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新能源汽车分公司
一汽集团公司作为中央企业纯电动车产业联盟的牵头企业,肩负着“引导、主导、领导”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任,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指导下,于2010年8月16日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分公司,同年9月8日在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完成了工商注册。公司全称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新能源汽车分公司”,是一汽集团公司的直属企业,分公司建制。
公司坐落在长春净月开发区锦竹西路538号,厂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办公面积约2600平方米。公司是集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销售、维修、技术咨询为一体的整车制造企业,同时肩负不断完善制造工艺、提高产品成熟度的重任,产品为一汽集团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生产EV(纯电动)、HEV(混合动力)、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轿车,近期主要任务是为长春市试点城市提供新能源商品车,计划2011年9月份投产,达到年产1万辆新能源轿车的生产能力。公司以践行一汽集团公司“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的企业愿景为使命,树立自主品牌,实现科技领先,打造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造福社会。
2013校园招聘QQ群276816232。欢迎加入!
中国一汽首批新能源轿车驶下新工厂装配线
中国一汽新能源轿车下线暨首批新能源轿车投放仪式在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分公司新装配线举行。此活动标志着长春市正式推广私人使用新能源汽车,标志着中国一汽以汽车领域新兴产业的重大成果迈向了节能环保的蓝色征途。吉林省、长春市领导和中国一汽徐建一董事长出席仪式并致辞,供应商和用户代表以及媒体记者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打造精品的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一汽加快汽车产业发展方式转 1 变,发展壮大中国汽车产业,积极推动国家“十二五”战略规划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一汽践行“蓝途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一汽在打造精品新能源汽车上恪守着“依托体系,立足科技创新,打造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环保性佳,经济性强,服务卓越”的承诺。从1998年国家提出“863”项目时,中国一汽就开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是我国汽车行业最早进入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车企。“九五”与“十五”期间主要集中在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上,“十一五”期间开始研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经过三个五年的积累,整车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混合动力领域,中国一汽已拥有65项专利,其中有38项是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构型发明获得美国专利授权。中国一汽已在长春、大连建立了新能源生产基地,在长春本部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分公司。
此次下线的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一汽于2009年开始自主研发的奔腾(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和奔腾(EV)纯电动轿车。这两款车型的各项性能和技术指标均已达到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先水平。奔腾(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一汽最新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车型。该车双电机深度混合动力构型获得了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自主设计的机电耦合AMT变速器,通过静音链传动实现了电机与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耦合。该车创新开发了集多能源管理、制动能量回收、电动附件控制于一体的整车集成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构型具备怠速启停、制动能量回收、发动机小型化等三大节油功能。整车兼具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功能。市区工况纯电动行驶,实现了市区零排放;在高速或长途行驶工况时进入混合动力模式,不但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并且保证了与传统车相当的续驶里程。该车在NEDC工况下的油耗小于3.2L/100Km,与传统车相比节油达到60%。奔腾(EV)纯电动轿车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VCU驱动控制软件,具备整车故障识别与处理策略、提 2 高制动能量回馈并兼顾整车行驶平顺性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采用了EPS、制动真空助力、电动空调压缩机,PTC暖风等电动附件。具有启动爬行、纯电驱动、再生制动、电子驻车制动、家用充电、快速充电等功能。动力系统电机采用永磁同步技术,峰值功率90千瓦。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标称容量20千瓦时。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代表着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国一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上,坚持“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可行、环境上可容”的原则,充分发挥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单位的作用。坚持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两条腿走路。“十二五”期间,中国一汽将在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能力建设、生产准备等方面投资98亿元,打造纯电动乘用车平台、混合动力乘用车平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平台和纯电动商用车平台、混合动力商用车平台等8个新能源汽车产品平台,开发13款新能源乘用车和3款新能源商用车,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商品化、规模化发展。
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的商品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十二五”中期,结合国家新能源汽车私人购车试点、十城千辆等鼓励政策,加快纯电动、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技术的用户使用试验,推进商品化进程,建立一汽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和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完善关键技术标准体系,掌握关键总成、部件的制造技术;第二阶段,到“十二五”末期,按照商品化模式,建立起适应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运营体系,使新能源汽车在性能、价格上具备与跨国公司同类产品竞争的实力,形成覆盖从A00级到C级的全系列新能源汽车商品体系。并将电池、控制系统、电机等全部纳入到自己的研发体系之中,以挑战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差异化竞争。
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分公司坐落于长春净月开发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公司主营业务有:研发、制造、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零 3 部件;新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技术咨询。近期生产能力为单班年产新能源汽车10000辆。
第二篇: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实习报告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实习报告
