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会议中的媒体策略.
国际会议中的媒体策略
——天津电台2008夏季达沃斯报道案例研究
滨海广播
李芙苓
何娟
在全球化区域合作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成为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会议①的东道主,而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天津滨海新区,近年来承办这类型的会议涉及范围之广、规格之高、次数之频繁也都值得书写历史。此时,如果媒体还仅仅停留在国际会议“新闻报道”的层面来认识和把握这份历史使命,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会丧失在国际信息舞台中的话语权和打造自身媒介形象、输出价值的绝佳时机。此时,媒介及时总结和深入思考在国际会议中的定位和策略是必要和必须的。本文试图以刚刚过去的“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天津电台的实战作为案例,从媒体策划、报道、包装、活动营销,等多方面,立体探索国际会议中媒体的参与姿态和应对方法。
一、传媒语境改变下的典型案例
美国理论社会学家Giddens从社会学角度定义了我们正在经历的“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以此种关系将远隔地区相互连接,并在全世界范围不断加强这种关系的过程”。②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我国传媒语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进入2008年,包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亚洲协会年会、世界经济论坛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内的高规格的国际盛会越来越频繁地进入百姓视野,也无可避免地登上媒体的日常报道日程。创造性地积极应对,还是被动地被众多会议赶着走?其结果天壤相别,我们选择前者。
2008年9月27到28日,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暨200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这次论坛几乎涵盖了目前在我国举办众多国际会议的主要特点。
1、交互性与开放性。这是针对“单向度”[3]宣布结果、政府、领导人商讨国际事物的国际会晤而言的。例如欧佩克成员国宣布减产,二十国领导人商讨如何度 ①② 广义的国际会议概念,涵盖会议、论坛、沙龙等
吴言.国际化与本土化.职业技术教育[J],2003,(31),1
过金融危机的峰会等,这类型的会议除了客观报道、分层次解读之外,由于媒体报道受到限制,媒介自身可发挥余地不大。会议对媒体开放,并鼓励媒体与参会者的互动。
2、主体多层次。既包括了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还包括媒体,各类型的社会团体,甚至是普通民众。
3、形式丰富。会议形式包括论坛、辩论会、圆桌讨论等等。
以上特点,都使得2008年天津夏季达沃斯成为我们积极研究国际交互型会议中媒体策略的绝佳范例。
二、我国传媒在国际会议的“失乐园”
相对报道国内大事小情,百姓普遍关心的“新闻乐园”,受众对国际事务的漠然促使这类题材成了媒体的“失乐园”;相对媒体轻车熟路地报道国内会议的“乐园”,没有成熟模式可以借鉴的国际会议报道就是我们的“失乐园”;相对于国内我们“一声独大”的“乐园”,国际会议国内外媒体的同题竞争中,我们的语言劣势,也造成中国媒体的“失语”,使国际会议报道成为“失乐园”。这里面既有国际会议与普通受众间距离造成的客观问题,也有媒体应对策略缺失的主观问题。具体来讲,造成中国新闻军团相对“失语”的原因在于:
1、受众的陌生感。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的经济,没有注意力,媒介传播就没有价 值。相对于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小情,国际会议中涉及的内容往往和百姓生活有一定距离或者过于宏观和抽象,不了解导致不关心。另外,国际会议有很强的主观性,会议从宣传到开幕到结束往往也就是几天的时间,所谓来也快去也快,对于受众它更像是一个“突发事件”,无法形成熟悉的感觉。
2、媒体自身的陌生感。媒体从业人员对于国际会议报道,很容易产生“沧海一 粟”的感慨。“听不懂”、“抓不到”、“记不住”是目前客观存在的棘手问题。
⑴以这次在滨海新区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为例,与会的1400多位嘉宾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不同领域,十几种语言下的十几种文化思维使得采访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和被采访者取得有效联系并且顺畅交流,这就是第一个实际难点“听不懂”。
⑵国际会议场所一般都不局限于一个会议厅和一种讨论形式,像达沃斯,偌大的会场、星罗棋布的数十个会议厅、某些会场不对媒体公开、嘉宾是否配合等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记者想采访的对象根本“抓不到”。
⑶国际高规格会议实际上不到最后一刻开始,大会组委会都很难确定究竟会有哪些人赴约,所以会议开幕时才会公布与会嘉宾名单。因此,需要对庞大的嘉宾数量和嘉宾复杂的背景在短时间内了解也成为实际困难之一。以本届达沃斯为例,开幕时拿到的嘉宾简介就有近1500页,将嘉宾、背景、照片短时间内一一对应,实际上是“记不住”的。造成采访者有“进入采访富矿却无从捡起”的困惑。这里就有一个小小的例子,我台记者达沃斯前采访了一次前期活动,记者在采访归来对照名片查询后才发现,之前的一位在不经意中与之攀谈的一位其貌不扬的小伙子竟发现这位小伙子是中东某国太子。
3、报道形式老旧、内容枯燥、新闻作品同质化严重。这个问题也是在国内会议 报道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在此不做赘述。
4、聚光灯下的“失语症”。在近半个世纪的国内会议,尤其是“单向度”会议的报道中,我们的媒体已经习惯只扮演一个报道者的角色,于是,多数国内媒体在参与互动性强、参与层级丰富的国际会议当中也安于“组织一批人,采访几场会、写一批稿”的现状。参与姿态决定了我们几乎自动放弃了在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树立媒介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和输出价值的机会。这样的最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新闻红、媒体不红”或者“报道好听但听者寥寥”,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由于忽视“造势”,使得缺乏影响来的媒体品牌无法吸引重量级的VIP嘉宾。
三、天津天津电台2008夏季达沃斯报道案例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滨海新区举行前后,天津广电集团和总台统一指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滨海广播对报道达沃斯盛会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在会前、会中、会后实施了周密而创新的直播和报道方案,有针对性地攻克在国际会议中媒体面临的种种问题,高质量地完成了论坛的报道任务同时输出
媒介自身价值,在听众中形成了广泛好评,向国内外有力地宣传了天津和天津滨海新区。
(一)、会前高度重视、策划周密、报道充分
天津电台在08年年初就开始就天津夏季达沃斯会议进行报道准备。统筹频率、人力、节目资源、技术,形成广播采、编、播、输出各方面的高效整合,统一出击。
*6月,市长黄兴国参加东亚达沃斯峰会,滨海广播还专门派出记者前往马来西亚采访,不仅对黄兴国市长的行程作了充分报道,还采访了施瓦布等达沃斯论坛领导,考察了会议的组织和报道特点。天津电台还与达沃斯总部和其在北京的办事处建立了日常联系。
*7月,天津电台专程和大连电台就夏季达沃斯的报道充分交流了经验。电台形成了会前—会中—会后的报道方案,提前向组委会提交直播方案。会前,新闻广播“天津新闻”,滨海广播“滨海第一线”等多个重点新闻节目中播放达沃斯筹备工作进展情况的报道百余篇。
