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的名人名言

时间:2019-05-15 07:0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送别的名人名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送别的名人名言》。

第一篇:送别的名人名言

送别的名人名言

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

2、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陆龟蒙

3、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陆苍培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

5、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韦庄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7、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王维

8、系情外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吴承恩

9、惜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

10、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黄庭坚

11、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13、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

14、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15、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辛弃疾

16、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李商隐

1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

18、人间离别尽堪哭,何况不知何日归。——赵嘏

1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20、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曰花开已一年。——韦应物

2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2、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杜牧

23、别语缠绵不成句。——黄大临

24、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李冶

25、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26、离别使爱情热烈,相逢则使它牢固。——托·富勒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2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曰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2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3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31、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郑谷

3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

3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3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35、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李白

3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37、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38、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

39、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张耒

40、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黄庭坚

41、别语缠绵不成句。——黄大临

4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43、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郑谷

44、人间离别尽堪哭,何况不知何日归。——赵嘏

45、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

4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4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48、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陆苍培

4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50、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

5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52、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杜牧

53、离别使爱情热烈,相逢则使它牢固。——托·富勒

5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

55、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辛弃疾

56、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李冶

5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59、惜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

60、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 6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

62、系情外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吴承恩 6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6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6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曰花开已一年。——韦应物

66、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67、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 68、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 关于爱心的名言 关于爱校的名言 关于爱护地球的名言

2fk0f0c6d 脑瘫能治愈吗http://www.xiexiebang.com/jkys/nt/

第二篇:《送别》

歌曲 《送别》 李叔同版介绍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李叔同是我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接受了欧洲音乐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欧洲歌曲的现成曲调拿来,由他自己填写了新词。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曲调带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

李叔同不仅是中国“学堂乐歌”最为杰出的作者,而且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国歌》,还是当时为数较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不久他东渡日本,学习西方音乐、美术、戏剧理论,主攻钢琴。曾创办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发表了《我的国》、《隋堤柳》等怀国忧民的乐歌。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丰子恺版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可能是编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丰子恺(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与李叔同关系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十分密切。根据丰子恺年谱,1927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丰子恺曾向人推荐,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因此,这个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

丰子恺版在传播过程中,曾发生个别错讹。“一觚浊酒”之“觚”,有“瓢”、“壶”、“杯”、“樽”等几种误植。“觚”与“瓢”字形相近,可能在传抄过程中被错认。但“觚”为古人盛酒的器具,“瓢”为农人从水缸舀水或者从面缸取面的器具,岂能混淆和替代。“壶”与“觚”(音孤)音接近,“觚”变为“壶”,当是传唱过程中听差所致。而“杯”、“樽”之讹传,传唱者记忆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林海音版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她记录的《送别》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林海音版和丰子恺版差别较大。有人认为这是林海音记忆错误或者对原词记忆不全,以杜撰填充。对此说法我不以为然。以林海音对童年往事的记忆能力,她断不会忘记她一生都非常喜爱的《送别》这首歌的歌词。我以为,林海音版的《送别》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它曾经作为林海音在北京读书的那所小学在毕业典礼唱的仪式歌曲。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把它称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我想是这样的,那所小学采用《送别》作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但鉴于李叔同原词中“一觚浊酒尽余欢”等句不适合儿童唱,就加以修改了。我只对“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中的“来”字有所怀疑,从意思上说此处用“还”似更为贴切,也避免和后面的“来”重复。而网上传抄本,也确有将“问君此去几时来”写为“问君此去几时还”的。

电影《城南旧事》版

电影《城南旧事》对《送别》的使用,并没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实际是把丰子恺版和林海音版合二为一,但又有个别差异。影片在出现《送别》一歌时,没有字幕,我记录的两段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这个版本,文字上的最大特点是把丰子恺版和林海音版中的“地之角”变为“海之角”,不知是否有所依据。另外,“尽余欢”一句,我反复听,确定唱的是“瓢 ”。由于电影具有特别的传播力,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这个版本的《送别》传播最广。但不能不说,这个版本并不好。陈哲甫增续版

可能是因为《送别》比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后有人续填歌词。而有的续词随原词一起传播,时间一长,被人误当作李叔同《送别》的第二段。最著名者当属陈哲甫续词。

陈哲甫(1867~1948),天津人。190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北师大前身)教授、燕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贫儿院院长等职。1928年后居天津。陈哲甫与李叔同相识,并可能和李叔同有亲戚关系。他写的《送别》续词收入杜庭修所编《仁声歌集》中。该歌集1932年12月由仁声印书局出版。《仁声歌集》将陈哲甫的续词和李叔同的原词同刊在《送别》歌中,形成《送别》的演绎版。全词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续词中“此情谁与语”,也有写为“此情与谁语”的。两者都通,但孰是孰非,有待见过《仁声歌集》原书者指正。还有人误以为是“此情谁与予”。另外,有些文章将“把袂牵衣”写为“把裤牵衣”、“把袖牵衣”,显然不对。

