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图片写生 促进国画学习

时间:2019-05-15 07:2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图片写生 促进国画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图片写生 促进国画学习》。

第一篇:运用图片写生 促进国画学习

运用图片写生

促进国画学习

湖师院南浔附小

沈建林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今古。中国画一直以来被视为东方绘画之主流,在世界美术之林中,自成特色,独树一帜。在日益重视民族文化传承的今天,中国画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在小学阶段开展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感受国画艺术的魅力,对国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怎样学中国画,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临摹作为国画学习的主要方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从小学到大学、从幼儿到成人,大行其道。其实不然,临摹作为小学生国画学习的一种方式,虽对提高学生的国画水平有显著的作用,但是临摹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个性创造。新课标要求又如何在国画教学中体现?

我们在多年的国画教学中,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考虑将写生引入小学国画课堂。今年,我们结合《依托古镇资源培养学生国画兴趣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图片写生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一、国画写生的必要性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有两种方式大行其道,其一:传统临摹式。美术老师拿出一两幅传统题材的范画,示范以后,小学生便一遍遍地临摹,最后练出几幅和范画差不多的作品。这样的教法,儿童的国画学习缺乏积极动机,少有生活感受,丧失儿童趣味,更为可怕的是儿童的学习兴趣也日渐消磨在一遍遍的临摹之中了……新课程强调的促进儿童主动、积极和创造性学习,又如何得以体现?其二:水墨儿童画。使用国画工具画线涂色,突出了儿童的童趣,但作品脱离传统技艺的传承,其实质还是儿童画,只是工具材料不同罢了。这样的教学,孩子缺乏对中国画独特美的感受,丢弃了知识技能的传承,我们的教学已经不是国画实践,其他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现实生活才是创造美的作品的源泉。中国画同样如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它的意境和神韵,是艺术家们细心观察,善于发现,研究自然—“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结果。所以说美术从根本上说来是源于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和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中国画的传统是先人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结果。

写生作为一种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因可避免单纯的临摹学习而出现的陈陈相因的弊端,而日益受到画家的重视,成为艺术院校国画教学的基本课程。我们小学生学习中国画,就更没有必要一树一石、一山一水的死板的程式化的临摹,而可以从中国画的源头开始,让学生从生活开始,观察生活,在大自然中感悟。

我们经过深入的思考分析,扬长避短,采用图片写生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考虑传统国画艺术的传承,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以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国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明确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不是简单地临摹几个国画作品,而是要发掘其内涵,了解国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从历史文化层面上去解读国画语言和符号。让学生通过了解国画艺术的价值,激发珍惜热爱国画艺术的情感,学会传承与保护本土文化遗产的方法,促进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自觉。

二、图片写生的优势

利用照片捕捉灵感、收集素材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常用手段。对于小学国画教学来说,图片写生更具有实地写生无可比拟的优势。

1.便于课堂教学实施

写生作为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需要对表现的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表现对象的特征,感受表现对象的独特美感,然后进行表现,否则就失去了“写生”的意义。可是,在小学教学中,因为学校课程设置、地域的限制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学生很难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无法让学生去实地进行观察写生,因此要真正实现“以写生的形式学习中国画”的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美术基础薄弱,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景物,往往无从着手。而图片写生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课前师生的准备工作,可以很方便地将要学习表现的景物呈现在课堂上,作为学生观察写生的素材,从而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的写生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能更好地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教师对图片内容、展示形式、展示顺序等的把握,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便于学生全面观察

写生的源泉是生活,学生天天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对周围的景物并不陌生,却往往视若无睹。那种对新鲜事物如饥似渴的观察欲望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习以为常。在这样的心理影响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去仔细、认真地进行观察,渐渐地丧失敏锐的观察能力,导致学生绘画表现缺乏细节和特色,内容单调空洞、苍白无力。如“各种各样的树”,孩子们对树并不陌生,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也许是太平常了,以至麻木了学生的眼睛,缺少了对其观察的兴趣与激情,对它的造型变化和美感视而不见,往往采用程式化的方式去表现。

