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婚礼习俗(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6:5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闽南婚礼习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闽南婚礼习俗》。

第一篇:闽南婚礼习俗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闽南婚礼习俗

调查时间:2011年1月20-2011年2月14日

调查地点: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调查方式:寻访老人,参观他人婚礼 调查目的:了解闽南地区的婚礼习俗

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据台湾最近的省份,它在古代,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是朝廷流放罪犯的地方,所以也有人将中国南方的人名称之为“南蛮子”。福建省分为闽南闽北闽东闽西四个片区,而闽南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它主要包括厦门,泉州,漳州三个主要城市。改革开放后,福建省厦门市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以其便利的海路条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泉州在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就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1大港。所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世界各国的文化随之流传至泉州,其中也包括宗教文化,现如今,泉州还保留着伊斯兰教教堂的遗迹,当然,在泉州,佛教仍占主要地位,开元寺就是一所中国著名的寺庙。也正是因为闽南地区的文化的多元性,导致此地的婚礼习俗也别具一般风味。在此,我于2011年一月至二月的寒假期间作了此次关于闽南婚俗的社会调查,为什么选择在这一期间做调查呢,这也是因为闽南地区的人们长期在外经商,只有在年底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到家乡团圆,所以,这段

期间是闽南地区结婚的黄金时期,我因参加他人的婚礼而来到泉州市南安市旅游,并前有幸和当地的几位老人了解了一些闽南地区的婚礼习俗。

闽南地区的的整个婚礼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阶段:

一、初识阶段——相亲。

虽说现如今提倡自由恋爱,男女青年皆较为开放,但大多人仍选择走“相亲”之路,这时媒人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一般相亲分两个阶段:第一、先四处托媒人“探听”看谁家有女(男)到婚龄了,一旦“目标”出现,托人方就先去偷看下,这一步骤称之为“初瞥”,就是“稍微看一下”的意思。也有的把“初瞥”的地点选在媒人家。第二、如果“初瞥”觉得还好的话,就叫媒人安排男女双方正式地见面,地点一般选在女方家,届时男女双方皆会“派出大队人马参加”,共同参考,俗称:“对看”。当然啦,也有的则跳过“初瞥”这一阶段而直奔“相亲”主题。

二、发展阶段——探家风(坊)。

如果“相亲”成功了,那么接下来女方就要到男方家里“探家风(坊)”了。到了那一天,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就在媒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往男方家,其意就是看看男方的住址及家庭基本情况。回到家后相互听取意见,有的不放心的还托朋友或是亲戚询问其背景以及年轻人的情况。

三、确定阶段——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

如果“探家风(坊)”后女方觉得不错的话,媒人就要再次发挥重要作用——谈聘金和衫裤钱。这时事情已经是差不多了,这一阶段比较好说,只要女方要求不是十分过分,一般男方是会接受的,当然也有个别讨价还价的(怎么有点像是在做买卖?)。聘金一般在3888元左右,衫裤钱(当然这其中有包括给女孩子买金器的钱。)则一般在10000元左右,意取吉祥,聘金和衫裤钱谈拢了,当然,随着物价的上涨,出来聘金不变外,其他礼金都有一定上涨,但涨幅不大。接下来男方就要选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就是先拿一部分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衣带”。女孩子则要从中拿出一小部分给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身新衣服。

四、巩固阶段——找日子,送日头。

“系衣带”过后,男方要准备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喜日(一般是请佛祖来看日),确定在哪一天后,就把装有“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一步骤就是“送日头”,女方知道日期后就得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男方则忙着准备请人、酒席等方面。

五、婚礼阶段——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

男方在结婚前一天需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担盘。什么叫担盘呢?就是男方准备好一些东西:猪脚、鞭炮、红蜡烛、芝麻酪、礼品等必需品,载到女方家去,女方不能全收,只收一部分,然后再加进些芝麻、五谷之类的东西让担盘的人载回去,因为以前都用人力挑的,所以叫“担盘”,担盘这天媒人要同去。男方在结婚前一晚还要请人铺床,铺床也是要十分讲究的,应根据新郎的生辰八字摆好床的方位,床脚的四角还需垫上“金纸”,同时新郎当晚还得请个童男(最好是属龙的,较为吉祥)跟其同睡。

新娘出嫁前一天晚上,要用针线将银质的元缝在新娘所穿的所有新衣服上,寓意为人未到,缘分先到。

激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结婚即意味着成人,各种民间成人仪式就必不可少。

结婚当天清早,男女双方父母均要选定吉时为新娘新郎“上头”,也称“嫱头”。这种仪式是用头梳从头往下梳三次:一梳梳到头(白头偕老之意),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儿孙满堂。以前,女方在出门之前还需请人“清理脸上的杂毛”,方言叫“满敏”,现在这仪式大多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了。亦称“挽面”。(“挽脸”,是中国民间包括泉州的流传的美容技法,主要功能是拔除脸上的汗毛,让涂在脸上的粉妆更匀称。

过去,惠安新娘出阁前夕,都要行挽面的修容礼。通常由一位“好命”的长辈来执行,又称“开面”、“开脸”,才可“有人缘、得人疼”。挽面以后皮肤便会变得细嫩明亮,并减少皱纹的产生;加上香粉干燥、凉爽,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的特性,因此受到妇女的青睐。挽面的工具很简单,只需一卷细棉线、一块膨粉(白粉)即可。开始时以膨粉敷脸作粉底,再将一根棉线缠绞成三根,并分成两角交叉状,一端在手,另一端用牙齿 咬着,双手一拉一合,一松一紧,细棉线绞缠分合就像剃刀般来回在妇女的脸上“挽”。随着细棉线的