陈哲甫的续词也不坏,但似乎写的是男女分别、儿女情肠,不如李叔同原词意义宽广。

佚名续增版

《送别》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袂。

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别离悲,世事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

有不少人说第二段也是李叔同所作,但没有人提供原始证据。我分析,这也是一个续作。这段词突改第一段词意象联想、情景结合的风格,对光阴易逝、悲欢离合发表议论,味同嚼蜡,所作议论实际上是对第一段意思的重复,没有新意。作为歌词,它也不上口,几乎无法歌唱。因而我判断它不是李叔同手笔。从根本上说,《送别》原词内容完整,有始有终,根本就不需要第二段歌词。即使李叔同真的写了第二段歌词,那也是续貂之为。

这个版本的《送别》似乎是从港台传来。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份“台中市立国中八十九学第一学期第二次成绩考查一年级国文科”试卷,将它作为阅读测验题。香港也有文章认为它是李叔同《送别》全词。丰子恺家庭版

有人回忆,丰子恺晚年见后辈学唱《送别》,觉得新时代的儿童应当唱朝气蓬勃的歌曲,于是重填了《送别》歌词,并改题为《游春》: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

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

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这个歌词只是在形式上与《送别》相仿,构不成《送别》的演绎版本。这里仅仅将其作为《送别》传播史上的一个花絮加以介绍。其它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美丽的,燕子啊,哭泣泥娃娃。

蜻蜓飞过夹竹桃,神仙不见了(liao)。

小斑马,蔷薇花,牧羊的原野。

群鸟翱翔的天际,岁月静流逝。

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袂。

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别离悲,世事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

席慕容的送别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内疚和悔恨

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 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错过今朝

今朝 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馀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

向你深深地俯首

请为我珍重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 终必成空

无名氏的送别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译文:

杨柳青青柳条垂地,杨花飞舞漫天柳絮。

折柳相送杨花散尽,借问征人何时归期?——诗人抓住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杨柳,通过描写、渲染,抒发了离愁别绪。头两局极力渲染杨柳、杨花铺天盖地之势,借此烘托出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后两局写杨柳尚有飞尽之时,反衬出征人归期难料,从而更加重了离别的别凉气氛 周传雄的送别

歌词:

车窗外无声的雨一直下

弄湿了记忆模糊的映像

那时候

我们一心想占领天下

在季节的交替中不安的长大

长大了

我们学会了张扬

率性的不顾一切不一样

这些年

开始懂得孤单真叫人害怕

每当午夜梦回

把他乡变故乡

想要联络想要回到最单纯的那时候

谁来理解此刻慌乱的感受

我们曾经那么交心那么的无话不说

时光冻结了再也无法回头

长亭外 古道边

现在的你过的好吗

天之涯 旅人没有家

思念的夜伤感伴雨下

长亭外 隔天涯

过去的你还记得吗

天之涯 万般都放下

酒入愁肠再无需牵挂

第三篇:送别

《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

【设计意图】调动情绪,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兴奋地开始音乐课。

2、师生问好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电影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诉老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生回答,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2)聆听影视歌曲片段

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

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

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

插曲《浪漫满屋》:I 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

片尾曲《神话》:美丽的神话

(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根据音乐在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 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体现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20分钟)

1、播放《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是一首什么歌曲? 什么是校园歌曲?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合作。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

2、学堂乐歌

二十一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3、介绍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浙江平湖人,1880年9月生于天律,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忆儿时》、《春游》、《留别》、《早秋》等。

4、欣赏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师:“同学们,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加重,大家接触电视电影的时间应该也越来越少了,借今天课堂上的机会,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老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请认真体会影片中的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5、歌曲分析

师:“这首影视插曲的曲名是什么?(送别)

节拍

四四拍子

速度

中速稍慢

力度

中强

情绪

忧伤

惆怅

深情

6、出示歌谱,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歌谱。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轻声地学唱歌谱,老师唱一句,请同学们跟唱一句。”

(2)学唱歌词。师:“同学们,我唱谱你们唱词,请注意表现出歌曲忧伤怅惘的情绪。”

(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进一步练唱。A、注意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演唱。B、注意斛字的读音hu。

C、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D、歌词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4)让学生用领唱加齐唱的形式演绎歌曲《送别》。(13分钟)A 分小组演唱歌曲

B ①句女领唱②句男领唱③句女齐唱④句男齐唱⑤⑥句轮唱;“夕阳”重复;

