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大学子在十二五规划下的抉择
东大学子在“十二五”规划下的抉择
摘要:胡汉辉教授就我们学校的20年目标—成为东方的“斯坦福”,做了一些阐诉,并且就这一问题对所有的东大人提出了要求:奋发图强,勇于争先。同时,他还就中国的国际形势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且对“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与意义做了一些探讨与分析。关键词:东南大学,十二五规划,国际形势,发展
Abstract: HuHanHui professor made some ci-theory lawsuit about our school's 20 years goal—to become the “Oriental Stamford”, and as for this problem, he required all the people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unyielding, daring to leap.At the same time, he also provided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hina's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 and did som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about 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12-5 planning.Keywords: southeast university, 12-5 planning,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development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五中全会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无疑是最关键的一段赛程。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而对于我们—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更是作为一名东大学子,我们在该形势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担当起一位祖国未来建设者的责任,以及如何认清当前的形势,如何完善自我去立足于该形势下,这就是胡汉辉教授给我们做的报告的主要内容。
胡汉辉教授首先就该报告的目的做了一下的介绍。作为东南大学的工会主席,胡教授指出了东大在“十二五规划”下的宏伟目标:成为东方的“斯坦福”。我想大家对斯坦福大学的故事都十分熟悉,它是全球大学里的一个传奇,仅用了20年的时间,就已成为了全美前十的大学,它是由一对老年丧子的夫妇在被哈佛大学拒绝捐款后建立起来的,在成为全球一流大学之前、在成立之初也不过就是一个二流学校,但现在它已经成为能与哈佛大学一较高下的全球学子向往前去深造的学府之一,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惊艳的华丽蜕变。
而比起曾经的斯坦福大学,如今的东南大学无论是师资、设备,还是环境、学员等都要好的太多,正如胡汉辉教授说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也用20年成为全球一流的大学呢?当然想要达成这一目标,想要让东大成为“斯坦福”,并不是说说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东大人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不管你是教职工还是只是一名刚成为东大学子的本科生,每一个人都得下定决心,并且努力实行,我们才可能实现这一理想。胡汉辉老师有给我们举了一名大四学姐勇于挑战,发奋图强的例子给我们听,这位学姐参加了江苏电视台一个叫做“花落谁家”的求职节目,在该节目里,闯过的关数越高,就能得到越高的职位。这位学姐凭借其过硬的知识涵养,得体大方的礼仪规范,绰绰有余的交际技巧,以及充分的自信,拿到了最后的总冠军,也就是意味着她获得了那人人艳羡的长达10年最低为20万年薪的工作,但最后她并没有接受这份工作,在她最后的致辞里她说了这样一句话:东大学子有比20万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这是一种怎样的气魄与自信!如果每一位东大人都能有这样的追求,这样的气魄,我们何愁东大不能成为全球一流大学里一颗闪耀的明星,就像岳麓书院的那一副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在诉说了东大的20年理想后,胡汉辉教授就“十二五规划”的内容,意义以及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形式做了一些说明和分析。“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主要内容有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2)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3)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4)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6)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总之,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党中央之所以会制定出这样的五年计划与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中国的发展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外交学院论坛上表示,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国际上很多人仍然不了解甚至敌视中国。现在西方很多人都希望小布什能够扮演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角色,像当年瓦解前苏联一样对付中国。在奥巴马上台后我们曾对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有过期盼,当然,一开始我们是明显感到美国这一届新政府对中国超乎寻常的热情了,好像中美就成了那合作无间的朋友一般。可后来我们是对美国尽可能的坦诚相待了,可美国呢?从奥巴马亲自接见喇嘛到美国国会上所谓推出的批判中国的“白皮书”,再到今年被揭露的利用中国处理金融危机带来的泡沫经济,让中国白白“送”给他们900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资金,美国的这些行为充分说明了他们的友好只是糖衣炮弹,一直以来只是为了利用我们罢了。可为什么他们能够如此欺负我们,而我们却除了言语上的谴责毫无办法呢?那就是因为我们的综合国力比不上美国,我们不得不忍这一时为了国家的发展,壮大,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在国际上自信满满的说活。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全中国人们的共同努力,其中作为国家不久后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好我们的职业选择,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做什么之前,我们必须认清并正视我国现如今处在的发展阶段。
知道现实,正视现实,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建设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提高中国的国际舆论地位,需要的是全方位、多角度、长时间的努力。应该看到,这不仅仅是舆论宣传领域的事,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进来、出去的人都可以为此发挥自己的作用、作出应有的努力。温家宝总理曾在访问美国时在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就是很好的一个范例。
温总理在演讲中说:中美两国相隔遥远,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需要增进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要了解一个真实的、发展变化着的、充满希望的中国,就有必要了解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演讲阐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具备的条件和前景,提出以平等和包容的精神开展广泛的文明对话和深入的文化交流的主张。温总理在演讲中说到的“乘除法”,给我深刻的印象。中国是人口达13亿的大国,“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后来的访问中,温总理多次向美国人民和领导人重复他的“乘除法”,以此让美国各界和国际社会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在我们自己认清中国以及努力使外国人认清中国后,我们就能把握好为中国发展而努力的方向。“十二五”规划正是一盏指明灯,它会引导中国走向更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时代,也是我们大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努力方向。
