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与文化练习

时间:2019-05-15 06:4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湾历史与文化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湾历史与文化练习》。

第一篇:台湾历史与文化练习

台湾历史与文化相关练习及答案

一.康熙统一台湾的时间是哪一年?

    A.1684年

B.1685年

C.1662年

D.1683年

参考答案:D.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病逝,继承他的人是谁?

    A.施琅

B.郑芝龙

C.郑克塽

D.郑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封建政府第一次在台湾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    A.澎湖巡检司

B.台湾府

C.琉球巡检司

D.台湾省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在朝廷的公文中较早明确出现“台湾”字样是?

    A.明万历年间

B.南宋

C.清代

D.三国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矮灵祭是台湾哪一个少数民族的祭典?

    A.泰雅族

B.赛夏族

C.鲁凯族

D.布农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打败明郑政权收复台湾的清朝将领是谁?

    A.戚继光

B.俞大猷

C.万正色

D.施琅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1930年,在台湾嘉义发生的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起义,历史上称为什么起义?

    A.朱一贵起义

B.雾社起义

C.林爽文起义

D.反割台起义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清朝光绪年间台湾建省,第一任台湾巡抚是谁?

    A.丁日昌

B.刘铭传

C.唐景崧

D.刘永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在台湾诸多的戏曲中,唯一在台湾产生的剧种是哪一种?

    A.梨园戏

B.高甲戏

C.歌仔戏

D.南音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促使清廷深感台湾地位重要而建省的历史事件是

    A.牡丹社事件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英法联军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一.1 1.台湾左镇人化石是在台湾何地发现的?

    A.台东

B.台北

C.台南

D.高雄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清代被称为“水沙连番”的是哪个台湾少数民族?

    A.雅美族

B.布农族

C.邵族

D.阿美族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

    A.台北

B.台南

C.南投

D.台东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矮灵祭是哪个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    A.阿美族

B.布农族

C.赛夏族

D.雅美族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请问台湾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多少年?     A.8500年

B.6500年

C.2000年

D.7000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雅美族居住在兰屿岛上,是以什么生产方式为主的族群?

    A.狩猎

B.渔业

C.农耕

D.畜牧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原住民是属于那种语系的民族?

    A.印欧语系

B.汉藏语系

C.南岛语系

D.闪米语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哪个山脉是台湾五大山脉之一?

    A.天目山脉

B.戴云山脉

C.中央山脉

D.怀玉山脉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台湾史前文化遗迹中的长滨文化有那些原始社会生活型态?

   A.采集

B.狩猎

C.渔捞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新石器的人类已有那些社会生活现象?     A.制打石器,使用陶器

B.喜用玉器作为装饰

C.饲养家畜,农耕生活

D.已知炼铁,使用铁器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哪些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    A.大坌坑文化

B.长滨文化

C.圆山文化

D.卑南文化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暂无.以下名称有哪些是台湾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叫法?

    A.台原

B.台老人

C.岱原人

D.山地人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山脉哪些是属于台湾的?

    A.海岸山脉

B.玉山山脉

C.中央山脉

D.雪山山脉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岛屿哪些属于台湾的附属岛屿?

    A.澎湖列岛

B.绿岛

C.彭佳屿

D.钓鱼岛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1.台湾自古是我国的领土,东汉称夷洲,隋时改称流求,明代又称东宁。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早在唐朝,中国就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矮灵祭是布农族的最突出的文化遗产之一。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远古时期,在福建与澎湖列岛间有一“东山陆桥”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岛屹立在我国东南海上,其西与福建省仅一水之隔,距福建平潭只有50多公里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大坌坑文化是台湾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

二.1665年_____建议,在台建孔庙,设学校,极力发展文教事业

    A.冯锡范

B.黄安

C.陈永华

D.萧拱辰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安平古堡在何地

    A.台南

B.台北

C.台中

D.台东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郭怀一起义爆发于哪一年

    A.1651 B.1652 C.1653 D.1654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郑成功收台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

    A.普罗文查

B.热兰遮

C.赤嵌

D.巴达维亚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是

    A.1642 B.1660 C.1661 D.1662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南明政权永历皇帝,对郑成功寄予厚望,封他为

    A.东莞郡王

B.多罗郡王

C.宝平郡王

D.延平郡王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郑氏时期,郑成功的继位者是

    A.郑芝龙

B.郑克塽

C.郑和

D.郑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在投降书上签字的荷兰殖民者是

    A.揆一

B.克伦克

C.雅克布

D.义律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1.郑成功的别号是

    A.郑大木

B.平国公

C.郑森

D.国姓爷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暂无.荷兰因占领台湾曾与以下哪些国家交恶

    A.英国

B.日本

C.西班牙

D.葡萄牙

参考答案:BC

答案解析: 暂无.荷兰人占据台湾后,掠夺的主要物品是

    A.鹿皮

B.樟脑

C.槟榔

D.砂糖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文人学士入台者有

   A.沈光文

B.辜朝荐

C.郭贞一  D.王忠孝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郑成功的继位者设立的安抚司有

    A.南路安抚司

B.澎湖安抚司

C.西路安抚司

D.北路安抚司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暂无.荷兰人经台输往中国大陆的主要货物是

    A.金属

B.香料

C.玻璃

D.药材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收复台湾后,郑氏政权允许文武官员和各路官兵圈地占地,开垦耕种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郑氏政权统治时期,开垦的区域主要在台湾中南部地区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定都鸡笼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隆武政权覆灭后郑芝龙归顺清朝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荷兰人对台湾汉人和少数民族采取同一套统治政策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1623 年 1 月,福建巡抚商周祚同雷约兹在福州正式会谈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

三1.什么官是台湾最高行政长官

    A.台湾道

B.知府

C.知县

D.参将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清朝时期,台湾的文官、武官任期都是几年

  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设府后隶属与什么省?

    A.台湾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广东省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哪一年设府?

    A.康熙二十一年

B.康熙二十二年

C.康熙二十三年

D.康熙二十四年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哪一年台湾行政机构形成一府四县三厅的局面

   A.嘉庆十五年

B.嘉庆十六年

C.嘉庆十七年  D.嘉庆十八年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在得知施琅要攻打台湾后,郑克爽派谁驻守澎湖?

    A.郑聪

B.郑明

C.郑智

D.刘国轩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施琅的那篇奏折使康熙下定决心要留住台湾

    A.《舟师抵台湾疏》

B.《恭陈台湾弃留疏》

C.《安抚输诚示》

D.《谕台湾安民生示》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关于投降问题,郑氏集团最难接受的是?

    A.台湾设省

B.迁往大陆

C.“削发易服” D.清军入驻台湾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清朝在台湾地区设立的行政机构,分为哪两个系统?

    A.中央系统

B.地方系统

C.文官系统

D.武官系统

参考答案:C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府下辖哪些县?

 A.凤山县    B.诸罗县

C.台湾县

D.基隆县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清政府在收复台湾后对台湾采取了哪些限制措施

    A.不准台湾人入伍当兵

B.不准在台湾随意修建城堡不准铁器流入台湾

C.日本料理

D.不准台湾人出海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康熙皇帝实施“海禁”时哪些物品不能运往台湾

    A.粮食

B.铁

C.油

D.麻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三降三不降”是什么?

    A.官降吏不降

B.男降女不降

C.生降死不降

D.汉降番不降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施琅到台湾后,颁布了哪些告示?

    A.《安民生事示》

B.《严禁犒师示》

C.《约法三章》

D.安抚输诚文武官员兵民示》

参考答案:AB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清朝时期,台湾的文官、武官任期都是四年,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削发易服也成为两岸以前四次七轮议和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施琅在对台湾军事打击胜利后颁发《优抚战俘五条》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康熙对台湾的战略是,顺而抚之,逆而剿之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施琅向康熙题呈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篇奏疏——《恭陈台湾弃留疏》。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在遭受军事打击后,台湾郑氏集团一致同意投降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

四1.于哪一年日本侵台使得中日交恶? A.1875年

B.1872年

C.1874年

D.1885年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杀人者皆生番,故且置化外。„„皆不服王化。”这句话源自于谁? A.柳原前光

B.董恂

C.毛昶熙

D.李鸿章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请问最早将日本侵台消息告诉清廷的驻华公使威妥玛是哪国人?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荷兰人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沈葆桢对台湾海防建设的第二项措施? A.军建

B.吏治

C.海防

D.开山抚番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是从谁开始的? A.郑成功

B.沈葆桢

C.郑克爽

D.刘铭传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亿载金城”却标志着谁为中国海防建设的丰功伟绩与世永存? A.李鸿章

B.刘铭传

C.沈葆桢

D.董恂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请问“牡丹社”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A.1870年

B.1871年年

C.1879年年

D.1876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请问1874年的日本侵台,最终却以中日的什么条约签订而告终 A.《辽南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专条》

D.《江宁条约》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沈葆桢认为抚番必须做的事有? A.选土目 B.查番户

C.定番业

D.设邮驿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沈葆桢为了加强台湾海防建设,先后在台湾的哪些地方修筑炮台? A.旗后海口

B.东港

C.沪尾

D.基隆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台北建一府三县,即在台北府的管辖下,新设置了哪三县? A.淡水

B.新竹

C.宜兰

D.高雄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二鲲鯓炮台还可以称为? A.万流砥柱

B.国定古迹

C.亿载金城

D.固若金汤

参考答案:BC 答案解析: 暂无.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中,日军与台湾抗日派原住民有小规模接触,日军分三路扫荡抗日派的? A.牡丹社

B.高士佛社

C.女奶社

D.抗日社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安抚军主要招募的主要人员有? A.台湾渔人

B.乡勇

C.生番

D.学士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1.沈葆桢对台湾海防建设的第二项措施是“开山抚番”。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亿载金城”却标志着沈葆桢为中国海防建设的丰功伟绩与世永存。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1609年,日本萨摩番岛津氏曾侵占琉球,逼迫琉球向其进贡,从此琉球处于一仆二主的地位。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中国与琉球的宗藩关系有五百多年之久。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1875年的日本侵台,最终却以中日《北京专条》的签订而告终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光绪元年(1875年)六月十八日,李鸿章向清廷上“台北拟建一府三县折”。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

五1.1887年,刘铭传设立煤务局,以何种形式开采煤矿?

