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的写作与编辑

时间:2019-05-15 06:4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议新闻的写作与编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议新闻的写作与编辑》。

第一篇:会议新闻的写作与编辑

会议新闻的写作与编辑

在新闻的社会功能方面,中外学者的看法不尽一致,有的列出三种,有的是四五种,有的甚至十几种,但是人们都把新闻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相并列。这便在实践操作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的将派生功能与基本功能相混杂,有的干脆取代,把新闻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宣传。这样的取代就违背了新闻的规律,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现象:

首先是空洞的会议报道充斥版面。

长时期以来,受“文山会海”的影响,在我们报纸的版面上和广播、电视里,会议新闻所占比重甚大。据统计,北京几乎天天都有全国性会议召开,几乎个个会议要求见报。有家报纸某日第一版共登七条新闻,其中六条是会议新闻。据统计,这家报纸头版平时刊发的会议新闻约占总数的35%。有位报人感叹“我设想办个会报,十二个版也登不完”。读者也纷纷提出意见,说我们的一些报纸头版都成了会议版、要人版。而这些会议报道大都空洞无物,形式公文化、程式化:会议名称、何时何地召开,何人参加,会议指出,会议认为,会议强调,会议号召等等,如同“会议公报”。

由于会议新闻过多,加之报道又枯燥单调,引起读者反感,削弱了报纸的宣传效果。会议新闻过多,原因是会议的主办者和记者编辑不懂得新闻的基本任务是传递信息这个道理。他们不管有无“信息量”,只管见报,在报上有单位的大名,有上司排座次的名单,就行了。他们把登报当成了一种政治待遇。据悉,有一个市开会,电视台记者不来不开,开了会不上报上电视不行,报道了,名单顺序没排好还不行,排好了没放头版也不行。

改变这种现象的办法有三条: 一是让一些领导人学学新闻。二是没新的信息的会议一律不报。

三是记者编辑要牢固树立“新闻是传播信息”的观念,改进会议报道的手段和方式。

壹 改进会议报道的方式――

1、程式化的会议报道:

何时何地召开了何会(会议名称),会议议题(主要内容),何人(一定级别的领导)参加。

(领导讲话要点)会议指出,…… 会议认为,…… 会议强调,…… 会议号召,……

2、总揽全局,撷取新意。

对于一个具体会议,听领导人介绍情况和进行会内采访是必要的,但作为记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把会议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上去审视。

《人民文学》创刊周年座谈会,一般来说,是抓不出新鲜东西来的。而一向以写会议消息获奖的新华社女记者郭玲春,是这样报道这个会议的:“‘国家兴文学就兴,国家衰文学就衰,文学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文化部部长王蒙在《人民文学》创刊周年座谈会上讲的一段话……”记者一下子抓住了会议最精彩的内容,阐述了一个历史规律。

3、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

一个成熟的记者,不会被会议程序牵着鼻子跑,而应当把目光盯住会议上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1986年9月,全国中成药展销会在鄂东黄石市召开,展销会上,黄石卫生材料厂生产的名牌产品麟香壮骨伤湿止痛膏很受欢迎,3天时间成交额达到200万元。这一商讯传开,记者们纷纷报道――

1、有的写这次展销会开得成功,东道主黄石市地方产品受欢迎。

2、有的写黄石市卫生材料厂的伤湿止痛膏质优价廉,受到抢购。这些消息应该写,但都写得平平。

3、而有一位记者,找到正在与客商谈生意的该厂厂长周里钦,问:“你们的伤湿止痛膏如此受欢迎,就没有不足之处,真的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产品吗?”周厂长面对记者和客户,毫不遮掩地说:“我们这个产品是省优产品,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和同类产品一样,透气问题没有解决;二是粘着力不均衡,有些偏强,到时难揭下来,有的粘着力不够,自己脱落;三是目前产品只有两种规格,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周厂长还当场请记者与客商为他们提出好的改进意见,以使这个省优产品更上一层楼。听完周厂长的话,记者如获至宝,迅速写出于一条好新闻《周厂长卖膏药自我揭短》。

记者在采写这条消息时,完全撇开了会议的程序,直取新闻事实。更为可贵之处,是记者没有满足于报道“黄石市地方产品受欢迎”的一般东西,而是把这一新闻事实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着力挖掘事物本质的东西。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我国商品市场刚刚形成,市场法制不完善,管理跟不上,因而市场上以假充真,以劣充优现象时有发生,就在会议前不久还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福建晋江假药案。一个市场打假活动在全国刚刚开始。应该说,记者能在这么个会上抓出具有强烈针对性的这么一条新闻,体现了其新闻敏感性。

嗅觉灵敏的记者,常常在会上捕捉得到独家好新闻。如1992年11月12日,齐齐哈尔铁路分局召开了一次安全生产3000天的祝捷大会。分局局长王冉作了一个总结讲话,讲话中表扬了一批劳动模范,其中特别赞扬了火车司机董振东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精神。讲完后,王冉局长向劳模鞠躬致谢。记者在报道这个祝捷表彰会时,撇开了会上的一切议程,而只写了一篇特写式新闻《向劳模鞠躬》。这则新闻被评为1992年中国好新闻奖。防止空洞的会议报道,抓主要的新闻事实,其实质也是增加新闻作品的信息量。因为具体的事实总是丰富的、多变的,所以其信息量也是充足的。

4、其次是刊发领导人冗长的报告、文章。

在我国,由于新闻事业都是党和国家办的,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其宣传作用十分明显,新闻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到了十分突出的位臵。这当然抬高了新闻单位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不正常现象。一些领导人认为报纸就是我们党政的机关报,机关报也就是要报机关里的事儿。因此,领导人的报告、文章就得刊发。于是,报上常常整版整版地刊发领导人的报告、讲话和文章。这种现象在“文化大革命”中最盛,改革开放以来,也时常出现,尤其是一些党政机关报刊上。有些人把报纸当文件,当简报,开一个会议,作一个讲话,就要刊发。发了一把手的,还得发二把手的,发了市委的,还得发市政府的。

当然,报纸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各级党政领导人的工作意图是应尽的职责,但我们这里探讨的是一个如何宣传的问题,也就是要在宣传中如何遵循新闻的规律。前面讲到,新闻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新闻要完成自己所有的社会功能,唯一的手段和方式是传播信息,而没有第二种方式。报纸作为新闻纸,它要完成宣传的任务,也只有靠传播信息。从一定的程度来说:新闻报纸的信息量越充足,就越受读者欢迎,它的社会效益就越明显。如《新民晚报》,就是靠丰富的信息量取胜。受众总是用“信息量”这把尺子来衡量报纸和新闻的。一篇领导讲话,洋洋几千言甚至上万言,究竟有多少信息给受众呢?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而领导的讲话、文章却太多,这就要讲究一个刊发艺术。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该发的就发,不该发的就不发。信息量丰富,事关大局,广大人民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就刊发;没有多少信息,与广大读者关系不大的就一律不发。二是,对刊发“该发”的报告讲话时,要作技术处理。常见的办法是摘要刊登或化整为零。如在一次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水利部长钮茂生作了1万多字的报告,而《人民日报》在刊发时,把报告拆开,分为几篇小文章小资料,分别介绍中国水资源及水利和水灾情况,同时在排版时,分成方方、圆圆几个小板块,再配以图片,显得十分生动。虽然是满满一版,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读者爱看。

肆 再就是记者、通讯员采写的报道长而空。

初学新闻的人常常有几个毛病。一是在报道中记流水账,一、二、三、四、五什么都写。消息长而杂,不得要领,信息没有形成一股“流量”,受众不知所云。如写会议消息,将领导讲话原原本本引过来,水分过多。写工作成绩性报道是:“首先,其次,再次……”等等,不得要领。二是把新闻当成散文、议论文写,抒情议论样样都来。如某报1988年刊发的一篇新闻《往事如烟――40年后的陈道明追忆“三年一帝”的生活》,开始是这样写的:“公元2024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年逾古稀的陈道明在女儿陈格格的搀扶下,坐到写字台前撰写有关自己艺术生涯的回忆文章。当他写到1984年的时候,笔不由地停了下来……”这像是在写散文、小说,然而它却是新闻。这种写法太离谱了。还有一篇新闻《汽车抢道酿成大祸》,结尾是这样的:“现在运输专业户很多,希望在通过铁路道口时,真正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强行抢道不但给个人造成损失,也给铁路行车造成危害。”这些议论,不应夹在新闻作品内,理由是它没有“信息”。一篇新闻,直接任务是告诉人们一件刚刚发生的事,只把事件说清楚就行,其余的话要少说,最好是不说。能用100个字把事情讲清楚,就不要用101个字。我们要记住:新闻是告诉人们一件事,而不是叫你去议论、评价这件事。当然,作者在新闻中是存在“意见”的,但这个意见的表现手法不是直接发议论,而是如何选取事实,包括选取什么样的事实和选择什么角度来反映事实。