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010105010025张姗姗
指导教师:王玖河高其勋
2004年4月,我们01级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系同学在系老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为期六周的专业实习。我们这次实习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在吉林省长春市,后期在秦皇岛本地。我们一共参观了13家企业,聆听了22场报告。这次实习我收获很多,通过在生产现场参观、企业家专题讲座、座谈会,小组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实习形式,我在网络营销、人力资源、运作管理等多个领域对本专业的学习加深了理解,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十分感谢系里老师们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实习机会,我认真记录,仔细体会,现把实习内容和体会报告如下:
第一篇长春之行
在美丽的汽车城长春,我们参观实习了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一汽集团。
一、一汽集团公司简介
1、集团创建
中国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始建于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名奠基。中国一汽是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五十年来,历经三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艰苦创业 :
1、1956年—1986年9月 老解放时期 2、1983年—1986年 新老解放交替时期 3、1986年—入世前 新解放时期,形成中国汽车业最大的企业集团。
2、主要产品及营销网络策略
中国一汽拥有“解放”、“红旗”两大民族品牌、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生产的“奥迪”、“捷达”两大品牌,拥有解放系列、红旗系列、大众系列、丰田系列等产品,形成了“轻、中、重、轿、客、微”多品种、宽系列的产品格局,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5万辆。一汽集团设有网络营销部,和代理商间形成订单合约关系,采用授权代理、委托经销的方式,在全国形成营销网络。遵循“用户第一”的经营理念把用户分成大用户和小用户,大用户也称特殊用户,对车辆有特殊要求,小用户也称零散用户,无特殊要求,但很难掌握。用户是企业存在的唯一依据。
3、管理结构和组织方式
中国一汽拥有直属专业厂10家,分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36家,控股子公司16家,参股公司29家,其中包括一汽轿车、一汽四环等股份上市公司和一汽—大众、一汽—大宇(烟台)等22家合资企业,并在海外设立11家办事机构。
公司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其中,母公司又分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母、子公司分工明确,母公司管机制、管流程、管体制、管资源、管素质、关信息。子公司以经营为主。
二、先进的企业文化
在实习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企业的长治久安,关键是靠一套就有自我优化功能的运行系统的保证。这种机制,由软件和硬件共同组成,其中的硬件就是组织、流程,软件就是企业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信念、价值观。相对于硬件而言,软件系统的建立要困难的多,但是它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聚力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一汽集团具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他们的企业价值观是第一汽车、第一伙伴。以及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企业精神:学习、创新、抗争、自强。学习是一汽发展的源泉。不断培育员工的学习能力。学得快、会应用,和新技术保持同步。创新是一汽发展的精髓。容忍创新失败,全力支持创新的人们实现梦想。抗争是一汽发展的骨气。承载现实压力,不抱怨、不气馁,顶着困难干。自强是一汽发展的根本。强化对资源的掌握能力,耐住寂寞、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最值得称颂的是他们的产业梦想:让中国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汽车。这体现出一汽人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目标的实现源于梦想。第一汽车始终怀着这样一个梦想: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并与合作伙伴及国内的汽车企业携起手来,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使汽车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走进中国的每一个家庭,成为陪伴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朋友。
三、丰田生产方式(TPS)
由于TPS投入小,符合厂情,与日本的文化背景比较接近,集团公司1978年派团学习TPS,一汽目前存在四大类型的生产方式,一汽大众(APS)、一汽丰田(TPS)、一汽轿车(本土化的TPS)及一汽解放(JPS)。可以说,TPS是一汽生产的精髓。从长春回来后,我从图书馆借来大野耐一的《丰田生产方式与现场管理》对TPS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丰田式生产的主要观点有:
1.企业必须创利;
2.如何提高创利能力不降低成本就无法提高利润;
3.成本取决于生产方法;
4.生产中的浪费就是利润的源泉。
TPS有两大支柱:准时化和自働化。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可用现在已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来概括,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也就是Just in Time(JIT)一词所要
表达的本来含义。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准时生产方式在最初引起人们的注意时曾被称为“丰田生产方式”,后来随着这种生产方式被人们越来越广泛地认识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引起西方国家的广泛注意以后,人们开始把它称为JIT生产方式。
JIT生产方式的最终目标即企业的经营目的:获取最大利润。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降低成本”就成为基本目标。在福特时代,降低成本主要是依靠单一品种的规模生产来实现的。但是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一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JIT生产方式力图通过“彻底消除浪费”来达到这一目标。所谓浪费,在JIT生产方式的起源地丰田汽车公司,被定义为“只使成本增加的生产诸因素”,也就是说,不会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诸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过剩(即库存)所引起的浪费。
为了达到降低成本这一基本目标,对应于上述基本目标的三个子目标,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也可以概括为下述三个方面:
1)适时适量生产 即“Just Time”一词本来所要表达的含义,“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各种产品的产量必须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要量的变比。否则的话,由于生产过剩会引起人员、设备、库存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而避免这些浪费的手段。就是实施适时适量生产,只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在劳动费用越来越高的今天,降低劳动费明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少人化”。所谓少人化,是指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这里的关键在于能否将生产量减少了的生产线上的作业人员数减下来。这种“少人化”技术一反历来的生产系统中的“定员制”,是一种全新人员配置方法。实现这种少人化的具体方法是实施独特的设备布置,以便能够将需求减少时,将作业所减少的工时集中起来,以整顿削减人员。但这从作业人员的角度来看,意味着标准作业中的作业内容、范围、作业组合以及作业顺序等的一系列变更。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变更,作业人员必须是具有多种技能的“多面手”。
3)质量保证
