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员工试题-招行历史与文化
招行的历史与文化
一、招商银行愿景与价值观
一、单项选择题:
1、招行正式挂牌成立的日期是____。A.1979年7月20日 B.1981年12月12日 C. 1984年10月8日 D. 1987年4月8日
2、招行深化二次转型的战略体系,以“轻型银行”为转型方向,以“一体两翼”为战略定位。其中“一体两翼”指____。A.公司金融是“一体”,零售金融与同业金融是“两翼” B.零售金融是“一体”,公司金融与同业金融是“两翼” C.同业金融是“一体”,零售金融与公司金融是“两翼” D.风险管理是“一体”,零售金融与公司金融是“两翼”
3、招行纽约分行是1991年美国实行《加强对外国银行监管法》以来,中资银行获准在美开设的第一家分支机构,纽约分行的成立时间是? A.2008年10月8日 B.2009年10月8日 C.2006年5月26日 D.2012年9月20日
4.招行的经营理念是____。
A.舒适、贴心、周到 B.因您而变
C.满足顾客的所有要求 D.永恒专注,追求卓越
5.招行是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银行,其发起股东正是百年前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____。A.华润集团 B.招商局 C.中金公司 D.江南制造局
6.招行最宝贵的财富是____。
A.网点 B.员工 C.技术部门 D.盈利能力 7.____是企业和员工成长的基石。
A.深入市场 B.创新 C.合规 D.与时俱进 8.以下哪项不是招行的人本理念?
A.尊重 B.关爱 C.稳重 D.分享 9.招行行徽中的7条平行射线代表什么? A.招行在业内率先推出的7个创新产品 B.招行第一次增资扩股完成后的7家股东 C.招行刚成立时的7个营业网点 D.招行的7条核心价值观
10.以下哪项内容不是我行目前正在施行的人力资源政策? A.专业岗位后备人才库建设 B.员工双通道职业发展管理 C.员工派出交流项目 D.员工创业支持计划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那些内容为招行取得的境内行业第一? A.最早建立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商业银行 B.率先推出银证通业务
C.推出基于客户号管理的“一卡通”
D.启动境内首个真正意义的网上银行——“一网通” 2.招行获得的境内外权威媒体评选的殊荣有? A.“中国最佳私人银行” B.“中国最佳零售银行”
C.“中国最佳股份制零售银行” D.“亚太区十大零售标杆银行” 3.以下哪些是招行的全资子公司?
A.永隆银行 B.招银国际 C.招银租赁
D.招商基金 E.招商信诺 F.招联消费金融 4.以下哪些是招行期望塑造的形象?
A.客户:招行是首选和值得推荐的金融服务商 B.员工:招行是值得我倾情投入的职业生涯 C.股东:招行是我最正确的一笔投资
D.社会公众:招行是一家富有责任感和良好品牌形象的银行 5.服务的三个关键词是什么?
A.礼仪 B.专业 C.快捷 D.价值
6、为促进员工与管理层的交流,招行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包括以下哪些? A.招银e报 B.招行微刊 C.一网通 D.行长信箱 E招银社区
7、银行业稳健经营的“三驾马车”是什么? A.体制上,坚持“因势而变”,注重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B.道德上,努力构建与金融环境相适应的金融工作者道德体系 C.技术上,推广和运用风险量化技术 D.文化上,回归“客户本源”,关注“人”这个核心,抓住“责任”这个要害
8、招行覆盖全员职业生涯的“双通道”指的是?
A.专业通道 B.文化通道 C.岗位通道 D.管理通道
9、在招行,我们推崇专业价值,积极营造“让专家脱颖而出、备受尊重”的氛围,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A.我们通过制度设计,强化专业价值,让专业能力对应的市场价值高低成为评价每个人的首要标准,保障专家的成长道路通畅
B.我们通过各种举措,让“专家”成为一种引以为豪的身份,让专家得到每位员工发自内心 的尊重
C.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专家,外聘的专家必须比行内已有专家的待遇更高 D.鼓励每个员工都去竞争管理岗位
10.轻型银行的着力点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轻资产 B.轻管理 C.轻经营 D.轻文化
三、判断题
1、招行先后于2002年4月9日、2006年9月22日,分别在深交所与港交所上市。()
2、解决“两个响应速度”,即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和员工诉求的响应速度,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着眼点。()
3、当今,在服务经济和金融民主化的潮流下,招行的愿景是成为目标客户的首选银行,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最受尊敬的商业银行。()
4、专业岗位后备人才库有助于员工自主择岗、自主规划职业发展路径,人才库建立后,将成为相关专业岗位行内人才选拔的唯一渠道。()
5、在招行,我们推崇专业价值,积极营造让专家脱颖而出、备受尊重的氛围,“专家”不仅是一种令人尊敬的称号,也是一种行政职务。()6、2008年10月,招行以360余亿港元全资并购永隆银行,是当时国内金额最大的银行并购案。()
7、成立伊始,招行率先打破“大锅饭”,实施了以“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为内容的“六能机制”。()
8、“化繁为简,严谨高效”是招行人的重要价值观。具体而言要做到“六简四正”:“六简”,即出差调研轻车简从、文件会议精炼简短、人际关系简单纯粹、管理方式简捷有效、办事程序简化增效、评价规则简明一致;“四正”,即持身正直、为人正派、办事正统、所得正当。()
9、追求卓越是招行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10、招行率先推出了微笑服务、站立服务、上门服务、社区银行,并最早把牛奶、咖啡摆进了营业厅堂。()
二、招商银行发展历史
招商银行的第一任董事长是()。王世桢 李麦秋 袁庚 马蔚华
1979年1月31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招商局()工业区正式建立。深圳 北京 蛇口 香港 1980年,()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邓小平李先念 谷牧 袁庚 1987年4月8日,招商银行正式成立,这是我国境内()由企业创办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银行。第一家 唯一 第二家 为数不多的
90年代,招行凭借(),在后来一系列波及国内银行业的重大金融风险事件中全身而退。企业文化 风险文化 雄厚资金 完善体制
招商银行第一次董事会关于董事会建制的决议为“招商银行董事会是招商银行最高权力机构。凡重大问题应由()讨论决策,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 民主投票 行长 股东 董事会
招商银行卡面为葵花的设计与其()的经营理念不谋而合,标志着招行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以产品为中心” “创新服务” “因势而变” “因您而变”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股东大会,使()在有效分离的同时相互制衡,从而为招商银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组织体制的规则运作提供了保障。所有权与经营权、监督权与决策权 所有权与监督权、经营权与决策权 所有权与经营权、监督权与管理权 所有权与监督权、经营权与管理权
1999年1月上旬,中国人民银行酝酿叫停商业银行的(),以规避亚洲金融危机的风险。离岸业务 贷款 离岸贷款 储蓄业务
1997年4月,招行在沈阳召开了储蓄工作会议,全面总结推广沈阳分行()快速发卡营销及优质服务的经验。“一卡通” “一网通” 个人理财 储蓄业务
李麦秋提出把零售业务,特别是()作为招行的创新重点,这一政策成为招行1995年推出“一卡通”的直接背景。信贷业务 理财业务 自助银行业务 储蓄业务
招商银行从1989年到1998年,先后进行了()增资扩股。一次 二次 四次 三次
1994年9月29日至30日,招商银行召开第一次电脑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四个统一”战略指导思想,是指()。
统一思想、统一需求、统一规划、统一系统 统一管理、统一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指导 统一管理、统一需求、统一规划、统一系统 统一管理、统一要求、统一系统、统一指导
招商银行第一次董事会会议明确了招商银行的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分别是()。筹集和融通国内外资金,为蛇口工业区和交通部企业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并促进招商局集团企业的内外延伸,实现国际化、多样化、工贸结合、产销合一的战略目标; 为全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实践样本,促进银行企业化经营的创新试验; 完善招商银行建制,发展和巩固其在深圳经济特区金融领域的地位; 为招商银行的投资者创造利润。
1991年3月9日,王世桢总经理在第六次董事会上将人事管理机制概括为“六能机制”,这“六能机制”具体是指()。任务“能多能少” 员工“能进能出” 收入“能高能低” 干部“能上能下”
1987年,招商银行召开第一次董事大会,会议中()。通过了第一份发展规划 明确了招商银行的三大任务 制定了招行的办行方针 制定了服务理念
1995年7月3日,基于客户号管理的理念,招行正式在深圳推出集本外币、定活期、()服务于一身的电子货币卡——“一卡通”。通知存款 多储种 多币种 多功能
2010年在全国分行行长会上,马蔚华行长作了题为《应对危机、创新求变、二次转型、再创辉煌,推动我行步入可持续发展新阶段》的主题报告,明确提出二次转型的五大目标,包括: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和确保风险可控。增加服务价值 控制人力成本 控制财务成本 增加客户价值 19.招商银行成立之初的工作人员都具有银行工作经验。()20.招商银行最早的物业是招银电脑大厦()
21.1995年,基于客户号管理的理念,招行正式在深圳推出集本外币、定活期、多储种、多币种、多功能服务于一身的电子货币卡——一卡通()22.一卡通刚刚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反响。()23.咖啡牛奶是深圳分行率先推出。()24.一卡通最早的卡面是向日葵。()
25.1993年,李麦秋担任招行第二任常务副行长,提出从“三基”工作入手,强化招行内部管理,这“三基”是指基本制度、基本资料、基本操作程序()
26.我行治理风险的四大举措是增加拨备、核销呆账、控制新增不良和营造风险文化。()27.我行的三步走是指业务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和发展国际化。()
28.招商银行的文化导向为服务文化、创新文化、风险文化、人本文化、管理文化、绩效文化、专业文化、简的文化和正的文化()
29.一网通网上个人银行1.0版推出的时间是1998年4月6日。()30.轻型银行的轻是指轻文化、轻经营、轻资产、轻管理。()
三、招商银行发展战略
1.1987年以来,总行已制定有()份全行性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A.8 B.7 C.6 D.5 2.总行于()提出全行二次转型后的转型思路 A.2004年8月 B.2009年7月 C.2014年10月 D.2015年3月
3.总行于2015年3月制定()
A.提出全行战略转型要求后的转型思路 B.制定《招商银行机构网点建设五年规划》 C.制定《招商银行海外发展规划》 D.制定《招商银行战略转型二十八条》 4.()首次董事会提出三大战略。A.1987年4月8日 B.1987年4月7日 C.1987年8月7日 D.1987年9月7日
