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
一一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袁纯清 2010年7月2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
省委认为,山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着眼“十二五”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从山西省情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必须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埋头苦干,为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把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山西实际。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回升稳步向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要成果,煤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循环经济迈出坚实步伐,节能减排得到切实加强,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交通、水利等方面的瓶颈 1 / 39
制约得到缓解;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三农”工作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五大惠民工程”和农村“五个全覆盖”为重点的民生关怀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以强有力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扭转了一度时期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发挥了首都“护城河”作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得到加强,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力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干部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健全,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新进展,全省社会政治稳定。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经济指标恢复或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步入稳定较快增长区间。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山西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山西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山西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面临巨大压力,与全省人民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我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足。纵向比成绩明显,横向比差距不断拉大,一些经济总量长期排后于山西的省份这几年超越了我们。“十五”末的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排全国第21位,先后被广西、内蒙古、陕西、江西、天津超过,四年后退五位。从人均看,我省2005年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9%,2 / 39 排全国第15位,2009年为85.5%,下降3.5个百分点,后退两位。从增速看,“十五”期间我省GDP年均增长13.3%,而“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l0.5%,在中部和周边均排末位。从城乡居民收入上看,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排全国第23、22位,数量和增速在中部均排末位。毗邻的内蒙古,人口比我省少987万,2O02年到2009年GDP年均增长18.7%,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经济总量从2006年起超越我省,2009年比我省多出2360.1亿元,同时煤炭产量和发电量均超过我省。
我省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新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储备不足。尽管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了很大决心,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的问题依然突出,支柱产业大多属于传统低端产业,新的增长点不多,新兴产业项目不足,而且产业链条短、规模小,高端产品少。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增长呈放缓趋势。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十一五”前四年也落后于中部和周边省份,年均增长排最末一位。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中部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全省新开工项目3684个,在建项目5915 个,分别居全国第19、21位,在中部居末位。从“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落实情况看,新型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等指标离目标值还有较大差距,将对我省发展后劲形成制约。
我省面临的最紧要问题是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全国各地千帆竟发,中部周边竞相崛起。山西必须有大发展,这是形势所逼、群众期盼,也是中央的希望。但是干部队伍中,对大发展的思想 3 / 39 认识、重视程度和行动措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高度和力度。一些同志不去想大发展,对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严峻形势缺乏清醒认识,心思用不到发展上,更想不到大发展上,满足于资源优势下的小日子,沉醉于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习惯于按部就班,以文件贯彻文件,以开会落实开会,在得过且过中打发时光。一些同志不敢干大发展,由于我省近些年在全国排位连续下滑,加上几起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导致缺乏大发展的胆气、魄力和信心,或者认为山西追赶已没有希望,或者认为山西只要不出乱子就可以了,稳重有余闯劲不足,不敢谋划大思路,不敢出手大举措,不敢跳起来摘桃子。一些同志不善谋大发展,有思想固化、观念保守的问题,有知识老化、本领不强的问题,有情绪畏难、精神疲软的问题,有作风不实、干劲不大的问题,特别是谋发展、抓推动、干实事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打不开发展的新局面。
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的发展寄以殷切希望,胡锦涛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明确指出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山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资源、壮美的山川,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并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有着近代走出去敢为天下先的晋商文化,有着共和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承载,更有着3400万勤劳智慧的三晋儿女。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历史趋势,面对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新技术革命成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的时代特征,全面转型是山西的必由之路,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选择。走遍三晋大地,所到之处,我们无不被 4 / 39 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的愿望和激情所感动,无不为这块黄土地的丰富资源、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所振奋。在7月23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上,大家一致表示,要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奋力进取、拼搏争先,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顺应转型发展的时代潮流,登高望远谋划未来发展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在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中,转型发展是基础,安全发展是保障,和谐发展是目标。只有转型发展,才能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提高发展的价值链,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转型迫在今天,跨越时不我待,必须抓住今天,把握明天,否则我们就会犯历史性错误。
第一,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谁能及时转型、成功转型,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英国依靠技术进步转向工业立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上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拐点时期,美国把信息技术转向民用领域,把高科技作为主攻方向,一举成为信息时代最大赢家。拉美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但由于未能及时转型,导致掉进“拉美陷阱”,发展长期徘徊。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对过度负债消费发展方式的冲击,又是对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增长模式的冲击。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全球产业重新布局、科学技术实现突破重振构建的过程。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 5 / 39 孕育重大变革,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型,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和转移势不可挡。特别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世界主要国家都在谋划新的转型突破口。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新能源战略,加大对生物、信息和航天等领域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欧盟首脑会议通过欧洲“2020”战略,提出要加快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灵巧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不转则罔,不进则退,必须紧紧抓住这次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
第二,转型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7%左右,但每年耗用煤炭接近世界的四成,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18%,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之一。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一次能源消费非化石能源比率达到l5%,任务非常艰巨。发达国家则着力推动形成碳交易、碳关税等规则和准则,使我国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今后发展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道路就会越走越艰难,并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八个加快”的要求,为我们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各省区市都把加快转型,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作为面向未来的首选之举。广东首 6 / 39 先提出“腾笼换鸟”,吉林最近提出转型“大举措”,湖南提出弯道超车,一场新的发展赛跑,围绕转型全面展开。
第三,转型发展是山西的根本出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累计产煤110亿吨,净调出80亿吨。山西在享受煤炭红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格局令全省深思,为世所关注,转型发展亟待全面破题。
一一我省产业结构不合理,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源供应的老路。单一的产业结构,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的增长方式,使山西经济脆弱性突出,大起大落成为难以摆脱的痼疾。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使山西两次受到重创。究其原因,一是能源重、化工轻。虽然长期定位于能源重化工基地,但是化学工业占全省GDP的比重不仅很低而且不断下降,1998年为9.78%,2009年为5.8%。资源转化更多地停留在煤电等初级过程,进入到煤化工、精细化工层面的不多。2006年国家发改委核准山西1500万吨煤化工指标,到去年煤化工实际产量为990万吨,其中尿素、PVC等传统化工产品为700万吨,甲醇仅52万吨,其他新型化工产品更少。近年来,发展新型煤化工成为一大潮流,河南、陕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都筹划、建设了一批百万吨规模的大项目。鄂尔多斯提出“不当煤老大,要当煤化工老大”着力构建世界级新型煤化工基地,正在编制5000万吨煤制油基地规划。在这一轮新型煤化工发展格局中,我省落地项目与独特的煤炭优势显得不相称。二是采冶重、制造轻。装备制造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1%,去年产值753.9亿元,居全国23位,在中部和周边都排末位。7 / 39
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总量偏小,集中度低,缺乏整机配套和拳头产品。三是生产重、服务轻。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有待提升,物流成本居高。四是材料重、加工轻。全省钢材、电解铝、氧化铝、金属镁产量分别居全国第8、第7、第4、第1位,但大多停留在原材料阶段,加工程度低,处于不经济状态。
一一我省目前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历史表明,在产业发展比较粗糙的情况下,静态的自然的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的高级生产要素以及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我省“十五”时期的高增长,主要依靠煤炭产能的扩张和煤炭价格的提升,“十一五”以来增长放缓,也主要是煤炭产能扩张有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边际效应递减。目前全省煤炭产量为6亿多吨“十二五”期间可望达到10亿吨左右,产能不可能无限扩张,而且煤炭市场价格已到高位,盈利空间呈减少趋势。加上其他地区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国家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对高耗能行业严格控制,能源需求增长将逐步进入相对平稳期,降低传统能源份额是必然趋势。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在现有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都在增大。2009年我省GDP占全国的2.2%,而能源消耗却占到4.3%以上。尽管“十一五”我们能够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但只是低水平的,万元GDP二氧化硫、COD、烟尘、粉尘排放分别是全国平均值的2.61倍、1.23倍、3.47倍、3.72倍。
/ 39 第四,转型发展是更好更快的发展。转型发展不是推倒重来,是对原有发展的扬弃,是一个整合、提升、深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的发展。具体到山西,就是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我省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一个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实质性提升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要把转型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省委常委会认为,我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定位是,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GDP年均增长13%,GDP总量力争达到17000亿元,努力实现翻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到34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00亿元,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投资总量力争超过5万亿元,年均投资达到一万亿元;工业增长年均超过15%: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城镇居民收入“十二五”末超过三万元,农民收入超过9000元。这是一个宏伟的设想,也是一个通过努力拼搏完全可以实现的理想。
/ 39
二、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
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也是统筹兼顾、互促互动、内在统一的发展战略。
一一关于工业新型化。所谓工业新型化,从趋势上讲,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粗放能耗型增长到集约节能型发展的工业化;从驱动上讲,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工业化;从产业上讲,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从形态上讲,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工业化;从经济学角度讲,是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快的工业化;从目标上讲,是落后生产力得到淘汰,先进生产力得到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工业化。
我们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资本,山西的工业新型化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的。我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概括起来就是: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首先要提升煤炭产业的整体水平,提高煤炭开采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煤炭洗选率,推动煤炭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实现煤炭本身的高效绿色安全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提升焦 10 / 39
炭、冶金、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物流会展、特色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研发设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高级化拓展,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的转变,做一篇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市场的大文章。具体讲,重点抓好七条路径:
路径之一是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传统产业的潜力在循环、希望在循环、发展在循环。循环经济既是一个产业生态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开发由低端产业链到高端产业链,获得更高比较效益的过程。结合山西产业特点,要强化两个理念:一是全循环。就是在政策上,把循环经济作为基本的市场准入标准、技术原则和生产方案,用已经认知的循环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循环改造,做到循环化生产,新上项目都要严把循环经济门槛;在内涵上,既包括从物理形态循环向化学形态循环转变,也包括资本、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循环;在外延上,不仅产业内部要循环,关联产业之间也要循环,动脉产业的循环与静脉产业的循环要结合起来;在全局上,从企业的小循环入手,向行业中循环拓展,最终形成区域大循环,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抓高端。首先是抓技术链条的高端,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不断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向资源转化的技术前沿进军;第二是抓产业链条的高端;用信息化、自动化和高科技推动主导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精、尖延伸 11 / 39 再延伸,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名牌产品并形成新业态和新模式;第三是抓利润链条的高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在不断加工转化过程中获得几何级数增长,实现发展效益最大化。山西是资源大省,也是“可循环资源大省”。这里,我们算几笔循环利用帐:一是粉煤灰。2009年全省电厂粉煤灰排灰量3596万吨,用来制砖,利润只有1亿元,但如果对其中有工业利用价值的1720万吨进行加工,可生产白炭黑228万吨(售价4000元/吨)、氧化铝570万吨(售价2400元/吨)、轻质碳酸钙1026万吨(售价500元/吨),利润在90多亿元以上,增值近100倍,如果氧化铝再向电解铝、铝材等延伸,增值空间更大。二是焦炉煤气。按现有100亿立方焦炉煤气发电测算,产值为20亿元,如果做煤化工,产值可达100亿元,增值5倍,进入精细化工增值更为可观。三是煤焦油。全省每年可产煤焦油320万吨(以焦炭产量8000万吨算),同时可产粗苯80万吨。煤焦油加工成沥青,产值达30多亿元,制成超高功率电极,产值可达2000亿元;粗苯加氢生产为苯、甲苯、二甲苯等产品后,产值达40多亿元,做成己二酸、己内酰胺等精细化工产品,可达140多亿元。南非索萨尔公司已生产出300多种煤化工产品。山西煤化工研发力量在全国是比较强的,要依托国家级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资源优势、资本优势、资信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把技术链、产品链、资本链、利益链统一起来,建立煤化工技术联盟,大力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的整合,以煤层气、焦炉煤气、劣质煤为重点,发展节水型煤化工,实现优势互补、优势嫁接、优势放大。要抓好潞安煤 12 / 39 制油、晋煤甲醇制油等标志性项目的建设,发展一批百万吨级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和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路径之二是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山西是煤炭大省,也是煤机大市场。特别是资源整合后,全省有584座矿井需进行机械化升级改造,煤矿装备需求预计达500至700亿元。我省煤炭装备制造业规模小、高端产品少。全国煤机领域2009年销售收入451亿元,我省约占1/10。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而煤机制造是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所在。我们要依托太重煤机等龙头,集中力量突破0.5米以下薄煤层采煤机、新型安全生产装备等技术,形成集采煤、掘进、输煤、井下基础配件为一体的煤机设备产业链,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煤机产业基地,实现由煤炭装备买入省向制造省输出省的转变。
路径之三是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经济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就是要把传统煤炭运输业提升为现代物流业,把主导产业的物流业拓展为会省范围的综合物流业。我省年外调煤炭5亿多吨,调进调出货物10亿吨,总物流量金国第一:全省道路货运车辆38.7万辆,而空驶率在40%以上,每年浪费货运能力400多亿吨公里。2009年全省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28%,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3%和发达国家的lO%。如果我省物流总成本降到全国水平,就相当于增加700亿的GDP。我省毗邻京津,出海便利,随着“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和大西、中南部出海通道等铁路大动脉以及一批支线机场的建成,一个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13 / 39 正在加速形成。要瞄准建设环渤海,黄河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依托煤炭优势策划一个整体物流产业链,整合提高物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配臵能力,将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业,推进物流中转无缝连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在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中提升山西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路径之四是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环境压力向发展动力的转化。煤炭及相关产业是节能减排的主战场,也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大市场。低碳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催生了节能减排的新产业、新工艺、新服务。预计未来五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可达4万亿元,山西应该力争在这个大“蛋糕”中获得更多份额。我省一些地方和企业在这方面已经迈出重要步伐,对蓄电池和电子废弃物进行再资源化综合利用,用城乡生活垃圾生产生物有机复合肥,利用垃圾进行绿色发电,等等,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我们要顺应发展潮流,扶持节能环保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顼目,大力发展清洁技术、节能技术和节能环保服务、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路径之五是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把一个优势变成两个乃至多个优势。新能源新材料是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我省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特别是煤层气、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铝镁合金、不锈钢、钕铁硼、纳米等新材料方面,有巨大发展潜力。在产业组合中形成竞争优势,是我省的 14 / 39 战略突破口。如,利用坑口电厂电价优势,生产高载能的多晶硅,就形成了成本优势,优势叠加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我省已经掌握LED、多晶硅铸锭炉等核心技术,要集中力量发展LED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力争到2015年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在新材料产业上,要依托优势企业和产品,向材料制造和高端“智”造挺进,做大做强以不锈钢加工园区为代表的一批材料加工业园区。
路径之六是围绕煤炭及关联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工业新型化说到底还是要靠科技来引领。实践表明,一个核心科技,就会创造一个产业,开拓一片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重点突破。要集全省之力开展“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经济运行系统和科技运行系统的融合,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发挥核心企业示范作用,鼓励资源型企业利用资本优势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围绕转型发展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当前,主要是围绕煤炭的清洁开采、煤炭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循环、新型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态环保引进高端人才,开展科技攻关,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路径之七是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文化旅游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山西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共生共融。我省因煤而聚的资金巨大,形成特有 15 / 39 的资本优势,要搭建政策、融资、项目等平台,吸引整合更多的资本,做大做强我省的文化旅游产业。一是大片大作大戏表现。抓住创意这个核心,推出一批影响大、叫得响、水平高的文化产品,打造大型演艺产品,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可视、可感、可消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二是大集团运作。在组建出版发行集团的基础上,尽快组建广电网络、电广传媒、影视、演艺、报业等五大文化产业集团,条件成熟时组建文化产业投资集团,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竟争力。三是大景点支撑。重点抓一批体现山西文化符号和元素的景点和项目,集中进行包装、推介、扩散。四是大服务引领。要学习和借鉴深圳华侨城等服务新模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准,引进文化旅游产业领军人才,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服务层次。五是大会展集聚。国际上展览业的带动系数为1:9,利润为20%至25%。要加快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引进和扶持综合实力强、专业水准高的会展企业,积极承接北京的会展转移及延伸,吸引承办国内外专业性商务会展,争取举办国内外大型文艺汇演、体育赛事、专业论坛,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会展品牌。
要走好以上路径,必须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一要打好“资源为王,成本优势”这张牌。资源稀缺性是经济活动的第一个命题,交易成本是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我省地下地上资源都具有稀缺性,关键是去发现和用好这种稀缺性,在竞争中获取成本优势,更多地掌握市场交换的话语权、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市场开发的优先权。二要坚持资源跟着高端产业走。对资源要高位谋划、高端开发、16 / 39 高效配臵。今后原则上不再审批纯粹商品煤项目,要根据高端产业的需要予以配臵,文化旅游资源也要在整合集聚中走向高端化,让资源在与高端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最大值。三要实现“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前者以原材料为重点,后者以增值为中心,后者比前者技术要求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多,是从开采冶炼及初加工向集研发、生产、加工成套、服务于一体转变,对山西这样的原材料大省具有战略意义。四要突出创新引领、标准为上。创新是生命,标准是价值。既要适应市场又要敢于引领市场,敢于在优势领域创制技术路线、生产模式和技术标准,用创新增加供给,用供给创造需求,把无形资产转化成经济效益,实现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五要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各级各类开发区为承载,做到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共建共享,形成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形成集群发展的突破态势。六要树立“资源有限、创造无限”理念。积极性和创造力是最大的生产力。既要“有中生有”,用资源换资本、换技术、换市场、换项目,又能“无中生有”,用胆气和才智把握大势,用发散思维激活要素,在创意中开创新的产业大天地。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加大对科教的投入,努力使山西在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创造创新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
一一关于农业现代化。山西不是粮食大省,农业之长在特色。农业现代化对我省而言,就是利用特有的农产品资源禀赋,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 39 要坚持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农业产业化的水平首先取决于规模化的 程度。没有规模化,就没有标准化,就没有高效益。我省是“小杂粮王国”,还有干鲜果、牛羊养殖等特色农产品,但总体上仍是“提篮小卖”,有集约经营但规模不大,有特色品种但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有加工转化但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去年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36%(全国为40%,发达国家为80%以上),近4OOO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416亿元,而河南的双汇集团已超过400亿元,内蒙古的蒙牛和伊利相加近500亿元。山东金乡县的大蒜种植面积超过7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每年出口两亿多美元,世界大蒜价格很大程度上由它说了算。以全国三大核桃产出省为例,云南已达到2000万亩,陕西作出1000万亩发展规划。因此,要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和科技支撑,全力推进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出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规划,把各项政策和要素集聚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上来,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聚集度,形成若干以10万亩、几十万亩和十万头(只)、几十万头(只)为片区的种植养殖基地,核桃、红枣、苹果要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扶优扶强,到2013年,使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8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使农业产业化走上规模、质量、品牌、效益的良性循环。
/ 39
要突出县域工业化这个核心。县域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壮大县域经济就是以工业化的思路和办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传统中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传统农村向新农村的转变。江苏省始终把县域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从乡镇起步,从工业抓超,有27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全国10强县中江苏就有7个。山西县情差异较大,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因地制宜形成主导产业。比如,有煤炭资源的县,要以煤炭资源整合为契机,发展煤炭的配套工业和服务业,引导资源型企业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旅游资源的县,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农业基础好的,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如汾阳市种植核桃43万亩,形成了核桃产业链,使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工业基础好的,要以县级工业园区为承载,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做到一县一区或多区,如襄垣县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去年完成工业产值50.1亿元,利税19.3亿元。要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引导以煤补农资金和社会资源投向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县级调控经济的权限,允许以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
要夯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基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扶持省市县级示范社为抓手,在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完善机制上下功夫,让合作社覆盖农户。我省有2.4万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国第一,要引导和鼓励条件适宜的专业合作社,在产权清晰、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跨区域协作与重组,提升应对市场能力。允许农 19 / 39
民以转包、出租等形式流转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农科联动,因地制宜组建农科公司,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入股,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制度。依托“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实现农民和市场有效对接。
要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农民增收是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有两个情况需要关注。一是我省农民收入在全国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44元,排在第22位,比全国平均水平少909元,在中部排末位。二是农民收入增速较慢,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2000年城乡入均收入比率为2.5,绝对差2818元,2004年收入比率为3.1,绝对差5313元,去年收入比率为3.3,绝对差达到9753元。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扩大用工用人岗位;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民期盼的新政策;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农村聚集,促进土地收益更多地用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以片规划、突出产业、集中投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推动扶贫开发由整村推进向片区开发转变。每个规模以上企业要扶持一个贫困村,一扶三年,在原来人均收入的基础上增加一千元。这种扶持不仅是一种善举,更要成为企业本身发展的组成部分,实现企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双向互动。
一一关于市域城镇化。工业化需要城镇化来承载,现代化需要城镇化来表现。首先,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要加以改变。山西近20 / 39 年来工业化水平在55%左右,而城镇化率2009年为46%,主要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城镇集聚效应不够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深刻指出:“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二战后的日本,用30年左右时间把城市化水平从30%提高到了70%,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相继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镇群,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三大经济圈。可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第二,城镇化产生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1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所以,中央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拓展持续发展空间的战略重点。第三,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城镇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能够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可以形成多样化消费需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城镇经济规模的扩大,会刺激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三千美元,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键期。从发展规律把握,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快期、关键期。“十二五”时期,我省城镇化率每年要提高1.8左右,五年力争有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形成3000多亿元投资需求,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我们要准确把握城镇化演进规律,以发展规划、土地利用 21 / 39 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创新园区支撑城镇化建设,以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推动城镇化建设,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
一要形成以“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的互促互动。组群发展是城镇化发展中最有效率和效益的范式,也是后发地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十五”以来,内蒙古大力度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城镇群。该城镇群经济以2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2009年以11%的土地面积、27.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区54%的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成为带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并带动内蒙古城镇化率在2007年就突破50%。考虑到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条件,按照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的要求,我省要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大县城为重点构建城镇群,形成“一核一圈三群”的格局。“一核”即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一圈”即太原大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大都市圈;“三群”,一是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二是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三是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这一布局从地图上看,恰似一个“人”形,太原都市圈是人的胸部,大同、朔州城镇群是“人”的头部,吕梁、阳泉是“人”的两臂,临汾、运城城 22 / 39 镇群和长治、晋城城镇群分别是“人”的双脚。这是一个胸襟广博、头朝京津、脚跨中原、手牵东西的大跨步前进的“人”,预示着山西的赶超与跨越。.
