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评价

时间:2019-05-15 06:5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评价》。

第一篇: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评价

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评价

摘 要: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以来,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日益复杂。为系统反映2006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路径的变化,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以2006~2014年年报数据为基础,通过定量数据分析与定性描述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整体不断提升,但在风险文化培育、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及信息披露制度规范等方面仍需加强。

关 键 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财务数据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6)02-0033-11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of 16 Listed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Data from 2006~2014

Qin Hongjun

(1.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 300270;

2.Tianji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Tianjin 300204)

Abstract: Since the overall opening up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in 2006,the environment for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ex.In order to reflect the changes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improve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capacity,the paper mad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risk management capacity of 16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by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and 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data from 2006 to 2014.The result shows that although 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capacity is improving constantly,there are still a lot need to be done in the cultivation of risk culture,mechanism for risk alarming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financial data

金融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职能。[1] 如何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是每个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管理的重要环节。2006年入世保护期结束以后,国内商业银行直面全球市场,经营管理的风险程度日益加大。因此,无论是出于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需要,还是出于满足不断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各商业银行都必须不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以实现可持续经营。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就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言,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两大体系包括美国“CAMELS”体系和英国“ARROW”体系。美国的“CAMELS”体系,又称为“骆驼”评价体系,它是目前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信用状况等进行的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和指标化的综合等级评定制度,重点关注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流动性等指标。“骆驼”评价体系的特点是单项评分与整体评分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评价风险管理能力为导向,充分考虑到银行的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层次,是分析银行运作是否健康的最有效的基础分析模型。[2] 英国的“ARROW”体系,又称为风险资源操作框架,是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体系。[3] 该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战略、信用及操作风险、财务稳定性、产品/服务的性质、组织、内控体系、董事会管理层及员工、合规性要求及客户服务等方面。[4]

就国内而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综合评价体系主要指“腕骨”体系。“腕骨”体系是结合了巴塞尔Ⅲ的先进监管理念以及中国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表现等因素,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初创立的全新监管体系。该体系由七大类共计13个指标组成,其中七大类指标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大额风险集中度、拨备覆盖、附属机构、流动性及案件防控的首字母组合正好是“CARPALS”,故称之为“腕骨”体系。[5] 此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大型银行进行监管评价,全面提升了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等监管标准,对国内银行影响深远。[6]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在充分比较美国的“CAMELS”体系、英国的“ARROW”体系及我国的“CARPALS”体系的基础上,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4年的年报数据为依据,选取反映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及风险抵御能力的五大类共计12个指标,组成商业银行综合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通过表7可以发现,国有银行中的农业银行非信用贷款比一直最高,意味着农业银行对贷款的抵押物要求较高;在股份制银行里,华夏银行非信用贷款比大,其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较强;3家城市商业银行中,除了宁波银行外,另外两家银行的非信用贷款比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风险有所下降。

3.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比较分析

“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例”是最大10个客户贷款额占该银行总贷款比例。若比率越高,则银行贷款集中度越高。因此,最大10家贷款比越小意味着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越好。2006~2014年,16家上市银行的最大10家贷款比如表8所示。

通过表8可以发现,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总体均处于下降趋势,表明贷款集中度进一步下降。国有商业银行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农业银行,从2007年的33.52%降到了2014年的14.43%;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平安银行的下降幅度最大,兴业银行的下降幅度最小;城市商业银行中,北京银行的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远高于其余两家,并且处于16家银行中的最高值,贷款风险突出。

(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比较分析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不能随时满足客户取款或贷款需求,从而使银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10]流动性风险作为商业银行正常交易的产物,产生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因此,本文选取现金资产比和人民币存贷比两个指标来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1.现金资产比比较分析

现金资产比即银行所持有的现金与自身总资产比率。现金资产比正向描述了银行资产流动性及相应风险管理能力水平,该指标越高则商业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越低。2006~2014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比如表9所示。

