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气象日致辞——以人为本保护大气
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离不开适宜的天气和气候,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健康离不开清洁的大气。因此,今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所确定的“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这一主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世界各国和人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
天气、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都不能够脱离地球大气。当今时代,人类社会面临各种复杂而艰巨的发展难题,其中,空气质量下降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大气对于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意义已经为整个社会所熟知。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在烟雾笼罩、沙尘弥漫、气味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则谈不上身体健康。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向大气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工矿企业粉尘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垃圾及其他废弃物燃烧或发酵、危险化学品泄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当中有害物质的释放,等等,都是导致大气污染的源头。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升高,必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与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系统失调、空气传播疾病有直接的联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20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大气污染特别是大气当中一些特殊成分的显著改变,也将对天气、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城市无限扩张,化石能源过度利用,我们呼吸的空气也正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在时时刻刻地严重影响着天气和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持续且难以预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xx年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近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等温室气体明显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淡水资源日趋匮乏,大气和水污染日趋严重,对人类生存发展和生产生活都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引起热浪频率和强度的增加,由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严重疾病将增加,并可能增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率,增加心血管、疟疾、登革热和中暑等疾病发生的程度,危害人类健康。这就使得天气、气候、大气污染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清洁的大气、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气候,既是人类永续生存和健康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大气孕育生命,我们应当如同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地球大气。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并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加深对天气、气候与大气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提高利用天气、气候改善空气质量的能力,是气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我们应当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覆盖全国的大气成分观测网,了解和掌握大气成分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要更长期、系统、连续地监测和分析温室气体、紫外线、气溶胶、酸雨和臭氧等大气成分的变化,评估它们对人类健康、气候、空气和水质、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等产生的影响。要切实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重要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气候可行性论证。要重视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世界气象日致辞——以人为本保护大气
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离不开适宜的天气和气候,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健康离不开清洁的大气。因此,今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所确定的“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这一主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世界各国和人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
天气、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都不能够脱离地球大气。当今时代,人类社会面临各种复杂而艰巨的发展难题,其中,空气质量下降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大气对于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意义已经为整个社会所熟知。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在烟雾笼罩、沙尘弥漫、气味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则谈不上身体健康。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向大气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工矿企业粉尘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垃圾及其他废弃物燃烧或发酵、危险化学品泄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当中有害物质的释放,等等,都是导致大气污染的源头。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升高,必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与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系统失调、空气传播疾病有直接的联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20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天气、气候与我们的空气质量息息相关。一方面,刮风等气象条件十分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雨、雪、雷电等也能对空气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降低特定区域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但是,如果风力过大,加之地表裸露干燥或者建筑工地沙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则会形成扬沙甚至沙尘暴天气,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上升,影响我们的呼吸和感官。另一方面,当出现静风、稳定(大气垂直运动不明显)气象条件时,大气当中的污染物就不易扩散,污染物快速聚集并且浓度异常偏高,就会产生特别严重的大气污染灾害。1952年12月,由于大气停滞少动,湿度过大,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四天之久的大雾天气,大气百米以下低空形成了高危污染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平时的7倍,颗粒污染物浓度为平时的9倍,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味,几天内就夺走了4700多人的生命,以后两个月中又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这是历史上由大雾天气引起的大气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最严重的灾难。此外,有些活动性极强的大气污染物,可随气流漂移数百公里,使远离城市的农作物受到损害,形成区域性污染,扩大污染影响范围。因此,在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的特殊历史时期,既要更加充分地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极端重要意义,也应当更加有效地防止因不利气象条件可能导致的大气污染灾害和区域性环境污染事件。
