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旅游发展

时间:2019-05-15 06:1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彬县旅游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彬县旅游发展》。

第一篇:彬县旅游发展

赋予文化内涵的新城市

——崭新的彬县

摘要:俯视中国地图,你会在陕甘交界处的犄角旮旯找到彬县。彬县南距咸阳120公里、西安150公里,北距甘肃平凉160公里,是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辖8镇8乡246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彬县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其中著名的《诗经》“十五国风”中的《豳风》所描绘的就是现在彬县一带的风土人情。现在为了更快发展县区经济,彬县县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尽可能去开发彬塔、大佛寺、水帘洞、侍郎池等旅游资源。接下来就以文化为背景对该县的整体发展做一简单的城市规划,城市形象设计等来打造新的彬县形象。

Introduction: Looking at the China map, you will find BinCounty located between Shanxi province and Gansu province.It is 120 kilometers to Xianyang city and 150 kilometers to Xi‟an city and 160 kilometers toPingliang Gansu province.It is an essential stop from Xi‟an city to the northwest of China;meanwhile, it is one of the key ports in North of China.Bin county.Jing river flows through the center of the town from west to east and divides the town into two parts.BinCountylies on the west of Weibei Dry plateau, northwest of XianyangCity.Its jurisdictions are 16 towns, 246 villages and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y is about 324,000.And it covers an area of 1183 square meters.BinCount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the home of the ancient farmland.The MAK 15 part of the famous ancient book named „The Book of Songs‟ had once described the local people life in that time.Nowaday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economy, the local government pays th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and takes all kinds of steps to exploit some tourism resources such as Bin tower, the giant Buddha temple, the Water curtain Cave and Shilang pool.Next, I am going to make a simple urban planning and city image design to model a new image of BinCounty in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e.关键词: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城市形象设计:是指从城市整体社会氛围、文化氛围角度,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城市布局、文化传统、地方特色等方面对城市的物质形体空间以及形成和运作的全方位的设计。

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拥有较长的历史,尤其大佛寺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盏明灯。作为一个拥有历史的城镇,不论发展旅游还是经济应该从文化着手,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符号。我们拥有关中平原地道的陕西方言,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碗盆不分家,帕帕头上带,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椅子不坐蹲起来,不枕枕头枕砖头。近年来,彬县还实施了侍郎湖、公刘教稼苑两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程家川古民居恢复重建、大佛寺石窟外围环境保护等工程。

彬县首届旅游推介会成功举办,《彬县大佛》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播出,《彬州古塔》、《彬县小吃》专题片由香港凤凰卫视台制作完成,《咱村的苹果红了》电视剧在我县顺利拍摄,彬县对外知名度大幅提高。

首先,要发掘一切与历史相关的名胜景点,以文化为背景打造旅游路线,以改变现有的以发展与化石燃料相关产业为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模式。从而塑造一个有历史有文化,自然环境优美的彬县新城市形象。例如:彬县大佛寺,它的寺窟始凿于北朝,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起名应福寺。北宋改名庆寿寺。明以来俗称大佛寺,以阿弥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大佛寺石窟是陕西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现存初唐时期和盛唐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被誉为陕西和古丝绸之路上第一大佛。因此可以参与已经提议出来的开辟丝绸之路体验道的建设,它将会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大亮点,这将使彬县的大佛寺逐步进入全国旅游景点的行列,让广大旅客认识并了解它,也就可以凭借丝绸之路这一文化背景来推动这个景点的发展。同理,彬塔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加上开元广场的总体设计与西安的大雁塔北广场设计大致相似,可以利用其对比性来宣传。开元广场和紫薇山已经联合设计成一个自然旅游景点,沿着彬塔通向紫薇山的大道盘山而上,便可以俯视整个彬县,山上还有凉亭,古城墙等景点。公刘墓可以与乾县乾陵,兴平市茂陵等链接,从而形成古代帝王及其亲属的坟墓文化产业链。或者可以将全县人文景点与自然景点相结合串联起来发展成一个旅游连,与其他的省级市级景点挂钩,来带动这些景点的发展。当然,一个地方要发展就要有特色去吸引人,曾观看过一个地方的旅游宣传片,他们打造的就是绿色天堂,他们最大的特色就是整个县域90%的绿化率。从县城中心环顾四周,满眼绿色,就会让游客有中回归自然的感觉。他们的城市形象设计就做得很好。该县应该加强环境建设,来弥补过去由于发展煤炭产业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其次,研究历史文化名人及其成就,以名人效应来宣传县域文化。让城市的发展带上文化色彩。据研究表明,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人。北宋诗人和著名艺术家。治平二年(1065)中进士,初任襄乐令。这些都是出自彬的得古代名人,多对外宣传他们的成就,既可以曾强该县人民的文化意识,也就可以凭借这个来增加城市的文化厚重感。还有咸阳市首届“十大杰出女性”、陕西省“百名优秀母亲”胡继敏,她发扬了中国传统的百善孝为先的优秀品德,为全县乃至中国人民做出了榜样,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广大。我们应该大力大力宣传以提醒我们自己并教育后代。

