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间建筑的瑰宝五篇

时间:2019-05-15 06:3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潮汕民间建筑的瑰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潮汕民间建筑的瑰宝》。

第一篇:潮汕民间建筑的瑰宝

潮汕民间建筑的瑰宝

--------潮汕嵌瓷艺术

一潮汕民间艺术的迷人风采。

林伦伦教授认为 “潮人文化诸多特点中,最具深刻内涵的特点便是‘精细’二字。”这种“精细”的特点,体现在建筑艺术上就是十分注重细微处的工艺和美化,而且往往做到匠心独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嵌瓷”这种国内罕见的特种工艺,就展现了潮汕民间艺术的迷人风采。

雕梁画栋是潮汕民居、庙宇的一大特色。

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装饰的重点更多的是门楼、屋面和厅堂。内部装饰建筑有木雕、石雕等。雕工精细、别致,光彩耀目。

“嵌瓷艺术”又是潮汕民间建筑的特色之一。

穿梭于潮汕地区的小街窄巷,宗祠和家庙到处可见。“嵌瓷屏画”是这些宗祠和家庙主要装饰。这类精致艳丽嵌瓷,看起来光彩夺目,成为潮汕民间建筑艺术瑰宝。

 在潮汕的许多祠堂庙宇等建筑物的屋脊、檐下、照壁,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用彩色瓷片镶嵌成的各种花鸟虫鱼、双龙麒麟、珍兽、人物故事屏画等。这就是俗称“聚饶”、“贴饶”、“扣饶”,台湾叫“剪黏”,是潮汕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装饰艺术之一——嵌瓷与灰塑

二:它的产生与发展可分为  古代潮州的陶瓷产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远销海外,令世人瞩目,宋代笔架山“百窑村”可证其昔日风采。明代万历年间(1573 1620年),一些精明的民间艺人,面对陶瓷生产过程中废弃的许多碎瓷片,特别是那些有釉彩与花卉图案的彩瓷片,慧眼独具,变废为宝,开始创造性地利用它们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卉、龙凤之类图案来装饰美化建筑。

 清代中后期,瓷器作坊专门为嵌瓷艺人烧制各色低温瓷碗,这些瓷碗被彩以各种色釉,色彩浓艳,经风历雨而不褪色。嵌瓷艺人将瓷碗进行剪裁之后,把陶瓷片镶嵌、粘接、堆砌而成人物、花鸟、虫鱼、博古等各种造型,皆寓吉祥如意、长寿富贵之意,主要用来装饰祠堂庙宇、亭台楼阁和富贵人家的屋脊、垂带、屋檐、门额、照壁等。这时的嵌瓷技艺已经日臻成熟,形成了平贴、浮雕和立体圆雕(俗称“圆身”)等多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其中,平面或浮雕工艺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趁灰泥未干时直接组拼粘贴即可;但如果是立体嵌瓷,就要用铁线扎好骨架,然后先用筋灰塑成雏形,再在其表面嵌贴瓷片,人物的面部则仍保留灰塑粉彩的工艺。如装饰庙宇或祠堂屋脊的正面,一般采用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题材;装饰脊头、屋角头,多以人物为主,如《封神演义》人物或郑成功等民族英雄;装饰于檐下墙壁的,多是花卉、鸟兽、鱼虾、昆虫等;照壁上常见的有麒麟、狮、象、仙鹤、鹿、梅花等。在构图造型上,比较看重布局得对称,色彩运用则以对比色达到

 清代嘉庆《澄海县志》这样描述:“望族喜营屋宇,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可见清代潮汕地区兴建祠堂屋宇,人们注重装饰几乎是不惜巨资,倾力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潮州嵌瓷艺术美化建筑,在当时也就迅速风行起来,盛极一时,成为潮汕地区民间建筑的一大特色,这种风尚还被潮人带到东南亚各地,现在泰国曼谷到处可以见到清代由潮汕人制作的用以装饰寺庙、花塔的嵌瓷艺术品。

