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火把节
火把节
一、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二、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2、导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三、导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幻灯片1~10)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听课文朗诵)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学习生字。(生字课件)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幻灯片11)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幻灯片12)(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五、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幻灯片13~~15)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彝家的火把节,去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以及火把节的来历和纪念意义。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幻灯片16、17)“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幻灯片18)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幻灯片19~21)
3、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幻灯片22、23)(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来吧,„„”
(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四、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五、补充课外知识: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板书设计:
火把节
1、穿上节日的盛装,热情准备节日的饭菜。
【勤劳勇敢】
2、斗牛。
3、摔跤
4、点燃火把
【不屈不挠】
5、围着篝火跳舞
第二篇:火把节
火把节(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学习难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课前准备:课件 定向·诱导
1、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2、出示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读第一部分,用笔画出彝家人为了欢度火把节做了什么准备。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课文描写了火把节那几个场面,试着加小标题,选出自己喜欢的场景,多读几遍,想象画面,想象人物的表情、神态,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批注在文中空白处。
3)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感受到人们的热情好客、盼望、兴奋。(感情朗读)2)标题:节日准备、斗牛、摔跤、点燃火把 感受:人们那欢乐的心情,尽情释放的激情
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感情朗读)
3)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拓展·延伸
1、提出问题
课文2至4自然段,哪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从重复出现的“我为你”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中还有那句话重复出现,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为什么说“火光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 反馈·总结
1、谈谈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设计: 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民族服装、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第三篇: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4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衣服是不是很特别? 生:是
师:这是彝族的服饰(板书“彝族”),在老师的家乡美丽的大凉山,那里住着许多的彝族人民,他们都会穿着这样的民族服装。瞧,老师还带来了好多彝族的服饰。
师由此简单介绍彝族服饰。(出示课件)
师:彝族不仅衣服漂亮,他们还有更多好玩的,好看的,特别是彝族火把节,(板书“火把节”)有很多好玩好看的,大家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师:请每个孩子闭上眼睛,我们来到了彝族之乡,美丽的大凉山,那里正在举行一场火把节盛会,请你仔细看看盛会里,人们都有哪些活动?(出示课件)快看,活动开始了。
师:大家看到在节日里的人们他们过得怎么样? 生:开心,高兴……
师:那么都举行了那些活动呢? 生:打火把、斗羊、斗牛、跳舞…… 师:(出示课件)就像同学们刚才说的的除了赛马、斗羊、斗牛传统活动外,还有磨尔秋、爬油杆、选美等活动。其中同学们还提到了跳舞,那是彝族传统的民族舞蹈——达体舞。(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他们是怎么跳的呢?
生:围着火堆、手拉手……
师:说得真好,达体舞简单易学,在老师家乡,不仅是彝族,几乎人人都会,特别是火把节,人们最喜欢围着火堆跳达体舞了。我们现在也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跳的。(出示课件,欣赏达体舞的跳法)光看太不过瘾了,干脆我们现在就来学一学,孩子们请起来,然后跟你的同桌手拉手,随着音乐,我们便学边跳,看哪一组先学会。(出示课件)
师生共跳达体舞。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是不觉得很容易学? 生:是。
师:达体舞学会了,我们就要去参加火把节了,而且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火把节中最好玩的,就是火把节狂欢夜。
师介绍狂欢夜:在这一天,当夜幕降临, 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聚在一起,每人手举火把,排成一条条长龙,从四面八方涌向火把广场。(出示火把广场)然后人们把手中的火把熔进篝火中,烧红天空。最后随着美妙的音乐,围着绚丽的火焰,手拉手尽情的跳起达体舞,跳啊、唱啊,直到天亮,整个城市也仿佛成了火的海洋,场面十分盛大。
三、技法探究
师:瞧,我们热情的彝族朋友已经等不及了,亲自来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狂欢夜!出示教师制作的撕纸范作。贴在火把广场上。而且这里还有好多彝族朋友,我请一些同学来帮老师把他们请进我们的火把广场。
生贴人。
师:大家看,彝族朋友们他们在……? 生:跳达体舞。师:没错,看来同学们刚才学的还真不错,现在除了跳舞的人,你还想在广场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想”)
生……
师: 那咱们就来做一个打火把的人,想好了,我们就可以动手了,可这样的人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生:撕出来的。(板书“撕”)
师:孩子们真会观察。除了是撕出来的以外,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
师:对,他们都没有五官,只有外形轮廓,这叫剪影。(出示课件,介绍剪影)方法我们也学到了,咱们现在就来动手。(师示范撕人)逐步引导出“摆”,“贴”,“画”三个步骤。最后总结想、撕、摆、贴(画)四个步骤。
作业要求: 1:撕人。
2:人物动态要生动、夸张。
3: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跟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并且来参加我们狂欢夜活动的同学都能得到彝族小伙的英雄结、彝族姑娘的瓦盖,先来先得哦!
