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

时间:2019-05-15 06:5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

第一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

刘波

2013-1-9 20:26:25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5期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中图分类号] K833/837.512.8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961(2005)05-0067-04

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对得主是莫大的殊荣,而且对于得主的民族也是最大的荣誉。给俄罗斯民族带来殊荣的诺贝尔奖得主迄今一共有五人:普宁(1870—1953),1953年获奖;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1958年获奖,由于他受到当局的压力,不得不拒绝领奖;肖洛霍夫(1905—1984),1965年获奖;索尔仁尼琴(1918—),1970年获奖;布罗茨基(1940—1996),1987年获奖。这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现今只有一人还健在,他就是索尔仁尼琴。应指出的是,布氏在1991年还被推举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桂冠诗人。

布罗茨基是1987年获奖的,这年他还不到五十岁。布罗茨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他“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授奖的评语)。布罗茨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身在境外,但那时苏联尚未解体,当然对此十分忌讳,不会做任何宣传。

纵观布罗茨基的一生,可以说他的人生是一出悲剧:他刚出生不久苏德战争爆发,童年就遇此事变;上学后由于自己是犹太裔的俄罗斯人,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就蒙上一层阴影;十五岁时,因为和上学的环境格格不入,就不得不过早辍学;他如此早地走入社会,干了好些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他自己醉心于诗歌,不是写就是阅读,这必然不容于当局,于是给他罗织莫须有“寄生虫”的罪名,送去劳改;后来被驱逐出境,由此诗人才从逆境转入顺境:他执教于美国诸多大学;此后获诺贝尔文学奖;继而加冕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桂冠诗人;最后他是在睡梦中因心脏病突发猝然辞世的,那么安祥,毫无一点痛苦!

1940年5月24日,约瑟夫·布罗茨基诞生在苏联的列宁格勒。他出生的具体地方是列宁格勒彼斯捷尔街与铸造街交界处的28号楼二层上的一间半房子里,总共面积不过40来米。这一间半房子是在一座六层摩尔风格的大楼里,这幢大楼建成于1903年。布罗茨基在这里住到他被驱逐出境(1972年)流亡到外国为止(含他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劳动改造的时间),前后在这一间半房子里居住了32年。现在这里成为了布罗茨基博物馆。他的父亲亚力山大·布罗茨基是犹太裔人,1903年出生在彼得堡的一位画店老板家里。后来他先就读于列宁格勒大学地理系,又到红色新闻学院学习,毕业后参军,在海军服役,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其间,他曾到过中国和一些别的地方。布罗茨基的母亲玛丽亚·沃尔帕特是拉脱维亚人,出生于商人家庭。她童年是在深受德国影响的拉脱维亚度过的,因此德语很好。

布罗茨基出生才一年多,苏德战争爆发了,不久他随母亲被疏散出了列宁格勒。历经了不少艰难险阻,十分幸运,他安全地活下来了。二战结束后,布罗茨基回到列宁格勒,在那里他上了学。在学校里由于自己是犹太裔人,他总感到格格不入,读到八年级就自动辍学了。这时他的父亲也被迫退伍回家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布氏走入社会,到工厂和别的地方干活了。他换过十多样工种:司炉工、实验室里的杂工、搬运工、医院太平间的看守及地质勘探队员等。布罗茨基自幼酷爱诗歌,他15岁不上学以后孜孜石乞石乞自修,大量阅读了俄文诗作。他自己曾说在两三年的时间里,“读尽了”俄国著名诗人所有的作品。在此期间他自学了英文和波兰文,并着手翻译这两种语言的诗作。也是在这段时间,他加入了列宁格勒作家协会翻译组,并在1957年自己开始写诗。他的诗作1960年首次发表在地下“自版文学”刊物《句法》上。为了全身心地投入诗歌创作,他离开了地质勘探队回到列宁格勒。这一年他的诗作在列宁格勒的正式期刊《篝火》上登出了。

1961年,布罗茨基刚20岁出头,他经青年诗歌爱好者莱茵的引荐认识了当时还健在的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坛最后的盟主阿赫玛托娃。他和其他三位青年诗歌爱好者:莱茵、奈曼及博贝舍夫受到女诗人的器重。他们也对女诗人特别尊敬。布罗茨基在列宁格勒时,特别是1962至1963年间,不断地拜访女诗人求教,而女诗人对他也是悉心勖助。对此,布罗茨基难以忘怀,因此他写了一首题名为《幸福冬天之歌》的诗,这确乎是他诗歌创作生涯中的“幸福冬天”!1963年,对布罗茨基是极为重要的年份,因为在这年他创作了《献给约翰·邓恩的大哀歌》一诗,全诗208行。邓恩(John Donne,1572—1631)是英国著名的一位玄学派(Metaphysical Poets)诗人,他们创作的诗歌包含奇想、诡谲的内容,并富有哲理的思辨,这些与布罗茨基在思想上暗合,产生了共鸣。此前,在苏联除了专门从事英国文学研究的学者之外,俄苏诗人是很少注意到这派诗人的。这首诗写成后,布罗茨基曾在不同的场合下对不同的听众朗诵,反响极大。随后这首诗在列宁格勒的地下“自版文学”刊物登载出来了,并传出苏联国外,到了西方。由于这首《大哀歌》所献给的是一位英国诗人,这样就引起了西方学界的注意,为布罗茨基在西方赢得了一定的声誉。

就在这时,布罗茨基由于对诗歌的挚爱,辞去了勘探队的工作,返回列宁格勒专事诗歌创作。也因为他的诗人气质,在举止上有所不拘,我行我素;加之他与外国人有所往来、他的诗作又在地下“自版文学”刊物上发表以及他与阿赫玛托娃过从甚密等,当局必然要对他加以注意了。接着,由当局编导的“布罗茨基案件”粉墨登场了。在1963年11月9日,《列宁格勒晚报》发表了一篇题名为《文学寄生虫》的署名文章,给布罗茨基罗织的“罪名”是“不劳而获”,进而指出列宁格勒没有这种人的容生之地。1964年2月的一天,在街上,布罗茨基被人塞进一辆汽车带到了警察局。后来开庭,是一位女法官主持审判,法庭给布罗茨基罗织的莫须有的指控被一一驳倒了。但随即却给布罗茨基栽上“具有性格上的精神变态特征,„„”的所谓病名,在第二次庭审时宣判:五年流放,地点是苏联北部边远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科诺沙区诺伦斯卡娅村。在那里,人们都十分善良,加之也没有什么农活好干,布罗茨基虽然有些寂寞,但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诗歌创作,写出了不少好的诗篇。由此,这位诗人就更为成熟了!他还通过某一渠道,将自己的诗作《黎明的拖拉机》发表在当地的一份名叫《号召》的报纸上。由于当时苏联文化界许多人士的奔走呼吁、斡旋和营救,布罗茨基仅在流放地呆了20个月就被允许返回列宁格勒了,时间是在1965年11月。

20世纪60年代,诗人布罗茨基写过一些爱情诗,但这类作品不多,总共只有十几首。这些诗篇带有“致М·Б·”的字样。这两个字母是他的初恋情人玛丽亚·巴斯玛诺娃的俄文字母的缩写。直到1971年2月,诗人创作了一首直接以《爱情》为题名的诗作。无疑,在这首诗中,有普希金同名的《爱情》诗的溶影,但二者之间却又有差别,各有特点。同样,布罗茨基这首《爱情》诗也受到女诗人阿赫马托娃所写的爱情诗的影响,然而也有所不同:女诗人所表现的是“失恋的记忆”,布氏则是有一种自嘲的意味。他的爱情观即是这样:他写的爱情诗句,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类全部拥抱所包含的爱,还顶不过耶稣展开的双臂”,这也是他自己对爱情诗最好的注脚。