大气污染特别是大气当中一些特殊成分的显著改变,也将对天气、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城市无限扩张,化石能源过度利用,我们呼吸的空气也正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在时时刻刻地严重影响着天气和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持续且难以预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XX年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近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等温室气体明显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淡水资源日趋匮乏,大气和水污染日趋严重,对人类生存发展和生产生活都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引起热浪频率和强度的增加,由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严重疾病将增加,并可能增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率,增加心血管、疟疾、登革热和中暑等疾病发生的程度,危害人类健康。这就使得天气、气候、大气污染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清洁的大气、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气候,既是人类永续生存和健康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大气孕育生命,我们应当如同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地球大气。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并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加深对天气、气候与大气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提高利用天气、气候改善空气质量的能力,是气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我们应当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覆盖全国的大气成分观测网,了解和掌握大气成分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要更长期、系统、连续地监测和分析温室气体、紫外线、气溶胶、酸雨和臭氧等大气成分的变化,评估它们对人类健康、气候、空气和水质、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等产生的影响。要切实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重要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气候可行性论证。要重视
大气环境预测预报技术和区域性大气污染调控技术的研发,及时预警因不利的天气、气候可能导致的雾、霾、沙尘暴、光化学烟雾等极端气象灾害和大气污染灾害,并引导社会各方面和公众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要大力发展针对污染物扩散传输等的专业数值预报模式,不断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和公共气象服务,为公众提供紫外线强度指数、中暑指数、空气污染指数、一氧化碳指数等信息。
保护地球大气,改善生存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清洁燃料汽车,实行更严格的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标准,减少城市常规大气氮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浓度,当出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时,政府应当强制污染工业减少和停止生产,限制机动车使用,避免空气质量恶化。我们既应当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引导社会各方尽一切可能节约资源能源,降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和全球气候的影响。我们还应当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强度,从根本上保护全球气候
第三篇:国旗下演讲稿世界气象日——以人为本 保护大气
《世界气象日——以人为本 保护大气》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人为本 保护大气
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离不开适宜的天气和气候,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健康离不开清洁的大气。因此,今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所确定的“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这一主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世界各国和人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
天气、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都不能够脱离地球大气。当今时代,人类社会面临各种复杂而艰巨的发展难题,其中,空气质量下降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大气对于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意义已经为整个社会所熟知。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在烟雾笼罩、沙尘弥漫、气味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则谈不上身体健康。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向大气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工矿企业粉尘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垃圾及其他废弃物燃烧或发酵、危险化学品泄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当中有害物质的释放,等等,都是导致大气污染的源头。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升高,必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与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系统失调、空气传播疾病有直接的联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20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天气、气候与我们的空气质量息息相关。一方面,刮风等气象条件十分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雨、雪、雷电等也能对空气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降低特定区域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但是,如果风力过大,加之地表裸露干燥或者建筑工地沙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则会形成扬沙甚至沙尘暴天气,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上升,影响我们的呼吸和感官。另一方面,当出现静风、稳定(大气垂直运动不明显)气象条件时,大气当中的污染物就不易扩散,污染物快速聚集并且浓度异常偏高,就会产生特别严重的大气污染灾害。1952年12月,由于大气停滞少动,湿度过大,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四天之久的大雾天气,大气百米以下低空形成了高危污染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平时的7倍,颗粒污染物浓度为平时的9倍,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味,几天内就夺走了4700多人的生命,以后两个月中又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
这是历史上由大雾天气引起的大气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最严重的灾难。此外,有些活动性极强的大气污染物,可随气流漂移数百公里,使远离城市的农作物受到损害,形成区域性污染,扩大污染影响范围。因此,在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的特殊历史时期,既要更加充分地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极端重要意义,也应当更加有效地防止因不利气象条件可能导致的大气污染灾害和区域性环境污染事件。
大气污染特别是大气当中一些特殊成分的显著改变,也将对天气、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城市无限扩张,化石能源过度利用,我们呼吸的空气也正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在时时刻刻地严重影响着天气和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持续且难以预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