 “望族喜营屋字,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清嘉庆澄海县志所写的潮汕地区竞相建造祠堂屋字,其争夸壮丽之一项,就有嵌瓷。的确,在祠堂、庙宇的屋脊正面上,镶嵌着有五彩的双凤朝牡丹或双龙戏珠,在脊头上镶嵌着龙头楚,在檐下墙壁上镶嵌着各种花鸟虫鱼图案,照壁上镶嵌着麒麟、狮和鹿,跟前门周围的石壁字画雕刻、石狮、石鼓等等配合起来,的确显得富丽堂皇。“潮州祠堂皇宫样”,在争夸壮丽的习俗影响下,确有这种气势。不过,这也只属于大户和望族的祠堂大屋,至于小康人家营造的屋宇,作些嵌瓷和彩绘一类的装饰,则有之而不甚华丽。

三:嵌瓷的艺术语言特征与表现技法

 A-=====表现手法

 嵌瓷艺术是以造型绘画为基础,运用剪裁的瓷片镶嵌在屋脊、檐下照壁的建筑装饰艺术。

 表现手法与木雕、石雕相同,有平嵌、浮嵌和圆(立体)嵌等。

 注重精工细作,填色描金,有的还用玻璃珠、胶片点缀,光彩夺目。

B====表现题材

 题材以表现吉祥如意、福禄寿喜和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装饰在庙宇、祠堂屋脊正面的嵌瓷,多以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为题材,线条粗犷有力,构图气势雄伟,色彩晶莹绚丽,以大动态、大效果取胜;装饰脊头、屋角、檐下的嵌瓷,多以文武加冠(三星图)为主体人物。人物故事题材从《封神演义》到《红楼梦》以及民间故事传说,都被表现在嵌瓷艺术中。装饰于檐下墙壁的嵌瓷则多为花卉、鸟兽、鱼虾、昆虫;照壁上的嵌瓷,最常见是麒麟、狮、象、仙鹤、梅花鹿。室内装饰品,如挂屏和立体件.

C=====表现技法

 潮汕地区清代极盛嵌瓷,是因为本地有枫溪、九村、高陂等地是产瓷之乡,有大量废旧陶瓷可利用;另有木雕、石雕、剪纸、木偶、泥塑等兄弟艺术供参照,因而形成特有的民间艺术品种。目前随着楼房的逐步兴起代替了旧式建筑,嵌瓷作为一般民房建筑装饰已不适宜,但在修复旧文物建筑和新建的祠堂、庙宇中,则仍普遍采用。汕头市天后宫、关帝庙里外湮没已久的“双龙抢宝”、“人物戏屏”,还有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嵌瓷,现在经艺人们的再创作,已重现昔日嵌瓷的风采。这是潮阳嵌瓷世家的许志坚所制作。

 嵌瓷中总结出:“龙不低头,虎不倒尾,颈忌胖,身忌倒和三弓,六发,九曲,十二脊刺”等表现技法。

第二篇:潮汕建筑

日志

转到我空间分享给好友复制网址 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转] 潮汕建筑

转载自 杨浩旋 转载于2010年05月18日 00:36 阅读(3)评论(0)分类: 潮汕知多少 举报

你知道什么是下山虎,什么是四点金吗?今天我在网上找了半天,集合了很多网站很论坛的照片!觉得这些照片都是很有乡土气息的。大家认识一下吧!

潮州建筑应该包含祠堂建筑和民居建筑,两种都是美轮美奂的。

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加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同时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

(有历史的巷子,青苔,小雨过后的泥土香)此照片像我家那条巷子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

(这个是洪阳的,这个应该就是四马拖车的典型了。)

在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有多种多样,虽然现在的潮汕地区出现了许多的高楼大厦,但是在农村里,仍然保存着一些传统的老式民居,而且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动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下山虎,不用怎么说的,这个很常见。)

(呵呵~~四点金。)

潮汕民居很注重内部和外部的装饰的。但是很多已经简化了这个了。没有以前那么精美了。很少见到了!

(够经典吧?)

