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7:1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

第一篇:我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

我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

公开课,长期以来一直被我国中小学当作促进教师交流、溶化教学研究,传递先进理念、推广教学经验的有效载体,而今,公开课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正不断变味,也不断面临着被质疑甚至“打假”的命运。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在多个场合大声疾呼:我们的公开课正在变味,正在成为束缚教师的绳索,成为某些功利的工具,甚至成为教育腐败的载体!为了改进公开课,必须“清算”“公开课”!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当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

症状一:表演化。公开课是“演课”而非“讲课”,已成为心照不宣、无需公开的游戏规则。在公开课中,课堂等同于舞台或剧场,上课变成了“教案剧”。某市一教师在公开课前嘱咐学生,当老师提问时,会与不会回答的同学都举手,会的伸5个手指,不会的伸出4个手指。

症状二:形式化。其一是为活动而活动。不管是什么科目,也不管是否必要,只要上公开课,就必须有三四人小组讨论,常常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教室里讨论声顿时雀起,待几分钟后,再听老师的一声击掌,于是讨论嘎然而止。至于学生讨论是否有效,讨论是否充分,往往就忽略不计了。其二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公开课活动中的多媒体手段有滥用之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就不能显示教师的水平。

症状三:道具化。教学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成长。然而,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沦为教师教学表演的配角。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学生已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他们仅是教学场景中的若干道具而已。公开课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

症状四:商业化。借新课改的东风,市场化运作,采用“听课加专家点评欣赏会”的方式,使公开课沦为某些部门和个人的生财之道。组织者通常会打着教研的幌子,出高价请专家、特级教师上课,收取广大与会者的活动费。这种公开课往往没有具体的研究主题,没有说课、评课等研究性的环节,是不折不扣的发“教改财”„„

上述病症严重败坏了公开课的声誉,降低了公开课的实效。那么,还要不要公开课?什么是公开课?

二、公开课及存在的必要性

公开课是面向大家展示的、供大家研究的课,这种课尽管是面向大家的,但不代表它就是标准的课,我们经常发现,上公开课的老师害怕,因为他怕自己上课不符合标准,被评课人批评;听课人也经常就把公开课当作“范式”课,或者心理上认为授课人的课就应该为标准课,其实这些观点都不是很正确的。

公开课它就是由个人或教研组织(团体)根据自身的理解而设计的教学课,带着设计者的思想或者自身理解的教学理念面向大家展示,让观摩的人针对教学实践提出分析、研究,大家在集体研究中提升理解和实践,这种过程不是听课人向授课人学习,也不是授课人向听课人学习的单向活动,而是双方借助公开课这种形式作为平台进行的共同学习活动。因此,公开课是一种常态化的呈现,它可能不完善,可能不完美,可能不漂亮,但它应该有可学性和实验意义。

那么,公开课到底还要不要开展?

我认为,抛弃了种种虚假因素,在课前进行适当的、认真的设计与打磨的公开课教学,对促进教师的成长,开展教学研究,解决教学问题,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主张更多地开展教学研究性质的公开课,这种课更能展示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基本素质,对学校教研组建设和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也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公开课是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具备一定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的教学研究课,它的自然平实、亲切、真实、高效、也是公开课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一般情况下,公开课都会力求上出新意来,还能尽可能多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公开课还是常态课的升华,对常态课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通常要把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拿出来上公开课,以使公开课能更好地体现研究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三、如何看待公开课呢?

我认为,看待公开课应坚持正确的心态,不要对它期望过高,更不要苛求完美无缺,公开课应该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常态化呈现。这个观点是基于这样思考的。公开课与看演出不同。看演出重在欣赏,希望演员有精彩的表演,演出非常漂亮成功,即演得怎么样,只在乎演出时的体验和感受。但是,公开课不同,公开课是一种教学的观摩,它重在教学的学习,即关注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还可以怎样教,更在于听课后的反思。对听课老师来说,从中获得一种教学的启发、思考、借鉴。如果听课时抱着欣赏态度,那么,对上得成功的课,只会津津乐道,“这节课上得真好,这个老师真有水平!”;对上得一般的课,只会不屑一顾,“不过如此,还不如我呢!” 对开课的老师来说,它应该是一种常态化的呈现,即有一种可学性,可操作性。它应该是开课教师平时教学的一种最优化的自然呈现,同时表现出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甚至新教材的一种探索。因此,要把公开课常态化,这能更有利于教师学习和迁移。我们追求公开课的真实性、希望公开课与常态课缩短差距,但不排除公开课是多人智慧的结晶,因此有别于常态课。所谓的真实,其实就是不作秀,不过度预设与准备,要把公开课上成常态下的精品课。公开课不拒绝漂亮,但是,拒绝为漂亮而漂亮,为完美而完美,公开课更拒绝做秀!

同时,让公开课和各种功利特别是在色彩浓厚的评比脱钩,减轻教师的压力,削弱教学作秀的动机;建立随机听课制度,做到公开课与家常课的融合;公开课不准试讲,随堂进行;改进公开课的评价标准,变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评价标准为研究问题、探索思路、张扬个性,鼓励虽不完美但却真实的创新„„

四、如何上好公开课

公开课教学既是教师间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一种手段,又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活动。要讲好一堂公开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课程的组织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那么,怎样上好公开课呢?