以上所讲意在强调一个道理:新闻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其他的功能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这是源和流的问题,二者关系不能颠倒,不能替代。明白这个道理和不明白这个道理,人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不一样,采写出的新闻稿件就不一样,办出的报纸就不一样,取得的社会效果也就不一样。因此,处理好新闻的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认识水平和技术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观念问题。

第二篇:会议新闻写作

会议新闻的写作方法

会议新闻是党报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还是党报重要版面的“主食”。

1.精心准备,做好关键信息采访的策划工作。例如,*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届*次会议期间,《经济日报.两会特刊》的“议政参考”栏目,自一开始就运用大量背景资料和图表,在反腐败、西部人才开发、我国加入WTO问题等方面大做文章,为整体的介入“设计”了一定的方向和基础。对于记者而言,熟悉环境,读解材料,做好一些知识上、政策上的准备,了解媒体的安排就十分必要。

2.关注并搜寻各种信息。会议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蕴藏新闻的“富矿”,只有懂得挖掘,才能从中获取可贵的新闻线索。例如,2003年的一个上午,淮安市委、市政府在同一个地点连续召开全市廉政工作会议、全市环保工作会议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把三个会议压缩到一个上午开,这种现象在以前还没有过。这一特别的现象立马引起了我的注意。会议正式开始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向明特地强调,“所有与会人员要关闭各自的通讯工具或将其调至震动状态。”说完,他还当作大家的面把自己的手机关了。在随后的会议期间,市领导讲话明显比以往要简练,会场秩序也比以往要好得多,看不到随意走动、随意接听电话、交头接耳等以往会议中常见的现象。这让我意识到,从这天起,市委、市政府要打一个切实转变作风的攻坚战。回报社后,我即从转变会风这一角度入手,对当天的会议进行了报道。报道刊发后,受到了市领导和单位的充分肯定。不过这里必须说明一点。有的记者参加会议报道拿了材料就走,不但有违“坚守岗位”这四个字,由于采访活动有始无终,细心收集会上的各种信息也就无从谈起。新闻界有句行话叫“脚底板下出新闻”,参加会议报道必须注意“屁股底下出新闻”,要坐得住。

3.找寻自己的切入点。信息可能是相近的,但读解却能不同,这是会议报道中应该切实注意的问题。例如,今年三月,南京大学博士生团一行20余人到淮安市盱眙县马坝中学与该校高中学生举行面对面的座谈会。如果按常理对座谈会进行报道不是不可以,但这样报道显然毫无新意。座谈会上,我发现许多高中学生所谈的问题大都是他们面临高考压力所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回到报社后,我便以心理问题为切入点,写了一篇题为《南大博士与马中学生面对面》的稿件,反映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请教育专家有针对性地谈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此稿见报后,与其他媒体所发稿件形成鲜明对比,大多数媒体记者只报道了座谈会本身。

大体说来,会议报道切入的角度可以有:由热点问题切入;有疑思切入;有典型经验和成就切入;由有价值的人物切入;由会外的空间中寻找角度切入;由资料切入;由反思切入;由瞻望切入;由纵向比较切入;由社会健全发展的关系切入......处处有新闻,但要识见敏与真。例如,《丹东日报》1986年11月21日发刊的《搬会场》,就是由因为讲发展商品经济生产问题而引起参加会议的人数太多,最终不得不由原先确定的村级会议室搬到现在的小学操场找到了难得的角度《;中国科学家发现生命在六亿年前就有了性别之分》的报道,则是由参加“第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一位中国教授的论文发现新的可能性,教授论文中那些连字典中都查不到的最新科学术语,终于引出了一条轰动一时的新闻。郭玲春的自白可以说明问题:“我动用了并不富裕的积蓄,包括浅浅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储存。在看似轰轰烈烈或轻轻冷冷的会议上,常故作轻松,实则全身警戒,我捕捉着每一句发言,乃至每一声感叹。我观察着大的背景,也不放过一个细琐的情节,以至与我的知己朋友闲谈,还别有企图地想抠出点‘意料之外’来。”而后,“写会议,从场内‘游走’到场外”、“写事,由此及彼,写人由表及里”。

4.关注受众需要,穿插必要的背景资料。例如郭玲春所写的《纪念现代着名作家郁达夫遇难四十周年》的开头:“耸立在人民心中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碑上,有刻下了一个名字:郁达夫。这位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14天被日本宪兵掳走而‘失踪’的爱国者、现代著名作家,今天又被冠以烈士的称号。”“首都文艺界、新闻界和侨务工作者250余人上午集会,隆重纪念郁达夫烈士遇难40周年。”

5.寻求思路上的创新,也就是说要写出个性来。会议最易落入俗套,尤其是会议报道的导语部分。所以,应当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去经营它,增加可读性。郭玲春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经典之作。例如:

“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余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这些常活跃于社会各阶层,反映人民群众的成就、愿望和呼声的新闻群英荟萃北京,参加建国35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

“邓小平同志今天走到千余名文学家、艺术家中间。继1979年以来的又一次会面,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序幕。”《第五次文代会开幕》

6.写出细节。例如《私家侦探召开首届国际侦探公司年会》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他们走起路来,皮鞋并不吱吱作响,他们也不用撇嘴角示意来代替说话,他们更无意照着什么人的下巴猛击一拳。

这十几个于昨晚在舍尔曼旅馆集会的貌不出众的人,都是不折不扣的私家侦探。在那里,他们召开了战后首届国际侦探公司年会。”

第三篇: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规范说明

春雨字[2013]第 号

关于春雨集团的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规范(试

行)的通知

各子公司,各单位:

现将春雨集团的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规范(试行)的通知发给各公司部门,希遵照执行。

附件:春雨集团的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规范(试行)

企划部 二○一三年 月 日

附件:

春雨集团的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规范

(试 行)

春雨集团的网站和春雨国际汽车博览城的网站是我公司对内宣传的重要阵地和对外宣传的主要网络窗口,对于塑造公司的良好形象、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集团公司新闻的写作和编辑,不断提高新闻稿件质量,促进相关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现提出如下规范:

一、写作和编辑新闻稿件,首先应检查新闻的基本要素是否正确:时间、地点、人物、什么事、为什么、怎么样。必要时应与相关信息报送单位核实该信息是否真实、准确。避免出现同一篇新闻前后矛盾,或者最新发布的新闻与近几日的新闻互相矛盾等情况。时间要素一般只写“×月×日”,前面不用加年份,后面可以具体到“上午”、“下午”、“晚”,一般不写“×点×分”,除非特别需要。活动地点只写到“行政楼会议室”、“××××公司会议室”、“xxxx办公室”即可。

二、新闻报道要以客观事实来说话,通过一定的技巧,把事实表达清楚,让读者明白要传达什么信息。信息的传达过程,本身就是表达作者立场的过程。一般避免在新闻导语中罗列“为了„„为了„„”等活动宗旨;避免在末尾增加阐述和总结性质的语言,例如“通过这次活动,„„”。活动是否取得成效,应该以新闻事实说话,让新闻人物说话。

三、新闻报道要客观,一般使用第三人称。名称的规范用法为“安徽春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可简化为“春雨集团”。反映集团的业绩成就以及适宜于对外宣传的新闻,一般在标题中使用“春雨集团”或“春雨”;其他新闻一般在标题中使用“XXX部门”或“XXX公司”。

四、报道公司领导讲话时,主要使用“指出、强调、××说”等中性词汇,一般避免使用“重要讲话”、“指示”等词汇。在对外交流或就某一事项发表意见时,也可用“表示”。

五、报道公司领导活动时,不要使用“亲自”、“亲临”、“陪同”等词语;报道公司领导与来访客人的见面,不要使用“接见”,而应用“会见”。

六、除集团公司大型会议、活动外,一般会议、活动避免使用诸如“隆重”、“热烈”等词汇。

七、报道员工、员工活动或其他新闻事件,不得使用“最佳”、“最好”、“著名”等绝对化用语,避免使用“普遍”、“一致”、“极大”等带有情感色彩或评价性质的表述。如稿件确需评价性质的文字,要保持客观立场,让明确的受访者说话。诸如“员工们一致表示,„„”等表述不宜使用,可采访一名员工,表述为“××公司××部门×××同事表示,„„”,员工姓名应真实完整。尊重受访者的意愿,如受访者不希望出现全名,只出现姓氏也可。

八、报道某一新闻事实,一般不使用“首次”、“第一次”、“首例”等评价和判断性质的词汇,除非经过集团相关部门、相关领导认定。要通过集团相关部门和领导来说出“首次”,而不是作者、编辑认为的“首次”。

九、集团性重要活动和重要工作的新闻,人物姓名一般只写到部门级领导。专项工作新闻可酌情出现相关部门负责人或关系重要的人物姓名。如无必要,部门负责人一般只提“××部(公司)负责人”即可。特殊情况除外,如有集团外来宾出席的会议,可根据需要介绍人物姓名。新闻中涉及的集团外人物姓名、职务等背景资料,一般应由相关单位提供,并参考相关部门意见酌情处理。