5.因势而变的经营理念和因您而变的服务理念是在()提出 A.招商银行中期发展规划(2003-2007)B.招商银行中期发展规划(2008-2010)C.招商银行中期发展规划(2011-2015)D.招商银行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0)
6.2004年8月,在()分行召开的零售工作会议,明确了一次转型中零售优先的战略 A.深圳 B.北京 C.南昌 D.沈阳
7.一次转型的内涵不包括()A.调整业务结构 B.调整收入结构 C.调整客户结构 D.调整资产结构
8.一下哪项描述不正确()A.二次转型的方向是轻型银行 B.二次转型的战略定位是轻型银行 C.二次转型的路径是服务升级 D.二次转型的手段是开拓市场。9.轻型银行方向不包括()A.轻文化 B。轻管理 C。轻资产 D.轻结构
10.轻经营的方向不包括()A.批量智能获客 B.全接触服务渠道 C.综合化深度经营 D.全方位获客
11.哪项不是轻管理的方向()A.扁平化 B.流程化 C.集约化 D。专业化 12.2014年以来,从总行到分行,构建变革()
A.以管理为中心 B.以品牌为中心 C。以客户为中心 D。以效益为中心
13.哪项不属于轻文化的内容()A.重塑六能机制 B.行政化分配体系 C.各层级干部公开竞聘 D.后备人才库制度
14.一体两翼中,一体指的是()A。零售金融 B.公司金融 C.同业金融
()的端到端流程体系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管理D.投行业务
15.一体两翼的核心是()A.聚焦与协同 B.轻 C.客户 D.零售金融
多选题
1.艰苦创业时期(1987-1992),招商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聚焦在()A.把招商银行办成真正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B.从区域性商业银行向全国性商业银行发展 C.大胆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 D.发展成国际化的商业银行 2.快速成长期(1993-2001),招商银行发展战略主要聚焦在()A.积极实施机构和业务扩张战略 B.强势进军零售银行业务 C.大力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 D.率先布局互联网业务
3.招商银行发展战略“三步两转”中,三步走包括()A.业务网络化 B.资本市场化 C.发展国际化 D.结构轻型化
4.一次转型确定了()的战略重心地位 A.新兴业务 B.零售业务 C.中间业务 D.中小企业业务 5.二级转型()
A.打造了零售业务体系化竞争优势 B.收入结构明显优化 C.定价水平大幅提高 D.价值客户稳定增长
判断题
1.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工作不仅仅在总行开展,在分行层面和各全资子公司、各控股子公司都重视此项工作。()
2.战略规划年度评估工作制度包括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密切跟踪和检测,分析银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战略实施的影响。()
3.2013年年中以来,战略转型新方向是轻型银行、一体两翼。()4.2002-2013年期间是招商银行管理国际化发展时期。()
5.第一次转型的内容是加快发展零售业务、中小企业业务和中间业务()6.二十世纪招商银行的发展战略可概况为“三步两转”()7.一次转型的核心是调结构。()8.二次转型对一次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次转型在新形势下的深化和提升。()9,二次转型是一个有终点的转型()10.二次转型的战略定位是轻型银行()
第二篇:潍坊历史与文化
第一章忆昔话今赞家乡
一、先秦历史
1.东夷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2.夏商时期:大禹后人建立斟灌国和斟国、寒浞建立寒国、商代的逄国。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潍坊地区属于齐国管辖,周代的齐国是潍坊历史上最著名的诸侯国。此外还出现过杞国、纪国、莱国等。少康复国的战争发生在潍北大地。3.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鲁班制鹞。
二、秦汉 —明清的历史
1.秦: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当时潍坊大部分地区属于胶东郡、齐郡、琅琊郡管辖,秦驰道的开发,对打破当时潍坊地区的封闭隔离状态、实现同外部世界的交流、促进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汉: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州”的称号开始在我国出现。潍坊大部分县市属于青州,只有诸城属于徐州管辖。2.三国:潍坊地区属于魏国属地。
3.隋唐至元:隋朝在潍坊设立北海、高密、琅琊3郡。唐朝,潍坊地区主要属于青州、密州管理。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潍坊直属中书省管辖。4.明清:潍坊属青州、莱州管辖。
三、近代潍坊新发展
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潍坊境内共设9个县,有潍县、昌邑、高密、益都、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
2.1948年,潍县攻坚战胜利后,成立了“潍坊特别市”。
3.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撤县设市。最早撤县设市的三个县:益都县改为青州市,诸城县改为诸城市,寿光县改为寿光市。
4.走进新时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潍坊人口共计8495300人,有50个少数民族。
5.潍坊是风筝的故乡。1985年,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把每年4月1日定为潍坊“风筝节”风筝会使潍坊找到了一条 “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成功之路。近年来,把潍坊的对外开放推向一个新阶段的“三台大戏”是:国际风筝会、蔬菜科技博览会、鲁台经贸洽谈会。
6.从第五届菜博会开始,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被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为例会,成为全国五大农业展会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国际性蔬菜专业品牌展会。王乐义被誉为“中国蔬菜大棚之父”。
7.今天的潍坊拥有公路8000多余米,境内分布着济青、潍莱、东青、威乌、青兰5条高速公路,津汕、青红、潍日3条高速公路正在和即将开工建设。308、309国道横穿东西,206国道纵贯南北。胶济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除胶济铁路外,益羊、青临、大莱龙、胶新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到沿海,潍坊先后建成了羊口、下营、潍坊北港3个地方小港,后又改造扩建潍坊港。海陆空大交通的格局已经在潍坊形成。
8.全市教育系统推出了多项教育民生实事,在“普九”教育基础上,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进一步规范了高中办学体制,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第二章奇才俊杰贯古今
一、勤学不辍的经学大师——郑玄
1简介:郑玄 字康成 ,北海郡(今高密)人, 东汉晚期 著名的经学大师,也是古代一名杰出的教育家。
2最大贡献:编辑、注释了“三礼”,被后世治理学者奉为典范,为我们研究汉代的政治思想史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3代表作: 《毛诗笺》, 《三礼注》.4曾参与的战役: 官渡之战.5纪念物: 郑公祠(峡山区郑公街办).其弟子将其言论编成《郑志》。
二、官清艺绝的清代名相——刘墉
1.人物简介:刘墉,字崇如,号石庵,绰号 “刘罗锅” , 今高密人。清朝,乾隆年间的政治家, 书法家。
2.主要事迹:①乾隆年间,奉旨查办山东巡抚 国泰 贪污库银案;②嘉庆年间,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 和珅 结党营私,勒索纳贿一案;③筹办编撰过《四库全书》《西域图志》和《日下旧闻考》
3.书法:(1)特点: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有“棉里裹针”之妙.(2)地位:与 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铁保 等齐名.(3)其子刘鐶之将其部分墨迹加以整理,以 《清爱堂石刻》 刊行.4.代表作:著有 《刘文清公遗集》 和 《刘文清公应制诗》.三、枝叶关情的潍县县令——郑板桥
1.人物简介:郑板桥, 江苏扬州兴化人,清代 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
2.主要政绩:在任潍县县令期间 赈济灾民 ,被称为 “郑青天”.3.政治抱负:“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
4.郑板桥“三绝”: 诗 , 书 , 画.他一生只画 兰 , 竹 , 石.其书法艺术别具一格,极具个性,自称“六分半书”。
5.诗文书画成就:①1751年,作 《难得糊涂》 横幅;②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 《城隍庙碑记》;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6.代表作: 《潍县竹枝词》40首.四、名誉华夏的收藏大师——陈介祺
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潍县城里(今潍城区)人,他将收藏钟鼎、印玺、古陶等珍宝的楼命名为“万印楼”自号“万印楼主人”,万印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收藏的毛公鼎,驰名中外,所作的“毛公鼎考释”,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著《十钟山房印举》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成为篆刻学家的必备之书。
第三章圣贤巨著煊古城
一、天下第一农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1.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被誉为“天下第一农书”,与《农政全书》等并称为“中国五大农书”,并冠以“中国五大农书之首”的美誉。唐宋时期到日本称“贾学”。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作参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一部最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
2.作者:贾思勰,北魏著名农学家,古益都钓台里(今潍坊市寿光)人。著有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农学名著——《齐民要术》,是屈指可数的世界农学文化名人,被人们称为“农圣”。
3.《齐民要术》的含义及内容: 含义:“齐民”,即平民,“要术”,指谋生的方法。“齐民要术”就是为平民百姓提供谋生的主要方法。内容:
《齐民要术》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日用品的生产等等。不仅总结了当时及以前汉族人民的生产知识和技术,也记录下了各兄弟民族宝贵的生产经验,以及各民族间生产经验相互交流的情况。体现了当时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农学思想:(1)必须因时因地制宜从事农业生产;
(2)重视选育良种;
(3)描述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关系(达尔文的人工选择思想就从《齐民要术》得到启发。)