翻转,将面部的细毛连根绞除,干净又利落,接着敷上面霜,便大功告成。)新娘子出门前还要在被窝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时还必须哭着向父母辞行。即使你是满心欢喜也要硬挤出几滴眼泪——以示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否则会被别人笑话的。新娘的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出门之前新娘的兄弟要帮新娘打开红伞(用红伞取代红盖头),新娘要出门时需撑着红伞从一个上面放着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为筛新娘,据说是可以辟邪。新娘的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新郎则要前来将新娘接到轿车中,到了新郎家中,两个新人也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到新郎家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

新郎新娘“进房”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进房”时新郎的家属需回避(不能看)。而这时,送新娘去新郎家的客儿中的送嫁娘就要起到很大的作用了,她需要提醒男方的父亲开箱子,也就是将新娘装有嫁妆的红色箱子要拿天井,(以前人们住的都是类似于四合院的房子,在大厅的前面就是天井)当着大伙的面,由新娘把钥匙给公公,然后公公打开箱子,在箱子的四角抓一抓,寓意抓箱角,富掉掉(赚钱很多的意思)。当然,箱子的四角已经由新娘的妈妈放了红包进去。喜娘的嫁妆则放在所有东西的最上面的中间,这样一打开就看得见。然后再把箱子拿回新房。而有的地方还公公还需要放一个红包进去,叫“压箱子”。然后就是要“赶床母”这就是要在新床上撒上花生桂圆红枣等寓意早生贵子,然后还要在一个装满米的小红木桶里插上尺子,香烛,放上镜子,其寓意是什么意境很多人不知道了,人们只是

知道有这一道程序而已,这就可以说明一些习俗,已经在慢慢的流失,正被人们所遗忘。

喜宴的操办总是十分丰盛的,旧式喜宴需要有二十四道菜,现在虽然有所改革,但有几道菜是有内在含义不能更改的,比如:整鸡一出表示宴席到了一半;最后一道菜是一个甜汤,表示甜甜蜜蜜。喜宴到了一半时候新郎新娘要出来敬酒,答谢亲朋。宴席的坐次安排也是十分讲究的,席位按房子的左右苍龙白虎来分主次,主席上坐的常是新郎的舅舅等主要亲戚,大舅是坐主位,与之相对的次席主位上座的是新的舅爷,称作“国老位”。婚宴上行要安排一桌称之为“小舅子桌”的特别席位,这是给女方的哥哥们做的,并且在位的女方哥哥都会得到一包红包,大概在一千左右,这和南方的经济条件有关,而凡是参加婚宴的未婚男女都会得到一包称之为桌面红包的红包,一般也就几十块。

婚宴结束后,新娘要给公公婆婆等长辈敬茶,这茶不是普普通通的茶,而是在新娘带过的茶叶里放进红糖的甜茶。,新娘在敬茶时还需准备给公公和婆婆的礼物,并第一次叫声爸和妈,其它的也需在新郎指引下一一称呼。新人向亲戚朋友敬甜茶这个时候,就有很多吉祥话,念“四句”或者是文雅的诗句,比如“今年吃甜甜,明年生后生”“新娘娶到后,家财年年富”“今年娶媳妇,明年起大厝”“新娘生水真命好,内家外家好名声”“姑拿甜茶来相请,让你金银整大车”。这都是希望新人们能早生贵子。

六、结束阶段——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婚礼结束后第二天,新娘子就要第一次回娘家,(也叫“头桌客”)女方父母要张罗着请女婿,到时参加的人是:新郎和伴郎、新娘和一个未婚女孩(有的地方是未婚男孩)、女方的亲戚。男方那天还要带足那天用的烟和钱,因为那一天请客的烟和钱要由男方出。宴席结束后新郎要和伴郎先回家,而新娘则要等到即将天黑后跟挑甘蔗的小女孩(取“甘蔗”寓为甜密和节节高“带尾蔗”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回娘家“做客”,这天不能留在娘家过夜,黄昏前要返回新郎家。这时,老丈人就让女婿带上两根有头有尾的甘蔗。

甘蔗也是用9尺长的红头绳绑住,蔗尾要拖地走,叫“拖青”,一只拖到新郎家后放在婚床上。甘蔗有节,寓意新娘贞洁;甘蔗甜蜜,寓意新郎新娘幸福美满。)回婆家,取义为“入门乌,生搭补”(入门天黑可以生男孩),新娘回到婆家时新郎的家属仍需回避(不能看)。

婚礼结束后第三天,男方就要准备请亲家了,方言叫“台亲家”。这一天参加人数比较少些,分别是:男方父母及其直系亲属、女方的父亲、陪同女方父亲一起来的两三个同辈人,女方的母亲在这一天则不能参加。

婚礼后大约五日内,女方还需回一趟娘家,到了那一天,女方的兄弟还需来到男方家带新娘回家。

男女双方在认识到结婚往往不会超过一个月,而有些男方为了急着出外工作,甚至将婚期缩短为5天,比如说:第一天双方第一次见面,晚上媒婆就会催着问双方对彼此的感觉,如果感觉不错,就

会在第二天早上男方就回去女方家对看,然后紧接着女方就会去男方家探家风,第三天就是结衣带,也就是订婚,如果凑巧最近几天就是黄道吉日的话,他们往往就会选择最近那天结婚,不过也有说过年期间每天都是和结婚,所以也有人就会在第五天结婚,因为也要给一天时间给新娘去买红衣服和新郎准备婚宴。

