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
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实践表明,中俄之间贸易较多,合作不够,科技合作更显不足。提高两国的合作水平仅靠贸易很难奏效,一般商品贸易推动双边合作的潜力很有限,需要在高水平上加强两国科技合作,通过共同创新,优势互补,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应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赋予两国在经济科技合作上的新内涵,摒弃传统合作的狭隘利益,打破束缚两国合作的旧有局限,着力面向未来,从长计议,按照新世纪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现实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实践及建立多极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建立牢靠的、高信任度的合作思想基础。
新形势下中俄科技合作的战略升级的迫切性
1、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是中俄两国应对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共同迫切需要。
在科技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与俄罗斯均处于相对被动和不利的地位。这是因为科技全球化及其所引起的国际科技结构的变化主要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国际市场70%的新技术产品由发达国家提供。国际技术流动高度集中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及其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一般处于主动地位,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收益也较高。特别是跨国公司研究机构的进入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路径依赖或自身技术能力的空心化。这就要求中俄两国在高新技术合作方面均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扩大现有合作领域,大规模提升双边合作规模和水平,中俄两国才能适应科技合作全球化的大趋势。
2、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是中俄两国巩固充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迫切需要。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建立为两国经贸关系顺利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但9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运作的实践表明,两国经贸关系明显落后于政治关系。科技兴贸是产业化的必然结果,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产品质量和结构的优化,最终才能体现为出口商品质量和结构的优化。为此,只有不断增加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中的科技含量,才能大大提高两国间进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从而为两国经贸规模的提高和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从而也必将使中俄政治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3、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是我省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在新世纪全球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能否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正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世界各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均制定了自己高新技术发展的长远计划,并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增强竞争能力、为本国在21世纪的世界格局中定位的国策。为此,只有中俄联手,加强高科技合作,发挥中俄各自的科技资源的优势,不断实现高新技术合作产业化,才能切实提高两国的科技高产实力。
4、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是快速提升我国产业层次,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最实际战略选择。
一是俄罗斯可以为我们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便于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改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可将引进的俄罗斯应用技术进行转化,进行产业化。三是可与俄方科研机构共同进行研发,搞合作创新。
总之该问题的研究将提出针对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战略谋划与可操作性对策建议,使中俄科技合作突破低层次的一般合作,推动中俄高新技术合作不断朝产业化方向健康发展,这必将从根本上有利地巩固和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新形势下中俄科技合作的战略升级的现实基础
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中俄科技合作的基本支撑条件应包括组织保障体系、资金保障体系、信息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等。这些基本支撑条件曾一度成为制约中俄科技合作的主要因素。在中俄两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上述基本支撑条件已初步建立并不断趋于完善。
1、通过成立专门对俄科技合作机构为合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为加快对俄科技合作,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设立了科技合作分委会,专门协调管理两国间的科技合作工作。中国国家科委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火炬计划办公室)与俄罗斯科技部“俄罗斯之家”、俄罗斯高教委“国际科学中心”共同成立了中俄“科学与高技术中心”协力会,旨在引进俄技术和人才,推动中俄双方科技成果的转让与共同开发,促进两国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合作。一些省区市成立了对俄科技合作专门机构,如黑龙江省成立了对俄科技合作领导小组,山东省建立了与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无锡市成立了对俄工作小组,哈尔滨市成立了对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武汉中俄科教合作中心等。各地还陆续建立了各级对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如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中俄高新技术合作中心、中俄科技交流中心、俄罗斯技术转化中心、沈阳市“中俄科技合作中心”等机构。哈尔滨市政府极为重视对俄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的组织支撑体系的建设,先后成立了中俄产业化中心、中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中俄工业技术合作中心和即将挂牌的中乌焊接中心。出台了《哈尔滨市对俄罗斯及其它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工作方案》《哈尔滨市对俄罗斯及其它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产业化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等具体推进举措。
2、通过民间科技交流促进中俄科技合作努力拓展合作的渠道。
中俄“科学与高技术中心”协力会作得到中国科技部和俄科技部、高教委的重视和支持,被列为中俄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协力会通过双方的网络系统,推荐和评估项目,交换信息资料,物色适当的合作伙伴,最终促成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中俄“科学与高技术中心”协力会渠道,已经有真空冷冻升华干燥设备、高扬程潜水泵、低温储运设备、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等项目达成合作协议。有的已经购入俄工艺技术,经消化吸收后进行研制和投入生产。俄方提供的众多技术项目,协力会将通过此窗口,陆续向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介绍,征寻合作伙伴。地方的省市民间科技交流也取得成效。如南通市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大力推进对俄科技中介机构建设,通过组建的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工业大学、俄罗斯科技协会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还通过俄罗斯东盟基金会、中俄科技开发中心、莫斯科工业科技委员会等机构引进和发布4000多个高新技术成果信息,成功签约实施了一批项目。
