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第三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精选)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第三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ENGLISH TITLE
NAME Name-name ABSTRACT:
□□□□□□□□□□□□□□□□□□□□□□□□□□□□□□□□□□□□□□□□□□□□□□□□□□□□□□□□□□□□□□□□□□□□□□□□□□□□□□□□□□□□□□□□□□□□□□□□□□□□□□□□□□□□□□□□□□□□□□□□□□□□□□□□□□□□□□□□□□□□□□□□□□□□□□□□□□□□□□□□□□□□□□□□。KEY WORDS:
□□□□□;□□□□□□;□□□□□□
摘要:□□□□□□□□□□□□□□□□□□□□□□□□□□□□□□□□□□□□□□□□□□□□□□□□□□□□□□□□□□□□□□□□□□□□□□□□□□□□□□□□□□□□□□□□□□□□□□□□□□□□□□□□□□□□□□□□□□□□□□□□□□□□□□□□□□□□□□□□□□□□□□□□□□□□□□□□□□□□□□□□□□□□□□□□□□ 关键词:□□□□□;□□□□□;□□□□□
中文图题 Fig
□□□□□□□□
□ □□□□□□□□□□□□□□□□□□□□□□□□□□□□□□□□□□□□□□□□□□□□□□□□□□□□□□□□□□□
中文表题 Tab
1.2
二级标题□□
□□□□□□□□□□□□□□□□□□□□□□□□□□□□□□□□□□□□□□□□□□□□□□□□□□□□□□□□□□□□□□□□□□□□□□□□□□□□□□□□□□□□□□□□□□□□□□□□□□□□□ □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
aaaaaaaaaaaaaaaaaaaaa外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一级标题□□
□□□□□□□□□□□□□□□□□□□□□□□□□□□□□□□□□□□□□□□□□□□□□□□□□□□□□□□□□□□□□□□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正文用方正书宋简体 [2] 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正文用方正书宋简体 [3] 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正文用方正书宋简体
第二篇: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学院概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成立于1993年10月,学院设有二个系: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电气工程系,十六个研究所/室;三个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五个实验中心;四个面向全校开课的技术基础课教研室:电工基础教研室、电工学教研室、电子学教研室、公差与仪器零件教研室。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学院现有二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个国防重点学科。二个博士后流动站、二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六个硕士点、一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
学院不仅有治学严谨、学术造诣很深的工程院院士梁维燕教授、陈清泉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蔡惟铮教授、省级名师吴建强教授,还有许多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出类拔萃、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学院现有教职工283人,其中专任教师209人:教授7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54人;教学带头人8人),副教授69人,讲师47人,助教20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67.94%,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2.68%。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
学院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创造了多学科交叉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拓宽学生视野,所培养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适应 社会发展需要。
学院同国内外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已与美、英、法、俄、日、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著名大学及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国际著名公司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13个,共争取外资达950万元。
近三年来,学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研经费超过1亿8千万元。SCI、EI、ISTP检索文章658篇,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专利8项,专著3部。2004年投入教学建设经费635万元,在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近五年获教学研究成果奖5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9项;省教育科研奖26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4项,近三年出版教材48部,获国家教材奖4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优秀课程6门。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省师德建设十佳标兵1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办学思路清晰、办学思想科学、正确,正在持续发展成为名师名生辈出,名课、名教材大量涌现,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的知名学院。
一、办学指导思想
1.1学院定位
根据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国家发 2 展建设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贡献高水平科研成果,为人类社会科学进步与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两个一级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到本世界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学院。
学院现有二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个国防重点学科,二个博士后流动站,二个一级学科,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学科建设始终瞄准高科技前沿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二个一级学科密切结合航天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前沿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以卫星、运载火箭为背景,以精密、超精密测试技术与装备研究、自动化综合测试与控制研究和电机与电器可靠性理论与测试技术研究为主要特色的科研方向。在基于VXI总线的航天飞行器自动化测试技术与系统、超精密纳米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辐射测温与热物性测试技术、虚拟和仿生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一体化电机理论与技术、高环境电机与电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网统一品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第二,电气工程学科排名第六。
近年来,坚持把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放在学院的中心地位,连续三年在哈工大本科教学评价中名列前茅。专业建设总体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由原精密仪器及机械、电磁测量技术、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等专业合并调整而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 专业是由微特电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器、楼宇自动化等专业合并调整而成。这些专业是自1952年以后陆续创建的,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批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伴随着这些专业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材。著名校友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企业家耿昭杰、院士封锡盛、俞大光、马大道等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兼顾工程型人才培养。学院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坚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校风,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的综合发展。
根据学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目标,确定了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其指导思想为: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解放思想,全面创新,以体制改革为关键,全面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确定了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
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保持国防特色,优化学科结构,重视发展新兴学科,凝练重大方向,出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服务和带动经济发展,使学科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出名师、名生、名课、名教材、出高水平教学成果。
近两年,学院已完成了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分配制度等方面改革,理顺了教学与科研、规模与效益、质量与 4 数量的关系,正在朝着学院的既定目标迈进。1.2办学思路
1.2.1教育思想观念
学校办学中心下移后,学院独立办学的自主性加强,学院制定了明确的办学思想,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以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为两翼,推动学院的全面发展。
根据学院历史、现状和发展目标,为使学院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院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创新观念,推进学院内部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学院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既注重培养全面的人才,同时又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在岗位聘任时求真务实,不求全面,但求强项,不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教师的业绩。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提倡教学、科研优势互补。使每个人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催生拔尖人才快速成长。
政策向教学倾斜,在岗位聘任的必备条件申明确规定:混合岗人员,教学必须达到规定的时数要求和质量要求方能上岗,教学科研互补是有前提条件的,从而保证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1.2.2教学中心地位
●
体制保证
过去以单纯教学为主形成的基层单位——‚教研室‛已不适合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基层建制——‚研究所‛诞生了。但‚研究所‛的组织形式不是对‚教研室‛的否定,它只能是科学的补充、更新和完善。‚教研室‛组织教学成功的内核还要发扬。在成 5 立研究所的同时,保留了四个技术基础课教研室建制不变,在体制转轨中,确保教学持续、稳定地发展。
● 组织保证
学院2003年5月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制定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学院在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办学方向、教学改革、教育创新等方面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科学的决策; 负责审核教学计划、课程结构调整、专业设臵和建设方案等。成功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2003年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审核教学研究立项,教学奖励政策,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发展。
● 质量监控