十、新闻中涉及集团内两个以上部门或集团内人员排序时,一般根据新闻事件性质并参照集团机构设置排序有关文件处理。

十一、公司、部门的活动,单独介绍人物时,一般情况下只提及组长级;活动中涉及的相关人物可写到相关负责人。

十二、参加会议的人物,要区分“出席”和“参加”的含义。“出席”指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成员参加会议,“参加”指加入某种组织或活动。

十三、参加活动的人员,要写明其身份。是全体员工还是部分员工,是全体部门级领导还是各组和项目负责人,要表达清楚。

十四、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和协办方,一般不要全写进导语中。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在行文中写明,或放到文中作为背景。

十五、部门组织的一般会议,如有公司领导在会上讲话,部门正级负责人部署工作可提及姓名,其他人员布置工作一律使用“会议要求„„”、“会议对„„进行了部署”、“会议安排了„„等工作”等语句。

十六、新闻的行文顺序不必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要考虑何为重点内容和主要内容。如某会议先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后面多位领导讲话提出要求,应抓住重点,按重要程度排列先后顺序。

十七、关于人物称谓,一般只在新闻前面首次出现时介绍职务(或职称)、姓名,后面再出现时只写姓名即可。一般应采取“职务称谓 + 姓名”的方式,如“人力资源部长××”、“保卫科科长××”、等,避免“姓名 + 职务称谓”和“姓 + 职务称谓”的方式;特定事件需涉及某人物两个职务称谓时,可酌情使用“主职务称谓 + 兼职务称谓 + 姓名”的方式;政府领导、商界著名人士等,在文稿中出现时可在姓名后加“先生”、“同志”、等;多个集团领导参与的活动,除主要领导外,可采用“集团领导×××、×××等”的简略形式。正式行文中暂不使用“总经理、部长、总裁”等称谓,当集团领导与子公司正(副)经理同时出现时,可以“XXX公司领导×××”的形式区分。

十八、新闻标题要鲜明,能够涵盖文章的主要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一般用实题,不用类似“放飞青春、超越梦想”的虚题;突出新闻要素,体现新闻要点;简明扼要,字数最多不超过28个字,以便在一行内显示。新闻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十九、稿件提倡署具作者真实姓名,不提倡署具部门名称。确需使用笔名的,请在稿件末注明真实姓名、所在单位和联系电话。

二十、根据集团相关规定,企划部新闻编辑有权对新闻来稿进行修改,对图片进行取舍、剪裁,并决定新闻发布的形式和栏目。对新闻价值较小或没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可不予发布。

二十一、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试行,不具有溯及力。由企划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新闻编辑与评论

1.媒体因素和受众因素是报道定位不可或缺的两个主要依据。2.新闻选择的主要依靠是社会规范和受众需要。

3.新闻中的差错的表现形式包括事实性差错、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文字性差错。

4.标题表现方法因作者显示态度有隐与显的不同而分为客观性方法和主观性方法,运用这两种方法拟定的标题通常被称为实题虚题。

5.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这种关系要求前者必须揭示和符合后者。

6.头版头条是编辑部智慧的集中体现,一般主要用来刊登最重要的新闻、评论和内页提要。

7.编者按语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论、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

8.版面的编排设计从技术上说是在版面空间安排正文、标题、图片线条、色彩。9.新闻评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0.评论文章的方法有立论和驳论。

11.编前会通常由值班总编、编委和各采编部门负责人参加,是每期报纸组版前的决策和调控会议,着重确定重要版面和重要稿件的安排。12.标题主题称主标题,以示与文章主标题相区别,它是新闻标题中的核心部分,当与辅题结合使用时,又是形式上最突出的部分:用于揭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受众的信息。

13.报道配置是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整体,整体影响部分,结构制约功能。

14.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政党机关报代表党委。15.新闻报道的策划原则;取信原则、立异原则、应变原则、集思原则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是区别他的特征 它们在反映内容:写作目的、表达方式上不同

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论理具有强烈的思考性: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16.基本的受众群体通常被称为“标准受众”、“目标受众”、“优势受众”。

17.业务定位是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报道格局,报道思想,报道方法以及版面和节目的风格诸因素确定。

18.专题性报道是围绕某一主题或事件所做的系统报道。

新闻的有效传播是以满足受众为前提的,这是新闻报道的一条基本规律。19.新闻梳理原则;有稿必检,有错必纠,有改必慎。

20.标题的导向功能更多的通过语气的褒贬和语气的强弱来显示。21.分题是插在新闻或文章中的小标题也称插题。

22.解释性新闻配置用以说明的材料有文字资料和示意图表。23.论据;事实性论据,理论性论据。

24.驳论是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25.报道策划是新闻工作者根据新规律对报道运作诸环节的预先谋虑,即对报道什么和怎样报道的思考和设想,它追求报道的思想和设想,创意和良谋,着眼于报道效果的优化。

26.标题副题是主题的辅助题,用来补充解释和证明主题。位主题后又称子题、副标题。

27.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28.新闻时评(时事评论)简称时评;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体裁,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思想、知识的论说形式。

29.编排设计的原则是相符原则、重点原则、有序原则、便易原则。30.如何从生活中选题?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以及主要领导人的最新讲话精神,亟待进行舆论引导

(二)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亟待进行正面疏导。

(三)现实生活中刚刚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好思想、新人新事新风尚,亟待进行宣传倡导

(四)人们共同关注而又疑惑不解莫衷一是的问题,亟待进行澄清。

(五)社会生活中一些违反科学又习以为常的种种言行,亟待进行唯物论教育 31.版面:报纸一页的整体,编排形式,报纸的编排设计是通过版面表现出来的。32.引题:主题的引导题,位于主题之前,常用语说明、引申和烘托主题。因排列有纵向和横向,又分别被称为肩题和眉题。

33.特定性修改:对已经确认选用的新闻稿件做以下梳理:纠正各种错误,避免各种不当,善于发现深层次问题。34.基本栏:一张报纸的各个版面及各栏划分是统一的固定的.这种统一的,固定的宽度相等的栏,称为基本栏.一般来说,我国的报纸划分为8个基本栏比较合适.35.报纸版面的艺术设计:根据一定的版面编排思想运用版面语言恰当安排稿件,组成能动的、能表现内容的完整统一的版面。

36.报纸编辑工作的业务范围包括策划、编稿、组版三部分。37.编辑对新闻稿件的修改有梳理性修改,特定性修改。

38.报纸编辑策划是报纸编辑在新闻采编与报纸出版活动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的工作。

39.稿件的调度的方法通常有同类合并、配发评论、增加链接。

40.对开报纸就是报纸的面积是整张印刷纸的二分之一。对开报纸的每一面分为左右两个相对的版,俗称大报两面共四个版,每个版宽39厘米,高50厘米,其幅面为整张印刷纸的四分之一。

41.报纸编辑处理好大小、正反、虚实、快慢、新旧、平奇、本末、雅俗、点面、多少关系

42.《出版管理条例》:

43.新闻编辑人需具备的素质:职业道德修养,知识视野,理论修养,探索精神 44.引题:说明引申烘托主题;点染环境气氛

副题:补充、解释、证明主题 45.辅题与副题的区别:辅题包括引题(主上)和副题(主下)46.新闻报道全方位意识的原因和目的 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化,集体化

47.短消息的组成要素,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躯干+背景+结尾 48.熟悉新闻评论的写法

第五篇:新闻采访与编辑

第二章

媒介定位与报纸设计

第一节 媒介定位

一、媒介定位的含义

“定位”的由来:定位就是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1969年,由艾尔·里斯和杰克·屈劳特提出。)媒介定位,就是媒介如何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抢占媒介市场,形成媒介风格的一种策略

一、媒介定位要解决两个问题

1、媒介的服务对象是谁?受众定位

2、媒介为服务对象做什么?功能定位

3、媒介定位的客观依据:报纸行业的发展状况、读者、媒介制度和政策环境

4、广告市场

二、受众定位

1、大众传媒受众的变化趋势 大 众

小 众(分 众)

广 播

窄播

在传媒市场发育很低,媒介数量很少的时候,报纸的受众定位是可以很模糊的。随着媒体市场的发展,媒体数量的空前增多,媒介市场细分就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以模糊的受众定位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中很难想像的。想以所有的人为读者,最终可能是失去所有的读者。

2、受众定位的内容

分析目标市场中读者状况,确定目标读者,把读者的主要特征描述出来。

读者规模、人口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消费能力、家庭状况等)阅读习惯及生活方式(读报时间、读报程度、阅读偏好、对广告的关注度和态度、生活追求)

3、受众定位注意之处:

一方面切忌贪大求全。另一方面要考虑读者的商业价值。从商业角度看,最成功的媒体可能不是发行量最大的媒体而是以强势读者为主体的报纸。

三、功能定位

1、功能定位的含义:

指的是确定媒介所要担负的职能和所要发挥的功用,是为满足受众需求和实现传播目的而对媒介产品进行决策。

2、新闻媒体的主要功能

传播信息、宣传思想、舆论监督、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

第二节 报纸设计

一、报纸的特点与结构

1报纸的特点 出版的周期性——时效特点

纸质印刷——容量特点

以文字语言为主——信息特点

采用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形象特点 人工进行发行——传播范围有限性特点

二、报纸的编辑方针

编辑方针——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与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1.、编辑方针内容之一——确定目标读者的总体范围

