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郑旅游产业(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7:5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发展新郑旅游产业(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发展新郑旅游产业(本站推荐)》。

第一篇:加快发展新郑旅游产业(本站推荐)

加快发展新郑旅游产业

近年来,在省、郑州市、新郑市三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新郑以黄帝文化为主的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新郑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新郑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成果

新郑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八千多年的裴李岗文化、五千年的黄帝文化、二千七百年的郑韩文化,而尤其以黄帝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优势独特,至今在新郑市区和具茨山等地还保留有轩辕丘、黄帝故都、轩辕庙、黄帝饮马泉、南崖宫、拜华盖童子处、嫘祖洞、仓颉造字台、天心石等黄帝文化遗址20多处,构成了新郑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独一无二的黄帝文化资源优势。

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对海内外炎黄子孙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世界华人寻根热的不断升温,新郑黄帝故里故都文化开发和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黄帝故里旅游区先后被列入河南省寻根游的龙头项目和“十五”期间重点培育的十八个精品景区之一及郑州市跨越发展的重点工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新郑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依托其丰富的黄帝文化资源优势,凭借其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黄旅游产业,多次承办了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古都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研讨会,权威认定:黄帝出生、建 都在新郑,编著了《东方大帝》、《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黄帝传说故事》、《黄帝故里文化》、《炎黄二帝研究》、《中华文明始祖黄帝》、《黄炎二帝考略》、《始祖山八千年文化史志》等论述,先后修复和建成了国家4A级景区——黄帝故里,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森林公园——始祖山,中国唯一将诗经摆到地面上的主题公园——郑风苑,中国藏车最多的车马坑——郑王陵博物馆,特别连续五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议程之规范,主题之鲜明,媒体之关注,在同类活动中也是少有的,受到了海内外嘉宾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郑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二十强等荣誉称号,黄帝故里、始祖山先后评为国家4A、3A级景区,皇宫酒店荣膺三星级酒店。2005年至2010年,游客接待数量由70万人次增长到3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1亿元增长到8.5亿元,均是翻倍增长。黄帝故里正日益向人们展示着其独特的寻根魅力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新郑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和不足

新郑发展旅游业优势巨大。具体可以用“中、通、丰、根、优”五个字来概括。“中”:即优越的地理位臵。新郑地处中原之中,居郑、汴、洛、许四大古都和天下名刹少林寺所构成的黄金旅游线中间。“通”:即便利的交通条件。新郑地处郑州、开封、许昌构筑的“金三角”之腹,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郑尧高速、石武高铁、107国道,形成了纵贯南北,承东启西的立体交通网络。“丰”:即丰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新郑是中华第一古都,境内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有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前的黄帝文化,2700年前的郑韩文化,特别是黄帝文化底蕴丰厚,世界闻名,此外,新郑十万亩枣园和四万亩荷园等农业文化资源,为开发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水果采摘、农林科考等专项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富素材。“根”:世界级的黄帝品牌优势。始祖黄帝对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具有巨大而永恒的吸引力。新郑拥有历史最悠久、积淀最深厚、别人无法比拟的品牌,那就是黄帝、寻根牌。“优”:即环境优势。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新郑市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城市环境面貌得到历史性改变,并摘取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级治安模范市、省级文明城市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桂冠,软硬环境不断优化,构建了新郑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安全地带”。

在充分看到新郑在发展旅游业方面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小。旅游产业的总量小,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较低。二是弱。旅行社接待能力弱,地接能力不强。旅游产品开发深度浅,精品度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购物环节薄弱。三是散。即旅游发展管理体制较散,旅游景点经营分散,缺乏有效整合,缺乏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四是缺。全市星级以上旅游饭店较少,还没有一家四星级以上酒店,景区购物、住宿、娱乐设施不完善,旅游人才比较短缺。五是低。全市旅游从 业人员大多没有从事正规旅游培训,普遍存在着素质低,服务水平低,懂旅游、懂经营、会外语的旅游人才更是奇缺。面对这些差距和不足,我们必须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新郑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

旅游业是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带动性强的综合型新兴产业。一是旅游业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强调促进经济增长要更多地依靠消费拉动、依靠第三产业带动,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时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二是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将稳定增加,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增长。随着国民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全面落实,将形成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我国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将进入更加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三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新目标,黄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和源头文化必将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宣传,黄帝故里作为中华精神家园,必将进一步得到更多中华儿女的认同和朝拜。四是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黄帝故里品牌建设,省市领导多次对新郑黄帝文化开发作出批示和指示,提出殷切要求,必将从政策、宣传等方面给予黄帝文化产业发展倾斜和 支持。我市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以黄帝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业正逢其时。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对策