学院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并制定了教学督导工作条例。近三年来,教学督导组每学期都深入课堂检查教师教学情况,定期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每次检查后,都与教师当场交流,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建立‚平台课群‛,采取竞聘上岗制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对平台课的教师组成课程小组,竞聘课程组长及主讲教师,由院、系、教学督导组负责审定。从而在课堂质量的入口处把好关,保证了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 制度保证
建立教学奖励制度,设立了‚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教学排名位于学校前100名的教师奖‛、‚教材奖‛,对国家级名师、省级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给予重奖,并大力表彰。
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在教师上岗考核时,执行了教务处的有关建议,对教学位于学生评教后50名的教师实行了停课培训或降岗处理。在职称评定时,对教授二年不上本科生课或连续二年位于 6 学校学生评教后50名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1.2.3 教学工作思路
以‚优秀课程建设‛为纲,以本科培养方案为依据,牵动所有的教学环节,达到纲举目张。优秀课程建设是系统工程,牵涉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此为切入口,会带动教学的全面起动。建设过程中以技术基础课和平台课建设为重点带动专业课建设,实现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十一五‛期间将建成教学优秀团队,并取得以下标志性成果: ●名师:在‚十一五‛期间,产生更多的国家、省、校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带头人。
●名课:以高标准建设精品课,保持现有两门国家精品课的优势和强势地位,努力将其余三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成国家精品课。●名教材:保持和发挥团队优秀教材建设的突出特长,把包括《电工学》、《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和《电路理论基础》等国内知名的精品教材,以及新进入‚‘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的20种教材建设好。
●高水平教学成果奖:争取获得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为标志的高水平教学成果奖。●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中心:进行课程整合、优化,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为最终建设成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备报)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二、师资队伍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9人。从职称结构看,教 7 授73人(34.93%),副教授69人(33.01%),讲师47人(22.49%),助教20人(9.57%);从学位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1人(62.68%),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4人(25.84%),本科学历20人(9.57%); 从年龄结构看,35周岁以下77人(36.84%),36~45周岁86人(41.15%),46~55周岁22人(10.53%),56周岁以上24人(11.48%)。已经形成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1人、教学带头人8人、博士生导师54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88.52%。
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确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方针是充实、提高、创优。引进优秀人才,继续充实教师队伍;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在保证现有队伍稳定的同时,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育人水平;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出名师、出教学带头人;注意现有教师队伍的提高,现有教师中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大部分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严格把好‚进人关‛,对想调入或留校的每一个人都严格考察,并)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决定是否录用。师资队伍发展态势良好。2.2 主讲教师 2.2.1 主讲教师资格
主讲教师以教授和副教授为主体,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学院严格执行新教师和新开课教师试讲制度,试讲不通过不允许上讲台。为保证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选配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并要求青年教师提交相应的听课记录和心得。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优秀教师担纲主干课程,所有平台课程实行了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竞聘制度,两个系均在全系范围内(打破原专业方向的限制)进行竞聘,择优上岗,8 这些课程的师资队伍有了保证。2.2.2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学院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教授上讲台‛的有关政策,要求全部教授为本科生讲课,让学生能够领略到大师们的风采,了解学科前沿。在教学管理中,为教授上讲台创造条件,在课程中安排出概论或讲座类内容,教学过程中做周密安排,使得教授们在繁忙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的同时能够完成本科教学工作。2.2.3教学水平
学院教师的总体教学水平高,已连续多年在全校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茅。近三年学生评教进入学校前120名的有40多人次,专家检查的优良率超过90%。近五年获教学成果奖5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教育科研奖26项,近三年出版教材48部,获国家教材奖4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优秀课程6门。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省级三育人标兵1人。获得教学研究立项23项,其中省部级19项,校级4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8篇。
学院重视科研工作,参加科研的教师人数为20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97%。近三年获得科研成果奖16项;发表学术论文1395篇,其中SCI检索89篇,EI检索446篇,ISTP检索123篇,总计658篇;出版专著5部。自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科研经已超过1.8亿元。1名教师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名教师获教育部跨世纪L优秀人才计划基金,3名教师获国家百名优秀博士论丈专项基金。
学院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以科研促教学成果显著:
(a)以科研促进课程建设
学院有许多科研项目处于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大量的新知识,新 9 技术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为适应本学科的发展,对本科生的课程设臵不断更新和调整,包括增设新的课程,更新已有课程内容等。
●牛夏牧教授、陆哲明教授等根据数字水印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应用密码学基础》
●车仁生教授将仿生测试与仪器工程方向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提炼,开出了选修课《视觉检测技术》
●彭喜元教授等将VXI总线技术引入《自动测试系统》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总结工业现场总线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出了‚工业控制网络课程‛,课程内容符合网络化控制的发展趋势。● 在电工、电子技术等技术基础课中,引入了PLD、PLC、开关电容、信号采集等新技术。
(b)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水平
科研项目为教学提供了实际工程背景和一定的实践条件: ●科研项目为本科生毕业设计提供了设计题目的来源,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多数是真实题目,在真刀真枪的设计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较强。
●多年来,有许多科研成果用于实践教学中,如VXI总线测试系统、三维图像测量机、非接触式超精密圆柱度仪、CAN总线实验装臵等。加深了同学们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在毕业设计中,部分同学可以用这些科研平台进行一些创新性研究工作。
(c)以科研促进教学条件改善
科研对教学给予一定的资助,曾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设备落后、匮乏的局面。各研究所/室利用科研经费购臵了大量的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价值3000万元左右,不仅用于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而且也满足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需要。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3.1.1实验室状况
我院下设2个系,3个本科专业,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光电信息工程专业,5个实验中心,1个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其分布如下图所示。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实验中心分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电路、电工学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验。总教学工作量超过17万人时/年。电子电工实验中心实验室的面积约1560平方米;固定资产约882万元。实验中心的总体水平居国内先进。
公差与仪器零件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开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学基础等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验,可开出实验16个,每年接纳学生1500人,总教学工作量超过4.8万人时/年。公差与仪器零件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有270.36平方米,仪器设备总额约104万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中心,是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专业实验。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臵,下设现代工业控制实验室、电机及其控制实验室、自动控制理论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实验室、电力系统实验室、楼宇自动化实验室、罗克韦尔自动化技术实验室、西门子自动化技术培训中心、电器实验室等9个实验 11 室。实验室面积1318平方米,设备总额约673万元。现为学生开出专业平台课程实验7门,共开出实验28个;专业课程实验14门,课程设计12门,共开出实验36个,总教学工作量近4万人时/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是面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和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开设专业实验。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和课程设臵,下设四个专业实验室——传感技术与应用实验室、单片机与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实验室和精密测试与仪器实验室,完成该专业方向上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控制理论和方法到测控系统或仪器设计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面积340平方米,仪器设备约300台套,总价值约140万元。为本科生开出平台课实验5门,共开出实验36个,专业课实验12门,共开出实验47个,总教学工作量约1.5万人时/年。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验中心,于2003年9月正式成立,面向该专业开设光电技术方向专业实验。目前实验室面积为135.83平方米,仪器设备总额约56万元。为学生开出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电技术、显示技术等8门课程实验,开出实验15个。总教学工作量约4200人时/年。
电气工程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于2000年9月成立,实验中心的面积80平方米,设备总额60万元。三年多来致力于引导学生提高科技素质,会员80人(动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参加活动学生人数超过500人,对学生知识、工程能力、工程素质上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组织和参加的科技创新和电子竞赛活动,成效显著,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院拥有本科教学实验面积总数为3704平方米,3000多台套,总价值约1915万元。