    A.官府包办

B.商家自营

C.官商合办

D.小作坊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关于台湾建省一事,早在哪年日本出兵侵占中国台湾琅峤后就提出来了?

    A.1850年

B.1874年

C.1936年

D.1809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1875年11月谁提出,在闽浙总督名下设立“福建巡抚”?

    A.慈禧

B.李鸿章

C.丁日昌

D.沈葆桢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天津条约签定后,福建之何处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人潮水般地涌入台湾?

    A.福州

B.厦门

C.台湾

D.漳州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1860年,谁出任英国首任驻台领事?

    A.利玛窦

B.郇和

C.马雅各

D.李庥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刘铭传还组织商家在哪里投资建设商业街,装设电灯,建公共引水工程?

    A.台南

B.高雄

C.台北

D.沪尾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北部种茶之发源甚早。如嘉庆年间即自哪里引入茶的种植?

    A.安徽

B.河南

C.广东

D.福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1882年落成的淡水理学堂大书院是哪位传教士募资创建的?

    A.杜嘉得

B.马雅各

C.马偕

D.李庥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丁日昌先后在台湾铺设安平至台湾府的电线,设立了那几个电报所?

    A.台南

B.安平

C.旗后

D.台北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1858年,在英法联军的逼迫下,清廷先后与哪些国家签定了《天津条约》?

    A.英

B.法

C.美

D.德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1887年,刘铭传在台北大稻埕创立了西学堂,聘请西人教习哪些课程?

    A.英语

B.法语

C.数学

D.地理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建省后,对内则开始哪些近代工业化过程?

    A.开矿业

B.通邮政

C.重交通

D.劝垦荒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当法军进犯台湾时,台湾防务有哪几种弱点?

    A.兵力不足

B.武器陈旧

C.防务废弛

D.饷糈匮乏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刘铭传在台湾的改革涉及的面很广,涉及到哪些领域?

    A.军事

B.行政

C.经济

D.文化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刘铭传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发展经济是人才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英国传教士安彼德于1878年来华到台南,1903年到高雄主持医院工作。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丁日昌以彰化为省会,定为台湾府。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慈禧太后正式下诏在台湾建省。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60年代以凤山为中心的反洋教斗争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刘铭传就提出:台湾可另设一省,以固夷夏之防,以收自然之利。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

六.“公车上书”事件中由康梁二人起草的折子全称是什么?

    A.上皇帝书

B.公车上书

C.上今皇帝书

D.上今上皇帝书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光复后国民党军队在哪里登陆接收台湾?

    A.基隆

B.新竹

C.高雄

D.台北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规定台湾总督有权“在其辖区内得颁布与法律有同等效力的命令,称为律令”是哪部日本法令?

    A.“六一法” B.“六二法” C.“六三法” D.“**法”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马关条约第几条第几款规定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与日本?

    A.第一条第一款

B.第二条第二款

C.第一条第二款

D.第二条第一款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从40年代初期起,日本殖民当局开始推行的一项重要皇民化运动是什么?

 A.去汉字运动    B.改姓名运动

C.穿和服运动

D.废祭祀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针对台湾问题,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00年发表了白皮书全称?

    A.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B.关于台湾问题的公报

C.九二共识

D.一个中国的声明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雾社起义的台湾泰雅人属哪个族?

    A.赛德克族

B.福佬族

C.鲁凯族

D.阿美族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雾社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    A.达拉奥

B.巴沙奥

C.吉村

D.莫那鲁道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日本人对雾社的统治有以下哪3个方面?

    A.警察社会的高压统治

B.强迫从事各种劳役

C.和婚化解抗日意识

D.建立学校等机构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 2.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针对台湾在哪些地方设置了党务机构?

    A.重庆

B.香港

C.漳州

D.成都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民布告”中请求总理衙门商情哪几个国家并阻割台?

   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俄国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暂无.日本统治台湾期间向台湾倾销什么产品?

    A.糖

B.木材

C.纺织品

D.化肥

参考答案:CD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哪些日本举行投降仪式的地点?

    A.关岛

B.“密苏里号”军舰

C.南京陆军军官学校礼堂

D.台北公会堂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暂无.国民政府为迎接台湾光复设置了哪些预备机构?

    A.台湾调查委员会

B.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

C.台湾前进指挥所

D.台湾光复委员会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1.参与雾社起义共有六个社。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总督府每年的收入有一半来自向老百姓征收的土地税、房屋税、商品税、印花税、关税等。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作为清政府代表签署了马关条约。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1930年10月27日台湾高山族人以运动会升旗唱国歌为信号,向日本人发动总攻击。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1945年10月25日,被日寇侵占50年又152天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中国政府于1941年12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发布《宣战布告》。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

七.记载台湾原住民民歌的史籍是

    A.《星槎胜览》

B.《台海使槎录》

C.《东槎纪略》

D.《台湾志略》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20世纪5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

   A.战斗文艺

B.军旅文学

C.怀乡文学  D.“战斗文艺”和怀乡文学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高山族关于洪水的神话属于

    A.人类来源和风俗习惯的传说

B.动物和植物的传说

C.生产劳动和自然现象的传说

D.对敌斗争的传说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被称为台湾文学的开创者是

    A.沈光文

B.黄叔璥

C.朱仕玠

D.陈远华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最能代表白先勇创作成就的短篇小说集,“根本就是一部民国史”

    A.《纽约客》

B.《家变》

C.《台北人》

D.《孽子》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有史以来第一个有组织的文人诗社是

    A.复社

B.东吟社

C.牡丹诗社

D.应社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的标志是

   A.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

B.声应会的成立

C.新民会的成立  D.台湾文联的成立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20世纪八九十年代横空出世的怪才,被司马中原称为“野鬼托生的文学怪胎”的作家是

    A.白先勇

B.张大春

C.钟肇政

D.七等生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台湾新女性主义小说主要有

    A.李昂的《杀夫》

B.郭良恿的《心锁》

C.廖辉英的《盲点》

D.朱秀娟的《女强人》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暂无.20世纪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代表人物有

    A.罗青

B.陈映真

C.黄春明

D.王祯和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暂无.乾隆年间出现的台湾本土文士有

    A.王克捷

B.蔡廷兰

C.章甫

D.蓝鼎元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第一代台湾文人的代表的有     A.陈梦林

B.沈佺期

C.郑用锡

D.沈光文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暂无.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家的有

    A.白先勇

B.纪弦

C.陈若曦

D.陈映真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原住民神话传说的类型有

    A.人类来源和风俗习惯的传说

B.对敌斗争、生产劳动和自然现象的传说

C.动物和植物的传说

D.关于台澎等岛及矿藏、山川的形成的传说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神话传说产生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原始社会阶段。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现代主义浪潮首先是在小说领域掀起。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新文学运动高潮集中表现为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20世纪70年代,乡土文学成为台湾文学的主流。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文学自主”论属于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部分 对

错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鸦片战争至割让台湾时期,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 和解除民生疾苦的变革思想,较多地出现在此时期的作品中。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

八.1.南投何时开始制造带釉陶器

    A.16世纪末

B.17世纪末

C.18世纪末

D.19世纪末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会饮和歌舞是哪个民族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    A.阿美族

B.平埔族

C.高山族

D.排湾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景德镇”是指以下哪个地方

    A.桃源

B.新竹

C.宜兰

D.莺歌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明清台湾画家水墨写意画以什么体裁最常见

    A.花鸟

B.兰竹

C.人物

D.山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日据时代前,台湾陶器以哪个民族的传统瓷器发展为主

    A.高山族

B.阿美族

C.排湾族

D.汉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以下哪个县是台湾栽种竹林面积最广的县

    A.南投

B.桃源

C.新竹

D.云林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文人画从何时开始兴起的

  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最早赴日本学习美术的留学生始于哪一年

   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以下属于“保守的文人画时代”的画家有哪几位

    A.蔡雪溪

B.郑江立

C.陈心授

D.张金柱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以下哪些是台湾原住民的代表性乐器

    A.口簧琴

B.弓琴

C.鼻笛

D.锣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高山族的歌谣有几种歌唱形式

    A.单音唱法

B.复音唱法

C.和声唱法

D.异音唱法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明末清初,以下哪个地区的陶瓷产品技术被大量引入台湾

    A.福建

B.江西

C.广西

D.广东

参考答案:AD

答案解析: 暂无.以下哪种属于台湾最初的漆器用途

    A.生活器具

B.宗教神像

C.建筑

D.观赏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南投陶三绝是指哪三绝

    A.陶棺

B.金鱼缸

C.陶碗

D.习字砖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台湾陶瓷工艺中,交趾陶源于江西景德镇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歌唱时台湾原住民主要的音乐表现形式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水彩画会成立于1925年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史前陶器主要来自于祖国大陆沿海地区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最早的绘画团体是七星画坛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明清时期台湾艺术有“闽习”之称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

九1.产生于台湾本土的戏种是什么?