根据河南省“旅游立市”战略和郑州市“旅游强市”战略,我们认为,新郑旅游业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旅游规划精品化。继续诚邀“大家”,借智借力为新郑旅游业把脉会诊,出谋划策,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确保旅游开发大气魄、高起点、大手笔,出精品,出绝品。一是编制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把新郑打造成中华精神家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原地区的热点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开发 “一城一山两带”的空间总体布局,形成一个重点突出、层次鲜明、错落有致的旅游发展系统。“一城”即以黄帝故里、郑韩故城、凤台寺塔、郑王陵、郑风苑等为主的中心旅游城,“一山”即以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含陉山、老山坪、风后岭等山脉的西南旅游山系,“两带”以孟庄枣园、龙湖为主的东北部临郑旅游带和贯穿市域的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二是搞好旅游景区的区域规划。要结合当前发展实际,重新编制黄帝故里、始祖山景区的旅游总体规划,把黄帝故里打造成与少林寺、龙门石窟比肩的国际品牌,把始祖山打造成中原城市群休闲健身中心,把孟庄枣乡打造成中原特色旅游购物中心。三是搞好城市旅游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把黄帝文 化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城市建设彰显黄帝文化,从而实现黄帝文化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完美结合;同时城市建设要有意识地体现旅游功能。

2、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以资产为纽带,依靠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出色的项目准备、灵活的融资方式、优惠的旅游开发政策,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景区建设和经营管理,加快推进旅游景区(点)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推进旅游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现代化,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从而实现旅游资源最优配臵,促进旅游业步入与市场接轨的良性发展轨道。黄帝故里景区要结合旧城改造,完成二、三期改扩建工程,形成一期景区圈、二期购物圈、三期商住圈的大旅游区格局;具茨山景区要结合森林公园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依托具茨山岩画、山顶原始聚落、石棺大墓,吸引社会资金、争取世行贷款、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发展一批农家乐旅游项目,建成一批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黄帝文化回归原始之旅。

3、节会活动市场化。旅游节庆是一个地方的城市名片。结合我市实际,要对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枣乡风情游等节庆活动,实行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即节庆活动由企业出面进行资本运作和企业化经营,采取社会捐赠、商业赞助等方式筹集资金,从而实现节庆活动常办常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认真总结历届拜祖大典的成功经验,坚持稳中求新、新中求好,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 现代文明相协调,体现时代性,保持民族性,不断赋予其新的活力和精神,增强其对全球华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努力办成造福中华、造福中原的兴邦盛典。二是全面尝试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办好一年一度的枣乡风情游、重阳节黄帝故里拜祖仪式等节庆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减少政府投入,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三是通过不断策划具有轰动效应的节庆活动,提升新郑作为中华民族圣地的城市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宣传推介品牌化。要以黄帝文化为龙头,统领全市旅游宣传推介工作。一是学术研究正品牌。要继续邀请知名专家在黄帝故里举行相应的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论坛和笔会等活动,巩固新郑作为黄帝故里民族圣地的地位。二是广邀名人扬品牌。加强与上级统战、台办、侨办、外事、工商联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广泛联络海外知名华人华侨社团寻根拜祖;加强与陕西黄陵县、湖南炎陵县等资源同类地区的合作,相互促销,资源共享;加强与淮阳、卫辉等本省具有姓氏寻根资源县市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打造河南寻根品牌。三是强力推介树品牌。要经常举办旅游推介会、新闻发布会等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加强同境内外旅行社的合作,鼓励他们开发设计、经营我市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旅游线路;四是扩大宣传强品牌。将新郑旅游形象宣传纳入全市对外交往和宣传计划,重大外宣、招商、对外友好、文化交流等活动要与旅游宣传有机结合,统筹安排;继续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因特网等传媒,统一口径,统一内容,大搞宣传促销,扩大新郑旅游业知名度,树立起以黄帝文化为龙头的新郑特色旅游形象,使拜祖大典成为新郑的 “城市名片”。五是深度开发活品牌。要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枣乡风情游、和元旦、春节、国庆节等长假确定为重大节会活动,统一策划,加强领导,形成旅游、文化、经贸“大合唱”,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有效地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新郑一、二、三产业都要围绕黄帝品牌做文章、创名牌,形成能带动全局发展的综合经济效益。

