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留守儿童一个校服梦
汉服文化走进大山,给留守儿童一个新的明天(汉校服捐赠项目)
——森林天使留守儿童公益组织
一:项目背景: 在偏远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从小没有父母的关爱,身边只有爷爷奶奶的陪伴。他们生活条件艰辛,一身衣服要穿上几年。他们的经济条件不足以支付校服费用。但校服是每个学生的必备品,所以森林天使留守儿童公益组织早在2012年就开始对山区留守儿童进行校服捐赠。让多个山区的留守儿童拥有了自己的校服。
二:校服的意义
校服作为一种学生的象征,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约束力,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攀比,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同时,校服让孩子们更加珍惜校园这份独特的荣誉感,增强我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和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在各种学校活动中,校服是一种校园品格的升华。统一穿着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我们怎么做?
传统汉服的繁琐对于现代人来说确实有诸多不便,尤其在穿脱和行动方面。因此森林天使邀请了五位知名国内服装设计师携手一起打造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改良版汉服校服。并把这些汉服带到山区,捐给留守儿童,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汉校服,并让汉服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改良后的汉服相对来说更加时尚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突出了汉服的特点又很简练方便。
四:汉校服对于山区留守儿童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遗忘。各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然而汉服渐渐埋没在大家的视线里甚至90、00后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汉服,更不要说大山里的孩子们了。因此制作汉服校服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到汉族人也有自己的传统服饰,让人们看到穿上汉服也可以很美丽。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意识到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保护中国文化。汉服校服改良也是为了可以让大山里的孩子们更直接的了解到汉族文化的精髓。这样不仅可以让大山里的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校服,还让他们有机会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汉服校服中,会让人们和山里的孩子们发现汉服的魅力并爱上它们!
五:关于善款
学生每套校服约80元人民币,一所学校约150筹得善款全部用于留守儿童校服项目。我们会将从采购到最终的发放仪式以照片的形式记录,并在项目总结报告中呈现,让身处远方的你也能感受到孩子们收到校服时的开心和喜悦。为了更加公开透明化,将记录每一笔支出,并公布于众。
六:关于我们
森林天使留守儿童公益组织于2012年在福建各偏远山区展开工作近一年,以形成一套完整并成熟的公益模式,经过一年的准备期,于2014年3月份正式组建全职团队从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图书室、校服捐赠、心愿认领、孤儿及单亲困难户一对一帮扶等十个项目。足迹已到达福建、宁夏、四川地区,即将向全国各偏远地区开展感受爱、传递爱的公益之路。目前森林天使已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基金会中。
2014年7月,为了能将公益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成立了森林天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因此诞生了公益品牌Forest angel。Forest angel开发产品义卖,全部盈利用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经费。目前森林天使受国内上百家知名媒体关注,也与全国各省份事业单位、商会、协会共同携手为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森林天使关爱山区留守儿童公益组织是一个以物质为辅,以人道主义为主的组织,我们所解决的是发展问题,而不是像福利救济那样,只是单纯的向伸出的求助的手里分发东西。行善的根本宗旨,是要给被行善的人找到一条光明、灿烂的路子,单纯的物质捐赠只能是一时的扶助。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处于社会边缘的留守儿童也更加需要社会给予的心灵关爱。
森林天使宗旨:以爱为名,助力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森林天使理念:感受爱,传递爱
第二篇:一个留守儿童的内心独白
我是一个留守儿童,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这样说,我曾经是一个留守儿童,很多年我都不想承认这个事实,就在我上大学期间我也不愿意说出我是留守儿童。似乎这个词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耻辱,隐藏着巨大的自卑与不堪。
毕业之后我将是一名教师,我深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抛开现在教育严重忽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偏重机械学习,作为留守儿童,我们要自立自强,怎能妄想从社会获得甚至在学校中获得关爱与心理指引。
也对,从小被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你不该这么不懂事,难道不懂父母的苦衷辛苦吗?之类的话长大,几乎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主观意愿,被迫顺应,压抑天性。我童年快乐吗,感觉已经很遥远快要忘记了。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学习成绩很好,老师要求写一篇文章来说说自己的父母。这是我开始思考,该怎么写呢,我对于父母的印象极度缺乏。我自认为我文采一般,可是我没想到,我的作文被拿来作为范例在全班面前读出来,甚至还在其他班朗读,当时。我心里是无比骄傲与自豪。可是我很困惑,我认为我写的很普通怎会有如此大的认可。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这个道理,那年我写的作文是父母离开家去外地的情景以及我心里的感受。那种情景我一年至少经历一次,在我所有童年记忆中经历了无数次当时我认为撕心裂肺的离别。
我慢慢习以为常却被老师认可,也许感动了她们,我才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我一样没有父母的疼爱。还有很多孩子过着我日思夜想的美满的家庭生活,她们不需要离别。不需要哭泣。不需要感动无助。而我对于留守儿童已经适应了。
童年对于父母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火车上,因为要坐火车找妈妈。那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最痛苦的还是离别。每次分离我的眼泪就刷刷地往下流,可是我却看不到父母的眼泪,从来也没看到过。
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很开心,她会满足我很多需要,买好吃的,买新衣服,买玩具。而这些都是我在家里享受不到的。还记得给前男友说过一些我小时候的事情,事后他对我说,那时,我就发誓要让你过上好日子。好像写偏了,回到正题上吧!
