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

时间:2019-05-15 06:0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鹤楼送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鹤楼送别》。

第一篇:黄鹤楼送别

25.《黄鹤楼送别》教案

——武关中心小学

丑明

【教材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九册——25课《黄鹤楼送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3)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 法】激趣、指导、讲解、演示

【学 法】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 【教 具】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2)孟浩然和李白两人图像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位诗人吗?了解他们吗?

2、教师简介:

孟浩然和李白都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岁,出名比李白早,李白和孟浩然成为朋友时,李白非常仰幕孟浩然,把他看成自己的兄长和老师,在两人分别之时,李白特地写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课件出示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述:听了录音,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边读边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黄鹤楼送别》就是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当时两位大诗人依依惜别的情景,再现了大诗人李白创作这首诗的情境。让我们走进课文,走入诗人的内心,好好品味当时的一幕。

板书课题:25《黄鹤楼送别》(课件4)

二、细读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品味“赏景藏情”。(1)(出示两组文中第一小节的词语)老师这有两组词语,谁能连起来说一段话,再现一下当时的话别场景。

如此迷人的美景,其实就是文中的__?(生齐说:第一小节)(2)请同学们看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番吧!(课件出示5)书上插图 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

(3)饯行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饯行的意思?(设酒宴送别。)

师:噢,原来“饯行”的意思是:设酒宴送别。那李白可不是一般的送别,而是大摆宴席相送,可见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不一般)

师:年轻的李白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6、7、8)

黄鹤楼可不是个一般的地方,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在唐朝的时候就非常出名,很多诗人在那儿题过诗。

(4)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

李白选在这个地方为孟浩然饯行,更可以看出他们的友谊----------?(预设:不一般,非常深厚,非同寻常。)

(3)是啊,黄鹤楼这时的景色多美呀!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不会相见,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课件出示9)

这句话中哪个字写出了两人分别的心情?

追问: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一个“藏”字写出了两人分别的心情。分别在即,两人心底都藏着怎样的情感?轻轻读读第二段,找找他们是怎么“藏”的呢?(板书:依依惜别之情)

(4)(课件出示10)请同学们再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两人之间离别时藏着的依依惜别之情。

(5)过渡:一对好朋友即将分别时赏景藏情,令人感叹。

2、学习第3自然段,品读“对话叙情”。

(1)过渡:不忍分别终须别,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他说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11)请同桌对读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用心品味,然后交流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惜别之情?

(2)师小结:一个满怀仰幕之情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安慰友人道声友谊 深长,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

(3)让我们也来做做李白、孟浩然,去感受一下两位大诗人离别的心情。(男生做孟浩然,女生做李白,师旁白,配乐再次体验话别场景)(课件出示12)学生分角色朗读

3、学习第4、5自然段,体味“吟诗抒情”。

过渡:两位好朋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朋友谊。可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此时。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情境引读,指明接读第四自然段)

(1)听了他的朗读,你有怎样的感受?(2)而此时此刻李白又会怎样做呢?

(课件出示13)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情意?自由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4)过渡:人有情,景也通人情。(课件出示14)

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下面这段话说完整吗?先自己试试看。(5)(课件15)现在老师为大家配乐,请同学们自己跟着音乐读第4段。

三、诗文对照。

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课件播放古诗诵读16)

1、你能像诗人一样来吟这首诗吗?

2、请你联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同学们说得不错,文中说这首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什么叫“脍炙人口”?

4、让我们把这首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名诗背下来记住吧。(课件出示17)有感情地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小结: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但是他们之间的友谊,就像那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多么深厚的情谊呀!(板书:情谊深厚)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从开始的赏景藏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这样一个送别的过程,从中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这就是依依惜别之情。我们还了解了李白创作这首名诗的由来。

五、拓展延伸

1、李白不仅是伟大诗人,也是个重友情的人,他还写了许多送别诗,不同的送别诗也表达了不同的情怀。

《赠汪伦》就是其中的一首(课件出示18)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读)

2、古今往来,很多大诗人创造了许多著名的送别诗。课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送别诗,去品一品诗中的离愁别绪。