5、服务管理规范化。要强化旅游行业管理,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巩固和扩大创优成果,提高城市旅游服务质量。一是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要坚持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开展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积极开展旅游景区创A、旅游饭店创星活动,不断提高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和服务质量。二是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处臵各类应急突发事件能力。三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快速受理和处理旅游投诉的工作体系和网络。四是积极培养各类旅游管理服务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专业服务水平。

6、产业效益最大化。一是拉长产业链条,增强带动功能。要紧紧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绿色旅游食品、旅游商品,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信息、金融、文化、娱乐、保健等服务业。二是进一步强化旅游购物功能,鼓励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创新,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建成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游购物场所。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旅游娱乐功能。要积极研究我市文化优势,挖掘我市特有的文化内涵,运用科技、文化和商业手段打造旅游娱乐节目,吸引 游客、留住游客、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四是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郑州市有关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酒店、餐饮、娱乐、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交通等旅游产业领域,壮大旅游产业力量,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建设文化新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新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政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全民动员,做大、做强黄帝文化旅游业,努力把新郑建设成为一个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成“华夏民族寻根拜祖圣地”,促进新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新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17.9.22)

新郑市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情况汇报

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2017年9月)

近年来,在各级市委、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郑州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新郑市旅游工作紧紧围绕华夏寻根拜祖圣地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核心区建设,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投入,加快开发,加强管理,优化环境,扩大宣传,打响品牌,旅游产业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新郑市旅游文化资源基本情况及产业发展现状 新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古迹遍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2700年的郑韩文化及具茨山岩画文化,被誉为“黄帝故里、郑韩故都、红枣之乡”。经钻探、发掘、普查,全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0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郑韩故城、裴李岗遗址、后周皇陵、唐户遗址、欧阳修墓、李诫墓、轩辕庙、人和寨遗址、望京楼遗址、华阳故城、苑陵故城、凤台寺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馆藏文物5万多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新郑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积极开发旅游资源。目前,全市 1 已建成9个景区(点),其中国家级A级景区5个:黄帝故里景区(4A)、具茨山景区(3A)、郑国车马坑景区(3A)、新郑市博物馆(2A)、福寿园(2A),备案景区3个(郑风苑景区、欧阳修陵园、龙泉湿地公园)。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龙湖西泰山村),旅行社(门市部)15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星级农家乐15家。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枣乡风情游等活动,编制完成了《新郑“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和《新郑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了考院古建加固维修工程,遗址公园景观小品工程、3号车马坑展厅布展工程、郑韩故城东北角城墙遗址公园等文物旅游项目建设,建成、推出了童乡亲子农场、泰山村千稼集等一批旅游新业态,新建旅游厕所25座,推出了“醉美新郑”四季旅游摄影大赛,面向全国开展了旅游LOGO和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征集活动,拍摄了新郑旅游音乐电视片,彰显了黄帝故里、郑韩故城、红枣之乡的独特魅力。2016年,全市各景区接待游客433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449.7万元,旅游总收入11.64亿,二、新郑市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新郑市旅游产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自身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散。一方面,旅游行业布局相对分散。我市虽然已有黄帝故里、具茨山、车马坑等多个旅游景区,虽然已打出“黄帝故里、郑韩故城、红枣之乡”的城市旅游品牌,但各个景区、各个旅游企业之间仍是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缺乏联系和互动,对外没有 2 发出一个整体的声音。另一方面,旅游行政管理散弱无力。各地实践证明,旅游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旅游,是全社会的旅游,需要宣传、交通、安全等多个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管委会的共同努力。目前,新郑市各单位对发展旅游的重视程度、参与热情普遍不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作用至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弱。一方面,旅游景区相对弱小。目前,我市只有黄帝故里景区为4A级景区,没有一家5A级景区,与我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极不匹配。另一方面,旅游企业相对弱小。我市旅行社(门市部)的规模普遍偏小(有的甚至只有几个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同时,我市旅游接待游客的总体数量偏小,没有成为成熟、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到新郑旅游的游客,很少在新郑住宿,城市留不住游客)。

