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5 07:0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趋势》。

第一篇: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趋势

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异常迅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错综复杂矛盾的出现,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随着人们法制意识逐步增强,整个社会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对法律知识的需求量都在不断提升。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今日说法》、《庭审纪实》、《法治进行时》等一批优秀的法制节目以及与法制有关的新闻报道。

而在以往对于法制新闻和法制节目的研究领域,一直强调一个概念,那就是“法制”。本文将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何谓“法治”新闻?何谓电视“法治”节目?本文将围绕这两点进行展开。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法治节目如沐春风?我国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他们在成功的同时又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本文试图说明和阐释的。本文用了一定的篇幅来分析我国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举了若干法治节目的发展案例,意在总结他们或成功或失败的节目经验,以此得出我国法治节目的特点以及法治节目陷入瓶颈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电视法制节目 人文化 未来发展

1985年,上海电视台创办我国第一个电视法制栏目《法律与道德》,电视法制节目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节目形态。虽然这类节目在我国仅仅发展了二十余年,但是伴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增强,整个社会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度和对法律知识的需求量都在提高,一批优秀的电视法制节目如:《今日说法》、《法治进行时》、《经济与法》等应运而生,他们成长在我国迈向法治社会的道路上,也见证着中国社会法治体制的健全与发展。

而在以往对于法制新闻和法制节目的研究领域,一直强调一个概念,那就是“法制”。本文将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何谓“法治”新闻?何谓电视“法治”节目?本文将围绕这两点进行展开。

一、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起源与发展

在我国目前所能查阅到的资料和参考文献中还没有“中国电视法治节目”一词,多数学术研究者提到这一概念时用到的文字都是“中国电视法制节目”。但我个人认为,“电视法治节目”要比“电视法制节目”更加贴切。本文将对提出的这个全新的概念进行详细的阐释。

(一)关于“法治新闻”的含义

我国电视法治节目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它的兴起是首先表现在新闻领域,因此想要区别这两个概念首先就是要弄明白何谓“法治新闻”和“法制新闻”。正如想要完全了解某人是怎么样的人,就必须把他放入其所处的地理、历史和家庭环境中,综合考察后,才能对这个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新闻性是“法治新闻”的根本属性

“法治新闻”是两个词的组合:“法治”和“新闻”。它的重点是新闻,也就是说法治新闻应该是众多新闻类型中的一种,它不是法规、法条,更不是法律文件,而是一个具有新闻价值,即具备新闻五要素(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时新性、趣味性)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应该以实现播出为前提,以追求真实为目的。总之,“法治新闻”决不能脱离新闻本身而单独存在。

然而,“法治新闻”又不同与其它门类的新闻,因为前面的修订语限制了其是“法治”新闻。除了拥有新闻的几大特性外,它还应该反映我国的法制建设,两者兼具,才是法治新闻。

3、“法治新闻”的含义

实际上,政法新闻应该是双方面的,它既可以报道高高在上的法律制度的制定者,又可以报道普普通通的一名法律制度的执行者,并且在我国独特的国情下,“法治新闻”应该反映我国的民主进程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因此,显而易见用“法治”这个词来定义“法治新闻”更加合适。

(二)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起源与发展

1、我国早期的法制传播

我国最早的法律传播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唐朝。据史料记载,唐朝有一种报纸名叫“邸报”,这是最早通过新闻媒介来传播皇旨律令的一种方式。皇帝的“制”、“诏”统一颁布的律、令等都是“邸报”登载的主要内容,目的就是将法律通过“邸报”使得臣民共见。这一时期的新闻媒介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阶级而存在的。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瓦解时期,法律方面的新闻报道也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当时的《上海新报》,不仅摘登皇帝新颁布的旨令、法律等,还专门开设《会审案件》的专栏来登载司法审判活动报道,这是中国新闻历史上最早设立的法律专栏。

2、我国电视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1)初步发展的电视法治节目 1)《法律与道德》首开法治节目先河 1985年上海开播的《法律与道德》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法治栏目。在《法律与道德》节目的开头,曾经有这样一支歌:“法在生活中,生活中有法,学法,懂法,护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这支歌在今天看来,虽然略带有劝导的意味,但是它准确地概括了法治节目的使命。2)中央电视台一系列法治节目相继推出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电视台的龙头老大,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法治节目。《观察与思考》、《规矩与方圆》、《社会瞭望》、《社会经纬》以及综合社交栏目《与你同行》相继与观众见面。同时各地方台的法制节目也在不断增加,随着电视饱有量的提高,大批优秀的法治节目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2)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电视法治节目 1)法治节目出现新类型——庭审直播

1994年4月1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故意杀人案,南京台对此案进行了全程转播。自此,南京台的《法庭传真》栏目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一种新类型—庭审节目的产生。2)蓬勃发展的电视法治节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开办的法治节目的电视台到达150多家。再加上《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大量涉及法制题材的栏目出现,“法制”成了新闻栏目的主题,并且这时期的电视法制节目,不但数量上有大幅度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有很大改观。例如央视在1996年推出的《社会经纬》栏目,节目每周一期,设置了《举案说法》、《经纬专递》、《法在身边》、《是非公断》等多个板块,法治节目的可观性大为增加。(3)我国电视法治节目的繁荣

1998年12月27日和1999年1月2日,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和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法治进行时》和《今日说法》两档法制节目。《法治进行时》通过对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迅速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栏目。(本文将在第二章着重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这两档栏目的迅速窜红,标志着我国的电视法制节目走向了繁荣。

二、中国电视法治节目定为探索

——以BTV《法治进行时》为例

本章将以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自身发展过程为依托,通过对其成功原因的分析总结出一类成功的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特点。就像人们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法治节目蓬勃发展的21世纪初,有相当一批成熟的法治节目都是因为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得以成功的。下面仅以BTV《法治进行时》为例。

《法治进行时》从开始创办就将定位放在了民生新闻上。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主任(原《法治进行时》栏目制片人)徐滔曾经说过:“绝不能把民生新闻看作一种技巧,民生新闻应该是一种姿态,一种放下媒体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和老百姓心贴心的姿态。”

《法治进行时》具备了最好也是天然的一个突破口,那就是作为地方电视媒体的优势本地化。换句话说,由于节目在北京地区播出,所以栏目将“民生新闻”理念做足做透,不仅单纯在内容上本土化,更重要的是语境上的本地化,使人们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法治进行时》在栏目定位上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立体的内容架构

