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客户端的“变中变”:新闻+生活
中国养猪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导语:现有的新闻客户端产品当中,很难会有“新人”能够进来抢占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且在格局基本上固定的情况下,也很难有产品能够一跃而上,完全超越竞品。
大环境下来看,所有的移动互联网产品都是竞争对手,彼此都在抢占用户的使用时间,社交、新闻、音乐、视频等都可以算是刚需,也可以算作非刚需,没有绝对的必要使用,也没有绝对的不必要使用,很多时候,用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新闻客户端产品算是最早的移动互联网红利产品,即使是在3G时代,3g.xxx.com也有不小的用户量,而到了智能手机时期,对它们来说就是一剂强心剂,四大门户均实现顺利迁徙,垂直类的新闻阅读产品也纷纷跃进,百度新闻、今日头条等综合类新闻阅读产品纷至杳来,且大有一股引领整个新闻客户端未来的市场走向的趋势,当然,其他新闻客户端们的强势编辑能力、运营能力并不落后于“机器”工具。
我很早就提到过:现有的新闻客户端产品当中,很难会有“新人”能够进来抢占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且在格局基本上固定的情况下,也很难有产品能够一跃而上,完全超越竞品。即使想要追四大门户、百度新闻、今日头条的市场份额,也难上加难,除非能联合小米、华为、联想等主流国产手机厂商,做全部的硬性预装,从渠道强势入侵,否则仅靠产品的优势,仅靠产品的口碑传播,猴年马月才能追上。用变化来试验变化
实际上现在新出现的新闻客户端产品已经没有当初疯狂了,而现有的新闻客户端产品则在一步一步的升级,试图达到用户对新闻阅读产品的至高无上追求,个性化订阅、图片新闻、视频新闻、音频新闻等,都可以说是新闻客户端产品为了激活用户、提升用户活跃度、提升用户使用时间和停留时间而打造的,即抢占用户在移动端的碎片化时间。用个性化订阅、图片新闻、视频新闻、音频新闻等变化,来应对用户对新闻客户端产品需求的变化,用户到底需要什么?用户的需求会不会发生改变?第一波走个性化阅读路线,不少新闻客户端产品都落后了,下一轮还能继续落后么?所以几乎所有的新闻客户端产品都在后面追求个性化阅读,恩,现在个性化阅读已经是“标配”了,再谈个性化订阅就太老土了。
新闻客户端产品在一步步的尝试,下一个新闻阅读类产品的方向会是什么?用户究竟需要的又是什么?可以看到的是,自从新闻客户端产品到了5.0(有的是6.0)以后,就很难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更多是细节的更新,一个大节点大节点的变化并未出现,它们只能一个小功能的逐步进项尝 3 试,看哪一种方式会激活用户、提升用户活跃度、提升用户使用时间和停留时间。这里面比较大胆的尝试是由搜狐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标题即新闻,直接来说是取消新闻摘要,全部显示标题,完全用“标题党”的形式来让用户阅读,当然,凤凰新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也是采用这种方式,“标题即新闻”的模式会让用户对内容更加挑剔,而大量内容将有可能输在了标题上,这对于新闻本身来说是好是坏,暂时无法得知。从内容方面来看,各大新闻客户端内容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有编辑内容的区别,其他像社会新闻等综合类目,则如出一辙,订阅内容当中,热门的基本上都会覆盖,这些都算不得差异化。新闻+生活的尝试
新闻+电商这个在PC端算是被试错的一种模式,移动互联网让另一种具有交易功能的产品所替代,即基于LBS的生活服务,基于本地新闻频道,用户可选择下方的各种本地生活服务,如美食、团购、电影等,用户在阅读本地新闻的同时,又可以使用本地的生活服务,无需专门去别的地方寻找乐趣。
从当前来看,这种模式的践行者有网易新闻、今日头条、新华社APP,这三者都在尝试这种新闻+生活的方式人,让用户不仅只能在新闻客户端上阅读新闻,还可以有更多的享受。服务内容方面,网易新闻、今日头条、新华社APP是选择和第三方合作的,如大众点评、赶集网等,通过第三方的平台的内容,让生活元素融入本地生活当中。
和新闻客户端产品推出视频新闻、关键词订阅类似的是,网易新闻、今日头条、新华社APP也是在尝试加入生活的元素,激活用户、提升用 4 户活跃度、提升用户使用时间和停留时间。在不会出现大量用户量变化的情况下,改变产品的风格,让用户在产品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让用户在产品上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
朋友圈毫无疑问的成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新闻客户端”产品,但是它和我们所理解的新闻客户端产品是有着非常大的差异的,朋友圈的信息在确认度上要差很多,至少很多半生不熟的用户发出的信息,根本分不出真假。所以,新闻客户端要和朋友圈做出差异化,更大程度上应该做的是,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完整度上,即在内容上做出差异化。不少新闻客户端为了博得用户的眼球,也吸纳了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的真髓,纷纷加入了各种心灵鸡汤、段子手以及介于新闻边缘的内容,我不认为这是新闻客户端应该有的节操,难道要和糗事百科比节操么? 犹记得赵赛坡的《数字时代的整理力》一书,现有的情况下,并不是编辑失效了,并不是内容失效了,反而是好的内容编辑力正在缺失,新闻客户端以为依靠机器恣意搜刮各处的内容资源,就能够称之为内容了么?又又有几个新闻客户端产品在内容上发力了呢?机器可没有内容整合能力,对于语义的理解,机器还达不到我们所期冀的高度。
数字时代内容的整理和深度编辑,移动端更是需要哇,无论是各大新闻的早报,还是内部整合的“今日段子”,还有更多的内容需要有人来操作。O2O不是万能神药,给不了新闻客户端加持。
第二篇: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编辑研究
