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时政热点]习近平接见驻浙部队领导干部

时间:2019-05-15 07:2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军转时政热点]习近平接见驻浙部队领导干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军转时政热点]习近平接见驻浙部队领导干部》。

第一篇:[军转时政热点]习近平接见驻浙部队领导干部

[军转时政热点]习近平接见驻浙部队领导干部

关键词:军转 张为臻 强军目标 部队建设新局面 军转资料 军转培训

习近平在接见驻浙部队领导干部时强调

贯彻强军目标出实招用实劲 努力开创部队建设新局面

5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接见驻浙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和建制团单位主官。这是习近平在接见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在接见驻浙江部队领导干部时强调,贯彻强军目标要出实招、用实劲,深入抓好铸魂育人、抓好练兵备战、抓好正风肃纪,努力开创部队建设新局面,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孟夏时节,之江大地山色葱茏、水光潋滟。下午3时许,习近平来到浙江省军区机关,亲切接见驻浙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和建制团单位主官。习近平同大家亲切握手,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向驻浙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

随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我在浙江工作多年,担任过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和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经常到部队看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驻浙部队情况是熟悉的。

习近平指出,近年来,驻浙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指示,扎实加强全面建设,抓好战备训练,出色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务,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要深入抓好铸魂育人,认真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掌握部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抓好思想教育,引导官兵坚决听党指挥,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要深入抓好练兵备战,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思想,培育战斗精神,抓好实战化军事训练,不断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张为臻,要深入抓好正风肃纪,巩固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决纠治基层和官兵身边的不正之风,凝聚起强军兴军的强大正能量。

许其亮等参加接见。

(原题目:习近平接见驻浙部队领导干部;来源:中国军网-军报记者;作者:王士彬、代烽、王余根;责任编辑:遥远)

第二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如何抓住时政热点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说起申论,很多考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一些掌握方法的学生,会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自己的申论成绩,感觉很有成就感;恨的人也不少,原因是真题做了不少、解析也看了很多,但分数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众 所周知,申论考试考的就是当前热点,且它的考察目标涵盖范围非常广阔,内容大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政治等的重要事件和政策。这些考察目标和内容最后在试 卷中的反映就是涵盖热点的给定资料。同学们往往发愁的是社会热点何止千万,难道都得一一了解吗?针对这种现象,中公教育团队总结归纳出申论备考重要指南— 如何抓住时政热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热点是千变万化,但准备申论并不见得要了解所有社会热点。其实申论热点不完全是社会热 点,更多的体现在时政热点上。就是时政方针所关注的社会热点。比如,黄金周休假问题是社会热点,但不是申论热点;炒股现象是社会热点,但不是申论热点。所 以广大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抓住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来列举一些申论考察的热点有哪些?比如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文化问题这三个方面。社会问题诸如就业、保障、分配、教育等,生态问题主要有雾霾现象、新能源等,文化问题主要在于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文化产业等。这些都是各大新闻反复报道的 时政热点,也是广大考生需要关注的重点。

那么热点到底应该怎么关注那?首先,要多关注热点中的深度报道、政府文件和领导讲话稿。因 为这些材料可以给考生提供一种参考和启示:政府要解决一个问题,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要注意,只看政府文件是不够的,还要找一些政府领导人的讲话稿,因 为政府文件只告诉你怎么做,政府领导人的讲话稿则会进行论证。其次,广大考生可以到官方网站看一些时政热点。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获得对社会热点的整体 认知,另一方面可以记住一些好的词语、句子,在申论写作的时候灵活运用。

申论考试就是时政的考察,只要在复习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运用自如,摆正心态,那么申论考试必然会考取理想成绩!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公公选考试网 详细出处参考:http:///gongxuan/

第三篇:2014年军转时政热点: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一)

2014年军转时政热点: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辅导专家指出,城镇化建设既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是2014年地方两会强调的热点词汇之一,对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和掌握对于2014军转干部而言,是必备理论政策之一。为此,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对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专家解读进行总结整理,以供军转干部参考。

1.不准乱跟风大跃进

【原文】

会议提出,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城镇化事关现代化,事关子孙后代,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大计。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必须突出天人合一,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此次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应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针对当前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会议强调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2.不准急于求成【原文】

会议要求,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解读】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城镇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不可逆转。城镇化有自然的规律,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无所作为。不能拔苗助长,即在产业支撑不足、就业岗位不够、城市承受能力不够的情况下,不能一味城镇化。不能无所作为,则是指现在一些大城市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应该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很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难进行,产业支撑是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未来要把“四化”同步作为一个重点,互为支撑,保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3.不准盲目大拆大建

【原文】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解读】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过去提起城镇化,大家想起的就是建房子、建桥,而这次强调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实际否定了人为造城、大拆大建的思路。城镇化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套开,经过一年讨论,最终提出“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非常不容易。

新型城镇化明确提出要讲究顺势而为、水到渠成,意味着不能刻意追求城镇化率,地方政府的考核也不应刻意以城镇化率为标准。

4.不准一味求洋求异

【原文】

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

【解读】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中国不能效仿西方的城镇化道路,因为西方已经反映出了城市病——城市变成污染源,有钱人从城市迁出,出现了逆城市化。如果要达到90%的城镇化率,意味着还将有5亿人进入城市,城市的资源难以满足需求,生活质量也会下降。

