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全题整理版)

时间:2019-05-15 07:0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管理学(全题整理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管理学(全题整理版)》。

第一篇:公共管理学(全题整理版)

一、单选题

1.(B)是为完成某一特定计划而规定的一系列步骤。B.程序

2.(B)是以实现公共利益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B.公共组织

3.(C)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C.外部性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C)。C.预测原则

5.“如果生产者无法排斥哪些不为此物品付费的个人消费该事物”时是这种公共产品具有(B)。B.非排他性 6.“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是指公共产品的(C)。C.非竞争性 7.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A.亚当•斯密

8.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D),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D.亚当•斯密

9.1926年和1927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公共行政原理》,这两本书的作者分别是(B)B.怀特和威洛比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的公共管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念是(D)。D.效率

11.20世纪20年代,美国最早出版了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原理》,这两本书的作者分别是(B)。B.怀特和威洛比

12.按照(B)划分,公共管理责任可以分为工作责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B.责任的性质 13.按照计划的期限不同,公共部门的计划可以划分为(B)。B.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14.按照责任的承担者划分,公共管理责任可以分为(D)和个人责任。D组织责任 15.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B)。B.政府信息的公开 16.被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和鼻祖的是(C)。C.威尔逊 17.不属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所有具有的特点的是(B)B.营利性

18.财政部就其所主管的国家财政收支,对各部委和各地区依法实施的监督属于(C)。C.职能监督

19.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A)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20.代理理论认为(C)C.选民与政治家的关系也是委托代理关系

21.当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争论激烈的情况下,如果事情不是很急迫,可考虑把问题暂时搁置,等双方冷静下来,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时再行沟通,争取事情的妥善解决,这种协调方法被称为(B)。B.冷处理法 22.德国学者____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的著作中,对官僚制度的系统分析和论证促进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A)A.马克斯•韦伯

23.第三部门主要从事的工作是(D)D.非盈利型服务 24.电子化政府的建设理念是(C)。C.以民众为中心 25.电子政务中的关键是(B)。B.政务

26.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政学体系建立的是(C)C.马克斯•韦伯

27.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端于英美等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的是(D)D.“新公共管理”运动

28.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公共利益和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这是(A)。A.整体原则

29.非营利组织成为公共管理主体的重要依据是非营利组织(D)D.是为满足公众需要而成立的组织 30.非营利组织也被称为(C)。C.第三部门

31.非营利组织有其内部自主管理的程序,不受任何部门和人员的控制是指非营利组织的(C)。C.自治性

32.根据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决策的类型可以分为(B)B.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33.公共财政管理的客体是(D)。D.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34.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C)。C.政府 35.公共管理的客体是(A)A.各类社会公共事务 36.公共管理的客体是(C)C.公共事务 37.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C)C.公共利益

38.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发展过程中有三种研究途径或三种研究范式,即公共行政途径、公共政策途径和(A)途径。A.公共管理 39.公共管理最基本的手段是(B)。B.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40.公共决策应该对整体与局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关系,加以综合分析,然后进行决策,这是(D)。D.系统原则

41.公共决策总是在几个方案中进行选择,有比较才有鉴别,由鉴别才有优选,这是(B)。B.优选原则 42.公共人力资源获取的途径包括招聘和(D)。D.录用 43.公共体育管理中属于社会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国家是(B)。B.美国 44.公共文化管理中属于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国家是(D)。D.新加坡 45.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A)A.经济人

46.公共选择理论认为(D)。D.政府是理性选择人,通过理性选择实现公共利益

47.公共组织的权力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国家权力,这决定了公共组织具有(D)。D.权威性

48.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由(C)。C.以政治职能为中心,逐渐向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的转变

49.公务员回避制度最早建于我国(B)时期,一直沿用至清末,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B.东汉 50.公用事业组织属于(B)B.基本盈利型服务 51.国家干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B.凯恩斯

52.美国公共行政学创始人伍德罗•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A),通常被认为是进入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标志。A.《行政之研究》

53.美国管理大师麦克尔•哈默博士在工程再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D)。D.政府再造 54.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行政之研究》中提出(D)D.政治行政二分法 55.品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A.以“人”为中心

56.认为政府应该起掌舵而不是划桨作用的是(A)。A.新公共管理理论 57.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代表国家是(D)。D中国 58.审计监督属于(B)类型。B.特种监督 59.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的国家是(B)。B.德国

60.首先在英、美等国,然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被称为“重塑政府”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是从(C)开始的。C.20世纪80年代

61.孙中山先生在借鉴国外的“三权分立”之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B)思想。B.五权分立 62.我国公务员制度确立的时间是(C)。C.1993 63.我国权力保障性组织不包括(A)。A.社会自治组织

64.我国收费管理改革的方向是(B)。B.取消收费或“费改税”

65.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D)。D.全能的政府

66.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由放任时期认为国家充当的是一个(B)角色。B.“守夜人”和“警察”

67.狭义的政府是指(C)。C.行政机关 68.下列选项不属于国外教育管理模式的是(C)。C.独立模式 69.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是(A)。A.卫生政府采购体系 70.下列选项属于财产税的是(C)。C.房产税 71.下列选项属于流转税的是(A)。A.增值税 72.下列选项属于行为税的是(D)。D.契税

73.下面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是(B)。B.行业协会

7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家对“(D)”理论论证基础之上的。D.人力资本

75.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达到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佳状态,借此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C),从而产生最大的效益。C.主观能动性

76.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形成始于18世纪中叶的(A)。A.英国 77.宪法、法律制度安排属于(B)公共物品。B.管制性公共物品

78.新公共管理时期最突出的特征是出现了(C)C.“公共管理社会化”趋势

79.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称为(A)。A.外部性

80.以实现公共利益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是(B)B.公共组织 81.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主张(A)的代表人物之一。A.政府不干预 82.由于政府机制自身的缺失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或无效的情形被称为(A)。A.政府失灵 83.有权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是(A)。A.全国人大 84.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C)。C.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85.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通的公共管理途径,其中的一种是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被称为(B)。B.P途径

86.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能维护国家政权,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条件,是提高政府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的是(A)。A.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87.在公共管理协调过程中,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公共利益和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这是(A)。A.整体原则

88.在公共管理执行过程中,在把决策目标具体化时,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做出灵活变通,这是公共管理执行的(D)特点。D.灵活性 89.在司法控制的责任机制当中,(C)和宪政赔偿责任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C.司法审查 90.在我国,非政府组织不包括(C)。C.私营企业

91.在协调某些问题时,参加的各方往往各有主见,互不相让,在此情形下,协调者可以以比较正确的一方或几方意见为主,其他方的意见为辅,达成一个共同意见,这种方法被称之为____。(A)A.主体合流法

92.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各机关之间按照直接隶属关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横向交错产生的监督是(D)。D.一般监督

93.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B)。B.以“事”为中心

94.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政府职能是(D)。D.有限的社会管理职能

95.最早建立了文官制度的国家是(C)。C.英国

二、多选题

1.按照国家职能划分,公共财政包括(ABCDE)。

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文教支出 C.国防费 D.行政管理费 E.公债及利息偿还 2.传统的公共行政时期主要的特点是(ABCDE)。A.研究对象局限于政府组织等官僚机构的活动。

B.侧重规范性研究,内部取向,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

C.在政治学基础之上,将官僚体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其理论基础。D.政府在管理体制下,通过公共政策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E.强调组织的非人格化、理性化时,忽视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多方面的需求研究

3.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是(BC)B.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的二分法理论 C.韦伯的理性官僚体制理论 4.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块应包含(ACD)。

A.政府部门办公业务综合管理模块 C.各级政府办公业务管理模块 D.面向社会和公众的综合服务模块 5.福利国家兴起的原因(ABCDE)。

A.社会出现了失业、贫困、环境、卫生等严重问题

B.工人组织起来强烈要求政府实施保护工人利益的社会政策

C.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D.福利经济学等理论的推动 E.国内矛盾迅速激化 6.非营利组织在国外又称为(ABCE)。A.第三部门 B.公民社会 C.非政府公共组织 E.非营利组织 7.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包括(ABCDE)。A.非营利性 B.志愿性 C.公共性 D.合法性 E.非政府性 8.非营利组织区别于政府组织的主要特征是(AB)。A.民间性 B.志愿性 9.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动因包括(ABCDE)。

A.市场失灵 B.契约失效C.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D.政府失灵 E.历史的自然演进

10.公共管理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BCDE)。A.公共性 B.管理性 C.公众性 D.公开性 E.非营利性 1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本质区别体现在(ABCDE)。A.公共管理必须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企业管理则以利润为导向

B.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与权威性,而企业管理不具备

C.公共管理运作是在政治环境中进行的,而企业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 D.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企业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完成

E.公共管理需要平衡各种社会利益和价值,而企业管理则以效率与利益为导向,只承担有限社会责任 12.公共管理伦理与责任控制机制包括(ABCD)A.行政控制 B.立法控制 C.司法控制 D.社会控制

13.公共管理伦理可以分为(ABDE)层次。

A.公共管理者职业伦理 B.政治管理伦理 D.政府公共事务管理伦理 E.社会公共服务伦理 14.公共管理责任表现为(BD)。

B.与特定公共组织或公共管理者的角色相关的、由其职位所带的任务 D.他们未履行的义务所承担的后果 15.公共计划的特征(ABCDE)等。A.准确性 B.强制性 C.连续性 D.整体性 E.目标性 16.公共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以及“如何做”几个方面。A.为何做 B.做什么 C.谁去做 D.何时做 E.何地做

17.公共计划的作用(ABCE)。

A.公共计划能提供控制和评价的标准 B.公共计划是公共管理执行的纲领 C.公共计划能使公共决策具体化 E.公共计划能减少不确定性因素 18.公共决策的过程包括(ABDE)。

A.综合评估、优选方案 B.实时反馈、追踪决策 D.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E.科学预测、拟定方案 19.公共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BCDE)。B.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C.全面建立公共决策支持系统

D.发展适合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环境 E.选定试行公共决策支持系统的单位 20.公共管理执行的特点包括(ABCE)。A.从属性 B.经常性 C.层次性 E.灵活性 21.公共管理协调的类型包括(BCD)。

B.对人的协调和对事的协调 C.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 D.认识性协调和利益性协调 22.公共问题纵向上可以划分为(ACDE)。A.社区性公共问题 C.全球性公共问题 D.地区性公共问题 E.全国性公共问题

23.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包括(ACE)等。A.权力机关监督 C.政党监督 E.司法监督 24.公共管理执行的原则包括(ABCDE)等。

A.主体性原则 B.准确性原则 C.组织性原则 D.创造性原则 E.反馈性原则 25.公共管理执行的手段(BCDE)。B.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 D.经济手段 E.思想教育手段

26.沟通的方式包括(ABCDE)。A.正式沟通 B.平行沟通 C.上行沟通 D.非正式沟通 E.下行沟通 27.公共管理协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BCD)。B.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增强公共组织系统的适应力和创新力。C.协调内部纵横向的关系以增强公共管理系统的协作力和整合力。

D.协调内外部、纵横向的人际关系以增强公共估值的凝聚力和驱动力。28.公共管理协调的原则(ACDE)。A.整体原则 C.自觉原则 D.动态原则 E.周密原则 29.公共管理执行的作用是(BDE)。B.公共管理执行是公共管理的中心

D.公共管理执行是公共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E.公共管理执行的效果是评估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依据 30.公共管理监督的手段和方式包括(ABCDE)等。

A.预算决算与审计制度 B.视察与调查 C.质询询问制度 D.申诉控告制度 E.审批制度 31.公共人力资源的维持包括(ABD)等。A.激励和约束 B.工资 D.福利

32.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包括(BCD)。B.教育与培训 C.选拔与使用 D.配置与管理

33.工作分析的步骤包括确定工作分析的用途、收集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以及(BCE)。

B.同承担工作的人共同审查所收集到的工作信息 C.收集工作分析的信息 E.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进行分析 34.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ACDE)A.复杂性 C.法治性 D.权威性 E.公益性 35.公共财政管理的目的(ABD)。A.总体性目标 B.一般性目标 D.地方目标

36.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性目标包括(ABE)。A.效率目标 B.公平目标 E.稳定目标 37.公共预算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BCD)。B.预算编制 C.执行 D.决算 38.公共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静止状态下包括(ABCDE)等。

A.教育政策 B.教师管理 C.教育管理体制教学管理 D.学生管理 E.教育经费管理

39.公共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动态下包括(ABCD)等。A.教育组织 B.教育评价 C.教育预测 D.教育决策 40.公共卫生业务管理包括(ACDE)。A.康复管理 C.预防管理 D.保健管理 E.医疗管理 41.公共文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ABDE)。

A.制定相应文化政策和法规 B.进行各项文化基础工作 D.制定文化发展战略 E.实施文化市场管理 42.公共文化管理的作用是(ABCE)。

A.改良社会风气 B.促进经济发展 C.扩大对外交流 E.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43.公共计划的特征包括(ABCDE)等。A.准确性 B.强制性 C.连续性 D.整体性 E.目标性 44.加快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ABCDE)

A.健全非政府只的有关法律法规 B.非政府组织的自律和强化 C.发展国际性非政府组织 D.理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E.建立竞争机制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45.计划的种类包括(ABCDE)等。A.宗旨 B.目标 C.战略 D.预算 E.规划 46.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构架包括(BCD)。B.知识系统 C.语言系统 D.问题处理系统

47.克林顿在1992年提出了“振兴美国经济”口号,被经济学家成为(AC)。A.第三条道路 C.中间道路 48.立法机关对行政的控制主要通过(ACDE)方式进行的。A.弹劾权 C.不信任表决权 D.质询权 E.调查权

49.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公共管理也可大致界定为三个时期(BDE)。B.20世纪30年代以前 D.20世纪70年代以后 E.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50.司法机关对行政的监督包括(AC)。A.审判监督 C检察监督

51.市场失灵的主要内容指(ABCDE)

A.市场不能提供或难以提供公共产品 B.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垄断,垄断降低了市场效率

C.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D.市场存在着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 E.市场经济不能自动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

52.市场经济国家有(BDE)中模式

B.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 D.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E.德法等混合经济模式 53.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对策(ABCDE)。

A.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 B.构建适应WTO要求的公共管理体制

C.按照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型政府” D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E.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 54.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可以分为(ABCD)。A.公共企事业组织 B.社会中介组织 C.社会团体 D.社会自治组织 55.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ABCDE)

A.管理体制混乱,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B.行为不规范,服务意识差 C.缺乏公共意识和国际意识 D.依附性强,“非政府性”弱。E.法律法规不健全,对非政府监管不力 56.我国对公务员的处分包括(ABCE)等。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E.开除 5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ABCD)。A.社会优抚和安置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险 58.我国应加快建立和完善(ABCDE)等方面,来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

A.完善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B.完善资源产业发展制度 C.完善自然资源核算制度 D.实现资源价值理论创新与观念更新 E.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59.我国电子政务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E)等。

A.电子商务 B.网上福利支付 C.电子工商 D.电子公共事业服务 E.电子公文 60.我国推行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有(ABCDE)。

A.数字鸿沟问题 B.网站建设合理投入与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问题 C.网络管理问题 D.安全与保密问题 E.数据的可信度和信息的实效性问题 61.我国的公共卫生组织系统包括(BCE)。B.卫生行政组织 C.群众卫生组织 E.卫生事业组织 62.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等。

