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消费者消费感言
农村消费者消费感言
这几年,居民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许多服装品牌千方百计进入大小都市,为了与如云的对手抢夺市场,更是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实际上,最终被都市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并不多,大部分品牌经过激烈的竞争,耗费了大量成本后还是难逃隐退的命运。
就在各个服装品牌在严重饱和的都市消费市场中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农村消费者却因为买不到中意的衣服而发愁:在镇上的集贸市场买来的衣服价格不贵质量却太差;进城买来的衣服质量倒是比镇上集贸市场的好很多,但价格也贵得让他们咂舌。
“我们虽然看不上集贸市场上的衣服的质量,但对服装的质量要求也不像城里人那么高。如果能有价格比城里的牌子衣服便宜些,质量又比集贸市场上的衣服好些的衣服,那我们肯定都爱买,价格比集贸市场上的衣服贵点也能接受。”山西临汾一位农村消费者如是说。
如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城里每天不知道有多少服装商家因为亏损或租店合同到期而改行,再加上换季的原因,几乎随处可看到“血本甩卖”、“跳楼清仓”、“换季处理”等大招牌。如果将这些处理或打折的服装卖到农村市场,又会怎么样呢?记者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报道,一个先前做布匹生意的商人偶然中发现这个商机,果断转变经营方向,把城市里的库存服装卖到农村,大受农村消费者欢迎,不到3个月,她就赚了近5万元。
有商家分析说,这其中蕴涵着巨大商机:一方面,库存服装中的大众款,对于农村市场上还是比较合适的。厂家的库存服装,当季款、一年款对农村市场来讲,无疑是新款。质量好的库存服装,无论从面料和做工、款式来讲,甚至比乡镇服装销售商从市场进的新款还好。但是价格却低得多。对于乡镇的服装销售商,由于进货量少,信息闭塞,要从厂家或者库存服装商那得到这些服装,无疑是难事。所以需要这样的商人,在库存服装商同乡镇服装销售商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从库存服装商低价进货,到低于乡镇服装销售商正常进货价出货,之间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而且乡镇服装销售商也可以特价出售,走量为主。
但也有服装业人士认为,“那种把农村市场看作是城市市场的附属市场,城市流行过后的服装,推向农村的观点是不合适的。如果开拓服装市场不是简单地将过时的城市服装倾销到农村,而是研究农民的文化、喜好,把农村人作为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认真对待,研究开发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服装款式,开发专销农村的服装系列,这才是商家、农村消费者‘双赢’的一步好棋”。
农村服装消费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一些中小服装商与其在城市消费市场中与众多强大的竞争对手拼抢阵地,不如从城市转到农村,在最适合自己的市场上做好自己的生意。
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
随着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者对衣着的需求已由耐穿、抗寒向求新、求异、求美、求高档方面转变,衣着消费开始趋于休闲化、时装化、城市化。
据了解,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比重)为36.7%,比2001年下降1.5个百分点。尽管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较高,2005年为45.5%,但从2001年以来的发展趋势看,下降的幅度快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下降。2005年与2001年相比,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了2.2个百分点,比城镇快0.7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的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富裕程度,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也已达到小康程度。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加速期,到2010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每年将有200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目前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为农村居民的3.5倍,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绝对差为4832元,今后几年农村服装市场将进入销售增长期。
虽然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服装购买量相比城市来说还比较低,但未来几年农村服装市场潜力巨大。与城市各大商场及服装店的生意火爆相比,农村小乡镇的服装店生意相对较为清淡。农村服装店销量不高并不是因为农村服装市场需求少、购买力弱,据了解,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近几年一直呈稳步增长趋势。农民收入增加了,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除了一些中年人对服装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外,一些年轻人开始追求服装的品位和品牌。但目前农村服装店仍以经营化纤面料的低档服装为主,款式 陈旧、做工粗糙,很难满足农村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