中国的城镇化应该通过改造老城区并建设新城区以及新社区的方式来进行。老城区应该迁出污染企业,发展商业和服务业。新城区的建设则通过在城市周边的工业园区内引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实现。而新社区则通过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增加公共服务实现。

5.不准造新城变鬼城

【原文】

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会议提出,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解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当前,不少地区都存在人口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土地城镇化率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出现了空城、鬼城,浪费巨大。会议提出,未来要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所以我们的城镇化还是要以人为本。

很多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占用了很多土地,城市化还是要让城市成为居民居住的城市。然而现在很多城市开发的新城都是大面积广场、盖几栋大楼,居民的民用空间很小。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化一定要遏制土地无限扩张,土地的居民用地、公共用地、产业用地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待续)

更多信息关注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第四篇:2012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最新时政热点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最新时政热点

保障性住房:

意义:是为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的重要政策,是照顾低收入弱势群体的一项惠民政策。

现象:旨在打造民心工程的保障房,却成了没有质量保障的代名词,其保障房和商品房的质量存在天壤之别。本该雪中送炭的,却做成了“锦上添花”,也就所谓的保障房沦为特权房。为少数团体、为中高收入者建经济适用房,似乎成了一种潜规则。

原因:有的官员对民众冷暖不放在心上,对基础建设不关心,对保障房建设更是视若无物,这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部分官员的思想觉悟出了问题。

对策:

1、敢于问责。如果不问责官员,官员就不可能长记性;如果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就无法使其他地方受到震动;如果不编织起严密的制度防范措施,就无法杜绝类似现象发生。否则,就会像割韭菜,豆腐渣、楼脆脆,一茬又一茬。

2、公开透明。杜绝特权房现象,还要让保障房在阳光下运作,申购保障房的住户信息,姓名、亲属人员、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住房情况等,要向全社会公布,方便群众监督核实。

3、要加强监管,确保保障房能够保质保量地完工,并交付给有需求的民众,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尽快杜绝相关不足。

安全生产:

原因:对生产者而言,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对安全生产的不重视,加上不熟悉专门技术工种对安全生产流程的要求。对生产组织者来说,责任意识不强,宗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不规范,安全生产规程不落实,安全生产设施跟不上,超能力生产,安全培训和教育组织不够。

对策:

1、加强监督。

2、加强制度建设。

3、强化问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简称《责任追究办法》)是因为当初问责是伪问责,是假装问责,是被动问责,是权宜之计的问责,是为了搪塞民意、平息众怒,这样的问责不真诚,是象征性的,因此过一段时间就会给他们重新安排工作,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可以说伪问责比不问责更可怕,如果说不问责,尚可证明权力装聋作哑,是权力的傲慢与偏见的话,那么伪问责则展现了权力的奸滑和自负,是玩弄民意。同时,伪问责是一种恶劣的暗示,会使问题官员相信,问责就是“逗你玩”,从而更加有恃无恐。因为所谓问责其实连责问也算不了,不必当真的,只不过上峰有压力了,得有所交代,“笑骂由你笑骂,好官我自为之”,反正出事了不用过滤,不会被处理得太严厉的。还应该问责那些躲在背后的操刀者,问题官员需要被问责,那些操弄伪问责的官员、提拔问题官员的相关部门同样需要问责。温总理曾指出,行政问责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行政监督、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继续推进行政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明确问责范围、问责程序,加大问责力度,增强行政问责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是时候让问责名至实归了,是时候更加捍卫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了,唯有如此,那些伪问责才不能堂而皇之地出现。

选拔年轻优秀干部到基层工作:

意义: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是我们党的一贯用人方针。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注意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派到基层接受锻炼和考验,适时把具有基层领导经验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这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政机关干部来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考试录用公务员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进步,大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知识化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从学校门直接进机关门的干部越来越多,机关中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逐渐减少,而且机关层次越高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越少。改革开放初,干部队伍 结构的突出矛盾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现在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而“三门”干部多、基层经验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干部队伍来源结构的根本性缺陷,一方面会增加领导机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一方面机关有不少高学历的年轻人因为缺少实际经验而难负重任。我们要充分认识从基层培养选拔领导机关干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让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推动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央就开始抓领导机关干部的结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许多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实际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锻炼,应该尽快补上这一课”。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央部委和省级党政机关中没有做过基层工作的处级以上干部到基层去锻炼,努力改变目前一部分高中级干部经历比较单

一、缺乏全面领导经验的状况。”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中组部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做好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现象:现在一些机关干部不愿意下去工作,有的认为领导机关层次高、机会多,比基层提拔得快;有的怕应付不了基层的复杂局面,干不好会影响自己前程;有的觉得基层工作太艰苦,担心下去后回不来。这是一种短视眼光。胡锦涛同志指出:“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基层虽然条件较差,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基层虽然矛盾复杂,但复杂环境更能锻炼人;基层虽然层级较低,但直接为百姓服务,更能体现一个干部的价值。