    A.高甲戏

B.歌仔戏

C.采茶戏

D.布袋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什么戏种又称为“掌中戏”?

 A.傀儡戏    B.皮影戏

C.布袋戏

D.采茶戏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下面哪部影片是1963年上映的?

    A.彩云飞

B.大醉侠

C.婉君表妹

D.金燕子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什么戏种又称为宋江戏?

    A.高甲戏

B.四平戏

C.皮影戏

D.芗剧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在台湾电影业的第二次新浪潮中,代表导演是?

    A.侯孝贤

B.陈坤厚

C.李安

D.林清介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1922年,日本在台湾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是什么?

    A.预防霍乱

B.台湾实况绍介

C.大佛的瞳孔

D.桃花江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1963年开创了写实主义先河的影片是什么?

 A.养鸭人家    B.街头巷尾

C.家在台北

D.路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闽南语最古老的剧种,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是什么?

    A.高甲戏

B.南管戏

C.采茶戏

D.梨园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属于导演李安的电影作品的有?

    A.饮食男女

B.卧虎藏龙

C.最好的时光

D.双瞳

参考答案:AB

答案解析: 暂无.属于琼瑶电影代表作的有?

    A.烟雨濛濛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月满西楼

D.学生之爱

参考答案:AC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属于台湾著名表演艺术家的有?

    A.李行

B.归亚蕾

C.甄珍

D.秦汉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剧种中属于北管戏的有哪些?     A.乱弹戏

B.闽剧

C.四平戏

D.京剧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暂无.皮影戏又称什么?

    A.潮词

B.掌中戏

C.宋江戏

D.师公调

参考答案:AD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剧种中属于南管戏的有哪些?

    A.歌仔戏

B.梨园戏

C.高甲戏

D.采茶戏

参考答案:BC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1.第一部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本人高松丰次郎的《大佛的瞳孔》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因为表演用的所有木偶都用在一个布袋的帷幕下表演,这就是“布袋戏”名称的由来。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南管戏以南音为主要唱腔,包括梨园戏、高甲戏、黄梅戏、四平戏等等。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1967年,琼瑶组建火鸟公司,拍摄由自己小说改编的《婉君表妹》、《心有千千结》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 5.1963年《养鸭人家》一片问世,开创了写实主义先河。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采茶戏属于客家大戏的一种。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

十.1.什么是台湾现代人外出就餐的首选?

    A.粥

B.西餐

C.便当

D.烧烤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人过春节时用什么祭祀祖神?

    A.鸡肉

B.鱼肉

C.米糕

D.鱼丸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人在清明节扫墓后,通常会干嘛

    A.唱歌

B.吃饭

C.互送礼物

D.跳舞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农家一般用什么来代替茶?

    A.白开水

B.酒

C.较浓的汤

D.饮料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什么是台湾所有教徒中的最大宗?

    A.佛教

B.民间信仰

C.道教

D.基督教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开漳圣王属于哪个教派的神灵?

    A.佛教

B.基督教

C.民间信仰

D.伊斯兰教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请问台湾少数民族的岁时节俗与什么有关

    A.农耕渔猎

B.政府规定

C.族长规定

D.四季变化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人在三月三祭祖后,通常会干嘛?

    A.唱歌

B.吃饭

C.互送礼物

D.跳舞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多选题(共6题,每题 5分).下列哪些节日属于台湾现代节日?

  A.儿童节

B.情人节   C.圣诞节

D.妇女节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哪些是台湾人们常吃的粥?

    A.清粥

B.咸粥

C.半甜半咸粥

D.不咸不甜粥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下列哪些食材可能出现在咸粥中?

    A.砂糖

B.猪肉

C.鱼

D.香菇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少数民族的丰收祭又叫什么?

    A.丰年祭

B.丰收节

C.粟祭

D.收获祭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的宗教主要有哪些?

  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民间信仰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经历哪些阶段?

  A.自然崇拜

B.图腾崇拜   C.神灵崇拜

D.一神崇拜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暂无

判断题(共6题,每题 5分).台湾九月九重阳节的风俗与大陆一样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十二月二十四日,大陆民间称其为“灶王爷上天”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各地的送王船习俗与其信奉的妈祖有关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台湾道教同佛教一样,最初也是随大陆移民到台开发而从闽粤一带传入的 对

参考答案:T

答案解析: 暂无.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形式已经发展到至上神和一神的崇拜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在今日台湾,高雄饮食最具代表性,可以认为是全台吃的缩影 对

参考答案:F

答案解析: 暂无

第二篇:台湾历史简介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推动烟台产业升级,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良率烟台市经贸考察团赴台,拜访大企业集团,务实推进合作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烟台市委常委、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曰义,烟台市副市长杨丽等一同赴台活动。

在台期间,王良市长等随山东省经贸考察团一起对鸿海集团高层进行了拜访洽谈,参观考察了鸿海集团研发中心、奇美面板厂和赛博3C数码广场,与郭台铭董事长等鸿海集团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会谈,就立足烟台现有产业基础,围绕鸿海集团长远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消费电子为主体的富士康烟台园区,促进烟台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达成了充分共识,初步确定了一批新的投资项目。

王良市长表示将为鸿海集团在烟台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企业在科技研发、精密电子、商贸物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新的发展。

考察团还拜访了工业总会、电机电子公会、华新丽华集团、台北世贸中心、三三企业交流会、联发科技、英业达集团、日月光集团等,就双方合作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形成了一些新的投资意向。烟台市委副秘书长、市台办主任孙迎军和市商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上述活动。(你好台湾网与烟台市台办联合报道)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7世纪初,荷兰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权地位,来到东方,积极参加对殖民地的掠夺。它先后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启二年)两次侵占澎湖。1624年(明天启四年)。明政府出兵将荷兰殖民者逐出澎湖,俘获荷军主将,余众逃往台湾南部,侵占了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两年后,西班牙人又从吕宋入侵台湾,占据了基隆和淡水一带。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先后在台湾修筑城和普鲁文遮堡(赤嵌楼),作为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但其占领区实际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区,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两港,而且它的统治一直是极不稳固的。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同胞进行残酷的盘剥,不断激起台湾人民的反荷斗争。1652年由郑芝龙旧部郭怀一领导台湾军民发动的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群众曾一度攻克热兰遮城,6000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愈发坚定了台湾同胞收复国土的斗争决心。九年以后,他们终于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了台湾。

2012第五届两岸专利论坛今天在台北开幕。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以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高级顾问身份与会。

贺化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虽然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两岸专利论坛,但他一直都在关注两岸专利合作的进展。2010年,《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签署,两岸开始相互受理优先权请求。之后,大陆率先向台湾同胞开放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这些措施安排为加强两岸同胞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两岸产业界的知识产权运用、加速知识要素的流动提供了切实保障。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从中受益,也大大推动了两岸产业界的合作共赢。

贺化透露,截至2012年9月底,大陆共受理要求台湾地区优先权的专利申请8601件,台湾地区共受理要求大陆优先权的专利申请5770件。

贺化表示,两岸文化理念同宗同源,利益基点共生重叠,优势资源互补明显。中国文化讲求“和合”处世,两岸专利更是“合则两利,和则双赢”,合作创新空间无限。

贺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践行这一理念。双方交流除了专利制度新近变革、专利审查实务经验等经典话题,更将目光转向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界极为关注的专利运用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也更能凸显两岸专利合作所追求的理念价值。可以说,此次两岸专利论坛恰逢其时、恰恰相合。

台湾“智慧财产局”局长王美花、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副会长李勇也分别致辞。两岸知识产权界、法律界、产业界及经济界代表约280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论坛由台湾工业总会与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共同举办,为期两天。(董会峰 路梅)

但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即不幸于1662年农历五月八日染病身亡,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爽前后治理台湾22年。郑氏祖孙三代治理台湾,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高山族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些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这在台湾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开发和发展时期,史称“明郑时代”。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派军进攻台湾,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不包括山地的高山族同胞,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较郑氏父子治台时增加近10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政府陆续在台湾增设行政机构。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铺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中有些建设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例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自己集资修成的

清政府治理台湾的200余年间,台湾的封建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许多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商人。但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反抗清王朝暴政和封建地主剥削的斗争也不断高涨,且与大陆人民的反清斗争遥相呼应。事实表明,凡较大的起义组织几乎都是从大陆传入的。如1786年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大陆人民的反清秘密团体“天地会”传入台湾后,由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庄大田领导的。起义军众达十数万。清政府调动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数省兵力驰台镇压,历时1年2个月,始得平定。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前后,台湾天地会、小刀会,又与之呼应,多次起义。

台湾同胞富有高度的民族爱国精神。他们在反抗国内反动统治的同时,为了抵御外患,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台湾和大陆边沿各省份成为我国反帝斗争的最前线,直接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在鸦片战争期间,台湾同胞动员组织了人数2倍于当地戍兵的抗英民团,并捐资输银,共赴国难。他们和官兵一道击退了入侵的英军,粉碎了敌人试图侵占台湾的阴谋,赢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当时台湾兵备道姚莹在其《奉逮入都别刘中丞书》中写道:“台湾擐甲之土,不懈于登陴,好义之民,咸奋于杀敌„„卒得保守岩疆,而获安,未烦内地一珍一矢者,皆赖文武士民之力也”。鸦片战争之后,台湾同胞还先后击退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多次入侵。

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日本占据台湾后,在台北设有总督府,作为统治台湾的最高机构。并在各地建立乡镇公所,实行警察、保甲制度,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同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初时把台湾作为其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使台湾加工工业和交通运输逐步得到发展。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为配合军国主义的南进政策,又进一步在台湾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各类工业,扩大了工业在全岛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台湾开始由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逐步向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转变。据统计,抗战结束前夕,台湾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20世纪初期的约占7%上升到约占18%。与此同时,台湾劳工阶级也在此转变中逐步萌芽发展起来。1920年,台湾约有劳工4万多人;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增至8万余人;到了1943年,台湾劳工已达20余万人。