找出读者群中的主体是哪类人、次要的读者是那类人、报纸的读者对象

2、编辑方针内容之二——新闻传播的内容

报纸新闻传播内容表现为报道面的大小,包括报道对象、报道领域、报道区域

3、编辑方针内容之三——报纸的水准 思想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

4、编辑方针内容之四——报纸的风格特色

报纸的整体结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版面形象等综合表现出的格调和特点。报纸的风格特色取决于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读者对象

三、报纸设计

报纸设计——报纸编辑根据报纸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在确定编辑方针的前提下,对报纸的规模、结构和形象进行整体设计

1、报纸发展条件决定报纸的设计 报纸发展条件分析

外部环境因素:读者、控制者、广告客户、传通中介、竞争者

内部条件因素:“硬件”——资产、设备、技术条件、“软件”——人才、机制、管理能力、传播符号

2、报纸设计的内容

总体设计:版面总量:注意:总体设计要体现报纸定位;要充分考虑读者对象的阅读需求

局部设计:全部版面的分工与组合:确定各版的读者定位及编排思想;确定各版名称、报道范围和重点;确定版中各主要专栏名称、内容、篇幅、体裁、风格等。确定各版的版式特点和风格特色;确定广告在各版中的篇幅和位置及广告的类型等。

3、报纸设计的操作过程及技巧 操作过程

第一阶段——策划预备、第二阶段——方案设计、第三阶段——方案试行 第一阶段——策划预备

时间:从萌生策划意图到方案设计之前

工作:进行调研,了解报纸的生存环境,细分市场,发展空间,其中最重要的是收集相关信息。

信息收集:外部信息:读者信息、控制者信息、竞争者信息、相关产业信息

内部信息:资产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管理信息

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外出走访调查、读者抽样调查、召开座谈会、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内部个别交谈、文献研究

读者调查

(一)读者调查指标 A、宏观指标 :

1、目标市场总体读者数量:

2、目标读者数量

3、期望读者数量

4、认知读者数

5、购买读者数量

6、习惯购买读者数量

7、忠诚读者数量

8、目标市场上读者的读报时间

9、读者阅读时长

10、阅读地点

11、目标市场阅读率

12、订阅率

13、阅读动机

14、内容偏好阶梯

B、读者人口学特征指标

1、读者性别构成2、平均年龄(用年龄区间可能会更好一些)

3、学历构成4、职业状况

5、收入情况

6、婚姻状况

7、家庭结构:这个指标容易遗漏,但很重要。

C、读者消费习惯指标

1、文化消费占总支出比例

2、媒介产品消费占总支出的比例

3、购买决定权状况

4、阅读来源

5、家庭消费分配情况

(二)现代常用的受众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通过统一设计的问卷来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

2、访谈:调查人员通过有计划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口头交谈,以了解有关情况的一种方法。

3、田野调查,即实地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带有明确目的,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从社会生活的现场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三)读者调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调查是一项科学严密的技术,因此,媒介调查最好请专业调查机构独立进行,以确保抽样的科学,尽可能降低误差。

2、调查中要给受访者给予最大的尊重。

3、访谈中要对象的选择要注意科学性

报摊调查

一、报摊调查的意义

报摊是我国目前报纸发行的主渠道,要了解一个地区的报业市场,除了对终端用户的调查外,对报摊的调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相对于读者调查来说,对报摊这一发行中间环节的调查成本更低,更简便易行,调查的操作性更强。我们通过报摊调查,可以迅速的掌握当地报纸的市场表现及调整办报策略的方式。

二、报摊调查的目的

(一)摸清报摊这一发行环节的运行方式及特点

1、报摊主为什么进一份报纸而不进另外一份报纸?

2、报摊主的决策动机是什么?

3、什么样的发行策略最能够取得报摊主的配合?

4、什么情况之下,报摊主会主动推销一份报纸?

5、报摊主对待新进入报纸的销售态度是怎样的?

6、报摊主进行进货决策时候的心理变量有哪些?

(二)摸清一些报刊在报摊上的表现情况

三、报摊调查的常用指标:

(一)报摊主的人口学特征指标:

1、年龄;

2、性别;

3、文化程度;

4、户口所在地;

5、收入状况;

6、经营年限;

7、摊主人数;

8、从业经历;

(二)报摊营业时间

1、平时营业时间;

2、双休日营业时间;

3、摊主希望的报纸上摊时间;

(三)报摊性质

1、个体;

2、邮局报亭;

3、隶属于某媒体

(四)报摊位置及周边环境

是否是公交车站边;是否在火车站;是否在长途汽车站;居民小区;集市、文化教育单位附近

(五)上摊报纸种类

(六)具体媒体报摊表现指标

1、报纸来源:邮局、报社、报头

2、覆盖率:某报在所调查报摊中的覆盖情况

3、进货量:报摊每次进某报的数量,是零售终端销售信心和报社发行政策的综合体现。

4、实销量:该摊每天实际销售该报数量

5、理想状态增进量:指在可以完全退报、按时退报情况下报摊主愿意增加进报的数量。考察报纸潜在销售空间,反映读者对报纸的认可程度。

6、周最佳销售时间:一份报纸在每周哪天卖得最好。

7、日最佳销售时间:一份报纸在每天哪个时间段卖得最好。

8、各类报纸上摊时间

9、各类报纸的售完时间

10、该摊上卖得最好的报纸是哪些?

11、摊主认为报纸最好的促销方式是:(1)买报赠报;(2)随报赠送礼品,(3)赠送抽奖卡。

12、摊主认为可能影响报纸销售的因素

价格;内容;知名度;外观;促俏活动;版面数量;开张大小;纸张情况;印刷情况;头版版面编排情况等

13、报摊主的销售动力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

确定目标读者、制定编辑方针 设计报纸方案 方案优选

第三阶段:方案试行

1、慎重选择试刊的内容: 优先选择最重要的、新增设的版面进行试刊

2、慎重选择试刊的时间:不宜选择有重要活动、会议或者节假日等特殊的时间试刊

3、适当把握试刊的次数:新创办的报纸尽可能多试刊几次,改版的报纸视人力财力物力而定,一般2—4次为宜

4、广泛征求意见,修正设计方案: 试刊的报纸可适当增加印数,赠有关领导、专家、读者阅读,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

二、设计方案

内容方案要写清创办或改进一张报纸的以下方面:

1、必要性:

2、可行性:

3、操作方法:包括读者定位、基本编辑思想、版面结构安排、栏目设置等等。这其中,版面结构的设计最为重要。每一个版的定位必须明确。

设计与优选方案的操作事项

鉴别、筛选;创意、设计;协调、完善;比较、优选

第三章

新闻报道策划

第一节 新闻策划概论

一、含义与作用

1、含义:

是指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使报道更具特色,取得更佳的社会效果

2、作用:树立品牌、提升影响力、吸引广告客户

3、展开层面:宏观层面:新闻媒介的定位与整体方针的确定、中观层面:媒介单元的设计与管理、微观层面:某一时期某一热点问题和事件的报道

二、由争议走向共识

1、认同过程

“新闻策划”被新闻媒介认同始于1993年左右;

其后,众多媒体增强了策划意识,推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报道;

同时,理论界也涌现出了大量相关论文;

到1996年“新闻策划”这一概念渐成热点,各种学术观点迭出。所有媒体无一例外,均卷入“策划”这一漩涡之中。

2、新闻策划的具体表现

(1)从中心工作报道、重大事件报道、热点新闻报道到舆论监督报道的策划直至通常情况下的策划,可谓应有尽有。

(2)反映在版式安排上,则出现了大办专版、特刊的热潮。

(3)报纸分工走向细分化,分类新闻纷纷出笼,众多报纸推出了诸如:社会新闻、体育新闻、财经新闻、娱乐新闻等专版。

(4)一些都市报更将社会新闻细分为:热线新闻、民生新闻、警方新闻、都市新闻等更专的版面。

(5)各电视台纷纷实行制片人制,各种类型与规模的策划会成为行动的先导。(6)一些知名专家、报人成为“抢手货”,成为各媒体参与策划的座上宾。(7)针对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推出的特刊在上个世纪之交更可谓是中国报业的一大亮点。

(《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纷纷推出多达两百版的“千禧年特刊”,开中国报界之先河。)

三、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

1、所谓策划新闻,是为达到某种宣传效果或者是社会效果,而人为地策划一起可供媒体报道的事件。

2、与新闻策划的区别:

前者是对客观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有效和充分地利用;后者则全部在主观的预想和操作之中,甚至连新闻事件本身都是人为策划的产物。

四、商业侵蚀下的新闻策划

1、特点:策划性新闻往往具有特定的商业背景,它们往往是商家广告策划、公关策划的延伸。

2、危害:

混淆了商业活动和新闻活动的界线,就商界而言,纯然把新闻媒介作为造势营销的工具。就新闻媒介而言,则把报道权、发稿权当作同商界交易谋利的手段。

3、媒体的立场与态度

尽管企业和组织机构可以在法制范围内搞广告策划、公关策划,但是新闻媒介的采编人员是不该参与这类策划的。对于商界推向社会的种种活动,新闻媒介必须保持应有的清醒,独立判断其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这些年我国新闻界出现的种种丑闻,大多打着新闻策划的旗号,足以值得警惕和深思!

