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的历史与文化范文
新疆的历史与文化
高二(19)班——周婵
新疆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在这片广裹的大地上,生活着47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3个。众多的民族、悠久的历史,为新疆带来了丰富多彩而又底蕴厚重的特色民族文化,而且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要了解现今社会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全貌,就必须对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过程分析,其中既有对多元文化奠定基础的古代元素,也可以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青铜时期”;又有多元文化繁荣和发展的现代元素,也可以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黄金时期”。尤其后者是现今研究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及其构成元素的基本依据。
一、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过程分析
(一)新疆文化多元性的古代元素———多民族文化的演进
新疆古称西域,自进入有史的时期以来,就是一个多种部落、部族、民族共存,多种语言、文字同在,多种宗教并列的多元文化的区域。从先秦开始至清代,在西域生活和活动的有过众多部落、部族和民族。它们主要是:古代的塞人、汉人、匈奴人、羌人、乌孙人、大月氏人、吐火罗人、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回鹘人、吐蕃人、蒙古人以及清代以来形成的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古代的游牧部落、部族进入天山以南绿洲农耕区后,转变成了农耕定居居民,其生产生活方式及习俗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新疆自古代就有绿洲农耕民和草原游牧民,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文字。从出土文献可知,自西汉时期始,于阗国使用塞语塞文,龟兹国使用吐火罗语文,鄯善国使用汉语文和佉卢文。自魏晋以后,高昌国先是使用汉语文,后又使用回鹘语文。6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西突厥势力进入西域。突厥语文开始流行起来。成吉思汗西征后,蒙古语也成为西域的语种之一。自清乾隆年间起,奠定了西域诸多民族分属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蒙古语族和印欧语系的语言文化格局。两千多年间,语言的融合现象时时在发生,同时某一个民族的人们通晓数种语言的情形也十分普遍,说明很早的时候人们就有了族际间的交流和交往。新疆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处的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地域文化之一,由于它的多民族性、多语种性、多宗教性和多元文化形态性,它是一种多源发生、多维发展的多元文化。
以新疆宗教文化为例,它的多元性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自史前的原生性宗教到文明时代的创生性宗教都曾存在过;二是指某一民族历史上的宗教信仰也并非单一,如回鹘人就曾信奉过萨满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等。历史上,新疆诸多部族宗教信仰改宗的事情不断在发生,改宗本身就表明,新疆诸多部落、部族、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多元而非一元。新疆多元民族文化格局的正式确立是在汉代。因为凡是影响以后新疆地区民族文化发展面貌的古代因素皆肇始于此。
第一,我国史籍对新疆文化主体的族属有明确记载是在汉代。
第二,张骞“凿空”,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从而为东西文化大规模的交流提供了基础条件和保障。第三,印度佛教传入西域,并逐渐发展成为前伊斯兰时期(公元10世纪以前)在西域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在佛教文化的侵蚀下,当时的西域民族文化带有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西域经历了分裂与统一的曲折发展过程。在今新疆境内,民族迁徙异常频繁,民族融合不断发生,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面貌在发展中出现了变异,其表现就是民族文化开始了突厥化、回鹘化与伊斯兰化的过程,这一进程导致西域人文景观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历史步入隋唐以后,西域在隋朝时期主要处于西突厥的控制之下。唐朝建立后,突厥政权衰落,西域进入以唐朝为主,各种势力争夺的历史时期。唐朝时期,大批中原内地的汉人西迁定居西域,汉人在西域的数量骤增,分布区域遍及天山南北,尤以三州(伊州、西州、庭州)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后改为碎叶))为多,汉文化又一次以强劲之势传播到西域,而且以汉文典籍、边塞诗、汉族习俗礼仪等在西域著称。蒙元时期。西域逐渐形成操突厥语和汉语的成分为主体民族的格局。佛教、聂思脱里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西域通行,不论在草原地区还是在绿洲地区,伊斯兰教都呈现出从西向东扩展的趋势。在语言文字上,畏兀儿以西、天山以南地区和葱岭以西地区的回回知识分子将阿拉伯文或波斯文作为书面语,并逐渐创制出波斯文字母拼写突厥语东部方言的察合台文;畏兀儿人使用畏兀儿文。
明清时期。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新疆一些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形成。而且,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者的强力推行下,伊斯兰教成为西域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在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政治、经济、语言、文化和宗教方面的统一,使一种新的合成式的文化产生,并因此促成了近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族最终形成。截止到清末,维吾尔人主要分布在南疆地区,哈密、吐鲁番及伊犁地区,并且随着北疆地区农业开发和社会发展,不断定居北疆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新疆的主体民族。正是由于两千多年来新疆多民族的政治经济交往与思想文化交流,使其在封建社会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从一开始新疆民族文化在古代元素的演进中就带有多元气息,为形象地加以表述特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青铜时期”。
(二)新疆文化多元性的现代元素———多民族文化的定型
解放后,国家积极支援边疆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现实容貌基本确定。1949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随后很多解放军官兵(绝大多数是汉族)就地转业,分布于新疆各地,组建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10余个师和100多个农牧团场(这也是现在的兵团雏形),这是解放后首次大批汉族人迁入新疆。1952年,兵团从上海、湖南、湖北、山东等地招调女兵并派有干部及其家属进疆,1958年到1959年,山东、安徽、江苏支边青年来新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内地大批汉族人自发来疆,1964年至1965年又有大批上海、天津、四川支边青年来疆,1966年有大批河南人来疆,这些内地群众的进入基本上改变了新疆“少汉族”的局面,直接影响到新疆多民族文化的变迁和演进,为现今新疆形成各民族的杂居文化和多样文化奠定了基础。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新疆汉族一度跃居人口数量的第二位,人口数量仅次于维吾尔族。截止2004年,汉族的人口有780余万人,占全疆总人数的39.75%[2]。而且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向全社会正式公布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兵团总人口为248.05万人,比1954年兵团成立时的人口总数增加了230多万人,目前,兵团汉族人口占到了新疆汉族人口的近三分之一[3]。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汉民族群众在新疆地位的稳固,不仅有力地支援了边疆经济建设,而且随着汉族与其他民族的杂居和频繁往来,又丰富着新疆文化民族文化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内容。这些就是推动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现代元素,由于这一时期多元文化的发展成绩斐然,因此也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黄金时期”。
二、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文化元素构成分析
现今,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已经在各个方面有所展现,而本文所谈到的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不仅包括以维吾尔族为主导的伊斯兰传统文化,还包括以汉文化、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等,这些文化的交流、并存,融为一体但又不丧失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才是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真实内涵,当然这一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迁,要论证和研究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影响文化多元的几个元素———民族意识、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族际交往、民族节日和民族风俗等进行分析,进而才能得出在当代新疆民族文化是多元民族文化这一结论。
(一)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也称“民族性格”、“民族统统心理素质”,是把一个民族的成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巨大的精神凝聚力。一般来说,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民族的民族意识较弱,人口较少,经济水平落后民族的民族意识较强;单一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意识比较弱,民族杂居地区民族地区比较强。在新疆,这种民族意识的存在表现非常明显,尤其是维吾尔族的民族意识要远远强于其他民族包括汉族。以维吾尔族的民居文化为例,伊斯兰教自唐宋传入中国以后,至明清两代在中国逐渐成为10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民族为了适应各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建筑文化,在与其他民族的交融过程中,既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又融入了阿拉伯民居文化的色彩,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民居文化意识。他们的民居在地域和空间分布上的布局多是围绕清真寺而分布居,其形态具有群落性,构成了显明的特点与个性(如喀什的高台民居)。这主要因为,一是由于他们在其民族内部普遍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宗教内涵及较为强烈的民族凝聚力;二是利于加强穆斯林内部的团结和联系,抵御外部的压迫和歧视。此外,由于伊斯兰教在色彩上是尚绿和尚白的,许多后世的建筑中都有绿色(如喀什的香妃墓)。那富有生机的绿意和纯洁无染的白色,呈现着伊斯兰教的圣俗,绿色是人类生命源泉的象征,是大自然勃勃生机的展现,看见了绿色,就联想到伊斯兰。因此,喜欢绿色是维吾尔民族传统之一,而且这一传统的民族意识一直延续至今。
(二)宗教信仰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宗教信仰和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差异性一起构成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如目前新疆主要的少数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宗教都经历一个世俗化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教人数逐渐减少。第二,宗教仪式简化。但是,新疆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且多数群众都信仰某一种宗教,信教群众数量基数较大,宗教的影响甚至渗透到生活习惯、思想意识、民族心理之中,因此,新疆的宗教发展及其带来的影响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性。
目前,伊斯兰教是新疆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共有10个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占新疆总人口的58.3%[4]。在南疆地区,宗教对当地的人文、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以喀什地区为例,该地区伊斯兰教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伊斯兰教存在时间长,影响大,信教人数多,宗教与民族结合最紧密的地区之一,伊斯兰教在这里非常典型:第一,清真寺多。喀什地区清真寺约占全新疆清真寺总数的42%,喀什巿就有六百多座。第二,穆斯林人口多。喀什地区信教群众近300万人。第三,宗教职业者多。按照伊斯兰教规定,每个清真寺至少要有一名宗教职业者管理清真寺,在礼拜时领拜,以及处理和婚丧有关的事情。第四,学经人员多。喀什地区学经人员较多,学经一般几个月或在经文学校是三年,毕业以后,能够在清真寺工作。第五,朝觐人员多。朝觐是伊斯兰教的天命,伊斯兰教义规定凡是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许可的穆斯林一生中都应该去麦加朝觐一次,对穆斯林来说朝觐的吸引力很大。在新疆,若要研究和探讨民族文化,就不可回避这里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就既要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关注宗教,认识到宗教对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殊意义,又要尊重其作为新疆民族文化特殊性的现实影响力。
