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北大政治学概论考研笔记课件讲义政治学原理(许振洲)-新祥旭考研辅导班
政 治 学 原 理 * 许振洲 导 言 政治的定义 与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法国Littré字典的三种定义:--1)统治/治理国家的科学
2)治理一个国家及处理与别国关系的艺术 3)公众事务及政治事件 法国Robert词典的三种定义: 1)治理人类社会的艺术与实践 2)统治的方式
3)统治一国、处理国内事务及国际关系的方式 4)一切有关权力及其对立面的公共事务 根据美国出版的《政治思想百科全书》的定义: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政治是意见及利益均不相同的集团做出共同的决定、共同的选择的一种程序。这些决定和选择超越了各集团的界限,并象征着一种共同的政策。
柏拉图:
政治是统治人民的艺术。
Max Weber:《社会与经济组织的理论》
“如果在一特定疆土内,命令之得以持续实行是凭借行政人员运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则此社团便是政治性的。
Lasswell:《权力与社会》
“政治行为是为觊觎权力而采取的行为。”
“政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 Dahl: 《现代政治分析》
“政治体系是指人类关系各种稳定的整体,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权力、政府和权威关系。”
David Easton:《政治体系分析》 政治是价值在社会中的权威性分配。Almond/Powell:《比较政治学》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大多数定义中有一个共同点,即把政治体系同合法的人身强制联系在一起”。
《一个发展的理论》:
“政治体系并不只是包括政府体制,它还包括一切体系中的政治权力。”
Goguel/Grosser:《法国政治》
“政治是所有关系到一个国家公共事务的治理的机构、组织及行为的总和。这些组织及行为者试图组织一个政权,控制它的行动或在必要时替换它。”
Birnbaum:《政治的终结》
“政治从来都是各社会集团冲突的角斗场。其中每一个集团都力图把自己关于国家组织原则的概念强加于他人。尽管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权力,政治毕竟是与权力紧密相连的……在迄今为止的大部分人类社会中,政治总是意味着一个社会集团的统治及另一些社会集团的服从。”
Aron:《民主主义与极权主义》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政治可以被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狭义的政治指的是一些政治组织,如政党、议会、政府。广义的政治指的是对社会的治理及权威行使的方式。
J.-J.Chevalier:《政治思想史》
“在广义上讲,权力这个概念有种种外在形式。但这个词总使我们联想起政治。”
Schwartzenberg:《政治社会学》
“无论如何,我们总是一般地将政治科学定义为关于权力的科学。” 马、恩:《德意志意识形态》
“只是我们的作者也像所有的思想家一样把政治看作是一种具有自身独立发展的独立范围。”
马克思:《马志尼和拿破仑》
“这些人只注意国家的政治形式,而不能理解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基础的社会组织的意义。”
马克思: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
列宁:
一般地讲,“政治就是参与国事、指导国家、确立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但实质上,“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
毛泽东:
“政治,不论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尚书·毕命》: “道洽政治 泽润生民” 《周礼·遂人》: “掌其政治禁令” 《周礼》:
“礼以体政 政以正民”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管子》: “入国家 观政治”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免且格。”
“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孟子: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孙中山:
“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我们对政治的定义
按照我们的观点,政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权力关系的总汇及其反映。这些权力关系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而首先及集中地存在于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国家及其他与之密切相关的组织及其活动中。这些权力关系包括了权力的占有、权力的获取、权力的运用、权力的维持、权力的目的等等方面。因此,政治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权力关系的一门科学。具体地讲,它是一门研究权力的起源、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合法性、权力的获得、权力的占有者、权力的运用、权力的平衡与制约、权力的维持、权力的目的及权力的丧失等权力关系、权力现象的科学。它的研究重点在人类社会中权力关系最集中的层次-国家上,而兼及人类社会生活中有权力关系存在的一切方面。
理想主义:
核心特征:对现实的否定,特别是对人性的否定;对一个理想社会的向往。
具体研究方法:经常是演绎性的、逻辑性的。现实主义:
核心特征:对现实的肯定或至少是无可奈何的承认,不谋求改造人的本性,要在人性的基础上寻找统治的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经常是描述性的、分析性的、归纳性的,特别是经验主义的。
或者说,前者是“形而上”(métaphysique)的,后者是实证主义的(positivisme)。前者如Fichte 和 Hegel,注重的是《Sollen》(应然),后者则注重《Sein》(实然)。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孔德(Auguste Comte)【法】的主要学术主张:
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是实证主义的。所谓实证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去研究那些可以被事实、可以被我们可观察到、可验证的事实所证明的问题,即所谓的“实然”问题;而不是那些无法观察到、无法验证的“应然”的问题,或如价值观的问题。
Tocqueville(托克维尔)【法】,1805-1859 1835-1840 :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论美国的民主), 1856 : 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旧制度与大革命)。
Marx【德】
Max Weber(韦伯)【德】,1864-1920 1896 : <<古代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 1904 : 《科学及政治学知识的客观性》, 1904-1905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913 : 《广义社会学的若干范畴》, 1922 : 《经济与社会》
Emile Durkheim(杜尔凯姆)【法】,1858-1917 1893 : 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社会分工论), 1895 : Les règles de la méthode sociologique(社会学方法准则), 18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 La suicide(论自杀), 1912 : 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Ferdinand Tonnies(托尼)【德】,1855-1936, 1887 :《社团与社会》, 1925-29 :《社会学研究与批判研究》
Georg Simmel(西梅尔)【德】,1858-1918, 1890 :《社会分层-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 Vilfredo Pareto(帕雷多)【意】,1848-1923
1896 : Cours d‟économie politique(政治经济学教程), 1902 : Les systèmes socialistes(社会主义体系), 1916, Traité de sociologie générale(普通社会学)
André Siegfried(西格弗里德)【法】, 1875-1959 1913 : Tableau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 l‟Ouest(法国西部的政治地图), 1949 : Géographie électorale de l‟Ardèche sous la IIIe République(第三共和国阿尔代什地方的选举地理学)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1903年,美国政治科学学会创建。1890-1914年间,美国大学中普遍设立了政治学系。1910年前后,英国开始在大学中普遍开设政治学课程。
James Bryce:
1893年的《The American Commonwealth》
Bentley,1908:
《the Process of Government》
其中论述了政治过程political process的概念,认为政治过程实际上是政治体制、机构与各社会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大量借用了生物学和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概念如process、function、adjustment、environment等。
Behavioralism 革命的兴起,来源及高潮,退潮。行为主义:
20世纪初的心理学派别,强调通过对人们行为的科学的、实验性的研究来研究人的心理,否定传统的方式如内省、如心理类别分类、如深层心理学等。即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的方式研究,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行为主义革命的理论来源:
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简单地讲,是将行为主义的方法运用到政治学的研究之中,与传统的方式、与制度研究的方式决裂,将政治学科学化,使它成为一门对可以观察的政治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
