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北大学 287管理暂行规定
东北大学
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使部分学科接近或达到国内同类学科一流水平,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结合东北大学学科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学科建设项目管理的指导思想
1、学科建设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认真落实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有计划、有目标、有选择、分期分批地完成学科建设任务。
2、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程,因此学科建设必须有连续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要坚持“重点建设与普遍提高相结合,以重点建设为主”的原则。
3、为确保项目的质量,做到责任到人,校长将与项目的第一责任人签署责任状,项目第一责任人与项目负责人签订责任书。项目所在学院院长应作为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第三条 学科建设项目将采取学校和所属学院共同管 理的方式,以学院管理为主。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四条
校学术委员会及学科组负责学科建设项目的论证、审批、验收和调整工作。
第五条
学校对学科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学科建设处负责,必要时会同计划财经处、资产管理处、人事处、审计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工作。
第六条 学院成立“学院学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学科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核、监督、管理以及验收工作。
第七条
各学科建设项目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的“学科建设项目工作组”(3-5人)。其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的实施。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学科建设项目以《东北大学“十五”期间学 科建设项目申请书》为依据,严格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和进度实施。
第九条
项目建设过程中,一般不允许进行大的调整,如需对原建设内容作调整,经所在学院同意,由项目负责人报学科建设处审核,由主管校长审批、备案。必要时,需重新进行专家论证,对项目重新审批。
第四章 管理职责
第十条
学科建设处负责编制学科建设经费分配方案并对学科建设项目进行综合监督管理;制定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学科建设项目评估办法;检查和监督学科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负责组织项目的验收。
第十一条
计划财经处负责建设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决算;负责起草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第十二条
资产管理处负责建设项目所需设备的采购和非标准设备制造的管理,并制定学科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学科建设项目仪器设备招投标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
审计室负责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并在项目建设完工时提供审计报告。
第十四条 人事处负责对引进人才、人员进修、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第十五条
各学院负责检查和监督本学院的学科建设项目的执行和进展情况;负责对专项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负责向学校报送项目进展报告和项目完成总结报告。
第十六条
学科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应依据《东北大学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的内容,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在项目建设期间,项目负责人应保持相对稳定。遇特殊情况需变更项目负责人时,必须提前报请学校批准备案。
第十七条
项目负责人既要对项目全权负责,又要发扬民主,充分发挥学科项目建设工作组的集体作用。
第十八条 项目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1、编制上报《东北大学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制定项目建设方案和年度投资计划。
2、组织项目建设实施,并负责项目经费使用、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建设质量。
3、负责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按要求及时上报项目建设的季、年度统计报表,撰写年度报告,编制年度建设资金预决算报告。
5、接受项目中期检查。
6、负责撰写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项目总结报告,并做好项目验收及后评价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五章 项目检查
第十九条 对于学科建设项目,将实行年度总结、中期检查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
年度总结包括:建设项目的年度进展报告、年度资金预算和决算、投资完成情况及下一年度的建设计划。年度总结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整理,经所在学院汇总后,上报学科建设处及其相关部门。
第二十一条 中期检查由学校统一部署,学科建设处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检查时间应在项目实施的中期,中期检查的重点是:
(一)项目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的进展情况;
(二)主要建设成效和可能形成的标志性成果分析;
(三)资金使用情况
(四)项目管理运行的机制和效果;
(五)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第二十二条
学校对学科建设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检查或召开现场交流会,对各建设项目的进度、财务、人员等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并提出评估报告;学校根据评估报告和检查情况,对各建设项目提出调整意见及改进措施。
第二十三条
对于未能按照项目计划完成当年任务,或经费使用混乱,违背学校财务支出原则的建设项目,将实施冻结经费进行整顿。对完不成阶段性目标,达不到预定水平的项目,经学校批准后予以终止,并根据情况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完成好的项目,因建设需要可适当追加经费,以示奖励,确保建设任务的完成。
第五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四条
学科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应于项目执行期限终止后3个月内完成。项目负责人向所在学院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经学院组织验收后,报学科建设处,由学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对建设项目进行最终验收。
第二十五条
项目验收的依据是《东北大学“十五”期间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和学校批复文件,以及项目的调整计划的审批和备案文件等。
