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规划:彰显时代价值[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7:0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色旅游规划:彰显时代价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色旅游规划:彰显时代价值》。

第一篇:红色旅游规划:彰显时代价值

红色旅游规划:彰显时代价值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红色旅游发展高度重视,在2011年6月最新颁布的《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发展红色旅游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内容,积极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红色旅游景区规划的创新机构,专注于从事红色旅游景区的文化挖掘和景区的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红色旅游已经进入大发展时期,在红色旅游景区规划上要做好文章,为旅游景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红色旅游规划中,可以采用以下四大创新手法:

1、打造红色产业区

2、实景演绎,再现历史

3、做活红色旅游,实现娱乐互动

4、数字游览

结合以上四大创新手法,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成功规划出石家庄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上杭“竹海云谷”生态养生度假区红色旅游景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陈列馆景区等项目,彰显了时代价值。

第二篇:论红色旅游的文化价值

论红色旅游的文化价值

摘要:红色旅游本质上是建立在红色革命所遗留的资源基础之上的精神文化产品。红色旅游文化是红色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表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三种形态,其中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尤其是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形态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核心内容和贯穿始终的灵魂。本文结合红色旅游的特点,就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来论述其价值所在。

关键词:红色旅游、文化价值、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正文:有一种颜色,永远不会在风雨中剥蚀;有一种记忆,永远不会在岁月里消逝。是的,这种颜色就是红色,而这种记忆就是对革命的回忆。当红色革命已成过去,一种缅怀革命的红色旅游便悄然兴起,并正在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热点。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是鲜血是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之时,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可见,这种旅游活动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总的来说,它的文化价值贯穿了物质、精神和行为三个方面。下面,我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物质文化价值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在共产党建立以来这将近100年的革命历程中,革命遗留的物质可以说数不胜数,其文化价值更是让后人获益无穷。

建筑正是其表现的物质文化之一。正如雨果所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红色建筑是一件件艺术品,是一首首革命史诗,更是富有激情的革命档案。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的火种洒遍了大江南北。每一座革命建筑都在无声的讲述着革命事件,开启一扇扇红色的记忆大门,将我们待会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北京大学红楼正是那段革命岁月铁的见证,更是一种革命文化的有力体现。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场所。1919年五四运动中,红楼和他北面的操场是反帝爱国运动的策源地。它深厚的历史和人文渊源是他始终是令人瞩目的建筑。如今已成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新布置的期刊陈列室展出了20多种由中国革命博物馆馆藏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期刊、杂志;新文化运动陈列室,通过90多张图片、60多件文物,真实地再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风貌,并形象阐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在中国革命及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的巨大作用。他让更多的人了解、铭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如今在全国各地还保留着很多革命时期的建筑。如卢沟桥,河北的李大钊故居、冉庄地道战遗址,山西的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江西的井冈山革命遗址、瑞金革命遗址,还有湖南的彭德怀故居、岳麓书院、韶山冲毛泽东旧居等。这些经过革命几十年洗礼的建筑,看似很普通,可却隐藏着犹如红色般的激情斗志和无所畏惧。

介绍完富含革命文化的红色建筑,还要介绍一个红色旅游革命圣地——延安。1935年至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13年期间,这里经历了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培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在这里,毛主席撰写了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在这里,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

这些物质文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现在,更让我们敢于展望未来。

二、精神文化价值

红色旅游的精神文化价值在三方面得以体现:

1、红色旅游是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载体。

红色精神,是中国长期革命和战争中形成的优良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红色旅游的兴起集中体现了人们群众对革命优良传统文化这一红色精神的崇敬,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步的象征。因为红色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奋斗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革命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当今先进文化的形态之一,而红色旅游源则是这种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通过对革命历史遗址和遗物的参观游览,重温革命时期的红色经典就可以起到缅怀前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革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2红色是提高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红色旅游是提高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样化。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相结合,深入浅出,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进行的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融入旅游活动中。

