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

时间:2019-05-15 08:4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彝族火把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彝族火把节》。

第一篇: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作者:思念淡然若水

摘要:“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华夏民族璀璨的文化正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它仿佛一个巨大的花园囊括和包容着五十六朵五彩缤纷、色彩各异的花朵。而彝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便是其中的一枝,它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悠悠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着自己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火把节 起源 山歌会 斗牛

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约公元前2570年—公元前2550年,彝族族源以土著说和羌氐说为主,其中土著说观点的论据较为充足即西南土著说和云南土著说的观点较容易被接纳。目前,彝族同胞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地区,彝族人口共计700多万,其中云南、四川地区相对较多,而贵州、广西则相对较少。不同地区的彝族各具特色、各有特点,但是他们也具有一些相同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如火把节就是每一个地区的彝家儿女都普遍重视的彝家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彝族火把节,时间大多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一般都举行一至三天即从六月二十四日开始到六月二十六日结束。虽然同为彝族的后裔、同为一个传统的节日—火把节,但是各个地区活动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呢他们都少不了要在节日的夜晚点燃用松木扎制而成的火把,这些火把有的会插在村里,有的会插在稻田(庄稼地)周围,有的则是被少年孩童们举着穿梭在户与户之间、穿梭在村与村之间、穿梭在寨与寨之间,不停地嬉戏、玩耍,当然最隆重的地方是村寨里长辈事先准备好了的干柴堆旁,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人们便把那些干柴堆点燃,着着节日的盛装围在火堆四周尽情地歌、尽情地舞、尽情地唱,直至深夜甚至到天亮。在凉山彝族火把节那天所有在外的人都必须得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前杀鸡祭祖,饭后举行点火把仪式。由一家之主点燃用干木苦蒿杆扎制而成的火把,从屋里的上方照亮每一个角落,口中念道烧掉一切不吉之灾、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词语,然后经过牛圈、羊圈,最后加入到村寨的火把节,据说这能来消除灾害,也有的说可驱灾去邪。(1)

(一)火把节的由来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据考证在汉文献中已有记载,可谓是历史悠久、长久不衰。当然彝族民间关于火把节的起源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在流传。其中有一种版本是这样说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彝乡人民迎来了金秋的收获季节,眼看就要丰上了,可是天王恩泽古兹不愿让彝族人民过上好日子,派十大力来到彝山,把所有的庄稼都踏坏了。彝族人民满腔怒火却又无足手措,这时从人群中走来一个名叫包聪的小伙子,要跟十大力斗个高低。包聪与十大力士艰难地搏斗了三天三夜,最终赢得了胜利。十大力灰溜溜地低下头,变成了一丛丛的秃山。于是天王恼羞成怒,就撒下了一把灰粉,霎时间变成了不计其数的害虫,像一片片的乌云遮住了天空、遮住了太阳,纷纷落到彝乡危害庄稼,眼看一年的辛苦就要落空了,彝族人民每人举起一把火,把所有的害虫一烧而光,夺得了大丰收。从此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就成了彝族人民点火把除恶灭害,盛庆丰收的传统节日。

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小凉山又广泛流传着另外一种关于火把节起源的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从此,天下风和日丽,水草丰茂,彝族人民开始过着安居乐业,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天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端端的人间又被天神恶魔搅得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英勇无畏,跨上骏马能日行千里,迈开脚步可飞崖走壁。他经常为各个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颠上,陶醉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抒发对大自然的爱,对美发生活的渴求。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对唱情歌直到天黑。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两人的恋情,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总想找机会置黑体拉巴于死地。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 2

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聪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看到这情景,可恶的体古孜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彝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天,便用传统的方式极大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未来丰收,同时也纪念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伟大胜利,歌唱和颂扬阿提拉巴的英勇和尼璋阿芝的聪明贤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儿女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在节日期间,有的地方要杀猪、宰牛和宰羊来祭奠神灵,一般是同姓氏族同杀一头牛、一头猪或一只羊,当然有的地方也会一个村子同杀一头牛;有的地方则是每户彝民各自抱一只鸡到田里去祭“田公地母”来代替杀牛、杀猪和宰羊。