二、中华第一神品——《清明上河图》
1.作者简介:张择端,潍坊诸城人,北宋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有风俗画《清明上河图》。2.《清明上河图》简介:《清明上河图》现存于故宫博物院。描绘了北宋末年东京汴河沿岸 街道的繁华景象(城市生活),是一幅现实主义的风俗画。此图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传统最突出代表。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3.典故传闻:有诗云:“一卷长画传千古,一代巨匠美名留。”画线部分各指什么?
三、金石第一录——《金石录》
赵明诚,密州诸城(今诸城人),北宋末年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与李清照合著的《金石录》是研究古代金石刻首读之书,也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
四、天下第一卷——《状元卷》 1.发现:1983年,在山东益都县(青州)发现了一份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国家一级文物明代赵秉忠状元卷图:P42第一甲第一名)
2.地位:状元卷属于典型的明代科考八股文样式,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明代政治、文化尤其是科举制有重要意义。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原件归青州博物馆收藏和展出,复制件分送故宫、山东省博物馆和赵焕彬老人。3.状元卷的试题是: 《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状元卷体现出的民本思想、法治和德治主张,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古迹名胜耀北海
一、云门献寿——云门山景观群
云门山,是古代青州的象征;“寿”字则是云门山的象征。云门山是1985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云门山是佛、道两教文化胜地。它与西边的驼山石窟造像共同组成了青州石窟造像群,被誉为齐鲁石窟之冠。
二、鲁东明珠——十笏园
1.简介:十笏园位于潍坊市胡家牌坊街。此园建于明代,原是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被潍县文人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光绪十一年改建为私人花园。
2.地位:“十笏园”的精巧之处,就在于设计家集中国南北园林之精华于一体,以小巧精致著称,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是潍坊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明清园林建筑。它也为我们研究明清园林建筑、金石学及潍坊历史人文提供了宝贵资料。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绚丽奇葩——杨家埠木版年画
1.杨家埠(位于潍坊市寒亭区)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称为我国民间的三大画市。
2.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为省级保护单位。清代乾隆年间,是杨家埠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
3.走出国门:改革开放后,年画重获新生。杨洛书老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4年杨家埠木板年画列入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4.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为我们研究古代印刷术及潍坊地区的风土民情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潍坊城市名片——风筝 1.潍坊是风筝的发源地,也成为当今潍坊市的一张名片。青州西南的鲁山是风筝的发祥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翟在鲁山制造的“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2.潍坊风筝兴起在宋代,至明代更加普及,清乾嘉年间遍及民间,潍坊风筝由于历史的原因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色彩淡雅的文人画风格,一类是色彩艳丽的民间传统绘画风格,龙头蜈蚣风筝为其代表作。
3.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行,1988年潍坊被推举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六届国际风筝会成立了国际风筝联合会,并决定把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设在潍坊。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中国举行了第29届潍坊国际风筝会。2013年,将举行30届。
第五章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革命发端——五四运动在潍坊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因山东问题而起,山东的反应强烈而迅速,5月9日,以益都(今青州)县5 城的省立第十中学、省立第四师范为先导的数千名师生,联合举行游行点燃了潍坊地区五四运动的烈火。
2.5月24日,以益都为中心,潍坊地区的的反帝爱国运动达到了高潮。这天,游行队伍在益都城西的法庆寺,举行万人大会,历数帝国主义及卖国贼的罪行。省立第十中学杨同照咬破手指在白绫上写了“赤心报国,身死志存”八个大字。进入6月后,山东学生联合会代表王尽美、王翔千、王统照等回到诸城老家,指导学生运动。给潍坊的“五四”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运动为潍坊地区建立中共党组织奠定了基础。二、一大代表——王尽美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的山东代表王尽美(诸城人)、邓恩铭回到山东后,积极发展党组织,多次到潍坊宣传马克思主义,1924年,成立后了潍坊最早的地方党组织--寿光支部干事会。后又建立起了以庄龙甲为书记的中共潍县县委,(这是齐鲁大地的第一个中共县委)张玉山任书记的中共寿光县委,宋伯行任书记的中共益都县委,尚鲁民任书记的中共高密县委等县级党组织。
三、抗日名将——马保三
1.马保三,是寿光牛头镇人。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因宣传抗日被捕。经过党组织营救,于1934年保释出狱。
2.抗日战争爆发后,马保三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活动,创建了“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建立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领导了潍坊抗战史上的抗日大捷—五井战役(被誉为山东抗战两年来最模范的战斗)。
3.解放战争时期,由八支队扩编的部队成为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1949年3月,中央任命马保三为青岛市市长,1956年担任省委统战部部长,1958年,马保三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64年2月15日病逝。
四、潍县攻坚战
1.潍县攻坚战,是潍县战役(又称昌潍战役或胶济路中段战役)的攻坚战斗,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攻坚战,作战部队是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潍县素有“胶东走廊”之称,是济南、青岛间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潍县守敌有国民党整编第96军军长兼整编第45师师长陈金城的4个正规团,加上两个保安旅和其他土顽。1948年4月2日,山东兵团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直接指挥下,打响了潍县攻坚战。27日,占领全城。陈金城被生俘,保安司令张天佐被击毙。潍县攻坚战胜利结束。2.潍县攻坚战结束后,我军又一举消灭了安丘、昌乐等地企图撤逃的残敌。5月8日,潍县战役宣告结束。
3.在潍县战役中,步兵是主要作战力量。我军采用了一套攻坚战术:连续爆破;坑道作业;近迫作业;抛射炸药包;集中兵力和火力突破一点,实行穿插分割等“尖刀战法”。潍县攻坚战历时25天,共歼敌4.6万人余人,为解放济南和青岛创造了条件,有利地推动了山东乃至全国的解放,潍县攻坚战战,是华东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座丰碑。
4.在潍县攻坚战中,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79团,首先突破城堤,攻入城内,对潍县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授予“潍县团”光荣称号。
2011年潍坊历史与文化提纲概要
1、新石器时代,潍坊的“东夷人”创造了“青州桃园遗址,诸城呈子遗址,寿光边线王遗址,安全景芝遗址”,在明清时期潍坊属于青州莱州二府管辖。
2、鲁台经贸洽谈会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性对台、对外招商活动,是山东省的三大经贸活动之一。每年的鲁台经贸洽谈会成为海峡两岸企业界沟通的桥梁。潍坊的三台大戏指的是风筝会、鲁台经贸洽谈会、菜博会。
3、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是我国“蔬菜生产革命”的发源地。1989年,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村民率先试验成功了日光温暖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塑料大棚技术),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革命。王乐义被誉为是“中国蔬菜大棚之父”。1992年,寿光又在全国率先推行无公害蔬菜。把推行标准化生产体系、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蔬菜产业化的“二次革命”。2000年第十七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寿光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蔬菜博览会。寿光市决定每年4月20日至5月7日举办一届国际蔬菜博览会。从第五届菜博会开始,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成为全国五大农业展会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国际蔬菜专业品牌展会。
4、经学大师郑玄,东汉北海郡(今潍坊)人,是当时全国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对于诸子百家的学说无所不通,他留给后世的最大贡献是编辑、注释了“三礼,”存世的作品有《三礼注》《毛诗笺》。郑玄平时和弟子们问答五经的言论编辑为《郑志》。
5、刘墉,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山东诸城逄戈庄(今高密)人,曾编撰《四库全书》《西域图志》等书,刘墉为官清正廉明,《诸城县续志》:“墉砥砺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赂,一介不取。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皆望风畏之。”是对刘墉为官清正廉明,雷厉风行的真实写照。刘墉的墨迹有《清爱堂石刻》。