*8月,滨海广播推出了夏季达沃斯专题报道,介绍天津筹办会议的进程;60期特别节目 “解密达沃斯”,从地理风貌到社会人文,全面展现达沃斯和达沃斯论坛的独特魅力;开辟英语学习节目“达沃斯英语随身听”,提升主办城市市民的参与度和服务水平,侧重于将国际礼仪知识以每期不超过一分钟的小单元出现,生动活泼,深入百姓。
(二)、会议中创新广播新闻直播和报道方式,进行对国际会议多点直播,跨媒体合作报道的大胆尝试,实现广播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本次报道,天津电台新闻广播,滨海广播共派出24人采编直播队伍,论坛期间,大型多媒体直播节目“风云达沃斯”,每天7:30——19:00纵跨10小时,为听众呈现了20多个小时的达沃斯“声音”风暴。特别节目“风云达沃斯”力求通过创新,寻找最能与达沃斯风格契合的报道形式和操作手段,呈现最“生动”的达沃斯资讯听觉感受。这些工作和探索包括:
1.顺利完成了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27日论坛开幕全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开幕致词环节的并机直播。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推出录音报道“新领军城市—天津”向世界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的成
果。
2.对会议进行了大密度的多点双语直播和滚动报道
天津电台经过前期不懈沟通,在论坛举办地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获得两个直播区,分别位于全会厅和媒体咖啡区,加上位于市内的直播间,和多点记者连线,本次报道的空间跨度很大。在3天的时间里,天津电台共进行了9场,共计20多个小时的现场直播活动,包括6场全会直播,3场主题直播。在三天的直播节目中,天津电台充分利用论坛嘉宾云集的人力资源,通过近百位众多高端人物的现场访谈和记者专访,大大加强了广播节目的含金量和可听性。《在达沃斯开幕式上,温总理向世界亮出滨海新区名片》《新领军城市市长的对话》、《总理的激情与承诺》、《参会嘉宾聚焦美国金融风暴》等报道在听众中引起很好的反响。
3.节目立足滨海,胸怀世界,与环渤海城市电台大连新闻广播,以及与新加坡城市电台的联播节目成为直播活动的亮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寻求新闻的本地化表达。处理好“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
与大连新闻广播合作推出的“新领军城市的对话”,邀请环渤海地区大连、唐山市市长,企业家代表参与节目,和天津市领导共话地区发展与合作。28日,正值中新生态城开工,天津电台与我台友好电台新加坡城市广播连线直播,推出“生态城市建设”特别节目。
4.邀请国内外资深学者组成的直播专家团,为听众呈现一个“听得懂”的达沃斯。达沃斯论坛被称为全球经济的风向标,所设议题往往宏大而前沿。特别节目直播期间,编播人员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节目,为听众深入浅出解析论坛内容,其中包括国务院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常修择、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张国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新加坡大学生态学教授和英国创意产业学者等专业人士对全会的及时解析,使本来相对复杂的全会讨论议题妙趣横生,贴近生活。
5.嫁接网络优势,真正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
此次达沃斯报道中,我们的节目和报道通过天津电台声纳网和搜狐财经频道,实现网络同步音频直播和论坛图文资料时时更新,真正实现了多媒体信息传送。具有国际视野的表达语态、大信息量、多信息来源的报道对强化了时空跨度
和厚重感,提升了报道的权威性和吸引力。
(三)会议后,多篇述评、记者采访手记、会议重点议题的追访等报道,让会议的“长尾效应”③得以展现。“长尾”至今尚无正式定义,目前最理想的长尾定义为“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成一个大市场”。国际会议报道中常常有这样的问题,一个看似不是特别“热”的议题或者一个焦点报道的追访,都是有人关注的。长尾实现的是分门别类的个别关注点的总和等于或大于热点话题的关注,而这些受众想知道的“非热点”,往往也是各媒体遗漏、不懈于报道的盲点,抓住这些内容,往往会出精品和独家新闻作品。
例如达沃斯后,天津电台记者对于会中了解到的 国外公民通过种树等环保方式来抵消自身制造的“碳排放”做法进行挖掘采访,报道成品对滨海广播落地在西澳的节目播出,这个问题正解决了包括西澳在内的很多国家急需要解决的碳排放日益增多的问题,而这个题材的报道在本次会议报道中绝对是全球独家的,收到良好效果。
四、国际会议报道中可以借鉴的经验
综上,经过“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天津电台实战的梳理和对国际会议报道的再认识,我们可以归纳出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媒体可供参考的几点应对策略——
(一)时间线——蝌蚪布局,事半功倍
一份优秀的国际会议报道策划是有时间延展的,借用“蝌蚪布局”的理论,只有重视开局,才是后期暴发的前提,最终受益的不是肚子而是尾巴。正如这次天津电台达沃斯的报道,就是在时间线上首先总体审美、布局,滨海广播提前三个月时间就陆续开始着手采访和预热听众,解除了记者和受众对于“达沃斯”的陌生感,达到采集、传播、接收的同步。再比如中央台,会前、会中、会后陆续出炉的9篇以上的高质量述评使媒体视角被成功放大,从天津一地举办达沃斯辐射到环渤海乃至全球金融、环保等同领域问题的横向比较,某一领域的问题由一 ③ 长尾(The Long Tail)这一概念是由“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在2004年十月的“长尾” 一文中最早提出,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Power Laws和帕累托(Pareto)分布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
种尝试放大到多种做法,凸显了中央台“霸主”地位平台的整合能力。
(二)内容战——重要有趣原则下,把握第一落点的话语权
所谓话语权,就是指媒介在对受众人产生传播效果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媒体想把握好话语权就要把握好新闻第一落点,第一时间清晰、权威发布地发布个性化声音④。现代传媒竞争是内容的竞争⑤。同一个会场全球都在报道,如何报道出新?距离百姓生活遥远的国际会议议题如何让老百姓爱听?会期短暂如何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达到报道内容的最大化?这次天津电台达沃斯论坛报道针对这些问题一一对应进行攻克。
1、多点直播,听众身临会议其境。在选择直播区域的时候,其中一个重点就设在 达沃斯会场中会议最多、探讨内容最重磅的“全会厅”,这个全会厅的直播点就 保证了听众到几乎同步听到全会厅内容的权威发布,有效地把握了话语权和放大 了广播媒体信息传播迅捷的优势。另外,这次达沃斯的现场直播会议部分,并没有长篇累牍转播会议信号,而是在全会厅安排了主持人,信号转播中适时解读会议背景、解读讲话人的发言,采取核心、提示、观点、相关、链接、精要等方法加以报道,“像解说一场球赛在解说一场会议”,再配合后方直播间专家解读,深入分析,使会议报道从“长篇大论”,变得短小精干,生动活泼,给听众呈现一个“听得懂”并“喜闻乐听”的达沃斯。
2、相关重要民生角度新闻选择。会议新闻并不具备社会新闻、突发新闻的鲜活 和可读的优势。而有些会议新闻又常常是从单纯会议的角度进行报道, 致使报道 浮于会议的表面, 成为一份会议纪要, 语言呆板、稿件冗长、听众没有兴趣,而 记者充当了“新闻秘书”,新闻成了会议纪要。
相反,要从繁杂的会议程序中跳出来, 挖掘会议中人们关心的有价值的信息,重要和有趣就是筛选新闻和做新闻的原则——应该选择会议内容所涉及的有 ④ “话语权”是目前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出现频率甚高的一个词。葛兰西的“领导权”、福柯的“权力话语”、哈贝马斯的“合法化”、罗兰·巴特的“泛符号化”、鲍德里亚“仿像”等思想极大地丰富了话语理论,为研究媒介话语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话语理论研究的多元化趋势使得我们有必要从传播的角度来思考媒介话语权对传播信息内容的影响以及对社会行为产生的作用。⑤出自《传媒产业竞争:内容资源成为新的制高点》【9/2/2004 10:07:00 AM】 来源:媒体安都 作者:黄宇