(二)山歌会

彝族火把节除了耍火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娱乐活动。如各村寨举行唱山歌、对山歌比赛(也称山歌会),还有诸如跳舞、斗牛、斗鸡、摔跤、拔河等项目。山歌会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较量,双方一唱一和,你来我往,直至一方找不到唱为止,所以山歌会进行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短则一天一夜,长则三天三夜也未必能结束。贵州西部地区也是彝族儿女的发祥地之一,哪里的彝族对歌的第一个程序叫“谷直侯曲谷”,相当于开幕,给天地诸神献歌献酒,如《献酒阿献酒》:“天王在北吗?请接收献酒,向天父献酒。地母在南吗?请接受献酒,向地母献酒、、、、、、真诚献上酒,情人共把盏,有富贵气派,办事都吉祥。”开幕结束以后又是“谷邳赖曲谷”,清根叙“曲谷”的起源,“叙谱始于天上,由恒阿德兴起、、、、、、把爱根建立,把情根建立,男女情人居一处,有位置可寻,有秩序可依、、、、、、”接下来便是向对方提出对歌要求“争伴啊争伴,鹤同鹃争伴、、、、、、另去寻情妹,得别人情妹,别人的情妹,怎及他情妹!”然后 3

就是寻找对歌伴侣“后来有一天,寻啊寻阿妹、、、、、、你是我阿妹,我是你阿哥。咱来建感情,咱来树恩爱。”(2)于是就这样找到了对歌的伴侣,开始了真正的较量,一般较量才开始时人们都是唱一些祖祖辈辈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歌曲,但是唱到后来便都是临场发挥了,颇有到什么山上唱什么得味道,所以山歌大赛、山歌会很是考验人们的记忆力和临场应变的能力。山歌大赛既有老年人、中年人,也有青年人,老年人、中年人只是为了纯粹的娱乐而娱乐,而青年男女除了为了娱乐外,更重要的是双方可以借此来寻找自己心爱的、理想的伴侣,过去小伙儿如果想要找到一个理想的伴侣,那么就必须得能说会道、能骑善射。因为在过去这可是彝家女孩择偶的一个重要标准,可以说能说会唱、能骑善射是彝家小伙儿们的一个重要招牌。而彝家的女孩儿们如果也想要嫁一个理想的伴侣,除了能说会唱外还必须得有一手扎实的针线活儿,一手漂亮的刺绣功夫。谁的刺绣多,谁的刺绣漂亮,在这个时候或在其它节日期间便一览无遗了,因为姑娘们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结果,上面凝聚着她们勤劳的汗水。姑娘们在一天之内会换上很多套衣服和鞋子,以便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手艺和勤劳,让更多的彝族小伙子们发现自己。此外,姑娘们在出嫁之前就必须得先刺绣好诸如门帘、窗帘、床单、枕帕等之类的装饰物品,等定了婚以后,女孩子们还得为未来的丈夫和婆家的每一个人缝制刺绣一套衣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和表达出她的勤劳、贤惠、善良以及孝顺等等优良的品质,才能更容易地和婆家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才不至于被婆家的人虐待与嘲讽。

(三)斗牛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彝族火把节的另一个重要文化娱乐活动--斗牛。

其实说到斗牛并非只是单纯的斗牛,一般在正式的斗牛活动开始之前,还会举行斗鸡,斗羊,斗猪等活动,但这些并不是重头戏,它们只是为接下来进行的斗牛活动渲染,烘托一下气氛罢了。斗牛前,各村寨要选出代表参加,并将经过挑选的膘肥体壮的牛签到会场,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前来观看。在比赛开始的时候,一般由村里较有声望和威严的长者宣布,然后锣鼓喧天,长号齐鸣,鞭炮齐响,全场欢呼不断。与此同时,民间自编自导的歌舞便上场了,等歌舞一表演结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斗鸡,斗羊,斗猪等之类的活动,当这些“小项目”接近尾声时,经过挑选出来的参赛者的主人便将它们一一牵上场。不过有的地方并不事先安排 4