采用图片写生,用照片来呈现写生内容,将学生已经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另一种形式展现出来,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学生看到后往往会惊呼:原来这么漂亮啊!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究的欲望。现代摄影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图片写生具有了比实地写生更多的优势,通过从不同角度、位置拍摄的照片,能引导学生更全面的进行观察,获取对景物的整体认知。如建筑物的屋顶在现场往往看不真切和全面,同时通过对图片的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到更多的细节,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作品的表现内容。图片对于角度的选取,景物的取舍,构图的形式等都以另一种形式在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这不仅是美术表现形式的学习而且能为以后的实地写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3.便于学生个性创作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应体现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同时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美术的学习,应该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的活动。纵观当前小学国画教学,学生的个性审美倾向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差异,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研究,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艺术个性。显然,这种现状与新课程标致的要求相差甚远。为尽快缩短这个差距,就必须倡导个性的表现,开发思维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采用图片写生这一与传统临摹绝然不同的国画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美术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国画创作,让学生的个性在美术课堂上飞扬,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创造潜能。我们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景点,搜集自己觉得最美最想表现的景物的图片,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图片并交流,创作以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为蓝本。这样,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都由学生选择,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差异,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更具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图片写生的实施策略

运用图片写生进行国画学习对教师、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方式,我们在摸索实施过程中发现,除了美术课的一般要求外,还有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图片库

图片是图片写生的基础,图片质量的优劣、内容的多少关系到图片写生教学的成败。它不仅是教师课堂展示的内容,也是学生个性化创作的内容来源。因此,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对南浔古镇各个景点进行拍摄,同时进行网络搜索,积累了大量的图片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还注意对教师范画、学生作业的收集。我们对这些图片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形成了以校本教材为提纲,按课时划分的图片库,每课包含景点照片、名家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作业四个部分。

2.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运用是图片写生教学的关键,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的激发。在教学中,我们着眼于多媒体运用的有效性和多样化,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国画学习的氛围。

(1)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在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时,我们注意使用像素高、清晰度好的图片,先让学生从整体观察,了解建筑物的外形、结构、环境等,获得对景点的整体印象,然后通过对图片的放大,有目的地让学生去观察建筑物的细节,如屋顶地结构、屋脊地装饰、门窗的造型及花纹、墙面的剥落痕迹等,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从整体到局部地进行观察。既能让学生全面而深入的感知要表现的对象,又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表现时有内容好画,避免画作的空洞乏味、僵硬死板。

(2)彩色与黑白相结合 自然景物色彩丰富、变化万千,学生从幼儿园开始,经过多年的儿童画学习,已经习惯了使用油画棒、水彩笔,习惯了用色彩去表现多姿多彩的世界,对学生来说,他们的眼中全是色彩。而中国画的精髓在于墨色,墨分五色,在于用千变万化的墨色去表现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对此往往不能接受,很难理解如何用墨色去表现。我们运用彩色与黑白相结合的图片展示方法,让学生把颜色与墨色联系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展示时,我们先出示彩色照片,让学生观察感受,然后将照片转换成黑白,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黑白也能表现多彩的景物,从而转变他们的观念。然后让学生观察黑白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黑与白之间的层次变化,使学生懂得墨色变化的重要性,理解中国画墨分五色的要求,为创作表现奠定基础。

(3)视频与图片相结合

在课堂上进行图片写生相对于实地写生缺乏一种现场感,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往往对景物所处的位置、方位、周边景物环境不了解。为此,我们利用南浔旅游网中的“虚拟游”这一资源,将虚拟游搬入课堂,给学生一种身在现场、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上《嘉业堂藏书楼》一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进行虚拟游,按大门、宋四史室、书楼、正厅的顺序进行参观,通过观看、聆听导游词,获得对藏书楼的整体印象,了解藏书楼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建筑特色。然后选取典型的、容易入画的的大门和正厅,进行图片展示,重点分析。