3.缺。一方面,缺产品。目前,我市的旅游商品仍是多年前开发的黄帝像、黄帝丝巾等,具有新郑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极度匮乏,“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条基本没有成型,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普遍不高。如黄帝故里景区,在每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之后缺乏中长期的互动活动(仅有简单的拜祖仪式,没有互动项目和特色演出节目)。另一方面,缺资金。发展旅游产业必须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投入作保证。如具茨山、黄帝故里等精品旅游区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由于资金短缺,导致旅游景点景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数字化高科技技术应用相对匮乏),部分文物资源没有转化为旅游资源(前几年虽有名人故里墓葬保护展示计划,但至今仍没有明显成效)。3 第三,缺规划。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打造旅游精品的基础。目前,我市仍没有科学、可行的旅游整体发展规划,没有吸引游客的一日游、二日游全域旅游线路。第四,缺人才。旅游业从基层的操作人员到高端的管理职位,每条线都亟需人才。目前,我市中高端旅游人才都很缺乏,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不足。尤其是缺乏旅游专业素质较高、管理经验丰富的旅游行政高端管理人才。

4.乱。目前,新郑市部分景区是所有权、规划权、开发权、经营权集于一体,管理较为混乱。新郑绝大部分景区(点)都不收门票,景区自助造血能力较差,其发展绝大部分依靠财政投入,旅游经营管理主体缺乏活力与生机,出现了有的资源因无序开发而耗费巨资进行整治、有的资源长期闲臵等诸多问题。同时,由于景区利润较小,旅游团队都不愿意向新郑发团,进一步造成景区客流量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意见及建议

1.建议加强对新郑旅游干部队伍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目前,新郑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和基层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普遍偏低。为全面提高我市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我市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建议上级部门从向基层单位明确培训的内容和要求、有关基层单位提供相关资料、指导帮助制定具体培训方案、帮助选派培训教师等方面加强对基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

2.建议加强周边县市区旅游行业交流。近年来,郑州范围内 4 各县、市、区旅游部门交流的机会较少。希望上级部门定期组织我市各旅游主管部门进行业务交流,探讨经验,总结教训,少走弯路,共同进步,将郑州旅游市场快速繁荣起来。

3.发展全域旅游中给予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全域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旅游形式,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但是,仅靠我市力量和群众自身,发展速度偏慢,发展后进偏弱。建议上级部门从加强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开发特色文创旅游产品、开展联合宣传促销等方面为我市提供帮助和扶持。

第三篇:加快本溪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本溪旅游产业发展

摘要: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为本溪市发展旅游产业、提高城市品位提供了良好契机,为此应通过展示旅游形象、改善旅游设施、加强文化建设和宣传、主办体育赛事等多项措施来促进本溪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旅游产业;城市发展;体育赛事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为发展经济,扩大城市影响力,将举办体育赛事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的共识。作为新兴产业,体育能够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是举办过奥运会的北京以及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很多中小城市也在尽力争取举办国际或国家级大赛。如青海省的环青海湖自行车公路赛,大连、厦门的国际马拉松赛,三亚的国际沙滩排球赛,广西柳州的F1摩托艇比赛等等。但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特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溪至今并未把体育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项目。

虽然本溪在体育产业开发方面起步较晚,但可以借鉴国内外城市的经验教训,挖掘潜在优势。

2010年8月末在沈阳市举行的世界女子9球锦标赛,在比赛期间的广告中,亿万观众还发现并迷上枫叶之都— — 本溪。然而这只是牛刀小试,2013年将在辽宁省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将成为本溪市借力体育,发展旅游产业,进一步提高本溪城市品位的更大契机。辽宁申办全运会成功,辽宁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之一,将直接促进辽宁旅游产业再上一个台阶。如何充分把握利用辽宁全运会机遇,突出发挥本溪市的邻近沈阳主赛区的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全面提升本溪市旅游国际形象和旅游产业水平,推进本溪向旅游强市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本溪旅游产业所面临的全运会机遇本溪作为十二届全运会主赛场沈阳的邻近城市,在沈本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全运会经济竞争中已经占据有利位置,全运会将为本溪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难逢的机遇和深远的影响。

1)旅游基础设施将得到有效改善

作为全运会的分赛场城市,其最大影响将是促进本溪市城市建设。申办全运会成功之后,本溪市及时制定了“迎全运、创品牌、树形象”3年行动计划。以全运会场馆建设为中心,全力提升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启动“三大工程”:沈溪新城体育中心工程、本溪市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和本溪市体育场改造工程。这些地标性建筑将全面改造本溪市的基础设施、交通、环保、通讯和比赛场馆,客观上也全面改善了本溪市的旅游环境。

