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雅罗为2012年世界气象日致辞
雅罗为2012年世界气象日致辞
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气象界一起共同庆祝世界气象日,以纪念WMO公约于1950年正式生效。根据该公约,WMO继承了于1873年成立的国际气象组织(IMO)所承担的责任,旨在加强国际气象和水文的协调,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非政府的IMO不属于当时的国际联盟,但新成立的WMO于1951年成为联合国系统的专门机构。1972年WMO开始拓展其在气象和气候方面原有的职责,越来越多地参与水以及一系列环境方面的问题。
通常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会以某一特定的主题为重点。WMO执行理事会为2012年选定的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重点展现天气、气候和水信息对社会经济部门的直接效益。
2011年召开的第十六次世界气象大会一致同意响应2009年夏季召开的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WCC-3)的授权,在2012年正式启动全球气候服务框架(GFCS)。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是分别于1979年和1990年由WMO召开的前两次历史性世界气候大会的后续。
正如大家所熟知,由WMO创建并自1988年以来与UNEP共同成功主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明确指出,某些人类活动正在加剧气候系统变热,它将对自然环境造成直接影响,如全球平均气温和海洋温度升高,冰雪大量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联合国秘书长将这一问题定调为“当代明确的挑战”。IPCC在2007年底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殊荣。
因此保证全力以赴地落实GFCS,尤其是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极其重要,我们要牢记尽可能地减少大气温室气体的排放。
2011年的WMO第十六次大会还同意将减轻灾害风险、水、健康和粮食安全作为GFCS 四个最基本的优先重点。其中排在第一的减轻灾害风险多年来始终,并将继续是WMO的优先重点,特别是全世界一些脆弱的社会部门正在努力提高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效率。在过去的50年,近百分之九十的灾害与天气、气候和水相关,它们都属WMO的职责管理范围。
在过去的数十年,由于城市化加剧和人口向更为脆弱的地区迁徙(如沿海、低地、旱区、大型河口区及洪泛区)脆弱的社会部门不断增加。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预计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将增加,这将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严峻。因此决策者和紧急响应部门的人员会更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天气和水信息以及气候服务,由此来制定最适用的应急计划。
一些至关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如农业、卫生、运输、能源生产和水资源管理也都需要天气、气候和与水相关的信息支持,在这些部门只需为数不多的投入即会产生相当的发展效益,尤其在能力发展方面。
最近在德班(南非)召开的 UNFCCC COP 17会议上,WMO再次强调改进科研、观测、预测和能力发展对保护最脆弱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十分重要。有些最脆弱的国家在维护它们的水文气象观测和通信网方面面临相当的困难,它们需要更强有力的支持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差距。
此外,WMO继续强调最不发达国家(LDC)、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和其他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应更多地提高应用早期预警系统的能力,为当代和未来维护好当前十分脆弱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和全球气候。
因此,2012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十分切题,它为WMO会员展示天气、气候和水观测及预测产生的最主要的效益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尤其是将气候作为一种资源以便通过GFCS促进可持续发展。
无论针对那种资源,这些效益在各种尺度上均十分明显。让我们侧重看一下GFCS四大优先以外的例子,在发电方面,尽管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必须是大规模的,但一些“绿色”技术,比如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特别适用农村和偏远地区,在这些地方利用当地的资源往往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
尽管有数百万的家庭用小规模家庭式太阳能系统供电,但与之相比,在一些地区小型的乡镇规模水力发电系统却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长期来,在全球供电领域中,利用小型水库储存水能始终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目前其发电量占全球电力需求的五分之一。
尽管风力发电需要大量的前期基础设施投入,但它正在迅速发展。2010年底全球已安装的风力发电功率接近200 GW,相当于全球电力消耗的2.5%。
要确定一个地区的风电或太阳能发电的可行性必须有可靠的气候资料。尤其太阳能在各地区的差异很大。位于瑞士Davos的世界辐射中心负责保管用于太阳辐射测量的世界标准仪器,WMO还在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设有WMO世界辐射资料中心(WRDC)。
此外,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正在自制沼气用于照明和炊事。生物质能生产是利用废弃物,甚至农作物,如玉米、甘蔗或其他植物,生产生物燃料或直接将它们作为燃烧物。但必须十分谨慎以免弄巧成拙,导致效应更强的温室气体排入大气,以及避免由于生产能源危及脆弱人口的粮食安全。
联合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高级别咨询组在2010年的可持续未来能源报告中指出,通过扩大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低排放技术的比重,到2030年有可能不会明显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即可实现人人享有现代化的能源供应。
在联合国系统,WMO积极参与能源领域的跨机构机制“UN-能源”,其中承担的职责是确保联合国系统协调一致地作出响应和集体地参与非联合国系统的利益攸关者的活动。
在结束前,请允许我回顾最近出版的WMO 2011年气候状况声明,声明明确强调气候将继续发生变化。自1997年以来已出现了13个最暖的年份,2011年的全球温度高于以往任何一个拉尼娜年,而拉尼娜往往具有降温效应。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不断增加,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同时,去年夏季北极州的海冰面积为记录上倒数第二,海冰总量很可能是纪录上最低的。
