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中考政治文化强国专题提纲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
文化产业,精品文化
当前文化领域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舆论引导能力有待提高;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不够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要求;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的重要性】
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树立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的影响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创建活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要,培养文化自觉和自信,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
4.保护优秀的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
请为建设文化强国提建议 国家:
完善文化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打击三俗文化,为文化繁荣创造良好的环境;
社会:
宣传我国的优秀文化,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中学生:
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的认同感;积极承担责任,保护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创新意识,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等
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说明检测62】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举办有何意义? • 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中原文化;
• 有利于增强中原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省; • 有利于提升河南的知名度和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有利于为中院经济区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 有利于增强中原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等 •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有何意义?
• 有利于提升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河南的知名度; • 有利于充分发挥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建设文化强省;
• 有利于促进我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原崛起;
• 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 有利于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增强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请你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出谋划策。
• 政府:完善文化领域的相关立法,使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有法可依;加大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财政投入;充分发挥中原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注重文化交流,加快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等
• 公民:了解优秀的中原文化,增强文化的认同感;积极承担责任,保护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创新意识,为中原文化发展注入活力;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以实际行动弘扬“三平精神”,维护河南人形象等
青少年在文化交流中如何展示河南人的风采?
讲文明,懂礼貌,在与人交流时,注意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爱护文物;
积极宣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 以开放的胸怀尊重文化和习俗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等
• 中原文化的分类列举:
• 文化活动类: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封菊花节、信阳固始县根亲节等
• 世界文化遗产类: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 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豫剧、汴绣、朱仙镇木板年画、豫西民间剪纸、南阳玉雕等
• 文化精品剧目:舞剧《风中少林》、《水月洛神》;新编豫剧:《程婴救孤》、《苏武牧羊》、《常香玉》、《香魂女》等
• 古城遗址类: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宋都古城等
• 文化宣传类:中原文化福建行、宝岛行、澳洲行等
• 知名品牌:新飞冰箱、宇通客车、洛阳浮法玻璃、莲花味精、三全食品等 • 土特产:洛阳牡丹、灵宝苹果、新郑大枣、信阳毛尖、焦作四大怀药等 • 特色饮食:洛阳水席、郑州烩面、开封小笼包、道口烧鸡、逍遥镇胡辣汤等 • 瓷器:唐三彩、钧瓷、汝瓷等
• 名胜古迹:古代人文景观:龙门石窟、登封“天地之中”、少林寺、内乡县衙、白马寺、包公祠、中岳庙
• 红色旅游景点:林县红旗渠、兰考焦裕禄纪念园、郑州二七纪念塔、确山县杨靖宇纪念馆等
• 文化遗址:仰韶文化、二里岗文化、安阳殷墟
• 杰出人物:历史名人:黄帝、商鞅、老子、墨子、张衡、张仲景、杜甫、韩愈、白居易、岳飞等;感动中国人物:任长霞、魏青刚、洪战辉、王百姓、谢延信、武文斌、李隆、李灵等
• 四大古都:洛阳、开封、郑州、安阳
第二篇:文化强国
胡锦涛《求是》撰文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下为原文: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共同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为实现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奋斗。
第一,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和一大政治优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坚持不懈推进文化建设,有力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文化的作用更加广泛而深刻。从国际看,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进行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我们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警钟长鸣、警惕长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从国内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从我国文化建设自身看,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而言,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在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诚信建设、文艺创作、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发展、流动人口文化生活、网络建设和管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抓紧加以解决。
总之,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会提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党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第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丰富,具体体现在全会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之中,要全面领会、全面贯彻。这里,我想强调几个问题。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才能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指导,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用于文化改革发展各个领域,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建设理论,使我国文化各方面发展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之上;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教育人民和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
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谁、依靠谁是我们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坚持这一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心人民命运,体察人民愿望,反映人民心声,在人民伟大创造中汲取营养,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鼓励创作生产更多受到群众欢迎的文化产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深厚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大力弘扬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科学界定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和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把握政府和市场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功能,推动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的工作格局;必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提高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无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第三,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好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统筹兼顾、立足实际,有计划分步骤加以落实,既要全面贯彻又要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要紧紧围绕全会决定关于推
进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中的“四个以”来抓好落实。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科学发展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鲜明主题,也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鲜明主题。要自觉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紧密结合文化改革发展实际,着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保障人民各项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协调好文化改革发展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促进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文化改革发展重大关系,统筹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完善文化布局、文化结构、文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后劲,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在全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一日之功,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之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坚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和丰富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必须大力繁荣文化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要加大对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文化创作生产引导,引导文化工作者坚持正确文化立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人民精神文化新空间。要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要围绕构建充满