当然,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成果也是让人无比惊喜的。很多国际友人也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在《世界经济:历史与未来》中这样描述:在整体作为现代化的迟到者的亚洲,日本作为第一航班已飞上云霄;亚洲“四小龙”作为第二航班紧随其后;中国则已经登上了21世纪的新航班,它将开辟新的航线,并且一飞冲天。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布热津斯基认为,世界舞台的下一个巨人将是中国。在已加入WTO将近10年的今天,中国仍然同时面临这挑战和机遇,我们创造了很多奇迹,但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奋起!赶超!在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不进则退”当代中国青年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历史责任不亚于在枪林弹雨里出生入死打江山的革命前辈;所面临的挑战也不亚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建设者们。
面对历史,展望未来,为中华之崛起、民族之复兴,为不负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青年的庄严使命,我们须与时俱进,勇敢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用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走出封闭、单
一、狭隘、僵化,走向开放、多样、宽容、活跃,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我们继往开来,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百度.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2010-11-26 【2】 十二五规划
第二篇:“十二五”规划下,节能减排的可持续性
“十二五”规划下,节能减排的可持续性
温总理在报告中表示: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市场化的节能减排,理应运用市场手段调节节能减排与能源供应这对矛盾体。企业自身的履行责任并不能保持市场化的强度和深度。电价的调整、补偿继续完善来补偿电力企业对节电技术和节电设备的改造成本,形成对于电力企业的一种环境保护。
与此同时,还应逐步淡化政治手段对于企业的影响,寻找现有法律法规的漏洞进行完善。在法制和市场化的双重保障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价可循、有法可依的良性循环会出现在节能减排的机制中。
第三篇:职业生涯规划下如何度过大学三年
职业生涯规划下如何度过大学三年
这里,我建议你弄清楚,在这三年里——“要”学会五件事
1.要学会思考
大学里最重要的不是读书,而是“健脑”;书读得再棒,脑子不好使也白搭。别人的话说一千道一万也不是你自己的,对人对事对己你必须经过大脑的思考,除非你就想当个别人眼里的枪把子。为此,我劝你养成天天看报纸的习惯,碰到什么事多想一想,这花不了你多少时间,却能让你长不少见识;只不过须记住,要客观、要宽容,别偏激、别钻牛角尖。
2.要学会计划自己的学习生活
在大学,老师不再逼着嚷着叫你学,父母也不再天天跟在屁股后面监督你,一切都在你能不能管好自己、安排自己。想想看,大学年年扩招、本科生一抓一大把、毕业就等于失业,你是想毕业就加入招聘大军、任由他人来摆布自己的命运?还是想提高自己的本钱、让自己尽可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如果是前者,恭喜你,你的大学三年会很轻松很轻松,但三三年之后你会很痛苦很痛苦;如果是后者,奉劝你,从现在开始就做好转本、考研甚至出国计划。另一方面,你要独立地安排好自己的花销和衣食住行,不要寅吃卯粮、有了上顿没下顿,那滋味绝对是不好受的。
3.要学会待人接物
过去你是老师眼里的小学生,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是外人眼里的小家伙,你可以做一些错事,大家完全可以原谅你,因为你“小”。但是,上了大学,就不能再“小”看自己了,因为你已经开始准备走入社会成为“大”人了。在“大”人的世界里,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最为深刻,直接影响着对你的好恶甚至你的工作、命运。因此,你做错事的机会越来越少,犯错误的成本越来越来大。你改变不了这种状况,你只有去适应它。当然了,保持自己的个性有必要,但是要记住:个性是有范围限度的;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你做错了,可能就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4.要学会该学的功课
不论你学什么专业,外语都必须学好,尽管它很难,但是你别无选择。你最好从一年级开始再加学一门自己感兴趣、就业前景比较不错、又有继续深造发展余地的专业,并且在毕业前拿个双学位,这既不耽误你本专业的学习,也会增加你将来考研、出国、就业的砝码。当然,这样有很大难度,你也会比较辛苦,但
是想想看,先苦后甜总比先甜后苦要强上百倍千倍万倍;只要你计划好并且咬牙坚持下来,你会有一天觉得苦没白吃的。
5.要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身体是革命、赚钱、养家糊口的本钱;尤其是工作多年之后,你对此体会将更深。所以,每天坚持安排两次锻炼,长此以往,身体倍儿棒,干啥啥行。而且,当你心烦意乱、情绪不好的时候,锻炼身体能让你短时间内恢复十多岁的心脏,绝对是一举两得。另外,在有限的金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注意身体的营养与安全;与看个电影、交个朋友、游山逛水等相比,“肚子”问题才是主要问题。
这五件事望你好好斟酌。不要等到你觉得它重要的时候才想起去做它,那样往往就没时间了。
我还建议你弄清楚,在这三年里——“不要”做五件事
1..不要轻言大学不好大学失败
大学本身以及上了大学都并非你原来想象的那样,许多地方很可能会引起你的极大不满。但是你要记住,大学再好,你不可能一辈子呆在那儿;大学再不好,你也不可能一辈子留在那儿。大学只是一个学习东西、丰富自己的工具;与这一工具相比,使用它的人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
2.不要贪图享乐玩物丧志
这世上有许多好吃好喝好玩好乐的事,但是你要记住,这些好吃好喝好玩好乐的事现在跟你没关系。你是寒窗苦读的学生,寒窗虽苦,但会苦尽甘来;吃喝玩乐虽好,但好景不常在。今朝有酒今朝醉、得行乐时且行乐只会腐蚀你的大脑和身体,让你骨头酥软。所以,不要与人比吃喝穿戴,不要沉迷于网聊游戏,不要„„,不要的事情还很多,你只须记住,累了、倦了适度放纵即可,千万不要让享乐支配了自己。
3.不要把大学的友情过于神圣化
广交朋友没错,大学同学情谊重也对,但是别忘了,花园里有花香美景,也有蚊子臭虫。你若能在大学里交上几个真正的诤友是你的福分;但决不要交纯粹的酒肉朋友,也不要让情谊遮住了自己的双眼、蒙蔽了自己的理智。
4.不要把自己的未来捆在他人的腰上
别人之所以愿意提供帮助,是因为你有可帮助之处并且值得帮助。但是,“帮助”最终只能是“帮助”。自己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自己的未来还是要靠自己挣;在这一点上,谁也代替不了你自己。
5.不要忘记为学子为人子的责任
上学期间好好学习,适当打打短工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有意义、够安全,并且不要想着凭勤工俭学解决温饱甚至捞一把;与你的时间相比,勤工俭学的那点儿所得不算什么。自踏入大学校门起你就属于社会了,你将来回家的间隔可能会越来越长、看望家人的时间可能会越来越少,所以,放假了就及时回家陪陪父母亲人;别老惦记着饱览祖国河山,你以后还有的是时间和机会。
这五件事望你牢牢记住。世上最不缺的是后悔,最缺的就是后悔药了。不要等到时过境迁再去后悔、反省。
除了以上十件事之外,在这三年里,还有一件事你要弄清楚该做不该做,那就是——
要不要谈恋爱
理想中的谈情说爱是一件风花雪夜的事情,很异样、浪漫、温馨、时尚;现实中的却往往掺杂了许多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世俗和功利的东西。作为年轻学生,很珍惜自己这份最初的感情,也很容易为此作出轻率的、负不起责任的、日后往往有些后悔的、但却是悔之晚矣的承诺。加之毕业分配等实际,这种恋情常常是不稳定的。但是若论大学期间要不要谈恋爱,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似乎谁也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者否定。
谈给你一个精神安慰和寄托。使你觉得更像一个负责任的“大”人。当你的“那位”条件优越时,对你的人生、事业等都有很多好处。同时谈恋爱牵扯你的精力、财力,有违父母的希望和辛苦。尤其是恋人间的吵闹,往往会让你心情极度沮丧,打击你对学业、未来的看法。年轻气盛、把持不住的情况下,或许会铸出难以挽回的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者极易见异思迁,却又想方设法为自己辩解,表里不一。毕业之时往往也是拜拜之日。
不谈省心省时省力省钱。能结识更多的朋友和机会。能聚精会神学习,为今后干事业做准备。同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同性的交流往往代替不了知己异性的沟通。丢了这个“西瓜”,也许以后只能捡个“芝麻”,甚至连“芝麻”也不好找了,以至自己成了“剩人”;特别是对女性来说。
我可以负责任地提醒你:
l.如果你和你的家庭都有闲心、闲时、闲力、闲钱,那你就谈;这也是在积累一种经验。否则,免谈。
2.如果你的“那位”的个人及其家庭条件都很优秀,而且你也能驾驭得了他/她,那你就谈;这也能为你今后增添一些资本。否则,免谈。
3.如果你确保三年中能有益于学业、毕业后能高高兴兴地一同考研甚至出国,靠两人的努力共同创造自己的幸福,那你就谈;这也算是你们有缘。否则,免谈。
