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音乐鉴赏论文之《夜宴》
电影音乐赏析
内容提要:电影离不开音乐,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发 挥了叙事的功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为电影的每一个情节增添了无限的意蕴和魅力,让人切身其境。冯小刚导演的《夜宴》在音乐方面就有其自身的特色,他凄凉无痕的音乐应用,使整个片子呈现出凄美婉约的调子。本文主要通过课堂上学习的赏析方法对这部影片特点的音乐进行赏析。
关键词:《夜宴》谭盾 《越人歌》 凄凉
正文:
音乐是电影的灵魂,无论是唯美动人的爱情片,还是激烈紧张的动作片,都要有音乐在旁之相互交融,才 能成功地把剧情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把人物的内心形成听觉上的写照。
由冯小刚导演的经典之作《夜宴》,经过4个月的拍摄。于2006年1月十日低调杀青。冯小刚用他独特的视角以一场皇宫里的一段宫廷政变为主线,皇太子无鸾与婉儿和青女的爱情纠葛为辅线,为我们讲述了五代十国,烽火四起的年代里的一场血腥之灾。弑兄夺嫂、子报父仇,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历史中衍生出的一场豪华奢侈的“夜宴”其庞大的叙事场景给我们呈现出一片盛景繁华。然而在这片繁华中,音乐将爱情与欲望交织相融,隐隐地透着血气、杀气、刀光、剑影,最终以一片凄凉的尾声揭示了“百般算计不如一颗单纯的心”,将在那庞大的压抑下所能够体现的人性本能发挥到了极致。
全剧有明显的主题音乐,即为著名旅美作曲家谭盾为其所创作的主题曲《越人歌》,其在剧中根据不同情形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影片的开场。一片竹林中,萧瑟,寂静。狂风吹起,慌乱,落寞。主题曲幽幽响起。“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腾格尔低沉的声音。为那些优雅的舞蹈做注脚,将静谧安宁中隐隐潜伏的危机,渐次展开。给人一种凄美的听觉感受,为全剧奠定了凄凉的氛围
第二次既是青女怀着自己对无鸾的爱勇敢地为无鸾辩白时所唱,无娈不爱她,青女知道:无娈和她不可能幸福。她也知道,但她只想自己能够好好爱他,只想自己的梦里能够有他,别的已然漠视。“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他,我不会,爱情不会。”爱,支撑起她单薄的身体与这个庞大的皇权相抗争。支撑起她在夜宴时走上舞台为太子挺身说话。不知情的她喝了皇帝赐的毒酒,戴上无鸾曾经的面具,为她心爱的人唱起《越人歌》,她唱得哀惋凄美,撕人心扉。曲终了。她倒了。我们完全可以从青女那带着哭腔的声调中体会到她对无鸾深烈的爱,如那场宴会背后的低沉,宏大与毁灭。主题音乐大的第二次出现具有贯穿发展的作用,对剧情本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影响着“剧”的整体价值,常常直接深入到剧情发展的核心,牵动着情节的发展。
本剧中的音乐也多次出现音画同步,音画对位,音画平行的电影音乐表现形式。
画外音乐通常以其共时性配合对画面进行了极大的渲染,把情节推向了高潮,达到了震撼人心的强烈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方式在电影中随处可见。如无鸾和禁卫军比武时激烈的音乐,体现出当时的剧情和心理的紧张,还有羽林卫奉皇上之命在出使之路上杀无鸾时的音乐,也可以让人体会到紧张的氛围。
音画对位音乐使音画的配置产生更加丰富的表现层面。婉儿和无鸾在剧中的第一次对手戏,她们激烈的打斗和柔美的背景音乐形成强烈的对比,是我们更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情感纠葛。婉儿对命运的无可奈何,对无鸾深深地爱恋,无鸾逝父的痛苦,对婉儿的爱恋和对婉儿身为自己母妃和自己叔叔的皇后的事实的愤恨。通过音画对位,画面所揭示的空间与音乐所揭示的人物心理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给观众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冲突,更加能深刻理解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心理。
音画平行画面中演绎的内容和音乐中表达的内容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二者呈平行的发展关系。如在影片片开头,当画面镜头由皇宫转向竹林时,激烈的打斗和那表现婉儿无奈的音乐即成平行关系,让人们的脑海中出现两个不同的画面。然后又出现了与打斗场面相符合的音乐,形成音画同步的表现形式,通过这种手法自然而然地形成过渡,显得自然不突兀。音画平行极大限度地体现了艺术的文化性。
其次,电影中多次运用音乐蒙太奇的手法。
顺时空音乐蒙太奇:在进行封后大典时,本来是婉儿坐着撵车走在宫内的路上,随着一声锣响,随即出现皇后走在金銮殿上的情形。这一声锣响充分的给我们展示了皇宫的辉煌与压抑。
交叉时空音乐蒙太奇:在无鸾第一次进入皇宫时,皇上和婉儿对话的场景和无鸾缓缓走向先帝战甲的两个画面,用一个音乐连接并不断反复交叉,即形成交叉时空音乐蒙太奇。给人一种两个画面同时异地发生的心理感受。