3、红色旅游是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红色旅游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学文件、听报告转变为在一种精神轻松的过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克服了形式呆板的弊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道德情感激荡的环境和机会。通过红色旅游的实地考察,广大党员干部回顾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历史,回顾经历的艰难险阻,深刻理解党在伟大征途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重温学习、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特别有益于党的干部震撼心灵、净化了灵魂,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三、行为文化价值

说到行为文化,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指的就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中所贡献的,有价值的,促进文明、文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创作性活动。目前,红色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旅游方向。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就涌现了大量的行为文化,体现的价值更是社会价值之所在。

在红色旅游景区九龙坡,就发生那一幕幕用行为来体现红色旅游文化的活动场面。该区举行了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为主题的活动。500多名青年齐聚一堂观看话剧《重庆往事,红色恋人》,追忆峥嵘岁月,同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还有一大批学生集体来到人和实验学校,参加北部新区缅怀革命主题活动。他们以唱红歌、读经典、诗朗诵、歌舞等形式我们的革命先烈,歌颂我们的党,激励自己发奋学习。

这些活动,充分给我们展现了行为文化,使我们认识了历史,牢记使命,并引导了我们树立坚定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念。

在我看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发挥旅游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润物无声的特点,把当前有待坚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中,通过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寓教于游,是思想道德的教育更加形象,入耳、入脑、入心。红色旅游将以其巨大无比的文化价值,并凭借其深刻的感染力、强大的生命力,成为范围广、影响大、效果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方式

第三篇:阅读教学,彰显“读”的价值

阅读教学,彰显“读”的价值

东台市安丰镇小学

袁丽华

阅读教学就是教人读书。教人读书,一是要读,从书中吸取精神营养,二是从读中学会读书。既要读书,又要学会读书的方法,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本人尝试着从一些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入手与大家共同探讨。

现象一:教师成了“演员”,学生成了“观众”。课堂上,一些教师语言过分强势,用过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自我展示,难以引领学生静心品读、自主学习。

思考:课堂是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其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让学生有安静的时间,潜心阅读,是阅读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保障。阅读课,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读、默默地想。教师只需在关键处提问,疑难处点拨,凝滞时疏导,迷茫间引领,让学生在静心品读中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加深阅读理解的程度,思维更加深刻。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圆明园》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读这一段会掺杂着这么多复杂的感情?于是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概述同学们的发言,然后接着学习第2、3、4自然段。生默读。读完一遍后,教师要求再读两遍三遍,并提示学生边读边进行点、划、批、注,用笔作记号留下自己的思考。要求学生把2、3、4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体会把书读薄。然后再次让学生朗读2、3、4自然段。要求一边读一边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可以把一句话读成一段话,体会把书读厚。在这厚与薄的来回、抽象与具象的往复中,同学们自然地掌握了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而这些是在同学们用心静默地思考和想象中完成的。

现象二:教师成了“导演”,学生成了“客串”。课堂上,老师不停地提问,追问,板书,反馈,范读,引读。老师用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左右学生的思维。主要问题的提出大多为教师操控,即使有学生质疑的环节也大多为走过场,学生的多元理解、个性化表达无从谈起。

思考: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创造奇迹,呼唤各自潜能的时空。在如今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阅读课堂不应该满堂灌,一言堂,教师在讲台上兴致盎然地讲如何阅读,而下面的学生却是不知所云。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课堂上教师的引领是必要的,但引领不是牵引,引领是需要智慧的。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是个性化的、独特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读书、交流的时空,让学生走进言语深处,触摸语言文字,在阅读实践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在课堂上发出每个人独特的声音。山泉吉云兰《田园诗情》的精彩教学片段:学生默读5、6自然段,你觉得课文中哪些描写把你带入了这种独特的诗情之中,边读边圈圈画画。

汇报谈体会。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1)交流感受。

(2)抓住“偶尔”、“又”等理解“以动写静”的手法。△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1)抓关键词品味,宁静的诗情。

(2)想象奶牛静立不动,挤奶的人动作轻柔,没有嬉笑、呵斥,有的只是相对无言的交融、默契。想象画面读书。

(3)奶牛严肃沉默,自然一片寂静,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人、动物与自然是那么和谐。再次悟读。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狗不叫了,圈里的牛„„(1)交流感受。

