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动车辆动力技术转型升级
传统燃料车辆动力技术转型升级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8-1-17 11:34:15 浏览次数
为深入推动国际合作、加快能源动力技术转型升级,“传统燃料车辆动力技术转型升级国际研讨会”于2018年1月15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主办。由会议主席、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谭旭光会长主持会议。与会代表们围绕“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这一会议主题,深入探讨传统燃料车辆动力技术升级和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动力发展等内容,助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部部长、科协主席万钢出席会议并致辞
大会主席谭旭光会长主持会议
科技部部长、科协主席万钢出席会议并致辞。万钢指出,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要求的提高,节能减排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汽车产业和与之相配套的内燃机产业都面临着应对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技术压力,我们应该冷静分析,将当前挑战转化为未来发展的机遇。从现在看,内燃机在相当时间内仍然会是市场的主力,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也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要把握好转型期,持续推动内燃机的技术创新,解决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万钢表示,减排和降耗是近期内燃机的主要方向,中国内燃机产品的综合能效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在高强化整机技术、高性能关键零部件技术、先进的燃烧技术、低摩擦技术、低功耗的附件、余热利用、后处理等方面投入资源,组织科研攻关。内燃机与电动化的结合是未来车用动力技术的一个新方向,要用更低的成本满足更高的排放要求。要高度重视燃料电池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应用,在动力系统电动化浪潮来临之际,内燃机产业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实现更加清洁、更加强劲的转型升级。
会上,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秦勇作会议报告,德国博世董事会成员Peter Tyroller,德国道依茨集团首席销售官Michael Wellenzohn,奥地利AVL公司CEO Helmut List,德国FEV公司CEO Stefan Pischinger,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总裁兼CEO Randy MacEwen,日本日产公司全球副总裁平井俊弘,欧洲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Peter Scherm,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苏万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一汽集团总工程师李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等,分别围绕主题进行了发言。
德国博世董事会成员 Peter Tyroller发言
德国道依茨集团首席销售官Michael
Wellenzohn发言
奥地利AVL公司 CEO Helmut List发言
德国FEV公司CEO Stefan Pischinger发言
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总裁兼CEO Randy MacEwen发言
日本日产公司全球副总裁
平井俊弘发言
欧洲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
Peter Scherm发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欧阳明高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
苏万华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一汽集团
总工程师李骏发言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发言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志新发言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发言
最后,谭旭光主席在认真听取、综合分析与会代表发言的基础上,对嘉宾们的研讨观点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传统能源近期内仍然是全球主要动力,但是必须要加快升级、超越。新能源是全球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必须要加快布局和引领。新能源动力未来的技术路线是氢燃料电池、固态燃料电池和固态锂电池,是必须坚持的先进技术方向。传统能源动力升级和新能源动力发展要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走联合开放创新之路。
谭旭光希望,燃料动力国际研讨要建立例会机制,行业协会要更好发挥平台作用。期待着下一次研讨取得更大成果。
本次会议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为指导单位。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叶冬柏司长、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王庆林副部长出席会议。德国、奥地利、加拿大、日本、欧盟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协会学会、研究机构、高校和相关部委的四十余位高层人士、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国际间同行的专题深入研讨,对推动中国内燃机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进内燃机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后,一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悄然涌动: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英国着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构建英国未来”;欧盟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
此时此刻,中国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关系到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拥有新的引擎,也关系到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得新的优势,在现代化路途上能否取得新的成就。
在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浙江,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在这场变革中,浙江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与低:做精高新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和传统产业一起,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传统企业需要全面转型,而转型就是要通过创新技术、管理和体制来实现。”
浙江的民营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处于“低、小、散”的状态,经不起大风大浪冲击。
所以,转型升级,不能为转型而转型,应该根据省情,根据我省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把传统制造业转成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第一条是企业微笑,提升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两端一翘,企业微笑;第二条是产品微笑,提升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两端一翘,产品微笑。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的重点是上新设备新工艺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彻底改变传统制造业几十年一贯制的老设备老工艺老品种老市场。第二步有了两条微笑的产业就是先进制造业,要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双轮驱动双翼齐飞。与消费者同时同在同享。转型升级后的企业与产业应该分不清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总是把制造、服务、信息都能融在一块儿了。
第一个途径就是提升制造水平,国际一流的制造装备,快速响应市场的制造模式,工艺流程的改进
第二个途径就是提升研发水平,这是我们浙江企业的软肋。很多企业装备上来以后,但是研发一直跟不上,产品还是难以做到高端,所以号称是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第三个途径就是提升营销水平,核心是品牌的打造,这是最难的环节,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