我询问了几位刚刚娶亲的新郎,问他们为什么结婚,为什么这么急着就结婚,他们的回答实在宁我吃惊,他们说:“家里缺人手,需要一个人帮忙。赶紧娶回家好过年。父母急着抱孙子······”而女方也往往会说:“这理的习俗就是这样,了解了这些闽南的婚俗,我们发现,在这些习俗中,充斥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整个结婚过程像一个女子求职,男子招聘的过程,感情,在这里显得微不足道。而婚宴则是男方炫耀其家庭经济的方式,很少体谅新娘子的心里。结婚,似乎在这了只是个形式而已,是个完成人生中一个任务的需要,是一个变相的买卖。

第二篇:闽南过年习俗

闽南过年习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第三篇:闽南春节习俗

闽南春节习俗

一、传说故事

有关春节的传说是延续除夕的故事而来,总共有两种说法:

(一)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可怕的年兽吃掉,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逢人便说「恭喜!恭喜!」

(二)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坏心的灯猴陷害,差一点遭到玉皇大帝下令要四海龙王淹死人们,后来还多亏观世音菩萨去玉皇大帝说明,才免除人类的一场浩劫缘却竽瓿跻皇保嗣羌娑家サ馈腹玻 棺:刈约汉颓着蠛糜涯芄惶庸唤佟?

二、相关习俗

旧俗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春节,现今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春」或「新正」,是民间重要的节庆。所以每天有不同的习俗,现在说明如下:

(一)初一

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二)初二 1.做 牙:一般从商者拜土地公,而没从商也会拜,大多都用牲礼祭拜,现代也逐渐改为以鲜花水果祭拜,因为家里还有许多肉类没吃完呢!而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就多用牲礼祭拜。

2.公妈(祖先)开荤:早上要拜祖先,而且是准备牲礼和菜碗,丰盛的一餐请祖先品尝。

3.回娘家:原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十一(请子婿)或十二(女儿回娘家),但不知何时开始改为初二,或许因工商业社会新年假期短(只有五天),所比选择这一天比较适当。旧时女儿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询女儿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顺公婆?勤俭持家和勉励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三)初三

1.睡到饱:因为从除夕到初二都劳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调息一番,晚起一下。2.早上床:因为初三老鼠娶亲,机于爱护动物,成全老鼠的好事早早上床睡觉。3.闽南的初三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在祭拜去世亲人的日子,所以如果初一、二没去拜过年的家里一般是不去的。如果冒然去给人家拜年,会让对方觉得带来晦气。所以这天大都是户外活动,而不去串门拜年。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四)初四--接财神

自从十二月廿四日送走注在人家的诸神以后,今天诸神返回人间述职,当然要早一点接神,表示勤劳好兆头,如果太晚接神,财神都被接走,新的一年如何有财气呢?

(五)初五

1.隔开:意即春节假期到今天结束,一切恢复正常,撤去供神的的春饭和年粿,清除屋内的秽物。而现工商业社会的年假也到初五开始上班。

2.开工:一班公司行号大都选这天开工(除非初五在黄历上实在不宜开工,才另择日期)但都只是举行祭拜仪式,召告一下,让多日为动机器运转的一下,检查一切正常,然后老板发个「开工红包」,让所有员工讨个吉利后即回家,明天正式上班。其实这个仪式就是「收心操」不是吗? 闽南闹正

春联、年画、饺子、年糕,这些都是咱们中国人过大年的年景、年俗、年味,而比起北方城市的春节习俗,闽南一带的过年习俗显得颇为独特。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一般是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闽南人过春节也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说法——“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讲究的是吃;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讲究的是玩,是“闹热”,也就是这么一个非常闽南味的词——“闹正”。

鞭炮声里迎正月

许多读者也许会问:“‘闹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闹新春’呢?”记者为此请教了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闽南语研究专家林宝卿。林宝卿介绍说,“闹正”的“正”是“正月”的意思,在闽南语中念作“znia”(n代表鼻化音,读第一声),在闽南语中,“znia”这个字代表的意义是正月或是新春,比如除夕夜12时放鞭炮,闽南人叫做“开znia”,也就是说,放鞭炮迎来新春。可见,“闹正”的词意与“闹新春”相同,是闽南语版的“闹新春”。

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告诉记者,闽南春节“闹正”的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变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厦门漳州金门一带的闽南新春歌谣记录着当时闽南人是如何过年的:“初一早;初二早;初三无甚巧;初四神落天;初五过开;初六壅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生;十一请子婿;十二倒来拜;十三吃糜字配芥菜;十四相公生;十五上元瞑;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洪老说,所谓“闹正”,初

一、初

九、元宵最是“闹热”。最高潮在元宵

“初一早”就是这天要起大早,穿戴一新,给亲朋好友拜年,之所以这天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就是因为这一天孩子们给长辈拜年,都会收到红包。收到红包的孩子们开心地聚在一起放鞭炮、甩陀螺、玩游戏、看社戏,别提多开心了;而大人们虽然没有红包可拿,但是却可聚在一起饮酒畅叙,也是平时难得的欢畅。正月初九“天公生”是闽南在正月里最热闹的祭祀活动。从初八开始,家家户户就要准备祭祀的五牲、五果、金纸蜡烛,由于祭祀活动要从午夜12时开始,因此初八到初九对闽南的家家户户来说都是个不眠之夜。从午夜12时开始,祭祀活动的鞭炮声就如春雷般炸响天际,不绝于耳,相当热闹。

不过“闹正”的最高潮还是元宵节。洪老说,正月十四到十六,厦门常有游街活动,游街就像流动的描绘,舞龙、舞狮、踩高跷、车鼓弄„„真是热闹非凡。大型的游灯、灯会等活动一般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了,游灯就是人们提着各式彩灯上街游行,爱看热闹的人和活泼好动的孩子常常跟着游灯的队伍走了一条又一条街;持续一周的灯会一般都在中山公园举行,赏灯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那时,厦门的元宵节还盛行“灯猜”,在如今的文化宫以及一些文化馆,元宵节常举行“灯猜”,吸引了众多男女老少来猜灯谜。“闹正”逐步“现代化”

