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学校讲座1
宁江区实验中学家长学校讲座2
谈家庭教育 赵银元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首先,让我代表学校及全体教职工,对各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我校参加家长会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行动表示衷心地感谢。
人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党和政府专门为教育事业制订了一系列法规、政策,确保教育工作规范化,以法律的形式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因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不同,总人口众多、经济相对滞后等,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有限,仍然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全世界进入计算机网络化。从全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看,凡是重视教育的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如日本、新加坡等,特别是日本,„„。另外从世界的亿万富翁看,都是知识型人才,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知识,加上智力,就能创造出财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是因为搞电脑的微软开发,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世界首富,拥有数百亿资产。从这些可以看出,教育和知识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要重视子女的教育,使子女尽可能的多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好人。要把学生教育好,我认为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有机合作,共同努力。因此
下面谈一谈家庭教育。
教育主要由学校这个专门机构来实施,但家庭教育不能因此而削弱,家庭教育是与家庭同时产生的,它作为一种独立教育形势先于学校教育,同时也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我国宪法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教育子女不仅是履行固有的天职,而切实履行社会职责,父母应通过家庭教育,使子女受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使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所以,家庭教育具有早期优势,是奠基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生在学校学习,接受学校教育时,仍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事,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在教育学生这个问题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型人才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优越地位,无论就业还是报酬都说明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重视。因此,众多家长都为培养教育子女煞费苦心,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的家长更是“望子成龙”心切。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从小学念到大学,读硕士、攻博士,出国“留洋”,成为栋梁之材,为此不少家长不惜花大价钱为孩子选学校,重金请“家教”,让孩子参加这个班、那个班;有的家长虽然感到孩子“学业无望”,但也希望他们学成一门手艺,挣钱当大款,至少也能自食其力,不让家长操心,有的家长则恨铁不成钢,打骂成便饭,看到子女学习成绩差、淘气,不是从正面教育,真正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如有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几年级几班,班主任是谁,更谈不上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孩子的思想状况),而是“气不打一处来”,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拳脚、棍棒,使孩子终日心惊肉跳,诚惶诚恐,不知所措。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成才”?这个问题不仅是家长们的一块“心病”和日常话题,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议题。培养孩子成才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指培养人的艰巨和繁重。从纵向看,人从胎儿到成人,要经过几十年的培养教育,甚至终生要受教育;从横向看,人从小到大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但要接受各类文化科学知识教育,还要接受思想、品德、精神文明教育。因此,可以说人的“成才”需要经过全方位的培养教育。下面就家庭教育谈以下几点:
1、要搞好家庭教育,就要真正了解孩子,关心孩子,这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然而,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不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做一个好人。但这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分之一,要教育好学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跟上。现在,有一些家长都以自己忙为理由,很少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只知道孩子吃完饭上学去了,却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或校外干什么,对孩子的学习和其它行为也不了解,这不能不说是家长的失职。
对孩子全面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了如指掌,而且要对孩子在外面的表现全面掌握。这需要家长做大量的细致工作,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留意孩子的书包、笔记,经常与之谈心,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要求,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给孩 2