A.改革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B.遵循市场规律,培养体育市场 C.加速群众体育社会化管理 D.推进体育的职业化与商业化 E.改革庞大的政府性体育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

63.下面属于公共管理主体的有(ABDE)。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D.学校 E.行政机关 64.下列哪些选项不是公共管理的原则(AD)。A.保密原则 D.效率至上 65.新自由主义阶段的主要政策是(ABCD)。

A.调整经济职能目标,将重点由“充分就业”转向控制通货膨胀 B.由经济“高速增长”转为稳定、适度增长 C.收缩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增强市场机制 D.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控制 66.下列属于政府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有(CE)。C.应用性研究资金投入 E.对产业活动提供的价格补贴 67.下列公共支出中,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BC)。B.社会保障支出 C.财政补贴 68.下列公共支出中,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有(ACE)。A.国防支出 C.基础设施投资支出 E.支援农业支出 69.下面哪些属于政府间的电子政务(BCD)。B.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C.电子培训系统 D.业绩评价系统

70.1997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报告中提出,影响全球未来发展的五大因素是冷战结束后全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BCE)。

B.信息技术革命 C.生态环境的保护 E.非政府组织的兴起 71.影响公共决策的因素包括(ABCDE)等。

A.政策对象的特性因素 B.政治和法律因素 C.外部压力因素 D.决策者素质因素 E.信息的质量因素 72.1993年,我国政府启动“三金”工程,即(BDE)。B.金桥工程 D.金关工程 E.金卡工程 73.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为(ABCDE)。

A.公共政策失效 B.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C.政府机构膨胀 D.分配不公 E.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的寻租与腐败 74.政府再造的背景是(ABCDE)。

A.政府规模的膨胀导致“政府失灵” B.官僚主义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C.国际化、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革命

D.财政状况恶化 E.公共选择理论的推动 75.在各国实践中,公民参与促进政府责任方面的主要机制有(ABCDE)。

A.咨询委员会 B.公开听证 C.利益集团 D.提出批评建议 E.民意调查 76.在公共管理执行的过程中,法律手段的特征有(ABCD)。A.可预测性 B.强制性 C.稳定性 D.规范性 77.在公共管理执行的过程中,经济手段的特征有(BCDE)。B.有偿性 C.竞争性 D.利益性 E.间接性 78.在公共管理执行的过程中,行政手段的特征有(ABDE)。A.垂直性 B.强制性 D.层次性 E.权威性 79.在公共管理执行的过程中,实施阶段应该包括几个环节(ABCD)。A.监控 B.协调 C.指挥 D.沟通 80.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有(BCDE)。B.公开招标 C.竞争性谈判 D.单一来源采购 E.询价 81.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是(ABCD)。A.公开透明 B.公平竞争 C.公正 D.诚实信用 82.政府采购的模式包括(BD)。B.分散采购 D.集中采购 83.自然资源的特点(ABCD)。A.有限性 B.公共性 C.区域性或分布的不平衡性 D.多样性 84.自然资源管理的目标与内容(ABCE)。

A.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 B.自然资源的勘察与规划 C.利用和保护 E.可持续利用

85.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BCDE)。

A.公共政策失效 B.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C.政府机构膨胀 D.分配不公 E.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的寻租与腐败

三、判断题

1.部门间的协调可以通过会议、规程、命令链等方法来实现。错

2.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柔性管理为主要手段,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是以刚性管理为主要手段。错

3.代理理论主要用于因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分离引发的问题。委托人和代理人由于信息不完备、不对称,导致委托人难以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了解和监督。代理理论主要就是关注如何确定最优的合同形式,找到谈判、说明和监督合同的最满意的方式,以防止双方特别是代理方寻机违背合同为己牟利。对

4.道德责任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机制,是强制性的。错

5.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式是垂直化的网络结构,是集中式管理和分散控制相结合的管理,也是一种精细式管理。错 6.电子政务管理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组织管理科学化、电子政务系统标准化和电子政务管理法制化。对 7.电子政务系统标准化是指在推行电子政务过程中要求政府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政府职能进行重组,对政府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根据建立电子化政府的要求,结合机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对政府管理程序进行优化和再设计。错

8.电子政务发展的新领域包括在线选举、民意调查、在线立法、发展电子民主等。对 9.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是庇古。对

10.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兴起的两个根本原因是:一是美国人具有结社的传统,二是美国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对 11.非政府组织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其成员所缴纳的会费和社会捐助。对

12.非政府组织是承接政府职能转化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公民社会以及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对 13.反恐问题属于全国性公共问题。错

14.公共管理的任务是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

15.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主张是限制政府的作用和政府机构的职能,出售政府的商业性资产,政府提供的所有服务应尽可能采用竞争机制,政府在提供补贴以及其他一些领域应增加透明度。对

16.根据公共管理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以前的自由经济时期、20世纪的政府干预时期,以及21世纪的新自由主义时期。错 17.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是一回事。错

18.公共管理应该遵循大多数人利益至上的原则。错

19.公共管理伦理是包括公共管理理想、态度、纪律、作风、技能、荣誉等范畴的体系。对 20.公共政策伦理是指维护某种公共秩序所需的伦理规范。错

21.公共管理问题的确立是公共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它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对

22.公共政策总会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些效益是否以牺牲其他组织或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是否影响可持续发展,影响未来人们的利益,这些都是需要从伦理的角度进行公共政策评估。对

23.公共组织伦理要求必须坚持程序公正,以避免不公正和腐败,其次是强调民主责任,再次是行政组织信任。对 24.公共管理伦理是规范公共组织行为的准则体系,是公共组织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其基本法则是为人民服务。对 25.公共管理人格一般具体表现为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表里如

一、光明磊落。对

26.公共管理人格的形成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他律时期、自律时期和价值目标形成时期。对

27.改变航道原理是指公共计划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许诺越多,计划期限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错 28.规划—计划—预算系统方法适用于目标和计划明确、具体,按项目或课题分工的军事、水利、住宅、科技等领域的公共管理。对

29.公共决策支持系统只能够支持解决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错

30.公共管制执行过程中的准备阶段,进行一般的准备活动具体包括思想准备、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法律准备和技术准备等内容。对

31.公共管理执行是一个静态的过程。错

32.公共管理执行的依据、行为、程序等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对

33.公共管理执行不一定要根据公共计划的目标来组织实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错 34.公共管理执行是一次性的,执行之后将等待下一次任务。错

35.公共管理执行的准备阶段要制定执行计划,一般包括情况分析、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方法、步骤与措施等,还应包括目标、人力、财务、物品、机构、程序、时间、地点等要素。对

36.公共管理监督以各监督主体同公共组织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分为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以及公共组织对自身的监督。错

37.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具有战略性、系统性、社会性、预见性、静态性特点。错

38.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不仅包括传统人事管理的基本内容,还包括公共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开发,人力资本和公共生产力的研究,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提高等。对

39.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是事务性管理模式。错

40.公共问题从横向上来看,可以划分为管制性公共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基础性公共问题、社区性公共问题以及服务性公共问题。错

41.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根据本人的意愿,依照法律规定,辞去现任职务,解除其与国家行政机关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行为。错

42.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非市场营利性、强制性、规范性和法制性特点。对 43.公共财政管理的手段是单一化的,只能应用经济手段进行。错 44.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性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子目标:效率目标、公平目标和稳定目标。对 45.公共资源包括公共人力资源、公共财税、公共物品、自然资源、公共信息等。对

46.根据公共管理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以前的自由经济时期、20世纪的政府干预时期,以及21世纪的心自由主义时期。错误

47.公共管理的内容包括:公共问题的确定,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项目的选择,公共资源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公共物品的合理利用与监管,以及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对

48.凯恩斯认为市场是富有效率的,并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政府不应该以自己的干预来破坏自由市场机制的运行。错

49.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了“企业型政府”战略,写了《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对

50.权力越大、职位越高的公务人员,道德标准就应该越低,放宽要求。错

51.如果公共组织决策失误或行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虽不受法律追究,却要承担工作责任,必要时可以辞职下台。错 52.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属于全国性公共问题。对

53.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属于社会团体。错

54.18世纪以来,一些非政府组织不断的参与到国家活动中来,在国家法律、人道主义和社会事务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二战以后在人权和裁军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

55.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政治信念是道德评价的三种主要形式,也是公共管理责任伦理评价的主要标准。对 56.司法审查的程序一般是司法机关经政府申请,依法审查公共组织公共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从而追究其违法责任。错

57.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是通过不断自我创新和调整,整合传统公共服务,建立“单一窗口”,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对

58.我国政府纵向结构可以分为三级: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公署。错 59.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一直是很单调,影响力很小。错

60.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附弱性,“非政府性”强。错 61.我国的预算编制由政府负全责,财政部门负责具体工作。对

62.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附性弱,“非政府性”强。错误

63.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公共机构实行绩效管理,在对放松公共服务部门的规制后,通过控制其预算总额、与之签订绩效合同,使之由过去的由规则驱动型组织转变为任务驱动型组织。对

64.新公共管理主张顾客导向,把上级的要求视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向顾客作出承诺以及赋予顾客选择“卖主”的权利。错

65.新自由主义的实践是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德国实践的。错

66.限定因素原理跟木桶原理非常相似,木桶所成的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条,因此,在制定公共计划时,应尽可能地了解影响公共目标的主要限制因素,采取得力措施,公共计划才可能趋于最优。对 67.狭义上的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指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通过绩效评估以及培训等方式开发公职人员的潜能,提高公职人员素质。对

68.西方各国都要求文官保持政治中立,而我国则不搞政治中立。对

69.西方招考公务员设立专门机构,独立于政府,我国则是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由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组织招考。对 70.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途径,其中B途径是指政策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错 71.预算是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对

72.中国公共管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氏族民主制度时期、专制统治时期、行政改革时期、公共管理时期。对 73.在界定公共组织时,主要是看其是否依法存在、是否具有公共利益取向、是否具有公共权力、是否管理公共事务及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是否强调公共伦理道德。对 74.执政党组织属于非政府组织。错

75.政府的横向分工就是指部门化,即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平衡分工的构成形式,实质上是对行政职能目标的分解,也是一种分权。对

76.中国政府再造战略可以选择从人治型政府转变为预警型政府。错

77.具有现代意义的非政府组织出现在大约20世纪中叶,如红十字会、教友会、道德重整会、妇女团体等。错 78.中产阶级的兴起和社会的多元化是非政府组织兴起的一个重要保障。对 79.制定公共政策是在分配一切资源(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资源),几乎每一项政策会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和交换,所以公共政策需要伦理指导,需要考虑价值目标。对

80.在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中,有四种公正形式,即交换公正、分配公正、程序与规则公正、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前两种是形式性公正,后两种是实质性公正。错

81.制定计划的过程包括:确定目标、分析环境、拟定公共计划方案、确定方案以及公共计划的修正和反馈五个环节。对 82.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大量的决策都是单目标决策。错

83.在公共管理协调过程中,应该让每个下级只对一个上级负责,在从上到下、互相联系和不间断命令链条和报告关系中,通过命令链检查每个人的行动是否违反上级期望。对

84.在公共管理执行的总结阶段对执行情况的检查主要依据的是执行效果。错

85.职位分类就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位依据任务、责任和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归纳分类。对 86.在公共财政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收支一条线原则。错

四、案例选择题

(一)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D)。

A.政企不分 B.人员分流 C.法制欠缺 D.配置失衡

2、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B)。A.缺乏服务意识和独立意识 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C.缺乏效率观念和法律意识 D.缺乏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

3、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切入点应为(C)。

A.实现人员分流 B.建立健全法制 C.转变政府职能 D.机构协调配置

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A)。

A.经济社会职能 B.政治职能 C.文化职能 D.军事职能

5、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D)。

A.协调、服务、评估、管理 B.协调、服务、生产、管制

C.评估、管理、供应、补贴 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二)据报道,10年前,某市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组建起一个精干高效的政府机构,政府仅设有政府办、经济局等14个单位(经济局对应上级34个单位和兄弟县市的22个单位);党委仅设党务工作部和市委办。这种改革,使得某市成为当时全国地方机构改革的5种模式之一。如今,10年过去了,当年的这个“小政府典范”却重新走上了机构膨胀的老路。10年中,该市精简的人员、机构逐渐反弹,机构由14个增至25个,党政工作人员由600人增至1300多人,再次出现“官”多“兵”少的现象,仅市委常委就达15人,正副市长9人。

1、该市机构改革失败的原因为(D)。

A.市场力量的发展壮大 B.利益集团的力量强大 C.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 D.行政权力的自我扩张性

2、我国机构改革的主流理念为(C)。A.大政府、大社会 B.大政府、小社会 C.小政府、大社会 D.小政府、小社会

3、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为(D)。

A.行政科学化 B.行政民主化 C.发展生产关系 D.发展生产力

4、与传统行政相比较,当代公共管理更注重(C)。

A.过程和投入 B.过程和结果 C.结果和产出 D.投入和产出

5、行政职能与行政活动的载体为(D)。A.利益集团 B.管制机构 C.工会 D.行政组织

(三)英国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地之一。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英国保守党政府推行了西欧最激进的政府改革计划,开始这种以注重商业管理技术,引入竞争机制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商业管理技术在英国公共部门的引入始于1979年,并以雷纳(Rayner)评审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出身于私人部门的雷纳在内阁中主持一个项目小组,负责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调查评估;1983年“财政管理创议”启动,建立起一个自动化的信息系统来支持财政管理改革。1987年著名的《下一步》报告(全名是《改变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提倡采用更多的商业管理手段来改善执行机构,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该报告指出:长期以来,缺乏真正的压力以迫使政府机构改善绩效,提高工作效率;以往所重视的是标准化的程序而忽视公共服务的提供;注重的是高级文官的政策咨询功能而非管理功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报告建议把整体的部(委)分解成若干机构,这些机构在主管的部(委)的政策指导下,履行公共服务和有效管理的职责;以管理主义的技术和程序培训职员,并且所有活动都是在一位高级主管的领导下进行。“下一步”机构的创立一开始是零碎的,但发展迅速。“新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和改善服务的特征,特别明显地体现在1991年梅杰政府的“公民宪章”的白皮书上,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一特征则明显地体现在1979年以来英国公共公司以及公共机构的私有化浪潮之中,也反映在1992年梅杰政府的“为质量而竞争”的政策文件上。这些措施促使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公共部门接受市场检验;各公共部门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展开竞争,尤其是通过公开投标,赢得竞争并提供优质服务的单位才能生存与发展。

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B)。

A.公共经济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B.公共行政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C.公共服务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D.公共责任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主要为(D)。A.产权理论、演化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B.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C.演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3、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最明显的动因是(D)。

A.政府和社会的需要 B.政府和财政的需要 C.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D.财政和经济的需要

4、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初期的改革对象主要是(A)。

A.政府内部管理模式和方法 B.公共部门私有化

C.公共服务代理化 D.建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伙伴关系

5、《下一步》报告的核心思想为(C)。

A.政府职能扩大化 B.政府职能减弱化 C.政府职能代理化 D.政府职能合理化

(四)作为政府调控社会经济重要杠杆的行政审批权,长期以来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运转形态,在市场经济下表现出严重的弊端:政府机构职能错位,办事效率低下,吃拿卡要屡禁不止。国务院于2002年11月作出决定,取消789项行政审批。这次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国务院5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涉及经济管理事务的560项,涉及社会管理事务的167项,涉及行政管理事务及其他方面事务的62项;依据行政法规设定的81项,依据国务院文件设定的88项,依据部门规章设定的279项,依据部门文件设定的303项,依据部门内设机构文件设定的38项。国务院决定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要研究并及时处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后续监管和衔接,防止出现管理脱节。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务公开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1、在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中,行政审批属于(D)。A.供应工具 B.补贴工具 C.生产工具 D.管制工具