(三)民族语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它又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今社会,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与周围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交往,只要交往语言就成为第一需要。在我国,科技文化经济等主要信息载体是汉语,在获取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不学汉语就无法面向全国,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区,2006年全区总人口201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1%。截止2005年底,全区各级各类在校学生44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8%[5]。依据民族平等的原则,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力,在新疆各地无论民族大小,使用母语人数多少,国家和自治区都予以提供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条件。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从小接受的主要是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教育,以至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创新,不懂得汉语成为掌握和知晓新技术、新信息的一大障碍。在这一形势下,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原有“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民汉兼通”的目标,旨在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这一决定的实施,全疆的少数民族群众送子女学汉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南北疆各地包括到乡镇一级的不少汉语学校,民族学生的比例普遍超过了20%,许多学校达到了50%以上。在汉语教学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像莎车县佰什坎特镇“双语”实验小学和乌什县阿合雅乡中心小学那样创造条件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这对于和谐新疆建设、实现新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疆范围内普及汉语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同时,新疆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这势必又将会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影响。这种以“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并行”的双语模式,就是既要尊重和维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或多元性,又要坚持民族文化的一体性或统一性。因此,这种特色鲜明的“双语”模式,正体现了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四)族际交往
族际交往的前提是居住格局,它是某一区域内人口构成及其居住区域的空间组合方式。一个区域内各民族的居住格局是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新疆自解放以来形成了各民族杂居的居住格局,只有维吾尔族还有相对集中的居住区。有了各民族的杂居,族际交往成为可能和必需,通过族际交往方式使得原有文化得以变迁和改造,这是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传播、相互采借、相互交流的过程。比如在新疆一直有族际通婚的事实,这种“混合家庭”其实就是一种“混合型的多元文化”,而这种族际通婚的状况和程度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疆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变迁轨迹。
据中国新疆网的报道,在伊宁市,汉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增多。伊宁市民政局的一份统计显示,不同民族通婚数量自2001年突破100对达到115对后,不同民族通婚的数量开始逐年增长。2003年有135对, 2004年增加到149对。而2006年,通婚的数量则达到了243对[6]。但同时,根据新疆社会科学院关于族际通婚的调查分析显示,各民族间均有通婚发生,但数量多少有所差别。
主要表现为:(1)以汉族为通婚对象的民族群体最多,汉族的族际婚姻数量最大。
(2)散居民族的族际婚姻发生率较高,如散居在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塔城市的锡伯、达斡尔、蒙古等民族。
(3)文化相近的民族之间更容易通婚,如维吾尔与乌孜别克、塔塔尔间,哈萨克与塔塔尔、乌孜别克间,汉与满、蒙、回等民族间的通婚较多[7]。而且还分析说,族际通婚难度最大的是维吾尔族与汉族的通婚。
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以不同民族间通婚为表现的族际交往,就是新疆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融和碰撞的过程,汉族群众由于民族风俗意识的转变较快,而且不受宗教信仰因素的制约,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直接体现就是同其他民族通婚的比例要高于其他民族;相反,其他民族尤其在维吾尔族集中的地区,由于强烈的民族传统意识,再加之有宗教信仰,使他们一时很难完全接受另一种文化。这种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思维和行为方式,就是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
(五)民族节日
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直接表象,在新疆这更能说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多元性。比如新疆各少数民族民族的节日,就有20个之多,本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古尔邦节,来说明其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差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盛大节日。时间为肉孜节后的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按照习俗,穆斯林人家在节日中都要宰杀活畜庆祝。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
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广场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账、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解放后,为了照顾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过节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月12日颁布了《关于伊斯兰教的人民在其三大节日屠宰自己食用的牛羊应免征屠宰税并放宽检验标准的通令》,允许免税屠宰自己的牛羊。新疆各地区在传统的“古尔邦”民族节日来临前夕,牛羊活畜市场人声鼎沸,买卖双方交易火爆,洋溢着热烈的节日气氛。
而新疆的汉族群众仍同全国其他省份的汉族民众一道过着自己的传统佳节,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佳节。从2008年起,端午节和清明节、中秋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日,这样使得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民族都可以享受这些节日,对于其他民族而言这些法定节日的推广就意味着他们要尊重和接受汉民族文化。正如少数民族在节日上有一些庆贺和饮食禁忌一样,在新疆法定的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日期间,汉族群众也通常在少数民族节日期间给予形式各异的祝福,以此表达对其他民族风俗文化的尊重,无形之中这种礼节上的相互尊重本身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试想若是在单一民族或者主要是单一民族为主的地区,没有文化上的差别,这种“尊重文化”的心理和行为就无从发生和出现。所以,通过民族节日祝福表现出来的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尊重习俗,又印证了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深刻内涵。
(六)民族风俗
民族风俗,是指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服饰、饮食、婚嫁、丧葬、礼仪等方面的习惯做法。新疆的多数少数民族不仅在外貌、语言、宗教方面特色鲜明,而且其丰富多彩、习惯独特的民俗民风,更展现了新疆多民族文化是一个色彩斑斓、纷繁绚丽的多元文化。这里选取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来说明。
民俗民风。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关于饮食的禁忌习俗。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以面粉、大米为主食,主要吃牛、羊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猪肉和一切动物的血。在待人接物方面,少数民族很重礼节。亲友见面,一般都要握手问候。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群众在遇到长辈或朋友时,习惯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把身体向前倾斜30°,并连声地说:“撒拉买里孔木(意为'祝您平安')!”此外,在丧葬方面,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人死后一般都实行土葬。出葬时不许妇女和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到墓地去。死后的第7天、第40天和1周年,家属均要举行悼念活动,此项仪式叫“乃孜尔”。民族服饰。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性爱穿绣花衬衫或袷袢等,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如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萨克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其喜欢戴镶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爱戴呢料大檐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民族歌舞。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歌舞艺术历史悠久,维吾尔族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乌兹别克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一批世代流传的民族歌曲,已伴随着丝路驼铃,蜚声中外,名扬天下。新疆歌舞以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被誉为音乐之母的维吾尔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集音乐、舞蹈、演唱、文学、生活为一体,规模宏大、思想深邃,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音乐创作的非凡才能,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即都是通过内外两个方面来显现。民族文化也不例外,若用内在性和外在性来描述民族文化的几个元素,除民族意识、宗教信仰、族际交往外,那么民族风俗元素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外在展现。总而言之,在新疆的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可谓“十八般武艺”,个个精彩、个个绝妙,可以确定地说这就是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现代元素,这必将对今后新疆的文化策略产生巨大影响
第二篇:新疆历史与文化读后感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08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新疆人民在为人民生活奋斗,新疆人民在为国际和平尽力!纵观新疆地方史,是一个灿烂而且神秘的足迹。它记录着新疆人民的历史进程。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由古老的塞人、月氏、乌孙、羌人、汉人及匈奴人等各大小部落。他们在战争中成长,在和平中发展。是他们建立了古老的西域。随着中原地带对新疆的发展与管辖,历代皇帝在新疆特派使者设立军事机构及驻军。他们认为,只要控制新疆的治安就能保证天下的苍生,就能维护边疆的稳定。至今,我国任然将保卫新疆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问题,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定就是维护民族的发展,就是国家前进的前提,所以,新疆不容任何分-裂势力的干扰,新疆肩负着和平事业的重担。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性决定着民族的多样性。也就是决定了新疆民族的多样性及复杂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疆已经是主要由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及蒙古族等十三个常住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个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广阔地域,却凝聚着五千年辉煌的文化。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公共为了新疆的明天努力着,为了世界的文化努力着。因为这里没有民族的界限,没有歧视更没有纠纷,新疆,一片欣欣向荣。
通过对马克思理论的学习研究,中国人民用智慧总结了其核心,又根据中国当前现状,研制出了专门针对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理论内容提到:第一,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原则;第三,通过社会改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第四,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第五,改革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域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六,坚持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七,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第八,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就当前新疆的发展状况而言,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见到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帮助的实例。“好心的维吾尔族的哥见义勇为”“善良的新疆姑娘为少数民族青年无偿捐献肾脏”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果你是从外地来的,那你更会被新疆人的热情所感染。听“欢迎你来我们新疆!”热情的维吾尔族大叔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看,好客的哈萨克大妈端上了热腾腾的奶茶。感动从心底交融,热情在指尖迸发,弹起手鼓唱起歌,新疆人民欢迎您的到来!揭开神秘的面纱,大漠的孤烟连通着天地。四周一片荒芜。远方传来一阵舒缓的驼铃声,楼兰古城那神秘的钟声载着历史厚重的车轮向前,蹒跚而行。古兰经的奥义孕育着信仰伊斯兰的圣徒们在新疆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成长。是宗教教会他们待人,是宗教哺育他们思维。
早在隋唐时期,新疆人民就已经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形式。其中以伊斯兰教最为广泛。人民在宗教的教诲下进行着和睦的发展,没有暴-力和背叛。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新疆后,党中央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权益,根据其深远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特制定出了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其中以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以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为新疆少数民族团结一心、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扎实的基矗
新疆之人
误解给新疆带来了不为人所知,带来了委屈,因为天价“切糕”、极端恐怖„。甚至人们都对新疆避而远之,来游访的游客少了,新疆人民的收入少了,但当“家徒四壁”的鲁湿穆孜克地老人崛强的拿出家中为数不多的美食招待你,当乡河小畔边姑娘身着艾德莱斯丝绸衣裙诉说新疆的文化传奇,当人们娱乐排遣的寄托于熙熙攘攘的巴扎中时,你又会作何感想?