子以帮助和指导,引导孩子健康发展,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2、要搞好家庭教育,就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对一个学生来说,其成长过程必然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教育专家认真分析了现代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后指出,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十分重要。那么,什么是家庭环境呢?所谓家庭环境是指对学生(子女)成长目标产生影响的、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总和。其中主要包括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成员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父母的示范效应、家庭氛围状况及家庭条件状况等因素。学生的成长目标一般认为是:注重在不断接受教育过程中全面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全面发展具体讲就是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成为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体魄和心智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社会所必需的人,这样便是实现了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孩子出生以后,在与外部世界的密切接触中,他们的心理活动也逐渐丰富和复杂起来,尤其是家庭的一切,包括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家庭的陈设布置等都给孩子留下最初也是最难忘的印象。显然,家庭便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使他们的启蒙老师,在孩子以后的成长中,更是由于经常不断受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将不同程度打上家庭的烙印。所以,家长要有良好的教育观念,自觉履行改造教育子女的职责,把子女教育视为应尽的义务,并能诱导子女正确做人,努力提高子女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鼓励子女勇于吃苦,勤奋上进和全面发展。同时要有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切忌简单粗暴。除此之外,还要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许多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体贴,家庭气氛宽松、舒适,这样的环境将使子女心情愉快,性格开朗,热情活泼,学习高效。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为子女的教育和成长不断地优化家庭教育的环境,以保证子女能迅速成长。
3、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父母的示范效应,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和家庭环境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政治表现、工作态度、兴趣爱好、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生活方式,甚至走路的姿态,都可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也正是这样,如有些做父母的,虽然他们也经常跟孩子讲学习多么重要,读书多么重要,可他们平时谁也不看书,3
冬天晚上在家看电视,夏天晚上到街上聊天、下棋、玩麻将,看到孩子在身边看他们玩时,马上就板起脸来问:“你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做完作业就快去复习别的,走吧!”孩子说:“我再看一会儿。”“看这有什么用?快走!一会儿回家我检查你的作业,写得不好我可打你。”迫于压力,孩子是回家了,可你想他能学习好吗?你说读书有用,可孩子没见你摸过书本,你说打扑克没有用,可你却天天打,为什么家长老干没用的事?日久天长,孩子没有听进关于读书有用的道理,却懂得了打扑克太有乐趣了。还有些家长,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说话不注意分寸和影响,对孩子的成长、进步起到了阻碍作用,如有的父母很关心孩子的思想进步,要求孩子争取早日加入少先队。可在家里和朋友一起谈话时又说:“入党入团有什么用?党不党一样升级,团不团都拿钱,我才不入呢。”类似这样的话,孩子自然要想想,有时甚至还把家长的这些话带到学校讲给同学听,扩大了影响面。由此可见,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谈话、做事,一定要注意分寸和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自我形象、威信尊严、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语言风格、行为习惯等特征在子女的心目中往往是神圣的,因此,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子女常常通过模仿、潜移默化过程接受这种效应。如果家长自身素养较高,为人诚实、工作勤奋、谈吐文雅、处事得体,那么对子女将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父母的示范效应本身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家长要能主动的、有意的发挥示范作用,其对子女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意培养子女形成健康的心理。培养孩子成才不但需要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更重要的事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了,才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克服困难毅力,把握自我的能力,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达到人生某一目标的坚定信念。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成才的前提。
那么怎样培养子女形成健康的心理呢?首先是家庭的影响和教育。
第一,家庭要和睦。和睦、幸福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轻松、甜蜜、融洽的精神氛围,是孩子在无忧无虑的和谐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一个经常吵嚷打闹、不尊老爱幼、四分五裂的家庭,孩子的心灵必然受到严重的创伤,心里不会达到健康。
第二,父母要做表率。通过实践观察证明,凡是父母爱学习、肯钻研的,孩子一般地也会专心致志的学习;父母贪玩,不喜欢学习的,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就 4
差,因此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好表率。
第三,对孩子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苛求过度,更不能斥责打骂。有的家长迷信“棍棒出人才”,整天对孩子没有好脸,孩子成绩差一些,不是训就是打,殊不知,这样会使孩子心理老处于紧张害怕的状态,根本激发不出孩子的想象力。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你叫这样他偏不这样,有意和父母对着干,逼得紧了便逃出家门,流落社会上,变得更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另外,对孩子也不能无原则的溺爱。溺爱过分的孩子,一种是产生优越感,长大会目中无人,不合群;一种是产生依赖感,成长中缺少创造能力;一种是心里脆弱,经受不了艰难曲折的打击„„,事实证明,过分溺爱、过分苛求或频繁的斥责打骂都难以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需要对孩子从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很多,比如:给孩子以足够的慈爱;鼓励孩子去面对适合于他年龄的新事物和新需要;对孩子的成就给予称赞和勉励;灌输正直、正义、积极、勇敢、顽强、友爱、互助等正面的思想,从日常生活琐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久而久之经过长期教育、熏陶,孩子健康的心理因素就会形成。