第二十六条
学科建设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学科建设项目的预期目标与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标志性建设成果及水平、学术梯队建设情况、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的总体水平、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的经验及问题等。
第二十七条
验收前一个月,项目负责人应向学校提供下述文件:“学科建设项目工作总结”、“与国内外同类学科的情况对比材料”、“建设期间发表的论著”、“建设成果简介”、“项目经费开支汇总及财务验收报告”、“设备验收报告”等验收材料。
第二十八条
项目验收采取专家评审的方式。由学校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领导成立验收组,必要时将邀请部分校外专家参加。验收组在审阅验收资料和听取项目汇报及现场考察的基础上,经认真审查、充分讨论,形成正式验收意见,并填写“学科建设项目验收意见”。
第二十九条
对于在学科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成绩显著和效益突出的学院、学科建设单位和个人,将给予奖励和表彰。对于经学校评审达不到验收要求的,学校将取消其今后的立项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条 本规定解释权归学科建设处。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东北大学
2013年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http://.cn2012年09月14日 14:24新浪教育微博
热烈欢迎广大考生申请或报考我校2013年硕士研究生!
我校欢迎具有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到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具体条件和要求详见《2013年接收外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含直博生)工作办法》。
一、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截至2012年11月14日前,修完报考相关专业10门及以上本科主干课,且通过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或分数达到及格线)者方可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报名参加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报名参加经教育部批准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
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2013年我校单独考试的具体专业详见附件。
二、报名
考生报名分为两个必须的步骤,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一)网上报名:
1.网上填报信息日期:2012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
2.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
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报名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参加管理类联考的考生必须选择辽宁省招考办指定的报考点(具体要求详见辽宁省网报公告)。
(2)考生必须准确详实的填报本人及家庭成员的联系方式、通信地址等信息,应保证上述信息在2013年7月前有效,以确保在招生的各个阶段保持畅通的联系,由于联系方式及通信地址问题影响考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10日—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地点
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推荐免试生请到网上报名时填报的报名点进行确认(关于选择报名点的具体要求详见辽宁省网报公告)。
参加管理类联考的考生请到网报时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
参加单独考试及强军计划的考生到东北大学(微博)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东北大学主楼521室)进行确认报名。
3.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并与网报相关信息进行核对,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初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按规定交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交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2)关于报考我校单独考试及强军计划考生现场确认的程序及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届时请关注网报公告或到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三、考生资格审查
学校审查考生网上报考信息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学校将审查复试考生相关证件和材料,包括: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毕业证(以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所获得的文凭为准)、学生证、学位证、准考证以及盖有原学校教务部门公章的成绩单(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入学时补验毕业证、学位证)。
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cn/)查不到或有其他问题的,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出具的认证证明,否则不予准考。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四、考试
(一)初试
请考生于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7日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不再给考生寄发《准考证》。考生打印《准考证》时须使用A4复印纸,《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均不得涂改。
初试日期为2013年1月5日—6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月7日进行),具体时间详见准考证,考试地点由报名点统一安排,初试成绩约在2013年3月中旬公布,届时请到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查询、下载。
初试科目设置:
统考:政治理论(满分100分)、外国语(满分100分)、业务课一(满分150分或300分)、业务课二(满分150分)。其中自命题科目346体育综合、625体育学基础综合,满分300分。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英语二(满分100分)。
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满分100分)。
单独考试:政治理论(满分100分)、外国语(满分100分)、业务课一(满分150分或300分)、业务课二(满分150分),具体考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单独考试各科均为我校自命题。
(二)复试