3、通过建立联合科研中心加强了合作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高新技术成果要转化为商品,进而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要取决于这些成果的技术成熟度。许多高新技术成果难以转化的重要原因,就是技术不成熟。因此,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
目前已相继建立“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中俄智能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中俄天体物理联合实验室”(北京)、中俄合作研发中心(镇江)、中俄联合实验室(巨化)、“中俄高科技联合实验室”(大连)、中俄SHS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武汉)等联合研究机构。沈阳工业学院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将在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市建立联合科研中心。双方计划在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合作。中方将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俄方则负责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联合科研中心将根据中方需要,结合俄方的技术优势,开发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等领域的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将成为推动俄中两国科研交流与合作的“具体步骤”。此前,沈阳工业学院已与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等一些俄罗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双方的合作将在更深的层次上展开。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创新。
4、通过信息交流、合作网站加强了合作的信息支撑体系建设。
中俄政府合作网站建设项目及俄文翻译项目招标启动,这标志着中俄政府合作网站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中俄合作网站建设项目旨在加强中俄经贸交流,促进中俄两国大型生产和贸易企业的直接联系。近期,中俄合作网站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建设中、俄企业两个数据库,网站将以中、俄两种文字向中国企业介绍俄罗斯的企业和商品,向俄罗斯企业介绍中国企业和商品,为中俄双方企业提供企业和产品信息。网站项目以后还会不断充实中俄两国概况介绍、统计资料、双方合作、市场调研信息以及相关网站的链接等内容。中俄政府合作网站俄文翻译项目是为了解决中俄两国语言文字不同而设立的。该项目将中国企业和商品资料翻译成俄文和将俄罗斯企业和商品资料翻译成中文,然后在中俄合作网站上同时发布,以此增进中俄双方企业的相互了解。地方省市也加快了对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信息、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步伐。相继建立《中俄科技贸易网》和《哈尔滨国际科技合作网》,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信息、人才信息进行了收集、处理、评估、筛选并向企业推荐,提供服务。目前,属国内首创的具有即时通功能的双语互动俄文网站已建成。此外,奠定信息平台启动和发展基础的中国白俄罗斯科技商务网站、中俄翻译协作网等网站群已陆续建成。
5、通过合作共建生产基地加强了科技合作基础设施的建设。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科学合作协定,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目前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合作阶段。该中心根据研究工作和互访学者的需要,采用了“双基地”的形式,即在位于伊尔库茨克、具有很强地面观测设备和研究能力的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日地物理研究所,以及中科院空间中心分别建立研究基地。各自的研究基地包括专供对方来访研究人员使用的办公室和公寓式宿舍,以及必要的日地物理观测仪器和设备,中国大庆同创集团将计划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州兴建计算机生产基地。目前,同创集团伊尔库茨克州分公司已经注册成立。同创集团已开始通过这家公司向俄方提供电脑主板、显示器、机箱、键盘、鼠标、电源等散装零部件,江苏东升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从俄罗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成功转化了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如今该企业已成为国内长毛绒面料生产基地:江苏南通获准建立俄罗斯高科技成果转化园。
6、通过建立中俄科技合作专向合作基金等为合作提供资金保障。
黑龙江省政府已设立了对俄科技合作专向基金。黑龙江省哈工大中俄科学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由黑龙江省政府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投资,于2001年2月8日在哈尔滨市成立,注册资本为6060万元。哈尔滨市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成功组建了巨邦风险投资公司和哈尔滨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分别融资6000万元和8000万元,巨邦风险投资公司为哈尔滨国际焊接城建设投入了750万元的资金。无锡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该中心被列为全国仅有的五家国家级“中俄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后。立即组织了4000万元孵化专项基金,专门用于中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其支持对象拟申请开发区中俄科技合作资金的企业应为开发区集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中俄科技合作资金支持的项目须是技术含量高、产品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尽快在开发区集中区实现产业化。此外各地还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如青岛市申报的山东省科学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海洋环境污染监测”项目和青岛胶南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改进片梭机生产技术”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外专局审批,获得了86万元的俄罗斯总理基金项目资助。
新形势下中俄科技合作的战略升级的思路框架
1、关于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目标。笔者提出黑龙江省在全国对俄科技合作中应成为:(1)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2)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基地(3)中俄科技合作人才的培养基地(4)俄罗斯的高科技及其再开发的集聚辐射中心(5)中俄科技合作信息中心。配合黑龙江省努力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围绕黑龙江省六大基地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相关高校、科研单位为依托,优化整合优势科技资源,以技术实力强大的重型企业为重点,构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体系。应重点建立“6+1”科技创新体系,即装备制造科技创新体系、化工科技创新体系、能源科技创新体系、食品加工科技创新体系、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森工科技创新体系以及高新技术创新体系。