关国计民生的或者是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事件和角度进行报道,这些信息因为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拥有很大的受众群,这就要求记者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 善于从会议繁复的信息中, 找出读者普遍关心的、具有较高新闻价值信息, 加以开掘和提炼,比如报道中“金融风暴中的中国对策”,“中国企业是否进入寒冬”等选题。
3、会议本身报道“规定动作”外,充分利用会议期间的人脉资源,策划新闻选 题,并以此作为“副产品”再进行深加工.寻找会议内容与策划内容的黄金结合点。比如:新领军城市对话、中新生态城市对话,以新闻策划放大“会议”新闻价值,突破会议报道定式。
随着新闻竞争,特别是各具特色的会议报道作品的激烈对抗,策划已经成为 媒体工作重要环节。“新闻策划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照搬模仿别人的做法或者延续传统的做法都行不同,只有通过自己精心策划,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意,才能一招制胜。”⑥
(三)内外宣兼修 多媒体覆盖。国际会议报道,因为题材世界瞩目,自然成为外宣的好时机和好题材。广播媒体和网络媒体以及其他平面媒体的合 作、优势互补、互相造势,借船、借网打造通路,这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国际会议中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参照案例分析)
这种发展趋势就是各中媒体记者采访时至少有录音、摄像设备,这样录 音广播中可以采用,整理成的文字供平面媒体,画面供电视媒介,以上都可以通 过网络和收集媒体整合传播。
(四)活动营销 嫁接输出媒体价值观。媒体要“宣传和经营并举”,且“两手 抓,两手都要硬”,其经营策略与手段也必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的双赢。每个媒体都拥有自己的气质,这种气质和价值观是受众选择媒体的重要原因 和培养忠诚度的基石。在营销无处不在的今天,本身就掌握着话语权的媒体更是 要塑造、放大自身价值理念和气质类型,形成鲜明个性。
例如本次达沃斯论坛重要议题之一是环保,很多环保企业领军人物都是参会 嘉宾,滨海广播就在各休息区宣传少使用一次性杯子,节约能源,并建议从吧台 ⑥出自《寻求突破 巧妙装扮》作者:郝彦超 新闻爱好者 年8期 字数:2677 字体: 【大 中 小】
领取印有滨海广播LOGO的玻璃杯来使用。再有设在媒体咖啡区的直播现场,让全球媒体都可以直观记住天津电台,以上两例说明在塑造价值的全球头脑风暴上塑造媒体自身的价值,用力不大,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国际会议报道的瓶颈问题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不仅包含会议组织方与媒体的信息和地位不对称,也包括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息地位不对称,还包括媒体与媒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打破这种不对称的关键在于站在全球的视野分析问题,以贴近的传播手段报道问题,以价值输出者的身份参与解决问题。作为世界媒体同题竞争的舞台,作为最有影响力的人士的聚会,国际会议期待着中国媒体的舞蹈。
第二篇:企业危机应对中的媒体策略
企业危机应对中的媒体策略
危机公关实则是指当企业遇上信任度下降、企业遭受官司等形象危机,或某项工作产生了失误给消费者造成伤害或给企业造成损失时,企业通过一系列积极主动的行为来获得当事人、社会公众、政府监管部门、新闻舆论力量的谅解,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挽回影响,甚至借机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的系统工作。
企业应首先获取媒体的理解和支持,使媒体公正而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危机事件,向公众正确地传递企业处理危机事件的态度和措施,以获取更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顺利渡过难关。然而,这并非召开几场新闻发布会、提供几篇新闻稿、接受几次新闻采访那么简单。危机管理专家迈尔斯和藿莎曾指出“组织陷入名誉扫地的处境,在多家媒体竞相抢报负面新闻中一撅不振中,大多数是因为它们不了解媒介,而非在媒介面前无所作为”。身处其中的企业只有以科学的媒介观为指导,加强对媒介运作机制和发展变化的考察,才能在战略的高度把握媒介,利用媒介为企业服务,特别是为企业化解危机服务。
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期望出现危机事件,然而在现实中,危机之于企业却如同病毒之于细胞一样不可避免。毫无疑问,危机管理的最有效、最低成本的方式是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但这也不过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而已,企业的危机一旦发生,媒体就必然会介入。当企业面临各种危机、内外交困时,企业无法避免地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目标,而媒体对企业的影响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帮助企业度过危机,为企业制造商机,也可以瓦解企业声誉,使企业一蹶不振。因而,媒体是企业危机公关必须努力争取的重要“公众”之一。
鉴于此,企业在解决企业危机事件过程中必须讲求媒介策略,应该重点遵循以下原则:
(一)建立危机管理小组,迅速与媒体沟通
(二)主动与媒体沟通
(三)真诚与媒体沟通
(四)争取主管媒介的政府门的支持
(五)借助媒体修复品牌
内容转载自:人民网作者:刘乃仲厉恒
面对危机,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关
这是个危机四伏的时代,说不哪天一着不慎就步了三鹿的后尘了。
面对危机,很多人谈危色变,过去的十几年太顺了,企业和政府似乎都没做好准备迎接危机的到来,但还真的就来了。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危机也需要分类管理,管好了,就可能化为危机,管不好,就可能是火上浇油。根据与自身关系的疏密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一、自身危机。如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内部管理问题等导致的危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何况企业,产品有问题是正常的,管理有矛盾也是正常的,但一旦超出了可控的范围,构成了不好的内外部影响,就会对企业的生存形成致命的危险,危机就这样诞生了。面对此类危机,企业的通常做法是化解危机,引导舆论,保持良好的形象。还有一点往往被大家忽略了,就是古人说的不二错。在化解危机之余,如何将危机所造成的舆论压力转变为推动内部改革的动力,进而避免重复的错误出现,这才是危机对企业的最大贡献。有些时候改革难免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这个时候就需要危机来造势,形成一种大势所趋的舆论,再改革就是恰逢天时了。
二、主动制造危机。绝大多数的危机都是被动产生的,是不愿意被当事人所希望发生的,但还有一类危机是可以主动制造出来被企业所利用的。如北京一家环保涂料公司就声明要用小动物做实验,证明环保材料无害,结果引起了一场舆论危机,最后该公司老总不得不取消了该计划,改用自己亲自喝涂料,以证明无害。这场危机就是没事找事的逆向思维,结果是借助危机成就了品牌。