好,所以到这一天,村里的斗牛爱好者们便牵出自家的耕牛接二连三地来到斗牛场,当他们汇聚到现场后便开始为自家耕牛挑选“挑战对象”,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为自家耕牛找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但是当他们成为被挑战的对象而双方耕牛的实力悬殊较大时,他们一般也不会选择拒绝或放弃,而是任耕牛们在场上追逐玩耍一方后实力弱的一方被实力强的一方赶下场为止,人们说这样不仅可以娱乐村民,更重要的是能为自家耕牛来年上场表演积累下宝贵的经验。这时输了的一方便会去寻找一个和打败自己耕牛实力相当的另一头耕牛。就这样,斗牛掀起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越是接近尾声,越是精彩纷程。最终赢了的一方便会得到几尺红布扎成的火红花朵,耕牛在主人的牵引下,在斗牛场招摇一番,逗留一段时间后便扬长而去了。

据说牛除了娱乐外,也还有另外一层更深刻的意义,即彝家姑娘择偶的又一个良机。我想这和一直以来彝家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所以彝家的父母和女孩儿们都特别重视斗牛这一个传统节日,女孩儿们在在父母和长辈们的陪同和带领下积极地融入和参与到斗牛活动之中,细心地观察,精心地挑选,耐心地询问,以便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和女婿。

彝族火把节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娱乐活动外,也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娱乐活动,在此由于篇幅和我个人能力的有限也就不再做一一列举和陈述,希望广大的彝族文化爱好者和我们广大的彝族同胞们能够谅解,同时也希望广大的彝族文化爱好者和广大的彝族同胞们能够一起继承和弘扬我们同样博大精深的彝族文明,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我们彝族文明,了解我们彝家的儿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新型民族关系,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引导下,彝族人民的生活会变得愈加的美好。

“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心灵点燃的七月,骑上你的骏马穿上美丽的衣裳,小伙姑娘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跳起你的舞蹈奏起古老的音乐,彝家和你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3)和着曲子,跟着节拍,让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在跳动的火光旁,舞动彝家火热的心,舞动彝家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领略彝家的火把节,品味“东方情人节”,体验彝家似火般的热情和温暖。参考文献: 5

(1)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游丛书彝族P58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普忠良杨庆文等著

(2)贵州西部彝族礼俗研究P34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李兴秀编著

(3)歌曲七月火把节

第二篇:彝族火把节

彝族是个崇火的民族,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火把节期间,最热闹的地方要算斗牛场了。斗牛不仅是一种文娱活动,也是选择良种牛的好方式,对农业、畜牧业生产很有积极意义。

歌声是彝族人民表达情感,自我教育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形式。对于彝族人民来说,民歌在记录历史,交流情感,传授文化。彝家男女自幼听大人唱曲,耳闻目睹,心领神会,万事万物经口即成诗句,是憎是爱,出声直露情怀。无论湖中、山林、田地间,随时皆可唱曲对歌,男女歌声互答,其情融融乐乐,非见高下,不肯停声。

彝族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形成了山区和坝区两种风格和多种流派,舞蹈套路多达220套,目前仅搜集整理117套,其中正弦62套,杂弦55套。其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舞者手持旧时盛火草烟的圆形木制烟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弹击盒底击节作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正弦为“母弦”,杂弦为“子弦”,按惯例,必须先跳正弦,然后才能跳杂弦。正弦又叫“三步弦”、“簸箕弦”,这类舞蹈只有乐器伴奏,不唱。参加人数不限,最少二人,最多可达十几人。每套的命名均根据动作而来。如“三步弦”就由登步、过堂步、蹲步剪子口这三种动作组合而得名。正弦中有“三步弦”、“二步半”、“一步半”、“歪歪弦”、“斗蹄壳”等十多套合。“歪歪弦”中有双脚交叉,左歪右歪的动作。“斗蹄壳”(即斗脚舞)是模拟动作斗蹄的动作,跳时参加者须成双数,两排对舞。