初二那年的夏天,发生了一件很温暖的事情,那年暑假和往常一样去父母那里然后暑假结束再坐火车回来,可是一路上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当时我和爷爷妹妹也没有手机,我就在车站公共电话上给妈妈打电话,电话接通了我还是一直哭,边哭边喊妈妈,我记得奶奶总是对我说不要浪费电话费,长途很贵,我就不敢多说,挂了之后已经哭地快窒息了,可是我也怕别人看到我哭,公共电话的老板对我说,不用掏钱了,我没敢看他就走了。当时心里感觉挺温暖的,那个老板是个好人。
还有一年冬天,那年冬天,雪下的可真大,寒风凛冽,妈妈第二天就要走了,我闹着要去市里吃火锅,我们家离市里不远,而且我们家只有一辆摩托车,其实我很清楚我并不是想吃火锅,我只是舍不得,舍不得妈妈走,我会想她的,我还怕她走了就再也没有人带我去吃火锅,这下又得等到她明年回来。我讨厌漫长的等待,我很拗,容易钻牛角尖,他们同意带我去,我只是有时候也想任性。
他们走的时候我在后面追着跑,跑不动了追不上了我就回家了。然后默默地躲厕所哭,原来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默默的哭。我哭的时候并不想让别人看到,我只想宣泄。因为我知道没有人可帮我。没有人懂我心里的苦。
从小我就怕孤独,可是却一直孤独,我几乎不和爷爷奶奶交流,家里来人了我很会开心,我舍不得他们走,他们走了家里又冷静了。
我和奶奶都期盼姑姑带来的肉,因为奶奶几乎不买肉,我一年也吃不上几块肉。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厌恶家里,我厌恶那个环境。然后我就选择住宿,不想回家。这一住就是十多年。甚至有时候我觉得学校比家里好,至少学校有好多菜好多肉。学校有伙伴。我从小对。了()家的概念很淡薄,我不喜欢那个所谓的家,我想快点长大,用自己的能力得到一些东西。上初中的时候最想父母,慢慢长大上了高中也就不想了,越来越独立了。但是成绩越来越不好,可能是叛逆期或是心理问题。自卑贯穿了我的童年,在高中同学都早恋的时候我也渴望,但是没有人会喜欢我,我丑我胖我成绩不好而且无比自卑,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了,整个成长期我几乎没和我父母交流过内心,他们也没问过我,我对他们依赖性很小。他们对我作用很小,就像有没有他们都一样,我成绩越来越差了是全班倒数。高三那年,妈妈回来陪读,我破天荒考上了大学,原来我还是有人爱的,无法想象那年经历的所有。
现在我是一名学生。考的是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在教室里一天学不进去了,写了点东西,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我已经慢慢不再回避了,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同样需要呵护与爱的儿童帮助和温暖。这个世界儿童需要的不只是知识技能,更是爱与关怀。
第三篇:一个留守儿童的快乐生活
一个留守儿童的幸福生活
选送单位:河北省深州市大冯营学区付家庄学校年级:六年级
作者:赵晴指导教师:张卫端
都说留守儿童的生活单调而苦涩,而作为留守儿童的我却认为我的生活是快乐而幸 福的。
爸爸和妈妈在我五岁的时候就去北京打工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奶奶相依为命。因为奶奶年纪大了,所以家里的一切事务我都是抢着和奶奶一起做。在和奶奶一起做家务的时候我无数次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和奶奶第一次包饺子的情景。那是我七岁的时候,奶奶给我包茴香鸡蛋馅的饺子。由于好奇我也想和奶奶一起包,我把饺子皮拿在手里,再用勺子把馅放在皮上。由于放的馅太多,第一个饺子馅都被挤在了外边,像一个长满了花纹的小猪。奶奶看见了笑得合不拢嘴。包第二个的时候我可不敢再放那么多馅了,结果饺子又成了泄了气的气球瘫在了哪儿。经过反复试验我终于能包得像模像样了。吃着自己包得饺子,心里那种自豪感,那种成就感就甭提多强烈了。现在我已经会烧西红柿炒鸡蛋、麻辣豆腐、青椒炒肉、醋溜白菜等好多菜了呢!爸爸妈妈为了能及时了解家里的情况,在我十岁的时候爸爸买了一台电脑。我们家的电脑原来只是我和爸爸妈妈的通讯工具,可是后来电脑却成了我的良师益友。现在我在班上可是重要人物呀!课间我经常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讲我在电脑上阅读的历史故事,大家都叫我“故事大王”。由于很多同学家里没有电脑,老师布置课下查阅的资料的作业很多同学没有办法完成。于是放了学我经常就带着同学们到我家和我一起查阅资料分享快乐。最值得庆幸的是: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位老师妈妈,她不仅教会了我怎样在电脑上学习,还经常指导应该怎样正确利用网络,让我远离了那些不健康的信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只有在电视里看到的“课外兴趣班”去年在我们村悄然扎根了,这可乐坏了平时就喜欢蹦蹦跳跳我。在“课外兴趣班”还在做宣传工作的时候,我就踊跃报名了。虽然现在我已经不是练舞蹈的最佳年龄了,但是无论是压腿、踢腿、下腰还是开叉、开跨、小跳我都尽力做好。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今年的元旦联欢晚会上我就为大家献上一只独舞“天竺少女”,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老师还打算让我参加今年第七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呢!加油吧!
