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你自信吗

时间:2019-05-15 07:4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健康讲座----你自信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健康讲座----你自信吗》。

第一篇:心理健康讲座----你自信吗

你自信吗? 你了解自己吗?你对自己有信心吗?你的自信心是强是弱?请你快来参与吧!注意:每一种情况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在参加比赛中,如果我或我的一方输了,我的反应是:

A、研究输的原因,以便提高自己的技术。(+4)B、感到自己不如人。(-3)

C、感到对方没啥了不起,自己别的地方比他强。(-3)

D、输赢并不重要,很快就置之脑后。(+8)

2、当生活中遇到重大挫折时,我想:

A、我完了。(-3)

B、能从别的地方找到安慰。(+10)

C、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达到自己的愿望。(0)

D、相信命运的安排,上帝总会救人于难的。(-5)E、努力承受住打击,尽量使自己的境遇好一些。(+2)

F、我没有什么不可放弃的计划和抱负。(+6)

3A、别人感兴趣,我就告诉他。(-3)

B、在谈论中随便提到,我就告诉他。(+8)

C、很少谈及,以免别人怜悯自己。(+2)

D、从不说,怕别人瞧不起。(-1)

A、技术高超的,这样我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技术。(-2)

B、比我的技术略高一筹的这样玩起来更有趣味些。(+6)

C、比我的技术差劲的。(0)

D、跟我的技术不相上下。(-5)

5、我和同学进行争论的倾向是:

A、我总是喜欢进行有益的激烈争论。(-2)

B、如果我有兴趣,我通常喜欢争论。(+8)

C、我很少与人争论,我喜欢自己推敲不同的观点。(0)

D、不喜欢争论,并尽可能避开。(0)

6、非家庭成员批评我的反映是:

姓名: 总分:

A、分析批评者为什么批评我。(+8)

B、问批评者,为什么批评我。(+6)

C、保持沉默,过后置之脑后。(-3)

D、如果我认为我是对的,就为自己辨护。(+4)E、保持沉默,记恨在心。(-4)

7、当家人批评或责备我时,我的反应是:

A、讨厌批评和责备,但不吭声。(0)

B、不吭声但以后找机会进行反批评。(-3)

C、不接受批评,进行争论以维护自尊。(+2)

D、设法了解别人为什么批评我。(+8)

E、发怒并进行争论。(-2)

8、当不得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时,我感到:

A、极其困难,我会发窘或说话结结巴巴。(-4)B、颇困难,但我还是做出泰然自若的样子。(+6)C、我毫不畏惧地发言。(0)

D、我喜欢在大庭广众中发表演说。(+4)

E、除非在好友面前,否则我感到困难。(0)

9、我在小组会议上的活动情况是:

A、带头参加讨论。(-4)

B、了解问题我才参加讨论。(+6)

C、除非我认为自己说的有价值,我才发言。(0)

D、不喜欢小组讨论。(-4)

E、我不带头,但总是发言的。(0)

10、上课或开会时我喜欢的位置是:

A、教室前排。(+4)

B、中间。(+2)

C、后排。(-4)

D、坐在哪里都无所谓。(0)

计分方法是:将所得的正分总数减去所得的负分总数.

第二篇:你心理健康吗?——谈谈心理健康标准

你心理健康吗?——谈谈心理健康标准

你心理健康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心理健康的。

可是,你能回答自己:我心理是健康的么?

在我多次关于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培训课程中,每当提问这个问题时,总有大部分学员没有把握去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他们不知道拿怎样的标准去衡量自己是否心理健康,一般都是凭着感觉去判断。当然,也总是有人回答有些离谱。

现场的答案有各种各样:我快乐,所以我心理健康;我身体好,所以我心理健康;我不太发脾气,所以我心理健康...。

显而易见,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明确:什么叫做心理健康,去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而每当我在培训中向大家提问什么是心理健康时,大家纷纷踊跃发言谈自己的状况,但很少有人首先去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所以完全正确的答案很难得到。很多人容易把身体健康和快乐与心理健康搞混,往往还认为认为它们相等同。

人的健康,由生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方面构成,并且生理健康是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上的,人的身体健康是由心理健康来主导的。也就是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如果人的心理上不健康,或者很不健康,长此以往,他几乎不可能会有身体(生理)的健康。当然,除了心理因素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因素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例如饮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这里主要从心理健康标准的角度来讨论心理健康因素对我们整个身体健康水平的影响。

这里,我们从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分析和讨论出发,在对照和检验之后,再去改善、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到现在的表述有很多,但以下两个标准是被普遍公认的:

A、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的心理健康标准(1946年)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的生活。B、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1951年)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解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对这两个标准,从归纳、理解、判断的实用上来说,我个人的观点更倾向采纳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的4条心理健康标准。马斯洛和米特尔曼的10条心理健康标准较适合去判断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维度或指标,但也有抽象性,而且显得复杂,难以从概念上区分和归类。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的4条心理健康标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界定,比较清晰地概括了人的几个关键特征,能够更好理解和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当一个人做到了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那就是他的身体机能、器官功能和智能情绪方面的功能是完整的,有效的。身体协调代表了他躯体的系统是良好有效的;智力协调表达了他的大脑系统功能健康,认知、思维和判断能力良好有效,这是人的三大重要心理过程之一;情绪情感也是人的三大重要心理过程之一,反映了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情绪协调代表着这一重要心理功能的正常。

这一条完整地描述一个人躯体、智力和情绪的精神机能是完整的有效的,也可以说从物理和精神的角度,对个体客观方面进行考量和描述,个体的生理器官功能和心理系统是完善的健康的,这一条重点是对个体内在系统功能完整性的维度进行考量和描述。

2、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当一个人个体的生理器官功能和心理系统是完善健康的之后,这个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就凸显出重要性了。这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他自己个体的范围内是完善健康的以后,他是否还能够顺利地很好地适应环境,他能否在人际关系中做到彼此谦让,以此来实现与环境与他人与群体和谐相处。熟话说:“痴汉不会饶人,饶人不是痴汉”,这很清楚地说明了只有心智完整健康的人,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做到“饶恕”他人,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做到彼此谦让。

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表达了个体在与群体相处的过程中,具备了完善的健康的精神素质和心理功能。它重点考量和描述了个体与环境与群体相处的这一关系维度。

3、有幸福感

第一条描述了个体系统的完善和健康,第二条描述了个体与环境和群体之间的完善和健康,这一条则涉及到个体内在的价值感和心理健康的结果,那就是人有幸福感。我们可以说,这是心理健康标准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也是心理健康的终极目标,它代表人的自我感受,也是个体所有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的综合考量结果: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是有幸福感、快乐的人。这一条,具有综合性,简洁鲜明,很具有权威性。

4、以上三个指标的价值

当有这以上三个指标完全成立之后,一个心理健康的生物个体就成立了:个体本身的系统客观上完善健康;个体与环境与群体能够很好地适应与相处;个体内在感觉非常快乐、幸福。所以,这个生物个体本身精神上心理上是健康的。但是,我们去看看,一头猪也可以是这样啊:

1、这头猪身体发育正常,动作协调,能跑能蹦,按时吃睡,具备正常猪的智力,吃饱了高兴睡觉饿了吵闹,情绪也协调,所以个体内在系统是完善健康的;

2、个体适应环境,这头猪可以与一群猪很好相处,不会随便乱咬,大家常常相安无事;

3、这头猪对一切都满意,每天吃饱睡足,内心快乐,有幸福感。好啦,我们可以说,这是一头心理健康的快乐的猪,或者说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生物个体,但是,作为一个人,具备这三条,那就够了吗?不,由于最重要的还不具备,所以不够。

人,是社会的主宰者,人是具备无限创造力的高级动物,这种高级动物还有其他所有动物不具备的一个最高的重大需求,那就是,人还需要自我成就感,需要为为他人社会服务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来体现自我成就,来找到自我成就感。以上三个维度都没有涉及到这一方面,但标准的第四条涉及到了。

5、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的生活

在这一条中标准中,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

1、工作和职业对人的重要性及价值;

2、在工作中的能力发挥以及生活的有效性。

先看第一个角度,工作和职业对人的重要性及价值。所有的动物都只为照顾自己个体为全部目的(也有少数例外,如狼群的合作捕猎以及一只狼受伤后,另一只狼会去帮助它,等等)。而人不同,人需要有职业,在较长时期或一生的职业中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人需要有工作,为社会服务,也间接为自己的生存发展服务。一个只为个人需求,为自己个人而活着人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不是心理建康的人。关于完整的人生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五层需求论广为人知,最高一层需求是自我实现,其实就是实现个人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是为人的群体为社会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个人的物质享受。所以,对于一个正常的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来说,他必须有工作有职业,并且能够在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马斯洛之前,马克思也有个著名的论断:工作是人的第一需求。这也就是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的第一需求是为社会为他人的工作,这是他的价值所在,也是他最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没有工作,一个人就不具备完整的健康的人的属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追求自我实现价值,追求得到他人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并以此作为自己愉快生活的精神支撑。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工作和职业描述的第4条标准,是对人的健康心理的本质的描述,这一条把人和其他生物区别开来,体现了地球上最高生灵的核心价值,也是评价一个人的属性是否健全,衡量人心理健康状态的关键维度。再看第二个角度,即在工作中的能力发挥以及生活的有效性,也就是这个人应该“过这有效的生活”。这其实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实践检验。这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很“有效”,是他“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的社会实践结果。也就是从一个人在社会里在生活中最后实践的结果事实(他实践的有效性),来评判这个生物人这个社会人整个生命系统的健康与否。