历来认为,质量与成本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即要提高质量,就得花人力、物力来加以保证。但在JIT生产方式中,却一反这一常识,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具体方法是“自动化”。这里所讲的自动化是指融入生产组织中的这样两种机制:第一,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自动检测不良产品,一旦发现异常或不良产品可以自动停止设备运行的机制。
为此在设备上开发、安装了各种自动停止装置和加工状态检测装置;第二,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操作工人发现产品或设备的问题时,有权自行停止生产的管理机制。依靠这样的机制,不良产品一出现马上就会被发现,防止了不良的重复出现或累积出现,从而避免了由此可能造成的大量浪费。
四、小结
新的世纪,给中国一汽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一汽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契机下,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力争在“十五”末期,实现年销售汽车70.5万辆,销售收入达到85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2亿美元的目标。一汽正步入新的辉煌。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行业竞争加剧,个性化需求强烈,买方市场代替买方市场,“国企通病”急需治疗。集团内部管理模式呈现多元化,生产管理从简单调度转向供应链管理,管理职能从生产组织转变为对质量、成本、素质、安全的综合管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一汽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如何进行管理创新,增加企业的竞争力需要我们管理专业的学生继续努力。
第二篇秦皇岛实习
从长春一汽回来后,系里老师又给我们安排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习活动。我们去山海关桥梁厂参观,去海湾公司学习,去燕山啤酒厂调研;我们听了有关“6σ质量管理”“21世纪企业及企业管理”“超市营销管理”等内容的讲座。这其中渗透着最新的管理技术,如:5S、5P、3C、3S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如LG公司“为顾客创造价值”“尊重人的经营”;还有独树一帜的企业精神,如海湾公司的“严谨、苛刻、团结、创新。”我们的知识得到极大的扩展,可以说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管理专业的知识生动化,实际化。给我们作报告的全是我们的校友。他们事业有成,在百忙之中回到母校,给学弟学妹们讲述他们的创业历程,对我们怀有殷切的期望。十分感谢系里老师给我们提供这样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听完讲座,我们心潮澎湃,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我在秦实习的感受很多,现把体会最深,收获最大的案例介绍如下。
一、从海湾公司谈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进入海湾科技园,我立刻被那里的花园式企业环境所吸引,办公楼宽敞明亮、员工们统一着装,尤其是公司大厅正上方液晶显示器显示着:“天地无限,海湾有情”八个字,体现着海湾公司的人文精神。这是一些感性认识。
海湾公司1993年创业,当时是由5名大学生从研制电烙铁白手起家的,他们怀
有一腔创业热情,志在“产业报国”。到现在,海湾公司年创利税1亿元,产品远销15个国家及地区,成为全国民营企业的核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业,秉承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发展理念,依靠优秀的管理团队和科学的经营机制健康发展。海湾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有先进的企业文化。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企业文化有什么内容:
* 企业宗旨:造福人民,服务社会
* 企业价值观:利国家,利人民、利公司。
* 经营理念:以人为本,创造满意
* 企业精神:严谨、苛刻、团结、创新。
* 团队意识:每个人把每件事做到最好,团队就能更好,团队更好,每个人就能更
好。
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表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凝聚之本,是企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其作用有:
1)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
2)企业文化具有实现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
3)企业文化具有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
4)企业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内在的约束作用;
5)企业文化具有企业创新活力的推动;
6)企业文化具有企业形象美化的辐射作用。
海湾公司成功制定了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从而把海湾上上下下的员工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一个共同的企业远景和愿望而努力。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的制定,海湾公司塑造了企业产品形象,企业员工形象,企业环境形象,进而在社会上产生一种辐射作用,形成一种形象感染力,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
1998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谈到21世纪企业文化建设趋势时说:“企业文化和经济伦理在下一个10年将成为企业兴衰、国家经济振兴与否的关键因素。”《企业增长研究报告》指出:世界500强企业胜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动,他们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和创新。凭这四大支柱的企业文化,使这些一流公司百年不衰。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新千年,我国成功加入WTO,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因为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吴现出的趋势有:
1)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更加富有个性和特色,更加具有文化的底蕴,更加人格化;
2)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3)企业文化建设与CI企业形象设计将逐渐合流;
4)企业家的人格、素质、决策力对于优秀企业文化塑造越来越具有重要因素。
二、浅谈中外超市在中国的发展
家惠超市的郭小东经理给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有关中国超市业发展的报告,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经过几天的学习,我对超市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谈谈我的所得。
超市企业作为一种全新的业态,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登陆。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引爆了一场商业时代的大革命。在中国的外资超市有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马来西亚的百盛,日本的伊藤洋华堂。在中国的内资超市有1991年4月在上海洋华堂。在中国的内资超市有1991年4月在上海成立的首家超市联华超市,北京的华联超市,深圳的新一佳超市等。2001年以沃尔玛、家乐福为首的国外零售巨头,在中国的销售总额估计到近100亿元,外资超市的大量涌入和迅速发展,使我国的零售业竞争更加激烈。这些外资超市有很强的扩张优势,比如良好的流动资本和融资渠道,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在1999年沃尔玛的销售总额占我国零售商品总额的二分之一。2000排名第一的本土华联,不及沃尔玛的1.3%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内资超市在冲击中成长起来。联华超市的李康主任说:“我们从家乐福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们对自己有信心,”他们发挥了解本地市场,适应当地人兴趣的优势,经过全并、调整、结合从“洋超市”那里学来的东西,实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内资超市的成功给国内零售业带来了曙光,中华民族产业指日可待,时代呼唤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超市。
三、结语
如果说,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18、19世纪经济的发展,可以这样说,先进的管理思想正推动着21世纪的世界经济迈向一个新台阶——人类正在迎接着管理时代的到来。
