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佳公诉人考试试题资料(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7:2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十佳公诉人考试试题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十佳公诉人考试试题资料》。

第一篇:全国十佳公诉人考试试题资料

(一)论文写作要求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近一段时间以来,浙江张高平、张辉强奸案等数起冤假错案相继曝光,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政法系统在履职过程中,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制度,建立健全互相配合、依法制约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队伍素质和能力、提高司法执法和法律监督水平,严防冤假错案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司法权威。”最高人民检察院为此专门召开全国检察机关电视电话会议,曹建明检察长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国检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检察机关贯彻落实措施,提高法律监督水平,严防冤假错案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感和司法公信力。

刑事诉讼活动中,各方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理念,全社会对案件办理过程和处理结果也高度关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围绕实现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完善和创新。这对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和每一位公诉人的执法理念、执法标准、执法方式、执法能力等均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惩治犯罪,又要保障人权;既要切实履行指控犯罪职能,又要积极开展诉讼监督工作;既要严格依法办案,又要注重社会效果;既要保障被告人的权利,又要考虑被害人的诉求。在这种利益多元、矛盾交织的社会背景下,检察机关需要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基于此,如何在公诉工作工坚守防止冤假错案的底线,面临着许多需要认真思考和妥善应对的问题。

请参考所附材料,自拟题目,撰写一篇2500-3500字的论文,谈谈在公诉工作中,本着最大限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宗旨,如何准确理解和切实“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的要求。

要求:(1)针对性强,主题突出;(2)观点鲜明,避免空泛;(3)结合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有理有据,论述深入;(4)逻辑严密,层次清晰;(5)文笔流畅,字迹工整。

(二)论文写作参考材料

2013年4月25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检察机关提交的证据达不到认定被告人李大明(化名)有罪的证明标准,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判决李大明无罪。

检方反应:法院宣判后,某市人民检察院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市人民检察院通报称,在审问初期,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共计12次讯问中,李大明本人作有罪供述九次,其中第三次到第九次,连续作了七次有罪供述,并且其有罪供述与现场勘验检查等情况部分能相互印证,不能相互印证的地方,公安机关部分作了合理解释。后期,公安机关根据检察机关建议和有关方面协调的意见,就案件证据存在的问题作了多次补充侦查。检察机关最终认定,李大明真有故意杀人的重大嫌疑,进而对其提起公诉。

针对市中级人民法院于4月25日就李大明案件的无罪宣判,市人民检察院经审慎考虑认为,法院判决结果贯彻了“疑罪从无”的司法理念,最终作出不予抗诉的决定,对此案一审判决表示尊重。

市人民检察院同时认为,就检方目前掌握的证据,仍不能完全排除李大明涉嫌12年前奸杀同村少女的重大作案嫌疑,李大明一案同赵作海案有本质不同。对于“疑罪从无”的司法理念,检方认为,公众应客观理解。4月25日李大明一案一审判决无罪后,部分媒体对案件进行了不适当的渲染炒作,致使舆论朝单方面倾斜发展,在警方没有排除李大明重大作案嫌疑的前提下,此举既未考虑到被害人亲属的实际心理感受,亦是对“疑罪从无”司法理念的误读。检方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起案件绝不是目前公众认为的“冤案”、“错案”,而是“疑案”。

李大明一审被宣判无罪后,意味着12年前13岁少女郭小蕊(化名)被害一案仍未侦破,杀人凶手未得到惩处,市检察院表示,检方将敦促、配合警方重新立案侦查、竭尽所能侦破此案,使此案真凶伏法。

检方同时呼吁,案发当地政府应出于人文关情的考虑,做好被害人亲属的安抚、救助工作。检方有关负责人表示,宣判后受害方家属连续到检察院反映情况。检方非常理解他们,让失去女儿的父母接受疑凶无罪释放的事实,很艰难。据内部人士透露,这些天不少检察院工作人员选择在网络上发声,声援受害者一家。上班下班路过门口,很多人会俯下身来,安慰被害人的父母。

被害人父亲的代理律师表示,检方最终决定不予抗诉,意味着一审判决已生效。但是检方同时认定,李大明仍为该案的重大嫌疑人。被害人家属可以通过向上级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从而启动对本案的重审。

被害方的反应:从4月25日一审判决李大明无罪释放后,10天之内,被害人家属共计到检察院5次,每次都是一整天,他们的全部装备是两条白色横幅、一个沾有面粉糊的铝盆、X根木棍、沙哑的嗓子。4月28日,被害人的母亲白天在市政府附近喊了一天冤,回到家便瘫在沙发上。

被害人父亲从检方手中接过抗诉请求答复书,上面写着他最不愿意面对的结果。他把这张A4纸攥在手里,来回用手指捻着,纸成了一根细棍儿。他思前想后,仍不敢把结果告诉病房中的妻子,“家里已经陷入绝望,不知道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被告方的反应:5月5日是李大明母亲的忌日,二姐说,出于种种考虑,李家并未回村为亡母扫墓。李大明因为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最近一直由外甥女帮忙联系医院,想要好好疗养身体。“李大明已经做好了迎接所有既定法律程序的准备,他尊重法律作出的所有决定。”

分组辩论赛

分组辩论赛辩题:张军盗窃案

时间:2013-08-20 16:59:00作者:新闻来源:《公诉人》 评论投稿分享到: 打印转发

复制链接小|中|大字号

【基本案情】

2011年11月的一天,天意公司指派张军到一建筑工地为四海公司安装一台塔吊时,张军在塔吊驾驶室地板上捡到一张SIM卡(该卡原本安装在驾驶室方向盘手柄上,不知何时掉落地上),带回家中用于自己与家人上网。从2011年12月1日开始,共使用8个月,产生流量150G,移动运营公司已收取四海公司流量费10万元。后四海公司报案,公安机关将张军抓获。经查,此卡系四海公司与移动运营公司协议用于塔吊车辆定位(可用于手机上网),5元包月,并享有20元的透支额度,超出该额度产生欠费时,移动运营公司可将该卡自动停机。

[辩题]

控方:张军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10万元。

辩方:张军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主持人:下面论辩赛正式开始,首先请控方发表公诉意见,时间3分钟,计时开始。

门美子(控方):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控方认为本案中的被告人张军应当构成盗窃罪,其盗窃数额为10万元。盗窃罪是指我国刑法第264条所规定的,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窃取手段或平和方式将他人占有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本案中被告人张军的行为完全符合以上构成要件,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本案中被告人实施了秘密窃取的客观行为,张军的行为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张军受到天意公司的派遣来到四海公司,在四海公司的塔吊驾驶室内发现了一张SIM卡,在发现那张SIM卡的时候,张军非常明确地知道,塔吊的驾驶室内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地面上掉了张SIM卡,它的所有权当然属于四海公司。张军没有告诉被害人,而是违背被害人的意志将SIM卡秘密窃取;第二阶段,张军将这张SIM卡拿回家,与家人共同使用长达八个月,损失150G的流量,张军这一行为是违背被害人意志秘密地将被害人SIM卡上所附加的财产性利益进行实质性消耗的行为,该行为也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第二,关于本案中张军的非法占有目的。非法占有目的在我国是指将他人之物排除他人占有,自己利用并且占有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不是自己的归为自己所有。本案中张军的非法占有目的体现得极为明显,首先秘密窃取了他人的财物——一张SIM卡,张军明知这张SIM卡不是自己的而捡来并自己使用,这显然是一种明知不是自己的东西而非法占有使用的目的,加之其使用时间之长、消耗价值之大,可见张军的非法占有目的极为明显。第三,本案中,张军所侵犯的是盗窃罪中的财产性利益。首先,财产性利益存在一个物质性的载体,也就是本案中多次强调的SIM卡,SIM卡归为四海公司占有,这一点我们已经多次强调并无异议,而SIM卡上附有的财产性利益也当然应归于SIM的主人,即四海公司。我们都知道,SIM卡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所附加的财产性利益是专属于SIM卡主人所行使的,而张军对于这种财产性利益的消耗,这种侵犯当然符合盗窃罪中盗窃对象的规定性。本案中控方也注意到一个细节问题,即四海公司与移动公司存在一种协议,当超过一定数额透支的情况下要停机使用,但不管被害人对于损失扩大是否存在过错,都不能否认行为人对于损失扩大造成的原因性。因此,控方总结,本案中,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他人财物以及附加的财产性利益,并且造成10万元损失,其行为应当构成盗窃罪,谢谢!

