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风俗文化

时间:2019-05-15 06:4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湾风俗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湾风俗文化》。

第一篇:台湾风俗文化

台湾风俗文化

一、台湾概况

台湾省,简称“台”,省会台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的0.38%,2013年人口总数达到2337.3517万(含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辖22县、市,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全省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海岸线长达1600多千米,面积为35873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也是中国东南海上屏障和重要门户。

二、台湾的语言

台湾的普通话很普及,它不仅是官方语言,在社会上也成为通用语言。但在民间,广泛应用的是“福佬话”即台湾的闽南话。早期的大陆移民主要来自闽南,特别是漳州和泉州。他们在台湾杂居之后,泉州音与漳州音逐渐形成一种“不漳不泉”的闽南话,即福佬话。它吸收了高山族语言和日本语的一些语汇及语法,因而福佬话已与福建的闽南话有些不同。

台湾的客家族和高山族均有其各自的语言体系。

三、台湾岛内特色民族技艺

(一)南管戏与南管乐

广义的“南管”指中国南方语系的音乐。但在今天台湾所保存的南管戏,即专指闽南语系中最古老的戏种——“梨园戏”。主要流行于泉州、厦门一带,后来传到台湾及闽南华侨较多的南洋各地,有近500年的历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贴、外七行,故又称为七子班,或七色、七脚戏。由成人扮演者叫做大梨园,童伶扮演者叫做小梨园。基本曲调为南管音乐,宛转悠扬,曲牌名称也多与南北曲相同,因此被认定是宋、元南戏的遗音。伴奏所用乐器,可分弦、管及打击乐三部分。

(二)北管戏与北管乐

北管戏与北管乐是指中国北方语系的戏剧,又称“子弟戏”(因多为农村子弟的业余戏团而得名),也称“乱弹戏”(来自乾隆时的“花部”腔调)。其唱腔基本上是“板腔体”,唱词多采七字或十字句型,但有新旧两派之分:“福禄”(或福路)为旧派,保存了梆子腔的系统,主奏乐器为壳仔弦(椰胡)。“西皮”为新派,为皮黄腔系统,主奏乐器为吊鬼子(京胡)。

(三)各色民歌

山地民歌,从民间音乐学的角度来看台湾山胞的民歌,是一大宝库,不但在人类歌唱的历史上,提供了具体的例证,而且还发展出令人惊异的复声或和声合唱技巧。

福佬系民歌,演唱方式属于单音的曲调唱法。因产生地区的不同,各有代表作,如西部平原的“草蟆弄鸡公”、兰阴平原的“丢丢铜仔”与恒春地区的“思想起”。客家系民歌,指由广东与嘉庆州为主的汉族移民民歌。客家住民多分布于桃园、新竹、苗栗与高雄屏东的丘陵地区,通常以山歌或采茶歌,与福佬系的小调相比美。

四、台湾的重要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灯节:历正月十五日为灯节,俗称“元霄节”。清明:公历4月5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五、台湾的祭典

(一)孔子诞辰祭典

至圣先师孔子在台湾民俗信仰中,地位相当特殊。台湾人民在每年农历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举行祭典,并将这一天确定为教师节。

(二)妈祖诞辰日祭典

农历3月23日为妈祖诞辰日,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居民信奉的水神。年年妈祖过生日,岁岁祈求保平安。这一古老的祭典活动,成了台湾下海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台湾省所祀“妈祖”庙宇,共有300多所,神座系由福建省“分身”恭迎到台。

(三)上白礁谒祖祭典

白礁系指福建省泉川地区同安县的白礁乡,上白礁就是前来大陆白礁之意,表明了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民后裔,借遥拜福建白礁乡济宫祖庙,以缅怀大陆历代祖先。每年农历3月21日,位于台南学甲镇的慈济宫,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一方面追怀大陆上的祖先;另一方面遥拜福建省同安县白礁乡的慈济宫祖庙。

(四)中元节普渡祭典

农历的7月15日,俗称“中元节”,又名“盂兰节”、“鬼节”,是民间祭奠祖先之魂的日子,也是道、佛信徒一个极重要的节日。在这个大节日中,台湾农村家家户户要杀猪宰羊,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及阴间鬼魂,企望“普渡”众生与亡灵。

此外,台湾同胞还有许多与大陆基本相同的传统节日。现在仍盛行的一些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扫墓祭祖、端阳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即使在日本统治时期,也从未中断过,仍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第二篇:湘阴风俗文化