最后,开发本土文化,形成有特色的县域文化发展模式。例如:陕北的安塞腰鼓,福建的沙县小吃,都是凭借用其特殊的文化来发展的。彬县也可套用相同的发展模式,来宣传彬洲御面,彬县五香猪蹄,还有彬洲梨,彬洲柿子。现在在西安各大大学可以听到有人提及汉中热米皮,咸阳市袁记肉夹馍,乾县锅盔等等一些很有名的小吃,但无人提及彬县御面。彬县御面,又称玉面、淤面,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以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御面筋光柔软,光滑爽口。相传为当年周太王古公亶父居豳时夫人姜女所发明。2003年4月,彬县肖新战制作的御面在“中

国烹饪王国游·西安咸阳美食旅游周”活动中,获“西安咸阳旅游名品”称号。可以以这个为契机对彬县御面进行重新宣传,打造出一个品牌。彬县五香猪蹄:一个猪蹄,宴友思也是做,逢村也是做,但彬县方师酱汁猪蹄,要是你有幸能路过尝上一根,还是能让你过口不忘。同样咸阳彬县的水果也相当有名,可以打造一个陕西的水果之乡,可以与陕西杨凌的各种水果展销会联谊。像该县苹果,梨,枣,核桃,柿子等都进一步发展成为加工水果的产业,制造果汁为一些饮料厂商提供原料,加工糖果,加工干果,如柿饼。现在彬县政府采取北上南下、东出西进、四面出击的办法,全县20个乡镇在乌鲁木齐等大城市和边贸口岸设立和扩大直销窗口,并带上县上的特、优、名、稀水果到一些城市宣传,以扩大彬县水果的知名度。让本地的优质水果走出“深闺”。这些都是很好的宣传方法,但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趋势就必须有口碑,所以要提升质量来借别人之口宣传。

以上就是对该县进行简单的基于历史要素下的城市新形象塑造。有待加强的地方是: 1. 要将植树造林落实,减少环境破坏,真正改善环境。2. 将经济中心从煤炭工业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3. 加强宣传力度。

4. 积极提升广大民众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1.《彬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00 2.《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3.百度文库

第二篇:辽宁旅游发展

2014年辽宁省旅游收入预计增长20% 2014-02-26

据悉,2014年辽宁省旅游工作的目标是:预期完成旅游总收入5577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361亿元,同比增长21%;旅游外汇收入36亿美元,同比增长3.5%。

围绕这个目标,辽宁省旅游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全力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体验参与型、休闲度假型、商务会展型、旅游地产型等多功能旅游大项目70个;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培育20家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大型旅游企业、投资机构、国际知名酒店和旅游集团管理服务品牌到本省投资兴业;推动旅行社做大做强,支持具有资金、产品和品牌优势的大型旅行社组建3个旅行社企业集团;引导中小型旅行社采取多种形式成立5个旅游联盟,着力培育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旅行社5家、超亿元的20家。

同时,实施旅游产品创优工程。开发高端休闲、乡村休闲、游艇邮轮等旅游产品,加快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五星级饭店3家,A级旅行社80家;激发旅游市场活力。全面发展国内旅游,推进省内旅游快速增长,积极发展入境旅游,用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建立完善全省旅游宣传推广战略体系,打造辽宁吃住行游购娱系列品牌、城市旅游品牌、旅游休闲品牌和旅游线路品牌。

“十一”黄金周辽宁省旅游进账167亿

2013-10-09

今年“十一”黄金周,辽宁省旅游业赚得钵满盆满,接待人数和经济效益均稳步增长。据省假日旅游办统计,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2947.8万人次,同比增长18.6%;实现旅游总收入167.4亿元,同比增长19.5%。

沟域游成全省旅游新亮点

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十一”黄金周旅游工作,从9月中旬开始,省假日办先后两次下发通知,在全省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完善旅游区(点)、宾馆饭店、大众娱乐场所等游客集中场所的设施和安全卫生制度,并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工作,从而确保了黄金周旅游安全、健康运行;同时,精心策划黄金周旅游大餐,组织各地旅游部门推出温泉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及线路,并在省内、北京、吉林和黑龙江等周边城市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极大地促进了黄金周客源的增长。