20世纪60年代中期,布罗茨基返回列宁格勒后,他的第一部诗集,题名为《长短诗集》在美国由国际语言文学学会出版。随即,他的第一部英文版诗集《〈献给约翰·邓恩的大哀歌〉及其他》在伦敦出版。1970年,纽约的契诃夫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荒野中的停留》。这些给诗人带来国际声誉。在这段时期中,列宁格勒的女画家玛丽亚·巴斯玛诺娃与诗人相恋,并生下一个孩子。诗人布罗茨基虽然经营救后返回了列宁格勒,但仍我行我素,写诗不辍,而且还是地下文学圈中的重要成员,所有这些,当然不容于当局,把他视为“不受欢迎的人”,强迫他出境,于是他不得不离开他所心爱的城市列宁格勒和俄罗斯,流亡到境外,而且一去就不曾返回!由于布罗茨基是犹太裔,当局要他流亡到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据说护照的签证都给准备好了。但诗人却选择了西方,乘飞机先到了奥地利。在那里,著名诗人奥登(Wystan Hugh Auden,1907—1973)给予他援手,将布氏引荐给了西方的新闻界和文学界,他随即在伦敦和奥登一起出席了在伊丽莎白女王大厅举办的国际诗歌节。两周以后,诗人飞往大洋彼岸的美国,就在那里定居下来,成为密执根大学的驻校诗人,并在那里执教,讲授俄语和英语诗歌。他课余也写些诗歌,但收获不多。诗人到美国的第二年,即1973年,他的英文《诗选》在伦敦出版。《诗选》的序是奥登写的,这部集子收入《企鹅版现代欧洲诗人丛书》中。布罗茨基抽烟很猛,加之有心脏病,1976年他第一次出现心肌梗塞,在这一年就先后动过两次心脏手术。翌年,布罗茨基加入美国国籍。此后,他在美国居住,一直到他辞世为止,前后共24年。

布罗茨基到美国后主要在大学任教,他讲授 过的大学近十所:先是在密执根大学、后又到马萨诸塞的五大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皇后学院、纽约市立大学及纽约大学等。另外,他还在别的一些大学或学院开过讲座,他还短期访问过一些别的大学或学院。他是以文学教授的身份在这些大学执教的。他所讲授的课程是:《19世纪的俄国诗歌》、《古罗马诗人》、《17世纪英国诗歌》及《比较诗歌》等。他还开了《俄罗斯语文》课程。诗人虽然只上过八年学,但他通过刻苦自学,加之记忆力又好,因此知识面广而渊。他讲课时十分投入,旁征博引,脱口而出,深得学生的欢迎与信赖。他要求学生既要学习诗歌,又要求他们加深自身的学养。

布罗茨基自从离开苏联后,连续执教于美国的多所大学,生活安定,生计也有所保证。他的俄、英文版著作不断地在欧美出版,如他的两部诗集《美好时代的终结》(收入他在1964年至1971年间所创作的诗篇)和《话语的部分》(收入他1972年至1976年间所写的诗歌)等在美国出版。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他的诗作《罗马哀歌》、《献给奥古斯都的新篇》、剧作《大理石》及散文集《较一小》等也在美国出版。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的诗集《训言集》(收入他1962—1989年间的诗作)和《布罗茨基诗集》先后在列宁格勒出版。布罗茨基著作的第一部汉译文集《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1990年在中国出版。上世纪90年代初,布氏的诗文集,如《一艘小拖船的故事》、《给一位罗马朋友的信》、《丘陵》、《绝症患者们的滨河街》、两卷本的诗文集《时间的形式》等在圣彼得堡及莫斯科出版。从1992年开始,多卷本的《布罗茨基文集》陆续在圣彼得堡出版。这一年,《布罗茨基论阿赫玛托娃》在莫斯科出版。1995年,他的另一本英文散文集《悲伤与理智》也出版了。布罗茨基是1996年初去世的,而在这之后,还出版了他的几部著作,含诗歌与论作等,如《水的印迹》、英文诗集《如此等等》及《布罗茨基论茨维塔耶娃》。在布 罗茨基从逆境走向顺境的过程中,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不断地获得各种荣誉:1978年,美国耶鲁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79年,他被推举为美国艺术科学院成员;1981年,他获麦克阿瑟奖;最为重要的是,1987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且是获得这一奖项的最年轻的得主之一;也是在1987年,他的英文版散文集《较一小》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奖;199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布罗茨基“桂冠诗人”称号;1991年,他获得英国牛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多少荣誉集于一身啊!1992年,他与意大利裔姑娘玛丽亚·索扎尼结合,1993年他俩的女儿安娜出生。1993年,俄罗斯宣布恢复布罗茨基的国籍,但诗人并没有返回那里。1996年1月28日布罗茨基在纽约安然辞世。诗人病逝后,先葬于纽约近郊。按诗人的遗愿,后来迁葬到意大利威尼斯城的米歇尔公墓。威尼斯是他夫人玛丽亚·索扎尼的故乡。诗人的去世俄罗斯新闻界称之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陨落了”,可见评价之高,也当之无愧!

布罗茨基的诗歌创作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渊源有自。关于这一点,他在他的《诺贝尔演讲》中有所说明:他说他要感谢他的五位诗歌导师———其中两名是英语文诗人,即罗伯特·弗洛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和奥登。布罗茨基与前者并未谋面,当然不可能亲炙他的教诲,但当他22岁时,从友人处借到一册弗洛斯特的译诗,弗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氏的婉约的风格、深藏的、受到克制的恐惧等完全征服了布罗茨基,有关诗歌的理解,他是从弗氏开始的。可以说,弗洛斯特是布罗茨基在诗歌这一领域的启蒙老师。美国诗人奥登在布罗茨基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并将他推荐给西方诗坛,自此布氏逐步登上顶峰。布氏从奥登那里吸取了许多的营养,如对世界所持的悲观立场及冷静态度、捍卫诗人的神圣使命及追求诗歌的张力等方面,都源自奥登。为此,布罗茨基称奥登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诗人”。布氏还受惠于三位俄罗斯诗人,他们是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1892—1941)和曼德里施塔姆(ОсипМадельштам,1891—1938)。关于阿赫玛托娃,前面已经谈过了,这里不再赘述。茨维塔耶娃是著名的苏联俄罗斯女诗人,其作品的主题是有关爱情、死亡等,俄国十月革命后曾一度流寓西欧,后来返回苏联,但她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于是她苦闷、徘徊、无法解脱。这些都表现在她的诗中,另外,在她的诗中布满了问号和感叹号,借此表白自身的内心世界。最后,她无以自拔,以死为归宿,自杀身亡。所有这些,无不感染布罗茨基。另一位影响布罗茨基的是曼德里施塔姆,他是苏联持不同政见诗人,他的身世与布罗茨基有许多相似之处:他曾两次被流放,最终埋骨西伯利亚。这两位诗人能不同病相怜么!布罗茨基其人其事具有什么意义呢?他一身兼二职,既是苏联俄罗斯诗人,又是美国国籍的西方诗人。为此,他一方面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诗歌的传统同圣彼得堡的诗歌传统,另一方面他又从西方诗歌中吸取养分,如他对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喜爱与模仿。对这两方面的文学传统,他不仅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将二者密切地结合起来,并且将之发扬光大。再者,在布罗茨基的诗作中,也是在他的心中,并非全是“寒冷与黑暗”及绝望,其中也蕴藏着一抹阳光,一丝亮色,这就是他对艺术的极高评价。

末了,不妨谈一谈诗人布罗茨基的中国情结。布氏的父亲在海军中服役时曾到过中国,1948年他退役归来,带回三只好大的柳条箱,箱子的上面同四周有好些大的像章鱼样的汉字,箱子里面装了不少从中国带回来的东西,如中国的丝绸、字画、宝剑及瓷器等。这些东西后来就放在家里,或挂在墙上,使这一空间具有极其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布罗茨基孩提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由此他必然对中国及其传统文化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再有,据诗人自己讲,他在地质勘探队工作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阿穆尔河(黑龙江)上遇到大雨,船靠到右岸(中国这一边),因而在中国这一边呆了一会儿。这真是与中国有缘!在布罗茨基的诗作中,有一首题名为《明代书简》(1974)是以中国为主题的,分两部分,即两通信扎。第一通,是明代宫中的人所写,转述皇帝的骄奢淫逸、昏庸、残忍和百无聊赖。第二通是写一位望夫归来的妇人(有可能是孟姜女)的家书。现将第二通信,及诗的第二部分引述如下: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可惜,那归途却远不止千里呀,并不始于足下,尤其

当你每次都从零算起。

一千里亦罢,两千里亦罢,反正这时你远离你的家,语言无用,数字更于事无济,尤其是零,无疑是一场瘟疫。

布罗茨基的《明代书简》不禁使人想起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的《波斯人信札》,它们所叙述的都是东方的事,布氏是否是受到孟德斯鸠的影响呢?诗人具有极其强烈的中国情结,晚年他曾认真、刻苦地学过汉语,他遗留下的许多笔记证明了这点。可是天未假以年,这一愿望未能实现,多么遗憾啊!换位考虑,我国,即中国,对布罗茨基也是情有独钟,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就两三年,他的著作即被译为汉文在中国出版,后来又出版了若干部。