内容是衡量电视节目好坏的重要依据。在2007年以前,《法治进行时》每天的节目基本上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信息,它表示的是动态性法治消息,这部分满足了观众对于日播类栏目的“时效性”诉求。第二部分是专题,每天一个专题,每天一个形式,每天一种风格。周一是以京城大案要案的侦破纪实为特色的“现场目击”。周二是以解决身边的法律为特色的“法治热线”。周三是以与犯罪分子面对面访谈为特色叫“现场交锋”。这是全国第一个固定播出的针对犯罪分子的访谈节目。周四是以庭审为依托讲述诉讼故事为特色的“法治纪事。周五是以情景再现的方式重演骗局提高人们防范意识为特色的“现场提示”。周六是以征询犯罪线索、通缉犯罪嫌疑人为特色的“法网追踪”。周日是以播报城市警情为特色的“治安播报”。该节目是全国第一个警情分析类节目。

这七个专题的设立,保证了整体栏目涵盖内容的全面性,也保证了每天节目的新颖性,和观众形成了“约会”意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源的再利用。例如一条消息,栏目可以从消息本身报道,也可以揭示犯罪人心路历程,还可以利用其它的案犯没有落网做一期通缉,对于同样一个新闻素材,由于7天完全不同的“主题策划”,使栏目记者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对一条法制新闻,一个法律事件进行加工,这不但保证了整个栏目内容素材的多样性,也同样节约了成本。

(二)跨行的资源重组

“法治进行时”之所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新闻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拍摄案件进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立了与整个北京公安系统的组织联动,这使“法治进行时”获得了大量的独家素材。

在今天的媒体竞争中,时效的重要性尤为重要,但时效恰恰不是《法治进行时》的优势,《法治进行时》属于科教中心的节目,不具备新闻栏目的播出条件。法制新闻特别是公安新闻往往呈现这样一个特点:几乎所有案件的结果,媒体都可以报道,而几乎所有案件的侦破过程,都是媒体的禁区。因为这里涉及很多机密和政治影响。但“法治进行时”却获准可以全程追踪报道案件的侦破。这是因为,《法治进行时》和北京警方在多年合作中建立了一种信任和默契,“法治进行时”在重大新闻发生时没有违背诚意。下面举例说明。

2003年5月15日,北京市朝阳区发生了乐园洗浴中心内七人被杀的特大案件。《法治》领导团队从案发的第二天就派出了一组记者全程跟踪,历时28天后,案件告破,但考虑到案件的影响,北京警方一直不同意播出。后来有的媒体在网上披露案件情况。面对自己的独家被抢,《法治进行时》仍然遵守承诺绝不让素材外泄。虽然失去了独家的报道优势,但这是为了求得长期合作的必要损失。

还有一个案例。2004年4月18日上午9点多,一辆橘黄色的东风牌大货车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疯狂地逆向行驶,22辆汽车因躲闪不及被大货车撞坏,警方在鸣枪示警无效的情况下,果断地将大货车司机击毙。案件发生后,许多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法治进行时》的报道虽然较其他新闻单位晚,但是栏目的报道不仅详细介绍了事件的发生过程,更重要的是,只有《法治进行时》在报道中从法律的角度解释了当时警方是在鸣枪示警无效的情况下将大货车司机击毙的。从而解开了公众心中的疑惑。

这两个案例说明,所谓《法治进行时》的独家并非是案件本身的独家,而是通过多年形成的“跑口”优势从而获得独家的画面和独家的观点。观众对《法治进行时》有种本能的依赖,那就是每逢大事必看《法治进行时》,因为在这里总有最权威、最独特的新闻报道,《法治进行时》能够做到在大事面前不失语,甚至总会有震人心魄的现场画面呈现给大家。

(三)轰动的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带来的轰动效应首先依赖栏目本身具有的知名度。这一特点仅限于已经成功的电视节目。所谓特别策划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这往往考验的是一个栏目的领导团队是否具有捕捉敏感新闻的能力,以及策划新闻的能力。《法治进行时》在发展的十年来每隔几年就会制造一次轰动效应,这使得栏目刚进入平缓期关注度便被提了上来。

例如:2000年的《绑架幼童勒索案侦破纪实》,2001年的《西站劫持人质》、《9万公斤特大毒品案侦破纪实》,2002年的《朝阳7.11枪案》,2004年的《吴若甫被绑架案侦破纪实》等,都属于带有突发及轰动效应的节目策划。这几个关节点上的异军突起,使得《法治进行时》一度成为了北京地区所有频道、所有节目排行的第一名,其中最高单期节目收视率达15.9%,最高单期占有率超过60%。

(四)核心的明星人物

《法治进行时》主持人徐滔常年活跃在案件侦破现场,作为一个节目的灵魂,徐滔总能站在新闻发生的第一线,利用主持人的出镜报道,既深入其中又置身事外的对事件加以独特客观的分析。而同样作为一个栏目的管理者,她将自身产生的“名人效应”运用到栏目的管理中,以其个人魅力带动整个栏目全体工作人员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热爱。“我在现场”是《法治进行时》一直强调的主题,让观众从“如临其境”变为“亲临其境”是《法治进行时》每一个采编记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很多时候,节目通过一种追赶时不由自主的镜头晃动,或者对事件进行的大段同期声的记录,把现场感极强的信息传递给观众,让观众显而易见地感受到拍摄者就在现场。

总结《法治进行时》栏目成功的五个特点不难看出,这不仅仅是一个栏目成功必备的要素,同样其他成功的电视法治节目也具备相似的特点。例如央视的《社会经纬》栏目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给栏目分设不同的板块。而像《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栏目则越来越强调节目主持人化。主播作为直接和观众交流的核心人物被直接派入新闻事件当中当起了调查者,打破了新闻与评论的界限,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最小化。

三、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发展瓶颈

我国的电视法治节目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打断了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也使我国的电视法治节目停滞不前。而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改革开放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化和商业化也席卷了整个传媒业,特别是“眼球经济”的理念在法治节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也曾经精辟地指出:法治节目的话题主要是:“警察和安全、司法、腐败和恐怖主义,以及个人犯罪,而且包括对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的报道:腐败、毒品、街头犯罪、恐怖主义及经济犯罪。”法治节目向来是追求轰动效应的传媒最钟爱的东西,血和性,惨剧和罪行总能畅销,为抓住公众,势必要让这些噱头登上头版头条,占据电视节目的开场。