湘阴民俗文化

地区文化是各地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与积累,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上课期间听完老师对湘西丰富的民俗文化的介绍后,不禁感慨良多,也想起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回忆起了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

一、端午节

湘阴隶属岳阳,而在岳阳,就不得不提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相传屈原在这天投江殉国,而湘阴县城北30公里处汩罗江是楚国大夫投水自沉的地方。为吊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千百年来,湘阴城乡每逢端午必泛舟投黍表示纪念。习俗相演,渐渐形成了端午龙舟竞渡的活动。每年端午这天,湘阴沿江集镇,特别是县城和临资口,沿例举行龙舟赛。历史上县城出现过各种龙舟赛阵容,清末民初“红船”与“黑船”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习惯是五月初一龙船下水,检验班子,称作“齐桡”,初

三、初五是预赛和决赛日,称作“正船”。农历五月初五,数艘龙舟竞渡,观众如云。解放后,龙舟赛不再分成帮派,由地方政府或民间组织赛事,争标夺胜的气氛更为热烈。同时,端午节当天人们还会供贴子,扎艾人、喝雄黄酒、吃粽子等。

二、婚俗

订婚男女双方订婚,在湘阴称为“包庚”,一般由男方托媒提亲,女方同意后,即互相转告生庚,各请算命先生“合八字”,称“合庚”。亦有将双方八字放在家中神龛上,数日内如诸事顺利,即定。认为不合,则将对方生庚退还。双方认可后男方备聘礼,择吉日馈赠女方家,邀请女方父亲(无父则为伯、叔或兄长)及媒人来家,当场书写红(男)绿(女)庚帖,并设宴款待,称“订婚酒”。

祝节男女双方订婚后,每年端午、中秋,男方要向女方的长辈敬送礼物,称“礼节”,腊月下旬也要送礼,称“年礼”。结婚前一年的端午节(也可是其他传统节日),须用抬盒向女方家敬送一批厚礼,称“求亲礼”,表示来年娶亲,让女方作好准备。

过礼结婚日期,一般由男方择日,女方鉴日,以农历五月、八月、腊月为多。婚期临近,由男方备好,“团书”及三茶(糖、蛋、饼)、六礼(肉、鱼、鸡、面、酒、糍粑),送到女方家,称“报日”、“报结”。女方将衣单、衣样交男方带回。结婚前二日,男方再备彩礼,由“披红”媒人带领,送到女家,称“过礼”,戏称“催嫁妆”。第二天,女方将嫁妆送至男家,男方于大门口鸣炮接妆。

在湘阴“报日”时,男方随“请期礼书”送鹅一只,酒一坛。“过礼”一般包括为新娘制备的衣服、衣料,以及龙凤喜饼、糖果糕点和炒熟的黄豆及鱼、肉、礼金等。婚前三天,女方将嫁妆及为新郎制备的鞋、帽送至男方,并布置新房,叫“铺房”。

迎亲又称“收亲”或“收媳妇”。迎亲前夕,由男方设“陪媒酒”,款待媒人。同时,送酒席给女方款待其亲友,叫“离娘席”。

迎亲之日,男家张灯结彩,于大门、洞房、客厅、厨房贴喜联、字,准备迎亲接客。迎亲一般选在黎明。在湘阴,则先由媒人去女家促“发亲”,然后,还需男方以红绿庚帖“催妆”3次,女家方许“发轿”。彩轿到达后,女家闭上大门,索“开门包封”后,始开门发亲。岳阳县广兴洲一带有“牛马归栏”的风俗。迎亲队伍赶到女家吃午饭。估计时间不早了,便将锣鼓打得一阵紧似一阵,叫“催亲鼓”。这时,女家才“发亲”,以天黑时分进男方家门为俗。解放后,以轿迎亲的习俗逐渐废弃,改以车辆接送,路近者则安步当车。

闹洞房为婚礼的尾声。新婚晚宴后,新郎新娘被人们簇拥送入洞房,闹房即开始。年轻小伙子往往是闹房的主角,他们以“新婚三天,不分老幼”为由,为了促使新婚夫妻的接近和感情交融,设计出千种花样,万般闹剧。人们不以为忌,反而在一旁推波助澜,尽情嬉闹,将婚礼推向高潮,使洞房内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新婚夫妻用茶盘抬茶向客人敬茶,是闹房不可缺少的程序,称“吃抬茶”。茶一般由芝麻、红枣、花生、豆子拌糖冲泡而成,寓意甜美、圆满。客人接茶的同时,以诙谐祝吉之句赞茶,有的地方还需给“茶钱”