[责任编辑:初 祥]

[作者简介]刘波(196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馆员。

第二篇: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颁奖词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颁奖词

1901年

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 《孤独与深思》

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1902年

德国历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 《罗马风云》

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年 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比昂斯滕·比昂松 《挑战的手套》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1904年

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 《金岛》

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西班牙戏剧家、诗人何塞·埃切加赖 《伟大的牵线人》

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1905年

波兰小说家亨利克·显克维支 《第三个女人》 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 1906年

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乔祖埃·卡尔杜齐 《青春诗》

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1907年

英国小说家、诗人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老虎!老虎!》

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1908年

德国哲学家鲁道尔夫·欧肯 《精神生活漫笔》

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

1909年 瑞典作家西尔玛·拉格洛夫 《骑鹅旅行记》

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1910年

德国作家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 《特雷庇姑娘》

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至境

1911年

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莫里斯·梅特林克 《花的智慧》

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1912年

德国剧作家、诗人盖哈特·霍普特曼 《群鼠》 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 1913年

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吉檀枷利—饥饿石头》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1914年 未颁奖 1915年

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1916年

瑞典诗人、小说家魏尔纳·海顿斯坦姆 《朝圣年代》 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 1917年

丹麦作家卡尔·耶勒鲁普 《磨坊血案》

因为他多样而丰富的诗作——它们蕴含了高超的理想 丹麦小说家亨利克·彭托皮丹 《天国》 由于他对当前丹麦生活的忠实描绘 1918年 未颁奖 1919年

瑞士诗人、小说家卡尔·施皮特勒《奥林比亚的春天》 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 1920年

挪威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克努特·汉姆生《大地硕果—畜牧曲》 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长》 1921年

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阿纳托尔·法郎士《苔依丝》

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1922年

西班牙作家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不吉利的姑娘》 由于他以适当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 1923年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威廉·勃特勒·叶芝《丽达与天鹅》

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1924年

波兰作家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福地》

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夫们》写得很出色 1925年

爱尔兰戏剧家乔治·萧伯纳《圣女贞德》

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1926年

意大利作家格拉齐亚·黛莱达《邪恶之路》

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1927年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

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技巧 1928年

挪威作家西格里德·温塞特《新娘—主人—十字架》 主要是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 1929年

德国作家保尔·托马斯·曼《魔山》 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1930年

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巴比特》

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1931年

瑞典诗人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荒原和爱情》 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 1932年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有产者》

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 1933年

俄国作家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米佳的爱》

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 1934年

意大利说家、戏剧家路伊吉·皮兰德娄《寻找自我》 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 1935年 未颁奖 1936年

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 《天边外》

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

1937年

法国小说家罗杰·马丁·杜·加尔《蒂伯—家》

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伯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1938年

美国作家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大地》

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1939年

芬兰作家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少女西丽亚》

由于他在描绘两样互相影响的东西——他祖国的本质,以及该国农民的生活时——所表现的深刻了解与细腻艺术

1940年 未颁奖 1941年 未颁奖 1942年 未颁奖 1943年 未颁奖 1944年

丹麦小说家、诗人约翰内斯·威廉·扬森 《漫长的旅行》

由于籍著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新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

1945年

智利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柔情》

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1946年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荒原狼》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1947年

法国作家、评论家安德烈·纪德《田园交响曲》

为了他广泛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1948年

英美诗人、剧作家、批评家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四个四重奏》 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 1949年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 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1950年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哲学—数学—文学》

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1951年

瑞典诗人、戏剧家、小说家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大盗巴拉巴》 由于他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恒的疑难寻求解答所表现出的艺术活力和真正独立的见解

1952年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爱的荒漠》

因为他在他的小说中剖析了人生的戏剧,对心灵的深刻观察和紧凑的艺术 1953年

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不需要的战争》

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1954年

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

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1955年

冰岛作家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渔家女》 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

1956年

西班牙诗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悲哀的咏叹调》

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 1957年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鼠疫》

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1958年

苏联俄罗斯诗人、小说家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在当代抒情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上,他都获得了极为重大的成就 1959年

意大利诗人萨瓦多尔·夸西莫多《水与土》

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悲剧性体验 1960年

法国诗人圣琼·佩斯《蓝色恋歌》

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象,表达了一种关于目前这个时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

1961年

南斯拉夫小说家伊沃·安德里奇《桥·小姐》

由于他作品中史诗般的力量——他籍著它在祖国的历史中追寻主题,并描绘人的命运 1962年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人鼠之间》

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1963年

希腊诗人乔治·塞菲里斯《“画眉鸟”号》

他的卓越的抒情诗作,是对希腊文化的深刻感受的产物 1964年

法国哲学家、作家让·保尔·萨特《苍蝇》

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

1965年

苏联作家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籍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1966年

以色列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行为之书》

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 瑞典诗人奈莉·萨克斯《逃亡》

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了以色列的命运 1967年

危地马拉诗人、小说家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明生动 1968年

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雪国·千只鹤·古都》

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1969年

法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1970年

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癌病房》

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 1971年

智利诗人巴勃鲁·聂鲁达《情诗·哀诗·赞诗》

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1972年

德国作家亨利希·伯尔《女士及众生相》

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1973年

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帕特里克·怀特《风暴眼》

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 1974年

瑞典作家埃温特·约翰逊《乌洛夫的故事》

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 瑞典诗人哈里·埃德蒙·马丁逊《露珠里的世界》 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1975年

意大利诗人埃乌杰尼奥·蒙塔莱《生活之恶》

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1976年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赫索格》

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1977年

西班牙诗人阿莱克桑德雷·梅洛《天堂的影子》

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现在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 1978年

美国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魔术师·原野王》

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1979年

希腊诗人奥德修斯·埃里蒂斯《英雄挽歌》

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在认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

1980年

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拆散的笔记簿》

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1981年

英国德语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迷茫》 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 1982年

哥伦比亚记者、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1983年

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蝇王·金字塔》 1984年

捷克诗人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紫罗兰》 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1985年

法国小说家克洛德·西蒙《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由于他善于把诗人和画家的丰富想象与深刻的时间意识融为一体,对人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

1986年

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小说家、评论家沃莱·索因卡《雄狮与宝石》 他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 1987年

苏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1988年

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富兹《街魂》

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1989年

西班牙小说家卡米洛·何塞·塞拉《为亡灵弹奏》

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

1990年

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太阳石》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1991年

南非作家内丁·戈迪默《七月的人民》

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1992年

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西印度群岛》

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1993年

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

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1994年

日本小说家大江健三郎

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1995年 爱尔兰诗人希尼

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

1996年

波兰诗人希姆博尔斯卡

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1997年

意大利讽刺剧作家达里奥·福

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

1998年

葡萄牙记者、作家若泽·萨拉马戈

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1999年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铁皮鼓哈里》

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 2000年

法籍华人、剧作家、小说家高行健《灵山》

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2001年

印度裔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

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2002年

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

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2003年 南非作家库切

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2004年

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兼诗人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LisasSchatten》、《我们是诱饵,宝贝》(《WeAreDecoys,Baby》)、《斑比乐园》(Bambiland)

她用超凡的语言以及在小说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事情,她接受瑞典电台访问时表示对于获奖感到意外和荣幸,但她说她的健康情况使她不能亲身前赴斯德哥尔摩领奖;她说:“这次我不能走到群众中间。”她又说她不认为这个奖值得令奥地利引以为傲。

2005年

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

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2006年

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

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2007年

英国女作家丽丝·莱辛

以史诗诗人般的女性视角、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深刻的怀疑精神剖析了一种分裂的文明。

主要作品有《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等。莱辛语:让自己“从纷扰中,从情感麻木中,从虚伪中摆脱出来!” 2008年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Le Clézio)《诉讼笔录》、《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

一个集背叛、诗意冒险和感性迷狂于一身的作家,探寻文明支配下的边缘人性。

2009年

德国赫塔·穆勒HertaMuller《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洼地》《那时狐狸就是猎人》

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2010年

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胡利亚姨妈与作家》

他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2011年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嘉里隆》、《波罗的海》、《途中的秘密》、《舒伯特》