2)旅游市场的客源结构将得以完善到本溪的游客多为附近城市的中短途游客,省外、境外旅游是本溪市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全运会女子篮球项目、青年足球项目和公路自行车项目的比赛在本溪市举行,必将带来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工作人员、新闻记者和观看赛事及观光的海内外旅游者,为促进本溪市的省外、境外旅游市场提供良好机遇。2013年全运会将使全国、乃至世界了解本溪,创造本溪市最佳旅游形象品牌,从而带动全运会之后省外、境外游客数量的持续增加,为打开省外、境外旅游市场奠定基础。

3)旅游服务质量将会全面提升

旅游接待服务,也是全运会接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溪市鲜有接待大型活动的服务经验,因此在迎接全运会的准备工作中,接待服务必然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扎实推行行业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礼仪规范,加强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考核和监督。尤其是加强对接待酒店管理人员以及导游人员的培训,包括旅游服务行业标准、旅游安全保障知识、酒店服务礼仪规范、酒店安全应急管理等,借机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4)旅游相关产业将获得快速发展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它几乎与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都发生着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全运会带来的大量商机,为本溪市结合自身特点,将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采用商旅结合、文旅结合、体旅结合、交旅结合、工旅结合、农旅结合等诸多模式创造了条件。促使本溪市在拓展旅游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振兴钢铁、制药等行业。抓住全运会机遇,加快本溪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2.1 展示本溪旅游“三都五城”的形象品牌旅游形象是现代旅游业最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全运会是目前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型体育活动,央视直播所带来的巨大媒体效应是树立一个地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最佳载体。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全运会给本溪市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借此树立起本溪旅游在国内外的优良品牌。本溪市应该拨出专款加大对全运会旅游的宣传促销活动,着力宣传市政府的“三都五城”规划。“三都五城”既是本溪的特色,也是本溪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加快本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措施,建设“三都五城”即是将特色、目标、措施三位一体。“三都”是指钢铁之都、医药之都和枫叶之都,“五城”指的是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全运会将本溪“三都五城”的风采展现给世人,向世人展现一个和谐、文明的新本溪。2.2 加快本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本溪市应该抓住全运会机遇,努力经营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应加大投资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提升本溪城市品位。在本溪市老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建设中,应按照高标准和适度超前的要求,建设具有现代气息,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配套体系;应重点规划建设好平顶山公园、太子河水上乐园、本钢工业园、溪湖公园,真正建成城中有山水、山水在城中的花园式城市;应建设五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等,在增强赛会接待能力的同时,增强旅游对外接待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如果财力允许,可开全国风气之先,在本溪的青山碧水问建设一条自行车专用公路。使2013年全运会在本溪市旅游业发展中发挥出最佳效益,促进本溪市旅游业的全面进步。

2.3 加强本溪城市文化建设与宣传文化是城市之魂,也是旅游之魂,而且与旅游业发展共生相伴,因此旅游业也可以说就是文化产业。

本溪市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生态地质文化、太子河文化、满族文化、高句丽文化、宗教文化等,但发掘、整理和研究的程度还比较低,远未形成市场化,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应加强本溪旅游的文化包装,并借全运会东风,进行宣传促销。比如应借鉴五女山申遗成功的经验,启动本溪水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应充分展示以满族为代表的民俗民间文化等等。

2.4 建立专门研究机构

作为本溪市唯一的高等学校,辽宁科技学院已经将旅游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学科,并先后成立了“两所一会”,即“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本溪民俗地域研究所”和“本溪旅游地学学会”。作为专业的研究机构应把本溪市全运会旅游作为专项研究课题,围绕全运会进行全面调研,组织召开“全运会与本溪旅游”等方面的理论研讨会,设计集地方特色与体育特色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制定本溪全运会旅游促销战略和具体实施措施等等,并将研究结果上报有关机构。协调本溪市全运会旅游产品的对外宣传促销工作,使全运会效益在本溪市旅游业得到最大发挥。