(2)换成诗行再读,再品味。

现象三:文本成了“道具”,资料成了“主角”。立足文本才能超越文本,走进文本才能走出文本。但不少教师,还没走近,就想着跳出,还想着拓展链接,将现有的课程资源弃之一旁,真的是丢了西瓜去捡芝麻了。思考:我们不反对根据理解需要提供与作者、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链接相应的文章、片段,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引领学生在扎实的读书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丰富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本,潜心研读体会,在初读中感知,精读中感悟,让他们最本真、最原始地与文本对话,在想象中走进文本所描写的世界。只有把文本读懂、读透了,开发和创新才不是奢谈。

《田园诗情》一课中,教师在最后出示作家照片和文字资料:捷克作家恰佩克当年游历荷兰时,自己的祖国即将遭受法西斯的入侵,家园遭受着战争危险的冲击。眼前异国的风光、色彩、情调和氛围„„无数的美扣动了作者诗人一般的心弦。荷兰就是他想象中的美好世界,是一座纯洁的世外桃源„„让学生体验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对真正的荷兰产生更深远的领悟;同时催生深层的思考,懂得写作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引导学生走上文化积累和精神成长的快车道。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只有通过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转变阅读教学的观念,从“读会”到“会读”,让课堂具有真正的语文味。

第四篇:弘扬先进文化,彰显青春价值

弘扬先进文化,彰显青春价值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摘要: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如何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农村 文化 建设 意义 任务 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主体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民持续增收最有效的途径,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所谓现代农业,就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所谓市场经济规律,首先是产生的产品要适合市场的需要。第二,市场经济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具有契约经济和法律经济的特点。第三,市场经济有严格的市场运行规则。所有这些,对刚刚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且从总体上看文化水平还不高的广大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这时,农村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还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努力培养与建设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农民。从目前农村的一些地方和农民来看,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精神有些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度不高,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不浓,文明意识、健康意识不强,一些传统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新风尚、建设乡风文明要求格格不入。必须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顺利进行。

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

农民不仅要富,农民还要有乐。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虽然我们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农村文化建设还是相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任务艰巨

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环境和条件来看,任务繁重而艰巨。

1、文化产品严重不足

据调查,现阶段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三是文学书籍,四是文化娱乐。从现有的文化产品来看,是严重的供给不足。

2、农民的文化消费能力低

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明显改善后,对精神文化生活十分渴求。但从他们生活消费支出的安排来看,首先是盖房子、看病、保子女读书及日常的生活开支,基本没有剩余的钱。农民不是不需要文化而是没有钱去享受。

3、财政投入不足

除一次性文化项目设施建设或文化活动财政有一定的投入外,日常的事业经费基本没有。即使有一点也少得可怜,不到财政支出的0.2%。

综上所述,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就形成了明显的两对矛盾和三个焦点。两对矛盾,即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农民有消费需求,而又无消费能力的矛盾。三个焦点,一是财政要加大投入,二是要多出农民所需要的精神产品,三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消费能力。而要解决这些矛盾和焦点,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就决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繁重性和艰巨性。

三、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正因为农村文化建设重要而紧迫,任务繁重而艰巨,所以,我们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来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从体制上讲,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真正做到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切实增强事业的内部活力。尤其是乡镇文化站的体制,要十分明确。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公益性十分鲜明,因此,文化站作为第一线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在乡镇配套改革中不能改变。对文化站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要创新机制,调整职能,明确责任。

2、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从现阶段来讲,一是要整合一切用于农村、服务农民的各项文化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如教育、科技、党员电教、村级活动室建设等。二是要建设好三个层次的阵地,即县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剧团;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非凡是要把乡镇文化站建成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并做到国有、民营一起上,大力培育和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村文化科技中心户等。为了促进三个层次的文化阵地建设,要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文化先进乡镇活动。以创建活动激励阵地建设。三是要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农民图书、农民健身、民间艺术发掘利用这六大工程。四是要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文化扶贫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变送为“种”。