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编辑研究
摘 要 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进步,新的媒介方式产生并且得以发展。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孕育而生。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具有便捷、个性化等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特点,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媒介的不足之处。但是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妥善解决。文章对于上述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并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客户端编辑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编辑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0-0108-02 移动互联网下新闻编辑的特点
1.1 传播更体现了个性化和定制化
一直以来传统的媒介沟通方式都被我们定义为大众传播媒介。因为这些媒介传递的内容都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报刊只有传达了普遍的、符合多数人口味的信息,才能保证销量。电视广播中插播的广告、新闻的筛选,只有尽可能得吸引足够多的受众,才能达成商业目标,获取丰厚的利润。这些传统的传播媒介,都是以一对多的形式传递信息。而如今,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新的媒介方式产生,并影响和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私有化、个性化以及定制化。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改变了传统媒介一对一的信息传播方式。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的产生使得私有化、个性化以及定制化成为可能。一些新闻客户端常常可以根据客户的浏览偏好,推送其所关注的信息,很好地迎合了客户的口味,也大大缩短了客户为搜寻感兴趣的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喜好对信息进行筛选,根据客户的要求展示信息,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满足了客户的心理需求,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相较于传统传播媒介的优势之一。
1.2 社会舆论走向可控
在长期的发展中,传统媒介一直都是单向的一对多传达信息,缺少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机制,舆论场小。舆论场是由大众、互动平台以及互动机制共同形成的[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舆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也使得舆论场越累越大。然而网络环境尚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对于舆论监督方面不够严格,也使得舆论场的扩大带来了更多的问题。许多网民在网络平台随意发表言论或是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等,网络舆论难以控制,也因此酿成了不少祸端。多少人饱受舆论的争议与折磨,还有的人因为忍受不了强大的舆论压力而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而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有着专业的运营商运营,公共话题并不是由网民自主发起的,而是由网络运营商操作。不仅如此,所有的言论都是公开透明的,都在政府的严格监督之下稳步进行。这样以来,一方面,控制了舆论的源头,网络运营商必定是要遵守法律法规,不敢随意发起破坏社会和谐发展的不良言论;另一方面,政府对其言论的有效监管,也大大改善和净化了舆论环境。
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客户端通过实名制举措,也让广大网民时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减少了不良舆论的产生,也避免了类似于微博、博客等平台的不良舆论造成的严重后果,在移动互联客户端平台展现了人性的纯真善良,共同维护着平台环境的安全与稳定。这样一来,舆论场变得可控,社会舆论开始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减轻了舆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安全环境的改善和发展。移动互联网对新闻编辑发展的阻碍
2.1 信息的质量以及权威性受到挑战
传统媒介传递的信息具有较高程度的可信度以及权威性。从业人员素质高,媒介机制也有相应的管理条例约束着每一位从业者的行为。同时行业标准规范的实施与落实,也为传统媒介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移动互联网客户端在这个方面则出现了严重的短板。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用户素质参差不齐,不少非专业用户的新闻编辑能力有待提高。且正是由于这些用户的非专业性,其提供的新闻的可信度受到质疑,不得不承认的是,确实有不少非专业用户提供的信息误导了他人,这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如今段子手、标题党越来越多,他们的出现是对新闻编辑的不尊重,严重背离了新闻编辑精神,也拉低了新闻编辑的整体水平。传统新闻媒介都是有具有较高学历水平以及文字功底、文案写作能力的专业人士,经过对新闻信息的加工提炼以及一步步的修改和润色,才将最终的新闻呈现在大众面前。无论是从新闻来源的可信的还是从新闻的质量上来看,传统媒介都具有较高的水准。而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编辑则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依靠劲爆的标题吸引用户浏览量,而实际新闻内容却严重与标题不相符,新闻质量堪忧。另一方面,对于客户端新闻质量的监管不力,也是造成新闻权威性缺失的原因之一。