我希望我幸福的留守生活继续伴随我成长!我希望在幸福的留守生活中收获更多!
第四篇:启梦支教,关爱留守儿童
启梦支教贵州行
——为梦献爱、支教水沟
光阴似箭,时间总在我们不经意间静静地流逝。我成了贵州警官职业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度过大学的两年的时间了。为了丰富我的大学的生活,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来锻炼自己。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
当代的大学生的教育和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区别越来越两极化,大学生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社会的实践活动被各大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区,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社,我们更应该在实践活动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全面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学以致用,只有把自己所学的理论和实践想结合,才能做到更好、更完美。如果只学不应用,所学的相等于一篇白纸。因为当今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人接触的人与事不同,我们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我们更应该在实践中汲取其他知识,不断地 从各方面巩固自已,才能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古人常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亲身经历过、体会过、感受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平常的感觉。于是,我决定今年暑假利用假期时间做一项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某日,我在网上看新闻的时候,看到一则消息:关爱留守儿童,支教大山的老师。当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知道我这个假期的目标了。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留守儿童成为许多地方教育的一个困扰。因此我再想如何帮助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山的学校里那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看上去和天下所有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实际上他们相差很多。日常生活中,他们的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走进大城市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而他们自己就要留在农村与爷爷奶奶或者亲戚住在一起。没错,他们就是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庞大的 ———留守儿童。长期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他们的心灵上缺少父母的爱,长期而至,这些儿童就成为问题学生的转变,这是当今社会问题、教育的问题、家长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谁来关注他们。他们是祖国的未来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才,对于即将长成的幼苗,是辛勤培育,还是放任不管?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我们应该加以引导,让他们成为参天大树,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因此,2013年7月25日至8月25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为梦献爱、支教水沟”支教之旅,为了我们的梦,孩子们的梦,我们于23日到达水沟小学,为了动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决定于25号正式开展活动及上课。2013年7月25日,启梦支教数十人 于今日正式支教六枝特区梭戛乡水沟小学。为了动员大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开展了“拔河比赛”、“古诗接龙”等系列活动。经过系列活动,我们所有支教老师与学生们大闹成一片,我们和他们开始想融入。
支教回忆
去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乡水沟小学之前,我们和学校的刘校长进行了沟通,简单了解学校和部分孩子的情况,学校老师和当地的老百姓很热情,也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看着课表,准备自己负责的课程,想象着给孩子们上课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期待。可是当我们第一次上课时却遇到了种种难题,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回味无穷。孩子们会问你各色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在我们讲课的时候,他们总是打断你的话,但他们说的却是另外一回事;每当你想发火的时候,看着他们真的是不忍心,在第一天开始只有十几个孩子来上课,后来经过孩子们的宣传,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到课堂中上课,甚至有的六七年级的学生跑来让我们给他们补课。孩子们从初次见面的害怕,到与我们互相嬉戏打闹,诉说心里话,再到临别的依依不舍,这个过程记录着我们之间师生的情谊。
第一次做老师我,在课堂上我的心情很紧张,也很激动,开始的时候以为这群小孩子会是很难对付的,但他们在我们面前的表现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很多学生都很有礼貌,就是有部分的同学上课不能认真的听讲。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也很长,说短也很短的,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中,我们和学生之间的情谊很真诚、很单纯、很美好,就是这种真诚、单 纯、美好,让我们在短暂的一个月时间内明白到了很多。每一个问题的发生都催促着我们马上解决,因为我们时间是很短暂的,我们想不带遗憾地离开。每天放学后我们就分享发生在小孩身上的趣事,或者讨论他们的问题。从而,我们了解每个小孩的进程很快。