法治节目的历史发展表明,独特的报道领域和报道题材能够增强节目的实用性、服务性以及故事性和娱乐性,但也极易让节目走入低俗化误区,背离法治节目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宗旨,出现诸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传媒的商业化,很多法制节目过度地追求刺激。

1、电视法治节目的报道价值

2006年6月6日至7日,辽宁电视台《法制时空》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恶魔》的节目,介绍一罪犯在半个月内与两名女子发生性关系后将其捂死、碎尸并吃了她们的肉。在节目上,记者一再追问吃人肉的感觉,还打出“案情再现”的字样,出现模仿罪犯作案、吃人肉、煮人肉的情景。

其实,《法制时空》只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对全国部分法治节目的内容收看和分析可以看出,过度渲染凶杀、暴力、色情、恐怖等情节和场景,成为当前法制节目的通病。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现在有很多法治新闻制作者开始追求新闻的新奇性,来争取受众,占领市场。但我个人认为新奇不应该等于猎奇。新奇是人们司空见惯中的与众不同,是法制新闻趣味性的体现;而猎奇是故意的“哗众取宠”,是过于关注新奇而忽视法治新闻的法律与道德价值。这样往往会导致一些真正有法律意义的新闻被人们忽视,公众的眼光和法治新闻从业者的工作热情都集中在报道大腕们的侵权事件或者耸人听闻的暴力事件等等。

法治新闻之所以区别娱乐和八卦新闻的根本就在于法治新闻应该有法律的庄严和新闻的客观公正,并应该肩负着树立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的任务,它必须是严肃的。面对一个色情或者暴力事件,法治新闻从业者可以凭借某些震撼人心的监控探头或者抓捕录像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但不能以获得这些血腥黄色镜头为目的,且节目中不应该对观众就一些细节进行诱导。

2、电视法治节目的专业性

《经济与法》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专业化的经济法制栏目,2003年创办,由原《商务电视》栏目改版而来,栏目的编导和记者大都是《商务电视》的原班人马,从商务电视开始转做法治节目。

《中国名牌电视栏目〈经济与法〉案例分析》一书对《经济与法》栏目面临的典型困难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书的作者认为法律电视化过程中电视创作者对法律的懵懂是阻碍法律电视化的最大障碍。其实,这是目前我国法治节目面临的普遍问题:法制节目创作者不懂法律。节目创作人员法学知识不足、法律素养欠缺,直接体现在节目内容缺乏专业性,法制节目竟然频频出现法律错误。

在电视圈流传着一个很典型的错误案例。一名电视台编导在稿子里曾经这样写道:“原告与被告在法庭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法院认为张某盗窃建筑材料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院认为犯罪嫌疑人张某犯有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稿子中有两处非常明显的错误:第一张某涉嫌犯有盗窃罪,这是典型的刑事案件,而刑事诉讼中应该是由检察机关充当公诉方,由公诉方想法院提起公诉,怎么可能出现“原告”与“被告”这两个在民事诉讼中才会出现的词呢?另外,进入法院的审理程序后,触犯《刑法》的的犯罪嫌疑人应该被称为被告人,这两个概念是法治新闻工作者必须要知道的最基础的法律知识。这个案例充分的反映出现在我国的一些法治新闻从业者素质低下,法学知识缺乏,这样的记者很难铸造法治节目的理性品格,也就无从谈起向受众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等等。

而纵观西方的法治节目,不管是制作者还是主持人,都有着极好的法学素养甚至从业经历,比如美国法制频道Court TV的节目主持人多是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侦探和法官,其中《蛛丝马迹》栏目的主持人是著名华裔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博士,《总结陈词》的主持人南希·格蕾斯具有丰富的法律经验和从业背景。

3、电视法治节目的节目样态

目前,我国的电视法治节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样态:

(1)举案说法类——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为代表。通过演播室内播放短片来再现案件故事,演播室内专家则根据案件进行法理解释,节目侧重通过对案件的揭示达到普及法律知识,澄清模糊认识。

(2)庭审节目——以上海电视台《庭审纪实》为代表。这类节目通过现场直播个案审判过程,直观地表达法律程序。

(3)调查性节目——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经济半小时》等相关节目为代表,这类节目在对案件的深度报道和表明媒体的倾向性上具有很大优势。(4)现场法制新闻节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法治在线》。这类节目重在对新闻的快速反应,非常态的表达和独特的编排方式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5)纪实性公安题材类——以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和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为代表。

(6)专题性节目——以长沙电视台《方圆之间》为代表(7)益智互动类——如重庆电视台的《拍案说法》。

尽管国内许多法治节目形态上各有所长,但这些法治节目存在同质化的特点,节目形态相对固定,缺乏新颖性。目前最普及的法制节目当属纪实性公安题材类、举案说法类和庭审纪实类。在一家电视台做得好时,其它电视台也纷纷上马此类节目,节目的题材与形式都大同小异,表现手段单一。另外,一些法治类节目追求案件过程的紧张、刺激,甚至过分渲染案件的细节和后果,有取悦观众的倾向。

(二)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发展方向

上文详细阐述了我国目前法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以Court TV为例分析了美国法制频道的节目构成与栏目特点,其实Court TV也并不是从创立之初就摸索出了现在的这条成功之路的。它在创建初期的定位是服务公众,所采取的节目路线基本上是播送法庭审讯情况,由法律专家及具有法律背景的记者担任节目主持及评论员来增加节目的可视性。这种过于单一的节目策略使得Court TV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陷入重重困境中,由此它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力求在保持专业频道定位的同时做到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彩,吸引更广的收视群。

Court TV的具体策略是加强节目的娱乐性,它开始拍摄原创电影、电视剧,制作了《好莱坞热线》(Hollywood Heat)等专注娱乐圈花边新闻的法制新闻节目,以及同法律案件有关的谈话节目、真人秀,也引入了辛迪加的法庭及警探影视剧、新闻及相关法制节目,比如福克斯电视网的真人秀《警察故事》。

总结Court TV的发展方向不难看出,目前中国的电视法治节目也是停留在Court TV创作的最原始阶段,Court TV所走的路就是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发展方向,因此我总结我国的电视法治节目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1、构建法治频道

目前应该将我国各个电视台点状分布的单一法治节目向链条状的法治节目群转化,最终建立成独立的法治频道。这一点目前在中央电视台已经实现,中央十二套已经在几年前成为了独立的法治频道,为此推出了一系列的法治节目,例如:《中国法制报道》、《道德观察》、《大家看法》等。