新疆之景
在新疆的土地上,遥望着帕米尔高原,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头,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月开头。奇山怪石,奇花异草,看牧场点缀雪岭山谷,品文化遗址散落巍峨冰峰,驰骋骏马于天地,而与看云水漂流,让时光静静地走,日出带来时间的静止,日落划破天际的云晕,听着塔吉克人那口口相诉的古老传说,我想没有人会不留恋!
新疆之玉
喀什,新疆“金玉之邦”的摇篮起源之地,“丝路明珠”就此展开,两千年的美玉文化之基,自古以来那玉的玉洁冰清的灵魂,儒雅翩翩的气度,内涵深邃的修养令人陶醉,新疆的采玉人跋涉在数千米的崇山峻岭之中,采回完好无损的玉石,在湍急的水流中踩踏,以脚证玉,“拾玉”的契机带来不一样的美,美玉之乡——莎车,中西方文化在此交融,泽普县玉石一条街、喀什玉石古玩一条街,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淘金者在这里汇聚。
新疆之节
当穆斯林坚持沿用自己的希吉拉历起,诸如古尔邦节、肉孜节、诺茹孜节,就开始遵循了,被誉为穆斯林的新年狂欢——古尔邦节上信徒沐浴朝圣,诵读《古拉经》,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宰牲仪式的隆重召开,唤醒了沉睡的穆斯林们;被誉为斋戒之后的盛大庆典——肉孜节上,立于清真寺下的虔诚教众,密如潮水的人群却悄无声息,叼羊特殊的活动骑手们的荣光在此一搏;被誉为春雨时节的叙写史诗——诺茹孜节上,狂欢的气息蔓延,迎春节的召开带来丰收的开端,诺鲁孜饭的喷香弥漫在空气中,千人同味,万人共食,为来年祈福。
第三篇:新疆**的历史与文化根源
本文作者系长期研究边疆问题的作者,本文写于2012年,当时切糕事件沸沸扬扬,作者已经通过此事判断出新疆社会的危机所在。
昨日昆明火车站发生了持刀砍人的恐怖袭击事件,引起了社会巨大的反响。今早确认是新疆分裂势力策划组织。在此背景下,我们不该迁怒于新疆人,以及维吾尔族,而是应该正视新疆社会的结构问题。不要把少数极端分子的暴行与无辜的新疆民众去画等号,此为其一。
其二,新疆的恐怖暴力有其滋长的社会土壤,这恐怕不是一纸政令可以解决问题。它是汉人社会问题的延续和发酵。如果看不到症结所在,胡乱用药,只会加深矛盾,无益于安定团结和稳定。
希望此文可以引起各位观众对新疆问题的重视和理解。
作者:黄章晋
新疆民族问题向来十分敏感,特别是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之后,中共对新疆的管控也逐步升级,外界较少能够了解新疆维族社会的真实状态。16万元切糕赔偿事件作爲一个热点或将很快淡出公众视野,但它在被公众讨论时,涉及到的一切可被视为这个社会创口的矛盾和问题,不但依然存在,而且随时会爆发。“新疆小偷”、“切糕党”这类标签在内地汉族世界,十分普遍呈现的是中国今天民族政策造就的治安问题和由此带来的民族矛盾。但在新疆的维吾尔世界,小偷和切糕党,似乎更应归类为马尔萨斯陷阱的一个表征,在我看,它是一个远比内地汉族社会与新疆人关系如何更为重要的问题。
或许用新疆维吾尔传统社会正陷入一种濒临瓦解崩溃的危局来描述有夸大事实之嫌,但极高的失业率、严重的吸毒贩毒、愈来愈多人群深陷非正当营生、地下宗教的迅速抬头、社会道德瓦解、艾滋病泛滥等现象,放在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可将之描述为一场严峻的社会危机。而切糕党、小偷仅仅是这个危机溢出到内地的一部分。内地人能看到的,仅仅是水面上的冰山。
我相信在内地的维吾尔族同胞在碰到小偷和切糕党这个问题时,会反覆强调说,这不是维吾尔人的全部,维吾尔人不应被因此妖魔化。但是,如果不正视这类正在日益腐蚀维吾尔社会肌体的现象,尤其是它背后整个的社会危机,维吾尔社会很快会变成一个让人痛惜的沉沦的民族。
在新疆维吾尔主流社会,对各种在内地谋生的维吾尔人统统用“口里齐”这个称呼,“口里”即内地,“齐”即汉语中者的意思。对那些在内地从事正当职业的人来说,被人称呼为口里齐是个非常郁闷的事,因为它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暗示是不良职业从业者。对热爱商贸的维吾尔人来说,并无轻视小商贩的传统社会成见,对口里齐的成见则来自这个群体极大比例在从事非法和灰色的活动。因为他们太熟悉知道周围某个并无一技之长的人从内地回来后突然富起来是因为什麽原因。而南疆的旧手机市场上,那些手机来自哪里,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对在内地的维吾尔知识分子来说,往往他们看到的本民族的非法甚至犯罪活动的普遍程度,要明显高于汉族社会,因为他们才能更敏锐细致地发现哪些小食品店表面上是在卖餐饮,实际上底下是在贩毒或做盗窃团伙的活动据点。而流浪儿的小偷问题,也不仅仅只是拐卖和扒窃,还有吸毒、暴力、家庭瓦解等一系列问题。
官方习惯性的报喜不报忧,甚至讳疾忌医地打击社会问题的研究者和暴露者,维吾尔知识分子群体只能在每一轮类似问题发酵在舆论被引爆时进行被动解释时,汉族社会看到的新疆问题只有两个方面:东突问题、犯罪问题,而上述问题真正的社会土壤:维吾尔族的社会危机几乎无法进入公众视野。
我相信今天很多汉族人已经在内心里认为,维吾尔人就是犯罪民族,甚至我注意到许多现在宣称是新疆问题研究者的人,其言语中流露出的观念也是如此。我最担心而且认为事实上可能真是如此的一种情形就是,新疆地方官僚集团会普遍认为,维吾尔社会如此严峻的社会问题(这显然未必是他们最在意的工作),仅仅是因为维吾尔人自身的问题,比如他们的文化传统,比如他们的宗教信仰。
这种观念下,甚至可以很好地为遮掩和禁止暴露新疆现在严峻的社会问题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与内地警方对自己眼皮底下从事非法活动的维吾尔族人群视而不见且禁止公开讨论一样,说是为了“不伤害民族感情”。
如果将来注定有更大的灾难,我想这便是最深切的根源。人口和就业双重压力
新疆维吾尔社会今日面临的问题,是生活在传统农业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完全无法融入现代社会、按照民族大学伊力哈木先生的说法,就是无法由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商业社会。
维吾尔族的绝大部分居住在南疆三地州,700 万人密集居住在几片互不相联的绿洲中,人地矛盾极爲突出。维吾尔族社会平均年龄大大低于汉族,而青少年几乎找不到进入现代工商业的就业机会。南疆小县城里,因爲大量年轻人无所事事,遂有了台球爱好者占人口比例也许是全世界最高的奇观。
此外,内地的廉价而丰富的物资以及规模化的资本在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城市传统手工业和商业为生的人造成最直接的生存冲击。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是新疆维吾尔社会危机的物质因素。
道德和传统价值崩塌
同样严重的是精神因素。现代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流行和影响,迅速在维吾尔社会依照年龄和身分(吃国家饭与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形成了巨大的观念鸿沟。维系一个社会稳定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也因人群不同,或瓦解奔溃,或转身更虔诚地投入宗教的怀抱以寻求慰藉。传统维吾尔社会,阿訇或“长老”是道德秩序的体现者和维系者,今天旧城改造和社会组织的重构,使这种基于熟人社会的道德和价值体系早已无法维系。像吸毒贩毒问题,在第一波经商致富者出现时,就开始出现并四处泛滥。
精神危机的作用,使得今天的新疆维吾尔社会,一方面在乡村和一些城镇,有着远比内地汉族社会更淳朴和善良的民风,另一方面,社会风气和道德败坏,同样远非汉族社会可比。切糕党、小偷、贩毒、卖淫等现象,带有极大的地域性特征,甚至对当地不同职业的居民收入对比,都构成了极大影响。这不能不认为是道德和价值失序、瓦解背景下的坏车示范效应。
不能不提的是,面对现代化冲击的恐慌,对社会礼崩乐坏的排斥,愈来愈多的人只能投身宗教的怀抱以求宁静,这种剧烈的变化,甚至可以从最近几年人们服饰妆扮的变化看出来。宗教的抬头当然会被地方政府视为不安定因素,强力打压就顺理成章在所难免,而民族矛盾的进一步紧张对立则是势所必然。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东突分离主义远没有人们通过官方描述想象得那么严重,但复杂深切的民族矛盾却要比我们所能感受到的要广泛得多。甚至我曾从内地民间反扒小组那里听来这样的故事,他们在抓获小偷后,居然有人跑来要人,且声称偷点东西为什么要抓,你们从新疆抢了那么多东西,我们偷几个手机有什么不可以的。犯罪活动为自己寻找到了政治上的正当性,你难道仅仅是将之视为一种狡辩麽?我听到的最黑暗的故事,是一位到内地协助打击小偷的维吾尔族警察,从一个受强烈民族自尊心驱使的尽职尽责试图拯救堕落天使的好警察,很快由于绝望压抑最终变成有一大帮小偷的老大。
民族性的“失败社会”
今日中国深陷严重社会危机的,并非只有维吾尔族,像大批人进入内地从事非法活动的问题,当然远非维吾尔人,只不过由于维吾尔人在语言上异于汉人,更容易被观察留意,而其他地方的同类问题,只会在警察那里因为犯罪登记时被注意到,地域性的问题也很难像维吾尔族那样上升为对整个民族的印象。社会问题带有强烈民族性的并非只有维吾尔族,四川凉山州的彝族,问题还要严重得多。
但两者有大量高度相似的外在表象,比如大量人口贩毒吸毒,大量小孩被拐卖在内地从事扒窃甚至入室抢劫。据一位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统计,凉山被抽检到的孕妇中,HIV 感染者比例已经接近10%。仅从这个数字和成年男性犯罪率来看,说它是个失败社会应无不妥。
两者对比,其高度的共性就是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受巨大冲击的同时,都无法有效融入现代社会,或者更准确地说,无法进入汉族人主体的社会分工当中。凉山州彝族社会的问题更大,或许是因爲其人口总量较小,原有的社会组织更脆弱。
急需反思的民族政策
我们当然可以将这种无法有效融入归结为那些可以看得见的直接因素,语言的原因、教育水平的原因、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所以,在新疆,一个补救的措施就是大力推广双语教育。
我们即便不谈双语教育实质上更像强推汉语教育,仅就一刀切政策,使得不具备师资力量的部分贫困落后地区实际上两种语言都无法有效掌握而言,就不能不担心它最终的效果。尤其是,虽然官方大力推行双语教育,但教育资源因民族不同而有极大不平衡的局面并无根本改观。如果涉及到一个传统生产生活的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观念重建、价值重建的种种困惑,这个问题就要更为复杂而艰难。
就今日的汉族社会而言,虽然转型痛苦尚不算严重,但从精神和价值上而言,还不能认为已走出前现代社会。而面临着现代化与汉化无法区分困境的维吾尔精英(官方推进的现代化显然就是汉化),在平衡现代与民族传统上,要解决的问题复杂得多。何况,他们只能自己呆在家里独自思考,在今日的政治环境中,这种公开讨论不可能存在。
至于那些物理上远离现代社会的维吾尔农民,其实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就已注定在信息上与现代文明绝缘。此前,官方在民族问题上的投入,以及汉语世界本身搭载的现代信息和观念就少,维吾尔语和汉语作为渠道,在接受现代信息上差别不算太大,但此后,市场的伟力使汉语成为一个搭载现代信息和观念极高的平台,至于维吾尔语,严厉的市场管制和官方投入的减少,维吾尔人已很难从其精英那里获得现代信息。他们是一个被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抛弃的人群。小偷和切糕党,是这个社会能自发找到的极少数融入其中的手段。
寂寞梁门人去后
章立凡
2010年11月2日上午,前往世纪坛医院送别梁从诫先生。越靠近目的地越难走,交通台的广播说,复兴路一带已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此前章诒和曾告诉我,梁家只想办一个小范围的告别;消息在虚拟世界以几何级数传开以后,居然引发了现实中的某种紧张。
一个家族的背影
医院终于到了,进门后直奔告别室小院。送别者有秩序地排队静候,满院密密麻麻排列着各种字体的挽联挽幛,在寒风中飘荡,绝大部分是“自然之友”等环保NGO及志愿者敬献的,他们要通过这种集体表达方式,向这位中国民间环保事业的开创者致以最后的敬意。
我与内子手持菊花走近告别室,梁先生的公子梁鉴很快发现了我们,随后又见到了梁夫人方晶女士和小女梁帆,章诒和、蒋彦永、牟广丰等友人也陆续到达。据广丰说,正在帮梁家寻觅一片林地树葬,以了却逝者守护大自然的心愿。我提起香山梁启超先生墓园,里面不是还葬有梁氏家族的后人吗?他说墓园已经交公,现在无法安葬族人了。
10点整,告别的时刻来临,先是梁氏族人入内告别,很快轮到我们。
鲜花丛中,梁先生的遗容比生前清癯,头颅微微后仰,嘴好像没有完全闭上,就定格在灵魂离去的时刻了。三鞠躬后,依次将菊花献上;环绕一周行将走出时,我停步回望逝者,觉得他仿佛挣扎着,要为保护地球母亲发出最后吼声……
其实这只是我的想象,梁先生在去世前好几年,就无法正常思考了。我们和梁先生等几家朋友,每年照例有几次聚会,直到有一回发现他反应迟钝,往后的聚会就无形中停止了。后来得知,他得了阿尔兹海默氏症。
从告别室出来,听蒋大夫追述了梁先生辞世的经过,相对唏嘘而别。途中取出仪式上分发的纪念折端详,上有生平简述、生活照、亲友的送别寄语,以及梁太夫人林徽因女士在他出生后写的一首小诗,母亲深情地对儿子吟唱:“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绿地封面上是梁先生的遗照,一副孩童般的笑靥,用调皮的眸子凝视着我,也回望着人世间。
梁从诫的逝世,唤起了人们对一个近代名门的历史记忆:梁启超,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梁思庄……这些在中国知识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到他这辈已是第三代了。梁从诫留下的“三代人都是失败者” 这句话,此刻正被热议且令人永远痛心,他自己也曾总结说,悲剧的成因是由于“选择空间越来越小”。
消逝的空间
梁启超先生是近代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政治家和学术宗师。他出生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期,受过完备的儒家传统教育,在中西文明对撞的历史环境中成长。清王朝前期曾有严酷的文字狱历史,但自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在强势的工业文明冲击下落败,国人逐渐睁开眼睛看世界。尤其是甲午战败之后,办报、结社、讲学成为社会风气,戊戌政变后虽一度处于低潮,但在国难深重的背景下,改革专制制度、实行宪政逐渐成为朝野共识。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以后,颁布了《结社集会律》和《报律》,后来在舆论的强烈批评下,修改了其中某些限制人民自由的条款。《报律》令国人办报有较为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注册登记手续极为简单,言论相当自由,举凡时政、制度、法律、政策、腐败、社会黑幕等等,包括圣旨在内,皆可公开批评。《结社集会律》打破有清以来严禁结社集会的罗网,只要不是以武力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党和会党,一切公开的政党和团体均有合法存在的权利。