通过这次实习活动,我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和实践书本上的知识,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为同学们今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应用企业管理的各种知识和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秦实习结束了,带走的是时间,留下的是回忆。
我在此向工商管理系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是他们忙前忙后,为我们联系实习单位,联系有关人士作报告,你们辛苦了!
感谢所有的实习单位给我们的支持,使我们对本专业知识有了具体生动的体会。
第三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经国内汽车企业专业人士的观察与研究表明,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国际化进程,更要求专业人士不懈努力,争取更大的突破。从产品市场来看,在近几年,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集团相继在中国加大了采购力度和建立采购基地。在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应商中,有70%以上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采购金额逐年递增,这无疑是一个好的机遇。从资本市场来看,中国汽车行业与国际上各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相继建立了800多家合资企业,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占全国汽车工业资本总额的50%左右。而且,在今后几年里,随着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合作领域还将会不断扩大,同时也为我国汽车企业带来一定的商机。,另外,从技术市场来看,中国的入世和市场的更加开放,为汽车工业提供了多种技术创新的途径。在过去成千项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委托设计、联合设计、合作开发以及集成创新等多种方式,使先进技术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汽车技术市场,这也说明了新世纪的到来,创新不容忽视。同时,通过海外设立技术公司,我们的技术已走向世界,走向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
学院:汽车学院 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班级:汽运1101班 姓名:李永俊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
摘 要:环境污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伴随着发达国家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我国政府公布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将其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予以重视。本文简略概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对我国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预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零排放;高效能;发展趋势
一、前言
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 “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从2009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产品导入期,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将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将在我国一批中心城市全面开花,并有望形成一定规模。各家汽车企业都希望能够占据先机,从日益膨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到更大的一块蛋糕。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于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也将为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正在开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发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气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二甲醚汽车、氢燃料汽车、燃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以及以植物油为燃料的汽车等。
(一)气动汽车
以压缩空气、液态空气和液氮等为介质,通过吸热膨胀做功供给驱动能量、通过高压空气驱动气动马达行驶的汽车称为气动汽车。气动发动机排放无污染物辐射氮气或空气,实现真正的零污染。
(二)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完全以动力蓄电池作为动力源,通过牵引变流器和大功率异步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车辆的驱动通过传动装置运行,是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噪声小、零排放、无污染、低能耗等优势的新能源车型,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对于电力公司和发电企业来说,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可以利用夜间电网的廉价“谷电”进行充电,平抑电网的峰谷差,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而其缺点包括续驶里程短,每次充电所能支持的行驶里程短;电机控制器和蓄电池价格昂贵致使成本较高;质量重以及外形尺寸大;动力蓄电池寿命短等方面。
(三)二甲醚汽车
二甲醚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加压5个大气压以上即为液体,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良好的动力性、十六烷值高、污染少,适合作为代用能源代替压燃式发动机。二甲醚汽车不排放污染环境的黑色气体,产生的氮氧化物相比柴油减少20%。目前二甲醚汽车的推广仍不具备经济性,但随着油价的迅速提升,二甲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醚汽车的性价比将日益升高。同时,当前各个城市几乎都没有二甲醚加注点,不利于二甲醚汽车产业化的发展。
(四)氢燃料汽车
氢燃料汽车采用氢气作为主要能量,氢燃料电池的原理是将氢输入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阻隔氢原子的电子,电子经由外电路从负极传导至正极,形成一种电能驱动电动机;质子却可以通过质子交换膜,与氧发生化学反应成为纯净的水雾排出。氢燃料汽车干净卫生;燃烧产物不具污染性;燃烧效率高,有利于燃料的节约;氢气燃料中也可加入压缩天然气,以进一步提高燃料效率和减少NO2的排放。氢能汽车最大的使用障碍是储存和安全问题。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廉价氢气大量制取的方法、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以及研制高性能、廉价的氢供给系统这三个技术问题。
(五)燃气汽车
燃气汽车主要包括以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的压缩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液化石油气汽车。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是理想的点燃式发动机燃料,具备单
一、纯度高的燃气成分,燃烧完全;氮氧化物和微粒的排放量非常低;低温启动和运转性能较佳;是目前较为实用的新型低排放汽车。其缺点是储运性能与液体燃料相比较差;发动机着火延迟期较长以及容积效率较为低下等。
(六)醇类燃料汽车
醇类燃料汽车是指利用醇类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新型汽车。醇类燃料包括甲醇、乙醇等,可直接采作为发动机的燃料,也可与柴油或汽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油按既定比例配制成混合燃料。醇类燃料汽车可降低污染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节能作用,但这种掺和燃料难以获得与柴油或汽油相同程度的功率,若想提高功效性,必须增大燃油喷射量,而当掺醇率大于15%后,发动机的压缩比和点火提前角也必须予以改变。目前更大比例的掺混燃料研发仍处于试验阶段。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2001年,科技部在“863”计划中设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并提出“三纵三横”(“三纵”为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3种整车技术,“三横”为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3种关键技术)的研发布局,提出了近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长远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思路,“新能源”开始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宏观构图。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机动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到要突出发展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