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重新光复的整整半个世纪中,不堪忍受亡国奴生活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而壮丽的篇章。

反对割台议和的斗争 1895年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万分愤慨。康有为、梁启超等集十八省举人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变法图强。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胆涂地而无所悔。”清廷各级官吏亦纷纷上书,陈述台湾为中国东南七省藩篱,“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中国虽大,虽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谭嗣同怒斥清廷“一旦苟以自救”,举疆土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台湾绅民电奏清廷:“割地议和,全台震骇。„„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署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之次日,全省同胞哭声震天,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反对割台,并要求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制造局不准停工,税收全部留作抗击日寇之用。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还试图以“自主”的办法抵抗日本的占领,建立“台湾民主国”,并要请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自主宣言》中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但随着唐景崧私自逃回大陆,12天之后,这个“民主国”即告解体。

武装抗击日寇占领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政府敕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官员离台。台湾同胞纷纷拿起武器,自行组织抗日民军,保卫祖国疆土。他们持续进行了前后长达7年之久的武装斗争。

初时,台湾同胞在各地配合一度拒不奉诏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清军官兵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与日寇拼死搏斗。他们手拿土枪和长矛,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其中尤以彰化和嘉义保卫战最为激烈、悲壮,抗日民军首领徐骧等人、黑旗军的将领以及刘永福新军七星队的大部都壮烈牺牲。一个日本人当时记载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台南抗敌的最后阶段极为艰苦。清政府一再严令禁绝大陆各地支援台湾,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在此情况下,刘永福坚持抗日5个月后,不得不被迫登轮退返大陆。台南遂于1895年10月20日沦陷。至台南失守时止,台湾军民总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的一半以上。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潮州等山区先后建立抗日据点。抗日民军队伍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进攻日寇军营,袭击日寇官署,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简大狮是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1896年元旦,他率领队伍同其他民众武装一道直袭台北,攻入市区。其后,简辗转至厦门。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政府将他本人索去。简就义前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清国台湾之民。„„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举,唯我一介小民,犹能取胜众万余,血战百次。自谓无负于清。„„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

辛亥革命前后的武装起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之下,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1906年以后,在祖国大陆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著名的有:1907年新竹的北埔起义;1912年南投的林圮埔起义;1913年的苗栗起义;

915年台南的西来庵起义等。其中苗栗起义是辛亥革命直接影响下较大的一次爱国抗日斗争。领导人罗福星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派赴台湾的人员之一。罗以其家乡苗栗为据点,建立中国革命党台湾支部,在台北、基隆、桃园、台南等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筹划起义。事败后近千人被捕,20余人惨遭杀害。罗福星就义前的绝命诗说:“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背乡离井赴瀛州,扫空东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误大刀还。弹丸如雨炮如雷,喇叭声声战鼓催,大好头颅谁取去,何须马革裹尸回。”西来庵起义是爱国志士八清芳、江定、罗俊等人组织的。他们以台南西来庵等处为据点,训练骨干,筹划起义,号召全省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参加者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屏东等地。因事机为日警获悉,余、江等率千余人临时举事,血战七昼夜。起义失败后八清芳等九百多人被处死刑,被日寇滥杀的群众竟达数万人,引起了世界震惊。“五·四”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祖国大陆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巨大潮流影响下,台湾同胞进一步掀起了有组织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并和祖国的革命斗争密切相联系,成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1920年1月,受“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留日台湾籍青年学生产上先在东京创立“新民会”,并仿照北京的《新青年》发刊《台湾青年》杂志,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随后,留日和旅居北京、上海、广东、厦门、南京等地的台湾籍学生相继成立“台湾青年会”、“台湾学生联合会”,“中台同志会”等组织。1921年10月以蒋渭水为主联合林献堂等人于台北成立旨在“唤起汉民族自觉、反对日本民族压迫”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团体“台湾文化协会”,提出“反对民族差别”、“反对奴化教育”,“获得参政权”等口号。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郭沫若等人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在该团发表的《告中国同胞书》中呼吁:“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在这同时,台湾各地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1928年4月,在大陆的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即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台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民众党亦登上政治舞台。各派政治力量急速组合。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同年底“台湾农民联合会”领导下的会员达3万多人。各种工潮此起彼伏,工人的阶级意识迅速提高。他们把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民族的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中国工农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鲜明的战斗口号。

在台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鼓舞下,居住在台中浊水溪上游雾社的高山族同胞,因不堪日寇的奴役和压迫,于1930年10月27日举行武装暴动。这就是震憾中外的雾社起义。他们在捣毁十几处日寇警察分所之后,退入深山,同6000多名日本军警激战20余天。许多高山族妇女,为激励丈夫杀敌而无后顾之忧,集体跳下悬崖。最后高山族同胞弹尽粮绝,起义领袖等自戕以殉。

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猛烈地冲击着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931年夏,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开始全面大镇压,实行白色恐怖。无数台湾同胞、爱国进步人士被囚人铁牢,惨遭迫害。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暴行所征服,他们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根据历史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全省同胞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游行,欢呼回到祖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实现民主,建设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依附于美国的国民党政府却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内战。它一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解放区,一方面对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疯狂搜刮、大肆迫害,企图把中国重新拖回黑暗的世界。这就不能不激怒了全国人民,迫使人民起来与之进行坚决斗争。1947年2月28日,在全国民主革命的高潮下,台湾全省人民举行了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武装起义。“二·二八起义”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中共中央给予热烈支持,指出:“台湾人民的武装自卫乃是被迫的,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宣布“解放区军民必定以自己的奋斗来声援你们,帮助你们。”“二·二八起义”在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它又一次表现了台湾同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新中国宣告诞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祖国大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之中。

第三篇:历史概况台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历史概况•台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012-4-11 9:04:47 来源:中国台湾信息中心

台湾和大陆同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中国人的地方。当人们走下飞机,踏上台湾的土地,看到的是中国字,听到的是汉语,吃的是中餐,喝的是乌龙茶,唱的是中国戏。两岸相同的文化,相同的习俗,台湾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生存、劳动的地方,两岸人民血脉相连。

汉文化的传播

台湾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进入台湾有二种途径,一是官方所为,以维护统治秩序、宣扬儒学等统治伦理、主办官学和科举考试为主;一是移民的到来,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间技艺,加快台湾的开发。来台的男性汉人因为移民女性奇缺,逐渐冲开官方禁婚的限制,与当地平埔族或高山族女性通婚。高山族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移民和睦相处。从友好相处到共同合作,加快了闽粤移民和原住民的融化过程,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汉文化有组织、系统的进入台湾是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郑氏集团在台湾建立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二县的政治统治体制;郑成功病故后,郑经把天兴、万年二县升格为二府,并设南路、北路、澎湖三个安抚司。在政权建设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一些文化教育建设,建孔庙设学校,教育分为“学院”、“府学”、“州学”和“社学”四类。与教育一致的是开办科举。社学为初级教育,三年两试,州试上榜者送府学,府试上榜者送学院,院试上榜者则进太学。这种完整的教育、科举体系在台湾是第一次出现,很快成为当地的主流文化。

在汉文化在台湾流行过程中,儒学也得到传播。台南市的孔庙,和它门额上所书的“全台首学”一样,是在台湾最早建立的孔庙。1665年,郑成功儿子郑经采纳咨议参军陈永华的建议,在宁南坊修建儒学讲学所“明伦堂”,第二年正月第一座孔庙落成。陈永华出任“学院”,也就是郑氏政权的“教育部长”;叶亨为“国学助教”,在孔庙设立“太学”。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自此开始全面、系统进入台湾。陈永华在郑氏政权推行汉文化过程中,起过很大的作用。因此流传着“郑成功开之,陈永华营之”的说法,可见两人在推行汉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随着郑氏在台湾推广汉文化的进行,明末清初,一批明朝遗臣也流亡到台湾,在致力于“文化拓垦”的同时,吟诗唱和,著书立说,写出具有台湾特色的第一批文学作品,并且成立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社团──“福台新咏”诗社。大陆名儒、贤士的到来和从事的文化拓垦活动,使得台湾文风渐开,提高了台湾社会崇尚文化的风气和台湾地区的文化水准,缩短了台湾与大陆在文化上的差距。

康熙统一台湾后,为巩固、完善清朝的统治,对台湾的文化教育也十分重视。到清代,已经在台湾建立起完整的统治机构,形成现代行政区划。在清朝时期,在民间流行着“三年官,两年满”的说法,说的是许多清朝驻台官吏三年一换,他们无心问政,只知官兵勾结、官匪勾结,欺压百姓,捞取民脂民膏,把任职台湾当作搜刮饱囊的过境之处,台湾成为贪官污吏的集散地。在民间还流行着“一只牛两层皮”的说法,说的是农民既要受“小租户”的剥削,又要受“大租户”和当局的剥削,田赋丁税十分繁重,因此在台湾形成“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乱”的说法,在清朝统治台湾的212年,大大小小民变事件发生116次。其中发生于康熙60年(1721年)的朱一贵起义、乾隆51年(1786年)的林爽文起义、同治元年(1862年)的戴潮春起义,则是规模较大的起义。但是,也正是在清代时期,统治集团为了维护在台湾的统治和开发全台湾,在台湾开始完整、系统地实施文化、伦理教育,宣传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意识,推广文化知识。