(走廊上头的,但是现在很少见了。祠堂就还有。)

谚云:“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潮州的古民居,是目前中国保留比较好的。构成潮州古城框架的“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老街巷,随处可见明清风格的旧居老房。而在这十巷之中,府第较集中,保存较完整,修复工作最完善的,当属甲第巷了。(这个就是甲第巷了。屋檐下面的彩绘就是很经典的潮汕装饰。很考功夫的!现在很少有这样的大师傅了~~~)

(一般我们住的房子都有这样的牌匾,多是以主人的名字,或者主人祖先的名字来命名的。也有很多是以家族郡望来写,像我老王家一般就写“琅琊世家”——我家族以山东琅琊郡为郡望。王氏还有以太原为郡望的)

(石狮,也有很多还要加上石鼓)

尉迟恭(尉迟敬德)和秦琼(秦叔宝),(加冠,进禄)

潮汕民居大门上的门神是:尉迟恭(尉迟敬德)执鞭者,秦琼(秦叔宝)执锏。偏门为文官门神:加冠,进禄。祠堂或大家族多用这样两米高的彩画。一般人家也就写上门神的名字,写的一般不会写尉迟恭(尉迟敬德)和秦琼(秦叔宝),一般写神荼,郁垒。写加冠,进禄 也有很多

火巷牌匾多为孔仁、孟义

(大门口的装饰,不知干什么用的,我的小学也用好多这个东西)

拜亭——祭祖时给老祖宗下跪的的地方。没时间,没机会把老祖宗的祠堂拍拍,要不也不会传其他家族的祠堂照片了。不过此文只是用来欣赏潮州建筑,其他可以不理,还是用网上的照片吧。

(以前封建时代,女人是不可以进祠堂的,但是男的呢?不是长老,族老,权贵,一般的人要进祠堂就要走这个门。)

传统木门,可以在两边的门洞开里面的门栓~~~

(这张很有感觉。我很喜欢这张~~很有年代了这个~~)

 四马拖车典型

19老厝(这张太像我家了)

21老厝.jpg

22老厝.jpg

23老厝.jpg

25老厝.jpg

14门面.jpg

15门面.jpg

4.jpg(这张好)

26老厝.jpg

第三篇:潮汕建筑中的岭南文化

岭南建筑与文化(论文)

题目:潮汕建筑中的岭南文化

学生姓名:陈锷 学号:20*** 专业班级:外国语学院13英语6班

潮汕建筑中的岭南文化

“潮汕厝,皇宫起。”这一句话是古代史籍对潮汕地区建筑特色的总结。从中可以看出,潮汕的建筑特色是如此之尊贵,如此之堂皇。

纵观潮汕地区的建筑发展史,不难发现它具有两大特性:第一种特性是形象生动的民居文化与金碧辉煌的祠堂文化的合体。潮汕民居建筑一般坐落于南偏东地带,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寒冬可以挡住凛冽的北风,酷夏则可以接受凉爽的南风,潮汕人注意适应地形地势,选筑各种风格的民居,而且城乡有所不同,风格多样。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宗法伦理观念影响下,潮汕传统民居形成了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礼制规矩,呈现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保存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同时,更孕育出“尚中”和“聚合”的建筑形制,大至四进“驷马拖车”、“百凤朝阳”的富丽堂皇宅第,小至“下山虎”、“四点金”、“竹竿厝”的小户人家。至于祠堂文化,则是受到我国古代宗法制的影响。潮汕人尊崇祖先,聚族而居的传统聚落观念甚深,使得潮汕人更加重视对祠堂宗庙的营建装饰了。而第二种特性,则是本土建筑文化与外来建筑文化的有机结合。受这两种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外保存传承了潮汕独特的建筑文化。历史上的潮人多漂洋过海,远涉重洋,在一定时期内对外传播了本土的建筑文化,也或多或少带来了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因而,潮汕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潮汕民居建筑文化的形象生动体现在何处呢?举例来说,潮汕民居的建筑模式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其中,“下山虎”为三合院布局式,“四点金”则为四合院布局式,而“驷马拉车”则是“四点金”的升级版了。第一种建筑模式相对较普遍,是潮汕府第的最基本形式,多为一厅二房二“伸手”布局,且正常情况下中间不开门,而却在两边开所谓的“龙虎门”,整个格局呈前低后高走势,且大门被做成凹斗形,基于风水学说的影响,据说这样可达到藏风聚气的效果,因而从正门看有如下山的老虎,故此命名为“下山虎”。第二种则是潮汕独特的民居建筑模式“四点金”,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四点金式建筑采用了“井”字形格局,它是中心对称的,并由相向的两个一厅两房构成。“门厅”那就是进门的那一个厅,然而门厅的两侧各有一间房称之为“下房”。天井左右两侧有廊屋与前后厅、房连接。整个格局近似于北方的四合院,让人感到安稳,和谐。所以整个建筑构造方式为中轴线上前厅——天井——后厅。后厅前厅两侧各一房,占据四合院的四角。从其平面布局看,“四点金”为四面以房屋围合而成的天井小院。外围常有围墙,内大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天井四角则有四条石柱,结构对称。进大门为前厅,前后两侧各一前房,前房也称“下房”,是供晚辈或仆人居住的居室;前厅直进是天井,天井两侧则为厢房,又称“格仔”(即小房间),天井直进则是后厅,是供祭祖之所;大厅两侧分有一大房,这是供长辈居住的居室。厢房与大房之间有通往外面的侧门,也称“子孙门”取多子多孙出入之意,天井四周还有回廊。当今属于这一代表性建筑的还有潮阳东里寨7座一字排开的 “四点金”建筑了。因此种建筑模式更多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而设计的,所以也就成了营建祠堂的首选模式了