2、频道节目类型多样化

仅仅构建法治频道是远远不够的,冗长枯燥的电视节目往往更容易流失观众,因此应该借鉴美国Court TV的节目形态,除了法治新闻和专题外,应该增加警探剧、真人秀、观众互动等节目样式,增强娱乐性。

3、节目专业化

节目专业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法治节目从业人员应该专业化。Court TV的节目主持几乎都是法律界的专业人士,涉及法医、侦探、心理学等等各方面。第二,我国的电视法治节目应该改变杂糅似的节目样态。我国很多的法治节目被人批评为虚假、暴力和低俗化,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通常在严肃的法治新闻类节目中增加情景再现,或者一味的追求血腥和暴力,这往往会让人对节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和厌恶。应该是让不同的节目样态实现不同的播出效果,情景再现就做成纯粹的警探剧,而新闻就是不能掺假和过度的追求“眼球经济”。

4、扭转受众观念

这三点发展方向是借鉴了美国法制频道的发展道路总结出来的。中国目前很多的法治节目都已经开始向娱乐和观众互动的方向发展,例如《今日说法》推出的十一特别节目《周末断案》,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推出的子栏目《现场说法》等,但是我国的法治节目和国外的法治节目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异,这首先是因为体制的不同,国外相对自由的舆论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法制频道节目类型多样化。

除此之外,民众对于法治节目的诉求在国内外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中国有着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中国人的心里,有了纠纷或者问题不是第一想到上法庭起诉,而是要找记者,很多人认为,依靠传媒的力量可以改变事态的进展,这一方面说明传媒在大众心中的地位的提升,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依然缺乏,因此我国法治节目或者法治频道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改变受众的心态和观念,如果若干时间之后,我国的观众在有了问题和纠纷时能够忘记寻找媒体,而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这恐怕应该算是法治节目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胡智锋,尹力.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20 2 法制新闻写作纵横谈[M].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14 3 法制报刊采编实务[M.]法律出版社,1998.7 4 法制新闻学[M].法律出版社,2001.16 5 李盗.法制新闻报道概说[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6 方可.法制新闻概述[M.]法律出版社,1992.1 7 胡智锋,尹力.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发[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5-6 8 胡智锋,尹力.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发[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14-15 9 游洁,郑蔚.电视法制节目新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 10 广播电视宣传管理文件汇编(内部资料)[Z]。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宣传管理处,163 11 李洪涛.法制电视节目:收视红火自有因[J].未来传播,2005春节特刊

杨晨

10编导19班

第二篇:如何办好电视法制节目

如何办好电视法制节目——以《今日说法》为例

摘要:从创办之初,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就承担着极其重要和多样的社会功能,在法制建设进程中一直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教化普通百姓的责任和使命。目前我国电视法制节目超过200多个,正以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社会。而在电视娱乐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法制节目该如何发展?又如何强化法制节目自身的特性?

关键字:法制类节目 《今日说法》举案说法

一、法制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的发展

1985年,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法制节目《法律与道德》开播,至今电视法制节目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创办为标志,中国电视法制类节目从1985年至今经历了开创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目前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的电视法制频道共有9套,全国电视法制栏目超过200个,其中出现了很多有影响的日播法制栏目和专门的法制频道。

然而从创办之初,我国的法制节目就承担着极其重要和多样的社会功能,在法制建设进程中一直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教化普通百姓的责任和使命。但是电视的本质是娱乐,娱乐性是电视这种大众媒体的传播特点。②电视法制节目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节目类型,它本身受制于法律的严谨、缜密,受制于法院判决的无尚权威,受制于转型期法律不完备条件下的“道德”、“法律”间的冲突。这些特殊的因素又导致了电视法制节目的传播困境。

电视法治节目重任在肩,却有些不堪重负。近年来,电视法治节目普遍遭遇困境,节目收视率下滑。全国200个电视法治栏目,9个专业法治频道,除几个有品牌影响力的法治栏目如:央视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经济与法》,北京台的《法治进行时》,重庆台的《拍案说法》等之外,其它法治节目大都处于惨淡经营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法治节目难以为继,不得不改弦更张甚至停办。2007年,全国唯一一个开办20年不间断的法治栏目,山东台的《道德与法治》改名为《天下故事》,脱离法治节目的定位。全国第一个开办的法治频道,长沙政法频道也因为面临节目生产的压力,准备从单纯的法治频道转为包含娱乐、文体等内容的综合频道。④

二、《今日说法》的成功

(一)《今日说法》介绍及节目定位

《今日说法》是1999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个全新的法制栏目,每天中午12:40在央视一套节目播出,每期15分钟。周一至周五13:45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重播。2010年10月8日开始,《今日说法》播出时间延长到30分钟。《今日说法》采取以案说法、大众参与、专家评说的节目样式。栏目的功能定位是: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推动立法,为百姓办实事。①

在选题上注重适度性,贴近百姓生活。涉案内容包括: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知识产权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青少年犯罪、诈骗盗窃等,涉及民事、刑事、行政多个方面,但是又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无法绕开的话题。开播初期较多的涉及刑事案件,近年来较多的涉及民事和行政案件。

《今日说法》的风格具有独创性,它以“点滴记录中国法制进程”为宗旨,将复杂的案件和法律问题解释得通俗与精确,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媒体

责任感和影响力,365天,每天为老百姓讲一个案例,解释一个法律小常识,在普及法律、监督执法、推进立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平民化的视角使节目弥漫着人文的关怀。

(二)《今日说法》的叙事模式

《今日说法》采用的叙事方式是“以案说法”,选择一个新近发生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通过记者深入采访调查,用镜头来还原案例事实,每期邀请一个法律界人士作为嘉宾,与主持人互动访谈,解读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评述,帮助观众理解。

而在记者调查的叙事阶段,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故事化模式,设置悬念,节目一开始就把关键性问题提出来,制造悬念,使得观众被吸引,急欲知道结果而一直看下去。如在今年的“药家鑫案件”中,节目一开头就向观众抛出一串问题,“开车撞人,司机不但不救,反而杀人灭口?没有考虑到后果,就拿刀捅了她?连个三岁小孩都不如?有人说他是官二代,有人说他是富二代,记者调查杀人者到底是怎样的人?节目随后向急于知道内情的观众娓娓道来。

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描述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通过细节和插叙来进行案件原因、背景介绍来进行人物塑造。