(一)注意日常的教学积累,认真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较短的时间里上好公开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注意教学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在课后,坚持做教学笔记,对讲过的课要回顾、分析、总结: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及时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记录下来,以备后用;古文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实的记下失误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将欠缺的地方加以改进才能少犯错误;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逐渐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要带着研究问题去选课。

为什么要上这节公开课?公开课上所选教学内容有什么典型意义?这一内容在以前教学中遇到过哪些问题?这节课旨在解决哪个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如教材中的新内容,教学新理念的实施等。

(三)深入理解公开课的课题内容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公开课的课题一般都是教师讲过的内容,但是必竟已过去了一段时间,老师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已经遗忘了,所以,重新细读对理解教材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结合教材参考,对基本概念理解透彻,这是讲好公开课的必要条件。

(四)写好讲课的提纲,明确侧重点。

在深入钻研教材、教参之后,教师要围绕教学大纲写出讲课的提纲。四十分钟的公开课是短暂的,但它所涉及的课本知识往往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能适当的处理好教材,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在拟定提纲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讲课的内容要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并不是内容越多,讲的越难效果就越好。

(五)写出详细的讲课草案。

在写正规的教案之前,先写出详细的草案。草案一般是将上课要讲的话写出来。比如导入语、结束语,对某个问题的分析理解,要强调的重、难点等等,便于反复推敲。在四十分钟力争用最简洁的语言讲清讲完要求的内容。

(六)教学设计要体现集体智慧

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既要体现个人特色,也要体现集体智慧。在备课时由执教者主备,教研组讨论进行修改。尤其是针对外校老师为听课对象的公开课,要能够反映学校在教学研究方面的特色。

(七)公开课应该朴实,讲究实效,以学生为中心。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执教者为了赢得评价者(指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肯定,往往把教学设计的重点由"关注学生的感受"转移到"关注听者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的生命在于学生。评价一节数学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学会了方法、提升了能力,是否扎扎实实的掌握了知识的内涵。如果教师在上课时一心想的是如何在40分钟里展示教学设计的特色、呈现亮点,那么这一节课就成了"带着‘镣铐’的舞蹈",华而不实。因此,课前的适当打磨是需要的,但这种打磨更多的应是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与分析,不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度的预设。

(八)把握语速、音调。“讲”是公开课教学活动的重点之一。教师要把写在教案上的知识准确的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很重要的一点要把握好讲课的艺术性,可以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演讲能力密不可分。在讲课中,要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语速和声调。因为学生的理解力有限。对新知识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在基本要领和解题分析上,如果教师语言过多,语速过快,往往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担心学生听不懂,所以就多讲一点,但往往是事与愿违,应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

(九)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毕竟高科技丰富了课堂,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手段,但再好的“手段”也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可“喧宾夺主”,切忌不可仅为了“好看”、“人家都用”等时髦而不顾教学目标和是否需要就乱上多媒体,否则就冲淡了的教学目标和主题,也淡化了学生的思考,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十)授课教师要充满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在讲课中要仪态端正、不慌不忙,精神振奋、激情满怀,声音宏亮,音调高低有致,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讲清,从人格形象上感染听众,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讲台上,此外教师还要板书工整、设计合理。以上是我对公开课的一点看法。愿公开课这种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活动,能促使我们把教学工作做的更好!

第二篇:对公开课异化现象的思考

引 言

公开课(demonstration class),就是公开讲授的课,是教师观察、学习的榜样。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教研活动,带有示范性质的公开课的确有助于新的教学理念的推行,能促进教师在专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对青年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其存在可以说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关注度的增加和公开课的大力开展,许多学校的公开课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目的、功能、作用,成了“表演课”、“形象课”,甚至还有掺和作假、作秀现象等,在实际运行中暴露的问题令人深思。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公开课就会陷入形式主义、功利主义、教条主义的泥沼。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本人发现研究者们针对公开课的目的价值、存在问题、原因、对策等许多方面作了不同的阐述和分析。例:黄凌云,朱凤梅对公开课本体功能进行了探寻,分析了公开课的功能价值,功能异化的表现。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的蔡子华针对公开异化的原因做了辨析。有的研究者提出了公开课如何回归本色。还有的研究者分析了公开课的作用,呼吁要正确看待公开课„„由此,我们看出目前人们对公开课的看法不一,这个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热点,但大多数人认为公开课异化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一种积极而理性的心态去研究公开课异化现象,对于充分发挥公开课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对于新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公开课异化现象的表现

“异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19世纪德国的一些思想巨人如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等的著作中。“异化”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哲学上指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东西”。“异”即“不同”,“化”暗示一种逐渐发生的变化过程,也指出了最后的结果。该词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往往指伴随着时间进程而向原本不同的方向发展所出现的非正常现象。例如:莫让“教育”异化为“活动秀”、批评的异化等。

公开课异化现象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背离了公开课这种教学方式应有的教学和教研两种基本功能而导致公开课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所发生的公开课作秀等非正常教学现象。

(一)教学内容异化

1.片面追求内容的广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知识的最终价值在于学以致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这一提法目的在于改变原课程体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死学知识,学死知识的弊端,使得学生能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整日埋头读书的学习机器转变为活学活用的人才,从只会做题的考试机器转变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进而适应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速度。但是,这一理念一到公开课的课堂上就往往歪了。许多公开课的执教者为使课堂体现这一理念,便自由发展。例如,教《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有的教师搜索了大量图片和声音,把课文中引用的所有语句用直观的图片展示出来,至于其中的韵味,学生不需要思考。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描写校园的景色,尤其是花木,然后展示、交流,原本应该最重要的课文分析体味被冲淡,只能浮光掠影地一带而过。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提高多少,不言自明。

2.片面追求见解的新颖

这一现象在文科尤为突出。新课程背景下,强调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多元化解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多元解读”并不意味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原则,必须有一定的解读范围。真理与谬误常常只有一步之遥,更何况在公开课上为了求新而进行多元化解读,就更容易失之偏颇。新课程背景下公开课上,许多教师出于对以往强制性的一元解读的反叛,完全漠 2

视文本自身存在及其呈现出的意义,任由学生别解甚至曲解文本的内涵,甚至还把这当作学生创造性的体验成果。更有甚者,教学中对文本意义进行漫无边际的任意衍生,导致文本价值取向的失落。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更重要的是,求新必须合乎常理,必须尊重文本,必须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3.片面强调学科的联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改革具体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一规定的目的原本在于克服原来课程单一,缺少整合,不利于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体系的弊端。但是,实际的公开课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容易驾驭的事情。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是要体现,于是许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只好从一些表面的地方入手,使得原本没有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一起出现在公开课课堂上。