2、中俄合作技术创新之模式研究方面,应建立多领域的产业合作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其它有效模式包括孵化模式、合同创新模式、项目合伙创新模式、基地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公司创新模式。应将合作创新作为中俄科技合作的最重要战略目标。双边国际合作创新既有利于中俄双方不同合作主体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能使更多的企业参与中俄科技合作分摊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中俄合作创新是双方企业适应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合作创新将使中俄企业获得互补性的科技知识,形成技术协同效应和技术组合优势,实现合作创新的规模优势;可通过参与方的合作将研发领域拓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各自的核心能力,有利于解决创新资源和能力的瓶颈,提高创新成功率,降低整体风险,合作创新还可改善创新成果的独占性,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缩短创新周期,提高整个
合作创新集体的整体创新能力。
3、产业化是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由之路。应将科技合作产业化作为推进中俄科技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各种中俄科技合作孵化器、园区或基地是积极加快推进中俄科技合作产业化的有效模式。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应充分利用俄罗斯在农业、林业、果业、畜牧业、石化、煤炭、航空、航天等部门和行业的资源、科技和人才优势,促进两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努力实现双方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中俄科技合作提供持久动力。
4、关于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主体问题。笔者认为,应用研究方面,黑龙江省政府应搭好中俄科技合作平台,并给予企业基本税基中留出科研开发留成,充分调动大企业参与中俄科技合作的积极性,以使大企业尽快成为中俄科技合作应用开发研究的主体,就中小型应用开发项目而言,民营科技企业应成为主体:就苏联建我国的重大工程而言,企业急需技术改造,只有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到中俄科技合作中来,才能加快自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的进程。以莫斯科中俄科技园、哈尔滨国际科技城、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中俄农业中心、中俄工业中心、中俄科技信息中心等为基础,以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依托,全面推进对俄科技合作。努力构建信息跟踪、技术引进、中介、孵化和产业化系统工程的完整体系。瞄准重大装备、能源化工、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高新技术四大目标,打造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支对俄科技及产业化合作队伍,逐步使企业成为对俄技术引进及产业化的主体。
5、关于中俄科技合作的方式问题上,中俄科技合作除了传统的成套设备进出口外,还应采用技术许可,技术转让,顾问咨询、技术服务、人员交流培训、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在多层面上开展两国技术贸易。在已有的合作方式的基础上,今后双方的合作方式应更多地转向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共建科技中心、共建科技园等。从合作主体上可采取政府协调引导型、民间先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等。还应大胆借鉴俄罗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经验,如建立合营企业、商业风险投资公司等有效的合作方式。
6、在莫斯科建立中俄科技园是深化双边科技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创新模式。如何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园这种组织形式为中俄两国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科研、金融、中介、商业、法律是良好环境,推动双方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国际化。是否拥有完备和有效的信息工作服务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俄科技园能否帮助园内科技型公司的精力集中于创新工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科技工作的高度细分,决定了任何一项技术创新工作都不可能在一个学科工作内部完成。一项新技术的研制开发,至少必须经历资料搜集、数据研究、实验、扩试、生产几环节,仅在实验阶段,便需要大量的数据搜集、处理、原料、药品和各项试验、测试手段等。显然,这其中大部分的工作不可能全部由创新小组自己承担,因此。是否拥有完备和有效的信息工作服务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俄科技园能否帮助园内科技型公司的精力集中于创新工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中俄科技合作规划中要体现信息流通道,物流通道。
7、充分发挥中俄地缘优势,构筑“中国东北―远东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支撑中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国际区域创新体系,对于优化整合双边优势科技资源,提升双边主导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扩大开放战略,将企业作为第一科技服务对象,在“中国东北―远东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下,实施“自主设计项目”。结合中国东北或俄罗斯企业技术难题,协调组织两国相关科技力量联合攻关,使双方科研力量形成合力,实现“1+1>2”,共同支撑两国企业及产业的快速与健康发展,使企业成为中俄科技合作的俄服务主体和受益主体。黑龙江省还应大力发展产业基地,建立新材料、医药等特色产业基地和对俄科技合作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集聚效应,加速先进技术组装配套,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的集成,通过基地的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先进技术的传播和扩散,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化和集成化。
第二篇: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营销战略
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营销战略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国际营销战略 知识经济
摘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国企业必须对自己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做出调整。本文主要从企业面临的各种环境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我国企业成功进入国际营销市场的战略步骤。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营销战略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企业把目光从国内转移到国外,进而在整个全球范围内寻找发展机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因素:一是贸易迅猛发展。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源泉。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紧密,它带动了资本与生产的国际化,推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二是金融一体化。国际金融是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金融的发展又会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三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技术。信息技术革命将世界带人了信息化时代,它在更深层次上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使全球经济的联系更为快捷、广泛。四是跨国公司的发展。据资料显示,跨国公司以及国外分支机构的迅猛增长,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所谓国际营销战略,是指企业对于国际化进程较为长期的总体打算及其实施的原则意见。国际营销战略要回答的问题是企业关于国际营销的目标和实现目标要采取的策略和原则,如有关国际化的进程、市场扩展与定位、国际竞争等战略。它对于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拟定短期或国际营销策略的根据之一。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首先表现为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竞争领域扩大、竞争内容增多、竞争主体变化、竞争形式改变。二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非关税壁垒增多、鼓励出口措施加强、贸易区域集团化加强。因此,企业应充分掌握国内外不可控的环境因素,调节企业的可控因素,从而制定出国际市场营销的战略目标,并有计划地逐步实现。企业的可控因素是指营销组合,即价格、产品、促销、分销;企业的不可控因素是指不可控的国外环境,主要有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竞争因素、技术水平、分销因素、地理因素等。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不仅要重视营销策略的制定,更重要的是要监视与预测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企业的营销计划,使之适应环境要求,使自己的营销工作富有成效。