第二节 新闻报道策划

一、什么是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主要内容包括:选题决策、报道方案设计、在报道实施过程中接受反馈并修正设计方案。

二、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类型

1、根据报道客体的发生状态划分——

可预见性策划、非可预见性策划

2、根据报道策划的运行时态划分——

周期性策划、非周期性策划

3、根据报道策划的运行方式划分——

独立型策划、非独立型策划

(1)可预见性的报道策划:

对能够提前获知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策划。如各种大型会议、活动、运动会、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等。

注意两点:一是报道的事件往往较长,可以在策划时把报道分为几个阶段。二是做好各种准备。

(2)非可预见性的报道策划:

对无法预见的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策划。报纸对这类报道要着重对“第二落点”进行策划、整合资源,深度挖掘素材,发表独特视角评论,在事件后续报道中下功夫,形成自己的“独家”。

(3)周期性的报道策划:

报社新闻采编部门的一种常规性的报道策划,运行时间具有周期性特点。此类报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最大的难点在于创新。

(4)非周期性的报道策划:

报社新闻采编部门根据报道需要临时进行的报道策划(5)独立型的报道策划:

独立运行的、与其他活动无关的新闻报道策划

(6)非独立型的报道策划:与其他策划活动(主要为公益性活动)相关联和连接的新闻报道策划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依据

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 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媒介进行报道的条件

四、新闻报道的方案设计

报道的范围与重点、报道的规模与进程、发稿计划、报道方式、报道的组织结构与流程管理

1、新闻报道的范围与重点

新闻报道范围——全部报道客体的组合,规定了报道面、报道对象。新闻报道重点——报道客体中最重要内容和思想。

2、新闻报道的规模与进程

报道规模——报道的时间、空间与人力三方面因素组合的概念 报道进程——报道全过程中对时段的分割与安排

3、发稿计划

报道进程中各阶段刊出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包括确定稿件的选题、内容、体裁、篇幅、作者、版面位置、刊出时间等。

4、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

集中式、系列式、连续式、组合式、读者参与式、媒介介入式、媒介联动式

集中式: 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的版面,形成较大声势,具有强烈、醒目的效果

系列式: 着重于组织报道事物各个侧面的稿件,集不同角度的报道为一体,达成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启迪性

连续式:紧跟事件或问题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连续发出报道,反映其全过程,取得及时、深入、扣人心弦的报道效果

组合式:集中一组稿件反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同类情况,或同一主题、不同门类的情况,形成较大的报道规模

读者参与式: 吸引读者参与新闻报道活动,读者的活动与意见构成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

媒介介入式:新闻记者参与报道客体(一般是社会公益性活动),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 媒介联动式:与其他新闻媒介共同进行同一主题的报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传播效果

5、报道的组织结构和流程管理

组织结构——根据报道的内容和进程安排组织采编力量,成立的临时性机构

原则:扁平性、人才优势互补、能够团结合作 采编流程管理——根据报道的时效需要、内容特点等安排工作流程,加强采编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原则——明确岗位责任、简化稿件流程、有效进行监督、实施奖惩措施

五、新闻报道的实施与调控

新闻报道的实施是对新闻报道方案的执行

新闻报道的调控指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不断接受信息反馈,并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修正原先的方案,确保新闻传播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

接受信息反馈——报道者的信息反馈、报道对象的信息反馈、有关部门与主管单位的信息反馈、读者的信息反馈

方案的修正——修正报道思路、调整报道内容、调整报道规模、改变报道方式、调整报道力量与报道运行机制

第四章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一 选稿的基本知识

(一)选稿的含义

新闻稿件的选择,是媒体编辑对新闻稿件进行取舍,把不符合要求的新闻稿件剔除版面之外的行为。

(二)选稿的意义

1、体现编辑方针

保证媒体质量

2、适合版面要求 版面容量有限

3、服务广大读者

办出媒体特色

(三)稿件选择的程序

稿件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因如下:

1、报纸无法控制新闻的发生

2、新闻稿件需要经比较择优而定

3、没有截稿前,编辑对新闻稿的选择和调整就不能终止。

1.初 选

各部门编辑执行:也是粗选,主要由各编辑部、编辑进行。是对所有稿件进行审读和分类。

2.复 选

版面主编执行:也是精选,复选是对初选入、选的稿件根据版面要求再作、一次挑选。3.定

选:总编辑执行:对存疑稿件或重大新闻的最后判定。主要由总编辑或编委审定有些还需经编委会讨论决定。

(四)选稿标准

1、新闻价值的判断

2、社会效果的分析

3、媒体特色的制约

二 选稿标准之一:新闻性

(一)我国媒介的主要新闻来源

(二)报纸的基本职能分析

(三)稿件新闻价值要素分析

(四)新闻价值的判断原则

(一)我国媒介的主要新闻来源

1、通讯社稿件:以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为主

2、本报记者稿件

3、其他媒介: 媒介在选题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特别是精英媒体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4、来稿

1)各地党政机关通讯员。

2)自由撰稿人。

3)专家学者。

4)读者中一些热心人。

5、网络

(二)报纸的基本职能分析

报纸传统四大职能:报道新闻、发表评论、刊登广告、提供娱乐 政党报纸及官办报纸,还有:宣传政策功能、甚至组织功能

但报纸的基本职能是报道新闻,这是其他职能得以实现的前提。

明确报纸的基本职能,对编辑掌握选择稿件的标准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确定两个原则

第一,报纸应把大部分版用来刊登新闻。

第二,新闻价值应成为选择稿件的首要标准。要正确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三)稿件新闻价值要素分析

新闻价值是编辑判断事实能否构成新闻以及价值大小的业务标准,其要素主要有: 重要性、显著性、时效性、接近性、人情味和趣味性

1、新闻价值要素之一---重要性:

判断标准:与受众利益直接相关、在社会上的影响面大

2、新闻价值要素之二---显著性

显著性与知名度紧密相关。名人、明星、高级官员等知名度高的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容易成为新闻。同样,知名度高的机构、地点或建筑也容易产生新闻。

3、新闻价值要素之三---时新性 时新性包含两个要素: 1)时效性2)新鲜性 1)时效性是衡量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重要指标。2)提高时效性可以提升媒介的市场竞争力。3)新闻媒介中新闻时效性的强弱是一个地方

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4)除特殊情况报道需要掌握时机外,绝大多数

情况下新闻要抢而不能压。

新鲜性:报道中所写的事实是人们欲知而未知的。新鲜有两种理解:

1、所报道的事实本身是新鲜的。

2、选取的报道角度是新鲜的。

4、新闻价值要素之三---接近性

1、地理上的接近

1)“新闻本土化” 2)《燕赵都市报》的“京津新闻”版面

2、心理上的接近:能引起受众心里共鸣的新闻

5、新闻价值要素之五---人情味和趣味性:

1)人情味的新闻是指那些能引起人们同情、怜悯、哀愁、崇敬、喜悦之情的新闻。2)趣味性即事件趣味盎然、引人发笑,或者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的新闻。

3)汤姆森基金会编写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认为,以下几类属于能引发人阅读趣味的新闻:金钱得失;犯罪;爱情;婚姻;灾难和悲剧;幽默;神秘;娱乐。

(四)新闻价值的判断原则

编辑面对不同新闻价值结构的新闻,通常可以根据以下三原则来判断、评估其新闻价值。

1、叠加原则:即将多种新闻价值要素所体现出来的新闻价值相加,以求得新闻价值的总量。

2、补充原则:即以其他新闻价值要素所包含的高新闻价值含量,补某一新闻价值要素含量之不足。

(五)增加版面新闻价值的两点建议

1、强调事件性新闻

事件性新闻:指具有明确的发生时间和起始标志的新闻,最典型如各类突发性事件如9·

11、莫斯科人质事件等,也包括重要人事变动,也包括某地自来水管道破裂、两辆公交车相撞等。

非事件性新闻:指对一些具有渐进性、广泛性、常见性现象、问题的报道。如《中国XX阶层收入两极分化严重》等.如何做好事件性报道

事件新闻是现实中已经发生的“故事”,要有情节,而非干瘪的说明、通报和介绍。

事件新闻中的“事”一定是民众关心的,平民化的,有关怀色彩的。

事件新闻应该是现实之中的确发生的,有现场和来龙去脉的。

2、追求必读性 所谓新闻的“必读性”,是指这份报纸的某个版块、某个栏目、某条新闻,对于特定受众的最高满足程度,即达到了这部分受众非读不可的程度。从它的内涵来讲,这部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是特定读者主动去寻求的。