3.丰富欣赏内容

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国画教学同样如此,要使学生喜欢中国画,画好中国画,首先得从欣赏开始,使学生通过欣赏,提高对中国画的认识,培养中国画的兴趣,真正地喜欢中国画。我们结合南浔本土资源,设计了《画坛领袖金城》、《画虎名家吴寿谷》、《拥军模范沈彬如》、《三痴老人王孙乐》、《庞莱臣与虚斋藏画》等专题欣赏课,在教材中设置了《水墨浔韵》这一欣赏版块,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参观吴寿谷艺术馆、李大震艺术馆,多次参观南浔画院书画展。通过欣赏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了解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培养了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同时我们在写生课中,也注重欣赏教学,注意欣赏内容的多样化与丰富性,尽量选取不同风格、有明显特征、对学生有启发意义的作品进行欣赏,努力使学生在欣赏中有所知、有所的,能在创作中有所借鉴。如在《南浔民居》这一课中,分别选择了吴冠中、刘懋善、陈辉、孙海峰等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吴冠中的点线面组合轻松简洁、刘懋善的水墨韵味十足、陈辉的黑白灰处理笔触明快、孙海峰的写生精致优美,分别给学生不同的美感享受,给学生以不同的启迪,使学生在创作时不为教师的方法所限制,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4.强调多元评价

评价在教学中起着 “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单纯地以“画得像不像”、“画得好不好“为评价标准,容易让学生感觉乏味,丧失信心,他们不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及长处,就无法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对个性地发挥也会有阻碍作用。《美术新课标》提出“尊重个性差异,不搞统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多元化评价,评价标准差异化,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作品的闪光点为主,以鼓励为主,对学生作品中的个性化倾向加以肯定。如“这幅画的线条很流畅”,“这幅画用笔很粗犷”“这座桥画得真精细”“这块墨的变化真多,你是怎么画的”等等,让学生明白自己作品中的优点,以保护学生的个性不被同化,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介绍画画的想法、心得,学生互评、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精彩的、生动活泼的评价,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年多的图片写生教学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对国画有了全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国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国画水平和艺术素养,国画成了我们浔溪小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学习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山西省教育学会二等奖 掘山小学 康建亭

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远程教育信息资源为小学数学学习提供的资源,使学习者单一的接受学习开始转变为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作为使用信息技术的主体,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数学学习才有促进作用呢?结合教学实际,我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决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多少,决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如在《解决问题》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多种问题情境,使问题的外涵扩大,使学生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同时因为丰富的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学生还研究了不止一个问题,促进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课教学中,教师搜集了大量关于三角形应用的知识,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可以了解很多信息。而这些学习环境的创设仅依靠传统的教学工具是不够的,在这样的要求下,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是历史的必然,信息技术不是外加的和可有可无的,而是把技术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是作为促进学生更好学习的前提条件。

二、信息技术呈现动态过程,使学生经历体验和探究的过程 通过信息技术演示问题解决的动态过程,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明晰,更加透彻。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通过学生的操作,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更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利用动态过程的展示,丰富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想象 如利用简单图形的平移、旋转制作复杂图形时,学生只动手制作一个,通过演示学生作品或艺术作品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认知。

又如,在平面图形的复习中,一位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了雪花曲线的形成过程,利用正三角形的无穷次操作,得到极限图形,柯赫“雪花曲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发学生的想象,下一步会怎么样……利用简单图形按照规则制作出精美的雪花曲线。使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设计包装箱》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很方便地实现自己的各种设计和不同学生的不同设计。学生可以设计出长方体或圆柱不同形状饮料的摆放形式,利用平台直接计算摆放后的体积。教学设计给了学生体验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承载了学生的思考,并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数学思想方法,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多节课例的学生学习效果说明,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体验,解决问题,更容易得到“渔”。而且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的“渔”质量要远远高于教师所“授”之“渔”。信息技术利于实现教师的教学设计,给学生自主经历“渔”的机会。

三、信息保持方便,促进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信息可以方便地保留,满足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需要。如有的信息技术教室,在中间区域,每个小组的三至四名学生使用一台电脑,在教室里还备有两排供个人特殊需要使用的电脑。学生如果对某个问题需要重新进行研究,可以使用备用电脑。这种开放式的环境为学生不同需要的满足提供了条件,而电脑中信息的保持,使得学生可以有机会将问题研究得更为透彻。而且课件中蕴含着大量信息,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可以在课后进行浏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为促进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了空间。