2、政府运用审批权,所针对的主要是(D)。A.信息对称和内部性问题 B.信息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C.信息不对称和内部性问题 D.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3、国务院对行政审批改革特别提出的原则为(D)。A.自由、放权、合法、合理、公平B.自由、放权、经济、效能、监督 C.合法、合理、经济、公平、责任 D.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

4、行政审批所面对的相对人主要是(D)。A.政府主体 B.社会主体 C.文化主体 D.市场主体

5、行政审批要解决的是(C)。

A.政府准入问题 B.社会准入问题 C.市场准入问题 D.法律准入问题

(五)某局是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单位,为社会主义建设干了不少实事,政绩不凡,在公众心目中有较好的形象。局长在这个单位呆了近20年,从科员升科长,从科长升处长,从处长升局长。几年前他当了局的第一把手以后,很重视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很能体贴部属的甘苦。他想,我能当上局长全靠老同事们的支持,只有给他们晋升提拔,才能对得起他们,才能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于是,他多方努力,说通上级,打通关节,在局内增设了机构,多设了副职,使许多老同事、新同事得到了晋升。这样一来,这个局原来只有4个处,现在扩展为8个处;原来每个处辖3个科,现在扩展为5—6个科;原来每个处(科)只设2—3个处(科)长、副处(科)长,现在扩展为5—8个处(科)长、副处(科)长。有一个处,正副处长共8人,群众戏称为“八大处”;有一个科有正副科长5人,群众戏称为“五官科”。这个局长原以为这是一种巧安排,即照顾了老同事、老部属,又加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人多好办事,工作一定能更好地开展。而实际上事与愿违:由于机构臃肿,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互相扯皮,办不成事,这位局长吃了苦头,这个局的工作也受到挫折。

1、此案例具体体现了(B)。A.帕金森定律 B.彼德原理 C.科斯定律 D.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2、案例中局长在局行政组织建设中违背了(A)。

A.精简、统一、编制立法原则 B.公平、正义、统一原则 C.精简、公平、编制立法原则 D.精简、统一、正义原则

3、刻画和描述组织结构的维度主要有(D)。

A.单纯性、结构性和分权化 B.单纯性、分权化和正规化 C.复杂性、结构性和集权化 D.复杂性、正规化和集权化

4、当前公共组织的总体趋势是(D)。

A.扩大规模、增加层次、缩小幅度 B.扩大规模、精简层次、扩大幅度 C.缩减规模、增加层次、缩小幅度 D.缩减规模、精简层次、扩大幅度

5、决定组织结构类型的基本变量为(A)。

A.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B.管理幅度和管理结构 C.管理结构和管理程序 D.管理层次和管理程序

(六)“区里的干部一般不敢随便得罪他们,不能说他们有能力想让谁上谁就能上,但他们确实有能力在需要由区人大通过投票决定干部任用时,不想让谁上谁就上不成,该区党政领导均对他们礼让三分。”南方某市区一位干部在接受调查时,对两位区人大代表作这样的评论。这两位“大名鼎鼎”的代表分别是其所在居委会的主任及居委会所属股份公司的董事长,是典型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基于地缘、血缘和共同的经济利益,他们所在的居委会及公司,都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而这两位区人大代表,就是其所在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决策受利益集团的影响已经很深。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在人事任免上。调查显示,利益集团施加影响的方式包括:贿赂,个人关系网络,游说,求助于“精英人物”,通过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借助媒体呼吁,利用既定的规则、惯例或者直接诉诸法律,施压性集体行动,参与或操纵选举等。这些方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而影响的内容包括: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财政资金分配、财政税收、政策法规的制订等。

1、据威尔逊的观点,一种独立于政府之外,但又与政府具有紧密联系,并企图影响公共政策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或组织联合体,称(A)。A.利益集团 B.议会 C.官僚制组织 D.公众

2、影响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行为及其结果的最为关键的环境变量为(C)。A.管制机构和工会 B.政策团体和工会

C.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 D.利益集团和管制机构

3、利益集团最为重要的优势在于(D)。A.主导政府决策和提供政策反馈信息 B.主导政策决策和提供技术咨询

C.提供政策反馈信息和给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帮助

D.提供技术咨询和给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帮助

4、在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公共管理活动以及整体社会的良性发展过程中,利益集团的作用主要体现为(A)。

A.为其成员建立与政府有效沟通的渠道、政府的潜在竞争者 B.为其成员建立与政府有效沟通的渠道、政策的推动者 C.政府的潜在竞争者、公共管理的实施者 D.政策的推动者、公共管理的实施者

5、利益集团属于政府组织的(A)。A.外部环境要素 B.内部环境要素 C.动态环境要素 D.静态环境要素

(七)政府雇员制在中国的推行始于2002年6月。当时,随着《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出台,吉林成为国内首个“吃螃蟹”的地区。2003年底,吉林省政府与首批政府雇员签订聘用合同。2004年8月1日,深圳市正式实行政府雇员制,此前,上海、无锡、武汉、长沙、珠海等地都推出了这项制度。一时间,“政府雇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那些留心自己有无可能成为政府雇员的普通民众,都不约而同地在探讨、争论这项制度的利弊得失。乐观者认为,政府雇员制是“一种崭新的干部人事制度”;相反的意见认为,政府雇员制并不适合国情,应该缓行。

1、政府雇员制的用人模式为(C)。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聘任制 D.考任制

2、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实行政府雇员制的深层原因为(A)。

A.行政科学化潮流和“建立服务政府”的结果

B.行政科学化潮流和“运用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的结果 C.行政民主化潮流和“建立服务政府”的结果

D.行政民主化潮流和“运用企业精神改造政府”的结果

3、在我国,实行政府雇员制目前应定位于引入(C)。A.工勤人员

B.政府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基层人员

C.政府管理和服务工作急需的高端人才 D.政府高层领导人员

4、政府雇员的工资采用(D)。

A.职务工资制 B.职级工资制 C.结构工资制 D.协议工资制

5、我国各地纷纷推行政府雇员的核心原因在于(C)。

A.进一步扩大公务员队伍 B.弥补当前公务员制度的缺陷

C.引入一种新的竞争机制 D.缩减国家财政开支

(八)上海市金山区委、区政府日前出台《金山区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从2004年起,对本区国家公务员考核进行重大改革。按照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原则,不断树立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和诚信意识。考核内容上,将原来单一的述职考核改为履职考核、绩效考核和诚信考核三个部分。履职考核主要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公务员一年来履行职务的情况,通过对处、科、员三个不同职级人员、不同标准的量化测评,从而建立公务员量化评价体系;绩效考核主要是通过对公务员在履行职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奖励,建立公务员褒奖激励体系;诚信考核主要是考核公务员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文明服务、遵纪守法等方面诚实守信的情况,逐步建立公务员信用服务体系。考核方法上,实行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强化平时考核。履职考核以年度考核为主,年中考核为辅,通过民主测评和综合测评,确定考核分值,绩效考核采用加分制,对完成重大目标任务的、有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的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加分;诚信考核实行扣分制,对政令不通、作风不正、工作不力、形象不佳、纪律不严的行为给予扣分。绩效考核和诚信考核以平时考核为主,建立个人电子档案,随时记载,季度汇总,年终定分。考核结果运用上,一是与目标管理奖挂钩。采用动态系数法,对不同职务(职级)的人员确定不同系数。当年获得优秀的考核奖上升30%;连续2年或3年取得优秀等次,分别上升一个或两个系数档次;连续2年基本称职的降低一个系数档次;不称职人员不发奖金,并降低一个系数档次。二是与集体荣誉挂钩,多人或集体获得荣誉的,按不同作用给予加分或奖励;反之,则集体扣分或扣奖金。

1、员工绩效管理的技术基础为(C)。A.工作分析 B.招募甄选 C.薪酬激励 D.考核反馈

2、案例中,金山区公务员的考核方式为(A)。A.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B.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级相结合

C.平时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D.定期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3、上海金山区公务员的诚信考核属于(A)。

A.德 B.能 C.勤 D.绩

4、我国规定公务员考核的核心内容为(D)。A.德 B.能 C.勤 D.绩

5、我国对领导成员以外的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C)。

A.月度考核 B.季度考核 C.年度考核 D.三年期考核

(九)如今在香港,市民安坐家中便能获得24小时的政府服务已不是梦想。目前,香港有六成的家庭使用互联网,其中有七成使用过“电子政府”服务。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到职位空缺、报名参加公开考试、换领驾驶执照及车辆牌照、申领长者卡以及购买统计数据和政府刊物等。香港特区政府资讯科技署署长黄志光对香港“电子政府”的发展目标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24(小时)x7(天)x365(天),这个数字意味着“电子政府”将超越传统政府部门服务上的时空限制,为市民提供高效和便捷的服务。2003年,香港被评为全球“电子政府”发展地区最快的前10名。香港特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方式,由于“电子政府”的发展而显得更加方便、透明。香港特区政府所有的决策局和部门均已设有中英文网站,而政府资讯中心网站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政府网站。政府经常就重要的政策建议或社会人士所关注的问题咨询公众意见。市民可透过各决策局和部门的网站与政府接触,以电子邮件方式向政府表达意见。在“香港政府新闻网”上,开辟了“读者来函”等专栏。据透露,为使香港发展成为“领先的电子商务社会和数码城市”,香港特区政府资讯科技署今年7月1日将与其他相关部门成立“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肩负包括为政府内部和社会各界制订资讯政策和计划等多项职责。

1、在现代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收集者----信息源为(A)。

A.政府 B.社会 C.市场 D.公民

2、建立电子化政府的前提为(A)。

A.信息收集 B.信息分析 C.信息流动 D.信息公开

3、电子化政府可以大大提升信息收信和处理的(B)。A.全面性、公正性和效益性 B.全面性、时效性和可靠性 C.公正性、时效性和效益性 D.时效性、可靠性和效益性

4、政府信息的最终归属权应属于(D)。

A.利益集团 B.政策集团 C.工会 D.公民

5、电子化政府最基本的功能是(D)。

A.推动机构改革的功能 B.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功能

C.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功能 D.利用网络的信息传媒与资源共享的功能

(十)实行政务公开,是现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和基本趋势。1988年,河北省藁城市在全国首创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河北省海兴县在学习藁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步趋向规范化。中央纪委专门就藁城市、海兴县的经验发了通报,进行推广,一些省区市纷纷在本地加以推广。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推行政务公开提上了议事日程。1996年中央纪委明确提出,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1997年中央纪委再次提出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此后,政务公开逐步进入推广阶段。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对推行政务公开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五大报告指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要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中央纪委先后多次在全会上对政务公开工作作出部署,并在2000年7月召开的全国乡镇政务公开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对乡镇政务公开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明确了在乡(镇)推行政务公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对县(市)政务公开提出要求。

目前,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乡镇政务公开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各地按照便民高效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探索新的公开形式。有的地方还推行了“点题公开”“一站式办公”等公开形式,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市(地)、县(市)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正在全面推行。绝大多数市(地)、县(市)制定了推行政务公开的规范性文件,把公开的重点放在与事权、财权、人事权有关的事项上,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省(部)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逐步展开。截至2004年底,31个省(区、市)和国务院各部门、直属机构已经推行政务公开,绝大多数建立了领导机构,制发了规范性文件,对本级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全国大中小学校普遍实行了校务公开,很多地方的医院积极推行院务公开,水、气、电、公交等部门和行业普遍推行了办事公开制度。

1、我国政务公开的责任主体为(A)。

A.政府或受行政机关委托的有关组织 B.社会群体 C.利益集团 D.人民群众

2、我国政务公开的目标为(D)。

A.成为政府施政的基本制度 B.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 C.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D.实现公平和效率

3、我国政务公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C)。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实事求是,让事实说话

C.保障民主权利,维护群众利益 D.以人为本

4、实行政务公开是为了使人民享有(D)。A.生存权、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 B.生存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C.知情权、监督权和言论自由权 D.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我国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方法不包括(A)。

A.电子购物 B.电子公民投票 C.电子选举 D.电子民意调查

第二篇:最新公共管理学答案全

公共管理学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内涵?P2

所谓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那几个阶段?P34

(1)限制政府干预(2)主张政府干预(3)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P45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4)“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P49

(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

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71

(1)公共性(2)利益选择性(3)目标指向性(4)权威约束性(5)功能多极性(6)动态稳定性

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P84

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1)执政党(2)立法机关(3)行政机关(4)利益集团(5)大众传媒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1)公正原则(2)受益原则(3)系统原则(4)权变原则(5)优化原则

7、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因素。P97

(1)政策本身的因素:一项可以有效执行的政策依赖于政策的质量。政策的质量主要通过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来衡量。

(2)政治因素:第一,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第二,;利益格局也会影响政策的执行。

(3)行政因素:行政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政策执行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4)沟通因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的理解会影响执行的结果。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P14

第一,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重在公共利益。第二,政府组织与其他公共组织统一,重在政府组织。第三,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统一,重在问题解决。第四,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统一,重在结果管理。第五,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统一,重在公平。

第六,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统一,重在外部管理。第七,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统一,重在服务。第八,管理制度与技术统一,重在制度创新。

2、分析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P40

(1)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政府职能的越位,主要是指政府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和管了不该管的事情,过多的参与了本来可以通过市场进行的私人产品的生产与供应。这样,既破坏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也消弱了政府的正常职能。

政府职能错位,主要是指政府内部发生的职能混乱现象,即你干了我的事,我越了你的权。

(2)政府职能的缺位和不到位。政府职能的缺位是指本来应该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了真空。

政府职能的不到位,主要是指一些政府的职能只能体现在文件上、书本和口头上,而在实践操作和执行中远远没有实现。

3、分析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科学化的必要性和基本对策。P90

三、简答题

1、简述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P115

(1)政治性。(2)社会性(3)权威性(4)法制性(5)系统性

2、简述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P124(1)职能目标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干效能原则(4)法制原则

(5)职、权、责一致原则(6)人本原则

3、简述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类型和特点。P126(1)以外延为主的变革和以内涵为主的变革。

以外延为主的变革侧重组织实体的外部规模和技术特征,其特点是易于实行、政治效应强,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行政效率,但是其成果不易巩固。

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着眼于公共组织的职能范围、权力体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以及管理层次与幅度的调整,是常见的组织变革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公共组织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以人为中心的变革则着眼于公共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等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其观念、态度的更新以及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的调整,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

(3)激进式的变革和渐进式的变革

激进式的变革也成突变式的变革,主要是指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全面改革组织系统,使原有的组织形态实现较大的转变。这种类型的改革,雷厉风行,行动迅速,容易造成较强的社会心理震动,对改革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渐进式的变革是指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个实现改革的阶段目标通过阶段性的调适,最终实现改革的总目标。这种类型的改革,一般表现为较长时间跨度的、较缓慢的、连续性的变化变化的量和质都较小,对社会的震动较小,不能及时触及公共组织的实质问题,因而见效较慢。

4、简述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P134

第一,功能的分化与重合第二,结构的扁平化第三,机构和人员的灵活化第四,工作方式的弹性化第五,工作单元的团队化第六,组织系统的开放化第七,管理取向的人性化第八,管理机制的市场化第九,组织的虚拟化

