化贸易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文化交流机制,不仅关系中国参与国际贸易分工的竞争力,而且直接影响中华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增强与提升。推动文化贸易将是未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重点。本论坛将围绕“创意战略与对外文化贸易”,探讨中国文化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的创意转型和竞争力提升,中国文化 “走出去”的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中国政府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的定位和作用,以及目前北京和上海正在建设的文化贸易保税区的核心功能和机制创新等热点议题。
子议题:
1、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发展路径与配套举措研究
2、中国文化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的创意转型和竞争力提升
3、中国文化 “走出去”的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
4、文化保税区的核心功能与机制创新
新媒体论坛:文化内容跨界融合:新媒体、新业态、新趋势
时间:1月6日(周日)下午13:30-17:30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八会议室
主题阐释: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促进了新媒体多元化发展;同时,伴随网络融合升级,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进入全媒体时代。新媒体产业表现出跨界经营的特点,平台价值和媒体影响力为其带来发展新机遇。数字媒体新业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创意活力、创造驱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为新媒体发展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与产业商机,并形成了融合跨界的数字内容产业新型业态。文化与科技融合造就了文化新疆界、新业态和新图景,同时也面临新挑战与新困惑,需要政、学、商界共同思考与应对。
子议题:
1、移动互联网产业与文化创意新业态
2、影视数字新媒体发展新图景
3、科技与数字艺术的融合与新生
4、三网融合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新趋势
5、数字产权与衍生品授权许可产业
“创意中国榜”2012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评选活动
近年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全社会的财富和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提升。随着文创产业发展优势的不断突显,人们开始相信主宰未来产业发展的将是创意和那些拥有创新精神的行业领军人物和企业。
“创意中国榜”2012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评选活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新浪财经频道联合发起,以新锐人物、领军企业、大事件三类评选展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果,记录2012年中国文创产业取得的辉煌业绩,并以评选发布和高峰研讨的方式,总结和推广这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全面展示创意领导人和文化创意企业在发展中如何“用创意创造价值”。
评选内容:
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新锐人物
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领军企业
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事件
参观考察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和圆明园正觉寺
时 间:1月5日(周六)下午13:30-17:00
第四篇: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总结报告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总结报告
为推进落实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和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我国领导人关于加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倡议,探索“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环境合作内涵,深化扩展中国-东盟环保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政策对话交流,切实推动我国环保产业与技术的“走出去”,由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承办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对话与研修”于2015年9月16-18日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也是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
论坛邀请来自东盟成员国环境主管部门、东盟秘书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等有关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及合作伙伴;中国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内有关省市的环保部门、广西区内各地市、县环境主管部门;企业、产业协会和研究机构共250余人出席,其中外宾58人,副部级领导2人,副厅级以上领导14人。本届论坛由环境可持续发展对话与研修、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与发展交流圆桌会、中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展示3部分组成,通过会议和展览相结合的创新形式,进一步推广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务实成效。现将论坛举办情况报告如下:
一、论坛基本情况
(一)环境可持续发展对话与研修
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宋小智副司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蹇兴超副厅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邓超冰总工程师、东盟秘书处环境办公室安佩·哈娜库娜拉克主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局伊莎贝尔·路易斯副主任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
宋小智副司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深化区域各国在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提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宋小智副司长重点介绍中国在环境治理、污染物减排、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环境法制建设四个方面的成果。宋小智副司长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开放、包容与共赢的。中国政府一贯支持加强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在环保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合作机制,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双方正在协商制定《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6-2020)》。相信在新一期合作战略的指导下,中国与东盟未来的环境合作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她希望双方抓住机遇,齐心协力共建“绿色海上丝绸之路”。