梁启超在上海创办的政闻社,尽管因清廷对康、梁的通缉令而无法登记,但仍可凭借报刊的平台发表大量言论,并与革命派展开论战。民国成立以后,他不像康有为那样敌视民国,坚持保皇复辟,而是组织进步党继续参政,在议会政治中与国民党分庭抗礼。袁世凯称帝时,他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策动蔡锷发动反袁起义,保卫了共和政体。
或许正是由于经常处于反对派的地位,梁启超才能保持逆向思维,并在思想学术领域大放异彩。他深刻认识到“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以“作育新民”为己任,大量介绍西方政治学说;以极富感染力之文笔,发表《少年中国说》、《新民说》、《新大陆游记》等政论、散文,率先批判消极落后的“国民性”,提出政治、宗教、民族、生计的四大自由,提倡“新文明再造”。晚年脱离政治后所撰《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学术名著,将中国历史置于人类文明史的视野中研判,从方法到观点,开新史学之一代先河,对后世影响甚巨。
应该看到,当年的立宪派与革命派之争,其终极目标都是宪政,惟方法手段有别。梁启超与革命党人虽政见分歧,私谊仍在,保持了君子风度。孙中山逝世时,他还亲往吊唁。党派利益的极端化,是引入苏俄政治模式之后的事,变成了两党之间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党派政治的一元化意识形态,令从清末到新文化运动所开辟的多元文化空间逐渐缩小。
生于1901年的梁思成,属于新文化运动背景下造就的一代学人。多元文化空间中百家争鸣的学术气候,涌现出胡适、梁漱溟、钱穆、冯友兰等一批学术大师,梁思成也是其中之一。身为建筑学家,他不像父亲那样在政治和学术两个空间中自由行走。而是在专业领域内,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至少前半生是如此。整个国民党统治时期,即便有“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那样的独裁,有《图书杂志查禁解禁暂行办法》、《战时新闻检查办法》等钳制言论自由的法规,但学者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仍享有较大的学术自由空间,即便是李达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也还是有著书执教的环境。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都不是热衷政治的人。北平围城期间,他们被未来领袖保护故都古迹的诚意深深打动;然后与无数善良的爱国知识分子一样,对新时代满怀憧憬,热心地设计了新国家的国徽。江山定鼎之后,意识形态彻底定于一尊,不容任何异见,即便是专业人士的学术见解,也会作极度政治化的解读。梁氏夫妇在内战中保护了北京城,进入和平年代,却为了同样的原因遭遇厄运,眼睁睁地看着古城墙被一步步毁掉,同时被摧毁的,还有自己的学术生命。如果能学某文化大佬摧眉折腰,或许能坐享安贵尊荣到老;但梁启超的后人不是这种人,既然别无选择,就只有坚守学术良心。
无异见则无大师
纪念折的寄语中说:“梁先生,您在六十岁时放弃学术研究,选择了民间环保之路,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从国家角度来说,都可谓从零开始……。”
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人的生命被白白浪费了几十年。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降生在错误的空间。1932年生于北京的他,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如果没有各种政治运动及其后的选择,他应该是我的同行。在有限的生命被浪费之后,他没有继续历史研究,却选择了历史使命,在新一轮改革潮中成为民间环保的先驱。
我1979年在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打工时,梁从诫正主持《百科知识》杂志。在同事口碑中,他是一个对工作要求相当苛刻的人。如今回想,他应该是继承了母亲林徽因的完美主义个性,对他人、对自己、对环境都是如此。他曾不顾情面地指责破坏生态人文环境的大小官员,曾骑着老旧自行车去政协开会,曾回收使用别人丢弃的的家具和文具……,有次他留给我一张名片,还特地说明是用再生纸印的。
有朋友调侃说,梁从诫是位没有著作的大师。我凭吊他留下的博客,人去楼未空,里面的文章寥寥可数,其观点中不乏异见,但也确是真知灼见。梁先生是梁门理念的践行者,从争取结社自由而言,他创立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从争取言论自由而言,他不断推广自己的理念,将中国民间的环保声音变成了政协提案(尽管效用有限),传达到各种国际性会议和组织。他以花甲之年从零开始的生命行走,浇铸了一本大书。
梁先生当了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自称是“爱国的反对派”,也曾对我谈及政协官员对他的“善意警告”。在“政治养老院”中,他只是思想解放年代的孑遗标本,“歌德派”稳居主流,理性的“爱国反对派”越来越少。耐人寻味的是,随着民族主义声浪的勃起,社会上“爱国愤青”越来越多……
梁门祖孙三代中,都出了“反对派”:梁启超想通过改良拯救中国,梁思成要通过保护北京城拯救中国文化,都失败了;轮到梁从诫,想通过保护中国生态拯救地球。他的抱负其实比前两辈人都大,奔走守护十八年,辞世之际,大陆生态环境已到了空前危急的程度;一地烂污中,横陈着无数GDP数字和官员们“不容置疑”的政绩……。
望着梁门三代人寂寞的背影,感叹大师辈出的时代已成历史。科学发展的原动力,是对人类有限知识的怀疑与拷问;所谓大师,就是一批有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他们对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发出质疑,不断提出新解读、新主张、新方案。一个失去了文化多元性且不容异见的社会,不会有思考与进取,不会有文明的创造力,也不会产生大师。
2010年11月23日 风雨读书楼
《文史参考》2010年第23期(发表时有删节)
“蝴蝶效应”与反腐前景
章立凡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4年02月17日
“蝴蝶效应”是混沌学上的一个比喻:“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如今,又有一只蝴蝶在加勒比海上扇动翅膀,而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大陆,空气中弥漫着飓风的气息。据说,这是一只“转基因蝴蝶”。
加勒比海上的英属维尔京群岛(British Virgin Islands,又译“英属处女群岛”,缩写:BVI),是一处度假胜地,有着美丽的珊瑚礁和沙滩,浴场、酒吧,生意兴隆。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被称为当地经济的“两大支柱”。旅游业占当地收入的45%。主要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而在经济层面上,金融服务业更加重要,近50%的政府收入直接来自离岸公司的牌照费。这里是加勒比海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离岸公司的注册为群岛带来相当可观的收益。截止2008年6月,有逾823,502所公司在当地注册。据毕马威会计师楼在2000年为英国政府就离岸司法所作的调查所示,全球41%的离岸公司皆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由于在群岛注册公司后可省免不少税项,当地一直被称为“避税天堂”。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国也起而仿效,纷纷成立离岸金融中心。
自上世纪末开始,中国大陆的权贵富豪们蜂拥而至,在加勒比地区注册离岸公司,为当地的GDP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来自中国的离岸资金,有的直接在海外投资,有的变身“外资”回流本土。中国大陆楼市、股市和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的游资,很大程度上与这类回流资金有关。公民注册离岸公司并不违法,但其资金来源是否合法,则需具体分析,其中有富人的合法经营所得,亦不乏权贵贪官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脏钱,离岸洗白后成为合法投资。
2013年9月3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的决定”:“拥有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的中国居民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规定申报其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的有关情况。”这个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规则,其实是一柄双刃剑。
自2013年中石油窝案曝光后,年底前,种种反腐的矛头都指向了一只“大老虎”,纷传“刑不上常委”的潜规则将被打破。2014年1月22日,加勒比蝴蝶的翅膀开始摆动。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CIJ)宣布,次日将在离岸金融解密数据库中添加37,000多个中国内地、香港以及台湾的离岸投资者名单。该数据库于去年6月首次发布,有70,000多个名字。新资料显示,多名中国权贵的亲属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库克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持有离岸公司。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有爆料称“大老虎”系中纪委“二号专案”,“一号专案”另有其人;1月18日,香港报纸公布了前总理温家宝致老友吴康民的私信;19日,人民网重新发表了关于温氏家世的一篇旧闻。21日,中国互联网突然发生大面积瘫痪,坊间怀疑与反腐形势变化有关;22日党媒报导称,异常来源是海外某翻墙软件公司,但该公司予以否认,指事件主因是网络封锁升级时操作错误所致。当日接受媒体访问时,我对离岸账户事件有所解读,大体内容如下:
几日来的种种怪事,或可由此见微知著:按例私人信件未经授权不会被公开,温下台前曾希望人们忘记自己,此番高调公布私信自证清白,乃不得已而采取的防御措施,然效果或适得其反;家世旧闻被热炒引发舆论关注,背景耐人寻味;“翻墙”是中国网民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网络大面积瘫痪令人浮想联翩……
绑架亲属是最经济的牵制战术。从已披露的政要亲属名单看,其他各家算是陪绑,主打目标定位于温、习,前者确有软肋可击,但对后者威胁不大,“老虎”一方则未被涉及。据称名单内有中国大陆官员、富豪数万人,此刻只公布了其中的极少数。当晚会有许多人睡不着觉,通过各种渠道向高层进行关说,阻止打虎行动殃及自身。日后须围观主政者如何应对,若打虎行动就此被牵制住,则说明其权威尚未强大到足以运掌全局。
反腐表象背后,是不同政治联盟的博弈;利用外媒爆料,是权力斗争中惯用的“出口转内销”战略。我愿意相信ICIJ的公正性,但不排除有人“借鸡下蛋”。此项调查一年前已经开始,当时“老虎”一方尚未被围困,有机会预先“喂料”布下险棋。当此生死存亡之际,出狠招围魏救赵,阻击牵制分化对手,目标在于逼和。
当下的博弈,如同两拨水手争夺一艘航船的控制权。任何一方失利,都会被扔到海里。目前航船在争斗中已严重受损,处于下风的一方,采取了不惜炸掉全船同归于尽的策略,以迫使对方罢手。博弈成败在此一举,预计双方回旋余地不大,或已接近摊牌。
事件严重伤及体制自身形象:最高领导人宣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反腐败,而要求官员公示财产的“新公民运动”人士却被交付审判;此番爆料或令公众有理由怀疑:不敢公布财产的反腐是有选择的反腐,甚至只是一种权斗手段。
本人发表上述观点之后,两周间形势微妙:坊间翘首以盼的“大老虎”,千呼万唤未出来;以砍伐前朝故都梧桐闻名的南京市长季建业,于旧历除夕被立案侦查;ICIJ进一步发布信息:发生了多起贪腐丑闻的中国石油业与离岸中心有密切联系。中国三大石油国企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与ICIJ密档中的数十家BVI(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有关联。
2月2日,刚受到最高领导人表扬的中纪委,通过其研究室发“狠话”:必须落实“两个为主”:一是“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二是“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必须落实“两个全覆盖”:一是“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二是“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中纪委研究室承认:“体制障碍是最大的障碍,机制缺陷是根本的缺陷”,言语间透露出某种无力感。最近习近平在俄罗斯接受访问,也谈到进入“改革深水区”的感受:“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他再度强调“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没有宪政的“笼子”,靠内部自查自纠难以禁锢老虎。历史上前车之鉴颇多,远的不说,六十五年前蒋经国“打虎”沪上,也曾是雄心万丈,一旦牵扯到自家亲戚,亦难免黯然收兵。二十八年前胡耀邦清查高干子女不法经商,批准搜查政治局委员住宅,一年后他自己被迫下台……
缺乏监督和竞争的党国体制,造成中央对地方失控,高层对中基层失控,处处是“小国之君”和背景深厚、盘根错节的“窝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执政党强力部门的“四面出击”,触动了公务员阶层的全体利益,势必在体制内遭遇消极抵抗,而对权贵则碍难伤筋动骨。
在普遍贪腐的体制内,大家都有辫子可抓。以打虎反贪名义进行的高层权斗,若就此进入胶着状态,势成骑虎之局,打不死老虎,难免有被虎吃掉的危险。春节已过,“两会”临近,央视突爆东莞淫业,警方紧急扫黄,坊间顿生“打虎转拍蝇”之惑。
加勒比蝴蝶舞动双翅,超级飓风万里奔袭;中途会不会减弱为热带风暴?气象云图诡异莫测……
2014年2月9日 完稿
2014年2月12日 修订
第四篇:新疆历史
1.2009年7月5日晚上,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7月6日12时30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栗智说,乌鲁木齐“7·5”事件死亡人数已达到140人,受伤人员达800多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6日凌晨发表电视讲话指出,这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在各民族团结坚如磐石的情况下,“三股势力”的煽动袭击一定会遭到各族人民的唾弃,敌人的分裂破坏活动注定要彻底失败。
2.2009年8月22日至25日,牵挂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这块富饶的土地考察,就做好新疆发展和稳定工作进行调研。