6、郑板桥,江苏扬州人,清朝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又分别列为“楚阳三高”“雍嘉七子”“潍县三贤”之一,曾担任潍县县令,他为官期间,最大的历史功绩是赈济灾民。他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最喜欢画兰、竹、石,做《难得糊涂》横幅。
7、陈介祺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家,潍县城里人,他将收藏钟鼎、印玺、古陶等珍宝的楼命名为“万印楼”自号“万印楼主人”,万印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收藏的毛公鼎,驰名中 外,所作的“毛公鼎考释”,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著《十钟山房印举》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
8、《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与《农政全书》等并称为“中国五大农书”,并被冠以“中国五大农书之首”的美誉。《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是北魏著名农学家,今寿光人。这部书不仅总结了汉族人民的生产知识和技术,也记录了各兄弟民族宝贵的生产经验。“齐民要术”就是为平民百姓提供谋生的方法。唐宋时期,《齐民要术》传到本,成为“贾学”。明朝时人们称它是“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英国学者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就参阅过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贾思勰被人们称为“农圣”。
9、张择端,诸城人,北宋画家,名作《清明上河图》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记录了清明时节宋徽宗时代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最突出的代表,成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历史的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清明上河图》成为集艺术性、历史性和思想性三者为一体的艺术珍品。“一卷长画传千古,一代巨匠美名留”这里的一代巨匠指的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享有“中华第一神品”之美誉。
10、赵明诚,密州诸城(今诸城人),北宋末年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与李清照合著的《金石录》是研究我国古代文物的史学名著。
11、赵秉忠(明朝万历间)的状元卷1983年在青州发现,状元卷是古代科学考试中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的试卷,状元卷体现出的民本思想、法治和德治主张,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状元卷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2、“寿比南山”的“南山”指的是古代青州的云门山,云门山是古代青州的象征,“寿”字是云门山的象征,云门山的“寿”字高7.5米,宽3.7米,为明朝嘉靖年间周全所作。云门山与西边的驼山石窟造像共同构成了青州石窟造像群,被誉为是齐鲁石窟之冠。云门山在1985年被山东省列为省级风景区。
13、十笏园位于潍坊市胡家牌坊街,其主人原为清末潍县人丁善宝,十笏园融南北建筑风格为一体,因而享有“鲁东明珠”之美誉。它建于明代,是潍坊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明清园林建筑。它为研究明清园林建筑、金石学及潍坊历史人文提供了宝贵资料。1988年被列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4、潍坊的杨家埠以盛产木版年画而名扬四海,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成为我国民间的三大画市。乾隆年间杨家埠年画发展到鼎盛。2002年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潍坊历史上“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指的是杨家埠年画。
15、潍坊风筝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鲁国思想家墨翟制作“木鸢”。1984年潍坊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风筝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六届国际风筝会成立了国际风筝联合会,并决定把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设在潍坊。今天潍坊风筝已成为当代潍坊的文化象征物、城市名片。风筝会使潍坊找到了一条“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成功之路。1985年,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把每年的4月1日定为潍坊“风筝节”。今年是第28届国际风筝会。2004年,潍坊风筝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200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从而成为国际文化品牌。16、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1919年5月9日,益都县(今青州)数千师生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点燃了潍坊五四运动的烈火,以青州为中心的五四运动达到了高潮,省立第十中学、省立第四师范学生涌上街头,高呼“打倒倭寇,打倒卖国贼”“收复胶济铁路,还我山东”等口号,山东学生联合会代表王尽美、王翔千等领导了潍坊的五四运动。
17、王尽美,诸城人,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潍坊五四运动的领导者。董必武诗句“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的君指的是王尽美,恩铭指的是一大代表邓恩铭。
18、马保三,山东寿光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马保三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活动,创建了“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马保三任总司令,创建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领到了潍坊抗战史上的抗日大捷——五井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由八支队扩编的部队成为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为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9年11月3日的《大众日报》誉为是“山东抗战两年来最模范的战斗”就是指的八支队参加的五井战役。
19、潍县素有“胶东走廊”之称,是济南、青岛间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潍 县攻坚战,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潍县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城市攻坚战,又称胶济路中段战役,潍县攻坚战是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攻坚战。1948年4月2日山东兵团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指挥下打响了潍县攻坚战,4月27日潍县攻坚战胜利结束,历时25天。潍县战役胜利的意义:使胶东、渤海、鲁中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进一步孤立了济南、青岛的国民党军队,有力的推动了山东乃至全国的解放。潍县攻坚战,是华东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座丰碑。毛泽东高度评价了潍县攻坚战。潍县攻坚战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潍县攻坚战的攻坚战术:连续爆破;坑道作业;近迫作业;抛射炸药包;集中兵力和火力突破一点;实行穿插分割等“尖刀战法”。潍县战役是山东兵团从运动战向阵地攻坚战转变的开始,也是济南战役的一场预演。潍县的解放,使胶东、渤海、鲁中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进一步孤立了济南、青岛的国民党军队,有利地推动了山东乃全国的解放。潍县攻坚战是华东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座丰碑,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潍坊的解放。
20、新中国成立后,潍坊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广泛开展体育运动。近年来,在潍坊市素质教育带动下,学校体育运动显示出勃勃生机,“阳光快乐大课间”等教育改革引起中央电视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况技体育发展迅猛,涌现出象林伟宁(27届奥运会举重冠军)、刑慧娜(28届奥运会中长跑冠军)等许多体育方面的杰出人才,他们在为祖国增光的同时也为潍坊人民赢得了荣誉。
2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庄龙甲率先建立齐鲁大地的第一个重工县委—中共潍县县委,陈少敏投身革命,成为潍坊历史上的女革命家,毛泽东曾称赞她是“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当日寇侵犯山东时,马保三揭竿而起,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八支队威震敌胆。
第三篇:法国葡萄酒历史与文化
法国葡萄酒历史与文化
【摘要】法国红葡萄酒被世人奉为世界葡萄酒的极品。它所以深受人们的爱戴,不仅仅在于它与香水、时装一样象征着法兰西浪漫情调,更重要的是它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法国的红酒文化伴是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红酒文化是法国优雅文化的典型代表,凝聚着法兰西历史,它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
【关键词】葡萄酒 法国 历史文化
法国曾有“浪漫的葡萄酒帝国”之称,法国的葡萄酒不仅名气大,对法国而言分量也重:每年84亿欧元的产值,其中50多亿欧元出口;提供30万个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葡萄酒和香水、艾菲尔铁塔一样,是法国的“名片”。法国葡萄酒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它随着法国社会文明一起成长发展,可以说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宗教、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中都可以看见它的踪迹和影响。正如有句法国谚语则这么说:“打开一瓶法国葡萄酒,就像打开了一本书。”葡萄酒文化不仅表现了法兰西民族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国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18世纪末转内销的葡萄酒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酿造技术飞跃提高,已经可以酿造优质的葡萄酒了,同时开始逐步完善权威的酒庄评级系统。