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要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汽车计算平台技术,高效低排放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新能源汽车实验测试及基础设施技术等。
2007年6月3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鼓励“开发生产燃气汽车及发动机;开发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发动机„„”。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执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做出概念界定,并制定了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统一标准,为促进汽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推进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政策保障。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鼓励产业目录。目录规定凡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将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还有可能在停车、过桥、高速公路行驶等环节得到便利。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开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009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同时提出了未来3年新能源车形成50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的目标;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形成10亿安·时动力电池生产能力,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聚焦点。
2010年6月,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明确规定,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可达6万元。
我国新能源利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沼气利用,但新能源产业在我国规模化的发展却是在近几年的时间。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总体产业化程度不高,但同时,我国具备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扶持下,新能源领域成为投资热点,技术利用水平正逐步提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加快
目前,中国新能源发展较快,利用比较广泛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居世界首位,热水器保有量一直以来都占据世界总保有量的一半以上,到2006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800万平方米,运行保有量达到9000万平方米。全国有300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年总产值近200亿元。
2006年我国乙醇总产量约350万吨,其中燃料乙醇产量达到13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达到6万吨,农村沼气产量突破1.7亿立方米。
(2)产业链尚不完整
我国新能源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不完整或上下游产业链无法对接问题。矛盾比较突出的是风电和光伏发电产业
风电产业链大致分为上游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和下游的风电建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设运营产业两部分。其中风电制造产业可以细分为整机制造产业和零部件制造产业。我国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不匹配,上游生产能力和研发水平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而下游的风电建设发展速度却位居世界前列,上下游发展速度和规模明显不能衔接,我国风电产业产业化进程受到约束。
上游,我国兆瓦级以上的整机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部分厂商通过与国外厂商联合开发、得到国外企业生产许可证等方式具备了兆瓦级机组设备生产能力,但技术和市场尚不成熟,还未能大规模应用;同时,我国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生产环节薄弱,比较突出的是叶片、齿轮箱、主轴轴承制造,还不能满足国内整机制造能力的需求。下游,我国近年来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国内大型发电集团、企业纷纷开发风电项目,风电设备需求持续高涨。
(3)平均技术水平偏低、利用成本较高,产品竞争能力弱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新能源利用起步较晚,新能源利用技术平均水平偏低。目前,我国新能源利用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和设备制造依赖进口,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程度不高,而技术和设备部分一般占新能源投资的绝对比重,导致我国新能源利用成本高,同类产出产品竞争能力弱。
2、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
(1)国家政策将为新能源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为优化国内能源利用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公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全额收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购、价格优惠及社会公摊的政策。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资源调查、技术研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编制完成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的发展目标。
(2)自主技术研发将为新能源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近两年,我国新能源利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高,为新能源利用持续利用奠定技术基础。
我国风电制造产业技术发展迅速,风电机组生产和零部件生产能力迅速提高。2006年5月,2MW风电增速齿轮箱在重齿问世,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2006年11月13日,国内第一套在自己制造的模具上生产的1.5MW风力机叶片在上海玻璃钢研究院诞生,表明了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制生产兆瓦级风力机叶片能力。2007年,继2006年我国1.5M变速恒频双馈风力电机组,“兆瓦级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通过成功鉴定后,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MW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安装试用,正式并入国家电网运行,该机组是目前中国最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组。
(3)产业龙头带动与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为新能源发展注入动力
