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母鸡种稻子视频识字
《小母鸡种稻子》这篇课文教学是如何落实识字教学任务的?
1.集中识字,分类整合。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识字规律,遵循了低年级识字教学“集中识字,分类整合”的原则。教师分类出示词语,并相应采取了不同的识字方法,比如:三组形近字的学习:“种”和“和”、“猫”和“猪”、“鸡”和“鸭”,老师先让学生比较,然后小结出不同之处,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带有鸟字旁的字,这样的巧妙整合,让学生找准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学生对词语的学习扎实有效。
2.自主学习,发挥能动。课堂上,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学体验。老师先让学生大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学过的方法学习,如果还有困难就圈出来。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帮助学会不认识的字,再轮流拼读词语,最后,集体交流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依靠自己和同伴的力量完成了识字任务。
3.创设情境,享受快乐。老师创设了游戏情境,分别组织学生进行了抢读游戏、字形小魔术等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识字积极性。这样的教学符合课标关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这一要求,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生字进行了巩固。教师还巧妙地创造言语情境,用稻子引出生字,并相机进行识字方法的点拨,使学生识了字又学了法。
4.加强指导,培养习惯。在生字的书写这一环节,教师选取了两个字“和”、“母”进行细致辅导,辅导时又是由扶到放。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提醒大家什么书写注意点,然后,教师范写,作出良好的示范,接着,让学生书写,进行评议,并再写,写完后同桌评议,好的夸一夸,不足的提出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字的书写学得扎扎实实。
刚接到省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的通知,不禁心生埋怨:怎么又要培训?而且又不是在假期里,这么多的任务怎么去完成呢?匆匆看完这么多课例,因为要完成一份作业,所以对高老师执教的《小母鸡种稻子》以及案例解读反复看了多遍,的确受益匪浅。
高老师在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课时,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充分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具体鲜活的情境中轻松地识记生字,从而高效地落实了本篇课文的识字教学任务。
一、采用集中识字,分类整合的策略。
这篇课文的生字比较多,高老师根据汉字的特点,精心设计,有规律、有特点地进行一组一组地分类整合,分层次地进行识字教学。1.教学“种”与“和”这两个字时,高老师利用字形相近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字字形的不同,并联系部首的意思去理解与区分。2.在教学“猫”和“猪”、“鸡”和“鸭”这两组部首相同的字时,首先让学生体会部首的含义,然后积累和拓展带有该部首的其它字。3.在教学多音字“种”时,让学生先说说“种”字的两个读音(zhòng zhǒng),然后引导学生再分别组词、读读来感知、积累。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识字教学不仅仅要完成识字的任务,还要考虑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高老师通过归类识字、特点识字、区别识字等方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了识字效率,也渗透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这样比让学仅仅学到几个字更有效,更有帮助。
二、创设三种情境,方式丰富多样,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1. 动画情境。在入课的时候,高老师书写课题,并且询问学生:“小母鸡种稻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接着,课件出示了动画情境,配上音乐,高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这样,动画情境和提问方式的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马上产生了想读课文的学习动机,并为学生学好课文奠定了基础。
2.言语情境。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高老师引入了与文本内容相同、与插图相关的麦穗,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有些字宝宝非常淘气,它躲到了稻穗的后面。现在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认读生字的过程中,高老师还让学生交流认字的一些方法,比如记“自”这个生字,有的学生用“目”字上加一笔,这样就巩固和复习了“熟字加减法”的记字方法。在学生按照字的结构来记“怕”这个字时,引导学生体会竖心旁这个部首的意义,然后理解“怕”的意义,字形与字义相结合来理解。
3.游戏情境。高老师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引入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抢字游戏”以及“字形小魔术”来穿插其中,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抢字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认读词语情况,能否读准读音,在这环节中学生聚精会神地来听老师的要求,迅速作出反应,并通过笑脸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字形小魔术”环节中,如:“米十立=(粒)、走十(己)=起、(日)十月=明、(禾)十(口)=和”让学生抢着说,在引导学生利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变成新字的过程中渗透部件识字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变化的乐趣,同时与指导写字环环相扣,并顺势指导了“禾”与禾木旁的不同。