由家庭教育打基础,使幼苗茁壮成长;由学校在成长期精心培植,使之更好成熟;由优良的社会风气做滋养,使之营养更充分、更全面。特别重要的是,子女应增强自身修养,自我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动力,增强抗病的免疫力。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加强修炼与父母、师长的精心培养教育,相信所有的子女、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心理健康,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二篇:家长学校讲座
家长会学习材料之之六
孩子脑子不笨,为何学习不好?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功课,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特别是有些孩子智力正
常,脑子不笨,学习也很努力,可无论家长、老师怎么教,他们的成绩也上不来。这些孩子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其父母为此更是着急。根据现代教育工作者研究发现,这些儿童与其他儿童在智力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这些孩子存有学习障碍,教育心理学称这样的孩子为“学习障碍儿童”。
学习障碍一词是1963年美国柯克最早提出的,近几年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热点。学习障碍儿童,一般说,他们的智力正常,但学习水平偏低,他们在学习能力方面达不到其本身年龄应有的水平。在这些儿童中并不包括由于视、听、动作障碍和智力落后或环境不利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儿童。据有关资料显示,学习障碍儿童在美国、西欧、日本、台湾等地的发生率为4、7%——15%;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发生率为14%,其中城市高于农村。由此看来,有这么多的儿童存在着学习障碍,无疑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带来学生的压力。因此说,着力研究和解决学习障碍总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们在形容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时发现,除了智力正常和学习困难是共同特点外,他们并没有行为上的共同模式。学习障碍儿童的日常表现不一,有的活动异常,易冲动,走路似小跑,吃饭狼吞虎咽;与其谈话,要么走神,要么跑题;上课坐不住,常离位说话。有的不爱活动,遇事退缩,对集体活动的反应焦虑、恐惧;有的存在注意障碍,注意范围狭窄,专门注意那些常人不注意的地方,或注意涣散,不易集中。这些孩子在学习能力上的表现也是各式各样。有的存在语言障碍,对语言信息的刺激反应迟钝,常因不能理解父母、老师的讲解,而被指责为“上课不听讲”;有的存在语言表达障碍,虽能听懂,但不能表达,他们比同龄儿童说话晚,即所谓的“语迟”;有的在书写方面存在障碍,经常把数或词语的顺序弄颠倒,如把“93”写成“39”,把“长江”写成“江长”,或把字形方向弄反,如把“P”写成“q”,而且屡教不犯;有的存在阅读障碍,阅读时落词落字,或是添词加字;有的发音不清晰,不能正确表达思想。在情绪方面,有的伴随焦虑或抑郁,他们常表现为固执、不顺从、易怒等倾向。在人际关系方面,有的有明显自闭症或多动症的某些表现。
我们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表现特征不能一一列举,作为学习障碍儿童也并不是个个都具有上述的所有特征,他们可能是一项或几项特征表现得比较明显。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某个孩子有着上述的一两种表现,也不能断定这个孩子是学习障碍儿童,甚至也不能说这个孩子有什么问题。
那么怎样确定一个孩子是否有学习障碍问题呢?一般说来有三条标准:一是不一致标准,这是说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在心智能力的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潜在的学习能力强,而学习效果差;二是排他性标准,即排除有上述表现的孩子是由于智力因素或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三是特殊教育标准,即这样的孩子如果借助特殊教育的教材可以学好。旭果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学习障碍儿童,用以上标准又无法操作,不妨先用下面的方法检查一下:(1)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是长期的、持久的,还是暂时的、间断的;孩子遇到的学习困难经过努力是否能够克服。(2)
孩子的视力、听力有无问题,智力发展是否正常。(3)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方法上是否妥当;家
长、老师调整方法后孩子的学习善是否有变化。经过这样的检查,家长如果感到孩子有可能是学习障碍问题,就应找心里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只有经医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才能确定孩子是否为学习障碍儿童。作为家长切不可听信那种随意给孩子扣上“学习障碍儿童”帽子的不负责的说法。
“学习障碍”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指导和教育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召开了“世界特殊教育大会”,提出了全纳性教育思想,强调要为学习障碍儿童服务,要让学习障碍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却是不乐观的。他们大多数仍在普通学校中学习,由于学习不好而被当成包袱,直接影响了这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呼吁:要给每个学习障碍儿童以特殊的关怀和照顾,要根据每个学习障碍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以肯体的指导和帮助,以使这样的儿童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以迎接他们美好的未来。
对孩子怎样才算严
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家庭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但不是任何内容、任何形式的“严”都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怎样严格要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严而有理 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合乎情理,切忌滥用家长的权威。
二、严而有方 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三、严而有度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个性差异把握好尺度,切忌随心所
欲或脱离实际地过高要求。
四、严而有据 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让孩子明白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五、严而有序 父母对子女的要求,要由低到高,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近到远,循序渐