二、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社会文化环境。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总和。它不仅体现出我们自己的行为,也体现出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要求,包括文化的个性、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成分(物质文化、社会机构、宗教、审美学、语言)3个方面。文化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国际营销者的活动又构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场营销成果的好坏深受文化的裁判。因此,要正确运用文化的差异性,确定当地文化的相关动机,确定行为模式的特征,确定有哪些文化价值观念与本产品有关,确定决策形式的特征,确定适应当地文化的促销方法,确定消费者认为适宜的销售机构。
第二,经济环境。一是经济发展阶段。它包括传统社会、起飞前夕、起飞阶段、趋向成熟和高度消费时期。因为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阶段不同,居民收人高低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同,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际市场营销。以消费
品市场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市场营销方面强调产品款式、性能及特色,大量进行广告及销售推广活动,品质竞争高于价格竞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则偏重于产品的功能及实用性,其推广主要靠口头传播和介绍,价格因素比产品品质更重要。二是市场规模。企业在进人某国市场时,首先关心的是该国的市场规模,即可接受的商品及服务总量,或者市场拥有的购买力总量。一般来说,大多数产品及服务的市场规模都与人口和收人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认为是由人口和收人决定的。三是消费结构。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必须了解影响消费者储蓄的多种因素,以便分析、判断消费者需求、支出和消费水平的变化,包括收入水平、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因素、市场商品供给状况和消费偏好、储蓄动机差异等。
第三,政治法律环境。有时政治环境能够对营销活动产生直接影响,法律和规章则起到鼓励或限制企业营销活动的作用。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而非政治组织,但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时,经常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营销法律主要由国内法律、国际经济法律、东道国法律等构成。从事国际营销的企业要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打交道,采取适当方式公平合理地解决争端,这也是国际营销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根据各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解决争端的方式有协商、调节、诉讼和仲裁4种。
第四,技术环境。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业和农业增长并不是由于资本的投入和劳动力增长所引起的,更主要的是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知识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以及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和推广所引起的。
三、我国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机遇。首先,进入国际市场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市场规模巨大,发展迅速,这给我国企业以现实的吸引力。随着国际政治形势趋于缓和,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关系不断改善,经济联系更紧密,这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条件。其次,我国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企业进人国际市场。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和条约,加强了同其他国家政府间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为企业国际营销提供了法律保护。比如,我国制定和执行了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同时还进行了外汇制度改革,使我国企业在外汇使用方面有了较大的自主权,便于国际交易的进行,也增强了企业的出口积极性。
第二,挑战。明确界定产权、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前提;科技水平落后、人才匮乏是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又一大障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使我国处于不利地位,其他发展中国家、独联体及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将给我国企业以巨大压力。而且,许多企业缺乏准备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即使看到消费者需求的差别,也不愿意调整原有的产品价格策略,从而导致国际营销的失败。
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1)调研国际市场。只有掌握了国际市场的脉搏,才能找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切人点。企业的国际调研需要大量详细且涉及范围面广的信息,如目标市场的文化、经济、教育水平、目标消费人群接受新事物新品牌的能力等。(2)分析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制定企业的营销目标,做出相应的国际营销战略规划,找出与原计划的差异,制定相应的规章,组织监督部门,给予相应的权力,以保证预定的国际营销目标顺利进行。(3)分析目标市场消费者。了解当地的消费观念,从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消费群体的特征等影响因素分析,从而细分市场,找到适合企业进入的市场,并分析这一细分市场的潜力及培养空间。(4)分析目标市场国的经济政治法律等政策。分析当
地的经济状况,以分析企业在当地销售产品的可能性,着力疏通与当地政府、社会团体及新闻媒体的关系。防止企业因为外力因素而终止现行的企业计划。(5)分析竞争对手、供应商及分销渠道。熟悉当地的环境,分析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及动力,培养良好的竞争环境,这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6)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当地市场,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企业、信任企业,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拓展更为广阔的目标市场,进人其他国家市场铺平道路。总之,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细致的前期工作、整体全面的计划,还有对国际市场的把握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篇: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意义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意义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早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身处已席卷了整个世界,世界经济早已呈现出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人,谁也不能离开别人独自一人生存。俄罗斯一直标榜自己是世界大国,不需要依赖别国来谋求发展,可是近年来,它也维持不了之前那个独自发展的局面,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与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着生存发展。西方有句话叫做“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经济全球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经历了惨痛的战争,吸取战争的经验教训,开始团结起来共同谋求发展。