杂弦大多数是载歌载舞的,内容丰富,套数很多,已搜集到的就有八十多套。其中又分为自娱性和表演性的两种形式。

1、自娱性的杂弦是群众性的舞蹈,参加人数不限,围圈而舞。每套以晃跳步、盖掖步等基本动作为基础,加上表现一定内容的动作--或模拟劳动,或根据唱词而变化--组合起来。其中表现劳动生活的有:“踩谷种”、“踩茨菇”、“戽小细鱼”等。表现爱情生活的有 “大理弦”、“大红丝线水红青”、“三妹子”等。另一类是根据图形的变化,如三、四、六人的对穿花,或根据唱词而命名的“赶瘦马”、“上通海,下曲江”、“大翻身”、“六穿花”、“跪哟”等都属此类。

2、表演性的杂弦又叫“新杂弦”,多由两人表演,一般在自娱性的杂弦跳完后才表演。每套都有简单的情节。开始先跳“三步弦”,然后根据情节表演。其中有许多优美的舞姿和造型,调度复杂,甚至有不少高雅度的技巧如下板腰、叠罗汉。其中表现劳动生活的有“哑巴砍柴”、“哑巴拿鱼”;模拟动物的有“鹭鸶拿鱼”、“猴子搬包谷”、“鸽子学飞”;显示技巧的有“滚松得”、“苍蝇搓脚”;“仙人搭桥”,也有少数现传统故事的如“三打白骨精”等。

烟盒舞的图形变化也很有特色,除一般的圈舞外,有丰富多彩的穿花图形变化和组合。有6人穿花、4人穿花、3人穿花、2人穿花等,舞蹈和图形变化配合巧妙和谐。成为烟盒舞风格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烟盒舞节奏鲜明、灵活多变,在清脆的烟盒声伴奏下,全身富于弹性的起伏,手臂凤凰点头似的舞动,小腿灵活而富有韧性。特点突出,风格浓郁。

烟盒舞与彝族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舞蹈中的“斗蹄壳”,明显地摹仿动物斗蹄子而来;“踩谷种”、“踩茨菇”等,则为反映农耕的舞蹈;“正弦 ”是由挑秧走路和上山下山的动作变化而来。据说,开始跳时没有烟盒,只徒手跳或拍掌。后来,当人们吸烟时,发觉手指弹烟盒,能发出“呱、呱”之声,既可统一舞蹈节奏,又能增添舞蹈的热烈气氛。于是弹起烟盒起舞一直流传至今。

石屏彝族烟盒舞个性鲜明,技巧多样,著名的技巧动作有“仙人搭桥”、“蚂蚁搬家”、“倒挂金钩”等。这种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既可健身又可怡情,动作流畅潇洒,极富艺术感染力,深受群众喜爱,传播范围遍及城乡,现已发展成为集歌、舞、乐、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艺术。

石屏彝族烟盒舞又称“跳弦”、“垄偬”等,是云南彝族支系尼苏泼的一种群众性民间舞蹈。流传于滇南个旧、石屏、建水、蒙自、开远、通海、元江等地的彝族聚居区,元明时期趋于成熟,清代和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舞蹈时,因每人两手各拿一个竹或木棉蝗烟盒弹跳起舞而得名。彝族亦称烟盒舞为“跳弦”、“跳乐”、“跳三步弦”等。彝族人民极为喜爱烟盒舞,不论小孩和老人都爱跳。人们说:“听见四弦响,脚杆就发痒。”