曾听过这样一节三年级的公开课,教师在教学《花钟》时,一开始以各种美丽的图片导入,接着用不到5分钟的时间讲解字词,剩下的时间则让学生发挥想象,讨论花开放的情形,然后让几个同学扮演花朵开放,热热闹闹。最后让学生画花钟,整节课教师几乎把文本抛开,对字词的理解犹如蜻蜓点水,更没达到教学的目的。我想,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学生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歌曲、舞蹈和表演,然而在课堂上一番热闹后,他们在语文方面又学到了什么呢?遗憾的是这类现象目前比较普遍,语文课被“异化”为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等大杂烩。

(二)教学形式异化

1.合作学习方式异化

合作学习有多种方式,小组讨论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后,讨论便成了教师上公开课的法宝。可以说,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堂上多了同样热热闹闹的讨论。在许多教师看来,少了讨论,课堂似乎就无法充分体现或体现不出新课程的理念。于是,我们看到许多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讨论成了必备武器。例:听《落花生》这一课,课件出事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叫落花生?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结果,我们看到学生装腔作势地讨论,有的就此开始谈笑,有的一个人被孤立,更可笑的是教师给很长时间,还

让学生分组回答,浪费了许多时间。其实我们知道,答案就在文中,学生没必要讨论就可以自己解决,但我们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中倡导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硬是让学生讨论。然而,讨论就真的具有这么大的效果?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想过,我们课堂上的讨论真的都有必要吗?

由此,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讨论不是必胜法宝,讨论的前提是问题有讨论的必要,而且,教师的心中要有学生。否则,当问题没有难度时,我们无须讨论;当问题回答角度较多时,我们无须讨论;当讨论过滥时,我们不妨择其一二之必须讨论者来讨论;当学生没有参与讨论时,我们的讨论更是失败的。

2.教学手段运用异化

不知从何时开始,公开课教学这种很好的教研方式已经异化成为“展示”学校教育教学并不真实的“作秀课”、“表演课”、“形象课”。教师为了一节“作秀课”往往要付出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为了上好这种“作秀课”而不得不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预演、表演、导演重复多次,给人一种不是听课而是看演出的感觉。为了取得良好的表演效果,公开课往往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课件。加之有的学校领导也认为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公开课是“教育理念落后”,“没能把握新课标”等。于是,而今的许多公开课,制作的课件都很漂亮、美观,出现为了突出“整合”而片面追求音像效果的现象。课堂热热闹闹,其实喧宾夺主,“荒了自家的地”,效果适得其反。可以说,面对这样的情况,不能不说是教育的迷失与盲从。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我们的公开课教学中,似乎以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落后了,沿用多时的教学设施陈旧了,习惯使用的教学手段老土了。于是,课堂上有了孩子积极踊跃的发言、融洽轻松的氛围,却少了孩子那两手托腮的投入、凝眸定睛的专注;有了多媒体的情景叠现、板书更换,却少了师生一笔一画的书写规范、学生上黑板板书时的激动怡情„„我们有了教育从观念到技术的全面更新,却少了教育更本色的纯真与凝重。

(三)教学评价异化

公开课异化现象产生原因固然与主观上教师本身的认识水平很低,与其自身的教学素质低下有关之外,也与客观上上级教育部门把公开课作为教师选拔的舞台,作为考察教学的依据,作为对教师评估的手段有关。公开课教学评价已经严重与新课程理念脱节。其主要形式有:

1.以课堂气氛热闹为优

许多老师上公开课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气氛活跃比课堂气氛内沉闷好。诚

然,公开课课堂气氛活跃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让听课者感到轻松愉悦。这样的活跃课堂实现了师生的共赢,值得提倡。但是,这种活跃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智慧,否则,只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其实,课堂气氛只是教学的外貌,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学形式应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我们要求新课程的课堂活起来,要求采用新颖的方式方法去落实双基。但这绝不是简单的热闹,而是在课堂上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的基础上追求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彰显。那种舍本逐末,一味追求热闹,为了形式而形式,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还是被动,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上参与的做法只会让学生陷入浮躁,收获甚微。然而,就像是通货膨胀一样,表面的繁荣张利,没有不上进的学生——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荣下其实全是泡沫,破碎之后什么也没有。

2.以学生大量发言为优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授课方式受到批判,于是,在公开课上,“尽量让学生说”几乎成了所有执教者的共识。实际课堂中,我们常常发现,为了让学生张口,教师设置了很多毫无启发性的问题。许多公开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淡化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关注,也失去了自由思考、自我学习的空间。正如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院长所说的,“在某种意义上,思维的时间长度决定了教学的效率。”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开课如果不能真正激活气氛,宁可还课堂以宁静,让学生在长时间静静的思考中掌握知识。

3.以内容繁多杂乱为优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公开课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大增加。但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那就是公开课成为多媒体展示课、表演课。以语文课的教学来说,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表面看轰轰烈烈,声、光、电俱全,内容丰富多彩。可是,正是这些所谓精美但很直白的画面弱化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无形之中限制了学生们对文学的文字品味和想象空间的开拓。可见,适当的课件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课件是为内容服务的,课件必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二、公开课异化现象的影响

(一)对学校教学方面的影响

1.影响学校的教学效果

我们现在发现:原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和探讨的公开课成了作秀表演,其研究探讨价值必然失真,指导意义也势必荡然无存,一再作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准备公开课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落下了许多课,于是为了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就开始找时间占其他课给学生补课,一节课教学任务很多,学生吸收不了,正常教学秩序无法保证,纯洁的课堂变成了“功利场”。同时混淆视听,教学评比结果也就无法客观公正。失去了公开课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2.影响学校的教学风气

每一个年轻教师都是从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开始,在一次次听课、上课中成长、成熟,逐步走向成功的。如果我们年轻教师看到的公开课都是华而不实甚至哗众取宠的作秀式公开课,那么我们只能学到那些不诚实,中看不中用的教学技能,还会沾染到那些浮躁,虚荣的不良风气,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良好教风的形成极为不利。