2.5 打造属于本溪市的体育赛事随着旅游业态的变化,传统风光旅游以及静态的文化旅游已经逐渐略显单调了,具有活力的体育旅游以及其他的休闲特色旅游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旅游业的时尚。本溪市如果把自己定位为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就应该着力打造把体育精神和满族文化相切合的文化。只有通过体育赛事才能彰显一个城市的活力,才能彰显一个城市的面貌。因为体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它能表现一个城市的形象、风貌以及特有的精神。选择什么样的品牌赛事,应该和本溪城市所特有的地理环境以及本溪城市所特有的文化相切合,通过这样的赛事可以显示城市的整体风貌。比如近年来本溪市的自行车项目成绩显著,是否可以考虑将自行车运动作为本溪市标志性休闲运动品牌,使其集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突出运动休闲、全民参与、时尚旅游的特色。每年定期举行,内容可包括赛事、开幕式、时尚活动、商品展销、培训研讨、创意征集等。可将比赛场地安排在本溪温泉度假区、水洞景区、关门山景区、五女山景区、大雅河漂流景区、本溪湖景区等本溪著名景区,将最具本溪地域标志的高山、大河、奇洞、红叶、森林、温泉等元素,通过电视赛事转播,传遍全国的每个角落。

本溪需要体育赛事作为名片,借此打造城市名片,体育赛事也同样需要本溪特有的旅游资源来塑造赛事的品牌,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进行均衡充电,同时由于维护的原因,未及时检查蓄电池单格电压和补加水等,造成2006年一台632内燃机车出现了过热失控现象,并使一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全部报废,其它内燃机车蓄电池组也相继出现热失控前期症兆,由于及时按上述工艺进行补救,至今未出现蓄电池过热失控现象,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均高于设计要求,且蓄电池的容量没有太大的变化。保证了内燃机车的可靠运用,同时降低了机车的运用成本。

参考文献

[1]铁路机车车辆用系列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使用手册[M].湖南:长沙丰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出版,2010.8

第四篇: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得益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传承中创新,挖掘中发展,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努力培育文化品牌,是我市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衡水湖和董仲舒是被誉为我市“不可复制的优势资源”。我市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历史名人效应,打造了“大儒之乡”董仲舒文化品牌,挖掘整理“九州之首”文化资源,广泛弘扬传播“鼎立五千年,华夏第一州”的文化品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衡水湖是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我市以衡水湖为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历史文化、文化创意、观光农业等特色旅游,着力打造“生态湖城、休闲之都”。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衡水湖的旅游资源,打好“水”字品牌,使衡水湖成为全国知名的精品旅游景区。同时,加大对深州蜜桃园、阜城万亩森林民俗生态园等旅游项目的建设开发力度,形成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叫响“九州之首”、“董子故里”品牌,充分利用宝云寺、窦氏青山、景州塔、中国景州(广川)董子园、周亚夫墓、封氏墓群、高氏墓群、庆林寺塔等文物保护单位,打造历史文化旅游板块。以武强年画博物馆、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老白干工业园为龙头,挖掘独特文化底蕴,打造旅游产业品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板块。充分挖掘安平“两个第一”、衡水市烈士陵园、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等革命传统文化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打造红色旅游景点板块。

第五篇:把握发展趋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把握发展趋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摘要: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日渐庞大的产业。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出现了新的趋势,我国旅游者呈现新特点、我国旅游供给出现新特征、旅游需求出现新变化、旅游形式出现新趋势。当前要加快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要在旅游开发上彰显旅游资源和文化优势,建立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规划与机制,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出路所在。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59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7740(2009)07―0005―02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日渐庞大的产业,它正以我们所不曾预料的速度快速发展,一个规模巨大、发展迅速、充满机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大市场正在形成。在我国旅游产业高速发展、旅游需求持续增长、社会经济和人民收入水平稳步上升的今天,发展旅游,是一个需要仔细思考和认真实践的大课题。

一、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的新趋势

当旅游逐渐变成一种大众的生活方式,当旅游者开始从近途走向远途,从国内走向国外,当饭店从简单的住宿接待转变成特色鲜明的主题服务,当国外旅行社与国内社开始在同一个餐桌上抢蛋糕……旅游产业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不断涌现。

(一)我国旅游者的新特点

旅游者对旅游的要求已经从能看,转变为能玩,能讲,值得回味。我国成熟、理性的旅游者群体已经形成。我国旅游者的新特点:一是旅游者的多元化。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我国的旅游者呈现的是多层次共同发展的特点。已经具有比较丰富旅游经验的旅游者,开始寻求出境旅游和具有特色的旅游方式,刚刚步入旅游者行列的旅游者则对观光旅游更感兴趣。二是旅游者消费的多样化。当前的旅游市场中既有团队旅游的需要,有自助游、自驾游的要求,还有会展旅游的蓬勃发展,也有修学旅游,体育旅游等主题旅游的不断出现。三是旅游者行为的动态化。旅游者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旅行社的行程安排,希望更多地参与到旅游地的各项活动中,亲身体验,甚至亲自设计自己的旅游活动。四是旅游者的休闲化。我国的旅游者已经从最初的跑景点,单纯追求到过、见过,逐步转变为追求对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个环境的体验。五是生态化的观念。旅游者开始日益关注健康、关注环保。近年来,养生保健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日渐兴盛。