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2012年

中国作家莫言 代表作《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

第三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喧嚣不会永远掩盖真实

演讲人:莫言 地点:广州大剧院 时间:2014年8月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本来面貌,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一个社会不喧嚣。关于真实,我想也是社会更加重要的基础,真实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本来面貌,也是事实的本来面貌,有时候喧嚣掩盖真实,或者说是会掩盖真相,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喧嚣不可能永远掩盖真相,或者说不能永远掩盖真实。面对当今既喧嚣又真实,万象风云的社会,一个作家应该坚持这样几个原则,或者说几个方法来面对社会现实,首先我们要冷静地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我们要运用我们的逻辑来进行分析,我们要考量现实,我们也要回顾历史,我们还要展望未来。然后通过分析得到判断,然后在这样的观察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展开我们的描写,然后给读者一个丰富的文学世界。

我非常荣幸参加这次活动,过去演讲很少写稿,这次非常认真地准备了半个上午,本来主办方昨天晚上通知我上台之前给我化妆,后来我拒绝了,因为我想,化妆是可以把白的变成黑的,也可以把黑的变成白的,但是不可能把丑的变成美的,美不需要化妆,丑的无论如何涂脂抹粉都不会变美。所以我想还是以本来面貌见人为好,尤其在台上演讲的时候更要给大家以真实面貌,一个人只有保持自己的真实面貌,才可能说真话,办真事,做好人。

其实要保持一个人的本来面貌还是挺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我们每个人除了要跟自己的家人打交道之外,还要跟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打交道,学生在学校跟老师和同学打交道,员工在家里面跟自己的家人打交道,也要跟老板和自己的同行打交道,这样社会的结构就迫使每一个人都有几副面孔,无论是多么坦诚朴实的人,在舞台上和卧室里都是不一样的,在公众面前和在家人面前,也是不一样的,我想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尽量地以本来的面貌见人,今天演讲的内容是“喧嚣与真实”,这个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社会生活总体上看是喧嚣的,喧嚣是热闹的,热闹是热情,是闹,是热火朝天,也是敲锣打鼓,是载歌载舞,是一呼百应,是正声喧哗,是望风捕影,是添油加醋,是浓妆艳抹,是游行集会,是大吃大喝,是猜拳行令,是制造谣言,是吸引眼球,是人人微博,是个个微信,是真假难辨,是莫衷一是,是鸡一嘴鸭一嘴,是结帮拉伙,确实是众生喧哗。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本来面貌,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一个社会不喧嚣,当然了,我们冷静地想一想,我们从多个角度来考量一下,喧嚣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喧嚣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因为原始社会里是不喧嚣的,我们去参观半坡遗址的时候,我们想象当时的人们生活场面肯定是不喧嚣的,我们回想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那个时候也是不喧嚣的,但是我们想象我们最近几十年来,我们1958年大炼钢铁时很喧嚣,我们60年代文化大革命也是很喧嚣,后来改革开放前几年比较安静,但是最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喧嚣,这种喧嚣有的是有声的,是在大街上吵架,或者是拳脚相加,有时候是无声的,是在网络上互相对骂,我想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必须客观冷静的对待,既不能说它不好,也不能说它很好,所以这样一种现象,就像我刚才说的,实际上也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应该习惯喧嚣,我们要具备习惯喧嚣跟发现正能量的能力,我们也要具备从喧嚣中发现邪恶的清醒,要清醒地认识到,喧嚣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而使我们的社会真正能够保持稳定进步的是真实,因为工人不能只喧嚣不做工,农民不能只喧嚣不种地,教师不能只喧嚣不讲课,学生不能只喧嚣不上课。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实事求是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否则只喧嚣没饭吃。

关于真实,我想也是社会更加重要的基础,真实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本来面貌,也是事实的本来面貌。有时候喧嚣掩盖真实,或者说是会掩盖真相,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喧嚣不可能永远掩盖真相,或者说不能永远掩盖真实。这个我可以讲四个故事,来证明我这个论点。

第一个故事是,几十年前,大概在70年代的时候,我的一个闯关东的邻居回来了,在村子里面扬言他发了大财,说他去深山老林里面挖到了一棵人参,卖了几十万元的人民币,从村子东头搞到西头,又从西头搞到东头,让我们的村民们很多家里面争先恐后的请他吃饭,因为大家对有钱人还是很尊敬的,大家还是希望一遍遍听他讲述如何在深山老林里挖到了这一棵人参的经历,我们家当然也不能免俗,我们把他请来,坐在我家炕头上吃饭,我记得很清楚,他穿了一件在我们当时的农民眼里面看起来是很漂亮的黑色的呢子大衣,他即便坐在热炕头上也不脱下这件大衣,我记得我们家擀面条给他吃,我奶奶就发现他脖子上有一只虱子,于是他的喧嚣就被虱子给击破了,因为一个真正有钱的人是不会生虱子的,过去人讲说穷生虱子富生疖子,我们知道他并没有发财,尽管他永远不脱下来那件呢子大衣,但是他的内衣肯定很破烂。又过了不久,这个人的表弟也穿了一件同样的呢子大衣,奶奶问他,你这件大衣跟你表哥的很像,他说我表哥就是借我的,事实又一次击破了前面这个人喧嚣的谎言。

另外一个故事是,我在北京的检察院工作期间,曾经了解和接触了很多有关贪官的案件,当然我不是检察官,因为我们是新闻单位,要报道,我作为记者,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案例,其中在河北某地有一个贪官,他平常穿得非常朴素,他上下班骑自行车,他给人一种非常廉洁的外观形象。他每次开会都要大张旗鼓,义正词严的抨击贪污腐败。过了不久,检察院从他床下面搜出了几百万人民币。所以真实就把贪官关于廉洁、关于反腐败的喧嚣给击破了,事实胜于雄辩。

第三个就是我的亲身经历。2011年我在我的故乡写作,有一次到集上去买桃子,一个卖桃子的人看起来很剽悍,他也认识我,或者他认出了我,他一见面就说,你怎么还要来买桃呢?他点了我们市委书记的名字说,某某某给你送一车不就行了吗?然后我说我又不是当官的,他干吗要给我送?他马上说你是当兵的,实际上我也不是当兵的,我已经转业了,然后他说你们这些当兵的,我们白养了你们,连钓鱼岛都看不住,让小日本在那边占领。我说小日本也没有占领,他说反正你们当兵的白养了。我说那怎么办?他说很好办嘛,放一个烟幕弹就把问题全解决了。尽管我心里很不愉快,但我后来还是买了他五斤桃子,我说桃子甜吗?他说太甜了,新品种,我说你给我够秤,他说放心,结果回家一称桃子只有三斤多一点,他亏了我将近两斤秤,然后一吃又酸又涩,所以真实又一次把卖桃人的喧嚣给击破了。

第四个故事也是我的亲身经历,就是不久前的中考,我有一个亲戚,经常见,每次见他,他义愤填膺地痛骂当官的,咬牙切齿,怒发冲冠。但是今年他的儿子参加中考,离我们县最好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差了五分,他就找到我了,说就差了五分,你找一找人,让他去。我说现在谁还敢,现在反腐败的呼声如此高,现在为难了。他说我不怕花钱,我有钱,我说你让我去送钱,这不是让我去行贿吗?这不是腐败吗?你不是痛恨贪官污吏吗?现在你这样做不是让我帮着你制造新的贪官污吏吗?他说这是两码事,这是我的孩子要上学了。这个真实也把亲戚反对贪官污吏的喧嚣给击破了。

我对这四个故事的主人公没有任何讥讽嘲弄的意思,我也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假如我是我的那位亲戚,我的孩子今年中考差了几分,上不了重点中学,也许我也要想办法去找人,我也会跟我的亲戚说,不怕花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大家在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和家庭问题的时候,都是一个非常正派,非常刚强,非常廉洁,非常正直的人,而一旦我们碰到了这样的事情,尤其是涉及了孩子的事情,我们的腰立刻又软了,我们的原则立刻不存在了,我想这有人性的弱点,也有社会体制的缺陷。所以我讲这四个故事没有讥讽意义,而是要通过这四个故事来反省,让每个人在看待社会问题的时候,在面对社会喧嚣的时候,能够冷静的来想一想喧嚣背后的另一面。

我是一个写小说的,说得好听点是一个小说家。在小说家的眼里,喧嚣与真实都是文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写喧嚣,但是我认为,应该把更多的笔墨用到描写真实上,当然了,小说家笔下的真实,跟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是有区别的,是不一样的,它也可能是夸张的,也可能是变形的,也可能是魔幻的,但是我想夸张变形和魔幻实际上是为了更加突出真实的存在和真实的力度,总而言之,面对当今既喧嚣又真实,万象风云的社会,一个作家应该坚持这样几个原则,或者说几个方法来面对社会现实。第一我们要冷静的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过去说,我们要研究一个人,就是要听其言观其行,我们要察言观色,观察会让你获得外部大量信息,然后我们要运用我们的逻辑来进行分析,我们要考量现实,我们也要回顾历史,我们还要展望未来。然后通过分析得到判断,然后在这样的观察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展开我们的描写,然后给读者一个丰富的文学世界。

【现场互动】

问:在您的书《檀香刑》里,有很多关于行刑的描写,当我看到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就为之一震,因为我工作的原因,我经常想到甲方乙方的关系,特别像檀香刑里描写的,您怎么看这种折磨和这里面隐含的善与恶?