在培训的课堂中,常有学员问:“老师,什么叫做过着有效的生活?”。我一般回答说:那就是看他工作和生活的效率。但这样回答似乎不够清晰,有点笼统。这样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对于同样年龄的人,是不是地位越高,或财富越多,或成果越多就效率越高,就是过着更有效的生活呢?回答应该可以是也不完全是,因为“过这有效的生活”还应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形容猴子的寓言:“猴子掰包谷”,说猴子喜欢包谷,它不停的在包谷地里掰,可它只能抱一个,以至于它掰一个新的扔一个旧的,到头来忙活了半天,最后怀里还是只有一个。这就是“无效生活”最好形容。如果一个人做了很多事,却件件不成,最后一事无成或只有很小的收获,就是没有“过着有效的生活”,也可以说,他做事没有效率,作为人的整体心智体系的客观效能不高,他不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在生活中目标明确,并且能够通过健全的心智活动,有效地而不是低效率地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6、关于4条心理健康标准的整体观点 从以上我们看到:

第一条标准从一个人躯体、智力和情绪的精神机能方面界定,从个体内、外在客观方面进行考量和描述,说明他的心理系统是完善的健康的。第二条标准从个体与环境与群体的客观关系方面进行界定和描述,表达了个体在与群体相处中,要具备完善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功能。

第三条则是对个体主观内在标准的考量和描述,一个人不管他在客观上达到了什么样的状态,不管别人怎么样去看待他评价他,他必须主观上有自己的幸福感,才是心理健康的。

第四条标准从人的社会性和人的价值进行了界定,把人和动物彻底区别开了,并进一步从人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最终结果效能方面做出了界定,用客观事实和成果说话,也就把人心理健康的状态最终确定了。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的4条心理健康标准,精炼扼要,从人的生物外在和内在特性、个体特性与社会特性几个最关键的特质进行界定和描述,清晰、准确、完整地概括了人的几个关键特征,很好地定义了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说,再多则显繁显赘,再少则缺而不全,故这多年来,心理健康标准描述很多,却很难有完全取而代之者。

同时,这个标准也为我们检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我们能够简单清晰地界定心理健康状态,避免八条十条很繁琐地去检验核对(那些界定维度较多的心理健康标准也有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简单对比和检验)。

再进一步,这个标准还为我们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的提升提供帮助,我们可以依据这个标准对比检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容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去改善和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对我们有很好的检验和指导帮助作用。我建议做心理健康工作的同行们更多地使用和推广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的4条心理健康标准。

——阎柏宏培训感受摘要

有兴趣了解原文或更多,请登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31c2a401011cip.html

第三篇:早会主持稿之-你自信吗?

早会主持稿之-你自信吗?

大家早上好啊!咱们先做个小游戏吧,特别简单啊。我说左手的时候,你要举右手,我说右手的时候,你要举左手。他们说我这游戏忒简单,肯定逮不着人。我说不会的,肯定有些善良的同事会配合我的工作。是吧?大家记住他们啊,深深地记住他们啊,一会让他们念咱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啊。

祈祷:真诚的祈祷,一二.......核心竞争力:用我们...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特别希望,大家在我主持的早会上,能够像游山玩水一样,身心轻松,还有所得,有所悟。这期我们讨论一个大家中考作文,高考作文都很可能考的,一个议题-----自信。

我问几个问题,大家觉得对,你也想这样就说YES,不对你也不想这样就说NO.咱们昊宇的帅哥们,在相亲的时候,你想不想让对方觉得你很MEN,很自信,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光彩,额?想不想让她觉得这辈子不嫁给你,她就毁了。女孩子们想不想像巩丽一样,大气,自信,让大家觉得你很有魅力,很有内涵?已经为人父母的你,有没有想过,让自己的儿女提到自己的时候,一脸崇拜像?