“集贸市场上的衣服没有人家城里商场的衣服好看,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一件好看的,但又不实用,穿上没法下地干活,不是颜色不耐脏就是一出汗就粘在身上,不如棉褂子穿上舒服。”北京昌平区南口镇一位农村消费者说,“城里的名牌衣服看得起买不起,价格低的质量又太差,不过现在去城里买衣服的人还是越来越多。如果镇上很容易就能买到适合我们穿的衣服,其实谁也不愿意坐车跑那么远去城里浪费精力。”
2.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和萧山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萧山2009)6月1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马饭店召开。当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贺燕丽在大会致辞时指出,中国13亿人口的穿衣问题,本身就决定了内需市场是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内市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市场有着尚待开发的巨大潜力,以服装业为例,2008年城镇居民年平均衣着消费支出在1000元以上,而农村尚不足200元/人,仅相当于城镇的1/5。就这一问题中国化纤协会信息中心特聘专家顾超英女士将她的个人两大观点也阐述如下:
由价格因素导致农村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
导致农村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例如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消费者还是喜欢买廉价实惠的产品,记得今年春天的时候,笔者对江苏部分市场进行了调研,当时发现摆放在专卖店的高档纺织品与服装农村消费者问津的非常少,即便是有部分人问和采购也都是些年轻的即将结婚或者是收入比较高的人群,曾有消费者叹息说,2008年下半年很多媒体一再报道,金融危机导致很多厂家产品大幅度价格下降,很多品牌或者高档产品都在打出打折让利的旗号,可是在农村消费者的眼里,你就是打的折扣感觉已经非常大了,但是他们的心理承受价格依然比你商家的要低的多。虽然,现在一直倡导让生产厂家制作高附加值产品,让原料商开发生产高性能以及更加舒适对人体有益的系列产品来,这些产品的诞生肯定也给生产厂家带来了更大的成本压力,这些成本压力必然转嫁给终端消费者,而众多的农村终端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却停滞不前也是关键问题。那就是说,如何让农村消费者改变观念也是大问题。记得5月份的时候,曾经有外地的车辆拉了一大汽车家用纺织品来,这些产品可以说是再廉价不过的了,当时这些卖家也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产品,没有生产地址,没有任何标志,一大汽车的床单和被罩,床单竟然卖10元,被罩竟然卖20元,表面看起来很好看,很实用,当时笔者也有兴趣的采购了几床回家,结果经过使用发现,该床单虽然颜色鲜艳,但是出现严重脱色现象,人体躺在这样的床单上竟然把身上穿的衣服染成花色,而且床单刚铺了两天就出现起球症状,想想看,这些人一天能消费一汽车,消费者疯抢,这些人也不交各种税收,随便在路边把车一停就开始吆喝着叫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城管的都奈何不了。那么一个月要消费多少?这些次品冲击着我国的纺织行业何时休?这种现象的产生对买卖双方都是大忌的事情,部分小作坊的卖家不顾质量问题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后,由于资金积压以及经济危机等各种因素存在,不得不赔本销售,可消费者也是受害者,回家使用后几天就跟抹布一样,也不美观了,可上游原材料照样没少用。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国的纺织行业还需要多生产出价廉物美的产品来真正适合我国农村市场消费者消费,同时商家有义务多宣传自己产品所使用的原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众多的消费者真正了解到,他们所穿戴或者使用的物品原料来自哪里?原料的优越性以及特性到底是什么?只有消费者真正感悟到您所生产的产品确实有价值,消费者才愿意不惜所谓的一切代价去拥有她,去大量采购她。
由其他支出增加导致农村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
近年来,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吃穿用方面都体现出了生活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吃方面,全国各地的各种特色小吃只要您腰包里有钱,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采购到,也就是说,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只要有钱没有什么买不到的东西。根据饮食消费数据显示,2000-2008年期间,很多中国家庭(包括农村消费者)饮食消费金额要比前些年增长了几倍,而有的家庭的收入却没有出现增长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趋势,这个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消费各种物品的数量,比如很多去城里打工的人由于城镇工作也很难找到,现在就业问题也是很严峻的,导致本来部分农村人在城镇还能有很高的收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城里人也开始跟农村来打工的人抢饭碗了,招收单位当然还是愿意使用本地人,从而也导致部分在外打工的人工作不稳定,收入自然就不稳定了。再者,最近几年来,很多农民工一直受干活容易,要钱难的困扰,部分没有职业道德的小老板以及经营者拖欠农民工资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这个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影响到了很多农民工家庭的吃穿用的消费。