4.如果你确认双方都能坚信“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并且不惧两地间长年奔波,互不移情别恋,或者是甘愿吃糠咽菜,只求两人长相守相依,那你就谈;这也表明你们确是有情有义。否则,免谈。
5.如果你担心日后形单影只,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并且不担心自己今后如何撑起一片天地,照应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那你就谈;这也体现你思想超前、敢作敢为。否则,免谈。无论你谈或不谈,我还要提醒你:你的父母亲人对你这二十几年倾注的许许多多的心血,除了日后你的小家需要你去照顾外,你还须用你的一生、用你的心和肩膀去偿还他们对你的最最无私的爱。
我一直认为,进入大学时大家都一样,出了大学时大家有些不一样,在社会上转悠了一阵后大家很不一样。一样的是都得到了学习、改变人生的机会;不一样的是大学之后的生活有的先苦后甜,有的先甜后苦,有的总苦不甜,也有少数人只甜不苦(他们是天才,是例外,可遇而不可求)。
我还计算过,大学三年除去最后半年的找工作,其实只有两年半;再除去寒暑假以及你吃喝拉撒睡玩闹的时间,实际有效的学习时间也就400天左右。日后你能不能让自己以及父母妻子儿女多一些舒心、少一些烦恼?关键就在你自己怎样利用这短短的400天时间。
大学是美好的,也是艰苦的;没经历的觉得它很好,经历过的会觉得它很苦。人的成熟,一部分来自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一部分来自于他人经历对自己的启发。希望你耐心地思考一下这篇话。也希望你的大学多一些美好,少一些遗憾。
第四篇: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2课题指南
2012年2月
目录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申报说明
系列课题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系列(7)
二、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系列
(9)
三、深入学习弘扬实践雷锋精神研究系列
(11)
四、践行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上海城市价值取向研究系列(13)
五、上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研究系列
(14)
六、加快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系列
(16)
七、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研究
(17)
八、上海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研究系列
(19)
九、国际战略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研究系列
(20)
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政治工作研究系列
(22)
十一、上海推进社会领域法制建设研究系列
(24)专题研究
申报说明
一、申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十七次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尤其要凸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深化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规律,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注重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服务。
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指导今年各类课题的申报。申报课题要充分反映本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新的进展,力求居于学科前沿,倡导原创性和开拓性研究,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要着眼于世界形势变化和新的时代特点,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和上海市情,注重研究我国尤其是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问题。
三、2012年《课题指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系列研究课题,共有11个系列,58个子课题,其中,第一和第二个研究系列同时列为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第二部分为2012专题研究课题,共5个选题。
四、系列课题条目都是当前党和政府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用研究系列的形式在于突出课题研究所涉及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强调课题研究应当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而由多学科共同参与。
系列课题条目都是规定选题,条目不分学科,都将通过评审对应立项。系列课题的申报者既可以申报整个研究系列,也可以申报研究系列中的某个子课题。若申报整个研究系列,申报者除自己承担其中某个子课题外,还应当落实好整个研究系列中其他子课题的申报者;若申报子课题则每个申报者限报一项。申报者应按《课题指南》条目的内容要求进行设计论证,一般不改动条目。课题的设计论证均要求贯彻理论性、实证性、对策性三者的统一。系列课题一般要求在年内完成,每项子课题都应有相应的独立成果,成果形式主要是系列研究报告。系列课题将采用招标方式评审立项。课题立项后,采用首席专家制,由首席专家对整个研究系列负总责,统筹和协调所有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若系列课题在申报、评审中没有或无法产生首席专家,该系列课题立项后,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直接负责协调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系列课题的成果质量取决于承担者的研究能力,也依赖于整个研究系列的组织协调。鼓励对系列课题开展跨部门、跨单位、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即鼓励实际部门和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联合申报和合作研究。
五、2012年《课题指南》中5个专题研究条目是学科型、综合性、前沿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跨学科研究选题,这些选题对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发展,促进不同学科在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交流融合,进而推动学科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和研究价值。专题研究课题按条目申报,申报者应根据《课题指南》所附的简要说明进行课题设计论证。专题研究课题与一般课题一样,可在二至三年内完成。
六、2012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地联合发布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简称“联合发布课题”)暂不列入本次《课题指南》的申报范围,将由三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共同协商确定选题和申报时间,另行组织申报。
七、2012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共设重大课题、系列研究课题、专题研究课题、三省市联合发布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课题、教育学专项课题等类别,共七类课题。重大课题申报不受时间限制,三省市联合发布课题单独另行组织申报,除此之外,其他四类课题同时申报,分类组织评审。
八、重大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的申报不受《课题指南》选题条目的限制,可自行设计选题,但必须遵循《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其具体申报、评审、立项办法参照《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执行。九、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按学科申报。课题申报的学科选择请参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数据代码表》中的学科分类目录。2012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学科分类目录取消“综合学科与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分类,其它学科分类维持不变。原先选择在“综合学科与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分类目录下进行申报的课题,须选择课题研究所涉及的一个主要学科分类目录进行申报。
十、2012年除对应《课题指南》选题条目立项系列研究、专题研究课题外,还将立项一般课题80项、青年课题45项,教育学专项课题25项(并同时被立项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凡时效性较强的应用研究课题要求在立项后一年内完成;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则要求在二至三年内完成。