三、葬俗

近年来新事新办蔚然成风。丧葬多因家庭经济情况和死者年岁大小而异。家底厚的,铺场(扎孝堂等)、闹丧、择期、相地、开吊、出葬,常延至四五天或七八天。入夜邻里戚友相聚,通宵吹吹打打,谓“闹丧”、“坐夜”。有的几人边敲锣鼓边即景对唱歌颂死者、慰勉遗属的韵语,叫“唱夜歌”。解放后,城镇和部分乡村办丧事有所改

进,有的只以追悼会的形式表示哀悼。1985年,县人民政府发出布告,推行火葬,大部分国家工作人员照规定办事,部分城镇居民也在执行,但未能普及。近年,有的地方请道士礼生“做道场”、念经拜佛、烧纸钱、化冥屋的旧俗又在抬头。湘阴称掘墓穴叫做“开金井”,抬棺叫做“抬重”,抬重者叫做“八大金刚”(一般是8—16人),送葬的仪仗少则几十人,多达数百人。

四、特色饮品——姜盐豆子芝麻茶

湘阴姜盐豆子芝麻茶,最具地方特色。由姜、盐、豆子、芝麻、茶叶五种配料泡出来的茶,五味调和,香脆可口,不仅解渴充饥,还能驱寒祛湿,健胃强脾。传说南宋绍兴五年(1135),宋高宗令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制置使岳飞领兵二十万,“征剿”洞庭湖一带的杨幺。因岳飞所率兵勇,大都来自北方,不合湖南水土,胃胀腹泻,大大影响了战斗力。经暗访本地高人获得指点,让将士们喝一种用姜盐茶叶熬成的酽汤,病情渐渐缓解消除。此后,本地人更佐以芝麻豆子(通称相料),作为家常和待客的茶饮,沿袭至今。

介绍了这么多自己家乡的习俗与特色,相信大家对我的家乡了解更多了一些也明了了一些吧!我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喜欢在端午节看独具家乡特色的各种龙舟,喜欢在邻里们结婚时去闹房,更喜欢姜盐豆子芝麻茶的那种家乡味道。以后无论身在何方,我的心依旧留在家乡!

第三篇:日本风俗文化

本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究礼节是日本人民的习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等。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看清对方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动作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加看阅就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你是去参加一个商业谈判会,你就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尽管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这是表示相互间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到日本人家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电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即使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当你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尊贵的位置是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这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电话告诉对方,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日本人设宴敬酒时,往往要在桌子中间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斟酒前,主人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完后,也同样做,以示主宾之间的友谊和亲密。这是传统的敬酒方式。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装潢,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礼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日本有许多传统的送礼时节,而不同的送礼时节,礼品价值和种类也不同。岁暮是最大的送礼时节,中元、岁暮礼品以食品为主,其它节日,非食品比例相当高。遇到送礼时节,往往是某些商品促销的好时机。各送礼时节礼品价值和礼品种类举例如下:(l)中元节(7月15日)。礼品价值3000~10000日元,平均5120日元,礼品种类有糖果、酒、奶制品、食用油、咖啡、茶叶、衬衫、围巾、礼券等。

(2)岁暮。礼品价值5000~10000日元,平均5520日元。种类有食品、酒、茶叶、咖啡、食用油、衬衫、羊毛毯等

(3)结婚。礼品价值2~10万日元(受邀参加婚礼)或价值3000~10000日元(不参加婚礼)。礼品种类有电壶、烤面包机、微波炉、拖鞋、睡衣、手提袋等。(4)成年(20岁)。

礼品价值l~2万日元。种类有皮带、袖扣。领带夹、化妆品、衣服及配件、皮包、鞋子等。(5)情人节。礼品价值400~1000日元。种类有糖果和饼干,女人送男人巧克力。(6)母亲节。礼品价值3000~5000日元。种类有化妆品、花、衣服等。

(7)父亲节。礼品价值5000~10000日元。种类有衣服、配件如领带、领夹、袜子、打火机等。

(8)圣诞节。礼品价值5000~20000日元。种类有玩具、衣服配件、游乐器、贵金属、体育用品、激光唱片等。

(二)重要节日

日本的国定节假日共有14个,另有5个重要节日,简介如下:

元旦:1月1日。按照日本一般风俗,除夕前要大扫除,并在门口挂草绳,插上桔子(称“注连绳”),门前摆松、竹、梅(称“门松”,现已改用画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阖家团聚吃过年面,半夜听“除夕钟声”守岁。元旦早上吃年糕汤(称“杂煮”)。

成人节:1月15日。凡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这一天要身穿节日盛装参加各级政府为他们举办的成人仪式和庆祝活动。

建国纪念日:2月11日。据日本神话,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统一日本,建立日本国。女孩节

日本称“雏祭”,亦称“桃花节”。每年3月3日,家长为女孩过节,届时为女孩穿上鲜艳的和服,在家里摆上人偶,祝其摆脱恶运、灾难,幸福成长,并带女孩走亲戚,外出游玩。关西带还有“流雏”习俗,将“小人偶”放入河中,让其随流而下,冲走恶运。春分:3月21日。是天皇祭祀祖宗、老百姓祭祀祖先的日子。植树节:4月29日。

宪法纪念日:5月3日。纪念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的实施。国民节:5月4日。男孩节(又称“儿童节”和“端午节”):5月5日。这天有儿子的家庭房前均悬挂布制大鲤鱼(称“鲤帜”)。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糕团(称“柏饼”)或粽子。盂兰盆节

7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675年齐明天皇供奉父母,始成为宫廷节日活动,后广为流传民间,类似中国阴历7月15日的鬼节。日本原为每年阴历7月15日举行活动,后改为阳历7月15日,祈悼亲友亡灵、供奉祖灵、上坟扫墓,有时举办“盆舞”等悼念活动。这是日本较为普及的主要民俗节日之一,目前又成为城里人返回家乡会见亲友的节日。中元节

亦在7月15日,古时是祀农业地神的节日,现与盂兰盆节合在一起,成为供奉祭祖之日。每至此时,即向亲友、长者、施惠之人赠送礼品,目前甚至发展为单位与单位或个人之间也相赠礼品。这种礼品被称为“中元”,成为一种新式礼俗。

敬老节:9月15日。各市、町、村纷纷集会庆祝,并向老人赠送纪念品。秋分:9月23日。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

体育节:10月10日。纪念1964年第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开幕。文化节:11月3日。对文化事业有卓越贡献者在这一天被授予“文化勋章”。七五三

是每年11月15日日本社会及各家庭为7、5、3岁儿童祝岁的习俗节日。始于平安时代,当时贵族家庭为5岁男孩举行祝贺仪式。到了镰仓、室町时代,发展为公卿大臣为二、三岁男孩举行穿和服的仪式。江户中期以后,形成目前的习俗。每至此日,家长为男女儿童进行祝福,祝神灵保佑其健康成长,并为其穿上漂亮的和服,带其到神社参拜,为他们登记注册,领取氏子牌,以示可以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勤劳感谢节:11月23日。天皇诞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1989年1月7日即位,年号“平成”。

如果去日本作商务旅行,一年中应避开的时间是12月中至次年1月中(岁暮欢度新年时节)、4月29日至5月5日(黄金周假日,日本人一般外出旅游,许多商店都停止营业)、7~8月(这期间商人们要去度假)。圣诞节

这并非日本传统的民俗节日,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日益流行,特别是在城市里过圣诞节者日增,成为现代日本一种习俗

第四篇:台湾政治经济文化

割不断的精神纽带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纪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9211402 汤美 39211301 杨娜 2011.11.12 tt [选取日期]

割不断的精神纽带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纪实

汤美,杨娜

摘要: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哺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使其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奋斗不息。本文主要讲述2008年之后两岸文化交流成果。将中华传统文化加以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应有的使命感,应尽的历史责任,台湾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现实基因。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海峡两岸 交流成果 妈祖文化

台湾文化,如同祖国其它地区文化一样,是中华大文化的一朵小花,它的根在祖国大陆深处。在台湾近代史上,台湾文化承受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但它仍然吸吮着中华文化的乳汁,保持着中华文化的特性。两岸同胞同文同种,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中华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华夏儿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中。尽管历史的阴霾曾使海峡之水长时间的寒冰冻结,但却冻结不了根深蒂固的文化根系,两岸同胞发自内心的文化交流,始终成为难割难舍的精神纽带。