还有那动人心魂的片尾,那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剑。穿透婉后手捧的茜素红,穿透婉后温暖的身体,成为欲望的终结者。这段音乐像从地底钻出,又似从四面八方汇合而来,渐次响起,一直冲到影片的最前方。这首《我用所有报答爱》的变奏,在影片中亦有运用,如无娈恳求婉后说明真相的那一场戏,这首歌缓慢响起。婉后被刀刃射中后,影片主题曲仿佛由地底冒出,带出了一股绝望、悲怆的感觉,让人心生悲凉。使整个电影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突出。
“只为一支歌,血染红寂寞。只为一场梦。摔碎了山河。只为一颗心。爱到分离才相遇,只为一滴泪,模糊了恩仇。”片尾曲中的海豚音唱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痛,痛得撕心裂肺!低低呢喃,若有若无,好像为这对可怜的恋人悲哀,好像为他们营造气氛。青女为了给太子唱他生前最喜欢的那首歌而得到厉帝的赏赐的那杯毒酒而死:而婉后为了内心的不断膨胀的欲望而从一个清纯的女子变为一个歹毒的女人。在这样一种空灵的海豚音中结束掉整部影片,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思考:其中有贪婪的欲望,无穷的争夺,无耻的谎言,纯洁的爱情,永远的坚守……
在这部电影中,音乐与武打的融合是极具变化的,有时像芭蕾,有时像歌剧,有时又像戏曲。
我们无法否认音乐在这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那纠结的感情纠葛,混乱的宫廷关系,绚烂的打斗场景,都因为或凄美的主题音乐,或雄壮的背景音乐,或悲凉的场景音乐而熠熠生辉。
第二篇:电影音乐鉴赏论文
从《音乐之声》浅析电影音乐的功用
关键字:音乐之声,电影,音乐
内容摘要:电影离不开音乐,电影的发展经历了无声到有声的阶段,音乐的存在是广为接受的。哪怕是默片,来自那些钢琴师的即兴演奏也会为观影增添一分别样的享受。早期的音乐大师根据影片画面的不同,让音乐时而轻快,时而低沉,通过这些音符让观众的情绪与影片中的人物紧密连接,建立共鸣,这次就从音乐与电影结合的经典之作来简单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功用。
音乐能洗涤心境,净化心灵,翻过千沟万壑的大地,穿越乌云密布的长空。《音乐之声》用简单的故事和美妙的音符向世人展现着真善美的动人光影。1965年拍摄的电影《音乐之声》在当年连续七年获得了票房冠军,同时获奥斯卡五项大奖,在1998年被美国电影学院列为美国电影史上最杰出的100部影片之一。群山因音符而充满生气,变得生动起来,壮丽辽阔的阿尔卑斯山脉与时而宏伟壮丽时而轻柔娟秀的交响乐融为一体,影片从首映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每次观赏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直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高中英语课时老师放这部经典之作的情景:山、云、草甸、玛利亚,人与自然、父母与孩童、祖国和人民,诗歌般的音乐之声主题曲《音乐之声》包含着和谐的爱意,给教室里懵懂的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鉴赏电影一般都从导演,演员,剧本三方面看,而对于观众来说,剧情的整体感更加总要。然而,设想一下,如果将电影的配乐曲调,单纯的欣赏影片,又是什么效果?其实配乐在一部电影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能让影片中的场景表现的更加震撼,还能把影片的主题思想更加明晰的传达给观众,这种感受是三维的,多重立体的。而《音乐之声》中的歌声又是怎样的呢?
电影开篇便是传唱千年的歌谣,位于欧洲中部的奥地利,错落的山峦与层层的密林包裹着有一座美丽的城市萨尔兹堡,群山之间飞雪飘荡,山谷之内温暖如春,到处铺展着盎然的生机,雪山融水聚成溪流,汇入湖中,碧蓝色的湖面泛起了粼粼波光。女主角玛利亚尽情歌唱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影片主题曲《音乐之声》响起。主题曲曲调奔放不失文雅、自然而又深沉,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和面对命运的诚恳和勇气。玛利亚跟我们这些在鞍山这样的山城长大的孩子一样,热爱家乡的山川,她演唱的歌词展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温馨,将人们带入了童话之间,不管是如孩童涂鸦一般的云朵,还是翠绿的无法释怀的草甸,都是那么融洽,毫无违和感。主角作为见习修女却性格外向、热情奔放,热爱唱歌,擅长舞蹈,向往自然。总喜欢独自偷跑外出唱歌跳舞,这种行为让修道院里保守的老修女十分的愤怒,讨论不停。《如何解决玛利亚的问题》这首歌是一首修女六重唱,将说、唱、表演相结合,流行音乐的风格更加的平易近人,能恰当的表现出修道院里的老修女对玛利亚的复杂情感,从音乐中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长辈的慈爱和温柔,生动的再现了玛利亚在影片前期的一系列生活,清楚的交代了这样的一个背景,为下面玛利亚离开做了铺垫。
修道院院长认为玛利亚不适合这样远离尘世的修道院生活,介绍她去海军上校特拉普家当家教,这并没有让玛利亚觉得喜出望外,反而让她十分紧张,但玛利亚不想辜负院长的一片好心,于是她穿着旧衣服带着帽子和行李向湖边美丽的豪宅一路高歌的走去,《我有自信》这首歌曲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十散板节拍,速度更加自由开放一些,表现了玛利亚的心理冲突,伴着不安与忐忑;第二段节奏紧凑,曲风开明,表现出了玛利亚充满信心并战胜困难的决心,电影与书籍的区别就在于不能准确的定位角色的内心世界,而大部分影片侧重于用演员的演技来表现角色的心境,而音乐剧的形式恰恰可以脱离这样的束缚,利用歌词和音符来全方位的解读角色的感受。