“传统产业升级需要‘龙头效应’,需要在品牌、研发、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模式,实现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长期在纺织服装行业摸爬滚打的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随着产业调整进程加快,中国纺织业必将迎来吐故纳新、大浪淘沙的5年。我们将坚持以价值为核心的品牌建设,不断挖掘、提升传统产业新价值。”
赵林中代表坚定地说。
政府应该引导企业整合,加快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化,让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在行业里,龙头企业以其品牌、资本、销售渠道、整合中小企业,组成“小巨人”企业或是企业集团。对于各个企业来说,也是优势互补。
通过整合,可以实现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走向联合,主动“”,成为企业集团的组成部分,甘做大企业的配套,也能使资本、产能充分发挥。事实上,民营企业的整合,在我省已经有了自发整合的先例。在民营企业整合上,正泰集团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乐清是低压电器企业集中的地区,正泰和30多家低压电器企业进行整合,开始是松散的加盟形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后来进行资产评估,30多家企业入股正泰,实现产权整合,从一个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成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民企整合,就像原来大家都各开一辆小汽车,而联合起来,就成了大家一起努力开好一列火车,汽车开得再快,也比不上高铁的速度。
所以,走向联合,是民营企业转型路上,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企业已经遵循市场规律自发做了,现在,政府更要在未来的经济产业规划中,要顺应这种时势,引导中小企业去进行整合。
“从国家到地方,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全国政协委员、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说,各地投资热情高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各种资源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
胡成中委员认为,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警惕投资一拥而上所带来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同时,明确各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同阶段要实现的发展目标以及所采取的策略,做好整体规划,重点突出,分类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及时制止无序扩张,为部分盲目发展的产业、行业“退烧”。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作为资源小省浙江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吕祖善认为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矛盾,关键是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符合浙江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服务业,对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大省同时又是资源小省来说,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
浙江目前已经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去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占GDP的比重达到43.2%,浙江省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左右。
要实现这一目标,吕祖善认为,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消费结构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路子,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和企业。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着力构筑一批服务业发展重要平台。大力建设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创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引导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中心城市和地级市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大与小:建设四大平台,扶持中小企业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从何而来?在浙江,一张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已清晰勾勒出来:要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平台”,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认为,要大力搞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形成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支撑点,还要继续发挥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力量,推动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这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力量。
“在四大平台建设上,建议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集中资源和技术,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财经委主任丁耀民建议,在政府层面,要精细规划,整合资源,注重将已研发的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同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出台相应政策措施给予扶持,还要清除各种不必要的门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引导企业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陆与海:做强陆域经济,发展海洋经济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此前,国务院已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舟山来说,是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认为,要借鉴学习世界先进沿海、海岛城市的发展经验,做好规划布局,重视产业培育,特别是港口物流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依托港口岸线等资源优势,大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导船舶企业做大做强海洋工程产业等,使舟山成为我国科学管理、开发和保护海岛海洋、促进海岛地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新认为,发展海洋经济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经济繁荣,还会拉动陆域经济发展。“希望我省进一步做深、做强海洋经济,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动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沿海地区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山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10年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排在第四位,但资源和陆域小省的约束使传统产业上升空间有限,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跳出有限的陆域空间,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是浙江的必然选择。
“我国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辽阔,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但海洋经济在我国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空间很大。山东、广东、浙江是国内经济发达省份,海洋经济的延伸将对我国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浙江早在1993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此次《规划》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定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及清洁能源示范区。
在传统海洋经济方面,浙江落后于广东和山东,需要通过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走上