系列课题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系列
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着眼于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战略部署,深入研究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探索实践,从理论上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内涵,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发展主题、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把握文化范畴,立足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研究阐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内涵结构和实现路径)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出发,深入研究和系统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聚焦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对策和思路)
5、文化创作生产的导向和评价机制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创作生产的实践历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现实需求出发,分析梳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文化创作生产的多种复杂因素,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推动文化创作生产健康繁荣发展的导向和评价机制)
6、加强引导促进互联网等新媒体健康发展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握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深入研究分析互联网等新媒体对舆论导向、文化发展和政府管理等提出的新挑战新机遇,从体制机制创新的视角,积极探索引导促进互联网等新媒体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路)
7、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分析梳理城乡“二元结构”在区域文化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现状和特点,着眼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围绕文化基础设施城乡均衡布局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的目标,深入研究探索加快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8、加强文化专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握当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以“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为培养目标,研究探索加强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等文化专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举措)
二、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系列
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着眼于”的要求把握党建着力点,从“五位一体”党建总体布局出发,全面推进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十七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新发展研究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深化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准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深刻把握发展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重大主题,系统梳理和完整阐述党的十七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新发展新成果)
2、党的十七大以来上海推进科学发展新经验新进展研究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立足于上海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市委领导下着力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四个中心”建设的实践,着眼于深化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上海通过深化改革、创新转型,把握发展机遇、推进科学发展取得的新经验新进展)
3、深化和完善上海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于新时期加强党建的总体布局,把握社会转型的特点和趋势,着眼于重构基层党建的社会基础,总结梳理上海区域化党建在服务基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进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实践,从理论上研究概括新时期通过资源整合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方法和模式)
4、推进上海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总结基层党
建工作信息化实践,分析梳理信息技术应用对基层党组织管理、活动和工作方式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研究探索互联网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的对策举措)
5、上海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践的实证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上海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概括提炼上海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实证分析新形势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提出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践的对策思路)
6、完善反腐倡廉制度的实证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实践,实证分析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探索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的对策思路)
三、深入学习弘扬实践雷锋精神研究系列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研究阐释新形势下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色,紧密联系学雷锋活动实际,积极探索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入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的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
1、新时期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于新形势下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联系新中国60多年来思想道德建设实际,系统研究阐释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蕴,重点概括分析社会主
义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雷锋精神引领良好社会风尚、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伟大意义和重要价值)