3.1.2 实践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有学校工程训练中心,以及我院创办的电气工程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其中,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负责学生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电气工程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为我院及全校学生提供科技创新活动的场所及必要的仪器设备,有专职、兼职教师和辅助人员对学生进行科技指导,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校外实习基地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根据专业培养要求,与企业共建的生产实习基地或毕业实习基地,电气工程系的实习基地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的实习基地为苏州友达光电有限公司。二是为开阔视野,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企业和公司的生产和设计过程的了解,而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若干企业和公司,如大连造船厂、大连华录集团公司、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等。
苏州友达光电有限公司是国际上第三大液晶显示产品生产企业,使用日本最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运用高效率的管理模式。该企业不仅接收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的学生进行生产实习,而且给部分同学提供了6周的毕业实习的机会。公司指派工程师进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劳动,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讲解培训,学生既学技术又学管理。在经济上,公司负责提供学生的路费、生活费和健康保险,并安排免费住宿,供应工作餐。近两年,该公司已接收了100余人次的生产实习,30人的毕业实习,并有近20人毕业后留在该公司工作。3.1.3图书资料状况
我院现有资料室面积为66平方米,图书与期刊总藏量为3559册。专业图书98种,总册数为1591册,其中,中丈图书1115册,外文图书476册;科技期刊种类50种,总册书980册,其中,外丈期刊15种,共 13 计923册。近三年,年平均定购期刊中文40种左右、外文8种,年平均购买图书和期刊经费为6000元。
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4.1专业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下设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测试与控制两个系,三个本科专业。4.1.1专业结构与布局
电气工程系的前身是电机系,建立于1952年,是我国高校中建立最早的电机系之一,1998年被批准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系设有电气工程(电工)博士后流动站; 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4个博士点,其中电机与电器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与学科相匹配的本科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为国防重点专业,分为微特电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器、楼宇自动化五个专业方向。建系50年来,全系教职员工继承和发扬了前辈创建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光荣传统,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为哈工大的发展和建设,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的专业,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弱电类课程的比重正逐渐增加。为适应这一特点,电气工程系对学生实行宽口径培养,为学生设臵了电工、控制和信息类的课程,满足新形势下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括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原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与学科相匹配的本科专业两个: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为国防重点专业,于1998年由原精密仪器及机械、电磁测量技术、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和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等专业合并成立的。其中,在苏联专家指导下,1955年创建了精密仪器专业,1956年创建了电磁测量技术专业,1959年创建了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专业,随后1962年创建了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这些专业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批专业,建国初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专家。该专业含盖了精密仪器、电子仪器、电工仪器、工业自动化仪表等仪器、测量领域,目前,全国像这样将多种测量、仪器专业合并成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高校为数极少,因此,本专业特色突出,即集中了原来各专业的优势,光、机、电、控相结合,专业扩展到各个测量领域,拓宽了专业口径,有利于一、二级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是于2003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新专业,该专业由原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衍生而来,是一个军民两用,光、电、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培养信息的传感、获取、处理、传输、应用、通讯、显示、光存储、图像处理、自动识别、检测与控制、光电制导、跟踪探测等领域研究、设计和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尽管刚刚成立,但它继承了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雄厚实力,同时在学科建设上也赋予了新的增长点。4.1.2培养方案
学院把人才培养定位于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兼顾工程型人才培养。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宽广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测试与控制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学院于2003年对本科培养方案在01年方案的基础上进 15 行了修订,修订后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共同特点有以下几方面:(a)加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确保 学生有较好的自然科学 基础,使其具有充分的发展后劲;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促其全面发展。基础课学时占总学时的50.75%。
(b)为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建立了各专业平台课群,将各专业方向的共同基础纳入该平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的专业,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弱电类课程的比重逐渐增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确定三大类共7门平台课:电工类:‚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类:‚自动控制理论‛、‚工业控制网络‛;信息类:‚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设有两个本科专业,即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前者以电类课程为主,后者以信息技术为主,具有光电结合的特点。两个专业的课程设臵的共同点都是围绕‚信息‛这一主线,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控制,设臵了8门专业平台课:机械学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工程光学、信息光学。
(c)强调学生能力培养。为加强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确定了多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在增加毕业设计的时间的同时,增加了课程设计的比重;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d)允许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毕业设计的需要自行确定自学课程或选其他院系的课程,鼓励个性化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还确定了各专业方向主干课。五个研究方向各设臵一门专业方向主干课作为支柱课程。加强了新技术的引入,开出了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基础和网络控制等新技术为主的课 16 程,赋予传统专业新的内涵和时代气息。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根据学科新的研究方向,为本科生增加选修课。如应用密码学基础,自动控制元件与设备、网络化测控技术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是新成立的本科专业,在新专业申报的可行性论证时,初步制定了相应的本科教学计划。2003年正式招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积累、并倾听校内外专家的意见,走访部分潜在的用人单位,了解科技和人才需求发展趋势,于2003年一2004年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该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技术与工程设计相结合,软硬件学习训练相结合。
培养方案中鼓励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三年来在各种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共有约69人获奖。在这些活动中,一批教师做出了无私的努力,有四名教师因为工作出色,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优秀组织者和优秀辅导教师的光荣称号。4.2课程
4.2.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整个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及专业的发展态势,多年来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改革过程中,坚持本科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理论课程以专业的共性知识为主,使学生在就业后或深造过程中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实验教学则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适时引入本领域的新技术。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则作为全院建设的重点,建设过程中以基础课和平台课建设为重点带动专业课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电气工程系面向全校开设3门技术基础课,现有国家精品课2门 17(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省级精品课1门(电路),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面向全系开设专业平台课7门,校级优秀课4门(电工学新技术实践、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由多学科融汇交叉而成,既具有多学科性,其内涵又有很强的一致性和系统性。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控制为主线,设立了精密机械、信息及处理技术、自动控制和工程光学技术四条线的课程群。开设的课程共有31门,其中,面向全校开设技术基础课2门,省级精品课2门(机械学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校级优秀课程2门(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技术及应用);面向本系开设的专业平台课5门,专业课24门。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臵包括三个层次,即基础知识层、技术基础知识层和专业应用知识层。其中,基础知识层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同,技术基础知识层:含5个知识领域一一光学和光电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共开设19门课程。
学院确定的课程建设的目标是,确保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领先地位,省级精品课程建成国家级,优秀课程建成精品课程或向精品课程要求靠近,在五年内将所有专业平台课、专业主干课程建成优秀课程。