一条大开大合的转型升级之路。浙江计划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2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最终发展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浙江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油气、港口、海水养殖等资源,舟山群岛正在发展渔业和旅游业,有很多岛屿可以开发利用。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还不成熟,需要全盘规划。”肖金成对记者说。
浙江目前完成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一核,即以宁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托腹地为核心,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宁波—舟山港是全国货物吞吐量最大的组合港,依托深水岸线资源和港口优势,浙江将规划建设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国际集装箱物流基地,同时配套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加强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
在产业布局上,浙江“两翼齐飞”,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近岸海域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台沿海产业带及近带海域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三圈”即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同时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与此同时,浙江将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体产业层次。目前正在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包括石化成套设备、潮汐能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核电设备、港口机械等,并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和海洋勘探开发领域形成规模,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提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据悉,浙江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在温州、台州进行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之前一直被国有企业垄断的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石化工业以及海岸线、滩涂、小岛、海域等海洋空间资源的集中连片开发。
内与外:扩大国内需求,转变外贸方式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大宗原材料价格飞涨,国际上贸易壁垒也在不断增加,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全国人大代表、纳爱斯集团董事长庄启传说,只有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并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代表、委员们表示,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需不足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企业必须痛下决心,实现经济转型,使过多依靠出口拉动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经济。
“我国内需市场庞大,但日益高昂的物价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到境外购物。”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建议,对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降低关税,加大进口,将境外购买力转化为国内消费,让百姓购物更方便、更实惠。,就是实现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向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并举的转化,进而使出口
导向产业和进口替代产业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所谓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进而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发展,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政府和企业是推进转型升级的两种不同的力量。从根本上说,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离开了这一微观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产业转型又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主要是创造、提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或环境。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变化的条件。只有两种力量结合,双方互动,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经济转型。就浙江的情况而言,应对当前的挑战,确保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还是激发企业加快产业升级的动力。
第三篇:城轨车辆牵引传动技术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对《城轨车辆牵引传动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从1890年12月18日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电气化地下铁路诞生以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几乎都已经采用了电力牵引,随着科学技术和城市化的发展,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在现代大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尤显突出。重视城轨车辆牵引传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是高校培养21世纪高素质车辆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也同样对城轨车辆牵引传动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城轨车辆牵引传动系统荟萃了电力电子、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电机与电器制造等学科的先进技术。必须及时反映城轨车辆牵引传动技术该课程的相关技术的最新成果,才能保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一、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尽快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竞争的需要,培养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所需要的人才,是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
城轨车辆牵引传动技术作为城市轨道车辆专业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在讲解相对复杂的原理图时,教师只能依托课本来讲解,学生学习感觉繁难、困惑,不知所以。使得讲课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二、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
(一)采用传统教学与可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尽管近年来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一直异常火爆,可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不良倾向:人们把信息技术从最现代的科技变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品,教学改革还停留于教学表演形式上,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质的改普,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如:教师的板书、语言等特有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正在淡化和消失,师生课堂上情感的交流日渐减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主体意识难以发挥,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物。可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也不例外,它们既具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各自的不足。