进,逐步强化,切忌急转弯走捷径。
六、严而有恒 教育孩子要自始至终,坚持不懈,切忌时紧时松,忽冷忽热,更不能朝令夕
改。
古城中学政教处
第三篇:家长学校讲座
家长学校讲座
欣赏孩子
各位家长:
晚上好!今天我们坐下来聊一聊,关于“欣赏孩子”这个话题。为什么会想到这个主题呢?一段时间来,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特别喜欢管别人。要做大。管爸爸、管妈妈、管爷爷、管奶奶。管了家里的、还管学校里的。批评、教育他人头头是道。对别人马克思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好象在他心中,别人样样都不行,自我感觉十分好。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孩子骄傲自大的不良态度,同时,不恰当的批评指责还会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人格发展,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欣赏同伴,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今天,请允许我以一个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谈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一点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请指正。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以后,许多人纷纷向罗斯福的母亲祝福。罗斯福的母亲平静地对众人说,我有两个儿子,他们都很优秀。人们忙问,你还有一个儿子现在做什么?罗母指着窗外说,他正在地里挖红薯。我这个儿子勤劳、肯干,在我看来,他是最优秀的。
当选总统的儿子,母亲欣赏。勤劳肯干的挖红薯的儿子,母亲也欣赏。多一把尺子,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值得欣赏的东西:闪光的道德,超常的智力,淳朴的人情,善良的性格„„
与罗母相比,中国的家庭教育常常是挑错的的教育、批评的教育,缺乏对生命的激励。《扬子晚报》的一份调查表明,43。8%的家长很少表扬自己的孩子,家长们普遍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有43%的家长常为自己的孩子不象别人的孩子那样好而烦恼。家长多一份挑剔,少一份呵护。最终结出的苦果只能是孩子信心的丧失、意志的脆弱、活力的减少。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的到别人的赞赏》”欣赏,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胸襟博大、灵魂崇高的凸现。欣赏,既是为人之道,又是育人之道。
一、永远的欣赏孩子,关键在于调整心态,变换视角,选择尺子。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独特之处,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育家陶行知的译名学生,在保育院是个孩子王。进学校后,一次,陶行知看到他正用土块砸另一个同学,当即予以制止。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来一趟。放学后,陶行知见到这个同学已经在门口等他,便请了他进了办公室。陶行知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当这位同学用诧异的目光盯着陶行知时,陶行知又掏出了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砸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你快砸那位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说明你富有同情心、有正义感,应该奖励你!”面对此情此景,这位同学“哇‘的一声哭了:“陶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对他采取这种方式。“此时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说:”为你能正确认识错误,在奖你一块,现在,我的糖已经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对问题孩子,陶行知尚能发现他身上的众多优点,更何况今天那些天资聪明、要求上进的孩子?左翼个永远的欣赏者,在孩子心灵的我土上播撒美的春雨,送上缕缕爱的清风,催生颗颗希望的种子,这是家长最大的成就。
二、家长言传身教,做欣赏的榜样。
放学的时间早过了,家长们一个个进来接孩子,写得快的孩子被接走了,园园和佳佳得留下来,完成后才能回家。“就差两行了,园园,快写,你看你还磨蹭......”家长的不耐烦情绪传染给了孩子,只见园园紧锁着眉头,刚一落笔,“哎呀,这里写错了,这么笨,连个1都不会写。”听了这句话,园园那握着笔的小手松了下来,小脸上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他写了一笔,咬着笔头,看看妈妈,“还看我,快写啊,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写好了,就你最慢。”园园委屈了,他写不下去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活动室的另一角,佳佳也不定心了,“佳佳,别的小朋友都走了,你最想干什么?”妈妈问。“我也想走。”佳佳撅着小嘴。“对,现在是该回家了,不过,今天你写的1字妈妈越看越喜欢,就象金箍棒那样又直又神气,你看,握着笔笔直地稍倾斜往下一竖就成了,妈妈也想写了。”此时的佳佳在妈妈的激励下手舞足蹈起来,“佳佳,我们把剩余的两排金箍棒写完,就可以开个金箍棒展览会了,你说对吗?”孩子乐了,短暂放松后,有认真地写起来了。有几个1稍微弯曲了一点,他都急着改过来。下班前,望着两对母子离去的身影,我想了很多很多。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他这方面不行,其他方面就可能比别人强,即使是最完美的人也有缺点,最差劲的人也有优点。为人父母,都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能将所有的人看作一个人,更不能用千篇一律的尺寸去衡量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只要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带着审美的心情去看待每一位孩子,就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发现“美”。
赏识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园园和佳佳,妈妈都爱,然而,两位妈妈的爱的教育是不可而喻的。佳佳既学会写“1”,又品尝到了“我能行”的成功感;而园园呢,在这种爱的教育下,恐怕连开始能写好的“1”都怕写了。
孩子们渴望大人的尊重与理解。因此,对孩子要多表扬,给他们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赏识教育需家长全身心地投入,找到最能激起孩子思想的火种,用鼓励、夸奖、赞美的语言行动撩拨孩子幼小的心弦。真诚的赞扬和欣赏能扶平孩子心灵的创伤,让他们摆脱自卑,树立自信。潜移默化之中,孩子也学会了去欣赏同伴的优点,并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