要特别强调的是,太原都市圈是全省城镇化战略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力度,全面提速,确保“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和其他城镇群,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明显提升,通过构建高速公路“一小时通达”城市圈,形成有机融合的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生态圈,形成类似内蒙古呼包鄂“金三角”的增长极和带动力。其他城市和城镇群也要加快发展。比如,大同的建设标准要向北京、天津看齐,依托塞外古都、大佛名城的底蕴建设现代化城市;阳泉要以建设新区为突破口,建设区域性大城市,成为与太原、石家庄相互策应的中心城市;运城要放宽视野,提高标准,建设新型工贸旅游大市,形成与郑州、洛阳、西安联动发展的格局,成为山西向西向东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以长治为核心的上党城镇群,具有优越条件和良好基础,要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城镇群。
二要强化规划的引领力和建设的创新性,充分体现城镇的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规划是最大的资源和效益,也是城镇化的方向标。要按照城镇圈发展、大中城市提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矿城转型、小城镇建设等不同层面,科学制定城镇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城市规划建设要体现独特的灵魂灵气和人文情怀,做到环境艺术与特色建设兼收并蓄、历史传统与现代风貌相得益彰、自然风光与人工塑造珠联壁合,建设若干亮点片区和现代城镇,对内有宜 23 / 39 居性,对外有吸引力。要加快工矿型城镇转型步伐,探索一些城市城区、郊区、矿区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通达性、功能性、安全性。城市的效率和魅力在功能。要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强度,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高铁、空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城镇群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要建设智能化城市,提高交通、水网、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要创新理念,把城镇化建设分解成若干项目,以新的融资形式搞好建设和经营。比如让大企业去做基础设施建设,把生地变成熟地开发,然后和当地政府分享升值收益;把政府和企业资金捆绑起来,做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达到多赢目标。
四要创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机制,让更多的人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努力消除户籍、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玻璃门”,让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有序变为市民、融入城镇。山西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大量农村劳动力亟待向非农产业转移。目前全省城镇农业户口常住人口为435万人,绝大部分是农民工及其家属,他们的身份臵换要引起重视。要加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多种途径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农民工与城镇产业工人劳动待遇平等化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完善土地管理使用制度,探索推广节地发展、错位发展、集约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城乡统筹
/ 39
五要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民生为本是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不断增加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充分体现其“普善效能”。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善工程,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导干部对群众要倾情,经常深入群众,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倾心,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倾力,实实在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反对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一一关于城乡生态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对生态化提出新的要求,加上我省资源型产业结构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必须处理好经济和生态的关系,真正把环境作为生产力,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建设绿化山西。我省森林覆盖率比全国低2个百分点左右,全省尚有4000多万亩宜林面积。今后十年,要确保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到2020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也就是国际通用的生态良好指标最低线。一要牢固树立栽树就是栽历史、就是栽人文、就是栽政绩的理念。造林绿化不仅具有生态功用和经济功用,而且具有增加森林碳汇、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地区形象的人文功用。同等条件下,如果一个地方树木稀疏、了无生机,另一个地方郁郁葱葱、生 25 / 39 态宜人,那么人才云集、商机无限的一定属于后者。所以,无论是算生态账,还是算经济账,无论是着眼当前发展,还是为子孙造福,植树造林的步伐都必须进一步加大、加快。二要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有效做法。把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和推动富民强省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快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发展森林旅游、生态疗养,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和种苗花卉、林下资源等产业;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上项目、办企业、建园区,都要做到建设与绿化同步进行,经济与生态并驾齐驱。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要向林业建设倾斜,推广“一矿一企绿化一出一沟”等好做法。让产业发展过程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三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抓住明晰产权这个核心,围绕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两大目标,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激励问责,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为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提供体制保证。
建设气化山西。气化山西,是一个产业工程,更是造福于民的生态工程。就是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同时可以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要着力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是利益衔接机制要活。以政府为主导,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以资产为纽带,把各地各类资源和具备实力的企业连接起来,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合资合作、共赢发展,形成有利于“四气”合一进入千家万户的体制机制,形成可持续的气化运行机制。其次是管网覆盖面要广。努力实现气源管网对市县和建制镇全覆盖、重点工业用户全覆盖、重点旅游 26 / 39 区全覆盖。在推进城镇入口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发展大中小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水平。建设净化山西。净化山西是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的系统工程,就是要让城乡群众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一要在“节”字上下功夫。坚决防止“两高一资”企业盲目扩张,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管理、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特别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科学配臵黄河水,开发推广工农业节水技术。二要在“减”字上下功夫。抓好火电脱硫工程,所有新建和改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设施;大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三要在“治”宇上下功夫。持之以恒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继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和汾河流域、太原西山地区等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矿山生态修复,煤矿企业要加强矿区植被恢复,积极参与所在地绿化和沉陷区治理。运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机制,发挥大型企业的优势,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集中供热工程,加快县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四要在“创”字上下功夫。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对创建活动搞得好的,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奖励。
建设健康山西。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要素,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幸福指数。我们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目标就是为了山西人民身心健康。一些地方在富起来的同时,空气被污染了、水被污染了、食物不安全了,不是被垃圾封锁,就是被噪音包 27 / 39 围。这种一手提钱袋子、一手拿药罐子的形态不是健康的生活,也不是科学的发展。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水源地保护、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地生活和工作。顺应群众想健身、盼健康的要求,广泛宣传健康生活理念,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大力发展卫生医药事业,发展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健身健康产业,帮助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三、以解放思想和提升干部素质为先导,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大型说唱剧《解放》深刻启示我们,解放思想具有先导性,思想上的裹脚布解不开,现实中的裹脚布更解不开。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在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我们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在转型和跨越的大道上劲跑。
(一)解放思想是前提,要甩掉包袱、快步前进。
第一,从煤炭依赖中解放出来。煤是大自然给予山西人民最大的恩惠,但是由于长期挖煤、烧煤、卖煤、炼焦,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推动经济增长依赖煤、提升区域地位依赖煤、干什么都不如挖煤”的思维定势。这种依赖的直接后果就是所谓“资源诅咒”:资源开发对其他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衰退、社会问题突出、人的观念封闭保守,最后资源富集地区反倒成为经济滞后地区。在煤上解放思想是山西最大的解放思想。要从新技术的视角看煤炭,既要认识到 28 / 39 煤是燃料,更要认识到煤是原料和资本,重新认识煤、科学定位煤、深度利用煤。要从多元优势的视角看煤炭,山西煤炭不仅具有成本优势、品种优势、运距优势,更有转化优势、延伸优势,学会一生二、二生三,真正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要从立体的视角看煤炭,推进煤炭采掘、煤炭转化、煤炭装备制造、煤转化技术和安全生产设备研发、煤炭相关产品交易、煤炭资本运作和金融服务等产业相互融合、一体多元发展。
第二,从政府依赖中解放出来。一是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依赖,二是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往往是各自把主要精力放在向政府要项目、要资金上,把心思放到与政府博弈上。需要强调的是,上级政府要加大对下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同时,各级政府作为施政主体,更应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谋发展、作决策,成大事。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倡导“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按照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指出的方向,在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开拓进取中创造业绩,特别是要靠资本运作、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和先进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涌现出更多新晋商。政府要克服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概括的“父爱情结”,少点管制、多点服务,主动给企业松绑,为企业闯占市场搞好服务。
第三,从内陆经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内陆经济思维定势,主要出于对改革开放从沿海向内陆“梯度推进理论”的简单理解,自觉不自觉地跟在沿海发达地区后面亦步亦趋。从一些兄弟省份快速发展来看,充分说明“内陆不是封闭落后的代名词”,只要解放思想、扩 29 / 39 大开放,抢抓机遇、主动融合,同样能有大的作为。成都已建成一座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长株潭”正在成为新兴产业的聚集地;重庆仅引进惠普公司一个项目,通过垂直整合,建成后年可产出三千亿人民币的产值。随着交通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变平了、变小了,所有地区发展新兴产业都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内陆地区同样可以弯道超车,表里河山的三晋大地同样能创造伟大奇迹。要破除小富即安、不富亦安的小农意识,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观念,懂得“零永远是零、负数可以变正数”的辩证法,做到敢“舍”善“得”,善于捕捉信息、开放思维,在共生共赢中把握发展先机。
第四,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解放出来。我省计划经济的痕迹仍然较重,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普遍一股独大,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健全,市场运作方式相对呆板。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闯市场的能力,特别是要学会运用金融手段谋求发展。现代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制高点。要通过企业上市、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加强与银行业的战略合作,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有机融合。
第五,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当今时代,“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决不是危言耸听。昔日晋商就是成于“创业”、衰于“守成”。晋商最先进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就是敢于克服千难万险,走出山西到外面闯世界,走遍全国、走到欧洲,史称“足迹半天下”。可以说,正是晋商的开拓进取,有了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有了包头城的兴盛,有了让后人赞叹的晋商精神。然而在国内外大势发生巨大变 30 / 39 化和现代金融势力挤压的情况下,晋商秉持“求稳守成”、“持盈保泰”的治商方略,更多把资产变为房产而没有变成资本,错失了与现代企业融合发展的机会,最后被历史湮没。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对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新的规则保持高度敏感,在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模式上不停歇地解放恩想,坚持与时俱进,勇于走在时代前列,强化直接入轨、后来居上、三步并作两步走的紧迫感,摒弃四平八稳、留有余地的思维方式,以人一之我百之、人十之我千之的精神,敢于背水一战、跨越发展。(二)干部保证是关键,要下大力气加强作风和本领建设。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现发展转型,关键是干部要转型;干部转型,首先是思想要转型。总的要求是:素质提升,就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名利观、权力观,做学习型、知识型、实干型的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就是坚强有力、奋发有为,不松懈、不折腾、不观望,勤思勤为不懈怠、脚踏实地不飘浮、立说立行争朝夕;能力加强,就是谋发展、干发展、能发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有办法、有主意、有对策,说话有人听、有人跟、有人干;管理从严,就是对干部要以实绩和成效论英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具体讲,领导干部要做到以下六点:
一要有世界的眼光。干事业的舞台在山西,但发展的空间在山西之外。在信息化和“地球村”时代的今天,世界眼光已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认识山西省情和发展阶段离不开世界眼光,科学定位山西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离不开世界眼光,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样 31 / 39 离不开世界眼光。既要立足山西看世界的发展,也要放眼世界看山西的发展。西方国家把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作为新的发展引擎,我国也提出大力发展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考虑我省转型发展时,必须充分考虑这样的大背景。比如,我们要发展煤化工,就必须掌握世界煤化工的最新技术,积极与世界煤化工企业和有煤化工投资背景的银行、财团合作。比如,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南非、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3左右,走在世界前列,很值得我们关注。总之,就是要用别人的眼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别人的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路径,用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本领。
二要有战略的思维。境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诸葛亮在荆州游学时,就善于观其大略”,后来才有“隆中对”。每个领导干部要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时常关注政策的走向、世界的走向、经济的走向、科技的走向,善于在复杂局面中谋篇布局,在严峻挑战中抓到机遇,在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战略把握上高人一筹。当前特别需要我们立足省情市情,扬长避短,确定发展重点,实现弯道超车。
三要有“结合”的本领。领导工作难在“结合”,高在结合。要在用好政策与破解难题的结合上长本领。深刻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完善我省产业和项目规划。尤其是,近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扶持我省转型发展的政策,如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意见,支持煤炭化工产业发展的意见,5 0个县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4个市比照执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循 32 / 39 环经济发展方案,等等,含金量都很高。要用心学习政策、研究政策、用好政策,确实把这些政策吃透,用政策破解现实难题。要在项目策划、布局与项目推进的结合上长本领。在策划、布局项目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推进和落地。如果说策划、布局项目体现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决策力,那么推进和落实项目则主要考验我们的执行力。有一本有趣的书叫《把信送给加西亚》,在1899年出版,几年内销量即达4千万册,激起了无数人的热血和激情。该书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罗文奉美国总统之命去给古巴丛林中的加西亚将军送信。罗文不认识加西亚将军,也不知道加西亚身在何处,但历尽艰辛,出生入死,终于把信送到加西亚手里。一百多年来,“罗文精神”被许多管理者奉为圭臬,成为执行力的象征。我今天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是提示我们的干部,要有点“罗文精神,不怕困难,着力执行,决战决胜。要在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的结合上长本领。作为煤炭大省,必须树立强烈的安全危机意识,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始终信守所有发展中安全发展是最硬的发展,始终秉持所有指标中安全指标是最硬的指标,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把安全生产作为发展工程、生命工程、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稳定好转。在制定政策、布局项目的时候,都要进行风险评估,防止因工作不当造成被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完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四要有敢闯的勇气。邓小平说,敢闯敢冒才能走出好路。能否转型、何时跨越关键看领导干部是否敢闯敢冒。要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 33 / 39 域大胆探索,比如在资源开发上闯,通过中南部铁路建立我们自己的出海大通道,在新兴产业发展上闯,打造山西经济新的支撑;要敢于和善于破解难题,越是面临严峻挑战,越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越要有勇气、有担当;要勇于争先,市县工作要按照山西一流来定位,全省性工作要按照中部一流来考虑,一些地区、企业和领域要争取全国一流、世界一流。鼓励尝试风险是英特尔公司的六条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英特尔公司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要在导向上和制度上激励干部大胆试、大胆闯,为大家创业、创新、创造提供宽松环境,允许在闯的过程中有失误,不能允许不去闯、不作为。
五要有学习的自觉。学习的本质是改变,改变你的观念,改变你的思维,改变你的境界。这就是学而知之的道理。所以,我们讲,学习者智,学习者强,学习者胜。现在我们的干部知识不够,本领不够,不如说是我们的学习不够。当前是一个知识化的时代,所以首先是一个学习的时代。热不热爱学习,善不善于学习,已经成为衡量干部的重要尺度;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工作业态。所以,全省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掀起一场学习的新高潮,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要学习经济、科技、历史、文学,要多了解一些互联网、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云计算等新知识。要建设学习型的党组织,进而实现全省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上的新跨越。
六要有高尚的操守。操守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关系事业的兴衰成败。要勤政为民、公道为政、廉洁为官,永葆政治本色,守住精神家园。要有公仆本色、赤子情怀、担当意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 34 / 39 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说实话办实事作为做人的基本品格,把职务当作事业来做,不说虚话、套话、官样话,不漂浮、不浮躁、不虚度,真正干出实绩来。要珍惜荣誉、珍惜职位、珍惜人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淡泊名利,做到洁身自好、慎独慎微,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官。要直面艰苦、忍耐清苦、乐于吃苦。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双良精神、右玉精神等山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工作上要夙兴夜寐,生活上要朴素无华,肯奉献、能舍弃、耐寂寞,不怕困难,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改革开放是突破口,要进一步激活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转型发展出题目,改革开放做文章。转型是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义无反顾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引进战略,把“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结合起来,让劳动、知识、资本、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一是要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古有“开卷有益”,今有“出去有益”。山西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关键在于我们走出去的频率、走出去的远近、走出去的力度、走出去的效果。昔日无奈“走西口”,今天积极“走东口”。我们要用好“拿来主义”,树立“发现即发展、开放即发展、招商即发展的观念,把招商引资作为抓住战略机遇期的重大举措长期坚持,对于环渤海要主动融入,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要加强互动,对于中部地区尤其中原地区要积极联手,进一步拓展发展半径。要抓住世界及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一个地方一个班子的重要参数。未来五年,引进资金 35 / 39 要达到年均增长2 O%以上。各类园区既是工业集群化的承载体,又是招商引资的最好平台,招商引资额要达到年均增长30%,经济增长速度要达到年均增长20—50%。各级政府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软硬环境。县以上政府既要亲自动手抓招商,更要推动企业以企招企、以商招商,进行定点式、跟进式、持续式精细化招商引资,掀起策划、引进、建设项目的高潮。
二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是转型发展的谋划者、发动者和组织者。正像广东省提出的,转型首先是政府的转型。企业转型升级,前提是政府的服务要转型升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政府服务企业创新的能力要提高。要建设阳光政府、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核心是站好位、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重点是简政放权、提升服务。为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落实首办负责制和限期办结制,对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要开辟审核绿色通道。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的联动机制、政银企沟通交流机制,为发展新兴产业优化融资环境。
三是要发挥好国有企业的骨干力量。这里要强调的是,国有企业要树立两个新的观念:一是煤炭等资源是国家赋予的,企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而不能躺在丰富的资源上满足于自己过好日子;二是资源型企业要大举向新兴产业进军,特别是向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进军,实现传统业态的精彩转身,把企业优势变为全省整体优势。国有企业要以 36 / 39 资产资本化、资本股权化、股权多元化为重点,实施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高端化发展,发展几个行业龙头企业和全国全球500强企业。省属大企业要作转型发展的先锋队、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太钢要建设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中省十大资源型企业要围绕转型发展和做大做强,实施“双千亿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增投资和销售收入各lOOO亿元以上,翻一番以上)。对重点企业,要落实规划计划单列、适度放权等政策,并在资源、土地、投融资、科技、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它们做大做强。
四是要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民营经济究其实质是民本经济。民营经济越活跃,区域经济也越具活力。山西民营资本多是我们的一大优势。要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真正对民营经济实行国民待遇,落实对民营经济的各类政策,凡是法律未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都要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寻找项目,引资引智,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转型发展项目。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鼓励民营企业家解放思想,从家族经济、伙伴经济走向现代企业制度。
五是要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当前我国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最大特点是以区域为单元寻求突破。从国家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至今,已经批复十几个区域性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先行先试成为改革的抓手。在我省建立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尽快批准实施。要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激发基层政权活力。要加大扩权强县工作力度,扩大县 37 / 39 域发展的自主权。对市和重点县及有关区域,省里视情赋予“试验区”、“示范区”、“先导区”等政策措施。
六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从来都是事业兴败的关键因素。这里强调三点。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要把握好多元提名和民主推荐、集体研究的关系,从源头上防止少数人说了算。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很重要,但绝不能简单以票取人,否则就是放弃领导集体责任。要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差额选拔的程序和办法,做到群众欢迎、干部服气。关于干部队伍风气。要在全省形成干事创业光荣、碌碌无为可耻的导向,领导干部要把精力用在谋事干事上。有的干部急功近利,心思不在工作上,不看别人干事,就看别人提拔,干了两三年就找人递简历,很浮躁,严重的跑官要官,影响很坏。要加大整治力度,改变这种不良风气。关于考核评价机制。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的若干指标量化成百分制,对领导干部进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和干部的奖惩、升降挂钩,做到能者用、好者上、庸者下,让吃苦的人吃香,让有为的人有位,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风气。
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抓转型、谋跨越作为主要任务。要建设奋发有为、坚强有力,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上有大作为、有大建树的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要当好第一责任人,既要科学部署,又要有力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县一级班子,38 / 39 既是上级部署的执行者,又是落实部署的决策者,在全局工作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要特别予以重视和加强。二是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促进各项任务有效落实。推动工作的力量在基层。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把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力凝聚到转型、跨越的生动实践中来。三是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工作贵在落实,转型必须苦干。各项任务要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名领导干部头上,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岗位上,人人有责任、有担子、有追求。四是上一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关心支持下一级工作。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对于下级要多关注、多支持,敢于放手,鼓励担当,撑腰作主。要深入基层、深入项目、深入一线,为基层和企业搞好服务,排忧解难。五是形成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积极支持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国防后备力量的生力军作用,加强宣传鼓劲,张扬闪光面、光明面、积极面,在全社会形成齐心协力谋跨越、促转型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山西转型发展正当其时,山西跨越发展前景灿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恩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促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 39