由于部署周密,措施得力,我省“十一”黄金周旅游全面告捷,亮点纷呈:高铁的开通为辽宁旅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丹东、本溪、大连、营口等市每天约有30对高铁进站。自驾游成为游客首选,大连市各高速入口每天进入的自驾游车辆约15万台,同比增长一倍多。

温泉旅游产品再度升温。来自省内、黑吉及京津地区的游客络绎不绝,以虹溪谷、天沐为代表的高端温泉游客数量增幅都在50%以上,各大星级酒店入住率均达到95%以上。沟域、乡村旅游成为全省旅游新亮点,各地农家乐几乎家家爆满,丰富多彩的采摘节活动,山野菜、羊汤、鱼宴、沙琪玛、黏豆包等地方特色农家风味令游客流连忘返。

10万人次乘高铁来连旅游

“十一”黄金周期间,大连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04.4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全市旅游综合收入23.85亿元,同比增长20.9%。全市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46.63万人次,同比增长10.48%;门票收入8843.9万元,同比增长12.11%。赴连自驾车27.35万台,同比增长20.22%。新玛特、友谊商城等十大商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10.3%。

哈大高铁的开通为大连旅游带来新的商机。大连市旅游局紧紧抓住哈大高铁开通机遇,加强同东北主要城市间及口岸单位的合作,开辟新的宣传促销路径,提升旅游服务,聚人流、增游客。大连市旅游局还与大连机场、大连火车站签署了“大连旅游空铁联盟协议”,确定了大连空铁联运无缝对接方案;加大了高铁沿线旅游广告宣传促销力度;整合了东北优势旅游资源,积极推介“飞大连、乘高铁、游东北”精品特色旅游线路。据统计,国庆节期间,乘高铁到大连旅游的游客近10万人次。

温泉游、乡村游、郊区游和渔家游持续火爆。温泉旅游成为大连市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之一。“十一”期间,大连市各温泉景区游客爆满,多家温泉酒店客房入住率达100%,全市70余家温泉酒店经常是“一柜难求”,“温泉+农家游”、“温泉+生态游”、“温泉+健身游”等复合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据统计,大连市温泉、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1.62万人次,同比增长10.91%。

400余万游客本溪望“枫”

阵阵秋风吹红了漫山枫叶,也吹红了旅游市场。“十一”黄金周期间,本溪市旅游产业持续升温,以枫叶、洞穴、温泉、森林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从10月2日开始,本溪市旅游市场就开始呈现“井喷”态势,全市通往各旅游景区的交通线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全市日均进入旅游景区的车辆达5.4万辆次。为此,本溪市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假日期间临时调整了出入收费口,并在每天上午增加4个入市口、下午增加4个出市口。

据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本溪市共接待望“枫”游客404.31万人次,同比增长20.15%;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5.74亿元,同比增长31.45%;全市累计实现零售总额2712万元,同比增长46.7%。

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休闲生态游、乡村风情游成为今年本溪市旅游市场的最大亮点。国庆假日期间,本溪市“农家乐”旅游共接待游客264.7万人次,旅游收入4.9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1.3%和40.4%。同时,全市接待散客比例也大幅上升,占游客人数的71%。

辽宁重点打造14个旅游集聚区 发展特色旅游

2013-07-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简称《旅游法》)将于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7月30日,辽宁省旅游局举办的学习《旅游法》培训班。为配合新《旅游法》推广,辽宁还将完善旅游配套制度体系,发展温泉旅游、沟域旅游、乡村旅游等,打造有特色的14个旅游产业集群。

新颁布的《旅游法》针对旅游市场规范做出新规定,其中包括取消“零负团费”、明确导游劳动报酬、防止景区乱收费等制度。通过法规约束旅行社、游客及旅游者等几方面,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目前,辽宁省主推的旅游项目包括温泉旅游、沟域旅游和乡村旅游,预计在3-5年内将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另外,围绕温泉、乡村、沟域、文化、海岛、湿地等多种旅游业态,全省将制定旅游集聚区标准,打造出特色突出的旅游产业集聚区。

据悉,辽宁重点培育的产业集聚区有14个,包括沈阳沈北新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大连普兰店市安波省级温泉旅游产业集聚区、瓦房店市香洲田园城省级旅游产业集聚区、鞍山汤岗子温泉健康城集聚区、沈抚旅游产业集聚区、清原旅游产业集聚区、丹东赴朝旅游集聚区等。“十二五”期间,全省将编制《辽宁省生态旅游专项规划》、《辽宁省文化旅游专项规划》、《辽宁省旅游路网发展专项规划》,完成温泉、沟域、乡村旅游的规划。