师:广场上的彝族朋友已经在等大家了。而且我们的火堆已燃起来了,就请你赶快行动起来。加入到我们的狂欢夜吧。
生:实践。五:展示、评价
对做好的人,贴在广场上的孩子用送瓦盖和英雄结的方式鼓励孩子,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总结:大家看,在广场上的红、黄、黑三种颜色,正是彝族的三色文化。彝族以黑为高贵,以红为勇敢,以黄为美丽。今天我们只走进了彝族的火把节,学习了用撕贴剪影的方式来表现,而我们学校其他同学还运用了其他表现方法来展现彝族人民更多的民俗民风。请看(出示课件),展示我校曾经表现彝族民风的艺术作品。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希望在今后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它。现在还是让我们再跳起达体舞一起感受火把节的快乐吧。
音乐再次响起,师引导学生再次跳起达体舞,感受火把节的快乐氛围。(下课)
第四篇:火把节
声誉
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享有“中华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有关传说、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耍火活动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祭颂火神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为了子孙和与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
舞火唱种
舞火唱种黄坪乡是鹤庆县的一个热区,物产富庶。据传,这里的居民是当年孔明和孟获在此屯军留下的后代。这块沃土是当年孔明与孟获结盟时共同开垦出来的。并在6月24日晚点火夜战,首次播下了五谷之种,荒甸从此变成了良田。为了纪念这一日子,每到这一天,后人就要点火把夜战播种小春作物。是时,老人和孩子们手舞火把,环田地歌舞助兴,青年人在田间播种。劳动生产与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另有一番风味
狂欢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最后集聚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选出像妮璋阿芝那样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上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的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天空。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场面盛大,喜气浓烈,因此享有“东方狂欢节”的美誉。当篝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彝族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这时还要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羽等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的精灵和病魔瘟神也随之焚毁了。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头,把点燃的火把、鸡毛等一起压在石头下面,喻示压住魔鬼,保全家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最后,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活动
火把节期间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英雄黑体拉巴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第五篇:火把节
火把节
农历6月24日是彝族火把节。这一天,斗牛场人山人海,观看斗牛表演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首先进行歌舞表演。有彝族表演的大三弦,一人弹着动听的三弦,其她人跟随乐曲边歌边舞;还有苗族的舞蹈表演,转动的裙子带动身上的银饰“叮叮当当”发出悦耳的声音,银光闪闪让人眼花缭乱;副近爱好山歌的人们两人一组,幽默的歌词引来一阵阵爆笑。
下午1点,最精彩的斗牛表演开始了。一头头健壮的牛陆续进入场地,黝黑、高大、角特别长的是水牛,矮小、角短的是黄牛。场上一边是两头黄牛斗在一起。只见它们头抵头,前蹄用力扒地,屁股撅得老高,尾巴夹紧,全力以赴抵向对方。转眼间,胜负分明,失败的一方落荒而逃。一边是两头水牛斗在一起。水牛比黄牛打斗时间更长,有时两头牛拼命互抵,惹得大家大呼过瘾,有时两头牛好像商量好一样,静静休息,惹得观众心里发毛。突然,一头牛转身落荒而逃。当人群反应过来,水牛已经冲向围观的人群,吓得人群惊惶失措,牛主人拼命追着,牛疯狂逃跑,人群乱得不可开交,抱孩子的哭喊着,年轻的爬上了树。当疯狂的牛被控制住后,人群好像忘记了刚才恐怖的一幕,迅速围拢来,抢占有利地形,观看下一场斗牛比赛。也许惊险、刺激就是斗牛的魅力吧。
晚上,又一场有趣的节目弄好了。夜幕降临,村子里星光点点,逐渐汇集在一起,成为一条火龙。所有孩子手上握着一根火把,腰上别着一个口袋。见到人,把腰里松香抓一把,往火上一扔,吓得对方东躲西藏,自己却得意地哈哈大笑。冷不防,头上突然冒出火星,吓得惨叫,原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偷袭别人,别人偷袭自己。
夜深了,人群才依依不舍散去。有趣的火把节,你什么时候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