洪老说,如今时代不同了,厦门人的“闹正”也“现代化”了:大年初一拜年不用串门了,一通电话、一封电子邮件就能搞定;放鞭炮、甩陀螺、看社戏等娱乐被电视节目取代了;鞭炮被电子鞭炮取代了„„不过,现在春节的文体活动却是越来越丰富了,我市各区在春节期间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游园、民俗展演、广场文艺演出等不一而足,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以前的一些“闹正”活动也正在复苏。洪老说:“这两年元宵节中山公园又有灯会了,这真是好啊!要是‘灯猜’也能恢复,那就更好了。” 闽南春节习俗

大年初

一、初二,多到长辈或朋友家拜年,称为“贺正”。吃完早饭后,大家穿新衣、戴新帽,新鞋,准备出门。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进亲戚朋友家时,一般大家都会讲一些诸如“新年好”之类的互祝之词。

拜年时则依照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顺序,先拜长辈,后拜亲戚、朋友。从长辈手中,孩子们照例能拿到数额不等的“压岁钱”(红包)。

据65岁的“老厦门”郭坤聪介绍,旧时厦门后辈给长辈拜年时要行跪拜礼,因此许多家庭客厅里都备有四方形跪垫,以备跪拜之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改为双手合拢拜年,先是三下,后改为一下。再到后来,就改为说话拜年。可以说,拜年的礼俗越来越简单。

朋友间相互拜年,过去一般是双手合拢拜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握手或说话拜年(现在更多是打电话或发短信)。女婿拜年

由于闽南习俗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

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因为大家相信大年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变穷,所以要等到大年初二才回去;换个角度想:大年初一开正后,婆家忙着各项过年的行事及接待拜年的访客。作为媳妇理当体谅,如果只顾回家,未免说不过去。

女婿上门,须随手携带礼物称为“伴手”。回到娘家先向尊长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有些长辈也会分赠红包给带来的外孙。如果娘家有幼小的弟、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也都要相互赠送红包贺年。若是女儿第一次带子女回家拜见外公、外婆,有的外公、外婆还会送鸡腿,并且用红绒线系铜钱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称为“结彩带”。

中午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后,再叙叙旧,约在下午三时以后就可以离开娘家了。如果是首次回娘家,娘家要准备二枝“挂尾蔗”及二只活的“带路鸡”给女儿和女婿带回家种植与饲养。所谓“挂尾蔗”就是红甘蔗,前有蔗叶,后有蔗头茎,并用红带子绑住两枝甘蔗,以祝女儿女婿同甘共苦、永浴爱河,直到白头偕老。至于那两只带头鸡,则希望其女儿和女婿像鸡一样多子多孙。新式拜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贺岁方式悄然冒头,给我们的新年拜年又增添了更多乐趣。作为现代化都市的厦门自然也不例外。

电话拜年:电话让人们不需要再到处走动去拜年,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这种方式最适合给远方的朋友、长辈、老师、亲友拜年。

短信拜年: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拜年方式——便捷、快速,可以在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出去。另外,短信拜年,1毛钱一条,成本也比较便宜。

MSN、E-mail、电子贺卡、视频拜年:只要双方都在线,通过类似MSN之类的即时通信软件给拜年增添了强有力的“武器”。E-mail和电子贺卡则可以把场景拍下来,制成电子邮件发送给亲朋好友。

休闲网络游戏拜年:这种方式适合所有喜欢游戏的人。操作简单、占用时间短、趣味性和可玩性强等特点,给广大游戏爱好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娱乐和感情联络方式。吉祥用语

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亲友之间互相拜年,称为“拜正”、“贺正”。主人请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后说吉祥话: 对太太言:食甜给你生后生(生儿子)。

对老人言:食甜给你老康健,食百二(活到120岁)。对商人言:食甜给你大赚钱。

对小孩言:食甜给你快大汉/胖胖大(快长大之意)。对小姐言:食甜给你嫁好夫。

一般相互间言:新年大赚钱/新年走好运。茶点准备

当朋友或亲戚来家贺年时,主人就拿出甜料(以前多为红枣、土豆、冬瓜、瓜子等,现在多以精致的糖果代替)、甜茶,招呼客人食用,称为“食甜”,表示圆满亲密的意思。

客人吃后,要说些如“食红枣,年年好”、“恭喜大赚钱”、“食甜甜,乎你快大汉”(意“让你快长大”)、“食甜甜,乎你生后生”(意“让你生儿子”)等吉利话。另外,贺客如果带有小孩,必须赠送红包,作为新年的见面礼。厦门旧时有一个风俗,就是儿媳妇在正月里须用冰糖煮鸡蛋,穿戴整齐后,端给公公婆婆,以示孝敬。而新过门的媳妇更是要在早晨端“甜茶”等孝敬公婆及长辈,并趁机认识那些未曾见面的长辈。此外,重要客人来时,厦门人也要煮汤圆、红枣等甜汤招待客人。请喝春酒

一般,自大年初一到十五,家家户户都利用年节时准备现成的饭菜,宴请亲朋好友,以联络彼此的感情。如商人多会利用这时候,款待顾客,以便扩展生意。据老厦门介绍,请喝春酒的习惯在厦门农村尤为盛行。由于农村亲戚朋友居住的距离相对比较远,因此一般都会留下客人请喝春酒。闽南民谣

初一早(早早起来之意)初二早

初三无歹志(无事情);