想想看,每个家庭就那么些的钱,如果吃的好了就穿不成了,如果穿的好了就吃不成了。记得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些农村消费者,问他们为什么采购纺织品与服装的数量没有出现增大现象?他们的回答是非常的现实的,有的人说,赚钱少的可怜没钱消费,也有人说现在他们很想的开,因为经常看到电视新闻媒体报道这个年轻就夭折了,那个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因此他们更加爱惜身体和生命,他们说如果一道道美食以及一件件漂亮的让其选择,宁愿选择吃的,吃出健康很重要,听了这个话,也不难再次感觉,为什么中国各个角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饮食行业的店数不断增加,超越了服装店面的数量。再者,家电以及交通工具在农村的档次提升也占据了农村人很多消费数额,过去农村人没几家有摩托车的,现在这个交通工具已经普及,甚至很多家拥有了私家轿车,根据笔者采访得知,部分家庭还是贷款买车,为了快速还钱,对于纺织品以及服装类,只要有穿有用的就可以了,部分人更新的频率出现下降趋势。可以说,种种因素都能导致采购纺织品与服装数量下降,虽然中国国内地区总体纺织品等出现消费上升,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还是停滞不前的。而回忆过去,穿新衣、戴新帽是过年时的一件大事,买新衣服基本是办年货时的一项重要支出,很多人都穿过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很多家庭的持家守则。而近年来,虽然农村服装消费市场与城市服装消费市场表观看是在同步发展,其实通过各种数据显示,城镇的消费者还是比农村人消费的总体平均数量大的多。
小结
因此,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两大关键因素是其消费能力(对应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意愿(长期对应于边际消费倾向,短期对应于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等。回顾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4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1622元,同比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与去年同期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通过以上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现金收入人均数额相差还是很大的。另外,从长远发展看,立足内需,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衣着文化需求,也确实是我国纺织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当前在外部需求降低的情况下,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对纺织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消费者的十大消费心理
【消费者的十大消费心理】
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购买消费品,这一行为中,心理上会有许多想法,驱使自己采取不同的态度。它可以决定成交的数量甚至交易的成败。因此销售顾问对顾客的心理必须高度重视。
1)求实心理
这是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动机。购买物品时,首先要求商品必须具备实际的使用价值,讲究实用。
2)求新心理
这是追求商品超时和新颖为主要目的的心理动机,购买物品重视“时髦”和“奇特”,好赶“潮流”。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男女中较为多见,在西方国家的一些顾客身上也常见。
3)求美心理
爱美是人的一种本能和普遍要求,喜欢追求商品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在、青年妇女和文艺界人士中较为多见。
4)求名心理
这是以一种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威望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心理。他们讲名牌,用名牌,以此来“炫耀自己“。具有这种心理的人,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由于名牌效应的影响,吃穿住使用名牌,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更是一个社会地位的体现。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追牌族“涌现的原因。
5)求利心理
这是一种“少花钱多办事“的心理动机。其核心是“廉价”。有求利心理的客户,在选购商品时,往往要对同类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进行仔细的比较,还喜欢选购折价或处理商品。当销售顾问向他们介绍一些稍有残损而减价出售的商品时,他们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只要价格有利,经济实惠,必先购为快。具有这种心理动机的人,以经济收入较低者为多。当然,也有经济收入较高而节约成习惯的人,精打细算,尽量少花钱。有些希望从购买商品中得到较多的利益的顾客,对商品的花色、质量很满意,爱不释手,但由于价格较贵,一时下不了购买的决心,便讨价还价。有的为了一元钱或几角钱,必要争论不休,致使想买的东西买不成。
6)偏好心理
这是一种以满足个人特殊爱好和情趣为目的的购买心理。有偏好心理动机的人,喜欢购买某一类型的商品。例如,有的有爱养花,有的人爱摄影,有的人爱字画,等等。这偏好性