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充分掌握本领域发展水平和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改革的总体思路对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全盘考虑,研究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进程中的作用,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既避免重复,又做好搭接;既把必备的专业知识教给学生,又注意内容的先进性,推陈出新,把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他们。对于每一门课程,则要求在充分了解前、后续课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优化,把教改成 18 果和学科最新发展引入教学。
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为了适应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和后续课程的需要,将原课程改造为《基础电子技术》和《集成电子技术》,采用模拟、数字交替授课的模式,对传统的分立元件内容进行合理压缩增加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如PLD)等许多内容,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新开出了‚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应用‛、‚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等选修课;
在‚电工学‛课程中,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设臵了多学时、中学时、少学时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将PLC、EDA等新技术内容引入教学当中。
机械学基础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大幅度改革,在保证学生掌握机械类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零件设计、公差与互换性等多门课程内容合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反映良好,取得显著效果。4.2.2教材建设与选用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历来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历史上已有多部全国闻名的教材,如:《电工理论基础》(俞大光编)、《电工学》(秦曾煌编)、《电路理论基础》(周长源编)、《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编)、《微电机原理》(王宗培编)、《传感器》(强锡富编)等。其中《电工理论基础》、《电工学》、《传感器》几十年再版不衰。《电工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印数达100万;《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张毅刚编),近几年多次再版,共发行了18万册。近三年出版教材48本,其中《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电路理论基础》、《电工学》(上、下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为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并进入百本精品教材计划,按立体化教材模式编写。2002 19 年有4本教材获国家优秀教材奖。此外,所选用的教材也都是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材。
近期规划出版一批具有较高水平,适应技术发展和教学改革需要的新教材,部分教材按立体化目标建设,出有影响力的精品教材。新编教材的内容将剔除或压缩陈旧落后的内容,把本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引入教材,注重教材的先进性。体系编排注重可读性和可教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作者自身的科研成果,重视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
2006年,学院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种。4.2.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潜能,积极探索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建设网络资源,制作实用的有助于教学的CAI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a)积极制作CAI课件
近三年制作的CAI课件共60套,制作水平高。电子学教研室蔡惟铮教授等人研制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辅助系统》已在高教出版社出版,被很多学校使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他们提出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应‚具有分层展现、动态感,师生交互,便于修改‛的原则已得到普遍认可。另外,在专业课教学中,大部分专业课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许峰副教授将多媒体教学引入专业外语课堂教学,使原本乏味的外语阅读课活跃起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目前,必修课应用 20 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超过80%。(b)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全院已建立起11个教学相关网站。其中,罗克韦尔实验室开发了嵌入式网络教学系统,网址:hitra-ads.hit.edu.cn,通过网络将现场实验情况及实验数据、曲线传送至课堂上,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精品课程的资源全部上网,可以实现与学生的网上互动。其它还有电子学教研室网站:ee603.hit.edu.cn;电路实验网站:ec601.hit.edu.cn;电工字教研室网站:PE.hit.edu.cn;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网站:hitee.edu.cn/531net/signal/index.htm(c)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发挥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指导作用的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会学生从具体问题中领会实质,学会思考和总结,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具有自我造血的机能,并使实验教学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手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d)考试方法的改革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改革思想,继续推进考试方法改革,打破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在技术基础课中采用累加式考试方法,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大作业、实验考核、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在部分专业课中实行口试和大作业制度。4.2.4双语教学
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际性开放型大学,根据学校推进双语教学的部署,我院在电子技术、自控原理、电路、电机学、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4.3实践教学
4.3.1实习和实训
2003年以前,由于实习经费不足以及企业客观情况,本科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很不稳定定,大部分同学基本在学校内各专业实验室进行实习,实习效果很差。2004年以后,院系进行了机构调整,成立了专业实验中心,通过院系共同努力,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确定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一苏州友达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和长春一汽,同时,也与6个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友好关系,确立了住厂实习和进厂参观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制定了实习大纲,完善了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考核方法。通过04、05两年01级本科生的执行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
全院本科生都要到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进行为期2-3周的金工实习和2周的电子工艺实习。该环节培养了学生对机械加工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电子装臵的安装技巧。积极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近三年共组织47次。
4.3.2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设计(6~7周)、工程训练(5周)、生产实习(6周)、毕业设计(18周)、社会实践(2周)等若干环节,共40周。从2000级学生开始实行导师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或老师的科研工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渐进式的提高。实验及上机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16.5%,全部技术基础课、平台课和专业方向主干课以及大部分专业选修课均有实验课或课程设计。实验开出率为100%。
注意将新技术引入实验教学,近年来先后为本科生开出了有关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控制网络、嵌入式系统等实验,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了解到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对学生就 22 业大有好处。在实验教学中,注意计算机仿真与实际训练相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4.3.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内容基本完成了从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到以设计、综合性为主的改革,开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课程的82.7%,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打破实验隶属于理论课的不合理格局,开出系列综合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系统地掌握有关理论和技能。4.3.4实验室开放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外,各实验中心对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开放。覆盖面宽,基础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专业实验中心向本专业及相近专业学生开放。开放期间为本科生完成提高试验、科技创新活动、各种竞赛、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提供条件,同时支持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教学管理
科学的教学管理,是加强教学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维护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5.1管理队伍
多年来,学院始终重视教学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在全校多次的教学评估和评价中,电气学院总是名列前茅,这支业务素质高、富于奉献精神的教学管理队伍功不可没,并使电气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5.1.1结构与素质
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由教学院长,系主任、系副主任和5名教学秘书组成。电气工程系和测控系系主任、系副主任和4名教学秘书负责各 23 系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院长、教学副院长、系主任均为教授职称,分别为博导或教学带头人,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5名教学秘书都具有本科学历,三名为中级职称,有近20年的教学管理经验。5.1.2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好、热情高,他(她)们服务意识强,认为管理就是服务,认真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教师关系和谐、融洽,教学意图、规定容易得到贯彻落实。由于出色的教学管理工作,这支管理队伍近三年5人次获得各类奖励或荣誉称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论文7篇。5.2质量控制
5.2.1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学院把规章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将质量监控建立在规章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外,学院还成立了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注重发挥专家的作用,结合学院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的有关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几点措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岗位聘任条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考务工作管理条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条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实习工作管理条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毕业论文管理条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学工作岗位职责》等。5.2.2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学院严格执行学校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同时对有些方面进行了细化,明确要求。如规定对毕业设计实行‚把关制‛管理,分别把好选题关、开题关、中检关、结题关、答辩关。并分别制定了标 24 准。