胡锦涛专门接见了新疆维稳先进人物、基层干部和民族宗教界爱国人士代表。询问他们的情况,称赞他们为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
胡锦涛希望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把爱祖国与爱民族、爱家乡统一起来,坚决同一切危害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坚定不移维护社会稳定,自觉担负社会责任,主动配合党和政府做好各项维稳工作;坚定不移维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添砖加瓦。
3.2009年1月1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议,到会382名人大代表一致决定把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当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列确宣布决议获得通过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4.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藏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青藏铁路、林芝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力缓解了制约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1241.10,0.40,0.03%)时期”。“十一五”国家对西藏的180个工程项目总投资770多亿元,今年安排重点工程77个,总投资200多亿元,国家投入5.7亿元维修西藏文物建筑和寺庙。
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民族关系和睦,政治就稳定,经济就会发展;民族关系恶化,国家的统一就会受到威胁,经济就会受到破坏。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4.中学生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主要是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两道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中考命题预测
1.参与打砸抢烧事件的犯罪分子侵犯了他人的哪些权利
答案:生命健康权;财产所有权;
2.在新疆、西藏和其他地区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目的是分裂中国、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民族团结。
3.疆独、藏独分裂分子分裂祖国的目的能得逞吗请你简述理由。
答案:(1)不可能得逞。(2)因为①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儿女的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③通过打砸抢烧进行疆独、藏独活动,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得人心。因此,疆独、藏独的目的是不可能得逞的。
4.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答案:(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2)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3)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5)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7)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5.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少数民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4)我国各民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5)全国人民的支持等。
6.新疆、西藏等自治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③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等。
7.国家加大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2)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3)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4)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5)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8.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一些具体措施。
答案:(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3)实施“援藏工程”;(4)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5)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西藏班”、“新疆班”等。
9.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么做
答案:(1)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2)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3)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
热点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议,到会382名人大代表一致决定把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D
①有利于教育广大青少年不忘历史 ②可以让关心西藏的人们更好地了解西藏的过去 ③表明我国各民族结成了友爱、平等、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④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珍惜现在得来不易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09年2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西藏民主改革以后,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目前,全区34094名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94%以上。这表明()C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我国各民族都可以直接管理国家
C.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D.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下列能直接体现有利于各族人民团结的有(A)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北京等地的大学开设“西藏班” ③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④2010年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⑤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二、多项选择题
4.2009年2月23日新华网报道,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已有3800名援藏干部进藏工作,对口援藏省市、中央企业和重要国家机关投入援藏资金达到96.68亿元,全国对口援藏共完成重大建设项目2861个。这样做()ABD
A.表明我国采取措施帮助西藏加快发展 B.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C.表明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D.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5.2009年7月5日晚上,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事件造成多人受伤和死亡。这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事件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果断处置,乌鲁木齐社会秩序很快得到恢复。这一事件酿成的严重后果表明()ABCD
A.这是一次侵犯公私财产和他人生命权的严重犯罪事件
B.这是一次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严重政治事件
C.这是一次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关系的严重违反宪法事件
D.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果断处置这一事件,是有法可依的三、简答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上述材料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人们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根本保障;西藏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继承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走向繁荣稳定的根本保证。
四、分析说明题
7.材料一:2009年7月5日晚上,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7月6日12时30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栗智说,乌鲁木齐“7·5”事件死亡人数已达到140人,受伤人员达800多人。
材料二:当奥运火炬到达北美城市旧金山的那天,全城出动了几万华人,自发加入到“保卫火炬”的人流中,原因始自之前在巴黎奥运火炬“受辱”。当美国CNN歪曲“314”事件时,中国民众自发反击等。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答:上述材料说明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
(2)对于材料二中的民众的表现,请发表你的看法。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1)面对“藏独”和西方少数国家的反华行径,全球华人表现出了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忠实地履行了对国家的责任。
(2)①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②国家处于困难时刻,我们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③我们要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④青少年要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2010 一月
1月1日——中国与东盟FTA(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1月1日——西班牙接任瑞典成为新一届欧洲联盟轮值主席国。
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1月4日——象限仪座流星雨。
1月4日——阿联酋的“迪拜塔”正式竣工启用,同时改名为“哈利法塔”。该塔高828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建筑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获得200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
1月15日——两岸金融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正式生效。
1月19日一一日本航空公司和旗下两个子公司向东京地方法院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进入由日本政府主导的破产重组程序,日航总裁西松遥也宣布辞职。
2月4日一一在美国诞生的两只中国大熊猫泰山和美兰从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乘坐专机,在美国民众依依惜别中踏上回乡之旅。
2月4日——艺术家贾科梅蒂雕塑《行走的人》以6500万英镑拍卖,创历史最昂贵艺术品记录。
2月6日——郑西高铁正式开通,把郑州到西安的时间缩短到两小时。
2月7日——哥斯达黎加举行总统选举,执政党民族解放党总统候选人劳拉·钦奇利亚在选举中获胜,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2月10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东亚四强赛中以3:0大胜韩国队,结束了在国际A级赛事中32年不胜韩国队的历史。
2月11日——在温哥华举行的第122次国际奥委会全会投票选举中,南京超越申办对手波兰的波兹南,以微弱的优势获得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
2月12日至28日一一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举行。
2010温哥华冬奥会会徽
2月13日——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举行。
2月16日——温哥华冬奥会中,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以创纪录的216.57分夺得双人滑奥运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温哥华冬奥会中获得的首枚金牌。