往往同某种专业、知识、生活情趣等有关。因而偏好性购买心理动机也往往比较理智,指向也较稳定,具有经常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7)自尊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客户,在购物时,既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又追求精神方面的高雅。他们在购买行动之前,就希望他的购买行为受到推销员的欢迎和热情友好的接待。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顾客满怀希望地进展厅,一见销售顾问的脸冷若冰霜,就转身而去,到别的展厅去了,甚至再也不愿光顾那家“冷若冰霜”的展厅。
8)仿效心理
这是一种从众式的购买心理动机,其核心是不甘落后或“胜过他人“,他们对社会风气和周围环境非常敏感,总想跟着潮流走。有这种心理的客户,购买某种商品,往往不是由于急切需要,而是为了赶上他人,超过他人,借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9)疑虑心理
这是一种思前顾后的购物心理动机,其核心是怕“上当”,“吃亏”。他们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对商品质量、性能、功效持怀疑态度,怕不好使用,怕上当受骗,满脑子疑虑。因此,反复向销售员询问,仔细地检查商品,并非常关心售后服务工作,直到心中的疑虑解除后,才肯掏钱购买。
10)安全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他们对欲购的物品,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以后,必须保障安全,不能出任何问题。因此,非常重视有无化学后果,电器有无漏电现象等。在销售顾问解说后,才能放心地购买。
面对不同客户的不同购买心理,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对策、销售的话术和技巧,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心理让顾客在导购的引导下促成顾客成交,这样才能够为自己的店铺赢得更高的销售业绩,更多的财富。
第三篇:消费者消费倾向调查问卷
消费者消费倾向调查问卷
填表说明:
1.除特别要求之外,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请打√
2.如另有意见表内无法表达,请在调查问卷的空白处或另纸附上。基本资料:
您的性别:A.男B.女
您的婚姻:A.已婚B.未婚
您的年龄:A.25岁以下B.25—35岁C.35—45岁D.45—55岁 E.55岁以上
您的职业:A.工人B.私营业主C.军人 D.公务员 E.教师F.医生 G.其他
您大多朋友的月收入:A.1500元以下B.1500-1800元
C.1800-2500元 D.2500-3000元E.3000-5000元F.5000元以上 您的学历:A.高中以下B.高中.中专C.大专D.本科E.本科以上
问卷:
1.您觉得在您居住的小区附近缺什么?
A.超市;B.商场;C.游乐园;D.休闲会所;其他
2.您觉得自己想做什么事情需要到较远的地方去?
A.儿童娱乐; B.朋友一起玩;C.购物逛街;D.请朋友吃饭;其他
3.您觉得人民广场商圈做那种生意的人非常多,竞争很激烈?
A.服装店; B.正餐;C.儿童娱乐场所;D.超市;其他
4.如果您在人民广场旁边开店投资,你会选择做哪种生意?
A.服装店; B.正餐;C.儿童娱乐场所;D.超市;其他
5.就您观察,在人民广场商圈哪几种商业业态比较旺利润比较客观?
A.服装店; B.正餐;C.KTV;D.家电商场;其他
6.您每月的消费支出大概是多少元?
A.1000以下; B.1000--2000;C.2000--4000;D.4000以上;
7.您平时购买运动装备方便吗?
A.方便; B.不方便;原因
8.在您居住的小区附近有合适的儿童游玩的场所吗?
A.没有合适的; B.有合适的;原因
第四篇:浅谈农村消费维权
近年来,很多在城里难以立足的假冒伪劣商品出现“上山下乡”趋势,正大量充斥农村市场,加之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农村消费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发布的信息显示,去年全国消协系统受理农村消费者投诉达33000多件,主要集中在农机、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领域。不少农民朋友说,遇到劣质商品,如何投诉、消费纠纷如何解决,已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应该说,近年来随着法律体系逐步健全,维权渠道日益畅通,维权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农村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细究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和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在收入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市场监管水平等方面差距很大,一些不法经营者钻了农村市场监管不力的空子,利用集市、交易会、展销会等场所公然向农村销售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受科技知识和法律常识缺乏限制,农村消费者在购买这些商品时难以辨别质量优劣,极易上当受骗。还有一些消费者因贪图便宜,知假买假,更是助长了假货盛行。
二、不少农村消费者法制观念淡薄,维权意识也亟待提高。许多农村消费者明知自己购买的商品是假劣产品,却因交通不便、商品金额小、嫌麻烦、怕耽误农时而不愿去维权部门检验取证。另外,不少人保护消费证据的意识不强,在购买商品时很少索要发票等消费凭证,导致维权举证有理难辩,吃“哑巴”亏。
三、农村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不健全,商品检验机构数量少,鉴定费用昂贵,消费者投诉无门,维权成本对于农村消费者过高,也就迫使农村消费者选择“忍气吞声”。