对策:各级党政机关提拔领导干部,要优先从具有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中选拔。要完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工作制度,有计划地安排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主要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或急难险重岗位上工作。越是发展潜力大、越是工作表现好的骨干,越要舍得放下去。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制度,积极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注重从志愿下乡的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一线人员中考录基层公务员的办法,逐步提高党政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要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立足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事业发展对领导人才的需要,制定和实施干部培养规划,改革和完善选调生制度,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引导有志从政的大学生到农村、企业、社区经受锻炼和考验,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

品味胡总书记的“三真”:这个“真”是求真务实的“真”,这个“真”是真抓实干的“真”,这个“真”是真心实意的“真”。这个“真”充满感情,有力量,有深度,体现了决心,坚定了信心,更让广大基层干部感到了温暖和希望。笔者认为,胡锦涛强调的“三个真”,让人感动,让人鼓舞,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对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任,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福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党历来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开展了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强化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突出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不断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其二,对基层党员干部深情关爱。如何激发党员干部内在动力,提高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热情,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关心好党员干部,激励党员干部创业发展。当前,基层条件相对较差,遇到困难和问题也较为复杂、直接,可以说,广大基层干部面对的压力和阻力也较大,特别需要关心、关注和关爱。党中央高度关心重视基层党员干部,近年来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更是加大了力度,更加重视基层经历,更加关注基层党员干部成长,创新举措,为基层党员干部成长进步提供了机会、搭建了舞台。同时,致力于改善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环境,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为农村支部书记办理养老保险,提高党员 干部待遇等,让广大党员干部充分感受了党的温暖和关怀,发展热情更加高涨。其三,对基层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基层是基石,是根本。基层承担着提供稳固基础,提供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职责。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基层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基层的科学发展,就没有全国的科学发展”。只有党的基层组织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干部都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全体党员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不断凝聚强大力量。这是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要求,更是对基层党员干部寄予的殷切希望。

抓好人才工作的对策:

1、、拓宽执行主体,核心在于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选拔任用一名干部,不能只是书记一句话,大家拍拍手。个人的能力和眼光毕竟有限,要将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放在重要位臵上,将党内民主落到实处。一人一票,尊重每个人的意见,这样既有利于提拔有才能的干部,也能让“一把手”的权力得到尊重,更好的体现其权威。拓宽监督主体,尊重民意,是要让民众能够实际影响干部任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尤其是在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基层,应当充分尊重和听取民众的意见,将民意调查摆在重要位臵,对于本地区本部门群众满意度明显偏低的干部,坚决不予提拔。唯有这样,才能促使干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公正透明,是要将整个选拔的过程臵于阳光之下,特别是要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同时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录取。一个干部是不是德才兼备,要让大家切实看得到,这样既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领导负责,更是对广大干部群众负责。

2、建立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冲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以及凭个人好恶得失、恩怨来选人用人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建立平等、合理、科学的用人机制。只有还英雄以本色,给人才以公道,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成才的希望,增强成才的信心。如果把人才比做“千里马”,那么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就是肩负识才、选才、用才重任的“伯乐”。当好“伯乐”,必须善相四种“马”,要善相沉默的“马”,要善相倔强的“马”,要善相有潜能的“马”,要善相曾“失蹄”的“马”。破除武大郎思维、土皇帝思维、扒皮思维、寒号鸟思维,不拘一降人才。比如:要“任人为贤”,不要“任人唯亲”,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应该“英雄不问出身”。如果我们的大学生走上社会时,比拼的不是能力,而是“爸爸”;如果我们的干部提拔时,比拼的不是业绩,而是“后台”,就会“裙带纠结”,“山头林立”,造成“万马齐喑”的严重后果。“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任人唯贤”,选人“五湖四海”,事业才会兴旺发达,人民才会心情舒畅。要“从上看”,更要“从下看”,让群众有更多的“发言权”。在选人用人上,注重组织部门和各级领导“从上看”,更要注重社会公论、群众公认,注重群众“从下看”。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企业和单位,群众自己选出的干部,“很快就作出了成绩,比单是从上面指定的干部合适得多。这样的事实,难道还不能使我们猛醒吗?”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选拔出来的领导干部才能真心地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团结一致向前走、向前看。既要“上得去”,又要“下得去”,拓展人才流动的空间。“上得去”,指的是为社会的中下层精英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打开“上升通道”,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改变人生”,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下得去”,指的是已经“上去”的人才,能够不忘根、不忘本,能够从基层来、到基层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改变农村、山区、边疆的落后面貌。现在,优秀的人才“上不去”,上去了的人才又不肯“下来”,很难形成“万马奔腾”、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3、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形成一个初、中、高不同层次人才的成长摇篮,建立多层次人才梯队。最重要的莫过于做到人尽其才,能够让其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就,这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好方式,即“用事业聚才育才”。而要发挥才能,取得成就,就必须拥有一个充分发挥才干的空间和平台,即“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如果德国的大学能够不囿于传统的学术资历,给诺依曼一个更大的空间,那么也不会失去这样一个杰出的人才。除此之 外,对于人才还应给予足够的宽容,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营造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杨振宁曾经这样评价“氢弹之父”泰勒:“泰勒几乎每天都有十个新想法,其中有九个半是错误的,但他并不在乎,而是以非凡的勇气对那半个正确的想法进行大胆的创新。正是凭着每天半个正确想法的创新积累,泰勒博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无疑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之外,还应当在生活上免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要关心和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这同样是服务于人才工作。