目前,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编辑的门槛较低,对于新闻质量审核标准不严,且对于新闻排版等要求也没有不那么高。更厉害的是,有的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新闻编辑工作是由机器实现的。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找出用户关注点,进而编辑新闻推送。这使得传统媒介的新闻精神被淹没。
2.2 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受到挑战
不论是传统媒介本身还是传统媒介新闻的工作者,他们对于工作内容都是严谨把关,工作态度也是严肃认真的。不论是新闻内容编辑还是新闻标题的拟定,都是经?^仔细斟酌之后的智慧的结晶。而如今,许多移动互联网客户端上的新闻,为了达到一定的浏览量目标,采用不严肃甚至是有些恶俗的标题骗取浏览量[2]。
为了利益,不讲底线。标题乃是一则新闻的概括和精华,被非专业人士滥用、随意编辑恶俗标题,严重损害了新闻的严肃性。除此之外,有的人为了制造热门话题,对真实的新闻信息断章取义,掩盖新闻事实本身,误导受众,也是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新闻编辑工作不够严肃的表现。
2.3 商业广告对传统新闻编辑规则的挑战
当今世界,广告无处不在,任何一个载体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广告展示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如此,不少广告都穿插其中。有时候只是简单浏览一下美妆、护肤类的新闻,结果点进去全是介绍某某产品以及淘宝链接。在浏览新闻的时候,打开或者退出一个网页,也有可能会有广告窗口弹出。在传统的新闻媒介当中,广告与新闻是相互分离开来的,它保持着新闻的严谨性。而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穿插新闻事件的产生,也不能完全否定。对于传统新闻编辑来说是一种颠覆,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人觉得新闻传播媒介逐渐走向不严谨。反观这一现象以及发展趋势,它改变了传统的广告思维,创新了广告发展模式,对于广告业以及新闻客户端的发展都是一种有利的促进,因此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挑战。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客户端编辑的发展建议
3.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与控制
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编辑的发展刚刚起步不久,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漏洞。政府层面,相关的管理规范性文件应该及时出台,保证其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稳步发展。同时加强监督,对于发布不良话题、新闻的行为要加以制止、教育、引导,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惩罚,创造一个和谐的运营环境。
3.2 加强对新闻质量的控制以及科学技术应用的约束
像有些新闻客户端的编辑工作完全交给机器人处理的做法略有不当。机器人再智能也会有它的不足之处[3]。应当恰到好处地将人与机器相结合,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在机器编辑的基础上,加以润滑和改进。同时要解决标题与新闻内容不相匹配的问题,保证新闻的严谨性以及权威性,引导移动互联网新闻编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每一则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新闻都具有较高的质量。
3.3 对于新闻插播广告的现象加以管理
适当的巧妙的广告不会影响新闻本身,但是如果客户端平台编辑的新闻中出现了大量的广告,会引发受众的厌恶和排斥情绪。这不仅会影响到新闻质量的口碑问题,对于平台的未来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更应该加以规范。运营商应该集中注意力,保证好新闻的质量,使新闻以及平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此时可以开设专门的广告板块,有了一定的关注度,自然??有广告商竞争广告位。结论
移动互联网下新闻编辑的发展给传统新闻媒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对此需要加强对于移动互联网新闻编辑的监督和引导,促进其不断完善,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带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征.简论“两个舆论场”的内涵与价值[J].当代传播,2014(3):14-15.[2]赵文晶,申利净.网易新闻客户端“两会”报道态度传播研究[J].中国出版,2015(11):7-9.[3]李凌凌.社会化传播背景下舆论场的重构[J].中州学刊,2015(6):3-5.