5、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P148

第一,人力资源的获取第二,人力资源的发展 第三,人力资源的激励第四,人力资源的维持 第五,人力资源的研究

6、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P156 第一,确立组织目标第二,收集信息第 三,预测供需第四,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五,实施与评估人力资源规划

7、简述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P175

第一,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第二,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第三,政治中立,职务常任第四,人事分类,依法管理 第五,专业培训,素质更新。

8、简述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P194

(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选择提供某种消费品,并为之提供资金的职责和功能。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指政府为了为了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而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3)稳定经济职能。是指政府具有运用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和功能。

9、简述国家预算的原则。P203

第一,完整性原则第二,统一性原则 第三,可靠性原则第四,公开性原则 第五,性原则

10、简述政府审计的程序。P213

(1)检查阶段。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开始审计检查。

(2)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后,应当向其所属的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

(3)执行阶段。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决定,将应当缴纳的款项缴入专门账户,将依法没收的违法所得和罚款,全部上缴国库。被审计单位或协助执行的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应当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分析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并阐述消解其阻力的对策。A、动力

第一,环境。组织的变革常常是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第二,技术。主要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

第三,目标与价值观。公共组织的目标是其价值观的反应和真实体现,价值观则是其组织的灵魂和理性支撑。

第四,职能。管理职能是公共组织存在的基础,是确定赋于公共组织何种权利责任、机构设置、职位安排等内容的根本依据。因此,管理职能的变化必然引起公共组织结构的变化。

第五,组织成员的心理。组织成员的心理,尤其是组织成员的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 一致的群体效应对组织变革具有推动作用。

第六,专家。专家不一定是组织的正式成员,也不一定拥有固定的职权,但他们丰富而优越的系统知识、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对组织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途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而这些正是变革所必需的。由于他们的介入和帮助,公共组织的变革往往变得比较清晰和容易。因此,专家是推动公共组织变革的特殊动力。

第一,认知。人们对公共组织变革的目的、机制和前景的理解和看待有时差别很大,其结果可能导致基于理解不清或理解混乱而抵制、干扰变革。第二,利益。从实质上说,公共组织的变革,意味着组织内权利、利益和资源的调整和再分配,因此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切身利益,进而形成不满和阻力。第三,成本。任何组织的变革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果成本投入大于收益,改革的发展就难以继续进行。

第四,组织惰性。公共组织的成员是独此一家的专业人员,他们在本质上趋于僵硬、保守、墨守成规、动作缓慢。而变革的本质就是对既定模式和习惯的一种否定,因此容易受到组织惰性的抵制和阻挠。

第五,变革的不确定性。公共组织变革的复杂性,人们很难在变革付诸实践之前证明改革是有益的,更难对自己从变革中获得的预期收益进行精确计算,这容易使人们产生不安心理,对变革产生疑虑,进而形成消极态度和抵触性行为,妨碍和制约变革的顺利进行。

第六,习惯性。当变革试图改变公共组织成员的某种习惯性的时候,就会给他们带来强理性的感情震荡,使他们失去公正的判断变革的客观尺度,或者招致他们下意识的不良反应,产生抵制态度。C、消解阻力的对策。

第一,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强弱。采取措施,增强支持因素,消弱消极因素,推动变革前进。

第二,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消除人们的误解,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

第三,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从宏观的组织体系上保证未来的改革能顺利进行。

第四,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从而尽量降低组织变革的阻力。

第五,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里。

第六,强化革新行为。对表现出新态度、新行为的团体和个人给予积极的宣传和充分的肯定。

第七,折中妥协。在实际过程中,多数变革都存在这种现象,只是这种妥协的程度不同而已。

第八,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第九,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

2、谈谈你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特性的认识与理解。P152

(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人有思想感情,能够有目的的进行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2)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人力资源是在身份资源,其再生性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

(3)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任何人力资源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

(4)人力资源的时效性。人力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效性。(5)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6)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自身的特殊性a.政治性b.道德性。

3、谈谈你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认识和理解。P180

a.义务与权力。国家公务员作为公民,享有和承担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并且与国家行政机关建立起一定的义务与权力 b.职位分类,录用和聘任。

c.考核,职务任免,升降奖惩。d.薪酬保障。e.培训,交流与回避。f.辞退,辞职和退休。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机关的人事制度,他继承了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制度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借鉴了西方国家的一些科学管理的办法。

公共管理学作业3

三、简答题

1、简述政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P227 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1)政府决策信息(2)服务信息(3)反馈信息(4)政府之间交流信息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除包括对信息内容的管理外还应包括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等活动,特别是与信息内容及其相关资源相关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和技术规范、标准的管理。

2、简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240 问题:(1)信息公开主体的工作不到位。(2)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差(3)信息公开的方式上存在问题

对策:(1)加强责任意识、转变观念(2)明确职责,落实行动(3)规范行为,依法行动(4)加强网站建设,提高效率

3、简述电子政务的主要作用。P243

(1)拓展政府服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2)扩大公民参政渠道,更新参政技术手段

(3)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促进公共管理公开。

4、简述绩效管理的特点。P268

(1)讲究结果导向(2)注重组织绩效(3)重视动态管理(4)强调战略管理(5)关注系统管理

5、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P275

(1)经济。从经济的角度评估组织绩效,测定的是投入与成本之间的关系(2)效率。效率评估主要测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3)效益。效益也可概括为效果和效能。

(4)公平。传统的公共行政与管理重视效率、效果,而不大关心公平问题,自新公共行政以来,公平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重要标准。(5)责任。是指公共部门及其人员是否对公民的需求、偏好与期望采取行动等。

6、简述绩效评估的主体。P273

一般说来,评估主体大致可分三类。a政府自身b社会组织c公民个人

7、简述绩效评估的程序。P283 a明确评估目的b确定评估对象

c指定评估方案d收集整理评估信息资料 e实施评估并编制评估报告

8、简述公共管理的制度伦理和公共管理的道德定位。P301

公共管理伦理的内涵包括两个主要的维度:公共管理的制度伦理和道德定位。

a个体伦理是有限的,公共管理者的不良行为难以避免,而制度的伦理是深刻的,广泛的,稳定的,他可以引导和规范公共管理者的行为,对其权力加以约束,对公民的利益加以保护。b道德定位。制度伦理虽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但是面对诸多社会和公众的问题,公共管理论理制度必须得到公共管理者个体道德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9、简述公共管理基本理念中的几个原则。P307 a公正原则b效率原则 c人本原则d诚信原则 e服务原则

10、简述公共管理责任的特征。a对公共管理客体要求的回应性 b政策制定的弹性 c对行为结果的负责性

四、论述题

1、谈谈你对公民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和理解。P234

公民知情权也称了解权和知悉权,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最大限度的确认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1984年的《世界人权宣言》确定知情权为基本人权之一。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通过公众便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公开其政务运作的过程,公开其有利于公众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多控制的信息。

2、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P252 问题:a对快速发展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b政府信息化缺少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保障 c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d网络安全问题

e信息资源开发质量不高 f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发展:a发展重点应有侧重 b提高服务能力 c强调服务特色 d突出协同效益 e不断创新模式

f不断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3、分析绩效管理的困难主要有哪些,请针对其中的1-2个问题说明其应对策略。P284

困难:a公共部门的垄断性

b公共部门具有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 c公共部门生产过程的难确定性

d公共部门产出的特殊性

f建立健全全新的激励机制 f绩效评估标准的限制 g重视管理者的作用

g公众监督的困难

应对策略:a强化绩效意识

b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理念

c促进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

d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规划

e建立多重绩效评估机制

f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

g重视管理者的作用

4、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伦理的基本理念?P307 a公证原则b效率原则 c人本原则d诚信原则 e服务原则

5、分析公共管理伦理的弱化和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P309 表现:a组织的责任缺失和官僚主义 b权力腐败

c过分注重效率的功利主义倾向

原因:a公共管理伦理自身特点的影响 b公共管理理论导向的失误 c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6、分析说明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的主要内容。P320 a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 b公共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 c公共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 公共管理学作业4

三、简答题

1、简述“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各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做法。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球性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虽然不同国家在改革中选择的路径和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但各国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了相同的做法。

a优化政府职能 b强调政府权力分散 c改革政府管理手段

d提倡公共服务以顾客为导向 e重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f事实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

2、简述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市场是存在缺陷的,也就是说,存在着单纯依靠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垄断的出现导致商品、服务质量的降低,市场竞争产生的收入上的不公平,公共产品的提供、定价、和收费等问题,这些就依靠政府的干预来解决。

3、简要职务说明书一应包括哪些内容。

a工作标识,包括工作名称、工作归属、工作代码、直接主管、直接下属等 b工作概要。即对工作的性质的简要概括c工作关系 d工作职责e工作权限 f工作条件g任职资格

四、论述题

1、分析说明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标准及步骤。

标准:一般来说,政策评估是一个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所以,政策评估要坚持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

步骤:a准备阶段。包括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方案,物质和组织准备 b实施阶段 c结束阶段

2、分析说明解决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困难的主要策略。a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识,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 b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理念 c促进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

d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

第三篇:公共管理学简述题及答案

.论述我国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体制的形成原因、存在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分类改革。

参考答案:(1)形成原因:事业单位是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主体。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事务和活动,即“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的社会工作,被视为政府的事业,并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2)存在的问题:1)事业单位的非经济化定位,使事业单位与经济发展相脱节,从而使发展科技经济、教育经济、文化经济等难以实现,使事业单位失去了自我生存与自我发展的基础,使科学技术成果等不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事业单位全部由财政支撑,一方面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使事业单位既没有自主支配经费的使用权,也没有自己独立的经费来源,积极性被严重压抑;3)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体制的行政性,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了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扩大了政府职能,导致政事不分。

(3)分类改革:以政事分开为基本原则按如下三类进行改革:

第一,具有准政府组织性质的事业单位,提供的是纯公共物品。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在解除与政府行政管理机关的直接隶属关系的同时,应根据立法,一方面,进行全额拨款,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其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对其行为及内部管理强化监督。

第二,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这类事业单位应并入非营利组织之中,依法实行严格管理,避免其由公益性变为营利性,改变其作为社会公共组织的基本性质和宗旨。

第三,具有生产经营性和能力的事业单位,应促使其企业化,实行企业化运作和自收自支。但是,由于这类事业单位又从不同的角度涉及公共利益,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在其实行企业化运作之后,总体上仍需将其纳入公共管理的范围,对这些单位应实行不同于普通企业的管理。

2.联系实际论述公共领导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公共领导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组织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和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肩负着协调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使命。具体来说,公共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导向、统领的作用。公共领导的基本职责是把握全局,确定组织和单位的发展方向,引领变革,引领创新,推动组织的进步和发展。

(2)影响、表率的作用。领导的职位决定了他必然是有影响力的人,领导者的领导风格、领导魅力、道德风尚以及习惯爱好,都对团队成员产生重要的影响,引领着社会风气。

(3)协调、沟通的作用。在领导的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冲突和矛盾,这就需要协调、沟通。协调主要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而要做好协调,就必须做好沟通。沟通是协调的前提。

(4)迎接挑战,引发变革的作用。变革无处不在,变革在所难免。公共领导者面对的是未来,他每时每刻都要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公共领导者必须发现时机以驱动变革、增长、创新和提升。

公共领导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决定着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类的整合程度进一步提高,公共领导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1.论述我国公共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参考答案: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是公共领导活动中为完成公共领导职能、实现公共领导意图对所设置的机构体系、运作机制和规章制度进行的合乎实际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改革。

(1)我国公共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领导职能相互混淆。由于我国长期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横向划分过细,推诿扯皮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公共领导效率。

第二,领导权力过于集中。领导权力是公共领导体制的核心,是领导体制改革的关键和主要内容。权力过分集中,也是我们领导体制存在问题的病根之一。

第三,领导权力的约束机制滞后。我国领导体制中一直缺乏对公共领导机关,尤其是领导者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领导者一手遮天、唯权为大的情况在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第四,公共组织机构高度膨胀。我国公共组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是我国领导体制的一个重要弊端,是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党和政府的领导机关产生官僚主义作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用人制度缺乏活力。

(2)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的可能路径。

第一,完善领导职能分工,理顺各种关系:一是实行党政分开,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二是要完善党委、人大、政府三个不同机构的关系;三是按照权责相称原则确定职权体系,理顺职权关系。

第二,在保证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适当下放权力。

第三,改革组织人事制度,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第四,继续推进机构改革,合理设置机构,克服机构臃肿。

第五,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政府应接受来自社会各种力量的考察,如各类组织、社会大众、新闻舆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着重解决组织的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2.论述政策执行失控的主要表现、原因以及矫正措施。

参考答案:(1)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主要表现:1)政策敷衍。政策执行者只做表面上的应付和宣传,并未采取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去落实。2)政策附加或阻截。即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没有真正依照政策规定的实施对象、范围、目标和力度进行,而是受制于某种利益的需要。这样的政策执行使政策的完整性、合理性甚至合法性受到破坏,使既定政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3)政策抵制。政策执行者从局部或自身利益出发对某些政策有意不执行或变相不执行。4)政策扭曲。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精神或部分内容故意曲解,为己所用,以对自身有利的方式解释政策,或以扭曲的方式执行政策。

(2)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原因主要是:1)对政策执行的总体力度及推进速度、进度实施控制、管理的权限;2)以组织的变更体现政策取向和政策执行,如某些行政部门的撤并、重组或设置会相应地加快、加强或迟缓、弱化政策执行的后果;3)行政部门内部组织运行机制的调整可能影响政策实施;4)行政机构与政策目标群体之间的关系与沟通程度也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5)传统管理方式遗留的弊端在新时期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平台上会进一步放大并对政策执行产生不利影响。

(3)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措施主要有:1)加强公共政策执行体系的组织建设。一方面要减少政策执行机构的组织结构层级,使之扁平化、网络化,简化政策执行程序;另一方面要理顺政策执行机构组织内部及其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关系,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互动,使执行体系运转得更为协调,政策执行获得制度保障。2)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这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规范的、法治严明的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体系来实现,包括完善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培训开发、绩效评估和晋升制度,加强对公务员的职业伦理与道德教育,使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能内化成为他们行为的准则,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3)强化对公共

政策执行体系的监控。强化对政策执行体系的监控是指对政策执行全过程的科学预测和对实际执行状况的及时跟进督察,完善相应的政策预案或应对措施,加强执行体系与公众及各种社会团体的沟通,加强责任机制建设等。4)促进公共政策执行的法治化和民主化建设。政策执行的法治化有利于政策执行的规范化,防止官员因其自利性可能导致的滥用自由裁量权,克服主观随意性;政策执行的民主化有利于公众对政策的认同和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防止政策偏移和政策目标错位,以利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1.论述政府与公众之间政策沟通的途径、障碍及其解决方法。

参考答案:(1)政府与公众间的政策沟通途径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政策发布和信息公开。政府角色定位的转变要求政府以积极负责的方式处理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决策。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和政策发布。

2)政策反馈和信息反馈。这是公众向政府有关部门,政府中的下级执行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的反馈。反馈的主要内容是对政策内容、政策执行方式和政策执行后果的意见或建议,以及与政策过程有关的其他信息。