4、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保证对人才评价的客观、公正,鼓励人人作贡献。

5、建立合理的流动配臵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臵中的作用,建立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和羁绊,人才资源的优化配臵才有可能。

6、建立激励保障,从满足人才自身实际需要出发,实行有效的激励,对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力求才尽所用,使高级、拔尖人才与普通人才,“洋”人才与“土”人才,新生人才与传统人才各得其所。

对国强民富的理解:

(1)民为国之基,民众的富裕,有利于形成强大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又可以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民生,可以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富裕程度。若国家综合国力虽强但民众并不富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只有富民,才能真正强国。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比重,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顺乎民意,合乎民心。(2)人民生活富裕,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体现。早在两千多年前,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就阐述了治国必须先富民的思想和富民与强国的关系。古人有云:“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国强,众安道泰”,“民不富,士不荣;君不胜,国不壮”。然而,我们在处理民富与国强的关系上曾有偏差,比较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比较偏重GDP量的积累、相对忽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GDP增长与人民群众幸福感增强不同步。(3)人民生活富裕,是强国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我们党是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的国家由人民当家做主,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不懈追求。(1)让人民生活更好,国力更强,必须更加关注民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思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都贯穿着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各种突出问题,加快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发展成果,激发更高的劳动热情,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2)让人民生活更好,国力更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胆创新,不断破除旧藩篱,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掌握主动权,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各领域改革,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3)让人民生活更好,国力更强,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失衡仍然比较突出,应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的保障水平;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缩小城乡差别。

创先争优活动能否让群众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对民怨较多的问题有所回应、有所推动。如果真的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哪怕解决一件,都会赢得群众的赞扬。相反,如果对已经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很难得到群众认可。因此,创先争优活动特别强调: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首先要直面现实,找准群众关切点。一般而言,民怨较多、较集中的地方,常常是工作的薄弱点和难点,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以教育为例,群众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上学难、上学贵、乱收费、择校费、校园安全、幼儿教育没人管等方面。对这些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子孙后代的问题不关心、不回应,群众就会有怨气、有怨言。一个学校,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率低,“跳楼”事件接连不断,恐怕很难称得上先进。一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如果连本地有多少幼儿园、有多少适龄儿童有学可上等教育的基本问题都搞不清楚,怎么体现优秀和先进?化解民怨,要有管用的措施、具体的行动,不能一带而过、避重就轻。创先争优活动中,卫生部门提出“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加强基层组织”的争创目标,受到群众欢迎。可是,群众更关心的是,落实医改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到底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行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能否有一些改善?群众意见很大的“吃回扣”、“拿红包”问题,是不是有所收敛?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承诺了,就要想办法兑现,让群众见到效果,不能说起来轰轰烈烈,做起来蜻蜓点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回应关切中创先争优,就要抓住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居住难等“老大难”问题,努力解决农村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实际困难,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如果民怨较深的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小矛盾演化成“导火索”,小问题堆积成“火药桶”,不但影响行业和部门形象,还会威胁社会和谐稳定。爱民如子的政党,才会赢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真心关心群众疾苦,创先争优活动才会赢得群众的掌声。因此,创先争优活动,要抓住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在掌握社情民意、理顺群众情绪方面下功夫,在协调各方利益、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方面下功夫,在服务人民群众、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下功夫,以化解矛盾、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现象:出现了“仇富”现象。究其实质,与其说是“仇富”,不如说是“仇腐”。一是基本素养缺乏,没有底蕴,没有积累,只是钱多,爱显摆,购物“不买最好,只买最贵”。二是自信心不足,心态浮躁,总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缺乏从容、大气、平和、自信的心态。像前文中的余海波,怕违章建筑被拆,别人瞧不起自己。三是缺乏公益心和责任心,偷税漏税、污染环境。宁可在赌场一掷万金,为官员送上厚红包,为二奶买下豪宅、珠宝,也不愿给被拆迁户以合理的补偿,不愿付给农民工起码的工钱,更不愿像比尔?盖茨等西方富豪那样,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四是法律意识淡薄,特权意识强烈。总觉得自己经济上富裕,是个“人物”,应享受特殊优待,稍有不如意,就大吵大闹,洋相出尽。

原因:某些富豪的财富品质受到质疑,原始积累是在官商勾结和不法经营中完成的,是在对穷人的掠夺、对国家财产的瓜分中巧取豪夺来的,正是这种不正道不阳光的财富以及过度的消费方式,才是人们所真正痛恨的。

对策:

1、社会应该堵住“取之无道”的机制漏洞,给更多的人取之有道的鼓舞和通道,给公众提供公正公平的机会和竞争环境,做到基本的机会均等,才会有更多的人走上光明正大的富裕之道,“仇富”现象自然也会消减。

2、需要富豪们加强自我约束,增强公益意识和责任意识。当前最要紧的是,要培养富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其明白,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受益者,富人们应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受到别人敬重和富有同样重要。卡耐基认为“在巨富中死亡是一种耻辱”,于是“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