这场革命在美国从20年代、特别是30年代开始,著名政治学家Charles Merriam(1876-1953)是当时的代表。他提出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革命:1)方法论:认为政治科学应建立在对科学的技术手段的运用的基础上,与过去的政治思想史研究告别。2)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将政治学与心理学、医学结合起来。他对心理学研究尤其情有独钟。
他的得意门生Lasswell坚持并实践了他的主张,认为政治学应是一门真正的科学,要应用严格的、科学的研究手段、方法论。30年代中,欧洲的许多政治学家到美国避难,加强了美国的研究阵容,也带来了新的观点和方法,特别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二战结束后,行为主义革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我们可以将行为主义革命的主要口号概括为:
在研究的指导思想方面,要扬弃价值判断,提倡客观中立的研究。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方法论方面,要实现科学化,定量化,模式化;非制度化即动态化。
后行为主义
第一阶段是对行为主义的批评。这种批评可分三个层次:
1、方法论
2、研究不
3、能完全无视价值。
4、结果:不
5、尽人意。
第二个阶段是理论的重新被肯定及对建立模式的尝试。几种理论或模式的说法:
Easton 的系统论,系统论的理论来源之一:Benthen的社会有机体论。新颖之处:不再提政府、国家或民族等传统概念,认为这过分强调了法律和机构。而是应用了系统这个说法。强调了环境因素、动态因素。
Almond的制度-结构-功能理论:制度是一个生态学概念,它意味着一个包含着许多相互作用的内在部分的、又与一种环境相互作用的、组织。它影响环境,同时也受环境影响。为了进行各种活动(目标),政治制度有各种各样的组织或机构,如议会、行政机关、法院、政党。这些组织或机构各自进行专门的活动或职能,这些活动或职能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反过来又使政治制度能够制定和实施其政策。制度、机构和职能都是同一个持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的提出:结构的定义:结构(如立法机关)是由各种相互关联而又相互作用的角色组成的,而政治体系则是由相互作用的结构组成的。现代政治体系一般包括6种政治结构:利益集团、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官员、法院。
结构的活动或曰影响、运动便构成了该结构的功能。每个结构都在执行着某种功能。
功能的概念:
任何政治体系所发挥的功能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体系层次、过程层次、政策层次。体系层次:体系的维持和适应功能。包括:政治社会化、政治录用(体系的更新)、政治交流。过程层次:要求和支持的输入通过一个转换过程变成了权威性的政策输出,此转换过程的功能有: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层次:政策的实际作为。包括:政治输出、结果和反馈、政治产品(如福利、安全、自由)。(Herbert Spencer 1820-1903: 《Principles of Sociology》)
政治文化的概念: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要研究任何一个政治体系,不但需要了解这个政治体系在某个特定时期内的实际作为,而且需要了解它的基本倾向。我们把这些倾向(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称作政治文化。它包括一国居民中当时所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技能。不同的地方集团、种族集团、社会的各阶级也可能有自己特殊的倾向或趋向,此谓亚文化。
1950 时UNESCO 规定的政治科学的四大范畴:
一、政治理论
1、政治理论
2、政治思想史
二、政治制度
1、宪法
2、中央政府
3、地方政府
4、公共行政
5、政府的经济、社会职能
6、比较政治制度
三、政党、团体及公共舆论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1、政党
2、政治团体
3、公民参与
4、公共舆论
四、国际关系
1、国际政治
2、国际组织
3、国际法
1957 年,Bendix 和Lipset 的分类:、选举行为、决策过程、意识形态、政党及利益团体、政府及公共行政。
此时规定的政治学的研究范畴: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政治理论、政治思想史、政府或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公共政策、国际政治。
《孟子·尽心》: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第一章 政治权力
权利(rights)与权力(power)的区别:
前者起源较晚,是法治传统、封建社会、特别是个人主义的产物。它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依赖法的保护。权利的概念也一直在发生着演变。后者从人类一有社会生活时即已出现,甚至早于国家。它可以建立在法、合法性的基础上,但法不是它的必要条件。权力首先是一种力,一种暴力,一种强制支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本质是超时空的,而且变化不是很大。它不要求其他事物的保护,相反,它更多地是保护者。
从制度的角度来讲,政治权力指的是抽象意义上的国家,或具体意义上的国家机构。从事实的角度看,权力是一种能源、资源、能力,或用经济学的术语,是一种资本。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但更确切地讲,政治权力应被理解为一种关系,它是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对另一个人、另一部分人的领导、命令、支配关系。这个意义上的权力强调的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说:“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对某一个人的权力与做某一件事的权力是不同的。所谓做某一件事的权力是指采取某一行动的能力问题,或是物质方面的能力,或是法律意义上的能力(得到法律承认的能力)。做某一件事的能力未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政治权力的这三种观察角度各有其特点。但我们认为第三种最能够揭示政治权力的内容,反映其实质。归根结底,我们这门课的兴趣点是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而在人类社会中,权力当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第一节 权力关系的特性
历代学者对此问题的探讨汗牛充栋。我们可以尝试将他们的主要观点概括为三种理论:政治权力是对自由的可能威胁,政治权力构成了某种政治行为的动因,政治权力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换的产物。
1)政治权力的运用是对他人自由的一种限制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这是绝大部分传统政治哲学家的观点。因为政治权力象征着国家,而自由象征着个人,这本来就是两个互相对立的概念。我们可以法国著名的哲学词典Lalande对自由的定义为例:“自由的一般意义可定义为人的一种状态,即他的行动不受除自己意志及天性外的任何限制。”如果我们同意此定义,那么对某一个人行使权力当然会限制、乃至剥夺其自由。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两个问题。
A)自由是否意味着个人意志的完全独立?
有一种意见认为,在政治领域中,个人自由意味着人的思想、表达及行动完全脱离政治权力的控制;法律的任务是保护而非限制、更不用说禁止这种自由。这种观点表达了人权和法制国家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是Benjamin Constant的《De la liberté des anciens comparées à celle des modernes 》。他认为古代人的自由是民主参与的政治自由,而并不谋求限制政治权力对个人生活的干涉。与此不同的,现代人所要求的只是个人独立的自由、意志的自由:它要求有个人自己的天地,政治权力不应干涉,只应尊重、保护。并不必须意味着对政治生活、尤其是决策过程的积极参与。穆勒:“政治权力能够合法地违背文明社会中的一个成员的意志的唯一条件是阻止他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功利主义》)
B)自由可否被理解为被统治者对政治权力的行为的同意?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如果对某人行使政治权力意味着限制他的自由,那么他的同意当然便是十分重要的。法学家对此的回答可以是十分清楚的:人的行为可以分成两大部类:契约和单方面行为。契约意味着当事人之间在意志完全独立的前提下达成的协议、共识。在法学角度看,一个合法的契约当然与个人自由原则决不冲突,即使它确实限制了其中一些人的自由。反之,单边行为,不管是法律、是法令,只要没有得到对象的同意,就在法理上不合法、无效。
因此,法学解释的重点在于被统治者对政治权力及行为的是否同意。这种解释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漏洞,但问题是它没有顾及到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或心理状态。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契约都准确地反映了人们的真实意志。因此,我们要注意研究人们行为(在这里是同意)的动机。
这种哲学思辨是重要的,但有时过于理论化,过于考虑到政治权力的伦理方面。所以又可以采用社会学的思路,观察一下权力的实际运用。
2)政治权力的运用构成了某种政治行为的动因
Dahl指出,政治权力的运用实际上构成了、解释了人们的某种政治行为、政治中某种政策的动因、因果关系:我们说甲对乙行使了权力,其意义是:甲使乙做了一种行为A,而乙不能做或没有做行为B,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或不能/没有用另一种方式做行为A。这种理论的特点是有助于理清某一政治行为的动因,并在权力与责任两个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这种理论比较简单,但在实际运用上有两个问题:
A)在西方现代国家的各级决策机构中,总有一些人(经常是领袖、或因此成为领袖)能够更早地感觉到多数意志,他们自然会试图第一个将此意志进行总结、表述。在行为主义者的眼中,他们当然是决策者,是政治行为、政策的动因。但我们看到,决策并不是完全由他们做出的,而是一个各种因素、各种角色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一种综合结果。