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 初五隔开(告一段落)?鸦 初六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

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 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 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 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 十一请女婿;

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

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 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丸; 十六看大烛; 十七倒灯棚(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拜年禁忌

在闽南人传统中,对于拜年有许多禁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禁忌已基本不存在。

一、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或无歹志)”,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二、春节期间,是闽南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大家都有着种种的希望,除了初三不能拜年外,还有不少其他禁忌。初一的禁忌最多。早上要吃素菜,不吃荤的,也不煮,吃的饭菜必须是除夕日预做的,谓之“隔年饭”。表示去年的饭吃不完还有剩余。初一要吃干饭或其他食物,不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外出时会被雨淋或遭意外。初一至初五不能扫地,不可舀肥。万一非打扫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中,不可拿到外面倒掉,不然就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倒掉一样,使家里受穷。不可骂人,不可打架,不问人讨债,不使身体受伤。如受伤,就是“痛过年”,极为不吉利。不可打破或损毁碗盘瓷器,万一不慎打破,就用红纸包起来,等到初五“隔开”之日,才把它投进河里,念“打破瓷,钱银一大堆”等安慰的话,如此就可逢凶化吉。绝对不可午睡,据信,男人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会崩溃;女人如果午睡,则厨房就会倒塌。闽南春节风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习俗

饭春花:除夕夜会在神案前供奉春饭,春饭上面会插上一支印有春字的纸花。 不吃稀饭:闽南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不吃稀饭,因为吃了稀饭,表示这一年外出容易淋到雨而生病或是遇到意外死亡。 闽南话本 正月正时

闽南人十分重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所以春节期间特别喜庆、特别好客、特别慷慨、特别宽容。在春节这几天他们总是把“正月正时”这个词挂在嘴边。“正月正时”是一个万能的理由,只要这个词一说出口,不需再有更多的解释,听者就能认同:把平日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该开心的就开心,该请客的就请客;常年简朴节约的这时却毫不吝啬,平时有成见的这时一笔勾销。闽南人过年,不仅投入金钱、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还注入情感,所以既营造了节日的气氛,又赢得了过节的心情。

第四篇:闽南春节习俗

闽南春节习俗

一、传说故事

有关春节的传说是延续除夕的故事而来总共有两种说法

一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可怕的年兽吃掉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逢人便说「恭

喜恭喜」

二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坏心的灯猴陷害差一点遭到玉皇大帝下令要四海龙

王淹死人们后来还多亏观世音菩萨去玉皇大帝说明才免除人类的一场浩劫

 缘却竽瓿跻皇保 嗣羌 娑家 サ馈腹 玻 棺刈约汉颓着蠛糜涯芄惶庸

唤佟?

二、相关习俗

旧俗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春节现今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春」或「新正」是民间重要的节庆。所以每天有

不同的习俗现在说明如下

一初一

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

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尤期会

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

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

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

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

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

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二初二

1.做 牙一般从商者拜土地公而没从商也会拜大多都用牲礼祭拜现代也

逐渐改为以鲜花水果祭拜因为家里还有许多肉类没吃完呢而二月初二是土地

公生日就多用牲礼祭拜。

2.公妈祖先开荤早上要拜祖先而且是准备牲礼和菜碗丰盛的一餐请祖

先品尝。

3.回娘家原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十一请子婿或十二女儿回娘家但

不知何时开始改为初二或许因工商业社会新年假期短只有五天所比选择

这一天比较适当。旧时女儿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询女儿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

顺公婆勤俭持家和勉励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三初三

1.睡到饱因为从除夕到初二都劳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调息一番晚起一下。

2.早上床因为初三老鼠娶亲机于爱护动物成全老鼠的好事早早上床睡觉。

3.闽南的初三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在祭拜去世亲人的日子所以如果初一、二没

去拜过年的家里一般是不去的。如果冒然去给人家拜年会让对方觉得带来晦气。

所以这天大都是户外活动而不去串门拜年。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

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

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

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

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四初四--接财神

自从十二月廿四日送走注在人家的诸神以后今天诸神返回人间述职当然要早

一点接神表示勤劳好兆头如果太晚接神财神都被接走新的一年如何有财

气呢

五初五

1.隔开意即春节假期到今天结束一切恢复正常撤去供神的的春饭和年粿

清除屋内的秽物。而现工商业社会的年假也到初五开始上班。

2.开工一班公司行号大都选这天开工除非初五在黄历上实在不宜开工才另

择日期但都只是举行祭拜仪式召告一下让多日为动机器运转的一下检查

一切正常然后老板发个「开工红包」让所有员工讨个吉利后即回家明天正

式上班。其实这个仪式就是「收心操」不是吗

闽南闹正

春联、年画、饺子、年糕这些都是咱们中国人过大年的年景、年俗、年味而

比起北方城市的春节习俗闽南一带的过年习俗显得颇为独特。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一般是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闽南人过春节也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说法

——“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讲究的是吃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

正月十五讲究的是玩是“闹热”也就是这么一个非常闽南味的词——“闹

正”。

鞭炮声里迎正月

许多读者也许会问“‘闹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闹新春’呢”记者 为此请教了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闽南语研究专家林宝卿。林宝卿介绍说“闹

正”的“正”是“正月”的意思在闽南语中念作“znia”n代表鼻化音读

第一声在闽南语中“znia”这个字代表的意义是正月或是新春比如除夕

夜12时放鞭炮闽南人叫做“开znia”也就是说放鞭炮迎来新春。可见

“闹正”的词意与“闹新春”相同是闽南语版的“闹新春”。

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告诉记者闽南春节“闹正”的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变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厦门漳州金门一带的闽南新春歌谣记录着当时闽南人