四、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合作交流

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平台,使学生学习时的合作交流更为方便。小组合作学习时,电脑可以成为合作的焦点,信息指向明确,减少信息的流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之间或不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实现更广大范围内的无声交流。在汇报交流阶段,教师可以点播学生机,方便地使大家信息共享,避免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指向不清带来的时间耗费。在运用结论解决问题阶段,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交自己的作业,可以在自由讨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意见,供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课堂之上和课堂之后教师、学生、电脑之间的更广泛与更自由的交流。如在《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一课中,教师让学生研究不同类数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很多问题供学生研究。学生在安静的课堂上进行热烈的交流。学生在自由讨论区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不解之处,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想法针锋相对。通过更自由、更广泛的讨论达到对问题的解决,达成更大范围的、更有效的合作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所谓合理运用就是指要运用信息技术时要注意适当、适时、适度。适当是指内容适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而真实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呈现真实可信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好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自主航行于天际,自主探索寻找方向,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要避免学生通过操作电脑,直接得到问题的结果。适时是指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适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在交流阶段要开发信息技术的交流功能,在运用结论解决问题时要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恰当的问题。适度是指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既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又不能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运用要适度。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实际决定何时、何处运用信息技术,运用到何种程度。

第三篇:学习国画作文

学国画

齐白石画的虾栩栩如生,徐悲鸿画的马奔放豪迈,这一幅幅意味悠远的国画,无一不让世人惊叹。国画使我感到神秘、欣喜,今年暑假,我迫不及待地报了国画班。

我刚进国画室,就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整齐的宣纸,散发清香的墨汁,墙上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山水画,配上高雅的乐曲,使人受到美的熏陶。

我一坐下,唐老师就开始教我画线条。咦?我的线条怎么总在跳舞,那么歪歪扭扭?我发布了三次命令,可都没有成功,原来控墨那么难。但我也不是吃素的,经过几天的刻苦学习,我熟练地掌握了墨的粗细。唐老师又教我画树,树干分单钩和双钩,树枝分鹿角和蟹爪。记住了这些要领,我便轻松掌握了树的画法。

第十天,我就开始挑战自我。看着那些画,我不知所措,最后挑选了一张比较简单的——母鸡领小鸡图。开工了,我一会儿工笔细描,画出小鸡的细节;一会儿轻笔速写,画出母鸡的动态;一会儿浓妆淡抹,给图画添色。我左看右看,总感觉有点不对劲。经过唐老师的大笔一挥,效果好多了,给人一种栩栩如生,妙不可言的感觉。唐老师告诉我,国画是我国的瑰宝,讲究的是意境,不要求极像,而是神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两个月的学习,我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画让我在淡淡的墨香里享受绘画的乐趣,让我在勤学苦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四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探究性学习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探究性学习

蒋卫山(武进遭桥初级中学,江苏武进213171)第20卷常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探究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不仅将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内容标准。与此同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很显然,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一、理论思考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用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了解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有利于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过程一般可分成以下几个环节:问题~假设~事实(证据)一检验与评价~发表与交流。

探究性学习基本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方式。该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学生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而“情境创设”、“协作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和要素。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探究性学习。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一)必要条件

1.硬件。学校为探究性学习提供:①演播式多媒体教室(配有高配置电脑、液晶投影仪、录像机、高性能DVD机等);②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房(配有服务器TOP200()交互教学系统);③千兆主干校园网;另外学校还需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一间物理实验室及所需的仪器。

2.软件。构建新一代高中物理教学软件系统—主题知识库(或网站),即围绕学习主题把丰富的知识资源组织起来,它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高中物理教学素材积件库;②高中物理教学课件库;③高中物理教学资料库;④多媒体软件库(Flash, PowerPoint, FrontPage、几何图板、仿真物理实验室等)。

3.潜件。教师以自学为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构建主义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思想,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和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软件开发方法。学生由物理和计算机教师共同进行培训,计算机教师负责培训学生电脑基本作、输人法、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网页的制作,物理教师负责培训学生几何画板、仿真物理实验室等软件的使用。(二)具体操作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中的首要环节,对于诱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进人主动探究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平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如在《平抛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作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空投炸弹的录像片段,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场景使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炸弹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炸弹在空中为什么排在一直线上? 2.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事实(证据)在提出问题基础上,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说和猜想,然后要制定出较详细的探究计划,计划中应明确所要收集的事实(证据)以及收集事实的方法。在收集事实的过程中,除了物理实验外,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高质量地完成某些探究任务。