三 选稿标准之二:社会效果

(一)案例分析

(二)稿件社会效果的考察

(三)几类不能选用的稿件

(四)禁止刊登的内容

(二)社会效果的考察

1、以社会效果的性质来区分

正面效果——即新闻能对读者、对社会产生良性的积极影响.如成就、英雄、庆功、节日道等。

负面效果——即新闻对读者、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是消极的、不利的。如灾难、战争、凶杀、丑闻等。

中性效果——即新闻对读者、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既无明显的积极意义,也无明显的不影响。如趣味性新闻。

2、以社会效果的主次来区分,有主效果、副效果之分 主效果——即新闻可能产生的主导效果

副效果——即新闻可能产生的次要效果

3、以社会效果的表现来区分,有显性效果、隐性效果之分

显性效果——即新闻所产生的效果是外露的,是短时期便能观察到的 隐性效果——即新闻产生的效果不是外露的,往往是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被人们所觉察。潜移默化是这种效果常见的表现形态。

(三)几类不能用的稿件:

1、有严重政治错误的稿件不能用 :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反对改革开放的、为腐败辩护的

2、明显违反现行政策的:如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违民族宗教政策的

3、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事实证明,极端民族主义已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它是建立在一种情绪基础上的,对其进行理性化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它往往会导致自我封闭,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障碍。

4、反对夸大个人作用,宣扬个人崇拜:这是我国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惨痛的历史教训。

四 选稿标准之三:媒体特色

(一)媒体特色考虑的两个因素

(二)选稿其他值得注意之处

(三)新闻稿件的充分利用

(一)媒体特色考虑的两个因素

(一)考虑媒体定位

如《南方日报》的定位是“高度决定影响力”,凸现的是其高级主流大报的稳重身份。

2、考虑受众定位

例:《南方周末》受众定位的变化

问世初期:中学以上文化、关心社会、热爱知识的人

1996年后:具有较高学历、关心社会、关注民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选稿其他值得注意之处

1、体现平衡原则:

新闻选择中的平衡原则,可以从技术与伦理两个方面去实现。

从技术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1)报道领域的平衡2)报道体裁的平衡 3)篇幅平衡

1、体现平衡原则:

作为一种伦理的考虑,主要体现在: 1)争议或冲突双方的意见观点。2)不同地区间的平衡。

3)批评监督与正面宣传的平衡

2、选择稿件要注意报道的连续性

对于正在进行的报道,要注意对之进行持续性关注,让读者能够感到完整、准

确全面地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避免对一事件的报道有始无终。

(三)新闻稿件的充分利用

1、可用

2、暂不宜用,作备用稿保存

3、不宜用但可作其他处理发内参转交有关

4、不宜用但含新闻线索,供跟踪采访参考

5、不具备上述各种价值,淘汰不用

第五章

新闻稿件的修改

第一节 概 要

一、稿件修改---新闻编辑最经常性的工作

一个编辑能力的高下,主要是从判断力方面体现的,但对稿件的修改加工,是编辑最经常、最量大的工作。

二、没有人能做自己的编辑

美国著名报业经营家、曾任甘乃特报系总经理的布兰查德说:“没有人够资格做他自己的编辑。不论他的名气多大,他的作品都将自他人过目中受益。”

三、编辑工作的重要性

一批优秀新闻编辑的存在,提升了人类新闻传播事业的水准。大多数的编辑的工作是值得尊敬的。

正如美国一位学者所说的:“稿件编辑是超级侦探,缜密地在新闻稿中寻找线索,如何把一篇平凡的稿子转变为一篇杰作。”他们像“一个戏剧制作中默默无闻的工匠,他们的技巧赋物质以品质,为明星引来掌声”。

四、什么样的稿件是合格的?

1、事实、观点准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闻事实真实准确,二是所引用背 景资料准确无误。

2、结构合理;符合新闻作品的一般结构特点,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

3、事实交待清楚,基本要素齐全;

4、文理通顺,行文规范;

5、没有错别字。

第二节 对新闻稿件内容的修改

一、对稿件中事实性差错的订正

事实性差错的类别:可分为假新闻和一般差错两大类,这两类差错性质不同,编辑处理原则也不同。

1、对于假新闻,没有什么可修改的余地。

2、而对于一般性差错,则是要进行订正。一般情况下不能因存在事实性差错而否定整篇稿件。

(一)假新闻的特征及甄别

近年来我国假新闻的一些特征

1、以社会新闻为主,并开始向其他领域漫延。

2、权威媒体或机构常常也是其贩卖者。

3、大多情节离奇、耸人听闻。

4、缺少可信的、权威的消息来源。

5、有的作者是所谓的“自由撰稿人”。

6、新闻要素含混不清,大多为一面之词。

7、网络假新闻层出不穷,被打假后经常一删了事。

新闻编辑针对假新闻的一些防范措施

第一,消息来源考证,对于以下来源要慎重:

1、消息来源不明: 如“据悉”、“据透露”、“据认为”、“坊间称”等。

2、匿名来源

3、权威性不够的消息来源

4、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

第二、新闻要素查证5W1H(新闻中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第三、新闻内容的逻辑性分析,对以下稿件要反复推敲:

1、情节离奇又过分巧合

2、文艺色彩极浓、文字过分生动的稿件

3、时效性特别强的稿件

4、来自基层作者的全局性稿件

5、来自甲地作者写的有关乙地的稿件

6、语意含糊、口气吞吞吐吐的稿件

7、转抄、转载的稿件

第四、树立科学精神

第五、查作者身份

第六、建立假新闻档案库,防止假新闻死灰复燃。编造假新闻的人,想像力往往并不强,经常是翻老皇历或故纸堆。

1、在科学家暂时无能为力的地方,特别是面对重大灾害和死亡之时,能够充分解决这类问题的消息,越是完善,越要怀疑。

2、在科学探索现在感到困难的地方,如生命本质、宇宙起源等等。如果忽然有谁说解决了这类问题,口气越大越值得怀疑。

3、在随机性强、因果关系不确定的地方,如果某种理论或方法声称能够说明和解决一切问题,它们越是十全十美,越是可疑。

4、在人们渴望健康和幸福的地方,越是出现奇迹或完美的事实,越需要多划几个问号。

(二)一般性差错的表现

1、夸大其词,导致不合情理或矛盾百出。

这是我国目前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一种差错。对稿件进行修改时,要注意防止那些绝对化的说法:填补国内空白、国际领先、最如何等等。正如西方报纸编辑所说的,看见稿件中出现“最”和“第一”时,应该立即拉响警报器。

2、细节或引用材料错误

有些稿件总体事实上真实的,但在具体细节,引用资料上出入较大。“中国人民对德国人民充满深情,我喜欢贝多芬,他的诗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中国广为流传。按:文中诗作者为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近年来,一次次的文化思潮中,张承志、梁晓声、余秋雨、张炜、韩少功、王晓波的名字为人们所熟悉,但这些名字都和北大无关。

按:张承志就是北大毕业,王晓波还曾执教于北大

3、事实成份残缺,含混不清

1、何地要素模糊。新闻报道中的地名,都应该在地名前注明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的上一级或上几级地名。

2、当事人身份模糊。如在胡长清案报道中,胡长清为了调回北京工作,曾向有关人员行贿、但对行贿对象一直讳莫如深。

4、文中事实不统一 一般性差错的纠正

1、新闻编辑要广学,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要勤查各类工具书,如《辞海》、《辞源》、《百科全书》等。

3、多向专家请教。

二、对稿件中观念性差错的订正

(一)观念性差错的隐蔽性

有一些新闻稿件事实是真实的,但文中往往体现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较之事实性差错,观念性差错往往有一定的隐敝性,订正识别难度较大。

例 :某某厂多年来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中心,带动各 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在全社会弘扬伊斯兰精神,提高阿拉伯语水平,西北民族学院特举行了本次《古兰经》诵读比赛。

(二)观念性差错的修正方法

1、要掌握政策界线,提高政策水平

政策应该是严肃的,不能视为儿戏。有时差之毫厘就会

谬以千里。

2、熟悉法律,尊重法律

(1)防止客观主义地描写残暴行为,以及作案过程

(2)性犯罪案件中尽量不要透露被害人姓名及有关该主题的详细内容

(3)严防报纸审判

3、消除带有偏见及歧视性用语

在一个努力保持客观公正的行业中,偏见——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是不允许的,因此,编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发现偏见,并将其从文章中清除出去。

4、具体分析,防止片面性 一个生命极为短暂的人生活在无限的宇宙之中,片面性几乎是一种必然。但一个严肃的人总是要力求反抗这种宿命。

新闻传播也是如此,一方面,我们应承认新闻报道很难避免片面性,但是,既便如此,一个负责任的新闻编辑,也要力求刊播的每一篇稿件都有助于人们全面正确地认识事件的真相,而不是强化人们的偏见,更不能故意以片面之词歪曲事实。而应该力求多角度、多侧面地立体地向受众呈现一个事件的真相,而不是相反。