主持人:时间到,下面请辩方发表辩护意见,时间3分钟,计时开始。

张孟东(辩方): 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对于本案的事实,辩方想用一幅对联来概括,那就是:张军捡到一张卡,私自带回家;张军用卡来上网,四海追到家。对于本案的事实,辩方认为张军无罪。第一,张军并没有盗窃行为。我们知道无行为则无犯罪,张军是在驾驶室的地上捡到一张SIM卡,首先塔吊驾驶室在没有使用之前,无论是所有方、使用方、安装方还是运输方,都可以随意进入,因此,此时的驾驶室属于一个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捡到的东西,当然以遗弃物论。其次,SIM卡本身并没有任何经济价值,这就像我们捡到一张白张、捡到一个烟头一样,不需要刑法来评价,因此,张军没有盗窃行为。第二,张军没有盗窃的故意。主观见之于客观,正是因为张军并没有采取盗窃SIM卡的行为,所以在主观上张军当然没有盗窃。第三,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本案当中,四海公司受到了10万元的损失,那么,我们需要判断,这10万元的损失是谁造成的?张军使用在前,但是中间介入了移动公司违约这一因素,移动公司本应在张军使用达20元的时候自动欠费停机,但是遗憾的是,移动公司自己实施了违约行为,正是因为移动公司违约这样一个异常的介入因素,中断了前面张军使用SIM卡的行为与四海公司受到损失的行为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总体上来分析,本案当中,张军既没有犯罪的行为,又没有盗窃的故意,更没有因果关系,这“三无”就决定了本案辩方的观点——张军无罪,谢谢„„(详见《公诉人》2013年7月下)

分组辩论赛辩题:贾龙盗窃案

时间:2013-08-20 17:17:00作者:新闻来源:《公诉人》 评论投稿分享到: 打印转发

复制链接小|中|大字号

【基本案情】

贾龙在洗浴中心洗澡时,见旁边的一位客人李斌在休息厅睡觉,并将77号衣柜钥匙牌放在茶几上,贾龙将钥匙牌拿走,到更衣室对洗浴中心服务员张新说自己是77号衣柜的客人,要取些东西。贾龙让张新用公用钥匙打开第一道锁,自己用李斌的钥匙打开第二道锁,从李斌的钱包中拿走5000元,而后将钥匙放回原处。

【辩题】

控方:贾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辩方:贾龙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主持人:首先由控方发表公诉意见,时间3分钟,计时开始。

黄威(控方):谢谢!向在座各位问好!控方认为贾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控方将分别从法条、事实和法律分析阐述控方的观点。首先,从法条上来看,盗窃罪是指以秘密窃取的手段窃取他人财物;而诈骗罪指的是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而交出财物从而取得财物的行为。第二,从本案的法律事实看,行为人贾龙同时实施了骗和偷两个不同的行为。首先,贾龙偷盗钥匙,进而通过钥匙打开被害人的衣柜,从而取得钱财。这一秘密窃取的行为排除的是被害人通过钥匙和封闭物对于钱财的控制。第二,本案中贾龙有一个骗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他通过持有钥匙使洗浴中心的管理人员陷入错误的认识,从而相信他是钥匙的保管人,并用公共钥匙打开了第一道防盗措施。第三,如何判断本案中到底应该适用盗窃罪还是诈骗罪?我认为应当根据何种手段是其进行取财的主要手段来进行判断。具体到本案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判断盗窃是贾龙取得财物的主要手段:第一,本案中,贾龙排除被害人占有、控制(自己的财物)的手段主要是依靠盗窃。我们不难发现,本案中被害人在把财物存入相应衣柜的时候,他并没有转移财物的保管所有权,被害人仍然控制着能取出财物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既然财产所有权没有转移,财物所有人又控制着可以取得财物的最主要的钥匙,因此他仍然是财物的直接支配者、占有人,或者说至少是主要占有人,那么排除财物的所有人、占有人、主要占有人(对财物的控制)的行为,当然是盗窃的主要手段。第二,本案中,诈骗是为盗窃服务,两者之间是从属关系,本案中诈骗这一手段起到的作用就体现在排除防盗措施,而排除防盗措施也许同样可以通过支开洗浴中心的人员达到相应目的,因此,“骗”是为“盗”服务。综上,本案中贾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非诈骗罪。在纷繁复杂的刑事办案过程中,我们应该紧抓构成要件和主次关系,才能进行具体分析。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辩方发表辩护意见,时间3分钟,计时开始。

赵轶(辩方):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今天控辩双方在此做一个法律问题的辩论,我们都要秉承这样一个原则,即从客观到主观,从事实判断到法律判断。根据这样的分析路程,辩方与控方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辩方认为,本案中贾龙的行为应当构成诈骗罪。我的理由基于以下几点。第一,根据规定,诈骗罪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人陷入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的行为。在辩方看来,本案的事实可以还原成这样的逻辑进度:贾龙在拿到被害人的钥匙的时候,他并没有取得被害人的钥匙背后所代表的财物。而按照控方所讲,他拿到了钥匙就等于取得了财物,但实际这个过程忽略了一个关键的环节,即本案中取财的关键就是张新的作用。张新作为服务员,他掌握着一把公共的钥匙,请注意,这样一个细节告诉我们,公共钥匙是服务员才能掌握的,即便是本案的被害人、财物的所有人拿着钥匙去开门,他依然需要请张新先打开第一道门,这就是取财的关键。诚如控方所言,如果拿到了被害人的钥匙就代表取得了财物,那么至少拿到被害人钥匙的行为应当是盗窃罪的实行行为,但我们知道,实行行为应当是对法律权益侵害紧迫、危险的行为,如果说拿到钥匙就能取得财物了,那么为什么还要通过服务员张新呢?张新控制着第一道门的钥匙,贾龙通过虚构自己是被害人这样的身份,让张新打开了第一道门,贾龙又用钥匙打开了第二道门,而这一行为才是取财的关键,才是本案的实行行为。如果按照控方的观点,即便认为贾龙的行为是盗窃,那么拿走被害人钥匙只不过是盗窃的预备行为而已,因此,不构成本案犯罪的实行行为。

第二,本案中贾龙具有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这样一个主观目的,这个目的,控方和辩方没有异议,但需要强调的是,其占有目的支配下的行为产生是要符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的。本案中的客观行为是贾龙虚构了李斌的身份,而通过张新这个财物的处分人使用钥匙打开第一道门,那么打开第二道门的行为已经是顺理成章,取得财物已经丝毫没有阻碍了。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他在非法占有的目的支配下的行为是一个骗的行为。

第三,本案中贾龙诈骗的数额是5000元,按照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已经符合诈骗罪追诉的标准,应当以诈骗罪来认定。最后要说的是,控方认为本案是盗窃罪的理由无非是拿走钥匙就是拿走了财物,在自由辩论过程中,希望控方予以阐述,拿走钥匙的行为和通过骗取张新打开第一道门进而拿走财物的行为是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两个行为哪个才是真正使财物(安全)变得紧迫、危险的行为?辩方的观点是,贾龙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谢谢!

主持人:下面是自由辩论阶段,双方交替发言,每方4分钟,首先请控方发言,计时开始。

黄威:辩方告诉我们,本案中洗浴中心甚至张新是财物的实际控制人和占有人,那么我想请问,被害人所持有的第二把钥匙是否会对财物的处分造成影响呢„„(详见《公诉人》2013年7月下)

分组辩论赛辩题:李明受贿案

时间:2013-08-23 15:35:00作者:新闻来源:《公诉人》 评论投稿分享到: 打印转发

复制链接小|中|大字号

【基本案情】

李明系高速路政大队治超站(国有事业单位)协勤,与治超站签订劳务合同,主要职责是协助治超站执法人员查处超载车辆。李明在担任协勤期间,主动与超载车车主联系,商定由车主每辆车付其1000元好处费,李明负责协调治超站站长、治超站执法人员,确保超载车不被查处。而后,李明与治超站站长和主要执法人员沟通,商定给其一定好处,站长和执法人员不查处李明提供的车辆。半年间,李明共收受超载车主50万元好处费,将其中45万元送给站长和主要执法人员,其余5万元据为己有。

【辩题】

控方:李明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50万元。

辩方:李明的行为构成介绍贿赂罪,介绍贿赂数额45万元。

主持人:下面开始论辩,首先请控方发表意见,时间为3分钟,计时开始。

刘晓光(控方):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作为控方,我方的观点是李明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50万。我是如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的呢?我想讲这样几个问题。首先第一点,身份问题。案例告诉我们,李明是高速路政大队治超站的一个协勤,他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治超站的执法人员查处超载的车辆,其在执行期间主动与超载车主联系,商定每辆车主付其1000元的好处费,但我们要注意到,他身份的背后利用的是其他人,也就是李明与治超站的站长和主要执法人员沟通商定给他们一定的好处。我们知道,高速路政大队治超站是一个国有事业单位,那么站长和其他执法人员在工作当中行使行政执法权,站长和主要执法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的贿赂,进行权钱交易,构成我国刑法上所规定的受贿罪。

第二个问题,我想论证的是,李明的行为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也就是说李明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收受他人的财物,应当构成受贿罪。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两个原因,第一,二者之间有受贿的共同故意;第二,二者之间有共同的受贿行为。案例告诉我们,李明作为一个协勤,他在执行过程当中,与治超站的站长和主要执法人员进行沟通,商定给予其好处,站长实施不查处李明提供的车辆这样一个行为,所以在这一点,他们之间进行沟通以后共同收受贿赂的故意是比较明显的。再谈受贿的行为,李明收受贿赂,站长对车辆进行放行,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明和站长既有共同受贿的故意,又有共同受贿的行为,我认为两者之间应构成共同受贿的行为,李明与站长和其他执法人员共同受贿50万,而不应当认定李明是介绍贿赂罪,贿赂是45万元。

第三,我想说明的是,李明虽然跟高速路政大队治超站签订的是劳务合同,但他并不是利用协勤这样一个便利,而是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所以我认为,李明应当构成受贿罪。谢谢!

主持人:好,下面请辩方发表意见,时间为3分钟,计时开始。

陈荣鹏(辩方): 谢谢主持人!对方辩友,大家好。居间协调车辆超载,从中撮合收人钱财,辩方认为,本案中李明的行为构成介绍贿赂罪,介绍贿赂数额为45万元。控方指控李明构成受贿罪不成立,理由有三。第一,无职务、无资格。本案中李明是什么样的身份?他是一个协勤,与治超大队签订的是劳务合同,负责协助查处超载车辆,什么叫协助查处,也就是说平时他没有权力直接开出罚单,他必须是协助其他工作人员才可以完成相关查处事宜,因此,他的劳务行为或许是帮助工作人员设置一些警示牌照,或者牵引一些违章的车辆,但他的行为不属于职务行为、不属于公务行为,仅是一个劳务行为而已。因此,没有职务行为,又何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呢?