第三篇:腾讯新闻客户端——二维码营销风暴
对追赶风潮的年轻人来说.这段时间可谓享受狂欢的好时机.跨年聚会、逛街shopping等节 目轮番上演.如何抓住这一狂欢契机。对品牌进行推广?欧博思网络营销专家发现腾讯新闻客户端很早就考虑到这一问题。因为对于用户已达千万量级、稳占资讯类App领先位置的腾讯客户端而言.如何拓展其在非垂直领域的用户知名度、输出品牌价值.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新旧交替万民狂欢之际。无疑是很好的宣传机会。
于是。二维码大蛋糕、新闻快闪秀、码赛客创意大赛、用户下载有礼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推出。在这一过程中,二维码作为将线上与线下链接的重要媒介,成为创意发散的主角。
2012年12月下旬.腾讯新闻客户端官方微博开始发布转发有礼、现场参与有礼、最大蛋糕制作等活动:同时.对12月30日开始的线下活动进行预告。“史上最大二维码蛋糕”、“有望冲击吉尼斯纪录”“现场抽大奖”等噱头都吊足了消费者胃口,为线下活动制造了悬念.也吸引了众多希望在跨年夜high一把的年轻人参与。
随后。线上热浪从线上开始向线下蔓延。12月30日.“快闪秀”为线下活动暖身:31日跨年夜。由2万块蛋糕组成、面积达36平米的二维码大蛋糕的揭晓.将线下活动推向高潮;2013年1月2日,悠唐广场的二维码报刊亭也闪耀亮相。在这些活动中,二维码被包装成各种别具特色的创新形式,下载有礼活动也贯穿其中,直接带动了腾讯新闻客户端的装机率。与此同时。微博网友随手拍与名人意见领袖们的转发.也让腾讯新闻客户端二维码的影响力,在线下和线上一起燃烧起来。
据悉。12月31日后相关话题共有近6万条内容.演员“赵文浩”等众多名人都参与了此次传播。共引发近24万网民参与话题,约覆盖1.8亿微博用户。
打铁需趁热。1月1日到3日.借二维码蛋糕事件关注热潮。腾讯新闻客户端启动元旦下载有礼活动:1月4日.又推出“码赛客”创意大赛,鼓励网民参与互动;1月7日起“.快闪秀”的精彩花絮,也开始在网上进行二次传播。
“码赛客”活动中.消费者参与话题12万条,参赛作品被阅读240万次.共覆盖600余万微博用户:2013年1月1日至1月10日期间发起的两轮下载有礼活动,覆盖一千余万微博用户,相关发布获得转发9321条.评论820条:线下活动的花絮推广共覆盖200余万微博用户.获得转发2264条。评论247条。
回顾这一系列活动.我们能够总结出腾讯新闻客户端此轮营销风暴的一些特点:丝丝入扣的环节设置。从前期线上的预热,到线下活动一环扣一环推出.再到后期延续推出的线上互动活动.以及配合传播。腾讯新闻客户端团队充分掌握节奏.利用线上和线下的特色.将二维码运用得炉火纯青,最大限度扩大品牌影响力。这种统揽全局的把控能力,也尽显了腾讯新闻客户端的大品牌风范。
互动引发关注。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活动.互动性和参与性都是腾讯新闻客户端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客户端的装载方式也被巧妙地植入到活动当中。消费者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还能有优质的资讯接收体验.无疑会引发更多人关注。
创意撬动口碑。早在数月前马化腾就曾表示.二维码将成为未来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腾讯新闻客户端运用二维码这一创新形式.选择热门时机、热门地段、热门媒介平台.并将各种流行元素加入其中.巧妙的创意撬动了口碑传播。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口碑转化装机。在这一盛况空前的狂欢party中.腾讯新闻客户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宣传了品牌价值观.提升口碑的同时.直接促进了腾讯新闻客户端装机率的提高。
值得玩味的是,对一个线上产品而言,采用这样大规模的事件营销方式,在业界也属首创。腾讯新闻客户端此次借用二维码创造的营销奇迹.值得其他企业推广学习。
第四篇: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授权书
入 驻 授 权 书
北京搜狐新媒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我方享有《》报刊(刊号:_________)/或________网站(网址:__________)上所有内容的版权和其他合法权利,特此授权贵方在搜狐新闻客户端全媒体平台、移动互联网等平台发布及使用我方内容。具体合法方式如下:
(1)我方主动上传编辑:我方将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全媒体平台中自行上传、编辑我方刊物内容(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贵方平台(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和平板等移动端)可以自行转载上述内容。
(2)贵方主动技术抓取:贵方可以通过技术抓取的方式使用报刊/网站的全部内容,贵方可自主发刊,但需注明我方刊物名称。
上述两种方式,贵方均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并可以依据贵方的经营特点和技术要求进行筛选、编排和修改。
我方保证对相关内容拥有版权和其他一切合法权利,有权在贵方平台中发布并授权贵方使用,内容真实、准确、合法,并且不会侵害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若因我方的内容导致任何纠纷或诉讼的,我方承诺将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并承担一切责任。如因此给贵方带来任何损失,我方负责赔偿。
我方理解并同意贵方基于法律、市场及用户体验等因素考虑,可以终止我方继续发布内容的权利,但在终止前我方已发布和贵方已转载的相关内容,可继续保留在贵方平台上 本授权书的出具、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双方就上述任何事项发生争议,任何一方均可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授 权 方:
(盖公章)
日期:
地址:
业务联系人:
联系电话:
工作邮箱:
第五篇:手机新闻客户端APP应用比较分析研究
手机新闻客户端APP应用比较分析研究
—以人民新闻、腾讯新闻、新京报客户端为例 孟令男
摘要:综合中国网络的发展建设现状与中国网民的网络使用习惯可以看出,手机新闻客户端将为新闻媒介提供新的活力和发展可能性。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像“人民网”一样的老牌新闻媒体和“腾讯网”一样的综合门户网站分别在新闻手机客户端竞争市场上有怎样的表现?通过比较研究又能看到怎样的规律和进步空间?本文希望通过对比典型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特点,并综合分析作为未来主要使用人群的大学生群体对手机客户端的使用情况、用户体验等,探索新闻类手机客户端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预测与改进意见。
关键词:手机新闻客户端、人民新闻、腾讯新闻、新京报、用户体验 ? * 研究背景
? ? 随着媒介逐步走向市场,其功能和特性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受众角色已经从被动的接收者跃居成为媒介运转、生产的核心;另一方面,高科技的普及与简单化使媒介失去了技术垄断优势,这进一步保障了受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媒介,而互联网则给这种选择提供了广泛的平台。进入20世纪后,这种趋势尤为明显,因此,媒体需要了解受众的使用偏好、使用习惯并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愈发严峻的媒介生存环境中立于不败。
? ? 在现代飞快的生活节奏中,受众注意力越来越呈现碎片化趋势。用电脑终端阅读新闻信息对硬件设备和网络条件要求较高,也同样对阅读的时间、空间有明确要求,因而,受众通过电脑接收信息要付出较大成本。而手机便于携带,已经成为了当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移动、联通等公司推出的网络服务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移动终端阅读的便利性,降低了网络条件对阅读的限制,即便在不发达的地区也能通过手机设备实现网络阅读。从这些角度来讲,移动终端既符合受众的注意力特性,又符合中国现有的网络建设情况,显示了极大的可开发空间。?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7月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而仅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就达到4.64亿,即,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78.5%。而在对手机网民使用各类应用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手机网络新闻应用的使用率以在半年内大于9%的增长位列榜首。近年,通过社交媒体接触到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众对新闻的兴趣和对专业性新闻信息的需求,这对新闻媒体来说是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是全新的挑战。
? ? 手机网络新闻信息接触的实现渠道有:浏览器浏览、手机报、手机客户端、社交媒体附带新闻信息等。到目前为止,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数量一直以惊人的比例增长,每天都有新推出的新闻类手机客户端。据PEW在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各年龄段都有近1/3的手机新闻用户通过APP客户端完成手机新闻阅读,而且比例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预示着新闻客户端在未来的手机新闻阅读潮流中很可能将会占有绝对的地位。
* 研究意义
? ? 年轻一代的学生群体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从下图中可以看出,20-29岁年龄段的互联网用户所占比例最大,这部分即将走入社会的群体在学生时代所培养起的媒介使用习惯将会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媒介使用方向。在可以预见手机新闻客户端会迎来“黄金期”的基础上,如果媒介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群体的使用习惯并制定相应发展策略,将在未来开拓新闻客户端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 ? ?从历史上看,人民网创办于1997年1月1日,当时我国互联网刚起步不久,但其非凡的潜能已经可以初步窥见。基于《人民日报》建设起来的人民网,是我国新闻媒体向网络平台延展的先锋,这一先机使得人民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影响着国内网络信息交互传播,奠定了其作为新闻门户网站不可动摇的地位。人民网的手机客户端“人民新闻”1.0版本在2011年推出,实现了报纸、网络、APP的多维度覆盖,但相比在2010年就开始雨后春笋般显现的各种手机新闻客户端来说,“人民新闻”的推出显微滞后。