就现金资产比而言,通过表9可以发现,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比相对平稳。国有商业银行中,农业银行与工商银行两行现金资产比普遍高于其他银行,其中农业银行现金资产比在2014年为17.17%,为16家银行中的最高值;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华夏银行现金资产比的平均水平最高,2014年达到15.78%;城市商业银行中宁波银行变化明显,2007年现金资产比达到最高16.39%,而后逐渐与其他两家城市商业银行持平。

2.人民币存贷比比较分析

人民币存贷比即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率。若存贷比过高,银行客户现金支取与结算要求无法被完全满足,会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发生几率增加。换言之银行存贷比逆向描述银行自身流动风险管理水平。2006~2014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存贷比如表10所示。

就人民币存贷比而言,在国有商业银行中,除农业银行外其余四行的存贷比都有所上升,其中工商银行上升幅度最剧烈,从2006年51.40%到2014年68.40%,上升了17%;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中信银行人民币存贷比平均水平最高,2014年更是达到74.44%;城市商业银行存贷款比例整体较低,南京银行2014年存贷比仅为47.91%,为16家银行中的最低值。

(五)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指标比较分析

根据风险是否可预期,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可预期风险和不可预期风险。其中可预期风险的防范,主要依靠各种准备金的提取;而不可预期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通过自有资本的化解。因此,本文选取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及拨备覆盖率三个指标来反映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1.资本充足率比较分析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总额与其加权风险资产比率,该指标一般作为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的评判依据。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4年资本充足率如表11所示。

通过表11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高于8%的监管要求。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从2010年开始,其资本充足率一直处于最高位,抵御风险能力最强;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风险抵补能力一直处于同行优秀水平。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上涨幅度最大,从2006年负值上涨到2014年的11.21%; 就三家城市商业银行而言,2006~2014年间,宁波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较高。

2.核心资本充足率比较分析

核心资本充足率为银行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之比。按照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从2013年开始不得低于6%。2006~2014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如表12所示。

总体上,近年来所有国内上市商业银行均满足6%以上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在国有银行中,农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较低,2014年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09%;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普遍比国有银行低,均面临着资本补充压力,其中兴业银行2014年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45%,为16家银行中最低;而三家城市商业银行中,宁波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最高,2014年达到10.07%。

3.拨备覆盖率比较分析

拨备覆盖率为面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或呆账银行计提的准备金比重。因此拨备覆盖率反映了银行抵御可预见损失的能力,一般应不少于100%。2006~2014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如表13所示。

就拨备覆盖率而言,通过表13可以看出,16家上市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国有银行中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增加明显; 股份制银行拨备覆盖率在2011年前普遍呈上升趋势,然而2011年以后开始下降;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从2008年开始,其拨备覆盖率一直处于较好水平,2013年北京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85.91%,为16家银行之首。

三、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路径选择

第二篇:商业银行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

商业银行属于高负债经营的企业,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在运作中会出现多方面的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其他风险。为保障商业银行的安全经营,银行必须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衡量和控制。银行风险的衡量方法有很多,如骆驼评级法、特许权价值等。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上市年限较短,数据量相对匮乏,不适合用特许权价值法来衡量其经营风险,所以本文将采用Z-score方法量化银行风险。