2、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时代特色和实践形式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于新形势下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尤其是着眼于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不同人群的利益、思想和价值取向多元分化的现实,着力于挖掘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巨大现实感召力,概括梳理新时期雷锋式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的时代特色和实践形式,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3、当代社会志愿活动中的雷锋精神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于新形势下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联系新时期规模宏大、形式多样的社会志愿活动实践,挖掘、弘扬和阐发社会志愿活动中的雷锋精神底蕴及其时代特色,重点研究探索用雷锋精神引导社会志愿活动、创造良好社会新风尚的方法途径和对策思路)
4、完善学雷锋活动的制度保障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于新形势下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保护和提高民众学雷锋主动性、积极性、避免助人为乐可能遭遇的道德、法律和经济风险出发,研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学雷锋制度保障的方法途径和对策思路)
四、践行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上海城市价值取向研究系列 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
和要求,以城市价值取向的凝聚支撑上海创新转型,深入研究以践行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城市价值取向推动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条件、方法和路径。
1、践行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精神,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为上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人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现实要求出发,深入研究践行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关系)
2、上海践行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社会环境实证调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精神,从社会转型和利益多元的实际出发,以实证方法分析梳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的价值诉求特点及其在社会实践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研究探索社会全体成员践行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条件、方法和载体)
3、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践行上海城市价值取向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精神,着眼于用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凝聚人心,推动上海创新转型,研究分析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如何体现上海城市价值取向,探索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4、上海城市价值取向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精神,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成就新经验,研究分析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融入其中的途径、方法和载体,探索提出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五、上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研究系列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十二五”时期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系统梳理和总结上海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深入研究和分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方法途径、保障机制等问题,切实推动上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创新转型背景下上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研究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握“十二五”时期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立足上海文化建设实践,实证分析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转制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现状与瓶颈,研究探索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有利于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文化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优化上海文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增强上海文化发展整体实力的具体途径、方式及政策建议。)
2、上海文化财政体制配套改革研究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保障文化事业产业持续、健康、繁荣发展为出发点,在实证分析目前上海文化财政投入的范围、方式和效果的基础上,立足“十二五”时期上海文化发展的目标,配合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着力研究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的具体对策。)
3、上海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梳理和总结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与经验,深入研究上海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和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探索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的体制机制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引导、信息化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创新
等“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建议和对策。)
4、上海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保障的目标,着眼于上海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探索有助于吸引、鼓励和扶持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的体制机制,在完善机构编制、加强学习培训、保障薪酬待遇等方面提出适合上海实践、适应基层情况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
六、加快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系列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十二五”时期上海文化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深入分析科技日新月异、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以及产业分化融合等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系统研究优化上海文化产业结构、创新上海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提高上海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等问题,探索提出“十二五”时期上海文化产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对策思路。