学生可从主题知识库以及互联网中查找、评价、收集有关信息。例如,探究“噪声污染”、“太阳能的利用”等STS类课题时,学生可从网站上搜集物理学史、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最新的物理科学研究进展等资料;学生也可以通过网上调查来获得所要收集的事实,还可利用仿真物理实验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研究。3.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检验与评价

学生可运用信息技术相应软件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列表分析等综合处理,运用已有科学的知识,采用近似、抽象化、模型化等方法得出符合证据的解释,并且收集更多证据支持解释,检查解释及探究过程、方法上是否存在问题,必要时提出改进措施。

4.运用信息技术,发表与交流

在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收集证据的周密性,以及解释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评价后,学生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发表与交流。学生可利用文字处理交流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在网上发表,利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在课内外进行展示,与班级的其他同学共享,教师同时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还可利用网络技术的BBS和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实现网上交流,与其他师生就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做更深人、广泛的交流。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及效果

近两年,我们在高

一、高二年级的部分班级先后进行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全面引人物理探究性学习,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促进了物理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

(一)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变为探究。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可通过上网查询、模拟实验、交流研讨等手段解决某些物理问题。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二)发展了学习的信息素养。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发展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他们学会了信息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他们能用计算机制作值日表、课程表等来管理班级,甚至上网浏览、查阅信息、交流、讨论热点问题。

(三)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讲授变为辅助,变成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协助者,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教学形式从面对面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变为建构主义理想中的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师生、生生都能平等交流、和谐共处。

(四)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与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知识资源之一的主题知识网站,它反映了教师头脑里组织知识而形成的某种结构。这种具有结构性的网站、有自身的组织特征,即非线性结构,帮助学生围绕主题建立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框架。优化了学生的认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最基础、最具有发展性的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思考

(一)选定适宜的探究性学习内容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学习形式,探究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空间,不可能将所学的知识都用探究的方式来获得。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探究性学习内容首先必须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种探究工具,其中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探究活动。(二)及时向学生提供使用信息技术的指导

既然信息技术是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对其掌握的水平就是决定探究性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自然组成部分,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向全班引人某种新技术,既可采用信息技术讲授的办法,也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个别化的辅导。总之,要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更熟练的信息处理者、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者。(三)帮助学生明确探究任务和及时评价 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有形的探究任务带来的压力及来自实现某个具体目标的动力是保持探究性动机和兴趣的有效策略。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每一项探究活动的任务,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成就感;此外,可以将探究任务预先呈现在电子文档中,方便学生查阅;还可以实现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让每个学生的探究成果都记录在电子档案上,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补充。

第五篇:学习国画的一般常识

学习国画的一般常识

一、中国画的概念中国画原来泛指中国绘画,是近代为区别明末传入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较之西方绘画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有明显的差异。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今作为中国的画种之一,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中国传统长期创作、形成的绘画品种,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主要运用线条、墨色、色彩来表现,并与诗词、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树一帜的特点,集中代表了中国绘画传统及其在新时代的创新,是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具体体现,是东方绘画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画的类别中国画不是一个符合艺术分类学的科学概念。按工具材料分:可以称为水墨画或彩墨画,与油画、水彩画、版画、水粉画并列。按使用的不同分:中国画作品可分别列入壁画、连环画、年画、插图之中等等。按绘画的对象分: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花卉、翎毛、草虫、走兽、鱼虾、瓜果、博古)三大科。按技法分:可以分为有工笔画、写意画和兼工代写画。工笔画工细秀丽,造型严谨,渲染细致,富于装饰效果。而写意画则技法简炼,造型概括,笔趣横生,有意到笔不到的效果。具体到表现绘画的对象又细分为:人物画可分:白描、工笔重彩、半工半写、写意、彩墨。山水画可分:界画、水墨、浅绛、小青绿、大青绿、金碧青绿等。花鸟画可分:白描、勾勒、勾填、没骨、点垛、勾花点叶等。