新能源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各产业巨头和民间资本重点投资对象,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战略之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新能源发电,特别是风力发电受到国内发电集团追捧,我国五大发电集团均不同程度进入风力发电领域。截至2007,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总装机规模超过100万千瓦;2007年9月,华电集团成立华电新能源公司,负责华电集团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生产及电力销售;华能集团成立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从事水电、风电、城市垃圾发电、太阳能利用及其他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组织、生产、经营、工程建设。
受到新能源利用技术条件限制以及产业链断接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新能源开发离产业化利用还有一段距离,但同时,迅速成长壮大的新能源企业、国家发展政策对新能源的倾斜以及逐步成熟的新能源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进程。
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专家预测到2020年为止,中国将有10%~20%的乘用车销量来自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
一汽集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项目,其开发的混合动力电动客车获得了汽车新产品公告,并已投入示范运营。奔腾B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一汽集团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车,它集成了一汽集团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制造的最新成果,采用双永磁同步电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其最高车速达到183公里/小时,油耗5升/百公里,排放达到国Ⅳ标准。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东风汽车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该公司已研制出的东风混合动力轿车(EQ7200)排放指标满足国Ⅳ标准,燃油经济性比基础车型提高30%以上。武汉电动公交专线示范运营的结果表明,东风混合动力公交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总体性能、状态正常,环保和节能效果明显。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集团起步相对较晚,但成绩喜人。2009年上汽集团展出了基于荣威750平台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上海牌纯电动汽车、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荣威750混合动力车具备“智能停机零排放”和“环保与动力性兼备”的特点,可实现综合节油率20%左右。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是通过对通用第四代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新优化匹配而成,最高车速达150公里/小时,最大续驶里程319公里,该车目前被选用为上海世博会场馆内的出租车。
比亚迪致力于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研发。F3DM和6DM双模式混合动力车搭载DM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按键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之间自由切换。其研制的e6纯电动汽车可与F6同平台生产,15分钟左右可充电量80%,其续驶里程在60公里等速的情况下达到4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2010年3月,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已在深圳试运行。
2005年,奇瑞公司推出A5BSG车型,这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可以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型,于2007年正式下线,已投放于芜湖出租车市场,迈出了自主知识产权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市场化的第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步。
此外,长安、江淮、长城等多家企业也都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
能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以及汽车行业在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中的高份额,意味着汽车行业必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绿色环保的“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在世博会上亮相,不仅是一个中华民族汽车品牌的“重生”,也反映了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势。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从研发向规模产业化过渡的重要阶段,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该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作为重点领域,最终实现从汽车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的转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导入晚于发达国家5~10年,此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及时推出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推动电动车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包括提供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
从当前形势来看,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三大发展趋势。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缺陷是电池成本高、电池容量不足以及续驶里程短,并且需要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不适宜产业化发展。因此,混合动力汽车成为规避纯电动汽车研发和市场化高风险的最佳过渡性新能源汽车技术。而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清洁能源汽车的终极发展方面。我国各大型企业以及高级院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应按照这一层级循序渐进,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当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致力于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建设,完整的关键零部件研发体系建设,以及实现从小批量整车生产逐渐发展至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边耀璋.汽车新能源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2] 王诚,毛宗强,徐景明.发展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C].第二届国际氢能论坛青年氢能论坛,2003,207-211.[3] 邵毅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4] 杜子学,王可.车用能源及新型动力车的发展与研究[J].上海汽车,2007,(6):3-8.[5] 崔心存.现代汽车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97:225.[6] 曾鹏.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问题[J].上海汽车,2009,(8):5-7.[7] 赵艳男.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及系统安全策略[J].上海汽车,2006,(12).[8] 廖大方,王志金译.未来汽车技术[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科技情报所,1994:23.[9] 刘世锦,冯飞.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及其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2.(6):5-12.[10]世界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及发展前景深度分析报告
2011.(10).
