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天堂里特有的模式

时间:2019-05-15 07:2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平天堂里特有的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平天堂里特有的模式》。

第一篇:公平天堂里特有的模式

公平——“天堂”里特有的模式

——论“杭州图书馆不拒绝乞丐入馆”

陶钢

2012-12-17 15:02:40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5期

【英文标题】The Special Model of Equity in Heaven: on “Beggars are Allowed to Enter Hangzhou Library”

【作者简介】陶钢,女,1958年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郑州450002)。

【内容提要】 文章通过一则微博“杭州图书馆不拒乞丐入馆”而引发的热议,阐述图书馆界多年来对读者实行免费开放的制度,这其中不乏乞丐和拾荒者。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国内外很多图书馆对弱势群体在制度上的人文关怀,并提出对于当今现象的反思,不仅仅是图书馆人需要反思,国民也需要反思。

According to the debate from a microblog entitled “Hangzhou Library Claims No Objection to the Admission of Beggar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free admission to all readers in libraries, which include beggars and scavengers.The author enumerates a number of policies for disadvantaged social groups in many libraries home and abroad that shows humanistic care for the people, Moreover, puts forward some introspection on the current phenomenon, including not only librarians, but also the whole nation as well.【关 键 词】公平/模式/图书馆fairness/mode/library

随着一则“杭州图书馆不拒乞丐入馆”的微博引发热议,让图书馆行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这句话被发上微博,短短1个小时内就被转发了10 000多次,仅评论就达到2 400多条,不少博友赞这位馆长有北大遗风。此言出自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之口。这一句来自“天堂”里的言语,引起了网络上那么强烈的轰动。在图书馆工作了30年的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忙,事由即来自这条微博:“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杭州图书馆也因此被誉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一夜之间,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迅速成为舆论的焦点。他的原话其实是“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换个区域”。虽然原话不如网络版给力,但却依旧让很多人推崇不已。公平——“天堂”里的固有模式

曾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著名诗人、“作家中的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1.1 杭州“天堂”里的模式

其实早在2008年10月份,杭州图书馆的新馆建成开放,有媒体采访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到图书馆免费、公平时,褚树青做了以上回应。而就是这句两年多以前说过的话,在最近通过一位网友微博上旧事重提后,引发了大家的反响和轰动。

杭州图书馆新馆在国内赫赫有名,数项排名第一。但是,免费开放的做法早已有之。杭州图书馆于2003年在全国同行中首先推出免证阅览制度,任何人进杭州图书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此外,杭州图书馆还实行了全年开放制度,保证读者每一天都可以借阅书籍。同时为低收入者、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优惠措施。杭州市委市政府给图书馆确定的性质是: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在图书馆里,阅览图书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没有任何费用,而且不需要押金。即使是借阅读书,也仅仅出示一张市民卡就能办理。自2003年就实行零门槛开放多年的杭州图书馆,一直以来保持着一个自豪的数据:图书丢失率远低于西方国家0.5%的平均水平。

虽然有如此好的骄人成绩,但褚树青却谦虚地说:“我们的一些做法,都是向珠三角图书馆学的。泛珠三角的图书馆群在全国的影响很大。深圳是全国首个提出建设图书馆城的城市,广州市的图书馆建设得非常好,佛山、中山图书馆的总馆、分馆模式也相当好。深圳公共图书馆研究院的成立,在全国绝无仅有。”[1]他这一连串的举例,让我们业内人士和外界人士对诸多图书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很多的图书馆都能做到像杭州图书馆做到的“免证阅览制度,任何人进图书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

1.2 对“天堂”里模式的反思

对于外界,可能大家觉得突然碰到“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这一话题以后,感觉似乎这个题目很新颖。其实,作为公共图书馆,无论是杭州图书馆,还是其他城市图书馆,都在一直这么做着。

既然国内的很多图书馆也都在这么做着,但为什么大家对图书馆的开放制度这么不了解?这才是需要我们图书馆人反思的,也是值得我们的国民反思的,而不是对图书馆原有的、固有的、多年制定的“杭州市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这个制度的反思。这也只能说明,图书馆人对于我们自己的制度宣传不到位,还说明国人对于图书馆的淡漠,对于阅读的淡漠,对于学习的淡漠。国民的确对于图书馆的理解太过狭隘,这需要图书馆人去努力改变这种看法。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没有去过现在的图书馆了,所以对现在图书馆的现状相当的不了解,这才有了一条微博“杭州市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而引发的轰动效应。