3.影响学生的德育

公开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重要的教学研究活动,担负着的德育职责更加重大,孕育着的德育可能性也更加显著。公开课的举办通常冠以“优质”、“经验”、“指导”等名义。由于它“优质”,人们便在内心把它当成楷模,由于它特殊,学生留存的记忆和印象就更深刻。因此,教师“作秀”累及学生参与作假的事实并不仅仅只是讨论,它作用于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影响是负面的,而且可能是长期的,难以逆转的。因为道德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人格相互作用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公开课中教师人格受压力作用而产生扭曲,上课“做秀”甚至要求学生配合作假,学校在开设德育课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同时纵容师生共同作弊,江湖义气颠覆的是“诚信公正”的社会价值,对学生的影响只能是使其道德意识产生混乱、道德学习力受到抑制、价值取向产生偏差。

孩子们从小接受老师的教育,被告知要诚实守信而不撒谎作假,但在公开课上又在无形中领略老师们大量的作假技巧:指定某个学生回答某个问题、课前反复排练设计教学环节,甚至临时拼凑优生或者掩藏差生等等,这些行为会直接颠覆学生所接受的诚实教育,让作假之风“深入人心”,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对师生的影响及危害

1.教师害怕上公开课

很多经历过这些课的老师都知道,只要是参加评选观摩的公开课,大多是全员化的精细操作。一个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会牵动整个学校。从校长到教务处、年级组和任课老师,可以说是全体总动员。对教案进行反复设计、修改,甚至还要请上级教研员进行专门指导,以便使教案精益求精。而且,表演课”在正式公开讲授之前,已进行过多次的试讲和操练。任课老师对授课中要讲的每一句话都能背下来,要对课堂中每一个教学程序都了如指掌,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操作所用的时间都精确把握。许多老师准备完一节公开课,都累得筋疲力尽,等到公开课结束了,如释重负,高兴地说:“终于上完了”。所以这种既费时又费力的公开课,令许多教师都不想近前。

另外,公开课的职能被异化、泛化,这导致了部分老师对公开课的顾忌。本来公开课应该是学校的一项教研活动,然而很多学校和教研机构却赋予了公开课如下职能,如把公开课作为评定教学成绩、选拔教学能手、晋升职称以及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依据。结果是,老师在上公开课时考虑的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履薄冰,顾虑重重。

2.学生只是“配合者”

许多老师在一节公开课在举行前,往往要在同一年级的好几个班反复试讲,实战演练,力求完美无缺。那怕有的班级教学进度早就过了所讲的内容,也要再次甚至反复“炒冷饭”。于是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以显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甲生做完一番表演后,回答老师的提问,受到老师的鼓励;乙生做完一番表演后,回答老师的提问,同样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总不能都是正确的答案,也得有不同意见吧,于是丙生做完表演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得到老师的否定,或得到同学们的反对,丙同学充当了反面演员。其实无论是正面演员,还是反面演员,学生所接受的教育都是负效应的,他们只是配合老师完成任务。我们想想一节课来学生们学到了什么?答案很明显,只是一个“演员”,一个“配角”。

3.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

孩子们从小接受老师的教育,被告知要诚实守信而不撒谎作假,但在公开课上又在无形中领略老师们大量的作假技巧。不去说这种课堂上的教学表演,并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能力及学习方法。单说这种教学表演,给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造成的危害就是极大的。教师在表演中,给学生的心灵注入了永久的不可抹掉的痕迹。

学生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有利可图,实事求是、老实做人是要吃亏的。不难想象,他们的这种观念,是经历了多次类似的过程后

早已产生,这次不过再一次得到验证罢了。而且,他们随着以后的再经历和反复的经验必定会将这种观念逐渐地上升为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多么的可怕!有一位教育工作者作过这样的自嘲:“为什么现在假冒伪劣产品和现象这么多?难道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和现象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它们都是由弄虚作假的人制造出来的。而弄虚作假的人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在一定程度上,不都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吗?”所以说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认真执行。否则也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公开课异化现象的原因

(一)对公开课的错误定位

1.没有把握公开课本质

一般而言,公开课是将一次课堂教学以公开的形式上给听课的老师看,它的重点词着眼于“公开”。目的无非是将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一个研究成果、一次探究过程等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展示给大家,供大家研讨、揣摩、借鉴。只要听课者能够得到启发,公开课就基本达到了目的,就是有成效的。另一方面,公开课首先是一节课,它与平时的所有课一样,以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念为目的,它拒绝做假,它排斥作秀,它更不是小品表演,课堂也不是剧场。

2.没有把握新课程理念实质

其实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科学的理念。但是,许多老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这就使得这些教师的公开课上出现了貌似贯彻新课程理念,实则与新课程理念相左的现象。例如,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整节课几乎都是学生在说、在做;为体现合作探究,可以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安排四次以上的讨论。这些都是教师片面理解甚至是不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结果。

(二)人们对公开课的期望值太高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公开课成了教学的“宠儿”,于是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开课的开展,以为公开的一定是优秀的,质量是上乘的,这就无形当中给上课的教师很大的压力。因此教师为了上好一堂课,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绞尽脑汁地出新样,使公开课在现实操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1.过度准备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上好公开课,教师们都不得不提前做好细致的准备,除了自己准备,还

要提前向学生安排,交代注意事项,增加一些教学环节;有的教师还让学生反复演练、配合,以便课堂更完美。有的教师将要上的课在其他平行班中早已上过,于是在公开课时,展示已上过的课自然很熟练,至于师生互动早已编排好了,教师只起一个导演的作用就够了。其结果是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互动得恰到好处,听课教师与领导交口称赞。但我们想想,将公开课的课堂变成了舞台或剧场,学生们能得到什么呢?只是在看老师表演,并参与演出,至于得到知识则都是次要的了,这样的公开课有什么实际意义?当然,作为教师,希望把课上得漂亮,事先准备也无可厚非。但这样过度准备,华而不实的课不仅没有实效,而且对其他教师及学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会对别的教师的严谨教风形成误导;二是这种行为不仅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更不利他们的思维开发和诚信观念的建立,教师的形象会在学生眼中大打折扣,这种形式主义的弄虚作假的作风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作风。