一、法国葡萄酒的的发展史
法国葡萄酒的名声可谓是居全球之冠,但是葡萄酒的起源之地却并不在法国。一般来说,葡萄酒的历史,与西班牙葡萄酒生产历史息息相关,起源于早期腓尼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提起法国葡萄酒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当时,腓尼基人和凯尔特人首先将葡萄酒的种植及酿造工艺传入现在的法国南部马赛地区,使葡萄酒成为人们佐餐的奢侈品。在古罗马时期,帝国的军队在征服了欧洲大陆的同时也将葡萄酒的种植与酿造推广开来。公元1世纪,在罗马人的大力推动下,葡萄种植迅速地在法国地中海沿岸刮起一阵雄风,也使得饮酒成为一种时尚。葡萄种植与酿造技术先后进入罗纳河谷(Vallée du Rhrne)勃艮第(Bourgogne)、波尔多(Bordeaux)、卢瓦尔河河谷(Vallée de la Loire)、香槟地区(Champagne)和 摩泽尔河谷(Vallée de la Moselle)地区,如今这些地区仍是法国著名的葡萄酒出产地。随着罗马帝国衰落,葡萄园也随之衰落。基督教的兴起带来了又一次葡萄酒酿造的发展。法国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及土壤使其成为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在十八世纪之前法国的葡萄酒产业一直掌握在贵族及僧侣手中。
法国的葡萄种植业也几经兴衰。公元92年,罗马人为保护亚丁宁半岛的葡萄种植及酿酒业,逼迫高卢(今法国)人摧毁了大部分葡萄园,因此出现了第一次危机。公元280年,罗马皇帝下令恢复种植葡萄的自由,由此进入了法国葡萄种植与酿造的重要的发展时期。1441年,勃艮第公爵禁止良田种植
葡萄,葡萄种植和酿造再度陷入危机。1731年,路易十五国王取消了部分上述禁令;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葡萄种植获得自由,法国的葡萄种植及酿造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十九世纪,随着铁路交通的发展,法国南部的葡萄酒业渐渐赶超北部。20世纪,法国出台了各种法规条例更加规范了葡萄酒的生产与等级,这些法令使的法国葡萄酒更加完美并得到世界的赞誉。
二、酒庄文化与分级制度
“葡萄酒庄”(Chateau)一词就源于法国著名的葡萄酒之乡波尔多。法语“Chateau” 原意是指那些中世纪为防范外敌入侵而修建的带有塔楼和护城河的城堡,后来,在著名的波尔多、勃艮第等酿酒区,Chateau逐渐被赋予了特殊含义,指那些专营酿酒的庄园,意为“酒堡”和“酒庄”。
发展到今天,葡萄酒庄的意思就是指一个独立的葡萄酒生产单位,是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和销售的场所。它包括葡萄园、一流的酿酒师、过硬的酿酒技术、一流的酿酒设备、贮藏葡萄酒的橡木桶及酒窖等等。在大多数情况下,从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到灌装,每一个生产过程都应在葡萄酒庄园内完成。专业化的葡萄酒庄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更需要良好的环境、精湛的技术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
葡萄酒庄象征着传统精致的工艺和高质量、高品味的产品。同一般的中低档葡萄酒相比,庄园葡萄酒的品质纯正优良。为了保证口味的纯正,庄园葡萄酒大多采用传统手工方式酿造,酒的价值高。有时候,如果某年的葡萄酒品质未能达标,顶级酒庄甚至不生产葡萄酒,这也是葡萄酒庄园保证其品质的最有力措施。
葡萄酒庄园还具有传播葡萄酒文化,普及葡萄酒知识的功能。在这里,葡萄种植和酿酒不仅是一个生产过程,还能让参观者直观而强烈地感受到葡萄酒的内涵。葡萄酒庄还有旅游、休闲的功能。葡萄酒庄代表的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品味,代表一种精致的工艺态度,代表一种无可挑剔的高质量,是葡萄酒中的贵族。
法国不仅是葡萄酒的消费大国,而且也是一个葡萄酒的生产大国。比我国海南岛面积还小一点的波尔多地区,就有9000多个酒庄。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早在上世纪30年代,法国的一些葡萄酒生产商,在农业部的支持下成立了著名的法国“全国葡萄酒原产区研究所”,为葡萄酒建立了等级系统。时至今日,该研究所将法国葡萄酒分为四级,即:
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地区葡萄酒、地区佐餐酒、日常佐餐酒。法定产区葡萄酒:法定产区葡萄酒,级别简称AOC,是法国葡萄酒最高的级别。原产地地区的葡萄品种、种植数量、酿造过程、酒精含量等都要得到专家认证。只能用原产地种植的葡萄酿制,绝对不可和其他地区的葡萄汁勾兑。法定产区葡萄酒的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35%。
优良地区葡萄酒:优良地区葡萄酒,级别简称VDQS,是地区佐餐酒向法定产区葡萄酒过渡必须经过的级别。如果普通地区佐餐酒比优良地区葡萄酒的质量表现良好,可以升级为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
地区葡萄酒的产量只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2%。
地区佐餐酒:地区佐餐酒的法文是VindePays,是由日常佐餐酒中最好的酒升级而来的。地区佐餐酒的标签必须标明产区。地区佐餐酒可以用标明产区内的葡萄汁勾兑,但仅限于该产区内产的葡萄。地区佐餐酒的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15%。法国绝大部分地区佐餐酒产自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
日常佐餐酒:日常佐餐酒的法文是VindeTable,也可译为普通佐餐酒,是最低档次的瓶装葡萄酒,作日常饮用。可以由不同地区的葡萄汁勾兑而成,如果葡萄汁限于法国各产区,可称法国日常佐餐酒。不得用欧盟以外国家的葡萄汁。日常佐餐酒的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38%。
三、法国红酒的气质与精神内在法国红葡萄酒被世人奉为世界葡萄酒的极品。它所以深受人们的爱戴,不仅仅在于它与香水、时装一样象征着法兰西浪漫情调,更重要的是它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法国的红酒文化伴是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红酒文化是法国优雅文化的典型代表,凝聚着法兰西历史,它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
(一)宗教赋予法国红酒的独特魅力
红酒是构建法兰西文化的功臣,曾几何,它总是身在古老的修道院地窖的橡木桶里静酿,在修炼它的酒性和酒品。《圣经》中521次提到红葡萄酒。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把葡萄酒递给圣徒时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此后,基督教把红葡萄酒视为“圣血”,每次弥撒都要饮用。于是,种植葡萄并酿造酒浆,成了各地修道院一项重要的工作。法国很多地区著名的葡萄酒,都可以在中世纪的修道院里找到源头。在“地理大发现”的年代,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随着传教士不知疲倦的脚步播撒到世界各地。葡萄酒终于从拯救世界的圣血,化身为俗世的琼浆玉液。
葡萄酒一旦从神的世界走进世俗文化,马上被赋予种种美好的寓意。欧洲中世纪葡萄酒小贩使用的招牌上,都把葡萄酒作为增进人际友情的圣物来推销。当时的画家也喜欢在画布上表现手持葡萄串的爱神。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形象寓意“丰收与和平”在欧洲人的隐喻习惯中,葡萄酒代表着味觉,而当人们可以充分享受味觉快乐的时候,实际上就意味着和平。
(二)法国红酒的现代文化内涵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种、严格的管理制度,让红酒文化在法兰西这片充满浪漫色彩的土地上蔓延开来,从葡萄的种植、葡萄酒的生产及贮藏、品酒、饮酒到酒器和配餐等等,学问之广博,不得不令人为之感叹。其实,一种东西喜欢人多了,便会渐渐烘托出一种氛围,进而形成一种文化。红酒也是如此,法兰西特有的浪漫柔情和红酒的浓郁热烈有着某种特殊的契合。
如今,法国人在推销自己的葡萄酒时,给人的感觉似乎不是在推销一种饮品,而是在推销一种高雅和浪漫的生活方式。围绕葡萄酒已形成一种有关高雅和浪漫的神话。葡萄酒就是葡萄酒,本来与高雅和浪漫沾不上边。但从十九世纪开始,法国人就成功地把法国生活方式塑造成了全球的标准。于是,属于这种生活方式的一切东西全都变得高雅和浪漫起来。例如蜗牛,原本是一种令人恶心的动物,一旦它进入法国大餐的菜谱,连最讲究的时髦女人都趋之若骛。因为法国葡萄酒已经不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有关高雅和浪漫的检验标准了。
总之,法国的酒文化十分发达,从葡萄的种植、酒的生产、储藏、品酒、饮酒到酒器和配餐等等,学问之深,不得不令人为之感叹。孔子说得好,“食不厌精”,在法国酒文化中得到充足体现。有时候甚至精到近乎神秘的程度。这种广博而神秘的酒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我所不在。它所具有的魅力经久不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自觉不自觉地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新酒上市,都要召告全国,人们争相品尝,城乡各地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酒情。
法国葡萄酒是法国优雅文化的表现,凝聚着法兰西的历史。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可以这么说,了解法国葡萄酒文化将有助于我们对法国文化的整体认识。
参考文献
1.王亚军 著,《莱茵散记》(Une promenade romantique entre les Vosages et la Forêt-Noire),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3,2.李艳,牟德华。营销文化与葡萄酒的文化营销。酿酒,2007,(05)。
3.李世隆。葡萄美酒是文化——德国葡萄酒文化巡礼。中外文化交流,2008,(08)
4.法国:葡萄酒文化的发祥地。国际市场,2011,(10)
5.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5%9B%BD%E8%91%A1%E8%90%84%E9%85%92
第四篇:潍坊历史与文化测试题
潍坊历史与文化测试题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周朝的时候,潍坊历史上最著名的诸侯国是()A晋国 B秦国 C齐国 D 鲁国
2.西汉汉武帝时,“州”称号开始在中国出现,今潍坊大部分县市区当时属于青州,只有()属于徐州管辖。
A寿光 B诸城 C高密 D昌邑
3.开始了我国历史上政权机构的行省时期是在()统一全国后 A秦 B西晋 C隋 D元 4.潍坊最早撤县设市的县市()
A益都县 B诸城县 C寿光县 D高密县
5.东汉晚期著名的经学大师郑玄留给后世的最大贡献是()A编辑注释“三礼” B古籍整理
C注意采取问难和启发的方式 D编辑《郑志》
6.清代名相刘墉对书法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论书绝句三十首()是极其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
A《清爱堂石刻》 B《学书偶成》 C《日下旧闻考》 D《刘文清公遗集》
7.自古以来潍坊大地人才辈出,下列人物中以“诗书画三绝“文明于世的是()A郑玄 B刘墉 C郑板桥 D 张择端