家与父爱,我认为这是影片的剧情最丰富,笑料最多的一段,特拉普上校家的孩子性格迥异,十分调皮,用恶作剧捉弄玛利亚。而温柔细心的玛利亚意识到了孩子们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引起父亲的关注,渴望父亲多对他们付出一点时间来陪伴他们。于是玛利亚想方设法接近孩子们,跟他们打成一片,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呵护这些孩子。这段的转折点在于一次瓢泼大雨,玛利亚用一首《我的最爱》帮孩子们战胜了恐惧,用生活中最喜欢的事情,最美好的事物,为孩子们带来勇气和力量。之后玛利亚与孩子们愈发亲密,教他们唱歌,经典歌曲《哆来咪》成功地把乐谱视唱练习与一首欢快轻松的音乐融合在了一起,曲调以音阶的层层递进为主,歌词简单,朗朗上口,基本听一遍观众都会唱。这样巧妙绝伦的音乐入门课,把七个孩子变成了七个可爱的音符,而玛利亚则称为这些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知心伙伴。
而当特拉普上校带着两位朋友从维也纳回来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原有的拘谨被欢笑取代,却开始责怪玛利亚,甚至要将他扫地出门。紧要关头,孩子们的歌声扭转乾坤,歌声让特拉普上校想起昔日的美好时光,想起来童年在草甸上飞奔的自己,忍不住跟孩子们一起歌唱起来。“雪绒花,雪绒花,每天清晨你问候雪白的花朵,愿你开放成长。雪绒花,雪绒花,永远保佑我的祖国。”插曲《雪绒花》在整个故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上校饱含深情的演唱,伴随的吉他的独奏,动听而又感人。这里一曲《雪绒花》不仅烘托出了此时安静祥和的家庭氛围,也无形的敲开了玛利亚对上校爱慕的心扉,其中的爱国思想又给全剧的主题带来了升华,人们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像雪绒花一样洁白明亮,顽强不屈。人们希望这小小的花儿保佑战火中的祖国,作为反抗纳粹侵略精神的具象化,雪绒花代表了广大群众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孩子、父亲随着美妙安静的音乐唱着温柔的歌,将家庭的幸福、温馨、和谐推向了高潮。
电影音乐的文化发展至今,许多电影和它所引用的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观众思想层面的开发与多样式展现的混合运用。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用音乐来衬托电影的氛围,表现内心的感受,重点凸显人物动作与自然动态,这些都是展现现实情况与人物内心活动的最好方法,音乐所表现出的那种独一无二的功能,有的时候会变成电影导演的一种语言,能直接与观众的内心沟通的语言。而我们,只需侧耳聆听,感受那来自远方的跃动音符,这就够了。
参考文献:
1,论《音乐之声》中音乐元素的美学价值--《电影文学》 2011年19期 2,和谐视域中的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电影文学》
2010年16期
3,影片《如果·爱》电影音乐赏析--《影视留声机》
20120218
4,在音乐中感受《音乐之声》带来的无穷魅力--罗亚辉·罗伯特
第三篇:《电影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批评》期末论文
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姓名:张怡 学号:120803114
院系: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2级)
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摘要:音乐已成为电影叙事必不可少的因素,在电影放映中发挥着奠定感情基调、烘托电影氛围、反映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电影音乐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电影,理解电影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电影音乐;赏析;内涵
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自电影出现以后,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造型因素已经越来越受到电影创作者的重视,它已经成为电影中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叙事元素。根据影片整体的基调以及情节的需要所设计或创作的音乐,电影音乐对画面不仅仅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渲染影片情绪,补充画面内涵,传达画面思想,推进情节发展,感染观者情绪的作用,从而实现影片的艺术效果。通过对具体电影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在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