第二篇:袁纯清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 ——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摘要)袁纯清(2010年7月29日)这次会议,是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省委认为,山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着眼“十二五”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从山西省情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必须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埋头苦干,为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把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山西实际。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经济指标恢复或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步入稳步较快增长区间。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山西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山西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山西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面临巨大压力,与全省人民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足;最突出问题是新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储备不足,从“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落实情况看,新型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等指标离目标值还有较大差距,将对我省发展后劲形成制约;最紧要的问题是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一些干部不去想大发展,一些干部不敢于大发展,一些干部不善谋大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的发展寄以殷切希望,胡锦涛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明确指出要在“三个方面下工夫”。山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资源、壮美的山川,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并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有着明清时代就走出去敢为天下先的晋商文化,有着共和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承载,更有着3400万勤劳智慧的 三晋儿女。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历史趋势,面对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新技术革命成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的时代特征,全面转型是山西的必由之路,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选择。
一、顺应转型发展的时代潮流,登高望远谋划未来发展。
第一,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谁能及时转型、成功转型,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对过度负债消费发展方式的冲击,又是对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增长模式的冲击。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孕育重大变革,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型,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和转移势不可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不转则罔,不进则退,必须紧紧抓住这次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
第二,转型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今后发展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道路就会越走越艰难,并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八个加快”的要求,为我们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
第三,转型发展是山西的根本出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在享受煤炭红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格局令全省深思、为世所关注,转型发展亟待全面破题。
——我省产业结构不合理,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源供应的老路。单一的产业结构,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的增长方式,使山西经济脆弱性突出,大起大落成为难以摆脱的痼疾。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使山西两次受到重创。究其原因,一是能源重、化工轻;二是采冶重、制造轻;三是生产重、服务轻;四是材料重、加工轻。
——我省目前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我省“十五”时期的高增长,主要依靠煤炭 产能的扩张和煤炭价格的提升,“十一五”以来增长放缓,主要是煤炭产能扩张有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边际效应递减。产能不可能无限扩张,而且煤炭市场价格已到高位,盈利空间呈减少趋势。加上国家对高耗能行业严格控制,能源需求增长将逐步进入相对平稳期,降低传统能源份额是必然趋势。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现有增长模式下,经济增幅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都在增大。
第四,转型发展是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我们要把转型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省委常委会认为,我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定位是: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GDP年均增长13%,GDP总量力争达1.7万亿元,努力实现翻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34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1800亿元,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投资总量力争超过5万亿元,年均投资达1万亿元;工业增长年均超过15%;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城镇居民收入“十二五”末超过3万元,农民收入超过9000元。
二、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
——关于工业新型化。所谓工业新型化,从趋势上讲,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粗放能耗型增长到集约节能型发展的工业化;从驱动上讲,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工业化;从产业上讲,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 工业化;从形态上讲,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工业化;从经济学角度讲,是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快的工业化;从目标上讲,是落后生产力得到淘汰,先进生产力得到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工业化。
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我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概括起来就是: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在实现煤炭产业高效绿色安全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提升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物流会展、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研发设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高级化拓展,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的转变,做一篇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市场的大文章。重点抓好7条路径:
路径之一是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一是全循环。在政策上,把循环经济作为基本的市场准入标准、技术原则和生产方案,用已经认知的循环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循环改造,做到循环化生产,新上项目都要严把循环经济门槛;在内涵上,既包括从物理形态循环向化学形态循环转变,又包括资本、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循环;在外延上,不仅产业内部要循环,关联产业之间也要循环,动脉产业的循环与静脉产业的循环要结合起来;在全局上,从企业的小循环入手,向行业中循环拓展,最终形成区域大循环,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是抓高端。抓技术链条的高端,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不断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向资源转化的技术前沿进军;抓产业链条的高端,用信息化、自动化和高科技推动主导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精、尖延伸再延伸,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品牌产品并形成新业态和新模式;抓利润链条的高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在不断 加工转化过程中获得几何级数增长,实现发展效益最大化。山西煤化工研发力量在全国是比较强的,要依托国家级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资源优势、资本优势、资信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把技术链、产品链、资本链、利益链统一起来,建立煤化工技术联盟,大力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的整合,以煤层气、焦炉煤气、劣质煤为重点,发展节水型煤化工,实现优势互补、优势嫁接、优势放大。
路径之二是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煤机制造是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所在。我们要依托太重煤机等龙头,形成集采煤、掘进、输煤、井下基础配件于一体的煤机设备产业链,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煤机产业基地,实现由煤炭装备买入省向制造省、输出省的转变。
路径之三是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经济运行效率大幅提升。要瞄准建设环渤海、黄河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依托煤炭优势策划一个整体物流产业链,整合提高物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配置能力,将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业,推进物流中转无缝对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在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中提升山西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路径之四是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环境压力向发展动力的转化。煤炭及相关产业是节能减排的主战场,也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大市场。我们要顺应发展潮流,扶持节能环保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项目,大力发展清洁技术、节能技术和节能环保服务、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路径之五是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把一个优势变成两个乃至多个优势。在产业组合中形成竞争优势,是我省的战略突破口。我省已经掌握LED、多晶硅铸锭炉等核心技术,要集中力量发展LED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力争到2015年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在新材料产业上,要依托优势企业和产品,向材料制造和高端 “智”造挺进,做大做强以不锈钢加工园区为代表的一批材料加工业园区。
路径之六是围绕煤炭及关联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重点突破。要集全省之力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发挥核心企业的示范作用,鼓励资源型企业利用资本优势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围绕转型发展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实施科技重大专项。
路径之七是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一是大片大作大戏表现。抓住创意这个核心,推出一批影响大、叫得响、水平高的文化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二是大集团运作。在组建出版发行集团的基础上,尽快组建广电网络、电广传媒、影视、演艺、报业五大文化产业集团,条件成熟时组建文化产业投资集团,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三是大景点支撑。重点抓一批体现山西文化符号和元素的景点和项目,集中进行包装、推介、扩散。四是大服务引领。要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准,引进文化旅游产业领军人才,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的服务层次。五是大会展集聚。要加快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引进和扶持综合实力强、专业水准高的会展企业,吸引承办国内外专业性商务会展,争取举办国内外大型文艺会演、体育赛事、专业论坛,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会展品牌。
要走好以上路径,必须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一要打好“资源为王、成本优势”这张牌。我省地下、地上资源都具有稀缺性,关键是去发现和用好这种稀缺性,在竞争中获取成本优势,更多地掌握市场交换的话语权、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市场开发的优先权。二要坚持资源跟着高端产业走。今后原则上不再审批纯粹商品煤项目,要根据高端产业的需要予以配置,文化旅游资源也要在整合集聚中走向高端化,让资源在与高端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最大值。三要实现“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四要突出创新引领、标准为上。既要适应市场又要敢于引领市场,敢于在 优势领域创制技术路线、生产模式和技术标准,用创新增加供给,用供给创造需求,把无形资产转化成经济效益,实现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五要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各级各类开发区为承载,做到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共建共享,形成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形成集群发展的突破态势。六要树立“资源有限、创造无限”理念。既要“有中生有”,用资源换资本、换技术、换市场、换项目,又能“无中生有”,用胆气和才智把握大势,用发散思维激活要素,在创意中开创新的产业大天地。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加大对科教的投入力度,努力使山西在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创造创新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
——关于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对我省而言,就是利用特有的农产品资源禀赋,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要坚持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要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和科技支撑,全力推进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出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规划,把各项政策和要素集聚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上来,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聚集度,形成若干以十万亩、几十万亩和十万头(只)、几十万头(只)为片区的种植养殖基地。要突出县域工业化这个核心。山西县情差异较大,发展县域工业关键在因地制宜形成主导产业。要以县级工业园区为承载,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要夯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基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扶持省、市、县级示范社为抓手,在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完善机制上下工夫,让合作社覆盖更多农户。坚持农科联动,因地制宜组建农科公司,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入股,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制度。依托“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实现农民和市场有效对接。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引导以煤补农资金和社会资源投向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县级调控经济的权限,允许以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开发适合农村需 求的金融产品。
要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增加用工用人岗位;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民期盼的新政策;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农村聚集,促进土地收益更多用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以片规划、突出产业、集中投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推动扶贫开发由整村推进向片区开发转变。要加大企业扶持贫困村的力度,实现企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双向互动。
——关于市域城镇化。要准确把握城镇化演进规律,以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创新园区支撑城镇化建设,以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推动城镇化建设,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
一要形成以“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的互促互动。按照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的要求,我省要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大县城为重点构建城镇群。“一核”即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一圈”即太原大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大都市圈;“三群”,一是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二是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三是是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
要特别强调的是,太原都市圈是全省城镇化战略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力度,全面提速,确保“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和其他城镇群,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明显提升,通过构建高速公路“一小时通达”城市圈,形成有机融合的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生态圈。其他城市和城镇群也要加快发展。比如,大同的建设标准要向北京、天津看齐,依托塞外古都、大佛名城的底蕴建设现代化城 市;阳泉要以建设新区为突破口,建设区域性大城市,成为与太原、石家庄相互策应的中心城市;运城要放宽视野,提高标准,建设新型工贸旅游大市,形成与郑州、洛阳、西安联动发展的格局,成为山西向西向东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以长治为核心的上党城镇群,要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城镇群。
二要强化规划的引领力和建设的创新性,充分体现城镇的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要按照城镇群发展、大中城市提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矿城转型、小城镇建设等不同层面,科学制订城镇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城市规划建设要体现独特的灵魂灵气和人文情怀,做到环境艺术与特色建设兼收并蓄、历史传统与现代风貌相得益彰、自然风光与人工塑造珠联璧合,建设若干亮点片区和现代城镇,对内有宜居性,对外有吸引力。要加快工矿型城镇转型步伐,探索一些城市城区、郊区、矿区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通达性、功能性、安全性。要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强度,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高铁、空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城镇群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要建设智能化城市,提高交通、水网、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要创新理念,把城镇化建设分解成若干项目,以新的融资形式搞好建设和经营。
四要创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机制,让更多的人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努力消除户籍、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玻璃门”,让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有序变为市民、融入城镇。要加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多种途径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农民工与城镇产业工人劳动待遇平等化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完善土地管理使用制度,探索推广节地发展、错位发展、集约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城乡统筹。
五要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要不断加大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充分体现其“普善效能”。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领导干部对群众要倾情,经常深入群众,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倾心,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倾力,实实在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关于城乡生态化。必须处理好经济和生态的关系,真正把环境作为生产力,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建设绿化山西。今后十年,要确保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到2020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26%,也就是国际通用的生态良好指标最低线。一要牢固树立栽树就是栽历史、就是栽人文、就是栽政绩的理念。二要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有效做法。把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和推动富民强省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快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发展森林旅游、生态疗养,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和种苗花卉、林下资源等产业;一方面要求上项目、办企业、建园区,都要做到建设与绿化同步进行、经济与生态并驾齐驱。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要向林业建设倾斜,推广“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等好做法。让产业发展过程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三要充分发挥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抓住明晰产权这个核心,围绕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两大目标,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加大扶持力度,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为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提供体制保证。
建设气化山西。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要着力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利益衔接机制要活。以政府为主导,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以资产为纽带,把各地各类 资源和具备实力的企业连接起来,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合资合作、共赢发展,形成有利于“四气合一”进入千家万户的体制机制,形成可持续的气化运行机制。二是管网覆盖面要广。努力实现气源管网对市、县和建制镇全覆盖、重点工业用户全覆盖、重点旅游区全覆盖。在推进城镇人口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加大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力度,发展大中小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水平。
建设净化山西。一要在“节”字上下工夫。坚决防止“两高一资”企业盲目扩张,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管理、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特别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科学配置黄河水,开发推广工农业节水技术。二要在“减”字上下工夫。抓好火电脱硫工程,所有新建和改、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设施;大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三要在“治”字上下工夫。持之以恒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继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和汾河流域、太原西山地区等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矿山生态修复。运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机制,发挥大型企业的优势,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集中供热工程,加快县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四要在“创”字上下工夫。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对创建活动搞得好的,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奖励。
建设健康山西。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治理、水源地保护、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地生活和工作。顺应群众想健身、盼健康的要求,广泛宣传健康生活理念,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大力发展卫生医药事业、基层文化事业、健身健康产业,帮助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三、以解放思想和提升干部素质为先导,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解放思想是前提,要甩掉包袱、快步前进。
第一,从煤炭依赖中解放出来。在煤上解放思想是山西最大的解放思想。要从新技术的视角看煤炭,既要认识到煤是燃料,更要认识到煤是原料和资本,重新认识煤、科学定位煤、深度利用煤。要从多元优势的视角看煤炭,山西煤炭不仅具有成本优势、品种优势、运距优势,更有转化优势、延伸优势,真正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要从立体的视角看煤炭,推进煤炭采掘、煤炭转化、煤炭装备制造、煤转化技术和安全生产设备研发、煤炭相关产品交易、煤炭资本运作和金融服务等产业相互融合、一体多元发展。
第二,从政府依赖中解放出来。上级政府要加大对下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同时,各级政府作为施政主体,更应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谋发展、作决策,成大事。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倡导“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按照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指出的方向,在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开拓进取中创造业绩,特别是要靠资本运作、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和先进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涌现出更多新晋商。政府要少点管制、多点服务,主动给企业松绑,为企业闯、占市场搞好服务。
第三,从内陆经济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随着交通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变平了、变小了,所有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内陆地区同样可以弯道超车,表里河山的三晋大地同样能创造伟大奇迹。要破除小富即安、不富亦安的小农意识,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观念,懂得“零永远是零、负数可以变正数”的辩证法,做到敢“舍”善“得”,善于捕捉信息、开放思维,在共生共赢中把握发展先机。
第四,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解放出来。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闯市场的能力,特别是要学会运用金融手段谋求发展。要通过企业上市、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加强与银行业的战略合作,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有机融合。