在我们支教的初期,我们发生了一件事,因为孩子们的贪玩和淘气,竟然在晚上十点多的时候还没有回家,家长打电话到学校,为此为了这个问题我们十个支教老师做了深思:为什么学生会这么晚不愿意回家、为什么这么贪玩。经过这件事后我们决定对学生进行家访,充分了解下学生家里面的情况。最终我们总结出:留守儿童太缺少父母的爱,有点父母外出打工几乎是常年见不到父母,有点父母几乎不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有点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为此为了鼓励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学习性,我们采取鼓励、奖励、激励等方式去和孩子们沟通,让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曾有一个留守儿童告诉我:她的父母在他十岁的时候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只留下她和弟弟。一个十岁的孩子每天早上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她很懂事,每天都按时上学、回家。她是这群孩子里最活跃的一个,也是学习表现更方式比较突出的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你总能注意到她。在没人的时候,她说自己默默的留下过泪水,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走出大山。我告诉她:“老师相信你,老师会看着你踏入大学那天的”。为什么同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变现都不一样了呢?他们背后都有着不同悲伤的故事,有着阴暗的背景,有快乐的背景。他们性格看似相同,其实他们想的都不一 样。看着他们那烂漫天真的面孔,其实他们的内心都有着一道不愿意展示的伤。因此我们所有支教老师明白,我们过来不仅仅是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他们怎么“做人”、“做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在生活,我们更多的是要了解他们,开解他们,触动他们。虽然弥补不了父母对他们的爱,但是我们会尽力让他们感觉到开心的。我们会用最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们,我们没有伪装,有的只是真诚的对待,开心的玩乐。愿他们可以天天开心快乐。
我们启梦支教团队能够开展这次有意义的活动,我们真的很感谢当地校方和老百姓的支持。是他们的支持让我们的工作开展更加的顺利,是他们的积极配合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学生们的动向及心理的想法。再次,我代表我的团队谢谢你们。
虽然一个月的支教时间很短暂,但是我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体会作为一名大山教师的不易,还有那些长期支教于大山的老师们,他们为了梦,为了爱,放弃了自己的高薪事业,到大山里面进行支教。他们在大山里面支教每个月只享有国家三百元的补助,但是他们为了“爱”依然愿意放弃高薪的事业,他们的行为让我们致敬,他们真的很伟大。
2013年8月23日我们开展了离别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踊跃的表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骄傲,谁说大山的孩子们不行,其实他们可以做的更好,只是没有更好的舞台,在活动最终当地村委会主任到场,他们对我们启梦支教团队进行了慰问和鼓励,他们用一曲“感恩的心”为我们送别,当这首歌唱出的时候我们 启梦团队的老师们和学生们几乎是哭成一片,真的是很不舍,孩子们那种渴望的眼神,那种求学的希望,那种渴望的眼神说:“老师不要走,好吗?”
一个月的实践体验在我们十个支教老师心里已是沉甸甸的回忆,这段不可磨灭的回忆,此次支教经历让我们的人生旅程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这次支教活动也让孩子们开阔了的视野,接触了很多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特别是我们在那些长期支教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到了爱。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知识要教给他们,所以我们一定还会回去看望你们的。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好好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坚持“走出大山,走出贵州,走向世界”的信念。老师们会一直在远方观望你们成长的,老师们永远是你们的指路明灯,直到永远〃〃〃〃〃〃
第五篇:留守儿童的梦
留守儿童的梦,我们的中国梦!
2013年8月1日,总书记首次在政府报告中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2013年6月26日,陕西一户的三位留守兄妹溺水死亡;2013年7月,一群深感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开始策划一场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活动;2013年8月,一个名为“留守儿童的梦,我们的中国梦”的实践活动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庆丰村松塘庙扬帆起航!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划和努力,这支由大连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生组成的实践团,获得了来自实践地村政府、县级电视台和各个学校的大力支持,爱心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展开。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意义广泛。“安全知识讲座”在一个农村的小广场举行,投影仪和电脑设备吸引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及村民,向他们普及安全知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又愉快的暑假;“一封家书”活动,引导留守儿童们给在外工作的父母写封吐露心里话的家书,孩子们积极参与,既有对父母们的思念,也有自己的生日愿望,还有父母归来的期盼;“小小图书馆”汇集了实践队员们在外募捐的一百多册各类书籍,为孩子们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学习进行时”由大学生们为实践地的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督促孩子们的学习并促成良好的习惯。
一群践行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一次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实践活动,一张张可爱而又渴求知识的笑脸,一个个美丽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