2月17日——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国女运动员王蒙以43秒048夺冠,实现两连冠,创造了中国冬奥历史。
2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分别会见**喇嘛,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2月18日一一尼日尔发生军事政变,政变士兵攻入总统府,扣押总统马马杜·坦贾及多名政府高官。
2月19日——经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确认,由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人工合成的第112号化学元素从即日起获正式名称“Copernicium”,相应的元素符号为“Cn”。
2月20日一一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宣布,由于在阿富汗撤军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执政联盟中第二大党工党将退出执政联盟,致使执政联盟解体。
2月20日——温哥华冬奥会决出了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的金牌,中国选手周洋力挽狂澜,粉碎了韩国人三连冠的美梦,以2分16秒693刷新奥运纪录的成绩夺得了中国在冬奥会这个项目历史上的首枚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的第三枚金牌。
2月21日一一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平安返回地面,结束了为期14天的国际空间站建设之旅。
2月24日——中国队在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以创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金牌。这是中国队在1992年短道速滑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后首次夺得该项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夺得的第四金。
2月25日——乌克兰新当选总统亚努科维奇在最高议会宣誓就职。
2月26日一一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王蒙夺得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本次冬奥会收获的第五枚金牌,也是中国短道速滑女队获得的第四块金牌,从而实现了包揽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项目四块金牌的伟业。
3月5日一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12日至21日一一2010年温哥华冬季残奥会举行。
3月22日——第五届世界城市论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
3月23日——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发生重大凶杀案,一名中年男子手持砍刀,连续砍杀13名小学生,造成8名孩子死亡,5名孩子受重伤。
五月
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园仪式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
2010上海世博会会徽
5月8日——哥斯达黎加新当选总统劳拉·钦奇利亚在首都圣何塞宣誓就职,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5月12日——第63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拉开帷幕。
5月14日——新疆的互联网恢复开通。
5月14日——匈牙利新一届国会举行成立会议,施密特·帕尔当选国会主席。
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5月24日至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
6月11日——2010南非世界杯开2010南非世界杯会徽幕。本届世界杯在南非的十个城市举行,是首次在非洲举行的世界杯。
1、中国首台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曙光“星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6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发布,超千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再次刷新了中国高性能计算的最高速度。在德国时间2010年5月31日公布的第三十五届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排行榜中排名第二,创造了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全球排名的最好成绩。
6、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今年环境日的主题“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呼应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呼吁,要求制止生物大规模灭绝现象,并使公众更多认识到,栖息在我们星球上的土壤、森林、海洋、珊瑚礁和山区的数以百万计的物种,是多么至关重要。中国主题确定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7、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六届贸易部长会议6月6日在日本札幌闭幕。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变革与行动”。
8、国家主席胡锦涛6月9日抵达塔什干,开始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
9、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10、2010陈嘉庚科学奖颁奖仪式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全体院士会议上举行。
11、以“对亚洲领导作用再思考”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世界经济论坛东亚会议日前在越南胡志明市落幕。
12、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6月11日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会议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宣言》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成果新闻稿》。13、6月11日,第19届世界杯开幕式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足球城球场举行。开幕式主题是“欢迎来到世界之家”。
14、以“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为主题的“2010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6月12日在京开幕。16、6月13日晚,持续3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南部骚乱出现缓和迹象。17、6月15日9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二号卫星”送入太空,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星间测量和通信等科学与技术实验。
18、在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际,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于6月16日上午在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开幕。19、6月18日上午,第八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交易会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为主题,构建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平台,以及国际交流和两岸合作的平台。20、6月18日上午,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独立组织实施的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全面竣工投产。是迄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项目。21、6月19日晚,第二届海峡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海峡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22、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9时25分又发生6.3级余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14日8时30分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并根据灾情发展于12时将响应等级提升至一级。3月3日——上海精武体育会成立100周年。
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1月17日,新华社报道,胡锦涛总书记1月14日~17曰在上海考察丁作。他深人科研基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调研。
1月19日,中央财政再次紧急下拨新疆、内蒙古等地寒潮冰雪救灾资金1.24亿元。截至当日,中央财政累计下拨寒潮冰雪救灾补助资金3.21亿元。
l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对电力、煤炭、焦炭、铁合金、电石、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轻工、纺织等重点行业近期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
1月21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1月25日,中国政府网播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1月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通知》。
1月29日~2月12日,国务院法制办在其网站上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文,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2月2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2月1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通,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职责是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2月23日,新华社报道,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联合印发《国家预防腐败2010年工作要点》。
2月23日,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已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防动员法。
3月3日~1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京举行,何厚铧当选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本次政协会议共收到5430件提案。
3月5日~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胡锦涛3月14日签署主席令公布了这一决定。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月7日,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3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9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回应美国务院3月11日发表的《2009年国别人权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的指责。
3月1 4日,中国新任驻美国大使张业遂抵达华盛顿履新,成为第9任中国驻美大使。国际
1月27日~31日,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召开。与会各界人士以“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为主题,就全球经济恢复前景、金融体系改革、气候变化、海地重建等一系列全球关注的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本届年会并在会上发表特别致辞。
2月12日~28日,第21届冬奥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5月26日至27日,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座谈会精神。