3)双向互动的政策沟通和政府回应机制。双向互动式的政策沟通成为新的重要沟通途径。这是现代参与式民主和协商式民主发展的重要体现。双向互动式的政策沟通提供了现代社会实现政民互动的新模式,政策沟通可以通过建构双方平等对话的平台,直接而迅速地传递政策信息、解答政策疑问、表达政策意愿和化解政策矛盾,以便及时调整政策或政策实施方式以适应政策的现实环境。

(2)政府与公众之间政策沟通的障碍:

1)沟通的技术障碍,主要表现为政策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难以克服的技术因素而造成的信息的耗损或失真等问题,以及由于受到技术发展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公众参与沟通的方式还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甚至无法实现。

2)沟通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传统政治体系的权力本位、官本位、管制本位与等级观念以及政策信息的封闭性增强了决策者及其决策过程的神秘性,这种神秘性加深了公众对政府的隔膜感,强化了部分公众对政府的盲从。此外,传统的控制式的政府管理模式所导致的政府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专断性和随意性,以及政策过程透明度的缺失,不仅对政策形成带来不良后果,而且也削弱了公众对政策过程的信任基础。公众作为政策目标群体对政府部

门和公共政策体系认同感的缺失或缺乏将可能诱发非常规性的逆向反应,使其拒绝接受甚至排斥正常的政策信息传递,产生政策沟通的心理障碍。

3)沟通渠道的阻塞。一是由于制度的缺失,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于建立和健全;二是政府与社会之间良好协调互动关系还有待于发展推进,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治理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由于信息、技术、人力和物力等各种资源的限制,传统决策体制与观念的影响,以及一些政府、政府部门或官员对既得利益的维护等原因,可能造成政策信息的流动被阻塞、截流或扭曲的严重状况。例如,公众的意愿表达受到压抑、弱势群体上访无门或受阻、电子政府运作迟缓、听证过程受权威部门导向等。

(3)针对以上种种沟通渠道阻塞的情况,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

1)加强政策沟通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使政策沟通的制度规范成为政府与公众的共识和共同的价值。

2)促进社会自治团体与第三部门的发育和成长,使之成为与政府进行政策沟通的重要民意组织。

3)通过多种力量推动和加强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与制约,促使其转变观念,增强以民为本和以服务为本的意识,加快建设和完善政策沟通渠道,使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政策沟通能真正实现畅通无阻。

2.比较分析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参考答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传统人事制度的一个核心目标是防止管理层的权力滥用,保护员工的利益,维护制度的公正;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成了顾客,人事制度应该为他们服务,以便使管理者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2)传统人事制度强调的是控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灵活性。

(3)传统人事制度关注的是保证程序的统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则是目标的实现。

(4)传统人事制度把员工视为劳动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员工视为组织的重要资源。

(5)制度所扮演的角色也逐渐由保护者转变成了激励者。

1.简述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交叉影响分析法和脚本写作法四种方法。

(1)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专家会议法,是通过专家微观智能结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所引起的“思维共振”来获取决策的信息和意见。运用头脑风暴法旨在保证群体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是改善群体决策的一种典型方法。

头脑风暴法又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通常简称为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也称反头脑风暴法)。

(2)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德尔菲法是借用Delphi,即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来命名的一种政策行动预测方法。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让专家匿名发表意见,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再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来作为预测结果。它的主要特点一是匿名性;二是巡回反馈。

(3)交叉影响分析法(cross?impact analysis)。交叉影响分析法又称交互影响矩阵法,是试图建构一种新方法以使得在一个预测集之中的一个事件的概率可以根据与被预测的事件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得以判断。这种方法根据事件发生或不发生来对未来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判断,其目的在于对那些促进或阻碍其他相关事件发生的条件加以确认,通过考虑事件的相互作用来预测事件发生的概率,它依据的是条件概率原则。

(4)脚本写作法(script writing)。脚本即政策研究者对有些将要发生的情况进行的描述或预言,而这些情况与研究者所要分析、设计和评估的系统或政策密切相关。脚本写作是通过对从现在到未来某个时间的假定(例如5年,10年)来编写脚本,将有关信息和对未来的假设等材料进行组织,以得到对未来的预测描述。

2.简述绩效评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功能。

参考答案:绩效评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以下功能:

(1)控制功能。组织通过绩效评估,为各项人事管理提供了一个客观而公平的标准,并依据这个考核的结果决定晋升、奖惩、调配等,也可以使人员牢记工作职责,养成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自觉性。

(2)激励功能。通过考核,无论对成绩突出者,还是落后者都会起到鞭策他们尽心尽责,完成组织所交给的任务的作用。

(3)开发功能。绩效评估是按已定的绩效标准进行的,评估结果显示的不足之处就是人员的培训需求,管理者可以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达到提高人员素质的目标。

(4)沟通功能。评估结束以后,管理者把考核的结果反馈给被评估人,听取他们的申诉和看法,这就提供了领导与职员之间的沟通机会,有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简述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19世纪中叶,公务员制度首先在英国创立。其主要特点有:

(1)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政务官通过选举产生,承担政治责任,有任期,随着选举的胜负而进退。而事务官是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产生的,不随政党的进退而进退,实行职务常任。

(2)强调政治中立。它是指事务类公务员不参与党派政治斗争活动,不参加党派竞选,不成为某一执政党政治目标的工具,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忠诚地为国家服务。

(3)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这是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它是指事务类公务员的产生都是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形式进行的,即所谓“凡进必考”。按照考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择优录用,排除了过去以党派倾向作为录用依据的弊端,保证录用的公正,克服用人之中的不正之风。

(4)实行“功绩晋升制”。“功绩晋升制”是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的最重要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决定公务员的职务晋升的时候,应着重考虑拟晋升人选的才干和能力,强调权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

(5)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4.简述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特点。

参考答案:(1)实行弹性化的任用制度。最典型的是合同聘用制的运用。政府进行战略规划,确定若干年内要完成的任务,然后把这些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并据此从政府系统内部和外部招聘执行官,以固定期限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放松规制,由刚性管理变为弹性管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简化人事规则。二是指行政机构在经过授权或批准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具有某些不受规则限制的“豁免权”。

(3)实行谈判工资制。公务员不仅可以通过公务员工会与政府集体谈判工资报酬,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更是发展出了个人谈判工资制度,即在与政府雇员签署聘用合同之前,被雇者可以就自己的工资报酬与政府进行一对一的谈判。

(4)推行绩效管理和绩效工资。

(5)改革僵化的职位分类制度和职业发展路线。

(6)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一些国家在能力主义的价值取向下,根据职位对任职者的要求积极实施人力资源开发。

(7)下放人事管理权力。

1.试述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及主要依据。

参考答案:(1)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我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有效控制支出,在年初的预算指导中,还加上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要求。

(2)《预算法实施条例》规定了各级政府编制预算的依据,具体包括:

第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义务教育法》、《科技进步法》,这些法律、法规成为地方政府安排法定支出的主要依据。

第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中长期计划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

第三,本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预算收支范围。

第四,上一预算执行情况和本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第五,上级政府对编制本预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

各部门、各单位编制预算的依据是:相关法律、法规;本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署;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本部门、本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本部门、本单位上一预算执行情况和本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2.论述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化建设的内容。

参考答案: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信息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地位。信息资源法具有独特的调整对象即信息资源关系,它不仅包括围绕信息技术所进行的信息活动在人们之间产生的社会关系,也包括围绕信息资源所进行的各种信息活动在人们之间产生的社会关系。因此,信息资源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不能为其他法律所调整。就这个角度而言,信息资源法完全可以独立于其他法律部门而存在于法律体系之中。信息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新的法律部门,也就必然形成信息资源法体系。信息资源法体系是指信息资源法的结构及分类,也就是信息资源法包括哪些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定的调整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分级分类、交换共享、公开、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过程以及信息技术活动领域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和安全问题的全部法律规范的总和。

(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框架。信息资源法体系决定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内容。为此,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2)政务信息机构组织管理法律制度;3)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法律制度;4)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律制度。

1.简述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参考答案: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这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性目标;

(2)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这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根本性目标;

(3)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部门信息活动的费用,这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直接目标;

(4)促进公共管理正常运转、经济良性运行和社会和谐发展,这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终极性目标。

2.简述政务信息资源公开的原则。

参考答案:政务信息资源公开的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政务信息公开必须是依法公开,包括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程序和途径等,都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即通过具体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规范等,对政务信息公开做出明确规定,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2)及时性原则。政务信息公开作为公共管理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要求做到及时、迅速。

(3)真实性原则。这一原则指的是公开的政务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而不是虚假的或错误的政务信息。

(4)利益平衡原则。利益平衡原则指的是实施政务信息公开时不得侵犯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其他个人或组织的合法权益,以及国家秘密和社会公共利益,有效处理公开与保护的关系。

(5)不收费原则。政务信息资源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它的公开一般不收取费用。

(6)责任原则。公开政务信息是公共部门的一种责任。公众知情权的有效实现取决于对违反政务信息公开行为责任的严肃追究和对侵犯公众信息获取权的有效救济。

1.简述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原则。

参考答案:(1)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基本原则:一是法治原则;二是应急性原则;三是基本权利保障原则。

(2)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具体原则:

第一,公共利益原则。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安全,使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免受公共危机的损害,这是危机管理、运用紧急权力、对人们的部分权利进行限制的正当基础。

第二,比例原则。比例原则是指对人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必须使目的与手段之间符合一定的比例,使限制和保护之间达到某种均衡。

第三,主动性和防范性原则。在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里,要做好危机预防、危机预警、危机预案,使危机爆发后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方法去处理。因此,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必须在制度上确保公共危机管理把重心放在主动性和防范性上。

第四,积极责任原则。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更强调政府科学、及时、有效应对危机的积极责任。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应建立健全比常态法制更为积极、更为严厉的政府行政责任,督促紧急权力的积极规范行使。

第五,权益救济原则。危机管理法制的权益救济原则包括:一是当公共危机对群众的权利和利益造成侵害时,如果是企业的生产事故造成的危机,企业必须承担对受害者的权利和利益进行赔偿的责任。二是当政府对危机爆发负有某种责任时,政府应当承担对受害者的权利和利益进行赔偿的责任。三是当公共危机的引发是由于自然灾害,没有特定的责任者时,政府应尽其所能,发动所有的力量应对危机,使危机的损害降到最低。四是在危机应对的紧急情况下,人们为了控制危机蔓延,防止危机升级,往往会牺牲一些较小的利益,来保护较大的利益。在危机之后,应根据情况对受害人作出一定的补偿。

2.比较分析传统行政方法与当代公共管理新工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1)二者的联系。传统行政方法和公共管理新工具都是达到公共部门目标的具体技术和方法。至今传统行政方法仍然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方法。

(2)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第一,传统行政方法主要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

第二,公共管理新工具主要有:

一是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决策、放松管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等方法;

二是工商管理技术:战略管理、绩效管理、顾客导向、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标杆管理和流程再造技术等方法;

三是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等方法。

第三,传统行政方法更加重视政治的、法律的和制度的方法;公共管理新工具更加重视经济的、管理的方法。

1.简述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特点。

参考答案: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特点包括:

(1)有计划、渐进式地推进公共部门改革,使公共部门改革持续开展;

(2)组建精干、高效的改革机构,重视发挥参谋咨询机构的作用;

(3)重视与改革配套的立法建设,把改革纳入法制轨道;

(4)注重提高公共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强化改善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5)注重内外部监督,形成以结果为本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机制。

2.如何正确认识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

参考答案:第一,威尔逊的观点内容:威尔逊认为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要困难。为了使政府不走弯路,他把政府划分为两个领域,即“政治”与“行政”,他认为就政府应当做什么而言,政治领域就是由大多数选举出来的代表来决定各种选择;行政领域就是政府贯彻执行经过合法程序所通过的各种规定,这种执行过程不是政治干预。由此,他阐发了公共行政应当从政治中分离出来的基本思想,形成了“政治—行政”二分(the politics?administration dichotomy)的理论:(1)行政学科应当建立在单一的组织原型的基础上,它能普遍运用于一切政治制度;(2)任何良好的行政科学必须使它自己从政治学领域中分离出来;(3)行政科学的指导价值是效率;(4)有效的公共行政要求政府权力有单一的领导中心;(5)建立独立的公共行政学的目的就是“使政府不走弯路,使政府专心处理公务和少作政治干预,加强和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为政府的尽职尽责带来美誉”。

第二,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正确认识:虽然理论与实践已证明政治与行政是不可分的,但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说,威尔逊关于“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思想,对于公共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和形成公共行政学范式,以及调和发展民主与追求行政效率、行政专业化所产生的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民主宪政的内涵要求民众的控制和参与,这就会与行政效率理论和专业化理论相冲突。行政效率理论和专业化理论强调的是系统化的规则与内部程序,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同于民主化的监控。威尔逊的这些思想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并对后来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简述我国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对省级政府预算行使最高决定权所包含的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对省级政府预算行使最高决定权所包含的内容如下:

(1)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3)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4)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2.简述我国地方政府运用的“两上两下”的典型预算过程。

参考答案:我国地方政府运用的“两上两下”的具体过程如下:

(1)“一上”。支出部门在收到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通知之后,对部门下一的支出进行测算,然后报送财政部门。

(2)“一下”。财政部门收到各个部门的预算后,由职能处室对各个部门的预算进行审查,然后将审查意见反馈给各部门。在下达反馈意见的同时,财政部门根据往年的预算情况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测,给各个部门下达一个控制数,要求各个部门在控制数内修改部门预算。

(3)“二上”。各个部门在财政部门下达的控制数内重新编制本部门的预算。然后报送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查各个部门的预算后,汇总编制政府预算。然后,报政府常务会议讨论。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常务会议的意见修改预算,然后报同级党委审查。最后,财政部门将政府预算草案报人大常委会初审。最后,人大常委会初审后形成的政府预算在人大会议召开时提交大会审议通过。

支出部门根据财政下达的控制数和审查意见重新修改预算,然后上报给财政部门。“二上”后,财政部门审查部门的预算后,通常提交政府常务办公会,通过后提交党委常务会,然后,政府预算必须提交给地方人大财经委员会的预算工作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初步审查通过后,提交每年的人民代表大会审查。

(4)“二下”。人大通过预算后,由财政部门批复给各个部门,开始预算执行。

1.简述如何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库。

参考答案:(1)明确政务信息资源库构建的目标。包括:第一,要有利于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和面向社会服务的原则,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第二,要有利于提高公共管理能力、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做到科学、高效地宏观管理和决策;第三,要有利于对社会及时发布大量有价值的政务信息,引导企业自主走向市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行导向,减少盲目性。

(2)具体措施。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库,需要长期的规划和强有力的组织协调,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综合协调。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健全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统一标准和规范;第二,遵循由易到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第三,加强对政务信息资源库的系统运行规范管理,包括建立和完善运行规范来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的运作;第四,建立高效、可操作的政务信息资源质量评价体系。

2.简述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的构成。

参考答案:根据公共管理主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参与危机管理过程的直接与否等因素,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分为五大系统:

(1)决策系统。决策系统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实质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战略决策效能和危机应变能力。

(2)统一的指挥与综合协调系统。统一的指挥与综合协调系统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有利于保证各执行部门之间高效的协同运作,避免因相互扯皮、推诿而延误战机,影响危机救助。

(3)执行系统。执行部门承担着大量日常的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的责任,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系统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直接行动力量。