8.史学界、考古界、金世界、书法界、收藏界、古文学界无不尊为翘楚的中国清代金石学家是()
A刘墉 B郑板桥 C郑玄 D 陈介祺
9.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成为篆刻学家的必备之书是陈介祺的巨著()A《十钟山房印举》 B《新修城隍庙碑记》 C《学书偶成》 D《日下旧闻考》
10.2011年2月寿光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寿光城区主要道路名称,其中将“南环路”更名为“农圣街”,这一命名主要和一位历史名人有关,他是()A贾思勰 B张择端 C赵明诚 D 赵秉忠
11.进化论的创立者,19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他的人工选择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得到启发的,从达尔文所引述的内容看,这部书就是()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 D《天演论》
12.诸城市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故乡,他的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体现出来的绘画风格是()
A山水画 B文人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13.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金明池夺标图》 C《清爱堂石刻》 14.《金石录》是研究古代今石刻首读之书,它的作者是()A赵明诚 B李清照 赵明诚、B李清照 C 陈介祺
15.1983年在潍坊()发现的明代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份殿试状元卷真品,被誉为“天下第一卷” A寿光 B青州 C高密 D诸城
16.潍坊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鲁东明珠”的著名景点是()A云门山 B公冶长书院 C十笏园 D青州偶园
17.在潍坊诸多明清园林建筑中,保存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首推()A云门山 B安丘青云山 C十笏园 D青州偶园 18.“风筝”之名最早出现于()A隋朝 B 晚唐 C北宋 D明
19.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是在()年 A1984年 B1988年 C2006年 D2009年
20.“胶州亡矣!山东亡矣!”青年学生奋起抗争,点燃五四爱国运动的烈火,潍坊地区的烈火首先燃起在()
A潍县 B高密 C益都 D昌邑
21.抗战时期,领导了潍坊抗战史上的抗日大捷——五井大捷的是()A庄龙甲 B邓恩铭 C王尽美 D马保三
22.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兵团从运动战向阵地攻坚战转变的开始的是()A五井战役 B济南战役 C 潍县战役 D淮海战役
23.潍坊市风筝的故乡,1985年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把每年的()定为潍坊“风筝节”
A4月1日 B 4月20日 C5月8日 D8月15日
24.五四运动爆发后,潍坊人民闻风而动,走在运动最前列的是()A爱国商人 B工人阶级 C爱国学生 D 广大农民
2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率先建立起齐鲁大地上第一个中共县委——中共潍县县委的是()
A庄龙甲 B马保三 C王尽美 D邓恩铭
26.世人常说“寿比南山”这里的南山是指()A泰山 B庐山 C云门山 D黄山
27.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5月24日以()为中心,潍坊各地的反帝爱国运动达到了高潮
A寿光县 B益都县 C高密县 D 诸城县 28.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代 A隋 B唐 C 明 D清
29.被毛泽东称赞为“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的潍坊女革命家是()
A秋瑾 B 陈少敏 C王尽美 D庄龙甲 30.郑板桥在潍县为官期间,最大的功绩是()
A画竹 B重修城隍庙 C 赈济灾民 D撰写《新修城隍庙碑记》 31.寿光市中国的“蔬菜之乡”也是北魏贾思勰的故乡,他的一部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它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32.下列属于高密籍的是()
A燕肃 B郑玄 C 刘墉 D张择端 33.在青州发现的状元卷的作者是()
A郑玄 B马保三 C赵秉忠 D郑板桥 34.被称为“潍坊城市名片”的是()
A剪纸 B扑灰年画 C风筝 D杨家埠年画 35.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体现出来的风格是()A山水画 B文人画 C风俗画 D 花鸟画 36.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是()A燕肃 B郑玄 C赵秉忠 D郑板桥 37.“风筝节”是每年的()
A4月1日 B4月20日 C5月8日 D8月15日 38.王乐义的主要贡献是()
A推广了塑料大棚技术 B举办了首届国际蔬菜博览会 C 成功举办了露台经贸洽谈会
39.“作坊百家,画种上千”描绘了乾隆年间潍坊工艺品生产的繁荣局面,此工艺品是()
A潍坊风筝 B杨家埠年画 C 昌邑丝绸 D 潍坊嵌银漆器
1.周朝时的 国事潍坊历史上最著名的诸侯国,到 末年今潍坊市所辖各县市区都成为它的领土。
2.今潍坊大部分县市区在西汉时属于,只有诸城属于徐州管辖,潍坊在三国时为 国属地。
3.元朝时,开始了我国历史上政权机构的行省时期,当时潍坊属于 省管辖。回族是元朝开始出现的一个民族,现在潍坊市的 是一个著名的回族居住区。
4.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是,他留给后世的最大贡献是编辑、注释了。
5.清代潍县的著名金石学家是 ,他一生著作颇丰,历经40年完成了 这部巨著,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成为篆刻学家的必备之书。6.被誉为“天下第一农书“的是,作者。7.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的名画是
,作者是,他是 时期的著名画家。8.研究古代金石刻首读之书是。
9.我国现存唯一的一份殿试卷的写作者是。
10.我国民间的三大画市是: 11.“鲁东明珠”是指。
12.抗战期间,马保三领导了潍坊抗战史上抗日大捷 战役。
第五篇:新疆的历史与文化范文
新疆的历史与文化
高二(19)班——周婵
新疆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在这片广裹的大地上,生活着47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3个。众多的民族、悠久的历史,为新疆带来了丰富多彩而又底蕴厚重的特色民族文化,而且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要了解现今社会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全貌,就必须对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过程分析,其中既有对多元文化奠定基础的古代元素,也可以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青铜时期”;又有多元文化繁荣和发展的现代元素,也可以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黄金时期”。尤其后者是现今研究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及其构成元素的基本依据。
一、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过程分析
(一)新疆文化多元性的古代元素———多民族文化的演进
新疆古称西域,自进入有史的时期以来,就是一个多种部落、部族、民族共存,多种语言、文字同在,多种宗教并列的多元文化的区域。从先秦开始至清代,在西域生活和活动的有过众多部落、部族和民族。它们主要是:古代的塞人、汉人、匈奴人、羌人、乌孙人、大月氏人、吐火罗人、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回鹘人、吐蕃人、蒙古人以及清代以来形成的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古代的游牧部落、部族进入天山以南绿洲农耕区后,转变成了农耕定居居民,其生产生活方式及习俗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新疆自古代就有绿洲农耕民和草原游牧民,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文字。从出土文献可知,自西汉时期始,于阗国使用塞语塞文,龟兹国使用吐火罗语文,鄯善国使用汉语文和佉卢文。自魏晋以后,高昌国先是使用汉语文,后又使用回鹘语文。6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西突厥势力进入西域。突厥语文开始流行起来。成吉思汗西征后,蒙古语也成为西域的语种之一。自清乾隆年间起,奠定了西域诸多民族分属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蒙古语族和印欧语系的语言文化格局。两千多年间,语言的融合现象时时在发生,同时某一个民族的人们通晓数种语言的情形也十分普遍,说明很早的时候人们就有了族际间的交流和交往。新疆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处的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地域文化之一,由于它的多民族性、多语种性、多宗教性和多元文化形态性,它是一种多源发生、多维发展的多元文化。
以新疆宗教文化为例,它的多元性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自史前的原生性宗教到文明时代的创生性宗教都曾存在过;二是指某一民族历史上的宗教信仰也并非单一,如回鹘人就曾信奉过萨满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等。历史上,新疆诸多部族宗教信仰改宗的事情不断在发生,改宗本身就表明,新疆诸多部落、部族、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多元而非一元。新疆多元民族文化格局的正式确立是在汉代。因为凡是影响以后新疆地区民族文化发展面貌的古代因素皆肇始于此。
第一,我国史籍对新疆文化主体的族属有明确记载是在汉代。
第二,张骞“凿空”,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从而为东西文化大规模的交流提供了基础条件和保障。第三,印度佛教传入西域,并逐渐发展成为前伊斯兰时期(公元10世纪以前)在西域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在佛教文化的侵蚀下,当时的西域民族文化带有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西域经历了分裂与统一的曲折发展过程。在今新疆境内,民族迁徙异常频繁,民族融合不断发生,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面貌在发展中出现了变异,其表现就是民族文化开始了突厥化、回鹘化与伊斯兰化的过程,这一进程导致西域人文景观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历史步入隋唐以后,西域在隋朝时期主要处于西突厥的控制之下。唐朝建立后,突厥政权衰落,西域进入以唐朝为主,各种势力争夺的历史时期。唐朝时期,大批中原内地的汉人西迁定居西域,汉人在西域的数量骤增,分布区域遍及天山南北,尤以三州(伊州、西州、庭州)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后改为碎叶))为多,汉文化又一次以强劲之势传播到西域,而且以汉文典籍、边塞诗、汉族习俗礼仪等在西域著称。蒙元时期。西域逐渐形成操突厥语和汉语的成分为主体民族的格局。佛教、聂思脱里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西域通行,不论在草原地区还是在绿洲地区,伊斯兰教都呈现出从西向东扩展的趋势。在语言文字上,畏兀儿以西、天山以南地区和葱岭以西地区的回回知识分子将阿拉伯文或波斯文作为书面语,并逐渐创制出波斯文字母拼写突厥语东部方言的察合台文;畏兀儿人使用畏兀儿文。