三、竞品发生危机。根据彼消我涨的原理,竞争对手出现危机的时候,就是我方乘机落井下石的时候,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客气。三鹿事件导致的国内乳业品牌危机,就给了洋奶粉拓展高端市场的可乘之机。号称缔造了中国豪车增长神话的雷克萨斯,由于受到大排量消费税政策和国产化的影响,上半年销量下滑了近30%。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系“三驾马车”——奥迪、奔驰、宝马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上半年奥迪在华增长10%,奔驰增长50%,宝马增长了25%。这里面不无落井下石趁人之危的功劳。
四、行业发生危机。当一个行业被质疑的时候,就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倾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个时候企业要做的绝对不是袖手旁观,一定要主动做出表率,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行业领袖的风范,这样才能一箭双雕:既化解危机,又树立形象。2004年禽流感疫情出现不久,肯德基就在主流媒体上播放广告,承诺鸡肉安全可靠,两周之后麦当劳也开始了这样的广告公关。遗憾的是,我们却看不到本土企业的广告。
五、国家危机。当国家发生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不可控的外部危机时,企业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一个总是容易被记住的,如汶川地震中的王老吉。之后捐款超过一个亿的也不在少数,但能被记住的,恐怕也就王老吉了,谁让人家是榜样来着。
六、温水危机。有些危机是慢慢发生的,平常很难看到,就像一个人亚健康一样,你只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好像还能挺得过去,就没有深入的分析和应变,结果等爆发的时候,就一发不可收拾。发生在山西的儿童铅中毒事件中,村民在数年中上百次的上访,都没能引起重视,估计当地的领导还以为能罩得住,这种对于自己权力和能力的自信就是那盆煮死自己的温水,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总结的不一定全面,但有一点不变,就是任何危机能够被成功的公关,前提就是自身是过硬的。别学蒙牛,先咋咋呼呼,又哭哭啼啼,结果贻笑大方也让我们痛心不已。
内容转载自:网络公关人
危机管理的核心是行为管理
在公共关系理论界和实务界,危机管理,往往被许多人视之为是一种传播管理,或主要是传播方面的管理。比如,前些年出版的《直面危机》一书,编著者在其前言中就明白无误地宣称:“只有你我知道的秘密不是危机,它只是潜在的危机。只有当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你的员工,你的消费者,你的公众和媒体都知道了,并且夸大了危险,形成恐慌,才成为危机。因此,危机管理的核心是传播,是由少数人知道到多数人知道的过程。” 而一本在国内很有影响的公共关系教材也如此介绍:“许多专家认为,危机管理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危机传播管理。”
事实上,许多人士不仅在理论上如此来理解危机管理的内涵,在实践中似乎也是这么做的。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危机传播管理上。尤其当他们所服务的社会组织有危机发生时,不少人士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尽可能地封锁消息,不让社会公众知道真相,就是怎样以别的事件来转移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以减轻当事的社会组织的应负责任和舆论压力。即便是一些比较规范的做法,如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真实信息,刊登致歉公告等等,基本上也还是囿于传播范畴。其他方面,往往就较少顾及了。
坦率地说,这样的理论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偏误,很值得人们反思。
不妨以三鹿“毒奶”事件为例。这一危机事件爆发后,有些人士批评三鹿集团方面不懂公共关系,不懂危机管理。仔细想想,这样的批评其实并不很准确。关键的问题,还是三鹿集团(以及为他们提供公共关系服务的专业机构)秉承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危机管理理念。如果同意“危机管理的核心是传播”的理论,同意“只有你我知道的秘密”只要不泄露出去就不是危机的观点,并以此来观照和审视,则三鹿集团高层和有关人员就是不折不扣地这样做的。其结果,就是把早已发现的问题一压再压,不采取任何有效的整改行动,直到最后东窗事发,致使整个企业和品牌形象轰然倒塌。
网上流传甚广并经有关报刊披露的北京某广告公司给三鹿集团的危机处理建议方案,尽管有人质疑其真实性,甚至认为广告公司根本不懂危机管理,但细细推敲之余,不难发现,这一方案存在的真实程度是相当高的,而诸多国内外广告机构同时在开展公共关系方面的业务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事实上,撇开这一方案在文字表述上的一些细节问题不论,单就其所提出的三点建议来说,人们亦不难看出某些公共关系界人士的习惯思路和操作套路。比如,建议一:“尽一切可能安抚本次事件的所有消费者,满足他们的一切条件,力保本事件的当事人在2年内不再提及此事件。”这不就是想把企业所犯的过失牢牢地控制在“只有你我知道的秘密”这一范围之内吗?这一思路,与某些公共关系专家学者的想法何其相似乃尔,你能说它不够专业吗?建议二也是如此:“强烈建议在此事还未大肆曝光的特殊时期,尽快与百度签订300万的框架协议,小网站的恶意报道均可被删除。如遇到国家权威机构通报或发生重大影响的负面新闻时,三鹿集团在上层协调政府部门公关,XXXX(即某广告公司)公关媒体,共同配合将负面影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一为掩盖企业自身失误、应对舆论危机而想方设法与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抢夺新闻话语权的思路,想必不少公共关系业人士也不会陌生吧?更何况,按这份建议方案披露,蒙牛、伊利、汇源等企业早就与百度达成了这样的协议,享受了新闻保护政策,似乎这类做法已成了某些企业危机管理的惯用方法。至于建议三,则显得更有一点谋略了,即已经预想到在牛奶中掺杂三聚氰胺恐非三鹿一家所为,所以,建议三鹿集团方面安排人员搜集行业中其他企业同类事件的资料。这样,一旦被媒介曝光,“三鹿集团将可利用这些资料作为反击武器,将矛盾转化为行业标准问题,转移媒体与消费者的视线,获得行业协会的出面支持和救市,最大化减少负面事件对三鹿集团的不良影响。”这一把问题泛化以求金蝉脱壳的策略,其实也并无多少创意,人们在某些公共关系文章中不难看到类似的谋略,并早已在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光明“回炉奶”事件中领教过了。
这份危机处理建议方案,最终是否为三鹿集团高层所采纳,似乎也是一桩疑案。但明眼人很容易看出,在三鹿集团应对整个“毒奶”事件的过程背后,确实晃动着这一方案中某些建议的影子。
所以,不必一味去指责三鹿集团以及北京某广告公司不懂危机管理。我们的公共关系实务人士不妨自问:如果自己去做这类事件的危机管理,能否跳出上述三点建议的基本思路,而不是仅仅从传播管理的角度着眼?我们的公共关系专家学者亦可以反思:自己的理论观点是否有所偏误,从而客观上为三鹿集团这样的做法提供了某些理论依据?如此,当可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正如《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所指出的:“古话说,„行动比语言更响亮。‟然而不幸的是,很多管理层的人,甚至一些公共关系部门的人,迷信这样的神话,单凭传播就能够解决大部分公共关系难题。可是通常,公共关系难题源于所为之事,而非所言之事。除非„所言之事‟本身变成了事件。”事实上,尽管就特定的社会组织来说,危机的酿成和爆发有多种原因,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与这一社会组织的行为失误乃至不当有关的。“非典”疫情酿成的政府信誉危机如此,三鹿集团“毒奶”事件引发的企业危机亦如此。试想,如果三鹿集团在发现问题之初就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整改,加强管理,并立即召回有问题的婴儿奶粉,即使引起一些市场波动,带来一些经济损失,但仍能体现出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太大的冲击,又何至于酿成如此大的危机,落到今天这样一种千夫所指、声名狼藉的结局呢?