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近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等温室气体明显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淡水资源日趋匮乏,大气和水污染日趋严重,对人类生存发展和生产生活都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引起热浪频率和强度的增加,由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严重疾病将增加,并可能增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率,增加心血管、疟疾、登革热和中暑等疾病发生的程度,危害人类健康。这就使得天气、气候、大气污染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清洁的大气、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气候,既是人类永续生存和健康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大气孕育生命,我们应当如同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地球大气。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并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加深对天气、气候与大气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提高利用天气、气候改善空气质量的能力,是气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我们应当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覆盖全国的大气成分观测网,了解和掌握大气成分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要更长期、系统、连续地监测和分析温室气体、紫外线、气溶胶、酸雨和臭氧等大气成分的变化,评估它们对人类健康、气候、空气和水质、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等产生的影响。要切实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重要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气候可行性论证。要重视大气环境预测预报技术和区域性大气污染调控技术的研发,及时预警因不利的天气、气候可能导致的雾、霾、沙尘暴、光化学烟雾等极端气象灾害和大
气污染灾害,并引导社会各方面和公众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要大力发展针对污染物扩散传输等的专业数值预报模式,不断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和公共气象服务,为公众提供紫外线强度指数、中暑指数、空气污染指数、一氧化碳指数等信息。
保护地球大气,改善生存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清洁燃料汽车,实行更严格的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标准,减少城市常规大气氮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浓度,当出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时,政府应当强制污染工业减少和停止生产,限制机动车使用,避免空气质量恶化。我们既应当大力建设资源
第四篇:世界气象日
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1951年3月23日,在世界气象组织第一届大会上,原国际气象组织就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了关系。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的纪念日。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所以世界气象日实际上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
世界气象组织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开展气象业务和气象科学合作活动的国际机构,总部设在瑞士瓦。世界气象组织拥有成员151个,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最早的创始国和签字国之一。世界气象组织的主要任务包括:促进世界范围气象观测网的建立和推行气象观测业务标准化。促进国际间的气象资料交换和提出观测、统计资料的统一规格;促进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资源、农业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促进水文业务的开展和加强气象部门与水文部门间的合作;鼓励气象学及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
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气象组织主要活动集中在以下几项国际合作计划;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全球大气研究计划;人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计划;技术合作计划;教育和训练计划以及世界气候计划等。
1971年10月,第2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此后,我国陆续加入了联合国所属的一些专门机构,其中最早批准加入的专门机构就是世界气象组织。
第五篇:世界气象日
世界气象日-每年主题
世界气象日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WMO)确定每年的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是国际气象组织(IMO)。它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是于187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间气象情报和技术合作会议上诞生的。后来在1946年7月1日法国巴黎会议上,挪威
学者海塞贝格博士起草了一份国际气象组织公约草案,并提议国际气象组织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该组织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第二年,也就是1947年9月,国际气象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了有45个国家气象局长参加的会议,大会审议了《国际气象组织公约》,并决定按公约规定在第30个国家签字批准后的第30天生效。这一程序经历了两年半的时间,终于在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国际气象组织也正式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目前已有17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一组织,中国于1972年恢复了在世界气象组织中的合法地位。为了纪念这一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决定将公约生效日期和世界气象组织更名日——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在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宣传主题,组织一些活动,目的是唤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大气是人类共有资源,保护大气资源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每年的宣传主题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气象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这里介绍如下:
年份主题年份主题
1961气象1979气象与能源
1962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1980人与气候变迁
1963气象和交通(特别是在航空中的应用)1981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4气象——经济发展的因素1982空间气象观测
1965国际气象合作1983气象观测员
1966世界天气监测网1984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67天气和水1985气象与公众安全
1968气象与农业1986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69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1987气象——国际合作的典范
1970气象教育和训练1988气象与宣传媒介
1971气象与人类环境1989气象为航空服务
1972气象与人类环境1990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73国际气象合作100年1991地球大气
1974气象与旅游1992大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1975气象与电讯1993气象与技术转让
1976天气与粮食199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4观测天气与气候
1977天气与水1995公众与天气服务
1978未来气象与研究1996气象为体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