而第三种建筑模式“驷马拖车” 也称为“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对“四点金”的升级版。正所谓“复合式单元住宅”,说的就是驷马拖车式建筑,它的整个格局可以看作是两座四点金的合并和补充,中轴有一座三进的家庙,家庙两边各有一座四点金建筑。主体建筑左右侧各有排屋、火巷、庙,屋前后有大埕,大埕前面一般有池塘。以一座三进大厅堂为中心线,唯门楼间两侧的房较狭小,称之为“库房”。以三厅二天井的祠堂称之为 “车”,以祠堂两侧各纵向并排的二座“四点金”称之为“马”,以“火巷”与主屋隔开,最外侧再加建“火巷”、“排屋”围合,使之成为一厅庞大的独立单元。此种模式的正门前面常有广场,广场两边则有大门,称龙虎门。广场可开一半月池。从整个建筑格局看像一架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而命名为“驷马拉车”。整座宅院的结构都很讲究,显示出潮汕民居建筑的多样性和建筑匠师们的创造能力同时反映了潮汕地区注重崇宗睦族的文化传统。从其功能看,此种模式各个部分均有它特殊的功能,所以耗.资巨大,非一般人家所能营建。现存较完整的当属澄海隆都陈步銮故居了。

另外,除了以上三种建筑模式外,还有“百鸟朝凰”和竹竿厝两种建筑形式。“百鸟朝凰”俗称“三座落”,简言之则是以“驷马拉车”为主体,外包为“四点金”或“下山虎”,其房间可达百间之多的规模。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这种建筑模式已十分罕见,现存较为完整的代表性建筑只有揭西棉湖郭氏大楼和揭阳丁氏光禄公祠了。而竹竿厝是一种平房的传统建筑形式,类似于广府民居的“竹筒屋”。

潮汕建筑文化特色不单体现在形象生动的民居上,更体现在祠堂宗庙建筑的金碧辉煌上。潮汕地区多聚族而居,族中必有祠堂。众多的祠堂多为“三门四柱”建筑,是“四点金”的变异。多数祠堂集中体现了民间的建筑手工工艺,综合运用了木雕、石雕和嵌瓷这三大建筑工艺、雕梁画栋,一派宫殿式的富丽堂皇,蔚为雄伟壮观。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己略黄公祠,以其清代的建筑雕刻特色,被誉为“华南第一精雕木刻”。还有潮安从熙公祠,以其精湛的石雕镂空技艺而闻名遐迩。而龙湖古寨中的进士第、方伯第,则以其精美的木雕特色,宫殿建筑与西洋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而成了游客向往的景点。潮汕地区有些民宅的外门也很讲究,因为门是建筑物中使用最多最引人入目的一部分,因而艺人们往往把最大的精力和最高的才艺都花在门的设计和雕镂上。为了使门的装饰多样,美观且又耐看,在横肚的位置工匠们一般会刻上一些人物形象,来构造故事情节。雕制极考究,它集全部雕刻的精粹于此处。也因为它的位置比较高,无法近看,盖取其远效果,所以一般不作精细的刻画;但是大肚就不同了,它比较低,所以精雕细琢的功夫应该花落它家,不过施以精细通雕容易受损,于是采用了漆画绘制绚丽多彩的民间传统故事作为装饰;下横肚由于靠近地面,不太惹人注意,便只施以图案或浮雕。这样别具一格的形式装饰,已成为我们潮汕地区木雕装饰设计的定型化规律了。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的城市之一的汕头,建筑也发生显著变化,因为传统的商业街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不断扩大的商业活动规模的需求了。于是,出现了富有中西方特色相结合的商业建筑——骑楼。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建于楼房与楼房之间,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并在马路边形成连贯的步行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骑楼的这一建筑特点非常适合亚热带气候的汕头地区,楼下做商铺,楼上可居住。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同时也为购物的顾客提供了贴心的服务。