中央在北京此次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也是我国首次召开的新疆工作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讲话中指出,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是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在新形式下做好新疆工作,把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不断开创新疆工作新局面。并且提出了未来5年至10年新疆发展的目标任务,从国家政策的支持到全国对口援建,新疆实现这一目标不难。这次座谈会议的召开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它为新疆的发展提供了很重要的机遇,对于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抓好的七个方面工作进行了阐述。主要是:加速经济跨越发展、切实改善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确保新疆山川秀美、绿洲常在、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和民族团结工作、做好社会和谐工作、加强党的建设。
第五篇:新疆的历史与发展
新疆三史宣讲资料
新疆“三史”是指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新疆的历史与发展
新疆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5600公里,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据2000年统计,新疆人口为1925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为1096.96万人。
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并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寓意“故土新归”,这就是今天“新疆”这一名称的由来。
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今新疆的主权是从汉代开始确立的,汉朝时称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为“ 西域”,“新疆”是近代才开始使用的一个名称。其时西域的地域不仅包括今天的新疆,还包括中亚部分地区,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当时的西域各国也处于漠北强国匈奴的威胁之下。为抗击匈奴,汉武帝决定联合西域各国,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于是派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历时二十余载,最终不辱使命,成功说服西域各国与汉朝联合,并将西域冶炼铁器的技术带回,改良了汉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大大增强了汉朝军队的战斗力。其开辟的进出西域的路线也成为最早的丝绸之路。
二、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民族分裂主义及其危害
1、民族分裂主义也称民族分离主义,指多民族国家内部,某个民族的一种极端势力,以“民族自决”和维护“民族利益”为幌子,主张国家分裂,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的反动的社会思潮和社会政治行为。
2、民族分裂主义危害:民族分裂主义在中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西藏**集团进行的“藏独”分裂活动以及新疆的“东突独”分裂活动。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打着“民族”独立的旗号,建立民族共和国,企图把西藏、新疆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裂出去。
“藏独”和“东突独”尽管它们产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表现形式和组成成分各不相同,但他们主要特点和反动目的却是相同的。即一是编造谎言,歪曲杜撰历史是分裂主义势力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的手段;二是与国外势力敌对势力相互勾结,背叛祖国,出卖民族利益是所有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共同行经;三是乔装打扮,以民族利益的捍卫者自居,极力鼓吹民族独立,是分裂主义的共同幌子;四是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对立,是分裂主义势力的惯用手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所谓的民族独立国家,分裂祖国统一,破坏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3、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主要危险
西藏和新疆在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一直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培植民族分裂势力,利用他们来遏止中国的发展,进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藏独”和“东突独”的分裂活动对国家安全和统一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统一和安全;二是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由于“藏独”、“东突独”的分裂活动,使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三是在国家社会和社会发展方面,由于民族分裂主义的破坏活动,不仅给各族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
1、新疆“三股势力”的由来
“三股势力”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简称。民族分裂势力是指奉行民族分裂主义地一种社会政治势力,是多民族国家某些民族中某些民族中的少数人为进行民族分裂,企图建立单一民族国家而形成的行动组织或团伙。
宗教极端势力是指奉行宗教极端主义的一种社会政治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是指奉行暴力恐怖主义的一种社会政治势力。
2、“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和危害性 “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就是反对和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分裂国家的统一,破坏各族人民的团结、安宁和幸福的生活,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妄图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家。
新疆境内外的“三股势力”,他们以西方敌对势力为靠山,一方面加紧国外势力的整合,企图将新疆问题国际化;另一方面,以“人权”、“民族”、“宗教”为幌子,疯狂地向我宣战,向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充分认识“三股势力”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它的危害:一是对新疆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二是对新疆的社会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三是在人们思想上造成了严重混乱;四是给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三、感恩国家政策,共建和谐美好新疆
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五十年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2001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1485.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41.9倍,年均递增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01年的7913元。
2001年财政收入已达178.07亿元,比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的1.73亿元增长了101.9倍。
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2001年,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1955年相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6.3个百分点和18.7个百分点。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开发建设,新疆的农田灌溉网络初步形成,现代化装备水平提高。
到200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全疆总播种面积,比1955年扩大1倍;粮食、棉花、甜菜总产量比1955年分别增长4.4倍、61.5倍和4550.2倍。
久负盛名的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哈密瓜等远销国内外市场,特色园艺业、种植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农牧结合、依靠科技的现代畜牧业不断发展。
2001年,牲畜年末存栏4603.78万头,比1955年增长1.8倍。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糖生产基地。
工业实力迅速增强。
新中国成立初,新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年产值0.98亿元。2001年,全区已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6287个,工业增加值为450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数倍增长,原油、原煤、棉纱、发电量分别比1955年增长590.78倍、42.68倍、80.8倍和358.3倍;机制糖41.98万吨、钢131.83万吨、水泥981.29万吨、化肥72.9万吨。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包括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资源工业为主体的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
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人们远行、运物主要借助畜力,现代交通基本空白。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年来,新疆的交通运输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62年底兰新铁路的建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
1984年全长476公里的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西段建成通车,1990年全长460公里从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西线顺利建成通车,贯通第二亚欧大陆桥;
1994年兰新铁路复线建成通车,1999年全长975公里的南疆铁路库尔勒西至喀什段建成通车;
到2001年,正线营运里程已达3010.4公里。
1949年新疆只有几条简易公路,通车里程仅3361公里,到2001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09万公里; 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是世界上首次在流动性大沙漠上修筑的长距离等级公路;目前已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7条国道为主骨架,东联甘肃、青海,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南通西藏,并与境内68条省道相连接,境内地市相通,县乡相连的公路交通运输网。
新疆民航现已新建扩建了乌鲁木齐等11座机场,开通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塔什干、莫斯科、伊斯兰堡的国际航线,至香港的包机航线和跨省(区)航线及自治区区内航线92条,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接国内外65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已达16.18万公里。
旅游业蓬勃兴起。依托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彩的风俗民情,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令人瞩目。2001年,新疆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7.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856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39.3万人次,旅游收入71.8亿元。旅游接待能力迅速扩大。2001年,全区已拥有涉外饭店250个,其中星级饭店(酒店)173个。旅游业已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与1949年相比,全区小学由1335所增加到6221所,中学由9所增加到1929所,中等专业学校由11所增加到99所,普通高校由1所增加到21所,高校在校学生数由0.04万人增加到11万人,五十多年来累计培养普通高校毕业生18.5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数由0.20万人增加到9.73万人;基础教育不断加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已达65个;各类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基本形成。全区受教育人口比例显著增大,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1949年,新疆只有54个医疗机构、696张病床,每万人只有1.6张病床、0.19名医生,而且卫生机构都集中在少数城市(镇)。