这也说明,危机管理,决不仅仅只是传播管理,甚至主要不是传播管理,而首先应该是社会组织的一种行为管理。实践已经证明:传播管理,并不能解决特定的社会组织行为失误乃至不当的问题,所以也不能帮助组织实施有效的危机管理。甚至不妨说,在某一社会组织本身失误或不当行为没有得以纠正的情况下,一味地倚重传播管理,其传播效果越好,就越可能是在帮助这一社会组织掩饰自身的问题,乃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欺骗社会公众。在三鹿“毒奶”事件中,那家想从传播角度来为企业出谋划策的广告公司,不是已经沦为某种“帮凶”的角色了吗?尽管
事情败露后主要责任由企业方面承担,但危机管理和公共关系行业的声誉似乎也一起赔了上去。君不见,已有资深人士作出了这样的评论:“如果说三年前三鹿到底以何种手段摆平各路诸侯至今成谜,那么此次传闻,则让一个我们平时所知不多的新型产业正式浮出了水面。这就是所谓的危机公关产业,说白了就是丑闻消音器。……这种产业的存在,本身就是社会良知的杀手。”语虽尖刻,且以偏概全,但这一批评的出现,确实可视为对研究和从事危机管理的人士的一种警醒!强调危机管理首先是社会组织的一种行为管理,也就是强调危机管理必须从危机的“源头”抓起,从组织自身行为(包括领导人行为、员工行为、管理行为、生产行为、营销行为等等)的规整抓起,尽可能减少乃至杜绝组织自身行为的失误和不当,一有“萌芽”露头,立即从社会公众利益和组织长远发展利益出发,果断处置,毫不犹豫。而当危机一旦发生时,首先亦是采取积极而有效的行动,以体现组织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其他。这就需要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人士和提供咨询服务的专业公共关系机构,对组织环境、组织管理流程、组织人员现状等方方面面都先有一个深入的把握和研究,并参与到社会组织的决策层面中。如此,才能拟订出比较严格意义上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保证其规范实施。如果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盲目接受组织单向传播的信息,一味听从某些高层领导的旨意,则是肯定做不到这一点的。须知,行为管理,远比传播管理更为艰难。对从事危机管理的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个更为严峻的考验。
当然,我们强调危机管理首先是一种行为管理,并没有否认传播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但必须明确:行为第一,传播第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传播管理应该和行为管理有机协调,并作为行为管理的一种支持和呼应而存在,切不能本末倒置。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危机事件的应对中,传播不能干扰行为,不要因为传播过度或传播方式不当而横生枝节,火上加油,从而引发新的事端。切记,诚如前文所引的《有效的公共关系》论断所指出的,在某些情况下,“所言之事”(传播)本身也会酿成某一事件,甚至没有危机也会引来危机。“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万科公司因董事长王石言论不当而遭遇的舆论危机,就是明显一例。所以,传播管理本身确实也有一个战略规划和有效实施的问题。这方面,许多论著已多有讨论,此处不赘。
也许,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危机事件应对的重点才是传播管理。那就是,当事的社会组织本身并没有什么过失,却因遭受流言的无端攻击而陷入舆论危机之中,组织形象和声誉遭受了相当程度的损害,如不紧急应对,将危及组织的根本利益。这种紧急应对,自然主要是传播方面的,包括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刊登澄清事实的公告或声明,约请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第三方人士出面讲话等等。事先做好这方面的传播管理预案,以免事发后进退失据,亦是危机管理的题中之义。但同样应该注意的是,这一传播管理,其基础依然是组织的行为管理。道理很清楚:只有组织的现实行为确实无暇可击,其应对各种流言的传播才能真正奏效。质言之,即便在这种比较特殊的情况下,仅仅凭借传播管理也是不能单独化解危机、解决问题的。
上述这番理论,其实并不深奥,一想就容易明白。但为什么长期以来一些学者却津津乐道于危机管理就是传播管理,不少实务人士亦把主要精力放在危机事件的传播管理上呢?这也许是一个更加发人深省的问题。
窃以为,从理论研究来说,这涉及到对公共关系本质的理解问题。如果认为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就是传播,甚至认为一个社会组织的形象不等于其实际形象,其优劣不在于它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在于它说什么,怎么诱导公众对其产生好的印象和评价,而不是帮助组织去适应环境、调整行为,则把危机管理看成是传播管理就是必然的结果。其中,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学者脱离实际、人云亦云的因素。而从实务操作来说,关键也在于我们的不少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大多还停留在纯粹执行的阶段,还没有提升到战略咨询的层面,还没有能力去做组织的行为管理,更不能有效地影响社会组织的最高决策层,只能被动地执行组织决策层的指令和意见,甚至无法去判断这些指令和意见正确与否。在这种情况下,传播就是他们最能发挥自身特长和能力的一个工作领域。当然,这也有众多社会组织高层领导观念的转变问题。但从根本上说,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危机事件已敲响了警钟,如何快速提升公共关系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的水准,并在此基础上,真正把握危机管理的精髓,实施有效的危机管理,已是摆在诸多有识之士面前的一个严峻而紧迫的课题。
内容转载自:中国公关网作者:叶茂康
第三篇:新媒体中的营销策略
新媒体中的营销策略
——以十一度青春之《老男孩》为例
《11度青春系列电影》是由中国电影集团联手优酷网共同出品,雪佛兰科鲁兹全程支持以及11位年轻新锐的导演执导的系列新媒体短片。片中汇集最鲜活的青春奋斗力量,题材广泛,涉及穿越、迷幻、爱情、人生等丰富内容。
在11部短片中,《老男孩》是拍摄片长最长的一部。这部由肖央导演的短片主要讲述了两个最普通的北京小人物的梦想与现实,它贴合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况,关注年轻一代在奋斗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展示了“我奋斗我表现”的诉求。
刚开始看《老男孩》的时候,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感觉情节很一般,但到两个小人物同台演出,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我被深深吸引住了。“当年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歌声唱出了年轻一代的心酸历程,让我们感觉原来我们离最初的梦想是那么遥远,现实是那么残酷。梦想无比脆弱,却又光芒四射。追寻梦想的道路充满了坎坷荆棘,但是我们不曾放弃,因为青春一直支持着我们前行,青春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对《老男孩》感触最深的群体莫过于80后这一代人,他们正处于奋斗阶段,渐入而立之年,在理想与现实中纠结,他们更是商业消费潮流中的主力军。而雪佛兰科鲁兹的目标消费群体多数为35岁以下的人群,是处于奋斗阶段的年轻人。综合这两方面来看,我们不难推理出科鲁兹全程支持《11度青春系列电影》拍摄的根本目的,即加大对科鲁兹的宣传,让雪佛兰这一品牌深入年轻一代的心底。这是新媒体时代一种新的营销策略,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针对25到35岁的雪佛兰主力消费群体,采用与他们生活主张和精神追求高度契合的品牌营销方式,利用这一消费群体最为关注的咨询平台和传播方式,真正地把雪佛兰品牌植入他们的心里,植入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中。科鲁兹的奋斗精神在整个影片中不断体现,有利于提升其产品在网络受众中的美誉度,建立起科鲁兹与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在感情上的共鸣,传达科鲁兹品牌主张,吸引更多奋斗中的年轻人的关注,从而带动潜在车主关注,形成销售支持。
与传统营销方式不同,雪佛兰在影片中开拓了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它并非简单镜头的停留或道具使用,而是将雪佛兰科鲁兹自然地融入到不同主题不同剧情之中,同样的品牌出现,却伴随着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它可以是“哎”男女主人公爱情的见证,可以是“夕花朝拾”年轻人奋斗不息的见证,可以是“拳击手的秘密”中拳击手自强自立的见证。这种剧情和理念的植入方式,赋予了雪佛兰科鲁兹全新的多维品牌意义,符合互联网年轻人的欣赏能力。
在传统的营销方式中,如电视广告,大都会采用重复循环的播放手段,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加深受众对产品印象的目的。然而,在《11度青春系列电影》中,导演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让雪佛兰科鲁兹出现在适当的场景,并给予一定的镜头,但这镜头并不是故意放大或者夸张雪佛兰的作用。受众在看到雪佛兰时,并不会认为这是特意安排的广告,反而会把它当做情节发展中顺理成章的事。这不但会使雪佛兰深入年青一代的心中,同时开拓了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即以电影故事情节发展为主线,辅之以广告。
此次雪佛兰在短片中的营销方式是一种新型营销的典型代表,这种新型营销称之为电影营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与之相适应的电影营销也将会迅速发展。
第四篇: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ESE 2012)Post By:2011-7-24 19:09:28 [只看该作者]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26, 2011 News!The ICESE 2011 papers are available in the Vol.8 of IPCBEE.(Click)
Mar.16, 2011 News!The conference program of ICESE 2011 is available now.(Click)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d during April 7-8 2012, in Bangkok, Thailand.ICESE 2012, aims to bring together researchers, scientists, ehe practical challenges encountered and the solutions adopted.change and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new ideas, and research results about all aspects of Environment Scie