第三节 稿件辞章的修饰

在对稿件的内容进行了推敲订正后,编辑还需要对稿件的辞章进行必要的修饰。也就是对稿件篇幅、结构、文字、语法等方面的进行推敲。

一、删繁就简

(一)新 闻 为 什 么 要 短

1、新闻短些是民主的要求

2、读者阅读报道的第一目的是为了获取新闻信息。

新闻要短是读者的共同要求。从读者的价值观念出发,则要求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信息,即要求信息密集。所以媒介版面和节目里容纳最大量的信息,摒弃一切大话、空话和废话。

3、短是新闻写得快、新鲜的形式上的保证

(二)怎样理解新闻的短

对新闻删繁就简,绝非仅从字数上将洋洋长稿压成短文,而是对稿件开篇布局、择例、遣词造句的统一体,它体现了编辑和记者对所报道事物审视高度与角度。

1、一针见血,一语破的。抓住最核心和最关键,也就是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

2、恰当使用新闻背景,防止喧宾夺主。

3、以小见大,一叶知秋。

4、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不能笼统地反对长文。硬性规定字数,本身就是形式主义的作风。

三)长风为什么久刹不止

缺少写短文章的本领

周作人曾说:“简单是文章的最高标准”。

写短文章不仅需要高度的写作技巧,而且也需要高度的认识能力。

2、错误的导向

把篇幅与份量等同起来,领导带头写长文章。

“长长长,都嫌别人的文章长,短短短,都怕自已的文章短”

(四)稿件删节的具体方法

来稿之所以需要压缩,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1、稿件写作上有毛病冗长累赘;

2、受版面容量的限制,需要以对稿件篇幅作适当压缩。

3、根据报纸的特定要求,需要对稿件作适当压缩。

这几种不同情况,压缩方法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修改新闻稿件的关键,在于先要找出本篇新闻稿件的“新闻”在哪里。没有这一条,所有文字或技巧方面的修改统统是不着边际的。

1、突出主题

新闻应该一事一报,一篇稿件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主题组织材料。如果主题散乱,说东道西必然造成冗长臃肿。作者缺少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力,觉得这个很重要,那个也不可少,但事实上,有许多事实及材料是毫无新闻价值的,反而淹没了应该突出的一个主题。

压缩这样的稿件,就要突出其中的一个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而把其他主题及相关材料全部删去。

2、突出事件的主要环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任何事情都表现为一个过程,为了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往往要交代这种过程。来稿在这方面常见的毛病是,交代过程烦琐,不分主次,如同记流水帐。

编辑在修改时,就要突出发展过程的主要环节,而略写其他,用跳跃的方法展现事物的发展过程,有详有略,详处细针密缝,略处一笔带过,从而把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环节突现出来。

3、突现新闻的信息本质,删去多余的抒情议 论解释

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新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信息。对新闻来说,第一个是事实,第二个是事实,第三个还是事实。报道应该突出信息,过多的抒情、议论、解释恰恰妨碍了新闻报道功能的发挥,是造成新闻冗长的重要原因。

3、突现新闻的信息本质,删去多余的抒情议论解释

1)多余的抒情:报道要以情动人,但这主要是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事实,而不是

作者直接抒发一番。否则极容易流于矫情、滥情、煽情。文章最上乘的境界是不怨

不怒而自有深情如《干校六记》

2)多余的议论

报道与言论分开,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从大量写作实践看,热衷于报道中发议论,大多是一种肤浅的表现,所发议论也是画蛇添足的。往往是一些人所共知的政治术语或空泛的政治概念,无助于提高消息的思想性。

4、多余的解释

新闻报道中必要的解释是不可缺少的,它有助于增加报道的深度,方便读者阅读。但对人尽皆知的事实进行解释,则纯属多余,往往会喧宾夺主,冲淡报道主题。

二、行文规范

报纸是面向大众的,不但承担着传播新闻的职责,同时也是广大群众最直接的语文教师,新闻报道的语言必须准确规范。

知道字是怎么写法,确定一条新闻是合乎规矩的文字写成的,把模糊不清的意思辨别清楚,所用的字都有其意义,这样的人就是编辑部里最宝贵的人员,编辑疏忽这些琐事,便会造成语文的错误,终极则损伤传播功能,明白的写作,正确的写字,合乎文法,可以便捷地传播你要传播的观念。

(一)改正错别字

(二)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报刊中使用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点:

1、乱用书名号

例:(1)《艾青作品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2)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德国莱法州艺术家作品展》

书名号只能用于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像研讨会

作品展等有组织的活动不应用书名号。

应当使用书名号的出版物,在使用简称时,也要加书名号。

知名度很高的报刊,在不引起误读的前提下,书名号可以省略。

2、顿号使用中的问题 顿号、逗号、分号和句号代表4个不同的层次,如不能正确区分层次,就容易误用标点。小概念间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大概念间的并列词语用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3、引号使用不当的问题

引号的作用是标明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注意引文末尾标点的使用: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的里边。如: 爱因斯坦说:“后代子孙将很难相信历史上曾走过这样一位血肉之躯。”

凡将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标点。如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此处句号属于全句而不属于引文)

(三)合乎语法

新闻报道中不合语法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1、搭配不当: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贫困面大大下降

2、多余:(1)此案涉及到处级干部三人(2)堪称为天长地久(3)诉诸于法律(4)皮包、手饰、现金等均全部丢失(5)现场参观了大江截流工地(6)飞机被迫迫降于白云山机场(7)事情的经过都被描写得十分细致。(8)老教授多年来苦心积累的研究资料被丢失了。(9)水泥厂的生产之所能够突飞猛进,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技术革新搞得好。(10)让学员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科学文化知识(11)为了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为此,我区的金融发展战略是……

3、指代不明

代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简明,但指代必须明确,否则就形成语病。

(1)许多读者来信说,鉴于这次评选活动的截止期是十一月底,而在十二月份的国际比赛中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的运动员未能选入。因此他们热切希望这次评选活动以后每年都举办,使他们做出的贡献永留体育史册。

(2)他知道敌人如果真正得到了他们的名单,便不会再同他这么费劲了,正因为他不知道,所以他说“知道了”。

4、滥用简称:买车船、飞机、饭票都在服务台

5、滥用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与古代汉语配套,而与现代汉语不配套。因此,白话文中要慎用文言虚词。除与现代汉语搭配十分得体者外,要尽量少用,最好不用。

6、结构不当

7、逻辑错误

8、词义理解有误

9、句子过长

(四)正确使用数字与计量单位

1、数字使用

凡是可以使用了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况可以灵活变通。

(1)在同一篇文稿中对同一项目(如日期、基数词、序数词等)的数字用法要一致。应全部用阿拉伯数字或全用汉字。如“第18条第三款”“1956年二月”等就属不规范用法。(2)年份不能简写:1999年不能写为99年(3)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为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一般情况下,不得以

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作单位。

(4)纪年中数字的用法要根据具体情况(5)星期几一律用汉字

(6)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有词语中的数字必须用汉字。如:(7)竖排文字中数字一律用汉字。

2、计量单位

媒介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五)正确运用名称

1、同一名称在一篇报道或数篇报道中出现不止一次者,要注意防止前后不统一的现象。

2、要注意名称的变动。

3、运用头衔、职务要分别场合,并注意排列次序。

4、凡外国国名,重要的或常见的地名、人名、党派、政府、机构、报刊等译名均应以新华社的译名为准。(要注意海峡两岸翻译上的差别)

5、有些名词是规定不用的: “苏联十月革命”应为“俄国十月革命”。“满清”应改为“前清”或“清朝”。“蒙族”应为“蒙古族”。“回教”应为“伊斯兰教”。指时间时,一般不用“礼拜”,而用“星期”。旧社会一些鄙视劳动人民的称呼,如“伙夫”、“马夫”、“邮差”、“车夫”等都不应沿用。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叫法,如“洋灰”、“洋钉”、“洋火”、“洋锹”。老革命根据地”应改为“革命老根据地”简称要遵循习惯用法或专门规定,不能随心所欲。

(六)表述清楚明白,切忌晦涩难懂 第四节 改 写

(一)西方及港台地区的改写制度

西方及我国港台地区的报社编辑部内有一种改写编辑(Rewrite man),一般为资深记者出身或在新闻写作上有特殊能力的人。他们受过长期新闻写作训练,深知刺激读者兴趣的窍门。主要工作:

1、为工作在突发事件现场,没有时间写作的记者代笔。

2、为只擅长采访而拙于写作的记者润色。

3、为核稿编辑改坏的稿件作补救工作。

4、当报纸发生稿荒或没有关于某件事情的报道时,将其他媒介的报道从文字到形式加以重新组织,符合本报特点,并力求出新,后发制人。

(二)我国媒介编辑过程中的改写

我国绝大多数媒介虽然没有形成专门的改写制度,设立专门的改写部门和专门的改写编辑。但我国媒介尤其是报纸编辑出版过程中对稿件的改写是大量存在的。

1、摘取精华:舍弃稿件中其他内容,只保留稿件中的一个局部,使之独立成篇。

2、改变角度

同一件事,写的角度不同,突出的重点就不一样,说明的问题也不完全相同。有的来稿内容很丰富,但只因角度不佳,影响了主题的表达,这时,编辑可对其写作角度加以改变。这一方法最适合对常见的程式化的会议新闻的修改。改进会议报道的核心,是从报道会议本身转为报道会议过程中发生的新闻。