汕头老城区的建筑大都是是骑楼风格。其中,数小公园骑楼最有名气,也最具代表性。小公园骑楼是“百载商埠”昔日繁华的浓缩,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互相融合的见证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逐步趋向开放、兼容,中国现代建筑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钢筋混凝土的楼房,多层楼房和大型、重型建筑物逐渐增多。以及门、窗的传统材料——杉木,逐渐被铁和铝合金材料所取代。筑造的劳动密集型的工序逐步为半机械化、机械化流水作业所代替等。作为上世纪60年代前,建筑的佼佼者——骑楼,也逐渐失去了它的地位,取代而至的是现代建筑。现代建筑它光、平、简、秃,没有装饰,简单连续复制的结构像一个方盒子的外貌。它强调的是建筑要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代建筑应该与工业时代的条件特点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需求和经济问题。主张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和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建筑传统、束缚。主张创造新的建筑艺术风格,发展建筑美学。采用最少材料最大功能性导向,采用几何外型达成美感。并且要符合力学理念。

现代建筑形式各样,千姿百态,功能性强。以南国商城为例,它是集商业、娱乐、餐饮及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楼宇,大柱网的平面设计,创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及灵活的平面布局,外貌美观,方便和实用。

潮汕大地本是一处蛮夷之地,却因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把潮汕大地的建筑营建得如此金碧辉煌,如此古朴典雅。祈望潮汕建筑文化能世代传承下去,为人们留下更多美的享受!

第四篇:潮汕民间哭嫁习俗(范文模版)

富有文化意义的潮汕民间哭嫁习俗

婚姻是人生大事,结婚是人生大喜事。对于当事者的男女双方来说,自当欢天喜地,兴高采烈。然而,新娘在出嫁的当天,要不断地哭诉,直到被接娶到新郎家门,才算结束。这似乎与新婚大喜不相对称,但这却是事实。这就是民间广为流行的哭嫁习俗。

哭嫁习俗源于原始时代的掠夺婚(即抢婚)。面对武力和强暴,女人没有别的选择,哭是惟一的反抗。从此以后,哭与嫁便结下不解之缘,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形成后世的哭嫁习俗。

在中国,汉族、土家族、藏族、苗族、畲族、彝族、壮族、哈萨克族、闽西客家、桑植白族、黔西北仡佬族和黑河俄罗斯族等民族都有哭嫁习俗。据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记载,这一风俗各地名称不同,或叫“哭出婚”,或称“哭嫁囡”,或称“哭轿”,等等。有的地方,母亲、女伴等也陪哭,边哭边唱《哭嫁歌》。歌的内容因人而异,有世代传承,也有触景伤情或发泄不满。而这些《哭嫁歌》已成为我国民歌的一种别致样式。潮安县凤凰山的畲族,至今还保留有《阿姐欲嫁目汁流》的歌谣。

潮汕先民的主体是中原移民,传承中原文化的潮汕地区,长期以来也流行着哭嫁习俗。潮汕哭嫁习俗有几个情况值得认识。

其一,与女伴先哭三日

在姿娘仔出嫁吉期的前三天,女家邀集平时感情相投的女伴,所谓“金兰姐妹”,到女家谈笑,忽然转喜为悲,初时只相向哭泣,继而转变为高声恸哭,且哭且引看吭高歌,其词随口编造,漫无格式,也无标准。开始是千篇一律地责备男家,甚至连及媒人,也把在娘家作闺女的逸乐,出嫁后为人媳妇的苦况,两相对比而咏为哀歌,迭相和唱。女伴所唱者,叫做“送嫁歌”。连续歌哭三天,一直到花轿临门时,仍然惺惺作态,故意不肯理妆。乐队在外喧哗鼓吹,迎亲人在门外三催四请,这些歌哭的人,更趁机迁怒及于此辈,一并哭骂,直到媒婆进来,小心“赔不是”及亲娘、姐妹等入室擦眼泪,且以好话相劝,新娘才含泪修饰上头,好不容易由亲人背上花轿,而仍嘤嘤饮泣,女伴们则依依不舍地送至门外,一部分女伴则伴送新娘到男家,至婚礼完成始返回。