在我县,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消费者是最庞大也最软弱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环境如何,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引领农民增收有着直接的联系。从这个高度看,净化农村市场,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不仅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更事关农村发展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在重视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农村消费者。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相融合在进行消费信息的咨询服务时,要考虑农村消费者的思维习惯、交通成本与接受程度。接受农民投诉和进行消费教育时,要适合农民的特点,运用通俗易懂的信息传递方式。如在农忙时节,请专家讲解种子、农药等的选择、识别、使用方法;在村民小组设立宣传栏,张贴宣传单,发放单页印刷品;在村办小学集中农民消费者开办消费指导学校,针对流行的产品介绍其安全性能以及购买时的挑选方法、使用方法。
同时,应借助计算机软件受理消费者投诉咨询,大量收集消费者投诉、咨询信息及消费领域、商品功能方面的信息,分析消费需求和商品服务质量状况、市场动态,及时、有效地完成对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建议等各类信息的收集、处置、分析工作,努力实现市局、县局、工商所之间的快速沟通和信息共享,有的放矢地开展市场巡查。
二、将商品质量监测与消费引导相融合利用科技手段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管,是工商部门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方法。就农村消费维权而言,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农药、化肥、种子、农机具及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应是工商部门重点监测的对象。
同时,应对监测结果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及时将相关的质量信息公开发布,指导广大农村消费者进行科学消费。
三、将受理投诉与市场巡查相融合受理和解决投诉是针对消费者就商品质量和接受服务发生争议后的一种处理过程,属于事后介入的一种工作方式。在“红盾护农”行动中,要结合农民消费者的投诉,通过明察暗访,运用市场巡查的方式,对农资仓库、流动经营点、农资门店、农机商店进行不定期的巡查,对有疑问的商品进行质量监测。要及时依法查封、扣押不合格商品,力争在农民消费前将消费的不安全隐患消除,以保障农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四、探索如何完善基层消费维权组织
基层工商所管辖的面积太大,为降低农民维权的成本,为农民维权提供切实的帮助,我局已经尝试在全县范围的各个乡镇设立了联络员,让这些联络员负责举报各地经营户的不法行为,协调消费纠纷,同时负责登记农民的投诉,农民再也不用为几十块钱跑几十里山路了。同时经常召开联络员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培训会,通过培训的联络员可帮助农户提高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减少伪劣产品对农村市场的渗入。
有了农村消费者维权事业的进步,才谈得上维权事业的整体进步。因此,将更多维权的目光投向农村,将维权的触角伸至农民朋友的生产生活,将维权的力量重点向农村消费者倾斜,努力为他们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应成为当前维权事业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3·15”的意义才能被完整解读。
第五篇:农村文化消费调查
农村文化消费调查
-----社会调查论文-----
学院:化学科学学院 校区:南岭校区 班级:00083
团队名称:天南地北四人组 队员:修 成(吉林)李逢国(陕西)吴集钱(江西)黎立桂(广西)
联系方式:暂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是如何发展的呢?他们的消费观念是否有所转变呢?请随我们的调查来探讨这个问题。寒假期间我们四人组在各自的家乡走门串户展开了一项农村文化消费的调查。我们深入到了农村的最底层,从他们口中直接获得了这份资料。
一、农村文化消费的地域差异
本次调查是由我们四个来自不同省份的同学组成的调查小组完成的,四个同学分别来自吉林、陕西、江西和广西,天南地北,覆盖地域很广,可以说每个人的调查报告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所在地区或省份目前的文化消费现状,是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的。
我们针对这次的调查报告作了深入的分析,其中存在的文化消费的地域差异令人吃惊。从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合理性来说,北 方优于南方,西部优于东部。北方的农村每年开展像放电影、扭秧歌、锣鼓赛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较多;而南方的文化活动则较少,只有像过年时候开展一些舞狮之类的活动,平时则很少有集体的文化活动。我国的西部则是文化活动比较丰富的地区。西部农村的人们所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唱《秦之声》到扭秧歌,从二胡到戏剧表演,应有尽有。而东南部也是一个集体文化活动开展相对较少的地区,农村里的文化生活内容也大多只限于打扑克、看电视、下棋之类的个别活动。
产生地域性差异的原因很多,我想经济和文化渊源是起着很大的作用的。南部的广西和东南部的江西,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农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未得到很大的提高,基本都是刚解决温饱问题,故大部分收入仍花费在吃和穿两方面上。故对文化消费的投入较少。而我国的西部和北部则是有着浓重的文化氛围的地区,一到冬天基本就是闲着,不像南方的亚热带地区的农民长年在忙碌着,故能有时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我国的西部虽然经济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这里渊远流长的文化对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人当然对文化活动有着特殊的感情。因而我们对今天的西部人们的令人可喜的文化消费现状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文化消费的年龄差异