是如何过年的“初一早初二早初三无甚巧初四神落天初五过开初六

壅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生十一请子婿十二

倒来拜十三吃糜字配芥菜十四相公生十五上元瞑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

棚。”洪老说所谓“闹正”初

一、初

九、元宵最是“闹热”。

最高潮在元宵

“初一早”就是这天要起大早穿戴一新给亲朋好友拜年之所以这天是孩子

们最开心的一天就是因为这一天孩子们给长辈拜年都会收到红包。收到红包 的孩子们开心地聚在一起放鞭炮、甩陀螺、玩游戏、看社戏别提多开心了而

大人们虽然没有红包可拿但是却可聚在一起饮酒畅叙也是平时难得的欢畅。

正月初九“天公生”是闽南在正月里最热闹的祭祀活动。从初八开始家家户户

就要准备祭祀的五牲、五果、金纸蜡烛由于祭祀活动要从午夜12时开始因

此初八到初九对闽南的家家户户来说都是个不眠之夜。从午夜12时开始祭祀

活动的鞭炮声就如春雷般炸响天际不绝于耳相当热闹。

不过“闹正”的最高潮还是元宵节。洪老说正月十四到十六厦门常有游街活

动游街就像流动的描绘舞龙、舞狮、踩高跷、车鼓弄??真是热闹非凡。大 型的游灯、灯会等活动一般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了游灯就是人们提着各式彩灯上

街游行爱看热闹的人和活泼好动的孩子常常跟着游灯的队伍走了一条又一条

街持续一周的灯会一般都在中山公园举行赏灯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那

时厦门的元宵节还盛行“灯猜”在如今的文化宫以及一些文化馆元宵节常

举行“灯猜”吸引了众多男女老少来猜灯谜。

“闹正”逐步“现代化”

洪老说如今时代不同了厦门人的“闹正”也“现代化”了大年初一拜年不

用串门了一通电话、一封电子邮件就能搞定放鞭炮、甩陀螺、看社戏等娱乐被电视节目取代了鞭炮被电子鞭炮取代了??不过现在春节的文体活动却是

越来越丰富了我市各区在春节期间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游园、民俗展演、广场文艺演出等不一而足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以前的一些“闹正”

活动也正在复苏。洪老说“这两年元宵节中山公园又有灯会了这真是好啊

要是‘灯猜’也能恢复那就更好了。”

闽南春节习俗

大年初

一、初二多到长辈或朋友家拜年称为“贺正”。吃完早饭后大家穿

新衣、戴新帽新鞋准备出门。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进亲戚朋友家

时一般大家都会讲一些诸如“新年好”之类的互祝之词。

拜年时则依照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顺序先拜长辈后拜亲戚、朋友。从长辈

手中孩子们照例能拿到数额不等的“压岁钱”红包。

据65岁的“老厦门”郭坤聪介绍旧时厦门后辈给长辈拜年时要行跪拜礼因

此许多家庭客厅里都备有四方形跪垫以备跪拜之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改

为双手合拢拜年先是三下后改为一下。再到后来就改为说话拜年。可以说

拜年的礼俗越来越简单。

朋友间相互拜年过去一般是双手合拢拜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握手

或说话拜年现在更多是打电话或发短信。

女婿拜年

由于闽南习俗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有“半子”

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

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

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

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

因为大家相信大年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变穷所以要等到大年初二才回去

换个角度想大年初一开正后婆家忙着各项过年的行事及接待拜年的访客。作

为媳妇理当体谅如果只顾回家未免说不过去。

女婿上门须随手携带礼物称为“伴手”。回到娘家先向尊长拜年再分送红包

给他们有些长辈也会分赠红包给带来的外孙。如果娘家有幼小的弟、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也都要相互赠送红包贺年。若是女儿第一次带子女回家拜见外公、外婆有的外公、外婆还会送鸡腿并且用红绒线系铜钱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

称为“结彩带”。

中午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后再叙叙旧约在下午三时以后就可以离开娘家了。如

果是首次回娘家娘家要准备二枝“挂尾蔗”及二只活的“带路鸡”给女儿和女

婿带回家种植与饲养。所谓“挂尾蔗”就是红甘蔗前有蔗叶后有蔗头茎并

用红带子绑住两枝甘蔗以祝女儿女婿同甘共苦、永浴爱河直到白头偕老。至

于那两只带头鸡则希望其女儿和女婿像鸡一样多子多孙。

新式拜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贺岁方式悄然冒头给我们的新年拜年又增添了更多

乐趣。作为现代化都市的厦门自然也不例外。

电话拜年电话让人们不需要再到处走动去拜年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

这种方式最适合给远方的朋友、长辈、老师、亲友拜年。

短信拜年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拜年方式——便捷、快速可以在第一时间把

信息传递出去。另外短信拜年1毛钱一条成本也比较便宜。

MSN、Email、电子贺卡、视频拜年只要双方都在线通过类似MSN之类的即

时通信软件给拜年增添了强有力的“武器”。Email和电子贺卡则可以把场景

拍下来制成电子邮件发送给亲朋好友。

休闲网络游戏拜年这种方式适合所有喜欢游戏的人。操作简单、占用时间短、趣味性和可玩性强等特点给广大游戏爱好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娱乐和感情联络

方式。

吉祥用语

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亲友之间互相拜年称为“拜正”、“贺正”。主

人请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后说吉祥话

对太太言食甜给你生后生生儿子。

对老人言食甜给你老康健食百二活到120岁。

对商人言食甜给你大赚钱。

对小孩言食甜给你快大汉胖胖大快长大之意。

对小姐言食甜给你嫁好夫。

一般相互间言新年大赚钱新年走好运。

茶点准备

当朋友或亲戚来家贺年时主人就拿出甜料以前多为红枣、土豆、冬瓜、瓜子

等现在多以精致的糖果代替、甜茶招呼客人食用称为“食甜”表示圆

满亲密的意思。

客人吃后要说些如“食红枣年年好”、“恭喜大赚钱”、“食甜甜乎你快

大汉”意“让你快长大”、“食甜甜乎你生后生”意“让你生儿子”

