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徒步心得体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徒步心得体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16年4月30日,在单位领导的精心策划下,财政局组织干部职工在“五四青年节”前夕进行户外徒步活动。早上八点四十分,大家如约到达集合地点—古丁桥。虽说是一大早,太阳已经非常毒辣,望着一眼看不到头的小路,心里直打鼓:这么热的天,可以坚持下来吗?在这种情况下,我可以找理由不参加,但我却不想对这次的活动说不,我不想错过和大家一同进退、患难与共的经历。在我看来,徒步不仅仅是一种户外活动,更是我们享受大自然的运动、放松身心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我暗自下决心:无论过程如何,都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刚出发时,我们走得很轻松,大家有说有笑,没有什么感觉,但随着路程过半,气温越来越高,隐约开始感到痛苦:脚步越来越沉重,大腿肌肉酸痛,不合脚的鞋子折磨着我的双脚。在接近终点时,我的体力已经损耗的很厉害,很想停下来休息,但是坚强的意志支撑我走下去,成功完成了徒步活动。
用心去感受这次徒步就可以发现:人生就像是一次徒步旅行。有开心,有痛苦,有坚持也有犹豫。在徒步中去感受人生不要总是畏惧前方未知的道路,不去尝试就得不到收获。在徒步中去领悟做人,不要总是抬头傲视远方,要踏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在徒步中去体会做事。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唯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现实中,我们面对工作,面对生活,面对压力,会变得有点麻木,有点无奈,有点胆怯。然而在旅途中,我们抛开所有杂念,脚下生风、勇往直前、踏歌而行。徒步让我们内心燃起激情,令我们心动、情动以及感动。我相信在工作中,如果大家像这次徒步的心态一样: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体会;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2014年10月18日至19日,有幸同本校其他7名老师一起参加了杭州“千课万人”两岸三地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此次活动在浙江大学的华家池校区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小学语文教师齐聚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探讨。虽然只有短短两天行程,但是在这里每个人都直言不虚此行。
低年级的孩子,思维的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低段语文教学是语文素养形成的起点,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小学低年级两年的语文启蒙,关系到人生百年的语文生活。因此,本次活动的理念便是:“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两天,我听了名师的课,觉得他们的课堂智慧灵动,精彩纷呈,我深深地领略到他们的从容、睿智、谦虚、诚恳、风趣以及注重细节的大智慧。
全国著名语文老师薛法根带来了《青蛙看海》。课前幽默的互动,瞬间就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薛老师的整个课堂着重点落在孩子们的朗读上,实现了孩子们层次性、递进性的朗读。先从孩子们的识字入手,从字音、字义两方面介绍了生字“喏”以及从字音、字形两角度区分了“渴、喝、歇”。接着,让孩子们从对话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主人公“青蛙、苍鹰、松鼠”的情感,最后感受故事背后的道理。在对话朗读过程中,薛老师的朗读指导扎扎实实,让孩子们化身为故事人物,引导他们用较快的语速、响亮的声音、坚定的语气读苍鹰的话,引导他们用较慢的语速、轻缓的声音、柔软的语气读青蛙的话,区分感受登山看海的艰难。同时,薛老师走进孩子们中间,和孩子们扮演松鼠、青蛙,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从表演中想象还原松鼠和青蛙的对话场面。就在这样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读出了坚持,明白了一点一滴努力、脚踏实地的道理。
当下的许多语文课堂中,学生只是盲目、呆滞地学习语文。单看识字教学现状就可见一斑:机械教学,死记硬背,忽略形义,错别字多,高耗低效。黄亢美老师运用字理教学,给我们带来的是《人字家族》。所谓“字理”,就是汉字本身的规律。黄老师让学生从造字的本源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运用汉字,期中穿插古代汉语常事和历史故事。他虽然头发已有些斑白,但他依然充满激情。他会大声地说话,率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师生之间的关系瞬间融洽,为孩子们对汉字追根溯源创造了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他会充满情趣地引导孩子,让课堂洋溢欢乐的笑声。例如:在读完短文《雷雨》后,黄老师设计的“爽”字的情境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意犹未尽。叉叉表示窗格子,“大”字就是一人张开双手,伸开双腿的样子。师指名一学生站在画着窗格子的黑板前,做着“大”的样子,想象雨后的清新空气,直呼“爽”。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心情轻松舒畅、牢牢地记住了“爽”字。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还意识到每个人的知识库得及时更新。比方说,“坠”字里的双耳旁和“耳朵”没有关系,原来是表示悬崖的意思。单耳旁也有了另一个称呼,叫卩字旁。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观摩学习虽已结束,但那一节节精彩课堂给我们留下的感动和震撼并没有结束。思考还在继续,探索仍在进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本次学习的收获与启示会激励老师们勇往直前,收获更多!
第三篇:《道德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老子及《道德经》,理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过程与方法:正音诵读《道德经》节选,感悟节选文段,理解文段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懂得事情的成功需要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难点:
正音诵读节选文段,准确理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思想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诵读实践法 情景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道德经》相关视频,制作《道德经》节选课件。学生搜集《道德经》经典名言,以及持之以恒的典故和名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播放视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提问引入 我们刚才看了儿童配音诵读动画视频,里面的句子是出自哪本书的?这本书又是谁的著作?
