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暨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创新盛典[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7:5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五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暨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创新盛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五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暨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创新盛典》。

第一篇:第五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暨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创新盛典

沈灏:各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我仅代表南方报业集团,21世纪报系,《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欢迎大家的出席,对大家的出席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冬天来的很快,就在眨眼之间,《21世纪商业评论》走过了五个春秋,这五年来,我们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推陈出新,立志将我们杂志做的更加专业,更加具有专业性,能为行业提供详实能用的商业管理文章,这五年来我们得到很多朋友的帮助支持,21世纪报系和《21世纪商业评论》关注商业模式,通过追踪大量的企业案例并进行深入分析,21世纪报系在国内率先定位商业模式的概念,通过多年的跟踪和分析,尤其是通过在座朋友们的出席,21世纪最佳商业模式的评选才得以顺利举办。今年我们将以创新来作为主题,我相信今天的聚会,各位嘉宾对中国商业模式的思考一定会为中国企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最后感谢所也到场的嘉宾,祝大家渡过一个美好的晚上。

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创新盛典

主持人: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

这里是《21世纪商业评论》五周年的答谢晚宴暨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创新盛典。我是主持人,来自凤凰卫视的曾子墨,欢迎大家回到现场,和我一起见证这些获得中国最佳商业模式奖的企业的诞生,并一起度过《21世纪商业评论》五周年庆典美妙的夜晚。

自创刊起,《21世纪商业评论》已经走过五年的风风雨雨。作为《21世纪商业评论》的老朋友,我看到了这本杂志的坚持不懈,手足重茧。他们关注本土实践,传播商业理念;提供关于全球商业的评析和远见;以独树一帜的工作哲学,深入关注商业领袖和企业管理者的真实焦虑。如今《21世纪商业评论》已经成为实用有效,观察深刻的商业杂志,广受好评。

杂志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我想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21世纪商业评论》一定有许多话想要说,有许多人想要感谢。接下来就让我们掌声有请21世纪报系执行总编辑沈颢致辞,有请。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对话,我们非常乐见今天的对话包括我们刚才论坛的这些真知灼见,能够对我们发觉信心,承担责任带来启迪,像刚才吴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待着绿帽的黑衣人。到这里第五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就结束了,感谢各位来宾的光临。

吴伯凡:时间已经过了,大家意犹未尽,今天虽然只有四个嘉宾,但是各个角度都是非常透彻,把我们这个话题一层层的往里深入。这一场对话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四位嘉宾。

杨大昕:我坚定一下大家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我不相信贸易保护是一个国际化发展的主流。举个例子来讲,几年前跟我同事去做鼓吹贸易自由化的倡导,我们也碰到了来自国会议员和农业选区议员说,他说我反对贸易自由化,因为我来自农业选区,因为农业需要保护,按照大部分人是同意的。还有前两天也得另外一个信息,主流平台仍然是这样的,我们前一段时间从媒体上面也看到,我们应该做反倾销的调

查,好象是有什么阴谋,前些天刚知道一个比较确切的信息,是官方的,无论是做保护案也好,反倾销调查也好,只占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不到4%,所以我就说,世界化的浪潮应该是一个主流。

胡刚:刚才叶总说2012,我想起一句话,3007年,人类后代回到地球,追究这个祖先离开地球的原因,就是说大地都是黑色的,跟月球很像。能源确实在减少,大量媒体和机构预测,还可以用30多年,可以用到2045年,但是不代表老百姓可以用到2045年,石油开采越来越多,再过十年可能汽油就40块钱一升了。

再一点就是企业家责任心的问题,我们经常说企业家要有事业心,提事业就是挣钱,但是也不能没有责任,我们希望整个社会有一个很好的环境,树立一个标杆,多做一些实事。谢谢。

吴昌华:我再讲两点,我这么看,中国现在目前已经进入一场阵痛,当初中国加入WTO的时候,我相信骂朱镕基的人很多,但是这几年上来以后,经过一场巨大的阵痛之后,还是变得更进步了当然也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目前这一场由于能源或者碳的制约因素形成的大的国际趋势已经不可逆转。那么中国自然而然必须在这个潮流当中承担起他的责任,扮演他的角色,所以从这个角度未必完全是负面的东西,无论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也好,当然政策上我们要抗议了,行动上中国为什么这么积极做节能减排,也是从国家应对角度来看,迈起这个步伐了。如果各方面都做的好,这个阵痛时间就会短一些,如果走的弯路多一些,那么这个阵痛时间就比较长一些,不管怎么说,从我观点来看,今后十年对中国来讲,对中国各个国家来讲,对中国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十年,中国能否真正走完这个阵痛,走向绿色能源,走向负责任的大国,都是在这十年努力过程当中可以看出来,所以这十年我们要努力。

第二点,谈到贸易壁垒的问题,我前天去上海,主持了一场中美之间的能源讨论。这个论坛过程当中,其实很有意思,有美国的企业在中国做生意,有中国企业在美国做生意,目前状况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市场为中心的渗透,只要你想要这个市场,你要玩这个游戏,就必须改变,不改变是没有任何机会的。第三点国内现在关于新能源技术的探讨,我是这么觉得,中国其实从能力和势力来讲,大的趋势已经明确,在未来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当中,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决定了这个东西,重要的是,中国不能只做国际竞争这些东西,我们还要做好该做好的事情,其中关键一点就是节能,包括这个曲线过程当中,潜力,可能性都有,但是国家政策不到位的话,巨大的潜力是无法挖掘出来的。很多行业应该扶持,但是同时重要的是,要把精力放到节能的领域,从而企业愿意主动作节能,不仅要做好今天的事情,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今天的事情。

叶东: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沉重巨大的话题,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的理解试图解释这个状况。不管是不是阴谋,如果说这种阴谋是可以带经济走出危机,使大家享受一个有效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我觉得这个阴谋我们是可以当成阳谋的,因为你这个两国之间对话,六国对话,十五国对话,都有一个主题,现在可以看到国际政府之间的对话,主要就是两个字,能源和环境,他总有一个原则,所以可能有一方是制

定的,一方是受到一些暂时利益的损害,但是看未来发展,如果跳开眼前的状态,看过去若干年的发展,我更愿意把这个看成新的商业模式,从蒸汽机的出现,互联网的出现,每一次的创新,我都持有保留意见的,因此每次技术创新都带来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的使用。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一种工具推动社会发展,无论是城市化过程,人类的增长,他总是会带来一些两难的抉择,这个两难的抉择就是说,既要发展,又要低碳,这是非常非常大的矛盾,又要节省又要不失去舒适度,事实上确实是非常难的。我认为吴总编刚才的问题,我们企业如何面对?这是必须面对的,好象互联网来了,每个企业都必须要装的,电脑来了,每个企业都要装电脑。以前计算机是奢侈品,现在是日常用品,你根本缺少不了的。相应的,我们会看到,现在绿色经济的时代到来了,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跟它脱离不了干系,只不过它不是技术或者某一个产品的表现,更多是思维模式的表现,所以我四五年以前就跟各行业的人说,包括地产,我也说将来地产会越走越远,现在有前瞻性的地产商都已经开始做绿色节能循环性的地产了。你办公也会变成绿色的,交通也是绿色的,食品也是绿色食品。所以这种绿色大潮,清洁技术革命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所以每个企业都要从自己的出发点来和节能降耗,环保,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我觉得这是一种思维,以前中国的发展是以追求GDP增长为核心的,但是现在这个路子已经走到尽头,你怎么发展绿色GDP这是未来30年的话题。

第二,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这两个大方向如果不变,你就会看到绿色GDP大行其道,就好象一个人健康时候不停赚钱,到老的时候就治病,你一定会把你赚的钱治病用,使你可以延续下去,就是我们原来GDP挣的钱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最近看到一个电影叫《2012》,大家可能已经看了,这个地球不是毁于本身,而是毁于人类,所以有人预言人类活不过一千年,资源可能有,但是环境不适合人类生活了。另外,可能环境很好,空气很好,但是你已经没有赖以生存下来的自然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东西是能源类的,还有一些非能源类的,比如稀有金属,你制作过程中需要的钢铁原料这些东西,在这种大的不可逆转的历史关口,特别哥本哈根会议马上就要召开,有人说是拯救人类的活动,有人说言过其实,就是说怎么面对这个情况,工业发展有100年历史,但是真正的发展是过去50年发展的,各个行业都已经到了危机阶段了,不是说你选择不选择,现在是必须选择,一个绿色一个清洁,只是说你如何做的更好更快,你做的好快,就可以在同行当中占有领先地位,可以拔的头筹。

吴伯凡:这个问题的确有点大。反正是说中国GDP和美国GDP重量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贸易之间,微软那一张光盘的重量很轻,他卖到中国来,那个碳排放是很低很低,而我们都是一些有重量的东西,不停运过去,据说2020年还要收什么碳税,好不容易中国企业就4个百分点的利润,碳税一收就没有了,但是我们就生产这些碳比较多的产品,有重量就一定是有碳的。

杨大昕:这个话题很大。我仍然是这样想。绿色作为一个贸易壁垒的手段,我自己觉得国际化的分工会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换句话说,我不认为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目前,从世界经济总量上来看,至少经济总量美国如果我没记错是12万亿,中国是3万亿到4万亿,这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大约几天前刚发表一个声明说两个国家要共同反对贸易保护,我也不觉得他们是在开玩笑,或者说假话,虽然我们说的是反对贸易保护,进行贸易自由化,我认为他们是认真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绿色有没有可能变成一个壁垒的手段呢?有这种可能性,但也有可能一些专家或者学者,甚至包括媒体人,也会觉得说贸易保护用绿色作为壁垒是一个战略上的可供选择的选择,这种想法都可能存在。回到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很难回到过去,我觉得经济全球化会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不会回到几十年前地方贸易保护的状况,即使是用绿色作为一个手段,也不太容易回到过去。

吴伯凡:我把我这个问题具体化一点。贸易壁垒,过去有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现在绿色壁垒成为一种非常时髦的贸易壁垒,而且越来越广,中国在这个方面,很多中国企业是处于劣势的位置,你觉得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这样一个绿色壁垒?