而每期节目后面的评论也是其亮点,评述不是采用很严肃和生僻的法律名词进行解读,而是通过嘉宾通俗的解释,来告诉观众其中蕴含的法律知识。评论不仅限于每期节目的案例,而是升华其意义,推广其教育价值,引起观众更多的思索与情感升华。

(三)《今日说法》的成功之处

由于法律知识较为专业,案件的权威来自法院的审判,不管是电视媒体还是纸媒体对案件的立场都来自于法院的审判,对法制事件的报道应注意立场,不能干预司法独立。因此,法制节目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传播上,譬如一宗案例剖析,一段法律名词解释。媒体更深层的责任是培养公众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意识,在日常行为和办事中处处有法律意识,懂法、用法。

“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换句话说,一个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③作为一个好的电视节目,《今日说法》没有直接向观众传达法律知识,而是发挥电视的本质作用,鼓励人们热爱电视节目,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形成法律意识。

《今日说法》外在表现是一个个故事,推动故事发展的是人物。通过对故事来龙去脉的介绍,有意识的运用行为、心理、情感等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用人物的命运来打动观众,体现人文关怀。

三、电视法制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法制含量较低

法制节目不但要有新闻节目、综艺节目等节目共有的要素和特征,还必须具有其他节目所没有的鲜明的“法治”特色。法制节目应该关注与法律制度相关的事物和信息,尽管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但它关注的是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法律现象和法制问题。

法制题材与其他的社会新闻相比,具有一定的题材优势,突出表现在它所报道的内容大多是生活的非常态,能较好地带动受众的知晓欲。“理论上,法制节目可以涉及的角度很广泛,但实际上,大多数节目最常选择的是刑事犯罪、民事

纠纷(特别是婚姻、继承)等情节性、可视性较强的案例,而对于行政法、国际法及民法中合同法、公司法、商法等领域却表现出一种令人遗憾的选择性忽视,给予的关注不多。”⑤

再者,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大多都不是法学出身,自身的法律知识有限,对一些法律条文和案件理解也不够透彻,不能很好的在节目中融合法律知识,做到普法的节目宗旨。另外,电视的本质娱乐,而法律的特点是严谨权威,带有较强的知识性,要将二者巧妙的结合,又不至于枯燥无味,实属不易。

我国法制节目的普遍做法是,将案例故事化,对案例进行故事化包装,以故事元素来吸引观众,用专家点评来进行法律知识点评。但是,这样的节目模式只是法律“擦边球”而已,法制含量过低,很多的民生新闻节目也有涉及法治,法制节目不足以承担起其应有的功能。

(二)法制节目内容和形式同质化

以央视两档知名栏目《今日说法》和《经济与法》为例,就能看出法制节目的同质化。《今日说法》与《经济与法》两个栏目的节目选题重叠率达到了76%,涉及的领域大致是婚姻纠纷、情感纠葛、赡养与继承、产品和服务质量纠纷、医患纠纷、侵犯名誉权、交通事故、政府机关行政不作为等。

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三农”日益重视,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以保障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但就电视法制节目来说,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是普法教育更为重要的地区,但现阶段大部分节目的农村选题与庞大的农村收视人口及其普法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法制节目类型分为法制资讯节目、法制专题节目、法制谈话节目、法制庭审节目、法制娱乐节目五种,但每种节目类型里真正做得好的寥寥无几。”⑥一旦出来某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其他台就争相模仿。

四、怎样办好电视法制节目

(一)找准节目定位

电视法制节目应该找准节目定位,明确电视的根本特性是“娱乐”,纵然面对的是法制类选题,有其特殊性,也不能让其普法功能掩饰掉电视特性,娱乐本质,电视节目如果承载了过多的教育功能,在电视节目中让观众心生疑惑,就意味低收视率,不利于电视节目的发展。但是,也不能让“过度娱乐化”破坏了普法功能。

作为具有教育功能的法制节目,在节目定位上,可以参照美国儿童教育节目《芝麻街》的节目定位和运行模式,《芝麻街》没有直接鼓励孩子热爱或任何和学校有关的内容,它鼓励孩子热爱的是电视。观众热爱电视,节目才能生存下去,节目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承载的功能就能潜移默化的渗透给观众,从而达到其目的。法制节目也是如此。

(二)重视节目策划,讲好故事

法制节目的叙述载体就是案例,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里本身就存在叙述所需要的基本元素,而法制节目的创作者是需要有好的手段和方法,运用电视特有的表现形式,将故事讲述出来。

业内人士都知道电视媒体法制类节目不好做,做出来的节目很难吸引观众。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法制类节目过于严肃、拘谨,增强法制类节目的故事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法制类节目的制作中,凸显节目的故事性,变以往的“用事件讲道理”为“用故事讲道理”,尽可能地用“小故事”反映“新时代”,“小人物”体现“大背景”,“小事件”映衬“大法理”。

(三)发挥电视节目的画面优势

“电视之所以是电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名字叫电视的原因。”⑦

电视不同于其他的媒体,诸如广播、报纸,电视能够充分利用声画等要素,包括图像、声音、音乐、文字、图表、特技等,多视角讲故事。通过电视节目的动态演示,加上电视画面的颜色和切换速度等都能反应感情和情绪。这样人物形象更鲜明,内容更丰富,故事也更生动。

注释:①《今日说法》百度百科

②《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③《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④“找准问题 突出重围—办好电视法治节目的思考”朱鸿栋 邓勇

⑤《电视法制节目—语言传播策略》

丁龙江 中国电影出版社

⑥《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发》

胡智锋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⑦《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法制类电视访谈节目理性的呼唤策划书

法治类高端访谈节目策划书

理性的呼唤

目录:

一、背景分析

二、栏目宗旨

三、栏目定位

四、栏目要求

五、栏目形态

六、栏目设置及相应的选题

七、栏目播出

八、栏目风格

九、栏目包装

十、栏目可行性预测

十二、经费预算

十一、人员安排

法治类高端访谈节目策划书-----理性的呼唤

一、背景分析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向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过渡所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自党的十五大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启动了从人治到法治的伟大变革后,法律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作用也越来越大,法治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然而,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数千年人治传统和封建礼教的深远影响,中国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水平还普遍不高,要彻底扭转顽固的传统的人治观念,在全社会建构起“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力制约、权利本位”的法治思想体系,真正实现法治,仍需漫长而艰难的法制建设。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作为学者就应该和媒体一起扛起普法和宣传理性思考的大旗,充分利用舆论传媒优势,积极推进社会进步。这也是我们学者们和电视、网络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从电视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走势上看,以普及法律、弘扬正气为主要宗旨的法制节目一直活跃在我国电视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教育与舆论引导作用。特别是这些年,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电视法制节目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纵观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优秀的电视法制节目都已成为各台的“顶梁柱”,收视率呈现逐年攀升的良好态势;有些省级电视台譬如黑龙江电视台、湖南长沙电视台甚至开办了独立的政法频道。在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代中国,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预测:顺应时代需求和人民呼声应运而生的电视法制节目,其收视前景“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但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栏目是集中在对时下案件的跟踪报道上,亦或是评析案件上,以及还原侦破案件过程上,很少有栏目针对过去发生的经典案例进行系统的、多维度的探讨。本访谈活动拟站在一个更理性的角度对国内曾经发生的重大案件进行高端讨论,引导民众理性的思考。本活动拟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作为嘉宾,进行访谈,体现不同思想之间的交锋。

二、栏目宗旨

1、栏目口号:记录法治进程。引领理性思维。

2、栏目宗旨是:普及法律、推动立法与监督执法、弘扬法治精神,推动国家法治化进程。同时,考虑到理性思维对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理念,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对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的理性思维教育和引导,力争使节目成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优秀精神产品。让一个案件,绝不仅仅是一个案件,而是一个思想,一种理念

三、栏目定位

找准栏目的定位,才能找到创作的突破口。

《理性的呼唤》的总体定位是:高端法治访谈节目。

1、立足于法,传达法治理念。法是本节目的根本,是创作的立足点。离开了法,电视法制节目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栏目将紧跟国家法治建设的步伐,扣紧社会经典案件,从法律和理性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揭示报道对象所蕴含的法律与理性思考价值,着重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提高受众的法律水平和理性思维水平。

2、立足于辩,激荡理性火花。辩论是本栏目的主要形式,是作品的思想灵魂。离开了辩论就离开了不同思想的交融。本栏目将用辩论的形式展现高端的理性思维的交锋。

四、栏目要求

立足真实性、突出思想性、提高可视性、不断社会化。

1、真实性:指栏目的选题首先应具有真实性,即选择过去国内发生的经典的真实案例。注重选取典型案例,通过曲折生动的案例,层层剥笋,以理服人,阐释法律知识具体生动,观点明晰,说理透彻。

2、思想性:指栏目在传达事件表层信息之外,尤其要加入理性的思考和解说。以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这两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为报道准则去把握选题、关注人物,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或道德的尺度对新闻事件做出分析和评价,正确引导舆论,把报道内容提升到理性的高度。

3、可视性:首先,栏目的选题应当与老百姓生活息息有关,为老百姓所普遍关注,而且题材内容要尽可能生动曲折,尽可能包含多一些的故事情节。其次,在节目创作中应当巧妙地融入人文关怀,关注案件背后的真相及当事人的情感命运,善于挖掘出枯燥深奥的法律条文中所蕴含和折射出的人文精神,以真实、真诚和真情感染观众。此外,还应综合运用各种报道手法和电视元素,不断更新美化栏目的外包装,增强节目的视觉美感和整体表现力。

4、社会化:指在确保节目质量、完成播出任务之余,加大栏目的宣传推广工作,要经常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与栏目宗旨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并注重开发相关系列产品(如集结作品出版音像制品和案例点评书等),全方位打造栏目品牌,提高栏目的社会知名度,更好地发挥法制教育与理性思维引导的社会功能。

五、栏目形态

1.表现形式:采用当前电视法制节目创作领域所流行的“外景加演播室、案件加点评”这种单一节目模式,夹叙夹议,叙事清楚,说理明白。简单不失风采。

2.传播方式:栏目将借助互联网这一高科技传播渠道,通过节目上网、开设网上热线等途径,进一步密切节目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六、栏目设置及相应的选题

老师,这个由您来决定吧!

七、栏目播出

播出方式:录播

首播:周日0:00,新的一周从《理性的呼唤开始》

八、栏目风格

平实不失严谨,鲜活不乏深度。重视人文关怀,突出文化品位。

九、栏目包装

1. 片头一个,长度15〃

2. 宣传片一个,长度20〃

3. 案件与专家点评的过渡片花一个,长度10〃

4. “专家说法”的标版一个,长度2〃

5. “相关链接”的标版一个,长度30〃

6. “思想辩论”的标版一个,长度30〃

7. 片尾标版,长度30〃

8. 背景音乐

十、栏目可行性预测

首先,在法治化进程不断深入、民众自我维权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代中国,电视法制节目同其它媒体的法制专栏一样,拥有着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北航法学院积累了开展此类节目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已同国内外政法部门和律师事务所建立起融洽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法制宣传的社会影响力。这些都无疑为《理性的呼唤》再次,《理性的呼唤》不强调现场感,侧重对案情的叙述性报道,专家评案采用演播厅访谈的形式,由主持人在演播室串联完成节目的篇章脉络,所以,制作成本不会很高。

最后,北航法学院创办全新的电视法制节目有着比较充裕的人、财、物优势及独到的宣传优势。

综上几点,我们预测开办这么一档法制节目的成功率很高,它将大有可为。

十一、人员安排

制片人1名;

执行制片1名;

主持人1名;黄卉,北航法学院副教授,严谨的主持风格以及语言特色凸显出了本节目的严谨性,睿智、理性的思想以及不失幽默及充满亲和力的主持风格,将会为本栏目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与赞誉。

3名编导;

3名摄像;

2名后期技术制作人员。

十二、经费预算

这个暂时定不了.(即节目制作成本,包括制片人,主持人,嘉宾等相关人员的费用,场地道具费用等。)

第四篇:电视相亲节目利大于弊

电视相亲节目利大于弊:

首先你必须理解什么是电视相亲。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即在一个公共场合——电视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媒体对自己的宣传,找一个合适自己的伴侣进行相处。注意,到这里就结束了,结婚也否不应该在这个讨论范围之内,因为目前所有的电视征婚节目都没有涉及到成果问题。

1、从相亲者即嘉宾角度分析:

电视相亲节目的盛行为广大的青年男女创造了一个相亲交友的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邂逅的机会,有利于拓展“剩男剩女”以及“宅男宅女”的交友面,缓解大龄男女的婚姻压力,打造了一个相亲交友的个性化平台。