如果你想成为以上的这种人,那么你就需要有自信。

对着镜子,你是不是常常觉得自己就像一条青涩的毛毛虫,长的不够漂亮,不够帅气,朋友不够多,又不善言辞,一直也变不成美丽的蝴蝶。

国学实践应用专家翟鸿升发现他的助理和老外讲话,全都是英语,他就问他助理说,你和老外讲话是俯视,平视还是仰视。他助理说,俯视不礼貌,仰视用不着,平视吧。然后翟鸿燊说,你为啥不问问老外,Can you speak Chinese?这也说明助理的一种不自信。

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需要两个演员。我说,你们做动作。

有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因为脑门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留了厚厚的刘海,每天走路都低着头,怕别人看到他的疤痕,她总觉得别人的眼光永远停留在她的那块丑陋的疤痕上。有一天一个很帅气的男孩子对她说,你很漂亮,这只卡子送给你吧,你微笑的样子很美,你的眼睛也很明亮,以后让我常常看见你明亮的双眸好吗?女孩子心里一震,觉得世界很美好,她也愿意听男孩子的话,她用卡子把刘海分开,走路的时候抬头挺胸,与人面带微笑的打招呼,她发觉别人的眼里也全是善意的微笑。

大家听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啊?

赤裸裸的报复啊!是不是因为没想到会和这么漂亮的美女搭戏,你心里不舒服啊?? 我谈谈我的感想,一共两点。一,自信会让人更美丽。二,你的一句赞美的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不要吝啬那些美好的词语。如果你的嘴里经常都是些美好的词汇,证明你的心里也是美好的。

就像当初的苏东坡和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和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自己的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矬矬的,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不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吃亏的倒是大才子苏东坡。心中有佛,所见是佛。心中有佛,大概就是有一颗仁义之心、慈爱之心、善良之心、诚恳之心、感恩之心、怜悯之心、大度之心,包容之心,用这样的心,去看世界,看生活,看人生,大概才会看到世界的美好,天空的蔚蓝,花鸟的可人,人间的真情。心中有快乐,所见皆快乐;心中有幸福,所见皆幸福。而且,会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真面目,品尝生活蕴含的美好。

下面我们做个小调查,认为自己不漂亮的女生请举手,你们认为自己哪里不漂亮? 1.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胖,那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皮肤很白,毛孔很小,这就是你的优势,你为什么不自信?为什么觉得自己不美?而且胖是福气,是一种福相,有益于婆媳关系和谐。

2.男同志,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个子不高,没自信,潘长江老师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浓缩的都是精华。我认识的朋友,他们个子不高,也不是很帅,却活得很精彩的男生,他们自信,勇敢,我觉得个子矮却活的自信张扬的男生,比那些个子高大,却活的空白的男人有魅力的多。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你要庆幸自己不是个完美的人,大家是不是很纳闷我为什么这么说,要是太完美的人,会天妒红颜的,你不完美,就会长寿,而且你的人生也会因为你的努力接近完美而更加精彩。所以,你又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这次咱们的晨会大比拼,也是一个展示咱们团队自信以及个人自信的平台。我私下询问了一下,我们电气专业,每人交了62.5元,结构30元,设备 元。投入的多,回报的也多。每次我上厕所的时候,我发现方案专业在积极地备战,每次都看到王永刚带着个眼镜,酷酷的,拿着本,发言。我怀疑他们的主持人是王永刚。希望他们能给咱们带来个别开生面的晨会。方案的同志们,你们有信心吗?

这次咱们的晨会大比拼,也是一个展示咱们团队自信以及个人自信的平台。虽然咱们比祖国的花朵沧桑了些,但斗志比他们要坚定很多。我上大学的时候没多少钱,去游戏厅玩就少买点硬币,然后看推币机那是不是有人不玩了。我发现每次都有人投几个没收获就不投了,然后我就能拣个便宜,而且屡试不爽。对我们这次早会来说机会是平等的,咱们钱都交了,再多付出一些,冠军没准就是你。千万别自愿把自己当作别人的垫脚石。现在方案专业在积极地备战,别忘了周三之前交稿啊,也希望他们能给咱们带来个别开生面的晨会。方案的同志们,你们有信心吗?

第四篇:心理健康讲座

保持身心和谐 快乐健康成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讲讲有关心理健康的话题。

学校心理咨询室自开设以来,接待了很多的学生,也帮助很多学生解决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扰。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学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就是神经病、精神病。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非常正常,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人际交往困难、自卑、焦虑、烦恼等,这些问题都称为心理健康问题,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大家能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最大财富。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很多人认为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但并非如此,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更要珍视心理健康。

