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发改高技[2011]1592号)

时间:2019-05-15 07:2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发改高技[2011]1592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发改高技[2011]1592号)》。

第一篇: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发改高技[2011]1592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发改高技〔2011〕1592号 2011年7月23日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 号),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商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现印送你们,请各部门结合当前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工作予以落实;请各地发展改革委在推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附: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 号)精神,增强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清理规范现有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要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加快清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的准入条件,制定和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相关管理办法。除必须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和按法律法规取得相关资质外,不得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注册资本、投资金额、投资强度、产能规模、土地供应、采购投标等方面设置门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等公共资源对民营企业同等对待。各相关部门和各地发展改革委要规范公共资源安排相关办法,在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财政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资金以及协调调度其他公共资源时,要对民营企业与其他投资主体同等对待。

三、保障民营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制定。各相关部门和各地发展改革委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配套政策、发展规划时,应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采取有效的方式,保障民营企业和相关协会代表参与,并要充分吸纳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四、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探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机制,扶持民营企业引进人才。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研究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或参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建设任务。

五、扶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示范应用。支持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国家相关科研和产业化计划,开发重大技术和重要新产品。扶持相关企业协同推进产业链整体发展,促进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工程化、产业化。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起或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具有重大社会效益新产品的市场示范应用。

六、鼓励发展新型业态。鼓励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污染治理特许经营、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和车辆租赁等相关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

七、引导民间资本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开展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9〕2743 号)精神,各地发展改革委在创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时,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规范引导合格合规的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八、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融资。要积极支持和帮助产权制度明晰、财会制度规范、信用基础良好的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开展新型贷款抵押和担保方式试点等,改进对民营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项目的融资服务。

九、鼓励开展国际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开拓国际业务、参与国际竞争。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并购、联合研发等方式,在境内外设立国际化的研发机构。鼓励民营企业在境外申请专利,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建立国际化的资源配置体系。

十、加强服务和引导。各有关部门和各地发展改革委应加强协调,及时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项目扶持计划、招商引资、市场需求等信息,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发挥工商联等相关行业组织作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级公益类信息服务、技术研发、投资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要积极为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相关服务。鼓励和支持物流、会展、法律、广告等行业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商务服务。

第二篇:发改高技(2011)1592号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改高技(2011)1592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商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现印送你们,请各部门结合当前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工作予以落实;请各地发展改革委在推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附: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 力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民营 企业健康发展,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为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 见》(国发[2010]13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精神,增强社会各界对民 营企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和引导民营 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 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清理规范现有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要 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加快清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 域的准入条件,制定和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相关管理办 法。除必须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和按法律法规取得相关资质外,不 得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注册资本、投资金额、投资强度、产能规模、土地供应、采购投标等方面设置门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等公共资源对民营企业同等对 待。各相关部门和各地发展改革委要规范公共资源安排相关办 法,在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财政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资金以及协调调度其他公共资源时,要对民 营企业与其他投资主体同等对待。

三、保障民营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制定。各相关部门和各地发展改革委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配套政策、发展规划时,应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采取有效的方式,保障民营企业和相关协会代表参与,并要充分吸纳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四、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探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机制,扶持民营企业引进人才。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研究机 构。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承 担或参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建设任务。

五、扶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示范应用。支持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国家相关科研和产业化计划,开发重大技术和重要新产品。扶持相关企业协同推进产业链整体发展,促进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工程化、产业化。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起或参与 相关标准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具有重大社会效益新产品的市场示范应用。

六、鼓励发展新型业态。鼓励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进行商业 模式创新,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污染治理特许经营、电动汽车充 电服务和车辆租赁等相关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发展信息技术服 务、生物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研发设计服务、检验 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

七、引导民间资本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根据《国 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开展产业技 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的通知》(发 改高技[2009]2743 号)精神,各地发展改革委在创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时,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规范引导合格合规的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八、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融资。要积极支持和帮助产权制度明晰、财会制度规范、信用基础良好的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开展新型贷款抵押和担保方式试点等,改进对民营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项目的融资服务。

九、鼓励开展国际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开拓国际业务、参与国际竞争。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并购、联合研发等方式,在境内外设立国际化的研发机构。鼓励民营企业在境外申请专利,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建立国际化的资源配置体系。

十、加强服务和引导。各有关部门和各地发展改革委应加强协调,及时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项目扶持计划、招商引资、市场需求等信息,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发挥工商联等相关行业组织作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级公益类信息服务、技术研发、投资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要积极为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相关服务。鼓励和支持物流、会展、法律、广告等行业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商务服务。

第三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改高技[2011]1592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商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现印送你们,请各部门结合当前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工作予以落实;请各地发展改革委在推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 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 号)精神,增强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