5.2.3教学质量监控
学院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评估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其具体做法是:
(1)依据学校制定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条例》,由学校组织的教学督导组和每个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每学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由学校组织的实验教学督导组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估。
(2)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教学督导组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检查(含学期初期、学期中期、学期末期三种检查)。
(3)由院教学督导组对任课教师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估。
(4)对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教学环节也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检查措施。
以上评估及检查均对教师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从而形成了一个教学质量监控的闭环过程。以上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评估、质量监控等环节构成了学院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对推进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院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在教学文件档案的整理和保管措施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学生的学籍和成绩实现网络化管理,自行研发的‚电气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为学院对教师各项情况的掌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学风
6.1教师风范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25近三年来,学院在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将教风建设视为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制度、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效。
学院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在2003年、2004年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中,连续排名第一,学院一直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在全院教职员工中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师风师德是学院立身存命、世界知名的关键。
学院为使教风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促进教风建设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贯彻于每个教学环节,涉及每位任课教师。例如,青年教师的试讲和导师制制度、任课教师须知、平台课竞聘上岗制度、精品课程奖励制度、岗位聘任条例、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制度、优秀教材奖励制度、名师奖励制度、教学督导制度、职称评定一票否决制等。这些章程为确保教风建设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教风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抓住教师的价值取向,靠政策引导,靠榜样的力量去带动。近三年来,国家、省级名师、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三育人标兵先进个人不断涌现,在全校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国家级名师全校4人,我院1人;省级名师,我院1人;省级三育人标兵,全校4人,我院1人。省级党务先进工作者1人、校级优秀教师7人、获教学优秀奖8人、校三育人先进工作者1人、宝钢教育奖3人、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人、优秀班主任7人。由于有了一大批先进人物的带领和影响,学院教学工作才持续名列前茅。
教风建设中,我院制定了‚人尽其才、人尽其力、不求全面、但求强项‛的评价标准。在岗位聘任、考核时实行教学指标与科研指标 26 互换、互补的政策,让有教学专长的教师按教学规律发展自己,只要他把自己的长项发挥到极致,尽全力工作,有某一方面的成果,就认可他的业绩。教风建设源于教师的内在素质及对教学的投入,而这一点从根本上来说需要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合。岗位考核指标不能硬性统一,求全求大,否则极易造成急功近利,学术浮躁,教风不正的弊端。新时期内,学院对教风建设从常规性的事务工作上升到理论创新的层面,促进了学院发展。
学院严格执行学校各项教学工作规定、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设计、教案齐全、规范;批改作业认真,四个技术基础课的任课教师每人上课班级多达8个班,很多人都将学生的作业全部认真批改,远远超出了学校的规定要求。
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适时适度地渗透科学的人生观教育,细致入微地摸清学生的心理活动,不露痕迹地纠正学生的偏激、自负、自卑和懦弱等不良习性,涌现了一批学生喜爱的名师,如蔡惟铮、吴建强、蒋秀珍、冉树成、吴丽莹、张毅刚等。
学院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不计名利、默默耕耘,教师不但以识解惑、以信传道,更是以行垂范,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素质提高素质,以真情关爱学生,全力投入教学。
由于学院多年一贯重视教风建设,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已成为全院教师的共识。从根本上保证学院的教学质量持续攀升。近三年获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出版教材48本,其中‚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本,其他规划教材6本;教学研究论文58篇。6.2学习风气
6.2.1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几年来,学院始终把建立良好的考风作为常抓不懈的核心工作,无论是考试动员,还是评奖评优、党员发展,都始终把考风作为各项工作的衡量尺度。我们常年坚持考前动员制度和考场巡视制度,无论大考小考,教学秘书、辅导员必须到考场巡视,规模较大的考试,主管书记亲自巡视,同时逢会必讲,始终提醒和鼓励学生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学习,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学生和公平评价的作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带头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对树立良好的考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2.2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长期以来把学风建设作为重申之重,教学与学生工作部门互相配合,积极采取措施,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良好学习风气的建立关键在制度建设。2000年以来,随着扩招带来的是学生规模和层次的变化,这既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也是对我们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挑战。2001年秋季学期,2000级学生发生较大规模的学生试读的不良现象,引起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我院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学院学生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电气学院学生班主任导师制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学生学风督导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特别是于2005年逐步建立了低年级班主任助理制度,聘请有学生干部经历的研究生党员和保研待读学生党员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的‚朋辈导师‛,直接针对学习风气和学习方法的改进,系统的指导班级开展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并进而带动优良班风的建设,效果十分明显。从2001级开始,我院全面开展了学风督导活动,班级、年级、学院三级学习监控机制,在院系层面上初步建立了学生学习预警机制,强化学习秩序和学习效果,几年来,除少数个 28 别学生外、,总体上规范了学生学习行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质的提高。
学院从2004年10月起探索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方面的新机制,尝试对学院各年级本科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促使学院学风进入良性发展阶段。6.2.3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本科生开展科技学术活动是我校一项近年来重点开展的突破性工作。学院对此项工作的思路是:硬件有支持,组织有保障,队伍有梯队,理论有指导,依托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等平台,坚持普及与专业相结合,坚持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并通过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认识和深入了解学科专业,明确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2002年上半年在学校教务部门的支持下,学院电气工程系与学院团委共同建立了电气工程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以该基地为依托,学院还相应组织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实验室(基地)开放周‛、‚科技文化节’’等形式面向全院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科技文化宣传与普及。在此基础上,先后有数百名优秀本科生进入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在基地得到培训和实践。学院规划要在下一阶段进一步加强指导,全面促进本科生学术及科技活动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
大学生文化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托学院团组织,突出品牌,突出特色,借助校园文化艺术节、寝室文化节、体育节等平台,充分利用‚七一‛、‚十一‛、中秋、毕业等重大意义的节日和事件,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服务同学,努力构建有助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体系,达到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从而实现‚育一流人才,建一流学院‛的目标。
七、教学效果
7.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多年来,学院根据理工科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坚持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近三年毕业生考研的通过率分别为29.87%、31.88%、45%毕业生以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7.1.1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作为理工科学生,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外语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对毕业后的工作非常重要。学院根据学校的部署,在专业学习阶段保证外语学习不断线。在专业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六级外语通过率显著提高。
计算机培养是理工科学生的又一重要方面,熟练应用微机进行设计仿真和编程,对进一步深造和就业都至关重要。在课程设臵中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安排了较多的计算机课程,并创造机会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机会。在电路、电子等技术基础课中安排了计算机仿真和EDA的内容,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内容都开出了必修或选修课。
7.1.2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采取了多项积极、有效的措施。