复试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按照教育部规定,我校根据初试成绩和生源情况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确定复试名单。复试的具体时间及其他事宜请于3月中旬到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查询。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期间必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本科主干课程;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考政治理论。
五、录取及调剂
(一)我校自2012年起将在部分学科实行一级学科统一划线,具体办法另行公布。
(二)学校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奖助学金等级及录取类别。
我校将与拟录取为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的考生及其单位,在考生录取前,签订协议。
我校单独考试考生的录取类别均为委托培养,工商管理硕士及公共管理硕士考生的录取类别为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
2013年我校单独考试计划预计招收40人,其中理学、工学学科门类招生人数不低于单考名额的70%。
(三)凡符合我校第一志愿复试合格分数线但没有取得报考专业复试资格的考生,我校将本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优先考虑其在校内相关专业进行调剂录取。未被我校录取且符合国家调剂政策的考生,可以调剂到其他院校,具体的程序及要求届时请到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六、其他
(一)统考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微博)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二)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办理。
(三)我校不办任何考研辅导班、不提供往年专业课试题,自命题科目的考试大纲可到各学院网站查询,参考教材可到全国各大书店购买。
(四)录取为下列专业的部分考生须选择秦皇岛分校导师,具体专业为: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科学技术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材料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控制工程(专业学位)、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环境工程、国际贸易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数量经济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英语笔译。另外,材料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部分考生须选择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导师。
(五)我校从2009年起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新型的研究生资助体系,设有多种形式的奖(助)学金,用以奖励(资助)学习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在校研究生。
(六)关于工商管理硕士(MBA(微博))、公共管理硕士(MPA)的招生方式详见《2013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简章》、《2013年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简章》。
(七)本简章如有与教育部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以教育部的新政策为准。
七、联系方式
(一)研招办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东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10819
联系电话:024-83687556
网 址:http://
(二)各学院相关人员联系方式
第三篇: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
材料物理(本科类)培养目标:材料物理专业是介于物理学和材料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本专业培养掌握并运用现代物理学进行现代材料科学理论研究、新材料开发和设计、传统材料性能改进、材料合理使用和材料分析检测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具有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国家重点学科和辽宁省重点学科。
毕业生将获得以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2)掌握材料设计、研制、加工、材料结构分析与性能检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电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具有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材料学、功能材料物理、材料中的相与相变、材料的晶体缺陷与力学性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晶体X射线学、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固体物理、理论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科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C语言与程序设计等。自大三年级开始,根据本人志愿及社会需求情况可分别选修纳米材料、磁性材料、功能陶瓷材料、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超导材料、复合材料及材料分析与测试方面的相关课程。
毕业生适应范围:①继续深造,报考本校及其它院校、科学院或国家部委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可免试推荐);②到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从事工程材料、功能材料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工作;③到技术监督与质量检验部门、科研院所、公司企业从事材料组织结构、理化性能及质量分析检验与管理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类)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制备、性能及其使用,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研、生产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具有研究开发高性能材料和新型材料及相关新工艺与新技术的能力,具有材料质量控制和管理以及材料合理应用的能力,具有材料工程技术咨询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依托的材料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设有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微结构设计与控制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和教学基地。本专业设有“名誉教授奖学金”和“中信铌钢-CBMM曹荫之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及学习刻苦的特困学生。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近代物理、物理化学、微机原理、数据库、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弹性力学、工程力学、电工学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工程材料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工艺设备设计基础、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等专业基础课程;涵盖结构材料、功能材料、陶瓷材料以及材料制备、材料设计等方向的特色专业课程。