2.过度追求创新扼杀了教学生命的真谛

新课改意味着新的教学理念,这一点已成中小学教师的共识,但什么是科学的新理念眼下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形下,公开课有了无限的探索空间,但也容易变得光怪陆离。有的教师以为新理念即是新科技,于是语文公开课中使用了制作极为精美的课件,教师却成了放映员;有的教师以为新理念即是新材料与新情境的运用,于是在历史公开课中出现了大量的图片,教师却成了解说员;有的教师以为新理念即是让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于是公开课整堂都是分组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教师却成了一个联络员。上述的种种课型观感上很活泼,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但一堂课下来,要问学生掌握了多少,教学任务有没有很好地完成,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三)功利取向

1.公开教学与教师的利益挂钩

因为一次公开教学的好坏,会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声誉、职称的评选、奖金的多少等。每位教师一般一学期只有一次公开教学的机会,学校领导平时难得来听一节课,谁都不愿戴上“教法落后,讲课缺乏互动”的帽子,怕讲砸,怕自己平时上的课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为了取得好的效果,大多教师纷纷去效仿别人的“成功”教法,照搬“课型”教法,结果是使公开课成为别人的影子,却少了自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坦言:如果上不好,是很没面子的,谁都想让自己的公开课完美一点,以防万一只好事先多做准备了。在这种高压下,有的教师就采用了一些有反常规的做法,如上课时只向好学生提问,甚至串通优秀学生

等。

2.公开课教学教师内心没有真正装着学生

一个真正内心装着学生的老师,就一定会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不断完善为目标,就会根据实际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就不会受到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外界因素的干扰,就不会太顾忌公开课的得与失,更不会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那么重,一切以学生育人为主。这样就不会出现公开课造假、公开课作秀等不该出现的公开课异化现象。

(四)评价系统有偏差

1.评价标准单一

当前公开课的评价方式急需改革。因为评价方式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现在的评课,重在看教学流程是否顺畅,手段是否先进,课堂是否热闹,而对教师的教育机智关注不够,对教师突破常规的探索性尝试重视不够,对教师因大胆探索造成的失误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另外,随着多媒体的普及,会不会使用“ ppt” 似乎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水平的标准,一提到“传统的教学”似乎就是一种“过失”,使得许多教师对待公开教学心里没底,只能照搬硬抄。因此我们有必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评估理念,让公开课的评价标准更科学更完美。

2.评课主体缺乏多元性

听课领导的评价,会决定公开课的走向问题。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评课场面,听课教师与领导济济一堂,提建议,谈看法,可碍于同事的面子,结果只说优点,提到缺点也是不痛不痒的方面,所以每次评课下来感觉与没评一样。而真正有发言权的学生却搁置一边,似乎教师评价一节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几乎没人会怀疑这一点,其实,最能感受到教学效果的应是学生本人,因此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建立以专家、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四、公开课异化现象的解决策略

(一)坚持上原生态公开课 1.坚持公开课本色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提出,一节好课应该是平实的课,课堂应实实在在,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应该是真实的课,是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它不可能尽善尽美。其实,“只要是真实的,就

是有缺憾的”,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能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唯有真实,课堂的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唯有真实,示范指导的意义才能发扬光大;唯有真实,课堂教学评估才能客观公正。真实,是公开课的生命。如果教师真正以生为本,那么公开课与平常课就是“同根生”,平常课就成为一种不平常的平常课。

2.倡导公开课常态化

公开课应该是常态课基础上的提高,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常态课的状况,即公开课应该常态化。要实现公开课常态化,只靠一定的倡议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首先,留给开课者的准备时间不要太长,最少三天,至多也不应超过一个礼拜。其次,评课时不宜过多强调结构的完整与流程的规范,借以淡化开课者的锤炼意识,应把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立意及学生课堂的投入与知识生成等方面。第三,听课后适当对学生做问卷调查或进行座谈,借以了解教师平时的教学状况。第四,把教师平时的备课笔记、课堂实录和公开课的进行比较,看看平常课与公开课到底差距多大。

(二)强化公开课的作用

1.合理定位公开课

作为教师我们要合理定位公开课,一是要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上而非“公开”上,要在“课”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公开”上做文章。课是前提,在此基础上关注公开;而不能在公开上做文章,忽视其“课”的本质。否则,只能是本末倒置。在“课”上做文章意味着要遵循课堂教学和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科学理念,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的真实水平,把公开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拉近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体现公开课的教学价值。二是要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例研究上,公开课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要积极发挥公开课的研究价值,通过公开课推动教师基于专业对话和学术批评的交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体现公开课的研究价值。

2.正确认识公开课的价值

公开课的主要作用是教学与教研,其中教学为根本,教研由教学而产生,并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但是现在的公开课却“变质”了,许多教师的追求偏离了公开课的本质,大家更关注的是追求自己的目的,导致公开课越开越脱离“课”的本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 11

师,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公开课,把握其本质,内心真正装着学生,使公开课能够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汲取先进的教育方法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转变公开课的评价理念

1.转变评价观念,由重“教”到重“学”

公开课的评价标准以教师为中心,评价方把焦点放在教师的操作艺术上,而忽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这是与我们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违背的,它忽略了重要的评价值:公开课上学生获得了什么和获得了多少。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一堂好的公开课应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唱主角”,而不只是把他们当成“配角”和“道具”;应该看教师能否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乐趣,在学习中启发思维,在学习中获得心智的发展,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2.多强调公开课的研讨性,弱化其评比性

公开课的评价应着重于“导”,而不是“判”。新课程需要的是研究型教师,教师即“研究者”在新课程标准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公开课就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那种以“公开课”评人,通过一堂公开课来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甚至作为选拔工具的做法,只会助长各种名利之争,使原有的各种弊病更加严重,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研究素养的养成毫无裨益。所以我们应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研讨氛围,真正激发教师改进教学的积极性,消除教师们“遮丑”的心态,促使他们坦诚布公,并激发他们大胆地运用集体的力量试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加速新课改的进行。