三、学习中国画所需的用具:

1、笔:笔有大中小号之分,也有软毫硬毫之别。初学时,大笔要准备大、小提斗笔各一支。大笔最好买兼鬃的。中等笔要准备一支大兰竹、一支大白云;小笔要准备一支叶筋或衣纹。新买来的毛笔要用清水发开,千万不能用热水泡。每次用完要及时涮干净,不能让残墨或色把笔毫胶住。

2、墨和砚:“一得阁墨汁”就可以了,使用方便。也可以在砚台上研墨,砚台最好是带盖的用毕盖严。若残墨太多已变质要及时洗去。

3、纸:写意画要用吸水性较强的纸,质量好的有生宣纸,价格低廉的有毛边纸、元书纸、防风纸。工笔画要用熟宣纸或绢。

4、画毡:用生宣纸作画一落墨就会洇透,在纸下面必须垫上毛毡。画毡可以用旧毛毯、旧呢子代替,以平而有绒为好,颜色最好浅一些。当然也可以报纸来垫上。

5、笔洗:作画要备洗涮笔的工具,最好用广口而光滑的。笔洗不要太小,水不要太深。太小不便清洗,水太深笔杆上残留水分流下来会影响调墨。

6、调色盘:调墨、配色,要备有三、四个大一点的白色盘子,最好不要用有花纹的盘子,用后要及时涮干净。

7、笔垫:废宣纸、废画可放在画案旁,作为吸水和试墨用。笔上多余水分可用笔垫吸一下,便于掌握水分多少。作画时手边还要有一块生宣纸,下笔水分过多,也可用它及时按压一下。

8、颜色:初学者可买一盒12色的中国画颜料。

四、学习中国画要把握它的一般特点要想简明地回答以上的问题并不容易。传统的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而生根开花,在立意、构图、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现诸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目前国画理论家正在讨论总结的问题。这里试举数点。第一、中国画的构思——首重立意为先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立意在先.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宋代以画梅花著名的华光和尚,法号仲仁,传为华光著作的《画梅指迷》中,有一段“画梅全决”,开头就是“画梅全决,立意为先”。到了清代的方薰,著有《山静居画论》。在这里也强调了立意与作画之关系,他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他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意人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也有近似的说法,他曾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这与我国晋代人物画家顾恺之所提出的“巧密于精思”是十分一致的。“意”是从哪里来的?一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另一点便是画家本人的修养,这样在创作之先,画什么,怎么画,在头脑中形成了成熟的构思。宋代画家文与可,别人称赞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落笔而就。“胸有成竹”遂成为我国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成语。在张彦远提出的“立意”之前,南朝时代的谢赫即有“创意”、“明意”之说。创意之画,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情,笔少而意多,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者,还要认真地加强“练意”之功。很多习画者,常常只是注意在练笔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练意”,这是值得注意的。第二、中国画的造型规律——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是以线造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华到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追求之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绘画的一个重要准则。第三、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多点透视、计白当黑中国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一株低于视平线的牡丹花.也可抬高于视平线之上,而取得透视的最佳效果。中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第四、中国画的色彩法则——随类赋彩、色彩相和南朝齐谢赫的著作《画品》的“六法论”中,所提的“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可以理解为绘画的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那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第五、中国画的意境——情景相生、气韵生动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给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就不能给人以形象的感染力、视觉的冲击力等一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入胜的意境。第六、中国画的独特形式——诗书画印,相映成趣可以说只有中国画,才有题字盖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三绝之长,即是一般的画作,也总要题字盖印,这样才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丰富了构图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之性能,也决定着中国画的特色。中国画是运用绢和纸作画,特别是生宣纸的出现,更加发挥了笔趣和墨彩。宣纸的渗性,毛笔的尖锥,使得笔锋无穷变化,产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时形成了各种效法和描法,画法和笔法。