第二,无联络、非共犯。如果按照控方所指控的本案李明的行为构成受贿罪,那毫无疑问,只有认定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可是我们注意到,在本案中,李明与治超站的站长等人是否有犯意的联络呢?受贿罪的犯意联络与其他不同,它不仅要求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达成犯意的联络,包括收受他人钱财也需要达成犯意的联络。可是我们看到,当李明与其他治超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协商的时候,其他工作人员是否知道李明将会从中受益?其他工作人员是否允许李明从中受益呢?所以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及共同收受他人钱财的共同犯意并没有达成。

第三,牵红线,是居间。我们区分介绍贿赂罪与受贿罪的关键在于究竟是撮合居间介绍,还是直接收受他人钱财。很显然,本案中李明是一个撮合行为,他将这样一个信息告知给各位车主,“我可以帮你们进行协调”,于是乎,车主将这些钱交给李明,李明又将钱交给治超站的站长,所以说他仅仅是撮合行为,并没有与治超站的工作人员达成犯意的联络以及共同收受他人钱财„„(详见《公诉人》2013年7月下)

分组辩论赛辩题:刘钢交通肇事案

时间:2013-08-23 15:50:00作者:新闻来源:《公诉人》 评论投稿分享到: 打印转发

复制链接小|中|大字号

【基本案情】

2012年11月28日20时许(当时天下雨,天色已黑,事发路段无路灯),赵冬(15周岁)醉酒后驾驶汽车载乘刘钢(已满18周岁)行至某乡级公路时,因观察不够、处置不当,撞到前方同向骑行的张山的电动三轮车尾部,致张山摔出七八米远,倒在中间路面上。此时,张山并未死亡,但已经重伤导致昏迷。赵冬要过去看看张山究竟是否死亡,但刘钢发现远处隐约有人围了过来,遂说“撞这么狠,肯定没救了。一会儿当地人来了,能打死你,快走吧”。于是,赵冬与刘钢一起驾车逃离现场。二人离开现场不到1分钟,孙强开车驶至该地段,由于观察不够,碾压到路面上的张山,并致其死亡。

【辩题】:

控方:刘钢构成交通肇事罪

辩方:刘钢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主持人:本场论辩赛正式开始,请控方首先发表公诉意见,计时3分钟,计时开始。

赵骏(控方):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我方的观点是刘刚的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事后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是交通肇事罪,应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相关司法解释也明确了,交通肇事后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也应该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回到本案事实,本案驾车人赵冬年仅15岁,依照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他属于无证驾驶人员,他又在酒后驾车,并且导致被害人倒地重伤未死的情况,依照法律规定,他的行为已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性质,只是因为他的年龄较小,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本案的第一个环节——肇事确有发生。

接着是本案的第二个环节,也就是我们所讨论的犯罪情节——刘钢的行为。刘钢干了什么?在一个小朋友尚且知道关心被害人死活的情况下,他竟然指使那个未成年人开车逃逸,也就是说,本案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接下来,更大的人间悲剧发生了,他们逃走后仅仅不到1分钟,在这条乡间小道上,驶来一辆车辆,(碾压)导致被害人死亡,由此也说明本案中逃逸致人死亡已完全符合刑法规定。因此,根据法律的有关要求以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刘钢应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对方辩友可能会讲,我刚才讲到了司法解释最后一段话是说,以共同犯罪论处,我首先要提醒对方辩友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作为司法人员,首先应该承认刑法规定存在的合理性,将成文法视作正义的表达,从而合理地去解释和运用法律,由此,对于这个解释,我要提醒对方辩友注意,它告诉我们的是,对于指使他人逃逸的人,是可以以交通肇事罪论处的,但这不是共同犯罪。由此,我认为本案中刘钢的行为已经符合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要求,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否则本案被害人的死太没有价值,也不能警示我们做出违法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愿与对方辩友探讨。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辩方发表辩护意见,时间3分钟,计时开始。

赵鹏(辩方):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同事、控方,大家下午好!我还没有发言,控方已经多次提醒我要注意,但是作为辩方,我认为,刘钢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刚才听了控方的立论陈词,我注意到,控方认为刘钢的行为应该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且应当判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这无非是遵循了以下逻辑:首先,赵冬之前的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的一种施行行为,已经符合基本犯的犯罪构成;然后,刘钢指使赵冬逃逸,导致他人死亡,这就是一个结果加重的行为,应判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但是我方要提出以下几点质疑,以论证我方认为刘钢的行为并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理由。第一,刘钢本人并没有交通肇事罪的施行行为,因为本案中开车的是赵冬,这一点我和控方不会有异议,所以我不再多说;第二点,不能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认定刘钢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刚才,控方针对这个问题提醒我三次注意关于共犯的问题,但是其实我并不想提出关于共犯的异议,我只想针对司法解释表述的罪状来和控方进行讨论。司法解释规定,交通肇事之后,指使他人逃逸,因而致人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那么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就是指使他人逃逸之前这个行为是否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就此控方认为应当构成,他的原因是赵冬作为15岁的未成年人,他没有驾驶机动车的资格,他导致别人重伤,这就是交通肇事罪已经成立的行为。可是我方不禁要说,我们判断因果关系的时候应当从事实到规范,从规范的角度去判断因果关系,刑法之所以规定未成年人、未取得驾驶资格的人如果驾车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是因为这种人的控制能力和其他的操控能力会比较弱,其危险性会比较大,但我们看到本案的情况是什么?天黑、下雨,路面湿滑,本案又发生在一个乡间道路上,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观察不够、处理不当,即使是成年人、有驾驶资格的人,他也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他人重伤。那么怎么能认为赵冬的行为就是交通肇事罪的施行行为呢?其二,刘钢指使他人逃逸的行为有没有致人死亡呢?没有。因为本案中的被害人是被另一个人开车碾死的。在以上两点都不符合的情况下,又如何能援引司法解释认定刘钢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呢?综上,我方认为,刘钢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谢谢„„(详见《公诉人》2013年7月下)

第二篇: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

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真金不怕火炼

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评选落幕,新一届公诉王者出炉。

我注意到,这一届的笔试时间创历史新高:11个半小时。事先设定的就是11个小时,结束前延长半小时。试题是一本237页的案卷,涉及5名犯罪嫌疑人,10余项罪名,要求制作检委会汇报报告。这等同于平时一个月办完的案件,要求在11个半小时内办结。

我看到正义网很多图片报道,选手们在午饭时都眼睛盯着案卷或者电脑,有的甚至粒米未进。有的选手答了一万五千多字,长达三十多页„„

我虽然在第二届全国十佳公诉人评选中经历过11个小时的笔试,但这届笔试罪名更多,而且要适用两个证据规定展开证据分析,显然难度和强度超过往届,看到这些图片报道,仍然感到震撼。

我由然想起《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在炉中熔烧孙悟空,孙悟空在炉内历经49天烤验而毫发未损。这样的笔试如同一个大熔炉,一百名选手经受的正是烈火的烤验。这种超常的烤验非一般公诉人能够承受,全国十佳公诉人正要从中炼制而出。

许有人认为这是对体力的考验,其实不然。当然这种笔试需要体力,但绝不是体力的比拼,而是平时办案积累的比拼。平时办案效率高,撰写审查报告严密,擅长证据分析,论证说理透彻,对罪名有研究思考者,必定能在笔试中胜出。相反,平时办案就拖拖拉拉,对罪名的适用没有什么研究,对证据的分析粗枝大叶者,笔试环节必定“现身”。

所以,这种残酷的笔试看似体力的比拼,其实是对选手平时办案效率与质量的集中检验。在这种考试中没有运气,只有实力决定成败。

笔试成绩占50%,可以说笔试定乾坤。没有扎实的业务功底,仅靠后面的雄辩是难以胜出的。所以,能够在长达11个半小时的烤验中屹立不倒的,就是真金!全国十佳公诉人,正应验了那句老话:真金不怕火炼!