莫言:这是我2000年出版的一部小说,到现在14年过去了,这里面确实有几个章节涉及行刑的过程,我这样写的目的不是要展示残酷,而是用这样的描写来刻画人性,因为鲁迅先生在好几个小说里描写了受刑的人,也描写了看客。看客的心态是鲁迅先生的一大发现,每个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看客,我们都在看热闹,我想在大清国灭亡之前,废除了腰斩,但是斩首还是存在的,那时候每当在北京的菜市场行刑的时候,都会万人空巷,而且官方也希望老百姓看,这样也一直延续到后来文革,游街示众,通过这个方式来惩戒其他老百姓,告诉他们你们不要犯法,犯了法要得到这样的报应。所以看客心态是鲁迅先生的一大发现,他描写了看客的心理,但是没有描绘执行的人,没有对刽子手来做研究,当然我弥补的未必全面,我想刽子手的人格也很分裂,一方面他杀人了,另外一方面他也是执行了上司的命令,真正杀人的是封建王朝,是皇上,没有这样一个人执行也不行,所以《檀香刑》里面出现了这样的描写,希望刽子手手艺特别高强,不要在砍人的时候磨磨蹭蹭,所以我的小说里主要是这方面来揭示人性方面的阴暗面,当然,可能比较优雅的读者看了会受刺激。

问:作为很多人的偶像,您自己有偶像吗?

莫言:这次来广州有一个重大的发现,男人剃了光头是很美的。因为最近十几年来,我一直为我头上疏松的头发烦恼,一鞠躬它会滑下,一刮风也会滑下,这次接触了好几个朋友,都是光头,我回去也考虑一下是否也剃个光头,这就让我有借鉴作用。

问:我们各自的烦恼是不一样的,您刚刚说到了行刑的描写,听说您家那边现在土都变得很值钱了。

莫言:这也是一种喧嚣,当然我想在2012年刚宣布得奖的时候,我们家老家房子确实热闹了一些,很多邻县的文学爱好者去看了,但是看了以后很失望,当时院子里面,我父亲种了一点胡萝卜,确实有人把胡萝卜挖下来了,也有人说想挖一块砖回去,但实际上并没有这样做,这是夸张的说法,我反倒希望他们把旧房子拆了。那时村里有个老太太没有房子住,就借我们的旧房子住,后来一直住着,等老太太去世了以后,我也有一点名气了,想拆房子,可当地政府希望能够不拆,所以就留下来了。

问:莫言老师在您获奖前后,刚刚您提到老家的一些人和当地政府,可能前后应该对您的态度有些变化,您觉得这是世态炎凉还是理所当然呢?

莫言:我们当地政府有一些官员是我的朋友,因为我从80年代写完《红高粱》之后,在我的老家就出名了。当然这个名是两方面的,好多方面说,大家知道这个人写小说得过奖,坏的方面说,他小说里面糟蹋我们乡亲了,说我们酿酒往酒里撒尿等等,好在当时县里领导比较有文学修养,从那个时候,我跟他们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得奖以后,也没有特别把我的待遇升格了,因为彼此都很了解,都知道莫言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而且没有任何神秘感,天天在一块混当然没有神秘感。所以我想一个父亲哪怕当了大将军,在老婆孩子眼里依然只是男人,我想对我来说,在我的乡亲们心中是一样的,我最近看到有人采访我的小学同学,他们有几个特别说实话,说我学习的时候根本不行,老抄别人的作业,打架也打不过,确实是这样。

问:您怎么能把这事忘了呢?

莫言:我没忘,人的记忆是有选择的,我老记得我的光彩史,不光彩的事立刻就忘了,我忘了,我的小伙伴们没忘掉,你们可以到网上去看看《红高粱》的孩子们。

问:您对于中国的年轻作家和对中国有引领作用,您有怎样的价值观? 莫言:文学的作用管它准确不准确,文学的作用是这样,它没那么具体,确实在人类历史上因为一部小说爆发了一场战争。这样的情况确实发生过,像美国南北战争好像就是因为一部小说,我想更多的情况下,文学对人的影响还是潜移默化的,它不是教科书,它也不是宣传品,它是用形象的方式,优美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把作家的精神传给读者,读者在当中受到影响。

问:您对现在一些青年作家,比如韩寒、郭敬明这类的作家有什么看法,特别是他们的作品,比如《小时代》有什么看法?

莫言:这是个老问题,我回答很多遍了,第一我对这两个作家一直很欣赏,当然欣赏的角度也不一样。我确实读过他们的书,但是他们最近拍的电影我没看,我觉得这个无可厚非,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要描写的内容,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要表达的感情。50后我们这样的作家代替不了他们,当然,他们也覆盖不了我们,也就是说,他们有自己的观众和读者,表达的是自己的情感,描写了他们自己的生活,我认为这是社会发展,文学发展必然的结果,他们也很快会被90后或者00后的年轻作家,不是覆盖,也不是超越,90后和00后也会写出跟他们不一样的作品来。

问:在现实生活中您更多的生活在喧嚣之中还是真实之中,在喧嚣的社会中,您是怎么样找回真实的自己,怎样维持真实的自我?

莫言:我是交替生活在喧嚣和真实里面,现在我们生活在喧嚣里,但这也是我自愿的,因为面对面跟广大读者交流非常有意思。我在说话讲故事的时候,也在反省自我,当然,我想作为一个作家,或者是因为我的个性,我还是喜欢相对安宁的生活,有的作家可以在咖啡馆大街上写作,我还是愿意躲到不被干扰的地方去。一个人有两个层面,如果把个性非常安静的人,把他放到荒岛上十年,他也想寻找城市,把喜欢热闹的人放到特别嘈杂的地方他也想寻找宁静,这不是绝对的。

问:第一个问题是,莫言老师现在是怎么分配自己每天的24小时?第二个问题比较严肃,有人说您的诺贝尔奖给现在中国商业文学一个发展,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莫言:一天24小时,我的分配是这样的,有个大概的计划,这个月几号要去参加什么活动,具体到每一天,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只能这样回答第一个问题。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没有给任何文学一个发展,商业文学跟所谓的纯粹文学也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过去老说通俗文学,这个分法实际上也未必科学,因为任何所谓的严肃文学里都包含了通俗文学的元素,通俗文学里也有严肃文学的描写,所以诺贝尔文学奖跟商业文学没有任何的排斥。

问:当你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为什么从童年开始写感言?

莫言:这个演讲非常有限,只有40分钟,第二个,一个作家在这样的一个比较隆重的时刻,确实要想表达的内心情感很丰富,想说的话很多,所以只能选择一个部分。我想对一个人来讲,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对一个作家来说,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童年记忆,因为这两个原因,我就讲了跟母亲有关的故事。

(莫言 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20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第四篇:布罗茨基逆自己的痛苦而行

布罗茨基逆自己的痛苦而行

布罗茨基:逆自己的痛苦而行日期:[2008年9月21日] 版次:[GB19] 版名:[阅读周刊 关注]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条

《布罗茨基传》,刘文飞著,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0月版,28.00元。

《文明的孩子》,布罗茨基著,刘文飞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5月版,18.00元。

《见证》,所罗门·伏尔科夫著,叶琼芳译,花城出版社1998年1月版,23.00。

《布罗茨基谈话录》,约瑟夫·布罗茨基、所罗门·沃尔科夫著,马海甸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4月版,39.00元。

约瑟夫·布罗茨基15岁便退学进入社会,先后当过火车司炉工、板金工、医院陈尸房工人、地质勘探队的杂务工等。1955年开始写诗。1964年,布罗茨基被法庭以“社会寄生虫”罪判处5年徒刑。服刑18个月后,经过一些苏联著名作家和艺术家的干预和努力而被释放。1972年被苏联驱逐出境。不久,他接受美国密执安大学的邀请,担任住校诗人,1977年,加入美国国籍。

侨居国外期间,布罗茨基又以十多种语言出版了他的选集,1987年,由于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96年1月28日,布罗茨基因心脏病发作,在睡眠中逝世,享年55岁。