因此这种理论在运用上有可能将事实简单化、甚至部分扭曲事实。如将表面上的决策者认作事实上的决策者,或将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个人化。
B)达尔的理论天然意味着甲和乙在利益和欲望上的不一致:正因为如此,甲才会可以使乙接受或采取一个违心的行为。如果在某时某事上甲和乙在利益和欲望上都完全一致,他们的选择当然也会一致。那么此时甲是否还对乙行使着权力?按照Dahl的理论,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因为两者的选择一致,不存在谁的意志占了主导地位的问题。但是在事实中,我们又应注意到两种现象:
一、即令两者一致,权力关系也依然存在。
二、有着所谓的“负权力”,即乙一定要避免给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人以印象说他俯仰由人,所以要发出不同声音。而这与他的利益与欲望不一定直接相关。
3)将权力关系理解为一种不4)平等交换
按照Peter Blau的看法(《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NY 1964),人际关系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利益的交换关系:在卖主与顾客中,是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在顾主和雇员中是劳动与工资的交换。如果没有权力的作用,交换应当是平等的。而权力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使交换变得不平等:如果顾客为某一商品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就说明他在与卖主的关系中处于弱势,而后者显然拥有某种他不具备的权力。社会中任意两方之间的地位/权力越不平等,出现不平等交换的可能性便越大。
这种交换理论的优点很明显,它明确了以下几点:
一、权力关系是一种选项、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单向的、封闭的指令:如果……,就会……;如果另一样,就会……。
二、权力的运用程度可由权力拥有者、运用者从不平等交换中得到的好处来衡量。
三、很自然的,权力现象并不只存在于一时、一个孤立的交换之中。权力的持有者天然倾向于将自己的优势扩大到各个领域、各个时间段。
上面的三种理论都是试图从某种角度来说明权力关系的特征、特性,也都在某种意义上使我们加深了这种认识。但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思考。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我们可以将政治权力区分为命令权和影响权。这两者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军队军官对士兵的权力显然与记者对读者的权力不完全一样。在我们这里,命令权与影响权的区别在于:当存在一个有权威的命令权时,受众无法逃避权力关系的范围。他的选择是:服从,或不服从而受到惩罚。当存在一个有权威的影响权时,受众可以有的态度或选择是:接受影响,从而进入权力的范围,以便得到若干利益。不接受影响,从而逃离权力的范围,得不到预期的好处。或者说,命令权伴随着的是惩罚,而影响权伴随着的是吸引或诱惑。
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运用
一、政治权力的运用目的及原则
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一下前人对政治权力的运用目的及原则的讨论。
目的:1)所有人的利益还是一部分人的利益?
回答1:从柏拉图开始,大部分理想主义者对权力运用目的的回答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
回答2:极少部分的现实主义者的回答是为了自己或一部分人的利益。而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是最为彻底而系统的。其中阶级观点的提出表明,人是划分为阶级的,不存在超阶级的全体利益。政治权力运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区别在于谁是统治阶级,人数的多寡。
回答3:功利主义者的回答或现实主义者的回答:不会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但可以争取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政治权力的运用,与政治一样,应当是一种妥协,而不应是一部分人/阶级压倒另一部分人/阶级。
目的:2)政治权力的运用是为了让被统治者的道德、本性得到提升,还是让他们过一个更加富庶的物质生活?
回答1:绝大部分圣贤的回答是前者,即让被统治者/人民变得更好。可以这样讲,几乎所有的宗教或理想主义都带有某种禁欲主义色彩。
回答2:一部分现实主义者、相对主义者、非理性主义者认为是使人过得更好:理由或是人的劣根性不可改造,或是最终目标不可知。
原则或方式:
暴力/强迫性的与非暴力/强迫性的。
在任何社会中,政治权力运用的原则/方式都首先是暴力/强迫性的,因为政治权力的本质便是如此,它的运用必然要以暴力/强制为依托。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当然,政治权力的运用也可以有非暴力/强制性的一面。说服奖酬固然是一种例子,但我们更多见的是用官方的意识形态来规范、诱导被统治者的行为的方法来达到运用政治权力的目的。但归根结底,暴力和强制都是政治权力运用原则、方式的本质特征,是非暴力形式的基础和依托。
依法的或不依法的
在初始意义上,政治权力是一种暴力/强制性力量,它的行使未必需要法的依托,也不以依法为前提:它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不依法律而行使。而依法行使权力的历史一是比较晚,二是即使如此,也未必存在于一切领域、一切方面。
政治权力的运用是否依法与是否暴烈不呈简单的函数关系。在现代意义上,依法行政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它减少了不确定性,保护了被统治者的利益。
而政治权力的依法运用的最大优点是限制了统治者的行动自由,限制了政治权力本身。
二、政治权力运用的实质:控制与支配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过的那样,政治权力的运用归根结底是对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行为的一种控制,是对他们自由的一种限制。他们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的行为因此被分成了允许的/不允许的、正常的/不正常的、合法的/不合法的。
按照政治社会学家们的结论,对个人的社会控制可以有两种形态:首先是外部控制,即一系列的、在外部强制性地加于他们意志之上的规章制度。它可以是制度性的,如法律法规;也可以是社会文化性的,如行为规范、语言、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这种外部控制规定了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在与他人交往中的行为准则。
对制度性外部控制的来源比较容易判定:是立法者。社会文化性的外部控制来源则比较难以定位,它更多地是习惯法。
与之相对的,也有人的自我控制、自我限制,即个人主动地将自己遇到的外部限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自我的限制。
按照Parson的角色理论,控制可以通过社会角色的派定而实现: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因其所处的地位而不得不担任不同的角色(一个人经常是几个角色的复合体),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固定的行为方式。个人自由因此受到了限制,而社会/政治权力通过对角色的派定实现了对个体的控制。
Bourdieu应用了另一个概念:行为方式。在他看来,在那些规范性很强的社会中,尤其是传统社会中,人们的行动是由习俗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共同决定的:行为方式+社会环境=人的行动。按照他的定义,行为方式是一个继承了过去的一切经验、持久的、可以流传下去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的规范体系。在这个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外部,尤其是政治权力对个人的限制和支配。如个人不遵从此行为方式,将受到政治权力和社会舆论的双重惩罚,所以在社会学观察中,很少有人能逃脱行为方式的制约。
Dahl, Crozier, Chazel等人喜欢运用“资源”这个概念。认为权力的运用便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占有和支配政治资源。综合分析他们的理论,政治资源可以被区分为以下几类:1)与物质财富及服务支配权有关的资源:包括金钱—人类一切活动,包括政治活动的基础;包括分配权,不仅仅是劳动果实的分配,也包括岗位、工作的分配。2)与文化、精神的支配权有关的资源:包括对资讯、对传播媒介的控制权;声誉与名望;合法性。3)与对强制性力量的占有有关的资源:包括对军队与警察的控制;立法权。
另一些学者更倾向于使用统治/支配(domination)这个概念。这派学者先有韦伯,后有如Bourdieu之类的新马克思主义者,Bourdieu认为domination 比exploitation更能体现政治的实质,政治权力运用的实质。
韦伯认为,权力这个概念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又有其不足:它只是描述了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使得行使权力的人得以使自己的意志得到实现。但权力概念并没有指明行使权力的人用何种资源来压倒他在实现自己意志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反抗。统治这个概念则将重点放在了他所运用的资源及受到的限制上。换句话讲,它的着眼点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在于可以使权力得以有效运用的社会秩序。用韦伯自己的话:“统治应该称之为在可以标明的一些人当中,命令得到服从。”韦伯将统治的方式进行了分类,主要是分成了三大类,并重点考察了它们的合法性。
韦伯认为,合法统治有三种纯粹的类型:合理的、传统的、魅力的。
合理的统治建立在相信统治者的章程所规定的制度和指令权力的合法性上,他们是合法授命进行统治的。这种统治方式的经常例子是国家机构,但也包括大的公司、教会乃至政党,其典型方式是行政官僚体制。合理的统治的可信性的核心在于它是合法的:你不是在服从于它,你只是在服从法律;你不是服从于统治者个人,而是服从于一个非个人的、合法的、经常是你自己同意的制度,其目的是满足管理的职能。