(二)我国旅游供给的新特征

一是从重单体吸引到重整体形象。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越来越成为决定旅游者流向的重要因素,所以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营销开始逐渐转向对整体形象的建设。二是从重硬件建设到重环境营造。在对于旅游服务设施的选择中,旅游者会将某个酒店完善的硬件放在,周边环境,交通便利程度等系统中去选择。三是从重数量增长到重内涵提升。更多的旅游经营管理机构已经从单纯的统计旅游的人数,开始关注旅游者的人均消费水平,旅游者的平均滞留天数。四是从只要经济效益到要综合功能。政府已从只关注计算旅游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转向了关注由旅游所带来投资,旅游所带动综合经济效益的提升,旅游地形象的转变,旅游地文明水平的提高,以及发展旅游所带来的对当地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五是从重政府主导到重资源整合。很多地区从一地政府的旅游发展,转向了旅游资源整合下的旅游发展区域合作。六是从旅游目的地的供给来看,旅游的竞争已经从产品、服务的竞争转化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人们正在赋予旅游更多的意义和内容。

(三)我国旅游需求的新变化

一是旅游主体,从少数的公务体验到大众百姓的日常消费。而今,旅游已经成为大多数小康之家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在有闲,有钱的时候去旅游成为了一种大众的需要。二是旅游动机从只求经历到重视体验。三是旅游目的地从热点到新点、奇点。四是旅游方式从盲目到自主。人们对于旅游活动的安排从听命于旅行社的安排,到开始自己策划安排行程。五是旅游时间从集中到分散。随着带薪假期的增加,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避开旅游高峰期出游,更有人选择反季节旅游等方式出行。旅游的时间正逐步从集中到分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旅游业尚处于井喷的初期,一个规模巨大、潜力可观、追求多样、日益挑剔的市场逐步形成。

(四)我国旅游形式发展的新趋势

短途旅游和长途旅游需求同时发展,高消费旅游和低消费旅游都有需求。国内旅游市场即有短途的如农家乐、一日游等休闲旅游市场的持续,又有长距离的观光、度假游的不断升温。

观光旅游是主体,度假旅游将蓬勃发展。我国旅游群体庞大,国内旅游目的地众多,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国内的旅游市场仍将以观光旅游为主。与此同时,度假旅游正随着我国带薪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而不断发展。

文化和生态旅游是近阶段热点。随着对健康的逐步关注,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新的旅游概念被各旅游目的地广泛开发、使用,旅游者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旅游者对文化的体验与寻求逐步成为旅游的新热点,而对文化内涵的开发与宣传也正成为不少旅游目的地的新卖点。

个性化旅游需求推动旅游业走向主题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正向如探险游、生存游、极限运动旅游等主题化方向发展。

从旅游形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不同层面的旅游需求同步快速发展,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个趋于理性和成熟的经济产业初步形成。

二、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具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上彰显旅游资源和文化优势,建立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规划与机制,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出路所在。

(一)明确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要秉承“市场+政府"的原则,从市场标准出发定位旅游产业发展基调,从市场需求出发确定旅游发展格局,在政府的主导下发展旅游产业。在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定位,针对客源市场的要求,对不同的市场应用不同的开发形式。对旅游发展的研究要超前,从而对旅游发展形成指导和修正。从资源出发,集合资本家的财力、知本家的智力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实现主题化、生动化、现代化的旅游产品供应体系。强化宣传推广,选择最合适的途径、形式,将硬宣传与软报导结合,推广旅游形象。着重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以旅游经营服务留人、留钱、留心,提升赣州旅游的品质。