明清时期。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新疆一些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形成。而且,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者的强力推行下,伊斯兰教成为西域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在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政治、经济、语言、文化和宗教方面的统一,使一种新的合成式的文化产生,并因此促成了近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族最终形成。截止到清末,维吾尔人主要分布在南疆地区,哈密、吐鲁番及伊犁地区,并且随着北疆地区农业开发和社会发展,不断定居北疆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新疆的主体民族。正是由于两千多年来新疆多民族的政治经济交往与思想文化交流,使其在封建社会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从一开始新疆民族文化在古代元素的演进中就带有多元气息,为形象地加以表述特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青铜时期”。
(二)新疆文化多元性的现代元素———多民族文化的定型
解放后,国家积极支援边疆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现实容貌基本确定。1949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随后很多解放军官兵(绝大多数是汉族)就地转业,分布于新疆各地,组建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10余个师和100多个农牧团场(这也是现在的兵团雏形),这是解放后首次大批汉族人迁入新疆。1952年,兵团从上海、湖南、湖北、山东等地招调女兵并派有干部及其家属进疆,1958年到1959年,山东、安徽、江苏支边青年来新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内地大批汉族人自发来疆,1964年至1965年又有大批上海、天津、四川支边青年来疆,1966年有大批河南人来疆,这些内地群众的进入基本上改变了新疆“少汉族”的局面,直接影响到新疆多民族文化的变迁和演进,为现今新疆形成各民族的杂居文化和多样文化奠定了基础。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新疆汉族一度跃居人口数量的第二位,人口数量仅次于维吾尔族。截止2004年,汉族的人口有780余万人,占全疆总人数的39.75%[2]。而且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向全社会正式公布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兵团总人口为248.05万人,比1954年兵团成立时的人口总数增加了230多万人,目前,兵团汉族人口占到了新疆汉族人口的近三分之一[3]。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汉民族群众在新疆地位的稳固,不仅有力地支援了边疆经济建设,而且随着汉族与其他民族的杂居和频繁往来,又丰富着新疆文化民族文化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内容。这些就是推动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现代元素,由于这一时期多元文化的发展成绩斐然,因此也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黄金时期”。
二、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文化元素构成分析
现今,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已经在各个方面有所展现,而本文所谈到的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不仅包括以维吾尔族为主导的伊斯兰传统文化,还包括以汉文化、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等,这些文化的交流、并存,融为一体但又不丧失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才是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真实内涵,当然这一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迁,要论证和研究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影响文化多元的几个元素———民族意识、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族际交往、民族节日和民族风俗等进行分析,进而才能得出在当代新疆民族文化是多元民族文化这一结论。
(一)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也称“民族性格”、“民族统统心理素质”,是把一个民族的成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巨大的精神凝聚力。一般来说,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民族的民族意识较弱,人口较少,经济水平落后民族的民族意识较强;单一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意识比较弱,民族杂居地区民族地区比较强。在新疆,这种民族意识的存在表现非常明显,尤其是维吾尔族的民族意识要远远强于其他民族包括汉族。以维吾尔族的民居文化为例,伊斯兰教自唐宋传入中国以后,至明清两代在中国逐渐成为10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民族为了适应各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建筑文化,在与其他民族的交融过程中,既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又融入了阿拉伯民居文化的色彩,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民居文化意识。他们的民居在地域和空间分布上的布局多是围绕清真寺而分布居,其形态具有群落性,构成了显明的特点与个性(如喀什的高台民居)。这主要因为,一是由于他们在其民族内部普遍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宗教内涵及较为强烈的民族凝聚力;二是利于加强穆斯林内部的团结和联系,抵御外部的压迫和歧视。此外,由于伊斯兰教在色彩上是尚绿和尚白的,许多后世的建筑中都有绿色(如喀什的香妃墓)。那富有生机的绿意和纯洁无染的白色,呈现着伊斯兰教的圣俗,绿色是人类生命源泉的象征,是大自然勃勃生机的展现,看见了绿色,就联想到伊斯兰。因此,喜欢绿色是维吾尔民族传统之一,而且这一传统的民族意识一直延续至今。
(二)宗教信仰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宗教信仰和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差异性一起构成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如目前新疆主要的少数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宗教都经历一个世俗化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教人数逐渐减少。第二,宗教仪式简化。但是,新疆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且多数群众都信仰某一种宗教,信教群众数量基数较大,宗教的影响甚至渗透到生活习惯、思想意识、民族心理之中,因此,新疆的宗教发展及其带来的影响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性。
目前,伊斯兰教是新疆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共有10个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占新疆总人口的58.3%[4]。在南疆地区,宗教对当地的人文、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以喀什地区为例,该地区伊斯兰教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伊斯兰教存在时间长,影响大,信教人数多,宗教与民族结合最紧密的地区之一,伊斯兰教在这里非常典型:第一,清真寺多。喀什地区清真寺约占全新疆清真寺总数的42%,喀什巿就有六百多座。第二,穆斯林人口多。喀什地区信教群众近300万人。第三,宗教职业者多。按照伊斯兰教规定,每个清真寺至少要有一名宗教职业者管理清真寺,在礼拜时领拜,以及处理和婚丧有关的事情。第四,学经人员多。喀什地区学经人员较多,学经一般几个月或在经文学校是三年,毕业以后,能够在清真寺工作。第五,朝觐人员多。朝觐是伊斯兰教的天命,伊斯兰教义规定凡是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许可的穆斯林一生中都应该去麦加朝觐一次,对穆斯林来说朝觐的吸引力很大。在新疆,若要研究和探讨民族文化,就不可回避这里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就既要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关注宗教,认识到宗教对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殊意义,又要尊重其作为新疆民族文化特殊性的现实影响力。