3、舆论要加强引导,疏导情绪,社会法律规则予以及时规范,树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威性来。袁隆平不仅靠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造福了公众,更为财富之上的追求付诸了毕生的努力。袁隆平的财富观给了我们最好的解答。谈到财富观,袁隆平的看法是:“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他的富裕是建立在艰辛付出基础上的,是建立在贡献基础上的,他的财富品质高贵这样的舆论氛围,在我们国家还相当缺乏。培养富人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相关联,得一代一代地积淀、传承这种文化素质。

信访工作:

意义:做好群众信访工作,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主渠道”,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显示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晴雨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风向标”。

现象:我国正处改革发展的快速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期,更是群众信访的多发期。虽然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健全责任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做了大量工作,但信访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群众信访量居高不下,“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等现象日趋明显,一些由信访引发的集体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带来较大影响。

原因:有些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与群众存在心理隔膜。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认为群众信访都是无理取闹、无关紧要,对群众的祈求“冷、硬、横、推”,对群众的需求视而不见,甚至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有的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激发矛盾,损害党群和干群关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关键是不可否认,少数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没有正确树立群众观,把自己与群众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没有认识到信访是群众的民主权利,没有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大局来充分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做好信访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对策:要把做信访工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必修课”、培养锻炼干部的“大学校”、检验民心向背的“大考场”,坚持领导干部接访、机关干部下访,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四个“家”字,听起来是何等亲切,暖人心窝;也是如此振憾,催人惊醒。可以说,“四家法”给领导干部做好信访工作开出一剂良方。其中“来访群众当家人”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视信访群众为自己的亲人,真情接待来访群众,打消信访群众的顾虑,切实做到热心接访、细心倾听、耐心答复、用心处理,让群众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去。“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础,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以“家书抵万金”的心境,认真阅读,仔细了解,从中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把群众上访的问题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制定措施,分解到位,责任到人,及时解决。“把群众工作当家业”是做好信访工作的保障,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多办利民之事。感情决定态度,感情决定行动,感情关乎成败。***同志提出的“家人家书家事家业”,归根结底就是要把信访工作“做到家”。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中领悟要义,强化宗旨观念,多做换位思考,视信访群众为自己的亲人,把群众诉求作为自己的大事,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和谐,努力推动科学发展。

第五篇:2013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最新时政热点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最新时政热点

保障性住房:

意义:是为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的重要政策,是照顾低收入弱势群体的一项惠民政策。

现象:旨在打造民心工程的保障房,却成了没有质量保障的代名词,其保障房和商品房的质量存在天壤之别。本该雪中送炭的,却做成了“锦上添花”,也就所谓的保障房沦为特权房。为少数团体、为中高收入者建经济适用房,似乎成了一种潜规则。

原因:有的官员对民众冷暖不放在心上,对基础建设不关心,对保障房建设更是视若无物,这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部分官员的思想觉悟出了问题。

对策:

1、敢于问责。如果不问责官员,官员就不可能长记性;如果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就无法使其他地方受到震动;如果不编织起严密的制度防范措施,就无法杜绝类似现象发生。否则,就会像割韭菜,豆腐渣、楼脆脆,一茬又一茬。

2、公开透明。杜绝特权房现象,还要让保障房在阳光下运作,申购保障房的住户信息,姓名、亲属人员、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住房情况等,要向全社会公布,方便群众监督核实。

3、要加强监管,确保保障房能够保质保量地完工,并交付给有需求的民众,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尽快杜绝相关不足。

安全生产:

原因:对生产者而言,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对安全生产的不重视,加上不熟悉专门技术工种对安全生产流程的要求。对生产组织者来说,责任意识不强,宗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不规范,安全生产规程不落实,安全生产设施跟不上,超能力生产,安全培训和教育组织不够。

对策:

1、加强监督。

2、加强制度建设。

3、强化问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简称《责任追究办法》)是因为当初问责是伪问责,是假装问责,是被动问责,是权宜之计的问责,是为了搪塞民意、平息众怒,这样的问责不真诚,是象征性的,因此过一段时间就会给他们重新安排工作,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可以说伪问责比不问责更可怕,如果说不问责,尚可证明权力装聋作哑,是权力的傲慢与偏见的话,那么伪问责则展现了权力的奸滑和自负,是玩弄民意。同时,伪问责是一种恶劣的暗示,会使问题官员相信,问责就是“逗你玩”,从而更加有恃无恐。因为所谓问责其实连责问也算不了,不必当真的,只不过上峰有压力了,得有所交代,“笑骂由你笑骂,好官我自为之”,反正出事了不用过滤,不会被处理得太严厉的。还应该问责那些躲在背后的操刀者,问题官员需要被问责,那些操弄伪问责的官员、提拔问题官员的相关部门同样需要问责。温总理曾指出,行政问责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行政监督、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继续推进行政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明确问责范围、问责程序,加大问责力度,增强行政问责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是时候让问责名至实归了,是时候更加捍卫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了,唯有如此,那些伪问责才不能堂而皇之地出现。

选拔年轻优秀干部到基层工作:

意义: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是我们党的一贯用人方针。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注意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派到基层接受锻炼和考验,适时把具有基层领导经验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这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政机关干部来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考试录用公务员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进步,大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知识化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从学校门直接进机关门的干部越来越多,机关中具有基层工作经 历的干部逐渐减少,而且机关层次越高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越少。改革开放初,干部队伍结构的突出矛盾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现在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而“三门”干部多、基层经验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干部队伍来源结构的根本性缺陷,一方面会增加领导机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一方面机关有不少高学历的年轻人因为缺少实际经验而难负重任。我们要充分认识从基层培养选拔领导机关干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让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推动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央就开始抓领导机关干部的结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许多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实际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锻炼,应该尽快补上这一课”。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央部委和省级党政机关中没有做过基层工作的处级以上干部到基层去锻炼,努力改变目前一部分高中级干部经历比较单

一、缺乏全面领导经验的状况。”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中组部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做好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现象:现在一些机关干部不愿意下去工作,有的认为领导机关层次高、机会多,比基层提拔得快;有的怕应付不了基层的复杂局面,干不好会影响自己前程;有的觉得基层工作太艰苦,担心下去后回不来。这是一种短视眼光。胡锦涛同志指出:“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基层虽然条件较差,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基层虽然矛盾复杂,但复杂环境更能锻炼人;基层虽然层级较低,但直接为百姓服务,更能体现一个干部的价值。

对策:各级党政机关提拔领导干部,要优先从具有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中选拔。要完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工作制度,有计划地安排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主要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或急难险重岗位上工作。越是发展潜力大、越是工作表现好的骨干,越要舍得放下去。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制度,积极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注重从志愿下乡的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一线人员中考录基层公务员的办法,逐步提高党政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要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立足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事业发展对领导人才的需要,制定和实施干部培养规划,改革和完善选调生制度,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引导有志从政的大学生到农村、企业、社区经受锻炼和考验,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

品味胡总书记的“三真”:这个“真”是求真务实的“真”,这个“真”是真抓实干的“真”,这个“真”是真心实意的“真”。这个“真”充满感情,有力量,有深度,体现了决心,坚定了信心,更让广大基层干部感到了温暖和希望。笔者认为,胡锦涛强调的“三个真”,让人感动,让人鼓舞,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对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任,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福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党历来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开展了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强化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突出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不断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其二,对基层党员干部深情关爱。如何激发党员干部内在动力,提高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热情,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关心好党员干部,激励党员干部创业发展。当前,基层条件相对较差,遇到困难和问题也较为复杂、直接,可以说,广大基层干部面对的压力和阻力也较大,特别需要关心、关注和关爱。党中央高度关心重视基层党员干部,近年来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更是加大了力度,更加重视基层经历,更加关注基层党员干部成长,创新举措,为基层党员干部成长进步提供了机会、搭建了舞台。同时,致力于改 善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环境,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为农村支部书记办理养老保险,提高党员干部待遇等,让广大党员干部充分感受了党的温暖和关怀,发展热情更加高涨。其三,对基层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基层是基石,是根本。基层承担着提供稳固基础,提供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职责。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基层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基层的科学发展,就没有全国的科学发展”。只有党的基层组织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干部都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全体党员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不断凝聚强大力量。这是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要求,更是对基层党员干部寄予的殷切希望。

抓好人才工作的对策:

1、、拓宽执行主体,核心在于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选拔任用一名干部,不能只是书记一句话,大家拍拍手。个人的能力和眼光毕竟有限,要将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放在重要位置上,将党内民主落到实处。一人一票,尊重每个人的意见,这样既有利于提拔有才能的干部,也能让“一把手”的权力得到尊重,更好的体现其权威。拓宽监督主体,尊重民意,是要让民众能够实际影响干部任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尤其是在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基层,应当充分尊重和听取民众的意见,将民意调查摆在重要位置,对于本地区本部门群众满意度明显偏低的干部,坚决不予提拔。唯有这样,才能促使干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公正透明,是要将整个选拔的过程置于阳光之下,特别是要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同时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录取。一个干部是不是德才兼备,要让大家切实看得到,这样既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领导负责,更是对广大干部群众负责。

2、建立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冲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以及凭个人好恶得失、恩怨来选人用人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建立平等、合理、科学的用人机制。只有还英雄以本色,给人才以公道,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成才的希望,增强成才的信心。如果把人才比做“千里马”,那么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就是肩负识才、选才、用才重任的“伯乐”。当好“伯乐”,必须善相四种“马”,要善相沉默的“马”,要善相倔强的“马”,要善相有潜能的“马”,要善相曾“失蹄”的“马”。破除武大郎思维、土皇帝思维、扒皮思维、寒号鸟思维,不拘一降人才。比如:要“任人为贤”,不要“任人唯亲”,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应该“英雄不问出身”。如果我们的大学生走上社会时,比拼的不是能力,而是“爸爸”;如果我们的干部提拔时,比拼的不是业绩,而是“后台”,就会“裙带纠结”,“山头林立”,造成“万马齐喑”的严重后果。“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任人唯贤”,选人“五湖四海”,事业才会兴旺发达,人民才会心情舒畅。要“从上看”,更要“从下看”,让群众有更多的“发言权”。在选人用人上,注重组织部门和各级领导“从上看”,更要注重社会公论、群众公认,注重群众“从下看”。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企业和单位,群众自己选出的干部,“很快就作出了成绩,比单是从上面指定的干部合适得多。这样的事实,难道还不能使我们猛醒吗?”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选拔出来的领导干部才能真心地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团结一致向前走、向前看。既要“上得去”,又要“下得去”,拓展人才流动的空间。“上得去”,指的是为社会的中下层精英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打开“上升通道”,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改变人生”,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下得去”,指的是已经“上去”的人才,能够不忘根、不忘本,能够从基层来、到基层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改变农村、山区、边疆的落后面貌。现在,优秀的人才“上不去”,上去了的人才又不肯“下来”,很难形成“万马奔腾”、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3、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形成一个初、中、高不同层次人才的成长摇篮,建立多层次人才梯队。最重要的莫过于做到人尽其才,能够让其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就,这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好方式,即“用事业聚才育才”。而要发挥才能,取得成就,就必须拥有一个充分发挥才干的空间和平台,即“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如果德国的大学能够不囿于 传统的学术资历,给诺依曼一个更大的空间,那么也不会失去这样一个杰出的人才。除此之外,对于人才还应给予足够的宽容,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营造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杨振宁曾经这样评价“氢弹之父”泰勒:“泰勒几乎每天都有十个新想法,其中有九个半是错误的,但他并不在乎,而是以非凡的勇气对那半个正确的想法进行大胆的创新。正是凭着每天半个正确想法的创新积累,泰勒博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无疑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之外,还应当在生活上免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要关心和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这同样是服务于人才工作。