欣赏孩子也是一种境界。在这方面,名人的作为就是一面明镜。一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四处打听,机警周折,找到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肯定与欣赏:“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受到姑母的新后欣喜若狂,他本事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写小说的,由于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创作的火焰,朝晖了自信和人生目标,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下去,最终成为具有国际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欣赏是理解的延伸,是一种激励的本领,是一种无穷的力量,制造的是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他排除了误解和不信任,情话他人,升华自我。欣赏他人,需要具有一种宽广的胸襟和无私的勇气,我讲的第三点是
三、激励启发,引导孩子欣赏同伴。
现在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耻于人下,不把别人的成绩看成是自己的奋斗目标,而首先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学校语文之星考试。放学到家,家长很想从孩子口中了解孩子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你考了几分?” “90分”
“最高几分?” “不知道?”
“哪些同学成绩比你好?”
“恩”沉默。家长报出几个曾经听到过的名字,” “他,比我差,她没我好。”“他,我不知道,你怎么有那么多问题,拿老师的点名册看一看就好了,上面都有。每次都登记”
“你怎么不跟好的比比,眼睛总和更差的看齐”家长的已经怒气冲天,一个耳光从天而降。
饭桌上,与孩子交流学校见闻,发现讲的都是谁与谁打架,抓到行为规范扣分的人。报告了老师。孩子用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用显微镜看自己的缺点。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将心比心”,告诉孩子当挑错的阴影笼罩自己心头时,应该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是我处在对方位置上,听到幸灾乐祸的告状声,心中将作可感受?通过这些引导,学生很容易在情感上得以体验,自然心地就会善良起来,许多杂念、邪念、恶念就会被自己抑制了。
青少年时期,同伴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对人格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这时儿童的友谊开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有了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分享与欣赏同伴的进步和成功,不仅有助于自身心理健康发展,也是融洽伙伴关系,增进伙伴之间友谊的需要。要想让你的孩子受到同伴和教师的欢迎,必须学会赞扬和欣赏别人。当然这是真诚的赞扬和发自内心欣赏,不是成人世界里阿谀奉承。
当然欣赏不等同于泛泛的表扬,一味的糖衣炮弹也会将我们的孩子哄得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是。只要家长正确把握好欣赏的度,做到有张有弛,收放自如。孩子一定会健康、自信、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家长学校讲座教案
家长学校讲座教案—“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安全警示教育
课题:“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安全警示教育 执教:徐宏魁 授课内容:
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
父母的天职有四:生育、養育、保育、教育。
自从孩子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进校园,我们家长的肩上就多了一副沉甸甸的教育孩子的重担。不论孩子教育得怎样、长大做什么,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注意安全是最重要的。活泼、开朗、贪玩是本性,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最近以来,全国学生伤亡人数呈上升趋势,原因之一是青少年学生安全意识差,家长对子女的安全教育和监管不到位,甚至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学校、家庭安全警钟常鸣的有:游泳安全、流行性疫情防控、交通安全、楼舍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毒品安全、地质灾害等九大安全隐患。
1、私自下河游泳安全
(1)省教育厅《关于近期发生两起中小学生到水库边游玩溺水死亡的情况通报》。
(2)2009年11月5日,我校在公园口体育场召开“2009年田径运动会”,为加强家校联系,进一步明确学生监管要求和责任,学校于11月3~4日,就一至六年级未参加运动会的学生,通过:(1)“家校通”信息平台,给全体学生家长发送了运动会期间安全监管与接送的短信通知;(2)印发书面通知,并由学生家长签阅回执存档(附后)二种方式告知家长。
11月5日下午,五(4)班范超斌谎言其父亲说,到同学家玩,范超斌即与同班同学袁翔函到水西河流域的河里捞鱼,先是在河边捞,后越走越深,范超斌在前不慎滑倒落水,恰巧冬泳队王晓俊(市公安刑警三中队干警)在附近河中游泳,见状奋勇捞救,才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范超斌被救起后,不敢回家,就到袁翔函家中换了袁翔函穿的衣服后才回家。
第二天(11月6日),学校知情后立即通知范超斌、袁翔函二位学生的家长到学校,告诉实情,讲清事情的危险性,教育、监管的重要性,要求家长今后要 加强对自己子女的监管和教育。
虽然学校安全工作三令五申强调,小学生不得私自下水游泳,不得擅自到水边游玩,作为安全工作的校纪校规进行规范,但是安全工作还存在家长监管教育脱节情况,小学生私自下水游泳和擅自到水边游玩的现象时有发生。
2、流行性疫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控
趋势:输入-本土,大城市-小城市,聚集性病例增多,到9 月10 日止我省有322例,聚集性8起,学校6起企业2起,青少年儿童居多。
河南省新安县第三高级中学在8月30日确诊甲流病例80人后,9月1日又新增确诊病例29人。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甲型H1N1流感流感病毒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这种新型变异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主要症状: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与其他流感症状类似,主要表现为发烧、咳嗽、咽喉痛肌肉痛和疲倦,有些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眼睛发红、头痛和流鼻涕等。
并发症:可以引起鼻窦炎、中耳炎及其它合并感染,严重者会引起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潜伏期:一般有1-7天的潜伏期。
传播途径: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呼吸道飞沫近距离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等途径传播。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概可以存活2小时左右。
易感者:大部分人缺乏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免疫力。
出现流感症状怎么办: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等,请及时去医院检查,排除甲型(H1N1)流感的可能。由于有些药物的最佳治疗期为发病72小时内,故不论儿童或成人,一旦出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症状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切忌盲目用药。