此外,省旅游产业发展部门还将配合《旅游法》推广,建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监管机制,确立旅游安全风险提示制度、高风险旅游保障制度、旅游景区价格和流量管理制度、城乡居民经营旅游业务管理制度及“一日游”管理制度等。

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2010-03-05

摘 要: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在界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主张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探寻应从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人才结构等方面入手,只有不断提高产业要素素质、有序拓展客源市场、构建企业集团、打造旅游精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才能顺利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辽宁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不断发展,辽宁省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服务业中较具活力、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然而同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辽宁省旅游产业尚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辽宁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和窘境。在2009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要求大力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之下,积极探讨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实现全省旅游业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进而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有机结合,既包括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形态的改变,也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要素的提升。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内涵,可做如下阐释:第一,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和选择。第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在于实现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三,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既包括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形态的改变,也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要素的提升。第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由粗放走向集约、由规模走向效益、由单一功能走向综合功能的渐进的过程。第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可能会大大促进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使产业形态发生某些变化或形成某种新的业态。科学准确地界定旅游产业升级的概念内涵。

上述概念的界定与内涵的阐释,不但在理论上使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及其相关的概念内涵,同时在实践上有利于人们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对策,加速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一、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分析

随着全球旅游需求的迅速增长和旅游投资活动的日益频繁,旅游产业以其高增值、高就业、高效益的优势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接待16亿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消费将达20 000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和消费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35%和6.7%[1]。然而,在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种种新变化。据《2007年全球旅游趋势报告》预测分析,未来5年内英国人将带着宠物去旅游,北美人偏爱享乐式旅游,北非游蒸蒸日上,西欧人放慢节奏让心灵放假,东欧流动人口返乡游兴起,中东宗教旅游潜力大增,“世界尽头”的南美诱惑力大增。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在世界范围内,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观光度假旅游的新旅游形式正在悄然兴起,这必将促使新的旅游业态的产生。

在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焦点。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产业已从传统的饭店、旅行社、景区等产业领域扩大到社会的方方面面[2],旅游产业体系从点线转向板块,企业发展从单体企业转向链条型企业,企业经营从一地经营转向跨地区、跨国界,产品开发从观光为主转向观光、度假和主题产品共同发展[3]。上述变化说明,中国的旅游产业实际上已经发生或正在经历着某种形式的转型与升级。为此,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将“转型升级”、“转型增效”提升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对于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产生了深远影响。

辽宁省旅游业作为蓬勃发展的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起步奠基阶段、成长壮大阶段性之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格局已初步形成。2008年,全省旅游业完成旅游外汇收入15.3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 63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6%和24.3%。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0 078.3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旅游总收入1 741.5 亿元,比上年增长33.2%[4],对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同国内旅游大省(市、区)、强省(市、区)相比,辽宁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政府主导行为过强、产品(线路)单调、地方特色不鲜明、开发层次肤浅、产业整合度低、产业竞争力不强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辽宁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日益变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积极推进辽宁省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了。

二、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条件

辽宁省旅游经过近30年的发展,凭借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快捷的交通条件、充满活力的省域经济以及庞大的潜在客源等优势条件,为实现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1.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转型升级的资源基础

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既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满韵清风,多彩辽宁,丰富奇特的自然风光、多彩厚重的文化景观构成了辽宁省旅游亮丽的图景。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现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6座,国家5A级旅游区2家、4A级旅游区39家、3A级旅游区32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7处。此外,省级以下的各种景区(点)数以万计,其品位之高、价值之大、种类之齐全、分布之集中实属全国罕见[5]。从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来看,辽宁省旅游资源除了少数在国内、省内具有较大影响以外,有些资源虽已开发但尚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进一步开发的空间较大,为旅游产业的升级奠定了基础;有些资源还处在尚未开发的状态,开发潜力巨大,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高端开发手段的广泛应用,辽宁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资源优势和基础。

2.优越的区位和快捷的交通——转型升级的需求支撑

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是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旅游产业作为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而产生的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其宗旨就是为旅游者提供舒适而满意的旅游服务。因此,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常常成为游客衡量旅游产业所提供的旅游产品质量优劣的一个标准。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便利的海陆空交通把辽宁省与全国50多座大中城市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等国家连接在一起,使其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在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变化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辽宁省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将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3.充满活力的省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资金保证