第三篇: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

我喜欢傣族的泼水节,我还喜欢汉族的春节,但我更喜欢彝族的火把节。

这个日子的起因源于:很久很久以前,天神子劳阿普在云河边游玩,忽然听到民间有丝竹歌舞之声。人间生活的美好幸福令他十分恼怒,于是便差一名天将到人间,要把大地烧成火海。这位天将变做一个老人到了人间,遇到一个背着大男孩、牵着小男孩的纳西男人。他不解地询问,才知道大男孩是别家的孤儿,小男孩才是这个男人的孩子。于是深受感动,心起怜意,不忍将大地毁灭。他就叫人们家家准备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一齐点燃。这天,子劳阿普到云河边查看,果然见满山遍野都是火光,以为大地真的被烧毁了,方才罢休。纳西人因此躲过了一劫,免受焚族之灾。从此,就有了每年农历6月25日至6月27日纳西族传统的节日——火把节。

火把节有三天,跟我们过春节一样热闹。其中第一天就是为过火把节做准备。为了更快更好的点燃木头,所以纳西族人要把木头捆起来。他们捆木头很讲究,必须用铁丝、布以及一些彩色的手绢把木头捆起来,为火把节增加一丝生机。准备好了火把,还要在这天杀猪宰羊,为火把节准备一些好吃的。吃的准备齐全后,还要穿上新衣服,使火把节显示出万象更新。第二天白天,人们都会到街坊邻居家问候,互相观赏对方的火把,互相访亲问友,祝贺节日,到熟人的家里吃为火把节准备的饭菜,吃到了平时吃不到的美食。晚上,家家户户都高举着点燃了的火把,涌向农田中,照亮庄稼,盼望新的一年能五谷丰登。

最热闹的就数最后一天了。家家户户都把房前屋后的火把放在个自己家门口,堆成以摞,再把那些火把点燃,成了火团,有的有两三米那么高,有的有两三层楼那么高,如果从高处往下看,家家户户的门前,广场上,巷子里,火团连起来就像一条闪光的腰带。所有的纳西族人,都围着火把,牵着手,在悠扬的笛声下,人们跳起了火把节的舞蹈,形成了纳西族最美的风景线。跳完舞蹈后,人们开始表演节目。节目没有舞台,不分场地,就在人群中表演了起来。你看,你看,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越过齐腰搞的火团,赢得了众人的喝彩;姑娘们身着靓丽的衣服,跳起了“阿哩哩”;杂技演员拿着火把,开始在天空中旋转。整个纳西族都沉浸在热闹中……人们在这优美的舞蹈中,结束了快乐的火把节。

我爱汉族的春节,但我更爱我们彝族的火把节。

第四篇: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最隆重,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而大多都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共庆祝三天。

第一天:祭火。这一天,大家都会穿上自己心爱的礼服,一起聚会吃饭。然后大人小孩都会从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

第二天:传火。家家户户的人都会聚集在一起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同时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第三天:送火。这是火把节的最后一天,也是火把节的高

潮,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这就是隆重而盛大的彝族火把节,他们的火把节如同我们的春节,过得也分外的热闹。

赵翌辰

六年四班

第五篇:彝族火把节变迁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级: 学

号:

民俗学期末作业

历史视野里的彝族火把节

李同笑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旅游管理

旅游112班

222112

指导教师:

王华

职称:

2014 年 5 月 2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历史视野里的彝族火把节

旅游管理专业

李同笑

指导教师

王华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本表现悲凉意义的火把节,成为包括祭天神 祭祖和丰富娱乐内容在内的节日 在随着劳动效率的提高,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减少,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在不断增加的语境下,以旅游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有机内容 在休闲文化资源中,包括节庆的传统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休闲资源 彝族火把节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被加以利用,从而在休闲经济时代发挥新作用的 但当火把节以发展经济为主导,完全由官方导演后,应当重视这种文化资源供给者即彝族乡民们的利益。