【板书设计】

25.黄鹤楼送别

赏景藏情 依依惜别

对话叙情 情

吟诗抒情 情谊深厚

第二篇: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的一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用一个故事再现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情境。诗话互照,古诗是故事的浓缩,故事是古诗的扩展。

教学思路

以朗读作为教学的主线。先通过对古诗的设疑,再引导学生对文本多层次阅读,在自读中自悟,从而获得深刻的语言体验和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背诵古诗。2.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古诗,学会抓住重要词句进行品悟和交流的方法体会文本内涵。

3.能够体会朋友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情谊。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朗读中自己深入文本。

教学过程

导入:引读质疑

1.师:同学们会背古诗吗?在你们所背的古诗中有描绘送别的吗?请哪个同学给大家背一背。(学生背送别诗。)预设一:(没有学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老师这里也有一首送别诗:出示古诗。预设二:(有学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刚才有同学背诵了这样一首诗:出示古诗。

2.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学生读)

师播放配乐古诗朗读。

师: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朗读哪种比较有味有感情?

师:因为大家对古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如果理解透彻了,你一定也会读的很有味道。

3.大家看一下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学生质疑。)

预设一:可能会提出很多,甚至每一个词语都会被提到。预设二:提问的人很少。(老师设疑:如,题目是什么意思?“之”怎么解释?“广陵”指的是哪里?“烟花”什么意思?“下”什么意思?等。)师:这些问题老师都不用讲,只要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黄鹤楼送别》,就会解决了。

(师板书课题)二 初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诗文对照,看看哪些语句是写诗句的意思的,并作出标记;

(3)边读边画,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如重点字词,不理解的地方等。(学生自由朗读)2.指名读。

(学生分段读)相机正音。

解释重点词语。

预设:饯行、依依惜别、誉满天下、伫立、按捺不住、脍炙人口

(方法举例:饯行。围绕“饯”的偏旁,理解词义,与食物有关,学生说出词义:设酒食送行。)

(词语理解让学生动手查字典)三 细读:体会诗意

1.再读课文。出示新的要求:

(1)读1-3小节,找出具体写1、2两句诗的句子;(2)读第4小节,找出具体些3、4两句诗的句子;(3)边读边画,边画边读,直到弄懂诗的含义。(学生按要求读书)2.出示古诗1、2句。

(1)指名读写1、2句诗意的句子。(学生回答)

(2)对“故人”、“西辞”、“烟花”、“下”提问。

(学生分别解释)

(预设:故人,老朋友,文中指孟浩然;西辞,东去扬州,向西辞别;烟花,烟雾迷蒙,繁华似锦;下,江水由西向东,顺江而下)(3)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练习)

3.出示古诗3、4句。

(1)指名读写3、4句诗意的句子。(学生回答)(2)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练习)4.对孤帆设疑:“孤帆”什么意思?难道浩大的长江上只有一只船、一片帆吗?谁能联系“伫立”“凝视”来思考一下?(学生思考)(指名说)

预设一:李白心里想着老朋友,眼里只看到朋友的船。预设二:朋友走了,李白心里感到孤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5.出示: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师:这是李白写给孟浩然的一首诗,仔细读一读,感受一下孟浩然的人品和作品的魅力,以及李白对孟浩然的情感。(学生自由品读)四 精读:进入情境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古诗的理解,相信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就会不一样了。试一试,能不能读出一些味道来。(学生自由有感情读古诗)

2.播放音乐,指名学生读,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析。3.出示课本插图。

师: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正在江边为他的好朋友孟浩然送别,想像一下此时两人的心情,试着读一读课文第三小节,能不能读出他们的内心感受。我们停一会找两个同学到前面来表演一下。(学生自由练习)4.推荐学生表演。

(学生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比如加上双方的称呼、动作等)

5.现在,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李白,你正伫立江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学生有感情读古诗。)我们不但会读,还会背诵。(学生齐背)

6.大家能把古诗的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吗?(学生解题。)

预设:之,到;广陵,扬州。五 作业

出示图片:窗外一轮圆月,一人站立窗前望月。

师:转眼间到了中秋节,李白又想起了远方的好友,此时内心澎湃,他有很多话想对好友倾诉,可是只能寄语明月。揣摩李白的心境,把他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三篇:《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相应成趣,旨在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诗文对照学习,求融合,不割裂。让诗成为学生进入文章的桥梁,促使他们在文章中探究与发现“诗的痕迹”,扮演文中人物进入诗的意境,抓住“空白”引导学生想象练说,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从而更深一层地了解这首诗的成诗过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齐读题。

课文讲了谁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孟浩然)你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吗?