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清理规范现有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要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加快清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的准入条件,制定和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相关管理办法。除必须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和按法律法规取得相关资质外,不得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注册资本、投资金额、投资强度、产能规模、土地供应、采购投标等方面设置门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等公共资源对民营企业同等对待。各相关部门和各地发展改革委要规范公共资源安排相关办法,在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财政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资金以及协调调度其他公共资源时,要对民营企业与其他投资主体同等对待。

三、保障民营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制定。各相关部门和各地发展改革委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配套政策、发展规划时,应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采取有效的方式,保障民营企业和相关协会代表参与,并要充分吸纳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四、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探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机制,扶持民营企业引进人才。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研究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或参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建设任务。

五、扶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示范应用。支持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国家相关科研和产业化计划,开发重大技术和重要新产品。扶持相关企业协同推进产业链整体发展,促进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工程化、产业化。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起或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具有重大社会效益新产品的市场示范应用。

六、鼓励发展新型业态。鼓励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污染治理特许经营、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和车辆租赁等相关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

七、引导民间资本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开展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9]2743 号)精神,各地发展改革委在创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时,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规范引导合格合规的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八、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融资。要积极支持和帮助产权制度明晰、财会制度规范、信用基础良好的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开展新型贷款抵押和担保方式试点等,改进对民营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项目的融资服务。

九、鼓励开展国际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开拓国际业务、参与国际竞争。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并购、联合研发等方式,在境内外设立国际化的研发机构。鼓励民营企业在境外申请专利,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建立国际化的资源配置体系。

十、加强服务和引导。各有关部门和各地发展改革委应加强协调,及时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项目扶持计划、招商引资、市场需求等信息,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发挥工商联等相关行业组织作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级公益类信息服务、技术研发、投资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要积极为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相关服务。鼓励和支持物流、会展、法律、广告等行业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商务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廊坊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全解

廊坊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廊政办〔2013〕41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及《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冀政〔2011〕72号),加快推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坚持集群化、园区化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立足我市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7年,基本形成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62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以上,年均增速25%以上。

(二)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形成一批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领军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

(三)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力争到2017年末,建成省级以

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40家,掌握并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转化一批技术领先的创新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市场占有能力强的新产品。

三、发展重点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加快推进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物联网、平板显示、云计算等产业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以富士康、华为等大型企业为依托,重点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平板显示,依托京东方、冀雅等重点企业,支持液晶模块、液晶屏生产上规模上档次;云计算,依托润泽国际信息港、中国联通华北(廊坊)基地,重点发展海量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云计算基础服务平台,建成为国家机关、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等提供服务的大型信息存储产业园区,打造世界一流、亚洲最大的国家级云存储数据中心产业基地。

(二)生物产业

围绕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生物领域,努力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生物医药,重点发展多肽类药物、新型疫苗等,依托神威药业、森隆药业、新奥博为等企业和固安肽谷生命科学园,加速推动产业集聚、产品延伸和技术升级,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链,打造以中成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生物能源,以新奥集团为依托,利用“生物吸碳技术”,适时推动微藻制备生物柴油产业化、规模化;生物质发电,依托文安天澜新能源公司和中电投潮白生物质发电公司,重点发展废木料、秸秆等生物质发电项目。生物制造,依托梅花集团,重点支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加快生物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生物农业,以格林种养开发中心为依托,重点支持高产、优质、高效农林业新品种繁育工程。

(三)新能源产业

依托新奥光伏、燕郊晶龙等企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加快发展太阳能应用和配套产品,重点引进离散型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工业用光伏电源,积极跟进研究包括建筑集成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内的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重点推进蓄电池、逆变器、光敏管、控制器等产品的配套生产和技术升级。加快燕郊高新区、廊坊开发区两大太阳能产业聚集区建设,力争3-5年内,将燕郊光伏产业园建设成国内外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之一;廊坊开发区以新奥光伏为依托,依据市场需求状况,适时形成年产光伏电池5OO兆瓦的能力,建成亚洲第一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对列入2012年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目录的永清高科技阳光农业产业示范区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一期、二期及河北南玻10兆瓦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加快实施,尽快形成示范效应。

(四)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光伏材料、电子信息材料、超硬材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材料等新型材料。光伏材料,依托新奥光伏、阳光硅谷、节能国际等企业和项目,重点推进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纳米结构光伏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提升光伏材料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电子信息材料,依托有研光电、久智光电子、河北南玻玻璃等企业,大力推进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高端石英材料、电子级玻璃材料等;超硬材料,依托晶日金刚石工业公司,重点发展人造金刚石单晶、金刚石锯片和人造金刚石聚晶等新材料产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以三河天久、廊坊中安科技为龙头,重点研发生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把廊坊建成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化基地之一。