二、为什么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清华大学学生在动物园向黑熊泼硫酸,大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在饮水机里投毒谋害宿舍同学,还有学生因为争执残忍杀害了同宿舍所有同学。这样的事例太多。而我们也总觉得这些是新闻里才有的事情,可是现在我们周围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因为买房的问题压力很大,有几天连续失眠,然后突然精神就出现了问题,到武汉住院几次。在我自己班上的学生当中也有在初中时因为学习压力,导致心理出现了问题。但是家长并没有发现。后来我发现她不仅仅是简单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是出现了精神问题,便建议家长把她带到武汉去住院。前段时间,新中百连续两人跳楼自杀,而跳楼的原因竟然都是因为吵架。这样的事例太多,这些实例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经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到40%的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的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披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和有自杀意图的)。对全国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有人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5.2%的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

现代医学表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由于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整,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的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今后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

在大部分的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

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

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

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7、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动辄打骂,控制不住自己,事后又非常后悔。

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者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李世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来自于学业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情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的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的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和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能独立的做出决定,并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当我们出现心理问题时该怎么办呢?

四、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

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客观的评价自己,不苛求自己去做无法做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关系。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3、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当遇到情绪困扰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缓解(1)合理宣泄。可以参加一些运动性强的体育活动,向朋友倾诉,或者写日记,或者到孔康的地方大声喊出来,千万不要憋在心里。(2)自我放松。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做深呼吸等。(3)转移注意力。把引起自己不愉快情绪的事情先放一放,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的事物和活动中去。(4)自我暗示。当我们情绪受到困扰时,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对自己说:没关系,这件事一定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4、理解他人,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无思考问题,而不是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我们青少年培养健康行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5、避免攻击性语言,培养自律能力。青少年之间容易因为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重者自觉或不自觉出现攻击性行为,发展下去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严重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在教学楼楼梯口和实验楼以及综合楼五楼都设置了心理咨询信箱,对于一些不善于面对面交谈和有些问题不方便当面表达的同学,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老师交流。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地点设在综合楼五楼,每周一至周五全天都有老师在,课外活动时间为固定的咨询时间,倾听同学们的困惑。

让我们的青春处处怀有敬畏之心,时时充满感恩之念,常常表达祝福之情,这才是心理健康。人字一撇就是躯体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它们相互支撑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愿每位同学都能健康快乐的过好每一天。谢谢大家!

第五篇:心理健康讲座

心理健康讲座——感受与体会

听了老师的讲座后,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所在,以及它究竟有多重要性。明白了教师不仅仅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所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小学是阶段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阶段,是情商,智商逐渐提高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们建立人生观,世界观的第一阶段,在这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为:认识自我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心理问题、情绪情感问题、生活问题等几方面内容。就这几方面,老师也给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老师的分析,让我更清楚的知道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以及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口头上说说,而是要与学校的日常常规教育活动相结合,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验中积累而成,需要我们老师潜移默化的培养。就两方面问题主要谈一下。

人际交往方面,不仅是同学与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还有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老师要找到与他们沟通的好方法,能够根据他们的性格以及儿童的身心理发展规律和他们进行交流。老师做好了和他们的交际,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且也会让孩子的身心发展更加健康。

学习心理问题,是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的问题。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这点恐怕是遥不可及的。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等情况的发生。学习问题中还有一点,偏科问题也是需要学生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帮助他们摆脱这个心理问题。

只谈了两点,因为这两点是我目前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心理方面都是正常的,健康的,是一个个快乐的小孩子。

下载心理健康讲座----你自信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健康讲座----你自信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你勇敢吗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你勇敢吗?——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勇敢的认识和理解由于阅历浅而易走入误区,本节辅导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坚强的意志,由浅认......

    你有自信力吗?—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你有自信力吗?—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自夸着“地大物博”,到终日希望国联,到一味求神拜佛,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不! 今天,我读完《鲁迅诗文名篇》中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你尊敬老师吗

    你尊敬老师吗? A几乎每节课都这样B经常这样 C偶尔会有(看是哪个老师上课)D基本没有E从来没有 常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一幕幕,这些情况你有吗?(欢迎参与投票)情景一:上课铃打了已经......

    心理健康讲座有感

    从小到大,我们当代的每个人几乎都会以一名学生的身份来成长与成人。无论你现在身处何地,身兼何职,身负何命,你现在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到压力的与日俱增和社会生活的深不可测。是啊......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篇1近日,参加了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获得了许多新知识,使我对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1 今天的培训内容是团体心理辅导,从没参加过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的我感到漠然,不知团体心理辅导是啥东西?然而通过今天的团体心理辅导......

    家长会 心理健康讲座

    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教案 年级: 主讲人: 时间: 一、父母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健康的孩子。 家长心理健康的三大标准家长的心理健康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那么,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具......

    心理健康讲座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总结 一.活动名称:“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二.活动目的:在5月25号“我爱我日”到来之际举办此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目的有以下几点: 1、提高同学们对大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