杨大昕:这个澄清是非常必要的。谢谢。虽然这个公司是上市公司,那买他的股票的人,不仅仅是美国的,甚至很可能中国投资公司也买他的股票,他是在中国有独立制定和决策的。因为我们过去多少年来一直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从最早9个人到现在5000人,投资也是从过去几十万到现在几亿美金的投资规模。

我倒是觉得国际化这个过程会解决这种担心。我自己其实也是对世界经济蛮感兴趣的,我记得一段时间以前,大家也有这个考虑,美国对中国有扼制战略。

吴伯凡:我们也不说什么GDP,GNP,我们就这么说,他在中国境内的,他的战略是具有自主性的公司,是战略,而不是简单的执行。

杨大昕:在座大家都知道,我是在3M公司工作,如果从他的原始总部来讲,是一家美国公司,所以我先要反问您一下,您是的中国企业是指的哪些企业,因为3M中国有限公司是1984年在上海注册的,过去这20多年间,我们一直配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的,创造了5000多个工作机会,同时过去五六年间也交了几十亿的税收,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是一家中国公司,您所说的这个。

吴伯凡:最后一个问题,刚才其实有两位已经谈到这个问题,自从有了《货币战争》这本书以后,大家都爱从阴谋论的角度讨论问题,这个绿色这么热的东西,刚才我已经说了这实际上是美国国家战略,美国国家竞争力的一种方式,这是他们的战略,我们是如何理解的?这个游戏规则是不是说已经定下来了?或者说,我们中国对这个游戏规则是不是要有所作为,如果玩别人划定规则的游戏的话,可能比较荒诞了。就这个问题,中国企业这种绿色浪潮,在这个绿色浪潮下,中国企业特殊的应对方式,或者说,我们在这种绿色浪潮下,我们中国企业是如何有所作为的,因为下面50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50年减排任务非常重,但是恰好赶上中国、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浪潮,这是非常大的问题,一个人从乡间一旦被城市

化以后,碳排放就会六七倍的增加,但是又不可能说阻止中国的城市化浪潮,所以这个过程当中,中国企业到底在绿色浪潮之下我们该如何的应对?

胡刚:刚才说这个氢能源,我们知道也一些公交车不是加氢了嘛,包括一些太阳能,目前应该有五大清洁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从我们老百姓来讲,电动车还是比较节能的。

回到刚才说的软绿的角度,我觉得从市场角度上,企业应该有动力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那么国家也应该做一些支撑,我们国家好像在联合国的气侯变化峰会上也说,2020年,非石化能源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的15%左右,那么这个转换可能可以从结构型,包括技术型进行转化,这个不会牺牲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另外我还想谈一下企业家的责任问题,主动的减排可能是他受的教育,国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另外就是强制性的管理。

吴伯凡:把自己漂绿,我在上海开了一个会,还有一个人很搞笑的说,人人争戴绿帽子,现在这个绿色浪潮来的时候,很多企业就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宣传把自己搞绿,你说这个非常好,我也知道这个企业,2%和98%,就是利用这个2%来戴帽子。胡总,这个问题对你们来说还是有针对性的,骑电动车是很绿色的,哪怕开一个QQ,我也觉得比骑电动车舒服一点,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吴昌华:前面两位讲了很多,从我这个角度来说呢,我想硬软,目前在我们从事领域就是气侯变化问题,第一是能源生产和使用,很多人说技术救了我们,我想目前为止,很难说,仅仅硬或者仅仅软就可以达到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当中要有一个人的因素,你要给人选择,其实虽然说,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牺牲舒适度来保护环境,但是很多人是宁愿牺牲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牺牲了他的一些方便舒适的选择,但是他自己有他自己的追求。还有一种,为什么二者兼有呢?拿一个公式来讲,就是评估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过程当中,有一个公式,就是说人类经济生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的,第一人口数量,第二富裕程度,第三技术进步,尤其是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状况,包括中国在内,人口是在不断上涨的。财富呢,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GDP还是要上升的,这个情况下,衡量财富指数也会上升,留下来现在可以解决的办法就是技术了。但是技术从人类历史上来讲,是在不断开发进步过程当中,但是技术本身是一个双刃剑,也出现了很多负面作用,从积极角度来讲,我们要提高技术进步,从而使我们真正减少我们人类的生产活动当中的影响。但是如果看前面人口的增长,和人类追求生活水平的增长,这个技术承担的责任太大了,人类再怎么聪明,也很难抵消人口和财富的增长。所以这种情况下,就要谈这个减排低碳这些东西,社会没有办法约束每一个人的行为,就只有要求每个人有自己的意识,尽量减少不应该消费的高碳的产品和服务,选择低碳,或者说尽量少消耗这个东西。

还有一点,前面谈到的反思,前不久我给150个学员做培训,这里面大部分的学员是来自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一个国内专家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论点,他说我们现在不能被西方国家牵

着走,尤其是技术,他说你看绿色浪潮当中,我们现在已经造成一种局面,一会儿西方国家说,这个技术好,是绿色的,我们就要走这个绿色的东西,一会儿过一段时间又出来另一个技术,我们又跟着走,其实你仔细想想,这个过程当中,谁把这个金挖到了呢?就是发达国家。这个论点非常有意思,引起的反响也很有意思,大家就展开了讨论,觉得我们发展中国家不能被发达国家牵着走,最后就落实到技术,技术很重要,但技术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还有很多个人的力量,如果个人不行动起来,我们追求的美好的愿景就不会实现。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绿色企业,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希望他们的成果可以广泛的扩大。

刚才说到3%和33%,我们这里还有一个2%和98%,就是国际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能源公司,他们知道可再生能源是新兴领域,就投资于可再生能源,他所做的所有广告基本上是打这个牌子的,给公众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但是你看他每年财政收入,他只有2%的收入是来自绿色能源,98%还是是在传统能源当中。所以这个绿是要看怎么绿。

吴伯凡:解释一下EMC,就是你买空调,买电,就是买一个服务,都是规定的,这是很多新能源公司做的事情,可能算是软绿,我解释一下软绿和硬绿,一个是以牺牲舒适度为前提的,一个是不以大幅度降低人的生活质量达到的低碳和绿色。

叶东:软绿和硬绿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说法,其实我们看到市场是一样的,只不过看到的词不一样,我们觉得政策性的强制性的是硬绿,我举个例子,你到日本那边,你夏天到那边,他规定室内温度是28度,这个是强行规定,这个实际上在政府各个环节已经开始大规模铺开了,特别随着环保单位的执法会更强更彻底,你不符合这个规定就会被关门,所以今年否掉了很多施工建筑,这个就非常好。

政策方面另一面就是商业方面,我们由于是做投资的,政策只能是在市场上寻求更好的技术创新,所以我们在看公司的时候,总是发现,他这种技术如何在给别人转变他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同时,同时还要给双方都受益,我们一直用节能EMC模式做一个例子,因为EMC方式本身是节能,但是为什么很多人不采用呢?比如这个大楼如果要采用节能方式,有可能要停电停两个月来装这个新的东西,所以这里面就需要一个系统的方式。我们最近看到一个案子,它使建筑物在装置节能的时候是无缝连接的,他能一边使用一边安装,等他调整就是一瞬间,所以我觉得技术创新就带来市场上的变化。

第三个,软绿应该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像这个例子就是,如果客户不花钱他当然愿意实现,如果让他花钱花时间他肯定不愿意。所以我觉得一个是政府强硬的事情,第二个是某些领域的补贴措施,让市场可以稳固的开展起来,软方面就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吴伯凡: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氢这个能源,好象是清洁的,但是大自然能量是守恒的,你把氢从水里头分离,这本身也是造成很大的能耗,这个问题我不太理解啊,就是对于很多现象,这个环节好象可以,但实际上在总体产业链上和价值链上是不节能的,这个问题叶总怎么看?

杨大昕:目前概念上,我不敢说硬绿或者是软绿,但是从企业角度来讲,一个企业目前给社会做贡献比较好的方式是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刚才前面也说商业上成功有不同的层面,比如商业道德是其中一个层面,然后市场的延续是另外一个层面。所以我觉得硬绿也好,软绿也好,跟市场情况,跟政府政策,以及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都有关系。如果是刚才说的电动车的例子,其实世界上有一个品牌,他生产的氢动轿车排放远远低于电动汽车,完全是没有排放的,但是商业上并不成功,因为没有那么多加气站,因为各国法规也没有能使加氢比加油更方便。所以假定这家公司全部精力投到氢动汽车上面去,商业上还不成功的话,这样就没有太多意义。

我觉得,无论是硬绿也好,软绿也好,我们都是在探索一个未来未知的领域,需要商业,需要消费者以及需要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来创造这个环境。

吴伯凡:钢材潘家华教授讲了一个概念,什么叫低碳经济,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人的生活的舒适度,还有一个是社会的发展程度,另外就是它的排放低,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叫低碳经济,那工业社会以前的社会都是低碳社会,这是不对的,我们是在限制条件下的创新,所以才谈低碳经济,所以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想问大家,现在有很多主动式节能的创新,就是开发新的技术,新的能源,这个开源的思路,可是有一派观点认为,你一说节能,电动汽车,奔驰的老总有一次电视采访,他认为20年以后,这个新能源的车不可能超过15%,我还听到一个能源经济学家,他说30年以后,化石能源在总的能源使用当中,不会低于87%,这是他经过了很严格的计算得来的,而且份额不会降低,总额在增加,今后50年的碳排放就是绝对人类会不会像原子弹一样那么爆发的50年。所以你如果没有主动节能,那我们还是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可以消耗比较少,产出更多,这样的思路就是硬绿的方式,就是消耗少,还有一种就是软绿,就是说,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耗。