从内部控制角度说,就是要加强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防范。

确立风险管理意识。银行在创新过程中,风险日益增大,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商业银行面对金融环境变化、风险增大的现实,要想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必须确立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观念。银行的业务部门应把风险的监控和规避视为本身的基本职责,作为每天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的监控中及时发现并避免风险。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业务部门应严格执行授权授信制度,与法律事务部门协调配合,对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做到事前规避,事中化解,事后补救。同时,应提高银行各部门业务经营的透明度,加强部门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要联动其他金融部门,统一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制度,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测评估指标系,通过该体系,随时对全行各项业务的风险作出比较准确的监测和判断,测算风险的时间、风险发生的环节、风险量,以及风险化解的可能性,及时通过系统指导各行解决问题,化解风险。同时,通过建立动态风险报表,随时发现业务创新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通报全行注意回避,并协同业务部门就该风险制定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对机构内部重要的和高风险的部门进行分工并明确责任,使各部门在互相制约的基础上既保持协调合作,又能职能分离、风险分担。首先,员工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在进行业务创新开拓时要考虑管理制度的配套,对现行制度与新业务不相适应的地方应结合业务发展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逐个部门落实安全责任制,比照《金融违法处罚管理办法》,细化各项基本制度和内部管理处罚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使内控制度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其次,充分发挥银行监察部门的案件防范作用,抓好“三道防线”建设。如果说,风险管理部门是从业务本身防范风险,银行监察部门就是从人员入手,把好人员的风险关。监察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人员遵章守制行为。定期召开案件分析会,择取典型案例加以讲解,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防微杜渐。建立起人员防险的“三道防线”,前台一线人员要把好业务操作风险关,业务职能部门重点监督一线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并针对制度与业务不适应的地方提出具体措施加以改进,稽核部门检查全行业务拓展情况和人员合规经营操作情况,将风险的苗头扑灭在萌芽之中。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问题多。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的总结和不断调整。但是有些原则是要坚持的,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必须在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妥进行。同时,在面对业务创新带来的风险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创新的方向。一句话,既要树立“未雨绸缪”的风险意识,又不能面对风险时“因噎废食”的全盘否定创新的方向。

第三篇: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提升

融资担保在线 www.xiexiebang.com 专注于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典当公司咨询教育

提升信用担保公司风险管理能力

彭志兵

中国的信用担保业起步较晚,从1992年至今不过10余年。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种股份结构的信用担保公司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05年6月,全国约有4000家左右的担保公司。但是,目前中国的担保公司还很脆弱,从担保公司出现至今,中国的担保业未能摆脱全行业亏损的状况。

那么,目前担保公司经营的难点是什么?如何造就担保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笔者尝试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着手,探讨分析信用担保公司通过增强自身风险防范能力,进而提升经营能力的思路。

担保公司的诞生

信用担保公司的诞生源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社会普遍现象和中小企业是构成社会经济主体的主要群体这一客观事实。

担保公司是担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职能的专业机构,担保公司通过有偿出借自身信用资源、防控信用风险来获取经济与社会效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指担保公司与银行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的中小企业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债务时,担保公司承担约定的责任或履行债务的行为。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自身无力提供足够的贷款担保时,作

融资担保在线 www.xiexiebang.com 专注于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典当公司咨询教育

融资担保在线 www.xiexiebang.com 专注于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典当公司咨询教育

2、练好内功: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担保公司要提升管理风险的能力,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大气力,练就过硬的内功,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1)形成完善的内控机制与业务制衡机制

担保公司应建立制衡的内控体系,通过集体智慧、集体廉洁来防控风险。担保公司按风险管理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可设置三个部门,担保业务部作为业务开拓部门,风险管理部作为业务合规审查、合同文本审核的部门,综合管理部作为章证管理、重要档案管理的部门。不同部门之间按“审保分离”原则,明确职责与分工,互相制衡。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主要包括项目审批决策程序、保后监管程序、代偿追偿程序等,并以制度方式将该程序加以落实。从实际经验看,建立以公司领导、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外骋行业专家共同组成公司的“担保决策委员会”,执行决策职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2)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

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担保公司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对申保企业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价,减少人为的误差。担保公司的风险评价体系应参考银行的客户评价体系,结合自身客户群的特色及风险控制与业务开拓的需求,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目前国内较大的担保公司基本都建立了有自身特色的风险评价体系,对申保客户进行保前风险评价,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当然,对风险的把握不能只看风险评价的结果,还应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定量与定性结合,普通评价与特殊评价结合,把好风险关。

融资担保在线 www.xiexiebang.com 专注于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典当公司咨询教育

(3)形成科学的尽职调查程序

建立科学的尽职调查程序对把好风险有重要意义,目前,较好的尽职调查程序一般为:“一分析,二看,三听,四问,五查”五步调查程序。从分析客户的申保资料开始,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去企业看,要听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般职工、相关政府部门、供应商与客户对企业的评价,要带问题去企业寻找答案,要判断企业申保资料与财务指标的合理性,针对可疑点,确定核查重点,查清企业实际情况。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发挥项目经理AB制的双人智慧,共同把关,互相配合,以A角为主形成调研报告。