第五,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要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对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新的规则保持高度敏感,在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模式上不停歇地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勇于走在时代前列,强化直接入轨、后来 居上、三步并作两步走的紧迫感,摒弃四平八稳、留有余地的思维方式,以人一之我百之、人十之我千之的精神,敢于背水一战、跨越发展。(二)干部保证是关键,要下大力气加强作风和本领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现发展转型,关键是干部要转型;干部转型,首先是思想要转型。总的要求是:素质提升,就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名利观、权力观,做学习型、知识型、实干型的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就是坚强有力、奋发有为,不松懈、不折腾、不观望,勤思勤为不懈怠、脚踏实地不漂浮、立说立行争朝夕;能力加强,就是谋发展、干发展、能发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有办法、有主意、有对策,说话有人听、有人跟、有人干;管理从严,就是对干部要以实绩和成效论英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具体讲,领导干部要做到以下6点:
一要有世界的眼光。干事业的舞台在山西,但发展的空间在山西之外。在信息化和“地球村”时代的今天,世界眼光已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认识山西省情和发展阶段离不开世界眼光,科学定位山西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离不开世界眼光,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样离不开世界眼光。既要立足山西看世界的发展,也要放眼世界看山西的发展。西方国家把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作为新的发展引擎,我国也提出大力发展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考虑我省转型发展时,必须充分考虑这样的大背景。总之,就是要用别人的眼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别人的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路径,用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本领。
二要有战略的思维。境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每个领导干部要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时常关注政策的走向、世界的走向、经济的走向、科技的走向,善于在复杂局面中谋篇布局,在严峻挑战中抓到机遇,在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战略把握上高人一筹。当前特别需要我们立足省情、市情,扬长避短,确定发展重点,实现弯道超车。
三要有“结合”的本领。领导工作难在“结合”,高在“结合”。要在用好政策 与破解难题的结合上长本领。深刻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完善我省产业和项目规划。要用心学习政策、研究政策、用好政策,用政策破解现实难题。要在项目策划、布局与项目推进的结合上长本领。在策划、布局项目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推进和落地。如果说策划、布局项目体现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决策力,那么推进和落实项目则主要考验我们的执行力。要在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的结合上长本领。作为煤炭大省,必须树立强烈的安全危机意识,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始终信守所有发展中安全发展是最硬的发展,始终秉持所有指标中安全指标是最硬的指标,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把安全生产作为发展工程、生命工程、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稳步好转。在制定政策、布局项目的时候,要进行风险评估,防止因工作不当造成被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完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
四要有敢闯的勇气。邓小平同志说,敢闯敢冒才能走出好路。能否转型、何时跨越,关键看领导干部是否敢闯敢冒。要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大胆探索,比如在资源开发上闯,通过中南部铁路建立我们自己的出海大通道,在新兴产业发展上闯,打造山西经济新的支撑;要敢于和善于破解难题,越是面临严峻挑战,越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越要有勇气、有担当;要勇于争先,市、县工作要按照山西一流来定位,全省性工作要按照中部一流来考虑,一些地区、企业和领域要争取全国一流、世界一流。要在导向上和制度上激励干部大胆试、大胆闯,为大家创业、创新、创造提供宽松环境,允许在闯的过程中有失误,不能允许不去闯、不作为。
五要有学习的自觉。全省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掀起一场学习的新高潮,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要学习经济、科技、历史、文学,要多了解一些互联网、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云计算等新知识。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进而实现全省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上的新跨越。
六要有高尚的操守。要勤政为民、公道为政、廉洁为官,永葆政治本色,守住精 神家园。要有公仆本色、赤子情怀、担当意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说实话、办实事作为做人的基本品格,把职务当做事业来做,不说虚话、套话、官样话,不漂浮、不浮躁、不虚度,真正干出实绩来。要珍惜荣誉、珍惜职位、珍惜人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淡泊名利,做到洁身自好、慎独慎微,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官。要直面艰苦、忍耐清苦、乐于吃苦。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双良精神、“右玉精神”等山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工作上要夙兴夜寐,生活上要朴素无华,肯奉献、能舍弃、耐寂寞,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改革开放是突破口,要进一步激活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一要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山西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关键在于我们走出去的频率、走出去的远近、走出去的力度、走出去的效果。我们要用好“拿来主义”,树立“发现即发展、开放即发展、招商即发展”的观念,把招商引资作为抓住战略机遇期的重大举措长期坚持,对于环渤海要主动融入,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要加强互动,对于中部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要积极联手,进一步拓展发展半径。要抓住世界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一个地方、一个班子的重要参数。未来五年,引进资金要达到年均增长20%以上。各类园区既是工业集群化的承载体,又是招商引资的最好平台,招商引资额年均增长要达到30%,经济增幅要达到年均增长20%~25%。各级政府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软硬环境。县以上政府既要亲自动手抓招商,更要推动企业以企招企、以商招商,进行定点式、跟进式、持续式的精细化招商引资,掀起策划、引进、建设项目的高潮。
二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是转型发展的谋划者、发动者和组织者。企业转型升级,前提是政府的服务要转型升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政府服务企业创新的能力要提高。要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核心是站好位、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重点是简政放权、提升服务。为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 略,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落实首办负责制和限期办结制,对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要开辟审核“绿色通道”。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的联动机制、政银企沟通交流机制,为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投融资环境。
三要发挥好国有企业的骨干力量。国有企业要树立两个新的观念:一是煤炭等资源是国家赋予的,企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而不能躺在丰富的资源上满足于自己过好日子;二是资源型企业要大举向新兴产业进军,特别是向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进军,实现传统业态的精彩转身,把企业优势变为全省整体优势。国有企业要以资产资本化、资本股权化、股权多元化为重点,实施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高端化发展,发展几个行业龙头企业和全国、全球五百强企业。省属大企业要当转型发展的先锋队、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太钢要建设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十大资源型企业要围绕转型发展和做大做强,实施“双千亿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增投资和销售收入各1000亿元以上,翻一番以上)。对重点企业,要落实规划计划单列、适度放权等政策,并在资源、土地、投融资、科技、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其做大做强。
四要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民营经济究其实质是民本经济。民营经济越活跃,区域经济越具活力。民营资本多是我们的一大优势。要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真正对民营经济实行国民待遇,落实对民营经济的各类政策,凡是法律未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都要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寻找项目,引资引智,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转型发展项目。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鼓励民营企业家解放思想,从家族经济、伙伴经济走向现代企业制度。
五要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当前我国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最大特点是以区域为单元寻求突破。从国家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至今,已经批复十几个区域性综合配 套改革方案,先行先试成为改革的抓手。在我省建立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尽快批准实施。要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激发基层政权活力。要加大扩权强县工作力度,扩大县域发展的自主权。对市和重点县及有关区域,省里视情赋予“试验区”、“示范区”、“先导区”等政策措施。
六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从来都是事业兴败的关键因素。这里强调3点。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要把握好多元提名和民主推荐、集体研究的关系,从源头上防止少数人说了算。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很重要,但决不能简单以票取人,否则就是放弃领导集体责任。要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差额选拔的程序和办法,做到群众欢迎、干部服气。关于端正干部队伍风气。要在全省形成干事创业光荣、碌碌无为可耻的导向,领导干部要把精力用在谋事干事上。有的干部急功近利,心思不在工作上,不看别人干事,就看别人提拔,干了两三年就找人递简历,很浮躁,严重的跑官要官,影响很坏。要加大整治力度,改变这种不良风气。关于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的若干指标量化成百分制,对领导干部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和干部的奖惩、升降挂钩,做到能者用、好者上、庸者下,让吃苦的人吃香,让有为的人有位,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风气。
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抓转型、谋跨越作为主要任务。要建设奋发有为、坚强有力,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上有大作为、有大建树的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要当好第一责任人,既要科学部署,又要有力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县一级班子既是上级部署的执行者,又是落实部署的决策者,在全局工作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要特别予以重视和加强。二是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促进各项任务有效落实。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把广大基层 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力凝聚到转型、跨越的生动实践中来。三是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工作贵在落实,转型必须苦干。各项任务要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名领导干部头上,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岗位上,做到人人有责任、有担子、有追求。四是上一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关心支持下一级工作。对于下级要多关注、多支持,敢于放手,鼓励担当。要深入基层、深入项目、深入一线,为基层和企业搞好服务,排忧解难。五是形成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积极支持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国防后备力量的生力军作用,加强宣传鼓劲,张扬闪光面、光明面、积极面,在全社会形成齐心协力谋跨越、促转型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山西转型发展正当其时,山西跨越发展前景灿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促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第三篇: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
——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袁纯清
(2010年7月2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省委认为,山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着眼“十二五”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从山西省情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必须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埋头苦干,为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把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山西实际。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经济指标恢复或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步入稳步较快增长区间。经过 努力,可以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山西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山西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山西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面临巨大压力,与全省人民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足;最突出问题是新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储备不足,从“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落实情况看,新型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等指标离目标值还有较大差距,将对我省发展后劲形成制约;最紧要的问题是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一些干部不去想大发展,一些干部不敢于大发展,一些干部不善谋大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的发展寄以殷切希望,胡锦涛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明确指出要在“三个方面下工夫”。山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资源、壮美的山川,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并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有着明清时代就走出去敢为天下先的晋商文化,有着共和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承载,更有着3400万勤劳智慧的三晋儿女。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历史趋势,面对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新技术革命成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的时代特征,全面转型是山西的必由之路,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选择。
一、顺应转型发展的时代潮流,登高望远谋划未来发展
第一,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谁能及时转型、成功转型,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对过度负债消费发展方式的冲击,又是对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增长模式的冲击。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孕育重大变革,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型,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和转移势不可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不转则罔,不进则退,必须紧紧抓住这次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
第二,转型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今后发展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道路就会越走越艰难,并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八个加快”的要求,为我们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
第三,转型发展是山西的根本出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在享受煤炭红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格局令全省深思、为世所关注,转型发展亟待全面破题。
——我省产业结构不合理,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源供应的 老路。单一的产业结构,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的增长方式,使山西经济脆弱性突出,大起大落成为难以摆脱的痼疾。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使山西两次受到重创。究其原因,一是能源重、化工轻;二是采冶重、制造轻;三是生产重、服务轻;四是材料重、加工轻。
——我省目前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我省“十五”时期的高增长,主要依靠煤炭产能的扩张和煤炭价格的提升,“十一五”以来增长放缓,主要是煤炭产能扩张有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边际效应递减。产能不可能无限扩张,而且煤炭市场价格已到高位,盈利空间呈减少趋势。加上国家对高耗能行业严格控制,能源需求增长将逐步进入相对平稳期,降低传统能源份额是必然趋势。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现有增长模式下,经济增幅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都在增大。
第四,转型发展是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我们要把转型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省委常委会认为,我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定位是: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GDP年均增长13%,GDP总量力争达1.7万亿元,努力实现翻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34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1800亿元,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投资总量力争超过5万亿元,年均投资达1万亿元;工业增长年均超过15%;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城镇居民收入“十二五”末超过3万元,农民收入超过9000元。
二、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
——关于工业新型化。所谓工业新型化,从趋势上讲,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粗放能耗型增长到集约节能型发展的工业化;从驱动上讲,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工业化;从产业上讲,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从形态上讲,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工业化;从经济学角度讲,是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快的工业化;从目标上讲,是落后生产力得到淘汰,先进生产力得到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工业化。
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我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概括起来就是: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在实现煤炭产业高效绿色安全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提升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物流会展、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研发设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高级化拓展,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的转变,做一篇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市场的大文章。重点抓好7条路径:
路径之一是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一是全循环。在政策上,把循环经济作为基本的市场准入标准、技术原则和生产方案,用已经认知的循环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循环改造,做到循环化生产,新上项目都要严把循环经济门槛;在内涵上,既包括从物理形态循环向化学形态循环转变,又包括资本、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循环;在外延上,不仅产业内部要循环,关联产业之间也要循环,动脉产业的循环与静脉产业的循环要结合起来;在全局上,从企业的小循环入手,向行业中循环拓展,最终形成区域大循环,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是抓高端。抓技术链条的高端,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不断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向资源转化的技术前沿进军;抓产业链条的高端,用信息化、自动化和高科技推动主导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精、尖延伸再延伸,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品牌产品并形成新业态和新模式;抓利润链条的高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在不断加工转化过程中获得几何级数增长,实现发展效益最大化。山西煤化工研发力量在全国是比较强的,要依托国家级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资源优势、资本优势、资信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把技术链、产品链、资本链、利益链统一起来,建立煤化工技术联盟,大力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的整合,以煤层气、焦炉煤气、劣质煤为重点,发展节水型煤化工,实现优势互补、优势嫁接、优势放大。
路径之二是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煤机制造是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所在。我们要依托太重煤机等龙头,形成集采煤、掘进、输煤、井下基础配件于一体的煤机设备产业链,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煤机产业基地,实现由煤炭装备买入省向制造省、输出省的转变。
路径之三是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 流业,实现经济运行效率大幅提升。要瞄准建设环渤海、黄河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依托煤炭优势策划一个整体物流产业链,整合提高物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配臵能力,将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业,推进物流中转无缝对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在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中提升山西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路径之四是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环境压力向发展动力的转化。煤炭及相关产业是节能减排的主战场,也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大市场。我们要顺应发展潮流,扶持节能环保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项目,大力发展清洁技术、节能技术和节能环保服务、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路径之五是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把一个优势变成两个乃至多个优势。在产业组合中形成竞争优势,是我省的战略突破口。我省已经掌握LED、多晶硅铸锭炉等核心技术,要集中力量发展LED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力争到2015年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在新材料产业上,要依托优势企业和产品,向材料制造和高端“智”造挺进,做大做强以不锈钢加工园区为代表的一批材料加工业园区。
路径之六是围绕煤炭及关联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 争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重点突破。要集全省之力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发挥核心企业的示范作用,鼓励资源型企业利用资本优势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围绕转型发展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实施科技重大专项。
路径之七是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一是大片大作大戏表现。抓住创意这个核心,推出一批影响大、叫得响、水平高的文化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二是大集团运作。在组建出版发行集团的基础上,尽快组建广电网络、电广传媒、影视、演艺、报业五大文化产业集团,条件成熟时组建文化产业投资集团,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三是大景点支撑。重点抓一批体现山西文化符号和元素的景点和项目,集中进行包装、推介、扩散。四是大服务引领。要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准,引进文化旅游产业领军人才,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的服务层次。五是大会展集聚。要加快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引进和扶持综合实力强、专业水准高的会展企业,吸引承办国内外专业性商务会展,争取举办国内外大型文艺会演、体育赛事、专业论坛,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会展品牌。
要走好以上路径,必须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 手段。一要打好“资源为王、成本优势”这张牌。我省地下、地上资源都具有稀缺性,关键是去发现和用好这种稀缺性,在竞争中获取成本优势,更多地掌握市场交换的话语权、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市场开发的优先权。二要坚持资源跟着高端产业走。今后原则上不再审批纯粹商品煤项目,要根据高端产业的需要予以配臵,文化旅游资源也要在整合集聚中走向高端化,让资源在与高端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最大值。三要实现“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四要突出创新引领、标准为上。既要适应市场又要敢于引领市场,敢于在优势领域创制技术路线、生产模式和技术标准,用创新增加供给,用供给创造需求,把无形资产转化成经济效益,实现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五要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各级各类开发区为承载,做到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共建共享,形成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形成集群发展的突破态势。六要树立“资源有限、创造无限”理念。既要“有中生有”,用资源换资本、换技术、换市场、换项目,又能“无中生有”,用胆气和才智把握大势,用发散思维激活要素,在创意中开创新的产业大天地。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加大对科教的投入力度,努力使山西在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创造创新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
——关于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对我省而言,就是利用特有的农产品资源禀赋,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 县域工业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要坚持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要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和科技支撑,全力推进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出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规划,把各项政策和要素集聚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上来,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聚集度,形成若干以十万亩、几十万亩和十万头(只)、几十万头(只)为片区的种植养殖基地。要突出县域工业化这个核心。山西县情差异较大,发展县域工业关键在因地制宜形成主导产业。要以县级工业园区为承载,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要夯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基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扶持省、市、县级示范社为抓手,在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完善机制上下工夫,让合作社覆盖更多农户。坚持农科联动,因地制宜组建农科公司,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入股,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制度。依托“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实现农民和市场有效对接。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引导以煤补农资金和社会资源投向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县级调控经济的权限,允许以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