3.多听听当事者的声音,让执教教师参与评课

评课的惯常做法是:参加观摩的领导、教师一大帮人围成一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对公开课的看法,而执教的教师就很谦虚地在一边听着,只要适时的附和一下就行了。本人觉得这种做法是很有问题的,不了解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就发表意见难免会有所偏颇。因此在评课过程中,主讲教师应先说明本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和各教学环节的安排意图,并对教学过程作简单的自我评价,并随时就其他教师的意见谈出自己的看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以上做法对于评课领导尤其重要,因为领导的意见对评课有一种强烈的导向作用(多数教师都这样认为)多数领导对于某一学科的教学来说往往是“门外汉”不从事本学科的教学,对本学科就知之甚少。如果没有必要的交流与沟通,领导评课极易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对本学科的教学起不到应有的积极推动作用,反而会增 12

加评课的负面效应,对教学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结 论

公开课存在种种问题以及异化现象的影响和危害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需要多方面的反思,在反思中探求一种更适合“校情”、“生况”的授课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其公开、观摩的效用。总之,让公开课回归本真,少点功利色彩,尽量避免作秀,多上常态课,使公开课更能反映学科教学的特色,是我们应取的理性的明智的态度。

我们真诚地呼唤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公开课,呼唤能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公开课,呼唤对上课者有提高、对听课者有补益的公开课。

参考文献

[1] 熊生贵.小学语文教学法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2] 任永泽.公开课教学异化的理性反思[J].吉林教育.2009,(5)[3] 陈吉君.公开课的十大通病[J].基础教育参考.2005,6(11)[4] 朱凌云,朱凤梅.公开课本位功能的探寻[J].语文学报.2010,(10)[5] 余文森.公开课再认识.中国教育报[N].2006,6(5)[6] 刘庆丰.对于公开课的思考[J].技术信息.2011(4)[7] 崔日玲.对英语公开课的反思[N].赤峰学院学报.2O1O,1.(1)

致 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李秀丽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李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李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第三篇:对公考热的看法

对公考热的看法:

一、造成公考热的原因:

(一)就业形势严峻使公务员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把考公务员作为除了考研究生、出国留学、挤招聘会外的另一条择业出路。

(二)公务员这个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福利好、工作稳定、保障高的公务员职业因此而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三)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有很多应试者并不认为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具有奉献精神,必须勤政廉政,他们把公务员看成权利和地位的象征,看成积累社会资本的砝码。

二、看法:

(一)优点:

使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聚集到政府部门,这将为政府部门注入新鲜血液。随着政府只能的转变,需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执政水平高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考试优中选优,才能担当起管理好国家的重任。

(二)缺点:

1、大批的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产生就业的反示范效应。我国正处在就业竞争激烈阶段,公务员职位的数量远比求职的毕业生数量少,过热的公共职位竞争加重了就业者的心理压力和就业的成本投资。浪费社会资源,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如新生劳动力的失业问题,进而导致社会稳定问题。

2、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优秀人才,如果优秀人才过于集中在政府部门,说明国家机关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过大,不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人才流动到企业、科研机构等第一线单位,可能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3、大量报考会导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成本和公共开支剧增。对于公共部门来说,工作岗位的增加会导致行政成本开支的无限制扩大,导致社会财富的消耗。而且,职位增多导致各部门互相掣肘乃至行政效率低下,影响政府实际工作的正常运转。

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一、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干什么”等问题。

二、确立目标,规划未来。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前提下,大学生应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实现目标的优劣势。

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知识,还必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依据。用人单 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

五、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增强适应工作的能力。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

六、加强自我修养与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赖于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多方面的紧密配合与全面推进。

金泽燕 553031

第四篇:对公司制度的看法

对企业管理的一点看法

(二)二、制度管理。

我个人认为,把办企业缩小一点来看就如同做人,而把企业放大一点来看,管理企业并不比管理一个国家更简单。所以,企业制度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就如同法律在一个国家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1、制定公司的管理制度首先应明白公司的管理理念,再使其贯穿到每一项具体制度中。公司的管理理念是什么?有一个公司的管理遵循这样几句话:简单做人,勤奋做事,轻松生活,共创辉煌。这几句话体现了该公司对于公司人际关系、公司奋斗目标、工作态度要求和对员工生活水平等几个方面的要求,使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公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统一,且有一个评价的标准。这几句简单明了的话也可以使初到公司的员工和客户对公司的管理有一个基本认识。

2、有了清淅的管理理念做基础,制定管理制度就好办了。制度管理与人力管理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首先,制度管理会简化管理者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有一个客观的被管理者与员工共同认可的标准,使管理者可以依“法”办事,而减少个人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冲突。其次,制度管理可以使员工对公司对自已的要求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提升公司的形象。第三,制度管理具有连贯性,不同的管理者可以遵循同一套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不会由于公司人事的变动对管理产生过大影响。第四,制度管理可以使员工更好地领会公司的 1 管理理念,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充分听取每一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首先这是对员工的尊重,也体现出公司把员工当作了公司的主人,使员工增强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第二,制定管理制度与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得到员工理解与认同的制度会得到支持,相反则会使员工对制度产生抵触情绪,对以后的工作不利。第三,这是一个与员工进行思想沟通的大好时机,也可以从对制度制定的意见中了解员工对公司的看法,解决以前存在的问题。第四,与员工进行商议能够使管理制度更切合实际,员工在工作中对所负责的工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有更深的了解,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他们最清楚。

4、另一个问题是,严格的制度化管理与发挥员工创造性之间的关系问题。管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严格的制度管理对公司来说必不可少,但有一些员工可能会反映,在实际工作中有必须打破制度才能将工作完成得更好,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比如说销售人员在外联系工作就如同士兵在前线打仗,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之古语。所以这里涉及到一个管理中的灵活性问题。管理人员应该有一定的权限对客观事实的发生进行解释,但这种解释应该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可,否则就是解释不合理或员工思想工作不够彻底,这两种现象都是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显然不利的。另外这种解释权又应该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制度的严肃性会遭到破坏。