(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以首钢装备廊坊基地、富邦德石油机械、中轻造纸基地、维特根机械、百冠包装机械、景隆重工等装备制造业企业和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通用装备、专用设备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和发展医学工程装备、工业智能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医学工程装备,以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发展核磁共振、介入手术导航系统、光子漫散射乳腺癌早期诊断仪等医学工程装备;工业智能装备,以新奥智通机器人、固安航天振邦、精雕数控机床等企业为依托,积极发展柔性加工机器人、数控机床、航天精密机械等智能制造装备。

(六)新能源汽车产业

鼓励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的生产制造和研发检测平台建设,抓好固安联孚年产2万辆电动场地车(太阳能补充部分动力)项目建设、生产和研发,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和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

(七)节能环保产业

依托同方川崎、广厦新源等企业,积极发展余热回收设备、余热交换设备等。重点支持英博电气、高山电子等一批代表性企业的发展,积极推进高效输变电传输设备、高效电机、余热余压利用、节能监测等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鼓励发展生物处理、环境监测、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环保技术和产品,促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建筑、生活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四、保障措施

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要依据本《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尽快研究制定促进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抓好落实。各职能部门要主动履职、通力协作,切实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

成立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统计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制订。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导;依据本《实施意见》,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和细化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指导产业发展。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职责,研究制订相关产业专项规划,建立健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强化政策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鼓励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统筹现有市级相关专项资金,形成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设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市政府每年拿出1亿元,用于支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产业基地等建设,以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提供引导资金支持。各县(市、区)要落实相关配套资金,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化投入格局。(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工信局负责)

创新产业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机构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信贷管理和业务流程,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开展科技企业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信用担保等多种方式融资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到国内主板和海外上市,支持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发挥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中心等担保机构功能,完善政府引导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创企业融资担保力度。(市工信局、金融办、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负责)

(三)推进技术创新,完善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对单克隆抗体、疫苗、生物诊断试剂、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研发、中试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纳米结构光伏电池、有机陶瓷覆铜板、液冷LED照明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工艺创新、标准制定、产业化等给予重点引导和相应支持。支持市内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服务机构作用,推进建设一批产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市科技局、发改委、财政局负责)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资金和政策引导,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关键技术。加强新奥集团、梅花集团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省级工程实验室建设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市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负责)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引进聚集一批高端人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鼓励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面向世界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型人才。环首都6个县(市、区)要加快“人才家园”等硬件设施建设,为高层次人才来廊坊创业提供住房和生活配套服务。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等软件建设,为各类人才或用人单位提供人事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障代办、人才培训、人才招聘引进等多方位服务。(市人社局负责)

(四)加强园区建设,促进产业聚集

加快推进园区功能集成,以建设新城的理念,把园区建设成吸引项目、集聚要素、培育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充分吸收先进地区园区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抓好廊坊开发区等11个精品园区建设;对照精品园区建设标准,推动其他省级以上园区上档升级,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大力推进中科廊坊科技谷、清华科技园、固安肽谷生命科学园等区中园建设,完善专业性服务功能,集成、优化科技和人才资源,打造高标准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制定产业链招商政策,促进产业聚集。围绕各个产业的龙头项目和主导产品,捕捉国内外特别是京津地区产业、投资新动向,千方百计引进研发、集成应用、技术服务以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包装件等上下游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市商务局、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负责)

(五)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在项目核准备案、工商登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依法依规及时减少、简化审批程序;对新兴产业领军企业、重点项目申报等开辟“绿色通道”;健全政府信息网络,向企业界及时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使企业家能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产业政策。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类目录,建立相应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分析监测。优先支持项目用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证。除国家规定的收费外,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统计局、工商局、财政局、国土局负责)

第五篇:山西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

来源:山西省文件发布人: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4-17

晋办发﹝2005﹞18号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精神,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1.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等院校要邀请各类成才典型进校园,组织形式多样的报告会、座谈会、讲座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踊跃地到基层锻炼成才。

2.各新闻媒体要围绕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宣传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各高等院校要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省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大学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每人每年不少于一周。

4.各级都要建立大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评选表彰制度,加大典型引导力度。省里每两年集中开展一次评选表彰活动,每次表彰100名“青年学生基层就业创业典型”。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就业

5.对到西部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和我省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户口可留在原籍或根据本人意愿迁往工作地,也可由原学校所在地的人才交流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代管。

6.对毕业后自愿到我省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和工作期间的利息,由同级财政根据本人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连续工作的年限,按比例代为偿还,即:工作年限满5年的代偿30%,满8年的代偿70%,10年以上的代偿100%。代偿费用由省财政负担50%,市、县级财政负担50%。

7.到我省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执行转正定级工资标准,见习期满后高定两档职务工资。

8.对在西部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和我省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满5年以上的,根据本人意愿可以流动到我省各地工作。凡落实了接收单位的,接收单位所在地要准予落户;需要人事代理服务的,由有关机构提供全面的免费代理服务。