4、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保证对人才评价的客观、公正,鼓励人人作贡献。

5、建立合理的流动配置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和羁绊,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才有可能。

6、建立激励保障,从满足人才自身实际需要出发,实行有效的激励,对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力求才尽所用,使高级、拔尖人才与普通人才,“洋”人才与“土”人才,新生人才与传统人才各得其所。

对国强民富的理解:

(1)民为国之基,民众的富裕,有利于形成强大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又可以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民生,可以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富裕程度。若国家综合国力虽强但民众并不富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只有富民,才能真正强国。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比重,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顺乎民意,合乎民心。(2)人民生活富裕,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体现。早在两千多年前,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就阐述了治国必须先富民的思想和富民与强国的关系。古人有云:“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国强,众安道泰”,“民不富,士不荣;君不胜,国不壮”。然而,我们在处理民富与国强的关系上曾有偏差,比较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比较偏重GDP量的积累、相对忽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GDP增长与人民群众幸福感增强不同步。(3)人民生活富裕,是强国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我们党是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的国家由人民当家做主,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不懈追求。(1)让人民生活更好,国力更强,必须更加关注民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思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都贯穿着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各种突出问题,加快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发展成果,激发更高的劳动热情,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2)让人民生活更好,国力更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胆创新,不断破除旧藩篱,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掌握主动权,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各领域改革,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3)让人民生活更好,国力更强,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失衡仍然比较突出,应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的保障水平;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缩小城乡差别。

创先争优活动能否让群众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对民怨较多的问题有所回应、有所推动。如果真的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哪怕解决一件,都会赢得群众的赞扬。相反,如果对已经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很难得到群众认可。因此,创先争优活动特别强调: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首先要直面现实,找准群众关切点。一般而言,民怨较多、较集中的地方,常常是工作的薄弱点和难点,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以教育为例,群众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上学难、上学贵、乱收费、择校费、校园安全、幼儿教育没人管等方面。对这些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子孙后代的问题不关心、不回应,群众就会有怨气、有怨言。一个学校,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率低,“跳楼”事件接连不断,恐怕很难称得上先进。一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如果连本地有多少幼儿园、有多少适龄儿童有学可上等教育的基本问题都搞不清楚,怎么体现优秀和先进?化解民怨,要有管用的措施、具体的行动,不能一带而过、避重就轻。创先争优活动中,卫生部门提出“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加强基层组织”的争创目标,受到群众欢迎。可是,群众更关心的是,落实医改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到底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行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能否有一些改善?群众意见很大的“吃回扣”、“拿红包”问题,是不是有所收敛?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承诺了,就要想办法兑现,让群众见到效果,不能说起来轰轰烈烈,做起来蜻蜓点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回应关切中创先争优,就要抓住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居住难等“老大难”问题,努力解决农村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实际困难,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如果民怨较深的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小矛盾演化成“导火索”,小问题堆积成“火药桶”,不但影响行业和部门形象,还会威胁社会和谐稳定。爱民如子的政党,才会赢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真心关心群众疾苦,创先争优活动才会赢得群众的掌声。因此,创先争优活动,要抓住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在掌握社情民意、理顺群众情绪方面下功夫,在协调各方利益、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方面下功夫,在服务人民群众、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下功夫,以化解矛盾、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现象:出现了“仇富”现象。究其实质,与其说是“仇富”,不如说是“仇腐”。一是基本素养缺乏,没有底蕴,没有积累,只是钱多,爱显摆,购物“不买最好,只买最贵”。二是自信心不足,心态浮躁,总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缺乏从容、大气、平和、自信的心态。像前文中的余海波,怕违章建筑被拆,别人瞧不起自己。三是缺乏公益心和责任心,偷税漏税、污染环境。宁可在赌场一掷万金,为官员送上厚红包,为二奶买下豪宅、珠宝,也不愿给被拆迁户以合理的补偿,不愿付给农民工起码的工钱,更不愿像比尔?盖茨等西方富豪那样,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四是法律意识淡薄,特权意识强烈。总觉得自己经济上富裕,是个“人物”,应享受特殊优待,稍有不如意,就大吵大闹,洋相出尽。