三、制度管理一个不可缺少的特征是公开。

制度是管人的,要管好人就必须使人服管,使人信服的就可以公开,能够公开的也最好公开。所以我个人认为企业管理中不能缺少公开这一条。

公开有以下几个好处:a、公开接受员工的监督的制度有助于员工对企业的信任与了解,培养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b、公开的制度使员工对自已行为的后果能够产生客观的估计,增强员工的自我约束。c、公开是公平示人的基础,公平的 2 竞争是每个企业都需要的,一种竞争的气氛能带给企业勃勃生机,而正当的竞争是以公平的物质与精神评价为基础的。比如在员工的薪水发放上,我认为公开员工的基本工资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体现出对该员工工作的一般评价,而项目奖金则可以灵活掌握,以不影响企业内部人事安排为本进行公开或不公开发放。同样,对员工的惩罚也应该尽量公开,以警示未受罚的员工。

总之我认为,公开与透明的管理较之不透明的管理更能得到员工的信任,也更能简化管理工作。

四、制度在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中应有充分的民主。

在制定管理制度过程中充分听取员工意见,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员工意见进行讨论,确认意见的正确性,对制度进行完善。这是十分重要的方面。民主不能只是放在口头,而应在公司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比如,员工应该有机会与公司管理层单独交换意见,形式可以是年终总结或工作汇报。员工对公司的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反映出来,比如在公司内部刊物上得以刊登,同时员工的才能能够得到充分展现。民主如得以实现,就避免了公司意图不能被员工正确理解的问题。民主如得以实现,也能避免员工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到管理层所导致的思想混乱、小道消息盛行等消极现象。管理阶层能深入员工内部进行了解,才能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体会员工的难处。

3篇二:我对公司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我对公司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在一个成熟的企业里流淌着一条河,这条河就是企业文化,每个员工就是水滴,每个团队就汇流成小溪,每个部门就汇聚成了小河,整个企业组织便形成了拥有一致目标和方向的河流,新进企业的人,便会被这条浩浩荡荡的河水同化,而成为河流的一分子,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下面我来谈谈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当然是大厦面前抛砖,不对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企业文化是一种氛围,企业文化的真谛是什么呢?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快乐和爱,我认为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来体现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快乐和爱呢?靠制度来保障的同时我觉得氛围也很重要,相同的事,相同的观点,氛围不同,文化就不同,效果也不同,企业文化它就在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身上,通过每一位员工的点点滴滴的细节表现出来的全体员工共有的素养。

制度支持很重要,当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不能相互支撑的时候,企业文化只能变成无力的口号,在这个企业里如何保证相互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快乐和爱,确实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企业文化的口号可以印成标语上墙,制作成册子发到大家的手里,但能不能让大家领会在心里并有作用就很难说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地把文中字眼定义搞清了,大家对它的解释明确了,而且把它固化了,变成制度可以执行了,我个人认为这样才算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建立清晰、稳定、相对公平的薪酬福利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物质基础,而合理、规范的制度化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行为保障,是以人为本,内涵是以尊重公司员工为前提,努力服务顾客。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理念引导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向各级员工中不断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的同时,用合理、规范的制度将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清晰、深入贯彻到企业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之中,柔性的理念需要刚性的制度做保障,这样才能明确告诉员工应该怎么做,制度本身的作用是制约,它可以让员工达到企业对员工要求的一个基本底线,经过常抓不懈,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惯性。

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一定要突出重点和亮点,这样才有的放矢,能旗帜鲜明地落实到两三个点上,而且要重在点上落到实处和细节,并时时付出行动,说到做到,激发员工的意志和引起员工的共鸣并付诸行动中,就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科学,它在一个企业一旦形成定势,这个企业就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对内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顽强的战斗力,使得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施,对外可产生辐射力和影响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要想行动落实到实处,教育监督必须要跟上,一个好的企业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谓的‘铁打的营盘’就是企业文化,兵呢就要不断受到磨炼才能成才,因为人都有惰性和懒散的特点,要想把书面的理想、愿景和使命,变成日常的务实、沟通和信仰,就必须要加强教育和监督,具体来说就是要认清企业文化的含义并改变固有的观点和习惯,严格执行企业的制度和企业文化等,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对人的持续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努力积累的过程,从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稳定六大方面持续对员工进行从理念到动作的反复导入、修正、培训,通过共同价值的不断引导来塑造员工,潜移默化地使员工接受本企业的文化,逐渐发展成具有下列精神的企业,就是:咬定发展、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科技领先、事争一流的争先精神;严细管理、开拓市场的求实精神;率先垂范、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以人为本、心系企业的主人翁精神篇三:对企业与企业制度的认识作者

对企业与企业制度的认识 作者:张志强

谈到企业与企业制度,首先要讲的是企业及企业制度的概念。所谓企业就是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获取经济利益的独立的经济实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从现实角度讲,国民经济是生命体,那么企业就是细胞,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在微观经济中,企业是主要组织形式。企业是一种把投入转化为产出,把资本变成财富的经济体。在这里,我们将资本主义企业分为 不存在委托权分配的古典式企业 和 存在委托权分配和剩余权分割的现代企业 以及 管理者具有企业所有者和财产所有者双重身份的后现代式企业。

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三者分别构成企业制度的不同层次。企业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演进的。

从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制度有以下三种:

(1)业主制。这一企业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独资企业。在业主制企业中,出资人既是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独自获得全部经营收益。这种企业形式一般规模小,经营灵活。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业主制这一古老的企业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但业主制也有其缺陷,如资本来源有限,企业发展受限制;企业主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与解散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等。因此业主制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扩大的要求。

(2)合伙制。这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企业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金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但是合伙人在经营决策上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合伙人之间可能出现偷懒的道德风险。所以合伙制企业一般都局限于较小的合伙范围,以小规模企业居多。

(3)公司制。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在较为具体的层面,现代企业制度大体可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2、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4、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5、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时,可通过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寻求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功能

企业需要得到尽可能多的各种资源和尽可能多的有效产出,这正是企业制度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选择了正确的经营方向 内容和规模,才能制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保证产品价值的实现,激励参与者同心协力做出贡献。良好的企业制度能够完善 调整 经营绩效,影响经营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

第五篇: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公开课教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2.我能说出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的用处

3.我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说我明白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齐读课题)

2.课题中的“我”指——小骆驼

3.你们看,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小红马对小骆驼说了什么?读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

4.出示填空: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疙瘩),多难看呀!