相亲节目当中给当事人足够的考虑的时间和选择的机会,有的相亲节目还给当事人提供现场观众的意见,主持人用诙谐的语言来缓解一般相亲带来的尴尬气氛。

现在社会无论男女思想都很开放了,主动公开的传达爱的主题,鼓励大家寻找幸福,既达到宣传自我的效果同时让大家来审视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电视相亲作为普遍传媒,影响力大而深远,从而给需求者带来更多的机会,比起传统的登报与婚介更具有主观性、自主性和选择性。

2、从观众角度分析:

作为一档英国引进的娱乐节目,近年来收视率居高不下,满足了现代人猎奇和娱乐的需求,丰富的人民的文化生活。

3、从社会角度分析:

相亲节目有利于思想解放,电视交友节目之所以这么火,就在于和世俗心理和人性本真相符合,它无比真实的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择偶观与价值观,它成为观众感慨和唏嘘的平台,古代有“老死不相往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选择这样的方式敞开自我,不惧怕公开表白是一种思想进步的体现,进一步反映了“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人人零距离的择偶新概念。

相亲已经成为当代最常见的交友方式,不可否认的是它备受当代年轻男女的追求,在这个多媒体繁荣的时代将其搬上荧幕,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在相亲节目中,嘉宾们的选择与被选择、一些正确理智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在无形当中影响着观众,对于那些事业有成、惜时如金的白领和金领来说,相亲针对性更强。

其实,一个新的事物产生有它自然和历史的必然趋势,从哲学角度来说,所谓的发展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从电视相亲节目的高收视率和广大呼声看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存在即合理

电视相亲节目不仅娱乐大众,让广大电视观众在节目中获得娱乐与启迪,同时也不断突破和挑战自己。并且,相亲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引导,缓解大龄剩女的婚姻压力同时带动劳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上看,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现象。

相亲节目请托,相亲便演戏,反驳:相亲节目请托,相亲便演戏,这从本质来说已经不是一种相亲节目了,不在我们的辩论范围内。

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为了保证节目的进行所采取的必要手段,我方不认为有什么不合理性。大学当中小小的一个活动为了不致冷场尚且还要请托呢,何况大型的全国性的电视节目呢,任何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同样的电视相亲也不例外,在某种程度上必不可免的会有媒体炒作和作秀表演的成分,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只是一个附属品,并不影响电视相亲节目作为交友平台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就像你不能因为踩到香蕉皮摔倒了就否认香蕉的营养价值吧,所以我认为电视相亲节目利大于弊。

其实你们在批判电视相亲请托、演戏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对它的一种炒作,不是吗?试问: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当中,有哪一档不需要这种手段?中国电视尚且处在发展阶段,这些都是必须。

电视相亲拜金主义、低俗炒作

反驳:的确,我不否认这样的个案出现,但这种现象,在很大成分上是因为当下社会风气所致,并不能完全归于电视节目,而且作为一种反面教材,它不正好督促我们去改掉自己的这种坏想法,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警示社会改正自己的角度来说,他依然利大于弊。

毕竟这是一档以交友、寻找另一半的主要目的存在,炒作,并不会对这一主要目的造成太大影响,如果是真心,当然不会去炒作;如果是以炒作为目的,那有什么电视相亲节目符合这一理念?这就已经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第五篇:电视访谈节目策划案

《中外深度访谈节目研究》作业

节目名称:《天下一家----刘宗勇》

节目类型:人物访谈

主持人风格:有亲和力,责任心,对公益事业有热情或有相关工作经验。受众分析:青年、白领,以及其他有余力或有能力,和一切对公益事业感兴趣的人。

节目背景:中国公益事业伴随着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而日渐兴盛。近几年来,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又将中国公益事业推向一个高峰。09、10年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等渐次来华宣传公益,再次将公益事业拉进人们视野。据此,我们创办此栏目,让公众更进一步知道、了解、参与中国公民公益事业。

表现目的:向公众介绍中国公益组织生存现状,呼吁公众参与中国公益事业。节目口号:你、我、他,天下一家。(暂定)

节目时长:45分钟

播出时间:周六下午2:00—2:45

嘉宾选择:邀请中国有代表性的公益组织负责人,或资深公益活动发起人、参与人等。第一期将邀请爱心联盟创始人刘宗勇先生,做客我们《天下一家》

机位布局:4机位拍摄

现场布置:演播室、两个单人沙发(白色),一张桌子(白色)。

节目流程:

1、主持人入场(主持人全景)。1min

开场白: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以及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我们这一期的《天下一家》,我是主持人XXX。(主持人全景)观众鼓掌(舞台全景)。

2、第一个话题:关于个人。8min

主持人: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公益”这个词,但是,不知道电视机前的您,是否真正参与过公益活动。下面先看一个短片(镜头转向大屏幕)。

播放VCR(嘉宾简短介绍等—4min)VCR主要内容:

刘宗勇,贵州遵义余庆人,1981年生。爱心联盟发起人。1999年,刚从山东齐鲁音乐学校辍学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只身前往浙江温州打工,先后在皮鞋厂、服装厂、广告公司等民营企业做过普工、学徒,后因文学作品受到赏识进入企业做报刊编辑。从280元一月的普通工人到职业撰稿人,他在温州树立了一个典型的文学青年形象,并于2005年开始在网络写博客,其2009年在腾讯开博后人气飙升,单篇文章点击近百万,博客点击率超过三千万。他的作品以乡土为特色,文风独特,被称为是“80后乡土文学代表”。

代表作有《城市过客》《煤油灯》《天水河的眼泪》等,著有乡土长篇文学《高原一 声雷》,网络长篇小说《灵魂在线》,纪实长篇文学《传销那些事儿》,武侠长篇小说《情奴伤心剑》(前、正传)、《无名楼》、《孔雀铃》、《奇女豪侠传》,散文集《流浪者的天堂》、《正月梅花香》。

家庭简介。

主持人:(镜头,主持人全景)看完之后,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我们今天的嘉宾是谁了吧?对了,他就是“爱心联盟”创始人刘宗勇先生。下面欢迎刘先生的到来,热烈欢迎!(镜头转向大屏幕)

嘉宾出场(特写)

问题设计:

a. 小时候经历,对自己之后的影响?

b.为什么要辍学,之后怎么转向文学创作,期间经历?

c.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发表了多少,最满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3、第二个话题:关于爱心联盟。14min