(4)辅助系统。公共危机管理辅助系统主要是指那些“自身拥有特殊的专业技能、业务范围,拥有特定的资源、设备和能力,主管着特殊的事务,担负着紧急事务应对中的某些特殊任务”的部门,它们相当于危机管理的后勤系统,不直接具有危机管理的职能,而是提供危机管理过程所需的各种服务。

(5)信息、参谋咨询系统。公共危机管理的时机把握和快速应对,需要应急指挥决策中心具备及时、有效的灾害信息,这不仅有赖于危机管理职能组织系统和辅助部门的信息来源,而且还必须依赖于公共部门甚至是民间的信息、参谋咨询系统的工作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危机决策过程中不同角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特别是发挥公共危机管理专家的积极作用,形成不同危机中的专家与决策者之间一定程度上的分工和相互协作关系。

1.简述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公共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2)提高公共组织自身的稳定性、协调性;3)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

(2)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包括:

1)组织结构的变革。在横向部门结构上,公共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从公共管理的过程来看,正在由重决策、执行部门,轻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的倾向,向重咨询、信息、监督部门转变,力求与决策、执行部门相平衡。在纵向层级上,整个公共组织结构有从集权式、尖塔形的结构形式向分权式、扁平形的结构形式发展的趋势。

2)公共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一是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二是横向分权;三是在纵向权力分配上,实行集权与分权互相的融合与共存。

3)技术变革。在公共组织运作过程中,普及网络化的大容量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实行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根治传统组织形态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同时,通过网络建立虚拟机构和客户信息系统,规范工作流程,简化管理程序,减去多余、重叠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一站式”的管理与服务。

4)产品和服务的变革。基于服务对象的需要,持续尝试发现更好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为社会提供最低成本、最好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或者通过创新公共服务方式,运用公共组织的技能与资源开发新产品与服务,使公共组织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5)人力资源变革。人力资源是一个公共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公共组织的根本竞争力在于工作人员的技术与能力。

2.联系实际简述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和增强领导沟通的方法。

参考答案:(1)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1)选择合理的沟通渠道,包括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2)选择合理的沟通模式,构建信息沟通网络;3)选择有效的沟通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非语言形式、电子媒介形式。

(2)增强领导沟通的方法:1)构建畅通的沟通网络;2)树立主动沟通的意识。领导者的沟通意识,直接关系到政府内部沟通的有效开展及与人民群众间的沟通和谐;3)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营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氛围的关键是培育积极沟通的文化;4)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进一步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5)注意沟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信息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公共领导沟通方式,提高了领导者沟通的有效性,明显改进了领导监控个人和公众监督政府的能

力,它允许政府拥有更加完整的信息来更快地进行决策,为政府和公众共享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1.简述公共行政学研究途径与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的差异。

参考答案:第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公共管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有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或观点。首先,公共管理学可以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的框架中来加以研究,在西方(美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中,形成了较有影响的学科途径,有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和经济学途径。其次,可以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由此形成的研究途径更是多种多样。研究途径、方法的不同,导致对公共管理过程做出不同的描述或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公共管理理论。

第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途径:公共行政学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管理途径(包括传统的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

2.简述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第一,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区别: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具有不同的功能。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它通过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规定和引导,在总体上为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必需的环境,即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外在条件。公共管理则是通过具体实施公共管理行为与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和实现公共利益。

第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联系: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都是公共性,即关注的都是社会公共利益,涉及的都是社会公共事务领域,都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手段,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目标。而且,虽然两者运行过程的最终表现不同,即公共政策过程的运行表现为观念形态的形成与完善,而公共管理过程的运行表现为客观的物质交换,但两者都有一个由确认问题到制定方案,最后实施和评估的相同的实施过程。

具体联系表现如下:

(1)公共政策指出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公共管理的必要前提;

(2)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3)公共管理是实现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

(4)在一定层面上,公共管理行为与相关公共政策是合二为一的。

3、简述公共治理理论的内容。

参考答案:公共治理理论是对作为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并且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合理内核进行整合的结果,其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内容包括:第一,公共治理是由多元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第二,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第三,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第四,治理语境下的公共管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第五,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

4、简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新公共服务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第一,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第二,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第三,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第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第五,责任并不简单;第六,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第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5、简述准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1)非营利组织是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非官方的,即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准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即非营利的且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但通过授权等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或通过所具有的公共权威,从而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

(2)准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联系:准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都是公共组织,二者都不以营利为目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准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区别:首先,准政府组织通过授权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或通过所具有的公共权威,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其次,准政府组织虽然以其非营利的活动服务于公众,但在人员构成、组织管理和运行方式上都带有政府组织性质,行使着一部分政府职能,行政色彩非常强。最后,准政府组织的身份与非营利组织也明显存在差异,这突出表现在税收、行政费用给付、各种优惠政策等方面。

1.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非政府公共组织对政府行政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影响。

参考答案:(1)在理论上,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公共管理,是当代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内容,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同时,也构成了当代公共治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促进了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对当代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治理理论的内容要分别展开说明)。

(2)在实践上,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公共管理,并与政府行政组织形成互动,积极方面的作用主要包括:有利于在政府——社会——市场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与进行良性循环,有利于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政府实现职能转变,促进政府从社会中部分退出,形成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政府缩小公共开支,降低行政成本。

(3)影响。影响主要包括:权力多中心、主体多元化,对政府权威产生影响;如果缺乏有效监督,对社会的公平、公正会产生损害。

2.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现阶段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特征:非营利性;志愿性;公益性;自主管理性;正式组织性等。

(2)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非营利组织是公共管理主体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1)非营利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管理的最终实现离不开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承担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这既是社会自我管理的本质反映,也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内在需求。2)非营利组织能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非营利组织在市场基础上的活动及其相互间的竞争,提高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和质量。3)非营利组织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非营利组织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有利于社会自己组织起来,生产一定社区内的公众所需要的产品或提供所要求的服务,及时回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从而缓解社会不同群体对政府不同要求的压力,使政府可以专心于决策和提供纯公共物品。4)非营利组织是当代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要求。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就是要发挥社会力量在公共服务和管理中的作用。

1.简述法治行政的原则。

参考答案:法治行政的原则可概括为:

(1)法律优先原则。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受法律的约束,不得与法律相违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或相冲突。

(2)程序公开原则。行政行为、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果公开;同时,行政行为中涉及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公开。

(3)权力监督原则。行政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重要的一项国家权力,但又是容易被滥用,因而制约权力的核心首先是依法监督行政权。

(4)法律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权利受到损害时必须要有公正的救济机制;政府行政组织必须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实施的行政行为有向法院提起司法审查的权利。

2.简述公共管理监督的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公共管理监督的对象是一切公共部门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和一切公共管理活动,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监督决策是否科学、合法。监督公共决策是否科学、合法,在具体内容上,就是要监督决策目标、决策依据、决策方案,以及决策的程序是否合法、科学、民主。

(2)监督公共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合理。公共管理行为可区分为抽象的和具体的行为,这两种行为都必须受到切实有效的监督。对抽象行为的监督要以防止国家政策部门化为重点。对具体行为的监督,一是要对具体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二是要对具体行为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3)监督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勤政、不滥用权力。任何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廉或不勤,便失去行使公共权力的资格。

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不能以权谋私。要加强公共管理监督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滥用权力的问题,从而实现廉政。

(4)监督自由裁量权是否被违规滥用。自由裁量权可弥补立法的不足,使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我们不能忽视自由裁量权被滥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监督,特别是对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活动中行使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坚决杜绝违规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

1.论述在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过程中西蒙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及其贡献。

参考答案:(1)西蒙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主要是从所谓的“行政原则”和“政治—行政”二分法这两个方面进行的。西蒙认为传统行政学家所提出的每一条行政原则都可以找到另一条看来同样合理的原则,虽然这两条原则导致相反的意见,但是在理论上我们却不能指出哪一条原则是正确的,因此,这些原则如同一般的谚语,虽然它们相互矛盾,但是彼此却可以并行不悖,所以这些“行政原则”并非真正的科学原则,它们只能被称为“行政谚语”。

(2)西蒙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另一方面的批判是与他所倡导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联系在一起的。基于对传统行政学在事实与价值两个方面的问题所提出的批评,西蒙试图从行为主义出发,以“决策”为基本概念提出一组概念工具,研究行政学问题,构建一个全新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寻求新的概念工具是行为主义学派社会科学家的普遍主张,应用新的概念从事实际研究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与传统学者在方法论上的显著差异之一。

(3)作为当代最杰出的行政学家之一,西蒙对传统行政学的批判和对科学研究新方法的探究主要体现在其著名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一书中。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德怀特?沃尔多认为该书“代表着与行为主义相关联的观点和方法对公共行政学所做的直接而强有力的冲击”。自从西蒙提出决策研究途径以来,公共行政学界已日渐正视决策的重要性,甚至有人主张用“公共政策”来取代“公共行政”,这种以公共政策为主导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潮流已经成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主流,以致衍生出公共政策这个新的公共管理学派,使政策管理成为现代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2.论述沃尔多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及其公共行政思想。

参考答案:沃尔多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批判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沃尔多认为,传统行政学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无论是作为一种对现实的描述,还是作为一种对行政行为的规定,都是不恰当的。这种二分法的目的是试图通过使民选官员负责制定政策而行政人员只是去执行政策来解决官僚制与民主制之间的冲突,于是,民主制本身则被解释为有效地关注公众的需要。他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实际上并不符合民主制的理想,尽管民主被视为合乎需要,但它并不是行政所关注的中心问题而且它也不赞同效率核心原则。传统的行政管理运动反对“离心的民主”,并且试图通过提出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和依靠所谓的“集权教条”与“整合原则”作为解决效率问题的方法来实施它自己的“向心的民主”。

“政治—行政”二分法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试图解决价值问题。它认为政治体系要确立价值观并为行政设定目标。沃尔多认为这种观点并不坦率,因为它忽视了行政学应该包括更多复杂现象的愿望,结果,公共行政就有“侵犯政策或政治领域”的危险。在沃尔多看来,传统行政学家所提出的现实问题并不是政治与行政是否应该分离的问题,而是行政应将其决定价值观和政策的功能扩大到何种程度的问题,然而,传统行政学家并没能为这个问题提供

合适的答案。而沃尔多自己的观点是应该鼓励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之间的合作而不是分离和对抗。在这个问题上,沃尔多试图用某种新的观点取代“政治—行政”二分法。在他看来,政治与行政不是可以分离的领域,而是相关的领域甚或就是一个统一的领域。沃尔多并没有自命可以解决将政治与行政联系起来的问题,他实际上是表明朝着一种专业观点发展可能是有益的。他认为,这种专业观点应该承认公共行政可以被描述为一套连锁的价值观,而不是一种僵硬的范式或教条,因此它也应该包括来源于各个方面的思想和方法;这种专业观点应该有一种取自民主价值观的道德成分;而且,这种专业观点应该将经济理性、政治理性以及社会理性的概念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公共利益”概念结合起来,以免公共行政失去其道德意味并进而退化为纯粹的“政府行政”。

(2)沃尔多也批评了传统行政学的组织范式。他不仅批评了传统组织理论的理性主义倾向,而且还指出传统行政学过分地强调了组织之间的共性或所谓的原则。就寻求共性而言,沃尔多认为,传统的组织理论忽视了作为“行政实质”的具体性。在他看来,建立组织的目的不应是符合一般的原则,而应是能够解决问题,组织实际上所采取的形式和过程应该适合它所面对的具体情境。沃尔多断言,传统组织理论所规定的一般组织形式和组织过程很难适应具体情境或不断变化的环境。他还认为,传统的组织原则所依据的是一种将“客观事物自然秩序”的科学描述性概念同道德必然性概念结合在一起的规律概念。他说,即使传统的组织“原则”是以经验观察为基础并且能够告诉我们客观存在的事物,那也未必就能够规定事物应有的存在方式。另外,沃尔多声称传统行政学忽视了组织的非理性的方面和非正式的方面。例如,韦伯的官僚制组织就是如此。在他看来,韦伯过分地强调了官僚制组织的功能方面,忽视了组织的非正式方面和社会情感方面,并且把高于知识的职位奉为等级权威的基础。

(3)沃尔多还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在他看来,这种做法的最初目的是想要取代一种说教式的公共行政

学研究。不过,沃尔多认为效率概念本身就充满着道德含义,因为对“技术效率”的追求可以转变为对“社会效率”的追求。此外,沃尔多还宣称尽管效率本身不是价值,但是效率只有在自觉持有的价值观念框架内才是有用的概念。就是说,我们必须考虑效率的对象,因为我们不能假定有效地达到“任何”目的都是合乎需要的。

应该说,沃尔多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批判,是击中了要害的,它较为准确地指出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的主要缺陷,成为新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先导。

1.简述领导体制的内容与类型。

参考答案:领导体制是指领导职能、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配置制度、方法及其运行机制。领导体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领导结构,指领导职能、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配置结构;二是领导的层次与跨度,指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和一个领导者能直接有效地指挥下级的幅度;三是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划分;四是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包括选举、招考、任免、考核、调动、轮换、回避、离(退)休等方面的制度。

领导体制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类型的划分。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可以划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根据权力集中的程度和行使的特点,可以划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根据公共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职权性质与范围,可以划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根据公共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可以划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2.简述领导沟通的作用、途径与沟通方法。

参考答案: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以取得理解、信任的过程。公共领导沟通,即领导者为实现其目标,通过一定的领导组织和领导手段与组织内外的追随者、被领导者进行的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与互动,以保证公共利益和目标的有效协调和实现。

领导沟通的作用表现为:(1)沟通是科学决策的前提;(2)沟通可以统一思想,提高绩效;(3)沟通可以改善人际关系,鼓舞士气,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1)选择合理的沟通渠道——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2)选择合理的沟通模式,包括:链式沟通、轮式沟通、全通道沟通、环式沟通和Y式沟通,构建信息沟通网络;(3)选择有效的沟通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非语言形式和电子媒介形式等。

增强领导沟通的方法主要有:(1)构建畅通的沟通网络;(2)树立主动沟通的意识;(3)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4)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5)注意沟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3.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政策工具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参考答案:政策工具的选择需要考虑如下方面:第一,应基于以公共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第二,应与政策环境相适应;第三,应能有利于协调政策目标群体,即政策受众的当前利益、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第四,政策工具的选择应具有灵活性,针对某一政策问题是选择使用单一的政策工具抑或是综合应用多种政策工具,或是以一种为主其他为辅,取决于对以上三方面的条件要求满足的程度;第五,政策工具的性质和效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受到环境和目标群体变化的影响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对有关工具的使用方式或使用力度应及时予以调整。

4.简述公共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

参考答案:公共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

(1)公共性。“公共性”是现代公共政策重要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说,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旨在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以实现、增进和维护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体现为政策制定的公共利益取向、政策运行的公共服务导向以及政策过程的公共参与性。

(2)合法性。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可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合法性,即合法律性,二是实质上的合法性,即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公共政策得到公众出自内心的认可和接受。公共政策发展的实质性的合法性应符合以下规范:价值的正当性、目标的可理解和可接受性、绩效。

(3)有效性。公共政策的发展应当体现有效性。这就意味着,公共政策规划、制定和发展在满足公共性和合法性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实现有效性——正确合理的公共政策能够得到及时、完全和有效的执行,能真正实现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公共政策发展必须以公共性作为首要的价值导向,在公共性价值目标的导引下追求合法性和政策资源分配的高效率。