3、不断提高文化生产力,创作出更多更好适合农村农民所需要的精神产品一是要大量出版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二是要创

作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农村生活、激励农民斗志的优秀作品,并把它搬上银幕,立上舞台,更好地服务农民。三是大力发展民间文化艺术,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或民族特点,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项目。四是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育。非凡是要加大农民自身文化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骨干队伍,让他们长期扎根农村,成为不走的庄户剧团,使其卓有成效地为农民提供服务。五是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治理”的方针,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4、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从目前县区、乡镇的财政实力来看,大多数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年挤出一定的财政实力,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应该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5、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按规划、有步骤的顺利进行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熟悉,努力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总的来说对农村文化建设熟悉是高的,但仍有少数领导干部总认为经济建设是硬任务,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或者说,经济搞好了,文化建设自然会得到重视和加强,因而在少数地方就出现了讲话无文化建设内容,规划无文化项目,资金无文化方面的安排,一讲发展文化产业,就想把所有的文化事业推向市场等等,这些思想熟悉的存在,明显地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二是要真正做到“五纳入”,即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三是地方党委和政府,既要贯彻落实中心对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所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又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一些相配套的优惠政策,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保证农民真正得到文化上的实惠。总之,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发奋图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浅谈开展红色旅游的教育价值

浅谈开展红色旅游的教育价值

—以甘肃白银市打拉池红山寺为例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102班任金河指导教师:李海军

[摘要]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红色旅游的价值也逐渐体现出来,尤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价值更为突出。本文主要分析了开展红色旅游在教育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首先阐述了红色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与发展历程;接着结合地方的红色旅游,说明开展红色旅游在地方教育中的价值;然后从宏观上分析了红色旅游在教育方面的价值。最后总结开展红色旅游的益处,倡导人们弘扬红色旅游,传承革命精神,体现其教育价值。

[关键词]红色旅游 教育价值爱国意义

一、红色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与发展历程

(一)红色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正式提出红色旅游概念。所谓“红色旅游”,顾名思义,就是“红色”和“旅游”的有机结合。“红色”是内涵;“旅游”是形式,是载体。红色旅游是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伴随着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产生、形成,随着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成长的一种旅游活动,是一种将教育功能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的旅游产品。具体而言,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缅怀前人、激励今人、教育后人”为目的,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开展红色旅游,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和教育工程,是新形势下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

(二)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

回顾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初始阶段、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即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红色旅游主要表现为以政治接待任务为形式的参观游览活动。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红色旅游的起步阶段,也正值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红色旅游并未成为一种专项旅游产品,而是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产品参与大众旅游活动。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期。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指导和推进红色旅游的纲领性文件,从此红色旅游上升到国家层面。根据纲领,红色旅游被界定为:“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树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始终与革命传统教育紧密联系,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并且得到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使红色旅游迅速发展起来。

二、开展红色旅游,体现其在地方教育中的价值

(一)红色旅游的学习性

红色旅游的学习性,主要是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例如红山寺,红山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36年10月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打拉池会师,部队就驻扎在红山寺,彭德怀指挥部设在红山寺大雄宝殿内,红军在打拉池的驻扎,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在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纪念这段革命历史,平川区委、区政府于1986年在红山寺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亭。现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和全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们通过游览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从而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鼓舞的作用。同时,在地方进行本国历史的旅游学习教育,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制度。如德国一些州就对中小学生进行反法西斯的修学旅游做了专门立法,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勿忘历史。中国人的旅游与学习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现在开展的红色旅游,是这个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列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序列。开展红色旅游,学习革命精神,增强打拉池及周边地区人民的凝聚力,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二)红色旅游的体验参与性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体验参与性,它依托纪念地、标志物等载体,通过大量形象、生动的照片、实物、视屏和雕塑等展现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以“参观一个图片和实物展览、听一场革命传统教育、祭祀一次红军烈士墓、唱一曲红色歌谣”等形式,使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到组织者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丰富当地人们的生活,增强凝聚力,使人们主动融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为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红色旅游的趣味性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的巧妙结合,红色旅游的过程是集学习历史、陶冶情操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达到游中学、学中游的教育效果,其趣味性不言而喻。也正因为此,红色旅游的思想教育更具有吸引力。红色旅游的这一特性,契合了当代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需求,因而可以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内容和形式。打拉池地区开展的红色旅游,为学校利用红色旅游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三、开展红色旅游,促进教育的发展