第五篇:汽车新能源
汽车新能源
电动汽车的种类: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PHEV)、燃料电池汽车(FCEV)。
一、纯电动汽车
1、特点:纯电动汽车时速快慢,和启动速度取决于驱动电机的功率和性能,其续行里程之长短取决于车载动力电池容量之大小,车载动力电池之重量取决于选用何种动力电池如铅酸、锌碳、锂电池等,它们体积,比重、比功率、比能量、循环寿命都各异。这取决于制造商对整车档次的定位和用途以及市场界定、市场细分。
2、优点: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缺点: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使用价格比汽车贵,有些价格仅为汽车的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二、混合动力汽车
1、根据动力系统结构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类:
(1)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HEV):车辆的驱动力只来源于电动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特点是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电机控制器输送给电动机,由电动机驱动汽车行驶。另外,动力电池也可以单独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汽车行驶。
(2)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车辆的驱动力由电动机及发动机同时或单独供给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特点是并联式驱动系统可以单独使用发动机或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也可以同时使用电动机和发动机作为动力源驱动汽车行驶。
(3)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CHEV):同时具有串联式、并联式驱动方式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特点是可以在串联混合模式下工作,也可以在并联混合模式下工作,同时兼顾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特点。
2、优点:
(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需要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
(2)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
(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
(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3、缺点: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
醇醚燃料:由煤(包括原煤、煤层气、焦炉煤气等)通过气化合成低碳含氧燃料——甲醇、二甲醚(简称醇醚燃料)等车用清洁替代汽油、柴油的燃料。包括甲醇燃料、二甲醚燃料。
醇醚燃料的特点:甲醇作为燃料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其特点首先是完全的可替代性。甲醇燃料是理化性能接近汽柴油的液体燃料,使用方便,辛烷值高,相当于112号汽油,蒸气潜热大;二甲醚的燃油性能和机械能更好,爆发力大。二者均能满足,并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功率。煤基醇醚燃料的另一个优点是清洁环保。甲醇燃烧后主要形成水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氮气化合物远远低于汽柴油,尾气中常规排放的一氧化碳、碳化氢均比汽柴油低30%以上,是典型的“清洁替代燃料”。二甲醚燃料尾气排放中的一氧化碳、碳化氢比汽油分别低55%和86%,是国际公认的“超清洁替代燃料”。
甲醇汽油的主要特点:
1、环保、清洁性突出。产品生产过程采用清洁化工艺中无“三废”。该品不含铅等燃烧后排出的气体清洁无害,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2、使用方便,无需改动装置。
汽车如果使用石油液化气燃料需增加特制装置,增加了汽车成本。而甲醇汽油可与石油产品装置同时使用,不仅节省汽油费用,而且还可节约改制装置费用,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均可,真可谓“一举三得”。
3、成本低、原料易购、来源广泛
与乙醇汽油相比,成本低、原料易购、来源广泛。①乙醇(俗称酒精),它主要来源于粮食,材料来源单一,一旦遭灾、减产,原料来源就成为问题,而甲醇是化肥和制药、煤炭等行业生产的副产品,也可利用化工原料合成,价格低兼,来源极为广泛。②乙醇市场售价4000多元/吨,而甲醇一般不超过2000元/吨,乙醇比甲醇贵一倍之多。同时,乙醇汽油是将10%的乙醇兑入汽油中,由于乙醇本身较贵,汽油售价比甲醇化工原料还贵,综合成本每吨乙醇汽油比甲醇汽油贵800元以上。