五、学习中国画要注意以下要领第一、注意从写生到写意国画在初学时以临摹作为入门的手段,逐渐地对物写生。再转而对物象写意,不仅粗笔的写意画是如此,就是细致的工笔画,也有其写意的成份。因为中国画在描绘物象时,不管是为工笔或为写意,其处理手法都带有写意性,不是简单复写一遍,而是要得其精而忘其粗,繁其所当繁,而简其所当简,对物象提炼加工的程度较高,不以光色外型的逼真为能事,着重于内在的认识。根据董其昌的记载,好多著名的山水画家,都是以真山水为稿本进行创作的,如“李思训写海外山,马远夏圭写钱塘山,赵吴兴写营雪山,黄子久写海虞山”。当后人看这些画幅时,感到他们既是在写生,又是在写意;既师法于自然,又不为自然现象所困。拿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来看,作者取材于富春山,并不就是富春山的环境地理图,他表现的是黄子久理想化了的境界。由此说明古代画家对自然界各种物象是如何认识并表现出来,使真实物象变为艺术形象,并且逐渐使之规律化、程式化,同时可以看出他们丰富的表现技法。对照《芥子国画传》及其它画谱,再对照历代画家对这一程式的运用,读者便可以摸到从自然生态变为国画中的艺术形态,如何加工和概括的过程。从中也可理解到从写生到写意的处理加工手法,从技法上掌握中国画的造型特点。第二、注意突出主题明代汪珂玉在《珊瑚纲》中说:“古人作画,皆有深意,运思落笔,莫不各有所主”。“所主”也即是主题。主题突出,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共性。一个主题思想形成了,便可决定用何题材去表现,再决定素材之选择,以至确定下作品的标题,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都要取决于主题表现的是什么。象唐代阎立本的名作《萧翼赚兰亭图》(传),这个故事的曲折情节很多,但阎立本选取的是萧翼的意在“有意、机诈和骗诱”和辩才的出于“无心、善良和受骗”两个典型情节,以突出画中的主题。主题突出在“赚”字上,其他的细节则盯以减略或概括,这是完全符合《法书要录》上对这一事实所作的记述。在国画创作中,发现了好的题材,并不等于都能突出主题。如只求人物之生动刻划,或求画面之丰富变化,或者平铺直叙,均不能算是突出主题。作者只有从国画艺术的特有规律和表现手法来考虑应该突出什么,要善于按国画形式概括题材,确定主题,把人物的刻划,细节的组织,都用来烘托主题,使观者从画面上就以不加解释的领会到作画者的意图何在。所以郭熙认为:“作画先命题为上品,无题便不成画”。主题明确了还应给作品取个最恰当的题名,大多数情况下还要题在画面之上。标题要言简意赅,寓有深意,也可以直接地揭示出主题,也可以暗示出主题的含意,以取得画龙点睛之妙。第三、注意积累素材艺术工作者都需要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的素材。文学家使用的是文字,画家有时也用文字,但主要的是用画笔写生。在画家接触自然界的风景、花卉和人物时,要经常以速写为记录,把观察到的实物用画笔随时收集。象画家齐白石,对于各种小生物的生理结构,都有非常细致的观察和了解,这样做下去,也锻炼了美术工作者观察生活和造型的能力。鲁迅先生提到过,“作者必须天天到外面或室内练习速写,才有进步。到外面去速写,是最有益的”。从生活中记录下来的原始材料,如同开采到的矿石,也象是活水的源头,有无限的生动和丰富,比之于拍照片,抄画报得来的素材,亲切而深刻。在深入探索自然风光和人物的实践中,积累大量素材,同时构思新的画题,会引起无穷通思。要注意题材和体裁。题材不同于素材,素材是未经冶炼的矿石,题材则是从大量的素材中.经过淘沙冶炼找出的最适于表达某一主题的材料。如果对素材的选取不精,会使所要表达的内容,失去鲜明性和典型性。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解释体裁,好比是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体型,来剪裁不同的款式。比如一面大的壁画制作,用一幅小的册页体裁就不适当。又如前面提到的《萧翼赚兰亭》,用人物画的体裁就比较好,而《长江万里图》,当然是用山水画的长卷形式为佳。而各种咏梅的诗意画,则用花卉惊现为贴切。在人物、山水、花卉诸种形式和体裁中又分有工笔、写意、重彩、水墨等等的不同。作者当确定画的主题之后,都应从内容出发,跟着就要考虑所要使用的体裁。诸如长幅还是短幅,是用大场面还是用特写之笔。