(4)提升对反担保资源进行创新组合的能力

担保公司为申保企业提供担保,一般要求申保企业提供相应的反担保措施。但是,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难以提供足额、变现能力强的反担保资源。

另一方面,担保公司面临的反担保政策环境差,特别是抵质押反担保政策环境差。虽然《担保法》已出台多年了,但《担保法》中规定的许多担保措施还难以实施,特别对担保公司等非银行机构而言更是如此。比如,登记机关往往不把担保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与银行同等对待,许多抵质押物可以抵押给银行而禁止抵押给担保公司,如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等。这给原本就缺少有力的反担保措施的担保机构添加了许多风险控制的障碍。

因此,担保公司要控制风险,须具备对中小企业的反担保资源进行创新组合的能力,即通过对各种反担保措施进行组合,控制企业的

融资担保在线 www.xiexiebang.com 专注于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典当公司咨询教育

融资担保在线 www.xiexiebang.com 专注于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典当公司咨询教育

近年来,担保公司的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出现了一些新的业务趋势:

●非银行融资担保业务种类骤增:如工程担保、诉讼保全担保、证券、期货保证金担保、售后服务担保等;甚至,担保公司可代替保险公司的部份职能,如获得置业担保公司的全程贷款担保便无需投保财产险等;

●担保业出现与其他相关行业结合的趋势:如,担保与投资的结合—担保投资业务的开展,担保公司利用信用优势,由目标投资企业贷款,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并付息,贷款作为担保公司对目标企业的投资;再如,担保业与典当业的结合:不少民营商业担保公司将担保业务的反担保措施与典当业结合,除控制风险之外还可谋取典当业的超额利润,如果申保客户在债务到期时未能履行其债务,担保公司通过典当行将反担保抵质押物进行典当,由典当行向申保客户收取较高的利息,如果典期内申保人仍未能赎当,则典当行还可取得典当品并可能获取超额回报。

对此,信用担保业者、银行机构、中小企业等各有微词,褒贬不一。笔者认为,担保公司经营的永恒课题是如何通过业务创新来化解风险、获得收益:

●创新使担保公司信用价值提升:信用资源是担保公司赖以生存的资源,创新使担保业务的外延扩大,业务外延扩大使担保公司拥有更大的信用资源,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创新是担保公司控制风险的需要:担保公司由于未列入金融机构的范畴,有更大自主性,这便有了业务创新的空间;由于担保业风

融资担保在线 www.xiexiebang.com 专注于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典当公司咨询教育

险大,生存空间小,这便使担保公司有了创新的源动力。担保公司业务向非银行融资转移,也是担保公司为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无奈之举:担保公司的主要职能是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但应对这些风险,担保公司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并不宽松,许多反担保措施无法落实,因此,将业务扩大到风险较低的非银行融资业务以及对反担保资源进行创新组合都是风险控制的需要。

为此,笔者以为,国家应鼓励担保业在遵守法律、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开展业务创新,靠创新来提高效益、控制风险。担保公司不能和银行一样按部就班,否则担保公司本已狭小的生存空间将会更捉襟见肘。

4、担保业的重组:规模化、专业化以提升抗风险能力 中国的担保业还很年轻,担保公司数量多、个体规模小、行业组织不完整、商业性担保公司的股东结构复杂,多数担保公司的从业经验还不够丰富,从全行业来讲远不够成熟。据统计,在截止2004年8月1日登记注册的3717家担保机构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下的担保机构有1756家,占总数的47.24%;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到1亿元的有1776家,占总数的47.78%;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担保公司为185家,仅占所有担保机构的4.98%。对中国担保业而言,要提升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应该对担保业进行重组,使担保公司走上规模化、专业化之路。

(1)担保公司的规模化:担保业的高风险性质决定了其不应走零散发展的道路,应通过重组形成以担保协会牵头,以大型担保集团为

融资担保在线 www.xiexiebang.com 专注于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典当公司咨询教育