旅游业的发展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不仅表现在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更表现在产业的转型升级亦需要强大的资金保证。辽宁省是全国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进省份,充满活力的省域经济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2008年,辽宁省完成生产总值13 4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实现了辽宁省历史上的新跨越;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元,完成10 016.3亿元;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72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6]。辽宁省民间资金基础雄厚,投资开发旅游的热情高涨。强大的民营经济和灵活的运作机制,加之卓有成效的大型旅游项目的对外招商引资活动,都为辽宁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4.坚实而庞大的潜在客源——转型升级的市场保障

旅游产业是一个出售风景和服务的产业,客源市场对其产生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巨大而富有潜力的客源市场既是辽宁省旅游产业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据统计,2008年,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393元,比上年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576元,增长16.8%[4]。来辽宁省的国内旅游者每年以25%的速度增加,2007年达到16 50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5.35%;同年,辽宁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00.09万人次,是1979年的66倍[4]。韩国、日本、俄罗斯成为辽宁省的主要客源市场,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旅游绝对人数亦明显增加(如表1所示)。这表明,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而来的辽宁省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国内外来旅游者人数的迅速飙升,将为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而庞大的客源市场,必将促进辽宁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辽宁省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辽宁省旅游产业尚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严重限制和影响了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方面,虽然辽宁省旅游产业在总体上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的系统化产业体系,但各环节自身发育不良,整合互动较差,使产业总体效益低下。具体表现为:交通业各区域运输能力差异较大,缺少配合,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饭店业尚在低水平的粗放式管理与服务中徘徊,竞争能力较弱;餐饮业地方特色不突出,卫生条件较差,难令游客满意;游览业淡旺季效应明显,深度开发不够,创新力不足;购物业旅游商品品种单一,工艺粗糙,缺乏创新和特色;娱乐业内容乏味,创意不足,经营水平低下。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结构向高级化、系统化方向演进,阻碍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市场结构方面,因旅游开放程度低,市场结构单

一、分散,难以走向深层化和国际化,为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从入境市场来看,辽宁省的国际客源以日韩为主,亚洲以外的旅游市场开发不足,仅占入境游客人数的9%;国内客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省份,而西北、东南沿海地区的游客较少。游客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老年游客比重较小,市场开发力度不够。这表明在旅游市场尚未发育完全的背景下,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企业结构方面,辽宁省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小”“乱”“散”“弱”现象,主要表现在:旅游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体制僵化;经营规模小,普遍没有达到最低经济规模,无法产生规模效益;分散经营,部门和地区分割现象严重,限制了资产的流动、重组,从而导致旅游企业竞争不足[6]。上述问题的存在,使辽宁省旅游企业走向集约化、多元化的道路困难重重,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产品结构方面,辽宁省旅游产品的开发目前尚处在较浅层次,从开发类型上看,主要以资源导向型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体系尚处在形成过程之中。产品类型上,主要以观光型产品为主,度假型产品较少,且受季节性变动影响较大。虽然大力宣传推广红、绿、蓝、金、银“五色旅游”产品,依托反映革命史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旅游产品;依托山岳、森林、湿地、水域等生态旅游资源的绿色旅游产品;依托滨海资源的蓝色旅游产品;依托清文化资源的金色旅游产品;依托冰雪和温泉资源的银色旅游产品。但仅有“银色旅游”初具规模,其他各类旅游产品在优势发挥、深度开发、强化特色、市场开拓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的问题,致使辽宁省旅游产品品种单

一、结构不合理,难以向系列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人才结构方面,辽宁省旅游从业人员的总量虽然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但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数量却严重不足,影响了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如辽阳、朝阳、盘锦等城市,旅游人力资源数量的不足使得该地区的旅游经济增长缓慢,并成为城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7]。另外,辽宁省旅游院校虽然众多,但旅游人才的培养却严重滞后,在培养过程中过于求量而非求质,且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脱节,这将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面临较大的窘境。

四、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经过30年的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已经成长为辽宁省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具有提升产业素质进而实现持续发展的优势。然而旅游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旅游产业的顺利转型升级。因此,我们必须探寻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1.提升产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合理配置旅游要素,形成有机联系的高效产业链,使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各项要素的自身成长发育完善,彼此协调互动、优化组合。具体说来,要建设和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实现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运服务的全面提升和交相互动,使游客的出行更加舒适、便捷和安全;要适应现代旅游业的需求,构建以星级系列饭店为主体、以特色饭店为补充的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的旅游饭店网络,实现饭店业由单体组织向集团化、由单一化向市场细分化、由整体化向专业化的发展[8];要树立品牌意识,充分挖掘辽宁省地方文化,打造餐饮名店,通过发展特色餐饮,开发地方风味,创新辽菜烹调工艺,扩大辽菜的影响力,进而形成兼容并蓄的旅游饮食体系;要通过建立景区股份公司等形式实现景区经营体制的创新,并通过高科技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经营水平;要以市场为导向,将辽宁省独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融入到旅游商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开发系列化创意新颖的旅游商品;娱乐部门要向新颖化、多样化、高品位方向发展,实现健身、休闲、娱乐的有机组合和传统、地方、现代项目的交相互动。