其二,手抓大门啕哭但不唱《哭嫁歌》

在新娘上轿前,需进行一个小仪式,就是手抓大门哭泣。潮汕人具有深蕴涵养,哭婚不唱《哭嫁歌》,唯以号啕哭泣表示。为了圆场,此时,机敏善解的青娘母即调侃地唱出四句歌来:“姑娘出阁哭啼啼,三把泪水二鼻涕,非是今日不欢喜,特留爹娘买田地。”然后在新娘头上洒红花水(石榴花水),又唱:“红花水,洒上头,出门目汁勿再流;嫁到夫家辅夫婿,生子添福穿紫袍(做大官)。”这二首四句立即扭转了尴尬场面,让大家高兴万分。姑娘哭婚,由衷之情,难于逆转,青娘的歌,是大吉大利的征兆,自此这种哭婚方式就被保留下来,并假名为“不哭不发”、“越哭越发”。姿娘仔出嫁是否有哭,能否哭,是她有没有教养的标的之一。谁家姿娘仔出嫁不哭,不善于哭,或哭声不好听,就会被认为才低德劣。哭嫁时,采用哭诉语调,抑扬顿挫,似哭似歌。

其三,只哭不呼叫

有一则民间故事:某乡后生兄与一姿娘仔相好,在向姿娘仔家提亲时,无奈对方家长嫌其家贫不允。后生兄一气之下,决心外出赚钱,定娶这一姿娘仔为妻。姿娘仔也誓非后生兄不嫁。数年后,后生兄在外赚了一笔银子,回乡重礼又向姿娘仔家提亲。其父母无话可说,也就许诺。出嫁之日,姿娘仔几经周折,苦尽甘来,正高兴万分,出门前哪还能流眼泪?出嫁不哭是不能上轿的,不然娘家财气尽被带去。姿娘仔父亲在束手无策之下,忽操竹杠,不分皂白给新娘一棒。新娘挨打,疼痛难忍,就大哭大喊“我父啊!我父啊!”这一哭父,姿 1 娘仔家人惊恐地大嚷“衰死!”原来,按潮汕哭婚习俗,新娘出嫁只能哭,不能呼叫。如果家中父亲去世,才可“哭父”。

哭声愈凄厉愈好,否则人皆笑之为忘本。至少也会指责其青春萌动,以出嫁为乐事。表面看来好像在号啕大哭,而实际上多半是无泪的号哭或嘤嘤啜泣。

哭得越伤心,就越说明对长辈和亲友的尊敬和热爱。

为什么民间在结婚这大喜日子里要大哭一场?这是因为哭嫁习俗有其文化意义。

其一、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于出嫁女来说,父母养育自己十几年,二十多年,恩重如山,情深如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天经地义。如今要出嫁,无以为报,问心有愧,不免。另一方面,要与生我育我的父母离别,难以割舍。离别之痛苦,催人泪下。

其二、诉说包办婚姻的痛苦。在传统社会,民间大多是流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青年男女婚姻毫无自主权,往往被包办,或嫁予毫无感情的人,或嫁予力食懒做的人,或嫁予虽然家庭富有但身体有残疾的人,或因换婚„„甚至还要与心爱的人忍痛割爱。她们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痛苦之心,唯以泪洗面。

姿娘仔对自己不能选择郎君,心中充满怨恨、悲愤、不满而哭。其

三、对妇女地位低下表示愤慨。在传统社会,妇女社会地位、家庭地位都比较低。“三从四德”、“三刚五常”这些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犹如一座座大山,重重地压在广大妇女,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农村,无文化知识或少文化知识的家庭妇女身上。嫁作他人妇,就是生儿育女的工具,就必须老老实实听话,逆来顺受,服伺丈夫,料理家务。“潮汕女人小一辈”,这是众所周知的民间传统习俗,这也是潮汕妇女地位低下的一种表现。