播放VCR(爱心联盟成立过程)2008年,他开始在网络中帮助弱势群体,替打工仔、投资商、学生等人群维权,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帮扶,并在贫困山区开展助学活动。2009年发起爱心联盟,把网络公益带动到现实中,倡议“人人公益”,发动爱心网友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贫困学生、疾病学生。

为白血病孩子寻找医生,为贫困学生寻找资助对象,为被坑骗而倾家荡产的商人寻找法律援助„„他成为龙头企业的眼中钉,成为弱势群体的保护神。他只有一条原则: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他不帮助受难的人成为明星,不帮助受难的人有敛财的机会,他遵守网络道德,一但发现被帮助的人利益熏心,一但发现被帮助的人已经有了正常人的生活,就会撤销帮助,把现有的资源用到更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问题设计:

a.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公益活动,什么契机?

b.为什么要成立爱心联盟,组织机构和职能?

c.和谁一起组织活动,谁提出的,有什么背景?

d.成立过程中遇到了那些曲折,如何解决的?

e.活动方向是怎么确定的,为什么?

f.放弃原来的职业生涯,全身心参与公益事业,怎么忍心放弃?经过了怎

样的思想斗争?有没有什么风言风语?是什么促使你这么做的?

4、第三个话题:爱心联盟的运作。10min

播放VCR(爱心联盟的活动镜头,一些受助人的采访镜头)

2010年1月1日,贵州省余庆龙溪中学的全体师生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他们就是通过互联网了解龙溪贫困儿童状况并予以资助的爱心网友。此次以“走进大山看孩子”为主题的活动是由网络爱心助学联盟的40多位网友共同发起的,目的就是看望他们所资助的贫困学生,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助学帮困的行列中来。

当天中午,当这群来自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等地的爱心网友的身影出现在龙溪中学校园内时,早已等候多时的全校师生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们送上了最崇高的敬意。作为从龙溪中学走出的一名网络文学青年,此次活动的发起者刘宗勇来到了活动现场,团县委副书记为刘宗勇颁发了“春晖使者”的聘书,希望他们继续关注和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活动中,刘宗勇代表一行的40多名网友上台发言,鼓励处于困境中的孩子们要乐观向上,好好学习,同时还代表网友们向71名贫困中小学生赠送了大家捐赠的书籍、文具、衣服等价值6万余元的新年礼物和1万元捐款。在随后的环节中,网友还与孩子们做起了互动小游戏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活动现场洋溢着浓浓的暖意。

接下来的两天中,网友们克服天气寒冷和交通不便的困难,分别前往位于该镇芝州、平场等村的困难学生家中,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9岁的刘乐是一名贫困家庭的孩子,母亲是一名精神病患者,父亲早逝,目前与年迈的外公生活在一起。网友们了解刘乐家中这一情况后,随即表示要对她进行长期资助,直到大学。在芝州村大堰组赵粒汕家中,网友们详细询问了她家的生活情况,当得知她自幼失去父母,是在舅舅家长大时,来自深圳的一名网友当即表示,如果家长同意,可以将赵粒汕接到深圳就读。

据了解,通过此次活动,“网友爱心联盟”数十名网友与龙溪镇50名贫困生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每年每名贫困学生将得到网友1000元的资助以完成中学学业,对于成绩优异,考入大学的,爱心网友们还会继续予以支持。

问题设计:

a. 如何确定帮助对象?

b.如何考察,决定取消对某个人的帮扶?

c. 资金来源等

d.日常活动,主要活动区域?

e. 活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的?

f. 累吗,有没有人打退堂鼓?

g.有没有和其他机构合作?目的是什么?

5、互动环节。3min6、第四个话题:展望爱心联盟未来。8min

播放VCR(国内一些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壹基金**:

刘宗勇博客文章:

问题设计:

a、这么长时间以来,支撑着你们前行的动力是什么?

b、长时间困扰爱心联盟的是什么问题?

c、中国各民间组织共同的问题是什么?资金?体制?人力资源?

d、准备做多久?如果放弃,你认为原因可能是什么?

e、你之后,希望后继者保持爱心联盟的什么优点,放弃什么缺点?

f、对爱心联盟的同仁们,受捐助的人,我们的社会公众说几句话吧。

7、结语。1min

主持人:节目进行到现在,已经持续了45分钟,即将结束了。让我们再次感谢刘宗勇先生参加我们的节目,我们一起祝愿刘先生和他的家庭,还有爱心联盟,越来越好,也希望我们的公众更多关注他们的发展。谢谢大家的参与,谢谢,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下载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视访谈节目策划

    电视访谈节目策划 栏目名称:《横影有约》节目类型:人物访谈栏目内容选择:关于横影学院最近发生的现象、喜讯、焦点事件请嘉宾和观众深一步探讨问题。栏目目的:发掘更多有价值的......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案

    访谈节目策划案 ———2组 黄 青 一 主题阐述 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心理状态的了解,使人们关注大学生这个群体,帮助他们解决身心健康以及就业压力等问题,这样才能让未来国......

    电视相亲节目策划书

    电视节目策划方案 一、节目名称: 《相亲相爱》《我们恋爱吧》《缘来是你》 二、节目宗旨: 为XX地区单身人士搭建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本土化婚恋交友平台。 三、节目时段、时长、......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案

    电视谈话节目《我的人生计划》策划文案 主题: 每年六月,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开始走向社会,涌入市场。"大学生遍地皆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有好事者将大学生喻为"国家的负担"......

    电视相亲节目策划书

    电视节目策划方案一、节目名称: 《相亲相爱》《我们恋爱吧》《缘来是你》 二、节目宗旨: 为XX地区单身人士搭建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本土化婚恋交友平台。 三、节目时段、时长、时......

    电视访谈节目策划案

    电视访谈节目策划案节目名称:____________ 节目类型:访谈类电视节目 时长: 一小时 期数:____________ 访谈对象: ____________ 访谈主题:____________ 录制时间:____________ 录制......

    法制节目观后感

    法制节目观后感 苏扬 今天在法律频道看了一个法制节目,内容是法制教育的讲座,详细的说明了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警官讲的其中一个事例是这样的。有个男孩逃课是家常便饭,屡......

    法制节目观后感

    法制节目观后感 法制节目观后感1 法律,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准则;安全,是我们每天都关注的事件,两者皆不可抛。如果没了法律,社会乱了套;没了安全,世界将陷入恐慌之中,因此,学习关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