(三)拓展活动

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的影视音乐,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四)总结下课(2分钟)

1、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影视音乐的分类、了解了学堂乐歌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学唱了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歌曲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从而使这首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师生告别。

五、教学反思

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中有很多中外影视音乐作品,我选择的内容是我国影片《城南旧事》中的插曲:《送别》。这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D大调,表达出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歌曲的旋律优美抒情,在李叔同的填词下,使歌词和歌曲达到完美的融合,意境深远,成为一首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田园诗歌。通过歌词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园;再由景写人,这种特有的中国式描摹方式,总是使文字得到了升华,升华至人们内心美好情愫之中,“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使离别那淡淡的愁情,跃然心底。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又是一次很好的塑造和教化,世间还有如此美好的友情。

第四篇:送别

(一)、新歌导入

大家好!很高兴见到你们,你们也让我想起了儿时的我,那时的 我也是小学四年级,喜欢音乐课,酷爱唱歌,想知道老师上小学时爱唱什么歌吗?请听!这首我当年最爱唱的一首校园歌曲,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播放《童年》)

今天我要与大家一起欣赏的也是 一首校园歌曲,但不是《童年》而是 一首传唱了百余年的校园歌曲。(出 示幻灯片《送别》)

老师;古往今来,关于送别的诗词数不胜数,大家谁还记得有关于送别的诗词呢?

学生;《赠汪伦》唐·李白《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李白乘舟将欲行,渭城朝雨浥轻尘,忽闻岸上踏歌声。客舍青青柳色新 桃花潭水深千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不及汪伦送我情。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别董大》唐·高适

故人西辞黄鹤楼,千里黄云白 日曛,烟花三月下扬州。北风吹雁雪纷纷。孤帆远影碧空尽,莫愁前路无知己,惟见长江天际流。”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学堂乐歌介绍:同学们请看屏幕,为什么老师出示的是——“学堂乐 歌”之《送别》呢? 老师:学堂乐歌:1901 年清政府实施了“废科举、兴学堂”的 改良措施,那么“私塾”就变成了“学堂”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学校。有了学堂后就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并开设了乐歌课,相当于我们现在的 音乐课。后来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 校的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这首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送别》。

(三)、作者介绍;词作者李叔同,学堂乐歌的代表性人物,1880年生于天津,1942年 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祖籍浙江平湖市,原名广侯,号叔同。他是一位 才华横溢的艺术教育家,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 身。也是一代高僧,人称弘一法师。截止到1918年出家为僧那一年共创学 堂乐歌五十余首,其中代表作品《送 别》,历经百余年传唱经久不衰,成 为经典名曲。这支歌对离愁的渲染一 直感染到今天的人们。词作者是美国艺人约翰·P·奥德威(名·名·姓)。李叔同1905年到日本 留学期间非常喜欢当时在日本很流行 的歌曲《旅愁》的曲调,就借用了 《旅愁》的曲谱创作了《送别》,而 日本词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 借用了美国艺人约翰·P·奥德威所作《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

(四)、学习歌曲

1、有感情,有节奏朗读歌词:

老师;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以后,能从歌词中体会到那些感情呢? 学生;答 老师(总结);这首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深刻体现了离别的忧伤与凄凉。长亭、古道、芳草、晚 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情绪。

板书:“觚”(gu)古代饮酒用的青铜器,也有 用“斛”(hu)、“壶”等字的。

(五)老师唱

老师提出要求:

一是八处长附点节 奏的准确演唱“拂·柳、山·外、浊·酒、别·梦、此·去、莫·徘、难·得、别· 离”; 二是要有感情的轻声唱;

三是结束句应唱得渐慢渐弱,才能表达出的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六)播放音乐

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跟唱一遍。

(七)分小组 分男生女生 比赛

(八)、知识延伸 正是由于这首歌的清新、淡雅、忧美,带有凄凉与忧伤的离别情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作为电影主题曲的,它给影片增 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九)、技能拓展

老师;

1、寻找古诗:今天欣赏的《送 别》是选曲填词的。现在老师想请同 学们帮我寻找一些描写离别题材的古诗词,想一想告诉老师

2、选曲填词:通过让学生寻找古诗和对选曲填词的演唱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提高了对曲调的演唱 能力。)3.与家人观看电影《城南旧事》

(十)、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清新、淡雅、忧美的《送别》,也体会了歌曲的深刻内涵,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在这里,老师也真诚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珍惜我们现在的同学情,师生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些宽 容与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有遗憾。谢谢 大家!让我们唱着《送别》说再见吧。

第五篇:送别

送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他的离开是我们这群懵懂的少男少女们理解了那句俗的不能再熟这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远方那仅有的几朵白云在悠闲的躺着,天空在阳光与云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高远。琅琅的读书声从每个教室里像跳舞一样飘出。这天的早晨,没有给我们丝毫感伤的预兆。