The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every year to make it an ideal platform for people to share views and expsensors and related areas.ICESE 2012 will be published in one Volume of IPCBEE, and all papers will be y Digital Library, and indexed by Thomson ISI(Web of Knowledge).Call for Papers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ESE 2012 is the premier forum for esearch results in the fields of theoretical, 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he confereers,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in the domain of interest from around the world.Topics of interest for submission include,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dynamics
Meteorology
Hydrology
Geophysics
Atmospheric physics
Physical oceanography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ecosystems management
Climate and climatic changes
Global warming
Ozone layer depletion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Biofuels
Integrated ecosystems management
Satellite applic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Habitat reconstructi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Deforestation
Wetlands
Landscape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
Ground water remediation
Soil decontamination
Eco-technology
Bio-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Resource management
Life cycle analysis
Environmental systems approach
Renewable sources of energy-energy savings
Clean technologies
Sustainable cities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Health related organisms
Hazardous substances and detection techniques
Biodegrada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Toxicity assessment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Quality guideline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monitoring
Indoor air pollution
Water resources an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Regulatory practice, water quality objectives standard setting, water quality classific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Economic instruments
Modeling and decision support tools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Transboundary co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of point and diffuse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
Ground water management
Wastewater and sludge treatment
Nutrients removal
Suspended and fixed film biological processes
Anaerobic treatment
Process modelling
Sludge treatment and reuse
Fate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dvances in biologic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On site and small scale systems
Storm-water management
Air pollution and control
Emission sources
Atmospheric modeling and numerical predic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pollutants
Control technologies
Air emission trading
Solid waste management
Waste minimization
Optimization of collection systems
Recycling and reuse
Waste valorization
Technical aspects of treatment and disposal methods(landfilling, thermal treatment etc)Leachate treatment
Legal, economic and managerial aspects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solid waste
Water treatment and reclamation
Disinfection an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Management of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
Aesthetic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taste, odors)
Effect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on potable water quality
Reuse of reclaimed waters
dexed by Thomson ISI(Web of Knowledge).Important Date Advanced treatment of water and secondary effluents(membranes, adsorption, ion exchange, oxidation etc)ICESE 2012 will be published in one Volume of IPCBEE, and all papers will be included in Engineering
Paper Submission(Full Paper)Before December 10, 2011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On January 1, 2012 Final Paper SubmissionBefore January 15, 2012 Authors' RegistrationBefore January 15, 2012 ICESE 2012 Conference DatesApril 7-8, 2012
SUBMISSION METHODS:
1.Electronic Submission System;(.pdf)
If you can't login the submission system, please try to submit through method 2.2.Email: icese@cbees.org(.pdf and.doc)
第五篇:公共沟通与媒体策略
名解5*5’=25/10 简答6*7’=25/12论述15 + 18=33/
4“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又叫守门人,由美国传播学者库尔特卢因提出的概念,用以说明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的控制作用。大众传播在新闻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在每一个传播环节中,都从超过可能传送的新闻信息中进行选择,控制信息的流量与流向,直接影响受传播者对信息的接受与理解,传播者也就成了“把关人”。“把关人”理论说明: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新闻报道不足、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只能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把关过程说明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而进行的取舍规则和加工活动: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及社会文化等多种要素的制约,与媒体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由优先人选,优先得到传播:媒介的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然有记者、编剧个人的活动、但“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舆论领袖
这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其特点是: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等级关系,广泛分布在社会各阶层,影响领域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大众传播信息接触量大。舆论领袖在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和过滤作用。
*知沟假说
是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卡茨曼、蒂奇诺提出。核心观点是:尽管大众传播可以带来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但在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下,由于经济富有者能够比贫困者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和知识,因此大众传播越发达,富有者和贫困者之间的“知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知沟”假说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
*新闻媒介
是指以传播新闻信息符号为主的物质载体,包括报纸、新闻性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媒介是泛指所有新闻信息的媒体,既包括大众新闻媒介,也包括人际传播中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等载体。狭义: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新闻性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
*大众媒体