2.扩大内需为主,有序拓展市场

旅游产业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挤压的结果,面对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辽宁省旅游市场结构的转型升级应由优先发展入境旅游向以扩大内需为主,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共同发展方向调整,建立结构合理、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体系,奠定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升级的市场基础。入境客源市场的开发应以近距离客源市场为主攻目标,巩固日本、韩国市场,大力发展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继续开拓港澳台市场,同时兼顾开发西欧、北美商务旅游市场,形成多元入境客源市场结构;国内旅游市场要继续优先开拓东北地区旅游市场,并逐步向华北、山东等地区辐射,同时注重发展华东、华南地区客源市场,积极培育中西部地区客源市场,形成近、中、远多层面的国内客源市场开发格局。

3.深化体制改革,构建企业集团

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品的供给者,在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辽宁省旅游企业结构的转型应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实现由政企合一、国有为主向政企脱钩、民营为主方向转变,走“产业集团、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道路,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旅游企业发展新格局。旅游企业要转变观念,健全现代旅游企业制度,通过改组、控股等形式组建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通过股份合作制、联合经营、网络化经营等形式壮大中小旅游企业的规模,实现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规模化、网络化。要加强资本运作与战略合作,通过旅游优质资产和业务的注入,拓展旅游上市公司成长空间;或者借助于同国内、国际伙伴的战略合作,弥补旅游企业产业资源链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优化旅游企业结构[9],进而打造旅游企业核心优势,提高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

4.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旅游精品

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随着旅游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旅游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旅游产品结构由产品的单一型、粗放型向系列化、精品化的方向调整,旅游产品类型由落后、单一的观光产品向满足多样需求的主题产品、观光度假产品和个性化产品过渡已成为一种必然之势。因此,要实现辽宁省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培育地方特色鲜明、组合有序的系列化旅游精品。要围绕访古、生态、休闲、文化、冰雪等五大领域,突出“教育、休闲、度假、娱乐、健身”主题,完善提升辽宁省“红、绿、蓝、金、银”五大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以“五色”旅游为骨干的辽宁省特色旅游精品体系。要继续树立辽宁省“满韵清风、多彩辽宁”的旅游形象品牌,细分客源市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促销活动,努力构造一个与国内、国际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运转高效的旅游信息网络,提高辽宁省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面向市场需求,强化人才培养

实现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高素质的优秀旅游专业人才。因此,必须面向市场,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由注重数量转向看重质量,提高旅游人力资源素质,以适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首先要构建辽宁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编制辽宁省以及各市、县的旅游人力资源规划文本,制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将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形成社会化、全面式、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其次要建立辽宁省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资格考试与岗位认证制度,运用现代评估手段和方法对旅游人力资源进行素质评估,优化旅游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促进旅游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10]。最后要健全辽宁省旅游人力资源培养体系,根据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建立省、市、县三级,旅游行政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旅游院校等多方联动的“大旅游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培养高层次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教育科研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其他紧缺型人才,为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所必须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 魏小安,韩健民.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0.[2] 唐柳雄.中国旅游产业转型与旅游产业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6,(12):101-103.[3] 张辉,秦宇,等.中国旅游产业转型报告2005[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2-3.[4] 辽宁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2008年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9.2.26)[2009.5.20].ttp://.[5] 齐兵.辽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11):133-136.[6] 李刚,赵静玮.辽宁省旅游产业结构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6,(6):93-99.[7] 张婷婷.辽宁省旅游人力资源与经济相关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8,(4):61-67.[8] 张辉,厉新建.中国旅游产业转型报告2004[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151-158.[9] 熊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企业[EB/OL].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8-02-26.[10] 熊建华,刘武.辽宁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初探[J].沈阳大学学报,2007,(2):51-54.

第三篇:发展旅游英语

On Developing Tourism

Tourism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this year.Human being can travel all over the world because of the developed traffic tools.We can go to the India, America, Japan and England, to name just a few.Touris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an before.In fact, developing tourism also have several advantages.I will describe from three aspects.Firstly, people can relax themselves.In this modern society, many people have to work hard under the great pressure, and they are always busy in earning money.This is one point.Secondly, broaden their knowledge.People always choose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places to visit, which take advantage to know about the history.Thirdly, increase income of our country.However, one coin has two pains.Tourism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raffic jams, crowned situation.Human being always choose the holiday to travel, which is easy to cause the traffic problem.And a lot of cars are used at the same time.Unluckily, policemen have to be busy at that time.As far as I’m concerned, if possible, I hope our country can make people have a holiday in different time.