一.《告台湾同胞书》揭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篇章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进行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由此揭开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篇章。1992年,两岸实现双向交流,允许中国大陆人员赴台交流。这年初,中国科技协会在台湾高雄、台北举办了“敦煌古代科技展”,这是大陆首次在台举办展览。神奇辉煌的莫高窟千佛洞,沙漠腹中的月牙泉、七星草,戈壁滩上的丝绸之路、玉门关„„一幅幅雄伟壮观的画卷使参观者留连忘返。5月,中央民族歌舞团舞蹈家杨丽萍等3人应邀赴台,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3人以上的文艺团组赴台演出。一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孔雀舞蹈,倾倒了台湾广大观众。此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越加频繁。

自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之后,两岸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签订是一个里程碑,这是两岸领导人对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贡献。然而,我们看到两岸仅仅经济的交流还远远不够,一是经济的交流并没有将两岸人民的心灵拉近,二是两岸的和平发展局面并不牢固,因此,两岸人心的交流提上了重要的课题。

二.人心的交流如何实现?马英九做出了最准确的解答。

在《2008赢回执政权》的演说中,马英九特别指出,“文化上,我们不应自外于中国。无论语言文字、历史情感,海峡两岸人民应该共用先人留下的伟大遗产。台湾不应‘去中国化’,而应勇敢地承认我们的文化与历史根源。同时,我们应有开阔的心胸,吸纳中国大陆在内所有的思想文化,以涵养这块土地,成长茁壮”

马英九2008年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后,就曾亲临孔庙参与祭孔祀典;2009年还亲自主祭“遥祭黄帝陵”典礼,成为国民党到台迄今首位亲自赴祭的台湾最高领导人。

马英九在2008年“就职演说”、纪念“823炮战”50周年时的讲话中都明确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并指出“两岸的和解双赢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

2009年10月,马英九在“双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与台湾本土文化结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模式”,发展出了“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

2010年7月8日下午,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台北接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将于9日率团出席在广东举行的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的代表团成员。马英九说,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在5年前国共两党设立的意见沟通平台,参与的人士不限政党,讨论的议题触及经贸、农业、文化、教育、交通及旅游等各层面,对两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相信在中华文化的指引下,应有智慧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

三.具有共同深厚传统中华文化的海峡两岸,没有理由不密切携手合作——妈祖文化

2008年4月,春暖花开之际,闽台文化交流活动此起彼伏 “2008妈祖之光”大型电视综艺晚会4日和6日分别在台湾台中县和台南市成功举行,共吸引了15万名台胞现场观看;

妈祖文化在中国大陆沿海、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中广为传播和传承,影响广泛深远。妈祖文化交流不仅发挥着海峡两岸链结作用,而且再度促进两岸和平与发展。”台湾澎湖科技大学副教授杨崇正前不久访莆如是说。

杨崇正表示:“我来自台湾澎湖,祖籍重庆。祖国大陆与港澳台是大的两岸三地,另一种说法为小的两岸三地是祖国大陆与台澎金马。”他说,发源自莆田湄洲岛之妈祖文化迄今已逾千年,大约在十四世纪初随闽、粤移民传入澎湖,十七世纪初再随移民传入台湾本岛。身处海岛的台湾地区包括澎湖、金门、马祖四面环海,台湾民众对妈祖这位发展海洋经济守护神更是信仰虔诚,普遍尊崇。仅台湾本岛之妈祖宫庙较有规模者即多达五百余处;中小规模者更深入城乡居民小区,可能近万处。而许多地名亦与妈祖有关,例如,马祖即为“妈祖”转音;澎湖县的马公市,“马公”即为“妈宫”(妈祖宫庙)转音。公元1335年元朝惠宗时,澎湖正式设立巡检司管理民政,隶属当时福建省同安县。澎湖历史上是闽、粤汉族移民渡海赴台湾开垦拓殖中继站,也是东南沿海重要渔场。妈祖文化不仅连系祖国传统文化与乡情,也保佑移民等在异乡开垦创业,而且在两岸历史和现实中起着重要链结作用。