(三)民族语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它又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今社会,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与周围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交往,只要交往语言就成为第一需要。在我国,科技文化经济等主要信息载体是汉语,在获取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不学汉语就无法面向全国,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区,2006年全区总人口201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1%。截止2005年底,全区各级各类在校学生44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8%[5]。依据民族平等的原则,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力,在新疆各地无论民族大小,使用母语人数多少,国家和自治区都予以提供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条件。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从小接受的主要是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教育,以至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创新,不懂得汉语成为掌握和知晓新技术、新信息的一大障碍。在这一形势下,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原有“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民汉兼通”的目标,旨在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这一决定的实施,全疆的少数民族群众送子女学汉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南北疆各地包括到乡镇一级的不少汉语学校,民族学生的比例普遍超过了20%,许多学校达到了50%以上。在汉语教学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像莎车县佰什坎特镇“双语”实验小学和乌什县阿合雅乡中心小学那样创造条件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这对于和谐新疆建设、实现新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疆范围内普及汉语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同时,新疆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这势必又将会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影响。这种以“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并行”的双语模式,就是既要尊重和维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或多元性,又要坚持民族文化的一体性或统一性。因此,这种特色鲜明的“双语”模式,正体现了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四)族际交往
族际交往的前提是居住格局,它是某一区域内人口构成及其居住区域的空间组合方式。一个区域内各民族的居住格局是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新疆自解放以来形成了各民族杂居的居住格局,只有维吾尔族还有相对集中的居住区。有了各民族的杂居,族际交往成为可能和必需,通过族际交往方式使得原有文化得以变迁和改造,这是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传播、相互采借、相互交流的过程。比如在新疆一直有族际通婚的事实,这种“混合家庭”其实就是一种“混合型的多元文化”,而这种族际通婚的状况和程度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疆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变迁轨迹。
据中国新疆网的报道,在伊宁市,汉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增多。伊宁市民政局的一份统计显示,不同民族通婚数量自2001年突破100对达到115对后,不同民族通婚的数量开始逐年增长。2003年有135对, 2004年增加到149对。而2006年,通婚的数量则达到了243对[6]。但同时,根据新疆社会科学院关于族际通婚的调查分析显示,各民族间均有通婚发生,但数量多少有所差别。
主要表现为:(1)以汉族为通婚对象的民族群体最多,汉族的族际婚姻数量最大。
(2)散居民族的族际婚姻发生率较高,如散居在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塔城市的锡伯、达斡尔、蒙古等民族。
(3)文化相近的民族之间更容易通婚,如维吾尔与乌孜别克、塔塔尔间,哈萨克与塔塔尔、乌孜别克间,汉与满、蒙、回等民族间的通婚较多[7]。而且还分析说,族际通婚难度最大的是维吾尔族与汉族的通婚。
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以不同民族间通婚为表现的族际交往,就是新疆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融和碰撞的过程,汉族群众由于民族风俗意识的转变较快,而且不受宗教信仰因素的制约,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直接体现就是同其他民族通婚的比例要高于其他民族;相反,其他民族尤其在维吾尔族集中的地区,由于强烈的民族传统意识,再加之有宗教信仰,使他们一时很难完全接受另一种文化。这种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思维和行为方式,就是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
(五)民族节日
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直接表象,在新疆这更能说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多元性。比如新疆各少数民族民族的节日,就有20个之多,本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古尔邦节,来说明其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差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盛大节日。时间为肉孜节后的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按照习俗,穆斯林人家在节日中都要宰杀活畜庆祝。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
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广场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账、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解放后,为了照顾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过节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月12日颁布了《关于伊斯兰教的人民在其三大节日屠宰自己食用的牛羊应免征屠宰税并放宽检验标准的通令》,允许免税屠宰自己的牛羊。新疆各地区在传统的“古尔邦”民族节日来临前夕,牛羊活畜市场人声鼎沸,买卖双方交易火爆,洋溢着热烈的节日气氛。
而新疆的汉族群众仍同全国其他省份的汉族民众一道过着自己的传统佳节,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佳节。从2008年起,端午节和清明节、中秋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日,这样使得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民族都可以享受这些节日,对于其他民族而言这些法定节日的推广就意味着他们要尊重和接受汉民族文化。正如少数民族在节日上有一些庆贺和饮食禁忌一样,在新疆法定的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日期间,汉族群众也通常在少数民族节日期间给予形式各异的祝福,以此表达对其他民族风俗文化的尊重,无形之中这种礼节上的相互尊重本身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试想若是在单一民族或者主要是单一民族为主的地区,没有文化上的差别,这种“尊重文化”的心理和行为就无从发生和出现。所以,通过民族节日祝福表现出来的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尊重习俗,又印证了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深刻内涵。
(六)民族风俗
民族风俗,是指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服饰、饮食、婚嫁、丧葬、礼仪等方面的习惯做法。新疆的多数少数民族不仅在外貌、语言、宗教方面特色鲜明,而且其丰富多彩、习惯独特的民俗民风,更展现了新疆多民族文化是一个色彩斑斓、纷繁绚丽的多元文化。这里选取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来说明。
民俗民风。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关于饮食的禁忌习俗。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以面粉、大米为主食,主要吃牛、羊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猪肉和一切动物的血。在待人接物方面,少数民族很重礼节。亲友见面,一般都要握手问候。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群众在遇到长辈或朋友时,习惯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把身体向前倾斜30°,并连声地说:“撒拉买里孔木(意为'祝您平安')!”此外,在丧葬方面,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人死后一般都实行土葬。出葬时不许妇女和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到墓地去。死后的第7天、第40天和1周年,家属均要举行悼念活动,此项仪式叫“乃孜尔”。民族服饰。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性爱穿绣花衬衫或袷袢等,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如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萨克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其喜欢戴镶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爱戴呢料大檐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民族歌舞。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歌舞艺术历史悠久,维吾尔族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乌兹别克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一批世代流传的民族歌曲,已伴随着丝路驼铃,蜚声中外,名扬天下。新疆歌舞以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被誉为音乐之母的维吾尔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集音乐、舞蹈、演唱、文学、生活为一体,规模宏大、思想深邃,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音乐创作的非凡才能,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即都是通过内外两个方面来显现。民族文化也不例外,若用内在性和外在性来描述民族文化的几个元素,除民族意识、宗教信仰、族际交往外,那么民族风俗元素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外在展现。总而言之,在新疆的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可谓“十八般武艺”,个个精彩、个个绝妙,可以确定地说这就是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现代元素,这必将对今后新疆的文化策略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