胡刚:大家好,可能大家不了解新日电动车,我介绍一下,新日电动车从05年到现在连续五年销量第一。我们对于绿金理解是这样,我们公司有几种产品,我们产品的创业之初每一步都是本着绿色环保来做的,比如两轮电动车能耗是摩托车的六分之一,是汽车的二十分之一,我们说的摩托车也是新大洲这样的高档摩托车。这个车的能耗是非常低的,你可以晚上充电白天使用,用不完的可以存起来。我们推出的电池,有一项技术叫中标电池,可以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可以完全充放电460次,普通的只有200次,这样我们用中标电池可以节约大量资源,同时对于老百姓也是很实惠的。下一步我们研发高效电机,研发快速充电技术,都是非常绿色环保的。电动车还有一些特性,既不排噪音也不排尾气,对环境保护是非常好的,05年到08年,我们销量是300多万辆,如果换成摩托,每年会给大气多排放五亿多立方米的尾气,如果更换成奇瑞QQ的话,每年会多排放十亿立方米的尾气。另外这个汽油的消耗,这些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大家知道中国石油70%都是国外进口的,所以我们企业也是本着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新日在自己发

展过程中,既不会专注于经济效益,忽视环保,我们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也不会专注于环保工作,使经济利益造到损害。谢谢。

吴伯凡:创新跟发明是不一样的,创新是要有生态系统的,创新如果不完备的话,很多技术是产生不了真正的效用的。比如风能,很多地方建风能发电站,我们听到能源经济学家讲,他说现在风能发电实际上是非常浪费的,因为风能是不稳定的,任何一个风能发电站一定要有跟他发电量相匹配的热能的电站,如果不这样的话,你建的风能越多,浪费就越多。还有某家公司产品据说是节能的,但是制造这个产品过程当中消耗的能力,远远大于他在短期内节省的能量。胡总,你是生产电动车的,你们好象也很强调绿色这个概念,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吴昌华:非常感谢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其实前面包括3M公司,包括叶东,他们都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觉得绿金这个概念很新呢?一直是由于时代,中国目前在时代上所造成的,其实绿金描述的状态,是一种人类正常状态,就是因为目前我们发展的各种状态,各种阶段,城市化过程,工业化过程,造成了我们今天没办法生存在正常的社会秩序,环境秩序当中,从而人们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等,从而使绿金成为一个追求的目标。

第二点,我想讲的,金融危机可能给很多人带来反思,包括全球金融系统为什么会出到这样的乱子,同时也会想一些其他的问题,包括气侯变化的问题,我想这是积极的,虽然危机带来各种各样的状态,同时也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前不久我看过一篇文章,讲英国有一个教父,他也在看为什么社会到了现在的状态,他说了一番话对我有所启发,他说为什么人类关注气侯变化问题,也许气侯变化问题可以帮助人类找到自我回归的过程,也就是说,今天出现很多状况不是正常的社会进展过程当中我们所追求的,现反绿金所描述的未来是这样的。

第三是这样,围绕目前中国现在的状况,其实业内应该很明确,在清洁技术领域当中,国际社会认为中国是清洁技术的超级大国,因为我们目前的状况,目前环境状况,能源和资源消耗状况,迫切需要找到解决方案,而目前政府很重视,从而给企业,尤其是投资者带来无限的机会,也就是淘金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是很积极的。

最后一点我想讲一下,技术解决方案有没有呢?有,但是为什么我们用到我们现在用到的程度或者规模速度呢?是因为现实当中有各种各样的障碍,有政府决策障碍,有应用过程当中的障碍,同时还有一些庞大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说很多东西,不是说一个企业看到一个技术抓到就可以了,你如果没有政府或者庞大的社会系统支持你的话,是没有办法成功的。

吴伯凡:我们都说黄金,实际上最贵的金子都不是黄色的,有白金,紫金,绿金应该也是一种。刚才我想到另外一个概念,就是蓝海和红海,如果你能在很艰难的矛盾当中,你杀出一条血路来,你就可能是

进入到一个商业上的蓝海,当然虽然做到也不太容易。下面请吴总从你社会和企业,政府这种三方权衡的角度看看绿金如何才可以练成,刚才已经谈到了各种要素。

叶东:绿金这个是蛮有意思的,我看21世纪集团创造这个词,而且不断推广,我对这个绿金有一些想法,绿金对企业是反映了现代的颜色,绿色,这个比较吸引人的眼球,青云创投过去几年,如果到今天,就是一个绿金企业,我觉得有几点,刚才吴总讲了,你渴望达到更绿,更清洁,就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钱。第二个,如果你从事了绿色的投资,绿色的技术,可能给你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当然,你在有些产品推出的时候,会超出原来的投入,比如有机食品,大家知道有机食品的价钱在超市里肯定比普通食品要高出一两倍的情况,会有这么一个情况。但是我们更多技术,更多产品,更多服务反而更便宜,它用一种更便宜的方式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由于大家很多年养成的消费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比如大家用空调的方式,用灯的方式,开车方式,其实都是需要改变的习惯,一旦这种习惯改变,又加以清洁技术方式,实际上就会带来更多的效益。比如LED照明,初次投入可能很多,但是整个照明寿命来看,他会给家庭带来很多价值,但是人们消费情况可能就是说,不愿意花比普通灯泡好几倍的钱去使用这个灯泡,最终是不划算的,所以我觉得绿金之路不是你可以选择这样做不这样做,它是必须要做的道路,无论是衣食住行,大家都可以看到更好的技术出现,更好的产品的出现,我认为绿金会改变未来的生活方式。

吴伯凡:过去说的糖衣炮弹,就是说用一种什么手段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可能这个糖衣还得是产品良好的性能和价格,最终实现绿色是要通过这种手段来实现的。叶东先生是我们国家非常早的从事环保绿色方面的创投人,他有一些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杨大昕:谢谢吴主编。如果从我们企业部分看,我们觉得绿和金有平衡的地方,有平衡点,也可以说,他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矛盾的,如果百分之百矛盾的话,几乎可以说回到农业社会了,农业社会全部都是有机肥料,但是经济发展是不可能回去的。从我这边来看延续我刚才讲的科技方面的例子,来表示一下它的平衡点在哪里,前面说,我们工程师曾经通过他们努力,在实验室创造了增亮膜,这个可以用在液晶电视和背光电视上,它达到的效果就是,这个电视亮度在不损失情况下,液晶电视可以减少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灯管。像冰箱,我们知道现在有国家能效标识这么一个能效体系,一级二级三级,但是我顺着同样的理念来想,像液晶电视这个东西也一定会有能效标识这样的能效体系出来的,它有这个体系出来的话,也就迫使,迫使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更大的寻找减少灯管使用,减少耗电量,同时也让消费者选取更加绿色的产品。从我们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绿色和金之间可以达到平衡的。

吴伯凡:我们刚才几位嘉宾从各自的角度,专家的角度,企业的角度,社会的角度阐述了绿色浪潮对于社会和企业的影响,我们结下来这一段时间,我们就是让在座的几位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绿色浪潮的挑战和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如何不要输,而是要赢,所以我们下面主题叫做“赢在绿金时代”。

我们说过从绿到金本来是矛盾的,因为做绿色的东西往往意味着更高成本,更少销量,有一个调查,有33%的人愿意购买绿色产品,但是真正在商场,要他付钱的时候,只有3%的人愿意付钱的,这是所谓的33:3现象。真正一个企业要做到绿色,用自己产品履行一种责任,最重要的是让你的产品本身要有市场和竞争力,要让性价比,让客户价值来说话,而不是仅仅用你的道德理想来说话,所以从“绿”到“金”,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很光明的道路,但是这条道路不是那么容易走的,如果你在好事业和好生意之间能搭起一座桥梁,这个稀缺资源属于你了,那么你这个企业就可以在下一轮经济当中胜出,我们先就这个,您是否认为绿金真的是一种金?是否可能?请在座四位嘉宾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主持人:《21世纪商业评论》总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欢迎大家继续关注2009第五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我们知道主题对话一直是中国商业思想论坛的重头戏。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商业思想的碰撞和经济理念的交锋,下面,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此次对话的议程主席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吴伯凡,参与对话的嘉宾有青云创投总裁叶东、3M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总经理杨大昕、新日电动车副总裁胡刚、国际气候组织中国区总裁吴昌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主持人:再次感谢吴伯凡先生和华强森先生。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回顾一下《21世纪商业评论》五年来的发展历程。

华强森:今天很高兴能听到领导们,还有学者们的意见,我希望以后能听到更精采的言论。

主持人:采访一下华强森先生,这次评选您认为有哪些亮点和期待值得我们关注?

吴伯凡:这两个字,过去都是黄金、黑金,我们就新造了一个词,2007年推出这么一个概念,我们还做了封面专题,绿金是如何练成的,我们是从一些企业提出的理念和做法当今,绿色是美,绿色是绿钞票,还有其他一些公司的理念,我们觉得非常好,我们就提出了绿金的理念。现在这个概念开始在社会上传播了。

(启动仪式)

主持人:好,谢谢二位。我想占用二位的一点时间做一个简单采访。首先想问吴伯凡先生,怎么理解绿金?