传统型统治的基础或合法性存在于传统、习俗、集体记忆、历史之中。由于时间的推移,由于条件反射的建立,人们认为这种政治权力是自然的,是应该服从的,而不再去探究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这种习俗、信仰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这种统治的典型形式是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是领主和佃农之间的关系。按照韦伯的观点,在20世纪的欧洲,这种统治方式已经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成为历史。但其遗留痕迹可以从人们的某些行为中观察到,即人们仅仅因为习惯、习俗的力量而服从。
魅力型统治与前两种统治类型的区别之一是:后者可以是或一般是非人格化的,前者的基础则是个人的魅力、吸引力。是一个具有超凡能力、魅力的领导人凭借人民对他的仰慕而行使政治权力。它可以是一个部落、城邦中的煽动家对群众的吸引,是宗教领袖对教徒的吸引,或是一个动辄举行公民投票的政治家对人民的吸引。比起前两种统治方式,魅力型统治不够稳固、稳定,仅凭统治者的技巧和魅力,如给人民及官僚一些物质利益,如在他们之间造成冲突和混乱以便需要裁判者、救星和希望;但是也可以相当有效,特别是当人民处于狂热状态时。还要指出的是,这种统治类型与前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经常重合。而当领导人失去魅力时,特别是权力交接时,该方式又经常回归到前两种正常轨道上来。
Stewart Clegg在其著作《Power, Rule and Domination》(Londres, 1975)中继承了葛兰西的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统治便是对权力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在他的心目中,统治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剥削概念相似,但内涵更加宽泛、更容易理解。统治不仅指的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也包括对传播手段和强制手段的控制。能否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内掌握统治权,决定了一个阶级在该生产方式内的不平等地位。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的多数政治学家持一种相当现实主义的观点,将政治权力的运用简单地理解为控制、支配与统治,而这与统治者是否执行了有利于被统治者的政策并不矛盾。事实上,当被统治者的利益得到重视、保护之后,或者最好是在他们心目中有一个与统治者的共同利益时,控制与支配才是最为有效的。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韦伯对统治类型的分析,在某种意义上便是对政治权力合法性的证明。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可以做更加细致一些的探讨。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对于政治权力合法性基础的论述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天命说,包括中国的天命,西方的君权神授 ——继承说 ——拯救说 ——道德说 ——才干说 ——暴力说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金钱说 ——人数说 ——契约说
——合法说(狭义的法)——合理性、必要性说 ——科学说、生产力说 第二章 国家
国家的一般定义:
西塞罗《共和国》: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国家是一种制度性的权力运作机构,它在实施其规则时垄断着合法的人身强制。
Duguit:国家是一种人群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被区分为统治者及被统治者。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Bodin:共和国是对公共事务的主权性管理。
恩格斯: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总之,是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的、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
如果我们将一国之内的诸组成部分依范围大小列一个表,则国家的位置大概是:社会—政治—国家—政府。
祖国与国家的区别:前者是一个地域、文化、历史、宗教、有时是民族及人种概念,而国家是一个政治权力机构。
国家与政府的区别:在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上,有时国家与祖国的概念不分。在分得十分清晰时,国家大于政府,尤其是国家是主权者的同义词,而政府只是国家的仆人、权力的执行者、被委托人。
但在国际舞台上,国家的概念比在国内政治中宽泛很多。此时国家是国际法中的主体,是该国范围内的整个社会的代表,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代表,与国内政治中的祖国十分相近。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国家不是与市民社会一起诞生的,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和表现。它应当是一个历史现象,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诞生,又会在一定阶段消失。
西方政治学界对国家起源的研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对人类不同的政治社会形态进行比较,以看出相对于其他政治权力组织形式,现代国家的特殊性。一种是对西方国家的发展轨迹进行历史的观察与描述。
第一种思路的结果是对现代国家三个特点的总结(即国家起源的三个标志):
1)统治者及官员的专业化。
2)权力中心的集中化。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金字塔形的法律体系(在法制国家内:宪法—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或规范体系。
3)政治权力的制度化、非人格化、非家族化。这首先意味着抽象的公共权力与执政者的分离:执政者不是国家、不是公共权力本身,而只是它的一定时期内的执行者,或最多是代表。它还意味着公共权力的行使应严格限制在法定的范围之内,其运用应严格遵守现行法律,而非统治者的个人好恶,要去除一切不确定性。
通过第二种思路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是在市民社会中逐渐生长起来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人创造出来的。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它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在西方:以希腊城邦为代表的城邦制国家(City-State, Etat-Cité)—帝国(马其顿或罗马)—现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 Etat-Nation)。
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出现得比较早,且形式少有变化。秦王朝便已经奠定了中国现代国家的基础。
在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大概首先从13世纪的英国、法国开始,其典型特征是王权与教权、封建主权力的斗争,而在此过程中,国家相对于市民社会的独立性也日益凸显。
第一个阶段是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第二个阶段是消除农奴、佃农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使得全国人民都只有一个上级:国王。在革命之后,这种对国王的忠诚转化为对民族的忠诚,对祖国的忠诚,则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就出现了。
第三个阶段是各种政治机构、行政机构的出现,如市镇议会、如各种咨询机构(逐渐演化成政府各部)等,这是现代官僚政治的开始。
第四个阶段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日益法制化。这个过程可以从英国大宪章算起,而到1628的Petition of Rihts和 1689的 Bill of Rights初步得以实现。它将政治权力及其运用规范到了一个成文法的框架之内,成为了后来代议制的先声。到了北美独立战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争,特别是法国大革命,这一过程基本完成:制订了成文宪法,制订了人权与公民权法案,使得个人可以对抗国家的胡作非为。
在中国,国家的形成要比西欧早得多,且中间没有如中世纪般的中断。大概春秋末年、战国以后,各诸侯国已经走上了非封建化的道路,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已经具备。到了秦王朝统一中国后此过程基本结束。此时的中国当然不是一个法制国家,但法制化并非国家的核心特征。
在西方,国家起源的动力来源于冲突及社会各角色面对冲突而采取的对策。第一个动力来源于卡罗琳王朝解体后领主之间的军事对立。随之产生的不断互动导致了国家权力的中央集权化。
第二个动力来自于经济的发展:西欧经济在15—16世纪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及他们利益的互相冲突。各阶层都无法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都无法独占政治权力及经济权力,无法否定他人的利益。为了不同归于尽,只好采取妥协、协商的办法,只好求助于一个相对超然而又强大的公共权力。
这些在15—17世纪间成型的西欧民族国家,一经建立便面对着无休止的外部威胁和冲突,便处于不断的战争之中(一直到1945)。为了应付战争,它们需要增加税收并将其更加制度化,需要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官僚体系以治理内政、动员兵力,需要在民众中唤起爱国主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义情绪,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常备军正如汤因比所说的挑战/应战机制。这个机制使得国家更加完善、现代化、强大。
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起源做了自己独特的解释。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有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列宁《国家与革命》: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
恩格斯认为,国家是在氏族组织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氏族组织既有着历史的联系,又有着原则的区别。