第三篇:公诉人培训讲课资料

公诉人出庭规范

公诉人又称为国家公诉人,是代表国家对刑事犯罪提起公诉,并出席法庭指控犯罪的检察官。刑事诉讼中的公诉人,担负着指控犯罪的神圣使命,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代表着公平与正义,关系到对一个公民的生杀予夺,所以责任重大。同时公诉人又是当代检察官职业形象、职业修养的一个缩影,是检察机关对外联络的一个窗口,所以公诉人良好的执法形象将会影响着执法的效果。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公诉人更是要受到媒体的监督和公众的评判。(稍不留神就成了网络名人)

一直以来,检察机关都非常重视公诉人队伍建设,不仅通过开展评选优秀公诉人、出庭观摩、公诉人辩论赛、岗位练兵等一系列的活动来提升公诉人内在的素质,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比如2004年12月10日《公诉人出庭行为规范》)来树立公诉人良好形象,保障公诉人正确履行出庭支持公诉职责。尽管上级是高度重视,但我们发现对相关规定要求不了解、不严格遵照执行、各行其是的公诉人大有人在;因执法理念陈旧、执法方式、执法行为不规范导致的新闻炒作事件、网络舆情也时有发生。今天,我想结合法律和高检的相关规定及当前我们出庭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 对公诉人的执法行为、出庭行为应该如何规范谈一谈我的看

法。

公诉环节执法行为规范

其实公诉人良好形象的树立、执法效果的好坏绝不仅仅是体现在庭上的表现如何,当前,党和人民对检察机关的工作提出了不少新要求新期待,不仅要求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而且要求克服就案办案,就事论事的思想和做法,把执法办案向化解矛盾延伸;(执法理念要更新)不仅要求依法解决法律纠纷,而且要求妥善解决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合理诉求;(执法作风要转变)不仅要求严格、公正、廉洁执法,而且要求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执法行为要规范)今年4月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明确了四个着力点。要求转变检察人员不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执法理念,着力解决检察人员执法方式、执法行为和执法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涉及到公诉环节,我们的执法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规范:

1、明确告知对象、履行告知程序;(刑诉法明确规定了对犯罪嫌疑人的告知、对被害人的告知,实践中遇到三个问题:一是被害人的范围;二是告知的形式;书面、邮寄、电话、公告;三是告知的目的,不仅是提 2 起诉讼)不及时告知可能引发上访事件,这就是执法不规范引发的后果。

2、要办理换押手续;有利于强化内部制约(让看守所能及时掌握案件的进展情况),重新办理取保监居手续;

3、听取各方的意见,掌握各方的诉求;事实证明审结前,充分听取各方对案件定性处理的意见、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准确定性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都是大有帮助的。因为我们的执法活动是越来越公开透明,我们的意见应该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但如果我们不听取各方的意见,我们处理时就会被动。比如一起故意伤害案,被害人亲属强烈要求定故意杀人罪,要求在市院起诉,但检察定的是故意伤害,放到基层起诉,导致判决偏轻,后引发网络舆情。

4、进行必要的复核;对于公诉案件,要求每个案件必须提审被告人、有被害人的必须找被害人谈话,凶杀案件必须察看现场,对案件有个全面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案件情节、造成的危害后果,提升出庭效果。

5、精心制作法律文书;退补提纲、审结报告、起诉书、公诉书、不诉书、抗诉书

6、法庭上要尽职尽责。公诉人在法庭上主要担负指控犯罪和法律监督的职责。公诉人又是通过在法庭上讯问、举证、与辩护律师进行辩论了达到使法庭采信公诉指控的目的。公诉人必须要牢牢把握庭审的主动权,尽职尽责履行职责,才不辱公诉人使命。但最近我们发现有个地方的公诉人在法庭上不做声,导致被害人亲属很大的意见而告状。

7、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其实矛盾的化解工作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执法办案的始终,我们的工作职责就是定分止争、案结事了,要做到案结事了,必须要尽量化解案件中所有的矛盾,必须要掌握案件中的大量情况。

8、谨慎对待媒体采访。我们办的一些案件难免不受到媒体的关注,我们办案的过程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如果不保持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和政治敏锐性,很可能就因为我们的失言引发新闻事件,从而对我们的执法造成被动。

出庭行为规范

一、着装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服装管理规定(试行)》中的规定要求着装,佩戴胸徽和制式领带。

规范着装的要求是:春秋冬装都是西装佩白色衬衣红领带,夏装是穿蓝色衬衣佩蓝领带,并衣着干净整洁得体。出席庄重的活动比如出庭公诉、提审必须要佩戴大胸徽、一般性的履行职务比如外出调查可以佩戴小胸徽。

规范着装还应遵守下列规定:(1)不得挽袖子、卷裤腿、穿拖鞋;

(2)不得染黄发、棕发、红发等与自身发色不一致的颜色。化浓妆、涂彩色指甲;

(3)不得戴耳环、佩项链及其他饰物,男同志不得留长发、剃光头、蓄胡须;

(4)不得佩戴除检察胸徽以外的徽章;

(5)不得有其他与公诉人形象不符的服饰、发型和举止。(6)公诉干警出庭公诉、提讯犯罪嫌疑人,应严格按有关规定着制服,佩带大徽章,并保持整洁。不允许着便装或便装与制服混穿。

(7)公诉干警应杜绝与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良好习惯相违背的可能影响公诉干警形象的不良嗜好和行为(打牌赌博、喝酒、到娱乐城找小姐),自觉做到遵纪守法,行为检点,注重修养,品德高尚,处处维护检察官的良好形象

二、出席法庭的一般规定

1、公诉干警出庭公诉,应准时到庭,不迟到、早退,自觉遵守法庭纪律和规则。做到举止端正,不嚼槟榔、抽烟、接听电话,不做与出庭公诉无关的其他事情。

2、公诉人出席法庭应携带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统一制发的出庭文件夹。步入法庭后向旁听席露出文件夹上的检察徽章。多名公诉人出庭的,应按照顺序进入法庭,第一公诉人坐在靠近审判席的一侧。如案件材料较多,可将有关材料先行放到公诉席上。

3、尊重审判长依法进行的诉讼指挥,遵守法庭纪律,维护诉讼参加人的合法权益。不得随意离开法庭。确实需要离开法庭的,应当经审判长同意或提请法庭休庭。

4、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发现法庭审理案件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没有在送达起诉书10天后开庭)或严重侵犯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应当在庭后及时向本院检察长报告,并根据需要提出意见。但是如不当庭指出可能严重影响公正审判或者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的(比如对死刑犯或未成年人没有指定辩护人的),公诉人可以当庭指出并于庭后及时向本院检察长报告。

5、公诉人出庭时应精神饱满,仪表端庄,表情自然,集中精力,专注庭审,沉着、冷静把握庭审节奏。

三、庭审阶段的行为规范

(一)庭前准备

1、公诉人在出庭前应进一步熟悉案情,研究与本案有关的法律政策问题以及审判中可能涉及的专业知识(比如司法会计鉴定、法医鉴定),认真做好出庭预案。熟悉讯问、询问、举证、质证和答辩提纲。

2、备齐出庭所需的案件卷宗、出庭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示证所需的设备。

3、出庭前与合议庭成员沟通好庭审方式。(比如有多媒体示证、证人出庭的、案情复杂证据量非常大的),要掌握辩护人搜集获取的证据情况和辩护观点(可以利用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机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庭的公诉人之间需要进行分工合作,以体现整体公诉形象。

(二)法庭调查

1、检察官代表国家对被告人提起公诉,所以宣读起诉书时,被告人必须站立。必须尊重公诉人代表国家对你的指控,站立是对国家公诉权的尊重,应该做到。公诉人也应当 站立。以体现庄重。(但实践中,公诉人站立,被告人没有站立,公诉人可以要求被告人站立)

2、讯问被告人,应首先告知其根据法律规定应当如实回答的义务及不如实回答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询问被害人应当告知其应当如实陈述和有意作虚假陈述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3、讯问共同犯罪案件的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应当分别进行。必要时可以建议法庭传唤有关被告人、证人同时到庭对质。

4、公诉人当庭讯问被告人应遵守下列要求:(1)应在起诉书指控的范围内,围绕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进行讯问;(比如一起非法集资案,被告人是法轮功练习者,法官出于好奇,问被告人是否练法轮功。被告人拒绝回答)(2)应具有针对性,目的明确,有利于公正审判;(一听就知道要问清什么事实,法庭讯问有别于侦查阶段的讯问,侦查阶段的讯问有时需要隐藏自己的讯问目的)

(3)同一事实,一般不应重复讯问,但确需强调的除外;(4)不得使用有损人格或带有人身攻击性的语言进行讯问;

8(5)不得采取威胁、诱导等不正当方式进行讯问。(我观摩的一起杀人案,被告人突然翻供,公诉人非常愤怒要求被告人站起来并看着他)

5、对于被告人认罪,对起诉书没有异议的,可以简要讯问也可以不讯问。被告人在庭审中的供述与其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供述不一致,足以影响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公诉人应结合被告人庭审前的供述,对不一致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讯问,也可以在示证阶段宣读或出示被告人在庭审前的供述或提出其他证据予以证明。

6、在法庭调查阶段,遇有下列情况,公诉人应根据情况自己或提请审判长制止,或建议休庭

(1)被告人的供述与案件无关或答非所问的;

(2)被告人使用污言秽语,或者攻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其他公民的;(不能让其讲下去,第一说话要有依据,第二对办案程序有异议,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反映)

(3)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采取威胁、诱导等不正当方式进行提问的;

(4)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提问与案件无关的;(5)被告人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发言可能泄露与案件无关的国家机密的;

9(6)辩护人越权为同案其他被告人辩护的,但该辩护有利于从轻、减轻或免除自己当事人刑罚的除外。

7、公诉人应当根据庭审情况合理安排举证顺序,遵循一事一证、证明同一事项的证据同组出示的原则,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般应先出示定罪证据,后出示量刑证据;先出示主要证据,后出示次要证据;先出示没有瑕疵的证据,后出示有瑕疵的证据。特殊情况下,公诉人可以按照有利于指控犯罪的原则排列举证顺序。(尽管法律没有规定,但这可是经验总结。比如我们有一个故意伤害案,先出示有瑕疵的证据根本不能被法庭采信。)

8、公诉人要求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或要求搜查、勘验、检查等活动的见证人或负责侦查的人员出庭说明有关情况的,应说明将要证明的内容,提请合议庭传唤或通知。

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当庭做虚假陈述,足以影响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公诉人可以宣读其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所作的陈述或证言笔录,并结合具体案情有针对性地进行询问,或在举证、质证时出示其他证据予以证明。

9、公诉人举证,应遵循下列要求:

(1)出示、宣读、播放每一份(组)证据前,公诉人应先就该证据的来源、特征及所要证明的内容向法庭做概括说 10 明,书证、物证宣读或出示完毕后,应提请法庭交由法警让当事人、证人辨认。

(2)未到庭被害人、证人的证言笔录、陈述笔录公诉人可以直接宣读。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有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自己宣读,未到庭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公诉人可以直接宣读。(3)出示、宣读、播放每一份(组)证据时,可以全部出示,也可以摘要出示,但不得做扭曲原意的删减、概括。应说明“XXX证据出示、宣读或播放完毕。”

(4)出示的证据一般应当为证据的原件或原物,原物不易搬运、不易保存或已返还被害人时可以出示反映原物外形或内容的照片、录像。获取书证原件有困难时可以出示书证副本或复印件。

(5)使用多媒体示证的,公诉人应向法庭简要说明该示证方式。

10、公诉人可以根据庭审需要,出示开庭前交送人民法院的证据目录以外的证据,但应说明理由及证明事项。

11、对于被告人、辩护人向合议庭提交的证据,公诉人应认真审查。认为该证据不具备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或关联性的,应当及时向法庭提出。

前述证据如果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当庭难以准确判断,符合延期审理条件的,公诉人应当提请法庭延期审理。

(三)法庭辩论

1、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应参考出庭预案,结合庭审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和完善。(比如被告人法庭上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或辩护人出示了不为我们所知的证据导致我们的证据体系存在漏洞,就需要对公诉意见进行及时调整)

(1)根据法庭调查的情况,概述法庭质证情况、各证据的证明作用,并运用各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说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经得到充分证明。

(2)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论证应适用的法律条款并提出定罪及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等意见。

(3)根据法庭情况,在揭露被告人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法律宣传教育工作。

12(4)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可以根据情况提出量刑建议。公诉意见发表完毕,公诉人应告知审判长:“审判长,公诉意见发表完毕。”

2、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后,公诉人应根据庭前准备的答辩提纲,结合庭审变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有针对性地答辩。答辩应当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论证严谨。

3、对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公诉人必须答辩。答辩前应先向审判长表明坚持公诉意见的态度,同时表明针对被告人或辩护人的辩护观点,做出答辩。

4、对于控辩双方认识基本一致,或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意见不影响对被告人定罪量刑或者与案件无关时,公诉人可以不辩论或者只做简单说明。公诉意见已经阐明,但被告人(或其辩护人)仍重复公诉人已经答辩过的意见时,公诉人应向法庭说明:“审判长,被告人(或其辩护人)所提意见,公诉人已在上一轮的论辩中作出答辩,鉴于被告人(或其辩护人)没有提出新的意见,公诉人不作重复答辩”。

5、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意见与公诉意见不一致的,公诉人应参照前述规范进行答辩。

6、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认为需要恢复法庭调查的,应当向法庭提出申请。

(四)宣判

宣告判决时,公诉人和书记员应当按照法庭要求起立。

语言规范 一、一般规定

1、公诉干警出庭公诉,应使用规范、准确、文明的语言,不得对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有任何不恰当的言辞。

2、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除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外,应当使用普通话。

3、发言时应做到用语规范,语速适中,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二、称谓

1、公诉人可以自称为“公诉人”或者“本公诉人”。

2、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对合议庭组成人员应当分别称“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或统称“合议庭”。向法庭提出要求时应当称“审判长”;当某阶段活动 14 完毕或发表公诉意见时应当称“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

3、多名被告人聘请辩护人的,应当称“被告人XXX的辩护人”,一名被告人聘请两名辩护人的,应当称“被告人XXX的第一辩护人”、“被告人XXX的第二辩护人”。

在讯问中,对被告人应当称“被告人XXX”,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称“你”。

公诉人作上述称呼时,应当正视上述人员。

三、庭审阶段的规范用语

(一)法庭调查阶段

1、宣读起诉书

公诉人面向被告人宣读起诉书,从“xxx人民检察院”读起,至“此致xxx中级人民法院”止(起诉书正文中括号内的内容一般可不宣读)。宣读完毕后,应面向审判长告知:“审判长,起诉书宣读完毕”。

2、讯问被告人

(1)当审判长请公诉人讯问被告人后,公诉人开始讯问。首先,应面对被告人提示:“被告人ΧΧΧ,根据法律规定,公诉人现在对你进行讯问,你应当如实回答,如果你被法庭 判决有罪,你今天的认罪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你的量刑,你是否听清楚了?”讯问提示后继续发问:“被告人ΧΧΧ,你以前在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交代是否属实?”(2)如果被告人回答“属实”,即可接着讯问。如果回答“不属实”,则应问明何处不属实及理由。如果被告人的陈述与在侦查及审查起诉阶段的供述不一致,足以影响法庭审判须向被告人讯问时,应讯问:“被告人ΧΧΧ,就ΧΧ问题,你在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的供述是否属实?”在被告人作出陈述后,应继续讯问:“你在Χ年Χ月Χ日,对此是如何供述的?”最后,应面向审判长讲:“审判长,请注意被告人ΧΧΧ在法庭调查中的供述,与在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的供述不一致,并且,现在的陈述与事实不符。对此,公诉人将在向法庭示证时加以证实。”讯问中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被告人已在当庭供述过的情节不再问;第二,他人问过的情节不再问;第三,与案件无关的情节不再问。公诉人考虑为了控制法庭节奏,时间受到制约,怕被告人自由陈述讲跑题;对于控方来讲,希望通过被告人直接确认的方式,控制被告人的应对范围。只要求被告人回答“是”和“不是”,有指供之嫌。不能强迫被告人必须回答“是”与“不是”,特别是被告人作说明性解释时,要确定是否与本案有关,如果确实与本案无关,就可以从中打断。(3)讯问暂告一段落时,应向审判长说明:“审判长、审 判员,对被告人ΧΧΧ的讯问暂时到此。”

在法庭调查中,如果需继续对被告人进行讯问,应面向审判长讲:“审判长、审判员,请准许本公诉人再补充讯问几个问题。”或讲“审判长,公诉人需要补充讯问被告人。”得到准许后再讯问。

如果以后不再讯问,应面向审判长讲:“审判长,公诉人对被告人ΧΧΧ的讯问完毕。”

3、制止情形

(1)在辩护人向被告人发问以及询问证人、被告人、鉴定人时,如果使用诱导性语言,或所提问题与案件事实无关,公诉人应及时举手发言制止:“审判长、审判员,辩护人对被告人(或证人、被害人、鉴定人)进行的是诱导性发问,请予以制止。”或讲“审判长、审判员,辩护人对证人的发问已超出了证人作证的范围,请予以制止。”或讲“审判长、审判员,辩护人的发问与本案无关,请予以制止。”

(2)被告人的陈述如果与案件无关,或者陈述时使用污秽语言,公诉人应面对被告人制止:“被告人ΧΧΧ,你的陈述与本案无关,应直接陈述案件事实。”或“被告人ΧΧΧ,在法庭上不许使用污言秽语。”

在法庭上应当维护审判长的权威,审判长对一方提出反对意见是支持还是不支持,双方都要服从。根据刑诉法,即使审判长在审案的过程中有违法的问题,也不允许公诉人当 庭提出。就像球场上的裁判一样,裁判也可能裁错,但当场必须服从。

4、示证、质证

(1)审判长要求公诉人向法庭出示证据后,公诉人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向法庭举证。举证前,应面向审判长说明:“审判长,本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ΧΧΧ犯Χ罪一案,有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书证、物证、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结论及视听资料等证据,上述中的部分主要证据,已于庭前移送法庭。”然后讲:“下面,公诉人开始出示证据:为了证明ΧΧ事实,公诉人出示下列证据:……。”读证人证言之前应先说明:“证人ΧΧ于ΧΧ时间,向ΧΧ机关所作的证言节录。”宣读完毕后,应说明该证言说明本案ΧΧ事实。

(2)如果被告人当庭翻供,可向审判长提示:“审判长,被告人ΧΧ今天当庭的供述与事实不符,下面公诉人宣读被告人在ΧΧ时间向ΧΧ机关所作的供述。”

(3)当需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出庭作证时,公诉人应面向审判长提出:“审判长,为证实ΧΧ事项,需要证人ΧΧΧ出庭作证,请传ΧΧΧ到庭。”

(4)对证人的询问,应在合议庭核实其身份后,首先发问:“证人ΧΧΧ,你是否认识当庭受审的被告人?”然后说:“请你将你所知道的与本案有关的事实向法庭陈 述。”

(5)如遇证人当庭做虚假陈述的,应声明:“审判长,请准许公诉人宣读证人于ΧΧ时间,在ΧΧ机关所作证言笔录。”并结合笔录再次询问证人:“你今天的陈述与以前的记录内容,哪次是事实,为什么会有出入?”(6)证人询问结束时,应说明:“审判长,公诉人对证人ΧΧΧ的询问暂时到此。”

(7)宣读单位证明(抓获经过、现场勘查、尸检报告、估价证明等)之前,应先说明:“下面向法庭宣读ΧΧ单位在ΧΧ时间出具的ΧΧ证明材料(或报告、结论),证明ΧΧ部分事实。”

(8)出示书证时应说明:“公诉人向法庭出示ΧΧ书证,是ΧΧ机关的侦查人员从ΧΧ调取,原件存于ΧΧ处。这部分证据证实ΧΧ事项。”出示视听资料时应向审判长说明:“为证实ΧΧ事项,需要向法庭播放ΧΧ录音(录像)”,同时,须讲明视听资料的来源、调取单位及调取时间等内容。