龙头,以少量专业领域担保公司辅助的担保业格局。大型担保集团的形成主要是由大型担保公司对中小担保公司进行的收购重组。大型担保公司具有资本、人才优势,中小担保公司具有区域资源优势,两者的结合可以使新的担保企业具有资金、人才、管理、资源四方面优势,从而形成规模化经济,从根本上提升担保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大型担保集团还应结合商业银行、典当、拍卖行、创业投资基金等上下游相关产业,成为集团化、专业化、多元化的信誉卓著的社会信用机构。这样,担保公司便在风险和收益两方面具有本质提升:首先是风险分流的渠道空前丰富,如对抵押物可以拍卖也可以典当,对未能履行债务的被担保企业可以提起诉讼进行资产保全,也可以通过投资入主该企业以获得超额的投资回报等;其次是有可能取得超额的经济效益,如对被担保企业通过投资入主,只要该企业未来运营良好,则担保公司作为股东有可能取得企业的利润分红等。

(2)担保公司的专业化: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和行业特色,担保公司从提高效益、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最终应形成具有专业化分工的专业担保公司,比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对应的科技担保公司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具有的风险大、未来前景模糊、具有先进的待转化技术等特点,可以采取与创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风险管理,对被担保企业采取有选择性的债转股或股权质押方式等来化解风险;建筑地产企业所对应的置业担保公司,应该具有担保时间长,收费低,担保额度大等特点,以满足房地产按揭担保的长期性需求等。

融资担保在线 www.xiexiebang.com 专注于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典当公司咨询教育

总而言之,担保公司的发展要从感性担保走向理性担保,这是担保公司向深度、广度、高度进军的过程,是担保公司形成风险管理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也是担保公司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最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的过程。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金融系)

第四篇:国有商业银行风险

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商业银行的要求,其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隐患。

从几年来审计机关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审计情况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首要特征。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在剥离了1.4万亿后,不良贷款比率按五级分类口径仍较高,已超过20%(发达国家平均为2%),风险隐患较大。这些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十分复杂,而银行稀释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目前还比较弱。当前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一些银行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盲目贷款,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可能产生大量的新增不良贷款。减少新增不良资产,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化解银行风险任务艰巨。

二是资本充足率离巴塞尔协议规定(8%)还有一定差距,距国际先进银行(30%)有很大距离,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四是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有的触目惊心,而金融企业的防范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却跟不上。一些银行急于扩张业务和抢占市场份额,往往忽略风险和成本,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致使一些新的金融业务往往是金融犯罪分子窥视的焦点。

五是银行风险出现新转化:信贷资金被大量用于财政性支出,财政风险向银行风险转化;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贷款周期长、规模大、增长快,信贷的分散风险向集中风险转化;有些地方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形成房地产贷款巨大风险,抵债资产逐年增加,虚假按揭、重复抵押骗取银行贷款,信贷的即期风险向其他资产的远期风险转化。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实质是金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没有真正摆脱行政机构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差距

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行为,是随着商业银行的产生而产生的。目前,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已成为国际化商业银行谋求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方式。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进行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其特征可概括为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额的风险计量等。这种方法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银行机构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当今国际监管机构对各大机构提出的一种要求。

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特别是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相比,在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1)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因素,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障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大财政、小银行是金融的基本格局,银行制度则以高

度集中计划管理和行政约束为主要特征,经过多年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始取得实质性进展。

(2)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观念陈旧。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国有商业银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和制衡目前还不够完善,内控的权威性不足,董事会还没有真正起到内部控制作用,内部控制活动实际上由经营层主导,内控优先的原则在一些业务领域没有充分体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4)风险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独立性不够,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有些地方政府仍以不同方式对银行经营进行行政干预。

(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与国际先进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比较落后。

(6)外部监督和市场约束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外部监管仍比较薄弱,监管方式和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监管责任没有落实到高级管理人员和岗位责任人,许多问题暴露后才发现。信息披露还不规范、不完备,对于风险信息披露尤其不充分。市场对银行经营管理监督约束有待加强。

三、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金融改革

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较快、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情况下,尤其要加强银行风险监控。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管理形势严峻。增强中国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重任之一。笔者认为,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从加强外部监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市场监督三方面着手:

1、要实施严格的外部监管和考核。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到2006年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质量和效益,尽快按国际金融通则和制度办事,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是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必须加强外部监督。监管机构之间以及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协调机制,重点加强对金融企业法人、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管和考核。继续协助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是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关键是要建立和落实信贷责任制,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贷款。并要防范化解处置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和可能产生的财政风险或通货膨胀。

2、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高银行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所在。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1)构建完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是要培育先进的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二是建立独立而权威的风险管理部门实现对各机构风险统一管理;三是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对各类风险实现全面管理;四是通过风险识别、衡量、监测、控制和转移实现全过程管理;五是确定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联动管理。最终实现以促进业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增值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2)完善内控机制,保障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内部控制是防范金融风险最主要、最基本的防线,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首先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做起。建

立健全科学的决策体系、有效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增加盈利水平,是推进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商业银行目前要加强内部控制组织建设、加强内控管理文化建设、理顺业务内部控制程序,完善岗位授权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3、建立规范的、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自觉接受市场监督。在2001年的新巴塞尔资本框架中,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的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市场约束与最低资本金约束、外部监管共同成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之一。市场约束要求银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在此过程中,风险信息居于关键性地位。银行业不仅要披露最为基本的关于不良资产等方面的信息,还要描述详细的控制风险的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内容。银行的信息披露涉及银行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因而完善的风险信息披露需要从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经营管理部门等多个层次的分工合作。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的商业银行成为市场化的主体,必需满足股东的信息披露要求。就银行自身来说,引入市场监督,同时让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赢得广泛的认可,对于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第五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但真正好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根本目标是实现股东利益、社会责任和员工价值的统一,只有通过业务发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速度和能力相适应,规模和质量相统一,效益和安全相协调。

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两者相辅相成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始终与风险并存,因为商业银行是承担风险,并通过管理风险以获得收益的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必须在确定的风险偏好指导下进行,这个过程既是风险管理过程,也是风险收益创造的过程。金融史上,银行业危机的频繁发生不断地证明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2011年2月,韩国发生的釜山储蓄银行、三和储蓄银行等七家储蓄银行被勒令停业,以及出现的挤兑风潮,也说明了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旦风险管理出了问题,不但会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可以说,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具有极端重要性。

在对待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上,主要存在两种错误思想认识。一种错误认识是,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不能正确地评价和看待风险,认为风险管理阻碍业务发展。另一种错误认识是,通过少发展业务,甚至否定业务来控制风险和逃避风险,造成该发展的业务发展不了,反而降低了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这是由于理念更新不够,业务研究不够,知识学习不够,趋势把握不够造成的。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风险管理是为业务发展服务的,不能因为风险管理去阻碍业务发展,风险管理的前提和目的不是纯粹地管理风险,而是为了业务发展,为了创造利润。另一方面,风险管理要合理控制银行的业务发展,保持适当的规模和速度,使收益和风险相匹配。

根本上讲,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三棱镜”的两面,形式上相互制约,实质上都是为了更好回报股东,履行社会责任,体现员工价值。国际活跃银行对于风险管控和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比较科学,十分重视“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原则,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作同等重要的事情,认为风险和收益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彼此不能分离。

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的根本目标,风险管理是实现和保障业务稳健发展的手段。风险管理为业务发展服务,但应适度控制业务发展速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持业务平稳较快发展。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于银行的发展目标。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为业务发展服务的理念,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平衡“资本、风险和收益”。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要严守风险底线,对与风险把握不准、风险未经评估和风险认识不清的业务,坚决不做。

风险管理内外约束条件下的强化建议 商业银行经营,本质上是在一系列内外部约束条件下求解的过程,即在经济运行环境、市场竞争、行业监管等外部因素,以及银行发展战略、治理结构、股东风险偏好和回报预期等内部因素的约束下,追求股东回报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但是,风险管理也存在一系列内外部约束条件,一是要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二是要适应业务发展和经营转型;三是要适应外部监管要求;四是要适应风险管理发展趋势。