清治台湾期间,为移植汉文化、宣传汉文化作过巨大努力,也取得相当成功,为中华传统文化广植台湾人民中间起到历史性的作用。阿里山里有一座“吴凤庙”,记载的是一位清政府的下层官吏、“阿里山通事”吴凤,因为力戒当地盛行的猎取人头的残忍风俗,革除旧弊,倡导先进文化,不惜以自己的生命而唤醒当地民众的良知而取消猎头恶习。

从中可以看出,大陆带来的先进文化思想对改变台湾民间的落后风气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清朝统治台湾的200余年,也成为台湾汉文化的发展期和成熟期,为以后的历史演变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清朝统治台湾期间,台湾的教育得到了相当规模的发展。自郑经在台南建立第一座孔庙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为纪念这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宣扬四书五经,在台湾一些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均建有孔庙。清代开办的官办最高学府--“儒学”就设在各府、州的孔庙内。

清朝台湾知府蒋毓英于1684年,在台南府城东安坊、高雄左营等地,创办官办学校“社学”,后来成为文人结社集会的场所。

台湾还有另外一类像台北士林文昌祠、台北板桥的枋桥大观“义学”那样的学校。义学专收贫寒家庭的儿童、少年入学,不收学费,初为官办,后由民间捐资主办。文昌祠、大观义学则是台北当时小有名气的义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台湾的民间学校也兴办起来,在台被称为“民学”。民学纯属私立,也就是“私塾”、“书房”、“学堂”,大多招收富家儿童入学,学习时间不固定,由各人需要而定。

岛内“书院“也很盛行。在台南市,1683年(康熙22年)施琅开办第一所书院--“西定坊书院”;1704年又出现规模完善的“崇文书院”。此类学校为公有私办,到光绪年间台湾共创办了44所规模不等的书院。

当时还有一类特殊的学校,即“土番义学”,这是专门设立在平埔族(熟番)地区的“社学”,专收平埔族和高山族儿童入学,由汉人执教。土番义学在雍正年间多达50多所,汉字、汉语、汉文化在高山族中广泛流行,有力地促进高山族各族群文化的发展,也推动汉人和高山族的融合。同样,汉文化的推行和学校相对增加,对平埔族的“汉化”产生很大的作用。

台湾汉文化的传播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增加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增加了对大陆治学人士的吸引力,大陆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也传入台湾,广泛传播。台湾本身也出现一批艺苑群星。如主修方志出名的高拱乾、刘良璧、周钟瑄等;以诗文著称的陈鹏南、陈维英、郑用锡、吴德功、吴子光等;大陆来台的季麒光、郁永河、蓝鼎元、姚莹、林鹤年等。他们既成为台湾文化的创导者,也丰富了中华文化。

台湾设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较为重视教育。于1887年在台北大稻埕创办台湾第一座西学堂。他在任内大力提倡新式教育,创办现代化的学校,聘请西方人教授外语、数理化、史地、测绘、制造等现代科技理论和知识,由此台湾教育迈入现代化时期。

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台湾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先进的省区之一。特别是在大陆很多较难实行的洋务,在台湾得以实现,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台湾的教育和文化较为发达,民众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也较大陆开明,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语言上的一致

要说两岸文化、习俗上的一致,首先得数语言上的一致。在台湾把普通话称为“国语”,这本身就反映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国家认同感。在台湾“国语”广为流行,即使在偏僻落后的山区也是这样。要说两岸相同的文化习俗,最直接的体现是语言的相同,正是因为“国语”的存在,所以两岸之间毫无语言障碍,成为加深两岸感情的基本纽带,成为促进两岸交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台湾流行的还有“闽南话”、“客家话”。到本世纪初,随着台湾社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迁徒频繁,族群分布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台湾说闽南话的约占57·1%,说客家话的约占21·4%,讲原住民方言的约为2%,其余则讲其它汉语方言。无论是闽南话,还是客家话,都是由大陆移民带到台湾并流行于台湾的。

台湾话中的“福佬话、台湾话、台语”,属于“闽方言”中的“闽南话”。中国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粤、闽”七个系统,闽方言又可分为以“厦门话”为标准音的“闽南话”、以“建瓯话”为标准音的“闽中话”和以“福州话”为标准音的“闽北话”。

人类的脚步走得很远,历史的发展也有奇特之处。闽南语的发源地不是在福建,而是在黄河、洛水流域,俗称“河洛话”,这是因为西晋时中原一带的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大姓为避战乱南下,在无名江边定居,并把这条江定名为“晋江”,以示不忘自己是晋朝人。这样也把河洛话带到福建,并演变为闽北、闽中和闽南三种方言语系。在闽南人移民台湾后,自然把闽南话带到台湾。令人预想不到的是,原先说河洛话的地方早已不说河洛话了。

在台湾位居第二的是客家话,客家话源于广东梅州、潮州、惠州等三州地区的客家人。既是“客”则也是来自中原腹地,为避连年不断的战乱,携家带口南下,直到明初才在南方定居。客家人移民台湾稍晚于闽南人,台湾开发较早的西部的中南部地区已有闽南人占据,因此客家人只能是开发相对晚一些的北部地区和内地半山区。在他们的定居圈内,客家话自然成为基本语言。

正是因为闽南话源于河洛话,客家话和闽南话的相互影响,因此,闽南话和客家话保持着一些“汉音”和“唐音”。包含古老“中原之音”的闽南、客家话,与闽粤两地的方言一样,散发着浓烈的汉唐气息,也是中国语言的活化石。台湾一些人主张把闽南话作为“官方语言”,这一提议只能在台湾社会造成混乱,只能为台湾同胞的学习、旅游、留学、外事、经贸带来不可克服的麻烦。

正如台湾流行“国语”以外,汉字也是两岸共同使用的文字。在岛内,汉字是唯一的文字,从篆隶楷行草,到电脑中文使用,仓颉创造的字成为两岸共同的文化工具。要说两岸文字上有何差别,则大陆的简汉字多一些,台湾的繁体字多一些。在使用汉字的同时,“汉语拼音系统”也成为两岸学习、使用汉字的基础,成为使用汉字的电脑软件的依据。台湾一些人主张以“通用汉语拼音系统”取代“汉语拼音系统”,只能造成台湾同胞学习、使用传统语言的混乱,只能破坏已被全世界接受和流行的电脑软件系统。

习俗上的同根

要说两岸人民在生活习俗上的一致,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同出一地,又同到一地,习性要改是很难的。在澎湖岛上,在“火烧风”横行季节,当地妇女出家门都要用头巾把头包起来,只露出双眼,脖子上围着毛巾,小腿上扎起绑腿,手上戴着手套。这种打扮起自当初移民时期,至今还保留着。

因为城市文明的扩延,移民时的习俗保持较完整的是在农村地区。台湾农村地区穿着“对襟仔衫”、“大裪衫”、“短水裤”、“和尚衫”、“押胸衫”、“肚仔裤”、“密底鞋”的老年男女、婴儿、儿童、农家妇女,这种服饰来自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尤其在闽南人和客家人中间更是普遍。如果不是祖上相传和民间爱好,有些服饰恐怕很难让人接受;相反,因为是世代相传和民间爱好,有些服饰想禁也难禁掉。

家乡的建筑更是让移民及他们的后代难忘。在桃园、新竹、苗粟县东部地区等客家人聚居地,街上是石板街道和风俗民居。这种石板铺、“凹”型的宅院和铺着青石板的街道,几乎完全和客家风格一样。再听着熟旁的粤语和粤调,真是不知身为客,以为是在家乡游。至今保持着家乡民居风格,是一种心灵上的追求,是对家乡的思念。

台湾更是吃中国菜的好地方,它集结了大陆所有地方菜系。不可否认的是,今天台湾的烹饪技术、食品风格、饮食习惯开始西化,但占主导地位的,存在于家家户户中的依然是中国菜。可以说台湾的烹调艺术、传统菜肴、饮食习惯、食物结构、食补方式,几乎和大陆一个模样。

最为典型的是在台湾流行的“四神汤”。在中国传统中药中,把“淮山、芡实、莲子、茯苓”为“四臣”,民间误认为是“四神汤”,并把这四样中药煎汤服用,以健脾养胃。台湾则把猪肚、小肠和鸡、鸭、乳鸽等配“四臣”熬成“四神汤”。这种食补方式,显然受之于传统养身之道的影响。类似于传统的温补、大补、急补的各种食物、药膳,在台湾广泛流行,各种广告到处可见。

中国人的生活习性中,喝茶最为突出且普遍。和祖国大陆的茶俗一样,台湾民众尤其喜好饮茶。台湾产茶以坪村乡出名,茶叶以乌龙茶出名,饮茶更是讲究。台湾人喜欢“饮安乐茶”。即先用滚水把已经放有茶叶的茶壶、茶杯浇洗一遍;第二道滚水冲入后再倒入杯中,边品边饮。转圈斟茶叫“关公巡城”,壶中水快要没有时逐杯点滴,叫“韩信点兵”。这种喝茶方式,显然是祖上流传而来。

喝茶喝出文化来的还很多。女儿订亲,称为“吃了男家茶礼”;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岳丈家喝着女儿带来的女婿的茶叶,称为“新姆茶”;筵席前要先敬一杯“礼貌茶”;“请茶”是迎客;“看茶”是送客;用茶叶加入食品中,称为“茶餐”。

在盛产茶叶的台湾,还流传着一首《饮茶歌》,歌词是“饮茶可健身,省钱又多利;葱茶治感冒,糖茶养肚脾;饭后茶消食,发酒茶解醉;午茶能提神,晚茶难入睡;空肚茶慌心,隔夜茶伤胃,过量茶人瘦,温淡茶爽意。”这些茶俗和茶歌,基本上是从福建地区搬过去的,只是加上当地特色。