(1)为落实学校学生提前下实验室,毕业设计时间前移的改革思想,学院实行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选导师的方法,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尽早了解本专业的学术情况,导师引导学生对科学与工程的兴趣
30(2)创建电气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对全校电类学生开放,组织了多项课外科技活动活动。参加人数超过500人,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组织了我校学生的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包括每年的校学科知识竞赛、两年一次的黑龙江省电子设计竞赛(逢双年)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逢单数年)。从我校的学科知识竞赛中选拔优秀选手加以辅导培训,参加省或全国的电子设计竞赛。参赛学生逐年增多,成绩逐年提高。已有41个队(123人)获得国家、省级奖励。
(4)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在本科生中开展了科技创新活动,电子电工实验中心承担了电子类项目的指导工作。教学过程中注意宣传,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参加电子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已超过300人。03—05年共有23个电子类科技创新成果获奖。7.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7.2.1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
近三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难易程度和综合训练情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够结合实际,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2004年,00级本科毕业生总人数596人,结合实际工程或科研项目选题的比例为91.9%,获得优秀的毕业论文总数为113篇,比例为18.93%,被科研项目全部或部分采用的有98项,比例为16.39%。2005年,01级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554人,结合实际工程或科研项目选题的比例为94.2%,获得优秀的毕业论文总数为100篇,比例为18.05%,被科研项目全部或部分采用的有29项,比例为5.2%。2006年,02级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459人,结合实际工程或科研项目选题比例为95.2%,获得优秀的毕业论文总数为90篇,比例为19.61%,被科研项目全部或部分采用的有313项,比例为68.2%。
7.2.2论文或设计质量
近几年,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保证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在第一线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首先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近三年,全院绝大多数教授、副教授都亲自指导本科生进行毕业设计,其中还包括许多60岁以上的老教授、老博导;
●把好选题关。要求选题要与工程或科研项目密切结合,做到‚一人一题,难易适当‚,即使项目较大,多人完成一个项目,也要做到每人分工不同。要求教师为学生选好题,并认真填写任务书。
●把好开题关。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和整理工作,确定毕业设计方案和计划,完成开题报告。组织教师成立检查小组对学生开题报告进行认真审查;
●把好中期检查关。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至少2次进行中期检查,各研究所/研究室进行中期检查总结,对进度缓慢的学生重点指导;
●把好论文版面质量关。自2004年以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全部采用电子文档、统一打印装订。论文的格式统一,图表规范,论文版面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把好毕业答辩关。自2004年以来,本科生全部采用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形式进行答辩。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课题的理解深度,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对课题研究工作量的大小以及创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把好‚毕业设计五关‛,近三年,尤其是06年,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无论是在版面格式上,还是在论文内容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毕业论文数量有了较大幅度增加,近三年共有55篇,占 32 优秀毕业论文总数的18.2%。7.3思想道德修养
多年来,学院下大力气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树立先进和正气。针对学生特点系统地组织和开展好教育工作。近年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公益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生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各类论坛讲座数以万人次计,并对其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评优表彰,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不断地为广大学生树立起优秀先进典范,极大的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在学生工作机制上,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院学生党总支、院团委为基本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协理员、辅导员(协理员)助理、班主任(导师)以及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协调学院教学、行政工作人员和广大教师,形成全院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在育人体制上,学院为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也积极探索和建立了有特色的体系。从2001年秋季学期开始,学院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双向选择的办法使每位学生确定了指导导师。导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专业方向的培养要求制定和实施指导方案,一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了专业方向选择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日常表现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从制度上规范和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层次联系,能更多的对学生思想、生活、学业给以关心。本科生导师制目前已经和低年级班主任制、专职学生辅导员制共同构成本科生培养的基本制度。
2003年初,学院组织设立了成功之路聊天室,选择学院部分博士生导师、教学带头人和院系党政领导开展面向学生的咨询指导活动,几年来长期坚持每周一次,风雨无阻,先后接待学生上千人次,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和好评,开辟了名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开辟了一条新的学生教育渠道。成功之中聊天室发展到今天,已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从2005年年初开始,聊天室进驻学生宿舍,并逐渐形成了个体聊天室、集体聊天室、大型报告等形式,以及建立特殊学生联系制度,主动解决学生思想和生活的实际问题。
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学院于2001年制订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学生道德行为规范》,作为学院学生日常行为、道德修养的指导。同时,学院始终将学生党建工作作为学生德育的龙头,将学生党建工作逐步完善和规范,2001年下半年在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出台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细则》及其一系列文件。全面规范了学生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党员发展等各项工作,在全校较早推出了答辩和公示制度,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几年来,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接受全体学生监督,党员发展规范,成为学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排头兵。2005年、2006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党员所占比例超过30%,位居学校各院(系)前列。学生党员发展的规范带来的是党员质量的提高。在学生党员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下,并通过推行学生党员带班制、党员示范寝室制、聘请优秀共产党员退休老教师担任学生小班荣誉班主任、学生党支部建在高年级小班等方式,学院在班风、学风建设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院2003年学生评优党员所占比例达42%,2004年达47.6%,2005年达48.7%。近年来,学生党支部获校级优秀标 34 兵党支部1个、院级优秀党支部及
优秀党课小组5个。2003年至2005年荣获校级优秀标兵团支部5个、校级三好标兵班10个、校级优秀团支部22个、校级优秀三好班10个、优良学风班12个。
在以党建为学生德育龙头的同时,学院还针对青年学生特点扎实开展团的工作,并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2003年下半年,学院开始制定实施素质拓展训练计划,并于2004年立项为校团委的校级共青团品牌项目。该计划由学院团委负责指导,由学生自主创立团队,按品牌化的方式来进行运作和日常管理,是第二课堂有效组织形式。活动的内容包括野外拓展训练、团队意识教育等各类活动,是完善学生人格修养和学习功能的新举措,实现学生自我的教育。几年来参加拓展的院内外在校学生达2000余人次。实践表明:其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性对当代大学生很有吸引力,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在活动的组织实施中将沟通、信任、合作等精神内涵渗透给每位参与的学生,使他们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学院团委素质拓展中心及其品牌活动也由于其出色的工作在2006年学校团委组织的28个共青团品牌评估中名列第二;学院团委2005、2006连续两年获校‚特色团委‛的表彰,并于2006年获校‚红旗团委‛表彰。此外,在学院团委的组织下,学院学生还积极参与了像丈明道德素质月、文化艺术节、支部竞技场、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收到了提升自身素养的效果。近年来,学院学生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屡见不鲜,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面对我校公寓管理新的管理模式,学院在与公寓良好合作基础上,于2004年3月与公寓管理中心正式签订了《电气学院、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共建合作协议》,与学生公寓管 35 理中心进行全方位的共建合作,坚持将公寓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设臵了学生公寓共建工作领导机构,在学院学生集中的公寓内设立了公寓共建办公室,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值班制,以及‚文化墙‛、‚党员示范寝室‛等形式,将思想教育与环境育人、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了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
特殊学生群体的管理是学生工作中重要方面,针对以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甚至事件,2001年初我们就把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生理和心理疾病以及学生骨干作为特殊学生群体的概念提了出来,前三类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后一类是学生中的优势群体,都是各类事件和问题的多发群体。从98级本科生开始,学院逐年级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全面了解和随时掌握本年级学生中特殊群体的动向,学院在制定政策、安排工作时,首先对特殊学生群体特别是前三类学生的情况优先考虑,在日常的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创造和争取条件向这些学生倾斜,主动地关心和积极地解决在特殊群体中发现的各种倾向,几年来避免和阻止各类学生极端事件十数起,有效地保证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为进一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学院于2005年、2006年先后派遣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参加相关培训,现已有2人获国家人才测评师(中级)认证,1人通过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训。7.4 体育