电影《和你在一起》是一部将故事和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影片。贯穿影片的音乐,有原创音乐也有欧洲古典音乐。片头,描述刘小春在江南小城的生活场景时的背景音乐,采用的是笛子、琵琶、鼓等中华民族乐器。其中,笛声、琵琶声旋律缓慢、悠长,衬托出了江南小镇的细腻、绵长,而赋有节奏感的鼓声,则有利于电影情节的推进,伴随着刘成父子坐着小船离开家乡。之后,刘小春在少年宫比赛时拉奏小提琴古典曲目。配合着钢琴声,开始旋律缓慢、琴声悠扬,之后节奏加快,小提琴声仿佛绕迷宫般迂回曲折,直至最后峰回路转、找到出口,琴声也随之结束。在刘小春演奏的同时,一旁倾听的江老师许以赞许的微笑,预示着之后两人的生命出现交集。之后,江老师跟刘小春交流往事的时候,背景音乐先是小提琴曲,之后是女声,在此期间小春加强了对江老师的理解。当镜头在刘成骑自行车在外奔波与刘小春按江老师的要求“不要动琴,用你的心去感受”读谱间切换,背景音乐也在不同的小提琴曲协奏曲之间切换,衔接紧密,旋律急促,时而激昂,时而低沉,一方面暗示着刘成在大城市工作的奔波劳累,一方面也暗示着小春的琴艺在不断提高。莉莉在男朋友生日时精心准备了一番,浑厚的女声在背后吟唱,而当莉莉的用心被拒心情郁闷之时吃着蛋糕时,刘小春拉了一首李斯特的《第三号慰藉曲》,用婉转、细腻的琴声抚慰着莉莉落寞、伤感的心。而之后,刘成通过一场小提琴演奏会认识了著名的演奏家余教授,小提琴曲再一次成了影片衔接、开启新的情节的纽带。之后,小春在父亲婉拒江老师的情况下再一次来到江老师家中,两人沐浴在阳光中,用小提琴和钢琴合奏一曲《第三号慰藉曲》,琴声优美,琴艺高超,两人高洁的灵魂达到契合——那是对音乐同样纯粹的热爱。而当小春站在舞台上,全身散发着光辉,在交响乐队的配合下,拉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旋律转换不断,直至最后达到高潮,也仿佛是映衬了小春高大的形象。当林雨因为不能参加比赛而对小春生气时,小春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小提琴,仿佛又见到了老朋友,背景音乐的小提琴声又是缓慢的、绵长的,一方面映衬着林雨的倾诉,一方面映衬着小春的回忆。而影片的最后,小春放弃了比赛,泪流满面尽情地在火车站弹奏,林雨也在演奏厅完成自己的梦想,两人一个选择了亲情,一个希冀着成功,在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百转千回的旋律下,使得影片的主题得到升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所在,孰对孰错不好评判,但是导演心中的平衡还是倾向了亲情这一边,那才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吧。在这部影片中,原创音乐主要是指作曲家用中华民族乐器演奏的曲目,笛声、琵琶声、古筝声等,对影片生活情景的展现有着很好的衬托作用。而欧洲古典音乐经典曲目,在这部影片中主要由小提琴演奏,一方面衬托出主人公高超的琴艺,一方面以其变化的旋律暗示着人物的心境,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电影《海上钢琴师》同《和你在一起》一样,主人公都是音乐家,或者说是演奏家。因此,主人公演奏的音乐,就占据着电影音乐的一大部分。若说观看《和你在一起》是听了一场小提琴演奏的欧洲古典音乐会,那么观看《海上钢琴师》则是聆听了多首原创钢琴曲,给人另一种美的享受。当弗吉尼亚号抵达美国时,船上的人眼里满是希望,欢呼声、尖叫声响彻天空,而背景音乐也是宏大的、广阔的,让人心中顿生澎湃之情,侧面反映出当时大家对美国梦的追寻,对美国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弗吉尼亚号上层阶级的宴会厅里,圆舞曲是那么欢快、流畅,不光是电影里的绅士、淑女,连现实中的人也情不自禁地想随着音乐扭动着身体、旋转,这就是音乐巨大的感染力吧。《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其音乐无论是放在影片中,还是单独地拿出来欣赏,都很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这就是经典的音乐吧。
相比前一部电影,我认为《致命伴侣》里的配乐显得有些逊色,因为它仅仅是为剧情而设计的:看电影的时候,附着音乐,你的心跳会加倍跳动,因为一方面是紧张惊险的情节,一方面是节奏紧凑的音乐,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逼迫感。如果这部电影少了这样的配乐,观看的时候你会本能地感觉少了什么,有了它你才会感觉到更加刺激,才会更加有看惊悚片的快感。但是,如果作为纯粹的音乐欣赏,它显然不能产生持续的美的享受,很少给人一种在不看电影时再听一遍的冲动。而《和你在一起》、《海上钢琴师》却是不同的,一部里面充满着优雅、激昂的欧洲古典音乐,一部里面尽是随性、梦幻的爵士,这些都是持久的音乐,能历经岁月的音乐。在《致命伴侣》这部电影中,我认为最值得欣赏的音乐是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当火车穿梭在秀丽、恬静的欧洲原野时,当小舟泛过欧风浓郁的水城时,那音乐仿佛原野上拂过的春风亦或是水面上荡漾的碧波,温柔、优雅,让人的心情顿时随着那美好的风景和动听的音乐愉悦了起来。当男女主人公在宾馆的时候,音乐仍是那一段,只不过,此时却让观众不自觉地产生希望在这么华丽、堂皇的背景下两人能产生暧昧的感觉。主题曲《no fear of heights 》也是很美的,歌手的嗓音是充满磁性的、变幻的,配合着伊利斯跟弗兰克道别,很好地衬托出人物的心境。配合着而电影的其他部分,配乐主要是紧凑的、急促的、悬疑的,或者是激起人们的好奇心,或者是给人一种步步紧逼的感觉,欣赏价值便没有很大了。但是,足以看出,本片的配乐在烘托影片氛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观众情绪这方面仍然做得很出色。