区别主要是:1)国家是按地域划分居民的,而氏族是以血缘划分的。2)特殊的暴力机关的建立—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观点的核心不同在于:前者认为国家表明了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是一个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而后者认为国家是各阶级之间利益冲突的裁判者。
第二节 国家的要素及类别
我们已经谈到过,有时国家并不仅仅意味着行使于市民社会内部的政治权力,而是意味着在政治意义上的这个社会本身,如在国际关系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0世纪初的几位法国和德国学者如Jellinek, Laband, Carré de Malberg,创立了国家三要素的理论,强调了政治权力与领土、人民的统一。
国家三要素理论可以如此概括:当在一个固定的领土范围内居住着一个人民(经常是同一民族或有共同的认同感),而在这个人民中又行使着一个合法的政治权力时,便存在着国家。
所谓领土,在现在世界中是三维的:领土、领海、领空。作为国家的基本要素,领土并不只是供人居住的一片土地,它同样构成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记忆的一部分,是这个国家的象征,是联系人民、使他们自我认同及互相认同的纽带。有时这后一个作用甚至引起不同种族、人民之间的冲突,如科索沃、耶路撒冷。
最理想的领土边界当然是自然边界:高山大河。但在更多情况下,现代国家的边界是条约边界。在19—20世纪,边界的神圣性得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成为了国家主权的载体。而20世纪末年,随经济的发展及各国间的相互依赖和交流,边界的重要性又有变化的新趋势。
所谓人民,在过去、特别是在西欧,首先是指一个民族。在现代,则是指所有服从于一个主权权力的人民。它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包括若干民族;可以是本国人,即通过血缘关系得到此地位的人,也可以是归化了的外国移民,当他们离开自己的国土时,并不失去本国人民的资格。
人民并不仅仅是国家的臣民。在现代国家中,它首先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一个国家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唯一来源,是一国的主权者。按照自然法理论及现代民主理论,它在国家权力出现之前便已存在,或者说国家是他们的创造物。在国内政治的领域中,人民更多地是被定义为公民,即有权参加政治事务的人。它超越了人们在经济地位、文化、职业上的不同,使人们有了一个新的共同身份。
合法的政治权力(政府),是一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一个法人。国家意志因而与统治者的个人意志不同。在国内事务中,它合法地管理着人民,公正地处理人民之间的冲突,以及作为中央权力处理与其他国内法人的关系。它垄断着合法的强制权,单方面制订法律规范,是一个权力机构。当然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公共权力也必须在它制订的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国家的分类:
在人类学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国家分为单一民族国家或多民族国家。
在政治学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国家分为君主制国家或共和制国家、民主国家或专制国家。
在政治—经济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国家分为自由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干涉主义、国家保护主义国家(Etat Providence。
但我们这里的分类是公法意义上的,即将国家分为单一制国家unitary state-Etat unitaire(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的)与联邦制国家federal state-Etat fédéral(还有所谓的邦联制confedercy of state,但在我们这里,一个邦联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联盟,其中每一个都保留着它的主权权力)。
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中央政权垄断着全部宪法性权力,特别是立法权及司法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单一制国家都是集权式的。
单一制国家可以是中央集权型的,也可以是地方分权型的(地方分权的定义,其与权力下放déconcentration和联邦制的区别)。
联邦制国家是指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分享宪法性权力,其方式及份额(程度)各国亦不完全相同。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第三节 国家的一般功用
所谓国家的功用,主要是指国家的职能,但也可以指该职能的运行方式。在历史上,国家的职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国家的职能可以分成三部分: a.议决(délibération)的功能:通过法律、决定战争或和平;b.执行的功能;c.判决的功能。
洛克《政府论》:国家的功能可分为立法权、执行权与对外权三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国家的功能应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种,这三种权力应严格划分开来,由不同的机构来执掌,并实行相互的制衡。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西方各国都遵循着分权制衡原则,但实际上这三种权力在运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现象,立法权不可能完全垄断立法的权力,正如行政权也不可能垄断管理行政的权力一样。如下表:
功能 参与机构
立法 议会 政府(法律创制权、行政法规)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司法解释、违宪审查)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行政 政府 议会(信任投票)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司法解释、违宪审查)
司法 法院 议会或行政权(大赦)
如果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则我们对不同政体形式和意识形态的国家的职能可以有另一种更加整体而抽象的分析方法:国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环境即整个社会(environnement)之间在进行着不断的相互影响,它在环境中获取自己的行动能量、资源;反过来讲,它又要满足社会的要求,并在社会中对各种价值进行分配。
按照这种理论,国家的职能或曰活动可以被定义为以下两种:1)对社会资源的动员,2)对社会生活的管理。
1)对社会资源的动员。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掌握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便不可能开展任何有效的活动。因此要想履行自己的职能,国家首先要具备自我生存、延续的手段。而历史上大部分政权的危机都起源于国家掌握的资源不足。
国家对社会资源的动员首先表现在人力资源上。动员的规模随国家的规模、特别是国家的性质不同而差异极大。在对人力资源的动员形式上,最合理的应属中立的、职业的公务员制度—人员的录用采用考试方式,唯才是举;一经录用,其地位受法律规章的保护,其进退升迁与政治局势无关,与其政治观点无关。而不大合理的则是所谓的分肥制(spoil system):国家工作人员的录用、升迁取决于他的政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治立场、取决于他与执政党的关系。这虽能确保官员对体制的忠诚,但不能保证他们的质量和能力。况且每次政权更迭会造成行政机构的大变化,也会使国家权力丧失稳定性和延续性。
国家对社会资源的动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物力的动员,特别是财源的动员,因为归根结底财源是一切物质手段的基础。国家对财源的动员可以是直接的—对整个社会资源的国有化;也可以是间接的:税收、社会保障金的收取。在欧盟各国中,目前国家动员的财源一般在国内生产总值的40—44%左右。
2)对社会生活的管理。按照Almond的功能主义理论,国家的此职能可分为两部分:
A.规范职能:国家应当负责维持社会秩序,B.负责保护公民的安全和财产,C.即起到警察的作用。国家还应当在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制订强制性的规范、强制性的游戏规则。这时它是纠纷和冲突的裁判者,D.也是守法公民的保卫者。规范职能是最传统的国家职能,E.国家能否有效行使此职能,F.是一个政权能否得到大家承认的关键问题,G.也是一个社会能否有序发展的关键问题。
此职能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是对社会危机、冲突的处理。社会是由不同的阶级、阶层、利益团体组成的,在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利益的对立。如何使这种利益的对立不致演化为威胁整个社会稳定、威胁整个社会利益的冲突,是国家应当着意研究的统治艺术。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B.在社会中对价值(广义的)的分配职能:如果按照经典的自由主义国家理论,国家不应介入社会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那么分配职能也便无从谈起。但事实上目前有很多的保护者国家,或曰干涉主义国家(Etat Providence),其中国家在经济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也可以对国家的职能问题做一些更加平实的分析。国家的传统职能是政治职能,即对外保证国家的主权独立、处理该国与他国的事务,参与国际政治;对内维持社会秩序,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法律和其他规范性规则。
但国家可以有另一种功能,即经济与社会功能。这指的是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对社会财富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分配。这时国家不再是传统型的自由主义国家,而变成了保护主义、干涉主义型的国家。这种状况为自由主义者所痛心疾首,甚至认为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但问题是,历史上有没有纯粹的自由主义国家?即使是美国、英国,在正常时期固然可以推行自由主义政策,然而一到大的危机,照样会出现凯恩斯主义。