第四篇:旅游发展口号

人文陕西,山水秦岭

北京市:东方古都,长城故乡;

广州市:一日读懂两千年

福州市:福山福水福州游

昆明市:昆明天天是春天 新北京,新奥运; 不到长城非好汉 石家庄:“东方日内瓦”“东方伊甸园”+“东方伊甸园”“世界水电城”“世 界天然公园” 银川市:塞上明珠,中国银川 湖北宜昌市:金色三峡 银色大坝 绿色宜昌 河北邯郸市:游名城邯郸,品古赵文化 河南旅游: 拥抱青山绿水 走进健康天地 河南洛阳市:国花牡丹城———洛阳

河南焦作市:焦作山水,人间仙境 河南登封市:中国少林武术之乡———登封 河南三门峡市:文化圣地,天鹅之城 江苏南通市:追江赶海到南通 江苏常州市:中华龙城 江南常州 江苏常熟市:世上湖山,天下常熟 江苏无锡市:太湖明珠 中国无锡 浙江杭州市:爱情之都 天堂城市 浙江台州市:神奇台州 生态之旅 浙江嘉兴市:水都绿城,休闲嘉兴 浙江富阳市:富春山水,孙权故里 三峡风光地 世界水电城

浙江舟山市:海天佛国 渔都港城 浙江象山县:东方不老岛 海山仙子园 浙江金华市:风水金华 购物天堂 浙江义乌市:小商品的海洋 购物者的天堂 福建旅游: 福天福地福建游 福建龙岩市:福建西部风情 福建漳州市:水仙花的故乡 福建三明市:走进多情山水,拥抱绿色三明 福建武夷山市:东方伊甸园,纯真武夷山; 广州中山市:伟人故里,锦绣中山

广东梅州市:千色客都,中国梅州 广东肇庆市:肇庆山水美如画,堪称东方日内瓦 广东江门市:侨乡山水风情画 广东惠州市:名山秀水惠州游 广东河源市:绿色生态河源游 广东揭阳市:揭阳古邑风情游 广东阳江市:海天动情阳江游 广东云浮市:奇山异水云浮游 广西柳州市:山水桂林 风情柳州 广西北海市:南海珍珠之乡 滨海度假胜地 海南:寻梦海南岛 作客诗画中; 热带海岛,清新自然,度假胜地,欢乐天堂 世界双遗产,纯真武夷山

海南:●对外:安全的旅游岛,美妙的度假地 ●对内:欢乐海岛,四季花园 新疆:世界旅游的选择!;

台湾:台湾 能触动你的心!西藏:千山之宗 万水之源!云南:彩云之南 万绿之宗 上海:上海,精彩每一天; 天津:敞开天津门,笑迎八方客

重庆:永远的三峡,世界的重庆 辽宁:游辽宁奇特景观,览关东民俗风情 吉林:雾淞冰雪,真情吉林 黑龙江:黑龙江———21 世纪中国滑雪胜地 河北:新世纪,游河北,新感受 河南:宏扬文化,传承文明

江苏:来江苏,访名城,游古镇,品吴韵,寻汉风 浙江:诗画江南,山水浙江 江西:世界瓷都,仙鹤乐园 广东:活力广东,精彩纷呈 陕西:古老与现代,淳朴与自然

山东:走近孔子,扬帆青岛 湖南:湖南———毛泽东的故乡 山西:山西———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云南:中国云南,神奇多彩 上海旅游,感受现代 掀起你的盖头来

1、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秀美

2、加强生态建设 维护生态安全

3、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4、坚持以生态系统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5、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6、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7、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8、加快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9、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

10、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

11、加强林业结构调整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12、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

13、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14、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生态安全意识

15、为建设山川秀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6、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17、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18、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19、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20、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 乔灌草合理配置 城乡林业协调发展

21、强化科教兴林,坚持依法治林

22、城市绿化要坚持美化环境和生态功能相结合23、把森林收入城市,把城市建在森林

24、构筑京津绿色屏障 再造河北秀美山川

25、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26、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

27、恢复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确保生态安全

28、造林就是造钱,造林就是造水,造林就是造富

29、植下千顷树,福泽荫后人,国土绿起来,人民富起来

30、森林像水库,有利农林牧,雨多它能蓄,雨少它能吐

31、国土绿起来,林业活起来,人民富起来

32、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

33、森林无价宝,人类少不了

第五篇: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一)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概况