布罗茨基在前苏联被关押被流放最后被逐出祖国的受迫害的经历,读者多少知道一点,但没有一本书有这本谈话录讲得那样详细,甚至比他到美国后撰写的自传散文《小于一》还要细致,在自己的文章中出于风度和骄傲,布罗茨基显然简化了自己受虐的过程和情节,而是致力于分析这种痛苦。

有如即兴创作的谈话

看一个作家的作品和与他交谈,是两种全然不同的体验。通常,写作———哪怕是不那么出色的写作,也会给人留下较为严谨的印象,你可以清晰感受到作者思考揣摩的痕迹,你可以发现他在挑选一个准确词语时的煞费苦心。可是当你和他面对面谈话的时候,那种凝重的感觉将会减弱许多,他甚至可能是一个风趣的妙语连珠的人,或者相反他也有可能让我们大失所望,竟然是一个闷葫芦。因为很简单,当我们交谈时,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是如此之少,比如当你的谈话对象结束一个提问,正常情况下你得在数秒内给出回答,否则那将是一段让谈话者双方都倍感压力的沉默,当然也许你是一个极为谨慎的作家,那么你可以通过支支吾吾换来多几秒钟的遣词造句的时间,可是对比于你独自在屋子里的写作(你甚至可以为一个合适的句子,平心静气地斟酌一个钟头),谈话永远是仓促的。也因为这个原因,作家的作品集似乎总是要比他的谈话录更有价值,但是另一方面在谈话中倒是更容易见出一个作家的性情———他用不着或是来不及在自己谈话的同时迅速地打量自身,以便以自己较好的一面展示于人。高质量的谈话经常会使参与者道出令他们自己都觉得惊讶的看法和结论,在某种程度上,谈话就是一次即兴创作,状态好的时候,那种瞬间的爆发力也是那种苦心积虑的思考无法企及的。

具体到《布罗茨基谈话录》,这无疑是一部有魅力的谈话录,访问者沃尔科夫本身是一位音乐家和文化史家,熟悉乃至精通俄罗斯诗歌和文学史,1978年秋天,他去听布罗茨基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讲座,深受震动,遂产生编撰《布罗茨基谈话录》的动机,并很快征得布罗茨基的同意。两人的谈话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断断续续持续到1996年布罗茨基心脏病发辞世。这一“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显然没有辜负两位谈话者的苦心,这是不可多得的精彩的谈话录。《布罗茨基谈话录》有两个基本主题:一是诗歌,具体地说是布罗茨基一直推崇的几位诗人———茨维塔耶娃、阿赫玛托娃、奥登、弗罗斯特等,这几个诗人书中都专章谈到;一是布罗茨基个人的近乎传奇般的经历,他在前苏联被关押被流放最后被逐出祖国的受迫害的经历,读者多少知道一点,但没有一本书有这本谈话录讲得那样详细,甚至比他到美国后撰写的自传散文《小于一》还要细致,在自己的文章中出于风度和骄傲,布罗茨基显然简化了自己受虐的过程和情节,而是致力于分析这种痛苦。

对于自己喜欢的这几位诗人,布罗茨基都撰文介绍过,关于茨维塔耶娃的《诗人与散文》、关于阿赫玛托娃的《哀泣的缪斯》、关于奥登的《析奥登的〈1939年9月1日〉》、关于弗罗斯特的《悲伤与理智》。这是尽显布罗茨基出众的批评才华的文章,主要在诗艺上探讨这几位诗人的作品,只有在《哀泣的缪斯》一文中,才少许带出阿赫玛托娃的传记资料,布罗茨基这样描述阿赫玛托娃的外貌:“她看上去相当漂亮。五英尺十一英寸的身材,乌黑的头发,白皙的皮肤,雪豹一般灰蓝色的眼睛,苗条的、柔软得难以置信的身段。”但是在文章中你仍然找不到布罗茨基和阿赫玛托娃私人交情的例证,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任何一个自尊的诗人而言,在他评述一个朋友的诗作时带出这种友情,不仅是侮辱了这友情,通常也会影响到批评的公正,哪怕仅仅是在感觉上。可是在谈话中,则有大量的交往细节,谈话的确和文章所负载的道德责任不同,在谈话中谈及自己的朋友实在要自然得多,况且还是在另一位好奇者不断的追问和引诱下。

布罗茨基热爱的诗人

四位诗人中,布罗茨基和阿赫玛托娃、奥登有过直接的交往,没见过茨维塔耶娃和弗罗斯特,纯粹是热爱他们的诗歌,可是这热爱也很自然令他去了解他们,那么在谈话中我们仍然获知了茨维塔耶娃和弗罗斯特生活中的某些“秘密”。可是为什么要知道这些秘密呢?众所周知,诗人的生活和他的作品并不存在简单的因果逻辑关系,并不是说他蒙受了苦难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在谈话里,布罗茨基也反复谈到这一点:“在文学中,就像在音乐中一样,体验是某种次要的东西。”“谈生活———无非是猫抓自己的尾巴,瞎折腾。”可是每个作家都只能以自己的生活作为写作素材,那么生活和作品表面上的矛盾之处,则恰恰是值得我们细究的地方,那里面藏有写作最深的秘密,布罗茨基显然对此亦深有感触,也有很深入的思考。从另一个意义上,我们仍然可以说,我们对一个诗人了解得越多,对他的诗也就理解得越深。

毋庸置疑,茨维塔耶娃是布罗茨基最推崇的20世纪诗人,他在谈话中也反复申明此点,布罗茨基认为茨维塔耶娃是“加尔文式”的诗人,这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对自己的良心和意识的十分严厉的清算。沃尔科夫在此时不失时机地抖出猛料(对我而言),茨维塔耶娃的丈夫埃夫隆曾经参与过苏联情报机关的间谍活动,也就是对叛逃者伊格纳季·列依斯的追杀,并说埃夫隆是“最阴暗的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间谍。”而茨维塔耶娃“很显然,一直到最后都是完全接受并支持埃夫隆的”。这个猛料在他们那个圈子里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我以为布罗茨基的辩护仍然是有力的:茨维塔耶娃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爱上埃夫隆,并且一直爱她,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像一只狗那样”跟着埃夫隆。忠贞于自己———这就是她的行为道德。对于茨维塔耶娃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直观的恶的教训,而一个诗人是不会随便抛弃这样的教训的。灾难就是灾难,在灾难中可以学会很多东西。而且茨维塔耶娃对埃夫隆还有愧疚,他们有三个孩子,三个孩子模样各不相同,他们长得不太像爸爸,至少她自己是这样认为的,这会使她不太急于去充当埃夫隆的法官。后者会牵出茨维塔耶娃私生活的另一面,在中国也许会有刻板的道学家对此会对茨维塔耶娃大加挞伐,可是至少对布罗茨基和沃尔科夫而言,私生活的放纵的确对诗人来说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至少无关作品的优劣。

阿赫玛托娃则是20世纪俄罗斯诗歌另一个传奇。她的前夫是古米廖夫,20世纪初重要的艺术流派阿克梅派的领袖,后被莫须有的罪名被处以极刑,她和茨维塔耶娃及曼杰什坦姆都是至交,她一生中都不乏仰慕者和追求者(著名的有莫迪利阿尼、以赛亚·柏林),说她是白银时代的皇后也许是恰当的称谓。在阿赫玛托娃晚年,她周围又聚拢了一群出色的年轻诗人,奈曼、莱茵、博贝舍夫和布罗茨基,他们常常去圣彼得堡郊区阿赫玛托娃的住处拜访她,而阿赫玛托娃会给他们朗诵自己的近作,听取这些年轻诗人的意见。有一个冬天,布罗茨基甚至在阿赫玛托娃住处附近租了间别墅,那时“我确实每天都去看望她,话题完全和文学无涉,谈的是人们之间———我斗胆说一句———是相互的依恋”。在谈话中,狡猾的提问者沃尔科夫提到,阿赫玛托娃对自己儿子的命运是否带有某些冷漠?布罗茨基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给予了精彩的回答:“不,生活中恰好没有冷漠。冷漠———如果这句话在这儿一般来说是适用的话———它与创作与生俱来……你用这种或那种方式努力营造悲剧的效果,似乎在用这种或那种诗行无意地违背真理,逆自己的痛苦而行。”这当然也是布罗茨基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