要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增加用工用人岗位;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民期盼的新政策;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农村聚集,促进土地收益更多用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以片规划、突出产业、集中投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推动扶贫开发由整村推进向片区开发转变。要加大企业扶持贫困村的力度,实现企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双向互动。
——关于市域城镇化。要准确把握城镇化演进规律,以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创新园区支撑城镇化建设,以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推动城镇化建设,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
一要形成以“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的互促互动。按照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的要求,我省要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大县城为重点构建城镇群。“一核”即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一圈”即太原大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大都市圈;“三群”,一是以大同、朔州为核 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二是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三是是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
要特别强调的是,太原都市圈是全省城镇化战略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力度,全面提速,确保“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和其他城镇群,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明显提升,通过构建高速公路“一小时通达”城市圈,形成有机融合的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生态圈。其他城市和城镇群也要加快发展。比如,大同的建设标准要向北京、天津看齐,依托塞外古都、大佛名城的底蕴建设现代化城市;阳泉要以建设新区为突破口,建设区域性大城市,成为与太原、石家庄相互策应的中心城市;运城要放宽视野,提高标准,建设新型工贸旅游大市,形成与郑州、洛阳、西安联动发展的格局,成为山西向西向东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以长治为核心的上党城镇群,要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城镇群。
二要强化规划的引领力和建设的创新性,充分体现城镇的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要按照城镇群发展、大中城市提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矿城转型、小城镇建设等不同层面,科学制订城镇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城市规划建设要体现独特的灵魂灵气和人文情怀,做到环境艺术与特色建设兼收并蓄、历史传统与现代风貌相得益彰、自然风光与人工塑造珠联璧合,建设若干亮点片区和现代城 镇,对内有宜居性,对外有吸引力。要加快工矿型城镇转型步伐,探索一些城市城区、郊区、矿区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通达性、功能性、安全性。要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强度,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高铁、空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城镇群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要建设智能化城市,提高交通、水网、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要创新理念,把城镇化建设分解成若干项目,以新的融资形式搞好建设和经营。
四要创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机制,让更多的人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努力消除户籍、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玻璃门”,让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有序变为市民、融入城镇。要加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多种途径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农民工与城镇产业工人劳动待遇平等化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完善土地管理使用制度,探索推广节地发展、错位发展、集约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城乡统筹。
五要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要不断加大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充分体现其“普善效能”。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 程,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领导干部对群众要倾情,经常深入群众,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倾心,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倾力,实实在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关于城乡生态化。必须处理好经济和生态的关系,真正把环境作为生产力,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建设绿化山西。今后十年,要确保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到2020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26%,也就是国际通用的生态良好指标最低线。一要牢固树立栽树就是栽历史、就是栽人文、就是栽政绩的理念。二要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有效做法。把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和推动富民强省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快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发展森林旅游、生态疗养,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和种苗花卉、林下资源等产业;一方面要求上项目、办企业、建园区,都要做到建设与绿化同步进行、经济与生态并驾齐驱。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要向林业建设倾斜,推广“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等好做法。让产业发展过程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三要充分发挥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抓住明晰产权这个核心,围绕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两大目标,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加大扶持力度,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为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提供体制保证。
建设气化山西。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要着力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利益衔接机制要活。以政府为主导,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以资产为纽带,把各地各类资源和具备实力的企业连接起来,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合资合作、共赢发展,形成有利于“四气合一”进入千家万户的体制机制,形成可持续的气化运行机制。二是管网覆盖面要广。努力实现气源管网对市、县和建制镇全覆盖、重点工业用户全覆盖、重点旅游区全覆盖。在推进城镇人口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加大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力度,发展大中小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水平。
建设净化山西。一要在“节”字上下工夫。坚决防止“两高一资”企业盲目扩张,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管理、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特别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科学配臵黄河水,开发推广工农业节水技术。二要在“减” 字上下工夫。抓好火电脱硫工程,所有新建和改、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设施;大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三要在“治”字上下工夫。持之以恒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继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和汾河流域、太原西山地区等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矿山生态修复。运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机制,发挥大型企业的优势,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集中供热工程,加快县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四要在“创”字上下工夫。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对创建活动搞得好的,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奖励。
建设健康山西。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治理、水源地保护、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地生活和工作。顺应群众想健身、盼健康的要求,广泛宣传健康生活理念,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大力发展卫生医药事业、基层文化事业、健身健康产业,帮助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三、以解放思想和提升干部素质为先导,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解放思想是前提,要甩掉包袱、快步前进。第一,从煤炭依赖中解放出来。在煤上解放思想是山西最大的解放思想。要从新技术的视角看煤炭,既要认识 到煤是燃料,更要认识到煤是原料和资本,重新认识煤、科学定位煤、深度利用煤。要从多元优势的视角看煤炭,山西煤炭不仅具有成本优势、品种优势、运距优势,更有转化优势、延伸优势,真正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要从立体的视角看煤炭,推进煤炭采掘、煤炭转化、煤炭装备制造、煤转化技术和安全生产设备研发、煤炭相关产品交易、煤炭资本运作和金融服务等产业相互融合、一体多元发展。
第二,从政府依赖中解放出来。上级政府要加大对下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同时,各级政府作为施政主体,更应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谋发展、作决策,成大事。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倡导“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按照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指出的方向,在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开拓进取中创造业绩,特别是要靠资本运作、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和先进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涌现出更多新晋商。政府要少点管制、多点服务,主动给企业松绑,为企业闯、占市场搞好服务。
第三,从内陆经济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随着交通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变平了、变小了,所有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内陆地区同样可以弯道超车,表里河山的三晋大地同样能创造伟大奇迹。要破除小富即安、不富亦安的小农意识,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 狭隘观念,懂得“零永远是零、负数可以变正数”的辩证法,做到敢“舍”善“得”,善于捕捉信息、开放思维,在共生共赢中把握发展先机。
第四,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解放出来。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闯市场的能力,特别是要学会运用金融手段谋求发展。要通过企业上市、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加强与银行业的战略合作,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有机融合。
第五,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要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对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新的规则保持高度敏感,在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模式上不停歇地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勇于走在时代前列,强化直接入轨、后来居上、三步并作两步走的紧迫感,摒弃四平八稳、留有余地的思维方式,以人一之我百之、人十之我千之的精神,敢于背水一战、跨越发展。
(二)干部保证是关键,要下大力气加强作风和本领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现发展转型,关键是干部要转型;干部转型,首先是思想要转型。总的要求是:素质提升,就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名利观、权力观,做学习型、知识型、实干型的领导干部;作风转 变,就是坚强有力、奋发有为,不松懈、不折腾、不观望,勤思勤为不懈怠、脚踏实地不漂浮、立说立行争朝夕;能力加强,就是谋发展、干发展、能发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有办法、有主意、有对策,说话有人听、有人跟、有人干;管理从严,就是对干部要以实绩和成效论英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具体讲,领导干部要做到以下6点:
一要有世界的眼光。干事业的舞台在山西,但发展的空间在山西之外。在信息化和“地球村”时代的今天,世界眼光已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认识山西省情和发展阶段离不开世界眼光,科学定位山西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离不开世界眼光,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样离不开世界眼光。既要立足山西看世界的发展,也要放眼世界看山西的发展。西方国家把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作为新的发展引擎,我国也提出大力发展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考虑我省转型发展时,必须充分考虑这样的大背景。总之,就是要用别人的眼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别人的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路径,用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本领。
二要有战略的思维。境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每个领导干部要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时常关注政策的走向、世界的走向、经济的走向、科技的走向,善于在复杂局面中谋篇布局,在严峻挑战中抓到机遇,在激 烈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战略把握上高人一筹。当前特别需要我们立足省情、市情,扬长避短,确定发展重点,实现弯道超车。
三要有“结合”的本领。领导工作难在“结合”,高在“结合”。要在用好政策与破解难题的结合上长本领。深刻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完善我省产业和项目规划。要用心学习政策、研究政策、用好政策,用政策破解现实难题。要在项目策划、布局与项目推进的结合上长本领。在策划、布局项目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推进和落地。如果说策划、布局项目体现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决策力,那么推进和落实项目则主要考验我们的执行力。要在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的结合上长本领。作为煤炭大省,必须树立强烈的安全危机意识,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始终信守所有发展中安全发展是最硬的发展,始终秉持所有指标中安全指标是最硬的指标,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把安全生产作为发展工程、生命工程、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稳步好转。在制定政策、布局项目的时候,要进行风险评估,防止因工作不当造成被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完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
四要有敢闯的勇气。邓小平同志说,敢闯敢冒才能走 出好路。能否转型、何时跨越,关键看领导干部是否敢闯敢冒。要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大胆探索,比如在资源开发上闯,通过中南部铁路建立我们自己的出海大通道,在新兴产业发展上闯,打造山西经济新的支撑;要敢于和善于破解难题,越是面临严峻挑战,越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越要有勇气、有担当;要勇于争先,市、县工作要按照山西一流来定位,全省性工作要按照中部一流来考虑,一些地区、企业和领域要争取全国一流、世界一流。要在导向上和制度上激励干部大胆试、大胆闯,为大家创业、创新、创造提供宽松环境,允许在闯的过程中有失误,不能允许不去闯、不作为。
五要有学习的自觉。全省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掀起一场学习的新高潮,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要学习经济、科技、历史、文学,要多了解一些互联网、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云计算等新知识。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进而实现全省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上的新跨越。
六要有高尚的操守。要勤政为民、公道为政、廉洁为官,永葆政治本色,守住精神家园。要有公仆本色、赤子情怀、担当意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说实话、办实事作为做人的基本品格,把职务当做事业来做,不说虚话、套话、官样话,不漂浮、不浮躁、不虚度,真正干出实绩来。要珍惜荣誉、珍惜职位、珍惜人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淡泊名利,做到洁身自好、慎独慎微,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官。要直面艰苦、忍耐清苦、乐于吃苦。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双良精神、“右玉精神”等山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工作上要夙兴夜寐,生活上要朴素无华,肯奉献、能舍弃、耐寂寞,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改革开放是突破口,要进一步激活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一要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山西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关键在于我们走出去的频率、走出去的远近、走出去的力度、走出去的效果。我们要用好“拿来主义”,树立“发现即发展、开放即发展、招商即发展”的观念,把招商引资作为抓住战略机遇期的重大举措长期坚持,对于环渤海要主动融入,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要加强互动,对于中部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要积极联手,进一步拓展发展半径。要抓住世界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一个地方、一个班子的重要参数。未来五年,引进资金要达到年均增长20%以上。各类园区既是工业集群化的承载体,又是招商引资的最好平台,招商引资额年均增长要达到30%,经济增幅要达到年均增长20%~25%。各级政府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软硬环境。县以上政府既要亲自动手抓招商,更要推动企业以企招企、以商招商,进行定点式、跟进式、持续式的精细化招商引资,掀起策划、引进、建设项目的高潮。
二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是转型发展的谋划者、发动者和组织者。企业转型升级,前提是政府的服务要转型升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政府服务企业创新的能力要提高。要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核心是站好位、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重点是简政放权、提升服务。为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落实首办负责制和限期办结制,对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要开辟审核“绿色通道”。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的联动机制、政银企沟通交流机制,为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投融资环境。
三要发挥好国有企业的骨干力量。国有企业要树立两个新的观念:一是煤炭等资源是国家赋予的,企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而不能躺在丰富的资源上满足于自己过好日子;二是资源型企业要大举向新兴产业进军,特别是向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进军,实现传统业态的精彩转身,把企业优势变为全省整体优势。国有企业要以资产资 本化、资本股权化、股权多元化为重点,实施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高端化发展,发展几个行业龙头企业和全国、全球五百强企业。省属大企业要当转型发展的先锋队、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太钢要建设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十大资源型企业要围绕转型发展和做大做强,实施“双千亿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增投资和销售收入各1000亿元以上,翻一番以上)。对重点企业,要落实规划计划单列、适度放权等政策,并在资源、土地、投融资、科技、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其做大做强。
四要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民营经济究其实质是民本经济。民营经济越活跃,区域经济越具活力。民营资本多是我们的一大优势。要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真正对民营经济实行国民待遇,落实对民营经济的各类政策,凡是法律未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都要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寻找项目,引资引智,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转型发展项目。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鼓励民营企业家解放思想,从家族经济、伙伴经济走向现代企业制度。
五要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当前我国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最大特点是以区域为单元寻求突破。从国家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至今,已经批复十几个区域性综合配套 改革方案,先行先试成为改革的抓手。在我省建立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尽快批准实施。要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激发基层政权活力。要加大扩权强县工作力度,扩大县域发展的自主权。对市和重点县及有关区域,省里视情赋予“试验区”、“示范区”、“先导区”等政策措施。
六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从来都是事业兴败的关键因素。这里强调3点。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要把握好多元提名和民主推荐、集体研究的关系,从源头上防止少数人说了算。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很重要,但决不能简单以票取人,否则就是放弃领导集体责任。要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差额选拔的程序和办法,做到群众欢迎、干部服气。关于端正干部队伍风气。要在全省形成干事创业光荣、碌碌无为可耻的导向,领导干部要把精力用在谋事干事上。有的干部急功近利,心思不在工作上,不看别人干事,就看别人提拔,干了两三年就找人递简历,很浮躁,严重的跑官要官,影响很坏。要加大整治力度,改变这种不良风气。关于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的若干指标量化成百分制,对领导干部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和干部的奖惩、升降挂钩,做到能者用、好者上、庸者下,让吃苦的人吃香,让有为的人有位,形成良 好的用人导向和风气。
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抓转型、谋跨越作为主要任务。要建设奋发有为、坚强有力,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上有大作为、有大建树的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要当好第一责任人,既要科学部署,又要有力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县一级班子既是上级部署的执行者,又是落实部署的决策者,在全局工作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要特别予以重视和加强。二是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促进各项任务有效落实。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把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力凝聚到转型、跨越的生动实践中来。三是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工作贵在落实,转型必须苦干。各项任务要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名领导干部头上,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岗位上,做到人人有责任、有担子、有追求。四是上一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关心支持下一级工作。对于下级要多关注、多支持,敢于放手,鼓励担当。要深入基层、深入项目、深入一线,为基层和企业搞好服务,排忧解难。五是形成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积极支持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 国防后备力量的生力军作用,加强宣传鼓劲,张扬闪光面、光明面、积极面,在全社会形成齐心协力谋跨越、促转型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山西转型发展正当其时,山西跨越发展前景灿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促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主战场建功立业 ──在全省兴起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新高潮
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8月28日)
袁纯清
省委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在全省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激励和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顽强拼搏,创先争优,把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的部署落到实处,加快转型 发展、跨越发展步伐。刚才,6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县历任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真干大干实干苦干,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0.3%提升到52%,90%以上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把一个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生态良好的“塞上绿洲”,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奇迹,孕育了弥足珍贵的右玉精神。不久前,刘云山同志专程到右玉考察,对右玉精神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指出,右玉书记们选择了种树,实际上是选择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想,选择了“山河秀美、人民幸福”的信念,选择了“心忧天下、关爱百姓”的情怀。他们的政绩写在山川大地,印在老百姓心底,那一片片绿色是他们的一座座丰碑。刘云山同志对右玉精神的高度评价和深度阐发,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右玉精神的理解,也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指明了方向。
第一,右玉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民利民,忠实践行党的宗旨。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高寒干旱地区,消除恶劣生态环境对生存、发展的严重威胁,是人民群众面临的最大问题。无论是在缺衣少穿的困难年代,还是在有水快流、挖煤致富的改革开放初期,右玉各级领导班子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群众期盼作为最大追求,把群众福祉作为最大政绩,率领广大干部群众致力植树造林,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体现了极其宝贵的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体现了正确的工作观、事业观、政绩观,体现了坚强党性和为民情怀。
第二,右玉精神的本质内涵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凭信念、凭精神、凭勤奋干事创业。右玉是国定贫困县,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常常是有心栽树,无钱买苗,干什么事情都要受到落后条件的制约。但是干部群众坚信:怕难没有出路,穷熬不如苦干。全县上下勤俭节约过日子,勒紧腰带干事业,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面对植树任务,没有人问钱在哪里,没有人讲条件要报酬,凭着苦干加巧干、觉悟加义务、镢头加窝头的拼搏精神,克服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打胜了一场经年累月、艰苦卓绝的造林绿化“人民战争”,展示了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的气概。右玉精神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艰苦奋斗的意志不能弱,本色不能忘,传统不能丢。
第三,右玉精神的基本要素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由于气候寒冷、干旱少雨、风沙侵袭,在右玉要想栽活一棵树,通常得用几年时间,需要比别的地方付出多得多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在右玉是十分耕耘只有一分收获。尽管如此,右玉干部群众认准目标不观望,遭遇挫折不气馁,面对困难敢胜利,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 之我百之的精神,披荆斩棘、艰辛探索,矢志不移、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年一年、一届一届地坚持下来,独木终成林,荒原变绿野。右玉十八任县委书记“绿色接力”、“责任传递”,“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树立了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深刻诠释了正确政绩观的内在要求。
第四,右玉精神的珍贵本色是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在干事创业中锤炼自己、改变山河面貌。他们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力量在一线凝聚;干部在一线工作,组织在一线考察;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靠一把铁锹两只手,“挖开黄沙找新土,刨开碎石换土层,捆住秸秆堵流沙”,一棵一棵地把树栽活;靠因地制宜,大胆实践,摸索出树草结合、乔灌混植、以草护林、以林固沙等有效方法;靠“资金不够义务补,物质不够精神补,白天不够晚上补”的精神,办成了常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右玉精神说明,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成就事业必须干实事、重实效,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紧而又紧,一抓到底。