而在西欧国家,国家干涉主义的传统本就较强,在19世纪后又接受了社会主义的影响,所以形成了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主义—保护主义的国家模式。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职能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在这方面的职能更是制度本身的基本特征。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第四节 阶级与阶级斗争
目前学术界、政治界对阶级、阶级斗争问题的淡化处理及其原因。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另一端,阶级又不是永存的,它将随剥削的消失而消亡,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无阶级的社会。然而人类迄今的文明社会还是一个阶级社会。
传统的国家理论,一般并不否认社会中阶级的存在,甚至也不讳言阶级斗争。但这些理论家一致认为,国家应该是超阶级的、调和各阶级之间利益矛盾与斗争的裁判者、保护者,而不应是某一个阶级的代表。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革命性:它建立在阶级理论的基础上,并且得出了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的结论,从而深刻地揭露了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首先认为,人类社会是划分为阶级的。
列宁对阶级的经典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人们共同的经济地位、阶级属性会使他们产生经济利益的共同性、政治倾向的共同性、意识形态的共同性,乃至生活方式、情趣的共同性。因此,阶级分析的方法是一种科学、深刻的方法。行为主义最多是要探讨人们行为的动因,而阶级分析的方法,用恩格斯的话讲,是要探讨这个动因背后的原因。
在剥削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及不能废除,所以阶级斗争是不可能完结的。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才可能使阶级特别是剥削阶级赖以产生的基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不复存在,才可能使阶级走向消亡。因此,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以往的国家,都是剥削阶级的专政,是剥削阶级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镇压被剥削阶级反抗的工具。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则是无产阶级压迫资产阶级及其反抗的工具。
第五节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或其他著名学者的观点,国家是社会、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这里,马克思主义者与西方其他学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国家因而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后者更强调国家的仲裁作用、中立地位。但他们的一致之处是指明了国家与社会的区别。
所谓国家,在政治学里指的是政府、是公共权力,它是一个政治机构。而社会则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除政治生活之外的其他方面,它既存在于政治权力诞生之前,也存在于政治权力诞生之后,例如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的最主要方面)、家庭生活、宗教、文化、社团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便建立在对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新解释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在生产力(经济、社会)与生产关系(政治、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斗争中发展的,而且相对于经济来讲,政治是处于依附地位的第二性的东西,没有完全独立的政治,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经济斗争、社会斗争)的反映。如果有一个因果顺序,那就应该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阶级—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因此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便对应着不同的国家形态。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然会导致生产资料的公有制,阶级的消失,最后是国家的消亡。苏联和中国革命在相当程度上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设想。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另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做了一些稍有不同的诠释。葛兰西(Gramsci,1891—1937)适当强调了上层建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他首先区别了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前者建立在强制的基础上,而后者(宗教、哲学、法学、经济、科学、艺术、文学等)建立在说服的基础上。迄今为止,剥削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主要是通过自己垄断着的强制性国家权力来实现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通过政治革命加以实现,即夺取政治权力,而后通过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来强制性地推广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当他们做到了这一点时,强力便不再是必须的了,因为其他阶级已经接受了这些。这时经济基础领域内的社会主义革命便会顺理成章地得以实现。
Althusser也强调了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他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过分专注于镇压性的国家机器如军队、警察、法庭。而实际上大量的意识形态性国家机器,如教会、学校、法、政党、传媒、文化等。这种意识形态性的国家机器的运行所依赖的不是暴力,而是意识形态,其主要功能是制造及维持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重要性尤其体现在生产力的再生产教育下一代,使他们自觉服从现有的生产关系,因此这未尝不是阶级斗争的主要目的及领域。
总的来讲,历来理论家们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探讨可以分为两大类:大政府小社会,或小政府大社会。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在西方,前一种设想的历史实践大概是希腊罗马时代、王权复兴时代、20世纪;后一种设想的历史实践大致是封建时代和自由资本主义时代(1776—1914)。
第三章 政治体制
在20世纪之前,对政治体制的研究一直是西方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进入20世纪后,我们看到了政治学研究的其他领域、其他可能,如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如行为主义,如结构—功能主义等等。但政体问题仍然是政治学尤其是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关键所在。
在历史上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见到的政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专制,也可以是民主;可以是君主国,也可以是共和国;可以是有限国家,也可以是极权国家。那么如何对其进行分类?
对政体的分类有两种可能的方法: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马克思主义者是按照生产方式进行分类的:原始共产主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还有所谓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另一种分类法的历史更为悠久,接受的人也更多,即按统治者的人数来分类。在布丹之前,人们一般只谈政体问题。布丹发明了主权的概念,从而使得国体与政体的区分成为可能。
(国体:一国主权的归属形式,政体:一国主权的运用形式。)国体和政体可以重合,也可以互相矛盾。
最早对政体进行分类的是古希腊的大师们,如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而其中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最为经典,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政体分类法的基石。
他认为,政体形式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正常的与蜕化变异的,或正义的与非正义的。其分水岭是:前者的统治者以社会成员的普遍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依归,而后者的统治者只为自己谋取利益。
在此前提下,人间的政体形式有三大种可能:一个人执政,一部分人执政,全体执政或大多数人执政。
一人执政的正常政体是君主制(monarchie),非正常形式是暴君制(tyranie);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一部分人执政的正常政体是贵族制(aristocracie),非正常形式是寡头制(oligarchie);
大多数人执政的正常形式是共和制(république定义)或温和民主制,非正常形式是民主制(démocratie)或极端民主制。
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法影响了以后的大多数政治学家。孟德斯鸠在此基础上做了一点修正:共和制的两种形式:民主制或贵族制。