超越苦难

读者多少了解布罗茨基因为“社会寄生虫”的罪名被捕入狱,他和庭审法官的对话曾经在西方广为流传,后来又有学者对“布罗茨基案件”做了详细调查,还出版了专著,事件中的黑色幽默色彩尽显专制制度的荒谬可笑,可是对当事人来说,这是不折不扣的灾难。在谈话录中,我们知道布罗茨基初次被捕时的恐惧,“第一次抓我时我很害怕,通常抓人都很早,早上六点钟”。也更详细地知道他在精神病院中所受的折磨:“第一晚,我旁边单人床上的那个人就自杀了,他切断了血管。”“在那儿人们用各种愚蠢的念头刺激你,将一些药硬塞给你吃。”“你躺着在阅读,突然来了两个护理员,从床上拽起你,用床单捆上浸到浴缸里,然后把你从浴缸拽起,但不解开床单,这种床单就在你身上结成硬块。”“他们用拳头敲你,搧你嘴巴。”难怪阿赫玛托娃曾经感叹道:“他们给我们这个红头发小伙(指布罗茨基)制造了怎样一份传记阿!这经历他似乎是从什么人那儿租用来的。”

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我们暂且说是苦难吧,有人正视它,比如同样有过劳改营经历的索尔仁尼琴,他的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古拉格群岛》等堪称是那个时代的史诗,一种直接的对抗。布罗茨基有自己的方式,那就是从更高的角度去观察和俯视乃至蔑视它。诗人米沃什曾经准确地评论过,布罗茨基“不是一个政治诗人,他不会跟几乎不配享有跟他辩论特权的对手争辩。他却介入一种活动形式,被时间的暴君们解开脚镣的诗艺”。布罗茨基善于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思考这些生活中不期然的苦难或者说恶,1984年在布罗茨基任教的威廉斯学院毕业典礼上布罗茨基做了《毕业典礼致辞》的演讲,对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恶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不用说那些磨难给他的思考增添了韧性:“世上最容易翻转过来并从里到外碰得焦头烂额的,无过于我们有关社会公义、公民良心、美好未来之类的概念了。”“对抗恶的最切实的办法是极端的个人主义、独创性的思想、异想天开,甚至———如果你愿意———怪僻。”1987年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布罗茨基再进一步,将善恶问题归属于美学的门下———美学是伦理学之母,提出“‘好’和‘坏’的概念首先是美学的概念,它们先于‘善’和‘恶’的概念”。

实事求是地说,布罗茨基的散文和诗歌要比这本谈话录更有文学价值,谈话录中的精辟观点在他那些著名的散文中多半更为系统地论述过。但是谈话录仍然很吸引我,因为那些诗人们的故事,诗歌和别的文学门类有点不同,一旦你喜欢某人的诗歌,很自然地就会对某人本身发生兴趣,想象他的模样和言谈,想象他的喜悦和悲伤,仿佛就是我们自己的喜悦和悲伤。诗歌也许就是人的灵魂的外衣吧,诗歌有多绚烂似乎那位诗人就应该多有魅力,布罗茨基的谈话为此添加了新的证明。布罗茨基喜欢的几位诗人,我也都喜欢,以前只是沉浸在他们各自的文本中,而藉由布罗茨基的谈话,这些人物被串联在一起,恍惚舞台上原本孤立的演员开始发生互动,他们的面目、表情和体态也就愈发清晰了。就像一幅木刻,他们的形象最终凸显在原本平整的木板上,几乎触手可及。

□凌越(诗人,广州)

第五篇:1901-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最全书单

1901-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最全书单 1、1901年

得主:苏利〃普吕多姆 代表作:《孤独与深思》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2、1902年

得主:特奥多尔〃蒙森 代表作:《罗马史》

获奖理由: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3、1903年

得主:比昂斯滕〃比昂松 代表作:《挑战的手套》

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4、1904年

得主1:何塞〃埃切加赖 代表作:《伟大的牵线人》

获奖理由: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得主2: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 代表作:《金岛》

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5、1905年

得主:亨利克〃显克维支

代表作:《第三个女人》《你往何处去》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6、1906年 得主:乔祖埃〃卡尔杜齐 代表作:《青春诗》

获奖理由: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7、1907年

得主: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代表作:《老虎!老虎!》

获奖理由: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8、1908年

得主:鲁道尔夫〃欧肯 代表作:《精神生活漫笔》

获奖理由: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9、1909年

得主:西尔玛〃拉格洛夫(女)代表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获奖理由: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10、1910年

得主: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 代表作:《特雷庇姑娘》

获奖理由: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至境。11、1911年

得主:莫里斯〃梅特林克 代表作:《花的智慧》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12、1912年

得主:盖哈特〃霍普特曼 代表作:《群鼠》

获奖理由: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13、1913年

得主: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代表作:《吉檀枷利—饥饿石头》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14、1914年

未颁奖 15、1915年

得主:罗曼〃罗兰

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

获奖理由: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16、1916年

得主:魏尔纳〃海顿斯坦姆 代表作:《朝圣年代》

获奖理由: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17、1917年

得主1:亨利克〃彭托皮丹 代表作:《天国》

获奖理由:由于他对当前丹麦生活的忠实描绘。得主2:卡尔〃耶勒鲁普 代表作:《磨坊血案》

获奖理由:因为他多样而丰富的诗作——它们蕴含了高超的理想。18、1918年

未颁奖 19、1919年

得主:卡尔〃施皮特勒 代表作:《奥林帕斯之春》

获奖理由: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20、1920年

得主:克努特〃汉姆生

代表作:《大地硕果—畜牧曲》

获奖理由: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长》。21、1921年

得主:阿纳托尔〃法郎士 代表作:《苔依丝》

获奖理由: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22、1922年

得主: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 代表作:《不吉利的姑娘》

获奖理由:由于他以适当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23、1923年

得主:威廉〃勃特勒〃叶芝 代表作:《丽达与天鹅》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24、1924年

得主: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 代表作:《福地》《农夫们》 获奖理由: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夫们》写得很出色。25、1925年

得主:乔治〃萧伯纳 代表作:《圣女贞德》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26、1926年

得主:格拉齐亚〃黛莱达(女)代表作:《邪恶之路》

获奖理由: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27、1927年

得主:亨利〃柏格森 代表作:《创造进化论》

获奖理由: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技巧。28、1928年

得主:西格里德〃温塞特(女)代表作:《新娘—主人—十字架》

获奖理由:主要是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29、1929年

得主:保尔〃托马斯〃曼

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30、1930年

得主:辛克莱〃刘易斯 代表作:《巴比特》 获奖理由: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31、1931年

得主: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 代表作:《荒原和爱情》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32、1932年

得主:约翰〃高尔斯华绥 代表作:《有产者》

获奖理由: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33、1933年

得主: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 代表作:《米佳的爱》

获奖理由: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34、1934年

得主:路伊吉〃皮兰德娄

代表作:《寻找自我》《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获奖理由: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35、1935年

未颁奖 36、1936年

得主:尤金〃奥尼尔 代表作:《天边外》

获奖理由: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37、1937年

得主:罗杰〃马丁〃杜〃加尔 代表作:《蒂伯—家》 获奖理由: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伯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38、1938年

得主:赛珍珠(女)代表作:《大地》三部曲

获奖理由: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39、1939年

得主: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 代表作:《少女西丽亚》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描绘两样互相影响的东西——他祖国的本质,以及该国农民的生活时——所表现的深刻了解与细腻艺术。40、1940年

未颁奖 41、1941年

未颁奖 42、1942年

未颁奖 43、1943年

未颁奖 44、1944年

得主:约翰内斯〃威廉〃扬森 代表作:《漫长的旅行》

获奖理由:由于籍著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新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45、1945年

得主: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女)代表作:《柔情》 获奖理由: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46、1946年

得主:赫尔曼〃黑塞 代表作:《荒原狼》

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47、1947年

得主:安德烈〃纪德

代表作:《田园交响曲》《背德者》

获奖理由:为了他广泛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48、1948年

得主: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代表作:《四个四重奏》

获奖理由: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49、1949年

得主:威廉〃福克纳

代表作:《我弥留之际》《喧哗与骚动》

获奖理由: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50、1950年

得主:帕特兰〃亚瑟〃威廉〃罗素 代表作:《哲学—数学—文学》

获奖理由: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51、1951年

得主: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 代表作:《大盗巴拉巴》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恒的疑难寻求解答所表现出的艺术活力和真正独立的见解。52、1952年

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代表作:《爱的荒漠》

获奖理由:因为他在他的小说中剖析了人生的戏剧,对心灵的深刻观察和紧凑的艺术。53、1953年

得主:温斯顿〃丘吉尔 代表作:《不需要的战争》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54、1954年