适应形势变化,增强风险管理针对性

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全面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环境,也使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方向出现变化。只有加强宏观经济和行业分析研究,了解新特点,把握新趋势,适应新变化,才能把握风险管理的关键,增强风险管理针对性。

展望2011年乃至“十二五”时期,商业银行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经营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金融进一步深化,金融脱媒现象加剧,同业竞争异常激烈。商业银行面临更为严峻的风险管理形势和更高的风险管理要求。

商业银行应适应严峻的风险管理形势,进一步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高度关注和重视2011年、2012年两年由于天量信贷投放可能带来的不良贷款反弹风险,因为信贷快速天量投放和不良贷款的形成通常有2~3年的滞后期,2011年、2012年将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面临重大考验的关键时期。二要在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长期优化调整,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尤为突出,要切实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等重点行业信用风险和集中度风险管控,强化贷后日常管理,完善风险缓释措施,防止资产质量下降。

适应经营转型,增强对业务发展的保障性

风险管理并不是杜绝风险,而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控制风险,驾驭风险和经营风险,为业务发展服务。商业银行应按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和方向,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比较优势,围绕盈利中心加快业务转型和经营转型。风险管理也应适应这一变化,只有这样,风险管理才能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处在经营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银行监管政策趋严,使得国内商业银行过度依赖贷款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过度依赖存贷款利差的盈利模式,过度依赖大企业、大项目贷款所产生的增长和盈利的简单发展方式等业务模式在未来将不可持续。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转变自身业务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的需要。

经营转型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更具有紧迫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早在五、六年前就开始研究和实施业务转型,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10年末,非信贷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已提高至52%以上,信贷利差收入降至60%,投资收益和手续费收入均占营业收入的20%;2006年至2010年,连续五年以15%的信贷增速支撑了约34%的净利润增长。而中小商业银行,尤其是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只是在近两年才开始提出业务转型和经营转型的概念,可以说刚刚起步,经营转型的概念和意识还不够深入人心。

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目标和方向,就是逐步实现业务结构向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并重转变,经营模式向资本约束下以效益为中心的综合经营转变,实现规模、结构、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是进一步发展资本占用低的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进一步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和小企业信贷,努力以较小的资本占用获得最大的经营效益。

经营转型给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经营转型意味着将从熟悉的业务领域转到不熟悉的业务领域,意味着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更大的风险。不同业务种类的业务特性和风险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风险点、风险管理侧重点、风险管理过程,乃至不良贷款的容忍度都不一样。如公司业务风险管理强调对具体客户或项目的审查和分析,授信审查中重视企业规模和现金流的分析;而零售业务风险是分散的,更多地强调整体违约率的把握,单个授信审查中则强调对借款人未来收入和偿付能力的分析。如果简单用公司业务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零售业务风险管理,不仅不能控制住风险,还会增加管理成本。

另外,同一业务种类下,不同业务品种由于形态、特性和风险大小的不同也应适用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如个人消费信贷和个人经营类贷款,在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消费信贷一般金额小、期限短,还款来源主要依靠家庭收入,是公认风险较小的授信品种,对这类业务适宜通过批量化处理从整体上进行违约率控制;而个人经营类贷款一般金额较大,还款来源主要依靠经营所得,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经营类贷款不仅要分析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还要相应地进行行业和地区风险分析,不同于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

加快经营转型给中小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应适应加快经营转型的要求,构建经营转型条件下的风险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制度文化,实现各类风险的全面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在风险管理观念上,风险管理部门应由控制和防范风险,向经营和管理风险转变,由只注重风险管理,向注重平衡“资本、风险和收益”转变,更加注重走资本集约型道路。

二是风险管理部门应提前研判经营转型的重点和方向,确定各项业务发展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促进业务稳步转型,稳健发展。

三是风险管理部门应强化风险管理为经营转型服务的意识,协助业务发展部门做好对客户需求和效用的分析,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更好地、主动地满足客户的各类金融需求。四是风险管理部门作为风险管理战略的传导部门和风险管理的协调部门,应从经营转型的高度出发,认真分析业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订和发布前瞻性风险管理政策,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风险预警等方式引导业务发展方向,促进业务稳健发展。