(9)出示物证(或照片)之前,应说明:“审判长,下面向法庭出示物证(或照片),该证据是由ΧΧ机关依法从ΧΧ地点提取,能证明ΧΧ事项。”

(10)在举证后,如果被告人或辩护人对证据提出质疑并足以影响其证明力时,公诉人应向审判长提出:“审判长,针对被告人(或辩护人)对刚才出示的ΧΧ证据提出的质疑,公诉人答辩如下:……。”

(11)一名证人有多次证言的,在宣读前需说明:“审判长,下面宣读的ΧΧ的证言共有Χ份,首先宣读Χ年Χ月Χ日的证言。”

(12)每宣读完或出示完一份证据后,应说明:“ΧΧΧ的证言宣读完毕”或“ΧΧ物证出示完毕”。当所有证据出示完毕后,公诉人应当告知:“审判长,对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全部犯罪事实所向法庭提供的证据举证完毕。”(13)如遇辩护人提出新的不利于定案的证据时,公诉人应阐明不予采信的理由,发言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如下方式:

●对辩护人提出的证据取得方式提出质疑。如:“辩护人向被害人取证,事先没有经过法庭或检察院的许可……”、“辩护人系一人取证……”、“根据ΧΧ法律规定,对ΧΧ不予采信”、“审判长,辩护人向法庭提供的证明材料,在调取程序上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属无效证据,请合议庭不予采纳”等等。

●对辩护人提出的证据内容提出质疑。如:“辩护人提出的证据,司法机关已经依法收集,应以……”、“辩护人提出的证据已被公诉人刚才出示的证据否定……”、“公诉人通过举证已经证实了ΧΧ事实,而辩护人所提供的证 明,其内容与事实不符,请合议庭不予采纳”等等。

(二)法庭辩论阶段

1、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应主要面向审判长,并且,每当提到“审判长、审判员”时,应目视上述人员。发表公诉意见完毕,应告知审判长:“公诉意见发表完毕。”

2、辩护人发表完辩护意见后,公诉人进行答辩,答辩的衔接语言应该是:审判长、审判员,刚才公诉人认真听取了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被告人的辩解,现综合归纳答辩如下:

如果辩护人意见比较庞杂,有很多意见与定罪量刑无关或在质证阶段已经答辩的,在答辩之前可以加上两点说明:对于辩护人提出的公诉人在质证阶段已经答辩的问题比如,公诉人不再重复答辩;对于辩护人提出的与本案定罪量刑无关的枝节问题比如被告人以前表现好等不作答辩。

对于有两个公诉人都需要答辩的,第二公诉人可以说:刚才第一公诉人对于辩护人提出的xx问题进行了答辩,本公诉人完全赞同,下面本公诉人想就xx问题作以下补充答辩。

3、在第二轮答辩时,应向审判长表明:“审判长、审判员,对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观点,公诉人在公诉意见和答辩意见 中对此进行了充分的阐述,鉴于被告人(或辩护人)仍坚持辩护观点,公诉人再强调以下意见。”

4、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还有新的答辩意见,而审判长未征求公诉人意见即结束法庭辩论时,公诉人应向审判长提出:“审判长,公诉人的答辩意见还没有发表完毕,请恢复法庭辩论或者允许公诉人补充进行答辩。”

(三)延期审理及宣判

1、在法庭审理过程中,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5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48条规定的情况,公诉人应当要求法庭延期审理:“审判长,鉴于……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5条的规定,特提请法庭延期审理。”

2、宣告判决后,公诉人一般不发表意见,如果审判长征求公诉人的意见,公诉人请注意不要轻易表态“抗诉或不抗诉”,因为法庭上公诉人说的话都是代表检察机关的态度,如果轻易表态就无法更改,如果更改有失公诉机关的威严。公诉人可以回答:“审判长,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3条规定,本院将依法对本案的判决进行审查,如有意见,将由本院在法定期限内正式提出。”

公诉工作既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又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有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去对待;出庭公诉是一门没有顶峰可言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实践、总结、提高。

第四篇:大学语文考试试题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课(09-10学年第一学期)

题型及分值比例: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古代文学10小题,中国现当代、外国文学各5小题。

二、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中国现当代、外国文学各1小题。

三、分析题,2小题(只任选一题作答,共20分)

古代文学(诗歌方面的赏析)

四、作文,1小题(共40分)

材料作文

一.古代文学部分(重点):选择题、分析题(赏析题)

1.了解和掌握《诗经》的名称、内容、性质(音乐)分类、表现手法

2.赏析《蒹葭》的艺术特色

3.《楚辞》名称起源、含义内容

4.赏析《湘夫人》的艺术特色(姊妹篇《湘君》)

5.先秦历史散文的几部重要著作(几个第一)

6.先秦诸子散文的几部重要著作

7.先秦历史散文《秦中如何通过个性化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晋殽之战》

8.先秦历史散文《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的论辩技巧及其人物形象分析

9.汉乐府的概念

10.从《短歌行》、《咏荆轲》看曹操、陶渊明诗歌的风格特色

11.从《垓下之围》、《归去来兮辞并序》看司马迁、陶渊明散文的风格特色

1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李白、杜甫诗风的区别

13.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苏轼、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区别

14.元散曲及杂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二.现当代文学部分:选择题、简答题

15.小说的主要特点、表现手法、结构、类型等

16.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小说类型包括哪些

17.鲁迅小说《孤独者》中魏连殳的人物形象分析

18.汪曾祺小说《受戒》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19.诗歌的分类、现当代文学的诗歌流派

20.徐志摩诗歌《我不知道风从哪一个方向吹》的艺术特色

21.散文的分类、特征

22.比较朱自清《给亡妇》、巴金《怀念肖珊》、孙犁《亡人逸事》这三篇抒情散文在写作上的异同

23.戏剧的分类、名词术语等基本常识

24.话剧《雷雨》的主要人物分析

三.外国文学部分:选择题、简答题

25.简述人文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的成就

26.莎士比亚喜剧及“四大悲剧”代表作

《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被称之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27.普希金诗歌《致凯恩》的艺术特色

28.巴尔扎克《高老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高利奥、拉斯蒂涅等)

29.卡夫卡小说代表作

30.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格里高尔)

四.作文

※写好材料作文的两个“必须”

1、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2、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材料作文应试的三点技巧

1、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2、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思维模式,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进行立意。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3、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材料作文写作的“四忌”

1、忌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尽管都有材料,但二者对材料的处理有所不同。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材料可用可不用;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材料在文中必须出现。不少学生写惯了话题作文,导致忽视了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以致于“另起炉灶”。

2、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一般包括两上部分,一部分是材料,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出现,或另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写作的具体要求,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或未看清要求,即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

3、忌观点提炼不准确。材料作文的文章主旨是从材料中得来的,考生如果在阅读材料时提炼的观点背离了材料的内涵,那么将直接导致该篇作文的失败,即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忌漠视材料中的关键句。作为材料作文,每篇材料都有关键句,只不过有的不明显而已。关键句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或画龙点睛或提纲挈领,一些考生过分强调整篇材料主旨而忽视关键句,导致写出的文章很难出彩。

第五篇: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暨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决赛论辩文字实录

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暨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决赛论辩文字实录(节选)

文字出处:《公诉人》杂志2010年1月下半月刊;文字整理:白森

时间:2010年10月25日上午 被告人马天龙运输毒品案

基本案情:

王小虎(男,15周岁)应魏强的要求,要将2公斤海洛因从武汉运往广州。于是,王小虎请马天龙(男,19岁)与自己一起坐火车从武汉前往广州,并将运输毒品的真相告诉马天龙,马天龙答应了王小虎的请求。2010年7月5日晚,马天龙、王小虎一起坐火车从武汉到广州,次日早晨下车后,二人被警察抓获。事后查明,马天龙一路上只是单纯陪同王小虎,期间没有接触过毒品,毒品一直由王小虎带在身上。辩题:

控方:马天龙的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控方: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第五场论辩实录主持人(齐涛):下面进行的是今天的第五场论辩赛,请选手入场。他们是广西先手宁宇,重庆选手贺贝贝。

论辩赛正式开始,首先请控方发表公诉意见,时间是3分钟。

贺贝贝: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大家好!当生活的纷繁复杂蒙上人们智慧双眼的时候,司法工作者就担负起了拨云见日的责任。具体到本案中,要对铤而走险、运输毒品的马天龙追究其刑事责任。依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控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理由如下:第一,马天龙实施了运输毒品的客观行为。根据王小龙的要求,马天龙明知要将2公斤海洛因从武汉运输到广州,而同王小虎一起实施了运输的行为,这个行为就符合了运输毒品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第二,我们来看马天龙的主观方面。王小虎已经告诉马天龙运输的是多达2公斤的海洛因,马天龙仍然同意,并与其一同运输。可见,其主观上明知运输毒品的故意,并且事实清楚。

第三,我们再来看一下马天龙的行为所侵犯的客体要件。我们都知道,毒品是国家强制管理的物品,马天龙运输毒品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国家的毒品管理制度。

第四,马天龙作为19岁的成年人,其本人是该罪适格的主体。

综上,控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辩方发表辩护意见,时间也是3分钟。

宁宇: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大家好!开宗明义,辩方认为行为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认真聆听了控方的精彩开篇致辞之后,辩方认为本案有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马天龙是否构成运输毒品的共同正犯?第二,马天龙是否有帮助王小虎实施运输毒品的帮助行为?第三,如果认定本案马天龙构成共犯的话,法律依据究竟是什么?根据以上的意见,辩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并提出以下理由与控方共同探讨。第一,马天龙在本案中是否与王小虎是共同正犯?我认为,马天龙与王小虎在从武汉一直到广州的路上,均没有为王小虎携带毒品,也没有看管毒品。在没有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的情况下,显然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共同正犯。第二,马天龙是否有帮助王小虎运输毒品的帮助行为呢?虽然马天龙在去广州之前知道王小虎运输的是毒品,但王小虎并没有要求马天龙为其共同运输毒品提供任何帮助,虽然马天龙在此次陪同行为中,也没有任何帮助运输毒品的行为,甚至连毒品都没有见到。这怎么能够评价为马天龙实施了帮助王小虎运输毒品的帮助行为呢?第三,在帮助犯处罚理论体系中有共犯主义说,有共犯从属说,根据我国通说,本案中王小虎未满15周岁,因而无法对其进行处罚,在本案当中不应当追究马天龙的责任。

综上,辩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言辞不周详之处,请对方在自由辩论中不吝赐教,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是自由辩论时间,请控辩双方交替发言,时间每方累计4分钟。请控方开始发言。

贺贝贝:谢谢主持人,刚才控方认真听取了辩方的意见,他认为本案是一个共同犯罪。在此控方请问辩方,依据您刚才的观点,你说马天龙根本就没有看到毒品,请问案件中哪一条、哪一句告诉你他没有看到毒品呢?