如何预防 :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勤于锻炼。2 尽量避免没洗干净手和不洁毛巾、纸巾等接触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毒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
(2)加强饮食卫生管理,病从口入,三无食品,饮食清淡,多吃炖煮,少吃烧烤类食品。
(3)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4)做好环境卫生,场所要做到通风、消毒,不随地吐痰。
(5)及时增减衣物,一般来说,外界气温下降10摄氏度,鼻黏膜抵御病毒的能力就明显下降。
(6)每天帮孩子测量体温,如果发烧生病,请留在家中不要上学,并及早到医院就诊,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必要是时应戴口罩。
3、交通安全
A、家长要提高监护意识和履行监护职责,子女有无骑摩托车的,无证驾驶的。特别提醒家长不要将摩托车、电动车交付给无驾驶证的子女驾驶,不要让12岁以下的孩子在道路上骑自行车;
B、家庭中开展一次讨论,坐什么车最安全。管好自家车。
C、学生往返乘车安全,不得乘坐“三无”车辆,严禁超载,马汶的上下车要遵守交通规则强调,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D、其中马汶生中午留校危害大,吃零食,乱跑。
E、接孩子的家长,把大门口堵了,车人拥挤,或到校内接孩子。从安全和习惯角度要求家长在门口的两边。
F、校门口是主要交通要道,要教育孩子一定要主要安全。
4、楼舍安全
徐墩中心小学„„11月12日上午,徐墩中心小学发生一起学生坠楼事件,要广泛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了解掌握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学生在课间休息等课外时间的安全管理,尤其要严禁学生攀爬栏杆、窗户等。
放学要教育孩子先回家,有事在外要给家长打电话。
“平安相伴,幸福相随——和谐家庭平安行动”。
各位学生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与熏陶,让我们共同发挥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为我们的学生、你的孩子健康成长尽我们共同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家长学校讲座材料
家长学校讲座材料
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自从您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学校的那一天起,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期待着他们能够成人、成才。也正是因为这份热切的期待,大家把关注的目光集中投向了学校。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大家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教育下可以成才,在老师的培养下可以成人。诚然,大家的想法没错,但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学校固然肩负着培养青少年的重任,但如果离开了作为家长的您——这个“第一任老师”的支持与配合,也是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因此,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配合学校育子(女)成才的观念,积极、主动的抓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学校教育相一致才行。那么有的家长可能要问:那我们怎样做才能与学校教育相一致呢?我们作为家长不仅要熟悉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如培养目标是什么、开些什么课程、对学生的品德、学习、纪律有些什么要求,校规、校纪有哪些规定,包括《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要了解,除此之外,学校在教育方面的措施,特别是家庭教育有关的措施,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主动配合。在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我还要建议大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一定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的思想。首先作为家长您对孩子的性格、思想、生活等各方面情况都非常熟悉,非常了解,只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就会很容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大家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孩子单纯地以教育对象的身份出现时,您的孩子只能占全校的400分之一,占班级的三十或五十分之
一、而在家庭中它却是你们的百分之百。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2、家长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意见。为了教育好学生,教师会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大多数家长会积极配合、互通信息、共同教育。但是,也有少数家长对老师反映的情况置若罔闻,甚至持怀疑态度,还有的家长讳疾忌医,对子女的缺点,总是袒护、包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都是对孩子教育不利的做法。为此,家长要努力与教师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3、对孩子的要求应与学校一致。学校教育是从德、智、体诸多方面相结合的,而有的家长在家另搞一套,使孩子无所适从。相当多的家长偏重智育,把孩子的学习安排得满满的,孩子成了学习的奴隶。有的家长给孩子灌输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如怎样发横财、怎样享受人生、夸大社会阴暗面等等,抵消学校正面教育效果。这种不一致的教育,将对孩子成长产生极恶劣的影响。因此,家校双方教育的一致性是双方配合的关键点。
作为学校,我们也非常愿意为您提供有关教育方面的一些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让我们孩子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的新方式
大家对新课程这个词汇的含义也许都不陌生,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而支撑这个平台的,既需要教师转变角色与教学行为,也需要家长转变角色与指导方式。作为家长,您应该是孩子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研究者,那么,今天我们就‘指导孩子学习的新方式’上为大家提供几点建议:
1、指导孩子自主学习。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家长怎样指导孩子自主学习呢? ①加强自主学习的过程指导。