1.3 来自“天堂”里的声音

作为图书馆人,很多馆长、专家、学者抑或普通的馆员,还有国外的图书馆界人士,在图书馆工作时间长了,都有他们自己经典的语言,都有他们自己对图书馆的理解。如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这样说:“无论是一个儒者,或者是一个丐者,只要走进来都是读者”;“命运的选择是个人不能决定的,但是图书馆的服务,对所有人群是不区分职业的”;他还常说:“马克思能在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免费读书,中国图书馆为什么就不能免费为公众服务?”[2]

又如学者程焕文,自1998年出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以后,中山大学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和所有公用计算机终端就一直实行全免费使用。他是这么对校领导讲的:如果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收费的话,恰恰是对贫困学生的严重歧视和不公平,于心何忍?于是中山大学图书馆的电脑终端免费服务持续至今。办好图书馆,实现免费服务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善待。善待学生,是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核心理念之一。程馆长的服务理念也是相当超前。

还如专家程亚男,她撰写的《流动的风景——图书馆之旅》一书,尽显一种公共、公开、平等、自由、免费、共享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她游历了各国图书馆后认为,深圳的大多数图书馆硬件条件很好,如中心图书馆投资了8亿元,堪比世界发达国家的图书馆,然而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还没有国外做得那么细致。深圳市真正拥有借书证的人口比例,远远低于海外。她列举了台湾的图书馆,他们的工作人员会挨家挨户打电话要求居民来图书馆办理图书证,他们还会在读者顺手处放上纸片和铅笔,方便读者;美国纽约皇后区图书馆提出“有困难,找图书馆”的口号,工作人员一天要接300个电话,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种信息咨询与服务;丹麦图书馆的儿童阅览室,让童话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程亚男最后意味深长地说:“深圳的图书馆建设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应加强服务意识,将有限的资源变成无限的服务。”[3]

杭州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刘丽东表示对“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这一微薄很惊讶,她一条经典的反问:“这也叫新闻吗?”道出了我们图书馆人一贯的做法和作风。诚哉斯言!既然是图书馆,就没有权利选择读者,而只能被读者选择。

很多图书馆人还这样认可:如果在“天堂”里因为身份问题看到其他人不满的眼神,实在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外来民工,包括这些我们认为的拾荒者到了图书馆,他能够走进来,本身就说明他没有对命运屈服,本身就说明他对命运充满希望。图书馆本是最能体现获得知识的自由,每个读者都可以得到图书馆的资源,免费——所有人都能获得,不管是百万富翁还是穷人。图书馆欢迎每一个人,不管你是长是幼,是贫是富,不管是美国公民,还是他国移民,或是游客,图书馆欢迎所有人。

爱德华兹最希望表达的理念就是建立一种由地方当局授权管理,由地方税收支出支持,因而对所有纳税人免费开放的真正的公共图书馆,使社会最底层人士真正有读书的场所。公平——“天堂”里特有的模式

平等服务是任何图书馆与生俱来的特性。早在1876年,芝加哥图书馆馆长普勒就曾在一篇题为《公共图书馆的起源与管理》一文中,对现代图书馆作了如下经典的诠释:“公共图书馆是依据国家法律建立的、是受地方税收与自愿捐赠支持的、是被当做公共信念管理的,每一位维护这个城市的市民都有平等地享有它的参考与流通服务的权利。”透过世界各国林林总总的图书馆法,阅读与服务的公平始终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这种公平也只能在图书馆加以实现。应该说,公平一直是图书馆人事业发展所追求的崇高价值。

2.1 国内外“天堂”里特有的模式

美国波士顿图书馆,是全美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就有很多无家可归者,有的桌子旁边有无家可归者在吃早餐,而另外的桌子上有无家可归者在看那儿报纸。美国图书馆的这一幕让人人见到都会很感慨,也很温暖。