六、学习中国画要注重两个基本功第一、临摹。中国画在其形成过程中,有许多的传统表现手法,掌握这些方法,一个经常使用的办法,是临摹前人作品和老师的画稿。有相当造诣的国画大家,必须经数十年的临摹和体验,才感到对绘画有较充分的把握。第二、造化为师。生活中的丰富环境,是画家最活的画本,画家应在生活中不停地磨练自己,国画家常讲求以造化为师,只有从这个丰富的宝藏中,才能开发出艺术的瑰宝,得到自然界的启示,收集广泛的素材。两个基本功相辅而行,不可或缺,只临摹前人的稿本,日子长了,失去独自创造的能力,如果只靠写生的东西,则常常失去传统的笔致。在画家具有了很好的国画临摹基础之后,生活则是最重要的了。清代画家石涛说“笔非生活不神”,关在屋子里瞑思苦想不行,缺点在于离开自己亲自收集来的形象,对人物的性格、精神面貌全无所知,这种形象就会概念化。反之,你在生活中画下最熟悉的人物,一闭上眼,人的精神气质、音容笑貌、都会不呼自出,就会生动得多。就拿画人来说吧,工人和农民,虽然都是劳动者,而从个性和气质都不相同,这些就需要在生活中默默的研磨才能脱颖而出。画山水花鸟,也同样离不开实地旅行写生和体验。当然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除了笔墨和生活基础之外,对于人品道德的修养,尤其不可忽视。过去人们常讲的书如其人或者说画如其人,即指一个画家的人品和修养,常常自然流露于笔端。清,王星在《东庄论画》一书中说:“学画者先贵立品”。清,沈宗春在《齐舟学画编》中说:“笔格之高下,亦如人品”,“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都足以说明,书画评论家,对画家的艺术水平高低之外,还要全面的分析画家人品道德,只有那品艺双馨的画家才值得人们学习和尊重。

七、学习中国画要做到从“心”开始要有热爱之心。要学画,就要首先热爱绘画,以此才能学好中国画;要有坚韧不拔之恒心。无论是什么时间、无论是什么条件都能坚持,无论是什么困难都能坚持,雷打不动、持之以恒,坚持数年、数十年必有好处;要有不耻下问的虚心。要潜心学习、虚心好学。向书本学、向实地学、向他人学。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心和雄心。同时要去除私心、躁心和贪心,做到脑勤、耳勤、眼勤、手勤、腿勤,多实践、多分析、多研究,就一定能够不断地取得进步。

下载运用图片写生  促进国画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图片写生 促进国画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画学习感悟(共五则)

    国画学习感悟 南关小学 王树梅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加入了潍城区教研室组织的国......

    孩子们学习国画的好处

    孩子们学习国画的好处 国画的精粹不是通过一些简单的语言就能够描述出来的,这需要大家能够真实的体验才能够感受到它的精髓和博大精深,还能够真正的帮助大家陶冶情操,感受着国......

    书法国画学习意义演讲

    书法绘画教师的发言稿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大家好,我是美术和国画教师。常言道,生命的长度有限,而生命的宽度无限。大学毕业之后,从事书画教育工作已经十余年,如同爬山一样,一......

    图片学习水电

    转载(13) 分享 评论 复制地址 举报 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史上最全的熬粥方... 个人日记 | 本文最近访客 ↓↑ 王天天 2012年11月 hello2012年11月 评论 互动 还没有人......

    浅谈英语教学中图片的运用

    浅谈英语教学中图片的运用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渗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也给传统的英语教学带来冲击,对英语老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提出......

    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运用游戏,激发兴趣,提高效益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

    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促进学习的有效性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在拼音教学中重点开发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游戏”的形式达到调......

    运用国学智慧促进企业管理

    运用国学智慧促进企业管理 前段时间有幸听了翟鸿燊教授的"国学之大智慧"系列讲座。翟教授的讲课语言诙谐幽默、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其中关于“沟通、修身养性、成功、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