经典的电影音乐是大家所公认的,是经得起百般推敲的。但是,所谓一百个读者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电影音乐的理解又是不同的。电影音乐不必让每个听者都满意,但我认为,它一定要服务好电影,在不同的情节中能激起观者心里的那片涟漪,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电影音乐价值的所在之处。
参考资料: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试论电影音乐的造型功能》
第四篇:《电影音乐鉴赏》论文
《电影音乐赏析》课程论文
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姓名:武鑫 学号:201006059 学院:国际商学院 班级:工商管理
(全球管理实验班)1班
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摘要:音乐已成为电影叙事必不可少的因素,在电影放映中发挥着奠定感情基调、烘托电影氛围、反映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电影音乐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电影,理解电影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电影音乐;赏析;内涵
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自电影出现以后,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造型因素已经越来越受到电影创作者的重视,它已经成为电影中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叙事元素。根据影片整体的基调以及情节的需要所设计或创作的音乐,电影音乐对画面不仅仅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渲染影片情绪,补充画面内涵,传达画面思想,推进情节发展,感染观者情绪的作用,从而实现影片的艺术效果。通过对具体电影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在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
电影《和你在一起》是一部将故事和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影片。贯穿影片的音乐,有原创音乐也有欧洲古典音乐。片头,描述刘小春在江南小城的生活场景时的背景音乐,采用的是笛子、琵琶、鼓等中华民族乐器。其中,笛声、琵琶声旋律缓慢、悠长,衬托出了江南小镇的细腻、绵长,而赋有节奏感的鼓声,则有利于电影情节的推进,伴随着刘成父子坐着小船离开家乡。之后,刘小春在少年宫比赛时拉奏小提琴古典曲目。配合着钢琴声,开始旋律缓慢、琴声悠扬,之后节奏加快,小提琴声仿佛绕迷宫般迂回曲折,直至最后峰回路转、找到出口,琴声也随之结束。在刘小春演奏的同时,一旁倾听的江老师许以赞许的微笑,预示着之后两人的生命出现交集。之后,江老师跟刘小春交流往事的时候,背景音乐先是小提琴曲,之后是女声,在此期间小春加强了对江老师的理解。当镜头在刘成骑自行车在外奔波与刘小春按江老师的要求“不要动琴,用你的心去感受”读谱间切换,背景音乐也在不同的小提琴曲协奏曲之间切换,衔接紧密,旋律急促,时而激昂,时而低沉,一方面暗示着刘成在大城市工作的奔波劳累,一方面也暗示着小春的琴艺在不断提高。莉莉在男朋友生日时精心准备了一番,浑厚的女声在背后吟唱,而当莉莉的用心被拒心情郁闷之时吃着蛋糕时,刘小春拉了一首李斯特的《第三号慰藉曲》,用婉转、细腻的琴声抚慰着莉莉落寞、伤感的心。而之后,刘成通过一场小提琴演奏会认识了著名的演奏家余教授,小提琴曲再一次成了影片衔接、开启新的情节的纽带。之后,小春在父亲婉拒江老师的情况下再一次来到江老师家中,两人沐浴在阳光中,用小提琴和钢琴合奏一曲《第三号慰藉曲》,琴声优美,琴艺高超,两人高洁的灵魂达到契合——那是对音乐同样纯粹的热爱。而当小春站在舞台上,全身散发着光辉,在交响乐队的配合下,拉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旋律转换不断,直至最后达到高潮,也仿佛是映衬了小春高大的形象。当林雨因为不能参加比赛而对小春生气时,小春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小提琴,仿佛又见到了老朋友,背景音乐的小提琴声又是缓慢的、绵长的,一方面映衬着林雨的倾诉,一方面映衬着小春的回忆。而影片的最后,小春放弃了比赛,泪流满面尽情地在火车站弹奏,林雨也在演奏厅完成自己的梦想,两人一个选择了亲情,一个希冀着成功,在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百转千回的旋律下,使得影片的主题得到升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所在,孰对孰错不好评判,但是导演心中的平衡还是倾向了亲情这一边,那才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吧。在这部影片中,原创音乐主要是指作曲家用中华民族乐器演奏的曲目,笛声、琵琶声、古筝声等,对影片生活情景的展现有着很好的衬托作用。