正式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国家之间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消除了贸易壁垒,降低了关税,开始了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国与国之间为了共同的利益形成了友好发展、共同进步的和谐局面,谁也不会贸然发动战争,因此,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维护了世界总体和平的局面。但是这并不说明经济全球化就完全没有负面影响,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之前发生经济危机很快就过去了,而08年的经济危机持续了这么久?为什么1997年的经济危机叫亚洲经济危机,而08年的经济危机叫世界经济危机?答案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都联系在一起,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出事了,所有的国家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说,这次的经济危机不是一个地区、一个洲的事情,而是整个世界的事情,因此它不容易恢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危机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涉及的领域广,恢复慢,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外,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一场世界经济的竞技游戏,发达国家永远是这场比赛中的赢家,他们可以以少许的代价来换取巨大的利益,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要牺牲许多来获得发展。以非洲国家和中国为例,由于经济全球化,南非的黄金和钻石大量被开采,发达国家只要花费少量的金钱来购买这些贵重金属的原料,经过加工,他们再高昂的价格卖出,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还有其他落后的非洲国家被剥削劳动力和猎杀野生动物。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湖泊、湿地都在以惊人的速度缩减,由于地下水过度抽取造成地陷,房价居高不下,食品卫生隐患….在这场竞技游戏中,发达国家以一种文明的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变相的经济掠夺和剥削。
其实,经济全球化给我们造成的伤害不仅是这些看得见的伤害,还有一些看不见的伤害。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既有利也有弊。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流日益增多,看看我们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我们的手机、相机、电脑、鞋子、护肤品等东西,有多少是国外生产的。我们热衷于看国外的电视剧电影,听国外的歌曲,动辄就谈国外有多好,相比之下中国是多么落后。现在很多人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出国留学就没有再回来,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出国了,我们的思想正在被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而我们却浑然不知。发达国家正在用文化侵略我们,他们用这些交流方式在传播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他们试图瓦解我们的民族防线,削弱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改变我们的思想。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经济发达,人们自由竞争,经济蓬勃发展,可是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诱惑,许多人没能抵挡住诱惑,沉沦在金钱中,丧失了道德和法律观念,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正在遭受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在这一背景下,更加要大力弘扬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巩固我们的民族防线,抵抗外来的诱惑。
在经历了长期的中国革命探索历程和中国革命建设历程后,我们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并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我们不断丰富发展我们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而民族精神是维系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推动本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支柱,因此,只有巩固和加强了爱国主义这一核心,我们才能更加坚定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遭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外国势力正在对我们进行文化渗透,对国人灌输着他们的价值观,而我们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抵抗他们的诱惑的有力武器,弘扬爱国主义是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做的,我们要时刻牢记爱国主义精神,不受外国各种先进的东西的诱惑,不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坚定自己的信念,学习外国的先进之处来弥补本国的不足,让自己国家得到长足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之下的各国联系紧密,各国的人口、商品、资本自由流通,许多外国商品打进了中国市场,让中国商品的销售受到影响,国外高薪聘请中国的优秀人才造成中国人才流失,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用爱国主义来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抵抗外来的各种诱惑,始终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始终不忘自己是个中国人,始终心系祖国。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它。既然经济全球化已成必然的趋势,我们只有调整自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勇敢地迎接挑战。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时刻以爱国主义精神武装自己,力求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从二十世纪后半叶开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到如今,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跨越民族、国家的地域界限,超越制度、文化的障碍,使人类逐渐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是,经济全球化绝不是政治一体化,爱国主义仍是当代维系民族国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能放弃、也没有理由忽视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在经济全球化下必须发扬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的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它导致主权概念、国家利益的关系和矛盾复杂化,这种情况使一些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甚至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显得尤为重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各种挑战,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当然,我们也不能迂腐不化,一味奉传统爱国主义为圭臬。