原因:某些富豪的财富品质受到质疑,原始积累是在官商勾结和不法经营中完成的,是在对穷人的掠夺、对国家财产的瓜分中巧取豪夺来的,正是这种不正道不阳光的财富以及过度的消费方式,才是人们所真正痛恨的。

对策:

1、社会应该堵住“取之无道”的机制漏洞,给更多的人取之有道的鼓舞和通道,给公众提供公正公平的机会和竞争环境,做到基本的机会均等,才会有更多的人走上光明正大的富裕之道,“仇富”现象自然也会消减。

2、需要富豪们加强自我约束,增强公益意识和责任意识。当前最要紧的是,要培养富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其明白,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受益者,富人们应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受到别人敬重和富有同样重要。卡耐基认为“在巨富中死亡是一种耻辱”,于是“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

3、舆论要加强引导,疏导情绪,社会法律规则予以及时规范,树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威性来。袁隆平不仅靠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造福了公众,更为财富之上的追求付诸了毕生的努力。袁隆平的财富观给了我们最好的解答。谈到财富观,袁隆平的看法是:“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他的富裕是建立在艰辛付出基础上的,是建立在贡献基础上的,他的财富品质高贵这样的舆论氛围,在我们国家还相当缺乏。培养富人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与整个民族的文 化素质相关联,得一代一代地积淀、传承这种文化素质。

信访工作:

意义:做好群众信访工作,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主渠道”,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显示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晴雨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风向标”。

现象:我国正处改革发展的快速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期,更是群众信访的多发期。虽然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健全责任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做了大量工作,但信访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群众信访量居高不下,“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等现象日趋明显,一些由信访引发的集体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带来较大影响。

原因:有些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与群众存在心理隔膜。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认为群众信访都是无理取闹、无关紧要,对群众的祈求“冷、硬、横、推”,对群众的需求视而不见,甚至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有的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激发矛盾,损害党群和干群关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关键是不可否认,少数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没有正确树立群众观,把自己与群众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没有认识到信访是群众的民主权利,没有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大局来充分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做好信访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对策:要把做信访工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必修课”、培养锻炼干部的“大学校”、检验民心向背的“大考场”,坚持领导干部接访、机关干部下访,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

四个“家”字,听起来是何等亲切,暖人心窝;也是如此振憾,催人惊醒。可以说,“四家法”给领导干部做好信访工作开出一剂良方。其中“来访群众当家人”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视信访群众为自己的亲人,真情接待来访群众,打消信访群众的顾虑,切实做到热心接访、细心倾听、耐心答复、用心处理,让群众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去。“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础,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以“家书抵万金”的心境,认真阅读,仔细了解,从中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把群众上访的问题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制定措施,分解到位,责任到人,及时解决。“把群众工作当家业”是做好信访工作的保障,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多办利民之事。感情决定态度,感情决定行动,感情关乎成败。***同志提出的“家人家书家事家业”,归根结底就是要把信访工作“做到家”。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中领悟要义,强化宗旨观念,多做换位思考,视信访群众为自己的亲人,把群众诉求作为自己的大事,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和谐,努力推动科学发展。

下载[军转时政热点]习近平接见驻浙部队领导干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军转时政热点]习近平接见驻浙部队领导干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军转干时政热点:“三个尊重”倡导良好风尚

    军转干时政热点:“三个尊重”倡导良好风尚 “我再次向龚老前辈表示致敬!”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全国道德模范时,饱含真情地介绍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老人,深情回忆起......

    2014年军转时政热点:连续11年聚焦“三农

    2014年军转时政热点:连续11年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即“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至此,中央一号文件已......

    2015年军转时政热点: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

    2015年军转时政热点: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 【导语】2015年军转干考试要求军转干部掌握最新时事政治信息,为了帮助广大2015年参加军转干考试的军转干考生熟悉国内国际重大......

    军转干时政热点:畜牧局怎么搞起了“权力近亲繁殖”

    军转干时政热点:畜牧局怎么搞起了“权力近亲繁殖” 据报道,近日,有网友爆料,湖南省常宁市畜牧水产局按干部职工“打分”的高低,安置了数十名干部职工的亲属。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军转时政热点:以法治方式推动部队建设刍议

    军转时政热点:以法治方式推动部队建设刍议 关键词:军转 张为臻 法治方式 部队建设 军转资料 军转培训 以法治方式推动部队建设,必须统一思想、强化认同,形成依法抓建的高度自觉......

    习近平春节前夕视察看望驻西安部队(含五篇)

    习近平春节前夕视察看望驻西安部队 向人民解放军全军指战员全体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新春祝福 2015年02月18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羊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

    2018年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习近平新词词典

    2018年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习近平新词词典 一、【热词】政治规矩【例句】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背景】2015年1月13......

    时政热点:脱贫之战,习近平发出总攻令

    时政热点:脱贫之战,习近平发出总攻令 新华网记者 王子晖 【学习进行时】在实现中国梦的行进坐标中,全面小康是“关键一步”。7月20日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