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围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意见,明确工作责任,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落到实处。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大对年轻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和各领域领军人物,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要深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总之,全党要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第三篇: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从精神上实现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审议了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尤其是在建党90周年的时候,本次会议的召开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方向,正是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从改革开发的几十年进程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正在大跨步的向发达国家看齐,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过于追求物质,群体冷漠,精神的匮乏,信念的缺失……等等都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社会问题。
物质是生活的保障,但是精神才是生活的升华。经济兴国,文化强国,一个真正的强国不仅仅拥有高楼大厦,不仅仅是高收入、高消费,更加重要的是民族的凝聚力,民众的爱国、互爱之心和一个正确的,积极的社会价值观。经济的发展是物质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精神的社会主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种提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90年来,不断地以思想文化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的方向,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力量,推动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繁荣昌盛。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既要有经济发展,又要有政治发展,也要有文化发展,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但同时它们又不是完全同步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未必有高度的文化发展水平。马克思也曾经讲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它的文化可能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此,这就要求全国各族人民自觉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使人民群众既有物质生活的保障,又有精神生活的享受。当然我们的经济繁荣很重要,军事实力增强也很重要,制度建设也很重要,但是最后中华民族能不能复兴,最根本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社会科学、大众文化等等。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具有现代性,具有领先性,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民来学习,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了,中华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整个中华民族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要加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所谓的文化自觉,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特殊规律,并且遵从这个规律,自觉地提高文化对历史进步、社会前行、人民幸福的时代担当和重要职责
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活动的基本内涵。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类。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交往的广泛和大众传播技术的迅猛拓展,使得社会心理和民众素质,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文化力量。目前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这就预示着各种文化产品,作为社会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容器和出口,它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会加倍地呈现。文化及其产品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因素。人们看得很清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正在并将继续为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支撑。在这中间,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形成的影响力,也会日益凸显。文化产品有认识、审美、教育等功能。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力,属于教育功能的范围。
教育事业是培养人才的行业,教育系统是社会的文化高地,是保
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对社会的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辐射功能、提升功能和示范功能。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学校文化的创新力、软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要深刻学习和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和指导思想,在以后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为“文化强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添砖加瓦。
第四篇:2013年河南中考政治答案
2013年河南中考政治答案(完整版)2013年6月27日
1-8 ADDC AC AC BCD ABD
9.①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是实现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能够把大学生就业难转化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人才资源优势。②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为农村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③大学生到农村创业,通过创办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1).大方向回答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多元化,更要弘扬民族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
(2)中国文化来源于传统村落,在经济发达的今天,这种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就尤其珍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最根本源泉。
(3)经济发展太迅速,破坏环境,导致传统村落文化遭到侵蚀,使中华民族没有了自己的文化来源
(4)将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建设“文化名市”和“旅游经济强市”、丰富千里旅游画廊文化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努力推进文化古村落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
11.1是教育主管部门、各中小学要认真抓好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工作。2根据《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编写好中小学书法教材,要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师资配备、课程安排、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并且把这一工作和各学校的业绩考核进行挂钩。
1.是广泛举办各种形式的书法展览和竞赛活动。
2.各中小学要定期举办习字与书法展览,各学校可以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3.通过板报、手抄小报、优秀作业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汉字书写水平。
12(1)、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生态文明的提出明确了应该如何处理人和自然关系,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3(1)1.中国梦就是要让我们从经济民生梦走向政治、文化、人的尊严。在这些方面,我们要让人民群众活得更加有尊严,活得更加有自信,活得更加全面发展。2.中国梦首先表现为国家梦、民族梦。但是,归根到底,最终要落脚,落到人民梦上去,而且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三者是有机统一的。
(2)1.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有利于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突破口;有利于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探索像河南这样的中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新途径。
2.有利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探索像河南这样的中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新途径。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要的目的就是弥补河南不沿边、不沿海的区位制约,充分发挥航空最便捷的通道作用,高水平地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体系,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实验区集聚,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形成中原经济区和内陆地区的开放新高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第五篇:2012年铁岭中考政治提纲
2012年铁岭中考政治提纲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社会责任
承担责任的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力,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
承担责任的代价: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还有可能因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惩罚。
不承担责任的后果:谁要是对这件事不负责任,就要对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或负责。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为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我国为什么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当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初级阶段,任何时候的就不能动摇。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应该怎样做: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生活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怎样的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