两岸习俗的相同,也体现在民俗节气的相同方面。台湾重要的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送灶、除夕;还有春节“拜年”,元宵节吃元宵、赛花灯、猜灯谜,端午吃棕子、赛龙舟;中秋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夕阖家团圆等。岁时节俗,最能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特点。台湾的传统节日和闽粤地区如同一辙,大同小异,这真是中国人过中国人的节日,中国人在自己的地方过中国人的节日。

在欢庆春节方面,台湾和闽南、潮汕地区几乎一样。在闽南,有一首《新年歌》,歌词是:“初一荣,初二停,初三无姿娘;初四神落天,初五天神下降,初六另空,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蓝相生,十一请子婿;十二返去拜,十三食唵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在台湾,也有一首《新年歌》,歌词是:“初一早,初二巧,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落天,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请来拜,十三食湆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几乎一致的歌词,反映出台湾的岁时节俗起源于祖国大陆。

在红白喜事中,两岸民众生活习性的一致性体现得更为完整最为典型。当然,今天的婚丧嫁娶仪式已经有了许多变化,但在民间依然盛行传统的方式。婚姻中的媒人、相亲、订亲、定婚、成婚和大陆民间一样。至于隆重、热烈的结婚仪式,古风犹存,更是闽粤地区的风俗,至今也为当地人所接受。

在台湾的西南沿海地带,盛行着名叫“土公仔”从事的“捡骨”职业。在台湾死者土葬5至7年后,要“捡骨”,经过“破土、捡骨、洗骨、晒骨、点红、点金、封坛”等过程将遗骨装入“黄金坛”,重新安葬。台湾民间举行的丧礼,更为传统、复杂。临终时,要将临危之际的病人移到正厅临时搭起的板床上,这称为“徙铺”,因为死在卧室会使“冥魂”不得超度;死者的子女必须要“哭丧”,但又不能把泪水滴在尸体上,否则此人要发疯;死者入殓前,家人要守灵;选择墓地要看风水。如此葬礼,完全起源于闽粤地区的风俗习惯。最早是因为客家人流离失所、颠沛不定的迁居生活有关,捡骨后便于将先人遗骨送往故乡安葬,后来成为闽粤地区民众的普遍行为,并随移民来到台湾。由于闽粤移民到台后的生活难定,死后难葬,“捡骨”更为盛行,这是今天台湾“捡骨”风的源流。

祖国大陆在传统文化、文字语言、伦理道德、衣食住行、时令节气、婚丧嫁娶等方面的习惯,能够在台湾得到完整的体现,并非是简单的文明传播、文化流通所致,而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基础、共同的伦理道德、共同的生活方式孕育出来的成果,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艺术上的同源

同一民族产生相同的文化,同一文化产生相同的艺术,台湾的文学戏剧就是中国文学戏剧的一部分。说起台湾的戏剧,最受民众欢迎的莫过于歌仔戏和布袋戏。

歌仔戏起源于闽南漳州芗江一带的“锦歌”、“采茶”和“车鼓”等民歌,在明清时期由移民带入台湾,以后又揉合当地的“七字四言”小调,再吸收京剧中的行头、道具、场面、音乐、剧本等特色,形成今天的歌仔戏。歌仔戏长盛不衰,流行全岛。

不仅表演方式的相同,歌仔戏的剧目也大都是根据大陆传统戏剧剧目改编而成,宣扬忠孝节义,代表作有《梁山泊与祝英台》、《陈三五娘》、《刘秀复国》、《八仙过海》、《济公传》等;歌仔戏剧本也和大陆传统戏剧的旧式表演方式一样,一般都无固定剧本,大都由老演员面授和演员自己揣摩而成。因此,歌仔戏无论是起源,还是其发展和完善过程;无论是剧目,还是宣扬的主题;无论是演出方式,还是传授方式,都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典型的中国方式,当然也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艺术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正是因为歌仔戏是中国戏,演的是中国人,唱的是中国曲;正是因为歌仔戏深植台湾民众心中,所以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在疯狂推行“皇民化”时,其中一个主要酷令就是按照日本方式改编歌仔戏,强迫演员穿着日本和服演唱宣扬“皇民化”的内容。台湾人民坚决抵制,把“皇帝”改为“董事长”,把“宰相”改为“经理”,文武百官改为“职员”,把传统戏装改为时装,而动作、台词、唱腔、场景不变,转入地下、乡间继续演唱。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并不是一道政治禁令就能禁止的,歌仔戏的遭遇说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与歌仔戏同样受台湾民众欢迎的戏曲还有布袋戏。布袋戏起源于福建泉州。明末泉州城里有一位名叫梁炳麟的书生,穷途潦倒,在进京赶考途中,梦见一位白发老翁在他的手掌上写下“功名在掌上”五个字,以为此次一定会妙笔生花,榜上有名。岂知又是名落孙山,无聊之余,做木偶解闷,并且编写一些台词,边用手举着木偶表演各种动作,边说边唱相应的台词,在乡间演出。结果大受乡亲欢迎,梁炳麟也因此远近闻名,他这才意识到“功名在掌上”的含义,原来是要他创造这种适合民间需要的艺术。

布袋戏别具一格的演出,很快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后来,在木偶和外套制作上吸收福州雕刻、泉州刺绣等技术,在曲调上吸收南管的内容,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地方戏剧。因为木偶的衣服形似布袋,所以称为“布袋戏”;布袋戏表演时演员把手掌插入当作木偶“身体”的布袋之中,以手指活动来操纵,所以又称为“掌中戏”。无论是布袋戏,或是掌中戏,都反映出该戏的特色。

布袋戏是随着闽粤移民带到台湾的,在明末传入台湾后,很快流行各地。台湾的布袋戏分成南管、北管、潮调三种不同流派。布袋戏的剧目比较广泛,许多历史故事、民间传奇、神话传说,都可作为表演内容。演出时,被称为“头手”的“手艺”高超的演员躲在幕后,一面用手操纵木偶,表演各种细腻逼真的动作,一面模仿各种人物的声调,绘声绘色地叙述剧情。台词中有引人入胜的道白,有典雅婉转的清唱,有幽默风趣的俚语。狭小的舞台,道尽人间悲欢离合、善恶美丑,难怪该戏能得到如此的欢迎。

布袋戏、歌仔戏发展至今,在东南沿海拥有相当多的观众,不仅是在大陆,也流行于台湾,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现在台湾戏剧界正在采取措施,推陈出新,加强与大陆戏剧界的交流,以使布袋戏、歌仔戏等曾经深受台湾同胞喜爱的艺术,能适应时代的需要,重放异彩。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布袋戏、歌仔戏所遇到,也是大都传统戏种所面临的问题。

传入台湾的大陆地方戏戏种很多,流行于台湾的主要有采茶戏、车鼓戏、大人戏、童子戏、弟子戏、傀儡戏、皮影戏等。这些剧目和布袋戏、歌仔戏一样,大都能从闽粤地区找到它们的源头,大都是随闽粤移民赴台而进岛的。

不仅是适合南方观众的一些戏种在台湾有市场,大陆的许多剧种如京剧、沪剧、越剧、黄梅戏、昆剧、苏州评弹、粤剧、川剧、汉剧、江淮戏、扬州戏、湖南花鼓戏、吕剧、河北梆子、陕西梆子等,在台湾也都有着一定的舞台,有着相应的观众群体。台湾的戏剧舞台简直是中国戏剧的集锦,在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今天,两岸戏剧交流会越来越多。

台湾的很多艺术和艺术人才、艺术大师都是深受祖国大陆相应艺术的影响。和戏剧一样,在文化艺术领域,源自于大陆的更多。张大千和台湾画家的国画;台湾的律体诗和“红学”研究会;台湾人文古迹中的宫殿、庙宇建筑和现代建筑艺术;在民间体育领域,到处都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民族气息。是啊,真正的艺术家只有立足民族文化基础,才能有发展前途,他们生产的艺术品才有生命力。

宗教上的同质

共同的文化基础,必然产生相同的宗教现象。从祖国辽东到粤桂的沿海地区,流传着一个传说。说的是在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农历3月23日,家住福建莆田湄州岛的林姓人家,生下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因为出生满月后也不会哭,因此父母叫她为默娘。默娘心地善良,经常不顾自身安危,解救海上遇险的渔民,她的事迹被人们传颂。不幸的是,28岁时林默娘病故。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湄州岛上设立庙宇,并把她看作渔民出海的守护神“妈祖”。崇祭妈祖在沿海地区迅速流行,妈祖成为生活在海边、劳动在海上的民众的最重要的神灵。

云林北港朝天宫,是闽粤移民最早修建的妈祖庙。随着台湾的开发,祭祀妈祖也传入台湾。在台湾妈祖被尊称为“天妃”、“圣妃”、“天上圣母”,各地修建的近千座妈祖庙则成为北港朝天宫的“分灵”,台南天后宫则是规模较大的一座。

在台湾每年还有特殊的祭祀活动。每年3月间,妈祖的信男信女陪伴妈祖神像步行北港探亲。因为农历3月间,北港的妈祖常把远在大陆的父母兄弟接到北港来小住,因此位于台中县大甲镇澜宫的妈祖回到北港探亲。每逢此时,来自台湾各地的数十万信徒,则赶来大甲镇汇合,陪伴妈祖神像步行前往北港探亲,探亲结束后还要护驾返回大甲镇。来回有300里,历经30多个村镇,参拜沿途数不清的庙宇。在这为时数天、信徒队伍长达数十华里的活动,秩序井井有条,气氛极为隆重、虔诚。这种民间组织、自发参加、并且成为各界要人所看重的活动,能够年复一年的坚持下来,并且规模颇有发展趋势,可见妈祖的吸引力之大。