杭州图书馆新馆对读者开放面积达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90%,在国内排名第一。这个开放的空间是很多人的精神乐园。来自陕西的农民工夏启东是这里的常客,来杭州打工之前他只上过初中,现在辗转于建筑工地和他收破烂的小区之间。他说,图书馆对于他们很重要,看着书,突然就觉得自己的未来有了希望。

同样对知识的渴求,同样的平等和尊重,也让这些民工和流浪汉在杭州图书馆感受到了无差别的温暖。这里的绝大多数读者对他们都投以善良和礼遇的目光。沙发、音乐、空调、书籍,杭州图书馆给予这些民工、乞丐和流浪汉的,不仅仅是舒适的环境、自由开放的氛围,更是体现了人性化的人文关怀。

2.2 人无我有,我骄傲

图书馆最能体现获得知识的自由,图书馆里的乞丐更是天堂里的“风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没有的这一道“风景”。

获得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公共福利面前,人人平等。当公共图书馆以及作为读者的我们,都能尊重和平等看待更多的乞丐与拾荒者进入,无论他们是来读书还是来休息,那将是一座城市文明的体现。杭州图书馆的经验是,那些拾荒者和流浪汉的素质一点都不差,他们经常会在看书前主动洗手,甚至有些人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都高。

杭州图书馆这样以政府事业单位身份,自2003年起就开始对包括乞丐在内的所有读者免费开放的善举,委实宣传太少。所以,当博友们听闻褚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这番令人感佩的告白,自然会心头一热。

作为读者,如果选择离开,那是读者个人的问题;作为图书馆,如果选择拒绝某些人进入,那就是公共福利面前的权利不平等。

公平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追求的目标,也是图书馆人的事业梦想。图书馆多年的服务改革从来也没动摇过追求公平服务这一核心理念,国内外学者就公平服务的探讨也日益深入,探索出了公平服务的各种模式,而不拒绝乞丐入馆这一规定就是其中一项特有的“天堂”中的模式[4]。

现今的图书馆,不仅提供知识,还会给人温暖和慰藉,这是图书馆额外的一种功能。图书馆人现在尤其重要的任务是拓宽图书馆这样一种功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没做到欢迎每一个人,起码可以从不拒绝每一个人开始”。这真正体现了图书馆的力量,是任何其他的行业和部门都不能做到的。这就是图书馆特有的模式。结语

图书馆服务的宗旨是它从诞生起就是服务所有人群,尤其是服务于社会底层的人群。原因是,一般来说,社会的上层,不存在读书困难或获取知识困难的问题。图书馆的存在,就是解决社会存在的某一部分人群没有办法方便或者快捷地获取知识和文化的问题。它主要服务于弱势群体的读者,也因此图书馆人不能拒绝这部分人的进入。只有他们的加入,才能真正体现图书馆知识的力量,才能够不浪费我们的资源。

唯有坚持图书馆信仰者,才能如此执著地维护用户自由、平等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正是因为积极践行图书馆理念、图书馆精神,才能始终把握住图书馆公益事业发展的方向,永不偏离轨道!

【参考文献】

[1]不拒绝乞丐入内读书杭州图书馆馆长成网络红人[OL].[2010-01-20].http://.[2]“史上最温暖图书馆——善待众生城市应有的雅量”[OL].[2010-01-21].http:///2011-01/21/content-610107.htm.[3]程亚男.公平:图书馆事业的价值追求[J].公共图书馆,2010(2):2.[4]刘学平.公共图书馆公平服务所蕴涵的法律价值[J].图书馆,2010(1):19-21.

第二篇:天堂里的妈妈

天堂里的妈妈

——为纪念好友母亲的生日而作

张春炎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妈妈!千言万语的祝福,却无法用语言表达。我想移动信号联通天堂,却不知道您的电话号码。

啊,妈妈!祝您生日快乐!阴阳相隔那么久呀,您在天堂还好吗?

啊,妈妈!

烛光中摇曳着您的身影,我想挽留您在桌边坐下!您含辛茹苦把我养大,英年早逝留下许多牵挂。

如今我想见您呀,却不知道天堂究竟在哪?

如今我想报答呀,熬了一碗鸡汤,却不知道您是否能够喝下?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妈妈!千言万语的祝福,却无法用语言表达。我想移动信号联通天堂,却不知道您的电话号码。

啊,妈妈!天堂里的妈妈。祝您生日快乐,您能听到我的祝福吗?