主持人:感谢博毅先生,感谢金童小姐。刚才潘教授说,我们关注低碳关注绿色不仅要关注在生产环节,也要关注消费领域,刚才博毅先生的讲话可以说对此做了精彩的注解,也感谢标致公司做出的努力。

正像刚才几位嘉宾提的概念,如今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正在改变21世纪的经济主体,也必将推动21世纪崭新的商业模式的创造,在这种潮流之上,谁抓住了绿色理念,谁就会占据市场高点,赢得新的商机,在此,《21世纪商业评论》将会和麦肯锡公司联合发起21世纪绿金标杆评选,下面我们掌声有请《21世纪商业评论》的执行主编吴伯凡先生和麦肯锡中国的董事华强森来为我们共同启动“21世纪绿金标杆的评选仪式”。有请二位。

博毅【法】(翻译):你好,非常抱歉,我不能用最美丽的中文向大家阐述我的观点,我要借助我的翻译。标致集团作为一个工业企业,和我们国家高层政策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就是应该有自主性的手段开拓就业,同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作为一个汽车企业,我们和其他行业一样,共同面对三大障碍,一个是效益,道路安全和温室气体,同时大家不要忘记了,汽车行业依赖性很强的石油能源还有天然气都是不可复制的,有限制的能源。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我们并不是唯一在制造温室效应的制造商,其它产业也在温室效应的制造中,当然汽车行业在温室气体排放中占了14%。从这个角度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大致的统计,通过目前所有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把一些污染物,比如说,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还有一些微粒,颗粒的排放大大降低,利用目前先进的手段,可是对于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目前为止,还是面临束手无策的现状。

我还要特别指出,由于中国政府对于大气治理有很多现实可行的法规,使北京大气污染的情况得以改善,同时我们也惊喜的看到,北京在大气质量、和所实行的大气监测标准都和世界上先进的城市,像巴黎、伦敦这样是类似标准。

还有,汽车工业带来第二个挑战就是道路安全问题,这一点在中国尤为突出,相关数字统计,每年中国道路上面,由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在7万人左右,就是说差不多每7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交通事故。标致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企业,我们在道路安全方面也不遗余力的进行各方面的努力,比如在中国,我们和很多合作伙伴开展道路安全方面的活动,大力宣传道路安全的重要性,唤起公众对道路安全的意识,比如我们和卫生组织开展的活动,还有全国儿童安全训练营,在全国11个城市开展了两年的宣传工作。还有,由于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所带来三大挑战,就是随着城市化进展,城市人口会增多,我们预测,到2015年的时候,整个城市会人口会达到60%的大幅度跨越。

标致集团在法国成立了动态基金会,我们和法国动态基金会一直以来也是在中国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工作,还有学者,还有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比如我们和香港国际大学在这方面合作非常多。在中国这样的城市,机动性的问题目前来讲还是很严重的问题,而且还没有得到大众广泛的高度认知,除了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大城市之外,我们在一些二线城市里面也积极开展这样的宣展活动,普及这种知识性的东西之外,我们也建议在中小企业也积极推进多种出行方式并行的,提倡绿色出行的举措,因为中小企业发展步伐也非常迅猛,还有一点,我现在讲第二点,就是针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这个领域,这个领域我非常自豪的认为,标致集团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们虽然作为一个汽车企业,我们在这个领域所做的努力,取得的成效是世界瞩目的,因为连续三年标致集团的汽车排放每公里排放低于140克的清洁汽车超过百万,而且在欧洲标致集团还在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20克排放量的最清洁的汽车领域是位于首位的。而且我们也欣喜 的注意到,从今年开始,中国政府对于1.6升排量以下的小型车,微型车给予的政策性税收方面的支持表示非常的欣赏,因为这些车能耗低,他们排放也降低了。

当然了,为了达到这样一个节能减排的目的,作为汽车行业,我们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科技研发,同时我们认为,因为我们现在所用的大多数都是比较传统的热发动机,主要消耗的还是石油能源,所以我们要想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还是要对传统的热发动机进行新技术改造。

我们认为在未来20年,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新技术等待着我们,所以标致集团和宝马集团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研发低能耗的清洁的小型发动机,它的输出功率很大,可是他的能耗非常低,排放也很低。

还有另外一个先进的技术,大家经常听到的,就是混合动力技术,标致集团将在2011年把它的混合动力汽车推向市场,当然是在欧洲,这个混合动力主要是柴油,我们也在加紧研究面对中国市场的汽油动力。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电动车领域,标致集团在15年前就已经在全球电动车销售位于领军地位,最近我们又和三菱公司签署了协议,明年将推出两个品牌商业化的电动汽车。而且中国,我们也和上海同济大学在电池这方面进行合作,希望将来能在新技术领域有所产出。

由于在电动车领域里面,他还有一个造价问题,目前为止电动车造价还是很贵,所以我们想在未来,电动车商业化会滞后一些,首先我们推出电动车的服务会面向特殊团体,比如政府机构或者出租车行业。因为这些新技术很重要,这种新产品新能源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他们就需要通过购买才可以得到,但是目前这种电动车的电池还是非常昂贵的,所以造价居高不下,所以在制造方面我们还在继续努力。这些新技术都应该能够给广大的消费者所承受,在造价上面,这样才可以大批量的商业化的普及新技术,因为这些消费者他也会自己计算,如果花更多的钱买一辆新能源没有污染的企业,还是坚持买一个传统汽车,他可能会在这个价格之间进行比较。所有汽车厂商都表示,比如中国的美国的欧洲的,都表示要把新技术的造价降低下来,让广大消费者接受。还有在一个更好的未来,对未来的新技术应该也有一些讨论,比如燃料电池等等。

我想面对越来越紧迫的全球能源危机,我们所有的汽车厂商要开始探究新型的能源消耗模式。当然了这包括很多的我们习惯的出行方式,这方面也许欧洲有一些比较先进的例子,因为欧洲有一些消费者,他们已经不是汽车拥有者,他们需要汽车的时候会租这个汽车,他们已经不完全拥有这辆汽车。我想随着这种新型的使用汽车模式的推进,在不久的将来,很多汽车厂商将成为不仅是汽车制造厂商,同时还体规很多汽车附加价值的服务,这些服务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出行模式,使我们出行更加绿色,更加环保,在这一点上,我想不久未来中国汽车制造厂商也会意识到这一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吴昌华女士的精彩演讲。确实,如何适应低碳时代,如何应对绿色浪潮,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再次感谢吴昌华女士对在座朋友,特别是企业界朋友做的建议,谢谢。

最后一位为大家带来主题演讲的嘉宾,是标致雪铁龙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博毅先生。

吴昌华:非常非常感谢大家,也谢谢主办方在这个时候具有这样一个主题讨论,绿色基本上是我们个时代的主题颜色。谈到这个时代,我想说这个时代充满了危机和挑战,从能源危机,气侯危机到金融危机,我们面临着社会的变革,希望在变革中实现两个目的,人力社会要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同时要变化成低碳的经济。

科技发展,信息全球化,可以让信息快速的传播,让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对绿色经济有共识,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刚从香港回来,在香港启动了全球绿色宣言,这个会议上产生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所有行业决定合作起来减少排放,现在目标是希望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可以增加,但同时尽快提高能源的能效。

另外,今年2月份google也宣布一个计划,就是用无线的方式,可以在你的办公室桌面上或者手机上,可以随时随地看到你家里用电的仪器的用电情况。现实当中,你可以随时随地看你家里的能源消耗情况。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了绿色策略,像刚才说的3M公司,汇丰银行也是全球第一个实现碳排放零增长的银行。刚才谈到技术和移动,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技术提供方,中国移动两年前正式启动了公司本身的绿色计划,从他新闻发布会传递出来结果是零人振奋的,通过两年时间,中国移动采取的绿色计划,已经减少了能耗,减少了成本,这的确是一个赢者的战略。

从房地产业,举两个例子,有两个公司,他们虽然很小,但还是追求低碳建设这么一个目标,要利用低碳技术以及利用建筑本身的材料减少碳排放。

总之中国现在,无论中国还是国际社会,现在越来越多表明了三点,第一,技术本身不是最大的障碍。第二点,由于更多政府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纷纷出台了很多环保的政策,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行业当中来。当然他们也在这个工作上实现了减排增益的效果。

这几年各个当中,对于绿色计划我们也试点了一些企业,这些企业高层都有强烈的意识,有自我操作的意愿,都愿意加速自我新陈代谢的过程,对时代变化有极强的敏锐力,他们基本上是根据政府决策做决定,公司决策高层就针对公司未来发展定出了非常明确的愿景,这里面包括一些新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包括公司治理。当然这个公司有很大的特点,都实现了低碳增长的战略。

企业在经济社会当中占的角色负责独特,一方面没有企业就没有更多的价值创造起来,同时由于消耗能源,他们又是资源很大的消耗者,也是污染的造成者,所以对企业来讲,在复杂的社会经济地位当中,做一个低碳经济型的企业,肯定会走在时代前面。

今天很高兴来参加这个会,我们一直在说气侯变化,气侯变化对企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机会。大家都知道索尔斯报告,他说气侯变化将引起经济的分流,气侯变化将引发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法律法规,健康影响,经济环境,资源能源价格等等,所以使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外部环境持续的成本增加。这个过程当中,希望他们从合规本身,通过市场管理,市场竞争性,社会能力和消费者认知度的角度去思考,希望能降低运营风险。当然仅仅从企业违规角度来讲,大家可能知道这个碳排放已经成为一个标准来约束企业,那么就对企业提出一个挑战,你是在后面走,还是走在时代前面应对这个挑战。

当然挑战另一面,就是机会,商机。对于睿智型的企业来讲,商机有大有小,对于产品制造型企业来讲,节能是最大的潜力,前面一些专家也做了演讲,企业的增长很大一部分体现在节能这部分,企业真正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节能减排需要政府的决策或者激励。第二类企业就是绿色低碳环保这类行业,由于政府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越来越强有力政策的激励,慢慢开始把政策执行下来,从而这些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得到重视,比如中国风能行业,太阳能行业突然间就面临着绿色投金热的热潮,而且也引起了国际公司对我们的看好。当然有很多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认清了形式,实现了产品类型,企业定位的调整,也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企业都在成长过程当中不断探索自己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气侯组织解析,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需要一个领袖,我们相信低碳和利益之间是不矛盾的,我们也看到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领袖企业,同时也引领着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个行业当中来。

从气侯组织角度来讲,我们希望我们能携手更多中国企业探索更具中国特质的低碳经济,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重申的是,企业在这场低碳经济浪潮里不是唯一的主角,虽然我们今天更多谈企业,企业不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独自的发挥自己的作用,需要消费者和政府共同参与,尤其要强调政府的作用。就是说,如果对企业来讲,如果对企业是无利的,就需要政府和企业携手起来形成一个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是走向未来很重要的因素。

从实际上来讲,前面谈过一些公司的名字,开始谈到GE,IBM,远大这样的公司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这些公司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植也很难做到今天这样,令人欣喜的是,在低碳经济当中,政府越来越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未来竞争力的问题。希望在个过程当中,大的环境越来越完备,资本流动的方向我们也希望看到往低碳方向走,我们也关注今天现有技术,关注明天的技术越来越多用在低碳当中,非常感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华强森先生的发言,非常精彩的中文,更加精彩的发言。结下来我们想听一下来自专业机构的声音,我们听一下来自国际气侯组织中国区总裁吴昌华女士的主题演讲,有请。