有一首《天妃词》唱道:“年复年,春复春,流光难断相思心。烟波叠叠断归路,望月盼讯音。云隔音,雾隔音,思绪邈邈情更深。悲欢明月圆又缺,浪花是泪痕。潮有讯,花有讯,天回地转日月新,何时锦帆破浪归,欢歌慰天伦。”《天妃词》唱的是游子心,其意之深,让人无不心动。

人们忘不了身在祖国大陆的妈祖元始金身出巡台湾的盛况。1997年1月24日,上万名信徒集中在台湾最大的妈祖庙--台南大天后宫,广场和附近大路上已无立足之地;天后宫内展出了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康熙圣旨、玉玺及圣剑,以及举行80年以来第一次的“古武祭典”。如此盛大的祭奠活动,为的是迎接从福建湄州来的妈祖元始金身。妈祖元始金身出游台湾,是千年以来的第一次。妈祖元始金身起驾后,在两岸有关人士的护送下,从厦门登上航空专机,在澳门换乘长荣航空专机,飞赴有着700万信徒的台湾。从桃园“中正机场”迎接妈祖元始金身起,到台南进行第一场盛大欢迎仪式,将在100天的时间内,巡游台湾各地。妈祖金身出游台湾,也是两岸交流开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宗教交流活动。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神思想”和“多神崇拜”一样,多神思想、多神崇拜在台湾宗教中、在信男信女中表现得格外突出。

台湾宗教本身是随大陆移民进岛时而传入的,在此之前,在高山族中也有一些原始宗教活动。随着大陆移民的到来,在大陆流传的宗教和各种民间神祗传进岛内,随着社会的演进和文化的发展而进一步传播,至今已成为台湾无与可比的社会活动。

观察台湾的宗教现象,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制度化宗教”,即是指有系统化的教义和经典,有相当组织的教会或教堂,宗教活动也与日常生活有明显的不同。一是“普化宗教”,即其信仰、仪式及宗教活动一般没有系统化的经典、组织,贴近民间,深入生活,富于乡土气息和人情味,因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岛内的宗教组织和场所很多,佛教的慈济功德会、中华佛光协会、台中市宝觉寺;道教的台北指南宫,台南的北极殿、朝清宫、彰化的元清观;基督教的台南、台北教堂;一贯道的佛堂道场;伊斯兰教的台北、桃园、台中、高雄的清真寺;轩辕教的台北黄帝神宫;理教的台北总坛;祭拜妈祖的北港朝天宫、新港奉天宫、台南天后宫、鹿港天后宫、水里港的福顺宫等,都是台湾著名的宗教领地,长年香火鼎盛,信徒无数,一片兴旺。

台湾宗教门类众多,在台湾正式登记的宗教有12家。即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贯道、轩辕教、理教、天理教、大同教、天帝教和天德教。据不完全统计,12教的信徒超过1000万人,寺庙、教堂、布道所等宗教场所超过16000所,神教职人员超过11万人。12家宗教中,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一贯道五大教势力最盛,信徒超过900万人,宗教场所占总数的98.3%,教职人员占总数的99.2%。相比之下,其他7门宗教规模要小得多。

属于宗教范畴的民间信仰中,第一类是法力无边的“万能神”,如玉皇大帝、妈祖、观音菩萨;第二类是分掌神,如读书人祭孔子、文昌帝君;医生祭保生大帝、华佗仙师、瘟神王爷;药师祭神农大帝;农民祭五谷仙帝;理发师祭吕洞滨;木匠和一些手工业者祭巧圣先师(鲁班);商人祭财神爷、关帝;百姓祭灶神;想长寿祭南极星君;想生子拜注生娘娘、送子观音;孕妇祭临水夫人,天旱拜龙王爷;第三类是城隍爷,以及天神、土地公公、地狱神、青山王、三平祖师、广泽尊王、圣王;此外还有各种自然界内的动植物崇拜。有人统计,台湾民间信仰的各类神灵多达300余家,差不多把大陆各地的神灵都搬到台湾。

宗教在台湾是最大的社会活动。在台湾平均不到2000人就有一座庙,每2人中有一个信徒,一个信徒往往还同时信奉好几家神灵,台湾真可谓是“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庙比学校多”,可见宗教已经成为台湾民众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人类宗教的出现是必然的,宗教是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文化现象,考察台湾宗教文化兴盛的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考察它们的历史渊源,除基督教、天主教等有着外国背景外,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其余宗教和神祗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源自大陆。从早期居民的原始图腾崇拜,从大陆移民带进宗教文化,从名称相同、作为大陆神灵分灵的台湾的宗教和神祗,从两岸相同的“多神合一”宗教现象,从台湾宗教和神祗到大陆的寻根热,从大甲妈祖回娘家,完全可以证明两岸宗教同根共源,一脉相承,有着密不可分的人文历史源头。同时,台湾的宗教文化,也成为维系血浓于水的民族意识和乡土情结的主要纽带和共同的基础。

两岸文化习俗的相同是多方面的,从台湾的居民组成,到生活习俗、文化体育、宗教信仰等方面与祖国大陆深层的联系,这决不是简单的文化影响、风格模仿、强行灌输的结果,也不是偶然的巧合,只能充分证明两岸同根相连,同属一源,同承一脉,同为一体,血脉相连;两岸的分是暂时的,两岸的合是长久的。

第四篇:台湾政治经济文化

割不断的精神纽带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纪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9211402 汤美 39211301 杨娜 2011.11.12 tt [选取日期]

割不断的精神纽带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纪实

汤美,杨娜

摘要: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哺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使其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奋斗不息。本文主要讲述2008年之后两岸文化交流成果。将中华传统文化加以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应有的使命感,应尽的历史责任,台湾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现实基因。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海峡两岸 交流成果 妈祖文化

台湾文化,如同祖国其它地区文化一样,是中华大文化的一朵小花,它的根在祖国大陆深处。在台湾近代史上,台湾文化承受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但它仍然吸吮着中华文化的乳汁,保持着中华文化的特性。两岸同胞同文同种,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中华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华夏儿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中。尽管历史的阴霾曾使海峡之水长时间的寒冰冻结,但却冻结不了根深蒂固的文化根系,两岸同胞发自内心的文化交流,始终成为难割难舍的精神纽带。

一.《告台湾同胞书》揭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篇章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进行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由此揭开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篇章。1992年,两岸实现双向交流,允许中国大陆人员赴台交流。这年初,中国科技协会在台湾高雄、台北举办了“敦煌古代科技展”,这是大陆首次在台举办展览。神奇辉煌的莫高窟千佛洞,沙漠腹中的月牙泉、七星草,戈壁滩上的丝绸之路、玉门关„„一幅幅雄伟壮观的画卷使参观者留连忘返。5月,中央民族歌舞团舞蹈家杨丽萍等3人应邀赴台,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3人以上的文艺团组赴台演出。一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孔雀舞蹈,倾倒了台湾广大观众。此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越加频繁。

自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之后,两岸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签订是一个里程碑,这是两岸领导人对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贡献。然而,我们看到两岸仅仅经济的交流还远远不够,一是经济的交流并没有将两岸人民的心灵拉近,二是两岸的和平发展局面并不牢固,因此,两岸人心的交流提上了重要的课题。

二.人心的交流如何实现?马英九做出了最准确的解答。

在《2008赢回执政权》的演说中,马英九特别指出,“文化上,我们不应自外于中国。无论语言文字、历史情感,海峡两岸人民应该共用先人留下的伟大遗产。台湾不应‘去中国化’,而应勇敢地承认我们的文化与历史根源。同时,我们应有开阔的心胸,吸纳中国大陆在内所有的思想文化,以涵养这块土地,成长茁壮”

马英九2008年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后,就曾亲临孔庙参与祭孔祀典;2009年还亲自主祭“遥祭黄帝陵”典礼,成为国民党到台迄今首位亲自赴祭的台湾最高领导人。

马英九在2008年“就职演说”、纪念“823炮战”50周年时的讲话中都明确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并指出“两岸的和解双赢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

2009年10月,马英九在“双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与台湾本土文化结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模式”,发展出了“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

2010年7月8日下午,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台北接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将于9日率团出席在广东举行的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的代表团成员。马英九说,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在5年前国共两党设立的意见沟通平台,参与的人士不限政党,讨论的议题触及经贸、农业、文化、教育、交通及旅游等各层面,对两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相信在中华文化的指引下,应有智慧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

三.具有共同深厚传统中华文化的海峡两岸,没有理由不密切携手合作——妈祖文化

2008年4月,春暖花开之际,闽台文化交流活动此起彼伏 “2008妈祖之光”大型电视综艺晚会4日和6日分别在台湾台中县和台南市成功举行,共吸引了15万名台胞现场观看;

妈祖文化在中国大陆沿海、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中广为传播和传承,影响广泛深远。妈祖文化交流不仅发挥着海峡两岸链结作用,而且再度促进两岸和平与发展。”台湾澎湖科技大学副教授杨崇正前不久访莆如是说。