在调查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对上述十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尤其表现在对文化娱乐内容的选择上,例如 对电视和广播节目,老年人普遍喜欢戏曲类、文艺类节目《秦之声》、《戏曲大观园》、《戏谜乐园》等,而青少年则对此类节目没表现出太多的兴趣,而对电视剧、足球、篮球、新闻等节目表现出兴趣。同时青少年收听广播的人数明显少于中老年,但在看书方面又远远多于中老年。对文化消费的投入中青年也明显高于老年人,而参加那些民俗文化活动的积极者则往往是那些中老年,青少年则少得可怜。调查中,大多数青年人反映村里的民俗如秧歌、锣鼓、社火等太落伍,没新鲜感,但更希望村里能组织像《农村青年歌手大赛》之类的新的文化娱乐活动。谈及对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人都持乐观态度,从上述不同年龄段村民所反映的情况中也暴露出一些农村文化消费的问题,如文化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村民的需求。
三、严酷的现实
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现在是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同时文化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事实上我们现在农村文化消费投入还是相当少的,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也就是说,经济上根本就不允许有更高的文化消费投入。现在农村盛行的一句话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有钱去搞什么文化消费。有钱还不如吃好点。”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农村文化这一块很少有人重视。2.在农村人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一点新型的文化观念难以 接受,同时由于电视在农村的基本普及,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也正慢慢的减少,以前本来在农村特别盛行的各地民俗文化活动也由于现代年青人的不踊跃参与而逊色了不少。
3.现在农村年轻人对于物质追求远远的超过文化追求。而且有一种现象就是,年轻人非常不赞同传统的一些文化活动,觉得没啥意义,但又不开展创新的文化生活,这样不仅农村文化没有进步,反而把传统的一些东西给丢了。
四、可喜的收获
我们发现吹拉弹唱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样式在农村依然活跃着,它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我们在调查也可喜的看到农村文化消费出现了些新气象,一些具有现代特点的东西逐渐走进了农家,电话、字画甚至鲜花在农家已不是稀奇的东西了。这反映了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变化。另外,农民们更渴望的是一些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这也反映出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农民们在试图与社会沟通,也说明了农民们还是对文化消费充满渴望与企盼的。他们虽然文化水平比较低,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与大家是无分别的。
五、正确的引导
农民们在迎接新物质浪潮的时候还没有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可喜收获的背后隐藏一点儿不尽如人意的东西。农村的文化消费还欠缺一点指导性的思想,有一些低品位的东西混在里边,利用农民们识别能力相对薄弱来牟取私利。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 很低级的打油诗如《莫生气》、《夫妻诀》之类被当作名诗堂而皇之置于客厅之上,还有一些用英文写的壁画,明显的印刷错误还高居卧室之中。
农民的文化层次很低,当他们接触新文化的时候就需要一些引导,按国家规定,乡镇都要有文化站,但如今的文化站大多数是没有的,即使偶尔有的也是只有一块牌子罢了。文化站应该是农村文化的一块阵地,为农民们的文化消费提供正确的指引,如今看来这块阵地基本已经丢了。其次是各地方电视台应多开展一些贴近农民生活的栏目,为迷茫中的人们提供指导。
六、总结
文化消费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充实、是否有品位,都能从他的文化消费的形式和内容上找到答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迅速发展,使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取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物质消费的强劲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的文化消费水平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只注重于物质生活,而导致了精神?quot;饥饿“。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今后只有注重对文化消费的投入,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其能与迅速发展的物质文明相适应,真正实现”两个文明"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