对于出嫁的女人来说,新的家庭是否和睦,丈夫是否亲爱,今后的生活是否幸福等等,都是一个未知数。有的人嫁后,往往受公婆刁难之苦,受丈夫的毒打,乃至受丈夫的抛弃„„每当想到这些,出嫁女不禁心寒,焦虑与悲伤,不禁泪下。民谣“鸡安仔,尾弯弯,做人媳妇真艰难,晚晚睡,早早起,到厨房,碗筷洗,出客厅,清桌椅„„”正是深刻反映这一事实。

其四、指责媒人花言巧语。哭是人类一种主要的发泄方式。人们往往通过哭将自己内心的苦楚发泄出来。在传统社会,由于婚姻毫无自主,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背景下,有的媒人收取钱财,昧着良心,“三人五目,过后勿呾长短脚话”。

其五、对新娘的教诲和祝福。姿娘仔哭嫁,有的哭得非常真切,有的哭得十分悲怆。此时,机敏善解的青娘母在四句歌中唱“嫁到夫家辅夫婿,生子添福穿紫袍(做大官)”,这既是调节气氛的需要,更是对新娘的教诲,是对新娘的美好祝福,也表明娘家对姿娘仔是有教养的,以给世人有所交代。

其六、有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婚姻具有一定的经济互助功能。哭嫁往往能赢得亲戚朋友的同情,这样,自然有礼品为其“添箱”,新娘以此为“手段”,获得一定的经济支持,从而有效地促进婚姻家庭的稳定。

避邪的作用。以冲掉鬼神之邪气。

只是嫁娶时一种娇柔作态的形式,似在哭,实为无泪之干号。

不管因何缘故而哭,与新婚之喜形成鲜明的对照、强烈的反差。哭嫁与喜嫁,悲剧与喜剧,反映了婚姻习俗中人们的两种情感、两种婚姻气氛。

而今婚俗,在文明婚礼兴行之后,姑娘嫁前能知夫家情况,婚后也可随意省亲,无所忧虑,这“哭婚”环节已慢慢消失。

第五篇:那些诉说着历史的潮汕建筑

那些诉说着历史的潮汕建筑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由于领域的广阔以及拥有56个民族,中国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众多不同风格的建筑风格。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也许有些已经消失,有些也被现代建筑逐渐取代,但是它们的存在都可以说是一种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一种生活和一代文化。其中,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潮汕人家,他们独有的建筑风格,仿佛也在静静地诉说着潮汕悠久的文化底蕴,让我们走进这些岭南古村民宅,细细品味这些会说话的历史吧。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是岭南古村民宅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之一。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一、四点金

“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些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四点金”的构筑还有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称会”;前后房都带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有“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则谓之“四点金加厝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二、下山虎

“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下山虎”因为门路出入不同,顺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大门而只开两边门的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两边门的。整座格局形成前低后高,因此得名。三、四马拖车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第一进有凹形门厅,俗称'门楼肚'。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过了天井便是二进,二进有面阔二间的大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大房'。二进和三进中间也有天井,三进的结构与二进相同,只是三进的大厅后面隔开一块狭长的暗间,称作'后库'。后包指三进后面的一列房子。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四马拖车'”。“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后库则是供粉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动。“四马拖车”规模庞大,为大官宦、大富豪人家所建。现存较完整的“四马拖车”如澄海隆都镇的“慈黉爷故居”。●潮汕特色建筑:

一、潮汕祠堂和客厅 潮人聚居的地方一般会有祠堂或客厅,基本结构为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中间建有天井,为敞开式的,不像北方密封的厅堂,且往往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办理婚、丧、寿、喜等事的场所和施行宗族伦常的法地。“客厅”(与现代家居中的客厅完全是两回事)则一般只用于专门用于祭祀和办丧事,因为办丧事的时候外来的客人要来这里吊拜,所以称为“客厅”,并且还有正厅和阿婆厅之分,后者专门供奉灵位没有资格摆放到正厅的阿婆(被收为婢妾为主人生子但仍没有正式身份的人)。【祠堂】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潮汕人历来重视祠堂的建筑,这是一种“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旧志记载,营宫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继绝嗣,重祀田,各大姓巨族,多建有大宗祠堂祀远祖,富有者也多为高、曾、祖、父四代近祖建祠堂,少数还有为自己建祠堂者。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另外也是施行宗族伦常的法地。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汕建筑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潮汕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普宁市西社乡永思堂存有民国修建碑记,从中可以了解该祖源流及世系辈序,这对研究该簇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澄海市后溪乡芳庄堂,堂正中入门有一祖墓,这一现象在潮汕是极其罕见的。【客厅】