华强森:大家好,感谢《21世纪商业评论》给我们这个机会,我刚才对潘教授的讲话感受很深,今天这个演讲我也准备了很久,按照我的一些思路做一些报告。我们今天谈的不是说中国应该做什么,我们谈的是中国有怎样的可能性做什么,我希望我们谈的是比较现实的。

我们知道中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每年GDP的增长,到2020年的时候大概是7%左右,为什么中国是在快速发展阶段?基本因素就是城市化,城市化是我们最根本的因素,现在城市化大概40%左右,2030年完全可能在中国有十亿多城市人口,那么多城市人口肯定需要经济的需求,肯定比农业需求高,但是如果农业需求提高了,对资源要求就高了,中国是一个资源比较少的国家,差不多算是全球资源进口最多的国家,除了石油还有煤炭,这个成本越来越高。中国经济发展与我们的能源有一个冲突,这是我们觉得最关键的东西,怎么把能源安全做好。

还有一个就是经济发展,我们城市人口需要职业,需要新行业,我们经济发展需求要满足。

最后一个就是环保,除了气侯变化以外,我们资源也有一个环保问题,特别是煤炭和污染,这个是需要社会成本的。如果我们没有什么变化,如果我们能源经济肯定有这三个问题,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第三就是环保影响。

中国的政府已经认识到能源和环境领域面临的挑战,中国能源政策应该要有一个变化,本来我们是要考虑我们能源的供应,现在我们要考虑我们能源的需求,能效是我们最有价值的能源的来源,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情况。从2000年开始,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很多应对能源的政策,还有对新能源的政策。

下面这张图是一个总结,我们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在2030年有望降低45%。中国经济发展其实跟低碳经济是没有什么冲突的,这是完全可能的,从技术角度来说是可能的,中国可以达到比较高的经济水平,跟低碳排放是没有冲突的。如果中国要做,中国可以做,有这样一个可能性。

更深入的讲就是有两大机会,一个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二就是能效,有工业也有减排。先说再生能源,2005年我们电力来源80%多一点是火电,按照我们现在基本的情况,到2030年会下降到65%,如果我们相信我们的技术能力,如果完全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实现我们的电力规划,2030年就可以下降到34%。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核电是占了蛮大的比例,中国会是核电最大的一个国家。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到2020年的时候,每个国家有25%的风电,除了核电风电还有太阳能都会占一定比重,这个情况是这样。而且除了中国以外,全球市场都看到这么一个机会。

能效也有两大部分,一个就是工业,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机会,煤的工业,我们可以降低它的能耗,为什么有这个机会呢?能效是跨部门的连接,大部分大企业是按照部门来定的,他们没有跨部门的协调能力,所以我们做的顾问,就是帮他们制订这个策略。

另外,我们看一下中国最有名的钢铁企业的例子,在企业设定的10%的能源成本降低目标中,一半的目标不需要或只需要有限的资本投入。另外也应该考虑我们的机遇,隔热,HVAC和照明都是大楼能效改善的最大的机会,这个需要很多人合作,包括城市规划,燃料公司,还有设计公司,这样的合作需要跨行业的合作,我们在中国有一些试点,有一个就是在东北。

我做的这些介绍,我们觉得两大机会,一个是新能源,一个是能效。另外我想说的是,中国经济根本机会是不是应该用我们的智慧考虑我们的投资与回报,然后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我们对环保环境的影响,谢谢大家,感谢你们的耐心。

主持人:非常感谢潘教授精彩的演讲,怎么看待低碳经济,我们既不能只要经济不要低碳,同时潘教授也提出,不能只要低碳不要经济,关键是追求一个更高的碳生产力,而且我觉得也应该非常感谢潘教授对企业界提出的建议,就是我们节能减排,我们绿色应该不仅仅体现在生产环节,同样应该体现在消费环节,再次感谢潘教授。

下一位为大家带来演讲的是麦肯锡大中华区董事华强森先生。掌声有请。

潘家华:各位嘉宾,女士、先生们,非常荣幸能跟大家一起,就 “绿色浪潮:责任与商机”进行讨论。我今天有几个问题想跟大家交流。第一个,我们有很多概念上面不是很清楚。第二个,关于生态领域问题。第三,关于企业的竞争力与商机做一个探讨。

首先,我们现在要谈的是绿色浪潮,低碳浪潮,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成立了很多宏观经济项目,财政补贴,有人觉得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存在一种竞争关系,有人喜欢用绿色经济,有人喜欢用低碳经济,这三个概念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我们首先讲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相对来讲,它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为什么说它狭义呢?第一,它是从生产者考虑的,没有从消费者考虑,只要我们生产过程中间是清洁生产,没有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使效率发挥比较高的状况,这就是循环经济了。这无非就是从多重生态考虑的,这是一种狭义的概念。

第二,它是从生产的过程考虑的,生产都有周期,这个周期里面,它不考虑这个过程是绿色还是低碳,只要循环就够了,所以说它是已经狭义的。如果批判一点的话,就是比较片面的。因为你循环的再多,可能也增加了污染的循环,这是循环经济的鉴定,我的鉴定,我的理解。

第二个讲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比循环经济概念宽泛一点,不光讲绿色生产,还讲绿色消费,涵盖了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的涵盖面广一些。

第二个,这个绿色不光是简单化,它还考虑了环境的友善,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我减少排放,而是要跟环境更加自然和谐,是绿色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比我们循环经济更宽泛一些,不论是生产还是消费,我们都应该考虑这个绿色。

但是这个绿色相对于低碳经济来讲,也不是统一的概念,低碳是针对性特别强,所以现在相对来讲,低碳比我们今天谈的绿色就非常单一,绿色包括了很多伦理的,经济的,环境的方方面面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比低碳的概念要完整一点。

我们现在讲,我们做生物燃料,这个肯定是绿色的,我们这个使用可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但是它是为了低碳。我们现在有些经济是绿色的,比如这个节能灯是绿色的,应该来说是低碳的,但是也不尽然,比如绿色的节能灯,我们安装了节能灯,但是我们24小时都开着的话,那这是不符合低碳的,这样也会造成能源的浪费。所以绿色和低碳也不是相等的。

那么我们说低碳经济,并不是为了绿色而绿色,而是为了碳约束下的发展,我们绿色可以是无限的,可以在很多方面发展,消费可以绿色消费,我们低碳消费是在一种约束考虑下消费的,如果我们要大家认可450PPM的话,那么我们到2050年,有两万亿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概念的最大区别就是绿色是相对无限的。

现在中国政策在讲,尽管绿色也是国际浪潮,低碳也是国际浪潮,因为这个浪潮究竟是走向什么样的方向呢?我们预测,绿色没有国际制度的要求,尽管我们讲发展,只是一种概念,一种提倡,没有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什么叫绿色?低碳则不然,低碳是有国际制度的规范,是有一种约束的,控制碳的排放。

所以对于企业,对于消费者个人,绿色我们可以同意这种理念,但是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那么就要根据低碳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个量是最困难的,困难就困难在我们消费的约束上面。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说绿色可以谈,低碳我们必须做,如果必须做的话,我们就要考虑我们将来的发展,如果现在大家认同现在这个气侯变化的事实,认同哥本哈根的这么一个碳约束的条约,这么一个协定的话,这样我们就必须顺同这样一个规律,在这样一个碳排放范围内来进行生产,来调整我们生活方式,来进行一种消费的主张。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现在的竞争就应该是约束碳的竞争。

我刚才把这三个概念做了一个比较,现在我们讲低碳经济,什么叫低碳经济呢?我们在研究中间,我们给了这么一个概念,低碳经济很多人讲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这样一种经济,我们并不认同,这种提法是不全面的,我们50年以前,100年,中国就是低排放,低消耗的,这就是低碳经济吗?显然不是。所以我们有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就是看生产力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第二个指标,是人们生活品质达到一定的水平,只有这两个达到一定水平,你再是低排放,低消耗才是低碳经济。

10月10号哥本哈根的会议上,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也去了,他做了一个演讲,就说他跟他的夫人去了一个小山村待了三个月,我们不用电灯不用电话,享受真正的乡村生活,但是他说,这样只坚持了一个星期,就受不了了。就是说这个首先是建立在一定生活品质上的。现在发展中国家他们生活水平比较低,我们中国的发展空间也是这样,又要发展,又要排放低。这就有几个因素,我们要比较高的碳生产能力,我们需要的不是产品,而是这种能力,我们制造电,这个电是含一公斤二氧化碳还是十公斤?每一个单碳产生的产出,这种生产力。

第二个,我们讲低碳能源,每一个能源的供给要达到标准,我们最低的单碳要保证提供最多的能源。

第三个就是低碳消费,我们消费是奢侈的,消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围绕这三个来看,对我们企业来讲,低碳,碳的竞争恐怕比较激烈,我们就要朝这个方向发展。其实我们现在不是以碳生产能力来论的,但是现在有很多产品都是以碳来说事,我们这个车100公里,每公里排放多少碳,这个都是非常清楚的,都是有标准的。我们现在国际贸易中间就讲这个碳排放。

最后我说这个低碳,有人说这是不现实的,挺遥远的,我们现在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排放碳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用电用水用钢铁,但是我们这个碳必须是要有约束的,我们不能再生产更多的碳排放了。目前情况下,对发展中国家结束低碳是不现实,所以我们要是相对的低碳。

第二个,对于我们商机来讲,我们消费者也有低碳这种需求,我们低碳能源,低碳产品是有这么一个空间,这个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责任,而且对企业自己来说,也是有竞争力的一个方面。

现在这个碳约束已经是势在必行了,这个约束可能比较举步维艰,但是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动的。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面,我们的企业,消费者,个人如果能先行一步,我们就在引领生产消费,引领我们自己的未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杨大昕先生的精彩演讲。刚才杨先生给我们带来非常精彩的观点,我们如何看待短期收益和一个企业长远发展,如果我们不是抱着挣了钱就跑的心态,对于节能环保方面给企业带来的不是成本而是利润这么一个观点,同时杨先生也提到绿色产品有无限商机,再次感谢。

听到来自企业界嘉宾声音,下面我们关注一下学者的观点,我们有请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先生给我们带来的演讲,有请。