1.比较分析中西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原因和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传统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模式是与科层制相适应的,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国家公务员制度。这种人事管理方式适合于工业社会,但不适合当今的信息时代。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政府改革运动。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弹性化的任用制度,最典型的是合同聘用制的运用;放松规制,由刚性管理变为弹性管理;实行谈判工资制;推行绩效管理和绩效工资;改革僵化的职位分类制度和职业发展路线;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下放人事管理权力。

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也还未摆脱传统的人事管理的窠臼,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没有整体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没有形成以绩效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重使用轻开发的传统用人观念仍然存在;人事管理权力过于集中;业务部门主管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技能。针对上述问题,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借鉴和参考国际上其他国家和企业的经验,我国主要采取了如下的改革思路与措施:1)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公共部门,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现代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2)从管理的基础工作抓起,整体配套,系统推进。3)下放人事管理权力。4)有选择地借鉴企业和市场化方法,改

造公共人力资源管理。5)树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理念。6)实施立足于能力和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7)培育公共伦理,弥补硬性管理之不足。

2.如何正确认识我国人大审查与监督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认识人大审查与监督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

(1)目前我国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审查与监督工作的主要侧重点是:

第一,以部门预算为基础开展预算审查监督,而不是以预算支出的功能来进行审批。第二,加强人大预算监督立法,各地纷纷出台各自的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依法进行审查监督。第三,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夯实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的人员编制,并加强工作委员会的专业技术力量。第四,确立人大审查政府预算的基本程序,即包括初审和大会审两个主要阶段。积极探索改进和加强人大预算监督的方式和方法。第五,重视初审,虽然大会审直接影响到代表的投票,因而更具有决定性,但是事实上,初审比大会审更重要。

(2)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加强了预算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力度,激活了人大代表的作用,具体做法包括:第一,扩大预算草案发放范围,提高人大代表的知情权和参与度;第二,要求政府预算真正遵守预算的全面性原则,将所有的政府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第三,要求预算调整和追加报人大审批;第四,加强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与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信息沟通;第五,由于时间、人力有限,以部门或专题为主,对百姓关注的重点领域进行审查;第六,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人大的专业技术力量,同时也针对普通百姓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政府预算的认识。

(3)我国立法机构的预算审查监督权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具体表现在:

第一,人大初审的权力与责任定位不明确:1)预算初审的职能定位和性质不明确,一些地方的预算审查属于形式审查,而非实质性审查。2)初审的对象和标准不明确。《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都没有明确人大的预算初审到底是审查所有的预算项目,还是只审查部门预算中列出的项目。3)《预算法》没有具体规定初审的程序、方式,也没有规定初审应该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初审结果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法律效力。

第二,预算修正权尚未落实。现代预算体系中,因为很少使用否决权来否定整个政府预算,所以预算修正权是立法机构最重要的权力。但是,《预算法》并没有对预算修正权的行使范围、程序、方式做出具体的规定。这使得立法机构最重要的权力无法落实。

第三,对预算调整进行审查的权力不明确:1)虽然《预算法》规定在预算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时人大有权监督政府的预算调整,但是,它没有进一步明确定义“特

殊情况”的内容,也没有明确说明哪些特殊情况需要通过预算调整来解决,哪些需要动用特殊用途的预备费来解决。2)对于预算调整的审核程序没有确定。

第四,收入权也没有落实。具体表现在:1)预算外收入并没有纳入人大的审批范围;2)人大无法审查和监督政府间转移支付收支;3)地方政府的债务预算并没有纳入政府预算的范畴;4)政府各个部门的经营性收益也是在地方人大的预算监督之外的;5)国有企业资产收益是脱离人大预算监督的。

1.简述当代公共部门改革的目标。

参考答案:当代公共部门改革的目标包括:

(1)促使公共管理更富有创新、开拓精神;

(2)促使公共管理更为经济,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3)促使公共部门更具绩效,提高公共管理效能;

(4)促使公共管理提高效率;

(5)促使公共管理系统更具适应性;

(6)促使公共部门更为负责。

2.简述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

参考答案: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包括:

(1)重新界定和优化政府职能。当代西方各国优化政府职能的基本途径就是通过采取非国有化即公有企业和公用事业的产权转移或私有化、自由化以及压缩式管理等途径将政府兴办和管理的大部分公共企业交给市场和社会,放松对市场的管制,尽可能地将公共部门承担的社会服务出租和承包出去,实现政府从社会的部分撤退。

(2)用市场和社会力量实行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是通过市场化工具来实现的;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则是通过政府与社会构建伙伴关系、将部分社会性的公共服务交由社区或非政府组织来实现的。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实践形式一是政府业务合同出

租;二是以私补公,打破政府垄断;三是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四是公共服务社区化。

(3)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第一,利用信息技术革命新成果,建立公共行政信息系统;第二,实行分权;第三,推行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改革;第四,推行公共人事制度改革;第五,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公共部门形象;第六,实现公共行政传统规范与工商企业管理方法的融合。

1.简述构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与依据。

参考答案:(1)绩效评估指标确立的原则:一是综合、全面性原则;二是系统性原则;三是 “硬”指标与“软”指标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可操作性原则;五是与职能行使保持一致的原则;六是导向性原则;七是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

(2)构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有:

一是职能依据。评估指标必须直接指向公共部门所具有的职能,从而检测公共部门是否完全履行、部分履行、错误履行职能。

二是绩效目标。要进行绩效评估,就必须首先建立明确的、可以量化的绩效目标,根据绩效目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三是评估的目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目的包括公众信任度评估;公共部门责任评估;服务质量、满意程度和公共管理效率评估;绩效预算;公共政策评估等。

四是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还应当依据社会发展的整体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依据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工作岗位的实际。

总之,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公共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要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统一性指标与部门和岗位等特殊性指标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绩效评估体系;要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要避免绩效评估指标对被评估者产生逆向激励效应;要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统一性评估指标与专业性、特殊性评估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2.如何正确理解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要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参考答案: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要贯彻“硬”指标与“软”指标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公共部门绩效具有多维性,绩效评估指标应既有“硬”指标,又有“软”指标;既要定量评估,又要定性评估。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的量的标准:量作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表明的是公共管理绩效的效率大小,即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或是指公共部门在单位时间、单位物质投入中所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的数量。因此,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量的标准一是效率比例;二是频率大小;三是环节多少。

量的标准的确定,应当符合:1)产出大于投入原则。从一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提供最多的服务。2)职能原则。公共部门所取得的服务绩效,必须是要在其职能范围之内。

(2)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的质的标准。公共管理绩效质的标准是指公共部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过程中的态度、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管理能力,以及公众对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的总称。核心是指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是否满足了公众精神的和物质的需求。质的标准一是态度;二是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三是管理结果。

(3)评估指标的相对性与公众的满足度。绩效评估指标所包含的量的标准与质的标准是对立统一的。虽然也有许多质的标准无法用量来描述和衡量,但量可以作为衡量质的指数,在量中也体现了质的积累,量是相对的,质也是相对的。公共管理对公众需求的满足也只能是相对的满足,而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满足。所以,有许多公共部门都向他们的顾客做出这样的服务承诺,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是“世界级服务”,而不是“最好的服务”或“一流的服务”;他们的努力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1.请分析在采用市场化工具推行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应考虑的限制性问题。

参考答案:运用市场化工具推行公共服务民营化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限制性问题包括:

(1)民营化带来的经济损失问题。民营化,正如新公共管理所主张的,以提高效率(经济效率与管理效率)为出发点和根本特色,但是由于民营化改革容易偏离最初的宗旨,其结果可能是政府在民营化中获得了财政危机的暂时解脱,而企业也通过某些非正当手段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利润,而最应该保值增值的国有资产却在民营化中悄悄流失。

(2)民营化引发的公平性问题。公共服务具有非选择性,公共服务对公众来说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所以就要求公共服务供给做到公平与公正,体现公共性。在最简单的意义上,就是使服务具有普遍意义而不是被少数人所特享。传统上,公共部门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间接关系,公众集体付费,政府集体供给,在排除特权与腐败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存在差异,例如许多福利项目、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供给等。但在市场条件下,单一的供求关系可能被打破,一是生产者以营利为目的,它们会按照市场竞争法则去选择有利于其获利的服务项目,对于那些不能很好获利但又不能不提供的服务,则有可能消极供给;二是对消费者而言,他们无须集体性统一地消费,因而可以选择不同服务或不同层次的服务,但对于那些生活困难者来说,却是没有选择权可言的。当一部分人被剥夺了某些选择权时,很难说是社会公正的表现。

(3)民营化引发腐败和私人垄断性问题。民营化不必然带来腐败问题,但在公私合作、化公为私的过程中会增加腐败的机会。与公共服务民营化所产生的腐败问题相伴而来的可能就是民营化之后形成的新的私人垄断现象。人们担心公共服务由政府垄断会损害消费者利益,主张通过竞争机制使服务的供给更有效率,也更加公平。但由于企业在民营化中因腐败问题留下的巨额利润空缺,使一些企业挖空心思去掘取垄断利润;同时,由于民营化没有形成真正的竞争局面,使企业具有取得垄断利润的现实条件。于是,新的私人垄断就会产生。

(4)民营化带来的公共责任缺失。许多地方政府在进行民营化改革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解决财政与投资问题以及减少政府管理职能、减少人员编制等,而对于民营化后可能存在的公共责任空白却估计不足,也或许主观上就希望能够减少政府责任。这都会引发公共部门的责任危机,最终损害公共利益。

(5)民营化带来的新的社会稳定问题。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公共服务在民营之后确实在效率上有所提高,但与此同时却带来新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大量裁员,引起社会不稳定。

(6)民营化过程中的监督问题。民营化使私营部门参与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中。但是,私营部门主要追求经济利益,在“经济人”作用下,可能片面追求私利,而忽略了公共利益。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监管作用,不能任其放任自流。

2.简述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基本理念及其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法律至上、善法之治、自然公正、平等适用、制约权力、权利本位、正当程序。具体地说就是在法律与国家、政府之间,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政府的权力;在法律与公民之间,运用法律合理地分配利益;在法律与社会之间,运用法律确保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不受权力和权利的侵犯。其核心的理念是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政府的权力。

(2)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主要内容包括:1)强调宪法层面的公正、程序、权利和平等价值。2)把公共部门视为一种能够通过公正的抗辩程序来解决争端的结构形式。3)注重建立明确的公共管理行为准则和监督机制。4)把公共管理的对象看作完整和独立的个体,关心个人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的保障。5)重视公共管理结果的合理性,不仅要求公共管理行为的主体和程序合法,还要求有利于保护公共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提高效率。

第四篇: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反思双汇“瘦肉精”这一食品安全事件,如何真正落实政府监管责任? 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流向了双汇。河南济源双汇肉制品被央视3.15曝光含“瘦肉精”后,双汇集团在5天时间里,两次发表声明,对“瘦肉精”事件表示道歉,并对济源双汇作出停产,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免职处理,同时,对济源双汇所销售的肉制品实行召回。

事实上,“双汇瘦肉精”事件暴漏监管漏洞。前来河南督导调查的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表示,全国每年出栏生猪在6亿头,面对如此大的数量,“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而“瘦肉精”事件的发生,正是暴露出了整个监管链条上存在的缺陷。

同时,也是政府监管体制的制约。我国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兽药的使用为农业部门下属的兽药监察机构监管;饲料的生产、交易由质检机构、工商部门分别监管;农业部门对饲料安全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对饲料市场进行抽检,生猪养殖过程的监管归属农业部门下属的畜牧厅、局或乡畜牧站;生猪的市场流通和生猪屠宰环节由国家质检局的动检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众多的监管机构在机构分属上存在交叠重合的现象,造成监管责任不清,主体不明,易导致对总体监管水平的损害。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责任主体不明确。

还有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法律法规滞后,查禁工作缺乏法律依据。由于生产、使用、经营“瘦肉精”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问题,在国家已有法律中涉及载明的较少,如在《药品管理法》中明确禁止药品生产企业向非医疗机构和个人出售药品和医药原料,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明确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禁止添加激素类药物,屠宰加工企业只对肉猪的病情和疫情进行检疫,至于是否含有“瘦肉精”则不在检查的范围之内,在肉品销售市场的流通中,也只看有没有病情疫情检疫,不看是否有没有“瘦肉精”的检测。对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开展安全检测抽样,目前尚缺乏比较明确的法律依据。加工、销售企业对“瘦肉精”的防范意识十分淡薄。这些都是已有法律不够完善的地方。

从“双汇”事件看我国瘦肉精治理。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有相关媒体怀疑,连双汇这样的龙头企业也触及食品安全底线,喂食瘦肉精可能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如果此事属实,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演变成类似奶粉业的“三聚氰胺”事件,行业重新洗盘。安全问题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作为此次事件的导火索,双汇公司,其品牌形象必将严重受损,而出事的河南济源双汇公司属于双汇控股公司,河南济源的整改也将直接延缓双汇整体上市的进程。可见,此次事件对于畜产品加工产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如何做好进一步的治理工作显得相当棘手。

而相应的针对措施的话,也就是如何真正的落实政府监管责任,我认识有如下几条:

一、制定相关的标准法规,加强执法监督。

早在1987年,欧盟、美国已宣布禁止使用瘦肉精作为兽用饲料添加剂。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规定“瘦肉精”可用于食用动物的促生长。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盐酸克伦特罗最高残留限量为:肉0.2μg/kg,肝脏0.6μg/kg,肾脏0.6μg/kg,脂肪0.2μg/kg,奶0.05μg/kg。欧盟成员国已将盐酸克伦特罗残留作为肉品进口必检项目,因而这也成了WTO成员国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中国农业部在1997年3月以[农牧发(1997)3号文]严令禁止

肾上腺能激动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但目前国内外非法使用情况仍非常严重。中国农业部、国家经贸委等多个部门以农牧发[2001]14号文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药品的违法行为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严厉查处此类产品的非法滥用。但目前,实施效果仍不是很理想,我们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

二、加强部门配合,从源头杜绝瘦肉精流入市场。

瘦肉精等违禁药品整治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查禁“瘦肉精”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部门多,解决“瘦肉精”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抓源头。需要加强各部门合作,齐心合力,上下联动,标本兼治,打防并举,各负其责,共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同时签订有关责任状,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部门的责任。只有各部门共同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违禁药品源头、饲料和养殖环节、屠宰和销售环节的整治,才能切实保障畜产品安全。

三、加大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整治投入。

政府应从财政拿出专门的经费,确保查禁“瘦肉精”工作的正常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五、六十六条明确规定,检测单位在监督取样中不得向检查人收取检验费用,否则当事人将会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增加财政投入,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和提高检测频率。应把药物残留检测和监督管理的费用列入财政预算,使查禁工作能顺利开展。由于瘦肉精监测成本高,难度大,因此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一方面用于检测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用于先进检测器材的采购。除了技术硬件的改善,还需要更多专业的技术人员从事监管工作,争取将抽检的频率提高一个层次。

四、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打击力度。

饲料监管部门要创新监管机制,加强对“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如发现有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非法使用或经营“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应依法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从严处罚。对生猪屠宰场、肉品销售市场检测到含有“瘦肉精”的生猪或肉品,应予以销毁,并追溯来源。对饲养场(户)“瘦肉精”残留检测为阳性的生猪,其同群猪必须滞留1个月后,经检测合格才能出栏。对生猪收购贩运环节管理,要建立产地责任和销区准入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将生产、经营和消费三方利益联合起来。要加大检测力度,不给违法者留任何缝隙。对涉嫌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相关人员,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只有将执法力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对违法者产生真正的威慑作用。

最后,希望“双汇”事件可以给肉类加工行业一个警示,虽然生产的是加工品,但对于原料的来源,即整个生产链的控制都是十分必要的,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五篇: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指为了科学地、有效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力利用、开发规划等一系列活动的有机整体。

12.公共部门生产力:公共部门生产力是一个反映公共部门总和管理能力与管理绩效的总和指标,它是指公共部门在一定的政治目标下,通过各项生产力要素或资源的投入,进行各项管理活动,而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效果。

13.电子化政府: 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服务,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率、能提供优质服务的政府。

1、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收支计划,它是由政府提出并经国家权利机关法定通过的具有法律权威性质的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筹集资金和分配使用资金的计划或概算。

2、财政管理财政管理作为国家的理财活动,指得是政府在对国家和社会的公共管理活动中,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调整和监督。它是一种宏观性的财政管理,是国家对财政资金运动的一种管理控制活动。

3、公共信息所谓公共信息是指公共管理主体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收集、传递、整理和发布的各种信息的总称,其载体形式多为各种法规、文件、决策、批示、报告、公告等。

4、绩效评估 P260 绩效评估是依据绩效指标,对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

5、绩效管理所谓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12、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答:网络信息、政府公开、政府采购电子化、电子政务。

6、服务型政府P343何谓服务型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3、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P198具体来说,国家财政管理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筹集财政收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合理分配财政资金

(三)协调平衡

(四)审计监督和检查 财政合理的运行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财政的服务对象决定的。首先,公共财政合理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其次,公共财政合理必须坚持节约的原则。第三是坚持兼顾性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4、信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有哪些?