右玉精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实践成果,是民族精神和党的政治优势、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在新形势下的发扬光大,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教材,是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的一面旗臶,是山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资源。
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提出要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建设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在全省上下形成广泛共识,激发出全省人民的创业热情和干劲。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艰苦拼搏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既需要热情,又需要韧性,既要刻不容缓地干起来,又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们要在全省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为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坚定信念,牢固树立强省富民的政绩观
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信念立,干劲增;信念坚,事业成。一个人没有信念就没有意志和勇气;一个政党没有信念就没有凝聚力;一个国家和地区没有信念就没有发展的希望。我们党成立89年来,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抛洒热血而一往无前,艰苦奋斗而始终不渝,都因为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山西人民在战争年代为抗战支前作出巨大奉献和牺牲,靠的是信念;在建设时期为国家提供100多亿吨煤炭,靠的是信念;今天我们要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一难题,实现跨越发展,靠的也是信念。学习弘扬右玉精神,首先要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强化强省富民的信念,并内化为我们的政绩观,藉以焕发出新的精神风貌和强烈责任心。当前,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就是山西最大的强省富民。不全面转型,资源浪费、生
态退化、环境污染的状况难以扭转,产业结构单一粗放的局面难以改变,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能力难以增强;不加快跨越,经济实力就不会快速增强,与各地的发展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改革发展稳定中的许多问题就不能解决,人民生活水平就不可能有大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转型、跨越是关乎山西发展全局和全省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我们要围绕这件大事进一步坚定信念,把各种力量凝聚到这件大事上来,把各种资源集聚到这件大事上来,不观望、不犹豫、不动摇,动员全省人民认准目标,全力以赴,勇往直前;我们要围绕这件大事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像右玉人那样敢于干常人不敢干的事,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十分珍惜面临的机遇,大力激发蕴藏在全省人民中的强大力量,以必胜信心实现奋斗目标;我们要围绕这件大事制定工作举措,细化目标、任务、项目,排出时间表,落实到人头上,只要是有利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事情就下决心去做,千方百计地去做好。总之,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办好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实事,办好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办好有利于改革发展的难事,办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以倾心倾力、扎实有效的工作,把汗水洒在三晋大地、把政绩留在群众心底。
二、激浊扬清,旗臶鲜明地反对不良风气
干部作风关系发展全局,关系百姓祸福。全省干部队伍
整体上是好的,但是在作风上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闲话风、吃喝风、玩乐风”在一些干部中比较突出。有的把功夫用在嘴头上,坐而论道,热衷空谈,凡事不下真功夫;有的不仅自己不干,还评头品足,说三道四,拨弄是非;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既无激情,也无干劲,得过且过,对任务躲,对工作拖,对责任推;有的只作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华而不实,沽名钓誉;有的喜欢吃喝应酬,拉拉扯扯,团团伙伙,沉湎于低级趣味;更有甚者,把工作职位作为捞取个人好处的手段,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最近,省纪委组织各地和有关部门对机关干部上班时间在茶社、洗浴场所、歌厅等休闲娱乐场所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明查暗访,查出违规公务车131台,查实工作时间在休闲娱乐场所活动的国家工作人员67名,其中县处级干部3名,乡科级干部10名,已经和正在作出严肃处理,有的还要在媒体曝光。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干部作风问题的严重性,这些不良风气发展下去,既毁了我们的干部,也损害了党的事业,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决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旗臶鲜明地予以反对。
狠刹不良风气,关键是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带头抓。“一把手”不抓队伍不抓作风,就是不称职,就是软弱无力,就是旗臶不鲜明。党政“一把手”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
位的作风建设负总责,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又要敢抓敢管、令行禁止。要结合实际出台加强作风建设的过硬措施,对作风好的要褒扬,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提醒,对屡教不改的要执行纪律、采取组织措施。省委要求,近期各级党组织都要过一次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专题组织生活会,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右玉精神当作一面镜子,进行深刻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来、找准确,针对性地寻根源、作剖析,定措施、搞整改,以右玉精神升华思想,改进作风,推动工作。改进作风,首先从工作纪律和工作秩序的ABC抓起,可以先明确四条:一是严禁上班时间打牌、下棋、打麻将和玩电脑游戏等行为;二是严禁上班时间和用公款到茶社、洗浴场所、歌厅等休闲娱乐场所消费;三是杜绝上班时间迟到早退、串岗离岗、扎堆聊天;四是严禁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作为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要把上述四条作为起码的行为规范和工作纪律,认真遵守执行。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要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检查和查处力度,以整肃风气,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
三、求真务实,努力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树是一棵一棵栽出来的,房子是一砖一砖砌起来的,发展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干上来的,总之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件一件做出来的。天上不会掉下馅儿
饼,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前一段我省党政代表团到津冀蒙鲁考察,所到之处,都在上项目、建园区,吊塔林立,一派生机,从省区市领导到基层干部,说起发展非常兴奋,说起项目如数家珍,明显感到干事创业的劲头比我们大、氛围比我们浓。大家都感到,我们与发达地区相比,不仅有思想解放程度的差距,更有在干事的热情、激情、干劲、力度上的差距。主要是缺乏只争朝夕、立说立行的精神状态,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突出。要认识到,实干还是虚干,真干还是假干,大干还是小干,反映的是一个干部的思想境界和党性观念。没有一种苦干实干的精神,没有一种争分夺秒的士气,没有一种志在必得的气魄,任何宏伟蓝图只能是空中楼阁,任何美好设想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个行动胜过十打纲领,一份实干强过百份空谈。我省多数地方条件不比右玉差,右玉能够做到的,其他地方没有理由不做到。
真抓实干,关键在抓。对领导干部来说,抓不好落实是不称职,不抓落实就是失职。要注重抓关键。围绕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明确重点任务,研究突出问题,制定落实措施,特别是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工程,认真解决事关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以及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中的突出问题,一抓到底,务见实效,以重点突破打开工作局面。要善于抓项目。创新思路、拓宽视野,积极探索
资源换项目、资源换产业的具体思路和办法,千方百计策划、创意、引进项目,走出去发现商机、寻求合作,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以资引资,形成项目建设的热潮。要致力抓氛围。有干事创业的氛围,懒人可以动起来;没有干事创业的氛围,勤快人也会变懒惰。要把干部队伍的精力引导到发展上,大力倡导全民创业,使干事创业成为强劲的主旋律。要加强服务型机关、服务型政府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岗位当成事业来做,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真抓实干,核心在干。温州模式、浙江模式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要鼓励大干,褒扬实干。每项工作都要做到目标明确、标准明确、要求明确,做到事事有目标、人人有专责。凡定下来的事情,当天的事当天办,当月的工作当月做,当年的任务当年毕,既要讲速度、讲进度、讲力度,又要求质量、求精细、求最佳,不能等待观望、听天由命、怨天尤人,更不能束手无策、推诿扯皮、贻误时机。
四、赏罚分明,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是干工作、促发展、用干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一些地方发展不快、活力不强,一些干部缺乏向上向好的动力,关键是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如果不能做到责任明确、赏罚分明,踏实干事、成绩突出的干部得不到重
用,无所事事、作风不正的人得不到惩戒,这对工作是最大的伤害,对干部积极性是最大的挫伤。要以实绩和成效论英雄,让用心谋事、踏实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没市场。要强化三条措施:一是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全面工作和重点专项工作,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抽查和复查。实行建账、查账、交账制度,正在进行的查进度,已经完成的查效果,没有完成的查原因,盯住要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彻底改变重部署轻检查、有责任无追究的状况。二是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省委常委会已经研究审定了我省目标任务考核办法,近日即颁行。将主要目标任务量化成百分制,一年一考核,并打分排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奖惩使用挂钩,引入末位淘汰制,考核得分排在最后1名或确定为较差等次的,对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诫勉谈话,连续2年被确定为较差的,对主要负责人或负有责任的班子成员采取组织措施。三是对重点工作进行观摩检查。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10月份对各市重点工作进行观摩检查,听取落实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的实际举措,一个市一个市地看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集中进行点评。这项活动要形成制度,今后每年组织一次,通过观摩检查,对好的给予鼓励,对差的施以帮促,促进互比互学、争先发展。
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是思想洗礼,更是实践行动。这次会议后,各地要拿出实际举措,兴起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新高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把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实际行动。要及时总结、大力宣传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抓转型、谋跨越的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要组织好参观学习,按照省里的安排,分期分批组织县处以上领导干部,到右玉实地参观学习,亲身感知,接受教育。我们要让右玉精神在三晋大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创先争优、创新务实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以新作风、新作为取得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成就!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第四篇: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 ——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9日)
袁纯清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省委认为,山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着眼‚十二五‛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从山西省情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必须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埋头苦干,为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把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山西实际。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回升稳步向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要成果,煤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循环经济迈出坚实步伐,节能减排得到切实加强,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交通、水利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三农‛工作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五大惠民工程‛和农村‚五个全覆盖‛为重点的民生关怀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以强有力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扭转了一度时期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发挥了首都‚护城河‛作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得到加强,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力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干部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健全,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新进展。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经济指标恢复或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步入稳定较快增长区间。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山西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山西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山西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面临巨大压力,与全省人民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我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足。纵向比成绩明显,横向比差距不断拉大,一些经济总量长期排后于山西的省份这几年超越了我们。‚十五‛末的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排全国第21位,先后被广西、内蒙古、陕西、江西、天津超过,四年后退五位。从人均看,我省2005年人均C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9%,排全国第15位,2009年为85.5%,下降3.5个百分点,后退两位。从增速看,‚十五‛期间我省GDP年均增长13.3%,而‚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10.5%,在中部和周边均排末位。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排全国第23、22位,数量和增速在中部均排末位。毗邻的内蒙古,人口比我省少987万,2002年到2009年CDP年均增长18.7%,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经济总量从2006年起超越我省,2009年比我省多出2360.1亿元,同时煤炭产量和发电量均超过我省。
我省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新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储备不足。尽管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了很大决心,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的问题依然突出,支柱产业大多属于传统低端产业,新的增长点不多,新兴产业项目不足,而且产业链条短、规模小,高端产品少。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增长呈放缓趋势。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十一五‛前四年也落后于中部和周边省份,年均增长排最末一位。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中部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全省新开工项目3684个,在建项目5915个,分别居全国第19、21位,在中部居末位。从‚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落实情况看,新型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等指标离目标值还有较大差距,将对我省发展后劲形成制约。
我省面临的最紧要问题是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全国各地千帆竞发,中部及周边竞相崛起。山西必须有大发展,这是形势所逼、群众期盼,也是中央的希望。但是干部队伍中,对大发展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行动措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高度和力度。一些干部不去想大发展,对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严峻形势缺乏清醒认识,心思用不到发展上,更想不到大发展上,满足于资源优势下的小日子,沉醉于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习惯于按部就班,以文件贯彻文件,以开会落实开会,在得过且过中打发时光。一些干部不敢干大发展,由于我省近些年在全国排位连续下滑,加上几起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导致缺乏大发展的胆气、魄力和信心,或者认为山西追赶已没有希望,或者认为山西只要不出乱子就可以了,稳重有余闯劲不足,不敢谋划大思路,不敢出手大举措,不敢跳起来摘桃子。一些干部不善谋大发展,有思想固化、观念保守的问题,有知识老化、本领不强的问题,有情绪畏难、精神疲软的问题,有作风不实、干劲不大的问题,特别是谋发展、抓推动、干实事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打不开发展的新局面。
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的发展寄以殷切希望,胡锦涛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明确指出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山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资源、壮美的山川,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并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有着明清时代就走出去敢为天下先的晋商文化,有着共和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承载,更有着3400万勤劳智慧的三晋儿女。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历史趋势,面对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新技术革命成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的时代特征,全面转型是山西的必由之路,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选择。走遍三晋大地,所到处,我们无不被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的愿望和激情所感动,无不为这块黄土地的丰富资源、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所振奋。在7月23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上,大家一致表示,要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奋力进取、拼搏争先,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顺应转型发展的时代潮流,登高望远谋划未来发展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在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中,转型发展是基础,安全发展是保障,和谐发展是目标。只有转型发展,才能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提高发展的价值链,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转型迫在今天,跨越时不我待,必须抓住今天,把握明天,否则我们就会犯历史性错误。
第一,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谁能及时转型、成功转型,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英国依靠技术进步转向工业立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上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拐点时期,美国把信息技术转向民用领域,把高科技作为主攻方向,一举成为信息时代最大赢家。拉美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但由于未能及时转型,导致掉进‚拉美陷阱‛,发展长期徘徊。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对过度负债消费发展方式的冲击,又是对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增长模式的冲击。每一次经
济危机都是全球产业重新布局、科学技术实现突破和重振构建的过程。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孕育重大变革,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型,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和转移势不可挡。特别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世界主要国家都在谋划新的转型突破口。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新能源战略,加大对生物、信息和航天等领域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欧盟首脑会议通过欧洲‚2020‛战略,提出要加快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灵巧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不转则罔,不进则退,紧紧抓住这次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
第二,转型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7%左右,但每年耗用煤炭接近世界的四成,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18%,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之一。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一次能源消费非化石能源比率达到15%,任务非常艰巨。发达国家则着力推动形成碳交易、碳关税等规则和准则,使我国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今后发展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道路就会越走越艰难,并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八个加快‛的要求,为我们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各省区市都把加快转型,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作为面向未来的首选之举。广东首先提出‚腾笼换鸟‛,吉林最近提出转型‚八大举措‛,湖南提出弯道超车,一场新的发展赛跑,围绕转型全面展开。
第三,转型发展是山西的根本出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累计产煤110亿吨,净调出80亿吨。山西在享受煤炭红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格局令全省深思,为世所关注,转型发展亟待全面破题。
——我省产业结构不合理,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源供应的老路。单一的产业结构,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的增长方式,使山西经济脆弱性突出,大起大落成为难以摆脱的痼疾。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使山西两次受到重创。究其原因,一是能源重、化工轻。虽然长期定位于能源重化工基地,但是化学工业占全省GDP的比重不仅很低而且不断下降,1998年为9.78%,2009年为5.8%。资源转化更多地停留在煤电等初级过程,进入到煤化工、精细化工层面的不多。2006年国家发改委核准山西1500万吨煤化工指标,到去年煤化工实际产量为990万吨,其中尿素、PVC等传统化工产品为700万吨,甲醇仅52万吨,其他新型化工产品更少。近年来,发展新型煤化工成为一大潮流,河南、陕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都筹划、建设了一批百万吨规模的大项目。鄂尔多斯提出‚不当煤老大,要当煤化工老大‛,着力构建世界级新型煤化工基地,正在编制5000万吨煤制油基地规划。在这一轮新型煤化工发展格局中,我省落地项目与独特的煤炭优势显得很不相称。二是采冶重、制造轻。装备制造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1%,去年产值753.9亿元,居全国23位,在中部和周边都排末位。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总量偏小,集中度低,缺乏整机配套和拳头产品。三是生产重、服务轻。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有待提升,物流成本居高。四是材料重、加工轻。全省钢材、电解铝、氧化铝、金属镁产量分别居全国第8、第7、第4、第1位,但大多停留在原材料阶段,加工程度低,处于不经济状态。
——我省目前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历史表明,在产业发展比较粗放的情况下,静态的自然的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的高级生产要素以及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居于之导地位。我省‚十五‛时期的高增长,主要依靠煤炭产能的扩张和煤炭价格的提升,‚十一五‛以来增长放缓,也主要是煤炭产能扩张有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边际效应递减。目前
全省煤炭产量为6亿多吨,‚十二五‛期间可望达到10亿吨左右,产能不可能无限扩张,而且煤炭市场价格已到高位,盈利空间呈减少趋势。加上其他地区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国家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对高耗能行业严格控制,能源需求增长将逐步进入相对平稳期,降低传统能源份额是必然趋势。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在现有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都在增大。2009年我省GDP占全国的2.2%,而能源消耗却占到4.3%以上。尽管‚十一五‛我们能够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但只是低水平的,万元GDP二氧化硫、COD、烟尘、粉尘排放分别是全国平均值的2.61倍、1.23倍、3.47倍、3.72倍。
第四,转型发展是更好更快的发展。转型发展不是推倒重来,是对原有发展的扬弃,是一个整合、提升、深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的发展。具体到山西,就是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我省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一个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实质性提升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要把转型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省委常委会认为,我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定位是,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CDP年均增长13%,CDP总量力争达到17000亿元,努力实现翻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到34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00亿元,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投资总量力争超过5万亿元,年均投资达到一万亿元;工业增长年均超过15%;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城镇居民收入‚十二五‛末超过三万元,农民收入超过9000元。这是一个宏伟的设想,也是一个通过努力拼搏完全可以实现的理想。
二、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
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也是统筹兼顾、互促互动、有机统一的发展战略。
——关于工业新型化。所谓工业新型化,从趋势上讲,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粗放能耗型增长到集约节能型发展的工业化;从驱动上讲,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工业化;从产业上讲,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从形态上讲,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工业化;从经济学角度讲,是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快的工业化;从目标上讲,是落后生产力得到淘汰,先进生产力得到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工业化。
我们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资本,山西的工业新型化在一定程度上讲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我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概括起来就是: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首先要提升煤炭产业的整体水平,提高煤炭开采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煤炭洗选率,推动煤炭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实现煤炭本身的高效绿色安全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提升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物流会展、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研发设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高级化拓展,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的转变,做一篇面向全国、面向
世界市场的大文章。具体讲,重点抓好七条路径:
路径之一是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传统产业的潜力在循环、希望在循环、发展在循环。循环经济既是一个产业生态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开发由低端产业链到高端产业链,获得更高比较效益的过程。结合山西产业特点,要强化两个理念:一是全循环。就是在政策上,把循环经济作为基本的市场准入标准、技术原则和生产方案,用已经认知的循环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循环改造,做到循环化生产,新上项目都要严把循环经济门槛;在内涵上,既包括从物理形态循环向化学形态循环转变,也包括资本、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循环;在外延上,不仅产业内部要循环,关联产业之间也要循环,动脉产业的循环与静脉产业的循环要结合起来;在全局上,从企业的小循环入手,向行业中循环拓展,最终形成区域大循环,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抓高端。首先是抓技术链条的高端,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不断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向资源转化的技术前沿进军;第二是抓产业链条的高端,用信息化、自动化和高科技推动主导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精、尖延伸再延伸,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品牌产品并形成新业态和新模式;第三是抓利润链条的高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在不断加工转化过程中获得几何级数增长,实现发展效益最大化。山西是资源大省,也是‚资源可循环大省‛。这里,我们算几笔循环利用帐:一是粉煤灰。2009年全省电厂粉煤灰排灰量3596万吨,用来制砖,利润只有l亿元,但如果对其中有工业利用价值的1720万吨进行加工,可生产白炭黑228万吨(售价4000元/吨)、氧化铝570万吨(售价2400元/吨)、轻质碳酸钙1026万吨(售价500元/吨),利润在90多亿元以上,增值近100倍,如果氧化铝再向电解铝、铝材等延伸,增值空间更大。二是焦炉煤气。按现有100亿立方焦炉煤气发电测算,产值为20亿元,如果做煤化工,产值可达100亿元,增值5倍,进入精细化工增值更为可观。三是煤焦油。全省每年可产煤焦油320万吨(以焦炭产量8000万吨算),同时可产粗苯80万吨。煤焦油加工成沥青,产值达30多亿元,制成超高功率电极,产值可达2000亿元;粗苯加氢生产为苯、甲苯、二甲苯等产品后,产值达40多亿元,做成已二酸、己内酰胺等精细化工产品,可达140多亿元。南非索萨尔公司已生产出300多种煤化工产品。山西煤化工研发力量在全国是比较强的,要依托国家级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资源优势、资本优势、资信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把技术链、产品链、资本链、利益链统一起来,建立煤化工技术联盟,大力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的整合,以煤层气、焦炉煤气、劣质煤为重点,发展节水型煤化工,实现优势互补、优势嫁接、优势放大。要抓好潞安煤制油、晋煤甲醇制油等标志性项目的建设,发展一批百万吨级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和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路径之二是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山西是煤炭大省,也是煤机大市场。特别是资源整合后,全省有 584座矿井需进行机械化升级改造,煤矿装备需求预计达 500 至 700 亿元。我省煤炭装备制造业规模小、高端产品少。全国煤机领域 2 以为年销售收入 451 亿元,我省约占 1 / ro。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而煤机制造是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所在。我们要依托太重煤机等龙头,集中力量突破 0.5 米以下薄煤层采煤机、新型安全生产装备等技术,形成集采煤、掘进、输煤、井下基础配件为一体的煤机设备产业链,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煤机产业基地,实现由煤炭装备买入省向制造省输出省的转变。
路径之三是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经济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就是要把传统煤炭运输业提升为现代物流业,把主导产业的物流业拓展为全省范围的综合物流业。我省年外调煤炭 5 亿多吨,调进调出货物 10 亿吨,总物流量全国第一;全省道路货运车辆 38.7 万辆,而空驶率在 40 %以上,每年浪费货运能力 400 多亿吨公里。2009 年全省物流总成本占 GDP 的比重高达 28 %,远远高于 18.3 %的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我省物流总成本降到全国水平,就相当于增加 700 亿的 GDP。我省毗邻京津,出海便利,随着‚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和
大西、中南部出海通道等铁路大动脉以.及一批支线机场的建成,一个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要瞄准建设环渤海、黄河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依托煤炭优势策划一个整体物流产业链,整合提高物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配臵能力,将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业,推进物流中转无缝连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在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中提升山西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路径之四是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环境压力向发展动力的转化。煤炭及相关产业是节能减排的主战场,也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大市场。低碳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催生了节能减排的新产业、新工艺、新服务。预计未来五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可达 4 万亿元,山西应该力争在这个大‚蛋糕‛中获得更多份额。我省一些地方和企业在这方面已经迈出重要步伐,对蓄电池和电子废弃物进行再资源化综合利用,用城乡生活垃圾生产生物有机复合肥,利用垃圾进行绿色发电,等等,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我们要顺应发展潮流,扶持节能环保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项目,大力发展清洁技术、节能技术和节能环保服务、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路径之五是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把一个优势变成两个乃至多个优势。新能源新材料是高新技术的墓础和先导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我省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特别是煤层气、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铝镁合金、不锈钢、钦铁硼、纳米等新材料方面,有巨大发展潜力。在产业组合中形成竞争优势,是我省的战略突破口。如,利用坑口电厂电价优势,生产高载能的多晶硅,就形成了成本优势,优势叠加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我省已经掌握 LED、多晶硅铸锭炉等核心技术,要集中力量发展 LED 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力争到 20 巧年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在新材料产业上,要依托优势企业和产品,向材料制造和高端‚智‛造挺进,做大做强以不锈钢加工园区为代表的一批材料加工业园区。
路径之六是围绕煤炭及关联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工业新型化说到底要靠科技来引领。实践表明,一项核心技术,就会创造一个产业,开拓一片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重点突破。要集全省之力开展‚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经济运行系统和科技运行系统的融合,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发挥核心企业示范作用,鼓励资源型企业利用资本优势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围绕转型发展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当前,主要是围绕煤炭的清洁开采、煤炭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循环、新型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态环保引进高端人才,开展科技攻关,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路径之七是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文化旅游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山西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共生共融。我省因煤而聚的资金巨大,形成特有的资本优势,要搭建政策、融资、项目等平台,吸引整合更多的资本,做大做强我省的文化旅游产业。一是大片大作大戏表现。抓住创意这个核心,推出一批影响大、叫得响、水平高的文化产品,打造大型演艺产品,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可视、可感、可消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底。二是大集团运作。在组建出版发行集团的基础上,尽快组建广电网络、电广传媒、影视、演艺、报业等五大文化产业集团,条件成熟时组建文化产业投资集团,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竞争力。三是大景点支撑。重点抓一批体现山西文化符号和元素的景点和项目,集中进行包装、推介、扩散。四是大服务引领。要学习和借鉴深圳华侨城等服务新模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准,引进文化旅游产业领军人才,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服务层次。五是大会展集聚。国际上展览业的带动系数为 1 : 9,利润为 20 %至 25 %。要加快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引进和扶持综合实力强、专业水准高的会展企业,积极承接北京的会展转移及延伸,吸引承办国内外专业性商务会展,争取举办国内外大型文艺汇演、体育赛事、专业论坛,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会展品牌。
要走好以上路径,必须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一要打好‚资源为王、成本优势‛这张牌。资源稀缺性是经济活动的第一个命题,交易成本是市场竞争的重要祛码。我省地下地上资源都具有稀缺性,关键是去发现和用好这种稀缺性,在竞争中获取成本优势,更多地掌握市场交换的话语权、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市场开发的优先权。二要坚特资深跟若高端产业走。对资源要高位谋划、高端开发、高效配臵。今后原则上不再审批纯粹商品煤项目,要根据高端产业的藉要予以配臵,文化旅游资源也要在整合集聚中走向高端化,让资源在与高端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最大值。三要实现‚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前者以原材料为重点,后者以增值为中心,后者比前者技术要求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多,是从开采冶炼及初加工向集研发、生产、加工成套、服务于一体转变,对山西这样的原材料大省具有战略意义。四要突出创新引领、标准为上。创新是生命,标准是价值。既要适应市场又要敢于引领市场,敢于在优势领域创制技术路线、生产模式和技术标准,用创新增加供给,用供给创造需求,把无形资产转化成经济效益,实现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五要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各级各类开发区为承载,做到墓础设施和生产要素共建共享,形成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形成集群发展的突破态势。六要树立‚资源有限、创造无限‛理念。积极性和创造力是最大的生产力。既要‚有中生有‛,用资源换资本、换技术、换市场、换项目,又能‚无中生有‛,用胆气和才智把握大势,用发散思维激活要素,在创意中开创新的产业大天地。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加大对科教的投入,努力使山西在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创造创新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
——关于农业现代化。山西不是粮食大省,农业之长在特色。农业现代化对我省而言,就是利用特有的农产品资源案赋,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要坚持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农业产业化的水平首先取决于规模化的程度。没有规模化,就没有标准化,就没有高效益。我省是‚小杂粮王国‛ , 还有干鲜果、牛羊养殖等特色农产品,但总体上仍是‚提篮小卖‛,有集约经营但规模不大,有特色品种但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有加工转化但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去年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 36 %(全国为 40 %,发达国家为 so %以上),近4 仪犯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 416 亿元,而河南的双汇集团已超过叨 O 亿元,内蒙古的蒙牛和伊利相加近500 亿元。山东金乡县的大蒜种植面积超过 70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70 %,每年出口两亿多美元,世界大蒜价格很大程度上由它说了算。以全国三大核桃产出省为例,云南已达到 2 仪刃万亩,陕西作出 10(力万亩发展规划。因此,要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和科技支撑,全力推进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出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规划,把各项政策和要素集聚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上来,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聚集度,形成若干以十万亩、几十万亩和十万头(只)、几十万头(只)为片区的种植养殖墓地。核桃、红枣、苹果要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扶优扶强,到 2013 年,使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 800 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 50 %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使农业产业化走上规模、质量、品牌、效益的良性循环。
要突出县城工业化这个核心。县域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壮大县域经济就是以工业化的思路和办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传统中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传统农村向新农村的转变。江苏省始终把县域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从乡镇起
步,从工业抓起,有 27 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全国十强县中江苏就有 7 个。山西县情差异较大,发展县域工业关键在因地制宜形成主导产业。比如,有煤炭资源的县,要以煤炭资源整合为契机,发展煤炭的配套工业和服务业,引导资源型企业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旅游资源的县,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农业墓础好的,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如汾阳市种植核桃 43 万亩,形成了核桃产业链,使农民人均增收 2000元;工业墓础好的,要以县级工业园区为承载,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做到一县一区或多区。其他县区以规划为引领,至少有一个产业聚集区。
要夯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基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扶持省市县级示范社为抓手,在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完善机制上下功夫,让合作社覆盖更多农户。我省有 2.4 万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国第一,要引导和鼓励条件适宜的专业合作社,在产权清晰、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跨区域协作与重组,提升应对市场能力。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等形式流转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农科联动,因地制宜组建农科公司,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入股,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制度。依托‚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实现农民和市场有效对接。要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引导以煤补农资金和社会资源投向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县级调控经济的权限,允许以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
要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健。农民增收是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有两个情况需要关注。一是我省农民收入在全国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2 《 X 为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4244 元,排在第 22 位,比全国平均水平少 909 元,在中部排末位。二是农民收入增速较慢,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2 仪 X)年城乡人均收入比率为 2.5,绝对差 2818 元,2004年收入比率为3.1,绝对差 5313 元,去年收入比率为 3.3,绝对差达到 9753 元。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扩大用工用人岗位;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民期盼的新政策;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农村聚集,促进土地收益更多地用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以片规划、突出产业、集中投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推动扶贫开发由整村推进向片区开发转变。要加大企业扶持贫困村的力度,这种扶持不仅是一种善举,更要成为企业本身发展的组成部分,实现企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双向互动。
——关于市域城镇化。工业化铸要城镇化来承载,现代化需要城镇化来表现。首先,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要加以改交。山西近年来工业化水平在 55 %左右,而城镇化率 2 以珍年为 46 %,主要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城镇集聚效应不够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深刻指出:‚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二战后的日本,用 30 年左右时间把城市化水平从 30 %提高到了 70 % ,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相继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镇群,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三大经济圈。可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第二,城镇化产生巨大投资和消费铸求。城镇化水平每提高 1 个百分点,可拉动 GDP 增长 1.5 到 2 个百分点。每增加 1 个城镇人口,可带动 ro 万元左右的投资,1 个城镇人口相当于 3 个农村人口的消费。所以,中央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拓展持续发展空间的战略重点。第三,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城镇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能够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可以形成多样化消费需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城镇经济规模的扩大,会刺激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 GDP 超过三千美元,城镇化率在 30 一 70 %之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键期。从发展规律把握,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快期、关键
期。‚十二五‛时期,我省城镇化率每年要提商 1.8 左右,五年力争有 300 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形成 3000多亿元投资需求,全省城镇化率达到 55 %左右。我们要准确把握城镇化演进规律,以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创新园区支撑城镇化建设,以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推动城镇化建设,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
一要形成以‚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的互促互动。组群发展是城镇化发展中最有效率和效益的范式,也是后发地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十五‛以来,内蒙古大力度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城镇群。该城镇群经济以 20 %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2009年以 11 %的土地面积、27.3 %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区 54 %的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1 万美元,成为带动内蒙古经济杜会发展的‚火车头‛,并带动内蒙古城镇化率在 2007 年就突破 50 %。考虑到自然环境、资源察赋、产业墓础、人文历史等条件,按照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的要求,我省要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大县城为重点构建城镇群,形成‚一核一圈三群‛的格局。‚一核‛即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一圈‛即太原大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大都市圈;‚三群‛,一是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二是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三是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这一布局从地图上看,恰似一个‚人‛形,太原都市圈是人的胸部,大同、朔州城镇群是‚人‛的头部,吕梁、阳泉是‚人‛的两臂,临汾、运城城镇群和长治、晋城城镇群分别是‚人‛的双脚。这是一个胸襟广博、头朝京津、脚跨中原、手牵东西的大踏步前进的‚人‛,预示着山西的赶超与跨越。
要特别强调的是,太原都市圈是全省城镇化战略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力度,全面提速,确保‚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和其他城镇群,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明显提升,通过构建高速公路‚一小时通达‛城市圈,形成有机融合的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生态圈,形成类似内蒙古呼包哪‚金三角‛的增长极和带动力。其他城市和城镇群也要加快发展。比如,大同的建设标准要向北京、天津看齐,依托塞外古都、大佛名城的底蕴建设现代化城市;阳泉要以建设新区为突破口,建设区域性大城市,成为与太原、石家庄相互策应的中心城市;运城要放宽视野,提高标准,建设新型工贸旅游大市,形成与郑州、洛阳、西安联动发展的格局,成为山西向西向东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以长治为核心的上党城镇群,具有优越条件和良好墓础,要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城镇群。
二要强化挽划的引领力和建设的创新性,充分体现城镇的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规划是城镇化的方向标。要按照城镇群发展、大中城市提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矿城转型、小城镇建设等不同层面,科学制定城镇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城市规划建设要体现独特的灵魂灵气和人文情怀,做到环境艺术与特色建设兼收并蓄、历史传统与现代风貌相得益彰、自然风光与人工塑造珠联璧合,建设若干亮点片区和现代城镇,对内有宜居性,对外有吸引力。要加快工矿型城镇转型步伐,探索一些城市城区、郊区、矿区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要加强基拙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通达性、功能性、安全性。城市的效率和魅力在功能。要保持墓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强度,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高铁、空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城镇群发展提供墓础支撑。要建设智能化城市,提高交通、水网、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要创新理念,把城镇化建设分解成若干项目,以新的融资形式搞好建设和经营。比如让大企业去做基础设施建设,把生地变成熟地开发,然后和当地政府分享升值收益;把政府和企业资金捆绑起来,做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达到多底目标。
四要创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机制,让更多的人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努力消除户籍、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玻璃门‛,让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有序变为市民、融入城镇。山西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大量农村劳动力鱼待向非农产业转移。目前全省城镇农业户口常住人口为 435 万人,绝大部分是农民工及其家属,他们的身份臵换要引起重视。要加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多种途径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农民工与城镇产业工人劳动待遇平等化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完善土地管理使用制度,探索推广节地发展、错位发展、集约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城乡统筹。
五要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民生为本是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不断增加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李业的投入,充分体现其‚普善效能‛。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墓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领导干部对群众要倾情,经常深入群众,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倾心,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倾力,实实在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反对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关于城乡生态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对生态化提出新的要求,加上我省资源型产业结构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必须处理好经济和生态的关系,真正把环境作为生产力,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建设绿化山西。我省森林覆盖率比全国低2个百分点左右,全省尚有4000多万亩宜林面积。今后十年,要确保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到2020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也就是国际通用的生态良好指标最低线。一要牢固树立栽树就栽历史、就是栽人文、就是栽政绩的理念。造林绿化不仅具有生态功用和经济功能,而且具有增加森林碳汇、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地区形象的人文功用。同等条件下,如果一个地方树木稀疏、了无生机,另一个地方郁郁葱葱、生态宜人,那么人才云集、商机无限的一定属于后者。所以,无论是算生态账,还是算经济账,无论是着眼当前发展,还是为子孙造福,植树造林的步伐都必须进一步加大、加快。二要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有效做法。把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和推动富民强省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快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发展森林旅游、生态疗养,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和种苗花卉、林下资源等产业;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上项目、办企业、建园区,都要做到建设与绿化同步进行,经济与生态并驾齐驱。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要向林业建设倾斜,推广‚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等好做法。让产业发展过程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三要充分发挥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抓住明晰产权这个核心,围绕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两大目标,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激励问责,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为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提供体制保证。
建设气化山西。气化山西,是一个产业工程,更是造福于民的生态工程。就是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同时可以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要着力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是利益衔接机制要活。以政府为主导,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以资产为纽带,把各地各类资源和具备实力的企业连接起来,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合资合作、共赢发展,形成有利于‚四气‛合一进入千家万户的体制机制,形成可持续的气化运行机制。其次是管网覆盖面要广。努力实现气源管网对市县和建制镇全覆盖、重点工业用户全覆盖、重点旅游区全覆盖。在推进城镇人口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发展大中小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水平。
建设净化山西。净化山西是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的系统工程。就是要让城乡群众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一要在‚节‛字上下功夫。坚决防止‚两高一资‛企业盲目扩张,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管理、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特别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科学配臵黄河水,开发推广工农业节水技术。二要在‚减‛字上下功夫。抓好火电脱硫工程,所有新建和改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设施;大力消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三要在‚治‛字上下功夫。持之以恒抓好京津沙源治理工程。继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和汾河流域、太原西山地区等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矿山生态修复,煤矿企业要加强矿区植被恢复,积极参与所在地绿化和沉陷区治理。运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机制,发挥大型企业的优势,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集中供热工程,加快县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四要在‚创‛字上下功夫。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对创建活动搞得好的,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奖励。