而欧洲古典音乐经典曲目,在这部影片中主要由小提琴演奏,一方面衬托出主人公高超的琴艺,一方面以其变化的旋律暗示着人物的心境,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电影《海上钢琴师》同《和你在一起》一样,主人公都是音乐家,或者说是演奏家。因此,主人公演奏的音乐,就占据着电影音乐的一大部分。若说观看《和你在一起》是听了一场小提琴演奏的欧洲古典音乐会,那么观看《海上钢琴师》则是聆听了多首原创钢琴曲,给人另一种美的享受。当弗吉尼亚号抵达美国时,船上的人眼里满是希望,欢呼声、尖叫声响彻天空,而背景音乐也是宏大的、广阔的,让人心中顿生澎湃之情,侧面反映出当时大家对美国梦的追寻,对美国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弗吉尼亚号上层阶级的宴会厅里,圆舞曲是那么欢快、流畅,不光是电影里的绅士、淑女,连现实中的人也情不自禁地想随着音乐扭动着身体、旋转,这就是音乐巨大的感染力吧。小1900第一次弹钢琴的时候,音乐简单、安静,却透着一股悲伤、孤独,感动了船上的乘客,也感动了我。当1900帮助麦克斯治晕船的时候,松开了固定栓,钢琴在宴会厅里随意地滑动,音乐也是那么自然地流淌着,外面已是狂风骤雨,但是宴会厅却仿佛是一个游乐园,两人伴着快乐的音乐到处玩耍,脸上露出了纯真的笑容。而我们观众也仿佛是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音乐是奇妙的,故事也是奇妙的,你很难不为这么新奇的情节所动容。这段音乐是整个电影前半段的写照,基调是快乐的、轻松的。足以看出,电影音乐是情节的写照,欢快的故事固然是配上愉快的音乐,悲伤的情节固然是配上伤感的音乐,电影情节在音乐的映衬下,感情表达得越淋漓尽致,也更加使观众动容。之后,杰利来弗吉尼亚号挑战1900的时候,杰利的爵士乐是大众的、流行的,但配以他的姿态、神情,却给人一种孤傲、做作的感觉。虽然其技艺是那么纯熟、弹奏的乐曲也确实像电影里说的那样“琴声像丝绸般划过身体,手指像蝴蝶那样轻盈”,但是,他的音乐只能让人愉悦,却不能让人感动、内心不能随之泛起涟漪。而1900的音乐是随性的、不经意间从指间流露出来的,因为他没有想战胜过杰利,也不在意是否声名远扬,所以他的音乐是发自内心的。这同电影里其他情节中1900弹奏的乐曲一致,正是因为1900处于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心境,即兴弹奏出的音乐正好表现出了他的内心,就像麦克斯说的那样,弹琴的时候,1900的思绪在神游。结果都在意料之中,1900赢了杰利。我想1900才是真正明白了爵士乐的精髓,随性而为,变化莫测。当1900在船舱里录音时,看到了窗外的少女,随即被其吸引,其指尖流淌出的音乐的旋律顿时发生转变,舒缓、柔美、惹人怜爱,风格跟以前大不相同,表现出此时1900的内心正因少女而泛起波澜,爱情已悄悄爬进了1900的心头。多年以后,弗吉尼亚号即将爆破,麦克斯重返船上寻找1900。1900向他诉说了自己不下船的原因,有限的琴键就已经可以弹奏出无限的音乐,而城市太过广大,容易迷失,本已无限的范围,又何处去寻找音乐?1900诉说的时候,没有背景音乐,却有着废弃的船舱里空旷的声音,或许是风吹动的声音,或许是海水碰撞船舷的声音,我想,“此处无声胜有声”用在这里是最合适的吧。而两人即将告别,1900说着玩笑话抚慰麦克斯,而自己即将面对的是灰飞烟灭,此时的音乐是离别时的,悲伤的,使整个电影笼罩在一种悲戚的氛围之中。片尾,1900的双手在空中又一次弹起了钢琴,旋律应运而生,但此时感觉却已不同,一种命运的苍凉感油然而生,我们为1900而悲伤,也为自己而悲伤,那是对人生的无奈,对命运的感叹。片尾曲《迷失的友人在呼唤》,旋律是怀旧的、伤感的,而歌声也是浑厚、动人的,真的仿佛在诉说、在召唤。《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其音乐无论是放在影片中,还是单独地拿出来欣赏,都很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这就是经典的音乐吧。
相比前两部电影,我认为《致命伴侣》里的配乐显得有些逊色,因为它仅仅是为剧情而设计的:看电影的时候,附着音乐,你的心跳会加倍跳动,因为一方面是紧张惊险的情节,一方面是节奏紧凑的音乐,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逼迫感。如果这部电影少了这样的配乐,观看的时候你会本能地感觉少了什么,有了它你才会感觉到更加刺激,才会更加有看惊悚片的快感。但是,如果作为纯粹的音乐欣赏,它显然不能产生持续的美的享受,很少给人一种在不看电影时再听一遍的冲动。而《和你在一起》、《海上钢琴师》却是不同的,一部里面充满着优雅、激昂的欧洲古典音乐,一部里面尽是随性、梦幻的爵士,这些都是持久的音乐,能历经岁月的音乐。在《致命伴侣》这部电影中,我认为最值得欣赏的音乐是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当火车穿梭在秀丽、恬静的欧洲原野时,当小舟泛过欧风浓郁的水城时,那音乐仿佛原野上拂过的春风亦或是水面上荡漾的碧波,温柔、优雅,让人的心情顿时随着那美好的风景和动听的音乐愉悦了起来。当男女主人公在宾馆的时候,音乐仍是那一段,只不过,此时却让观众不自觉地产生希望在这么华丽、堂皇的背景下两人能产生暧昧的感觉。主题曲《no fear of heights 》也是很美的,歌手的嗓音是充满磁性的、变幻的,配合着伊利斯跟弗兰克道别,很好地衬托出人物的心境。配合着而电影的其他部分,配乐主要是紧凑的、急促的、悬疑的,或者是激起人们的好奇心,或者是给人一种步步紧逼的感觉,欣赏价值便没有很大了。但是,足以看出,本片的配乐在烘托影片氛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观众情绪这方面仍然做得很出色。