9.为缓解我省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急需人才与编制紧缺的矛盾,在严格控制总编制的前提下,从2006年起连续3年,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编制部门每年给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乡镇下达一部分周转编制,用于接收应届和往届高校毕业生。接收的高校毕业生离开乡镇后,周转编制收回。

三、积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10.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在登记窗口设立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绿色通道”,高效、优质、快捷地做好服务。

11.自愿到乡村从事个体行医的高校毕业生,取得执业医(护)师资格证书后,卫生行政部门给予注册,允许其在注册范围内行医,并自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件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12.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训。各级政府要指定专门的培训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在核定成本的基础上,按照成本补偿原则由同级财政给予部分课时补助。从2006年开始,省、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可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筹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用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帮助高校毕业生进

行项目开发和创办企业。

13.高校毕业生以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服务,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建立、社会保险费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周到而有效的服务。

四、大力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

14.对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一律取消落户限制。所在地教育部门要做好就业派遣。需要办理人事、劳动关系代理手续的,由当地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及所属有关机构提供全面的免费代理服务。

15.对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面,与国有企业员工—视同仁。符合评定职称规定条件的,可委托所在地人才交流机构负责申报。对从事科技工作的,在按规定程序申请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和经费、申报有关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时,根据情况给予重视和支持。

16.进一步规范全省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大人事、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严格审核用人单位接受高校毕业生资格。规范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行为,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要按规定签订《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依法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并确保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等合同内容的兑现。

17.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今后考录或招聘到我省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其缴费年限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五、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

18.各县(市、区)要建立5个以上的就业见习基地,组织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展见习和就业培训工作。省、市所属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型民营企业也要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就业见习基地由省里统一挂牌,并进行监督管理。

19.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见习基地见习时间一般为6至12个月。见习期间,按照不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生活补贴,由地方政府和见习单位各负担50%。

六、逐步实行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

20.从2006年开始,省、市两级新考录的公务员中(包括特种专业岗位),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

21.对已招录到省、市两级党政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应在5年内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两年。今后,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具有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

七、进一步加大选调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力度

22.从2006年开始,全省每年要选拔500名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工作。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和培养,在他们到基层工作2至3年后,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结合岗位需要,择优选拔任用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公务员,优先从选调生中选用。

八、加快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

23.继续做好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24.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全省每年招募300名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开展支教、支农、支医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间为两年。服务期间每人每月发给500元生活补贴及一定数量的交通补贴,并为其办理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由省财政安排支付。服务期满后,延长两年择业期,有关部门应协助其在本系统内推荐就业或进入市场自主择业。

25.凡参加支教、支农、支医活动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就业后不实行见习期,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晋升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对服务期满报考我省公务员的,在笔试总分中增加5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对报考省属院校研究生的,在总分中增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为其保留学籍两年。

26.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决清退在岗代课教师,空出的岗位主要用于吸纳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凡到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其户口可落在县城,见习期间直接享受转正定级工资待遇。

九、大力推动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

27.按照“省定规划、市里选拔、县(市、区)付薪酬、乡镇(街道)管理、服务基层”的原则,全省每年选拔1000名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做到全省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

28.到农村和社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党支部、村委会、居委会的相应职务。要把这批人员作为将来补充乡镇、街道干部的重要来源。县(市、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因自然减员出现空缺时,优先从在农村、社区工作满两年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招聘。

29.对到农村和社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其人事档案由县级人事部门管理,户口可落在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工作满两年后报考我省公务员的,在笔试总分中增加5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报考省属院校研究生的,在总分中增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30.各高等院校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注重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实用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适应市场和基层需求的能力。积极开展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帮助他们确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要把教育、指导和帮助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31.根据我省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艰苦行业的实际和需要,实行定向招生,严格执行定向招生协议,保证这部分学生完成学业后到协议单位就业。

十一、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

32.各级政府要统筹高校毕业生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实现三个市场的相互贯通和信息资源共享。构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信息的服务平台,免费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各高等院校、各市都要建立和开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并实现国家、省、市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联网。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

务机构要与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合作,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广泛开展就业指导、择业代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加快建设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服务体系。

十二、继续加大财政支持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力度

33.省、市、县三级财政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十三、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领导

34.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落实办法,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要把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各县(市、区)要保证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当年内就业率达到60%以上,其余的要统一安排就业见习。

35.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抓紧抓好。组织、人事、教育、编制、劳动保障、财政、卫生、农业、科技、公安、工商等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及高等院校要按照自身的工作职能,完善配套政策办法,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地可结合实际,提出新的政策措施推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要从政治上爱护、工作上关心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积极为他们创业发展、贡献才智创造条件。

下载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发改高技[2011]1592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发改高技[2011]1592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