二、师生互动
1、学生回答
刚才视频诵读的句子出自《道德经》,是思想家老子的著作。
2、教师展示
首先我们把掌声送给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下面我给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老子和《道德经》。
播放幻灯片:
(1)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2)《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学生诵读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4、播放《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视频片段。视频播放完之后,教师诵读,学生跟读。
三、合作展示
1、各小组展示搜集到的《道德经》经典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2、各小组展示关于“持之以恒”的典故 典故一:磨杵成针
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用功读书。有一天,他到野外游玩,见到河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里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用力磨着。李白很奇怪,就上前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呀?”老婆婆一边磨铁棒,一边回答说:“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被老婆婆的行为所感动,向她深深行了个礼,回家发奋读书去了,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启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坚持不懈,多么难的事也能够成功。典故二:七口大水缸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八岁的时候就跟父亲学习书法,他聪明好学,每天都要伏案练字。可是,时间一长,王献之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感到厌烦,想走捷径,就问父亲学书法有什么秘诀。
王羲之指着家里的七口大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七口缸里,你把这七口缸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知道其中的秘诀了。”
王献之从此苦练基本功,真的写完了七口大缸里的水,终于成为与父亲齐名的大书法家。
启示:水尽功自成。成就来自不断的积累和磨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
3、学生展示关于“持之以恒”的名言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2)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3)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蔡锷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自勉联
四、实践探讨
1、学生分小组讨论,体会典故和名言,感受诵读文段;提问学生关于诵读文段的体会,学生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反馈点拨。
2、学生自由讨论,谈谈对于老子和《道德经》的一些感想,结合诵读文段,说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于“持之以恒”的认识,老师鼓励引导。
3、课件展示《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五、课堂小结
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老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六、快乐学习
播放《道德经》儿童配音诵读动画视频节选片段。
第四篇:“千里之行_始于足下”演讲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苗雨霞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曾经说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揭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再远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要一点点地,细心地,认真地去做就一定可以解决。
再复杂的机器都是由一个个零件组装起来的;再厚的书也是由一个个字写出来的;再高的楼也是由一块块砖砌起来的。翻开历史,我们便知道,每一位成功人士,无不是吃尽千辛万苦,经历了无数失败的考验,一点一滴的积累才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李时珍花了27年编出了《本草纲目》,马克思用了40年写出了《资本论》,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寻找灯丝尝试了一千多种材料等等。他们无不具有坚强的毅力、踏实的作风,无不是从最小的事情做起,从第一步做起,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是,不少同学虽然也有学有所成的美好愿望,但却把握不住自己,有的同学好高骛远却又患得患失,在学习上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同学把学习作业一推再推,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有的同学自认为聪明,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更有甚者他们把家长的良苦用心和希望、老师的谆谆教诲统统忘到脑后,缺乏应有的责任感,视学习为负担,能逃避则逃避,这样,不但会荒废学业,也虚度了大好的年华,要想达到目标,使理想成为现实,积累是绝不可少的,而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古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话,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从小处做起,从平凡处做起。东汉时有一个叫陈蕃的,少小时懒惰散漫,不屑于小事,别人让他打扫庭院,他回答;“大丈夫当以扫除天下为怀,安事一室乎?”其实这是很没道理的。“一室。尚扫不了,何以扫天下?当然,后来这位陈蕃在别人指导下终于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成了不但可以“扫一室”,而且可以“理天下”的一代名臣。这是努力加强自己的修养,注意点滴积累而终成大事的绝好例证。
我们每一位学生的志向是与祖国的未来紧密相连的。我们更应该努力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迈进,在实验小学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你能做到的事情数不胜数: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随手关水关灯;听到上课铃声后立刻安静下来;上课的时坐姿端正自然;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写好每一份作业;集合做操时整齐有序等等。这些事情虽小,但却能折射出一个人、一个班的行为习惯,甚至是我们的道德品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人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成功的方向。我们所要做的只是鼓起勇气,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终究有一天,当我们积累得足够多,当我们的力量足够充足,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心中的梦想,获得我们想要取得的成就。
千里之行,从今天开始!
第五篇:思想汇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敬爱的党组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是要有远大理想的,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人可以激情百倍,不懈奋斗。但是,理想的实现又必须立足于现在,这样理想才具有可行性,才不致沦为空想。人如此,作为一个政党也是如此。应当恰当的处理远大理想与近期目标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政党,既确立了最高纲领,又确立了最低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才有心甘情愿为实现这一理想而牺牲的信念。这种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唤人觉醒,催人奋进,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斗的号角,鼓舞着他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共产主义无比美好,所以共产主义事业也无比艰巨,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奋斗,通过若干阶段性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共产主义宏伟事业。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这是我们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须条件。科学阐明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情形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从党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正确的处理好远大理想与近期目标关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拥有远大的理想是必不可少的,但更应当立足现实,从现在做起,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培养必备的技能,一步步的将远大的理想化为一个个具体可实现的小目标,这样,我们才能一步步的向理想靠近,慢慢地走向成功。
汇报人: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