经典的电影音乐是大家所公认的,是经得起百般推敲的。但是,所谓一百个读者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电影音乐的理解又是不同的。电影音乐不必让每个听者都满意,但我认为,它一定要服务好电影,在不同的情节中能激起观者心里的那片涟漪,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电影音乐价值的所在之处。
参考资料: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试论电影音乐的造型功能》
第五篇:电影音乐鉴赏
电影音乐鉴赏
——《和你在一起》
班级:财会学部会计123班姓名:董宇 学号:123808006
内容提要:电影离不开音乐,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发挥了叙事的功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为电影的每一个情节增添了无限的意蕴和魅力,让人切身其境。《和你在一起》以音乐贯穿始终,通过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的熟稔运用演绎真情,以原创音乐点睛,用经典音乐抒情,将音乐融入情绪的变化与情节的交替,令电影与音乐完美交汇。
关键词:小提琴柴可夫斯基《D大调协奏曲》
正文:
电影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展现影片的艺术构思,是综合电影艺术的必要组成部分。突出表现了影片的情感、剧情和构思,在影片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抽象概括的艺术。它所表现的思想不可能像视觉的那样具体准确,然而它在情绪和感情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它艺术所不及的。它也超过对话,如果人的一切感情和情绪都可以用话语表达出来,世界上也就不需要音乐了。
音乐是时间艺术,它的乐思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展开。音乐具有运动性,它是情绪,感情的发展运动。
音乐是感情的思想,因为人的主要心理活动就是思想,是理性活动,所以任何音乐形象必然包含理性因素,它是感情与思想的统一体。不过,音乐的思想是通过感情体现出来的。音乐所表现的更多的不是题材本身,而是艺术对音乐作品题材的感情关系,所以说,它是在情绪方面起作用最强的艺术。音乐的乐思要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曲式,才能表达出来。
音乐有时更是电影的灵魂,无论是唯美动人的爱情片,还是激烈紧张的动作片,都要有音乐在旁之相互交融,才能成功地把剧情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把人物的内心形成听觉上的写照。
音乐可以用来烘托情绪气氛,这是我们影片中最常用的手法,这里应该注意重复的问题。画面已表达清楚的,就不必再用对话,更不必再加上音乐,否则观众就毫无回味的余地了。现在国外采用色彩性的音乐,淡淡一笔就加强了画面的色彩。例如,单簧管吹出一两个音符,即可表达一种色彩。
小提琴的乐声,在人失意,孤独的时候,总能给人力量和勇气,激发人们的热情,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例如,影片《和你在一起》中把音乐与情感,通过提琴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两个不分年代、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不分言语的人类精神结晶。在这部影片中,随着提琴音乐旋律线条,用音乐作为故事的主要元素表达、突出情感。也因此,《和你在一起》完全可以被称为“音乐片”,音乐一方面是故事的元素和重要的情节线索,一方面又在不断渲染气氛,强化主题。
《和你在一起》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拉琴少年的成长故事。刘小春年幼时就拉小提琴,十三岁身拥不少令人称羡的小提琴比赛的奖状。对于这位敏感有沉默的少年,这个乐器一直是他最喜爱的表达方式,是与他从未谋面的母亲之间一种最珍贵的联系,而母亲是他获取灵感的源头。
他的父亲刘成是一个普通的厨师,深以小春为傲,为了让儿子拥有更大的成功,于是他带者儿子前往北京参加比赛。北京喧闹的气氛让乡下来的父子俩印象深刻,然而依次偶遇让小春结识了一个艳俗的女子:莉莉。于是成为了小春第一个知己。
小春在少年宫的比赛排名第五,对刘成来说,这象征儿子大好前途的第一步。刘成经过不懈努力,江老师同意收小春为学生。刘成打工以支付小春的琴课学费。江老师完全不采用传统教学法。在他的指导下,小春跨出决定性的一大步,暂时搁下了心爱的小提琴,全心投入地倾听乐谱。
这期间,小春发现车站的莉莉,就住在临近的小楼。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小春很快就窥视出隐藏在莉莉美丽面孔下,一个恋爱中保养的女人的焦虑,不时受男人欺骗的伤心失望。
一趟偶然的送餐差事中,刘成聆听了接受满堂喝彩的年轻演奏家的演奏。他登门拜访演奏家的恩师—余教授,并说服了他倾听儿子拉段小提琴。
满腔遗憾地离开无法担保他演奏事业成功的江老师,小春在余教授的掌控下继续追寻成功的路程。这位新老师严格、苛求,摆布控管,特意将小春和他得意女弟子林雨凑在一起,让两人竞争。