采用传统教学与可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有助于改变现行课堂教学的上述缺憾,是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关键和难点,也是我们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旨在于寻找、生成、应用教学优势互补的智慧,使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取长补短、相互交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进入更精、更细、更人性的美妙境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学理想。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堂教学一定要体现学习自主性、建构性的新思考。学生学习不应该是一个传输过程,也不应是一个接受过程。它应该是师生交互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学生用口袋“装”知识,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实际成果,培养创新精神。本课程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常规性教学以外,还采用有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工程实际问题→引出概念及所需理论基础→探索解决方法与理论→应用提高”的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遵循认知规律,体现科学探索与工程实现过程,通过对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深化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创新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融入、转化、结合”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将科学研究方法、教改成果等及时融入课堂教学,将科研工作中所研究的问题通过合理的简化提炼后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将科研成果与研制开发出的产品转化为实验教学平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实践密切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和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3、“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存的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和重组,教师要扮好“指导者”的角色,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行,给学生更多自学、自渎、自练、自做的机会,增强课堂互动环节,其中包括讨论、课堂提问等多种教学环节,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增强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考核方式的研究
当今,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多采用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极大的弊端,缺乏必要的动态管理过程,同时评价手段过于单一。最后势必导致最终的成绩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根据从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认为应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和作业,但是单单从这两方面是很难体现一个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目前大学生的作业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因此单靠考勤和作业不能实际了解一个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此将过去比较单一的评定平时成绩改为综合评定,其中增加了课堂提问以及随堂小考或单元考试,这样就能全面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这样即可以检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将过去单一的仅靠实验报告评定成绩改为综合评定即:实验预习10%、课堂提问20%、实验技能操作考核20%、结果验收20%、实验报告40%。考核采取学生现场随机抽签的方式,这样以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实验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明显改善。
三、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非常愿意与其他同行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切磋。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高素质的车辆工程技术人才。
第四篇: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简称“科成公司”)位于医药高新区寺巷街道,是由江苏科创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全额出资的法人独资企业,成立于2007年、起步于锌材料加工的传统企业。10多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公司围绕“拓展精品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和循环经济,成果斐然,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道路。而今,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专业从事锌粉系列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锌粉产品国际国内贸易和科研开发于一身的产业化基地,并连续5年位列全国锌粉制造业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术企业”等。公司凭借自身在行业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主动担当起组织和引领中国锌粉产业创新发展的重任,参与发起设立了由国内锌粉领域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组建的国家锌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担任行业理事。这些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和聚集了一批国内锌粉行业顶级专家、教授和技术权威,研究开发了一批锌粉领域的科研成果,也为公司自身培养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和技术骨干,确保公司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终始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并成为中国锌粉行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
积极实施科技项目,积极组织新品研发,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公司实施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循环经济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市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和省市科技攻关项目,部分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多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验收,并认定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多次荣获江苏省和国家锌粉行业的科技进步奖。许多产品由于采用了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研制开发的系列锌粉,功能优异,质量超群,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并获国家科技金奖;研制开发的超微细锌粉、鳞片状锌粉和超薄超细锌铝合金粉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公司在锌资料的综合开发利用,功能性高品低铅锌粉被研制开发及产品产业化等领域,取得了在国际领先和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企业内部积极鼓励和实施科研攻关、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行业话语权。公司营造了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并在公司内部员工中培养了一批国内行业中知名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十二五”期间,公司员工发表论文23 篇,获得国家专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和管理系统在国内行业中被大面积推广。