关键词:历史视野;彝族火把节;开发利用;彝族乡民

引言: 在现在人们的印象中,火把节是一个喜庆的节日,而且有一个英雄战胜天神而人们举火庆祝的传说做支撑,人们对火把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更是深信不疑 其实,火把节的最初发轫,是由屈服而引起的属于广义的悲现在的火把节与世界各民族的许多节日一样,由悲凉向欢快向喜庆发展,是社会发展导致文化的变迁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所使然,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世界各民族的欢乐节日和庆典活动的源头,绝大多数都是发轫于悲怆之事,都有令人不堪回首的深刻性文化底蕴。

(一)彝族火把节历史起源

在古代,各地各民族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有相同的模式,节庆文化尤其如此,但现在世界文化发展变化,各地社会发展不平衡,包括节庆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命运亦不尽相同在中国的当今社会,一方面是政治权力的导向和干涉;另一方面是民众经济意识的触发,几乎所有参加节日活动的人,都是追求快乐或经济效益,从而使传统的节日成为了欢乐的经济活动或欢乐的社会活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最怕说人民惧神,败于神,最喜欢也最相信人战胜神,因而说到火把节的起源,也都喜欢说火把节是人胜神的一个庆典活动其实不然,火把节在彝语里叫都者,直译为汉语是火赔,与现在的 欢庆 相背都者 作为一个民俗文化活动,有如是的传说:其一: 布拖县彝族民间传说云: 从前天上有个叫额史阿约的天神到地上收租税时,死于地上的大力士呷博热之手,天神之主知道后,声言要派天兵天将报仇呷博热率众烧掉了连接天地的铜梯和铁梯,天神之主见梯子被烧毁,天兵天将无法到地面报仇,便决定放害虫吃掉庄稼,把地上的人饿死 呷博热知悉后为了保庄稼,与天神之主谈判了结了这桩命案: 即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额史阿约死的日子),地上的人都要以一定的形式赔额史阿约的命 所以从此以后,到了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这天,富人杀牛者(赔),穷人杀羊者(赔),单身汉杀鸡者(赔),寡妇用荞粑者(赔),形成了都者(火把节)其二: 美姑县一位叫嘎提石莫的中年人,1986年曾提供给笔者一部彝文手抄本,其中关于火把节的来源是这样说的: 从前地上有位夫提神人摔跤很有名气,天神之主恩提古子的大儿子不服气,派尔一天神到地上与夫提比试,比试结果,尔一死于夫提之手 恩提古子的大儿子声言要报仇争脸面,最先天上德古来调解,三天说到黑,三夜说到亮,但是调解无效果最后地上德古来调解,草原上的云雀来调解调解罢干戈,调解定协议: 一年赔一次命,用火照着赔 协议定得明: 头人用牯牛者(赔),黑彝用阉牛者(赔),白彝用羊者(赔)穷人用鸡蛋者(赔),单身汉用鸡蛋者(赔),寡妇用荞粑者(赔),每家每户都要者(赔),年年赔命从此定,这就是都者(火把节)的来源。

从上述可知,火把节的发轫并不是欢庆娱乐,而是祭神赔命,有其文化的根基如果 说是庆祝胜利,那也是庆祝因牺牲祭神赔命而赎得人的生存 至于为什么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彝族的祭神赔命以赎得人的生存仪式要高举火把,这一方面与火崇拜有关当都者成为一种节日,年复一年在固定的周期举行时,便有了历法的意义,所以史书有彝族先民六月二十四日举火过岁或祈岁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使过岁和祈岁的都者,内容和形式不断的丰富,因而与其发轫时期的形态相比较发生了变异 据朱文旭先生彝族火把节 一书中提供的材料及笔者平时所掌握的材料来看,火把节为三天第一天原始宗教文化色彩较浓;第二天,则主要是文体娱乐活动,其内容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选美歌舞等;第三天,其内容为送火神。这种过火把节的形式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也是最传统的一种过法 由于有的地方彝族支系受异文化的影响或本身民族文化的发展所使然,使火把节的内容和形式别具一格。比如: 云南禄丰火把节在物质内容方面,除当地彝族传统物质外,还吸纳了火药带颜色的纸张,红绿布香面纸火等,其内容有祭祖,开光祭天耍火把扫邪驱鬼送火把等,云南双柏县罗武支系火把节的内容有椎牛祭天神,祭谷神除祸害送火把祭土主等。由上述可知,各地或各彝族支系的火把节其精神一致,且都有发轫于祭的信息,但具体内容或形式,则各有千秋 这一方面说明了火把节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变异的客观存在但是,这种变异无论如何也是出于彝族居民,而且为彝族居民所享受。