多年来,天气、气候和水不断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方面它们将做出更多的贡献。尤其通过全球框架,WMO及其189个会员的国家气象水文部门(NMHS)将在权威的科学技术、及时的天气气候资料和产品,以及从现在开始的气候服务方面为所有的社会经济部门的效益增添动力。
在UNFCCC方面,我们将更多地倚赖GFCS,如果我们确实要延续文明,我们必须毫不迟缓地采取减缓气候变化措施,GFCS不仅有助于此举,而且对减轻灾害风险以及适应气候变化同样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我们已经在考虑气候系统惯性的基础上对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承诺。
在这个至关重要的进程中,我相信2012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将有助于进一步动员所有的WMO会员和合作伙伴在最高层次上参加这一重大的倡议,由此,在2012年世界气象日之际我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祝愿。
第二篇: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2007年世界气象日WMO秘书长M.雅罗先生致辞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2007年世界气象日WMO秘书长M.雅罗先生致辞
2007年世界气象日
2007年世界气象日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WMO秘书长M.雅罗先生
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及其187个成员国和全球气象界一道庆祝世界气象日。设立世界气象日旨在纪念WMO公约在1950年同一天生效从而使世界气象组织诞生。随后在1951年,WMO被确认成为联合国体系的专门机构。
早在2005年WMO的第57次执委会上,就确定了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国际气象界以这种方式体现了对WMO和国际科联(ICSU)共同发起的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IPY)的重视并融入其中。为了确保研究人员在夏季和冬季能够在两极地区工作,极地年实际上将从2007年3月持续到2009年3月。IPY的基本概念,就是一大批国际协调的,多学科和着眼于地球极区及其深远的全球影响的研究和观测活动。
近年来,历史上很多前辈重视的极地气候和环境又引起人们的兴趣,因为这些区域传统上承载着WMO,以及其前身国际气象组织(IMO)很多重要的活动。1879年,国际极地年的概念在第二次世界气象大会上得到确认,并于1882-1883年实施。第二次国际极地年,也是由IMO发起,于1932-1933年执行。第一和第二次IPY的成功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国际地球物理年的酝酿,活动范围也扩展到较低纬度而不仅仅是另一个国际极地年。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因此诞生,从1957年7月1日持续进行到1958年12月31日,有67个国家的80000名科学家加入其中,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
通过各国气象和水文机构(NMHS)和成员国的其他机构,WMO将在新的IPY期间,为极地气象、海洋学、冰川和水文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观测作出实质性的贡献。IPY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与WMO的空间项目相关。最终,IPY的科学和业务结果,通过建立全面的数据库和权威的科学认知,从而确保环境监测和包括激烈天气预报的预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使若干个WMO项目受益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而且,极地年还将对评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如果在IPY期间建立或改进的观测网能够维持若干年时更是如此。
考虑到实地气象观测,极地是地球上最稀疏的区域。因此,极地气象更多地依靠极轨卫星。这些区域的早期气象卫星资料大多是可见和红外图像,但近年来主动和被动微波仪器可以得到品种更加多样化的产品,特别是即使在多云的大气环境下也能够获得温度和湿度廓线,以及风、海冰的范围和密度和其他参数。另外,实地观测的相对欠缺已经通过投放自动气象站,固定或悬浮于海冰上的浮标观测站得到了补偿。
虽然极区一般远离大部分人口稠密区,但这些地区也需要可靠的天气预报。在北极周边,保护本地生态群落和支持海上作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和生产都需要预报。在南极,复杂的空中和海上后勤补给以及科研考察项目和不断扩大的旅游业需要可以信赖的天气预报。两极地区的天气预报与非极区相比,有一些独特的挑战。但近年来随着观测系统和数值天气预报的改进,包括极区的天气预报技巧都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过去几十年,极地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例如永久海冰在减少,一些冰川和冻土在融化以及河流湖泊冰在减少等。这些变化,在北极比南极更加明显,已经成为大量研究的选题。2001年由WMO合作主办的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IPCC)发表的第三份评估报告指出,地球平均表面温度在20世纪大约升高了0.6°C。报告进一步估计在1990-2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还要升高1.4到5.8oC。总之,IPCC估计在2100年以前,海平面将升高9到88cm,这将给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以及更多的全球低地地区带来严重问题。目前,IPCC正在准备第四份评估报告,该报告将在2007年发表。
海冰收缩可能导致严重的海洋生态变化,因此影响海洋哺乳动物,大量减少为无数海鸟、海豹和鲸鱼提供食物的磷虾。永久冻土也对大气长期变暖敏感,因此在北极可能会出现冰冻陆地不断融化,同时沼泽湿地不断扩大,可能对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造成严重的破坏。这种融化会通过释放永久冻土捕获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的甲烷对碳循环产生作用。
臭氧是一种重要的平流层气体,它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从而保护了生物圈层。在1957-1958年IGY期间,首次在南极利用地基仪器对大气臭氧进行了观测。自1970年
第三篇:世界气象日
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1951年3月23日,在世界气象组织第一届大会上,原国际气象组织就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了关系。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的纪念日。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所以世界气象日实际上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