啊,妈妈!

望着您的遗像我眼里噙着泪花,梦萦魂牵我对您无限牵挂。您在人间吃了那么多的苦,到了天堂就歇歇手好吗? 当您孤单时请不要害怕,我会在梦里陪伴您老人家。当您寒冷的时候请记得照顾自己,因为我无法为您披上御寒的衣褂。

啊,妈妈,天堂里的妈妈,您知道吗?

发表于《歌词作家》

2010、12

第三篇:写给天堂里的妈妈

写给天堂里的妈妈

亲爱的妈妈:

您好吗?好久没有梦到您了,您在天堂里一定过得开心快乐!屈指算起来您离开我237天了,每每看到牵手走过的对对老人,我就会想起您,每每看到商场或街中挽着走路的母女,那时的我都会定睛地看上一会儿,想您了,想您离去得太快,想与您一起走过的不凡日子„„转眼又要到“母亲节”了。

前天在《新文化报》上看到明星发起的一个活动,叫做写给妈妈的信,当时我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落下来,我努力地忍住不让别人看到我的泪光。这个夜里,我独自一人在这静静的空间里给您写上一封信,我知道这也是一封再也无法传送的信。

刚刚在相册里翻看和您一起的照片,眼泪不停地流下来,这个“母亲节”我再也不能给您过了,您再也不能穿上我给你买的新衣,至此我们永世相隔。我也就成了没有妈妈的孩子„„

人说,父母和子女都是前世的缘分,我成了您的女儿是我最大的幸福,如果没有您,我也许活不到现在,如果没有您的庇佑,我会成为一个残缺的孩子,那些点滴的岁月里我们相依相偎着,我难过的时候您会陪着我,我害怕的时候

您会陪着我,长大后,您还是一样地关心着我,晚班时您会打着手电来接我„„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您的呵护下度过。

想您了,亲爱的妈妈,您在天堂里一定要快乐!

第四篇:天堂里的小提琴读后感

天堂里的小提琴读后感 其一

故事发生在二战末期的德国,从开始到结束它都笼罩着一层黑白的色调:落魄的小提琴家,残忍的纳粹,被压迫至行尸走肉的犹太囚徒。当无奈与悲惨相遇,罪恶与麻木并行,整个世界就像是落入暗无天日的炼狱。人性泯灭了,于是,那把演奏巴赫的小提琴成了救世唯一的金色光芒。

很多评论家都把文中的“小提琴”理解为“拷问与救赎”。因为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一位年轻的小提琴家凯嘞尔突然被一位长官唤到犹太集中营,给几十个当做实验品的犹太人表演四场小提琴独奏,来测试古典音乐是否能够从新唤起这些麻木僵死灵魂的求生意识的故事。于是,“小提琴”顺理成章的变成了“救赎”的象征。但是,我依旧固执的认为:“求助”才是小提琴真正的寓意。

先不论主人公凯嘞尔有着严重的求助心里(因为文中大段大段关于他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已经可以证明这一点)。仅仅从纳粹长官与犹太囚徒来说,也可以认证这点。他们是两个极端:残忍的极端和麻木的极端。而这两个极端却又殊途同归的因为那把小提琴表现出微弱的求助心里。

还记得那个司令官对小提琴家说的:“在这些日子里,什么才算得上是正常的举止行为?”我相信当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是无奈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举起枪杀死几百名活人之后,他的心还能洁净如初。他只是被这一声声枪响吓的麻木了,当他为小提琴曲迟疑是否要杀死那些犹太人的时候,他一定在心底想上帝求助着,求助着毁掉那些可怕的阴霾。而狱中的犹太人大多数在读者眼里是麻木的,对死亡是毫无感觉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四天的演奏过后,当射杀他们的命令下来时,那个可怜的女囚格莱蕾的表情是平静的,哪怕被剥光衣服站在双手拿枪的纳粹中,她至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表情甚至带着一点点安详,直到最后死尸炉打开了,她不顾一切的冲了进去。对于这种行为,我想是便是因为小提琴曲带给她一种求救心里“求求你们让我自由!”而当她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可能之后,她便转为自我的求助“如果在这里得不到自由,那么就让我去另外一个世界与家人相会吧!”