(二)彝族火把节的变迁

从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一个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基,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积累和变迁,不断的发展变化和壮大的 所以,能使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绝不是一块顽石,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系统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一定是与时俱进,不断变迁,从而不断打破旧的文化平衡系统,形成新的文化平衡系统,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不断变迁与转型以及由此而出现的人的价值系统的重构,对于作为一个民族群体继续生存和发展来说,是必须接受的一种客观规律,这对于当今社会凉山彝族而言,尤其如此因为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随着人们需要的变化,传统的行为和态度都不可避免地被取代或改变因此,在彝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在现在休闲社会的语境下,以某种方式,充分利用彝族固有的传统文化,采取旧瓶装新酒的办法,在彝族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充实现实所需要的新内容,或者是现实的新形式,从而改变传统文化的某些形式及内容,都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一些原有的属于形式层面的文化,甚至还可以加以彻底变更,而不应遭到非议比如,不能因为使用现代的炊具厨房设施而痛惜火塘,使用现代的电饭煲而痛心的怀念过去的木餐具,更不能因为家中有了电视,人们看电视而不听支格阿龙射太阳的故事吃人婆的故事而大加指责说看电视的人背叛了民族在服饰方面,也不能因为没披察尔瓦而穿西装便加以批评所以,当代火把节的变迁,是无可厚非的,文化的变迁,有由于文化的传播文化移入 文化影响等外界条件所直接造成的 直线式变迁 或 外部式变迁 这种变迁由于主要是受到物质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变迁,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 文化的变迁除了这种直线式的发生在物质文化层面以外,更重要的还发生于许多非物质文化层面,这种非物质文化层面包括的范围领域很广泛,主要有观念层面、行为层面、心理层面等等,这种变迁的结果,往往形成了与文化观念文化行为和文化心理等相关联的文化变迁问题,往往使社会形成新的价值体系从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来看,直线式的变迁会引起非物质层面的变迁,最终出现文化的整合或转变的现象,从而使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由此,我们应当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凉山彝族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依靠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不能固守传统文化,而要对传统文化加以发展甚至更新

实际上,在外部的强盛刺激下,这种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不仅是文化主体的一种需要,而且是不可能被人为阻止的,但是任何文化都是由人创造的,由人实行的,同时又塑造着人所以,任何文化的变迁既是人的一种需要,也是靠文化的主体人来实现的 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文化主体的构成是多层面的,主要有文化精英层和大众层,在凉山现在的实际中,与其他社区一样,还有管理领导层和群众层之分,因此在文化的变迁上,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 这种文化变迁发轫于什么层面主体之中,或者可以说,这种文化变迁最为哪一个层面的文化主体所接受和提倡,对整个文化主体的社会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从前面对凉山彝族当代火把节的陈述,可以这样说: 凉山彝族群众由于生活内容的丰富,视野的开阔,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因而在节日娱乐等方面,能自觉的接受一些非传统的因素。但是就火把节而言,在当代的巨大变异,不是文化主体这个层面中的群众大众,而是政治权利的介入,主要是领导和精英的操作这种现象反映了地方权力机构和精英们对当地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感、使命感的一种积极而主动的行为,这也可以说,从发展地方经济文化的角度看,是一种号召式的发展,动员式的发展,其目的是发展地方经济 促民致富 这样的局面从效果来看,城镇有收获,对于乡村的群众,有条件的看看热闹,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之外,不仅不会有经济上的收入,反而会因消费而有所支出 也就是说,这种 促民致富的 动员式的发展,对于乡村群众而言,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什么经济实惠,至于因为节日活动,使地方商家和财政的受益,对于乡村居民能否享受到,能享受到多少,应该加以调查和研究。