等吉利话。另外贺客如果带有小孩必须赠送红包作为新年的见面礼。

厦门旧时有一个风俗就是儿媳妇在正月里须用冰糖煮鸡蛋穿戴整齐后端给

公公婆婆以示孝敬。而新过门的媳妇更是要在早晨端“甜茶”等孝敬公婆及长

辈并趁机认识那些未曾见面的长辈。此外重要客人来时厦门人也要煮汤圆、红枣等甜汤招待客人。

请喝春酒

一般自大年初一到十五家家户户都利用年节时准备现成的饭菜宴请亲朋好

友以联络彼此的感情。如商人多会利用这时候款待顾客以便扩展生意。

据老厦门介绍请喝春酒的习惯在厦门农村尤为盛行。由于农村亲戚朋友居住的

距离相对比较远因此一般都会留下客人请喝春酒。

闽南民谣

初一早早早起来之意

初二早

初三无歹志无事情

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

初五隔开告一段落?鸦

初六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

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

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

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

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

十一请女婿

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

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

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丸

十六看大烛

十七倒灯棚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拜年禁忌

在闽南人传统中对于拜年有许多禁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禁忌已基本不

存在。

一、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

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或无歹志”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

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

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

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

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二、春节期间是闽南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大家都有着种种的希望除了初

三不能拜年外还有不少其他禁忌。初一的禁忌最多。早上要吃素菜不吃荤的

也不煮吃的饭菜必须是除夕日预做的谓之“隔年饭”。表示去年的饭吃不完

还有剩余。初一要吃干饭或其他食物不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外出时会被雨淋或 遭意外。初一至初五不能扫地不可舀肥。万一非打扫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

中不可拿到外面倒掉不然就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倒掉一样使家里受穷。

不可骂人不可打架不问人讨债不使身体受伤。如受伤就是“痛过年”

极为不吉利。不可打破或损毁碗盘瓷器万一不慎打破就用红纸包起来等到

初五“隔开”之日才把它投进河里念“打破瓷钱银一大堆”等安慰的话

如此就可逢凶化吉。绝对不可午睡据信男人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会崩溃

女人如果午睡则厨房就会倒塌。

闽南春节风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

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

“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

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

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

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

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

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

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

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

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

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

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

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 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

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

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

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

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

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

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

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习俗

饭春花除夕夜会在神案前供奉春饭春饭上面会插上一支印有春字的纸花。

不吃稀饭闽南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不吃稀饭因为吃了稀饭表示这一年外

出容易淋到雨而生病或是遇到意外死亡。

闽南话本 正月正时

闽南人十分重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所以春节期间特别喜庆、特别好客、特别 慷慨、特别宽容。在春节这几天他们总是把“正月正时”这个词挂在嘴边。

“正月正时”是一个万能的理由只要这个词一说出口不需再有更多的解释

听者就能认同把平日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该开心的就开心该请客的就请客

常年简朴节约的这时却毫不吝啬平时有成见的这时一笔勾销。闽南人过年不

仅投入金钱、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还注入情感所以既营造了节日的气氛

又赢得了过节的心情。

第五篇:闽南结婚的习俗

闽南婚礼过程传统的闽南婚俗是极其复杂的,现在已经省去许多,只能算大概的吧,因为详细的各家各户都不尽相同。所谓“十里不同俗”,甚至隔壁邻居也有可能不同。

先从相亲说起吧,一般是男方到女方家里相亲,根据第一印象决定是否有交往的意向。如果男方对女方满意的话,可以直接给女方打电话。反之,女方满意的话一般不直接打电话,而是通过媒人试探男方的意思再做决定。在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过两天女方的家长会在媒人陪同下到男方家里看房子。这样相当于双方都看过对方的房子了,经济情况也能看出一二。

接下来是订婚。我所知道的是这天男方要来下聘金,给首饰。女方家里要请客,一般只请亲戚。订婚在闽南是很重要的,订完婚再退婚聘金就很难退回来了。我讲这样一件真人真事。女主人公是一位小学的校长,和一个有钱人家订婚之后。一次到医院检查身体,医生说声带有问题。结果和她同去的人听成生育有问题。这件事传开之后,男方强烈要求退婚。由于是男方提出的,聘金没有退。后来这位女主人公再嫁,陪嫁很多(包括原来没有退的聘金),她老公从此被人戏称“郑百万”(她老公姓“郑”)。

再接着就是择日子结婚拉。择日子有很多忌讳,我很晕怎么也没弄懂就不多说了。选完日子就要开始准备嫁妆了。大家可能都知道晋江这一带陪嫁都是翻倍地陪。比如说男方下了8万元聘金,女方至少要陪16万元。有钱人家可能还不只这个数,陪上百万,再加奔驰、宝马的现在也很多。这还仅仅是现金,实际陪嫁远不只这些。因为所有的家具(床除外),电器都是由女方家购买,这里面也有好几万啊。那没钱人家怎办呢?没钱人家除了要购买这些家电之外,最最不济的也要将聘金原封不动返还。反正嫁女儿花钱是一定的拉。还有一个很夸张的是,女方的陪嫁,一般是银行存折,要打印出来放大,用镜框镶好搁新房里让人看(见图)。