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提醒我们,爱国主义的内涵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不断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当前,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教育实效,我们既要注重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内容,更要把握全球化时代的特点,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为爱国主义注入鲜活的时代内涵。我们必须意识到,经济全球化难以导致政治全球化,国家仍然是民族整体利益的代表着,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观念并存的时代。所以,我们所倡导的爱国主义应该是开放的、兼容的,而不是封闭的、排他的,其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而非单调的。
由此看出,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我们建立在对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国情及其现实客观的认识基础上 ,允许并鼓励人们对国家和民族文化进行理性的分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才能使爱国热情持久不变,落到实处。新时期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应该是科学的爱国主义,要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爱国主义,使其具有丰富政治内涵和鲜明伦理特征。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应该是我们秉承的精髓。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全球化条件下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处理,既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既不盲目排外,又不盲目崇洋,这样才能塑造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全民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尤应如此。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向来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基础性工程。就目前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而有的人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不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一部分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爱国主义的全民教育显得迫在眉睫。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广大青少年。他们再经过十年八年即将走上社会,将是新世纪的主角,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将由他们去绘制,变成为现实。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爱国感情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未来公民的爱国之心,立国之志和报国之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并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这对于培养青少年具有爱国的情感、志向和报效祖国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全体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这样才能推动全体人民奋发前进的,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当代大学生来,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我们需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我们需要认识到:
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差别,但报效祖国不受限制。无论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也无论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中作,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应当说,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许多障碍或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的无国界性,无损于科学家与自己的祖国命运攸关的亲缘联系,也不等于科学运用的无国界性。
爱国主义是人类在长河中逐渐形成和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14亿中国人,更需要这样一种凝聚力。当今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坚决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尊严,认真贯彻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构想
随着经济的知识化与全球化,知识产权成为国家及地区或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基础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发达国家依仗自身的科技优势,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水平,并且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纳入WTO体系,将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挂钩,借此构筑和维护本国的国际竞争优势。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近年来,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在企业发展和国际贸易上受制于人,造成了重大损失,甚至影响相关行业、地区甚至国家经济发展的现象已不鲜见。为此,有识之士早就提出,要尽快实施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以应对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挑战,同时也顺应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国内从法律、技术和贸易争端等角度研究知识产权的著述已有不少,从微观角度研究企业知识产权具体的运作方式和策略的论著也有一些,但从宏观角度对知识产权战略本身的作系统研究的文章却为数不多。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知识产权战略本身进行研究,并在分析国际知识产权发展趋势和借鉴国外知识产权战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基本思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能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行业知识产权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从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优势和实践价值等视角阐述了实施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其次,对知识产权战略作出理性考察,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特征,并探讨构建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框架,剖析知识产权战略在全球科技、经济竞争背景下的运作方式和作用机制。再次,对国外知识产权战略的成功经验进行梳理,系统介绍日、美知识产权战略的历史背景、战略思路和具体计划,探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应该坚持的原则和基本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