作为全国首批、国内锌粉行业首家超微细锌粉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公司还通过在业内首创的“公司+工厂+基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功地复制到浙江、湖南等地,让最新科技成果最大程度上应用到国家重点工程中。“十二五”期间,我公司围绕“做大主业,延伸产业链,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转型发展主题。2010年,为实施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我公司分批投资2500万元对现有蒸发式的窑炉装置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年节约标煤10878tce;2011年,我公司投资1100万元进行“煤改气”技术及配套设施改造,成为了国内锌粉行业中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行国际标准化生产。由于集团上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质量管理,追求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完美与零缺陷,由此打造出了一条精品产业链,“科创”牌超微细锌粉、鳞片状锌粉被均以行业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吨,每年可减少标煤9000吨,年可减排CO2 3960t、SO2162t、烟气135t、固体废渣2340t(根据相关环保部门测算,节约1吨标煤可减少排放CO2440kg、S0218kg、烟气15kg、灰渣 260kg。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均已实现了水循环利用,并通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起到了显著的节水作用。
公司进行锌粉制备设备窑炉改造等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是锌行业的重大突破,有效减少了锌粉制备环节的污染排放,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公司更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成果,令人赞叹。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无不与生态、环保、健康紧密相联,既保护和改善了环境,也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延伸了锌的产业链,丰富了锌粉产品结构,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企业的转型升级有了更多的载体,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当许多企业受到金融风暴影响而步履维艰之际,我公司能一张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2012年完成销售收入22805万元;2013年完成销售25723万元;2014年实现销售35095万元,2015年实现销售43793.54万元,始终保持锌粉行业中第一的桂冠。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我公司以“保增长”为着力点,转变发展模式,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保证了企业在调整和稳定中实现了发展和新跨越。“十三五”期间,公司将围绕“打造十亿元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再续行业传奇,谱写科创新的辉煌篇章。
2016年01月20日
第五篇:个体户转型升级
新密市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私营企业
工作中的一点思考
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就是个体工商户由原来的组织形式转型升级为各种企业类型,包括公司制、合伙制等形式。2010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在出台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促进其向规范的企业和公司方向发展”。不难发现,“个升企”在绝大数的城市推进过程中并不顺利,大部分个体工商户不愿转型登记,甚至有企业转回个体工商户的情况,而发生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尤其以餐饮、娱乐行业表现最为突出。新密市现有登记在册个体户户,近年中升级为企业的只有多户,造成阻碍“升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经营模式阻碍“升级”。据了解,部分较大规模的个体户认为,其店铺是家庭经营,不是大企业雇员上千,现持有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既合法经营,又能有较大盈利,这是理想的经营方式。调查发现,我局登记在册的个体户中,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上的只有户,可事实上,一些个体大户仅固定资产就达几百万元,这种传统经营思想,给“个升企”带来困难。
(二)“个升企”办理过程中问题多。一是办理前置审批手续繁,按有关规定,升级企业继续经营原个体工商户已取得前置审批许可项目的,申请人持企业登记机关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个体工商户拟升级设立企业的证明书》和原前置审批许可文件及审批机关要求提交的有关申请材料等,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变更审批许可文件。对于个体户来说,要把所有前置审批许可项目一次性进行“升企”变更,存在较大的实际困难。二是经营场地问题。申请企业,场地证明要求严格,要求提交规范的房产证及租赁合同,而部份个体工商户申请执照时,场地证明比较简单,有部份是居委会出具的证明,这些都不符合申请企业的场地审批要求。三是营业执照年检手续复杂。个体工商户每年验照手续简单,一般可以即时即办。而企业办理年检相对程序较为复杂。四是原字号名称难保留。在名称核准实际操作中,原个体商户的字号名称往往已被企业使用或者是驰名商标,导致无法保留其原来字号名称,这样造成原来已具有一定基础、知名度大的商户不愿意升级为企业。
(三)经营成本大大增加。个体工商户的税务政策是以自行申报为主,每年缴纳的税费较低。而升级企业后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等都必须缴纳,这些费用增加了经营成本造成有些个体户升为企业后,为降低成本又注销办理为个体户。
鉴于上述,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的登记条件:已在各级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无被工商部门立案查处情形的,升级后企业的投资者包含至少一个原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和拟设升级企业住所在同一县(市、区)行政区域内。
(二)摸清底数,确定重点对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托经济户口管理,对辖区内一定规模的个体户认真调查摸底,清楚掌握数量、规模、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把经营规模较大或发展前景较好的个体户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
(三)名称核准方面,一是在不影响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其他企业名称权的情况下,个体工商户转型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允许继续使用原字号名称,登记为有限公司的,允许其沿用原字号名称加“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四)放宽出资方式限制。原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可以在其拥有的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商标权、股权作价出资,非货币出资最高可达注册资本的70%,升级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可以实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
(五)可以使用原地址证明。经营地址不变的,租赁合同在有效期内的原地址证明,可以作为“个升企”的场地证明;经营地址发生变化的,按新企业登记对住所规定来执行;无法提交经营场所产权证明的,申请人可以持市场主办单位、开发区(含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管委会、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同意在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相关证明,办理变更登记。
(六)降低对前置审批文件要求。对经营范围不变的个体工商户,由相关审批部门在签署意见上给予“同意转型升级”意见,工商部门即可凭原审批文件和审批部门出具的意见为其办理转型升级,升级后一年时间内办理前置许可证件的变更手续。
(七)原个体户在升级转型办理证照期间保留原营业执照,用作解决原个体户债权债务及相关业务。
(八)转型前个体工商户获得驰著名商标、“守重”企业等各种荣誉称号的,在转型后仍可延用。鼓励升级企业注册商标,着眼企业长远发展,深入企业宣传商标知识和法规,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
(九)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一是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全面宣传。工商部门要充分利用各
种宣传媒介,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快、范围广、更新方便的有利条件进行积极、有效的宣传,确保公众对“转型升级”工作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二是利用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平台进行转型宣传,在会员中广泛开展“诚实守信、创业发展”的活动,激励广大个体工商户扩大经营规模,规范自身管理,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在监管中进行直面宣传。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户进行不定期的走访或约谈,宣传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有利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为管理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