蹇兴超副厅长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桥梁与窗口,广西十分重视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愿意与区域内各方开展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务实的环境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和推动区域绿色发展转型。同时,蹇兴超副厅 长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以省级合作推动国家合作,增进绿色环保管理经验交流,开启环保合作新渠道。
安佩•哈娜库娜拉克主任表示,环境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合作框架下的优先合作领域之一,双方环境合作已走过十年历程,未来应探索更有影响力的项目,开展更务实的合作。同时,安佩•哈娜库娜拉克主任代表东盟秘书处对中国政府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本次活动有助于深化双方环境合作和提高区域各国环境可持续管理能力。
伊莎贝尔•路易斯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亚太地区拥有全球60%的人口,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全球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已获得广泛响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愿意继续支持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参会代表也积极就环境政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环境信息共享、环境影响评价、绿色贸易与投资等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此次活动,一方面,通过宣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环境保护领域的成就,加深东盟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的生态环保交流与合作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双方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分享知识和经验,发掘未来合作潜力,进一步深化 和拓展中国-东盟环境合作。
(二)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与发展交流圆桌会
会议以“助力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为主题,来自中国财政部、东盟国家和东盟秘书处、各省市环保厅(局)代表与国内骨干企业及参展企业参加,通过主旨发言、专题报告、政策研究、分享实践经验等方式共同就各自关注的议题进行交流与座谈。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邓超冰总工程师出席会议,并做主旨发言。邓超冰总工程师表示广西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提出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切实加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生态经济发展壮大、资源环境约束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三大目标,突出抓好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城乡建设四大任务,大力实施生态经济十大重点工程,实现绿色化发展。同时,邓超冰总工程师强调为了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与东盟国家合作,广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率先迈出第一步。2015年5月,《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与越南高平省自然资源与环境厅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在越南正式签署,上述备忘录是中国与 周边国家探索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省级环境保护部门之间成功签署的首个双边环境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关于未来合作,邓超冰总工程师提出要充分利用广西区位优势,以拓展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为目标,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推合作的重要建议。
此次圆桌会紧紧围绕会议主题,以进一步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促进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为目的,一方面宣传我国与东盟国家环保产业合作成果,提升中国(尤其是广西)环保产品和技术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展示我国(特别是广西)环保产业发展,分享中国与东盟国家PPP模式发展历程和主要政策以及中国PPP模式下环保工程实践。
(三)中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展示活动
在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会展中心3号馆先进技术展区,设立以“推动产业合作,共谋„一带一路‟绿色商机”为主题的中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展示专区。集中展示包括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介绍、广西环保及产业发展介绍、水污染防治领域相关企业及技术、固体(危险)废弃物处置领域相关企业及技术、企业合作联盟形象展示等5个方面内容。共有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
通过展览展示,一方面依托东博会大平台,宣传我国环 保产业成果,展示我国最新环保技术与产品及环保产业园区;另一方面,成为中国优秀环保技术、企业的自我展示平台,特别是支持广西骨干企业国际化,打造促进广西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推广示范。
二、论坛主要成果
(一)抓住“一带一路”机遇,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广西与区域各国的环境合作与联系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面阐述中方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与内涵。其中,明确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此次论坛的举办,紧扣当前区域环境合作形势,分析“一带一路”与和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在“一带一路”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设施联通可使“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交通大为便利,从而节约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所需要的能源,给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利好。会议还提出“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使很多能源资源就地加工转换,比如很多项目可以向清洁能源方面倾斜,使用清洁能源,利于绿色环保等。会议认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数据和信息分享方面还应建立几个比较重要的机制,一是东盟环保报告的机制,二是东盟环保教育数据库,三是是东盟生物多样性信息分享的服务机制。通过一系列机制的建立,可以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共享环 境资源提供数据支持,以掌握目前各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找到应对及解决方案。