《课程标准》关于低段“识字与写字”第1条强调:“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高老师在课上通过多种情境的调动,丰富变幻的教学形式时刻让孩子保持新鲜感、新奇感,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高老师非常关注细节,如引导学生区别“禾”与禾木旁的不同时,除了引导学生直观上关注到差异,还引发学生发现为什么有这种变化,把汉字的“避让”关系巧妙地和人与人相处的宽容、谦让联系在一起,将思想教育巧妙地融入到识字教学中。学生既体会到汉字的变化,学习汉字的乐趣,也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也为后续的写字教学作了渗透,从而使简单的手段达到了多个目的。总之,高老师执教《小母鸡种稻子》一课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识字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整节课轻松、愉快、高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些生字,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
《小母鸡种稻子》这篇课文教学是如何落实识字教学任务的?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要求是多认少写,整体评价。执教《小母鸡种稻子》这节课的高老师,严格执行新课标的要求,整节课一共教 学了10个左右的生字词,只指导学生书写了母和和两个字,这是符合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他们的手指肌肉群还不够发达,不能长时间地书写,并且对于汉字的书写也只能从整体上去感知和评价。
另外,高老师在本节课的生字识字教学上可谓是独具匠心,形式多样充满了童趣,让学生的学习热情经久不衰。虽然是集中识字,但不是简单地堆积,简单地重复。在学生自学完生字以后,又让学生小组合作扫除生字认读障碍,接着集中呈现生字,重点突“ 种”字读音及组词。之后,高老师采用了抢读游戏:小组读,男女生读;接着进行了归类对比学习:种和和、猫和猪,鸡和鸭;对于剩下的几个生字,高老师又采用了捉迷藏识字法,并相机指导学生的识记方法,如怕(生使用结构记忆法)、自(生使用熟字“目”加一撇的记忆方法)。其中,高老师在字形小魔术中指导“和”字的书写时还渗透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即同学之间要和“和”字的部首一样要懂得避让,要懂得尊重,这样才会生活得非常和谐。《小母鸡种稻子》
这篇课文教学非常到位且出色地完成了识字写字教学任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低年级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范例。
第二篇:《小母鸡种稻子》说课稿
《小母鸡种稻子》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4单元《劳动》的一篇主体课文《小母鸡种稻子》,本课分两课时教学,我说的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设计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小母鸡种稻子》写的是小母鸡想种稻子,它邀请小鸭、小猫、小猪和它一起劳动,可它们害怕辛苦,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除草、收割,小母鸡把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饭,送给小鸭、小猫、小猪,它们惭愧地低下了头。课文通过小母鸡种稻子一事赞扬小母鸡勤劳、不怕苦的精神。同时,用小鸭、小猫、小猪的反面形象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品质。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让小动物用人的语言方式去交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内容童趣盎然,语言生动活泼,孩子乐于接受。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愿意”口头造句。
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表演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三、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一项学习活动。本节课我选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合作讨论、启发式谈话、朗读法、表演法等。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先由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再汇报。启发式谈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而表演课文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感性体验,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设计的: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教师导学→学生自学→汇报总结---表演内化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劳动小能手,看它是怎样辛勤劳动的。老师贴上小母鸡的头像并板书课题:小母鸡种稻子。
(二)初读感知
先指名由学生分节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小母鸡要种稻子分别请谁来帮忙了?他们都帮助小母鸡了吗?然后汇报并在黑板上贴上小鸭、小猫、小猪的头像。
(三)教师导学
我分四步进行教学:①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种稻子‚(课件出示插图)②结合插图,说说小鸭为什么不愿意和小母鸡一起种稻子呢?引导学生围绕小鸭的话进行说明。③指导学生理解“愿意”一词。先指导学生读句子“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愿意”说一句话。比如:冬天来了,我愿意()。扫地时,我愿意()。最后用“愿意”一问一答练习对话。④指导朗读小母鸡和小鸭的对话。先用课件出示对话,并指名试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表情;接着由教师范读;最后指名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生自学
在“教师导学”的基础上,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小组自学第二、三自然段。(自学提示: 读一读,说说小母鸡请谁帮忙。它们帮忙了吗?为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汇报总结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适时指导并板书,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并由学生戴头饰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小鸭、小猫、小猪都不肯帮小母鸡,小母鸡最后收获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讨论:(课件出示)小母鸡是怎么做的?小鸭、小猫、小猪又是什么表现呢?先由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并板书。然后指导学生带着表情、动作进行朗读,为后面的表演作铺垫。