适应监管要求,提高风险管理有效性

商业银行外部监管日趋严格。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监管要求既是合规经营的外在力量,也是加强风险控制的内在需求。监管要求是银行竞争的“游戏规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只有主动适应监管要求,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才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提出的各项监管要求,是为了维护银行金融体系的整体安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的普遍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这种要求其实是一种“合规要求”、“最低要求”或者“最低标准”,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只能说及格。在经营管理中,并不能简单以这种“最低标准”为目标,不要认为各项监管指标满足或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就万事大吉了。中小银行应以超越监管指标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中小银行要做好风险管理,还应跟踪和研判监管趋势,提高风险管理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中国银监会将加快推动“巴塞尔协议Ⅱ”和“巴塞尔协议Ⅲ”同步实施,并行推进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工作,2011年起步,“十二五”期间全面实施新的国际监管标准。2011年4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按照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监管标准统一性和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明确了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动态拨备等四大监管新工具的标准,并根据不同机构情况设置了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

从资本充足率看,指导意见中,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的最低要求是5%、6%和8%;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出现系统性信贷过快增长时,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需要的资本充足率将更高。新的监管标准将从2012年年初开始执行,新监管标准比“巴塞尔协议Ⅲ”更为严格。严格的资本监管给中小商业银行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的资本补充方式难以适应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需求和监管要求。

中小商业银行应加强学习,及时跟踪和研究后危机时代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化趋势,深入分析四大监管新工具对经营发展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适应发展趋势,提升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现代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各种风险相互交织,风险复杂程度不断增加,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国内外风险管理发展趋势,及时掌握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巴塞尔协议Ⅱ”和“巴塞尔协议Ⅲ”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最新标准,也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银监会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路线图,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也开始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工作。

国际先进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对我们有很强的借鉴性,尤其是以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为核心的一系列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手段。RAROC是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信孚银行风险管理团队提出的概念,其核心是将未来可预计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对当期收益进行调整,衡量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为非预期损失做出资本储备,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率,真正解决了风险和收益平衡的难题。

中小商业银行应以国内外先进银行为标杆,积极推进内部评级初级法系统、风险限额管理系统等风险管理工具建设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不仅提高风险管理精细化程度,而且创造效益,创造价值。中小商业银行应注重适应国内外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管理现状及业务实际需求,继续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风险计量工具和方法,实现风险管理方法从政策管理、授权管理和经验管理,逐步向科学化、数量化、系统化和精细化的转变。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可分成三个最基本的方面。他们有信贷方面的风险,比如说潜在的坏账;他们还要面临流动性的风险,这会涉及到资产和债务的不匹配;另外他们还要应对操作的风险,如虚假个人消费贷款、关联企业骗贷、票据诈骗等等。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的定义为,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对于机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应有一个单独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还有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即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汇报;而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信用经理汇报。在银行涉及的信息当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层面的细节。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制定目的

制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银监会已于05年12月31日颁布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制度,系统的提出了对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的控制办法。

下载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八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 一、信用风险 1.定义: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

    提升全面风险主动管理能力

    提升全面风险主动管理能力 2015年11月24日 11点10分 来源:银行家 作者:郭 军字号:T|T [标签]银行业 金融研究当前,在经济转型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上市的可行性和风险分析[共五篇]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上市的可行性和风险分析 一、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上市的好处 通过上市,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提高资本质量,增强银行信贷能力,提升银行品......

    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评价

    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评价 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评价1 本人专业知识扎实,已通过护士执业考试。责任心强,富有爱心和耐心,工作细心,学习能力强,与人沟通能力强,人际关系融洽。......

    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班级:13经济学六班 姓名:钟子龙 学号:20*** 【摘要】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工商业的特殊企业,其突出特点是高风险性。针......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依然停留在“案件防范”、“加强检查监督”的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防控的范围和重点依然定位于银行......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一、名词解释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破产或损失的可能性。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商业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常......

    浅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分校名称 分校 教学点名称 分校 年级名称 2010春 专业名称 金融专业 课题名称 浅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