此次会议,不仅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框架下环境保护合作与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路径,还进一步提高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携手解决能源和环境的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双方节能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增强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政策导向,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环保产业与技术交流与合作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作为一种融资方式,是一种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创新机制。据统计,目前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涵盖环保产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领域的综合产业体系。如何推动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效运用PPP无疑是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对PPP的深入讨论,正是此次会议热点关注方向。会议指出,PPP可以起到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充分竞争,借助社会资本的创新能力来提升环保产业的活力,可以促进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会议达成多项共识,今后将提倡建设环保产业集聚区,开展中国-东盟信息平台建设,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共享生态环保信息,寻找合作的切入点,同时着重打造环保产业和技术国际合作的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务实合作。
今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 加强经验分享,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及交流,通过项目实践探索环保领域的PPP合作最佳方式;三是探索建立多边或者双边产业合作中心,为PPP合作提供合作平台;四是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政策及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五是重视专业公司与专业市场的对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创新论坛组织形式,会展结合,以会促展、以展促会,搭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新平台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成功举办5届以来,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形成的影响力日益显现。为更好地开拓环保交流与合作,在此次论坛召开期间,首次举办中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展示活动。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一次加强中国-东盟合作的具体实践,通过展示我国新型实用的环保技术,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环保产业与技术的沟通与了解,为参展企业推介技术、产品,寻求合作提供了交流平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常务秘书卡森桑·赤纳瓦索等重要领导参观了展览。
此次模型及实物展示活动,成为论坛与东博会的共同亮点。广西国宏智鸿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示的PVDF纳米合金膜组件,改进了传统膜的缺点,抗污染程度更高,膜组件的寿命延长。桂林正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现场演示离子交换纤维集成系统经过阴离子交换纤维、阳离子交换纤维、二级阴离子交换纤维三级过滤将浓茶中的酚类等色素有 效去除、脱色效果明显的方式推介技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业内人士前来参观、洽谈合作。通过展示,搭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环保产业与技术领域合作的新平台,进一步显现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的品牌效应,取得积极成效并获得参观代表的一致好评。
三、未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广西对外合作的平台作用,以省际合作助推国家合作,强化广西参与区域国际合作的区位优势
为顺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新形势与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广西环境保护国际合作能力建设水平,广西先后成立了广西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及中国-东盟环保中心广西办公室,今后应进一步强化广西在环保对外合作上的平台作用,促成更多国际合作项目、合作计划的落地与实施,推动广西参与到更多的区域合作中,促进广西环保合作向国际化、专业化发展。
(二)增进绿色环保管理经验交流,开启环保合作新渠道
广西与东盟国家合作基础良好并且前景广阔,未来应推动与东盟国家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平台与网络,促进建立区域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广西应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衔接“一带一路”重要门户的独特优势与战略地位,探讨与东盟国 家建立环境保护信息交流机制,寻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跨境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更加务实的合作。
(三)积极谋划,出色筹备,继续做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搭建环保国际合作平台,全力助推中国-东盟环保合作的深入
应继续发挥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在构筑区域伙伴关系上的重要作用。通过中国、东盟环保产业相关部门、国际合作伙伴、国际组织和企业界的参与,并充分发挥广西在合作中的独特作用,在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建设中,抓住机遇,搭建并完善中国-东盟环保合作网络,深化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调动各种有效资源,推动中国-东盟环保务实合作。
第五篇:《企业家论坛》邀请函
湖南农业大学公选课《企业家论坛》主讲嘉宾
邀 请 函
尊敬的先生:
在传统道德教育缺失的今天,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金钱观的蔓延,许多人的价值观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屡见不鲜的社会不良现象,大学生目前存在着严重的价值取向的困惑、做人本性与社会交际的困惑、学什么与怎么学的困惑……而这些困惑正在干扰着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2010年,由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主办的公共选修课《企业家论坛》获得了成功。这门课程不仅帮助在校大学生解答了诸多成长的困惑,对他们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并受到一致好评,同时获得了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2年,《企业家论坛》第二届即将开幕。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担任《企业家论坛》系列课程的主讲老师,用90分钟的时间说出您成功路上的动人故事并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宝贵经验。
我们坚信,第二届《企业家论坛》有您的加入,一定会更精彩,更加富有意义!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