1、上海试点税制改革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上海试点税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实证分析增值税改革对上海文化创意企业产生的具体影响,深入研究税制改革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效应,探索利用率先改革的优势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方法和路径,提出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2、转企改制后上海文化企业提升竞争力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证分析转企文化单位的经营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从提升文化企业综合竞争力出发,围绕转制文化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提出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3、“三网融合”背景下上海传媒业发展战略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三网融合”目标,着眼于产业发展战略,概括分析上海传媒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重点围绕技术升级、产业融合、业态演变、市场营销与竞争等方面深入研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4、上海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于上海“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证梳理归纳上海数字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在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围绕数字出版业的产业链重构、赢利模式、行业监管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七、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研究
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奋斗目标,深刻把握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研究分析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上海文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从上海文化贸易发展的实际出发,研究分析上海文化贸易发展的现实环境、运行规律及瓶颈制约,结合国际上其它文化大都市发展文化贸易的成功经验,从内容拓展、平台搭建、资源整合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上海文化贸易发展的实践策略和操作措施)
2、上海创新文化消费商业模式研究
(从把握上海文化消费的现状、特点和趋势出发,重点围绕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等方面,研究探索上海创新文化消费商业模式的路径和对策)
3、上海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以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为目标,从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文化创意工作者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任用选拔机制、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措施、及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多方面,研究上海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4、上海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研究
(立足于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深刻把握上海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目标定位、价值内涵,结合上海文化建设实际,研究并提出上海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八、上海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研究系列
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于社会转型背景下上海社会建设的实践基础,注重研究的问题导向和实践取向,聚焦上海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基本功能、组织建设和机制创新等,强调理论研究、实证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提出可供操作的对策思路和政策建议。
1、上海社会管理新格局运行机制研究
(总结回顾上海社会建设实践的经验和特点,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研究分析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提出完善其运行机制的对策思路)
2、上海优化公益服务组织培育发展机制研究
(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以实证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分析上海公益服务组织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化方面发挥的作用、取得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探索提出进一步优化公益服务组织培育发展机制的对策思路)
3、上海探索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政策机制研究
(把握社会转型的特点和趋势,立足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出发,比较和借鉴国际经验,按照专业化、社会化、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思路,研究分析政府通过外包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水平的方法和路径,探索提出公共服务外包政策机制的设计思路和建议)
4、上海推进社区共治和自治研究
(以实证方法总结上海社区建设实践,分析梳理社会转型背景下上海社区治理的特色与趋势,概括提炼将基层民主建设融入社区治理的典型案例,研究探索在社区自治基础上实现社区共治的方法、路径和载体)
5、上海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研究
(总结上海社工队伍建设历程,比较借鉴国际经验,按照社区、社团、社工“三位一体”发展思路,深入研究上海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方法路径、制度环境和保障措施,探索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6、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镇管社区”模式研究
(从上海城郊快速城市化的实际出发,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通过案例实证分析梳理上海“镇管社区”实践,深入研究剖析“镇管社区”的性质、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破解城市“二元结构”、完善“镇管社区”,提出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九、国际战略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研究系列
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十七次全会精神,从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在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变化格局中把握上海创新转型的新机遇,深入研究分析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进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国际金融体系变革趋势及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研究(立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系统梳理金融危机背景
下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的最新动向及其特点,重点围绕这一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研究分析国际金融体系变革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由此带来的利弊,提出积极应对的思路和建议)
2、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与加快上海成为全球性人民币金融中心研究(立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精神,把握国际金融体系变革趋势和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时机,围绕2015年上海形成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的目标,梳理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及其阶段性特点,重点研究其对上海成为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影响,探索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思路和建议)