5.小红马是怎么说这句话的? 现在,你就是这匹漂亮的小红马,你来说一说。(指导读出瞧不起的态度。)

6.小骆驼听了小红马的话,心情会怎样?谁能最先找到表示他心情的词语?(指名说)

是呀,小骆驼觉得——委屈(相机板书)

7.世界上最疼爱孩子的就是妈妈,假如你是小骆驼的妈妈,你会怎么对受委屈的小骆驼说这句话?(出示句子,指导读出温柔、亲切的语气。)

(二)感受沙漠

1.骆驼妈妈要带小骆驼去哪儿呀?

2.沙漠是什么样子的呢?课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词语,请你划出来。

(出示描写沙漠的词语:)

①茫茫的大沙漠 ②松散的沙子 ③无边无际的沙漠 ④风沙铺天盖地

3.你印象中的沙漠是什么样的?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4.老师带来几张沙漠的图片。(出示沙漠图片)。同学们发出了好多感叹,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把你看到的沙漠读出来。

(出示描写沙漠的词语,再读)

5.在这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的大沙漠里,它们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呢?想象一下。

(脚陷进沙子里怎么办?饿了、渴了怎么办?刮大风沙眯了眼睛怎么办?)

6.那沙漠旅行结束后,小骆驼平安回来了吗?哪个自然段告诉了你?小骆驼现在的心情和旅行前有什么不同?谁能最快找到表示他心情的词?(第五自然段,自豪)

7.之前挺委屈,现在很自豪,你有什么问题吗?(生自由提问)过渡:同学们很爱思考,提出了这么多这么好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四段,相机交流驼峰,脚掌,眼睫毛的作用。1.请同学默读课文3、4自然段,想想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有什么用处,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个表你会填了吗?(出示空表)3.口头汇报填表。(屏幕相机填空)4.如果你是小骆驼,你能看着这个表介绍你自己吗?(指名介绍,鼓励为主,指导读出自豪感。)

过渡:小骆驼们的自我介绍说得真好,我为你们感动自豪。现在请看看这个句子:

5.(出示: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拔得出来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谁能读出反问的语气?(指名读)

反问句可以变为陈述句,谁来试试?(相机出示陈述句)这两个句子的虽然意思一样,但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反问句。

6.同学们,小骆驼的这三个身体部位在小红马眼中很难看,但却很有用,这是谁告诉它的呀?(妈妈)

请找出妈妈和小骆驼说的话,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一会展示给大家。

谁展示?谁点评一下。语气? 谁挑战?

我们一起来,老师旁白,男生小骆驼,女生妈妈。7,师小结:(出示:通过沙漠之旅,小骆驼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虽然(难看),但是(有用)。又大又厚的脚掌可以(防止陷进沙子里);驼峰可以(贮存养料);两层睫毛可以(挡住风沙)。

难怪骆驼能穿越大沙漠。

看看书上的插图,骆驼正在帮人们——驮人载货呢。骆驼是人们越过沙漠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呀,人们给它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沙漠之舟”。(相机板书)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语:骆驼可真了不起,难怪原本满心委屈的小骆驼现在感到了——自豪。

小骆驼们,自豪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心灵拓展

同学们,一个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大胆地说一说。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是我们都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判断美丑,不要看外表,要看有没有用。不要以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美丑。板书:美丑不在外表

而在有无作用

出示:虽然(我的脚掌又大又厚),但是(可以防止脚陷进沙子里),所以我感到自豪。

虽然(我的个子不高),但是(我有力气,可以帮妈妈干活),所以我感到自豪。

你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这个句式说一说吗?(自由练说,指名说)

(七)总结:我们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回归课题)

请大家再次自豪地读一读课题 齐读。

(八)续讲故事

从沙漠回来,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大胆想象,结合课文内容,编写一篇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委屈 →自豪 美丑不在外表 而在有无作用

下载我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

    我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能够傲立商海的根本所在。离开了文化的浇灌,企业便像无源之水,是无法长久的。企业文化发展至今天,大家已普遍认识到,它的实......

    我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识

    我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倡导,并经过筛选提炼而形成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我的看法——钓鱼岛

    对钓鱼岛的看法 距离钓鱼岛事件的热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回想起那时候广播电视新闻几乎都是被“钓鱼岛”弥漫着,微博上也是疯狂转发,并且这件事还带来了不小的广告效应,“保卫钓......

    我看法治校园

    我看法治校园我看法治校园,“建立和谐的法治校园是整个法治社会的重点”,单单从这一角度看,校园安全就是重中之重。 首先,从校外角度看,在校园周边有一些学生们口中所说的社会人......

    对公合同范本

    发包人(全称): (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人(全称): (以下简称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

    对公业务流程

    对公结算账户开户: 1、 开户资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应年检)、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正副本均可)、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均可)、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身份证件。代理办理应提供授权......

    开课教案

    中班语言领域活动:文学活动——《想飞的小象》中二班 蔡碧华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专心倾听故事,对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话感兴趣。 2、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别小看自己......

    开课体会

    孩子是人,是万物之灵 8.1 田亚卿 我是一名教师,自己觉得蛮会教育孩子的,但通过这次亲子共成长的活动,我发现,作为家长我还做得不够,在教育孩子方面还存在很多自以为是的东西。的确......