世界气象组织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开展气象业务和气象科学合作活动的国际机构,总部设在瑞士瓦。世界气象组织拥有成员151个,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最早的创始国和签字国之一。世界气象组织的主要任务包括:促进世界范围气象观测网的建立和推行气象观测业务标准化。促进国际间的气象资料交换和提出观测、统计资料的统一规格;促进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资源、农业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促进水文业务的开展和加强气象部门与水文部门间的合作;鼓励气象学及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
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气象组织主要活动集中在以下几项国际合作计划;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全球大气研究计划;人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计划;技术合作计划;教育和训练计划以及世界气候计划等。
1971年10月,第2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此后,我国陆续加入了联合国所属的一些专门机构,其中最早批准加入的专门机构就是世界气象组织。
第四篇:世界气象日
世界气象日-每年主题
世界气象日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WMO)确定每年的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是国际气象组织(IMO)。它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是于187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间气象情报和技术合作会议上诞生的。后来在1946年7月1日法国巴黎会议上,挪威
学者海塞贝格博士起草了一份国际气象组织公约草案,并提议国际气象组织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该组织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第二年,也就是1947年9月,国际气象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了有45个国家气象局长参加的会议,大会审议了《国际气象组织公约》,并决定按公约规定在第30个国家签字批准后的第30天生效。这一程序经历了两年半的时间,终于在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国际气象组织也正式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目前已有17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一组织,中国于1972年恢复了在世界气象组织中的合法地位。为了纪念这一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决定将公约生效日期和世界气象组织更名日——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在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宣传主题,组织一些活动,目的是唤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大气是人类共有资源,保护大气资源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每年的宣传主题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气象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这里介绍如下:
年份主题年份主题
1961气象1979气象与能源
1962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1980人与气候变迁
1963气象和交通(特别是在航空中的应用)1981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4气象——经济发展的因素1982空间气象观测
1965国际气象合作1983气象观测员
1966世界天气监测网1984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67天气和水1985气象与公众安全
1968气象与农业1986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69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1987气象——国际合作的典范
1970气象教育和训练1988气象与宣传媒介
1971气象与人类环境1989气象为航空服务
1972气象与人类环境1990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73国际气象合作100年1991地球大气
1974气象与旅游1992大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1975气象与电讯1993气象与技术转让
1976天气与粮食199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4观测天气与气候
1977天气与水1995公众与天气服务
1978未来气象与研究1996气象为体育服务
第五篇:世界气象日
世界气象日—3月23日—宣传活动总结
3月23日这一天,我省气象局在河北师大新校区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联手隆重举行了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在学校举行这次活动旨在教育当代学生关心气象,关爱地球,保护环境。近几年,灾难频发,人们或多或少对地球母亲前所未有地担忧起来,开展此类活动很有意义。活动也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世界气象日是为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的。通过这个节日广泛宣传气象活动的重要性。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人与气候”。
下午15点左右,我省气象局莅临河北师大新校区开展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气象局领导十分重视这次活动。她强调,气象局已经在石家庄市很多地区举行了这类活动,特意于3月23日这一天在师大新区举行宣传活动,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醒我们关注气象,使我们大学生在保护环境工程中自觉发挥重要作用。校青协主席黄培林积极配合了气象局的活动工作。气象局将把我们师大新校区作为了长期活动基地,并签署了活动协议。黄培林主席表示欢迎,并承诺会积极配合工作。双方合影留念。
省气象局为更好地宣传气象活动,带来了大量的气象报刊、宣传手册等。我们青协成员主动听从组织安排,把宣传材料派发到学生的手中,并热情地向学生们介绍世界气象日的知识。同学们也非常踊跃地参加了活动。他们都表示愿意更多地了解关于地球母亲的知识,要关心气象工作,努力保护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希望能为保护家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其他同学及家人介绍地球知识。纷纷祝福地球—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我们很快把宣传手册发到了同学手上。下午19时许,活动圆满结束。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更了解气象局的艰巨工作及重要性,认识到环保的必要性,十分赞叹气象局的工作。学生们也学到了很多的气象知识,补充了知识储备。以后,同学们肯定会更关爱家园,视保护家园为己任,建造美好校园,保护地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