宁宇:首先纠正控方的一个观点,辩方没有认为他们是共同犯罪。辩方的第一个理由是他们不构成共同正犯。请问对方,本案中警察抓获马天龙与王小虎,毒品一直在王小虎身上,这不是事实吗?

贺贝贝:毒品确实在王小虎身上,请问对方,王小虎在将毒品运送到广州前,是不是已经告诉过马天龙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运输毒品呢?

宁宇:案例没有给出的条件在此争辩毫无意义。请问对方,马天龙的行为究竟是实行正犯还是帮助犯?

贺贝贝:马天龙的行为在本案当中就是一个单独的运输毒品的行为。刚才控方认真听取了辩方的辩论逻辑,他认为本案由于王小虎不构成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因此就不能追究马天龙的刑事责任,这显然是辩方在法律和理论上的一个错误。控方已经说得很清楚,马天龙主观上明知运输毒品,客观上运输了毒品,实际上也查获了毒品,那么他的行为完全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

宁宇:我想请教对方,究竟您如何评价他们当时的实行运输毒品的行为?

贺贝贝:关于他们当时实行运输毒品的行为,我方刚才说的已经很清楚了。在这里控方还是想请教辩方,马天龙在运输毒品之前是否已经知道运输的是毒品?

宁宇:马天龙在陪同王小虎去广州之前知道王小虎身上携带毒品的真相。在本案当中,是否陪同行为就能够认定为运输行为呢?请控方给一个正确的回答。

贺贝贝:那么辩方认为,陪同行为不是实行行为。控方向请问辩方,陪同行为究竟是什么行为呢?您认为应当如何定性呢?

宁宇:陪同行为既没有帮助你运输,也没有给你提供任何的帮助的条件,我怎么能够说是一个帮助行为呢?

贺贝贝:非常感谢辩方,他已经承认我方观点,显然这不是一个帮之行为,就是一个单纯的行为。因为陪同不包括帮助,陪同就是一个自觉的行为。

宁宇:我方补充过了,他自己的行为就是他自己的行为,陪同行为不是一个犯罪行为,请问控方,您如何评价一个行为究竟是犯罪行为还是合法行为?您究竟是以行为价值为标准,还是以结果价值为标准?

贺贝贝:任何一个价值标准,判断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主客观的相同性。我们都知道在去广州之前,明知运输的物品时毒品,实际上本案查获了毒品,那么既有客观行为,也有主观上的明知,已经反映了行为人运输毒品主观构成要件的一致性,辩方难道连这一点都不能看清楚吗?

宁宇:控方言辞凿凿,但还没有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对方没有评价标准,是否可以说,对方在论证您的逻辑的情况下也认同我方的观点呢?

贺贝贝:我方怎么会论证了对方的观点呢?显然辩方没有听清我方的观点,我方再一次把观点阐述一下。我方说的很清楚,主观上明知,客观上有运输行为,实际上发生了危害后果,那么他就符合运输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对方多次强调陪同行为是一个帮助行为,但对方并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为什么陪同就是帮助呢?难道我陪你一起去逛街,就是帮助你逛街吗?陪同并不等于帮助。

宁宇:谢谢控方,您刚才说说的例子,陪同逛街是否就等于我实质上去购买东西呢?按照对方所说的,我陪同你逛街并不等于我实质去购买东西。

贺贝贝:陪同行为是否等同于实际上实施了这个行为,要看他在陪同之前是否明知。本案中给出的条件非常清晰,他非常明确地知道他们运输的是重达2公斤的海洛因,在这种情况下他做出的陪同前往广州的行为,难道还不是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吗?

宁宇:显然对方还在混淆客观事实,主观上,陪同行为之前,马天龙虽然知道王小虎运输的是2公斤的毒品,但王小虎对马天龙的陪同行为并没有提出要求在犯罪这一项上必须采取任何形式的帮助。因此,马天龙的行为不能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违法行为。

贺贝贝:我想辩方还是在从主观方面推断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我们都知道,主观心态的认定应当以履行客观行为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案件中的事实很清楚,马天龙在去广州之前明知是运输毒品,客观上他确与王小虎同行,同行就是要达到把毒品安全运送至广州的目的。客观上也查获了毒品。在这个过程当中,控方认为,马天龙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已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证实运输毒品罪的4个构成要件的特征。

宁宇:控方始终在论证马天龙的行为符合4个构成要件的特征,但辩方始终认为,马天龙的行为并不符合共同正犯的特点。那么再请教对方,究竟您是以什么观点论证马天龙是单独的构成运输毒品的行为呢?

贺贝贝:我想这个观点控方已经说了无数次,说的非常清楚。在这里控方必须指出辩方的错误是什么,您不能以王小虎未达到法定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为由,而否定马天龙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认定。如果您以此否定本案的认定将会得出一个非常错误的结论。所以控方认为,认定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主客观相统一、主客观相一致的标准。

宁宇:其实控方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说到根本上,根本究竟是什么?究竟马天龙有没有实行帮助王小虎的行为?帮助行为究竟是在哪里?控方还是没有明确答复。

贺贝贝:我想辩方对本案中所说的陪同、帮助多次进行了他个人主观臆断的不合理分析。根据辩方的理由,帮主就是陪同,陪同就是帮助„„

主持人:控方时间到,辩方可以继续发言。

宁宇:控方始终在说一个观点,也就是陪同行为就是实行行为,陪同行为就是运输毒品行为。那么陪同行为在运输毒品过程中是否构成犯罪行为,控方始终在论辩中没有给我们明确的标准逻辑答案。主观上,马天龙虽然知道王小虎在从武汉去广州的路上运输毒品的真相,但是在本案当中王小虎并没有向马天龙要求任何的帮助。也就是说,马天龙没有为王小虎提供看守、出资等一系列帮助。因此,辩方坚持认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运输毒品的单独行为。

主持人:自由辩论借宿,现在开始总结发言。首先请控方发言,时间是3分钟,请计时员开始计时。

贺贝贝: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法律需要的是理性的思维而不是感性的判断。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我们需要的是深入分析犯罪事实,而不是为行为表象所迷惑。今天的辩方非常遗憾,被马天龙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得出一系列的错误结论。纵观本场辩论,辩方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错误。首先,他对本案的事实认定存在问题。他对王小虎与马天龙共同运输毒品的行为,其中的“陪同”做了无限制扩大的解释,他认为这是一个帮助行为。第二,他认为马天龙在本案当中没有任何实行行为,这是他对法律所规定实行行为的曲解。他认为,运输毒品的行为并不包括出资、看管这样一系列行为,然而案例给出我们的是,马天龙没有接触到毒品,但并不能得出马天龙没有看到毒品这样一个结论。

第三,辩方基于对以上事实的错误认定,结合其对法律共同犯罪的一些错误认识,从而得出了一系列的错误结论。最关键的核心在于,他将王小虎不能承担刑事责任的事实等同于不能追究马天龙的刑事责任,从而对事实的错误认识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不足为奇。通过今天的正常辩论,控方再次阐述马天龙的行为为什么构成运输毒品罪。马天龙在本案当中,在运输毒品之前主观上有明知——2公斤的海洛因,在客观上有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毒品被查获,发生了危害社会的事实,他的行为客观上符合运输毒品罪的特征。因此,控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完全构成运输毒品罪。

法律的公正体现在定罪的准确,在我们已经认定了罪刑法定准则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法治的底线。谢谢!

主持人:请辩方做总结发言,时间是3分钟。

宁宇:谢谢主持人。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刚才认真聆听了控方的总结陈词让我受益匪浅。然而本场辩论的焦点已经非常明晰,也就是马天龙的行为是否与王小虎构成了共同犯罪,马天龙的行为是否对王小虎的犯罪行为有帮助?辩方在坚持理论观点的情况下提出如下两点理由:

第一,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马天龙从武汉到广州一起运输毒品,而王小虎在整个运输过程当中没有让马天龙实施任何看管行为,那么客观上如何追究马天龙的陪同犯罪事实呢?从客观违法性无法追究责任的同时,主观上是否真的有帮助意识?我们看看本案事实,在本案当中马天龙仅仅是陪同王小虎从武汉到广州,陪同行为是否真的能定义为法律上应当追究的帮助行为?我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在本案当中,马天龙没有帮助王小虎看管毒品的行为,也没有出资为其购买车票的行为,仅仅是陪同王小虎这样一个未成年人从武汉到广州,就被控方控告为运输毒品的帮助行为,这显然有违《刑法》。综上所述,辩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谢谢!