文中小提琴拉的最多的一首曲子是巴赫的《恰空舞曲》这首曲子在几个转高音的地方确实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救赎情绪,但它的基调一直是凄婉的,像无数人轻轻的低语与呻吟。曲子从琴面上缓缓的流出,夹着人们卑微的希望和苍白的信仰,向很远的未来发出轻微的呼唤。我想那便是那群人们微弱的求救信号—金色小提琴。

其二

天堂里的小提琴.......我该如何形容,这本书真的很好看,读着的时候仿佛感觉里面描绘的音符就跳动在我耳边,巴赫、欣德米特、帕格尼尼......而因为对巴赫的音乐的描写的最深入,所以自然而然的对《马太受难曲》等宗教音乐产生了喜好,不过以前也听过.......但是作者的描写是那样生动,简直音乐从书中奏响一般,伴随男主人公的过往与现在的交织,音符在集中营里穿梭,回荡在受难的犹太人们身边,俯瞰着纳粹所犯下的一切罪恶。男主角确实很天真,而且也很懦弱,战争前总以为纳粹得不了势,而后又不敢和自己的犹太女友奔向新生活,选择了逃避。现在站在集中营里,面对那一个个称不上是人的囚徒,内心的想法又该如何,是否再能举起小提琴,奏出巴赫的曲子?!这个实验,测试古典音乐是否能够重新唤起这些麻木僵死灵魂里的求生意识,实在是让我觉得悲哀又恶心,不过,正如书的封面的那句话所说:“在巴赫奏鸣曲的伴奏下,人性的邪恶究竟可以走多远?”男主人公尽管说着“音乐就是我的宗教”,但在这样一个战争时期,德国快战败的情况下,身为德国小提琴家的他,内心能否再回到原来那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年代呢?只希望他能忏悔往事,在天堂中,为那些受尽了折磨的犹太人奏响天使的圣歌.......高三那年,周围的人大多埋头在高考用书筑起的围墙里,我也不例外,不过我喜欢在休息的时候看一些其他的书来调节一下。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一个同学的桌面有一本封面很干净漂亮的书,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天堂离得小提琴》。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吸引了,我想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而且故事情节一定是温馨而让人品味幸福的。(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把她借来看。怀着轻松地心情,我翻开了第一页。

“我通常为那些受伤和垂死的士兵演奏。军方派遣我去那里,希望我能对他们的战事有所帮助。”

看到这一句话,我知道,也许,我想错了。不过,我还是耐着性子看下去。

接着,我看到一个别样的世界:这里不是什么天堂,没有幸福,只有永无止境的冰冷,没有笑,没有泪,只有麻木,每一个人都是!这里是二战末期的德国,主角是一位年轻的小提琴家,他被传唤到犹太人集中营里,集中营的长官命令他在接下来的四天里,给几十个当作试验品的犹太人表演四场小提琴独奏,来测试古典音乐是否能重新唤起这些麻木僵死灵魂里求生意识。于是,在这一个“地狱”上空,优美的巴赫协奏曲缓缓响起。传入我的心上,故事从这里开始。

当主人公刚走进集中营时,是怀着忐忑不安,对未来迷茫的心,当他看到他的“听众”时,却被深深地震撼了,因为他看到的仿佛是一具具死尸——死不瞑目的那种,眼中竟如此地空洞,都说人的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此时仿佛他们的灵魂早已舍弃躯体而不知所往。随着越来越多暴行“坦诚”在主人公的面前,主人公迷茫了,心痛了,恐惧了,为他的音乐变成残酷的折磨,为犹太人从麻木到重燃希望最后绝望死去,为未来战争的持续。

残忍的纳粹分子竟拿活人完成这样一项实验:为他们带来来自天堂的巴赫和希望,却在他们双眼褪去灰色时安排一场早已准备好的屠杀,狠狠地将他们打入地狱。这是一场毫无人性的阴谋,不仅从身体上摧毁所谓敌人,更是不折手段的将其灵魂玩弄。其实,受虐者悲哀,何尝不是施虐者的可悲啊。为了道不明,理不清的目的,自己也麻木了,变成一部杀人机器,收割人命如稻草。