? ? 与“人民新闻”具有较强可比性的是《新京报》推出的手机新闻客户端“新京报”。《新京报》创办于2003年,与《人民日报》、“人民网”和“人民新闻”一样,《新京报》同样有多维融合的特性。《新京报》报纸和网站的创办均晚于《人民日报》和人民网,但其APP“新京报”的推出时间却要早于“人民新闻”。《新京报》的地域性明显,但仅比较在北京地区的影响力,《新京报》不容忽视。此外,考虑到本次调研主要在北京地区展开,固在同类型APP中选择“新京报”作为“人民新闻”的比照对象。
? ? “腾讯新闻”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新闻类APP,与其新闻门户网站相关联,是国内早期推出手机客户端的门户网站之一(2010年10月推出)。前期的预调研显示,“腾讯新闻”在学生群体中是认可度较高的新闻类手机APP应用。此外,也是为了排除一些最早推出的客户端(如“搜狐新闻”)由于时间优势产生的干扰以及在客户端里融合其他服务(如“网易新闻”)产生的干扰,这篇对比研究选择了新闻特性强的“腾讯新闻”手机客户端作为对比分析对象。? ? 本文希望通过对比“新京报”、“人民新闻”和“腾讯新闻”手机客户端的特点,并综合分析大学生群体对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使用情况、用户体验等,探索新闻类手机客户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预测与改进意见。研究方法 ? ?本次对比研究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焦点小组访谈的方法。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预调研:
? ? 通过前期小范围的调研了解学生群体的手机新闻客户端使用情况,确定调研对象和调研范围。
2.?观察分析:
? ? 首先对三个客户端应用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初步总结三个客户端的特点,提出疑问和假设。综合预调研结果,初步形成一份大学生手机新闻客户端使用情况问卷。? ? 观察内容:客户端的内容、布局设计、交互功能、与网站的关联情况等。? ? 在最终呈现的比较分析上截取了三个手机新闻客户端同一天、同一时段的内容进行比对。3.?焦点小组访谈:
? ? 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邀请了8位同学进行焦点小组访谈。访谈内容包括验证已知信息纠正偏差、了解学生群体中的新闻信息获知倾向、普遍性的获取行为、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使用倾向以及主观的评价认知等。
? ? 通过焦点小组访谈不但可以对初步完成的问卷进行调整,还可以发现新的问题,此外得到了很多在客观性强的问卷法中难以体现的主观信息。4.?问卷调查法:
? ? 将通过1、2、3三个步骤后形成的问卷分别进行网络散发和实地散发,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在“问卷星”网站上发布了名为“手机新闻应用使用习惯调查”的问卷)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调查由于条件限制,虽然已经对实地调研与网络调研的对象群体经进行了变量控制,还是无法完全避免两者在某些特征上的差异,通过网络调研到的样本不可控性强,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具体数据的偏差。5.实验法:(注:实验法的结果不一定适用于整个大学生群体)
? ? 经过以上三个步骤,对于影响大学生手机新闻客户端使用的因素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由于没有人同时使用过三个客户端,无法收集到完全控制变量下的数据,故采用实验法进行变量控制。召集5名此前从未接触过这三个客户端学生,让志愿者在一周内同等条件下、同时使用三个客户端并收集他们的用户体验。? ? 由于实验被试只有五人,样本量过小,故不采用实验得出的数据,仅采用主观体验部分。? * 研究分析 ? 1.学生群体的手机新闻阅读特征分析
? ? 此部分的分析主要基于问卷调查中得到的数据,在主观题部分同样引入焦点小组访谈和实验法得出的结论。(网络及实体问卷发放共150份,有效填答n=132)根据相应数据可以得出学生群体的手机网络新闻阅读习惯如下: 1.新闻信息接触渠道: ? ?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学生群体主要通过电脑和手机接触新闻类信息,使用比例分别为46.43%和42.86%。此题在调研过程中设计为单选题形式,意在调研大学生接触新闻信息最常使用的媒介,而在实际使用行为中不可排除电脑和手机都作为新闻信息获知渠道的情况。? ? 与此同时,使用手机APP客户端获取新闻信息的学生占到46.3%(大于42.86%),即,通常使用电脑了解新闻信息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会通过手机APP获取新闻信息。? 学生群体新闻阅读媒介使用统计图
是否通过手机APP应用获取新闻信息
? 2.大学生群体新闻内容偏好:
? ? 在这一部分,调研原题设计为不定项选择题。在被调研的学生中,有71.43%的学生会关注社会新闻,其次是时政新闻67.86%,这两类新闻是学生这一群体普遍关注的信息,而对他类新闻信息的关注则受到学生专业和个人兴趣影响较大。3.手机新闻客户端使用体验: ? 是否主动下载过新闻媒体的手机客户端
? ? 在所有被调研的学生中,超过90%的学生有过主动下载新闻客户端的行为(92.31%)。下载原因是多样的,不排除有关联下载的情况。但无论原因如何,这个数字都可以表明学生群体使用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潜在可能性很大。但是,根据上面数据反映出的情况,真正使用APP客户端获取新闻信息的学生仅占到了46.43%,与92.31%相差较远。在两个数据的差距中,为什么下载了客户端却没有使用成为了关键问题之所在。
? ? 对于这一问题,这次调研在问卷和访谈中得到了一些同学对新闻客户端的评价文本(此处仅展示部分答案,包括优缺点体验),经过对文本的分析得出,综合评价情况与实验法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