3、国际贸易体系新变化对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影响研究(立足于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国家战略,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体系新变化,梳理分析WTO、东盟10+1/
3、TPP等多种贸易自由化机制和金融危机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并存趋势及其特点和影响,重点研究国际贸易体系新变化对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产生的影响,探索提出趋利避害、积极应对的战略思考和对策建议)
4、上海把握科技革命新潮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研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方针,把握世界科技革命新潮流,聚焦新能源、物联网、海洋产业、航天航空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研究分析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与上海比较优势结合的方法路径、提出上海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5、美国推行TPP对两岸ECFA的影响及进一步深化沪台经济关系发展研究
(立足于在国际经济政治变化格局中把握上海创新转型发展的新机遇,系统分析美国亚太战略调整趋势和推行TPP(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
对两岸ECFA的影响,深入研究深化拓展沪台经济关系对带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现实意义、实现方式和运作载体,提出可供操作的对策建议)
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系列
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大学精神的塑造研究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全面发挥大学教书育人、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创新知识的社会功能,从办学方向、教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分析入手,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审视大学精神对于大学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凝聚引领作用,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精神塑造的方法和路径,提出可供操作的对策建议)
2、文化创新视野下的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研究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刻、准确领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着眼于促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探索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对策思路)
3、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研究
(立足于高校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特殊作用,研究分析当前高校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面临的新问题,从文化传承创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等多方面,提出高校如何发挥文化传承创新、文化育人功能的建议)
4、高校内涵建设中的思政工作发展研究
(立足于高校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深入研究分析高校内涵建设对思政工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探索高校内涵建设与思政工作相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5、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实证研究
(分析梳理上海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以实证方法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从社会、学校、个人职业发展等不同侧面,研究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精神面貌、思想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提出有利于高校青年老师成长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建议)
6、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出发,探讨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对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途径、载体、模式、效果等方面的影响,提出进一步创新德育工作和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7、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其干预研究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和特征,从多层面深刻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矛盾特征及其原因,重点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疏导和干预的对策建议)
十一、上海推进社会领域法制建设研究系列
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精神和本市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和要求,从上海转型发展和社会建设实际出发,立足于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深入研究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重大法制问题。
1、完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地方立法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评估总结本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地方
立法所取得的有益经验,深入剖析相关立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上海实际和地方立法权限,准确厘定社会建设和管理立法的范围、标准和分类;藉此提出完善相关领域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及“立、改、废”的建设性对策建议)
2、政法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机制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司法规律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各类政法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功能定位、优势和限度,着力明确各类政法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各自不同的途径和重点领域,并结合上海城市发展实际以及上海各类政法机关自身工作,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3、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状况评估制度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管理创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管理的法治化水平,重点围绕《上海市依法行政“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以实证方法研究建立一套能反映法治理念、把握法治规律、实现依法行政价值目标的科学评价和规范测评的评估制度)