在这段辛苦的过程中,小春也努力澄清他与父亲之间越来越紧绷的关系。比赛的前夕,余教授终于指定小春参加选拔赛,而不是林雨。他甚至泄露给小春一个将影响他一生的秘密原来他是刘成在火车站捡的孩子,(当捡到小春时身边只有一个小提琴,刘成就认定是他父母的心愿,于是小春就开始了自幼学琴之路)面对这一切小春开始了在成功与亲情中的选择,最后朴实的小春选择了伟大的亲情„
在这部影片中,一开始是这样的,在这个小镇上一位最富有的富豪的媳妇生孩子,找小春帮助摧产接生,小春出场了,插入一段《吉普赛之歌》华彩部分,这段音乐使用的恰到好处,让电影有了一个非常特别而充满生机的开始。接着,在少年宫的江老师在为小春上最后一节课,这时展现的是钢琴和小提琴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温柔、和谐、舒心的美好。小春琴技高超,情感真切,在江老师的教诲下,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即演奏了这首李斯特的《第三号慰藉曲》,同时也是表达对江老师的深情厚谊。
下面的场景,在车站里小春遇到了莉莉、接着又在胡同里相遇,于是在彼此的心中产生了爱慕之情,先配上小提琴独奏曲《瞑想曲》这类比较柔美的旋律,表现出了一种绵绵的爱情。在另一个场景里,莉莉混进了正在音乐学院上课的余教授的课堂,想找机会为小春卖琴的事情解释,这时余教授正在讲解提琴名作维瓦尔蒂的《四季》,余教授讲到他十三四岁的时候,有一天正在下着大雨,而他正是在大雨中偷偷听了《四季》,电影整体结构细腻,用音乐和大家倾诉心声。
接下来出现在刘成到饭店打工,大家准备骑着自行车出发送外卖,镜头在刘成辛苦工作和小春用心体会音乐、读谱之间切换。背景音乐也快速切换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拉洛的《西班牙交响曲》快板乐章、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吉普赛之歌》的急板、回到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升桑的《引子与回旋》、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再回到升桑的《引子与回旋》。
电影的后半部分,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中的柔板部分深沉的表达着爱的旋律。在《苏格兰幻想曲》的背景音乐下,刘成在建筑工地上辛苦的工作。也是在这首乐曲的背景下,刘成和莉莉把对小春的关怀和爱交融在一起。
在电影的最重要部分选择了激情的音乐旋律,余教授精心的为刘小春准备的参赛曲目——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曲子作于1878年,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协奏曲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重于内心情绪的流露,情感细腻,旋律优美,表现了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情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颂赞。影片的最后部分,巧妙地把小提琴的演奏和电影完全融合,给人一种极富艺术性表现手段。在影片结尾,小春在火车站拉响这首曲子,而余教授的另一个学生林雨在富丽堂皇的演奏大厅也同时演奏这个曲子。镜头在这个场景下不停的切换,一会儿火车站满是泪的脸,一会儿演奏大厅乐队的倾诉。穿插着黑白色调的回忆:在十几年前,刘成抱着捡来的小春,背着小提琴在火车站焦急的寻找。电影艺术和音乐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被影片所吸引,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琴重新回到小春的怀里、心中,父子相聚,江老师和莉莉左右相随,所有真、善、美的东西都融合到一起。这时也就突出了这个电影的主题《和你在一起》。这个“你”意义深切,不单是慈父、恩师,也不单是母亲和情人的化身,而是真情,是艺术。
结尾,不同的平台,两个世界,音乐就是如此特别。是江老师的那句:“因为就是我的世界,每个人无论贫穷也好富贵也好,始终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那是你精神上的支柱心灵的慰籍是无所不摧无可撼动的。”亲爱的朋友,你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或正在寻找属于你的世界吗?其实,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可贵之处。音乐是需要真实的情感的,所有的艺术都需要它,没有情感的艺术是空洞的艺术,没有情感的音乐就只是音符的物理堆积,不可能有感动。小春的不平坦的人生本身就锤炼了他的内心世界,让他比生活在幸福环境里的孩子更加懂得生活,懂得爱,懂得亲情。世界上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家大多身世坎坷,生活是最大的课堂,对艺术尤其如此。这部电影中亲情、师生情、友情、个人的心机等故事套路简单,但表达的却很细腻。很感人的电影,说到感人,不是让人泪流满面的,而是看到最后让人感觉很踏实,很舒服。
《和你在一起》以音乐贯穿始终,而“爱”则是这部电影的主题,贯穿其中的音乐也很好的表达了这一主题父子情深,陌生人之间也由冷漠变为充满关怀,除了陈凯歌自己扮演的那位虚伪的余教授,影片中的其他人物都在宣泄着人性的美丽,“爱”最终战胜了一切。
2014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