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冶金、机械、汽车、电子、信息、交通、化工和建筑等工业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材料组成、合成、加工、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规律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材料质量控制、性能改善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发的工程技术工作,还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咨询和管理工作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类)培养目标:主要培养热能动力工程、能源高效转换与清洁利用、节能减排与工业生态化等领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工业生态学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本学科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具有热能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与低温技术、动力机械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和教学基地。
本专业学生除可以享受学校所设各类奖学金以外,还可享受单独设立的“德国LOI”教育基金、“七七炉”教育基金、“北岛”教育基金等,专门用于奖励本专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学习勤奋刻苦的特困学生。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微机原理、电工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业生态学、仪表检测及自动控制、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利用与系统工程、动力工程与装备、电热原理与设备、电厂热动力、燃料与燃烧、工业炉热工及构造、工业锅炉、换热器原理与设备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毕业生适应面广泛,可在科研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国家政府机关有关部委、相关外资企业的专业岗位,以及电力、供热、制冷空调、汽车、船舶、流体机械、电子信息、冶金、化工、铁路、医药等部门从事热工理论及设备、能源动力工程及自动化、节能减排与工业生态化理论与技术、环境系统工程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还可报考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品学兼优者可直接免试推荐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在新能源科学研究及其利用的技术开发与实施等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该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学生应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力学、热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能源科学等宽厚的理论基础,具有对新能源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经济评价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新能源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电工学、计算机基础、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大学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心理健康教育等社会科学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工业生态学、能源系统工程等专业基础课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课程。
毕业生适应范围: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还可报考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品学兼优者可直接免试推荐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类)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各种材料成形的工艺方法、质量控制以及材料成形的机械化和制动化。是集材料制备与成形及过程自动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本专业培养冶金及装备制造业需要的材料成形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掌握材料成形的基础知识,具备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零件、金属学及热处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成形力学、材料成形理论与工艺、材料成形机械设备、微机原理与计算机应用、材料成形过程控制及自动控制理论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合工业企业、科研和设计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从事与材料制备与成形有关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此外,本专业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快速高效发展的能力,使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等诸多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学生的就业面大大拓宽,符合未来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遍及冶金、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交通、建筑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社会需求量大。同时,毕业生可报考各高校和研究部门的研究生,品学兼优者可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类)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配备先进的专业实验设备,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学术研究成果。
本专业拥有“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三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电力系统、机电一体化等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及控制技术、电力传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监控与保护技术、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及信息技术、电气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控制网络、智能控制技术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为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英语综合能力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 3.具有较好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掌握本专业领域系统设计、集成、产品开发及工程应用的基本技能与实践方法,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