我是流着泪看完这本书的。音乐的美好与屠杀的残酷,天堂与地狱,希望与绝望,这一切一切都不断渗透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慢慢的体会,发人深思。

为在那时期受尽折磨的犹太人默哀,更为当时的统治者默哀,为纳粹的走狗们默哀,毕竟,他们虽是可恨亦是可怜啊。

第五篇:《天堂里的微笑》读后感

《天堂里的微笑》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天堂里的微笑》的书,书中讲述了许许多多关于父爱母爱的小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位得了癌症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最后的鼓励,坚定地从医院搬回了家,最后导致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但是孩子仍相信,母亲一直看着他,看着他长大,在时间的尽头等着他。看到这里我深深的被感动了,这位可敬的母亲,忍着痛苦,一边顽强了与病魔做斗争,还十分的关心她的孩子,让我们想她致敬!

许多孩子都被父母爱着,可却生在福中不知福。记得有一次,我去游泳,突然看见一位小女孩在和她的妈妈吵架,只见小女孩瞪起大眼睛,向她妈妈破口大骂,脏话不断从她的嘴里喷出,像一只不文明的大青蛙。而小女孩的妈妈却哭丧着脸,无奈的连连叹气,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想小女孩准是提了不合理的要求,而且还对妈妈说脏话,所以才令妈妈那么伤心。我觉得她这种行为一定要受到谴责,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对她有相应的惩罚,让小女孩知错就改。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一些关于爱的小故事吧,下面就让我告诉大家: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xiāo)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父亲摔倒时,刀子插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发青。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儿,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他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天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蔚蓝的大海,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却没有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认出母亲,她大喊着:“妈妈!妈妈!” 就在此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刹那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解剖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觉。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对,爱就是这样,即使面对死亡,也不会低头。父爱犹如大树为我们挡风遮雨,母爱就是太阳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以后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父亲或母亲,我想我们要给自己孩子的不是金钱,不是别墅,汽车,而是一个字爱。

说到这里,让我们争做一个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吧!

下载公平天堂里特有的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平天堂里特有的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堂里的妈妈啊!

    天堂里的妈妈啊!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篇文章,写的很感动,是一位孩子呼叫在天堂里的妈妈的心声,我看后很感动,哭了出来,如果你是个有情有义的人,那请你读下去。 文章是这样写的:说你会......

    写给天堂里的妈妈

    写给天堂里的妈妈 妈妈,你在天堂好吗?你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两年了,而我们一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尽管是我们亲眼看着你一天天衰弱,一步步离去,可我们依然不相信这是真的,我们不愿相信......

    两朵花里的天堂(范文)

    两朵花里的天堂 ----------读《两朵童稚》有感 英国诗人勃莱克写到:“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在很多作家诗人的笔下,他们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直达精神的核......

    天堂里是否也有父亲节

    今天一大早,打开手机后,收到一条短信,是在外地读书的儿子给我发来的!短信写到:在父亲节到来之际,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你的养育之恩我念念不忘,谢谢父亲!读完短信我很高兴,我感到儿......

    思念天堂里的妈妈

    思念天堂里的妈妈 夜已经很深了,我没有睡意,独自坐在电脑前,手指轻轻触摸着键盘,思念变成一串串跳动的字符,跃然在电脑屏幕上,酸楚泛上心头,泪水簌簌落下来,模糊了眼前的一切,我想念......

    思念天堂里的妈妈

    妈妈,妈妈我想你,虽然你已经早早离去,天堂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不然走了,就没再看到有人回来团聚。妈妈,妈妈我想你,天堂的路一定很遥远,路边的青草叶上落下的可是我的泪滴。妈妈,妈妈......

    写给天堂里的父亲

    写给天堂里的父亲 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是表达爱和感恩的日子.这天每个父亲都应该接到来自他们孩子的礼物和问候。在这父亲节不期而至之季,让我对已故父亲的怀念,绝......

    寄给天堂里妈妈的一封信

    寄给天堂里妈妈的一封信妈妈,小玲又在给写一封无法寄出的信,愿远在天堂的您能感受到女儿念你想你的心。虽然离开我已经二十个年头,但您的音容笑貌,您的慈祥何曾在我心中消失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