3、改变体裁

主要是将通讯和评论等体裁改写成消息

(1)将长篇通讯改写为短消息

《中共中央为马寅初平反》是从新华社记者5000字的长篇通讯中挖出来的。(2)将言论作品改写为消息

①有的言论中本身包含着初次发布的重要新闻,这是许多媒介和政府处理敏感新闻的常见手法

②有影响力的媒介就某个事件发表评论本身就是新闻。如1996年《人民日报》关于股市的评论。

(3)通讯改特写

李希光对《大漠壮歌》一文的处理。

4、分篇

把一篇稿件分成几篇稿件分别发表。有些稿件中含有多个重要信息,但集中在一篇篇幅较长的稿件中,反而不突出,不能够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分成若干篇,反而重点突出。

5、综合

将多篇稿件围绕一个中心按照某种角度综合成一篇稿件,这样会使稿件内容显得充实,也会更有深度一些,更加全面。

第六章

新闻标题

什么是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新闻之前。

一、新闻标题简要历史 1.无标题状态

2.类题(清初——19世纪70年代)

3.单行题(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4.现代标题大量出现(20世纪初)

1、无标题状态

中西方报纸都经历过无标题时期。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报,长期保持着“系日条事,不立首末”的形式。

2、类题(清初---19世纪70年代

*类题——在新闻标题出现之前曾有的一种题,是若干条新闻稿件共有的题目。以新闻来源命名:“宫门抄”“域外报译” 以地点命名:“上林春色”“羊城夕照” 以部门冠名:“工事”“农事”“商事”

以新闻紧急程度命名:“紧急新闻”“一般新闻”

3、单行题(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

4、现代标题(20世纪初)

特征:打破栏的界限,字号比正文大,出现多行标题等等。不仅可以揭示事实,还可对事实作出评论。

二、新闻标题的功能

1、对报纸上的新闻进行划分与组织

*大标题、栏题——现代报纸组织若干条新闻稿件的题。

2、揭示新闻内容

看书先看皮,读报先读题

3、评价新闻内容: 20世纪初期我国报纸开始采用多行题,标题不仅揭示新闻内容,还能够评价新闻内容,这类标题后来成为现代标题的主要形式。

4、吸引读者阅读:标题以新鲜重要的内容、生动优美的形式、幽默风趣的语言等吸引读者阅读正文

5、美化版面并表现报纸的风格:标题是版面的“眼睛”。标题的结构、语言、字体字号等能够美化版面,并表现报纸的风格特色

三、新闻标题的种类

1、按照标题与稿件的关系

多篇新闻共有的题——大标题、引题(肩题、眉题)、单篇新闻的标题、副题(子题)、提要题、小标题(分题)大标题——多条新闻共有的标题,用以概括这些新闻的共同主题。可以对新闻事实加以揭示,也可以提出观点、发出号召

主题——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用以说明新闻中最重要或最引人注意的事实和思想。在整个标题中所用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位置。

引题——位于主题之前、用以引导主题的辅题。又称肩题或眉题,字号小于主题

副题——位于主题之后、对主题作出补充和解释的辅题。又称子题,字号小于主题、引题

提要题——传统意义的提要题指在重要的长新闻的主题之下,所加的“内容提要”式的长副题,较详细地概括新闻最主要的内容。近年来提要题有新的发展,内容、形式和位置都可有所变化

小标题——又称分题、插题,通常用于篇幅较长的稿件,具有长文短化、方便读者选择阅读的作用。在不影响内容表达的前提下,小标题的结构、字数应相近,所辖文字长短也相近

2、按内容表达的特点分实题与虚题

实题——新闻标题中叙述事实的部分,着重表现具体的人物、动作和事件等 虚题——新闻标题中发表议论的部分,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等 注意:虚题必须依附实题而存在

虚题使用注意事项

(1)作为消息标题,虚题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实题相配合,依托实题而存在。

(2)虚题一定要言之成理

(3)重大新闻本身包含重大意义,主题要以实

题为主

(4)虚题要写出新闻个性,避免千篇一律的口号。

四、新闻标题的结构

单一型的结构——只有主题,没有辅题。一行题居多,也可两行、三行,字号无区别,网络新闻运用较多

单一型的标题结构分析

1、单一型的消息标题必须是实题

2、单一型的标题意义必须完整 新闻标题的结构

复合型的结构——既有主题,又有辅题。均为多行题,主辅题字号有大小之分

复合型的标题结构分析

1、引题如何引出主题?

2、副题如何补充、解释主题?

3、复合型的标题要注意防止的问题

引题引出主题的方式——

1、以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气氛、性状等引出主题。

2、以直接叙述主干事实的起始部分引出主题,使长主题短化。

3、以提出疑问或发表议论引出主题

4、解释主题中概括的事实或描述的细节

复合型的标题要注意防止的问题

1、主题与辅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

2、标题的虚实结合不恰当

应遵循的原则: 复合型标题可全部由实题组成,但不可以全部由虚题组成。主题的虚实根据报道意图决定

3、标题的分行不合理,致使读者产生误解

4、各行标题语意连接与转换不连贯

五、新闻标题的制作 从操作层面上看,新闻标题的制作可分四步——

一、准确选择事实

1、选择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的内容

2、选择最有特点的事实和观点

3、标题中的事实与观点必须与正文中的内容本质上相一致

二、恰当表达意见

1、用事实说话——通过选择事实表达立场和感情

2、选择恰当的角度——作题的立足点可以传递情感

3、选择恰当的字词——语言要能够准确地传情达意

4、掌握分寸——表达感情色彩应与报纸的性质和特点相称

三、确定标题的结构

确定标题结构的原则

1、根据稿件的重要性与稿件的篇幅长短决定标题结构,一般情况下重要稿件、长稿件用复合型标题、长题

2、根据编发新闻的意图决定标题的结构,如揭示事实的同时强调舆论引导,通常需作复合型标题

3、根据报纸标题的一贯风格制作标题,以保证报纸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4、根据当日版面编排的需要决定标题的结构,使标题符合集纳稿件和表现编辑思想的要求

多篇稿件的专栏集纳,标题应相统一 统一式的标题——

若干条新闻的标题结构相一致,标题字数相等或相近,并在版面上以相同的字体字号整齐排列

统一式的标题能够表现稿件之间的相关性,并在版面编排上表现出强势效果

两篇稿件的集纳,经常作对角题

对角题——注意对角题的特点: 结构相同、主题对仗、对角排列。

四、生动运用语言

1、“简练“:在标题的简练方面,杂志走在了前面。

两条新闻的标题结构相同、主题对仗,并在版面上呈对角对称排列 如何做到简练?

1)精炼动词

2)精炼字词,删掉多余的、重复的内容但不可矫枉过正。

2、生动: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借代、顶真、回环、对偶、排比等。

3、运用古诗佳词,也能增强生动性和表现力

下载会议新闻的写作与编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议新闻的写作与编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会议新闻写作

    校园会议新闻写作 会议类新闻通稿在高校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 神融入到稿件中。 这一类新闻稿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

    会议新闻写作心得

    会议新闻写作心得 默认分类 2007-10-20 17:55:23 阅读110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一、会议新闻之病因会议是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新闻源,同一切新闻一样,不是要不......

    会议新闻写作之我见

    会议新闻写作之我见一是发掘新闻线索,为下一步报道打下基础。采写会议新闻,应多方深入了解情况,广交朋友。一个有经验的记者他在采访会议时,不会仅仅满足于就事论事,还善于挖掘线......

    新闻与写作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记者站学习资料 第一章 什么是简讯 简讯是指200字以内的短消息,超出就不能称为简讯了。简讯虽短,却应是一个完整的消息,要5W俱全,回答以下基本问题:何人、何......

    《新闻编辑与评论》习题集

    《新闻编辑与评论》习题集第一章新闻编辑工作概说 1.编辑工作的隐匿性又称潜隐性。 2.新闻媒体编辑部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编委会。 3.新闻媒体的采编业务运行方式有采编分离、采编......

    新闻编辑与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学专业《新闻编辑与评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301004) 一、课程说明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新闻编辑与评论的总学时为54,开课学期为4,周学时为3,学分为3。2.课程类别 新闻......

    会议新闻写作三大秘笈

    会议新闻写作三大秘笈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种以为会议报道太简单了,无外乎拿个材料,抄抄弄弄,最后检查一下出席会议的领导人有无漏报,排序有无错位的认识是片......

    新闻编辑稿件

    我校进一步推进与马来西亚高校的教育合作 应马来西亚世纪大学的邀请,我校商学院院长王新哲教授和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冯光火副教授一行于10月21-26日对该校进行友好访问,并顺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