? ?近62%的学生表示自己非常看重新闻客户端所提供新闻内容的质量,倾向于使用内容精彩、独特的客户端;30.1%的同学注重客户端使用的便捷性,包括加载速度、使用方式等;而7%的评价者表示,尽管自己全时关注新闻的可能性较小,他们还是会考量新闻客户端的信息更新速度。
? ? 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了解到学生群体新闻客户端的使用情况,而在预调研中得到的数据显示,学生群体使用“腾讯新闻”客户端的比例远远大于“新京报”和“人民新闻”的使用总和。接下来将会根据学生群体的使用意向,对三个客户端的相关特性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究其中原因以及改进所在。
1.客户端基本特性及用户体验比较 1.个性化设计:
? ? “人民新闻”改版2.0后支持“双首页”功能:用户可以在“我的头条”中订阅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各种选定话题的新闻按时间混合排列,页面设计也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每条新闻标题前标出主题,清晰明确。而“我的头条”中的内容完全出自相应话题版块,是一种加和的形式。在这种个性化定制中,读者可以同时关注多个感兴趣领域的话题,节约了时间成本。
? ? “新京报”客户端不支持内容定制功能,其“要文”版块里的内容由编辑根据自己的判断从各类新闻中挑选出来,用户在使用“新京报”客户端时只能通过选择新闻分类来浏览感兴趣的同主题新闻,每个版块里的新闻按时间排序。
? ? “腾讯新闻”支持定制新闻版块,定制的版块出现在统一新闻分类栏中,需要向后滑动点击,在使用定制版块上有一定的不便。但“腾讯新闻”支持定制特定地区的地方性新闻,其内容包含多个种类,如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按时间排序。
? ? 此外,这三个新闻客户端在交互功能上都支持收藏、分享、评论等功能。? ? ? 在这些个性化新闻阅读方式中,除“腾讯新闻”的地方性频道外,其他定制形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对于“腾讯新闻”地方性新闻版块,参与实验的学生表示,该部分提供的信息比较混乱,真正有“新闻点”的不多,不会倾向于将有限的注意力过多投入到该部分的阅读中。
2.新闻整合:
??在这三个APP客户端中,新闻整合性最高的是“腾讯新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腾讯新闻”在每条新闻下部都设计了“相关新闻”链接,推荐三条左右与原文同主题或在时间、事件上有承接关系的新闻。这一特性使得“腾讯新闻”手机客户端提供的新闻信息彼此连接成为网络,用户可以通过不断点击进入“相关新闻”,紧紧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发散性认知。??此外,“腾讯新闻”在每类新闻中都不仅仅发布单条信息,而有一些新闻专题的整合设计。现有新闻客户端提供的新闻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除了“大类”相关之外,都是以独立形式存在的,不利于用户对同一事件的跟进。这些分散的信息点只能满足用户的“知晓需求”,但满足这种需求所需要的条件非常简单,只需要提供大量的新鲜信息,横向扩大信息覆盖范围,采用这种设计的新闻客户端没有排他性。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客户端难以体现自身“个性”,也不具备说服用户留下的理由。然而,专题是一种信息的深度传播、纵向传播模式,可以满足用户在“知晓需求”基础上的“逻辑需求”、“认知需求”,也是各新闻媒体体现自身特性的方式之一。
? ? 新闻客户端与网站不同,以目前的技术还难实现搜索功能,用户无法持续追踪同一事件的进展,了解其他相关信息依然需要返回网页搜索,很多同学在问卷调查中反映出了新闻手机客户端这一不足之处。“腾讯新闻”越过了这一难题,在对新闻信息进行整合编辑的过程中将用户的不便之处转变成为自己的成本,通过编辑的整理,让用户甚至免于搜索的信息的“困难”。这一代价对媒体来说微不足道,但在用户中却能形成可观的效应:在付出相同注意力,用同等时间阅读三个手机客户端提供的信息时,显然用户在“腾讯新闻”上能够获得更多、更全面、更有逻辑体系的信息,也因此提高了用户注意力的利用效率,从而带来了更大的使用满足感,受访的“腾讯新闻”用户对这一整合特性普遍看好。3.内容比较分析: ? ? 在同一天同一时间段,三个客户端的要文页面如下:(从左至右一次为人民新闻、腾讯新闻和新京报)
? ? ? 通过连续多天对三个新闻手机客户端要闻版块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三个新闻客户端的信息定位有明显差异:在要闻版块,“新京报”重点推送时政、经济等严肃话题,内容也继承了传统纸质媒体的风格;“人民新闻”则在延续人民网“综合性信息传播”、“大众化”等特点的同时,发布信息内容紧紧围绕公众生活,而且对政治、经济新闻的选择视角独特,从“小”处出发,既有深刻性也不乏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会话题甄选、引导作用,也不乏娱乐新闻;而“腾讯新闻”的版块容量较大,涵盖信息广,综合来看,其娱乐性质更强,有较多的趣闻,抓住了用户的猎奇心理。? ? 在三个手机新闻客户端内容的来源上,“新京报”的客户端内容与《新京报》印刷报纸上登载的内容、新京报网上的内容同步性强,只对在这两个平台发布的实时消息从重要性角度加以选择后发布。在这个层面上,“新京报”客户端可以看作是利用移动终端的空间特性,在新间里对以上两个平台所做的忠实延展。“腾讯新闻”客户端同样是对腾讯新闻中心网站内容的复制版本,加上其容量大的特点,客户端几乎包括了网站上所有的信息。