杨崇正认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日趋活络,对促进两岸和平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他说,澎湖气候条件、海港及机场等硬件条件远比金门佳,能通过的客流、物流能量更大更快,也能扮演两岸中继站和客货中转中心角色,澎湖各界人士对此盼望良久。自去年4月以来,福建砂石得以海运直航澎湖,降低砂石运输成本,连带降低土木工程建设成本,有助澎湖本地各项公共建设及民间观光旅游设施推展。实现两岸周末包机直航常态化,未来如能争取大陆观光客源来澎湖、扩大开放货物等项目,都有助澎湖经济发展。祖国大陆方面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金马澎及台湾本岛正呈西东走向一线排开之势,加上传统上闽、台、澎民间共同的妈祖信仰和独有的“五缘”(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关系,以及未来将扩大开放的全面“三通”政策,必将更好地为促进两岸经济繁荣发展作贡献。

杨崇正说:“21世纪初起,和平与发展在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架构下已成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潮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契合‘发展’主轴,而‘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正契合‘和平’主轴。”他表示,不仅在全球如此,在海峡两岸之间亦是如此。有和平才能带动发展,有发展才能维护和平。妈祖文化就是一种保障“和平与发展”的文化,代表和平乐观、积极向外发展精神的海洋文明文化。因此,弘扬妈祖文化,加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进而加强经贸文教等方面交流,必将推动和深化两岸和平与发展。

四:两岸文化交流要“开大门、走大路”

两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阻隔,在既有平台之外,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过去两岸文化交流基本上还是自下而上的草根交流,规模小,尚未得到全面的发展。未来有必要掀起盖头来,开大门、走大路,让潜水艇式的文化交流浮出水面来,朝着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大陆对两岸文化交流一直持积极的态度。2010年9月5日蔡武在台湾访问的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蔡武在基金会举行的欢迎午宴上表示,我们愿意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努力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我们将虚心汲取此次论坛达成的共识和提出的建议,努力转化为两岸文化交流政策,为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9月6日蔡武在“两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不能仅仅依赖物质方面的互利,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不能够替代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沟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文化交流还存在一些壁垒和障碍,需要两岸同胞共同作出不懈努力,营造鼓励和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共创互利共赢新局面。将秉持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品格,愿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哺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使其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奋斗不息。它激发全国人民的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成为焕发人们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鞠躬尽瘁的精神源泉。为此,我们必须将中华传统文化加以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应有的使命感,应尽的历史责任,台湾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现实基因。通过教育、科技、艺术、传媒等各项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中华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的目的。参考文献:

[1].江岷钦: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新愿景:没有理由不携手合作 http://news.sohu.com/20080429/n256580832.shtml.[2].姜琨:《妈祖文化的现实意义》,2011年第11期.

第五篇:宿州风俗文化报告

宿州风俗文化报告

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宿州分校 学号:1434001465046 姓名:王珏

班级:14秋工商专科 宿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的宿州-徐州片区,天津话也源于宿州方言。赛珍珠在作品里面称呼宿县为“南徐州”,是因为按照宿县方言的读音,宿州和徐州几乎一样,所以宿县人都自称宿县为南徐州(1911年民国开始,使用了1100多年的宿州才改称宿县,所以1920年代的成年人应该会自称宿州,也就是南徐州)。宿州方言中,宿州人大多将“宿州”称为“虚县”(宿县)。

宿州的风俗一概同北方,主食以面食为主,午饭吃馒头、饼。只有夹沟一带的少数丘陵中产大米,名为“香稻米”,曾经是贡米。米制品通常只有端午节的粽子。春节期间几乎只吃面食。元宵节做杂面油灯,置于门前、鸡圈等处辟邪。

腊月二十九至大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忙活做饭炒菜,全家团圆的正餐是午餐,一般是12点整放鞭炮开饭,晚上至初一通常以饺子为主,初一早上一大早要带第一锅饺子上坟祭祖且这顿饺子必须是素馅的不沾荤且饺子汤里要放入各种粮食,以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点心有油炸丸子、焦叶子(面片,当地叫“猫耳朵儿”)、蚂蚱腿(细小不长的形似蚂蚱的拐弯的腿一样的面制品,加糖和姜末),这些点心都要在腊月二十九之前做好。年夜饭不是正餐(通常是吃饺子(这个风俗似乎其他地方未见),现在晚餐也是正餐,通常准备各种菜品,比较丰盛,当然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大年初一挨家拜年,以及进城逛街赶集,初二接姑、姨等亲戚。文化遗产