杨大昕:谢谢主持人。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3M公司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商业评论》组织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介绍一下3M公司的情况。

很多人可能会发现,不知道怎么评价我们公司,说我们是生产电脑的,生产汽车的,没有一个主业,简洁的说,用七个字形容,我们是多元化的科技企业。

另外,我说到3M公司的时候,用的是英文,几年前,3M公司正式放弃了99年的明尼苏达技术公司,而用了3M这个名字,这个到中国来了以后,叫3M可能发音在各个地区有点不一样,所以干脆就叫threeM这样。

下面我们分享一下3M公司在绿色,环保方面,以及商业模式上的经验,我们会大概说这样四个主题,从可持续性,创新方面我们会做一些探讨。

从定义上面看,持续性的发展,有人把不以作为满足自身需求的的能力为代价来实现当前的需求。3M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有一个视角,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即商业的成功和商业道德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企业在某一个市场范围里面,或者绿色浪潮里面,我们做计划,做营销模式,我们要立足长远一点。所谓立足长远一点,就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要以公开、公正这种商业道德作为基础,无论你的

追求是绿色的也好,还是其他颜色的也好,相比企业责任,最基本的要有一个良好的商业道德,我们3M公司已经营业100多年了,我们也看到很多公司在这方面不慎失足,然后很快就解体了,我们整个国家工业化水准是在工业化中期,城市化过程是50%左右,按照中国官方统计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道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我们过去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七十年代开始,我们有一个叫做污染防治、增益的规划,75年开始由一个华裔科学家,叫周林,他是华人,他最早在70年代创造这么一个概念,污染防治并不是单纯是企业的成本,污染防治是能够帮助企业增加收益的体现。这里面有三层意思:第一,作为企业要尽量减少污染,而不能说谁污染谁治理,这个在工业化过程中是行不通的。第二,污染防治可能造成公司利润的增加,而不是成本的增加。第三,在污染防治的过程中,假定以低成本的方式把污染排放给环境,今天看起来可能是成本比较低的方式,但事实上随着人类科技进步,社会进步,事实上会造成未来发展的破坏。

这个周博士他每年评选污染防治的提案,有一个委员会,然后进行推广,发动这么一个运动,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在世界各国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举例来说,我们从2000年到现在,虽然中国制造基地方面,我们拥有118个3D项目,减少污染物排放超过一万七千吨,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虽然在创新和环境方面获得了一些认可,比如一些商业书里面,大家对我们有一些评论,惠普的创始人之一对我们也有一些评价。我们在中国,是1984年在上海注册成立的,在美国是1902年,中国注册成立以后,我们一共有25个办事处,创造了5000多个工作岗位,同时在上海,还有北京,广州,苏州有研发实验室,同时我们还有一些生产制造基地。

在创新方面3M有一个指标,过去四年里面,开发的新产品要占3M盈利额的35%,相对来讲,这个指标并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达到,这也要求我们,用我们的创新机制来与市场和客户需求相结合,提供新的产品。我们自己有一个总结:研发或者是科学研究本身是要花钱的,但是创新,我们讲的是收益,如果只是一个研究成果,那这只是学术研究,没有回报不能称作为成功的创新。

3M研发中心主要是在上海、苏州、北京、广州,实验室就变成新产品的孵化器。在中国和在其他的实验室也是一样,有新产品记录的创造,然后有在中国注册的专利,以及在世界其他国家注册的专利,这些专利的话,也都是在共同发展过程中,创新过程中的一种体现。

相对来讲,3M在过去一百多年来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拥有45个技术平台,45个技术平台又建立在创新的机制之上,比如创新机制就至少有这样几项内容,启动资金及奖励,我们有寻进奖,还有金靴奖,这个就是专门给开发人员的,有一些基金和物质奖励。同时我们企业文化里面允许人们犯错误,工程师也有10%的自由配置时间作为创新机制的环境。在这种机制和环境下,辅以40多个平台,加上市场的结合,就获得了6万9000多种产品。这是比较好的模式,我们一方面有科技平台,科技平台通过跟市场的结合,在不同领域里面,就造成相互之间的发展。

从这个图示里面看,关于手机的应用,其中有一个产品是变色的贴膜,有些厂家的手机刚买没多久就返修,可能是手机被泡到水里了,但是厂家不能证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工程师就去实验室里面通过材料研究然后创造出这个产品,就是一个不起眼的贴膜,只要手机泡水里,他就会变成红色,这就满足了用户需求,对于我们也是学科的材料研究。

另外一个例子,在电脑里面,一个电脑里大概会有几样到十几样不同的产品用在里面。包括汽车,也会有这种模式,汽车设计的工程师告诉我们,我们想把车内的后视镜不用金属跟车子连接,而用粘贴剂连接,这样粘在风挡玻璃上面就可以做一个雨水传感器。那么这个后视镜的连接就需要新技术,我们就有一种产品是胶带,把他们连接在一起,但是这个车可能在哈尔滨销售的,冬天可能零下三四十度,有可能这个车会销到海南岛,那个夏天温度可能四五十度,所以你想,这个东西怎么能满足所有顾客的要求。

在电子显示器件上面我们也有一些例子可以用,这个也是跟市场需求,和现在绿色企业的责任放在里面的,可能现在很多人会看到,过去我们经常用的叫做CRT电脑显示器或者电视也好,现在都不多了,现在大量出现的是液晶显示器或者液晶屏,以及液晶电视。传统方法的话,液晶屏后面发光的物件用灯光是比较耗电,当这个需求以及对环境保护作为我们发展主题的时候,我们科学家回到实验室里面去就会做材料研究,最后做出一个满足控制要求的增亮膜,是用纳米技术做出来的膜,可以使光线聚集起来不会散失。我们总结起来,在液晶显示上弦,大概为全社会节省了五亿多度耗电,从这个角度来看,从责任和道德上面都找到一个共同发展的商机。

随着市场和商业环境发展,我们也在随时调整我们自己的策略,比如我们成立新能源产品部,用新能源的技术,希望能参与到各个行业里面,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在商业上也可以获得成功。

举例来讲,在房屋建筑领域,我们有类似这种夏天可以减少紫外线的窗挡,这样减少空调的耗电量,或者说用外墙涂料减少热量向内辐射。

在其他科技方面,通过前面说的污染排放的3D防止计划,我们有很好的例子,大家有夜里面开车的经验,路上有交通标志,当你车灯打上去的时候,交通标志是会发亮的,如果高速公路上面用路灯的话耗电非常大,那么就全部用了这种交通标志,以当时科学技术来讲,做这种反光材料要七八道工序,这个工序里面会有化学的配料,我们工程师就改变这种工艺,现在可以做到用压制的方式生产材料,基本上就用一个步骤代替过去七八个步骤,这样结果就减少了我们在生产一个产品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和影响。

在中国我们有一些参与的例子,比如奥运会过程中,我们属于引申的解决方案,大家不一定可以看到我们名字在墙上面,但是我们有参与。

最后,想再次借这个机会感谢21世纪商业评论提供这么一个机会,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吴伯凡主编对本界论坛主题精彩的阐释,绿色经济不仅是道德问题,同样事关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不能很好面对这个问题,将会被浪潮所淘汰。而且我发现吴伯凡主编同样关注了奥巴马总统的本次中国之行,我们知道中美两国达成了很多协议,但是很多人把这次奥巴马执行称为是“绿色之旅”,为什么呢?我们看到这么多协议落到实处的就是环保和气侯。另外我们也关注到,现代国家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这是两国政府共识,我们相信也将成为全球共识。

刚才我们听到吴主编对论坛阐述之后,我们也想听在座嘉宾对于绿色浪潮之下,中国商业如何发展有如何的真知灼见,对环境建设,企业建设有如何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进入主题发言,首先有请3M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总经理杨大昕先生。

吴伯凡:自从提出绿金的概念,我们一直在关注绿色经济的概念,在人们以前观念中,绿色是一种责任,是必须遵守的全球规律,近两年来,绿色不再仅仅是一种责任,很多世界级的企业,甚至是一些意识到这个浪潮巨大和不可阻挡的国家,也逐渐把自己企业战略和国家战略与责任联系在一起,我们走向绿色畅想不是来自外部强制,而是我们看到新的商业机会,看到新的游戏规则,谁能在这种游戏规则当中,再一次获得竞争优势,就可以在下一轮的全球竞争当中取得领先地位,所以绿色是责任所系,商机所在,从绿到金,如果一个社会仅仅是把绿色当成是一种责任的话,不会有很多的人,更不会有很多企业参与其中,只有企业在绿色当中淘到真金白银的时候,就会变成自觉自发的行为。

我们知道,最近奥巴马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很多人都感到非常诧异,实际上,如果仔细回顾一下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个事实,大家不感到诧异,因为觉得他是宣传传播绿色理念的社会活动家,所以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可是奥巴马是更有资格更有实力成为一个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为什么呢?因为他现在实施的新政,都可以用绿色来概括。奥巴马绿色的新政不仅仅是口头更换说法的政治话语策略,而是真实的看到了美国国家竞争力的另一条途径;用他的话说,我们把我们最重要资源放在敌人那里的时候,我们这个国家是时刻面临危险的。美国一直是对世界有敌意的,并为这个敌意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所以要更换一种思路,如果美国能戒掉对于石油的毒瘾,世界战争可能会减少一半。而且更重要的原因,美国想把它在华尔街,硅谷巨大的竞争力转移到能源领域,环保领域。所以这次奥巴马上台以后,美国一些大公司几乎是不约而同转向了新政,包括IBM,英特尔,很多代表美国国家实力的企业都转向了绿色领域,转向了节能减排等产业。原因在于,一旦他们IT技术实力发挥在环保领域,美国就会从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变成最大的虚拟能源输出国。