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即政府部门为促进旅游发展,划拨一定资金专门用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不同级别。

另外交通、文物、林业、环保、经贸、水利等都有部门资金或专项资金,可直接或者间接的支持旅游开发项目。

(二)国家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国家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包括国家红色旅游专项资金、国家“十一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专项保护资金、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资金等。

1.国家红色旅游专项资金

(1)红色旅游专项资金概况

红色旅游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特殊的旅游形式。我国红色旅游专项资金大多数是由政府拨款扶持的,商业投资较少。

(2)申请条件和流程

红色旅游专项资金的申请单位需符合以下条件:

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的景区或景点;

必须有经过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的红色旅游总体规划;

景区有亟待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红色旅游专项资金申报流程:

2.国家“十一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专项保护资金

(1)资金额度

根据《全国“十一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规划》,列入规划的保护项目共178项,其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100项,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项目78项,经评估审核,基础设施投资估算为20.5亿元,需要中央补助投资为98947万元。

(2)申报流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要求对本省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项目进行规划;

从本省有关项目中遴选出符合规定、亟需加强保护和建设的项目,纳入省“十一五”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规划;

将选出的项目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3.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资金

(1)资金概况

在保证遗产地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国家安排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专项基建资金,支持一批重大遗产地的抢救性工程,进一步改善资源保护条件。

(2)资金使用范围

专项资金用于必要的看护和管理用房、消防设施、监控设施、环卫设施、监测巡查设施、必要的环境整治以及防范自然灾害发生的工程等。

2007年国家启动实施13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项目,总投资3.75亿元,国家投资2亿元,地方配套17452万元。

(三)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在中央的带动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纷纷将旅游作为经济发展重点,从省级财政拨出一定资金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1.资金使用范围

(1)支持对全省及地方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旅游规划的编制;

(2)支持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及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

(3)支持有利于资源整合、区域联动,对发挥整体效应有促进作用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4)支持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旅游院校的建设;

(5)支持有特色的重点旅游商品的研发。

2.申报使用流程

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2007年旅游专项资金申报流程:

(四)市县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1.概况

设置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市县主要集中在那些具有高品位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地区政府都将工作重点转向旅游开发和建设,不仅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也从地方财政拨出一定资金设立本地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2.申报程序

(1)市级旅游专项资金申报

由市旅游主管部门提出下专项资金的指导意见,引导各地申报项目;

在每年的申报期,各地各部门根据要求,提出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计划;

申报计划上报旅游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查;

经市政府批准后,下达项目立项计划批准书;

也有些地区的申报流程不同,首先由旅游项目单位提出资金补助计划,经当地财政部门审核后,上报有关部门。

(2)县级旅游专项资金申报

县级旅游专项资金的申报,由旅游项目单位首先提出申请,向县旅游局、财政局报送资金申请报告,经县旅游局、财政局审核,并经县政府同意后,由县财政部门划拨资金。

下载彬县旅游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彬县旅游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泰州旅游发展

    南京晓庄学院 《旅游市场调查与营销》专业实践报告 泰州市旅游市场营销策划书 所在院(系、班级):旅游与社会发展学院 小组组长: 沈子瑶 12230432 小组成员: 欧阳静文 122304......

    乡村旅游发展

    摘 要:在旅游消费由大众观光型转向休闲体验型的今天,面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乡村旅游到底该如何开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开发一套乡村旅游策划开发的基本流......

    旅游发展[五篇]

    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旅游资源开发行为,提高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区(点)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全市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风......

    黄山旅游发展献计

    黄山作为世界物质文化双重遗产,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千峰竞秀,气候温和,四季都有绮丽的风景。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闻名于世,深受海内......

    西藏旅游发展情况

    西藏旅游发展情况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 邓珠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ibet Dengzhu, Vice Director of the Tourism Bureau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西藏旅......

    旅游演艺发展情况

    旅游演艺发展基本情况我县旅游演示事业越来越受旅游景区的推崇,把演艺这项活动与旅游结合起来,才能算是完整的旅游项目。为打造我县极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推进我县旅游事业的......

    旅游职业发展设想

    导游职业发展设想 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任何的技能与目标,那么将会成为万人之下的人。知道这残酷社会的生存游戏的法则,并找出规律,才能成为这游戏的赢者。要成为一个成......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XXX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XXX位于XXX市北10公里处,与XXX市接壤,景色秀丽多姿,文化底蕴深厚,山奇、地绿、水清,堪称:“灵山秀水、林海果园”,先后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东省旅游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