2010年,安徽省宿州市的“淮北梆子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自然资源

宿州市自然资源丰富,名特产品众多。境内平原广袤、沃野千里,气候适宜,生物繁茂。平原面积88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1%,耕地997.79万亩,占地总面积的67.97%。区内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山芋、棉花、花生、蔬菜以及苹果、梨、桃、葡萄、湖桑等。粮食总产量306万吨,棉花总产量8万吨,油料产量40.5万吨,水果产量86.5万吨。境内拥有120万亩全国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70%以上。拥有80万亩的花生种植基地和沿国道、省道纵向分布的40万亩大棚蔬菜种植带。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煤储量约为60亿吨,是两淮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口油田石油预测储量达20亿吨以上;宿南煤层气已探明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大理石储量4000万立方,居全省之首,花色品种达20个以上。灵璧奇石为中国“四大奇石”之一。砀山酥梨为果中精品,为海内外顾客所青睐。符离集烧鸡,色佳味美,为《中国名菜谱》中的一品名肴。夹沟香稻米,清香浓郁,“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清嘉庆年间曾作为贡米。饮食

宿州地处淮河流域,宿州菜是安徽菜沿淮风味的集大成者。徽菜不等于安徽菜,仅仅指徽州菜。那里优质丰富的特产资源、讲究菜品原料本味的特点,相得益彰。只有产自黑龙潭的肥王鱼,加上独特的烹饪技巧,使宿州的奶汁肥王鱼成为其中不可多得的菜品,而符离集烧鸡更将宿州风味的高深烹饪技法表现地淋漓尽致。品过大菜之后,再品砀山酥梨和萧县葡萄,清新爽口,不仅有利于健康,而且更衬出大菜的美味。

在宿州你可以品味到地地道道的沿淮风味,安徽沿淮风味以蚌埠、宿州、阜阳等地为代表,主要流行于安徽中北部。沿淮风味有质朴、酥脆,咸鲜、爽口的特色。在烹调上长于烧、炸、馏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奶汁肥王鱼”、“香炸琵琶虾”,“鱼咬羊”、“老蚌怀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

推荐名点:符离集烧鸡、奶汁肥王鱼、蕲县马蹄烧饼、浍河鲤鱼 娱乐

宿州市埇桥区是著名的马戏之乡,汉朝时,马戏在宿州就十分盛行。宿州埇桥区的马戏杂技魔术表演,在全国范围都十分有名。宿州的传统娱乐活动还有戏曲等,如泗州戏和黄梅戏,历史悠久,非常受人民群众的欢迎。特产

砀山酥梨

砀山酥梨已有2000年栽培史,以皮薄色美、甘甜酥脆,驰名海内外,曾是宫廷贡品,系中国十大名优水果之一。年产1.5亿公斤,远销40多个

国家和地区。

符离集烧鸡

闻名中外的符离集烧鸡,产于本市北30里位于京沪铁路大动脉上的符离镇。已有80多年的制作历史,它以独特的风味,享誉遐迩。

灵璧石

灵璧县盛产玉石、故得名“灵璧”。灵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奇石天然神韵,叩之有道,清帝乾隆封其为“天下第一石”。磬石为灵璧独有,色如墨玉,敲击可发出美妙的声音,俗称“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制作磬石编钟。玲珑剔透的磬石工艺品和大理石板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名胜 皇藏峪风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风景名胜区、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皖北萧县东南。是江北罕见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和暖温带交汇地带,为皖北地区唯一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景区内有木本植物190多种,700多种中草药,58种鸟类,和野兔、刺猬、蛇、獾等野生动物。皇藏峪古称黄桑峪,因昔日峪内长满黄桑树而得名。公元前205年春,项羽、刘邦大战彭城,刘邦惨败,仅和十几名随从辗转逃进此峪藏匿才幸免于难。后来,他登基做了汉朝开国皇帝,人们便将此峪改名为皇藏峪。

五柳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西北部夹沟镇、符离镇及曹村镇境内。是集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景观为一体。具有深厚文化积淀以山、水兼备为依托的平原低山型度假休闲风景旅游区。五柳省级风景名胜区,以五柳龙泉湖为核心,包括闵祠、马皇后故里、流沟寺、大芳寺等游览区。

钟馗画、奇石之乡

在灵璧因盛产玉石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奇石产地。这“一美”、“一神”、“一奇”,构成了灵璧县十分独特的旅游资源。目前灵璧建起了渔沟奇石一条街,全长约1.5公里,街道两旁大型奇石千姿百态,沿街商店内五颜六色的奇石琳琅满目;灵璧传统的工笔“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年画艺术闻名中外,其中孙淮滨被外交部礼宾司定为国礼艺术大师,创作的钟馗画由礼宾司向相关部门推荐,灵璧钟馗图尤其深受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人士的喜爱。虞姬墓遗址正在扩建为“虞姬楚汉文化园”,届时将以更丰富的内容、更新颖的形式,迎接中外游客。陈胜吴广起义旧址——涉故台