要想让孩子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自主学习习惯,作为家长的我们应从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抓起,增强孩子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心。让孩子坚信“我不但能学,而且我要学会、会学、坚持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和学习结果几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在学习动机上家长应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制定自己认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消极地从事学习活动。在学习方法上,家长应引导孩子主动地对学习各个方面进行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采取有效措施是学习活动达到最优化,并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习时间上,家长应引导孩子制定可行性强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做到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计划行事,以更好地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结果上,家长应引导孩子积极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②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首先是要形成一个尊重学习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自主学习提供合适的条件,鼓励孩子多读书、会读书,才能使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博览群书,对增长孩子知识无疑是很重要的。孩子乐于多读书,同时要求孩子要有目的地读书。其次是把家长的表率作用、正确意见转化为孩子的自觉行动。无数成功的家教说明,教育绝不是不断重复的简单说教,它是环境的熏陶,是榜样的示范,是情感的感染,是心灵的呼唤。只要大家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勤于探索,敢于实践,乐于向上的会学习的好学生。
2、培养孩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①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基础和起点。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性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活动的起点和开端。因此,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会出于兴趣和好奇心,向家长提出各种问题。不管提问多么的幼稚或多么的难以回答,家长都应认真倾听。必须避免不屑回答、轻视、厌烦的态度。要认识到孩子的好奇心、兴趣是发展创新素质的重要心理因素,应该得到家长的保护和鼓励。家长还要指导、发展孩子的想像力。创新往往从想像开始,特别是创造性想像。每个孩子都有想像的天赋,家长要学会欣赏、正确评价孩子的想像,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
②指导孩子丰富信息储备。信息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材料。头脑中信息量的大小,关系到孩子创新思维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大众传媒不断扩大知识视野,广泛吸收信息。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家长不必担心孩子课外知识多了会影响课内知识的学习。关键在于是否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实孩子的头脑。孩子吸取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性吸收,一类是有意性吸收。无意性吸收是随机性的,遇到、听到、看到什么就吸收了,而有意吸收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小学生无意性吸收信息较多,有意性吸收信息较少,这就要靠家长多安排、多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培养孩子有意识吸收信息的习惯。家长要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尽可能准确地记忆知识信息,指导孩子养成通过文字积累资料的习惯。此外,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指导孩子有目的地通过电脑网络阅读、收集信息,特别是专题资料,这是一个更大的宝库,孩子感兴趣的重要资料应下载并不断分类整理,从而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
③转变指导孩子学习的方式。为了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家长应树立一种“我的孩子具有丰富的创造潜能”的观念,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发挥他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实现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向自主发现、主动探究的创作性学习转变,促进孩子的创新精神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为此,家长应转变指导孩子学习的方式,具体应作到以下几点:在指导内容上,家长应经常提出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鼓励孩子思考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避免仅仅传授现成的知识和结论。对于孩子发现的有创建性的问题和有创建性的方法,应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要解放孩子,首先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指导方法上,家长应采用发现指导法、问题解决法、探究法和研讨法等方法,激活孩子的思维,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也就是鼓励孩子敢想、敢说,对孩子那些表现出新颖性、独特性但又不乏幼稚可笑的想像萌芽,要悉心爱护,精心栽培,以使孩子能有更大的信心与勇气去想、去说、去做,并指导孩子记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在学习评价上,注重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面对学习过程中孩子的错误和失败,家长应有一颗宽容之心,在肯定其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孩子发现错误和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克服困难,继续探索。此外,家长还应重视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支持孩子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为孩子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为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提供必要的条件。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针对过去学校课程过分注重对学生心智的训练,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实践能力确定为学生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改变学生“手、脑”发展严重失衡的状态,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呢?