学院具有悠久的学生体育活动传统,开展得有声有色。近三年来,学生体育活动组织重心全面向群众性体育活动方面转移,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离校,根据不同时期特点,学生班级、年级分别组织了大量的体育活动;学院的学生组织每学期都分别组织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如:2002年的‚趣味运动会‛,2003年非典期间的全员户外体育 36 健身活动,2004年多次野外生存活动,2005年红星水库‚绿野仙踪‛定向越野赛、校首届体育电子竞技比赛、校园趣味定向赛,2006年‚挺进龙凤山‛定向越野赛、体育文化长廊、挑战院纪录系列活动等。这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了学生锻炼的兴趣。同时,学院也积极组织参加各种竞技比赛,校运会90%以上项目都组织队员参加,乙级男子足球获得2003冠军,曾分获2004、2005军事定向越野赛团体第三名和第二名,2005年校运动会女子甲组团体第六,2006年校运动会精神文明奖等,在校级环校接力赛、校园定向越野赛,‚三好杯‛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团体比赛中也屡有斩获。2004年学校组织的2001级学生身体素质测验全面过关,近三年学生体育健康合格率均在99%以上。通过组织这些体育活动与竞技比赛,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他们对作为电气人的认同感。7.5社会声誉 7.5.1生源
我院本科生生源随着学校整体生源情况的大幅提高,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以来入学学生的平均成绩居全校中等以上。
我院是学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先进单位,2004、2005、2006年校园开放日院系领导亲自参加,博士生导师、教学带头人、优秀年轻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共同组成咨询小组,积极宣传,认真指导。同时利用校友、来院访问的来宾、外出的教师等各方面人员宣传学校、学院,主动提高学院的知名度,特别是几年来我院在返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宣传学院、学校,对本科招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7.5.2社会评价
我院十分重视毕业生的社会评价,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毕业生调查和联络工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和信息。此外,还通过校友返校座谈等机会了解反馈信息,以改进工作。
从电气学院毕业的许多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不少已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7.6 就业
就业工作是学校学生培养工作的最后环节。2003年以来,学院领导班子和有关工作人员把学生就业当作头等大事列入学院工作的日程。从组织动员,到就业指导,从用人单位信息发布,到建立有效的学生就业渠道,系统地开展了全面、合理、有效的就业服务,学院主要领导、骨干教师都主动参与就业信息的征集工作,学生就业心态相对稳定,已经形成了比较良好的就业机制。
近年来本科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我院本科生数量多,就业压力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应面宽,但同时也面临缺乏对口就业方向或对口方向行业整体形势不景气等问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方向强,但本科用人需求严重不足。学生对薪酬、地域和工作性质的心理期望值居高不下,而同时由于整体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高等教育扩招后的就业学生规模的激增,就业形势已经发生较大变化,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院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一方面建立长期的学生就业需求信息调查制度,分阶段动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就业动员、信息宣传、指导等各个环节,积极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好就业心态。
另一方面,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院领导、教师的支持下,主动出击,先后出访北京、天津、广东、湖北等地,广泛利 38 用校友、教学科研合作伙伴以及各类社会关系,争取更多的用人需求,同时,认真接待和处理用人单位来校、来电(函),积极推荐和动员学生,最大限度地做好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有效沟通,较好地保持了我院的学生就业渠道始终基本畅通。
2003年以来,本科生的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7%左右。
八、特色项目
(1)继承和发扬‚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名师辈出,名课、名教材不断涌现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一直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造就了一批名师。历史上以‚铁将军把关‛而著名的俞大光院士和马大猷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现有蔡惟铮、冉树成、吴建强、蒋秀珍、吴丽莹、张毅刚等八位教学带头人,其中蔡惟铮获全国教学名师奖、吴建强被评为省级名师。这些带头人在全国相关领域具有很高的声望。学院的一批年轻教师也巳成长起来,成为教学的骨干,近三年学生评教进入学校前120名的有40多人次,专家检查的优良率为90%。
学院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重点来抓,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优秀课11门:其中《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路》、《机械学基础》为省级精品课程,其他6门为校级优秀课程。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历来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历史上已有多部全国闻名的教材,如:《电工理论基础》(俞大光编)、《电工学》(秦曾煌编)、《电路理论基础》(周长源编)、《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编)、《微电机原理》(王宗培编)、《传感器》(强锡富编等。其中《电工理论基础趴《电工学》、《传感器》几十年再版不衰。《电工学》曾 39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印数达100万;《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张毅刚编),近几年多次再版:共发行了18万册。近三年出版教材55本,其中《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电路理论基础》、《电工学》(上、下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为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并进入百本精品教材计划,按立体化教材模式编写。2002年有4本教材获国家优秀教材奖。2006年,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本。
(2)走开放办学之路,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在自动化信息与测控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落后。与此同时,国外这个领域的技术发展迅猛,一些大公司看好中国高校的工程背景,并把高校作为打开畔国市场推销产品与技术的渠道。学院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合作原则,在我校率先跨出了与国外大公司合作的第一步。从1995年开始,松下电工PLC技术联合实验室、西门子(哈工大)自动化技术培训中心、哈工大中国惠普(安捷伦)有限电子学实验室、哈工大罗克韦尔联合实验室、哈工大一意法半导体单片机实验室、哈工大—ZiLog单片机实验室、哈工大一德州仪器DSP实验室等相继建立起来,一大批国际一流的教学仪器武装了实验室,促进了我院实验室建设。这些实验室开出的实验项目多、开放程度高,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本科生在起步阶段就能接触和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了解最先进的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就业、深造和工作中的竞争力明显增强。由于联合实验室的利用率高,受到了合作公司的好评,达到了‚双赢‛的目的,而且现在有更多的公司正在与我们商谈,建立多种方式的合作,发展趋势很好。目前,学院已和13个国内外著名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持续获投资1000多万元。(3)经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学科专业
学院的电气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均为传统学科。在学科建设中,根据学校‚立足航天、面向国防‛的科学研究的总体定位,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国防特色。学院始终瞄准高科技前沿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密切结合航天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前沿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以卫星、运载火箭为背景,以精密、超精密测试技术与装备、自动化综合测试与控制、航天电器设计与可靠性测试为主要特色的科研方向。在基于VXI总线的装备自动化测试技术与系统、超精密纳米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辐射测温与热物性测试技术、虚拟和仿生测量技术、一体化电机理论与技术、航天继电器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近三年有7项成果获国防科技进步奖。2005年获得国防方面的科研经费达6000万元,占科研经费总额的66.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均为国防重点专业,在专业建设中突出国防特色,培养国防建设所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
九、主要问题与整改措施
(1)教学用房面积尚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实验室开放运行,使得学生能尽早、更多的进入实验室。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实验室面积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要。基础课实验室除正常开出实验课外,没有更多的时间开放;专业实验室目前只能满足小部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需要。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学校加强基本建设投入,增加实验教学用房的面积。其次进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增加现有资源的利用率。2004年初,为适应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需要成立了专业实验中心,41 打破原有专业方向的限制,规划建立了专业实验平台。在实验内容上,不再按课程单独开设单元性、验证性实验,根据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验条件,开出系列综合性的实验。
(2)实验教师队伍知识结构老化,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电气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人员38人,职称结构:教授级高工1人(2.6%),高工13人(34.2%),工程师15人(39.5%),助工2人(5.2%),工人及其他7人(18.4%);学位结构:具有硕士学位8人(21.1%),本科18人(47.4%),其他12人(31.6%)。年龄结构:35周岁以下7人(18.4%),36~45周岁9人(23.7%),46~55周岁15人(39.5%),56周岁以上4人(10.5%)。
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体制创新,本硕博一体化建设,聘用兼职教授研发指导本科生实验,适时补充学位较高、能力较强的人员的同时,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
十、结束语
本科教学工作是学院的立院之本。通过教学评估,使学院领导层与全体教师一起有时间、有精力集中总结、分析学院的优势与不足,从更高层面上去思考学院的定位以及办学思路等问题,明确了学院的奋斗目标。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可以预见:办法总比困难多。有着优良办学传统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经过评估的激活与推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一定会创造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三篇:第三届“禹贡”历史地理博士生学术论坛
第三届“禹贡”历史地理博士生学术论坛
通知
(第二号)
自从7月初“禹贡”历史地理博士生学术论坛通知(第一号)在网上发布以来,得到全国学术界专家以及广大博士生的热烈反响。为了增加本论坛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在广大历史地理学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本论坛学术委员会宣告成立。学术委员会将对论坛评选工作行使建议、监督之权。学术委员会名单如下: 葛剑雄(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周振鹤(《历史地理》辑刊主编,复旦大学资深教授)