不同的是,很多网站上由图片、文字组合成的报道在客户端上还添加了视频元素,当然这不能排除腾讯想进一步推出其视频终端的原因,但多种媒介融合的形式确实给受众带来了便利和全新的用户体验,也为阅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此外,“腾讯新闻”的特色内容如“新闻哥”、“今日话题”、“新闻晚8点”等栏目虽然包含在手机客户端提供内容里,却由于存在时间排序等问题,与其他内容混杂在一起,版块不固定,难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其特色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相比之下“人民新闻”升级到2.0版本后在内容选择上更有特色、有独立性。“人民新闻”客户端不仅选用人民网、《人民日报》上的文章,还会从其他网站选择符合自身定位、有传播价值的文章发布。尤其是在“深度”版块,“人民新闻”进行了杂志式的排版,支持切换列表和封面模式,在视觉和用户体验上又进一步。“人民新闻”在内容传播上充分考虑了移动终端的特性,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身的个性,符合移动终端受众的内容需求,不再单纯地依附于网站。
???(“腾讯新闻”的视频元素和“人民新闻”的报道形式)4.?内容更新情况比较: ? ? 从当日0时至上午9时,“新京报”客户端算头图新闻在内,要闻版共计更新7条当日新闻,更新时间集中在早4时左右;全天更新新闻数目在20条左右,集中发布时间段明显,而且每个版块容量有限,无法查找两日之前的新闻。同样9小时内,“人民新闻”客户端要闻部分更新共计18条,全天近80条信息更新;而“腾讯新闻”客户端要闻版几乎所有时段都有信息更新,不仅按照发布时间排序,发布内容的传播价值也作为排序的标准之一。? ? 据试验结果反映,“腾讯新闻”虽然能够保持全时更新,更新的内容却有些过于庞杂,重点不突出,导致受众的注意力利用效率较低;而“新京报”更新的速度最慢,信息来源也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群体对前沿信息的需求;相对而言,“人民新闻”的更新速度居中,信息质量很高,可以看出经过了精心的选择。* 实验结果
? ? 在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实验后,被试者们对三个新闻移动终端的优缺点都有了较深的了解,倾向于“人民新闻”和“腾讯新闻”客户端的各占一半。但仅从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群体对“新京报”和“腾讯新闻”客户端的特性认知与预测(针对未安装使用客户端的学生)和实际情况吻合程度较高,但对“人民新闻”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未接触过“人民新闻”的学生在了解其设立背景后依然倾向于将其定位成以党政为核心的新闻应用,更不了解升级版本的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新闻”尽管在用户体验和内容方面都比较成功,在告知用户自身定位及理念推广方面却有所缺失,这一点在数据上也有很明显的体现:使用手机网络接触新闻信息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直接接触来自人民网的新闻信息。其中,通过人民网微信公共主页接触的就有3.57%,但却几乎没有学生熟悉“人民新闻”2.0这一手机新闻客户端。六 ?结论
? ? 20世纪,随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兴起,传媒效果研究的中心从媒体一方转移到了受众身上。在“市场选择”的机制下,满足受众的需求的媒体才能在媒介环境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从而实现自己社会功能。
通过对学生用户群体使用习惯的调研,并比较三个有代表性的新闻客户端可以发现,手机新闻客户端还存在以下问题以及改进空间: 1.侧重内容,特色不鲜明: ? ?通过以上客户端的比对可以看出,新闻客户端之间尚有“大拼内容”的倾向,而在信息海量的今天,年轻一代文化偏好各异,分众化特点明显,想单纯通过内容质量获取先机十分困难,这对各客户端“准确定位”、“精挑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所有客户端的设计、新闻分类、新闻选择也都有很高的相似性,导致新闻客户端没有排他性,很容易被替代,无法培养起受众的阅读习惯。
? ? 对于这一点,在首要保证客户端内容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从改变客户端设计的角度加以考虑、突显特色,如,将腾讯新闻的“今日话题”和人民网的“舆论监督室”等网站特色栏目单独在客户中列成可订阅版块。2.没有充分利用手机终端特性:
? ?现有的新闻客户端大多对相关联的网站依赖性强,仅作为网站的另一项延伸。但实际上,手机新闻客户端受技术和特性的限制,很难完全再现电脑网页的功能,即便是手机网页也与电脑网页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也正是因为有所区别才会导致受众群体的使用倾向转移,手机客户端有其优势所在,新闻客户端要将内容和技术紧密结合,用新技术为优势新闻内容注入新的生命力。3.信息整合: ? ?“腾讯新闻”客户端在整合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将客户端上的相关新闻进行关联近似于替代受众在网页上进行关键词搜索,而且能将受众的浏览行为保持在自己提供的信息网络中,逐渐培养起受众的媒介依赖性。4.调整新闻展现形式: ? ?手机终端阅读是一种“快捷阅读”、“便携阅读”、“休闲阅读”模式下的产物,新闻终端对此同样要有所考虑。可以尝试采取“分级阅读”的模式,拆解一些信息全面但篇幅过长的报道,进行分级设置,在一级阅读中提供基本信息概况,让受众了解事件逻辑,二级阅读提供事件细节,三级阅读进行相关扩展,并用关键词等形式引导那些感兴趣的用户进行二级、三级的深入阅读。
? ? 此外,根据调查结果,新闻信息检索已经越来越被受众当成一种消遣方式存在,而作为一种休闲,交互性的、多媒介融合式的信息传递也应是新闻客户端未来考虑的发展方向之一。这种融合应该是多媒介的有机融合,有利于保持用户的注意力,满足多方面需求,而不是单纯几种媒介形式的简单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