(1)、鼓励和支持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家长应与学校老师积极配合,在各项活动中,让孩子大胆实践,诱发出孩子那充满灵性的创造活力。但千万记住,帮助不是包办,家长的适时引导和有效帮助,是孩子在各项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其次,家庭中的具体问题,可以试着让年龄大些的孩子去解决。也就是说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更应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自己面对矛盾,体会困难,进而解决问题。家长退一步,尽量做一个旁观者和事后评论者,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处事能力。再次,指导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来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熟悉社会基本运作方式,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从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建立起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良好的公民意识。
(2)、多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俗话说,熟能生巧。熟就是反复实践,一个人不论要获得何种能力,都离不开多想、多做的实践过程。因此,家长应为孩子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一,支持孩子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支持孩子参加一两个兴趣小组,但不可贪多。参加后,要与辅导员建立联系,了解孩子参加活动的情况,认真对待每一项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第二,支持并指导孩子进行没有危险性的创新尝试。孩子在学习、游戏、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创新的想法并进行尝试。家长认真思考,做出判断,如果对孩子的身心没有危害性因素,应该给以支持并进行指导。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脑越用越灵,手越用越巧。世界上有许多奇思秒想,都是通过手变成现实的。劳动的人创造了世界,也造就了自己。手要从小锻炼它,它才会劳动,手要经常使用它,它才能变得灵巧;手要珍惜它,它才能创造奇迹。在家长的指导下,每个孩子都有会操作的双手。
3、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
家长对孩子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即对孩子人文知识和艺术修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和最持久的动力,是左右一个人如何成长的精神基石。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长此以往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人文精神,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情感智慧,进而达到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的目的。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呢?
(1)、用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孩子的饿人文素养。家长的文化修养是重要的家庭教育资源,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讲文化修养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化知识修养、审美修养、文化修养能力。文化知识修养既包括人文知识修养,有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修养。提高知识修养是终身的需要。提高知识修养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包括阅读书籍报刊、阅读网络资源。审美修养包括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等多方面的修养。在家庭生活中,言谈举止、服饰仪表、家居风格、兴趣爱好、饮食休闲无不反映出人的审美修养。外出旅游、探亲访友、工作学习过程中同样反映出人的审美修养。而这一切,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提高审美修养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读很多的审美书籍,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接受审美影响,并在生活实践中去体现、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比如,参观各种艺术展览,欣赏自然风光,画画写字,养花插花,注意居室装潢、家居布置,注意个人服装、个人修饰,注意文明言行等。文化修养能力是指人的文化修养的表现能力和不断提高文化修养的能力。我们希望家长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
(2)、在具体指导中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①家长要支持和监督孩子广泛阅读文学艺术作品。让孩子在文学修养中增加对人类和社会的认识,丰富自己的情感生活。指导孩子尽量广泛地涉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最为节省和便捷的自我教育途径。②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家长应该经常带领孩子到户外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欣赏大自然的莫测与壮美,感受大自然的恩惠与赐予,其实也是最深刻的自我认知与最纯粹的精神陶冶。另外,亲历高山大川,探访古迹名胜,也是一种接受文化的浸润与历史的洗礼的方式,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读”与“行”中,完成的正是一个人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