涉故台位于宿州市埇桥区西寺坡镇刘村,196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似覆斗形,长67.6米,宽65.5米,面积4427.8平方米。北高南低,台上树木成荫,台下有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及光绪、民国年间的石碑。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涉(即陈胜)、吴广同被秦征发的“闾左”900人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途经大泽乡,遇雨受阻过期,按秦律过期者斩首。陈、吴即率众“筑坛而盟”,杀死押送军官,陈自立为将军,吴为都尉,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军由此出发,攻下蕲(今埇桥区蕲县镇)、谯(今安徽省亳州市),然后直指秦都咸阳。今涉故台已经修整,建有陈涉塑像,并建房数间,陈列有关陈涉、吴广起义史料。涉故台作为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发祥地,是中国农民战争和农民革命的源头,是历史的载体和见证,也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蕲县古城遗址

蕲县古城遗址位于宿州市南20公里处蕲县镇境内,206国道穿城而过,是安徽省内发现最早的一座古城。秦统一六国时置蕲县,南梁改设蕲城郡,隋朝复称蕲县,元代废县迁至宿州,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蕲县镇历史源远流长,是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发源地。林探花府

林探花府座在宿州市杨庄乡林庄,系清代武探花林方标的府第,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闵子骞祠

闵子骞祠及墓座落在曹村镇闵祠村。三面环山,泉水涌流,环境幽雅。紧傍206国道,交通便利。是我市重点名胜古迹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与颜渊齐名。闵子以孝名天下,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宋朝皇帝褒闵子为“畿圣”,历代皇帝赐匾封公,文人墨客赋诗题记,其懿行美德千古传为佳话。淮海战役会议遗址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始于1948年11月、12月中旬,歼灭国民党黄维兵团后,淮海战役总前委全体成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在蔡洼杨台子李春华家后院召开会议,研究渡江作战部署和部队整改方案。会议休息时,五位首长在院内合影留念。圣泉寺

圣泉寺位于萧县城西北1.5 公里的泉山北坡有房舍30 余间寺依山势殿庭门廊颇为壮观。因寺旁有一泉曰“圣泉”而得名。圣泉虽仅一小池但四季不涸且泉水甘洌为矿泉水中的上品来此取水游乐者络绎不绝。

下载台湾风俗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湾风俗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风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风 俗 文 化 社 会 实 践 报 告姓 名:郭曙光单 位:政管学院联系方式: 1103班*** 风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也不能忽视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扎根在农村......

    家乡风俗文化调查报告

    思政部 基础课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家乡风俗调查报告 班别:17网络1班 姓名:梁华梁 学号:22 指导老师:王泉利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

    家乡风俗与文化

    家乡风俗与文化 新闻七班 陈淑贞 20102806032 我的家乡隶属于江门市台山县,是县下的一个小镇——海宴镇。 小镇近海,位于中国的东南边,镇里也多渔民,大网一抛就是一辈子。除此以......

    畲族风俗文化(5篇)

    历史文化: 增城正果镇畲族村,是广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广州地区最大的畲民聚居村落。 正果畲族村由吓水、通坑、榕树窿三个自然村组成,村民共300多人。他们居住的这......

    家乡风俗文化调查问卷

    家乡风俗文化调查问卷 您好! 我们是的学生,“家乡风俗文化调查”项目是我们重点组织的项目。这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家乡风俗文化的调查,了解家乡风俗的现状与变化,并据此推断......

    临潼文化风俗历史研究之丧葬文化

    临潼文化风俗历史研究之丧葬文化 中华傲气振长空,万里江山青史中。 自古长安帝王象,不论秦俑与华清。 在陕西这片厚重历史的土地上,蕴涵着丰富的土壤,连丧葬文化也拥有别的特点,......

    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研究报告1

    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研究报告杨柳青,曾茹冰,张力彦希,尹海星,易小微,杨雪莉重庆市第一中学 前言: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研究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2011年8月12......

    英语课的演讲稿--苗族风俗文化

    英语课的演讲稿--苗族风俗文化 good afternoon, everybody! today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customs of miao nationality in our country. now it has a population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