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指在大众传播活动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媒体与舆论相互间关系(3)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看法。公众的意见看法是一定历史背景下,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1媒体要反映舆论 美国政治学家J 布莱士在其《美利坚民主国》一书中认为,报刊有三个重要功能;作为事件报道者和讲解员的功能;作为政治主张代言人的功能: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的“测风标”功能。
2媒体要引导舆论 面对驳杂的舆论,媒体不是被动地反映,而是要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用正确的思想去影响舆论,改变舆论中错误看法。
3形成舆论 媒体在一定特定时期,在传播新闻事实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舆论、调查等多种形式,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从引起民众的讨论兴趣,并进而形成社会的舆论热点。*党管媒体
我国,媒体的所有权是国家。执政党对媒体拥有管理权。这就是“党管媒体”、“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具体来说,媒体的负责人由地方党委任命。媒体的资产所有权属于各级地方政府、由于政府不拨款,媒体的生存依赖于商业广告,所以媒体又表现出商业广告特征。从所有权看,我国的媒体确实是国有体制。但从媒体的商业运行看,我国的媒体又具有产业特征。所
1以,有人认为,我国的媒体具有宣传性和商业性的二元特征。也有人认为,从政党和政府角度看,媒体是喉舌;从社会系统运作看,媒体具有相对独立的系统;从信息经济形态看,媒体又是产业。所以,我国媒体呈现出三元特征。
政府新闻议程设置原则(7)
一、新闻性原则:围绕热点、引导关注1无论政府新闻议程设置多么强势,必须正视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主体的地位,尊重它的相对独立性、稳定性以及新闻报道规律。2政府新闻议程设置必须考虑其终点-受众,应准确把握和高度尊重公众舆论运动和形成的规律。
二、目标性原则:主导舆论,凝聚人心
三、工具性原则:政府主导、服务中心
四、整体性原则:总体规划,具体策划
五、示范性原则:形成范例,规范议程这条原则是指,政府在组织、影响媒体报道中,要注意新闻议程设置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并注重针对不同新闻宣传目标的议程设置,总结出不同情况下的范例,使政府新闻议程设置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六、灵活性原则:信息把关、有增有减
七、情感性原则:弘扬主流、以人为本
*政府新闻宣传策划
指党政机关为自身工作需要,综合运用新闻宣传资源,以求最佳宣传效果二进行的富有创意的思维活动和运作方式。(1争夺社会舆论主动权2赢得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导权3增强新闻宣传工作影响力)
政府新闻宣传策划的原则(4)1宣传价值第一的原则 2重视受众需求的原则3“用事实说话”的原则 首先要注意“新颖性”,要寻找新近进行的行政活动和发生的社会事件寻找新的经验和新的问题,寻找同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一定关联度,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成为焦点、热点以及当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能对实际工作和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次,要注意“真实性”,行政活动和社会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第三,要注意“关联性”和“互动性”,选择新近发生的、鲜为人知的、群众欲知的有重大意义的行政活动,行政政策、工作内容和社会事件,并关注新闻宣传与新闻事件的变动关系。4可行性原则 ?(题目对吗)Qp政府新闻宣传策划的对象分类(b)
一、政策主体分类
以策划的主体为参照物,可以分为党委宣传部们(政府新闻办)的策划和其他党政机关的策划。
作出这样划分的目的在于界定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新闻办)与其他党政机关在新闻宣传策划方面的智能和分工,并明确两者的关系。
相对而言,党委宣传部门重于宏观、中观新闻宣传策划,如对本地区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地区(城市)形象、政府形象、舆论调控等进行新闻宣传策划,对一个阶段的最大宣传战役进行策划,对重大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进行应对性新闻策划。
其他党政机关侧重于围观新闻宣传策划,主要是对本部门的重点工作进行宣传策划和对本部门的工作失误进行应对性新闻策划等。
二、策划对象分类
以划对象为参照,分为宏观、中观、微观策划。
宏观:即战略性策划,包括中心工作、地区形象、政府形象的宣传策划等。这类策划主要是“定位性”的设计策划,中心工作的宣传策划设计地区的产业优势、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发展环境、发展步骤等方面宣传设计和整体安排。
地区(城市)形象宣传策划主要是根据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责任特点和现实优势来设计,以城市标志、旅游景点、名人效应、展会论坛等具体具体载体来推介。
城市形象宣传策划主要是根据政府的性质、职能和主要任务来设计,通过政府机关和领导者的媒体形象来展示。战略性策划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独特性、系统性和长期性。因此,既要高度重视富有个性的设计,也要基于落实到林林总总的新闻事件的传播上。
中观:即战略性策划,是确定一个时期的宣传基调、宣传中心和报道规模,并对宣传报道的阶段和报道的力量作出安排和部署,其目的是安排新闻宣传工作的整体活动,以高效率的投
入工作,形成持续性、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态势,形成强势舆论。这类策划主要围绕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选题和设计,属于“定调性”策划。包括专题宣传策划、重大典型宣传策划。微观:新闻事件的宣传策划,主要是针对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政府活动、行政行为和社会事件的宣传价值、新闻价值作出判断,对宣传报道的社会反映作出预测,并在宣传报道的角度、报道形式、报道时机、报道规模等方面作出一系列的安排。这类策划属于“定题”性宣传报道策划。包括重要会议、领导观察调研、突发性事件、节假日纪念日报道策划等。
三、策划目的分类
引导型策划,是指制定一定时期、一定阶段的宣传报道重点,要求媒体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或某一社会事件进行有目的宣传传播,以唤起社会的关注,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的。应对型策划,是指行政事故或重大社会事件已经发生,并已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为防止和减轻负面信息对党政机关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面进行的新闻宣传策划。
创制型策划,是指党政机关为积极、强势干预社会生活需要,有目的地策划可激发媒体报道兴趣、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行政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
四、策划时机分类
以策划时机为参照物,可以分为可预见事件的策划和不可预见事件的策划。
可预见事件可分为“显性”可预见新闻事件和“潜性”可预测新闻事件。
“显性”可预见新闻事件是指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必然要发展的事件,对这一类事件要抓住时机,早策划、早安排,切实打好主动仗。
“潜性”可预测新闻事件是指按照事物的发展趋势,有可能要发生的事件,对这一类特别是在群众中讨论、可能生成社会热点问题的,要提前预测,提前策划,引导和调控好社会舆论。不可预见性新闻事件是指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对这类事件,政府机关要审时度势,及时策划,适时发布公告信息,把握舆论的主导权,稳定民心、稳定社会。
五、策划功能分类
新闻报道策划,是对行政活动、行政工作的最新动态进行宣传报道的策划。
宣传教育策划,是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普及,以及群众急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知识传播而进行策划。
交流论坛型策划是应用电视、互联网、电台等载体,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让政府和群众发表各自的主张、观点,增进共识而进行的策划。
政策服务型策划是以媒体为载体,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信息包括法规文件、职责权限、行政程序、办事流程等定期发布出去而进行的策划。
*政府新闻发布 指各级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多种大众传播方式公布其政务活动,发布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力的信息资源。
*政府新闻发言人 指那些由政府及其下属机构所任命或指定的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就是政府或本机构责任范围内的重大事变或现实问题,或急性新闻发布会,或约见记者,提供相关的新闻事实,阐述政府立场、观点,介绍政府已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对策措施,并作为政府或机构的代表回答政府的提问。
“政府新闻发言人不是人而是制度”的理解
1从宏观方面说,新闻发言人是新闻发布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信息传播制度的组成部分。2从微观方面说,它之所以不是自然人,是因为其背后有一套机制在支撑。新闻发布工作主要由信息采集、发布策划、发布实施和发布反馈等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工作机制加以保证。同时,由于新闻发布工作的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绝非新闻发言人一力量所能完成,需要为其配备助手,甚至建立一个以新闻发言人为核心,各司其职、分工配合、相互协调的专门工作机构,而这也需要相应的机制加以保证。
政府新闻发言人三种来源
1主管领导,如有的地方要求出任新闻发言人必须是该部门的“二把手”2办公室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之类的“总管式”人物。3宣传部门的负责人
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形式(b)
1例行新闻发布会 是由政府设立相对固定的新闻发言人,定期将政府所做的重要决策,通过的重要决定及近期工作安排及时向社会各界进行发布,说明就某个事件、某个问题政府所持的立场和采取的措施,并就国内媒体和公众关系的问题作出回答。
它是国家存在、国家发布正义声音的象征,能够及时、迅速地表达国家的立场,设置国内或国际议程、指导人们的认识,引导国内或国际舆论。主要的两种形式:a以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定人,定时、定点举办新闻发布会b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定期邀请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或发言人介绍有关情况。