第一节课间,走廊的气氛异常沉闷,邻班的几个女生围着他在走廊的窗边哭诉着什么。我们班的人无论男女都可以称得上非常具有东北豪放性格的特点。对此,我们一并成不屑的态度。最捣蛋的一个男生更是用阴阳顿挫的声音学着淑女轼泪,然后用嘲笑的语气说:“有啥可哭的腻?”一会儿,我班班长和团支书俩位重量级人物低着头沉默的走进教室,有什么东西正从她俩人的眼中滑出。“宁老师已经考上公务员,几年的努力没白费。明日到市政府正式上班了!”一下子,班里像捅了蜂窝一样爆开了。

“铃——”第二节语文课就在压抑中开始了。不知道是不是天意,最后的一节语文课讲的习题竟全是送别诗赏析。一些女生已压抑不住内心的伤感了,班里泣涕声此起彼伏。他意识到没有人能听进去课,讲课的声音也停了下来。没有人抬头看他,我们不敢正视他,不愿面对这离别的一幕。他强压着声音:“已经知道我要调走的事了?”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30岁的他在此刻更成熟了!“高三教咱班语文的老师是市级优秀教师,她很有责任心„„”“腾!”语文课代表没等他说完就站了起来‘“老师您别走——”“老师别走„„”全班的声音夹杂着哽咽,这场景像是在拍电影。

一幕幕锥心的画面如繁星一般闪出。

语文晨读和英语晨读是鲜明的对比。英语老师很少检查晨读情况,同学们更是干什么的都有,就没有看英语的,而他每天都来看语文晨读。矮矮的他在未知的时间里于前门或者后门探出一个小脑袋。若是发现你睡觉,说话,看其他非他布置的内容,那你的名字将承载着他高昂的训声飞进每个教室。通常其他人都被吓一惊,却不敢抬头看。在一次语文考试中,有一个胖男生选择题错了3道,被正在监考的他看见了。交卷后,他压抑不住的怒火终于喷了出来:“你等着挨罚吧!”后果就是胖子的下一科考试也以失败告终,从那以后,胖子看见他就像老鼠遇见猫。但他从来都是很讲道理的,手机响了他会面不改色的叫你调成振动。按我们来班的脾气,一定是没收手机没商量。他也总会合理的留作业,会告诉我们需要多久能完成作业,自习少时语文作业也会少。我们每次都首写语文,以免未完成作业而被训斥。他的课上没人敢抠手,没人敢翻东西。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精神高度集中。别的老师让同学自己回家找词语,他总会给我们画好,为我们尽可能的节省时间。他不打人,只凭那张严厉的脸和尖锐的言语足以让人毛骨悚然。

思绪有拉回到现实,此刻死一般的气氛仿佛在进行追悼会。那个曾很怕他的胖子慢慢站起身,说:“老师,谢谢你!”深深的一躬。然后,没个同学都站起来,深深的,深深的鞠躬,谁都不愿坐下。终于,他从嗓子中挤出几个字:“我还活着,我会回来看咱班同学的!”调皮的男生一下子哭出了声音,但气氛似乎缓和了许多。他曾经的过失都在顷刻见化为泡影,我们记得的只是他的好。

事后,外班同学很不理解,就像当初我们不理解邻班女生一样。我的体育老师问我:“他走了,你们班全哭了?”我说当然,反问道:“难道不应该吗?”体育老师不屑的笑了,“他在我们老师中人员不是很好。他总想往上干,想当领导,得罪不少人。”我也不屑的对他笑了,人个人的追求是不同的。确实,他为了他的前程抛弃了我们,不过我们希望他可以走的更远!

在他铺好的路上,我们高三语文成绩稳居第一,直到毕业。因为当时我们全班对他做出了承诺,我们不会让他失望的!的话:人在的时候要珍惜。

下载送别的名人名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送别的名人名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送别

    送别 我独自走在站台上,不敢回头,怕你看到我朦胧的双眼。不是没有送别过,也不是没有过在站台上和亲友分手,但是,第一次心中有这种酸痛的感觉。以前都是你送我出现,这是第一次我送......

    送别

    谢别 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恋别 如:......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的一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用一个故事再现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情境。诗话互照,古诗是故事的浓缩,故事是古诗......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

    送别大四

    送别大四香槐花,开了,又谢了离别的气息把花香也给湮没了 再也见不到那花下的女孩再也看不到那高飞的翅膀了再这离别的季节里似乎,一切都变得暗淡起来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当年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华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人送......

    送别 诗

    《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王维在《送沈子福归江东》 中对朋友相思的比喻更有意思。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