同样,中国的物流领域消耗就达40%,如果从40%降到国际水平的5%或者8%,那中国能源效率就提高了五到八倍,虽然这种借助于信息技术,良好供应链管理,不直接增加能源,但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排放。如果美国利用在信息技术里的优势转移到能源领域,全球的IT产业格局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能源领域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虽然在短短三十年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奇迹,但实际是一个高碳经济,如果绿金的游戏规则确立下来,中国在30年里积累的众多优势,将会因为新的游戏规则降低,所以我们说绿色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问题,最终影响到企业竞争力。因此不管你是美国企业,欧洲企业,还是中国企业,应该意识到要开始绿色新政。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种轻浮的话语策略,引进是一种政客商人的说词,继续按照原有规则经营你的企业,也许你不会马上从市场上消失,但你会逐渐变得无关紧要,这就是今天我们把这个主题确定为“绿色浪潮:责任与商机”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中国对绿色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常简单的理解层面。在1984年,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在中国出版的时候,当时中国企业响应这种趋势,产生了以联想为代表的IT企业,那个时候我们把新技术革命理解为信息技术革命。如果我们当时意识到这种信息技术背后存在的那股潜流“绿色浪潮”的话,我们的认识会更贴切;同样1984年,罗马一位作家也有一本书在中国出版,叫《增长的极限》。那时中国人也觉得这个观点比较新鲜,但是很多人觉得这是富人的减肥药,不是穷人的救命药,所以我们只是姑妄听之。

但是这30年来,中国经济沿着高碳经济的步子越走越远,到现在应该是找到一个战略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绿色商机,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丘总精彩的致辞,像丘总所说,当今绿色浪潮席卷全球,我们如何面对,这让我们对今天下午各位带来的真知灼见充满期待。

中国商业思想论坛一年又一年的成功举办,到今天已经第五届了,这么多次的成功举办,当然离不开现场的各位,还有来自企业界朋友的热情参与和坚定的支持,我们知道今年这届论坛主题,大家可以看到,《绿色浪潮:责任与商机》,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主题?绿色浪潮又会怎样影响商业发展?我们怎样在责任与商机之间求得平衡。下面我们有请《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吴伯凡先生为我们阐述本次论坛的主题。

丘克军: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2009中国商业思想论坛。在这几天的新浪微博上,下雪成了非常热门的话题,说明气侯变化大家都非常关心。这几天大家对奥巴马访问中国也是非常关注。中美两国首脑交谈也是说明了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一场势不可当的绿色浪潮正在改写21世纪的经济主题,并推动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绿色环保一直是制定企业核心战略时不可忽略的要素,能源价格不断攀升,污染控制要求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管理不段加大的今天,所有企业都开始重视环境,我们发现一些具有智慧和远见的企业,已经向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商业模式转型,并且逐步建立适应低碳经济的出口生产模式,从而成为能适应未来发展的企业。

我们相信,如果我们企业都能够认真对待绿色经济,并且找出相应的对策,就可以在市场上抢占先机。

今年“第五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将邀请大家围绕“绿色浪潮:责任与商机”展开演讲和对话,企业的环境策略应该成为企业的优先战略,我们认为这些企业能为社会解决环境问题,同时他们也在尽着企业公民的责任。在此,我也想借此机会,对本次活动的赞助商上海家化,合作单位,协作媒体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中国商业思想论”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最后我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再次谢谢所有嘉宾,谢谢。

第五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暨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创新盛典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商业评论》和《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09第五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暨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创新盛典现场的现场,我是中央电视台经济之声主持人徐强。

昨天我们送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天在这里迎来了新老朋友,如果说前两天中美两国的首脑就两国关系和世界发展战略展开了积极的对话,那么今天下午我们论坛也同样具有全球价值,因为我们今天主题——“绿色浪潮,责任与商机”将会关系到全球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商业思想论坛由《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于2005年发起主办,从“中国制造”的出路到新兴市场的创新生态,从企业的“公民身份”与 “德商”到世界级企业远见能力与底蕴,中国商业思想论坛想让更多的人领略企业成功的商业实践,分享企业领袖精辟独到的商业思想。今天下午的这场盛宴,我们邀请到众位政界要员、学界领袖、商界翘楚齐聚北京,来探讨企业如何既创造业务利润,也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承担一份应尽的责任。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到场的部分嘉宾,他们是: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丘克军 先生

21世纪报系执行总编辑 沈颢 先生

21世纪报系总经理陈东阳 先生

《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 吴伯凡先生

3M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总经理 杨大昕先生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 华强森先生

气候组织中国区总裁 吴昌华女士

标致雪铁龙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博毅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潘家华先生

青云创投总裁 叶东先生

新日电动车副总裁 胡刚先生

智基创投总裁暨管理合伙人 陈友忠先生

感谢各位的到来。

首先,就让我们掌声有请主办方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丘克军先生为我们致辞,掌声有请丘克军先生。

21世纪中国最佳商业模式评选

11月19日下午 北京唐拉雅秀酒店

第二篇:2013网络安全中国论坛暨第五届网络犯罪与社会安全论坛

2013网络安全中国峰会

2013网络安全中国论坛暨第五届网络犯罪与社会安全论坛,是第五届关注中国网络犯罪与安全的高端国际会议,会议将着重关注中国互联网安全管理和发展的主题,并着重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探讨如何确保网络应用安全发展。

2012年的会议是在公安部科委和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的指导下, 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国际信息系统安全审计联盟-ISC2 和国际网络反恐多边合作组织IMPACT共同支持下召开。会议聚集了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行业组织代表,重点讨论了如何促进政府,司法体系与企业的全面合作,共同应对并打击日益复杂的网络欺诈与犯罪,共同应对网络安全的新挑战。会议还得到了国际刑警组织信息安全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2013年网络安全论坛暨第二届网络犯罪与社会安全论坛在上海市公安局的正式授权支持下,将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上海市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以及上海防灾安全策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会议同时获得了国际权威网络应用安全组织OWASP中国分会以及国际信息安全审计联盟ISC2的全力支持。2013论坛将于2013年5月23日-24日继续在上海举办。会议将更深入关注目前不断演变的高级和复杂化的网络攻击和网络威胁,并讨论如何来应对和消除来自网络世界的威胁和犯罪。

同时鉴于国内外云计算服务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云平台及云应用安全的话题也变的日益重要和严峻。本次会议中也将特别就云计算安全的内容进行特别关注和讨论,力争为全行业提供一次深入,全面和直观的云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展示和交流的活动。

拟邀参会嘉宾

沈昌祥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方滨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谭晓准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

许剑卓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

陈 钟 北京大学 许榕生 中国科学院 丁丽萍 中国科学院

戴士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张学兵

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公安局局长

朱达人 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公安局局长

上海防灾安全策略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

柳晓川 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协会理事长

上海防灾安全策略研究中心理事长

许剑卓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

曹蓟光 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 胡传平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

周勇林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处长

陆卫东 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亚东 上海市电子口岸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

黄澄清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

曹忠平上海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总队长

叶漫青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总队长

丁仁仁 浙江省公安厅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总队总队长

项庆丰 安徽省公安厅网警总队副总队长

玉灿贤 广东省公安厅网警总队总队长

李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

陈 彪 上海防灾安全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上海市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副会长

杨 岳 上海市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秘书长

王 强 上海信息安全产业协会秘书长

金 波 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严则明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陈清明 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技术总监

商建刚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高文龙 中国联通系统集成公司副总

彭桂林 中国银联风险部

Visa国际组织风险负责人

李静明 支付宝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刘 钢 汇付天下副总裁

何利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安全首席技术官 任 伟 腾讯公司

倪 良 阿里巴巴信息安全总监

卫鹏飞 巨人网络安全总监 彭少彬 新浪网微博事业部总裁

王志海 上海中磐信息技术优先公司总经理

郭涛 OWASP中国分会副会长

王文君 OWASP中国分会 宋国徽 OWASP中国分会

张运达 Nexusguard行销兼路通总监 万 涛 IBM云计算安全服务部首席安全顾问 薛峰 微软可信赖计算部资深安全技术经理 华丹 EMC信息安全事业部RSA中国区技术顾问

活动重要议题包括:

网络信息安全与互联网支付风险

互联网信息安全与政府监管 云安全技术与解决方案分享

国内外最新信息安全状况、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移动互联网安全

网上银行犯罪及安全防范技术运用

第三方支付的安全保障措施

电子商务及网购交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及重要行业单位信息系统安全

信息安全产品检测概况及分析 如何借助电子数据鉴定打击网络犯罪

分论坛

一、云计算安全保障智慧城市建设

二、大数据存储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三、网络信息保护及电子身份认证技术应用

四、信息安全技术新发展与网络犯罪防治

更多详情请参考会议网站:http://

联系我们:刘先生 电话:021-33199066 传真:021-33199066 Email: wlaq2012@126.com

第三篇:“海尔杯”第五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

“海尔杯”第五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征集通知

2011-12-30 16:18| 发布者: dragonair| 查看: 509| 评论: 3 摘要: 中国质量协会文件 中国质协秘研字〔2011〕16号 “海尔杯”第五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 论文征集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协,各行业质协,中国质协各分会,各会员企业,有关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 为不断提升...中国质量协会文件

中国质协秘研字〔2011〕16号 “海尔杯”第五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

论文征集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协,各行业质协,中国质协各分会,各会员企业,有关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 为不断提升我国质量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水平,激励更多的人才投身于质量管理,中国质量协会于2003年发起设立了“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为质量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搭建了一个有效交流的平台,得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支持。2010年,“中国质量学术论坛”更名为“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更加强调了产学研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结合的特色,成为我国质量领域代表最高研究水平、最佳创新实践的学习和交流的盛会。

第五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拟定于2012年8月举行。为征集优秀成果,保证大会交流质量,并表彰广大质量工作者在质量管理研究、实践和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论坛组委会现举办“海尔杯”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该活动得到海尔集团的大力支持。中国质量协会学术教育工作委员会将聘请国内知名质量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根据“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优秀论文评选办法”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青年学生奖1~3名及优秀论文奖若干名。获奖者将获得由论坛支持单位提供的奖金,其中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1000元。青年学生奖主要面向国内大专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交的论文,获奖者将得到由论坛支持单位提供的奖品。另外,部分获奖论文将被安排在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上发表,获一、二、三等奖的优秀论文还有机会被推荐到《中国质量》、《数理统计与管理》和《工业工程与管理》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会议评选的论文将由论坛组委会汇编成册或制作成光盘出版。