建设健康山西。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要素,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幸福指数。我们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目标就是为了山西人民身心健康。一些地方在富起来的同时,空气被污染了、水被污染了、食物不安全了,不是被垃圾封锁,就是被噪音包围。这种一手提钱袋子、一手拿药罐子的形态不是健康的生活,也不是科学的发展。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水源地保护、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地生活和工作。顺应群众想健身、盼健康的要求,广泛宣传健康生活理念,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大力发展卫生医药事业,发展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健身健康产业,帮助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三、以解放思想和提升干部素质为先导,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大型说唱剧《解放》深刻启示我们,解放思想具有先导性,思想上的裹脚布解不开,现实中的裹脚布更解不开。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在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我们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在转型和跨越的大道上劲跑。
(一)解放思想是前提,要甩掉包袱、快步前进。
第一,从煤炭依赖中解放出来。煤是大自然给予山西人民最大的恩惠,但是由于长期挖煤、烧煤、卖煤、炼焦,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推动经济增长依赖煤、提升区域地位依赖煤、干什么都不如挖煤‛的思维定势。这种依赖的直接后果就是所谓‚资源诅咒‛:资源开发对其他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衰退、社会问题突出、人的观念封闭保守,最后资源富集地区反倒成为经济滞后地区。在煤上解放思想是山西最大的解放思想。要从新技术的视角看煤炭,既要认识到煤是燃料,更要认识到煤是原料和资本,重新认识煤、科学定位煤、深度利用煤。要从多元优势的视角看煤炭,山西煤炭不仅具有成本优势、品种优势、运距优势,更有转化优势、延伸优势,学会一生二、二生三,真正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要从立体的视角看煤炭,推进煤炭采掘、煤炭转化、煤炭装备制造、煤转化技术和安全生产设备开发、煤炭相关产品交易、煤炭资本运作和金融服务等产业相互融合、一体多元发展。
第二,从政府依赖中解放出来。一是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依赖,二是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往往是各自把主要精力放在向政府要项目、要资金上,把心思放到与政府博弈上。需要强调的是,上级政府要加大对下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同时,各级政府作为施政主体,更应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谋发展、作决策、成大事。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倡导‚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按照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指出的方向,在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开拓进取中创造业绩,特别是要靠资本运作、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和先进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涌现出更多新晋商。政府要克制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概括的‚父爱情结‛,少点管制、多点服务,主动给企业松绑,为企业闯占市场
搞好服务。
第三,从内陆经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内陆经济思维定势,主要出于对改革开放从沿海向内陆‚梯度推进理论‛的简单理解,自觉不自觉地跟在沿海发达地区后面亦步亦趋。从一些兄弟省份快速发展来看,充分说明‚内陆不是封闭落后的代名词‛,只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抢抓机遇、主动融合,同样能有大的作为。成都已建成一座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长株潭‛正在成为新兴产业的聚集地;重庆仅引进惠普公司一个项目,通过垂直整合,建成后年可产出三千亿人民币的产值。随着交通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变平了、变小了,所有地区发展新兴产业都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内陆地区同样可以弯道超车,表里河山的三晋大地同样能创造伟大奇迹。要破除小富即安、不富亦安的小农意识,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观念,懂得‚零永远是零、负数可以变正数‛的辩证法,做到敢‚舍‛善‚得‛,善于捕捉信息、开放思维,在共生共赢中把握发展先机。
第四,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解放出来。我省计划经济的痕迹仍然较重,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普遍一股独大,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健全,市场动作方式相对呆板。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闯市场的能力,特别是要学会运用金融手段谋求发展。现代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制高点。要通过企业上市、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加强与银行业的战略合作,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有机融合。
第五,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当今时代,‚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决不是危言耸听。昔日晋商就是成于‚创业‛、衰于‚守成‛。晋商最先进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就是敢于克服千难万险,走出山西到外面闯世界,走遍全国、走到欧洲,史称‚足迹半天下‛。可以说,正是晋商的开拓进取,有了让后人赞叹的晋商精神。然而在国内外大势发生巨大变化和现代金融势力挤压的情况下,晋商秉持‚求稳守成‛、‚持盈保泰‛的治商方略,更多把资产变为房产而没有变成资本,错失了与现代企业融合发展的机会,最后被历史湮没。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对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新的规则保持高度敏感,在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模式上不停歇地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勇于走在时代前列,强化直接入轨、后来居上、三步并作两步走的紧迫感,摒弃四平八稳、留有余地的思维方式,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敢于背水一战、跨越发展。
(二)干部保证是关键,要下大力气加强作风和本领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现发展转型,关键是干部要转型;干部转型,首先是思想要转型。总的要求是:素质提升,就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名利观、权力观,做学习型、知识型、实干型的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就是坚强有力、奋发有为,不松懈、不折腾、不观望,勤思勤为不懈怠、脚踏实地不飘浮、立说立行争朝夕;能力加强,就是谋发展、干发展、能发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有办法、有主意、有对策,说话有人听、有人跟、有人干;管理从严,就是对干部要以实绩和成效论英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具体讲,领导干部要做到以下六点:
一要有世界的眼光。干事业的舞台在山西,但发展的空间在山西之外。在信息化和‚地球村‛时代的今天,世界眼光已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认识山西省情和发展阶段离不开世界眼光,科学定位山西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离不开世界眼光,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样离不开世界眼光。既要立足山西看世界的发展,也要放眼世界看山西的发展。西方国家把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作为新的发展引擎,我国也提出大力发展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考虑我省转型发展时,必须充分考虑这样的大背景。比如,我们要发展煤化工,就必须掌握世界煤化工的最新技术,积极与世界煤化工企业和有煤化工投资背景的银行、财团合作。比如,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南非、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O.03左右,走在世界前列,很值得我们关注。总之,就是要用别人 的眼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别人的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路径,用别人的高自己的本领。
二要有战略的思维。境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诸葛亮在荆州游学时,就善于‚观其大略‛,后来才有‚隆中对‛。每个领导干部要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时常关注政策的走向、世界的走向、经济走向、科技的走向,善于在复杂局面中谋篇布局,在严峻挑战中抓到机遇,在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战略把握上高人一筹。当前特别需要我们立足省情市情,扬长避短,确定发展重点,实现弯道超车。
三要有‚结合‛的本领。领导工作难在‚结合‛,高在‚结合“。要在用好政策与破解难.趣的结合上长本领。深刻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完善我省产业和项日规划。尤其是,近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扶持我省转型发展的政策,如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意见;支持煤炭化工产业发展的意见,50个县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4个市比照执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循环经济发展方案,等等,含金量都很高。要用心学习政策、研究政策、用好政策;确实把这些政策吃透,用政策破解现实难题。要在项目策划、布局与项目推进的结合上长本领。在策.划、布局项目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推进和落地。如果说策划、布局项目体现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决策力,那么推进和落实项目则主要考验我们的执行力。有一本有趣的书叫《把信送给加西亚》,在1899年出版,几年内销量即达4千万册,激起了无数人的热血和激情。该书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罗文奉美国总统之命去给古巴丛林中的加西亚将军送信。罗文不认识加西亚将军,也不知道加西亚身在何处,但历尽艰辛,出生入死,终于把信送到加.西亚手里。一百多年来,‚罗文精神”被许多管理者孝为圭臬,成为执行力的象征。我今天芝所以讲这个故事,是提示我们的干部,要有点‚罗文精神‛,不怕困难,着力执行,决战决胜。要在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的结合上长本领。作为煤炭大省,必须树立强烈的安全危机意识,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始终信守所有发展中安全发展是最硬的发展,始终秉持所有带标中安全指标是最硬的指标,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把安全生产作为发展工程、生命工程、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稳定好转。在制定政策、布局项目的时候,都要进行风险评估,防止因工作不当造成被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完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
四要有敢闯的勇气。敢闯敢冒才能走出好路。能否转型、何时跨越,关键看领导干部是否敢闯敢冒。要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大胆探索,比如在资源开发上闯,通过中南部铁路建立我们自己的出海大通道,在新兴产业发宸上闯,打造山西经济新的支撑;要敢于和善于破解难题,越是面临严峻挑战,越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越要有勇气、有担当;要勇于争先,市县工作要按照山西一流来定位,全省性工作要按照中部一流来考虑,一些地区、企业和领域要争取全国一流、世界一流。鼓励尝试风险是英特尔公司的六条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英特尔公司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要在导向上和制度上激励于部大胆试、大胆闯,为大家创业、创新、创造提供宽松环境,允许在闯的过程中有失误,不能允许不去闻、不作为。
五要有学习的自觉。学习的本质是改变,改变你的观念,改变你的思维,改变你的境界。这就是学而知之的道理。所以,我们讲,学习者智,学习者强,学习者胜。现在我们的干部知识不够,本领不够,不如说是我们的学习不够。当前是一个知识化的时代,所以首先是一个学习的时代。热不热爱学习,善不善于学习.,已经成为衡量干部的重要尺度;学习工作化、土作学习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工作业态二所以•,全省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掀起一场学习的新高潮,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要学习经济、科技、历史、文学,要多了解一些互联网、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云计算等新知识。要建设学习型的党组织,进而实现全省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上的新跨越。
六要有高尚的操守。操守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关系事业的兴衰成败。要勤政为民、公道为
政、廉洁为官,永葆政治本色,守住精神家园。要有公仆本色、赤子情怀、担当意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说实话办实事作为做人的基本品格,把职务当作事业来做,不说虚话、套话、官样话,不漂浮、不浮躁、不虚度,真正干出实绩来。要珍惜荣誉、珍惜职位、珍惜人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淡泊名利,做到洁身自好、慎独慎微,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官。要直面艰苦、忍耐清苦、乐于吃苦。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双良精神、右玉精神等山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工作上要夙兴夜寐,生活上要朴素无华,肯奉献、能舍弃、耐寂寞,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改革开放是突破口,要进一步激活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转型发展出题目,改革开放做文章。转型是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义无反顾地推进体制一机制创新,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引进战略,把‚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结合起来,让劳动、知识、资本、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一是要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古有‚开卷有益“,今有‚出去有益‛。山西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关键在于我们走出去的频率、走出去的远近、走出去的力度、走出去的效果。昔日无奈‚走西口”,今关积极‚走东口“。我们要用好‚拿来主义‛,树立‚发现即发展、开放即发展、招商即发展‛的观念,把招商引资作为抓住战略机遇期的重大举措长期坚持,对于环渤海要主动融入,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要加强互动,对于中部地区尤其中原地区要积极联手,进一步拓。展发展半径。要抓住世界及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移机遇,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一一个地方一个班子的重要参数。未来五年,引进资金要达到年均增长20%以上。各类园区既是工业集群化的承载体,又是招商引资的最好平台。招商引资额年均增长要达到30%,经济增长速度要达到年均增长20-一25%。各级政府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软硬环境。县以上政府既要亲自动手抓招商,更要推动企业以企招企、以商招商,进行定点式、跟进式、持续式的精细化招商引资,掀起策划、引进、建设项目的高潮。
二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是转型发展的的谋划者、发动者和组织者。正像广东省提出的,转型首先是政府的转型。企业转型升级,前提是政府的服务要转型升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政府服务企业创新的能力要提帝。要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核心是站好位、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重点是简政放权、提升服务。为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落实首办负责制和限期办结制,对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要开辟审核绿色通道。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的联动机制、政银企沟通交流机制,为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投融资环境。
三是要发挥好国有企业的骨干力量。这里要强调的是,国有企业要树立两个新的观念:一是煤炭等资源是国家赋予的,企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而不能躺在丰富的资源上满足于自己过好日子;三是资源型企业要大举向新兴产业进军,特别是向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进军,实现传统业态的精彩转身,把企业优势变为全省整体优势。国有企业要以资产资本化、资本股权化、股权多元化为重点,实施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高端化发展,发展几个行业龙头企业和全国全球500强企业。省属大企业要作转型发展的先锋队、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太钢要建设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中省十大资源型企业要围绕转型发展和做大做强,实施‚双千亿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增投资和销售收入各1000亿元以上,翻一番以上)。对重点企业,要落实规划计划单列、适度放权等政策,并在资源、土地、投融资、科技、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它们做大做强。
四是要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民营经济究其实质是民本经济。民营经济越活跃,区域经济也越具活力。民营资本多是我们的一大优势。要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真正对民营经济实行国
民待遇,落实对民营经济的各类政策,凡是法律未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都要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寻找项目、引资引智,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转型发展项目。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鼓励民营企业家解放思想,从家族经济、伙伴经济走向现代企业制度
五是要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当前我国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最大特点是以区域为单元寻求突破。从国家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至今,已经批复十几个区域性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先行先试成为改革的抓手。在我省建立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尽快批准实施。要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激发基层政权活力。要加大扩权强县工作力度,扩大县域发展的自主权。对市和重点县及有关区域,省里视情赋予‚试验区‛、‚示范区‛、‚先导区‛等政策措施。
六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从来都是事业兴败的关键因素。这里强调三点。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要把握好多元提名和民主推荐、集体研究的关系,从源头上防止少数人说了算。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很重要,但绝不能简单以票取人,否则就是放弃领导集体责任。要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差额’选拔的程序和办法;做到群众欢迎、干部服气。关于端正干部队伍风气。要在全省形成干事创业光荣、碌碌无为可耻的导向,领导干部要把精力用在谋事干事上。有的干部急功近利.,心思不在工作上,不看别人干事,就看别人提拔,干了两三年就找人递简历,很浮躁,严重的跑官要官,影响很坏。要加大整治力度,改变这种不良风气。关于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的若干指标量化成百分制,对领导干部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和干部的奖惩、升降挂钩,做到能者用、好者上、庸者下,让吃苦的人吃香,让有为的人有位,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风气。
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抓转型、谋跨越作为主要任务。要建设奋发有为、坚强有力,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上有大作为、有大建树的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要当好第一责任人,既要科学部署,又要有力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犬问题。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县一级班子既是上级部署的执行者,又是落实部署的决策者,在全局工作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要特别予以重视和加强。二是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促进各项任务有效落实。推动工作的力量在基层。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把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力凝聚到转型、跨越的生动实践中来。三是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工作贵在落实,转型必须苦干。各项任务要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名领导干部头上,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岗位上,人人有责任、有担子、有追求。四是上一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关心支持下一级工作。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对于下级要多关注、多支持,敢于放手,鼓励担当,撑腰作主。要深入基层、深入项目、深入一线为基层和企业搞好服务,排忧解难。五是形成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积极支持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国防后、备力量的生力军作用,加强宣传鼓劲,张扬闪光面、光明面、积极面,在全社会形成齐心协力谋跨越、促转型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山西转型发展正当其时,山西跨越发展前景灿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促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第五篇: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
转型迫在今天跨越时不我待
——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之一
编者按
7月29日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是我省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书记袁纯清代表省委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以清新之风、务实之言,指明了山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的路径,必将激励全省人民迈向新的征程,共创美好未来。
目前,全省各地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的热潮,为了更好地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好讲话精神,山西日报编辑部组织力量,精心策划采写了《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系列报道。报道共分8篇,今天刊发首篇《转型迫在今天跨越时不我待》。希望全省人民在大会精神的鼓舞下,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7月29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省委书记袁纯清向3400万山西人民发出总动员令: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由是,三晋大地吹响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激越进军号,三晋儿女踏上抢抓机遇促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的豪迈新征程。
加快跨越为什么是山西的必然选择?
“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选择。必须抓住今天,把握明天,否则我们就会犯历史性错误。”在讲话中,袁纯清把跨越发展之于山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山西必须走跨越式发展之路。为什么?
这是基于对山西省情的精准把握。近年来,尽管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但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发展不足。据统计,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则跌至第21位。4年后退5位的尴尬事实表明:山西纵向比成绩明显,横向比差距不断拉大,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而作为欠发达地区,山西要想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决不能“四平八稳地走”,必须“三步并作两步地跑”。
这是基于对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新技术革命成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当前鲜明的这一时代特征,给各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一方面,这让山西看到了自己有望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曙光”。另一方面,山西必须抓住这一宝贵机遇,加倍努力,奋力跨越;否则,机遇一旦流逝,再想后来居上难上加难。
这是基于对山西丰富资源、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的充分自信。山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资源,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并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晋商文化,有着共和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承载,更有着3400万勤劳智慧的三晋儿女。凡此种种,让山西加快跨越底气十足,大有希望。/
3这更是对3400万山西人民盼发展愿望的积极回应。放眼三晋大地,广大干部群众热望发展,激情澎湃,令人感动。如果发展速度慢、质量差,首先就向人民交不了账。实现跨越发展目标的提出顺民心、合民意。
全面转型为什么是山西的必由之路?
加快跨越时不我待,山西跨越发展的出路又在哪里?袁纯清在讲话中给出了答案:“全面转型是山西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把转型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转型发展,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下工夫,在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其本质就是科学发展。
山西惟有通过全面转型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为什么?
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跨越发展的真谛,就是以科学转型为“跳板”,探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可以说:跨越是目的,转型是手段。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英国依靠技术进步转向工业立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上世纪80年代,美国把信息技术转向民用领域,一举成为信息时代最大赢家……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孕育重大变革,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和转型势不可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山西必须抓住这次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以大转型促进大跨越。转型发展是国家取向。近年来,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在此背景下,各省区市之间一场新的发展赛跑,围绕转型发展全面展开。山西只有奋力加快转型,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才可能在新一轮“赛跑”中成为“黑马”。
转型发展是山西主题。能源重、化工轻;采冶重、制造轻;生产重、服务轻;材料重、加工轻——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的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而且,在现有增长模式下,我省的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越增大。鉴于此,山西不转型就没有发展、没有和谐,也没有民生的改善。惟有转型的文章做好了,山西跨越发展的目标最终才能实现。
山西实现转型发展如何破题?
只有转型发展,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那么,山西转型发展的大文章该如何破题?
对此,袁纯清在讲话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转型发展不是推倒重来,是对原有发展的扬弃,是一个整合、提升、深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的发展。”
这番话观点新颖,内涵丰富,引人深思。的确,转型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脱离现实谈发展,不切实际谋转型,就是建“空中楼阁”,注定难成大业。以煤为例,山西“因煤而困”,但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因此,山西的转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我们须充分认识到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重要资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
正是在这种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袁纯清紧密结合省情,指出了山西转型发展的重点:“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袁纯清代表省委提出的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总定位,振奋人心,引人遐想。
转型正当其时,跨越前景灿烂——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相关链接
从人均GDP看,我省2005年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9%,排全国第15位,2009年为85.5%,下降3.5个百分点,后退两位。从经济增速看,“十五”期间,我省GDP年均增长13.3%,而“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10.5%,在中部和周边均排末位。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09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排全国第23位、22位,数量和增速在中部均排末位。同时,我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十一五”前四年也落后于中部和周边省份,年均增长排最末一位。
名词解释
拉美陷阱:拉美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实现了人均GDP3000美元,但由于未能及时转型,经济社会畸形发展,再加之不恰当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畸形的消费结构,导致社会出现“有增长、无发展”,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成果的严峻现实,从而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增长,地区发展长期徘徊。这种情况被学术界称作“拉美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