(一)开展红色旅游,有助于提升青少年荣辱观

发展红色旅游,对青少年的爱国情感的增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价值对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起着重要的作用。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区都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从教育内容的层面看,它对培育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教育对象的层面看,它内容全面,形式多样,适合各个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学生,适用性强,是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一部内容丰富且十分珍贵的教科书。

红色旅游的感染力较强,旅游是青少年最喜爱的活动之一,用其感兴趣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在参加了这些革命地旅游活动后,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对我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等方面都有了亲身经历,正是这种亲身经历使青少年从实地体会到了中国革命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全过程,给予他们以真实的心灵震撼,使广大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主动参与中接受熏陶,这样的教育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红色旅游价值永恒,红色旅游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在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作用时,既要深入挖掘其优秀传统的内涵,又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活动中不断赋予其丰富的内容。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解放思想,培养广大未成年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有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同时,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行为习惯。

利用红色旅游树立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能不断激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又能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远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红色旅游,有助于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红色旅游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无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处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还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都要求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红色旅游把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创业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我国公民的道德教育更进一个水平。

(三)开展红色旅游,有助于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开展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较好形式。可以使成千上万革命前辈和先烈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事迹感染广大人民群体,使我们更好地继承革命传统,抵制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蚀。革命先辈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分布在神州大地上的众多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正是这种精神的载体。

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深深地铭刻在华夏大地上,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在当前人们的出游过程中,大多数游客把体验长征文化、革命圣地文化、老区文化作为主要目的,这充分说明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四.结束语

综观红色旅游,它是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当代优秀青年、开拓大学生思想视野、传承优良精神文化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发展红色旅游的教育价值,以达到人民群众缅怀前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的效果,是当代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是一种旅游形式,更是当代一项有着深远教育意义的文化工程。

[参考文献]

[1]吕莉.红色旅游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2).第1期.107-108

[2]冯淑华.红色旅游的价值与本体回归探讨.南昌大学学报.2011(3).第42卷第2期.[3]彭继红.葛辉彰.浅谈红色旅游的价值取向.湖湘论坛.2009(4).第5期.47

下载红色旅游规划:彰显时代价值[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色旅游规划:彰显时代价值[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

    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王联斌 马 坤 四十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四十年来,雷锋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中华儿女建设祖国、奉献社会的热血之中。......

    啤酒进入价值时代

    中国啤酒业迈进“价值”竞争时代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华夏酒报、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变革·共赢”为主题的2011中国(首届)啤酒高峰论坛......

    红色旅游规划方案集锦 5篇

    红色旅游规划方案之:遵义城市旅游规划方案--中国策划20年金奖熊大寻策划机构/文2007年6月应遵义市政府的邀请,熊大寻策划机构对遵义进行了整体城市旅游规划,红色旅游规划方案集......

    河南省大别山红色旅游规划(大全)

    河南省大别山红色旅游规划 项目名称:河南省大别山红色旅游规划 前 言 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全国十大革命根据地之一,革命烽火始终在这里熊熊燃烧。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

    EMBA教育需要彰显社会价值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

    企业信息化规划价值

    IT规划价值 企业发展主要面临四方面的挑战:企业运营成本的挑战;企业规模发展的要求;传统商业模式面临冲击; 客户满意度的要求。如何应对挑战,推动企业战略的顺利进行,以业务为......

    努力彰显雷锋的时代光芒

    努力彰显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芒 【内容摘要】这篇论文主要是关于雷锋时代化的思考。雷锋,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他的行为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缅怀他,他的奉献更让我们无时无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