君主制的不同可能:暴君专制,或官僚政治,或虚君共和。贵族制的不同可能:血统贵族,才干贵族—精英政治。民主制的不同可能:直接制民主,半直接制民主,代议制民主,参与制民主,公民投票制民主,多元民主。
代议制民主可分为议会制与总统制两大类。
议会制政体的要义是有一个不负责任的国家元首,政府行使行政权,它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议会可以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政府反过来也有解散议会的权力。
议会制政体又可分为议会主导型(第三、第四共和国时的法国,93年前的意大利)的和政府主导型的(英、德、瑞典)。后者的共同特点是:对政府不信任案的条件限制,政府主导制订议会日程,议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会会期的限制等。造成政府主导的原因:
1、技术的,国家事务日益专业化,紧迫化。
2、政治的,即政党的出现,多数党现象的出现。
总统制政体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在总统制政体中,分权因素大于制衡因素,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相互独立,虽仍在互相制约,但相对于议会制政体,其制约手段不那么有力。
政体的分类也可以有另外的标准:法制的、合法的与不依法的(始作俑者:柏拉图)。前者包括了所有的立宪政体,而不论其形式如何,只要政权的组织特别是运用是依法进行的。而后者显然也可以包括所有的政体形式,只要它不依法行事——民主和依法行事是不同的概念。
政体又可分为有限权力国家和极权国家。
还要注意到,典型政体是不多见的。而且在典型政体之外,还会有不同的次极政体。一个政体也可以有不同的实践,如南美的民主外表,寡头实践。
第四章 民主与法治
新祥旭.未名堂weimingtang.xxxedu.net
第二篇:2018清华大学政治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清华大学政治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眼看着6月马上就要到来,炎热的夏季虽说有醉人的风景,但是对于2017考研人来说6月却是一个很苦的过程。天气燥热,除了要饱受中暑的痛苦之外,越来越大的复习压力也让不少考生苦不堪言。然而任何时候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学会及时调整,苦中作乐,这样才不会在考研中被一些负面情绪击倒。
一、夏季燥热,多吃苦
夏季到来,在炎炎酷暑下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做好防暑措施,首先就要在饮食上注意。专家建议,夏季应该经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这样能起到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常食苦瓜汤或苦瓜菜肴,能调和脾胃、清除疲劳、醒脑提神,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夏季出汗较多,不妨喝点带苦味的饮料,如绿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有保证了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为强化阶段的复习增添动力。
二、任务量大,复习苦
马上要迎来的六月份是属于考研复习中的强化阶段。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复习强度要逐渐的加大。面对日渐增多的任务量,小伙伴们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首先,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虽然强化阶段的复习比较紧张,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以夯实基础为主,熟练掌握各个科目的基本理论概念,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做题中快速找到考点的依据,而不是模凌两可凭着感觉做题;其次,调整复习计划,在考研中我们需要时常的更新自己的复习计划,遇到复习上的问题随时作调整,这样才能在面临一些突发状况时坦然面对。
三、缓解压力,苦中作乐
考研是一个虐心的过程,随着复习压力的增大,我们的情绪也会逐渐的变得压抑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苦中作乐。当我们觉得复习的任务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的时候,适当的给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自己放个小假,看看电影或是听听音乐让身心放松。有了一个乐观、轻松的心态才能坦然的面对研路上的挫折。
2017考研,如果说三四五月份的复习只是一个缓冲期的话,那么到了六月份你们的“苦日子”就要来了。因此现在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轻松的心态来迎接挑战、勇往直前。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第三篇:大学 行政管理 考研 笔记 政治学原理 第四章
50万份,各大高校考研真题、笔记,请加QQ:1900556400
第四章
民主与法治
第一节
民主制的发展与实践
民主制的定义
1、demo是谁
2、何种权力,如何行使
作为意识形态的民主理念的演变。民主理念影响的发展过程。民主理念在当今世界上的支配地位。
民主实践的发展过程:
雅典的实践。
代议制民主的出现。
代议制民主即现代民主的基本特征:主权在民,人民通过定期的选举选出代表来行使自己的主权权力,代表对人民/选民负责。人民对代表行使权力时的行动进行全程的监控,如不满意可以随时撤换。在若干重大关键问题上人民可以直接做出决定。
选举制与代表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选举与代表并没有直接的连带关系,代表及被代表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甚或是委托责任关系。现代的代表制则是代议制民主的责任代表制,代表所要关怀的是被代表者的利益,要对后者负责。
选举制发展的历程。
代议制民主的运行原则:多数原则。
代议制民主的另一特征(或是法治的特征):国家最高政治权力的定期、和平的更迭(与经典共和制的重合)。
民主制与共和制的联系与区别。共和制的基本特征:
1、执政人数为复数;
2、执政者由选举产生;
3、执政者的任期有限制。
James Madison《联邦党人文集·第63篇》:美国政府的真正特征或区别于古代共和国的地方便“在于它完全排除作为集体身份存在的人民,丝毫不让它染指”政府。所以美国所拥有的完全不是民主,而是一个共和国—一个拥有代表体制的政府。)
民主概念在中国的传入。
当代主要民主制/法治国家的不同实践及共同特征。
50万份,各大高校考研真题、笔记,请加QQ:1900556400 50万份,各大高校考研真题、笔记,请加QQ:1900556400
第二节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一个国家治理得好,可以有各种原因,而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便是它是否实行了法治。Kelsen:现在西方的民主毋宁更是法治;现在西方的自由毋宁更是权利。
民主和法治是有区别的。一个法治国家可以是非民主的国家,如罗马,如新加坡。一个民主国家可以是非法治型的国家,如雅典,如大革命时的法国。
法治的历史起源于罗马(对公民自由的尊重),发展于西欧的中世纪封建社会(基督教义及力量的相形不下),定型于英法革命及北美独立战争(理性化)。它的基本理念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不容侵犯的自然权利(或进一步:每个人都是天生平等的)。公共权力应当尊重及保护这些权利,公共权力的运行应当受到限制。
法治国家自然应当制定详细的、成体系的法律,但一个gouvenment by law还不是一个 gouvenment of law。
法治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核心区别在于以下两点:
1、对立法者权力的限制问题;
2、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自由度的问题。
法治的前提是国家里没有一个最高的权威和力量,只有作为妥协的法律是最高的权威。所以中国的法家思想还不是真正的法治思想。这也是民主与法治的根本区别:在民主中有一个最高权威:公意或多数,而公意是可以随时变化的。在法治中没有最高权威,如果有只是法律,法律是非人性化的,相对固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仍然是一种人治,而人治自然有其根本的缺点。
法治的基本诉求是: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制定固定的、执政者不能侵犯的游戏规则,保护所有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对执政者加以限制,不给他留下太多的自由行动空间(每个人都可以预期自己活动的后果)。在政治中,法治的最大优点是限制了统治者的权力,规范了国家的政治生活,限制了公共权力的活动范围,保卫了公民的安全与自由。
我们只须冷静地分析一下,便不难看出,所有治理得好的国家都是法治国家而未必是民主国家。我们所欣赏的政治未必是民主政治而是法治。
当然,民主与法治的区别不等于它们的必然对立。相反,现代民主制可能是最易与法治原则融合的制度:因为都强调了人的基本权利、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可以说,在不同于封建社会的现代社会中,民主化可能是实现法治的先决条件。反过来讲,法治也用程序保障了民主制的正常运行。在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这种融合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50万份,各大高校考研真题、笔记,请加QQ:1900556400
第四篇:大学 行政管理 考研 笔记 政治学原理 第三章
50万份,各大高校考研真题、笔记,请加QQ:1900556400
第三章
政治体制
在20世纪之前,对政治体制的研究一直是西方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进入20世纪后,我们看到了政治学研究的其他领域、其他可能,如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如行为主义,如结构—功能主义等等。但政体问题仍然是政治学尤其是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关键所在。
在历史上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见到的政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专制,也可以是民主;可以是君主国,也可以是共和国;可以是有限国家,也可以是极权国家。那么如何对其进行分类?