6.具有较宽广的工作适应性,能适应各种领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科技与管理工作;
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电气传动、电机、电器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可以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本科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市场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具有从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的能力。
本专业设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液压与气压传动五个专业方向。上述专业方向均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电工学与电子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现代机械设计理论、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程控制、液压与气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数控技术、机器人学、机械设计学、工程力学、工业工程管理等。教学在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特别重视外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该专业设有多个专题课程组,学生可在高年级自主选择课程组。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适应范围:该专业机电结合,知识面宽,知识层次高新,适应性强,社会需求大。毕业生可到国家机关、工业企业、经贸管理、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研究开发、经营贸易、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第四篇:职工食堂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食堂管理,为职工营造一个温馨、卫生、整洁的就餐环境,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食堂工作人员、在XX就餐的职工。第三条办公室、工会负责对职工食堂进行管理,接受食堂工作人员和就餐职工的投诉。
第二章食堂工作管理
第四条食堂管理实行“主管负责制”,即由食堂主管对本食堂饭菜质量、卫
生状况、就餐环境、员工配备等全面负责,并对发生的问题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条食堂工作人员负责为XX全体职工提供一日三餐。
第六条食堂采购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适宜,合理安排好每天的用餐量,不造成菜肴变质、浪费或者份量不够。
第七条食堂用膳一天三餐,式样品种要变化多样,每天蔬菜、鱼肉、瓜果必须新鲜、洁净,无污染、无变质、无发霉,过夜变质食物严禁使用。
第八条烹调菜肴时,肉鱼豆类菜肴做到烧熟煮透,隔餐菜应回锅烧透。食物不油腻,味精等尽量降低使用量。
第九条厨房操作间内的设备、设施与用具等应实行“定置管理”,做到摆放整齐有序,无油腻、无灰尘、无蜘蛛网,地面做到无污水、无杂物。
第十条餐厅要清洁、卫生、通风,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定期开展消灭蚊子、苍蝇工作,应采用防蝇门帘、纱窗、电子灭蝇器、灭蝇纸、灭蝇拍、定时喷撒药剂、实行垃圾袋装等各种防护措施,将餐厅蝇蚊污染减低到最低限度,做到无苍蝇、无蟑螂、无飞虫叮咬。
第十一条桌椅表面无油渍、摆放整齐,经常清洗;地面每天清扫一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月大检查一次,保持清洁,玻璃门窗干净,地面干净、无烟蒂。
第十二条餐具使用后要清洗干净,不能有洗涤用品残留,每天消毒二次,未经消毒不得使用;消毒后的餐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中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第十三条食堂工作人员要待领导、职工全部用餐完毕,清理好桌面,打扫好卫生后方可离开。
第十四条食堂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出现不适合食堂工作的情况,解除聘用。
第三章就餐管理
第十五条在职工食堂搭伙的所有职工要缴纳搭伙费,具体收费标准由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第十六条XX食堂原则上提供早餐与中餐,但可以为在XX借宿的人员、晚上加班人员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人员提供晚餐。需要晚餐搭伙的,需提前申请。
第十七条各处室如有来客需在职工食堂搭伙的,3人(含)以下当天向办公室申请,3人以上必须提前一天申请。
第十八条办公室受理搭伙申请,并负责通知食堂工作人员。
第十九条菜肴标准原则上为3荤2素1汤以下。职工要文明就餐,应充分考虑当天就餐人数,打菜适量,遇有来客时尽量少打,避免出现菜肴不够的现象。
第二十条来客较多,有关处室又没有及时申请的,该处室负责人、工作人员应先安排客人就餐,自己请食堂人员另外解决。
第二十一条食堂内不能随地吐痰,食物乱堆乱放,乱扔纸屑、垃圾,不得大声喧哗。
第四章奖惩
第二十二条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实行考核评分。考核内容以本规定第二章所列要求为准,具体评分标准由办公室、工会制定。
第二十三条考核形式可以采取公开考评,也可以组成考评组考核。办公室要设置信箱,受理职工意见和投诉等。
第二十四条考核实行百分制,每月考评一次。评分满90分以上(含)为优秀,80分以上(含)为良好,60分以上(含)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第二十五条连续三次不及格者,通报批评,直至解聘。评为优秀的年终给予适当奖励。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由办公室和工会监督执行,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1]
在百度搜索:职工食堂管理暂行规定
第五篇:职工食堂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食堂管理,为职工营造一个温馨、卫生、整洁的就餐环境,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食堂工作人员、在XX就餐的职工。
第三条 办公室、工会负责对职工食堂进行管理,接受食堂工作人员和就餐职工的投诉。
第二章 食堂工作管理
第四条 食堂管理实行“主管负责制”,即由食堂主管对本食堂饭菜质量、卫生状况、就餐环境、员工配备等全面负责,并对发生的问题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条 食堂工作人员负责为XX全体职工提供一日三餐。
第六条 食堂采购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适宜,合理安排好每天的用餐量,不造成菜肴变质、浪费或者份量不够。
第四章 奖惩
第二十二条 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实行考核评分。考核内容以本规定第二章所列要求为准,具体评分标准由办公室、工会制定。
第二十三条 考核形式可以采取公开考评,也可以组成考评组考核。办公室要设置信箱,受理职工意见和投诉等。
第二十四条 考核实行百分制,每月考评一次。评分满90分以上(含)为优秀,80分以上(含)为良好,60分以上(含)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第二十五条 连续三次不及格者,通报批评,直至解聘。评为优秀的年终给予适当奖励。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由办公室和工会监督执行,自公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