4、生产不受季节和规模限制。
甲醇汽油一年四季均可生产,与生产汽油、润滑油等产品相比。无需加温、加压、无水状态中生产。生产规模可根据本单位或个人的经济状况、市场等因素决定,可大可小。产品可广泛适应于各种燃用汽油的机动车辆。如:轿车、客运车、叉车、吊车、助力车、农用车、摩托车、装载机等。
甲醇汽车技术逐步成熟 但比纯电动更遥远(2012年)甲醇汽车技术在快速成熟
其实甲醇作为新能源的车用燃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课题,我国早在上世界80年代就已经开展相关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技术成果也积累了这方面大量的应用经验。而在“十一五”以后,它作为车用替代能源的发展更是被提上了日程。《车用甲醇汽油(M85)》和《车用燃料甲醇》两项国家标准相继颁布实施更是让甲醇燃料的发展得到肯定和保障。
但是多年来由于社会上对甲醇汽车的甲醛排放、安全性等问题存有争议,总体上进展不大。
这次甲醇燃料之所以能够开展试点推广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于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并且石油供给日趋紧张形成了巨大压力,二是甲醇作为车用燃料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甲醇汽车技术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这很大程度上是工信部本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09年起,工信部启动了甲醇汽车的相关研究工作,其中包括甲醇汽车所涉及的能源、环保、安全、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期间,工信部还委托有关机构进行了甲醇燃料与汽油、柴油、乙醇汽油的排放检测对比实验,开展了甲醇汽车安全性评价,提出了甲醇汽车产品技术要求。在经历多年的技术发展和技术积累之后,工信部认为甲醇作为车用替代燃料技术上已不存在大的障碍,常规排放较清洁,非常规排放物中甲醛排放与柴油相当,在遵守操作规程下甲醇燃料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已经具备了试点运行的基本条件。
甲醇燃料的毒性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尽管作为新能源项目,甲醇汽油,甲醇柴油在多年的技术发展之后,能够以高比例同汽柴油进行混合使用,并且使用性能,尾气排放的等各个方面与原先的汽油柴油的性能指标不相上下。但是甲醇有剧毒的这个特殊的属性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工信部的发言中提到,在遵守操作规程下,甲醇燃料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是一个不断在道路上跑动的机器,是什么情况都有可能遇到的。如果遇到了交通事故或者其他人为失误造成甲醇泄漏了怎么办?现在试点运行使用的甲醇燃料据称可是比例高达85%的高混合度,它的毒性更加不容忽视。可是相应应急措施在哪里?相应的技术保障在哪里?偏偏这一些市民最为关心的东西,政府却暂时还没有作具体而详细的部署。
甲醇本身为无色带有酒精味的液体,易挥发,有剧毒。5~10毫升就可以令人双目失明,再大一点的剂量就会导致中毒死亡。而且一旦失明,这目前的医疗技术可以说是无能为力的。即便不是急性中毒,长期接触,同样会令人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视力减退,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正是这可怕的毒性,所以一直以来,甲醇这个东西就是市民畏而远之的东西。现在要用它来做汽车燃料,最关键的因素不是解决燃烧问题,排放问题,也不是什么燃油经济行问题,而是解决甲醇的毒性问题。
甲醇汽车比电动车更为遥远
电动车相比甲醇汽车而言,至少不会让市场有中毒,双目失明,以及生命安全方面的顾虑,但是电动车的推广尚且如此艰难。中国各大车企推出纯电动汽车以来已有几年时间,但是目前为止,私人汽车消费领域几乎完全没有电动车份额,更何况是甲醇汽车。
另外甲醇燃料的性能到底是不是真的如官方鼓吹的那么好还有待市场考量。我国的汽车发动机技术本身就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严重缺乏市场权威性,而且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汽车的发动机均为国外技术,三菱发动机的分层燃烧、丰田发动机的VVTI、大众发动机的增压希燃、通用的SIDI等技术各不相同,这些厂家所生产的发动机都只是针对先前的汽油做相应的技术调校,并且每一家的发动机调校都有自己的技术特性,现在换成甲醇燃料,其燃烧过程必然会有所不同,那么如此一来会不会对发动机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产生影响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检验的。
所以甲醇汽车在未来大兴其道,从现在的技术状态看来远比电动车要来得更加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