论坛组委会诚挚地邀请国内外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服务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质量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的学生踊跃提交论文。为便于各界专业人士参与本次活动,现将论文征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范围(可不局限于此): 1.诚信·品牌·创新·质量竞争力

2.顾客满意·供应链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

3.零缺陷·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技术的应用 4.质量与可靠性·工业工程与管理·信息与知识管理 5.流程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现场管理·质量改进 6.质量经营·质量文化·组织发展与社会责任 7.全面质量管理·管理体系整合·标准化 8.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节能减排·生态质量

二、论文要求

1.主题清晰,论据充分,阐述近期的研究成果或实证案例; 2.论文应能体现创新意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论文一般不超过5000字;

4.论文内容应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作者联系方式、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

5.论文应附有英文标题及不超过300字的英文摘要。

三、论文提交

论文征集截止日期为2012年5月15日。请作者通过E-mail:six-sigma@163.com(6SQ代收)或信函提交论文。征集论文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后,论坛组委会将于6月15日前发出论文录取通知,并告知修改意见和论文编辑格式。论文原稿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文稿。

需了解有关第五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详细情况,请浏览中国质量网(www.xiexiebang.com)“质量学术论坛”专栏或与卓越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学术研究部联系。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日

第四篇:中国(广东)房地产金融创新论坛暨房地产国际融资峰会

中国(广东)房地产金融创新论坛

暨房地产国际融资峰会

主办单位: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省政府城乡住房建设厅 广东省地产商会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时间:2009年12月18日(星期五)

地点: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白云大道南1039―1045号)

巨商云集 精英荟萃 群贤聚首 巅峰论道 2009年中国(广东)房地产金融创新盛会拉开帷幕

中国(广东)房地产金融创新论坛

由广东省地产商会(www.xiexiebang.com)、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广东)房地产金融创新论坛暨国际融资峰会年会,将于2009年12月18日在广州召开(地点:广州市白云大道南1039―1045号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会期一天,会议议题主要探讨国际金融后危机背景下,广东省政府提出的“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工作”等房地产金融创新课题。

此次峰会,是一次举政府、地产、金融三方强势之力,规格很高,规模庞大,集我省相关政府部门、国内外著名的金融机构专家和各大房地产企业家的高端峰会。三方人杰将分别就当前国内金融背景下的房地产金融创新和融资等问题作专题演讲,并与房地产企业、银行家、金融理论专家等同台展开六方对话。同时,峰会还邀请广东省政府主管金融工作的宋海副省长作重要演讲;邀请中国银监会、广东省银监局、广东省金融服务办公室、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国土厅以及广东各大银行行长等相关部门领导亲临指导、对话。

这是广东地产界、金融界的高峰盛会。广东省地产商会各大地产商,包括富力地产、雅居乐地产、碧桂园地产、星河湾地产等及全国部分著名的地产企业的领军人物都将亲临,巨商云集,精英荟萃,巅峰论道。(会议议程请见《2009年中国(广东)房地产金融创新论坛暨国际融资峰会》方案)现诚邀高峰论坛赞助合作企业,具体赞助合作方案如下: 钻石协办 RMB50万元

二、白金协办,回报如下: 现场回报:

1、安排赞助企业作为嘉宾参加六方对话;

2、优先为赞助企业介绍认识目标客户负责人;

3、赞助企业2人免费参加半年内由商会主办的重大活动;

4、获得4个免费参会名额(包括会务费、餐费,可赠送给客户或合作伙伴)。

宣传回报:

1、赞助企业“协办”的身份、企业名称和LOGO将完整出现在本次会议现场背景板以及所有涉及到本次论坛的对外宣传资料上;

2、获准在论坛现场放置2个易拉宝,由赞助企业自行制作,组委会统一摆放;

3、赞助企业获准在广东省地产商会网站广告(5个界面)宣传半年;

4、赞助企业获得在本届论坛会刊上刊登2个整版广告;

5、赞助企业获得《地产界》杂志2P彩色广告及1P软文;

6、赞助企业负责人获得《地产界》杂志人物专访一期;

7、获准在论坛资料袋里夹带企业宣传资料400份。

三、普通协办,回报如下: 现场回报:

1、为赞助企业介绍认识目标客户负责人;

2、赞助企业2人免费参加半年内由商会主办的重大活动;

3、获得3个免费参会名额(包括会务费、餐费,可赠送给客户或合作伙伴)。

宣传回报:

第五篇:第五届“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创新论文大赛”颁奖盛典暨品牌经济高峰论坛

[键入文字] 辉县诚信建材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届“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创新论文大赛”颁奖盛典暨

品牌经济高峰论坛

来源:辉县诚信建材收集整理

作者:编辑

日期:2016-3-8 群英荟萃,共襄行业盛典

高峰论坛结束后,于当日下午6时举行了盛大的第五届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创新论文大赛颁奖典礼。本次典礼得到了各界领导高度重视,行业领导住建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原会长姚兵先生、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先生、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合和建筑五金董事长谢耀洪、合和建筑五金副董事长潘永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原山东省住建厅厅长张俊乾、建筑门窗配套件委员会主任刘旭琼、上海市建筑五金门窗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钱经纬、北京市建筑五金门窗幕墙行业协会秘书长邓贵智、浙江省建筑金属制品管理协会秘书长杨燕萍、山东省建设机械协会秘书长李晓南、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李洁兰主任、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建筑密封材料分会秘书长朱德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处谭晓宁副处长、牛广召主任,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蔡安江教授、合和建筑五金总裁唐业强、合和建筑五金副总裁谢晓东先生等领导均出席了本次典礼。颁奖典礼现场全国建筑设计、检测、地方协会、房地产、门窗幕墙企业、配件生产企业等行业相关单位代表参加了本届盛事,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科技创新论文大赛通过设立科技创新优秀论文奖以及科技创新荣誉奖,表彰在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创新理论上作出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此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激活行业的创新潜力,推进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涵盖多个领域和企业,在各家品牌企业的支持下,至今已历五届,并成功为行业推送出百余篇优秀科技创新成果。

姚兵先生致辞中提到历年参加“科技创新论文大赛”,他个人领悟的“三大感想”,分别是感恩、感动、感谢!与在场嘉宾分享了,他对创新与论文之间的理解:“论文是创新,论文是力量”,科技创新论文能形成有创新的产品,能带动企业的发展,期待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

谢晓东首先感恩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及各地方协会、各位领导、嘉宾莅临。他表示科技创新沦为为经济新常态下的行业发展、企业寻求出路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思路支撑。论文大赛是他个人非常倾心的大赛,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根本,科技创新论文是高度集中的创新核心,能与来宾欢聚一堂共同见证本次科技创新论文大赛颁奖典礼,他感到无比荣幸!辉县诚信建材

http://www.xiexiebang.com

[键入文字] 辉县诚信建材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 刘哲 先生宣布第五届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创新论文大赛获奖名单

颁奖盛典绽放 众奖项花落各家

在万众瞩目与期待之中,第五届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创新论文大赛颁奖盛典进入了高潮各奖项一一浮出水面。此次大赛经过公平公正筛选,最终有22篇优秀论文“突出重围”“斩获”一等奖、二等奖、入围奖三个级别奖项。其中由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黄锋先生撰写的《浅谈风压对窗的影响》荣获二等奖。

一等奖获奖名单:

高气密性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胶水蒸气透过量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济南华亚密封胶有限公司 武庆民 钟志红

不同硫化体系对三元乙丙密封胶条性能的影响

作者: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 赵本军(2016-010201)庄澎(2016-010202)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副会长、上海市建筑五金门窗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建筑门窗配套件委员会副主任钱经纬先生、广东合和建筑五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潘永祥先生为二等奖获奖人员颁奖

二等奖获奖名单:

浅谈风压对窗的影响

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黄锋

浅析被动式建筑用节能中空玻璃寿命

济南华亚密封胶有限公司 武庆民 钟志红

密封胶条在门窗系统中的有限元仿真应用

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 赵本军

辉县诚信建材

http://www.xiexiebang.com

[键入文字] 辉县诚信建材

http://www.xiexiebang.com 北京市建筑五金门窗幕墙行业协会秘书长、建筑门窗配套件委员会副主任邓贵智先生、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总裁唐业强先生 上台为入围奖获奖者代表颁奖

入围奖获奖名单:

某广场消防排烟窗荷载计算回顾

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朴永日

浅谈建筑五金模块化设计

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凌同越

我国门窗走入的误区

北京天易门窗幕墙股份有限公司 齐学京

石材环氧干挂胶的应用及常见问题探析

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桑广艺 刘明 何永富

杭州之江新材料有限公司 夏佳斌

等压雨幕原理在铝合金窗的应用

泰诺风保泰 李远

门用静音五金系统设计初探

广东名门锁业有限公司 林少波

新型节能平移门窗五金系统的结构分析

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李俊材

异型尼龙隔热条的设计心得

辉县诚信建材

http://www.xiexiebang.com

[键入文字] 辉县诚信建材

http://www.xiexiebang.com

深圳市联和强实业有限公司 陈爱新 陈前

铝合金隔热技术在幕墙中的应用

泰诺风保泰苏州隔热材料有限公司 周秀红

浅析铝合金外平开窗在工程运用中的安全隐患

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 于志龙

合和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签约仪式

本次颁奖典礼重要环节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签约仪式。出席本次签约仪式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处谭晓宁副处长,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总裁唐业强先生,建筑门窗配套件委员会主任刘旭琼女士作为这次合作的见证。

颁奖典礼完毕后,当地政府领导、协会领导、各经销商、代理商以及行业同仁共聚一堂,参加晚宴,共赏文艺演出,畅谈合作情意。

合和企业领导在最后的总结上称,这场盛典,会让我们的行业在新的一年里,更加美好、更加灿烂,在新的一年,合和建筑五金,也将以全新的、积极的姿态,推进企业和谐和行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升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

祝愿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创新论文大赛越办越好!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贡献一份力量!也相信合和在新的一年将拥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辉县诚信建材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第五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暨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创新盛典[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五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暨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创新盛典[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