之后,教师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要经过“种、除草、收”的过程,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得来。正如歌里唱的“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所以说“劳动最光荣”,我们也要从小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六)表演内化
学生先观看课文动画,5人一小组分配角色: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解说员。画出自己应该说的话,表情、动作应该怎样表现,先在组内准备。然后挑选一组学生戴头饰汇报表演。如果表演不好应给予鼓励,继续准备,课外活动时验收。
五、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展示了又香又甜的白米饭要经过“种稻子、除草、收稻子”的过程,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得来。板书把小母鸡和小鸭、小猫、小猪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学生要从小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动物头像直观形象,学生喜闻乐见。板书言简意赅,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掌握。
第三篇:小母鸡种稻子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15个生字,学写3个生字。能用“愿意”口头说一句话。
2.熟读《小母鸡种稻子》,分角色表演,懂得劳动最光荣。
3.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熟读《小母鸡种稻子》。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动物头像、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小母鸡在邀请你们呢!(出示小母鸡头像,录音:小朋友们,我是小母鸡,春天我种下一些稻子,到了秋天,就收获了许多稻子,做成了又香又甜的白米饭,你们愿意来我家做客,尝尝我的劳动成果吗?可是,小鸭、小猫、小猪却不好意思来,这是为什么呢?)(贴小动物的头像)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原因就藏在书里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划出不认识的字。
自主学习:用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听老师、同桌读,看拼音读生字,问别人,猜一猜生字。)
(点评: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识字的几种方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知道自己喜欢用哪种方法。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学习。这里加入了猜生字的方式,更体现出随文识字的优势。)
过渡:小母鸡通过辛勤的劳动,收获了那么多稻子,你们通过辛勤的劳动,能把这些字都认识吗?
(三)指名三位学生与老师分别读四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手指课文听。(听读识字)
过渡:小母鸡见你们学的这么好,她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录音:到我家来做客,我可有个条件:这节课,你们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会这15个生字,还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也来学会。你愿意帮助小伙伴吗?)
(点评:用学生喜欢的小母鸡来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学生乐于接受,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同桌互读,(一人指读,一人听,再轮换。)
提示:听出错误怎么办?(快把正确读音读给他听一听)学会的字打“√”,课后写在采集本上。
(点评:怎么帮助别人,只有美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老师应及时提出帮助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五)以小组(同桌为一组)为单位比赛,读课文,读后说说你帮他认识了哪个字。
师:读得多好呀!你们真会合作,帮助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小母鸡也想和小伙伴一起劳动,她是怎么跟小鸭、小猫、小猪说的呢?
三、细读课文,巩固所学字词
(一)用直线画出小母鸡的话,幻灯出示。
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
你愿意和我一起锄草吗?
你愿意和我一起收稻子吗?
1.自由练习读句子,想一想应该怎么读。
听师范读,体会小母鸡非常有礼貌。
你愿意帮助同学读好这几句话吗? 同桌互读。
指名读,学生评议。(教育学生说话要有礼貌。)
2..课件放大“愿意”两字,认真观察“愿意”,你发现了什么?(从心里愿意,所以是“心”字底,刚才同学们从心里很愿意帮助小伙伴。)
3.谁愿意再读读这三个句子?你能邀请你的同桌一起来读吗?
(二)小动物们是怎么回答的呢?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小动物的话。(.课件出示)
种稻子太辛苦,我怕弯腰!
锄草太辛苦,我怕手起泡!
收稻子太辛苦,我怕弄得满身土!
1.自由练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学生评读(注意“太”字的语气,体会劳动不能怕脏、怕累)
3..课件放大“怕”字,你怎么记?(从心里怕,所以是“竖心”旁。)
4.三句连起来读,你发现了什么?(要想做成又香又甜的白米饭,就要经过种稻子、锄草、收稻子三个阶段,真是太辛苦了!)
种稻子太辛苦,我怕弯腰!
锄 草太辛苦,我怕手起泡!
收稻子太辛苦,我怕弄得满身土!
(出示三幅劳动的场景)
5.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表演,自由选择角色。
过渡:这篇课文的生字太多了,我真怕你们记不住,你们记住了吗?下面我们来一个“眼力大比拼!”
(三)复习巩固生字(游戏)
1.看谁读得快!.课件随机出示生词(自由选择对手比赛)。
2.看谁认得准!字宝宝也跑出来让我们认一认。(两人把字卡分别放在背后,裁判数一、二、三,出示字卡,谁先读出对方的字卡谁赢。)
3.看谁有发现!观察:
猫 和
猪 种
通过观察发现字的规律,找到记字方法。对比“禾”与禾木旁的区别。为写字打好基础。
4.看谁写得好1(快找一找哪个字不好写,让电脑小博士来帮助我们。)
认真观察,电脑演示“明、种、她”的笔顺;同学说说怎么写好这个字;书空后试写两个,通过幻灯同学评议自己写的字。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认真学习,你们不仅自己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帮助同学学会了生字。哈!小母鸡把香喷喷的米饭端上来了。(出示图)
(一)仔细观察图,想一想,小母鸡在想什么呢?