P230-232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对公共管理者的影响(一方面,信息资源的全球化流动开阔了公共管理者的视野。另一方面,信息化促使公共管理者对自我全面发展的需求增加。)(二)信息技术对公共组织的影响(三)信息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从这一点看,信息技术发展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是围绕着提高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和公共决策的效率展开的。)(四)信息对公共管理方法的影响(信息时代信息量的增多和信息的多样化,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办公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五)信息对公共管理公文的影响(电子公文具有许多与传统公文不同的特点;(1)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2)系统依赖性。(3)载体的无信息性。

(4)信息的灵活处理性。电子文件的上述特点对公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文件记录的原始性、凭证性受到冲击。(2)重要原始文件可能会流失。(3)电子文件的载体有磁盘、光盘等,材料的老化变质、计算机病毒的侵害等会很容易地抹掉电子文件上记录的信息。)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生产力的关系(次重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影响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决定性因素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是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4.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以人为本

7、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4E”取向(标准)。P264-266

(一)经济(economy)与其他任何组织管理一样,公共管理要遵循经济原则,经济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经济指标本身并不关注服务的质

量或效果问题,因而单一使用经济衡量不能满足绩效评估的要求。

(二)效率(efficiency)公共部门的效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效率,即生产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收益与投入之比,二是配置效率,即组织对公共要素和资源组织安排上的效率。

(三)效益效益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以产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效益关心的是“目标或结果”,就公共部 门而言,主要是指管理活动的产出是否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要,以及这种产出对既定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多大贡献。

(四)公正我们认为公共管理的绩效的公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部门制度和规则的公正、平等。二是行政程序和政府行为的公正合理。三是公共政策的公正。总之,这四种标准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综合评价体系:在经济标准内,考虑成本与资源;在效率标准内,考虑资源与产出;在效益标准内,考虑产出与结果;在公正标准内,考虑某种产出及其相应的结果是否增进了社会公平,是否符合公共利益。

9、信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有哪些?

P230-232答:

1、信息对公共管理者的影响;

2、信息技术对公共组织的影响;

3、信息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4、信息对公共管理方法的影响;

5、信息对公共管理公文的影响;

10.理伦理弱化的原因与对策。P310—315我们认为,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理论导向上的错误和实践轨道的偏离两大面。

(一)理论导向的错误

1、公共行政的“价值中立”

2、对效率的偏爱和追求

3、“公共选择派”的理论

(二)实践轨道的偏离

1、过分依赖外部控制

2、公共管理产出的特点 要改变公共管理中伦理弱化的现象,改善公共管理的效果,必须加强公共管理伦理建设。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1、要充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2、强化公共管理人员的自律意识

3、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4、改进教育方法

(二)强调公共管理的伦理立法

(三)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力度

1、加强和改善法律监督

2、加强公共管理监督和党内监督

3、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4、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道德建设

11、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兴起的背景和原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迎接信息化、全球化以及国际竞争的挑战,解决越来越复杂的国内社会问题,化解政府的诸多弊病,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或政府再造运动,这场运动被学者胡德称为新公共管理活动。新公共管理运动席卷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以及非洲,标志着一个政府改革新时代的来临。当代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的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在某种角度上讲,新公共管理是政府回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具体来讲,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动因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出现危机

(二)财政状况的恶化

(三)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四)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内容(理念)是什么?新公共管理并非是一个严格界定的概念或统一的模式,而是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所采取的政府改革信条的一种统括。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强调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二)强调政府的权力分散化

(三)重视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的引进

(四)强调公共服务要以“顾客”为导向

(五)重视公共管理的结果与产出

(六)重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17、简述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如何进行公共伦理的建设?)

(1)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2)强调公共管理的伦理立法;(3)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力度;(4)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道德建设。

5、公共财政管理有哪些特征?

P197答: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改革性;收支的平衡性和时间性。

10、电子化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P244-245答:作用:

1、拓展政府服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

2、扩大公民参政通道,更新参政技术手段;

3、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促进公共管理公开;

4、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政府整体工作水平,促进政府改革。

13、21世纪我国政府改革的战略选择。

(一)以民为本,确立民主行政典范

(二)合理定位,塑造公共服务精神

(三)知彼知己,善用市场机制优势

(四)内外结合,实现社会共同治理

(五)放松管制,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六)适度分权,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七)弹性设计,提高组织适应能力

(八)完善法治,更新政府治理模式

简答题:试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1)管理理念不同(2)管理内容不同(3)管理模式不同(4)管理方法不同(5)管理部门的地位不同

2、试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对策。

(可用于案例分析)(1)加快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和科学化(2)合理划分各级党委与政府的认识管理权限

(3)转变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位观念(4)健全公务员制度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5)加强对国家公务员的监督

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1)实行了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2)具有科学的激励竞争机制(3)实行新陈代谢机制(4)实行勤政廉政的保障机制(5)完善法制化管理

6、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P198答:任务:1)筹集财政收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合理分配财政资金;3)协调平衡;4)审计监督和检查。原则:首先公共财政合理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其次,公共财政合理必须坚持节约的原则,坚持用最少的钱办最多事的原则,它是通过一整套科学、严格的财务规章制度,确保各项资金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7、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启示。

P208-210 答:内容:公共财政产生的前提是市场经济,它产生与发展的事实上也就是市场经济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当代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公共财政政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存在“市场失灵”。所以,社会经济的运行应当以市场调节为主,只是在市场难以调节或者调节不好的领域,才需要政府进行适当调节,对市场进行干预。启示:

1、公共财政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财政;

3、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4、公共财政的分配规模应由市场来决定;

5、公共财政具有非盈利性;

6、公共财政是由“公共”对之规范、决定和制约的财政。

8、简要说明什么是电子政务?

主要包括(1)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

11、试述我国推行电子化政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P249答:一)从人的方面来看:

1、对电子化政府建设认识不足,缺少心理和理论上的准备。

2、国家对电子化政府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导。

3、人员素质问题。

二)从客观环境、制度及技术等方面来看:

1、数字洪沟问题;

2、安全与保密问题;

3、网站建设合理投入与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问题。

13、简述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1)绩效评估有利于正确地选择公共行政目标;(2)绩效评估有利于明确公共部门的责任,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3)绩效评估有利于改善公共部门的形象,推动公共部门建立起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4)绩效评估有利于强化激励机制,推动资源的有效配套。

1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4E”取向(标准)。P264-266 答:

1、经济(economy)与其他任何组织管理一样,公共管理要遵循经济原则。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在追求尽可能大的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2、效率(efficiency)包括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

3、效益effectiveness):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共管理绩效中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

4、公正equity):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部门制度和规则的公正、平等。二是行政程序和政府行为的公正合理。三是公共政策的公正。

15、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要困难及原因。P276-278 答:主要困难: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所受的限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要问题:评估对象难以量化、评估目标难以精确、评估标准难以确定、评估信息难以完备;公众监督难以奏效。原因:公关部门存在垄断性特点、公共部门目标的特点;公共部门产出的特点、公共部门生产过程的特点、公共部门内部管理机制的特点。

16、简述推进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对策建议。(/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P280-282答:

1、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

2、争取高层的支持和承诺,确保评估的合法、有效;

3、加强绩效评估立法工作,促使绩效评估的制度化,法制化;

4、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确保绩效评估的准确性;

5、采用先进评估技术、培养评估人才,确保评估的科学化。

18、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主要内容的理解。(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可有所侧重,并结合现实问题。)

20、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原因与对策。答: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理论导向上的错误和实践轨道的偏离两大方面。因此,要改变公共管理中伦理弱化的现象,改善公共管理的效果,必须加强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公共管理的伦理立法;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力度;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道德建设;加强对公共管理伦理学的研究等。

19、简答:公共权力悖论的产生与解决。P304 公共权力的基础是人民,公共权力设立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私权利”,然而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的权力更大,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理论上是公共力量的实体化,但实际上是社会的异化,总是凌驾于社会之上。解决: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与约束,对其课以相应的责任,使权力与责任达到平衡。必须表达公共意志,拒绝私人意志的入侵;必须维护公共利益,排斥自身利益的膨胀;必须试试公共行为,避免权力的暗箱操作。

1.简答题试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6)管理理念不同(7)管理内容不同(8)管理模式不同(9)管理方法不同(10)管理部门的地位不同

2、试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对策。(可用于案例分析)(6)加快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和科学化(7)合理划分各级党委与政府的认识管理权限(8)转变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位观念(9)健全公务员制度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10)加强对国家公务员的监督

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6)实行了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7)具有科学的激励竞争机制(8)实行新陈代谢机制(9)实行勤政廉政的保障机制(10)完善法制化管理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生产力的关系(次重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影响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决定性因素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是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 3.公共部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以人为本

5、公共财政管理有哪些特征?P197答: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改革性;收支的平衡性和时间性。

6、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任务和原则。P198答:任务:1)筹集财政收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合理分配财政资金;3)协调平衡;4)审计监督和检查。原则:首先公共财政合理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其次,公共财政合理必须坚持节约的原则,坚持用最少的钱办最多事的原则,它是通过一整套科学、严格的财务规章制度,确保各项资金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7、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启示。P208-210 答:内容:公共财政产生的前提是市场经济,它产生与发展的事实上也就是市场经济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当代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公共财政政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存在“市场失灵”。所以,社会经济的运行应当以市场调节为主,只是在市场难以调节或者调节不好的领域,才需要政府进行适当调节,对市场进行干预。

启示:

1、公共财政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财政;

3、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4、公共财政的分配规模应由市场来决定;

5、公共财政具有非盈利性;

6、公共财政是由“公共”对之规范、决定和制约的财政。

8、简要说明什么是电子政务?主要包括(1)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

9、信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有哪些? P230-232答:

1、信息对公共管理者的影响;

2、信息技术对公共组织的影响;

3、信息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4、信息对公共管理方法的影响;

5、信息对公共管理公文的影响;

10、电子化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P244-245答:作用:

1、拓展政府服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

2、扩大公民参政通道,更新参政技术手段;

3、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促进公共管理公开;

4、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政府整体工作水平,促进政府改革。

11、试述我国推行电子化政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P249 答:一)从人的方面来看:

1、对电子化政府建设认识不足,缺少心理和理论上的准备。

2、国家对电子化政府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导。

3、人员素质问题。二)从客观环境、制度及技术等方面来看:

1、数字洪沟问题;

2、安全与保密问题;

3、网站建设合理投入与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问题。

12、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答:网络信息、政府公开、政府采购电子化、电子政务。

13、简述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5)绩效评估有利于正确地选择公共行政目标;(6)绩效评估有利于明确公共部门的责任,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7)绩效评估有利于改善公共部门的形象,推动公共部门建立起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8)绩效评估有利于强化激励机制,推动资源的有效配套。

1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4E”取向(标准)。P264-266 答:

1、经济(economy)与其他任何组织管理一样,公共管理要遵循经济原则。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在追求尽可能大的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2、效率(efficiency)包括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

3、效益(effectiveness):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共管理绩效中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

4、公正(equity):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部门制度和规则的公正、平等。二是行政程序和政府行为的公正合理。三是公共政策的公正。

15、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要困难及原因。

P276-278 答:主要困难: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所受的限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要问题:评估对象难以量化、评估目标难以精确、评估标准难以确定、评估信息难以完备;公众监督难以奏效。原因:公关部门存在垄断性特点、公共部门目标的特点; 公共部门产出的特点、公共部门生产过程的特点、公共部门内部管理机制的特点。

16、简述推进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对策建议。(/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P280-282答:

1、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

2、争取高层的支持和承诺,确保评估的合法、有效;

3、加强绩效评估立法工作,促使绩效评估的制度化,法制化;

4、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确保绩效评估的准确性;

5、采用先进评估技术、培养评估人才,确保评估的科学化。

17、简述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如何进行公共伦理的建设?)

(1)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2)强调公共管理的伦理立法;(3)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力度;(4)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道德建设。

18、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主要内容的理解。

(论述)(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可有所侧重,并结合现实问题。)

19、简答:公共权力悖论的产生与解决.P304 公共权力的基础是人民,公共权力设立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私权利”,然而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的权力更大,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理论上是公共力量的实体化,但实际上是社会的异化,总是凌驾于社会之上。解决: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与约束,对其课以相应的责任,使权力与责任达到平衡。必须表达公共意志,拒绝私人意志的入侵;必须维护公共利益,排斥自身利益的膨胀;必须试试公共行为,避免权力的暗箱操作。

20、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原因与对策。

答:公共管理伦理弱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理论导向上的错误和实践轨道的偏离两大方面。因此,要改变公共管理中伦理弱化的现象,改善公共管理的效果,必须加强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公共管理的伦理立法;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力度;加强社会各领域的伦理道德建设;加强对公共管理伦理学的研究等。

下载公共管理学(全题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管理学(全题整理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管理学

    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历史、问题和趋势 刚学了公共管理学这门课程,对公共管理的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作为一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公共管理学这门课应该是我们要掌握的。 我......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调节分配公共资源,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保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

    公共管理学

    案例讨论3——新到任的张科长张科长在负责某市农村工作前在部队从事行政工作。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张科长一下子还没有适应过来,在部队里,一切都井井有条,大家各司其职,工作效率......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的概念具有三重含义:其一,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中的管理;其二,公共管理是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三,公共管理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

    2011年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真题

    2011年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真题 2011年武汉大学:题目公共管理 一、名词解释(6*5=30) 1.公共事务2.准公共物品3.目标管理4.公共权力5.林达尔均衡6.SO战略 二、简答题(6*12=72)1.公......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 1、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内涵?P2 所谓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

    公共管理学教案

    第一章 公共管理概述 一、公共管理及相关概念 (一)公共管理的涵义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公共管理就是以政府为代表......

    公共管理学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参考书目 (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美)保罗.C.纳特、罗伯特.W.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