杨崇正表示:“我来自台湾澎湖,祖籍重庆。祖国大陆与港澳台是大的两岸三地,另一种说法为小的两岸三地是祖国大陆与台澎金马。”他说,发源自莆田湄洲岛之妈祖文化迄今已逾千年,大约在十四世纪初随闽、粤移民传入澎湖,十七世纪初再随移民传入台湾本岛。身处海岛的台湾地区包括澎湖、金门、马祖四面环海,台湾民众对妈祖这位发展海洋经济守护神更是信仰虔诚,普遍尊崇。仅台湾本岛之妈祖宫庙较有规模者即多达五百余处;中小规模者更深入城乡居民小区,可能近万处。而许多地名亦与妈祖有关,例如,马祖即为“妈祖”转音;澎湖县的马公市,“马公”即为“妈宫”(妈祖宫庙)转音。公元1335年元朝惠宗时,澎湖正式设立巡检司管理民政,隶属当时福建省同安县。澎湖历史上是闽、粤汉族移民渡海赴台湾开垦拓殖中继站,也是东南沿海重要渔场。妈祖文化不仅连系祖国传统文化与乡情,也保佑移民等在异乡开垦创业,而且在两岸历史和现实中起着重要链结作用。

杨崇正认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日趋活络,对促进两岸和平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他说,澎湖气候条件、海港及机场等硬件条件远比金门佳,能通过的客流、物流能量更大更快,也能扮演两岸中继站和客货中转中心角色,澎湖各界人士对此盼望良久。自去年4月以来,福建砂石得以海运直航澎湖,降低砂石运输成本,连带降低土木工程建设成本,有助澎湖本地各项公共建设及民间观光旅游设施推展。实现两岸周末包机直航常态化,未来如能争取大陆观光客源来澎湖、扩大开放货物等项目,都有助澎湖经济发展。祖国大陆方面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金马澎及台湾本岛正呈西东走向一线排开之势,加上传统上闽、台、澎民间共同的妈祖信仰和独有的“五缘”(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关系,以及未来将扩大开放的全面“三通”政策,必将更好地为促进两岸经济繁荣发展作贡献。

杨崇正说:“21世纪初起,和平与发展在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架构下已成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潮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契合‘发展’主轴,而‘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正契合‘和平’主轴。”他表示,不仅在全球如此,在海峡两岸之间亦是如此。有和平才能带动发展,有发展才能维护和平。妈祖文化就是一种保障“和平与发展”的文化,代表和平乐观、积极向外发展精神的海洋文明文化。因此,弘扬妈祖文化,加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进而加强经贸文教等方面交流,必将推动和深化两岸和平与发展。

四:两岸文化交流要“开大门、走大路”

两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阻隔,在既有平台之外,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过去两岸文化交流基本上还是自下而上的草根交流,规模小,尚未得到全面的发展。未来有必要掀起盖头来,开大门、走大路,让潜水艇式的文化交流浮出水面来,朝着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大陆对两岸文化交流一直持积极的态度。2010年9月5日蔡武在台湾访问的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蔡武在基金会举行的欢迎午宴上表示,我们愿意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努力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我们将虚心汲取此次论坛达成的共识和提出的建议,努力转化为两岸文化交流政策,为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9月6日蔡武在“两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不能仅仅依赖物质方面的互利,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不能够替代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沟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文化交流还存在一些壁垒和障碍,需要两岸同胞共同作出不懈努力,营造鼓励和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共创互利共赢新局面。将秉持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品格,愿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哺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使其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奋斗不息。它激发全国人民的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成为焕发人们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鞠躬尽瘁的精神源泉。为此,我们必须将中华传统文化加以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应有的使命感,应尽的历史责任,台湾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现实基因。通过教育、科技、艺术、传媒等各项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中华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的目的。参考文献:

[1].江岷钦: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新愿景:没有理由不携手合作 http://news.sohu.com/20080429/n256580832.shtml.[2].姜琨:《妈祖文化的现实意义》,2011年第11期.

第五篇:台湾风俗文化

台湾风俗文化

一、台湾概况

台湾省,简称“台”,省会台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的0.38%,2013年人口总数达到2337.3517万(含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辖22县、市,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全省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海岸线长达1600多千米,面积为35873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也是中国东南海上屏障和重要门户。

二、台湾的语言

台湾的普通话很普及,它不仅是官方语言,在社会上也成为通用语言。但在民间,广泛应用的是“福佬话”即台湾的闽南话。早期的大陆移民主要来自闽南,特别是漳州和泉州。他们在台湾杂居之后,泉州音与漳州音逐渐形成一种“不漳不泉”的闽南话,即福佬话。它吸收了高山族语言和日本语的一些语汇及语法,因而福佬话已与福建的闽南话有些不同。

台湾的客家族和高山族均有其各自的语言体系。

三、台湾岛内特色民族技艺

(一)南管戏与南管乐

广义的“南管”指中国南方语系的音乐。但在今天台湾所保存的南管戏,即专指闽南语系中最古老的戏种——“梨园戏”。主要流行于泉州、厦门一带,后来传到台湾及闽南华侨较多的南洋各地,有近500年的历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贴、外七行,故又称为七子班,或七色、七脚戏。由成人扮演者叫做大梨园,童伶扮演者叫做小梨园。基本曲调为南管音乐,宛转悠扬,曲牌名称也多与南北曲相同,因此被认定是宋、元南戏的遗音。伴奏所用乐器,可分弦、管及打击乐三部分。

(二)北管戏与北管乐

北管戏与北管乐是指中国北方语系的戏剧,又称“子弟戏”(因多为农村子弟的业余戏团而得名),也称“乱弹戏”(来自乾隆时的“花部”腔调)。其唱腔基本上是“板腔体”,唱词多采七字或十字句型,但有新旧两派之分:“福禄”(或福路)为旧派,保存了梆子腔的系统,主奏乐器为壳仔弦(椰胡)。“西皮”为新派,为皮黄腔系统,主奏乐器为吊鬼子(京胡)。

(三)各色民歌

山地民歌,从民间音乐学的角度来看台湾山胞的民歌,是一大宝库,不但在人类歌唱的历史上,提供了具体的例证,而且还发展出令人惊异的复声或和声合唱技巧。

福佬系民歌,演唱方式属于单音的曲调唱法。因产生地区的不同,各有代表作,如西部平原的“草蟆弄鸡公”、兰阴平原的“丢丢铜仔”与恒春地区的“思想起”。客家系民歌,指由广东与嘉庆州为主的汉族移民民歌。客家住民多分布于桃园、新竹、苗栗与高雄屏东的丘陵地区,通常以山歌或采茶歌,与福佬系的小调相比美。

四、台湾的重要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灯节:历正月十五日为灯节,俗称“元霄节”。清明:公历4月5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五、台湾的祭典

(一)孔子诞辰祭典

至圣先师孔子在台湾民俗信仰中,地位相当特殊。台湾人民在每年农历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举行祭典,并将这一天确定为教师节。

(二)妈祖诞辰日祭典

农历3月23日为妈祖诞辰日,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居民信奉的水神。年年妈祖过生日,岁岁祈求保平安。这一古老的祭典活动,成了台湾下海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台湾省所祀“妈祖”庙宇,共有300多所,神座系由福建省“分身”恭迎到台。

(三)上白礁谒祖祭典

白礁系指福建省泉川地区同安县的白礁乡,上白礁就是前来大陆白礁之意,表明了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民后裔,借遥拜福建白礁乡济宫祖庙,以缅怀大陆历代祖先。每年农历3月21日,位于台南学甲镇的慈济宫,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一方面追怀大陆上的祖先;另一方面遥拜福建省同安县白礁乡的慈济宫祖庙。

(四)中元节普渡祭典

农历的7月15日,俗称“中元节”,又名“盂兰节”、“鬼节”,是民间祭奠祖先之魂的日子,也是道、佛信徒一个极重要的节日。在这个大节日中,台湾农村家家户户要杀猪宰羊,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及阴间鬼魂,企望“普渡”众生与亡灵。

此外,台湾同胞还有许多与大陆基本相同的传统节日。现在仍盛行的一些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扫墓祭祖、端阳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即使在日本统治时期,也从未中断过,仍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下载台湾历史与文化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湾历史与文化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福师大台湾历史与文化公选课考试材料5篇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期末考试材料 台湾历史与文化公选课考试材料 一、 选择题 1.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A.台北 B.台南C.南投 D.台东 正确答案:D 2.在朝廷的公......

    潍坊历史与文化

    第一章忆昔话今赞家乡一、先秦历史 1.东夷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2.夏商时期:大禹后人建立斟灌国和斟国、寒浞建立寒国、商代的逄国。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潍坊......

    台湾台北历史地图

    臺灣臺北歷史地圖 臺北歷史地圖收錄從1895年至1961年間發行的古地圖與老照片,對比今日Google地圖與街景影像,搭配地理定位功能,讓使用者透過地圖及照片「穿越」古今,看見臺北時......

    台湾节日文化变迁与未来发展趋势

    摘 要:节日是相对于平常之日而言的,台湾传统节日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由于主政者的更迭和社会力量的推动,台湾节日文化的内容有一些改变,但在两岸和谐共处的大前提下,从有利于两......

    浅谈福建与台湾的文化情缘

    浅谈福建与台湾的文化情缘 大陆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水相望,可谓地缘近;80%的台胞祖籍在福建,两岸交流频繁,寻找族谱,可谓血缘亲;自古以来台湾和福建就保持经济往来,改革开放后两岸经济......

    黄酒的历史与文化

    黄酒的历史与现状 引言:通过对本学期对酒的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加深了对各类型酒的了解,老师在课程提到的黄酒更是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又因为我的家乡只有一区域性白酒,其酿造工艺......

    新疆历史与文化读后感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08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

    地图历史与文化作业

    奉节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三峡西口,东邻巫山县,南界湖北省恩施市,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地跨东经109°1′17″——109°45′58″, 北纬 30°29′19″——31°22′33″。据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