(体会小母鸡收获后的自豪与喜悦;体会劳动带给人的快乐)
(二)小母鸡会对同学们说什么呢?小母鸡对三只小动物说了什么?(通过读句子体会小猫、小猪、小鸭为自己的行为不好意思)
(三)你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不要忽视小猫、小猪、小鸭,他们知错就改,也十分可爱。)
(点评:一图多用,通过图让同学们发散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看事情要全面。)
五、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后来,小猫、小猪、小鸭是怎么做的,你能编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2.帮妈妈做一次家务,体会劳动的快乐,写下你的感受。
3.在童话故事中还有哪些小动物热爱劳动,找出来读一读。
北师大版第十四课 小母鸡种稻子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小母鸡种稻子》教学设计
《小母鸡种稻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母鸡种稻子》是北师大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五单元“劳动”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课文讲的是小母鸡想请小鸭、小猫、小猪一起种稻子,可是它们都找借口推辞。后来小母鸡把劳动果实送与小鸭、小猫、小猪分享,使他们认识到: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的劳动去创造。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并配有栩栩如生的插图。图文结合,生动地再现了课文所描述的情景。通过学习这篇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教育。
本课安排上两课时。识字、读通读懂,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蕴含的思想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一年级识字阅读教学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愿意”口头造句。
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表演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二、教学流程:
(一)创编故事、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哪几位动物朋友和大家见面呢?(屏幕出示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手拉手高高兴兴走来)2.小母鸡和它的朋友到底要去干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有趣的动画片吧。
3.老师很想知道,这四位动物朋友在干什么?请大家来当小小童话家,编编故事,比一比,谁编的故事最精彩!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重播动画片)配上课文朗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
2.个人自读,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读)小组长先抽读生字新词,互相正音,再轮读课文。4.电脑课件出示一些小动物,根据学生选择的动物,师点击该动物图标即显示一个生字新词,学生认读正音后全班齐读。
5.指名分段比赛读,学生既听又评。
(三)细读课文、体会内容。
1.小母鸡请谁一起种稻子?它们愿意吗?为什么?(屏幕出示句式:“小母鸡请 一起,说 太辛苦,它怕。” 个人读文思考,再全班交流。
2.(导读第一自然段)具体教法如下:
①小母鸡先请谁和它一起种稻子?(小鸭)它是怎样对小鸭说的?小鸭又是怎么回答的?(屏幕出示小母鸡和小鸭的对话。)②(指导感情朗读)a、师:当我们要请别人帮忙时,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商量、有礼貌)请大家试着用这种语气读读小母鸡的问话。(个人读、指名读、齐读)b、师接着引导:小鸭怕弯腰不愿意帮忙,弯腰很辛苦吗?请同学连续做几次弯腰的动作。C、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感觉?(累、腰酸、很辛苦),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读小鸭说的话。(个人读、小组赛读、齐读)
③(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3.(合作学习二、三自然段。)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4.句式训练。出示句式:“你愿意和我一起 吗?师讲叙:小母鸡说话真有礼貌,你能学着它有礼貌地说说话吗?”
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小母鸡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稻子获得了丰收,它把稻子打成米,做了又香又甜的白米饭,送给谁?它们心里觉得怎样?(很不好意思,很后悔等)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学生自读、指名读、互评)
6.分角色表演读全文。a、(个别带头饰上台表演读)b、(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读)适当空出时间让学生酝酿感情,熟悉台词。表演后进行评议。
★ 课间活动:自由表演唱《劳动最光荣》。
(四)自主探究,识字认字。
1.集体认读生字。老师拿卡片,学生一起认读。
2.小组互助学习。要求小组长组织好,让会读的先带读,再互相考一考,教一教。并交流识字方法。
3.摘果子游戏、找朋友游戏。这两个游戏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生字和调节课堂气氛。
4.扩词、造句练习。积累词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五)回归整体,感悟明理。
1.判断。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谁做得对?你给他们当当裁判好吗?它们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会怎么做呢?请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一下。(让学生评、议、演)
2.现在,大家来说说,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3.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也可以评评其他同学,是不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如果没有做到,今后要怎么做?