唐晓峰(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孝聪(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辛德勇(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地理》辑刊主编)侯甬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主编)姚大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满志敏(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吴松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徐少华(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郭声波(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蓝勇(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西南史地》辑刊主编)在踊跃报名的同时,广大博士生同学也为筹备组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与建议。如不少一年级博士生新生来信或来电反映,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正面临从旧学校毕业,到新学校报到的转型,很难静下心来整理论文或准备新题目。为此,筹备组在咨询研究生院培养办领导及部分学术委员的意见之后,决定延长论坛报名时间至10月15日,同时允许已报名的同学到最后截稿之时(11月15日)调整或修改文章题目,希望各位博士生同学积极报名,一展才华。特此通知。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论坛筹备组
2013年9月25日
回执请同时抄送 联系人:
段伟:联系电话:***邮箱:david.duan@163.com 徐建平:联系电话:***邮箱:xujp@fudan.edu.cn
“第三届“禹贡”历史地理博士生学术论坛”回执
(2013年10月15日前寄回)
第四篇: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党建工作简报
(第1期)
主办:中共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党总支
2010年3月1日~3月31日
【3月工作动态】
1.2010年2月28日,学院根据校纪委要求,组织本单位副处级以上(含副处级)领导干部认真填写《领导干部节日期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情况自查表》,并于3月3日报校纪委办公室。
2.2010年3月8日,学院召开学院工作会议。会议首先对《实验学院2010年德育工作要点(讨论稿)》进行了讨论。我院党建工作将以“进一步推进学院党建创优工程,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指导思想。做好两期党校培训班,在党支部中开展学院党建创优工程,举行学院党建工作表彰会等活动。此外,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蕊老师传达了第十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3.2010年3月8日,学院召开党建创优迎评工作动员及工作布置会议。全院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院党总支书记陈蕊老师主持。学院成立迎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蕊老师担任组长,院长助理杨海老师担任副组长。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蕊老师对学院党建优秀工程迎评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4.2010年3月9日,实验学院党总支在格物楼703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党支部书记联席会议。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蕊老师、辅导员路洋、张强、窦立波老师及各党支部书记出席会议。会议首先讨论并通过了关于邓超等18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的问题。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蕊老师向大家传达了学校《关于学习贯彻第十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5.2010年3月9日,学院2010春季学期党校培训报名工作展开。本学期我院共有59名预备党员和80名入党积极分子将要参加党校培训班学习。
6.2010年3月22日,学院根据学校要求,完成《实验学院党总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回头看”自查报告》、《实验学院党总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头看”各项目小结》、《实验学院完成<整改落实方案>项目情况统计表》及相关支撑材料整理工作,并上报学习活动督导组。
7.2010年3月22日,学院根据学校《迎接党建优秀工程评估前期准备工作方案》要求,完成自评报告的撰写和支撑材料目录的整理,并上交校组织部。
8.2010年3月24日,哈工大党校电气、实验、媒体联合分校2010年春季学期积极分子培训班举行开学式。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苏功臣对全体学员进行了学前动员,电气学院08级本科生梅健挺同学代表培训班全体学员发言。开学式结束后,苏功臣老师为全体学员讲授题为“政党、青年与中国共产党、入党动机”的精彩课程。9.电气、实验、媒体2010春季学期积极分子培训班顺利举行,本次培训班每名学员共参加课堂理论教学课5次,课程包括电气学院苏功臣老师的“青年、政党和中国共产党、入党动机”,研究生院王宏老师的“增强组织观念,做合格的共产党员”,组织部李彦平老师的“党的指导思想”,组织部刘丽美老师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标准,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此外每名学员还需要阅读理论原著2篇,参加课外活动2次以及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并提交报告。
10.为营造学校90年校庆氛围,帮助同学“认识工大、熟悉工大”,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电气、实验、媒体联合党校分校积极分子培训班于2010年3月27、28两日,开展了以“哈工大辉煌历程90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了本次比赛,最终曾蓉、高克文和张宇辰同学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名。【3月新闻回放】
1、今日哈工大:http://today.hit.edu.cn/articles/2010/03-10/0312562099.htm 实验学院党总支举行党支部书记联席会议
3月9日中午12:30,实验学院党总支在格物楼703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党支部书记联席会议。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蕊老师、辅导员路洋、张强、窦立波老师及各党支部书记出席会议。会议由学院党总支秘书路洋老师主持。会议首先对预备期已满的18名预备党员转正情况进行了讨论。各党支部书记介绍了其支部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改正缺点、成长进步情况,以及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经过讨论和表决,最后一致通过以上18名同学按期转正,并上报上级组织审批。
随后,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蕊老师向大家传达了学校《关于学习贯彻第十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号召学院各党支部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学习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特征,以学习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学习为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以迎接90年校庆为背景、以学习实践活动“回头看”和迎接“党建创优工程”为契机,要求各党支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推进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
最后,路洋老师介绍了本学期学院党建工作的各项安排。各党支部书记同与会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现场1 会议现场2
2、今日哈工大:http://219.217.227.135/articles/2010/03-31/0311093459.htm 哈工大党校电气、实验、媒体联合分校举行开学式
3月24日晚,哈工大党校电气、实验、媒体联合分校2010年春季学期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学式在正心楼14举行,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苏功臣、媒体技术与艺术系副书记张宏和实验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蕊出席了本次开学式。
苏功臣代表电气学院党委对全体学员进行了学前动员,要求大家端正态度,以饱满的热情完成本次学习任务;同时,苏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我校正在开展的“党建创优工程”,并要求大家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 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电气学院08级本科生梅健挺同学代表培训班全体学员发言,表示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全面的投入、最实际的行动,来完成党校学业,给学校和学院党委一份满意的答卷”。
开学式结束后,苏功臣老师为全体学员讲授题为“政党、青年与中国共产党、入党动机”的精彩课程。课程中,苏老师与大家一起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带领全国群众取得的巨大进步,为大家指明了“将个人理想与党的最高理想相统一”的人生观,说明了“什么是正确的入党动机”以及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并寄语全体学员:“你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个有见识的人。党组织的大门始终是朝着入党动机纯正、忠诚于党的事业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入党的同学们敞开的。”
奏国歌 开学式现场
3、今日哈工大:http://219.217.227.135/articles/2010/03-31/031706421.htm 电气、实验、媒体联合分党校举办90年校庆主题演讲比赛
为响应学校和学院党委号召,营造学校90年校庆氛围,帮助同学“认识工大、熟悉工大”,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电气、实验、媒体联合党校分校积极分子培训班以“哈工大辉煌历程90载”为主题开展了主题演讲比赛。为了让每一位学员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整个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3月27日晚,演讲预赛在正心楼2、3层10个教室分赛场进行,学员按院系、年级被分成10组,围绕主题以哈工大精神、历史、校训、校友、八百壮士等内容进行了演讲,通过组员互评的方式最终产生了22名选手进入决赛。
决赛在3月28日正式打响,电气学院辅导员赵辛雨、杨宗义,实验学院辅导员张强、路洋,媒体系助理协理员王芳作为比赛评委参加了比赛。比赛由赵辛雨主 持,培训班240余名学员观看了比赛。比赛中选手们用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哈工大1920年建校以来南迁北返的曲折经历、以及从一穷二白到硕果累累的腾飞历史;讲述了以马祖光、王仲奇、杜善义、秦裕琨等老一辈优秀教师代表的感人事迹;讲述了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丰富内涵。通过对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和仪态仪表等方面的评选,最终电气学院07级测控专业曾蓉同学以94.4的优异成绩获得决赛第一名,实验学院08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克文和电气学院08级电气专业张宇辰同学分别获得第二、三名。
演讲预赛 学员互评
演讲决赛 演讲比赛冠军曾蓉同学
编辑:路洋
主编:陈蕊
审核:陈蕊
第五篇: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章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章程
一、基金设立
第一条 为鼓励、支持我校博士生积极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给优秀博士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扩大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特设立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
二、基金使用
第二条 本基金用于资助我校优秀博士生参加在境外举办的本领域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减轻导师和博士生在交流经费方面的负担。
第三条 受资助条件
1.申请人为我校在籍博士生(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及论文博士不在资助范围),且为论文第一作者,导师应为论文作者之一。每位博士生在读期间只资助一次。
2.同一导师指导的博士生有多人参加同一会议时,最多资助2人。每位导师累计受资助的博士生每年不超过2人次。
3.申请者本人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宣读论文。
4.所宣读论文被SCI、EI检索或所参加会议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支持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目录》内。
第四条 资助标准
A类:论文被SCI、EI检索,资助往返机票及注册费。
B类:仅为所参加会议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支持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目录》内,资助往返机票。
三、申请及审批程序
第六条 由申请者填写《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申请表》,于参会前两个月交至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全年受理申报(当年使用总额已满时,原则上暂停受理)。如申请后超过两年未办理资助,转为无效申请。
第七条 研究生院根据本章程第三条、第四条的要求对申请进行审核批复。
第八条 报销需持参会总结电子版(包括体会、建议、照片等)、相关证明(SCI、EI检索须加盖图书馆科技文献检索证明章)及票据(机票发票、机票行程单、会议注册费收据)按所符合的资助标准和相关要求办理。
四、其他
第九条 本章程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