专家点评

主持人:下面请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陈兴良为上午的选手进行点评,大家欢迎!

陈兴良:我受邀对今天的辩论做一个点评。今天上午5对选手围绕被告人马天龙运输毒品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各位选手唇枪舌剑,展示了较高的刑法理论素养和较强的言词辩论能力,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从上午的论辩来看,涉及了相关的刑法知识点,例如共犯的独立性和公平问题,间接正犯问题,客观违法和主观责任问题,这些较为重要的刑法理论知识,在各位选手的论辩中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由此可见,辩论赛主要是刑法理论的辩论,谁能够自如的运用刑法理论,谁就能够立足于不败之地。此外,在论辩过程中,各位选手的辩论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展现,在语言表述的流畅性上、反映的机敏性和反驳的针对性等方面,都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上是我对今天上午辩论的总体印象。

今天上午的辩论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一下几点:第一点不足,在辩论马天龙的行为是否构成运输毒品罪时,大多数选手都采用了从主观到客观的论证方法,也就是首先肯定马天龙主观上有运输毒品的故意,然后再说马天龙在客观上实施了运输毒品的行为,只有第五组的控方采用了从客观到主观的论证方法。在讨论当中,我认为应当采用客观判断先于主观判断的原则,首先应当讨论的是,马天龙在没有接触到毒品的情况下,他是陪同王小虎坐火车从武汉到广州,这一行为本身是否属于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这才是本案的关键。但是在没有确定马天龙在客观上是否具有运输毒品犯罪构成要件行为的情况下,把主观故意牵涉进来,就会回避了争论的焦点。例如,控方往往以马天龙主观上有运输毒品的故意来论证其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这显然是不妥的,这里存在一个客观不法与主观有责的位阶性的问题。

第二个不足,在谈论共犯时,控方没有充分运用共犯从属性的相关理论。在今天上午的辩论当中,选手都提到了共犯从属性说,例如辩方就以共犯具有从属性,因此没有正犯也就没有共犯来为马天龙辩护。对此,控方不能够作出有效的反驳。其实这些理论讨论要深入到共犯从属性程度上来,从属性可分为最小从属、限制从属和极端从属这三种情况,只有极端从属才认为只有正犯构成犯罪,共犯才能成立。而采用限制从属性说,只要正犯具有构成要件的该当性和违法性,也就是共犯存在客观不法,即使其缺乏有责性而不构成犯罪,共犯也能成立。但是,控方都没有利用共犯的从属性程度的相关理论来进行反驳。

第三个不足是和前两个有关系的。今天上午的选手在论辩当中,基本上采用的是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也就是采用了四要件定罪的罪基本规则来分析本案。但在分析过程中,明显存在一些理论上的不足。如果采用三阶层的犯罪认知体系来对本案作分析,在构成要件的阶层中分析马天龙的行为是否属于构成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就不会与有责性讨论中的主观故意混为一谈。在共犯理论中,从属性的程度也是以三阶层为前提的。在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当中,无法展开从属性的程度。此外,基于三阶层的犯罪体系,才能够对共同犯罪的性质到底是违法形态还是违法有责形态来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方面今天上午的辩论都没有涉及到。由此可见,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所确立的一些定罪规则,对于解决像本案这样比较疑难的案件是较为有效的。从选手的表现看,这方面应该还是存在欠缺的。

我认为被告人有罪还是无罪,并不是完全是法律规定的辩论,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刑法理论的辩论。通过今天上午的辩论也可以看出来,刑法理论,尤其是一些前沿性的重大的刑法理论问题,对于解决司法实践当中的疑难问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我的点评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出题人点评

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家好!我首先得坦白,这两个题是我出的(笑)。

我主要侧重讲这两个案件涉及到的主要焦点问题。第一个案件涉及的是共同犯罪问题。要认定马天龙有罪,前提是要说明共同犯罪是违法形态,而不是违法有责形态。这里讲的“违法”,不是讲的主客观统一的“违法”,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违法”,而是讲其行为是否违反了刑法。要客观的判断事实,违法的本质是法益侵害,行为是否侵犯了法益,这是一个很客观的问题,不取决于行为人是否达到了法定年龄,也不取决于行为人有没有辨认控制能力,有没有故意过失。违反法律的行为我们要阻止,能否阻止一个行为,和刑法要不要禁止这个行为是一致的。如果我们问:精神病杀人时我们是否可以阻止?答案是当然可以阻止。如果我们问,正当防卫杀人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阻止?答案是不可以阻止。所以,精神病杀人和正当防卫的杀人性质就不一样,尽管都是无罪,但是在违法不违法的问题上是不一样的。这是正当与否和该不该谴责的基本区分,两者一定要区分开来。

共同犯罪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结果发生了,或者有发生结果的危险的时候,要归责到缘于哪些人的行为,这个问题解决了,共同犯罪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至于每个人有没有辨认控制能力,是否达到了法定年龄,每个人的故意内容是什么,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所以首先要弄清楚共同犯罪是违法问题,这是一个客观的判断。就这样的案件而言,很多辩手会习惯性地讨论,马天龙是否单独实施了实行行为,或者他是否构成间接正犯?但这个问题要得出肯定的结论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给定的案例来看,不能说马天龙单独实施了运输毒品的行为,也不能说他是间接正犯,尽管他年龄比王小虎大。运输毒品行为的实施,马天龙没有支配行为,王小虎既不存在受骗,也不存在被强制的情况,理论上讲马天龙不构成间接正犯。接下来考虑的他们是不是共同正犯?共同正犯要看他们是否有共同的实行行为,从这个案件来看,虽然选手认为是共同实行,但是按照本人的观点来看,认定为共同实行也很困难。

接下来要考虑是否是共犯。本案很清楚不可能是教唆犯,只有一个可能,即是否是帮助犯?从整个事件来看,通俗讲因果的共犯论,不论教唆也好,帮助也好,都是通过正犯的行为导致了结果的发生。既然共犯是违法形态,只要两个人的行为都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而且因果关系不是独立进行的,那就表示运输毒品行为的结果或危害要归属他们两个人的行为。认定共同犯罪就是为了说明马天龙要对结果负责,负责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要不要负刑事责任,其前提是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是结果发生的原因。因此在分析共同犯罪的时候,要以正犯为中心去分析,如果是共同正犯,那要讨论共同犯罪这条线,如果只有一个正犯,要分析其他人的行为是否是教唆行为或者帮助行为,正犯的行为造成的结果有没有固定的因果性和新的因果关系。

本案用到了从属性理论,如果用四要件,这个案件不太好分析。按照限制从属性理论,王小虎的行为客观上是运输毒品,其行为必然违法,即使他没有达到责任认定年龄,那也只是没有犯罪责任,客观上讲依然是违法。既然他的行为违法,那就具备从属性的条件。该题的辩论中发现几个问题,我们用通俗的理论讲共同犯罪的时候,不是以正犯为中心去讲,而是笼统地讲共同犯罪的违法性。几乎所有的选手都在论证马天龙构成运输毒品罪的时候,都提出他们有共同运输毒品的行为。实际上对二人的行为应该区分判断,没有必要笼统地表述成一样的行为。运输毒品的正犯是王小虎,马天龙不是运输毒品的正犯,他的行为和危害后果的产生是一种心理上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给王小虎壮胆。另外还有一点,有的选手习惯从总体上讲其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综合判断不是犯罪成立的要素。

共同犯罪的这个案例,实际上可以说是对传统的共同犯罪理论的理解的一个矫正。如果用传统的共同犯罪理论分析,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求达到法定年龄,没有达到法定年龄就不是共同犯罪,本案中马天龙本人没有实施实行行为,没有定罪的依据,很容易得出无罪的结论。如果控方对德日的共同犯罪理论有一定了解,知道共同犯罪是违法形态,那么论辩中控方会很主动,而且能运用多种理论讲的很清楚。

下载全国十佳公诉人考试试题资料(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十佳公诉人考试试题资料(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校考试试题资料 (全)

    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

    党课考试试题与答案、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党员的党龄从(C)算起 A、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 B、党委审批通过之日 C、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B)在上海举行......

    预备党员培训考试模拟试题资料

    预备党员培训模拟试题一、选择题 1、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 B 。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2、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 A 。 A.共产主义 B.社会主义 C.理想主义 D.有中国特......

    理赔员考试资料试题集锦

    理赔员测试专业类(车险理算核赔二) 总共47题共100分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20分) 1. 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对于情形复杂......

    2018年中医学考试资料带试题

    中公医考专家们就真题中出现的关于“脏腑关系之心脏”中的相关考点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期望帮助考生掌握中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表里关系的脏腑是......

    资料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0226

    工程项目资料管理培训课程考试试题 姓名:得分: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1、基建文件主要应由( A )单位负责收集整理 A、建设 B、设计 C、施工 D、监理 2、《建设工程资料管理规......

    2012年党课考试试题及答案资料

    2012年党课考试试题及答案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党员的党龄从(C)算起 A、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 B、党委审批通过之日 C、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 2、孙中山领导的......

    2012年党课考试试题及答案资料

    2012年党课考试试题及答案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党员的党龄从(C)算起 A、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 B、党委审批通过之日 C、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 2、孙中山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