(二)发展区域旅游经济联盟

随着越来越多的区域旅游经济联盟的建立,旅游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认识到发展旅游靠一己之力是事倍功半的,协同起来共同发展是实现地区旅游发展的优选路径。旅游的区域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消旅游社地接的限制(可以建分社)、给予旅游大巴市民待遇、区域联盟内的各地区旅游规划相互搭接、联盟内各政府信息的沟通渠道顺畅、共同出版区域性的专业旅游宣传资料、共同研究旅游形象塑与开发、联盟内的各个政府联合进行共同的推广活动。事实上对于旅游者出行的选择来说,旅游者希望在一个旅行周期中能够以最舒适的方式、最节省的开支体验最有特色的景色与风情。各区域相互封闭的格局显然不能适应这样的要求,共同发展是一种共赢的最佳模式。

(三)深度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旅游活动中的最根本的吸引力所在。将旅游吸引物开发成可以供旅游者消费的旅游产品,是一个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工作。深化产品开发就是将旅游资源构建成可供旅游者消费的旅游产品,将只能进行几十分钟参观的展示型的旅游产品做成一个可看、可听、可参与的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赋予一个旅游产品不断发展的生命力,就是深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旅游地的吸引力和赢利能力。事实上就是安排好旅游者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用多长时间做什么,之中可以看到听到尝到闻到参与到什么,旅游经营者可以在哪些环节中获得旅游经营的收益。目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不仅是旅游者的需要,更是旅游地的目标,同时也是旅游产业向更深发展的新要求。一是加强旅游产品的立体开发。将一个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放到最大,从各个不同层面开发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就能使旅游产品实现最大的效用。以三峡大坝为例,在三峡大坝人们可以远观,看“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色,也可以到坝上走走,亲身体验这个伟大工程的宏伟壮观,还可以到坝里面看看现代化的机组是怎样利用滚滚长江水发出了具大的电能……这样的一个设计,使得一个单一的大坝变成了一个丰富的旅游产品。二是推进旅游服务的立体延伸。通过对旅游服务的深化,不断延伸旅游的供给,扩大旅游者的消费。使旅游者对在旅游的过程中看到、听到、体验到,同时还可以将旅游的心情感受寄予于旅游产品带回去。使旅游的服务也变成对地方形象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宣传。旅游产品的科学规划和不断创新。研究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求,是规划好的旅游产品的前提。对线路的规划、活动的安排、兴奋点的设计、对旅游者各种感官的合理调动,会对旅游者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同时对已有旅游产品的继续创新,也是保持吸引力的重要内容。三是政策性的引进外部资金。在开发中保有一定的开发权限,是在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进行调整的基础与保证。有的项目出让几十年的经营权,对于政府来说控制力会下降,收益也会降低。所以,在旅游的开发与引资中既要放也要收,要以适当的尺度找到收放的平衡点。四是建立经营体系。旅游的经营是地方经济运行的一部分,建立一批有活力的旅游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经营运行构架,是旅游经济运行的根本保障。不同类别企业的数量构成,外部企业的进入渠道,完善的竞争机制的建立,适当的政府调控体系是旅游经济良好运行的关键。五是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青山绿水,是旅游最根本的环境构成与吸引力所在,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是保持长久吸引力的重中之重。六是开发持续推广阶段。对于众多旅游资源,要在旅游规划的指导下分阶段开发,结合市场的需求逐步推出新的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供给,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调整与创新。与开发不同的,对旅游的推广是应该是持续的,超前的,在统一规划之下按步骤进行的。

[责任编辑吴迪]

下载加快发展新郑旅游产业(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发展新郑旅游产业(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长治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长治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邵琦 现状分析 长治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其旅游资源由于地理地貌的天然分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组群(板块):一是壶关......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业竞争力的核心。文化的本......

    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意见

    佛办字„2011‟ 号 中共佛坪县委办公室 佛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决定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党(工)委、党组......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哲学思考

    源的同时,要大力拓展周边的旅游资源市场。襄樊市要把地处所属县(市)的刘秀故里白水寺、雕龙碑古文化遗址、佛教文化遗址白竹园寺、道教文化遗址、唐梓山等等,一并纳入襄樊市旅游......

    抢抓机遇,加快万源旅游产业发展

    抢抓机遇 加快万源旅游产业发展万源政府副市长王华平 位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的万源,地形地貌独特而复杂,山高坡陡、峡谷幽深、独特的大巴山地质地貌孕育了众多内涵丰富而不可再......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哲学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加入WTO的形势发展,我国迎来了旅游产业勃兴的春天。各地适时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因此,如何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各地必须思......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哲学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加入WTO的形势发展,我国迎来了旅游产业勃兴的春天。各地适时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因此,如何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各地必须思......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意见 哈发〔2011〕2 号 (2011年3月15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实施我市新战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