对政体的分类有两种可能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者是按照生产方式进行分类的:原始共产主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还有所谓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另一种分类法的历史更为悠久,接受的人也更多,即按统治者的人数来分类。在布丹之前,人们一般只谈政体问题。布丹发明了主权的概念,从而使得国体与政体的区分成为可能。
(国体:一国主权的归属形式,政体:一国主权的运用形式。)国体和政体可以重合,也可以互相矛盾。
最早对政体进行分类的是古希腊的大师们,如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而其中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最为经典,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政体分类法的基石。
他认为,政体形式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正常的与蜕化变异的,或正义的与非正义的。其分水岭是:前者的统治者以社会成员的普遍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依归,而后者的统治者只为自己谋取利益。
在此前提下,人间的政体形式有三大种可能:一个人执政,一部分人执政,全体执政或大多数人执政。
一人执政的正常政体是君主制(monarchie),非正常形式是暴君制(tyranie); 一部分人执政的正常政体是贵族制(aristocracie),非正常形式是寡头制(oligarchie); 大多数人执政的正常形式是共和制(république定义)或温和民主制,非正常形式是民主制(démocratie)或极端民主制。
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法影响了以后的大多数政治学家。孟德斯鸠在此基础上做了一点修正:共和制的两种形式:民主制或贵族制。
君主制的不同可能:暴君专制,或官僚政治,或虚君共和。
贵族制的不同可能:血统贵族,才干贵族—精英政治。
民主制的不同可能:直接制民主,半直接制民主,代议制民主,参与制民主,公民投票制民主,多元民主。
代议制民主可分为议会制与总统制两大类。
议会制政体的要义是有一个不负责任的国家元首,政府行使行政权,它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议会可以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政府反过来也有解散议会的权力。
议会制政体又可分为议会主导型(第三、第四共和国时的法国,93年前的意大利)的和政府主导型的(英、德、瑞典)。后者的共同特点是:对政府不信任案的条件限制,政府主导制订议会日程,议会会期的限制等。造成政府主导的原因:
1、技术的,国家事务日益专业化,紧迫化。
2、政治的,即政党的出现,多数党现象的出现。
总统制政体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在总统制政体中,分权因素大于制衡因素,行政权、立50万份,各大高校考研真题、笔记,请加QQ:1900556400 50万份,各大高校考研真题、笔记,请加QQ:1900556400 法权、司法权相互独立,虽仍在互相制约,但相对于议会制政体,其制约手段不那么有力。
政体的分类也可以有另外的标准:法制的、合法的与不依法的(始作俑者:柏拉图)。前者包括了所有的立宪政体,而不论其形式如何,只要政权的组织特别是运用是依法进行的。而后者显然也可以包括所有的政体形式,只要它不依法行事——民主和依法行事是不同的概念。
政体又可分为有限权力国家和极权国家。
还要注意到,典型政体是不多见的。而且在典型政体之外,还会有不同的次极政体。一个政体也可以有不同的实践,如南美的民主外表,寡头实践。
50万份,各大高校考研真题、笔记,请加QQ:1900556400
第五篇:《政治学原理》王惠岩考研笔记
《政治学原理》王惠岩考研笔记
第一章 绪论
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 政治学研究对象
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
(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
(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
(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
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因此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作这样的表述:即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研究范围归纳为六个领域:
(1)政治学基础理论。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哲学是政治的基础。
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两者的联系非常密切。经济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的出现,必然会导致政治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另一方面,决定政治学与经济学密切联系的另一个重要国素,就是关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的问题。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政治学理论,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经济学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因此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
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具有不可分割的相关性。在历史上,政治学和法学曾经长期处于彼此不分的状态。但研究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政治学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权力是其研究的核心;而法学的研究对象则以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重点。法是进行政治活动和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 规范手段,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政治,政治必须采取合法性的形式而有规则、有秩序地运行,因而政治和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政治学和法学也就具有联系的必然性。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儒学:为国以礼,为政以德。
韩非:法治和霸道。
老子、庄子:无为而治。
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教权。
马基雅维里:马克思称其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
孔德、斯宾塞: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主张用社会政体代替国家。
西方政治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国家起源、性质、分类、政府的结构与类型、宪法条文及其类别等。
第二个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以政治权力为研究对象。
第三个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逐渐转变为对公共政策的研究。行为主义方法是本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第一,提出了国家的阶级组织的观点。
第二,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第四,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上述观点表明,它真正地实现了政治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3)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阐明两个观点:
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时间问题。
第二,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 和的产物。
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血缘家庭。其后发展为普那路亚家庭。氏族就是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原始公社的社会经济单位,是原始社会血缘亲属集团,是社会的生产单位,基本单位。共同名称、宗教信仰和墓地。
氏族社会的历史可以分为产生、发展、繁荣、解体四个阶段。
原始氏族制度的特点:
第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管理组织。组织机构――议事会。
第三,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和阶级,氏族组织也随之解体。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给社会带来三个结果和变化:
(1)畜牧业和农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部落有了剩余产品。
(2)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
(3)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家长,晚辈及奴隶。
家长制家庭特点:(1)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2)父权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给社会带来三个主要结果:
(1)奴隶制的巩固与发展。
(2)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3)部落联盟的出现。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从手工业分离出来。(有决定意义的生要分工)给社会带来的二个结果:
(1)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金属货币。
(2)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原来氏族与部落居民杂居起来
恩格斯对国家的产生论断说明三点:
(1)历史现象,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秩序的实质: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不允许被统治阶级破坏,也不许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或者集团破坏。
国家在氏族制度上产生的三种形式:(1)雅典国家的形式。(2)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3)德意志国家的形式。
国家产生的根源是一致的,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结果,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如下两点:
(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国家公共权力的设立。氏族组织没有公共权力。
划分:指对一定地域上的居民以什么为基础进行管理。
公共权力: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
只有公共权力的强制力机关才能维持社会的存在。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 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国家源于神,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2. 契约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3. 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国家的本质问题,也成为政治学中的核心问题。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三层含义:(1)有阶级社会的组织。(2)阶级统治。(3)是个机器。
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表现有三方面:
第一,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第二,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
第三,赋税制度的确立。
阶级权力通过一定形式上升为国家权力的结果。公共权力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由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状态的必要条件。
国家权力特性主要表现:
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第二,普遍的约束力。第三,主权性。国家主权: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全权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现。
国家三要素:主权、领土、居民。
国度:按政治地理位置划分的。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两种职能的关系: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内部职能,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有效地实现国家的外部职能;有效地发挥外部职能,巩固和社会发展会起到重要作用。
内部职能,从国家活动性质和方式的角度分: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又叫镇压职能,是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在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社会职能: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社会管理职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所以它又与政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国家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才能够得以持续。
第三节国家的消亡
国家消亡的前提:是阶级的消亡,随着阶级的消亡,作为解决阶级矛盾的工具的国家,由于失去了作用,逐渐向消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国家消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
国家消亡的条件:消灭阶级,消灭剥削阶级,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彻底铲除阶级产生和存在的一切根源,使阶级及其差别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最高级的人类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已经消除了,阶级的差别也就不存在了。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国家消亡的条件。
必须消灭阶级差别,国家才会消亡。
从经济方面看,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解决了所有制,消除了国家存在的社会条件,但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达不到使物质极大丰富的程度。因此,在分配领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只要是按劳分配就必然存在着事实
上的不平等。
从政治方面看,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虽然被消灭了,但由于国内国际各方面的因素,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只要有阶级斗争存在国家就不会消亡。
其中主要是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还需要法律规范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只要有法,就需要有保证法律实现的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机关。
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
国家的消亡的途径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表明了过程的渐进性:是指国家消亡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使国家消亡的经济条件和精神条件的逐渐完备、人们之间关系的逐渐改变,作为强制性的暴力机器的国家,才逐渐地成为社会上所不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