2001年,已有各类卫生机构7309个,其中各类医院1357所,三级以上医院11所,病床位7.1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5.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3.36万人,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乡镇卫生人员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大农牧区已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现在,全区的85个县(市),县县都有医院、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机构,乡乡都有卫生院,村村有医疗点。农牧民缺医少药、备受疾病折磨的历史已经结束。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自治区及地州的一些大医院已装备了一大批现代化诊疗设备,医疗专业分科日趋完善,很多疑难病症已能在区内得到诊治。全区有卫生防疫站207个,地方病等专科防治所(站)17个,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危害各族群众健康的地方病、传染病已基本被消灭。以自治区、县(市)、乡(镇)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在中央政府的关怀下,自治区大规模地开展改水防病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改水受益人口达850多万,其中饮用自来水人口达到810万。妇幼卫生工作受到重视,目前,农村新法接生率达7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50%左右;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覆盖率,城市达90%,农村达50%;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覆盖率,城市达70%,农村达30%。
居民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迅速增加。2001年,农民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22.3辆、电视机93.3台、洗衣机22.13台、录音机53.1台,仅与1985年比,分别增长78.4%、8.3倍、9.5倍和6.1倍。2001年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7.39台、电冰箱84.47台、洗衣机94.69台、照相机41架,分别比1985年增长1.9倍、7倍、76.7%和3.3倍;另外还拥有影碟机42.96台,录放像机18.59台,组合音响17.33台,移动电话15.89部。从住房的变化情况看,2001年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18.04平方米,比1981年增长1.3倍;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54平方米,比1981年增长1.6倍。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0.44元,实现温饱有余;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278元,城镇居民已经整体上实现小康。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比重)逐年下降。从农村居民看,1978年恩格尔系数高达60.8%,2001年则降至50.4%;从城镇居民看,1978年恩格尔系数为57.3%,2001年降到35.5%。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宗教信仰自由
保障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从1983年起,自治区政府每年都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赋予时代特点的内容,集中、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使平等、团结、进步成为各族人民相互关系的主旋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成为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根据中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在行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还行使立法权、对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上级国家机关决定的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权、经济发展权、财政权、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权、发展教育和民族文化权等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力和新疆的实际,制定了适应新疆特点和需要的各种法规和决议,依法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截至2000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19件,法规性决议、决定71件,批准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31件,单行条例3件;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173件。
少数民族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自治区政府于1988年和1993年相继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进一步从法律上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自治区机关执行公务时,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语言文字;各自治州、自治县机关在执行公务时,也同时使用自治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有权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选举或诉讼。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广泛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五种语言广播,新疆电视台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三种语言的频道节目,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等各民族都有本民族文字的报纸和书刊。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受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宗教信仰密切相联。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为保证少数民族特别是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特需食品的供应,人民政府颁布法规,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要求大中城市和有穆斯林群众的小城镇保持一定数量的清真饭馆;在交通要道以及有少数民族职工的单位,设立“清真食堂”或“清真灶”;供应穆斯林群众的牛羊肉,按照其习惯进行宰杀与处理,并单独储运和销售;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期间,都能享受到法定的节日假期和节日特殊食品的供应;在有土葬习俗的少数民族中,政府不推行火葬,并采取划拨专用土地、建立专用公墓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对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民族风俗习惯,如婚丧仪式、割礼、起经名等都不加限制。
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尊重和保护。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大多信仰宗教,有的民族群众性信仰某种宗教,如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佛教。各民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新疆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753座;宗教教职人员2.68万人,其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2.65万人。政府每年还拨专款用于维修重点寺院教堂,仅1999年中央政府就拨款760万元人民币用于重修乌鲁木齐的洋行大寺、伊宁拜图拉清真寺、和田加麦大寺。
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支持
加大在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
中央政府制定实施的十个“五年计划”中,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出台一系列优惠和特殊的政策,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1950年至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15.1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62.23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53.1%;累计建成投产项目9万多个,其中包括178个大中型项目和一大批对新疆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支持新疆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给新疆以巨大财力支持。据初步统计,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到2000年,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877.41亿元。
特别是1996年以来,随着中央政府财力的增强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政府给新疆的一般性财政补助逐年增长。中央政府还通过各种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支持。
通过石油天然气开发造福新疆。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为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坚持对新疆油气大勘探、大开发和大投入的方针,以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为实现把新疆建成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在国内外油气价格下跌,而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1995年为181.96亿元,2000年为292.23亿元。已经开工建设的以新疆为主要气源的“西气东输”工程,计划投资额达1200多亿元。
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新疆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及各项政策上给予新疆以倾斜。颁布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有关法规
提出搞好新疆的粮棉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防护林以及防沙治沙工程;
执行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建设边境公路,完善配套边境口岸公路设施; 加快塔里木河生态和水资源综合治理,优先在新疆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财政支持,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的比重。
2001年,中央政府在《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和提出了十八个方面的68条具体优惠政策。
全国其他省区市大力支持新疆。几十年来,各省区市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援。在新疆工业企业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全部搬迁至新疆,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去,并选送一大批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先进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新疆培养起一支工程技术骨干队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疆与内地各兄弟省区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人才的互相流动日益兴起和扩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物流”、“人才流”为特征,以优势互补为原则的新的支援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式已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20多个较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各地州市,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相信,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央政府和各省区市的支持下,通过艰苦努力,一定会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