2、打开书,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看书上怎么写的。

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

3、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⑴ 自读古诗。

⑵ 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㈠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2、课件出示图片。

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

3、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会一下。⒋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 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

(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⑶ 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齐读这一句话。㈡ 第三自然段

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1、出示句子2。学生自由读。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⑴ 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⑵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 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

(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伤感>。)

⑷ 马上我们要请同学上台来表演这一段内容,现在我们要招聘演员了,谁想演李白?大家先练一练台词。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b、评价

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 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⑸ 齐读这一部分。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2、出示句子3: 自由读。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⑴ 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⑵ 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⑶ 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

那请你读一下孟浩然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3、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开始表演。(道具:一次性纸杯2只)(一人读提示的话。)评一评。

还有人愿意上台来表演吗?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㈠ 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四小节。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接下去齐读 „„(生接读)。

2、重点理解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 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⑴ 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⑶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 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

板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3、齐读第四节。㈡ 第五自然段

过渡: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⑴ 什么叫“脍炙人口”?

⑵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为什么能脍炙人口。

出示并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⑶ 现在,你能大概地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同桌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结合“西辞”,板书图)

板书:

⑷ 你知道为什么这首诗能脍炙人口、流传千年了吗?你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这首诗没有一个字提到离情别恨,却饱含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这首诗中景色美:烟花三月,碧空,长江天际流„„)(反衬写法:景色美,却无心欣赏,因为与好朋友分离)(用词好:孤帆远影,写出了李白在江边目送了好久好久„„)

(两次写到黄鹤楼,黄鹤楼有神仙飞天的传说,祝愿孟浩然到扬州能像神仙一样过得逍遥自在)

⑸ 这真是一首好诗,让我们怀着和李白一样的心情,再次朗诵这首诗。

四、扩展阅读

1、课前布置大家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朱大入秦》《芙蓉楼送辛渐》 《留别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学生汇报

3、推荐古诗,出示:《送朱大入秦》《别董大》

学生自由诵读。

4、引导开展课外诵读: 的确,一首好诗,就像一位好朋友,好兄长,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伟大友谊,他能告诉你什么是见览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天地,提供了一个净化心灵的空间。

大家准备一下,我们下周六开个古诗文背诵比赛,看谁在3分钟时间内背诵出来的古诗多,好不好?

第四篇: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诗文对照, 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学生背诵课前搜集到的送别诗。

二、古诗导入

学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读文感悟

(一)、检查预习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词语

烟雨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1)、生不同形式感情读词语。

过渡:词语学的怎样呢?谁来读一读?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每个词中的感情。带着你感受到的读一读,谁来?

(2)、感情朗读变红词语。(配乐读)

提高点难度,将变红的部分带着感觉读一读。

(二)、读文悟情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谊共同走进当时离别的时刻。

1、美读第一自然段。(CAI:第一自然段)

引读,“暮春三月„„”

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生谈)

暮春三月,引读

2、悟读第二自然段。(CAI:第二自然段)

过渡:面对这样的美景,两个即将分别的朋友怎能有心欣赏,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指生读第二自然段)板书:依依惜别

过渡:这种依依惜别之情他们有没有表现出来呢?而是——藏在心底,这个“藏”字用的太好了,他们是怎么藏的?(生谈)两个一会儿正是告诉了我们,两位友人正在借欣赏景物来隐藏内心的离别之情呢。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吧。(指2-3名)

3、品读第三自然段。(CAI:第三自然段)

过渡:„„(指生读李白的话。)

2、自己再轻声读读李白的话?读完后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感受?(敬仰和依依惜别)

(1)学生谈到兄长和老师时补充:当时孟浩然早已诗名远扬。李白比孟浩然小,结束江南之游后特来拜访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孟浩然在诗词创作上给了李白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称他是兄长和老师。

2)学生谈到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时补充资料:CAI:(3谈到:何日才能再见面: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见对于这次分别,是多么的不舍呀!