所以,去喝喜酒的人第一眼看新娘,第二眼就是看这张存折拉。

嫁妆准备完还不算完,还有很多其他必备品。我所知道的有七桶(脸盆,水桶,便盆和将来孩子的澡盆等共七件,还要在这里面压糖和钱),铅,茶叶梗和竹叶(将这些剪碎新娘上婚车时洒在新娘身上。铅在闽南和“缘”同音,新娘出嫁那天穿的衣服从内到外都要用红线缝上圆铅片),两个箱子(新娘至少要准备7套衣服,结婚7天内每天都要换新,箱底还要放压箱钱),还有化妆品、香水等等零散的东西。

结婚前两三天就开始忙碌了。因为还要准备盘担(见图)。

盘担无非就是糖果、饼干、糕点、鱼肉之类的要一担一担装好要分给亲朋好友。根据关系的亲疏决定盘担的多少。一般最大份的盘担是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其次是舅舅,姑姑,姨姨;接着是远亲和朋友。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份,那晚我们分到凌晨1:30才分完。第二天还要到村里的家家户户去分糖果饼干。真是麻烦呀。

终于到了请客的日子拉。这还得从结婚前一天说起,结婚前一天女方家要先请客。结婚当天男方家请,结婚第二天新娘子回门同时还要再请女婿。相当于女方家要办两次酒席。

说了这么多终于说到结婚了。那天新郎带着一帮人接近中午才来,女方要给他们每人煮一碗甜鸡蛋。同时新娘开始穿衣打扮,戴金首饰。这些漂亮的黄金手饰估计也是闽南的一大特色,像排链、黄金手套、金冠,其他地方估计很少人会带,甚至听都没听说过。这里的新娘可是多多益善,尤其是脖子和手臂都是带的沉甸甸的。

接下来新娘要出门了。刚结婚的新娘有贵气,不能随便见人的哦。所以新娘是蒙着脸出来的。

然后要摸葱、摸蒜、摸萝卜。

再由兄弟在其头上盖上黑纱。兄在前,弟在后。

过火盆。

出门必须撑红伞。

往新娘身上洒铅、茶叶梗和竹叶。

然后新娘才被接走。同时小舅子、弟弟或哥哥也要一块陪同去。到了男方家,新郎的亲人都要回避(这叫避亲,可以避免日后发生口角)。和女方家出门时相反,在男方家进门时是先过火盆,再摸葱摸蒜,然后直接进入新房。新娘在喜宴时是不能上桌吃的,而由女方家派人送饭。

直到喜宴结束。新娘该出来上茶了。由媒人一一介绍新郎家的亲人,然后新娘上茶并送上见面礼,同时对方也要回赠见面礼。这些见面礼一般是首饰、红包,以前也有送衬衣的。到了晚上也有很多风俗,比如新郎新娘要挑水绕屋走一圈,新郎新娘交换衣服穿等等,不过现在基本上都省了。有一点要切记哦,晚上睡觉时要记得把你的衣服压在老公衣服上,以后老公才会怕你被你管。嘿嘿。

还没完呢。第二天,由新娘的兄弟接新娘回家。新郎则在午饭过后才来新娘家。这天照例要请客,只请新郎和新娘家的亲戚,一般都要闹到天黑新郎才带新娘回家。娘家要准备两跟甘蔗和两只带路鸡(一公一母)让新人带回去。听说回去之后要把带路鸡放到床底,公鸡先跑出来就生男孩,母鸡跑出来就生女的,有意思吧。

到此,我们该忙的事情都忙完了。新郎新娘可还有得累,闹洞房可以闹七天,七天之内任何人都可以对新郎新娘没大没小,新娘委屈了也不能生气哦。

终于写完了,大家是不是看晕了啊。但是闽南婚俗确实是这么复杂和累人,还有很多。

下载闽南婚礼习俗(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闽南婚礼习俗(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闽南入厝习俗

    闽南习俗“入厝” 自从人类定居生活以来,房子在人的生活中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是为了建一所漂亮的房屋,供自己和家人幸福美满地生活一辈子。所以,当建好房子......

    “闽南风俗婚礼流程”

    “闽南风俗婚礼流程” 提亲——订婚(定盟)——轿前盘(盘担)——迎亲——回亲桌(请女婿) 一.提亲 人物:父母亲/长辈新郎官 物品:两只公鸡 面线鸡蛋 二. 订婚(定盟) 人物:新郎官及其长辈......

    闽南习俗 母舅坐大位

    闽南习俗 母舅坐大位 古早与现今对母舅,是非常尊重的,在婚丧礼俗中,母舅是重要人物。民间俗谚《天顶有天公,地下母舅公》,这句俗谚语,而沿海乡村还一说,《天顶有天公,海底龙王公,人间......

    婚礼习俗

    面纱 起初新娘戴面纱是作为年轻和童贞的象征,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代表纯洁。因此,许多新娘在赴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以后,由新郎亲......

    婚礼习俗

    记我参加的一次婚礼 ——对于家乡婚礼的反思 摘要: 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大事,婚礼则更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本文主要是通过记叙本人参加过的一次婚礼,向大家介绍了我的家乡巢湖......

    婚礼习俗

    老北京婚礼习俗(民国) 1、 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送彩礼往女家,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虽还未行婚礼,但女方名分已定,实际上夫妻关系已确立。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

    闽南习俗之端午节(xiexiebang推荐)

    闽南习俗之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的屈原,这几乎是家喻户晓;另一说是与古人为避五月初五这一“恶”日有关,对这一说......

    闽南习俗第一二课时(推荐)

    第一课时、第二时 闽南传统节庆之春节、元宵节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闽南传统节日,了解家乡风俗特点。 2、体会闽南传统节日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热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