第五篇:《小母鸡种稻子》教学
《小母鸡种稻子》教学片断赏析
今天在四都中心小学的课改研讨会上,黄丽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节生动、精彩的《小母鸡种稻子》的语文课,我感觉这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语文课,作为一年级的学生能有这样的表现,令人非常的欣慰,同时也感受到了老师的艰辛与付出的汗水。是的,我们坚信课改必胜,坚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对于,这节语文课,我想优点我就不说了,就在这里,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与探讨。
相信听课的老师都记得这么一个教学片断:(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的记录可能有不正确或不完整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谅解,但是总体是符合黄老师的授课的。)
老师要求学生说插图。
生1:我最喜欢第三图,因为稻子熟了,小母鸡问小猪:“你愿意和我一起收稻子吗?”小猪说:“收稻子太辛苦,我怕弄得满身土!”小母鸡只好自己收稻子。
生2:我最喜欢第二图,因为禾苗长高了,小母鸡问小猫:“你愿意和我一起锄草吗?”小猫说:“锄草太辛苦,我怕手起泡!”小母鸡只好自己锄草。生3(F2):我最喜欢,因为有小母鸡、鸭子、小猫、小猪,而且他们面前都放了一碗饭。
在上述片断中,我存在以下几点困惑:
一、如何将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自我语言。
我们发现学生在说话中,过多的使用了课文语言,而没有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个性语言,这样对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不利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样就希望学生能将自己的想法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但是很显然的我们可以发现以上三个同学只有第三个同学做到了这一点,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老师对这个方面的重视不够,从头到尾老师都没有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正确地引导学生说话。
关于如何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我想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请看:《燕子》的教学片断:
师: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生: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的翅膀,一条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师:还没变成自己的话。--谁再说。
生:(动情地)小燕子的飞行乌黑发亮,一对翅膀轻快漂亮,一条尾巴像把剪刀,多么活泼可爱呀!
师:说得真漂亮!你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一生朗读,师生作画)
师:同位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同们互相说。)师:谁愿意到前边来把我画的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用教鞭指着黑板上的燕子)看,这只燕子多么美!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翅膀与从不同,(师插话:“的确和别的鸟的翅膀不一样。”)飞起来又轻又快。一条尾巴像把剪刀。……画得栩栩如生!在这一课堂片断中,我们可以发现于老师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语言转化、形象还原能力。一是要学生借助想象,描述形象。先要求学生在仔细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脑子里的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并不仅仅满足于学生用课本上的话说出来,而是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从而使学生经历了“课文语言--语言形象--自我语言”的转换。二是与美术学科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绘画,展示形象。他让一学生慢读课文,师生共同作画,再让同桌互相介绍自己所画的燕子,进而指名登台介绍老师所画的燕子。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的兴味倍增,既增强了说话的兴趣,又提高了语言文字内化的效果。
二、如何处理学生由预习而产生的思维定势?
我们可以很显然的发现,这一班的学生有着不错的预习习惯,但也同时发现了由于预习而产生了以上片断教学中,思维拓展训练的失败。像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的,如第二节课由黄菊华老师执教的《可爱的娃娃》中老师要学生想象珍妮做了什么事时,学生的思维也被书本所束缚,没有充分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这并不是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思维我们就应该放弃预习,而是说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拓宽学生的思维。
1、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新世纪”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心理和发展需要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选文丰富多彩,文质兼美,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通过教材内容的挖掘,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无尽的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奇思妙想的学习境地。
2、导语诱情。好的引导语,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动迅速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如我教《爬山虎的脚》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山虎的脚。(板书:爬山虎的脚)有人说,这一课的题目应去掉“的脚”两字,改为“爬山虎”。该不该去呢?请大家认真读一遍课文,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开始就出了要不要改题的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书。
3、提问激思。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问要难易适度,有较强的思考性,要有利于调动学生潜在的心智水平。如黄菊华老师在执教《可爱的娃娃》一课时,老师要学生想象珍妮做了什么事时,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大家想一想平时,你在什么时候会产生这种紧张、慌恐的情绪呢?这时候学生的回答,就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考试不及格、打人、骂人、欺负小同学……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为文后的升华作了铺垫。
4、比较激思。在对比中让学生发现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教学《可爱的娃娃》一课时,有的老师将表现文中娃娃前后表情、神态与内心世界的截然不同的两副图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正是课文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