4、上海建设法制环境最好地区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上海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把上海建设成为法治环境最好地区的战略目标,以实证方法总结梳理近年来上海依法治市实践,围绕依法行政、地方立法、公正司法、参政议政、法律服务以及社会整体法治环境建设等方面,研究探索加快建设法治环境最好地区的路径、方法、载体和措施,提出可供操作的对策建议)
5、完善社会保障立法研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我国经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以实证方法系
统梳理分析以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情况,立足于不断夯实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制基础,研究探索通过立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法路径和对策思路)
6、上海郊区城镇化发展法律问题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围绕城镇规划体系和功能定位、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农业人口转移和公共服务配套、城镇社会管理与格局创新、城镇化发展中农民权益保障等政策法律瓶颈问题,以实证方法,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和法律建议,为加快推进郊区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专题研究
1、社会建设的制度目标与政策取向研究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转型背景下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实践,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力求为深化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贡献,深入研究社会建设的制度目标和政策取向,系统阐述其理论内涵和实践特征)
2、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学重建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刻把握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新变化新趋势,系统梳理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发展演进的持续影响和特征,深入研究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走向和前景,围绕理论方法、价值立场和内容结构等,探索重建具有更强理论解释力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3、美国亚太战略调整趋势及对中国周边环境的影响研究
(立足于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新变化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挑战新机遇,重点围绕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特征和趋势,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其影响中国周边环境的领域、内容、方式和途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中国积极应对的思路和对策)
4、中东地缘政治变化新趋势及中国的中东战略研究
(立足于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新变化,分析梳理北非变局、叙利亚和伊朗近期局势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深刻影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其复杂因素和变化趋势,围绕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影响和利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中国积极应对中东地缘政治演变的战略思考)
5、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着眼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以宏观视野,分析概括梳理归纳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社会阶层利益分化的现实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立足于实现共同富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度,探索提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思考)
第五篇:休闲农业规划下的生态观光园规划创新
休闲农业规划下的生态观光园规划创新
北京山合水易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公司,是国内首家从事农业规划、生态农业规划的旅游规划公司,在农业生态园规划,生态园设计中有数十个落地的成功案例。多年来专注于休闲农业旅游策划、规划设计、等相关研究,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研究成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规划先行。在8月23日农业部颁布了《全国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之后,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再次掀起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高潮。
专家提醒:不论全国休闲农业发展趋势如何,要成为投资开发旅游的领航者,我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自身发展
(一)争做休闲农业示范性基地
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将持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基于此,各地政府和投资人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争做首批示范性基地,树立品牌休闲农业产品。
(二)引入休闲农业专业人士
届时,国家将投入财政支持,培训一批专业的休闲农业从业人员。政府及投资人在进行休闲农业项目策划、规划以及运营过程中,应引入一批专业人才,以保证休闲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高品质。
(三)挖掘乡土文化
乡土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灵魂。针对目前休闲农业区域同构和产品同质问题,政府和投资人要具有大区域的文化理念,搜集大区域内的本土文化元素,将本土传统和各地特色结合起来。寻幽探微发扬山水文化,追根溯源传承建筑文化,去伪存真浓缩民俗文化,促进乡土文化
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乡土民俗文化区,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杭州乡旅认为,乡土文化是休闲农业的灵魂,是休闲农业发展能否取得可持续前行的关键因素。
(四)加快基本设施建设
政府和投资人应该具体结合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在路、水、电、通讯、路标指示、完备的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加强完善;在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方面更要全面升级。杭州乡旅认为,这不仅是当地发展休闲农业的基本要求,更是引入更多融资渠道的吸引点。
二、巧妙利用《全国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政策
(一)增强与休闲农业行业管理体系的联系
省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将设立专门的机构,基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有安排专人从事休闲农业管理工作,政府及投资人积极争取管理人员的关注,更快速的使其提供相应引导和中介服务。
(二)关注休闲农业政策
休闲农业相应的扶持政策也会陆续下发,例如:“农家乐”经营户减免营业税政策,休闲农业场所销售自产的初级农产品及初级加工品享受免税政策,休闲农业用电享受农业用电收费政策等,而在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营业税、教育附加费、城市建设费、排污费、垃圾处理费等方面可能会出台的优惠政策要重点关注。
(三)拓宽融资渠道
此次政策的出台,有利于融资渠道的拓宽。政府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融资。例如: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农业开发;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上的优惠性融资。尤其是贫困地区更要要积极协调,争取将休闲农业发展扶贫开发
贷款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