正厅常称“客厅”(与现代家居中的客厅完全是两回事),专门用于祭祀和办丧事,因为办丧事的时候外来的客人要来这里吊拜,所以称为“客厅”。

二、阿婆厅 正厅建筑群的右侧有时候会建造一个阿婆厅,专门供奉灵位没有资格摆放到正厅的阿婆(被收为婢妾为主人生子但仍没有正式身份的人),如果没有阿婆厅则家人会把她们的灵位放在橱柜上。另外左侧则有时候会建一个厅供奉未上寿(50岁前就死亡的)的人。

潮汕建筑重厅堂,将其作为民居单元的中心。厅堂是敞开式的,不像北方密封的厅堂。建有天井。天井的作用,既为了通风透光,而基面较低,在雨天可以纳水,以防止厅房进水。

三、水井 在潮汕,每个建筑群不管大小一般都必然有一个水井。必有井,所以古人称乡里为“乡井”。有的乡村的井很多,有院外的,有院内的。挖井要请地理先生测定井眼,有的挖丈多、两三丈深才见泉水涌出,再加进几担粗沙粒铺垫作过滤。水质好的才作为食水,差的作为用水。潮汕民众很重视食水井,不但日常经常进行维护保洁,还要拜“井公井妈”。

在潮汕,每个建筑群不管大小一般都必然有一个水井,包括独家独户的小民居建筑里面往往也都有。在潮汕农村生活过的人,都会依稀记得儿时早上母亲在井边洗衣服、自己在边上玩的场景,而井中为了清洁井水而放养的鱼则常常成为眼中之物,但大人总是告诫不能掠之。

四、风水屋顶 潮汕建筑很讲究风水,不但体现在选址、建筑布局的讲究上,在建筑上的每个细节也都有体现,屋顶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屋子正对其他大型建筑物的大门,为了抵煞往往在屋顶放一个糖漏,这样住起来才会比较顺利。如果屋子不是很干净或者为了为了抵挡外来的“煞”,常常在屋顶放一个钵仔,栽上仙人掌。

这个屋顶不但种仙人掌,而且还放了一个“风狮爷”,这样抵煞能力就更强了。如果本建筑被别人的屋角、漏水槽等较大的煞气所冲,往往就采用这种方式来抵煞。另外还有在屋顶山墙上建一个拉弓箭武士的,也是抵挡别处冲来的煞用。-----------------------------

下载潮汕民间建筑的瑰宝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潮汕民间建筑的瑰宝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潮汕游神赛会展示民间传统文化(共5篇)

    潮汕游神赛会展示民间传统文化 作者:陈汉初 □展示美食 潮汕各乡各里的游神赛会活动,洋洋洒洒,场面热烈,活动内容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潮州旧志在记述游神赛会时......

    民间建筑考察论文封面

    民间建筑考察论文(宋体,五号)加粗,居中) 户牗之美——苏州园林考察记 (宋体,小二号,作 者:周 媛 学 号:090209126 班 级:10戏美 指导教师:张 凯 (宋体,小四号,居中) 正文 (宋体,五号,间距适当......

    潮汕历史文化

    《潮汕历史文化》课考查要求 总要求:本课程必须完成作业一篇,为区域田野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1500字。第13周之前上交。一、同学应本着踏实认真的态度,杜绝抄袭,特别是从网上下载......

    潮汕谚语

    一日平安一日福,一日清闲一日仙。 一理通,百理彻。 一日同行,百日人情。 一人生一格,阿姆合阿伯。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一人得道,九族升天。 一家失火,四邻遭殃。 一朝无食父子无......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中国有许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广肇民系、闽南民系等。潮人民系颇为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操潮汕方言。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概说 一、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

    潮汕总会通知

    华南农业大**汕校友总会 通知 各位分会会长大家好!华南农业大**汕校友总 会一年一度的招新活动开始了!希望各个分会帮忙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并向总会推荐5位以上的潮汕藉新......

    潮汕名人(模版)

    工商界 中国大陆 马化腾:潮南成田人,腾讯总裁,QQ之父 张静君:普宁燎原人,163创始人,时代财富总裁 李东生:揭西人,TCL总裁 杨贤足:揭阳人,联通董事长、联通总部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