2重大活动新闻发布会 指在重大活动之前、之中或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特点是:有充分的准备和材料,具有宣传、动员、推广的性质,也有树立活动组织者形象的目的。新闻发布会往往和组织活动相配合、活动的内容也是新闻发布的内容。
3宣传性新闻发布会 指一级政府或政府部门就做出的重大的决定、方针及人事变动、会议、制定的重要计划或即将发生的其它重要(他中能达)事变,临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是政府表明立场和对今后工作的公开宣布。
4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
突发事件因为具有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又因为它的复杂、敏感,涉及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安定,甚至重大的国际关系等特点,因而成为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焦点。讲求时效性是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核心。同时,新闻发言人要注意以人性化的方式表现出对事情的关心,对受害人的同情和关怀。
5首脑新闻发布会
是由国家元首、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政党领袖作为新闻发言人,发布相关的新闻或阐述对某一问题的立场。
6网络新闻发布会
危机新闻处置中常把握的几个问题(6)
一、认真制定新闻预案1关口前移,重心下移2突出重点、构建体系3立足现实、充实完善4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
二、建立健全领导机制1确立领导体系2明确协调中心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4建立上下沟通机制
三、牢牢把握报道主动1切实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对党。、国家、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2彻底转变对突发事件多报不如少报,少报不如不报的错误观念,树立及时报道、引导舆论的意识。3不断提高新闻处理水平,认真研究新闻处理技巧和艺术,研究怎样报道于我有利,做到不失良机,不限于被动。4坚持以我为主,以正面为主,以事实为主的“三为主”原则,这是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的最基本原则,只有正确的引导舆论,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
四、有礼有节的对待记着 有礼就是以人为本,尽可能提供方便。主要体现在:1服务要周到2服务态度要好。有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好记者采访。1确定采访媒体和记者资格,只有资格和身份得到确认的记者方可进行采访2限制记者活动范围,一方面为保障记者的安全,另一方面是确保处置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三是对海外媒体在我国境内采访活动实施管理。
五、冷静处理媒体炒作1主动与媒体就事件进行沟通2使得进行冷处理3适时进行正确宣传,将事态向有利方向引导
六、高度重视网络影响1提高危机新闻处置时效2利用互联网扩大正面影响3丰富信息发布的内容4注意跟踪网上反映,了解舆论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后续的新闻处置
*政府形象
政府在行政过程中体现出的行为特征、精神状况、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施政业绩等,为社会公众所了解和感知,从而形成总印象和评价,即政府形象,既是社会公众的主观认定,又
是政府客观表现的反映,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
政府形象设计原则(4)
1、导向性原则 它作为政府有目的的形象建设活动,不然会对政府行为产生鲜明的导向作用。
要求所有的政府行为,包括所有的政府决策、所有的行政措施、所有的政府部门和机构、所有的政府人员,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形象建设的目标,自觉把自己的意见和行动纳入目标导向上去。
2、针对性原则 它必须要有强烈的针对性,针对政府的行政目标,针对政府的行为过程,包
括行为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偏差甚至过失。
3、持续性原则 政府形象设计的过程性和长期性,决定政府形象设计是一个持续的延展活动
过程。一方面,形象设计本身有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开展前期调研,经周密论证,然后提供整个计划和具体方案,另一方面,行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动性,也需要不断强化、充实、丰富、完善甚至适当调整原有计划。
4、可操作性原则
新闻监督的特点、意义、原则、方法
意义
一、人民群众行使人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二、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具有调节社会的功能
1、震慑歪风邪气2预警社会危机3缓释社会情绪
四、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1以大局为重的原则2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原则3实事求是的原则4平等公正的原则5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展开的原则
接受新闻监督的原则和方法
一、闻过则喜,过而能改 闻过则喜,就是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失误、过错就感到高兴,就意识到别人在帮助自己查找出薄弱的环节;过而能改,就是知道自己失误和过失之后,马上就出台措施,通过实际行动加以改正。
二、不纠缠细节以免弄巧成拙。
三、自爆工作不足,赢得工作主动
四、及时公开真相,切忌粉饰过失。
五、不说无可奉告,主动配合支持。
六、抵制不良行为,依法维护权威
特征:1真实性 是新闻监督的首要前提,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监督的真实性要求新闻舆论揭露和反映的每项具体事件,以至每个具体细节都要有事实根据,必须如实地反映人们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及事件的面貌,而绝不能杜撰虚构、捕风捉影、夸大缩小,或者妄加评论
2指导性 它是一种非强制性监督,不具有任何约束力或强制性,只具有指导性。它是通过反应舆论、影响舆论、促成新的舆论来起作用的,而在这些过程中都具有倾向性和指导性,新闻舆论机构通过控制新闻舆论影响公众对问题的判断,影响公众的取向。
3及时性 新闻监督在实施中,不存在种种环节和层次,只需要经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反应就能形成有力的社会舆论监督效果。因此,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它具有及时性的特点。
4广泛性 庞大的监督主体通过媒体传播,对一切公共事务、社会思想、道德风尚和涉及公民利益的社会现象实施监督,并在广阔的空间内把监督信息传达给广大受众、新闻舆论监督的这种特征是其他形式不具有的5公开性
新闻监督的公开性,要求党和政府通过新闻舆论工具公布决策意图和决策过程,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使党和政府通过新闻舆论工具了解人们对其指定的决策的不同看法,从而使决策程序与内容不断完善。新闻监督的公开性,要求党和政府通过舆论工具公布其行为准则及有关规定。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媒体出现的变化(4)
1媒体在事业形式企业管理双轨制下运作,它像一般企业一样合法经营,照章纳税,独立地承担一切刑事、民事责任2曾处于中国传统媒体核心的党委机关报刊逐渐边缘化,与都市报动辄几十万的发行量相比,党报发行不景气,社会影响力也受都市报的冲击3媒体承担的舆论监督作用日益突出,人们对媒体批评、质疑政府部门的工作逐渐习以为常,舆论监督稿件
甚至成为很多媒体吸引受众的重头戏。4尽管中国的所有媒体都宣称他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公众利益服务”,但是,新闻专业专业理念的衰退,正逐渐失去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约束力,其突出表现是新闻失实日趋严重,媒体开始面临自己的诚信危机。网络媒体挑战与对策
一、网络管理媒体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1西方敌对势力的网上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
态安全。2错综复杂的网上舆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3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拦截和处理有害信息的难度不断加大。
二、依法管理,从行政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三、加强网络文明和道德规范建设
四、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管理机制。1树立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
2把握管理重点,解决突出问题。3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4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管理机制。
政府与媒体协调的原则(b)
一、服务原则1政府要主动向媒体提供信息服务。2政府要依据新闻规律组织媒体宣传服务。3政府要善于调节好本级媒体与其它媒体的服务关系。
二、平衡原则
1政府要实现与媒体的信息对称 政府与媒体各自掌握信息,由于信息渠道的不同,往往处于不对称的状态,该状态一方面导致了政府对媒体可能进行的政务信息报道策划不了解或了解不充分,不能及实地进行有针对的解读或校正媒体信息。另一方面,媒体也不掌握政府某项工作的全面信息,以至于产生误读和偏差,在传播上给政府造成不利影响。
政府通过与媒体的协调,是两个信息渠道的信息能够碰撞、校正,信息内容上达到对称和谐,不仅使媒体的报道进一步精准,提高媒体的权威性;进而有利于政府有针对性地披露消息信息,主动引导舆论。
2政府要实现与媒体的换位思考 媒体对社会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有着特定的视角,这一视角与政府立场时常是不一致的。这是因为政府决策是一个博弈过程,选取的是相对优化的方案,取大利而置小弊;而媒体诉求大多是理想化的,追求尽善尽美,对现实的困难认识不足。政府与媒体要进行换位思考,一方面政府要了解媒体从抓受众眼球出发的新闻选题和理想化思维逻辑,避免脱离群众立场的分析和解读;另一方面,媒体要从政府解决问题的立场出发,面对现实分析和全面评价政府工作,坚持部分事实服从整体事实的新闻观。
3政府要实现与媒体的话语重合4政府要实现与媒体的结论统一
三、合作原则 1搭建宣传平台,将政府主张转化为媒体的价值目标。2搭建活动平台,将政府意志转化为媒体的社会责任。3搭建友谊平台,将政府支持转化为媒体的发展资源。
四、多赢原则 1通过媒体强化责任,共同维护和扩大公众利益。2通过媒体影响大众,公共维护和提升政府形象。3要通过媒体服务大众,公共确立和巩固媒体影响。
*政府官员新闻素养
政府官员的新闻素养,是指政府官员对新闻传媒及传媒信息的综合认知、解读、评判以及驾驭引导的基本素养和实际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政府官员应对媒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