从前述可知,西昌市火把节期间开展的五个板块的活动,与彝族民俗有关的仅有彝族选美比赛摔跤擂台赛 彝族舞蹈表演民族风味餐饮安哈民俗节等几项,而且这几项中,与彝族乡民有关的涉及太少太少 乡村旅游中,彝族居住的古坡乡在火把节期间才接待游客0.503万人,其旅游收入仅1.98万元而已 至于所签约的7个项目15.9亿元人民币中,按火把节期间西昌市的旅游活动及收入来看,有多少能到提供火把节资源的彝族乡村居民手中,会不会有一小部分进入提供火把节资源的彝族乡村居民中,都是个未知数 所以,在彝区开展休闲文化活动,在将彝族传统文化资源作为休闲文化资源加以利用之时,相关方面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利用好彝族的传统文化资源,特别应重视文化资源拥有者和文化资源所产生的利益问题 其二,这种变迁方式,其指数之大,与其本身固有的传统还要不要有血肉联系,需不需要传统的根基,如果需要,是不是要考虑 保护性开发和发展,保持一个相对的 生态平衡 其三,文化主体群众这个层面,对现代这种由权力部门组织的火把节,参与程度有多大,如果说他们都乐于这种形式或者说必须乐于这种形式,那么长此以往,他们还能不能自己过火把节,这就关系到最终火把节文化的生命根基的问题,或许会出现本来从彝族社会生活里产生的发展的火把节,最终彝族乡民们不会过,而要到城镇过由精英或政府部门主办的火把节如果是这样,彝族火把节的 民间性 和民俗性 就得重新定义了总之,火把节从产生到发展,到现代作为休闲资源加以利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火把节作为彝族人民的一种 时间生活,在满足人们包括娱乐在内的精神需要方面,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到了当今的休闲经济社会,火把节的娱乐对象拓展了,并被相关部门所开发利用,使之作为一种产生综合效益的载体,但却与彝族人民产生距离了,这不仅是从乡村搬到了城镇,主要是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与彝族百姓几乎无关,毫无疑问,这是应当受到人们高度关注的。

下载彝族火把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彝族火把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彝族风情与火把节

    盘 县 彝 族 风 情 彝族是我县定居最早的少数民族,据资料记载有二千多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他们开拓了盘县这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一千八百多年。在盘县历史文化的发......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把好端端的人间被搅得民不聊生。智慧超人,英勇无畏的彝族英雄"黑体......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火是人类最早掌握和使用的第一种自然力。火对彝族关系极大特别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的彝族一年四季要生火取暖吃在火边睡在火边家中火塘常年不熄被称之为万年......

    彝族火把节(5篇模版)

    彝族火把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要算“火把节”。这是彝族的传统佳节,不论是聚居区还是杂居区,也不论是云、贵、川三省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所有彝民都欢度这个节日。由......

    彝族火把节的资料

    彝族火把节的资料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

    彝族的火把节 4

    彝族的火把节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祭火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传火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送火的呢? 还是从很久以前说起吧。 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天上的大力......

    节日研究 彝族火把节

    节日研究——彝族火把节怀想 杨呱呱 在我们如水的生活中,间或被一些称为“节日”的特定的时段激起涟漪。或欢腾或静默或祈愿或怀思······在这样一些如雀跃的音符的时......

    彝族火把节的故事

    彝族火把节的故事 篇一:论彝族火把节的意义论彝族火把节的社会意义 摘要:各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来源于绚丽多彩节日背后浓郁的人文精神,及其深层凝聚和高度浓缩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