(4)、李白短短的三句话中,竟用了六个“您”字,足以看出他是何等的敬仰孟浩然。

3、指导朗读

谁再来试试。读出李白的敬仰与依依惜别。

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祝福、友谊和敬仰。请把这种敬仰与不舍读出来吧(齐读)

4、过渡:......引读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品析:(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的意思你理解吗?

CAI:出示资料。CAI:出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孟浩然此时引用这句诗,就是想告诉李白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引读

(2)孟浩然忍住离愁宽慰李白,真不愧是——兄长,是老师。谁来带着你的理解,如兄长,似老师一般安慰李白。(指名读)

5、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指名2对表演)。

人物对话对人物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

4、情读第四自然段。(CAI:第四自然段)(1)、过渡:......引读这段

(2)、读了这一段想说点什么?从那个词你体会到的?(3)、过渡:......岸边„„引读(4)、学生动笔在书签上写想到的。

将你内心的不舍再次浓浓的读出来吧。

(三)、诗文对照

1、诵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AI:《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过渡:......CAI:范读

2、诗文对读。

学完课文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能说出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对应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吗?对读。

诗中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重点理解“孤帆”

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齐声诵读。

四、课内拓展

1、总结学法

把握内容——抓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文对照

2、运用学法,小组自主互助学习老师模仿课文,根据《赠汪伦》改写的《桃花潭送别》。

3、小组展示交流

五、回归诵读。

CAI:《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配乐:《送别》

过渡:多情自古伤离别,让我们满怀依依惜别之情再来诵读这两首诗。

六、课外延伸

1、过渡:......留一个小练笔吧。选择你积累的送别诗中最喜欢的一首,模仿课文,像我一样,将它改写成一篇短文,写在小练笔本子上。就让我们伴着这首《送别》结束这节课吧。

板书: 黄鹤楼送别 依依惜别

第五篇: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当年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华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事情。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内容,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并根据预习提纲独立自学。【独立自学】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展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吟诵古诗

二、出示预习提纲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互动交流】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一)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

1、出示“黄鹤楼春景图”。

2、品读与欣赏。

(二)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下,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与友人饯行呢?

二、感受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厚情谊。

(一)体会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1、课件出示饮酒话别语段,并分角色朗读。

2、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4、齐读出话语中流露出来的惜别之情。

5、孟浩然说了几句话?观察这两句话都和什么有关?

6、分析这两个句子的用法。

7、指导朗读。

(二)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1、从这段文字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3、找出重点字词,深入体会。

三、体会作者情感的升华

1、课件出示两个段落进行对比学习。

2、找出段落中三个意思相近的词?并说明意思。

3、他们为什么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呢?

4、“凝视”、“伫立”说明了什么?

5、引读最后一段。【总结回顾,感受诗意】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或找出文章中和古诗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拓展延伸】

1、激发学习唐诗的兴趣。

2、搜集送别诗。

下载黄鹤楼送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鹤楼送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学习课文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黄鹤楼送别

    教学时间 师: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呢,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叫做《黄鹤楼送别》,请看老师写的课题。(板书课题)鹤这个字笔画比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结构要紧凑些。鸟这......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潍坊市奎文区樱桃园小学 张华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别》(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属“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1、2两个自然......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陵》。 2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祁县第三小学 赵煜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教学过程 课前:话送别,吐真情。(背景音乐古筝曲《送别》) 1、同学们,自古以来,送别都是一个伤感的话题,你们经历过或者见过送别的场面吗? (过度:1、当时你的心里的滋味......

    黄鹤楼送别教案

    - 1(7) 辞( ) 下( ) 尽( ) 唯( ) (8) 感情诵读古诗 二、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 这一对相知相惜的忘年交,今天就要分别,从此天各一方,几多离愁几分不舍,纵有万语千言,全化作无语凝噎。文中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