得主:欧内斯特〃海明威 代表作:《老人与海》

获奖理由: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于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55、1955年

得主:赫尔多尔〃奇里扬〃拉斯克内斯 代表作:《渔家女》

获奖理由: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56、1956年

得主: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代表作:《悲哀的咏叹调》

获奖理由: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57、1957年

得主:阿尔贝〃加缪 代表作:《局外人》 获奖理由: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58、1958年

得主: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代表作:《日瓦戈医生》

获奖理由:在当代抒情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上,他都获得了极为重大的成就。59、1959年

得主: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代表作:《水与土》

获奖理由: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悲剧性体验。60、1960年

得主:圣琼〃佩斯 代表作:《蓝色恋歌》

获奖理由: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象,表达了一种关于如今这个时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61、1961年

得主:伊沃〃安德里奇 代表作:《桥〃小姐》

获奖理由:由于他作品中史诗般的力量——他籍著它在祖国的历史中追寻主题,并描绘人的命运。62、1962年

得主:约翰〃斯坦贝克 代表作:《人鼠之间》

获奖理由: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63、1963年

得主:乔治〃塞菲里斯 代表作:《“画眉鸟”号》 获奖理由:他的卓越的抒情诗作,是对希腊文化的深刻感受的产物。64、1964年

得主:让〃保罗〃萨特 代表作:《词语》

获奖理由: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65、1965年

得主: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 代表作:《静静的顿河》

获奖理由: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籍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66、1966年

得主1:奈莉〃萨克斯(女)代表作:《逃亡》

获奖理由: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了以色列的命运。得主2: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 代表作:《行为之书》

获奖理由: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67、1967年

得主: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代表作:《玉米人》

获奖理由: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明生动。68、1968年

得主:川端康成

代表作:《雪国〃千只鹤〃古都》

获奖理由: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69、1969年 得主:萨缪尔〃贝克特 代表作:《等待戈多》

获奖理由: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70、1970年

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代表作:《癌症楼》《古拉格群岛》

获奖理由: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71、1971年

得主: 巴勃鲁〃聂鲁达 代表作:《情诗〃哀诗〃赞诗》

获奖理由: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72、1972年

得主: 亨利希〃伯尔 代表作:《女士及众生相》

获奖理由: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73、1973年

得主:帕特里克〃怀特 代表作:《风暴眼》

获奖理由: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74、1974年

得主1: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代表作:《露珠里的世界》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得主2:埃温特〃约翰逊 代表作:《乌洛夫的故事》

获奖理由: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75、1975年 得主: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代表作:《生活之恶》

获奖理由: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76、1976年

得主:索尔〃贝娄 代表作:《赫索格》

获奖理由: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77、1977年

得主: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代表作:《天堂的影子》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今天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78、1978年

得主: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代表作:《魔术师〃原野王》

获奖理由: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79、1979年

得主:奥德修斯〃埃里蒂斯 代表作:《英雄挽歌》

获奖理由: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代人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80、1980年

得主:切斯拉夫〃米沃什 代表作:《拆散的笔记簿》

获奖理由: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81、1981年

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 代表作:《迷茫》

获奖理由: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82、1982年

得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代表作:《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获奖理由: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83、1983年

得主:威廉〃戈尔丁 代表作:《蝇王〃金字塔》

获奖理由: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84、1984年

得主: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代表作:《紫罗兰》

获奖理由: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85、1985年

得主:克洛德〃西蒙

代表作:《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获奖理由:由于他善于把诗人和画家的丰富想象与深刻的时间意识融为一 体,对人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86、1986年

得主:沃莱〃索因卡 代表作:《雄狮与宝石》

获奖理由:他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87、1987年

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

代表作:《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88、1988年

得主:纳吉布〃马哈富兹 代表作:《街魂》

获奖理由: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89、1989年

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 代表作:《为亡灵弹奏》

获奖理由: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90、1990年

得主:奥克塔维奥〃帕斯 代表作:《太阳石》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91、1991年

得主:纳丁〃戈迪默(女)代表作:《七月的人民》

获奖理由: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92、1992年

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 代表作:《西印度群岛》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93、1993年

得主:托妮〃莫里森(女)代表作:《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

获奖理由: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94、1994年

得主:大江健三郎

代表作:《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获奖理由: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95、1995年

得主:谢默斯〃希尼

代表作:《通向黑暗之门》《在外过冬》

获奖理由: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96、1996年

得主:维斯瓦娃〃辛波丝卡(女)

代表作:《向自己提出问题》《呼唤雪人》

获奖理由: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97、1997年

得主:达里奥〃福

代表作:《喜剧的神秘》《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

获奖理由: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98、1998年

得主:若泽〃萨拉马戈 代表作:《失明症漫记》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99、1999年

得主:君特〃格拉斯 代表作:《铁皮鼓》

获奖理由: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100、2000年

得主:高行健 代表作:《灵山》

获奖理由: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101、2001年

得主:维〃苏〃奈保尔

代表作:《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街》

获奖理由: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102、2002年

得主:凯尔泰斯〃伊姆雷 代表作:《无形的命运》

获奖理由: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划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103、2003年

得主: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代表作:《耻》《幽暗之乡》

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104、2004年

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女)代表作:《钢琴教师》《死者的孩子》

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105、2005年

得主:哈罗德〃品特

代表作:《看房者》《生日晚会》《归家》 获奖理由: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106、2006年

得主:奥尔罕〃帕慕克 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

获奖理由: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107、2007年

得主:多丽丝〃莱辛(女)代表作:《金色笔记》

获奖理由: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108、2008年

得主:勒〃克莱齐奥 代表作:《战争》

获奖理由:展现了新的起点、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狂喜;作为探险者,发掘了隐藏于主流文明底部和外部的人性。109、2009年

得主:赫塔〃米勒(女)

代表作:《呼吸钟摆》《河水奔流》《行走界线》《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获奖理由: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110、2010年

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代表作:《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城市与狗》

获奖理由: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111、2011年

得主: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代表作:《十七首诗》《途中的秘密》 获奖理由: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112、2012年

得主:莫言

代表作:《红高粱》《丰乳肥臀》《蛙》

获奖理由:用幻觉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113、2013年

得主:艾丽斯〃芒罗(女)

代表作:《快乐影子舞》《逃离》 获奖理由:当代短篇小说大师。114、2014年

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代表作:《暗店街》《星形广场》《青春咖啡馆》

获奖理由: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115、2015年

得主: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女)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获奖理由:多样声音的作品,一座记录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碑。116、2016年

得主:鲍勃〃迪伦

代表作:《答案在风中飘》、《像一块滚石》、《时光慢慢流逝》 获奖理由: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下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演讲词(精选五篇)

    1. 下面是索尔仁尼琴获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说词,当时他因故未能前去现场领奖。(1969年他被前苏联作协开除,翌年获奖,前苏联官方认为这是“冷战性质的政治挑衅”。) 这篇演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经典语录大全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经典语录大全 1. 作品的影响力要靠读者来发现。有些作品名声很大,但它确实没有多少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所以不能靠名声来判断价值,还有比名声更有价......

    201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芒罗的获奖感言

    瑞典文学院10日宣布,将XX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 芒罗。她也是第13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作家。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 恩隆德当天中午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

    1901-200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及授奖辞

    1901—200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及其授奖辞 1901年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 法国诗作揭示了崇高的理想主义,完美的艺术造诣以及心灵与智慧两种素质的珍贵结合。 1902年......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与获奖作品及其获奖理由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与获奖作品及其获奖理由 1900年代 1901年 法国苏利·普吕多姆 “他的诗歌作品是高尚的理想主义、完美的艺术的代表,并且罕有地结合了心灵与智慧。”1902......

    最不为人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轶事

    最不为人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轶事 一、那个勤奋的小说家 昨晚8时许,记者见到曹树莹,得知莫言获奖,他着实高兴,在酒至微醺中回忆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与莫言有关的点点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日前为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题字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日前为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题字,横匾上从左到右题了“乾隆石经”4字,即惹来网民抨击,指“题书错向”。 据香港《明报》网站5月12日报道,有国学专家表示,北......

    “莫言好动贪玩,也嗜书如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莫言好动贪玩,也嗜书如命”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在管谟欣的印象中,小时候的莫言是个“调皮蛋子”,“他好动,也贪玩,什么都喜欢摸摸看看,第一次看到别人拿弹弓,他非要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